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利比亚

相关日志

卡扎菲的儿子和孙子,一个春天的童话
热度 9 dulizhi95 2011-5-2 15:04
卡扎菲的儿子和孙子,一个春天的童话 北约空袭,炸死了卡扎菲最宠爱的,为他掌握最嫡系安全部队的那个儿子,外加几位孙子也被炸死。 最近国人在网上对此事议论得颇火,无非两大观点: 1 ,压榨和搜括人民的独裁者,其专门为他掌控用来镇压人民反抗的安全部队的儿子,被西方人炸死,实属大快人心; 2 ,他的儿子无罪,几个被炸死的孙子更是无辜少年,西方是侵略者,是强盗,应受谴责。甚至岂止是谴责,我们伟大的中国及其这帮义愤填膺的伟大的人民,应该组成志愿军,去帮助卡扎菲打败侵略者。 其实两大观点在各自的角度都有道理,争论无聊。不过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似乎更“高明”一些,某家喜欢站在弱者一边,这里为第一种观点说两句话。讲两个童话故事吧。 故事之一: 一群狮子和一群狼发生了战争,结果,狮子们不仅杀死了所有的成年狼,还将它们那少未更事的狼崽子也都给灭掉了。一群羊在旁边愤愤不平:狮子们太没有人性了,竟然连狼崽子也杀,要知道,只是狼经常猎杀我们羊,狼崽子可从未杀过我们,尽管他们的老子杀了我们的族人后,他们也跟着吃肉喝血。 故事之二: 当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万恶而兽性般凶残的小日本关东军,当然,关东军的家属也遭到了屠戮。我们设想:那些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家属们,那些因黄河大决口而无家可归的人们,那些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饱受日寇烧杀掠抢的人们,一致强烈谴责苏军的暴行,对日本关东军及其家属表示极大的同情,甚至还要组织志愿军去帮助关东军抵抗苏军“侵略者”!若如此,各位,某家要问的是:这些人到底是脑瘫,还是低劣之极的伪君子? 圣诞节抒怀 兄事耶基督, 弟畜弗尼采; 大儿华盛顿, 小儿斯大林。 兄事艾牛顿, 弟畜因斯坦; 大儿诺依曼, 小儿加库克。
340 次阅读|13 个评论
北约和利比亚:两个流氓在打架
热度 5 Bobby 2011-5-2 07:27
利比亚据说是独裁统治。 北约据说是民主国家联盟。 北约裹挟民主和人权及淫威之下的联合国决议攻击利比亚,还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最小的儿子与 3 个孙子炸死。 对北约攻击利比亚的态度很矛盾:你不好替独裁者张目,又不好为打着民主和人权旗号的强盗叫好。 就是两个流氓在打架,去他×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81 次阅读|9 个评论
手电筒的功能:利比亚的黑暗
热度 4 杨学祥 2011-5-2 06:23
手电筒的功能:利比亚的黑暗 杨学祥 手电筒,俗称电棒,和警察使用的电棍不是一个物件。白天太阳光太强,电棒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有在漫漫黑夜,电棒才有照亮指路的功能。 凡事有利必有弊,太阳的光明与公正只限于白天。电棒的黑夜指路也有缺欠: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有人总结出一套电棒的生存哲学: 公正公平是电棒, 照到哪里哪里亮。 不照自己照别人, 漫漫黑夜盼太阳。 欧美指责利比亚屠杀市民,可是,欧美对利比亚的空袭,是伸张正义还是抢夺石油?
个人分类: 杂谈|2953 次阅读|8 个评论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2011-5-1 07:14
气候变冷导致的战争:欧洲从减排到抢油 杨学祥 全球持续变暖的预期导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减排计划出炉,气候变冷的事实又迫使欧洲重走美国石油战争的老路,这验证了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预言:现代的战争是为了石油,未来的战争是为了淡水。 我在 2010 年指出,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 90 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1 】? 利比亚战争预示“减排计划”的终结和石油战争的持续。 全球气候突然变冷改变全球持续变暖预期   2010 年 1 月,北半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创纪录的低温和雨雪天气中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场暴风雪给美国东北部佛蒙特州带来 83 厘米 降雪,打破了 1969 年创下的 76 厘米 的降雪纪录。北达科他州 4 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 -46 ℃ 。在欧洲,英国正在经历自 1981 年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寒潮。地处南欧的西班牙也发出了低温警报。亚洲各国和地区也感同身受。韩国大部分地区 4 日遭遇大雪,是自 1937 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中国首都也连续降雪,气温达到 40 年来最低。位于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受到寒潮袭击。   英国《每日邮报》 10 日刊文《我们是否进入 30 年的地球变冷期?》,报道称,包括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在内的多位权威气候科学家指出,连日来的异常气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 20 年至 30 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据报道,拉蒂夫等人的预测基于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自然周期的分析研究。   围绕气候变化的另一个很大争议是,究竟气候变化是人类引起还是自然变率。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阿卜杜萨马托夫就认为,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不足道。他认为,目前的“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   阿卜杜萨马托夫被归为“变冷派”,因为他认为,由于太阳对地球辐射将会于 2041 年或 2042 年达到最低值,从 2012 年至 2015 年起,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降,降温期将会持续 50 年左右,在此之后气温又将开始新一轮的缓慢上升。但这位称自己为“少数派”的科学家强调,届时全球范围内年平均温度将会比现在降低大约 1 ℃ 到 1.5 ℃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绍武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地球气候是不是现在就会进入寒冷时期还很难预测。不过他表示,在 20 世纪后期,有好多人根据太阳活动周期预测 21 世纪 20 ~ 30 年代世界将进入相对冷的时期,这种预测是有可能的。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组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资料、机理解释、预测等方面仍然具有实质性的不确定,并不断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出现。例如,最近 10 年来实际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并没有按照 IPCC 预期的上升 0.2 ℃ ,而是出现了一个年代际平台。报告呼吁,这一温度平台的出现,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应在哥本哈根高峰会议上得到探讨,而不是回避新问题,完全以全球变暖作为大会的出发点和前提【 2 】。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3 月,低温暴雪再次袭击北半球,一些坚信全球暖化的人士将本次大范围严寒简单归因于全球变暖的做法不太严谨,科学研究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否则就可能会对政府的决策产生误导,美国专家的气候警报应运而生。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美国两位未来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向美国国防部发出警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在近年引起全球范围的政治动荡,而日本为了要生存下去,很可能对邻国发动侵略战争。这份报告名为“ 2012-2020 年气候综述”,是美国未来学家自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应五角大楼之邀所写。   两位学者在报告中强调,大灾难很可能在下个冬季到来。 2012 年,可怕的严寒将袭击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迫使当地居民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欧洲国家移民;而日本为了生存下去,可能决定侵略邻国,以便占领大陆领土。此外,来自加勒比岛国的难民潮将涌向美国、墨西哥和其他美洲国家。 2015 年,欧洲可能因水资源、食品以及能源问题爆发冲突,而东京与莫斯科将就西伯利亚和萨哈林能源利用达成战略协议,美国则再次面临来自欧洲的移民潮,不过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富人。   报告还预测称, 2020 年,石油价格将急剧上扬,海湾及里海地区将发生严重武装冲突; 2022 年,法国与德国之间将因莱茵河产生冲突;而在 2025 年,中美两国海军可能在海湾地区发生冲突。 报道指出,彼得 ? 施瓦茨和道格拉斯 ? 兰德尔认为,上述灾难主要应归咎于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大洋流的激烈变化,这将使北冰洋内因冰盖融化产生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此外,北欧的天气也将急剧变冷【 3 】。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一文揭开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几十年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住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住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住了整个世界。”可惜,这句无意中泄漏天机的话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应有的警觉,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国家一直奉此为教案。可以说,在金融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粮食危机已经明确无误地展现在所有世人面前。这也是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大危机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点上。这个危机,其实不是台风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的危机,而是不折不扣的人为的危机,是由某些力量人为造成的危机,其破坏力不亚于三场战争,甚至要远远超过三场战争,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三场战争,只是被人讳言而已。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成为了买单者,在石油危机中,我们也成为了买单者,在接下来的粮食危机中呢【 4 】? 我在 2008 年指出,结构性的动荡已经使世界粮食陷入深度危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害将使欧洲的“减排计划”黯然失色,换句话说,“减排计划”造成的高成本将推动世界粮食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断粮的穷国饥民,“减排计划”无异于画饼充饥,更有甚者是雪上加霜【 5 】。减排计划是穷国无法承担之重。 生物燃料导致世界粮食危机 早在 2006 年 11 月,设在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先生就大声疾呼:爆炸性的美国乙醇生产用粮需求,将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和政治稳定。遗憾的是,布朗的这一担忧今天已得到验证。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宣称,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已经在 36 个国家内诱发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是警告:“粮价继续上涨会引发战争。”   以大米价格为例,泰国、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先后宣布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导致 3 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继续大幅上升,离岸价由月初每吨 467 美元上涨至月底的 608 美元,尤其是 3 月 27 日 泰国大米出口报价比上月暴涨 30% ,创下 20 年来的新高。与上年同期相比, 3 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和大米价格分别上升了 137.5% 、 36.4% 、 79.2% 、 66.6% 。   粮食危机已在世界广泛地区诱发动乱:海地总理亚里克西成为此轮危机中首位下台的国家领导人;在泰国的几个稻谷生产区,盗窃粮食行为甚至发展到大片大片成熟的稻谷深更半夜被人偷偷收割走;联合国过去 3 个月内救济达尔富尔难民的 56 辆卡车粮食被人劫持,至今不但 36 辆卡车和粮食仍无踪影,且 24 名司机仍下落不明;在多个国家,政府把粮库列为军事重点保卫场所,增加重兵把守;非洲、拉美十多个国家已发生大规模粮食骚乱,部分国家危机仍在进一步恶化。   不可否认,现代国际社会并非第一次经历粮食危机。如 1972 年前苏联天灾造成的粮食巨幅减产,就曾诱发世界小麦、大米和玉米价格成倍增长。然而,此轮粮食危机却与以往大不相同。以往的危机要么因为天灾,要么来自战乱。今天的危机则是粮食国际供求关系发生结构性变化使然。   布朗把此轮粮食危机比喻成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发达国家要让 8 亿辆汽车烧乙醇应对油价上涨,却因此使世界上 8 亿穷人陷入吃不起粮或无粮吃的危机。包括布朗在内的多数专家认为,推动此轮粮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国大规模发展生物燃料。有预计显示,今年美国用于乙醇提炼所需的粮食将达 1.14 亿吨,占美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 28% 。布朗所长的研究表明,仅此一项,就使国际粮食需求的增长幅度,由 2005 年的 2000 万吨,提高到现在的 5000 万吨。   在粮食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的增幅却因各种原因大幅滞后。天灾自不必说,气候变暖也是粮食减产中日益严重的因素。另外,人为因素也在上升,如农业国快速城镇化,乃至高尔夫球场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导致大量可耕地丧失。这些都是造成粮食危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从发展趋势看,鉴于此轮粮价危机与以往的实质区别是结构性的,所以目前的粮价上涨趋势就不大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为避免粮价、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为社会动乱或国家危机,国际社会就必须及早协调行动,控制粮食危机的事态发展。否则,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穷国,就可能步步滑向“战乱国”或“失败国”,从而对世界和平形成更大威胁,使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动荡【 6 】。 日本 9 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引发能源危机 2011 年 3 月 17 日 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 月 18 日 利接受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 3 月 19 日 法国战机向利比亚军事目标开火,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大幕已拉开。 与此对应的是, 3 · 11 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传出反应堆停止运转的消息,由于反应堆冷却系统停止运作,燃料有露出水面发生“堆芯融化”的危险,当局不得不向反应堆注入海水,并排出蒸汽。该核电站 1 号机组在当地时间 12 日下午 3 点 36 分发生疑似冷却用氢气爆炸,造成反应堆附近机房墙体严重受损, 4 人受伤。 中新网 3 月 16 日 电据共同社报道,欧盟 15 日同意将核查 14 个成员国所有的 143 座核反应堆。报道称,欧盟 27 国的能源部长在当天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做出此决定。由于被认为具有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日本核电站在地震中海啸中遭遇冲击并引发严重的核危机,在巨大的压力下,欧盟决定重新审查核能发电的安全与否。欧盟能源专员冈瑟·厄廷格 (Guenther Oettinger) 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称,将要展开的核安全检查将解决所有对核电站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日本大地震后爆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危机引爆了德国的核恐慌。德国社会各界和在野党连日来纷纷质疑本国的核电安全。迫于强大的舆论、政治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 14 日宣布,德国政府将暂缓延长现有核电站的使用期限。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下午在北京就此表示,德国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当天,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欧洲和国际能源、政策、能源外交、油气和能效分管司司长乌尔苏拉·博拉克女士也在北京特别强调:“德国正在并计划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并不包括核能。”   日本福岛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事故、爆炸后,德国南部城市斯图加特 12 日即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约 6 万名示威者组成长达 45 公里 的队伍,强烈要求政府立即关闭全德国境内容所有核电站。   总理默克尔 14 日在柏林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 3 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境内所有 17 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的彻查。   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出现重大政策转向。   德国境内的 17 座核电站多数建成于上世纪 70 年代,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使用面临到期。德国政府 2002 年通过“核电逐步退出”法令,确定德国境内的所有核电站都只能再运行 20 年,之后德国会退出使用核能。    2010 年 9 月,德国政府公布了一份新的能源方案,其中专门涉及核能的一页写到:“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将平均延长 12 年。 1980 年及以前投产的核电站延长 8 年。 1980 年以后投产的延长 14 年。通过延长核电站的运行时间,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资金投入就可增加。”   德国这 17 座核电站目前供应着全德 23% 的用电量。德国政府目前已展开的专家小组的检查结果,将直接决定这些核电站是否关闭。   目前,位于黑森州比布利茨以及巴符州尼加维斯特哈伊姆的两座最老的核电站已停止使用。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德国的核电站运行到期后都不再延长运行,那么德国可能在 2022 年就会全面退出核能的使用。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 15 日在北京表示,“日本福岛最近发生的情况告诉我们,核能隐藏的危险非常大……联邦政府会更加坚持退出核能的决定”。   博拉克司长认为,在德国,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就一直备受争议。争议不仅仅集中在核泄漏、核辐射、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而是更聚焦于核能的“剩余风险”上,即不管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使用核能都存在着人类不可操控的风险。 博拉克司长表示,根据德国新的能源方案,可再生能源将于 2050 年在德国的能源结构中占到 80% 【 7 】。 日本核泄漏事件导致人们对石油资源的再度关注。 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 40 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 2% 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 600 万人口。   利比亚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有人认为,利比亚战争有两点原因:    1 、利比亚目前在世界上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主要是生产石油,还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这是多国部队攻打利比亚的主要原因。    2 、利比亚虽然富裕,可是他的军事力量相当落后,多国部队用先进的武器去攻打他时没有还手的能力。   利比亚实际上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替罪羊,从 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各国一直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罢工事件不断,居高不下的福利水平使各国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借口,来转移国内的政治经济矛盾。而利比亚反对派的出现刚好给需要借口的欧洲各国可乘之机,于是打着保护平民的幌子,开始对利比亚进行空袭。 利比亚是世界上第八大石油输出国,西方各国的石油集团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投资。为了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同时也为了不让在对西方政治态度上善于多变的卡扎菲继续执政,于是他们抓住了这次的机会对利比亚进行打击,把卡扎菲赶下台。再说本来这次的政变就是美国的网特挑动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借别人的手干掉卡扎菲,同时为自己出兵找理由。法国出兵的目的就复杂一些,北非的大部分国家曾经都是其殖民地,利比亚也不例外。作为利比亚曾经的宗主国,法国觉得自己有义务要管。其实这个理由很站不住脚,人家都独立了几十年了,你跟它其实半点屁关系没有。唯一有关系的就是石油,这充分体现了它的虚伪。英国的目的就比较明确了,它可不希望利比亚的石油最后掌握在法美手里,它当然要插上一脚。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这样,为了本国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还虚伪的说为了人权,为了自由【 8 】。 有评论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旦赶走强硬的卡扎菲,亲西方的临时政府在利比亚上台——石油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等将部分落入联军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囊中。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 2010 年成品油产量目标为 1.21 亿桶,以 2010 年的平均油价 75.29 美元 / 桶计算, 2010 年利比亚出产石油价值可达 91.1 亿美元。资料显示,利比亚的石油储量为 430 亿桶,居世界第九位,非洲第一位。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是利比亚石油最大的四个出口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均参与了对卡扎菲的军事打击。对比潜在的巨大石油收益,联军战斗机每小时 1 万至 2 万美元的飞行成本和弹药价格可谓九牛一毛。 五角大楼官员说,华盛顿正计划将利比亚禁飞区交由其国际盟友管理,美国仅在最初的导弹齐发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因为美国摧毁雷达及电子干扰设备的能力无人能敌。秦鸿国指出,美国与利比亚距离遥远,其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不及欧洲国家,因此无心恋战。美国的离开将使英法不好收场【 9 】。 利比亚战争显示了欧盟能源政策的改变。中国从利比亚的撤退,是非洲能源可靠性的一次检验。逼退中国,掌控非洲石油,欧盟策略一箭双雕。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请君入瓮。发表于 2010-8-2 11:33:21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49345 2. 皇甫平丽。气候变冷变暖再起争端 诸多问题仍存争议。 2010 年 01 月 25 日 10:05 瞭望。 http://news.sina.com.cn/w/sd/2010-01-25/100519540598.shtml 3. 王玮。美专家发警告 称日本为生存将侵略邻国。 2011-04-12 15:36:42 燕赵都市网。来源:环球时报。 http://world.yzdsb.com.cn/system/2011/04/12/011044487.shtml 4. 三大“战争” 难道我们都是买单者? 2008 年 08 月 01 日 09: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来源:证券日报 ) 。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801/n258523940.shtml 5. 杨学祥 .  世界市场不是中国的可靠粮仓 . 刊发时间: 2008-04-22 11:40:09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学术·新知。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4/22/content_764829.htm 6. 粮价危机: 8 亿辆汽车与 8 亿饥民间的“夺粮大战”。 2008-4-19 10:55:59 人民网·天津视窗。 http://www.022net.com/2008/4-19/436876292511469.html 7. 刘坤喆。日本核危机引爆核恐慌 德国将“完全退出核能” . 新闻 东快网 2011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dnkb.com.cn/archive/info/20110316/175514450.shtml 8. 李华桥。利比亚战争的真正原因解析。 2011-04-02 15:28 。 http://www.chinavalue.net/Story/65098.aspx 9. 于盟。利比亚战争的账本 各国政治态度现分歧。 2011 年 03 月 22 日 http://www.21cbh.com/android/news.php?id=22801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刚交了$11000美金的税,一个飞弹价钱的1/50
热度 2 benyang22 2011-4-22 07:48
今年四月十八日是美国个人收入税的截止日。我交了$11000美金的联邦税。还有加州州税$4500。每年都是找会计师算的,他说交多少我就交多少。这些税都不直接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因为单位发工资时,政府就把钱扣去了。因为扣得太多,政府还会把钱打回我的帐号。所以感觉上,是政府给我发钱,而不是我给政府交税。 我给美国联邦政府的$11000美金,只能买五十分之一的一枚战斧巡弋飞弹(Tomahawk cruise missile)。一个这样的飞弹要价57万美金。光是今年的三月十九日的这一天,美军的战舰就向利比亚发射了110枚战斧巡弋飞弹,用去了5500个像我这样的纳税人的税款。我想美国在利比亚的情报基本等于零,所以估计大部分的飞弹都没有击中什么要害目标,最多是炸掉一些丢弃的厂房,或是炸在沙漠上,炸死几只无辜的沙漠老鼠。
个人分类: 生活故事|3821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