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英译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The Unreasonable Man【英译汉】
wuyeeh 2017-3-7 18:17
The Unreasonable Man 按:以下是多年前备习考研英语时,阅读材料中几句话,摘录随身携带,然并未将其译为中文。近日,萍水相逢几友妙语,突悟,是为译。 不吝赐教。 原文: The reasonable man adapts himself to the world; the unreasonable one persists in trying to adapt the world to himself. Therefore,al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unreasonable man. 译文: (一) 凡庶华灯纵博、朝暮尔尔, 卓士雕鞍驰射、一江弄水, 谁著琼玉简册、坐看云起? (二) 芸芸众生者顺势而就, 超尘拔俗者逆势而为, 推波助澜者昭昭人杰。 初译注: 一十五年只可“意会”, 上下求索不得“其景”;文末始译琢雕“枭雄”, 遂感“枭雄”文狭意窄; 弄瓦意宽泛指“人杰”, 萍友弄璋音律“英雄”;荟言萃语佳词“恍乎”, 待君“妙语”舌灿莲花。 再译注: “ (一)” 第二句,句首原译“吾自”,恐被指狂妄之语,更译“卓士”。泛指,推敲二者均可。 2017 年3月1日初译(二),3月7日再译(一)。
个人分类: 感悟采撷|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译汉(六言)鲍勃-迪伦名作“Blowing in the wind”《逐风》
wuyeeh 2016-10-24 14:32
按:陈安老师用五言翻译 Blowing in the wind 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010386.html),欣赏后感觉很不错 , 陈老师将歌名 译为“答案风中寻”,其中 “ 戈舞何经年?方生平和心”一句译的很传神 ; 鲍海飞老师亦有此歌的佳作,详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8905do=blogid=1009445 ; 敝人也试着用 六言 英译汉 鲍勃-迪伦的名作: 《Blowing in the wind》-- 《逐风 》,献丑。 逐 风 迢迢跋履几许,蓄眉以一丈夫; 长风破浪几时,飘零苍鸽啄梳; 沙场征战几休,案兵束甲入库; 言谓君之所惑,以观风波起涌; 峨峰屹立几久,潺潺穷沒海域; 谁道人间几梦,北窗高卧少虑; 成败折转几回,难得糊涂筹趣; 言谓君之所疑,以观云奔雾匆; 仰观云汉几举,矢射九霄穹宇; 鼎铛有耳几只,衙斋倾听民苦; 马革裹尸几卒,阡陌残墟髑髅; 言谓君之所思,以观风悠木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 Blowing in the wind 逐 风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迢迢跋履几许,蓄眉以一丈夫;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长风破浪几时,飘零苍鸽啄梳;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沙场征战几休,案兵束甲入库;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言谓君之所惑,以观风波起涌;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峨峰屹立几久,潺潺穷没海域;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谁道人间几梦,北窗高卧少虑;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成败折转几回,难得糊涂筹趣;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言谓君之所疑,以观云奔雾匆;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仰观云汉几举,矢射九霄穹宇;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鼎铛有耳几只,衙斋倾听民苦;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马革裹尸几卒,阡陌残墟髑髅;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言谓君之所思,以观风悠木荣 。 注:2017年2月18日在央视推出的第一期《朗读者》中,中国无国界医生蒋励和她的同事们朗读了美国民谣歌手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Bob Dylan的歌词“Blowing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扬》),感动了很数人。以下是通译歌词: 答案在风中飘扬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能被称为真正的人 一只白鸽 要飞过多少片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 它在这风中飘扬 一座山要伫立多少年 才能被冲刷入海 人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回头看多少次 还能假装什么也没看见 答案啊 它在这风中飘扬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见天空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 已经死去 答案啊 我的朋友 它在这风中飘扬
个人分类: 感悟采撷|2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译汉: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CAU05077 2013-7-13 23:04
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kD kDa 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简称限制酶) 分子量 分子质量 限制性酶切位点 限制酶切位点 亲合 亲和 限制性片段 限制片段 抗菌素 抗生素 核酸外切酶 外切核酸酶 古生菌 古细菌 爱滋病 艾滋病 染色体步移 染色体步查 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信使 RNA 前体 前信使 RNA 点印迹 斑点印迹 着丝点 ( kinetochore ) 着丝粒( centromere ),动粒 遗传力,遗传率 遗传度 脂酶 酯酶 (esterase) 脂肪酶( lipase )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层析 热休克 热激 同功酶 同工酶 绞链区 铰链区 基因座位 基因座 包涵体 包含体 裂解酶 裂合酶 荧光素酶 萤光素酶 开放阅读框, ORF 可读框 萤光素 荧光素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 溶原 溶源 报告基因 报道基因 廻文序列 回文序列 正义链 有义链 光敏素 光敏色素 抑制子 抑制基因 阻遏物,抑制子 阻抑物 TATA 盒 TATA 框 尾序列 尾随序列 转译 翻译 姊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 X 光 X 射线 综合症 综合征 红血球 红细胞 转录本 , 转录子 转录物 报导 报道 三甘油酯 甘油三酯 部份 部分 沉默子,沉寂子 沉默基因 其它 其他 白血球 白细胞 几率 概率 组份 组分 芽胞杆菌 芽孢杆菌 好象 好像 分支杆菌 分枝杆菌 支原体 枝原体 疏基乙醇 巯基乙醇 水扬酸 水杨酸 前题 前提 威协 威胁 兰色 蓝色 混和 混合 既使 即使 松驰 松弛 喋呤 蝶呤 砂眼 沙眼 已糖 己糖 决大多数 绝大多数 以致于 以至于 至使 致使 参于 参与 危胁 威胁 纺垂体 纺锤体 座标 坐标 活性碳 活性炭 趋动 驱动 粘 黏 (nian) 虐疾 疟疾 粘附 黏附 片断 片段 粘膜 黏膜 粘度 黏度 假象 假像 真象 真相 贾弟虫 贾第虫 链胞霉 链孢霉 豆寇酰 豆蔻酰 作贡献 做贡献 rpm r/min α - 球蛋白 α珠蛋白 β - 球蛋白 β珠蛋白 巨嗜细胞 巨噬细胞 甘油三酯 三酰甘油 纺垂体 纺锤体 限制性位点 限制位点 胞浆 细胞质 (cytoplasm) 抗菌素 抗生素、 顶体粒 顶体 朊粒,朊病毒,朊蛋白 普里昂 钙粘素 钙黏着蛋白 发卡 发夹 内涵体 内体 反密码子环 反密码子臂 离子门控通道 门控离子通道 淀粉状蛋白 淀粉样蛋白 糖型 糖形 * 血管紧缩素 血管紧张素 高尔基组套 高尔基叠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肽转变酶 小型 RNA 小 RNA 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不均一核核糖核蛋白 核的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骨化三醇 钙三醇 同源异形盒 同源异形框 * T 辅助细胞 辅助 T 细胞 抑素 抑制素 胆道 胆管 整合素 整联蛋白 连环蛋白 联蛋白 多向性抗药蛋白 多抗病性蛋白 葡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 似核状结构 髓核 耦联反应 偶联反应 分裂素 促分裂原 领头链 前导链 基底膜蛋白多糖 基底膜蛋白聚糖 滞后链, 延迟链 后随链 无效突变 沉默突变 斑块 噬斑 胸腺多肽 胸腺素 耻骨松弛激素 松弛素 运输 转运 S 型受体 蛇形受体 秀丽隐杆线虫 秀丽新小杆线虫 【科学出版社 王博士提供】
个人分类: 教学参考|1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英译汉: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CAU05077 2013-7-13 23:04
常用易混淆词语辨析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kD kDa 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简称限制酶) 分子量 分子质量 限制性酶切位点 限制酶切位点 亲合 亲和 限制性片段 限制片段 抗菌素 抗生素 核酸外切酶 外切核酸酶 古生菌 古细菌 爱滋病 艾滋病 染色体步移 染色体步查 抗原递呈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信使 RNA 前体 前信使 RNA 点印迹 斑点印迹 着丝点 ( kinetochore ) 着丝粒( centromere ),动粒 遗传力,遗传率 遗传度 脂酶 酯酶 (esterase) 脂肪酶( lipase ) 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层析 热休克 热激 同功酶 同工酶 绞链区 铰链区 基因座位 基因座 包涵体 包含体 裂解酶 裂合酶 荧光素酶 萤光素酶 开放阅读框, ORF 可读框 萤光素 荧光素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 溶原 溶源 报告基因 报道基因 廻文序列 回文序列 正义链 有义链 光敏素 光敏色素 抑制子 抑制基因 阻遏物,抑制子 阻抑物 TATA 盒 TATA 框 尾序列 尾随序列 转译 翻译 姊妹染色单体 姐妹染色单体 X 光 X 射线 综合症 综合征 红血球 红细胞 转录本 , 转录子 转录物 报导 报道 三甘油酯 甘油三酯 部份 部分 沉默子,沉寂子 沉默基因 其它 其他 白血球 白细胞 几率 概率 组份 组分 芽胞杆菌 芽孢杆菌 好象 好像 分支杆菌 分枝杆菌 支原体 枝原体 疏基乙醇 巯基乙醇 水扬酸 水杨酸 前题 前提 威协 威胁 兰色 蓝色 混和 混合 既使 即使 松驰 松弛 喋呤 蝶呤 砂眼 沙眼 已糖 己糖 决大多数 绝大多数 以致于 以至于 至使 致使 参于 参与 危胁 威胁 纺垂体 纺锤体 座标 坐标 活性碳 活性炭 趋动 驱动 粘 黏 (nian) 虐疾 疟疾 粘附 黏附 片断 片段 粘膜 黏膜 粘度 黏度 假象 假像 真象 真相 贾弟虫 贾第虫 链胞霉 链孢霉 豆寇酰 豆蔻酰 作贡献 做贡献 rpm r/min α - 球蛋白 α珠蛋白 β - 球蛋白 β珠蛋白 巨嗜细胞 巨噬细胞 甘油三酯 三酰甘油 纺垂体 纺锤体 限制性位点 限制位点 胞浆 细胞质 (cytoplasm) 抗菌素 抗生素、 顶体粒 顶体 朊粒,朊病毒,朊蛋白 普里昂 钙粘素 钙黏着蛋白 发卡 发夹 内涵体 内体 反密码子环 反密码子臂 离子门控通道 门控离子通道 淀粉状蛋白 淀粉样蛋白 糖型 糖形 * 血管紧缩素 血管紧张素 高尔基组套 高尔基叠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肽转变酶 小型 RNA 小 RNA 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不均一核核糖核蛋白 核的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骨化三醇 钙三醇 同源异形盒 同源异形框 * T 辅助细胞 辅助 T 细胞 抑素 抑制素 胆道 胆管 整合素 整联蛋白 连环蛋白 联蛋白 多向性抗药蛋白 多抗病性蛋白 葡糖醛酸 葡萄糖醛酸 似核状结构 髓核 耦联反应 偶联反应 分裂素 促分裂原 领头链 前导链 基底膜蛋白多糖 基底膜蛋白聚糖 滞后链, 延迟链 后随链 无效突变 沉默突变 斑块 噬斑 胸腺多肽 胸腺素 耻骨松弛激素 松弛素 运输 转运 S 型受体 蛇形受体 秀丽隐杆线虫 秀丽新小杆线虫 【科学出版社 王博士提供】
个人分类: 教学参考|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体验交流:哪一英译汉软件比较好?
热度 2 luo971 2013-3-22 09:02
个人体验交流:哪一 英译汉 软件比较好? 罗渝然 ( Yu-RanLuo ) 近日,我买了 软件 WhiteSmoke2012 ,因为它号称“ 一个 高品质的英语写作 改进和写作增强 软件 ,它能有效帮助您按照整句润色英文文章,是英语写作解决方案的全球市场领导者。” 该软件有英译汉的功能。我尝试了几段英文,测量它的翻译能力,深感到这广告过度夸大其词。 让我们看如下一段英文。 “ The threetypesofseeminglyunrelatedfacts forKCl-water-solution c anbe explained quantitatively byusingonehydrationmodel. ” Whitesmoke 的译文: 这三种类型的氯化钾水溶液看似无关的事实可以解释定量使用一个水化模型。 为了对比,我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其它 软件,例如 金山词霸、 360网站 与 Google 等。这三 软件 的 译文分别是: 金山词霸 : 三种看似无关的事实 对 KCl 水溶液 可以通过一个水化模型定量解释。 360网站: 三个类型的看似无关的事实为氯化钾水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使用一个水化定量解释模型。 Google : 这三种类型的氯化钾水溶液看似无关的事实可以解释定量使用一个水化模型。 我愿提供如下译文 :我们利用 一个水合模型,可以定量解释 KCl 水溶液的、看似无关的三类客观事实。 通过这样的几次体验, 觉得那些流行 软件提供的汉译文,不太像土生土长的国人说话,有点别扭。 所以 我想, 高品质的英语写作和翻译软件, 也许至今 还没问世。 预先感谢给予指点的朋友们。
5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英译汉一则
热度 1 guowenjiao 2012-2-29 11:58
1. Many women actually abandon ship before they reach the pinnacle of their success. (The New York Times) 许多女性在即将获得成功之前,均选择了放弃。 2. If a man empties his purse into his head, no one can take it from him. (Benjamin Franklin) 如果一个人愿意将其钱财均用于学习知识以充实自己的头脑,那么没有人可以将这些知识夺走。 3. Supply and demand are two blades of scissor. 供给活动和需求活动是休戚相关的。 4. To reach the port of heaven , we must sail sometimes with the wind and sometimes against it, but we must sail, and not drift , nor lie at anchor . 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有时候必须要顺风前行,有时候又要逆风而上,但我们必须要航行,而不是游荡或是停止前进。 5. At twenty man is a peacock , at thirty a lion , at forty a camel , at fifty a serpent , at sixty a dog , at seventy an ape , at eighty nothing at all. 人们在 20 岁时,略显稚嫩; 30 岁时,春风得意; 40 岁时,埋头苦干; 50 岁时,胸有城府; 60 岁时,满足现状; 70 岁时,回归本性; 80 岁时,无欲无求。 • 6. The streets were filled with the rush hour flood of people . 高峰时期,大街上挤满了来来回回的人流。 • 7. Down the street people came pouring in a torrent ---faces, faces, faces… 街道上人头攒动,能够看到的,只有脸、脸、脸······ • 8. Difficulty is a nurse of greatness —a harsh nurse who rocks her foster children roughly but rocks them into strength . 困难是一位伟大的保姆——一位严厉的保姆,她会粗鲁地摇晃她所抚育的孩子,但会使孩子慢慢变得强壮。 • 9. A bull market is a market in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牛市是指股价不断上涨的市场。 / 价格不断攀升标志着牛市的到来。
3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博士论文/毕业标准相关的一点体会
热度 13 郑玉峰 2011-4-14 23:41
最近有3个博士生预答辩,先后给他们改了几遍论文(本来前几天以为可以好好喘口气,结果到现在还没的歇),同期最近也审了有5-6本外校的博士论文,有些感想: (1)博士论文是给谁写的?论文是给导师写的吗,还是给学校写的?应该是给自己写的,有的论文写的很随便,尤其是科技文字表达上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欠缺,现在论文都是挂在网上的,以后是跟你自己一辈子的,丢自己的人啊,一本让国内同行读的流畅的论文和论文工作的质量无关,有些论文作者发的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很不错,可能是英文写的很好,等到写中文图省事就来个英译汉,反倒写不好了,这种情况应该避免。态度决定论文质量,博士生应该端正思想,尽管写博士论文本身不是创新,但却可以提高你的科技写作能力。当然与我做博士生的年代比,现在各位的致谢部分写的要好的多了,以前老先生们是不让我们写和论文无关的心情的表达的词语的。现在的年青人写的致谢一个比一个写的出彩(记得去年学位委员会审论文时还读到有博士生在致谢部分写的是一首长诗),可为什么却“逗号”和“顿号”乱用、“全角”和“半角”符号乱输呢,还是不认真。 (2)谁该把论文的质量关呢?导师啊!我的学生对我的抱怨是别人都没论文初稿就预答辩了,怎么怎么样的。我没说什么,我心里在想,我的老板当年对我要求的时候,即使是论文开题,还要用色带打印机打出来一个一个文字和图剪贴,粘到图板上呢?没那时的磨练我能有今天吗。你的博士论文不是你自己的,也是我的,以后人家看到的是我郑玉峰的学生的论文都是怎么怎么样的。其实我已经经常检讨自己了,几次我的学生答辩,请来的评委都会问学生,博士论文不精彩,没有味道,没有深度,我每次都很汗颜。 (3)博士论文要不要多写会儿?我有个学生以为几天就可以搞定博士论文,简直是牛人啊,他老师我当年也还花一个月搞定博士论文呢,开个玩笑。不过这的确是我现在很困惑的地方,目前的硕博生5年就毕业,其实我自己也是直博5年毕业的,我没什么意见(不嫌时间短),但要想5年毕业必须踏踏实实地干5年下来才行。几年来偶遇到了各种学生情况,比如在校期间的各种兼职和挂职、报考各种外语和计算机职业证书、第五年开始的秋季学期基本上全都用来找工作,还要去实习几个月,比如毕业前一定要去拿驾照,因为毕业工作就没时间去学车,这还不算业余生活呢(谈朋友参加征婚活动、上网、看电影),这些都要导师和学校买单吗?抛去上课的头1-1.5年,我真的觉得这样做论文的时间太有限了。无奈。现在的年青人的诱惑实在是比10-20年前多得太多了。真希望他们能多花些时间来做好博士论文(最终还是要博士生自己认识到他/她是在为自己作论文),当然更敬佩一些真正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能够高效高质量的在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工作。 写到这里,喝一口新茶,是我去年毕业的博士生刚捎来的新茶,想着他去年尽管文章不够拿学位我仍同意他5年就毕业去工作的事,因为他的心当时已不在学校了,我强制性地让他延期也没什么意思,好在他毕业后很快有3篇SCI文章出来,顺利申请到了学位,现在他还打算跟我合作继续做些新文章。可能这就是“师生”的真谛吧。我的态度就是任可学生先负我而我不负他(以前还想把自己的标准凌驾于学校对博士论文要求之上,可实际发现你如果认可学校的标准,不强迫学生反倒可能学生会比你要求的做的更好),因为我有多个学生,总不会被100%辜负,但反过来将心比心,当你真正为学生着想的时候,他们也会给你很多很多的回报。当然,我也非完人,和学生该吵的时候也会吵,也会让他们知道我的不高兴,也会不讲道理。好在都是自家人,不伤感情。每个学生毕业都还是有感伤的,很有趣的是这些年很少见过博士生的家长,但好像很多时候学生毕业的时候自己把自己当作学生家长一样帮学生找工作,呵呵。
7160 次阅读|11 个评论
106 的语言学
liwei999 2011-4-4 04:43
106 的语言学 (41573)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December 16, 2006 03:57AM 对于科普,原则上不存在抄袭问题,就如对于广告,原则上不存在误导问题一样,这是我一贯的观点。所以我对方文抄袭与否的立论前提,就不感兴趣。 不过,原文是107,怎么变成了106,是个很有意思的语言学问题。我不相信是眼睛看花了的“无心之失”,应该是“推敲所得”。 英译汉时,in+duration, 通常有两种译法:“...以内”,“...以后“。我们当年编制英汉翻译软件时候,琢磨过这种现象,编制了如下规则: (1) 如果是未来时态,则翻译成 “...之后“: I will come back in 106 days. -- 我106天以后回来。 (2)否则,翻译成 “...之内”: This process was completed in 106 days. -- 此过程在106天以内完成了。 对于第一种情形,其所以翻译成“以后”,并非英文的歧义问题,而是中文的“以后”有歧义。试比较: I will come back in 106 days. vs. I will come back (shortly/long) after 106 days. 前者是到了106天就回来,后者可以是在106天以后的某个日子回来(比如 in 107 days or in 110 days)。除非为了抬杠(相声演员常玩的花招,“你不是说106天后回来么,怎么变成110天了?”“是啊,我是说106天‘以后’”!),汉语在表达第一种语义时,所用的表达形式是“以后”,default sense 没有歧义。 现在来看两个人的107翻译是怎么回事。 原文:“Zidovudine(AZT) was approved in 107 days,without cutting any corners.”。 颖文:该药的临床试验只进行了(大约) 106天就获准结束。 方文: AZT 的临床试验在只进行了106天之后,发现它能显著增加病人的存活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立即提前中止了该临床试验,并在批准其上市之前允许它被用于治疗 4000多名艾滋病患者。 颖文的翻译思路可以大体看清,信达如何可以讨论,他确实是“推敲所得”。他知道 in 107 days 是 107 天以内(不超过107天)的意思,为了保险起见,翻译成“(大约) 106天”,算是个很尽心的翻译人员了。因为他如果翻译成107天,“以内”的意思就出不来了。(也可以这样翻译:该药的临床试验在107天以内就告结束,被批准可以上市。) 方文的翻译大概也是这个思路。显然,方也是个审慎的译者。 以无罪推定之普世原则作为指导,初步结论:英雄所见略同,颖方二位都是翻译好手,很细心。(白先生相当于举报人或检察官,跟新语丝打假类同,大概用的是有罪推定。角色不同,结论不同,也可以理解。) 106 的语言学(续) (41955) Posted by: liwei999 Date: December 18, 2006 12:46AM 呆子问得好。当时写得匆忙,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希望这一帖清楚一些,而不是越来越糊涂(由于语言现象的微妙和fuzzy, 这种risk还是有的)。 引用: 我认为(1)的翻译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应该和(2)的翻译“之内”一样才行,为什么要有所区分呢? I will come back in 5 days. 说的也是在5天之内回来呀,当然1,2,3,4天内回来 的可能性,隐含意思肯定是小于5天之内回来,但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啊。 不同意把(1)的译法等同于(2)。 in 106 days 结构在跟未来时态时其所以翻译成“106天以后”(或者如鹏归指出的“过106天”)而不是“106天以内”是因为汉语中“106天以内”通常指“106天以内的任何时候(但绝不会超过106天)”,强调的是106的大限。与此对应的英语是:(some time)within 106 days. 与此相反,汉语中“106天后”/“过106天”通常就指106天的当口,而不是“106天以后任何时候”的意思(相声中的抬杠不算)。 换句话说,by default (抬杠不算),汉语“106天以内”有“任何时候”(只要不超过106)的意思,而“106天以后”没有“任何时候”的意思。选择后者是因为英语中的跟未来时态的 "in 106 days" by default 是排除“任何时候”的意义的。 I will be back in a couple of days. 我两天后就回。/ 我过两天回来。 *我两天以内回来。 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我以为是时态的语义和介词短语语义交互作用的结果。“未来时”内涵有计划的意思,计划和数字相结合,意味着某种确定性,所以就隐形地排除了“some time within 106 days” 的意义,使得时间确定在106左右,不能早于105天。这种分析得到如下非未来时态但是有计划意义的句子的印证: I plan to come back in 106 days. 我计划106天后回来。/我计划过106天就回。 *我计划106天以内回来。 过去时或完成体说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具体何时发生无法更变,所以"in 106 days"只有灵活一点,采“任何时候,只要不超过106天”的意义(相当于“some time within 106 days”),才能跟各类事件的描述保持一致,避免可能的自相矛盾。这种情形正好跟汉语“以内”的译法相吻合。 语言现象很微妙,不知道上述解释合理否,请呆子及网友指正。 至于说到统计,最好是找一个人工翻译的双语语料库去做,看不同时态该表达法的译法。Personally, 我对我们编制的机器翻译的规则还是很有信心的。(原帖中的两条规则还是看了上下文的条件,具体说是看该介词短语所修饰的动词的时态的条件。) 引用: 另外,你后面的举例没有说清楚:既然,中文的“以后”有歧义,为什么你还要把它翻译成“以后”呢? 是没有说清楚。by “default sense 没有歧义”, 我本来想说:中文“以后”by default没有歧义(而“以内”却有歧异。)“106天以后回来”就是指“过106天就会”,而不包括“过107天,或过200天回来”。其所以说by default, 是因为如果人要抬杠,硬说”以后“有这种歧义,也没辙。 在翻译实践上,我有信心它们的不同译法是被广泛认同的(可以做统计证实之)。困难在解释为什么应该采用不同译法。我的解释算一家之言吧。语感好的,或常做翻译的,如狐狸三跳无理芒果呆子鹏归诸位,请指正吧。 牵狗了一下: “天以后” "in * days",第一个hit就是英语介词in+将来时的翻译: 将来时态in...以后   例: They will come back in 10 days. 他们将10天以后回来。   I'll come round in a day or two. 我一两天就回来。   We'll be back in no time. 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Come and see me in two days' time. 两天后来看我。(从现在开始)   after... (从过去开始) 见: -------- 相关文章: 白字秀才:神秘的106天—-扒开骗子的画皮: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291226.shtml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3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英译汉原文
热度 2 carldy 2011-3-21 11:08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举办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外交流日趋频繁。翻译,作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正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此之际,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参赛原文见本期,具体参赛规则如下: 一、本届竞赛分别设立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奖项,参赛者可任选一项或同时参加两项竞赛。 二、《中国翻译》 2011 年第 1 期以及中国翻译协会网站( www.tac-online.org.cn )刊登竞赛规则、竞赛原文;请 点击此处 下载参赛报名表。 三、参赛者年龄: 45 岁以下 ( 1966 年 1 月 1 日 后出生 ) 。 四、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杜绝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请参赛者在大赛截稿之日前妥善保存参赛译文的著作权,请勿在书报刊、网络等任何媒体公布自己的参赛译文,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五、参赛译文和参赛报名表格式要求: 参赛译文应为 WORD 电子文档,中文宋体、英文 Times New Roman 字体,全文小四号字, 1.5 倍行距,文档命名格式为“ XXX (姓名)英译汉”或“ XXX (姓名)汉译英”。参赛报名表文档命名格式为“ XXX (姓名)英译汉参赛报名表”或“ XXX (姓名)汉译英参赛报名表”。译文正文内请勿书写译者姓名、地址等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将被视为无效译文。每项参赛译文一稿有效,恕不接收修改稿。 六、参赛方式及截稿日期: 请参赛者于 2011 年 5 月 31 日 (含)前将参赛译文及参赛报名表以电子文档附件形式发送至 hansuyin2011@gmail.com ,发送成功的文档得到自动回复后,请勿重复发送。如需查询是否发送成功,可在 6 月 10 日 之后拨打电话( 010 ) 68327209 。本届竞赛不再接收打印稿。 七、参赛者在提交参赛译文后,交寄报名费 50 元,如同时参加两项竞赛,请交报名费 100 元。 汇款地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大街 24 号《中国翻译》编辑部,邮编: 100037 。请在汇款单附言上注明“ XXX (姓名)参赛报名费”字样。未交报名费的参赛译文无效。 八、本届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被授予奖金、证书和纪念品,优秀奖获得者将被授予证书和纪念品。 2011 年第 6 期 ( 11 月 15 日 出版 ) 《中国翻译》杂志将公布竞赛结果。 九、将于 2011 年秋在北京举行本届竞赛颁奖典礼,竞赛获奖者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 十、竞赛联系地址:北京市阜外百万庄大街 24 号《中国翻译》编辑部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 68327209 ; 68995956 传真: (010)68995951 电子信箱: hansuyin2011@gmail.com 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审委员会 2011 年 1 月 英译汉竞赛原文: Are We There Yet? America ’s recovery will be much slower than that from most recessions; but the government can help a bit. “WHITHER goest thou, America ?” That question, posed by Jack Kerouac on behalf of the Beat generation half a century ago, is the biggest uncertainty hanging over the world economy. And it reflects the foremost worry for American voters, who go to the polls for the congressional mid-term elections on November 2nd with the country’s unemployment rate stubbornly stuck at nearly one in ten. They should prepare themselves for a long, hard ride. The most wrenching recession since the 1930s ended a year ago. But the recovery—none too powerful to begin with—slowed sharply earlier this year. GDP grew by a feeble 1.6% at an annual pace in the second quarter, and seems to have been stuck somewhere similar since. The housing market slumped after temporary tax incentives to buy a home expired. So few private jobs were being created that unemployment looked more likely to rise than fall. Fears grew over the summer that if this deceleration continued, America ’s economy would slip back into recession. Fortunately, those worries now seem exaggerated. Part of the weakness of second-quarter GDP was probably because of a temporary surge in imports from China . The latest statistics, from reasonably good retail sales in August to falling claims for unemployment benefits, point to an economy that, though still weak, is not slumping further. And history suggests that although nascent recoveries often wobble for a quarter or two, they rarely relapse into recession. For now, it is most likely that America ’s economy will crawl along with growth at perhaps 2.5%: above stall speed, but far too slow to make much difference to the jobless rate. Why, given that America usually rebounds from recession, are the prospects so bleak? That’s because most past recessions have been caused by tight monetary policy. When policy is loosened, demand rebounds. This recession was the result of a financial crisis. Recoveries after financial crises are normally weak and slow as banking systems are repaired and balance-sheets rebuilt. Typically, this period of debt reduction lasts around seven years, which means America would emerge from it in 2014. By some measures, households are reducing their debt burdens unusually fast, but even optimistic seers do not think the process is much more than half over. Battling on the bus America ’s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its politicians have yet to acknowledge that the economy is in for such a long, slow haul, let alone prepare for the consequences. A few brave officials are beginning to sound warnings that the jobless rate is likely to “stay high”. But the political debate is more about assigning blame for the recession than about suggesting imaginative ways to give more oomph to the recovery. Republicans argue that Barack Obama’s shift towards “big government” explains the economy’s weakness, and that high unemployment is proof that fiscal stimulus was a bad idea. In fact, most of the growth in government to date has been temporary and unavoidable; the longer-run growth in government is more modest, and reflects the policies of both Mr Obama and his predecessor. And the notion that high joblessness “proves” that stimulus failed is simply wrong. The mechanics of a financial bust suggest that without a fiscal boost the recession would have been much worse. Democrats have their own class-warfare version of the blame game, in which Wall Street’s excesses caused the problem and higher taxes on high-earners are part of the solution. That is why Mr. Obama’s legislative priority before the mid-terms is to ensure that the Bush tax cuts expire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for households earning more than $250,000 but are extended for everyone else. This takes an unnecessary risk with the short-term recovery. America ’s experience in 1937 and Japan ’s in 1997 are powerful evidence that ill-timed tax rises can tip weak economies back into recession. Higher taxes at the top, along with the waning of fiscal stimulus and belt-tightening by the states, will make a weak growth rate weaker still. Less noticed is that Mr. Obama’s fiscal plan will also worsen the medium-term budget mess, by making tax cuts for the middle class permanent. Ways to overhaul the engine In an ideal world America would commit itself now to the medium-term tax reforms and spending cuts needed to get a grip on the budget, while leaving room to keep fiscal policy loose for the moment. But in febrile, partisan Washington that is a pipe-dream. Today’s goals can only be more modest: to nurture the weak economy, minimize uncertainty and prepare the ground for tomorrow’s fiscal debate. To that end, Congress ought to extend all the Bush tax cuts until 2013. Then they should all expire—prompting a serious fiscal overhaul, at a time when the economy is stronger. A broader set of policies could help to work off the hangover faster. One priority is to encourage more write-downs of mortgage debt. Almost a quarter of all Americans with mortgages owe more than their houses are worth. Until that changes the vicious cycle of rising foreclosures and falling prices will continue. There are plenty of ideas on offer, from changing the bankruptcy law so that judges can restructure mortgage debt to empowering special trustees to write down loans. They all have drawbacks, but a fetid pool of underwater mortgages will, much like Japan ’s loans to zombie firms, corrode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harm the recovery. Cleaning up the housing market would help cut America ’s unemployment rate, by making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move to where jobs are. But more must be done to stop high joblessness becoming entrenched. Payroll-tax cuts and credits to reduce the cost of hiring would help. (The health-care reform, alas, does the opposite, at least for small businesses.) Politicians will also have to think harder about training schemes, because some workers lack the skills that new jobs require. Americans are used to great distances. The sooner they, and their politicians, accept that the road to recovery will be a long one, the faster they will get there. 中国翻译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二号公报 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联合举办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 大赛组委会决定从本届开始只接收电子参赛译文稿,不再接收打印稿。 参赛原文、参赛细则请参阅 2011 年第 1 期《中国翻译》杂志或登录中国翻译协会网站( www.tac-online.org.cn ),欲参赛者请通过中国翻译协会网站下载参赛报名表。 提交参赛译文截止日期为 2011 年 5 月 31 日 (含)。 参赛译文须独立完成,杜绝任何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本届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被授予奖金、证书和纪念品。优秀奖获得者将被授予证书和纪念品。 大赛组委会决定,对本届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将给予人民币一万元或赴国外访学考察一周的特别奖励。 将于 2011 年秋在北京举行本届竞赛颁奖典礼,竞赛获奖者将获邀参加颁奖典礼, 2011 年第 6 期 ( 11 月 15 日 出版 ) 《中国翻译》杂志将公布竞赛结果。 竞赛组委会联系地址: 北京市阜外百万庄大街 24 号《中国翻译》编辑部 邮编: 100037 ,电话: (010) 68327209 ; 68995956 传真: (010)68995951 电子信箱: hansuyin2011@gmail.com 第二十三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评审委员会 2011 年 3 月
个人分类: 翻译教学与实践 Translation Practice & Teaching|3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妙曲共欣赏,奇文同赏析:推荐杜争鸣教授的两首歌曲翻译
carldy 2010-5-9 13:45
昨天苏州大学杜争鸣教授给我传来了两首歌曲的翻译: 第一曲是歌手陈奕迅的《十年》,杜教授把它翻译成英文。无论是音节数,还是押韵,译文都与汉语原文非常相近,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曲是英文经典歌曲right here waiting,杜教授的汉语译文也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不得不感叹:世界上的语言,是多么奇妙;如此美妙的译文,值得推广。 经得杜教授本人的同意,这里把他的翻译及其翻译心得转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这里说一声:辛苦了,杜老师,谢谢您。 3 .流行歌曲十年翻译导读 十年 Ten Years 1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 才明白我的眼泪 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If those two words did not quiver so 2 I would not find myself in woe 3 However uttered, they just mean to part and go 4 Should we have no desire for tomorrow, Love would seem a tour to follow, 5 At thousands of open gates, someone is to be first to go. Now the arms will no longer hold 6 Why not take time before we go 7 To enjoy it in tears and sorrow? Ten years ago I didnt know you and you were n t my girl 8 We were each keeping another strangers company to rove 9 Round street corners we now better know. 10 Ten years gone, though 11 We are still friends to greet by a hello But the tender feeling is no longer fit for our arms to hold 12 , Lovers at last fall as friends as they go. 13 Not until weve spent years as friends ― just so, 14 Do I know that all my tears Would have been shed, for you, or any other girl. 15 摘要:本文以流行歌曲十年英译为个案,讨论歌词翻译与一般诗词翻译的策略区别与具体操作难点,尤其是译文音律与原文意义保留的矛盾及其解决方法,从而说明此类翻译中译者在受原作语言形式与内容限制条件下的翻译自由度与创造性的发挥。 关键词:十年;歌词翻译;翻译自由度;翻译的限制;翻译中的创造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popular Chinese song as a case to discuss the distinctive strategies and special difficulties of such kind of translation as against translating other verses.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ut on retaining the melody and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 Ten Years (Shinian); song translation; degree of freedom; constraints; creation 陈奕迅的十年是一首当代流行歌曲,从 2004 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华人歌坛广为流传,得到了众多青年歌迷的很高的评价。 2005 年三四月间,歌手曾通过其代理人在国际互联网上征集该歌歌词的中文翻译,但至今没有听到有歌手公开用英文演唱,这足以说明将其翻译成适合演唱的英文并非容易。在这里,我们通过《中国翻译》提供一种英文译文,同时对其翻译中的难点加以解释,希望能够受到歌手陈奕迅及其广大歌迷的欣赏和接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英文十年在 2005 年年底前完成后,曾经过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四名研究生在全院研究生元旦晚会上演唱。她们通过短暂的熟悉、练习后演唱非常成功,博得了全院师生的热烈掌声。从这一点看,该歌词确实达到了其翻译目的。 我们认为,歌词有一个原则,这就是必须能够像原文歌词那样与乐曲相配,便于歌唱。为了便于歌唱,翻译尽管仍然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译者也可以有不同的译法,但是从总体上讲,它必然受到一般散文翻译所没有的限制。这种限制具体说来主要有两点:即 1 )原歌词的音节数在翻译中不能随意改变; 2 )某些词的声音总体特点也不能随意改变,开口音不宜变为闭口音,一句的尾音必须尽可能押韵或类似。在翻译十年的过程中,笔者感到,要让音节数相等,通过反复思考是可以做到的,要让所有重要的音都相似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反复考虑,要在重要的尾音上押韵,使译文便于演唱还是可以做到的。 下面就对译者在翻译十年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翻译处理的思考做以解释。 1. 该歌名称的翻译。我们知道,十年在英文中既可以逐字直接翻译为 ten years ,也可以概括翻译为 a decade 。那么译文为什么选择前者而不是后者呢?译者的考虑是:在有多种翻译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首先选择在语言形式和意思两方面能够同时贴近原文的译法。 ten years 和 a decade 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是语言形式有所差别,前者是两个音节,后者却是三个音节,与原文不一致;如果为了音节一致而不使用冠词 a 又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而且,这两种表达法的意思基本相同也并不是意味着完全一致: ten years 更加具体,体现了十年的时间一年一年的流逝的感觉,而 decade 则是对这段时间的整体概括,丧失了一年一年或年复一年的意味。二者相比之下,前者更能符合歌曲主人公表达十年情感经历的需要。 2. 我们知道,英文的 word 与汉语的字实际上并不等同,因为汉语中虽然有 word 所指的词,英文中却没有汉语中的字。然而,正因为英文中没有字,汉语中的字包括在词里面,所以就可以不考虑它的翻译了。当然,如果死板地翻译,那就只能用 character (甚至需要用 Chinese character )来译,那样做的话,句子的音节数必然超过原文,结果就无法演唱了。这说明,文学翻译不能像数学那样做到科学与精确。 3. quiver 虽然翻译出了颤抖的意思,但其音无法唱出颤抖的效果,原因主要是它的第二个音节和抖发音时开口大小与舌位高低及与前后位置都有所不同。英文加入一个 as so ,与原文中的抖尾音完全一致,演唱效果相同。对它的理解是这样颤抖或颤抖成这样,意思也没有损失,反而更有深度。所以,这里的添加是十分必要的。 4. 难受在词典上的注释一般是 suffer ,可以指身体、心理上承受的痛苦,但这里应该是强调的心理上的痛苦或悲伤。所以,笔者认为更具体、准确的英文词实际上不是词典上的释义词,而是 sorrow 、 woe (甚至是 grief )。如果选用 sorrow ,意思虽然适合,押韵也没有问题,但音节数却会多出一个,对于歌手的演唱来说就可能增加难度。 woe 不仅有痛苦,苦恼之义,能够体现难受的感觉,而且尾音与原句一致,体现了原文的声音效果。 5. part 虽有分手之义,但它的发音与手相差太大,显得突兀、不协调;而选择添加一个 go 不仅可以使译文押韵,而且更在内容上对 part 这个词的意义作了补充,体现了原歌词中分手一词的深层含义,意味着恋人的转身而去,美好的感情像泼出去的水那样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有上句所唱到的 woe 。 6. 此句的翻译关键在于 love 一词的选择。牵牵手实际上只是一个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这是汉语思维注重形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而英文更注重直接性的表达,因此应该考虑将其意义进行抽象概括,提取实质性内容。由于根据传统文化理念男女之间并不能随便牵手,那么既然牵手就标志着男女之间的爱情。因此选用 love 就是翻译实质,而且这样不仅丰富了牵牵手的意义,也避免了将其就字面转换译成英文的烦琐,而 love 则简洁明确,意义也并不缺失。 follow 的添加体现了原文的韵尾,也使译文的意义更加生动、完整。 7.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一句的翻译转换了一个角度:改变视角观察、理解原文,我们可以推出其真正的意图就等于说爱的拥抱不能持久。持久的意思隐含在逗留中,与永久相爱、白头到老的意思融为一体。碰巧的是,英文 hold 意思覆盖面较广,既能体现恋人之间的拥抱,又有持久的意思和始终如一的感觉。选择这个英文词使这句话的处理获得了很高的效率,仅仅通过一个音节便表达了原文所蕴涵的复杂意义。而且我们都知道,演唱英语歌曲时,歌手通常都是将最后一词的辅音部分进行弱化处理甚至完全省略,所以即使在一般的朗诵中不押韵,在演唱中听起来就押韵了。仔细品味 hold 的声音效果,我们会感到它很柔和,有很强的可以延续性,丝毫没有生硬别扭的感觉,这就给歌手留下了发挥个性的余地。 8. 本行与下行在原文中是相连的两个部分,本行给出时间,下行说出主句内容。在离开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还没有离开的时候或将要离开的时候,所以英文翻译就是 before we go 。把这个时间状语按照英语的惯常做法放在两行中间,不仅是押韵的需要,而且也符合原文的语序。后者甚至比前者更加重要,原因是唱歌与说话的不同之处也在于唱歌总是比说话慢,而且可以慢很多。如果颠倒了语序就使译文与原文接连两行无法对应,造成较大混乱。因此,尽量按照原文顺序翻译,这也可以说是歌词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 原文一边享受一边泪流翻译为 to enjoy it in tears and sorrow ,添加了 sorrow 一词,是将中文形象、具体的描述表现为英文概括的描述,符合英汉语思维的不同倾向,同时也照顾到了押韵。 tears 虽然可以表现 sorrow ,但是我们知道人激动、高兴也会有流泪的情况。这里的泪应该包括此时还能享受的泪和不得不分手的遗憾、后悔的泪。所以如果只是死板地翻译 in tears ,不敢添加 sorrow 就很难获得同样的效果。 9 .在考虑使这句话原文与译文音节数相匹配的同时,把你不属于我翻译为 you were not my girl ,似乎音节仍然多了一个,但实际上 you were 可以连起来唱,在歌词中可以看做一个音节。而且比直译为 you didnt belong to me 更符合英文注重使用简单名词或名词词组表意的语言思维习惯。另外,从押韵上来说,这虽然按照一般的诗歌不算押韵,但在歌词中却能获得如同押韵的效果,因为它和韵脚在发音部位上十分相近,唱起来感觉基本不变。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一般诗词押韵与歌词押韵的不同规律。 10 .词句翻译时添加了 to rove ,这既是为了弥补中文音节数,使之与原文相等,又是为了押韵。实际上,根据上面所谈的歌词翻译应该尽量贴近原文语序的原则,这似乎并不是理想的翻译,因为走过在原文中属于下一行,而这里却提前了。不过,仔细考虑一番,我们也可以认为,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完全可以,而且应该理解为陪着走的意思,这里直接翻译一个 rove ,同时解决了音节数、押韵和本句与下句衔接三个问题,这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另外,与前面的解释一样,使用 rove 在一般诗词翻译中不算押韵,但在歌词里却具有押韵的效果。 11 .从字面出发,对街头的理解可以有三种情况:一是十字交叉路口,二是丁字路口,三是一条街的转弯处。走过可以转弯,也可以不转弯。译者的理解是,如果不转弯而直接走过,那这个街头也未必就是街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是用街头表示人生道路上比较重要的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生转折点,所以翻译时感到走过就是转过,英文应该翻译成 round street corners ,而不是 pass the intersection 。 12 .添加一个 though ,照顾音节、押韵,同时使语篇衔接,语气自然。 13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翻译为 no longer fit for our arms to hold 表面上似乎变化很大,实际上意思没有改变。找不到是汉语注重动态和感性语言思维的表现形式, fit for 是英文强调静态(未必一定是名词)和理性语言思维的表现形式。中文的理由在英文中隐含在 fit for 之中,是否有理由也就是还是否 fit ,所以,这样翻译完全可以表示原文的整体意义和联想:时过境迁之后,恋人之间的隔膜与生疏造成原来的拥抱不再适宜。所以, fit 远比 reason 更适合。 其次,这里的 hold 一词与笔者在上文 7 中所解释的有所不同,相对意义比较狭窄,它只是指互相拥抱,借以表现温柔之情,而没有天长地久的含义。由于语境、搭配不同,意义大小有异,这在文学翻译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14 . fall 一词体现了一个沦字中所包含的无奈,落寞以及后悔的心情。最后一个 go 既押韵,又体现了恋人之间随着十年的流逝,感情也愈加流逝,事态发展虽不如人意甚至出乎意料却自然而然的情况,同时进一步表现主人公那种难以挽回的落寞的心情。 15 . friends 一词并不能将原句的韵味唱出来,而且音节与原文也有差距,故在 friends 之后添加 just so ,可译为也仅仅如此而已,不仅沿用了上句的韵脚,而且在内容上也是对上句意味的延伸或两句中重复使用 friends 的总结,体现了歌者心里一种淡淡的遗憾及其感情的归结。 16 .原文最后一句需要仔细体会其中的含义:为情而流泪,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至于泪为谁流则很难说。爱的意义在于真情付出,而不取决于泪为谁流。在叙事者的情感旅程中,任何一个与他同行的人都会给他带来同样的无奈。理解了这层含义,才能在译文中得以准确表现。笔者在翻译中选择使用 or 和 any other ,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至于选择 girl 这个词,从感觉上来说原因与注释 9 相近,都是为了在歌唱中获得近似于押韵的效果。 总结:歌词翻译与一般的诗词翻译有明显的不同,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译文与原文的音节数必须相同;其二是押韵不是一般诗词的死板押韵,而是除了普通的韵外还可以压发音效果类似的韵;其三是语序不能随意颠倒,尤其不能串行翻译,使歌词的词序发生混乱。这三个方面实际上对歌词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文学翻译中颇具挑战性的一类文体。我们希望,十年翻译的经验能够对以后的流行歌曲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推荐者提供的歌曲链接】: http://www2.chinadaily.com.cn/html/media/200706/25/8b2ddcdd9306636906.mp3 4 . 经典歌曲 Right Here Waiting (此情可待) 翻译导读 杜争鸣译文 英汉翻译 Oceans apart, day after day 海角天涯,日夜等待 And I slowly go insane 等得我疑幻疑真 I hear your voice , on the line 你的声音,远方传来 But it doesn t stop the pain 也不能把我安慰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如果今生还能相聚 How can we say forever 怎能说分别永久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I took for granted 我从不怀疑 all the times 到底不改 That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这缘分没有完了 I hear your laughter 听到你笑声 I taste the tears 尝到泪滋味 But I can t get near you now 却不能到你身旁 Oh, can t you see it baby 你不明白吗宝贝 You ve got me going crazy 你让我如痴如醉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I wonder how we can survive 我不知道如何继续 This romance 这罗曼史 But in the end if I m with you 如果最终还能相聚 I'll take the chance 我决不放弃 Oh, can t you see it baby 你不明白吗宝贝 You ve got me going crazy 你让我如痴如醉 Wherever you go 天下任你走 Whatever you do 万事任你行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Whatever it takes 无论对不对 Or how my heart breaks 哪怕心已碎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 翻译解读 Right Here Waiting 是深受世界众多歌迷喜爱的一首英语经典歌曲,其原作原唱是曾在 1994 年美国世界杯开幕式上以无音乐伴奏形式对数万观众高唱美国国歌的 Richard Marx (理查德马克斯)。该歌虽在海内外广泛传唱多年,但迄今为止没有听到中文版本的演唱。在互联网常用搜索引擎搜索,虽然也可以找到零散的译文,但这些译文基本上只是歌词大意的解释而已,显然都不适合歌唱。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同时出于对这首歌的喜爱和对翻译的迷恋,我在业余闲暇时间一边反复欣赏,一边试图把它翻译成中文,希望这种翻译同样能够演唱并获得至少类似原唱的审美效果。这自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经过反复琢磨,我认为这首歌还是可以翻译成中文演唱的。不过,为了达到目的,翻译就必须有所变化,变而不失其本。这种翻译,正如我们翻译教学研究界所常说的那样,就是译可译,非常译。 在此,我首先将自己的译文与原文一并列出,按行编号,然后对其中的翻译变化予以解释。 1 . oceans apart 其实直接译为远隔重洋字面上会显得比现在的翻译更加贴近原文,但我没有考虑这样翻译,而选择了海角天涯,原因主要是后者不仅也能表达距离遥远的意思,而且相比之下,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声音更清楚易懂。仔细体会、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海角天涯字面上虽然没有说出远隔二字,但其意思已在不言之中,这是汉语语言理解需要人的主动参与的意合特征造成的。另外,英语原文中只有一个音是鼻音,包含在 oceans 中,而远隔重洋四个字中远、重、洋这三个字都包含着鼻音,而且洋字还是后鼻音,这样唱起来就会显得声音混浊,不够清亮。选择海角天涯大大减少了鼻音,所以可以唱出清亮的感觉,更容易理解,效果也更接近原声,这一点在尾音天涯的涯字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day after day 翻译为日夜等待当然也是出于歌唱效果的考虑,即等待中的待与原文中的 day 发音十分接近,近乎原唱。不过,我的考虑不仅如此,而且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还出于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即汉语是所谓主题突出的语言,主题与语境对于汉语的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不按照原文字面拘谨地翻译为日日夜夜或日复一日,而是直接点破等待这个主题,实际上对于习惯于根据主题理解文本含义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 . And I slowly go insane 在英文原文中通过 and 与上文衔接,这是英语注重所谓的形合结构所决定的。由于中文思维更加注重意合的话语语义的结构,强调动态衔接,因此根据上句已经说出等待,用等得我引出句子,从而达到上下紧密连贯的目的。中文省去 slowly 一词不译,原因是等待本来就是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而等得我的程度已经体现了这个缓慢的过程,即使不译,中文读者或歌曲听众也可以理解。如果译出这个词而占用了歌词音节,那么后面更加重要的 insane 一词就不能从容地用疑幻疑真这四个字表达了。用疑幻疑真来翻译 insane ,是抓住这个英文词的本意,对其做具体化的、解释性处理:精神错乱的主要特征就是由于把现实与幻觉混淆造成的,分不清二者区别就是精神错乱的表现。与此同时,使用疑幻疑真也正好和原文带鼻音的 insane 的尾音吻合,有利于唱出原唱的感觉。 原文 I hear your voice 在翻译中省略了主语当然是出于音节数的考虑,因为英文实际上只有四个音节,而照字面翻译为我听到你的声音就是七个音节,根本无法配原曲歌唱。汉语思维在可以理解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为减少音节提供了方便。另外,听到两个字在这里暂时省略后你的声音也就自然变成了主题,而听到则作为述题部分放在后半句补充出来。从整体上看,这种翻译是从英语的主-谓-宾三元结构向汉语的主-述二元结构的思维模式转换:你的声音是主题部分,远方传来是述题部分,这种汉语结构不是直接运用英语语法可以说明的。汉语这样翻译后不仅从思维模式上符合中国人的习惯,而且从歌唱的效果上来看也更能表现原唱的感觉,因为远方传来虽然没有 on the line 中的鼻音尾音,但是原因一致,听上去感觉基本相同。 4 . 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 在中文中如果直接译为但这也不能止住我的痛苦声音就不好听,而且由于音节太多也无法演唱。 pain 是带有一个较响亮的前元音的词,译成痛苦声音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唱起来太低沉。 安慰的尾音虽然不带鼻音,但元音性质基本相同,歌唱效果基本一致。整句英语原文实际上并不是说消除或止住身体的伤痛,而是说消除心里痛楚的感觉,换个说法就是使人得到安慰。所以,表面上的词语虽然似乎发生了改变,而实际意义则没有变。翻译的灵活性必须有一个基础,即把握本意和语言的话语功能(或目的),如果变化达到了同样的目的或发挥了同样的功能,无论怎么灵活都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原文 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 这一行很有意味,不少英语语感不够好的学生还不能体会出来。其实 next to never 意味深长之处正在于它对是否还能相见(或相聚)似乎不做明确的肯定或否定,可以理解成难以见面或难得相聚,字面上看就是几乎永远不能相见,但是仍然不是肯定的不能相见,这样的表达法对整个歌曲的主题等待来说至关重要。本来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译为只要还有任何一丝希望相见,但是这样显然音节不允许。所以我在这里添加了一个今生,省去了其他字。整句如果今生还能相见不但和原文音节数相配,而且其中的还字与原文中的 next 元音相近,可以使用同一个较高音符唱出,达到与原唱更加接近的效果。 6 . How can we say forever 这紧接着上一行的话似乎很难理解:究竟 say forever 是说什么事情 永远?仅仅这几个词从字面上看是看不出答案的,要理解必须关照主题和语境。根据主题, forever 是和等待有关的,而从语境来看,上一行是既然是说只要还有一丝希望相见或只要今生还能相见,那么下面的意思应该是和等待的理由有关。由于本行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主题和语境都比较明确,我们只能把 forever 理解为永远这样等待、永远这样远在天涯。所以,中文翻译成怎能说分到永久是把字面上没有但是可以推知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如果结合下面的句子,意思就更加肯定了。 7 . 8 . Wherever you go 和 Whatever you do 分别翻译为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与原文音节数目相等,从用字表面看似变化大了一点儿,但这种变化背后的道理实际上并不难说清楚:英语既然意思是无论哪里,无论何事那么用汉语天下和万事就可以表示,原因在于英文注重从个别具体的客体出发思维,而汉语则倾向于首先从总体上把握。如果直接翻译为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做什么音节就多出来了。当然,为了照顾音节,也可以翻译成无论你到哪,无论你做啥,但这显然使文体风格发生了变化,变得太口语化,丧失了歌词的优美、文雅色彩,所以是不可取的。天下任你走,万事任你行中的天下和万事虽然都只有两个音节,但意思完全表达了出来;其中重复使用的一个任字在意义上就是无论的更书面化的表现形式,而且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汉语注重动态语言思维的特征。由此可见,追求语言简洁精练,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9 .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一行比较简单,可以有两种比较直接的翻译,都可以与原文音节一致,一是我都在耐心把你等待,二是我都在耐心等待着你。二者之间我选择了前者,原因还比较微妙:虽然差别很小,但是确实有差别,即把等待二字放到末尾更显得主题突出,而把你放在末尾则没有太大必要性,因为等待谁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还是等待本身。 10 、 11 . Whatever it takes 和 Or how my heart breaks 两行中,前者变化比较大,翻译成无论对不对看似与原文不符,实际交际功能却是相同的: Whatever it takes 直译就是无论需要什么代价,由此可以推论,就是什么都不顾或无所顾忌,既然无所顾忌,那就是不从理性上考虑,本质上完全可以理解为无论对不对的意思。由此可见,翻译中灵活性的原则是语言表现的功能和目的,在由于语言思维差异而难以直译的情况下,只要翻译出原文的功能和目的,译者的责任也就算完成了。后面的一行原文中有 or 一个连接词,这是英语形合结构的表现,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所以可以省去。原文直译应该是无论如何心碎,翻译如何二字没有必要,因为都心碎了,再谈如何意义就不大了。汉语添加哪怕二字,是语气衔接,与上一行连起来更加体现了等待到底的决心。 12 .英文重复,中文照样重复,歌词中更不能随意改变。 13 . I took for granted 在英文中是肯定形式,汉语则从反面否定,译为我从不怀疑。肯定与否定是相对而言的,英汉对比研究证明,中文中使用否定的形式要比英文比例高一些,这在文学作品和商业应用文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各种标语、公示语中也是很常见的。汉语常说不许、请勿、不要、不可等,而类似的情况英语中则倾向于直接从正面说。对此,我在其他文章中已经举出不少实例做了说明,此处就不必重复了。 14 . all the times 在最初翻译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始至终、始终如一,但是在把英语原歌词与这种翻译比较、试唱时,发现原文的 all 和 times 这两个音与歌曲音符十分相配,而汉语中与原曲音符相对的自、始和 如一都无法唱出同样的效果,发音上不适合。于是,经过反复琢磨,最后决定采取现在的到底不改,其中到与英文 all 元音性质相似,改与 times 元音也基本相同,可以演唱出同样的感觉。另外,从意义上来看,最后决定这样翻译还因为 all the times 在英文中作为语法上的状语体现了英语语言结构的静态特征,而到底不改则表现了汉语语言结构的动态特征,在由英译汉的过程中将静态结构转换为汉语的动态结构是一条基本的规律。我认为,仅从词语层面出发把英语中表示状态的名词、形容词转换为汉语的动词和谓语性表达法只是由静到动的一个方面,而从句法上把英语的普通肯定性陈述形式改为汉语的否定形式(甚至改成反问句)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此处翻译的不改采取了汉语的否定式,也进一步增加了表达的动感。 15 .英语原文 That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分析起来并不简单: that 究竟是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关系词,引导上面的 I take for granted 的主语呢?看来并非如此,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后面的 I thought would last somehow 就没有了逻辑主语,这显然对于注重句法结构的严谨性的英语来说是个问题。因此,我的理解是 that 即使有连接词的感觉,但是对后面来说它仍然是主语。那么它究竟指什么?这只能根据语境进行分析了。前面唱的是我都在这里把你等待,整个歌曲的主题也是等待,因此 that 的理解也只能从这里出发。无论如何都要等下去,这是一种情分;愿意等你,这按中国人理解是所谓的缘分所决定的。把 that 理解、翻译成缘分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整句译为这缘分没有完了,也与上句一样,是通过否定词的使用增强汉语动态感的翻译转换,在这一转换中,完了的尾音与 somehow 的尾音一致,演唱时可以接近原唱的感觉。 16 、 17 . I hear your laughter, I taste the tears 翻译为听到你笑声,尝到泪滋味,其中省略了主语,这当然是为了音节的一致。汉语在意义明确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主语,这个特点为此提供了方便。 18 . But I cant get near you now 译为却不能到你身旁没有什么特别变化,只是放弃了全文中的一个 now ,这根据语境显然是可以理解的。其中的一个到字,和上两行中连续出现的同一个字呼应,也增加了这三行的流畅感。 19 . Oh, cant you see it baby 一行的翻译删去了感叹词 Oh ,在意义没有什么改变的情况下使中文与英文音节数一致,这是应该可以接受的。原文的 baby 实际上作为口语表达法也是恋人之间的一种爱称,中文正好有宝贝与其相对,也是个有小宝贝引申出来的表达情人之间感情的爱称。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表达法不仅在意义上吻合,而且在声音上相似,尾音十分接近,也是一种难得的巧合。 20 . Youve got me going crazy 翻译为 你让我如痴如醉,变化最大的就是 crazy 一词。虽然按照词典注释直接翻译只能是疯狂、狂热、愚蠢等,但这些词表面上都是贬义,而原文中却不是贬义,倒是歌颂为爱到痴迷程度的褒义,所以必须根据具体的语境考虑使用更确切的表达法。如痴如醉是从不含贬义的角度表达同样的意思,而且与原文尾音相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译法。 21 - 26 行是重复歌词,目的是强调全歌的主题,这里不宜改变翻译方法。 27 、 28 . I wonder how we can survive/ this romance 中的 survive 一词,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字或词,词典注释为经历之后还活着、幸免于,但是按照词典释义显然难以理解也无法翻译。总结该词的实际用法,从中可以知道它有挺过、经历(不幸)的意思。结合这里的语境,我们可以得出其实际意思就是指爱情经过漫长的等待的考验后仍然能够继续下去的意思。 this romance 虽然本意是所谓的罗曼史(爱情传奇),但是这里却是苦苦的等待的爱,挺过这个罗曼史就是指经历等待的考验。因此我干脆翻译为继续二字,从而达到文字精简、与原文音节相符的目的。 29 . But in the end if Im with you 中的 but 是英语型合结构的连接性单词,汉语注重意合,因此没有必要翻译。 with you 翻译成相聚只是改变了观察角度,意思也没有变化。中间用较高音符唱出的 Im 与汉语的还能中的还相对,声音效果完全相同,有利于唱出原歌的感觉。 30 . Ill take the chance 翻译为我决不放弃,其原理与第 14 行的翻译相同,即使用否定词语从反面着手翻译英文中用肯定形式表现的内容,可以体现英汉语言思维中静态与动态表现的差异,中文会显得更具表现力。所以,英语的意思是一定抓住机会,汉语则从反面译为决不放弃(机会),其中的机会省略了也不影响表达原意。 31 - 38 行,主题行的重复翻译,即使有其他译法也不再考虑,应该保留重复。 【推荐者提供的英文歌曲链接】: http://www.shtoyon.com/uploadfile/music/Richard%20Marx-RIGHT%20HERE%20WAITING.MP3 《十年》mp3
个人分类: 翻译教学与实践 Translation Practice & Teaching|7551 次阅读|3 个评论
丛远新这小子,真是个歪人(外一则:一次画蛇添足的英译汉)
sheep021 2010-1-14 17:03
丛远新: 您知道成功、幸福、健康的最高境界吗? 一文中自吹自擂: 并特别注明,此地无银三百两: 俺老实承认,下面ljry开头的全是俺的马甲,不过,俺可是为了大家好才自我助战的,是为大家作战,为科学网作战,该文即是明证。所以请不要拍我啊,即使要拍也得轻点 说明,昨天受到一游客的启发,说可以自己注册一堆马甲,自呼自应,自我助战,觉得好玩,忍不住尝试了一下,哈哈。 简直有恃无恐了,呵呵,真是个歪人。 我想,他的本意是好的,自认为自己的观点非常好,愿意让更多的读者看到自己的观点,但是 哈哈,歪人。 有时候,本人也觉得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特别是国人,认识到中医的优点、传统经典著作的优点,并发扬光大之。但是转念一想,这里面还有个缘分的问题。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棒打不成鸳鸯,强扭的瓜不甜。又何必牺牲自己,强迫别人呢? 外一则: 画蛇添足 记得考研时有一条英译汉的题目: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我当时把他翻译成: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 但后来发现公布的标准答案却是牵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 我何尝不会直译成牵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当时就是想雅一些,正好找了个中国的成语给对上了,所以没有直译,而选择了意译。 后来,我一直在担心我能不能拿到这道题目的分数。如果改卷老师水平高的话,可能会酌情给我分数,如果是个死脑筋,就知道按标准答案判题目,我可能就不能得分了。 哎,真是画蛇添足啊,后来见到这个蹩脚的标准答案,我的肠子都悔青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0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