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谢国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谢国忠
histly 2013-3-11 09:02
谢国忠 1960 年出生于上海, 1983 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 1987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 1990 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谢国忠先生是独立经济学家和金融投资顾问并领导一家股权投资俱乐部。他是原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经济首席分析家,谢国忠于 1997 年加入摩根士丹利。 谢国忠认为,不改革发改委,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就不大。就“大交通部”而言,发改委有相关司局级单位,权力堪比部委。这种改革把两个部门的人放在一起,功能不变,其实也就是一个形式   1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作了说明。   搜狐财经第一时间连线了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对此进行解读。   谢国忠认为,不改革发改委,大部制改革的意义就不大。就“大交通部”而言,发改委有相关司局级单位,权力堪比部委。这种改革把两个部门的人放在一起,功能不变,其实也就是一个形式。   “拿铁道部并入交通部而言,两个部门没有一个人会下岗,原来做什么事情以后还是做什么,只不过拿的名片从原来铁道部改成交通运输部罢了。” 谢国忠坦言,中国行政机构过于臃肿,公务员规模也不会缩减。   大部制的改革势必将会对中国改革下一步铺路,谢国忠表示,中国改革的核心是政府功能和权力的分配。“政府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改革发改委,发改委不 改革中国要就会变的很困难。其他部委人很少,才几百个人。一般人都不够,都是到地方去借调。” 他认为,人少是因为十几年前朱镕基时代控制了中央公务员的多少,所以现在的改变意义不大。 (编辑:刘玥) 关键字: 大部制 发改委 谢国忠 http://politics.caijing.com.cn/2013-03-11/112577920.html
个人分类: Guys be trusted|1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谢国忠:千万别买房子,有空房子赶快卖掉
JYH64J98Y99H 2012-8-2 17:47
2012年08月02日杭州网—杭州日报 谢国忠:千万别买房子,有空房子赶快卖掉   7月29日上午,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厦门大学EMBA鼓浪屿名家论坛上发表“当前国内经济前景与展望”主题演讲,当谈到房地产领域时,谢国忠抛出“千万别买房子,有空房子赶快卖掉”的观点。 谢国忠指出,如果以房价与收入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比算的话,中国的房价在全世界是最高的,香港的房价也高,但是房价收入比是15倍,而发达国家只有6倍,但是中国的北京、上海最高已经达到二三十倍。   另一方面,谢国忠认为中国目前的存量房都不止180亿平方米,现在在造的有38亿平方米,开发商手里的地可以再造30亿平方米以上,地方政府上的地还不少,加起来还有100亿平方米。   买房子的话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租的出去的房子才考虑,第二个房租回报率才考虑。中国没有那么多人,人口下降,房价永远是下降的,2015年中国社会将进入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人口将会下 降,现在没有必要去买房子冒险,不要做发财的梦,现在把房子卖了一辈子开心。   谢国忠的悲剧在于不了解国情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又跳出来高谈阔论了,事实上,类似的“唱空”论调他已弹了十多年了,老生常谈到青葱少年都已变成了疲惫中年,唯有他自己似乎还是乐此不疲。只是不知道,10多年前听信 他“不买房”建议的一代,如今买房了没;也不知道,10多年来,他们的购房成本上升了多少;更不清楚,他们中有没有人想买一篮子的鸡蛋砸他。   谢国忠肯定是有水平的,要不然当年大摩也不会雇佣他,要不然那么多的专业财经媒体也不会让他不时露个小脸。仔细分析谢国忠的观点,发现很多理论都是正确的,搁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都 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比如他提到的租售比,按照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租金的价格真的只是小菜一碟;再比如他提到的人口红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未来以独身子女家庭为模式的家庭结构模 式,一定会催生出一个孩子继承多套房子甚至可以开着宝马去收房租的情形。这些都是事实,也构成国内房价泡沫论的理论基础。但客观说来,如果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也只能讲这些街头巷尾普通民众 都能讲的“大路货”理论,他的学业水平仍值得可疑。   纵然谢国忠说的这些都对,但他却回避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即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国内。很多人都说,在这个全球一体化已成事实的今天,没有什么东西能超然于世特立独行的。这个观点没错,在 大背景、大方向、大发展上,可能确实如此,所谓人类的普世价值即是如此。但在宏大的叙事背后,一定还会有差异化认知、观点的存在,而这些才构筑起了这个多彩的而非单一的世界。中国式的住房 情结,即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说实在的,杭州楼市火爆六、七月,我也在一直在纳闷,这么多购房者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们的需求与消化能力,着实让人称奇。在一个仍处于“双限”桎梏下的市场,一个尚没有释放全部能量 的需求就已如此旺盛,一旦需求被全部释放,那会是怎么一番景象。后来听圈内朋友说,只要房价降下来,无论什么房子,根本不愁销售,因为想房子想疯的真大有人在。在房价高企时,他们可能已经 绝望,但在房价下探后,他们的蠢蠢欲动被再次点燃。再后来,还听另一位朋友说,他的同事就是在未来丈母娘的威逼利诱下,才趁着这拨行情买了房子。   国人对房子的嗜好,就文化层面而言,已成一种病态,它是以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等为基础的。很多时候,房子根本不是现实中的房子,而是一种自我能力以及家庭稳定的表征,丈母娘向未来的女 婿要房子;爸妈省吃俭用为事业有成的孩子买房子;功成名就者伴随事业的级级攀升一路换房子。国人在房子背后,袒露着他们的一种自我认可和社会认可;袒露着一份亲情和爱情。   国内的房价高不高,就民众的真实收入而言,肯定是高的,甚至是非常高。但这种高,却因着种种因素,尤其是在国人文化、现实、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变得只能居高不下。也因此,我们才能看到 林林总总的怪现象,如房子充当硬通货的角色;房子扮演的婚姻媒介;房子承载的传家愿景等。如果不了解这些,光拿一堆貌似正确的数字说事,可能根本无法触及中国房子问题的核心。谢国忠等的出 发点应该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好心未必能换来好的结果。 中国的楼市,永远和起伏变幻的抛物线一样,让买房的老百姓“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而当众人深陷“买与不买”的博弈当中时,总有一些扣着“专家”帽子的经济学家跳出来指手画脚,或看好,或唱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调,比起楼市本身,更加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中国房地产最著名的唱空者,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近日在某论坛上又发出了“千万别买房子,有空赶快卖掉”的呼吁。会议现场,谢国忠依旧秉承他的悲观论调,称国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以前炒股,现在炒房产,相信房地产会报复性地涨价,增值空间大,“不应再做发财的梦,现在把房子卖了一辈子开心”。   不过谢国忠这番“卖房论”却受到了网友的抨击,有网友表示,“听信谢国忠的话,那保证一辈子都不会去买房,因为你一直都在等待房价跌一半才会买”。 说句实话,如果没有2009年那一轮报复性的反弹,没有这些年来持续不断的上涨压力的话,我还是很愿意相信谢国忠老师“房价收入比”以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下唱空楼市的论断。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谁都想安居乐业。然而,中国人多,中国人的买房承载了很多超越理论的现实因素。“如果你没有一套房,那你休想搞定丈母娘”之类的传统观念让多少年轻人承载了不该承受的经济压力。甚至,房子就是国人“安身立命”的最大的身份标志。   尤其对于眼下楼市“淡季不淡”的态势来说,开发商自然是笑逐颜开。昔日房价反弹的阴影让所有人唯恐再次错过购房的最佳时机,毕竟在上半年难得看到一些楼盘降价和打折,如今“微涨”的趋势日益明显,万一再等一两个月,房价全面反弹的时候,留给急于购房的老百姓的,又将是一次无尽的悔恨。   就在周二去杭州余杭区某超级大盘开盘现场时,区区几十套房源,竟然吸引了300多组客户前来购房。用该楼盘置业顾问的话来说,他们这还算是为了照顾上两期没有选到房源的意向客户而加快申领预售证,提前拿出一部分房源来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虽然,这个“满足”也是有代价的,单价和上期推出的房源相比,上涨了足足1000元/平方米。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大家购房的热情,开盘后短短一小时之内,所有的房源全部售罄。几百号排在后面的人只能“望房兴叹”,等待下一次开盘时新排的号子可以靠前一些。现场认购了一套90平方米户型的中年人表示,他在5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想买这里的房子了,然而由于推出的房源较少,加之缴纳意向金的人太多,错过了当期开盘的房子,接着又错过了6月加推的二期房源,直到昨天才终于轮到他选房,“虽没有称心如意,至少悬在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无论是江湖传言楼市“疯”没“疯”,也无论专家如何论断,买房子这种事还是把它归到最本质的需求上来讲比较好。不管是漏夜排队再现,“新地王”诞生,还是中央调研楼市现状,有新推出调控的可能,其实楼市自己也很无辜,也不清楚接下来的走向。   所以说,买房子终究是为了自己安居乐业,既然上面都表态了“去投资化”的长远目标,那作为老百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房子,而不要指望这套房子能给你带来多少增值。专家唱空与否,其实跟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来源:杭州日报)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27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谢国忠: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不是什么难事
limingyang 2012-4-2 14:08
毫无悬念,中国政府将大幅调低经济增长率目标。当然,政府总会说这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医疗保障等等。但是如果不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恐怕就是经济减速了,民生方面依然毫无起色。   中国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分配经济发展的成果。市场竞争的确会导致贫富分化。但中国社会的财产不平等,却主要来自权力垄断。成立垄断企业,抬高地价,增加税收,这些做法的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分配给特定利益集团。因此,在中国能否发财,取决于企业跟政府走得近不近。房市和股市的确也制造了一些幸运的投机富豪,让人感觉能否发财主要取决于运气。但实际上,那些投机活动都是负和游戏,其规则就决定了大部分参与者必然亏损。   中国经济增速势必放缓,这是因为过量生产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往那种重复建设的老套路,只会导致通胀,最终迫使储户承担资源浪费和不公平分配造成的损失。原因在于,人民不仅仅是没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手中的财产还要被变相掠夺。这才是政府不敢继续滥发货币的真正原因。   中国经济的四大推动力:出口、汽车销售、政府支出和房地产市场,目前同步低迷,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扭转。当然,出口疲软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是因为作为中国销售市场的那些国家经济不景气。要让它们恢复购买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有些可能的政策选择,比如说通过财务运作或者财政转移支付把资金输送给地方政府,都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核心动力在于银行信贷。由于主要的抵押物(土地)贬值,信贷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扩张。在推动房地产方面,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取代银行贷款。   在现有政治体制下,把财政资金投入到环保或者医疗保障方面,只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高铁很可能已经是近十年来最重大的举国工程了,采购环节也爆出规模惊人的腐败问题。那么到了环保这种支出管理分散的领域,资金浪费的规模恐怕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现在,不管中国政府想干什么,腐败都是最大的瓶颈。当然,现实生活中甚少有人做出正确的选择。降低经济增长目标,其实只是被动地接受现实,经济规模会缩水,原有的任何“格局”和“特色”都会照旧。   跟美国人、欧洲人和日本人比起来,中国人民可以说是最能干的民族,老百姓极少需要政府帮忙。欧美国家政府面临的那些困难,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中国政府有这样的老百姓,堪称全世界最幸福的政府。但是中国也有中国的问题,跟世界其他地方正好相反。其他国家政府害怕人民要求太多,中国老百姓害怕政府拿得太多。   只要人民的负担不十分过分,中国经济就会一片繁荣。1930年代,世界经济全面萧条,中国经济却高歌猛进。因为当时的政府效率低下,老百姓因此有了更多的行动自由。上海发展成了世界第三大城市。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并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获得了一点点自决权,成就不可小视,如果中国政府可以退后一步,给人民更多的自主权,十五年之内,中国必将成长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个人分类: 观点|1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谢国忠:美帝国只奖励特权阶层 衰落不可逆转
热度 2 储成才 2011-11-29 04:46
  美国衰落源于其内部问题,而非国际竞争。主要原因是奖励了不该奖励的人,并且支出比例严重失衡。一些短期问题,如庞大的财政赤字、高失业率、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以及失败的基础教育等等,都是错误激励的表现。除非能够调整其错误激励的体系,否则美国将逐步沦入拉美国家之列。   帝国兴起的原因是奖励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并对未来投资。帝国衰落是因为只奖励特权阶层,并为过去支付庞大的支出。美国现在属于后者。除非其政治体系能够改变现在的激励结构以及消费习惯,否则美国很可能衰落。   几个月前,在有关提高国家债务上限的争论中,共和党和民主党达成共识,授权在未来十年将预算赤字削减1.2万亿,并成立了一个超级委员会来负责相关细节。   超级委员会未能达成妥协。其后果不会在2012年浮出水面,因为授权的削减从2013年才开始。明年的大选可能会改变整个政治格局。很可能一党会再次同时主导国会和白宫,这将意味着完全不同的解决方案。   因此,超级委员会不用承担自己失败的后果,但却为明年大选提供了弹药。这是美国政治体制失常的另一个例子。   奖励错误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口号是“99%VS1%”。最顶层1%的人口拥有大约全部五分之一的收入和五分之二的财富,顶层10%的人口占有超过一半的收入以及80%的财富。80%的人口基本上只拥有很少的财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几乎没有积蓄作为缓冲。这种不平等在过去20年内又几乎翻了一番。    不平等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当然,竞争具有鼓励作用。不平等常常是鼓励人们把蛋糕做大而值得付出的代价。蛋糕做大会使所有人获益,但是不平等也随之加剧。限制竞争提高了平等,但却降低了人们工作的动力。 社会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最糟糕的不平等来自限制竞争,这同时破坏了效率和社会和谐。 比如菲律宾曾经被少数几个鼓励垄断的家族所统治。在过去20年内,跟其他国家相比,这个国家变得越来越穷。菲律宾人在国外打工,寄钱回国,又延续了国内的低效率。很多拉美国家也有类似情况。   美国的情况也越来越类似。富人大都是企业管理人员,医生,律师,银行家等。他们获得的奖励跟表现无关,而是取决于他们的位置。企业经理比普通员工的工资要高,但是应该高多少呢?以什么为基础呢?   比如,现在美国大公司CEO们的工资是普通员工工资的343倍,1980年只是42倍。如果CEO们创造了很多价值,也算值这个工资。但是,看看股票市场,股东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表现极为糟糕。如果股东也就是老板表现糟糕,CEO们怎么能够拿千万的报酬呢?薪酬顾问们或许可以给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太长时间了。当然,当CEO们拿千万的报酬时,其直接下属就会拿百万的薪资。 管理层薪酬上涨是美国不平等加剧的主要原因。从股票市场的表现来看,这种支出并无贡献支撑。   公司治理的崩溃是美国经济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0世纪初期,大公司蓬勃发展,经理人而不是股东取得了企业控制权,有关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效率的理论应运而生。   但是,因为经理人决定自己的薪酬,大公司最终沦为了经理人的牟利工具,而不是为股东或员工谋福利。董事会本应维护股东利益。但实际上,大多数董事都是CEO的朋友。或许可以这么说,美国经济的失败不是资本主义造成的,而是破坏资本主义造成的。   美国医疗费用如此之高,一半是因为医生和医院的收费高于其他国家。美国人口的健康状况表明,费用越高不代表效果就越好。竞争在医疗市场上不起作用。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降低了市场竞争分配资源的有效性。患者是弱势群体,必须听医生的话,医疗市场自然具有通胀趋势,因为医生更偏好贵的治疗方法。   患者要是有医疗保险,因而不拒绝高价,那么价格上涨就会相对容易。当然,保费也会上涨,反映成本。这种螺旋式上升是美国医疗支出上涨失控的原因。   在其他发达国家,政府采取限制医生收费和配给服务的措施,控制了医疗费用上涨失控的趋势。有人认为美国在某些方面的服务确实更好,但这种孤立案例不足以证明一个医疗成本是别国两倍,但是人口健康状况却没有更好的体系的合理性。   金融专业人士是另一个不是根据贡献获取收入的例子。金融行业的薪酬已经增加到了其他行业的四倍,金融行业的崩溃,使得所有股东一无所有,需要纳税人救助。这个行业并没有为股东牟利。为什么其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薪酬呢?   律师是另一群高收入人群。法治需要这种专业人士的维护。但是,美国的问题是律师数量太多了。这种供大于求造成了一系列规避或钻制度空子的服务。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专门打事故官司的律师(ambulance chasers),他们寻找各种机会起诉医院、医生和保险公司。在高端服务领域,律师为企业提供如何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最大化企业经理人利益的服务。对于法治来说比较重要的法律人士,例如法官、检察官和辩护律师等等,其收入并不高。律师行业是另一个收入很高但不创造价值的例子。   为过去支出   要了解美国的财政问题,就必须研究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医疗和社会保障是美国最大也是增长最快的两个预算项目,这两项都针对退休人士。AARP有超过4000万成员。美国处于投票年龄的人口为2.3亿,但通常只有一半会参与投票。AARP成员当然有时间投票。如果他们真的关心某一问题,他们可以占到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一。因此,如果AARP反对,没有任何政治人士能够当选,这就是为什么医疗和社会保障从来都不在预算削减范围内的原因。   医疗和社会保障占联邦支出的45%,财政收入的70%。据估计,这两项支出到2016年将会达到总支出的51%。除非能够遏制这种趋势,否则,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项支出将吞噬全部预算,让美国走向破产。   与此相反,联邦政府花在教育上的钱只有3%。地方政府主要依靠房产税提供教育服务。但是,看到联邦政府成为只支持退休人员而非年轻人的机构,还是很令人震惊的。    除了对应该奖励的人进行奖励,帝国兴起还有赖于对未来投资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打下了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70年代的信息技术投资,在“二战”后巩固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   在过去20年内,美国却似乎向着相反的方向前进。摇摇欲坠的基础设施似乎表明,美国的钱大部分已经被用于负担退休人士的生活了。   帝国衰落   帝国兴起的原因是奖励做出贡献的人,并对未来投资。美国在两个世纪之前建立起了这样的制度。由于竞争加剧不平等,美国发展出了放弃大多数财产,将其用于慈善事业的文化。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是成功人士回馈社会这一传统的最新例子。   关于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历史学家众说纷纭。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将其归咎于宗教。很多人则归咎于蛮族入侵,疫疠流行和精英内斗。   我的观点是, 当在一个帝国内收益取决于特权而非贡献带来收益的时候,这个帝国就要衰败了。每个帝国的衰落走的都是这条路,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宿命。那些曾经做出贡献的人士的后代利用其地位更容易获得奖励,最终就会发展成为奖励特权阶层的体制。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奖励做出贡献的员工,并且管理透明,就一定可以兴起。如果一个企业里收入最高的人都是CEO的朋友,那么它就要走下坡路了 。 企业兴衰可以反映帝国兴衰的过程,只是要快得多。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和现在的财政危机,仅仅是其社会深层结构性问题的表现。只有当人们清醒过来,并具备强有力的领导阶层,才能阻止这一趋势。否则,美国就将沦入拉美国家之列,最终向IMF乞援。    本文 转载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8日 《 新世纪周刊》。 作者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
175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经济软着陆——好事还是坏事?【转载】
热度 1 halcon 2011-6-22 21:50
短 期来看,软着陆是好消息。但是,如果由于压力减缓而使当局推迟或者不愿改革,那么软着陆就会变成坏消息 。   硬着陆不一定是坏事,软着陆也不一定是好事。金融市场正在酝酿一场辩论,揣测中国的经济放缓到底会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认为,除非面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接下来将会是软着陆,而在2011年不大可能会出现人民币汇率下行的压力。   软着陆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信贷体系的软特性。当借款方无法偿还时,其资产通常不会被没收清算,而没收清算是硬着陆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中国,借贷双方一般都是政府所有,所以贷款重置也是很自然的过程。只要货币相应保持增长,就会不断转化为需求,名义GDP的增长将会与M2保持一致。   但是,软着陆可能会推迟新的增长循环所需要的结构调整。负债方通过拖延还款得以存活,并希望通过新一轮的货币宽松摆脱困境。所以主导经济的总是同样一些企业。由于这些企业效率低下,下一个增长循环必然也缺乏活力。只有大力改革才能避免这种命运。    硬着陆通常是好事   1998年东南亚硬着陆,GDP出现两位数下滑,货币贬值30%至50%。但随后的改革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没有硬着陆就不会改革,没有改革,整个地区的经济肯定远不如当前。   韩国是典型例子。韩国全面改革其金融体系以切断企业集团同银行之间的暗箱操作,正是这些暗箱操作导致了不良贷款的累积。企业集团缩小规模,更加专注主营业务。虽然韩国政府仍然非常注意保护本国产业,但改革后的体系无疑更有利于提高效率。如果当时韩国避开了亚洲金融危机,保持旧有系统,今天就无法成为经合组织成员。   硬着陆通常是推动结构改革从而提高发展水平的最佳催化剂。虽然也有泰国这样的反例。但是,有足够多的正面例子可以使我们积极面对硬着陆。硬着陆通常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机会。    软着陆通常不是好事   自从20年前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的逐步衰退使其经历了软着陆。此前日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泡沫。作为一个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2%的国家,其地产价值曾一度占世界地产总价值的40%。但是泡沫并没有突然破裂,接下来的20年里,地产价格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下降,累计降幅达80%。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破产现象,这就是典型的软着陆。   没人把日本的经历作为榜样,相反,它象征着失败。软着陆就像从珠峰跌落却没有骨折,受的都是内伤。地产价格不仅经历了20年的滞胀,还毁掉了日本的金融和日本人民的希望。   日本的泡沫破裂之后本该出现两位数经济下滑。但日本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主要原因是政府用大量资金填补漏洞,解救私有部门。20年后,其负债率达到了GDP的两倍。债务积压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危机,其一旦爆发,就会证明日本的软着陆只是20年的幽灵。   日本还为软着陆付出了另一个代价:一场可能使日本再度贫穷的持久经济下滑。日本的软着陆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原因如下:   第一,地产价格逐渐下降,股市则急速崩盘,买不起房产而又持有股票的年轻一代的资产被清洗干净。   第二,拥有房产的老年一代持有的养老金由于日元升值而受益,他们控制了大部分财富,年轻人无法与其分享,于是推迟生育的时间,结果人口减少引发经济再度下滑。如果日本允许房产市场同股市一样调整,日本今天的人口本该增长。    中国在1998年避开了硬着陆。但是进行了结构改革,削减国有部门规模,推动商品房改革,加入WTO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 。 之前很少有国家做出类似的明智之举。此后中国的GDP翻了两番,显示了英明决策的积极影响。    国有部门的迅速扩张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根源 。减少货币供应可以减缓通胀,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国有部门对所有资源拥有优先占有权,减少货币供应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对资源的占有率,从而降低经济效率,但是货币供应增加会导致通胀 。    这个恶性循环可能会使中国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怪圈 。   中国困难在前   短期来看,软着陆是好消息。但是,如果由于压力减缓而使当局推迟或者不愿改革,那么软着陆就会变成坏消息。中国在1998年软着陆之后通过各种改革避免了这种命运,现在必须做出同样明智的选择。   中国的改革任务要比1998年更重。当时,从外部来看,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较小,可以通过出口拉动高速增长;从内部来看,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未开发的土地以及自然资源。降低成本和放开FDI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明显道路。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资源匮乏,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是一个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充分就业的经济体。要保持增长就需要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则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管理体系。   投资驱动型发展既对中国经济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和丑事。中国的基础设施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中国享受了第一世界的基础设施,却只需付出第三世界的劳动成本。另一方面,投资导致了长期的产能过剩,较低的盈利能力和疲软的股市。   中国的股市不堪回首。由于相信良好的经济表现会带动股市的繁荣,上亿民众蜂拥入市。虽然过去20年名义GDP增长20倍,股民却损失惨重。其他资产,比如古玩、艺术品和土地价格增速都高于GDP,因为其供应有限。对股市的投资最后变成了一种资助政府投资的慈善事业。   投资驱动型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盈利能力低下。出口最终会增加对供应的需求,于是更多的供应就应运而生,最终导致资本低回报和GDP高增长。   西方对中国出口的需求是以巨大的信贷泡沫而非收入增长来维持,金融危机结束了这种局势。2009年出口开始增长时,似乎又恢复了这一平衡,其背后则是西方政府的高赤字支出。现在西方政府纷纷削减财政赤字,未来几年中国的出口将持续疲软。   如果中国保持当前的模式,就无法通过出口来疏导过度投资,最终还会导致坏账的积累。中央政府可能被迫一次次地为银行体系解围。    改革之道   2008年的危机意味着中国投资—出口型经济模式的结束,但同时也为中国通过发展消费需求和吸引投资和人才,从而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提供了机遇。如果中国转变模式,虽然会经历短痛,但是其经济在15年之内可以赶超美国。为此需要将消费能力从国有部门转向家庭部门,并将全球经济的精华引入中国。    使中国经济再平衡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减税 。中国的个税和消费税即使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也非常高。中国的中产阶级才刚刚崛起,但是个税最高累进税率已达45%,这显然不利于消费的发展。这一税率应该降低至25%,与公司所得税相同。另外,中国的增值税实际上就是销售税,17%的税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应该降至12%,与发达国家相同。    中国的物流成本极其高,原因是物流过程中的各种收费 。中国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这有利于发展经济。但是这些基础设施都是通过债务融资建设的,因此中国非金融部门的负债达到了GDP的200%左右,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    高房价是中国居民的沉重负担 。如果不控制房价,中国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失衡。可接受的价格应该是每平方米价格相当于不到两个月的税后工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将平均房价降低50%,并把这个水平保持几年。房产价格涉及到地方政府财政,只有地方政府财政问题得到解决,市场才能回归正常。    如果不限制政府支出,中国的改革就无法成功 。如果实施减税而又不削减政府支出,那必然要开征其他税费。每一项地方政府支出必须要制定硬性指标并对公众公开。政府总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政府企业的支出不能超过GDP的20%。    由于发达国家缺乏活力,大量有识之士有可能会前往新兴经济体探寻机遇 。而中国有能力吸引大部分此类人才。中国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已经堪比发达国家。   中国应该像美国一样每年从世界各地吸引大约50万名人才,否则很难在15年之内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另外中国还需要调整国家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国外人才来中国定居、工作。   如果改革能够得以正确实施,中国将在未来15年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是,如果政府仍然敷衍了事,固执稳定高于一切,那么,中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 注1:转自谢国忠言论。 注2:转载并不代表认同以上观点。
209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谢国忠:未来是通胀的十年[转载]
halcon 2010-12-11 01:33
谢国忠是国内少有的独立经济学家,曾经最先预测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记得当时他有一句名言劝导国内广大炒股者尽快推出股市,我有个朋友听了他的建议,避免了从6000点扒皮到2000点。他的原意大概是:当在橱窗里看见一个蟑螂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家里已经到处都是蟑螂了,而不是消灭了这只就万事大吉了。下面是他关于通胀的言论。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还没有全部落实,第三轮就已经在酝酿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愿意购买比6000亿美元更多的国债。伯南克强调,实行更多的宽松政策的原因是目前的低通胀和高失业。如果这两项指标一直持续到2011都没有改善,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第四轮甚至第五轮量化宽松政策。 此前,我一直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将首先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而后通过大宗商品与国际贸易,传导回美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和美国的通胀之间有相当长一段的时滞,因此,当美联储意识到通胀时,想制止它会为时已晚。一旦通胀形成,将会经过多年才能治服。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将与20世纪70年代惊人地相似。 如果痛下决心,新兴国家是可以阻止通货膨胀的。需要做的是将其货币相对于美元升值50%,以及把利率提高至10%左右。动态平衡是汇率逐步贬值,以抵消相对美国较高的利率。但是,他们不可能实施如此紧缩的货币政策。取而代之的做法是,他们会逐步提高利率,暂时不管实际利率为负。它们的货币也不会大幅升值。这种政策导致的动态平衡是高通胀长期不变。 新兴国家目前的做法通常会以金融危机收场,因为负的实际利率会鼓励市场通过借贷去投机。可是,如果新兴国家采取反投机的政策,负实际利率就不一定会导致金融危机。有迹象表明他们正在这么做,虽然做的还不够。新兴经济体是否吸取了教训,还有待观察。 金融危机的前兆是杠杆率和资产价格上涨及经常项目赤字扩大。在主要几个新兴国家中,巴西和印度重蹈覆辙的风险比较大。因为他们经常项目状况不太好,无法承受负的实际利率。如果再不控制信贷扩张,当美国因为通胀或经济复苏上调利率时,巴西和印度很有可能经历1997年东南亚式的金融危机。 中国和俄罗斯拥有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当美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他们不会受到重大的外部影响。但是,如果国内资产价格失控——主要是房地产,中国和俄罗斯可能会发生内部震荡。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必须在2011年严控投机。 美国继续从财政和货币双方面进行需求刺激。奥巴马政府已与共和党达成协议,延长布什的减税政策两年,换取提高失业救济金以及降低工资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美元贬值已经帮到了美国经济,尽管欧元区正遭受债务危机。2011年,美国的GDP增长率可能还行,比如在2.5%至3%之间。 但是,美国的失业情况的改善不会令人满意。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供应方面来自全球各地,而需求方则仍然限于本地。用外行话来说,这就意味着需求刺激的流失会更多,也即,它会导致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将希望放在通过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上。这招不可能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凑效。跨国公司在进行资本输出之前,都会考虑长期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总是人为地压低汇率,跨国公司就很难在这个国家进行长期固定投资。如果他们不扩大在美国的资本支出,美国的就业形势便不会很快改善。 失业对刺激不敏感,会令美国延长刺激。期间,通胀会积累起来。它首先体现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尤其是石油。所以,关于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讨论,会引起每桶原油价格窜到90美元以上,这一点毫不奇怪。未来传出第四轮和第五轮量化宽松的消息时,原油价格可能会继续创出新高——每桶200美元不在话下。 在最近参加的一次会议上,有人问我,如果我不相信需求刺激的效果,会给美国提什么建议。我认为,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各国应表现的更像是一家公司,既要重视需求也要重视供应。 美国一半的贸易赤字来自能源进口。美国完全可以成为能源自给自足的国家。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比其他地方都要便宜。他们应该有一项鼓励使用天然气的政策。美国的海上石油潜力也非常大。仅仅因为英国石油(BP)的意外事故就限制海上勘探活动,这是非常可笑的。不能因为厨房失火,就把它给关了。美国在农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美国人应该更多地去当农民。这种鼓励供给方面的举措可以解决美国的贸易平衡。 对需求管理的盲目固执将使美国经济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由于美国仍然占据全球经济的五分之一,而美元还是国际贸易货币,它的错误政策搞砸整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改变改变美国的政策方向。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未来十年进入通胀时代。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9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科研民工不赚钱(转自谢国忠)
newniu 2008-11-17 20:43
转载谢的话里最后一段是大实话。硅工们不可不知。 原来跟我工作一个人给我写Emial就问我,是不是搞金融的人以后赚钱赚不到了,以后赚钱多的应该是搞失业的人,做工程师的赚钱赚得多了。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家有各种各样的极端的想法,我每次来开会都提到,金融这个行业是不创造价值的,是负增长的行业,红红火火的赚点钱,危机的时候全部返回去了,但是搞金融的,不管是国有体制,还是市场体制,都赚钱赚的比较多。这就是我在读书的时候问了一个老头,我隔壁的邻居跟我说,他说孩子干工作就得搞金融,金融的人就赚钱赚得多,我说为什么?离钱近的人就钱拿得多。这个没什么道理,今天大家都很悲观,再过 了两三年之后投行赚了钱之后,投行赚钱其实很容易的,明年不良资产重组,这么多不良资产,谁知道不良资产里面什么东西,投行自己知道,相互买来买去不就又赚钱了嘛,现在把不良资产卖给政府,政府出一块钱,转手过来自己管理卖出去再赚一笔钱,明年靠这个能活。 伯南克接下来要印钞票,那个赚钱对投行来说很简单的,你到伯南克那边借钱,借钱零的利息,到市场买5%的债券弄一个价差,过两三年通常投行都跟 我们说我们资本现在很重组,重组了以后怎么办,把国家的股份买回来了,又没人管他们了,接下来又开始发奖金了。所以明年是很惨的,明年肯定是发不了奖金, 因为明年美国的失业率8%、5%,老百姓会反的。后年可能变好了,到2011年的时候等着瞧,发奖金了、买法拉利了,都回来了。
个人分类: 塞外野花|40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