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721

tag 标签: 721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京721救灾观感(2)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7-30 09:21
北京721救灾观感(2)
北京 721 救灾 观感( 2 ) 方锦清 北京建工开先锋,房山赶建安置房 ① 。 全民齐心战灾害,日夜兼程车流忙。 喜看 八号公路通 , 移民嘉园胜天堂 ② ? 矿区人民笑开颜,和谐融合堪美满。 ① 北京市房山区在我们千禧家园小区 8 号公路对面建设 721 灾民安置房,准备新安置 500 名灾民临时居住 3 年时间,目前正在由北京市建设工程公司“三建”负责日夜施工中,他们任务紧迫,要求必须在 10 天内建成。 ② 多年来,北京市有计划建设移民新村,离我们小区 2 公里处去年已经落成了一个“紫嘉家园”,相当完善的小区,在我们紫家乌矿区后面的居民已经陆续搬进了新家园。为此,几年建设的北京 8 号公路今年也通车了,有 50 路公交车始发到地铁苏庄站,交通比较方便了。这是北京市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好事情。现在又建 721 灾民安置房小区,又是一件好事。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3192 次阅读|3 个评论
[诗配图】有感721北京大暴雨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7-27 17:20
[诗配图】有感721北京大暴雨
有感 721 北京大暴雨 方锦清 北京暴雨空前有,房山难挡泥石流 ① 。 城乡一片汪洋道,军民救灾惊全球。 试问重大民生事 , 民众 是否被忽悠 ② ? 市政建设百年计 , 农村山区更需求。 ① 我所在的房山区是 721 北京大暴雨中最严重的灾区 , 目前北京总死亡 77 人中房山区高达 38 人 , 经济损失超 50 亿元 . 受灾人口北京市为150多万,房山区高达80万人。 ② 通过这次大暴雨难道不需要检讨 : 北京市各级政府是否为民做到了灾前灾后应该做的事情 ?? 请听听人民的呼声 !!! 请参看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6190do=blogid=594829 在我家楼后面正在建设中的房山闫村临时居住工地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3341 次阅读|2 个评论
721水淹北京,是悲剧更是耻辱!
热度 2 duke01361 2012-7-25 21:39
721水淹北京,是悲剧更是耻辱!
721水淹北京,是悲剧更是耻辱! 说实话,这几天一直留心北京水灾的情况,我听说(通过汇总各种消息)房山区、河北保定涞源县等才是真正的重灾区...相比,北京市区的水灾只可能是因为短时间雨量过大(400mm?)导致雨水一时难以排出所造成的。这可能与房山、涞源等地的情况相比要不严重的多! 但是,为什么人们并不关注重灾区?而只是围绕京城内的排水做文章? 我觉得从技术层面讲, 任何一个级别的城市的排水系统也不一定不会遇到排水能力限制的问题,都有可能在遭遇特殊情况下出现问题的事情,雨水太急太猛,雨量过大,造成市区暂时积水、内涝并不是多么成问题的问题(我在英国BBC广播网对此进行的调查也持这个看法)! 而那些重灾区的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才是天大的事情,为何就这样不被关注? 721北京水灾确实是一场悲剧!只因为在号称“北、上、广”(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有可能遇到如此“尴尬”的问题,而正是这样一种尴尬局面,闹到全世界都在“看”! 从某种意义上讲,721是一场悲剧,更是一种耻辱!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14074 次阅读|2 个评论
暴雨后,城市河湖的水位却下降?
热度 3 dawnshower 2012-7-25 19:45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 7.21大雨之后首都成为泽国。但你是否发现,市区很多河流和湖泊的水位却没有太大变化。7.22我去颐和园,发现那里的水位并无上涨,小清河和圆明园的水位竟然降低了。回到小区,小区里的人工湖竟然干涸了,因为它被抽干了。这奇异的场景,说明北京的河湖已经不具备泄洪功能 ” http://weibo.com/1940966310/yu44CsgjL 下面的评论,也有人有同感,一人说:“ 我们22号去医院和公园,也发现北土城整个河道都是枯的,奥林匹克公园里面的湿地和河道也没啥水;淹死人的广渠门旁边就是河道,可惜河道不具备排洪功能,只能靠水泵往外抽,新闻说21当天雨量超过了水泵抽水能力的3倍”; 又一人说 :“ 同感,小区外的小河水位无变化,小区里的人工水系倒是涨了” 作者的另一条微博是:“ 7.21晚上六点,我劈波斩浪途径圆明园东门,多辆车熄火,但旁边的小清河却波澜不惊。我第一次直观地看到,北京市的河湖治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泄洪问题。” 对于水利方面的知识,我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对于这种现象,觉得很费解。
个人分类: 我问|4613 次阅读|5 个评论
721暴雨
stcho 2012-7-25 17:18
这两天,全中国的人民都在关心全国的下雨状况,尤以北京为重,因为北京距离首都很近。 7月21号晚上8点半的时候,我骑着我的自行车,绕着北京二环骑了一圈,准确的说,是骑行+步行,有些地方水太深了!北京二环总长度不超过40km,我骑了4小时,路面积水导致阻力太大的缘故吧;二环我总骑,有些方法的路况我比较了解;北京的桥,那个多啊,各种桥,有些桥,好几层;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无意间走到了西直门桥,恩,“绕不死你桥”发威了,我1个多小时没走明白,当时弱智了。后来回到电脑前,搜索一下,才知道。 我是从北京南二环的玉蜓桥开始出发的,终点是方庄桥。我出去的时候正是雨有些小的时候,但是好景不长,雨越来越大,砸在身上,有些按摩的功效,不错不错。骑到桥下的时候,我停车了,水深已经超过1m,我是从人行道推过去的,桥下的灯,也很配合的灭了。推出去后,沿着天坛南门那条路一路向西,这路上,各种积水,最深处把我车子的横梁没了过去,我的车子是捷安特2012款的770-D,你们可以找一下横梁距离地面的高度。我走的还是自行车道。路上,各种坞车,我心里窃喜,因为在晴天的时候,机动车把狭窄的自行车道都占了,这回也让他们感受一下什么叫不好走!大部分车主都把车尾灯开着双闪,以防被追尾。我很纳闷一件事,明知前方的水有1.5m深,为什么还要把车子开进去?!为了显示自己的车子性能出色还是显示驾驶技术高超?!我不会开车,我以后也决不学车。 路上的情况不细说,各种视频充斥着各大视频网站,可以自行观看。 我要泄愤了:刚才看了CCTV的新闻1+1的重播,23.24号的重播,里面主持人以普通百姓的角度去看待21日的暴雨,期间也咨询了一下特地请来的的砖家(不是我打错字,就是砖家),砖家的回答,很磕磕绊绊,让人听了,云雾缭绕,用很专业的术语来回答主持人咨询的问题。恩,不愧是砖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 就是一场持续时间一般长的暴雨,导致北京的交通瘫痪,这还没打仗呢,就被老天爷的暴雨给整懵了。还谈什么保卫钓鱼岛及沿湖列岛。 网络功能是很强大的,以前美国有部纪录片,叫“Man vs. Wild,Discovery Channel制作”。里面的主持人身先士卒的给大家讲解遇到各种苦难的应对策略,有兴趣的可以download看看。 在这里,向21日发生内涝导致死亡的人们,默哀。 但愿悲剧不在一年一回!
3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区河流隐患多——暴雨出行谨记
热度 13 dkysdc 2012-7-25 09:42
山区河流隐患多——暴雨出行谨记
黄安年老师在吕博主 “再说北京的暴雨成灾”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95462.html ) 的博文后留言道:“当务之急 , 北京地区近日再降暴雨怎么办 , 出个好注意、善意提个醒 , 比起某些媒体唱高调、说风凉话、吹国外经,要强得多”。受黄老师的启发,特别写几段文字,把我所见的隐患与想法抖搂出来,供大家参考。 721 特大暴雨,虽然属 60 余年一遇,市区很多地方瞬间变“海”,但 从整体的形势看,市区的防洪排涝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 7 月 22 日,市区绝大部分“海”已经消失。并且从救援、关注度讲,北京市区已经得到了举世关注。因此本文只想说一下郊区。 721 那天,本人在怀柔经历了整个暴雨的过程。 7 月 22 日和 23 日,本人又亲自到怀柔山区的旅游集中区和永定河中上游查看了一下水情。 721 这次暴雨,从整个华北看,北京雨势最大;从北京看,房山区降雨量最大。根据目前的统计数字,财产损失集中在市区。但 事实将证明,这次暴雨造成的生命损失集中在山区以及山区与平原接合部位的泄洪区 。 稍微值得北京市政府与老百姓安慰的是,特大洪水没有在 永定河 和 潮白河 流域普遍发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的主要水系有三条。 永定河是最大、对京城影响最直接的水系 ;另外两个是 潮白河 和 拒马河 水系。三大水系在平原段都经过了比较好的加固维护,河道中基本没有阻碍行洪的设施。而山区段(特别是山区的支流水系)则隐患极多。这次洪水灾害集中于拒马河流域,淹得最多的是位于河床附近的农家院。 从 1972 年以来,北京基本没有特别大的长时间暴雨过程,洪灾的记忆已经从人们的脑海中消失。因此,山区在高速发展旅游的同时,河道行洪区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郊区被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当成了首选开发地。沿山区河道两边建了无数农家院。这些农家院没有特别大的抗洪能力,并且在洪水到来时,农家院本身成了阻止泄洪的障碍,农家院中的汽车、游人也自然成了洪水吞噬的首选。 因此,在夏季出行出游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恶劣天气要尽可能减少出游 虽然天有不测之风云,但现在的天气预测水平真的已经很先进、很准确了。至少这次暴雨的天气预报在 721 之前好几天就已经发布了。但根据我的观察,郊区农家院的游客一点也没有少。怀柔雁栖湖水库上游一个著名的游客集中地(怒不指其名称)游客的小汽车仍有上百辆,说明游客以及户外活动的组织者对暴雨的天气预报并没有放在心上。 二、选择比较空旷、有逃生路线的住宿场所(农家院) 农村盖房时首先考虑的洪水水位。大部分农民的房子都在位于较高的平台上。而大部分农家院却选择在临近水面的河床附近,或者在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区域。以我们老家的房子为例:在72年之后所有新房的地基均高于72年的洪水水位。 注意:天气恶劣时要尽量避免住宿农家院,尤其要避免游客过多的农家院。 三、要熟悉雨天驾车的技巧、切忌鲁莽 万一赶上暴雨,又不得不驾车出行,需要掌握雨天的行车技巧。这方面网上有很多材料。最忌讳的是行车鲁莽,不管不顾。暴雨天,您的车再好,也不过是老天爷的掌中玩物。一般来讲,马路的中间要比两边高数公分,就是这数公分的高度可能决定了车辆的损毁,甚至会使整条道路堵塞。 山区行车特别要注意可能的滑坡、塌方、落石及泥石流路段。 721 那天,我曾两次经过积水较深的路段。嫌前方车速慢而从边上强行超车的车主被迫在路边熄火抛锚。更不用说积坑、地陷或塌方。 四、地方政府的领导要有超强的忧患意识,在灾害之前要尽可能将管理区的隐患排除。 提前疏散游客过度集中的农家院等,提前清理河道中或附近的的尾矿堆、建筑垃圾、堆土、砂石等。一次 数百毫米的强降雨记录就在你的身边 。 因过度开发旅游,导致环境恶劣甚至带来人民的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地方领导应该反省。 01 在这样的地方如果遇到洪水是插翅难逃 02 采石场的废石是泥石流的主要物源,房山区境内还有许多这样的采石场。 03另一个采石场。 04 对比一下周边的高压线塔,可知道这个尾矿堆的大小。如果它变成泥石流,被掩埋的将不只是一家两家。 05 这个桥不是这次洪水冲断的。只是向大家展示一下河床附近有许多不该有旅游设施。 06 这次最强降水没有发生在这里,值得庆幸。但是值得考虑其存在的必要性。 07 这是一个著名的农家院,已经很有规模。行洪通道已经形同虚设。几块石头或几辆小轿车就可把洪水通道堵死。每个周末都有上百的汽车停在这里过夜。如果洪水过来。。。。 08 这是农民在河边的非法建筑。也是隐患之一。 ======================================== 文克玲老师在评论中提供了一组数字,以下为我的答复,为阅读方便,将其复制到了正文中,顺便改了几个错别字: 北青报24日报道,拒马河最大洪峰流量2500方/秒,北运河最大流量1700方/秒,没提永定河和潮白河。密云水库入库量2155万方。 博主回复(2012-7-25 17:28) : 谢谢文老师提供的材料。 我昨天专门去永定河看了,主河道仍然断流。大概因为严重干旱,雨水被土壤吸收后,流到沿途诸个水库中的水并不多。三家店水库的水位距水闸还有50cm左右。 北运河的流量与接收了平原区大量降水有关。 潮白河、怀柔水库上游的怀沙河、怀九河等与永定河相似,没有形成洪峰。 拒马河的最大洪峰与上游的水库泄洪可能有很大关系。 密云水库的总库容是40亿立方,我计算了一下:721这次暴雨北京市的总降水量大概不到30亿立方,因此2155万方对密云水库来讲,连解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拒马河对北京城没有威胁,所以我说这次北京算是幸运的,如果最大降水出现在密云水库上游的潮白河流域或永定河流域,北京的形势会异常危险。 再次感谢文老师光临。
个人分类: 实话实说|9356 次阅读|38 个评论
都是立交桥惹的祸——反思“721”
热度 2 yangyongtian 2012-7-24 19:33
纵观北京“721”水患的始末, 早期的立交桥闯下塌天大祸。 交通要道人为设置陷阱, 急聚的雨水成了不见底的湖泊。 多少车辆沦为虾蟹, 几多司机没了着落: 广渠门桥下四米深的积水, 溺杀了三十四岁江苏小伙; 复兴门桥下的水墙, 把西二环路拦腰切割, 不仅由此遏止了通畅的车流, 还施虐地糟蹋了好端端的车…… 这类立交桥的现状, 必须彻底改造张罗: 把路面恢复在一样高度的水平, 从此不再出现人造湖泊。
个人分类: 感怀|3274 次阅读|4 个评论
721大雨有关部门缺失应急意识,强烈推荐AN博主给有关部门洗脑
gabbro 2012-7-23 15:14
科学网上有著名的应急专家,发应急博文班门弄斧了。 气象台发布多次暴雨预警,但有关部门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暴雨缺失应急意识。 工体足球比赛继续进行,五棵松体育馆演唱会继续进行。 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停止这些活动,并且通过各种媒体发布,给公众明确的预警,公众才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很多人也许就不会在暴雨中逃生,而是选择呆在家里上科学网了。 强烈推荐An博主给有关部门洗脑,紧绷应急这根弦。
3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