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吴仁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郑风田: 吴仁宝后的华西村会不会崩盘?
zft2000 2013-3-23 10:34
郑风田:吴仁宝后的华西村会不会崩盘? 随着创始人吴仁宝的去世,一批质疑者眼中被堆起来的天下第一村会不会崩盘引人关注,“中国最富裕农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将何去何从?这取决于华西村接班人是否有持续学习的精神。吴仁宝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到发展中,所以才有华西村的今天。如果华西村新领导人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与时俱进,这种模式还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如果自大、自傲、不思进取的主,可能很快就会倒了。 华西村的成功跟苏南区位优势有很大关系,离上海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华西村的成功。但这个成功必须小心,不要让其他地方乱复制,很多人去华西村看了想学,但没有办法做,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目前的政策去做。超级村庄大都在长三角、珠三角、城郊区,要么区位好,要么土地好,天时地利人和。 华西村经济能够转型,能否从依赖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至高端产业是关键,还要面临新形势下原来的利益格局能否保持。 如何处理核心人口、后并村人口、外来打工者的关系也是华西村面临的大挑战。能否处理好这些新关系也直接决定华西村能否继续吸引国人的关注与期待。 吴仁宝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是成就华西村的关键。 华西村在当时走集体主义道路,有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即 1990 年代,随着乡镇企业弊端显现,国家开始一刀切进行股份制改制,结果是很多集体资产流失,百姓没有分得任何股份。而华西村这一类村庄坚持不分,而是让百姓持股,集体拿这些钱去投资生钱,但为了追求更持久的发展,并不去分这些财产。不管怎样,确实有这么一个带动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村庄。这就是华西村存在的价值所在,而农村走统还是分的道路,至今依然没有定论,也是两种模式并存。 随着华西村近年来在行政推动下强行并村,随着拆迁和利益分配不均等矛盾的出现,华西村原来那一套管控模式越来越多遭遇到新的挑战, 几百人的村庄,原来那一套管理可能是有效的。但当村庄发展到几万人规模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城市,可还是一个村庄体制,还按照原来村庄的管理模式,就会有问题,必然会遭到质疑。 华西村的繁荣能持续多久?面临挑战应该怎么实现转型? 华西村的持续取决于接班人的学习精神。吴仁宝最大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很强,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充实到发展中,所以未来的华西村领导人如果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有很强的危机感,不断与时俱进,这种模式还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如果这个接班人选错了,一个自大、自傲、不思进取的主,可能很快就倒了。 华西村能够一直保持所谓的“天下第一村”,还是有很多值得其他村庄学习的地方,不是说现在就去否定。不管怎样,确实有这么一个带动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村庄。当然一味夸它也不合适,有质疑,对华西村的成长是有好处的,事实上这么多年,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断,质疑能让它保持清醒。 华西村是否产生了一种集体主义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外界质疑较多的就是华西村村民的封闭,以及思想控制,有媒体报道“从 1989 年,华西村就成立了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负责全村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从基本道义出发的意识形态灌输,使华西村产生了一种集体主义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 如何看这种观点? 大家都认钱,真正富起来以后,就没有办法管了,钱有了什么都不信了,那就麻烦了,所以吴仁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一直在灌输他的价值观。实际上很多大公司也一样,那叫企业文化,公司有统一的文化,这个文化的价值观能让大家没有差异,齐心协力往一个方向走。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了,文化建设跟不上,社会上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所以吴仁宝每天都要跟大家讲,翻来覆去灌输他的一套思想。这么年下来,我想不单是他自己,他的村民事实上也已经接受了这一套东西。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劲往一处使。他不断去强化这一套价值观,无论别人怎么看,至少他信这个东西,他的村民得到了益处也信。但他并没有在全国各地去传播,只限于他的村庄。现在,随着村庄规模的扩大,怎么才能让大家齐心协力继续这套体制?他通过反复说教,也有他的道理。 在农村,人为强制集体经济不好,但也并不是恶梦。外面人可能觉得格格不入,在别的村庄复制也很难,但至少在这个地方它成功了,我想自有一定的道理。最忌讳的是:一,跟我们不一样,就猛烈抨击;第二,盲目推广,说这个好,全国 70 多万个村庄都这样做,也不合适,它成功了,未必有可复制性。 华西村的成功跟苏南区位优势有很大关系,离上海近,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华西村的成功。但这个成功必须小心,不要让其他地方乱复制,很多人去华西村看了想学,但没有办法做,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目前的政策去做。超级村庄大都在长三角、珠三角、城郊区,要么区位好,要么土地好,天时地利人和。 华西村模式诞生的大背景是什么? 其实中国有一批这样的村庄,他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抓住机会,富裕起来的村庄。华西村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一个大背景,即乡镇企业改制。 我国乡镇企业在 1970 年代发展起来,得益于当时上海一批工人下放到苏浙农村,使当地农民掌握了一些生产技术;加之当时国家是短缺经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一些乡镇政府盲目办企业,加之城市改革启动,各种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乡镇企业的弊端开始产生,大量亏损导致政府负债严重。按照西方理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服务,不应该参与经济主体。后来国家的改革方向也是政府慢慢退出。到 90 年代初,开始一刀切进行所谓明细产权的“改制”,即通过股份化走现代企业之路,股份化基本就是将财产卖给私人,由于没有监督,结果是将乡镇企业转入到原来负责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而大部分老百姓什么都没有得到。 但类似华西村这样的村庄,搞了一些特殊的体制,坚持没有分,而是让百姓持股份,但不分资产。集体拿这些钱不断滚动投资,个人的股份和分红也一直在增加。整个村庄工厂化,农民已经不再种地,我称之为公司性村庄或超级村庄,不少像华西村这样坚持不分的超级村庄,到现在都还很棒。所以,它有一定的价值。 全国范围内,集体经济在农村所占比例非常低, 1% 以下,没有集体经济,村庄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基本上就没有人提供。华西村当初有一点是对的,即当大部分村庄把集体资产分到个人手中,它坚持不分,而是不断滚动,现在资产超过 300 亿元,并且最初的那 700 多村民从中得到好处,住房、医疗、股份等。 这种模式,现在不应该叫集体经济,实际上类似于一种股份经济,村民都有股份,就像我们国家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也都不分红的,一直在滚动。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老百姓、尤其最初的华西村村民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将资产分给村民,这也是华西村被人质疑的一点。华西村不这样做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旦全部分了,就像银行的挤兑效应,都拿走,就无法滚动。 华西村这样一种发展,现在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完全否定。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华西村选择这条路有其现实原因。 其实,农村究竟走哪条路一直有争论,我们国家农村也一直存在着双重经营,即统分结合的模式。分,就把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自己经营养活自己;统,就是农村有集体资产,有这些集体资产才能给大家办事。走哪条路有争论,但人为将农民捆起来、搞生产大队也不对,农民的积极性都丧失了。 华西村的巨额财富是怎么实现的?:“典型”带来的政治名声与商业名声 全国大部分村庄几乎没有集体资产,穷得响当当,华西村几百亿资产确实是一个奇迹。 不光是华西村,整个超级村庄成功的核心原因有这几个:一,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这个带头人年轻的时候一般都在外面闯荡江湖,有很好的见识。 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还没行动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农村工业化,办工厂,挖掘到第一桶金。 三,在后来改制过程中,不是把这些资产搞到自己手下去,还照顾到整个村民利益,不会让最穷的人饿肚子,但又不是平均主义,保证最弱的人不掉队,也能够通过机制改革让最富最能干的人得到更多股份。 华西村的富裕,是不是还有政策优势以及政治资源?占了多大分量? 华西村当然有政治优势。不仅仅是华西村,很多超级村庄都是这种情况,像河南的南街村,山西的大寨,天津的大邱庄。 因为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奇特的制度,就是树典型。全国 2 亿多小农户、 60 多万个村庄,总有一批代表人物,早期致富的村庄一般都被树立成典型。这种典型确实为村庄的知名度扩大带来很大的益处,知名度扩大带来的一个是商业名声,一个是政治名声。 从政治名声来说,文革时候就有这样的传统。吴仁宝现在还是村长,并没有让他当省长,也有村庄得到的资源比华西村还多,但规模不如它。华西村这么多年一直保持超级村庄第一,吴仁宝还是有他独特的东西。苏南很多村庄比华西好,不服气,但这就像品牌一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华西最早致富,又没有走太多弯路,所以一直占着第一的位置。 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华西村:猛烈抨击也不太合适。很多记者都是在城市,在我们看来,觉得太不象话。但在农村,太正常了,那是一个小社区,农民对很多东西的认识,跟中国古代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当地村民没有激烈反对,反倒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城市白领记者很愤怒。其实农民是最实在的,谁能带大家致富就是最好,能证明你这个家族为大家谋福利,就行了。 当然现在华西村已经变成一个小型城市,这种治理模式就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现代治理的理念。 怎么评价吴仁宝这个人?吴仁宝是一个政治觉悟很高的人 吴仁宝提倡华西村的建筑美学土洋结合,“喜欢传统的人,我就让他看土的,喜欢现代的人,我就让他看洋的,要什么有什么。”比如吴仁宝回应反对派的文章中那些带有典型时代特色的语言:“树根谁来挖,就有保安抓,害虫叶上爬,就用药剂杀”。 比如他要在有生之年实现的共产主义理想。 通过这样一些例子我们能看出吴仁宝奉行的是什么处世哲学? 他确实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通过自己的能力,用几十年,解决了大部分村庄没能解决的问题。全国有 60 多万个村庄,还是国家的老大难,如果有 1% 像华西村这样的,国家主要的问题就解决了。吴仁宝带领的华西村,生活水平比城市都要好,一个华西村的户口,比北京、上海户口值钱多了。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吴仁宝应该受到大家的尊重。 任何人都有追求,吴仁宝也一样,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各种领导人对他说的“社会最大的梦想就是共产主义”,他认为早已经达到共产主义的水平,因为原来想的最理想生活就是天天有红烧肉吃。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谁都不知道。一个理想社会,物质生活在有生之年足够丰富了。 当然,他必须要揣摩各种各样大的思路是什么,不能犯政治错误,他应该是政治觉悟很高的一个人。早期出于什么很难说,但现在应该是他真实的想法。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想法并去实现,他自己也觉得是正确的。 至于华西村幸福园里的各种信仰主体,我觉得实际上应该是选择了中国农民的一面,中国的农民很简单,谁对我好,谁对我有用,我就信谁。 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但党委书记可以几十年不变,拥有最大的权力。这与过去中国农村的乡绅类似,乡绅的眼界很高,并且愿意带领全村共同致富,大家都是亲戚邻居,这样的人在村庄都有很大的威望。在农村,一两个能人带着大家致富,大家就愿意跟他干。吴仁宝就是这样一个乡绅,这个人又极其聪明,当初他意识到整个中国,不应该只有小岗村一种模式,保留了集体所有,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吴仁宝在当地百姓中的名望是好的,他的威望是通过这么多年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他不是一个很自私的人,自私当不上典型。树典型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正面作用一直强化,继续为大家服务;反面作用,就是大家质疑作秀,就像质疑雷锋一样。但我想社会给他荣誉,他一定是真正做了一些东西,让大家觉得好。如果像大邱庄的禹作敏,把不同意见的都干掉,显然早就被打倒了。 并村后管理体制跟不上导致矛盾突出 媒体报道称 3 万人左右的大华西村,其中民兵就有 3000 多人,联防队员 200 多人,也是一个庞大的基层维稳力量;包括封闭式管理。 如何看待这种治理与管控模式?我对这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质疑。 一旦一个村庄富起来,开始由行政推动主导人为扩村。扩村,最初富裕起来的人民是不愿意的,很多超级村庄领导也是排斥的,因为有更多的人进来分享财富,周围的穷邻居都要治理。 但后来发生了逆转,因为村庄发展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随着国家用地指标硬化,工业用地都需要审批,原来强行合并的穷村反倒给他们带来了好处。 开始对整个村庄重新规划,工厂区、生产区等,就会面临拆迁问题。加之,新人新办法,不平等出现,新进来的村民并没有享受到原来好处,尤其那些本身有工厂、比较好的村庄,你把我的工厂和土地都弄掉了,加之原来的村领导也没了。合并的村,跟华西村相比穷一些,但在全国也都是很富有的村,而且过得很自由,就会有人不服气,干嘛要并到你那个地方去?干嘛非要用你那一种模式?这样一种小牛拉大车的体制,并简单复制过去的模式,这时候就带来各种各样的矛盾,怎么来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关键。 几百人的村庄,原来那一套管理可能是有效的。但当村庄发展到几万人规模的时候,它就不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个城市,可还是一个村庄体制,还按照原来村庄的管理模式,就会有问题了,必然会遭到质疑。 华西村现在实际上已经变成城市。大家最担心的是,一旦吴仁宝去世,他儿子吴协恩还能不能笼络大家?村庄规模扩大,而且合并有好几轮,村民产生三六九等这样的感觉,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对笼不住的。 根据凤凰网访谈整理
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西美丽神话之思考
热度 3 ailincnj 2013-3-22 22:41
华西村的精神领袖吴仁宝已驾鹤西去,也结束了近半个世纪“天下第一村”的神话。读了网上文章《华西村村长去世 “天下第一村”骗局曝光》,本人没感到有多大骗局,只是吴仁宝在实践他自认为的社会主义乌托邦。三年前,我们去华西考察确实留下了很多问号,今天也有感而发。 一、 华西村是不是中国农村的代表?他不种粮,听说大米都是从东北运过来的。华西村只能说是农村搞乡镇企业的代表,或者说是农村如何致富的代表。 二、 华西人有钱,但过得是否幸福?首先,每年放假时间极短,没有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有钱也好像不能支配,必须存在集体里;再其次,有钱也没法消费,夜幕降临时,没有什么文娱活动,那曲《华西看稀奇》的锡剧就像样板戏一样,华西人念念有词都能唱。此外,除了金塔,找个喝啤酒的地方都没有,到晚上村里冷清清的,村口还有专人把守,我们有二人溜到了农户家里,才得出了并不幸福的感觉。 三、 华西的企业效益有那么好吗?没有深入调查,不敢下结论。但凭感觉,都是些夕阳产业,什么炼钢、扎钢的,不仅污染大,环境破坏严重,还看不到生产火热的场面,大院的钢材锈迹斑斑。 四、 华西能可持续发展吗?当时口号很响,什么今年五十亿,明年壹佰亿,当时我就感到有点大跃进,几十年的累积,怎么一下就翻番了呢?后来了解,旁边有个胜利村是按市场经济运作,允许有个体经济,发展迅猛,给华西造成了压力。幸好有个上市公司缓解了资金,增加了产值。 五、 家庭式企业模式在中国能推广吗?那是吴老书记退位之时,据说没传给实干 的大儿子,传给了年青的小儿子,可能是出于延续其权力。这种模式受到了广泛争议。所以看到那么好带游泳池的别墅,也很难引进科技人才。 六、 理念上是否有问题?老支书在村口立了个牌子,上写道“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这是朴素的农民思想,但去问问贪官谁是为了一日三餐还是一个床位,人的贪欲让其有更高的追求,如子女出国、包 N 奶等。所以,吴仁宝的社会主义不可复制。 不管怎么说,老支书带头致富,成了全国的一面旗帜,还是有功劳的。在此祝他一路走好,去追寻理想中的马列毛。由于南方的农民,思想较为开明,比起大邱庄禹作敏的家族有较大进步,所以他深受人们的尊敬。但愿这位精神领袖的驾崩,过去的华西将成为历史,衷心祝愿华西将会有更加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 《华西村村长去世 “天下第一村”骗局曝光》文章转载网址: ( http://huangtm0319.blog.163.com/blog/static/1695313112013221101932208/ )
2201 次阅读|7 个评论
悼念吴仁宝
热度 1 hucs 2013-3-20 17:43
悼念吴仁宝 华西吴仁宝, 时代周刊报。 农民思想家, 第一村天下。 社会主义富华西, 因为有个吴书记。 三不倒为民 谋利, 生命不息他不止。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3年3月20日。作者:胡春松,在职博士,医生,诗人。 3 月18日,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岁。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中国“天下第一村”,自己也跻身于“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介绍,他一辈子拼命工作。50多年来,他坚持实事求是,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拼命为乡亲们谋福利,做到“遇到困难不被难倒,不被恶意攻击的人吓倒,有了成绩不被夸倒”。这种 “三不倒精神”是 吴仁宝同志 留给华西村的宝贵财富。 ---- 胡春松(南昌大学在职博士) 1 南昌大学医院心血管科(原医学院门诊部) 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医学院南院内)邮编:330006 2 南昌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原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3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筹) Email: chunsong_hu@yahoo.com.cn 主要研究方向: 1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研究 2 人文医学与社会科学,等 相关链接1: 致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推荐信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7058.html ) 相关链接2: 颂歌与祝福—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12月)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656211.html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4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华西村’,研究‘国家权力产生与继承历史’
热度 3 lin602 2013-3-19 22:45
吴仁宝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他的一生创造了中国农村的奇迹,他会被历史记载,可以说他是农民阶层中的英雄,而且他的事迹难以复制。 仔细对华西村进行深入研究,他的发展、壮大、辉煌及领导权力的使用、分配与权力的交接是有他特殊性的。 我的直感,研究华西村这几十年的历史,对研究中国及世界‘国家或集团权力的产生与继承’历史非常有帮助。他们之间有很大不同,但内核部分又有其相似的地方,有时候又觉得是历史的浓缩。 随想!
2874 次阅读|6 个评论
凑次热闹:关于吴仁宝【三则】
热度 12 陈安博士 2013-3-19 19:15
一,所谓大材小用    中国古代的官,都有“告老还乡”一说,回到家就开始做富家翁的生活,当然,也有希望东山再起的。    在老家,这些致仕的官员都还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成为当地官员的座上宾,毕竟是从首都退下来的嘛,余威还在。    吴仁宝从县委书记任上退下来,虽然算不得什么京官,但是在村上肯定也属于大官了,他以一个县委书记的能力来管理一个小村,应该在能力上属于大材小用了(至少形式上看是这样),不过,小用则可以将村子变成华夏第一村,尽管也有开始进行原始积累时非法倒腾物资的事儿,但是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的局限。    从个人的角度上说,人还是“大材小用”地好,尼克松觉得李光耀是大材小用,其实,真让李光耀管理中国,那就完了,就新加坡最合适他。 二,如果用吴仁宝的方式管理科研    吴仁宝从某种意义上算是实现了本村的分配共产主义,每个村民都有相当富裕的个人生活环境。    其实,中国的科学家就需要这类小富即安的状态。可惜的是,每个科学家都不让吃饱,然后自己去找食去。目前的科研管理体制基本把所有科学家都变成了“业务员”,而科学家里,其实最不适合他们的角色就是“业务员”。    当然,吴仁宝有一批业务员,虽然村民们大多数没有业务员的素质,不过吴仁宝似乎也没有逼着让他们去当业务员。    科研机构,领导可以率领一些业务员去跑外,业务员们可以拿到更多的利益,而其他的非业务员角色的科学家也不至于没饭吃。    而目前的状况基本上是:从上级拨来的款全给了本单位有“业务员”素质的人,他们反而不需要跑业务了,然后那些没业务员素质的则被逼出去做业务员去。 三,吴仁宝们不应该复制    总有人在讨论效率效益与公平公正孰先孰后的问题,我觉得这很可笑。好像四者之间是完全的矛盾体似的。其实,有了后者才可以推进前者。现在好像觉得得先富了,才可能谈及公平。现在,官二代们倒是都富了,可是中国的穷人还们穷得那么可怜。而再去寻找所谓公平公正的时候,有话语权的全是官二代,这样的建议根本就没有任何市场。说的人不被赶下台就算照顾面子了。    南街村里的矛盾其实也是“要么都听当家人的,要么就被边缘化,连基本权利都要剥夺”,吴仁宝的华西村也有类似表现。    事实上,这样榜样地区哪个能避免“绝对独裁”呢?比以前富不是独裁的理由。而整齐划一也不是必然的结果,至少俺们见过一些外国的村子,各家住的房子不是一个格式一个模式建起来的。但是你看看浙江江苏一带,看上去就如一个设计师一次用CAD软件复制了一种设计思路一般,这好吗?    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建成不一样的房子,那村里是不同意的。    所以,吴仁宝们不应该被复制,让这个世界更加多样化地发展下去吧。
个人分类: 人论|4292 次阅读|15 个评论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热度 6 zft2000 2013-3-19 07:04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3 月 18 日 , 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病去世 , 享年 85 岁,他留下的华西村引来无数争议。吴仁宝 1928 年 11 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 1957 年起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当了创纪录的 48 年的村党委书记,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农民政治家”、“农民企业家”、“农民思想家”等等。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他曾于 2005 年作为封面人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吴仁宝既是一个农村基层政权的领导者,同时又是一个乡村公司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 , 华西村因为富裕的生活水平被成为人间天堂。但与此同时 , 他也被指责控制农民思想,限制村民自由。 华西村能从自然资源很差的小村庄成长为现在的天下第一村,有何密码?当然现在的华西村虽然还叫村,其实早应该是华西市了 , 华西村早已从过去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变成 30 平方公里的城镇了。我国有 60 万个村庄,如果有 10% 能够象华西村,我国农村可能早把贫困落后的帽子给摘掉了。 吴仁宝为何能够成就华西村?以后是华西村成名的三步曲:搞农业成典型、偷搞小五金积累出第一桶金、发展三大产业成为巨型村庄。 平整土地改造农田成为农业学大赛的典型。 华西村是中国东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普通小村庄。 半个世纪以前,这里的农民经常挨饿,集体资产 1764 元,欠债 1.5 万元,一台 30 马力的柴油机,是 1961 年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 上世纪 60 年代,吴仁宝带领着华西人,改革耕作技术,白天管理田间,晚上平整土地,把原来 1200 多块零星田块,改造成高产稳产农田,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全国典型,吴仁宝“一战成名”, 1972 年,华西村粮食亩产超过一吨,成为当年的“农业学大寨”样板村。 偷搞小五金积累工业化的第一桶金。 华西村不同于其他农村的经验是农村工业化,这是农村致富的法定。 发展农业也就是填饱肚子,老百姓手里没钱。在高调学大寨的同时,吴仁宝发扬农民的智慧,干着另一些“见不得人”的工作。自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吴仁宝就开始办粮食饲料加工厂、废纺站、铁匠店,发展村级经济。 1969 年,吴仁宝顶着风险,偷偷创办小五金厂。 而当时正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为什么冒险搞工业?因为种田实在挣不到钱。这些不受保护、偷偷摸摸的五金作坊成为了日后燎原中国的乡镇集体企业的胚胎。到了 1978 年,这些小五金给华西村带来宝贵的起动资金,华西村的家底共有固定资产 100 万元,银行存款 100 万元,为日后更大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冶金、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全面开花成为巨型村庄。 吴仁宝与其说是一个村官,不如说是一个企业家。 当初的 100 万,不断滚动, 1 亿、 3 亿、 10 亿、 50 亿、 100 亿元……华西总产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华西,冶金、纺织、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各自形成完整的循环链。上个世纪末,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个家家都有电话的“电话村”,以及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到今天,则是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 2000 年华西村与周边的 16 个村一起组成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 0.96 平方公里扩大到 30 平方公里。 2012 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 524.5 亿元、上缴国家税收 8.59 亿元、村民人均收入 8.8 万元。    如何让我国更多的农村富起来? 我曾经对我国部分超级村庄的带头人进行了一次数量还不算少的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大都出去见过世面,在外界扩大了眼界长了见识,知道外界的世界有多大,也知道了外边的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这些超级村庄的领头人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或者当务小官。不要小看看这些东西,对农民来讲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农村还是蛮封闭的,只有见识过外边的世界,也许在外还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很可能更多的是歧视,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己创业,最后成就一番事业。 事实上这样的故事故多了,华西村的吴仁宝就不讲了,离吴仁宝不太远的还有一个百亿元村领头人吴栋材,他比较低调,知道的人相对少一些,但他的成绩丝毫不比吴仁宝差。吴栋材老先生也是在年轻时当过兵,出去做过生意。七十年代末偶然的一个机会,有一个原来的长江滩冲积出一块地,自然成长为一个村庄,他很偶然被选派成这个新村庄的带头人。上任时村庄穷的什么都没有,但他见过世面,知道当时养鱼很赚钱,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挖塘养鲜,掘到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以后又看中一个旧钢炉,他就开始了炼钢。最让人大跌眼睛的是,近年来我国不知倒掉多少现代化的大钢厂,但这个农民经办的小钢炉却一步步成为一个巨型现代化的钢铁厂。目前该公司总资产 145 亿元, 2007 年销售收入 246.57 亿元,利税 22.28 亿元,名列全国企业 500 强第 192 位,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第 97 位。老先生还有其他许多公司,这个钢厂只是他的公司之一。 浙江横店的创始人徐文荣老先生年轻时也一样走南闯北,长了见识。最后在七十年代回到家乡农村,带领家乡农民办丝厂,挖到了第一桶金。偏远农村的云南一村斗南,短短十几年成为亚洲第一花卉生产交易中心,最初也是斗南的一位有着当兵经历的卖菜者在昆明见识了卖菜与卖花的巨大利润差别,于是回到家乡开始养花,最后从星星之花到成为亚洲第一花卉中心。这些原创者的第一桶金故事我还真找了不少,他们的共同之处者应该被看作是返乡创业者。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一方面人口很多,但另一方面人力又极缺,农民迫切需要领头人,中西部农村最缺的就是这种见过世面,又能带领大家致富的能人。而在外闯过,见过世面的返乡创业者天然会成为未来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虽然近年来我国采取了许多大的政策来建设新农村,但成效为什么不太显著?核心还是缺带头人。中西部许多能干的人都跑出去打工去了,要采取政策,那怕吸引几个是几个,让他们回到家乡创业。如果成功,就功勋卓著了,既完成了我国产业的转移,也能够解决当前的就业与地区发展,以及未来的地区差距,也避免了每年这么大批春节返乡潮。 目前农民返乡创业主要面临创业环境差、缺乏起动资金支持、使用土地困难等问题,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远来看,给创业的农民以启动资金的支持,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才是国家发展的大计。长远来看可能促进农村的真正进步。目前中西部农村的整理创业环境很差,迫切需要软硬环境的改善。只是现在太缺乏政策的支撑点去启动。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来看,农村面临的创业环境十分差,地不能动,这也不能动,那也要审批。与 70 年代末相比,我国农村的创业环境只能用“恶化”来形容。地是红线,还有千奇万怪的规定。许多返乡者一看到这种情况,心也就凉了,还是出去吧。所以改善中西部的创业环境,出台优惠的创业政策,比如每年也从支农资金中拿出几百亿的返乡创业资金,让农民公开竞标来申请,让那些真正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都得到启动资金,总比虽然以农民的名义拿来的钱,但都被假农民拿走强多了吧? 吴仁宝语录:一直有农民语言大师之称。 【总结当干部的 60 年】我这 60 年,总结起来就是, 50 年代“听”,听话; 60 年代“顶”,暗顶; 70 年代“拼”,拼命干; 80 年代“醒”,如梦初醒; 90 年代“警”,警惕骄傲; 21 世纪“新”,不断创新。 【两个一致】 “既和上级保持一致,也和群众保持一致。” 【如何让百姓听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 【如何应付上级】“我只是个村官,我们上面的领导最多,谁都能管。 每个领导的要求不一样,明着顶领导不高兴,只有暗顶,如果领导说的不符合华西实际,就回答谢谢关心,领导一高兴就不会盯住不放了。” 【财富观】“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如何应对流言】“以前别人说我吹牛,我就造牛,金牛、银牛、石牛 ; 别人说我讲假话,我就造‘假’的天安门、长城、美国白宫 ; 别人说我讲空话,我就买直升飞机,在空中说话。” 【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我认为,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 【做干部,要“三不倒”】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要当就当“有本事”的干部】当好一个村书记,一定要有开拓精神,而且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只是为了当稳这个官,老老实实、平平庸庸,甚至叫群众脱皮掉肉,那是干部没本事。 【带领共富要做好“三头”】为带领全村共同富裕,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三头”: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里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晚上碰头,汇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2056 次阅读|7 个评论
肺癌发病率很高,80%肺癌因吸烟引起
热度 1 xupeiyang 2013-3-18 20:39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逝世】原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8日18时58分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我国肺癌死亡率40年增长近10倍 肺癌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发病率为53.3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高达70.40/10万,死亡率为61.00/10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3/275755.shtm 视频我国肺癌死亡率40年翻近10倍 http://news.cntv.cn/2013/03/17/VIDE1363502761895794.shtml 专辑名称: 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 http://v.qq.com/cover/0/0wmnxepr1brenal.html?vid=9lGSxKKYwSY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http://v.qq.com/cover/0/0wmnxepr1brenal.html?vid=9lGSxKKYwSY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415 次阅读|4 个评论
鲁豫有约中国首富村8旬老书记吴仁宝:每日吃8个鸡蛋
热度 7 liuli66 2012-7-4 22:52
这个首富村,曾经去考察过。 重温鲁豫有约中国首富村吴仁宝书记 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JM-r2i1DtI/ 吃货吴仁宝:一天吃8个鸡蛋。你说科学不科学? 吴仁宝:这是我实践下来的,我现在还这样,鸡蛋每天吃8个。我们小时候,鸡蛋是档次最高的补品,一个妇女生孩子,要吃一窝头窝鸡蛋,一只鸡第一次生的二三十个鸡蛋,那你就吃了最高的补品了。我们干活,手割破了,吃一个鸡蛋。从实践来看,鸡蛋的营养好。其次,鸡蛋的价格最便宜,其他的什么都没它这么便宜,要吃一斤鱼翅,我看这个鸡蛋要用汽车装了。 多吃面条,面条比大米好,这也是我从实践看的,山东人和河南人、东北人,他们吃包子面食多,人也长得高大。你看我们广东人、广西人、湖南人都吃的大米,人也比较小。 人物周刊:如果现在社会发展需要,要剥夺您吃鸡蛋吃面的权利,你必须要吃鱼翅鲍鱼,您怎么办? 吴仁宝:我还是不吃。难得出去大家请客什么就尝一下。但我吃吃没什么好吃。不习惯。鱼翅还不如青鱼尾巴好吃。鲍鱼还不如螺蛳肉炖酱好吃。 http://www.zj123.com/info/detail-d125494-p8.htm
个人分类: 杂感|1516 次阅读|32 个评论
三最主持水均益:这个话是真的吗?
yangfanman 2011-11-22 19:19
今天看了这个: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11/28168.aspx 里面有段话乐死我了: ‘在《江阴日报》上,吴协恩谈到:水均益在晚会上采访完吴仁宝后,面对众多观众,说了句:“老书记,说老实话,我做过好几百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采访,但今天您说的话,是我听到 最启发、最朴实、最有启迪意义的一次讲话 !”’ 呵呵,这真是水均益说的?? http://bbs.jysq.net/thread-7325919-1-1.html http://www.nbweekly.com/news/special/201111/28169.aspx
个人分类: 记录社会|3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