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共享单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其实我不愿不幸而言中——从共享单车说起
热度 4 jiasf 2019-1-25 22:56
评心而论,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个人的追求,总抱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但矛盾的是,我对很多具体的事物又总是审慎而不看好的! 不知为何,本能地总希望透过表象看清本质,总试图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结果往往对很多表面很热闹的事情不看好。 在共享单车刚出来时,学兄W君赞赏有加,我则打个问号:盈利模式在哪里呢?他说押金就是一大笔资源,就可以投资来盈利。我说押金能有多少?看起来押金的利息难以平衡自行车的消耗。万一投资失误,更是连本都还不了!搞得不好又是一场烧钱的资本游戏!时间不长,共享单车公司大部分都倒闭了,还有公司老板卷走消费者的押金消失了!就连发明共享单车的ofo也是陷于债务纠纷,海外事业部也已关闭。 我对新生事物往往是好奇而不拒斥的。安利刚来中国直销(当时就是传销)的时候,觉得很新鲜,需要了解一下,看看是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花了八百大元,亲自历练一把:买了一份卵磷脂成为会员,在大厅里听了讲师宣讲、老会员的诱惑鼓动,我就跟讲师说这个靠发展新会员才能赚钱,如果没有新来的会员就玩不转了!记得很深刻的是那位讲师说:一旦建立起网络,就是毕生的资源,即便安利做不成了,还可以做别的!知道了怎么回事,去了一次就再也没有去了。买的卵磷脂则送给岳父了。 后来,有些朋友找事做,咨询我,好多回我一看就有问题。基本都是两类,或者传销,或者把没有用的东西忽悠成神物欺骗不懂的人来买。比如TPS,比如华林酸碱平。听我劝的没有被人骗,不听我劝的朋友就送了冤枉钱! 任何生意,不管如何创新时髦,如何高科技,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都是抢钱的!传销如此,“神物”如此,共享单车如此,比特币如此!只是很讨厌世上骗人的事情层出不穷,又有那么多人经不起诱惑、看不清场合就轻易上当! 小事如此,一些看起来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很多明明看起来不符合规律的事情却能一时大行其道,不合理的项目却能热火朝天上马。我敢肯定最后都是不行。但到了不行的时候,其祸害也已经产生了! 很多事情都被我不幸而言中。只是,我真不希望不幸而言中!因为每次不幸而言中,结果都是一地鸡毛! 无能为力,徒感奈何。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737 次阅读|14 个评论
【伦理审·视】第一期
YonLushgry 2019-1-12 21:30
从伦理学的视角审阅拍摄到的视图 文明的“树立”与文明的“丢弃”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文明画卷”旁两辆共享单车被丢弃,其中一辆的车座也被拔掉 图片时间:2018年12月27日 图片地点:郑州高新区紫竹路绿化带 共享文明,是我们赋予共享单车或共享经济的一种新的文明,但我们在享用这种文明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有些人却有意或无意地在破坏我们现有的文明,或者说丢掉了我们自身已有的文明素养,这是极其可怕的!要知道:一种新的文明的“树立”或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然而,人类既有文明的“丢弃”或许只需要一年半载甚至十天半月。 此外,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不是高唱共享经济凯歌的时候!在共享经济当下已遭遇瓶颈甚至不测的形势下,我们当反思共享经济给我们的文明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影响和结果,我们有必要审视共享经济的经济效益的外溢性,即在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尤其是道德文明上的、已经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性,进而重塑共享文明,以促进共享经济更好前行! 共享经济当是对伦理道德和社会文明有所增益而不是有所损耗的前提下,才配得上共享文明的赞誉或才有资格赋予其共享文明! 图文作者:闫茂伟,郑州轻工业大学思修老师 创作时间:2019年1月12日于郑州 项目支撑:“青核工程”: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研究,郑州轻工业大学第五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传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兴青年”和项目负责人微博、科学网博客、今日头条、QQ空间、抖音(视频类)等。 欢迎来稿与合作: 17752511952@163.com(手机号绑定邮箱)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2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场雪,一辆车,一座城
热度 2 zhengyongjun 2019-1-4 18:15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2039 次阅读|5 个评论
拿什么拯救共享单车
liuxinhubei 2018-12-12 09:17
本来是要写篇论文 共享单车之与客户共享利润 作为一个懒人 还是只吐槽一下心情 懒人有罪 忘了自己是谁 自己尚需救赎 为共享单车掏什么心肺 懒人有罪 对不起二十几载栽培 窝在一个角落 多少人啧啧道 真是浪费 懒人有罪 只是梦里惊风雷 可曾有悔? 决绝前行不可违 懒人无罪 寂寞的岁月也美 爱相随 莫可追 懒人无罪 仕途或多虑私肥 谋时终究难谋世 乐谈堙没带秋悲 懒人无罪 骑骑单车减减肥 时而走路非恶懒 实则月卡又太贵
个人分类: 新作|24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lhqspringlet 2018-11-12 18:39
2018年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版“经济眼”刊发本人的一篇评述性文章: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以下是该文原文: \0 共享经济的新特征和新趋势 共享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种经济新形态,呈现出四个新特征:新模式、新生态、新引擎和新挑战。   首先,开拓了产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租赁新模式。从经济学角度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本质上是一种租赁模式。共享单车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不同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租用了它的使用权。这种共享模式跟以往租赁模式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产品或者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但相比于以往租赁模式,前者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等工具,解决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赋予了使用权便捷、灵活和智能化的特点,所以很快推广开来。这种租赁新模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潜在的市场需求。   其次,形成了产品供给的行业新生态。目前共享产品的提供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另一类是居民或者说个体。比如,共享单车ofo和mobike,这些都是由企业来提供产品,它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相融合的“互联网+”模式。而诸如顺风车、专车,或者某网上的民宿,供给者是个体或居民,这是共享经济最大的创新和价值体现。因为它通过“互联网+”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充分利用。   再次,培育了经济增长新引擎。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四种方式推动: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体现的是一种“增量改革”。而共享经济这种经济新常态,尤其是居民个体作为供给主体的模式,是在已有社会制度框架下,通过已有技术手段重新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禀赋进行整合和配置,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体现的是一种“存量改革”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最后,给当代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是对于已有产品提供和消费观点的颠覆和变革,它会冲击原先的生产、供给和消费方式,可能会损害既有利益群体。比如,优步刚面世时对于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共享单车对于摩托车或三轮车从业人员的冲击。这些新生事物在给大部分人带来福利的同时,由于损害到另外一部分人的福利,自然会引起福利受损群体的抵制和反抗,因而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另外,当个体或居民作为产品供给者时,资源所有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获得更高收入,那么问题来了,是否应该对这一部分收入所得进行征税?如何进行征税?在使用共享产品当中,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该如何进行责任界定和划分?如何追责?总的来说,在促进共享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要尽力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安全和谐。这需要设计合适机制进行预防或协调,是政府在当代社会治理过程中亟须应对的新挑战。   基于共享经济所呈现的新特征,未来它的发展可能表现为三化倾向:内容多样化、行业垄断化、有形之手强化。   一是租赁内容多样化。随着产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租赁新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已往的“购买—占有—消费”的观点会发生变化,租赁模式会成为产品消费的新观念。这种新消费观念无疑会反过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形成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而在租赁消费观念下,共享经济的租赁内容会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二是可能形成平台独大、行业垄断化倾向。共享经济存在规模优势,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因此,先进入者,会享受到这一行业的规模优势,很快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只有几家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寡头市场甚至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三是政府干预调控的有形之手会强化。对于共享经济会带来的社会治理新挑战,政府出于社会福利、公众利益和安全等各方面考虑,会强化调控职能。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0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lx/glx_jjgll/201811/t20181107_4771673.html\0 \0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全文)
flysky97 2018-6-16 17:26
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 齐云龙 2018-06-15 23:55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共享单车所能引发的论文选题》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1056161.html 文章被精选,总阅读量过16000,并被小木虫等转载,又到毕业季,估计选择做这个方向的同学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了吧。正好这段时间有一个这个方向的构思,于是自己写了第一篇…… 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 齐云龙 (北京 100101) 摘 要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迅速地走进了公众的生活。在共享单车初创推广期、扩张期、倒闭潮等不同阶段中发生了一些代表性事件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用户相关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心理学,解读 1背景介绍 近两年来,共享经济的风口可谓是席卷整个互联网圈,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共享单车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冲了出来。共享单车为解决“最后一公里”而生,借助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率,高效满足了大众的需求,共享单车行业依托共享经济的兴起而成形,以2014年北大毕业生创立ofo小黄车亮相市场为里程碑,迅速在用户市场、资本市场受到欢迎。近年,国内共享单车行业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17年3月,我国共享单车行业总融资额达到了70亿元,已有超过30家的单车品牌,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中国报告网.(2017))。 停车场中百车集锦 共享单车行业格局 共享单车APP集锦 但是,自共享单车在众多城市投入以来,大量单车破坏的事件频现:乱停乱放、损毁破坏、上私锁占用等等。“损坏”、“被盗”……成为共享单车倒闭潮中的关键词,共享单车的持续“遭虐”,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共享经济发展的现实瓶颈。 共享单车遭遇的困境 就像文化名人马未都所说:我们的民族竟容不下一辆共享单车。有人说,共享单车仿佛一面照妖镜,也将国人素质低下的一面展示出来。在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的丑陋心理中,在无公德心、无自律精神的小人思想下,我们看到“共享”的美好理念被现实打败,乱停乱放、恶意破坏、强行上锁、人为改装……(时评在线.(2017)) 如今,共享单车市场乱象丛生,共享单车市场经过上半年的洗牌后,已有部分共享单车纷纷出局,所谓的“风口”变成了伪风口,出现了集体的倒闭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已披露数据显示,倒闭、停运或是转让共享单车的平台已经有60余家,预计加上未披露的平台应该有百家。 以下,本文将会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众、利他缺失等心理学知识解读共享单车发展中的一些现象。 2 现象解读 2.1共享单车的迅速崛起——需求、心理暗示、晕轮效应、从众心理 2.1.1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公共交通系统难以覆盖的区域,这一直使社会大众处于步行太累、打车太贵的尴尬境地。共享单车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这种短途、灵活、便捷的交通工具以“共享”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打通了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随地取用”的特点更是大大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 据《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4万人,主要在25-35岁上班族以及25岁以下学生中受到广泛欢迎。 在消费定价方面,99到299元不等的押金后获得车辆使用权,之后利用车辆定位信息找到停放在附近车辆,扫码或手动输入车身编号开锁开始骑行,在骑行完毕后将单车停放在路边安全位置,并在APP中点击结束或手动锁车后系统计算骑行时间完成结算,费用在每30分钟0.1到1元之间不等(中国报告网.(2017)),无论是定价和支付方式都遵循了消费心理学,让人们感觉这笔支出并不大,即使有损失,也不会太大! 相比金钱节省而言,时间(精力)的节省显得更为重要。互联网是由各种不安分的人形成的集合体,流浪和叛逆其实也种另一个层面反映了我们想“成为什么”。尤其在北上广,紧张压抑的氛围下,我们回归本我,我们渴望游牧、田园和自由,这或多或少印证到了我们生活场景中。相比摩托车,单车具备高度的可控性,却符合中小阶层的经济能力,这反而成为自由的象征和对不羁生活的暗示。 共享单车也代表了一种绿色出行的方式。环保和零排放成为对抗雾霾的有力工具。“成为什么”在另一个场景解读下,转变为对环保主义的支持和绿色健康生活态度的彰示。相比原来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特有的“绿色”模式,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共享单车作为时尚的象征出现,在时尚先锋的大学生和上班族中流行,除了其本身可满足出行的功能需求满足之外,在推广上首先是基于一部分年轻人的好奇心,迎合了其追求自由、时尚的心态,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群体归属和尊重的需求,因而得以迅速流行。摩拜单车等价格较高,采用差异化运营,准确把握了白领阶层等对时尚、健康等高层次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了更加强化人身安全,成就感等需求,在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基础上,目前开发出了更省力的电动自行车并且带有充电接口,除骑行外还可以供用户手机充电。而从安全和使用功能升级考虑,共享汽车也已经上市! 2.1.2 广告推广——心理暗示、晕轮效应 为了推广ofo小黄车,该公司聘请知名演员鹿晗作为形象代言人,而摩拜的广告中是一位非常时尚的白领。除了作为一种心理暗示,也是基于光环效应,或称晕轮效应、明星效应、名人效应、权威效应等。 晕轮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一旦奏效,人们极易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现在,很多商家都选择让歌星、影星、球星来代言商品,就是在利用明星的光环效应,借助明星的知名度来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和销量。 ofo小黄车以鹿晗为代言人 小黄车的着力打造年轻、轻松、前卫的概念。鹿晗除了人气与号召力这些明星的硬件条件外,形象阳光青春、无拘无束、自然活泼这些特征都可以诠释和传达“轻松”这个概念。摩拜则从一开始就获得了收入更高的白领阶层认同。现今市场的竞争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认知的竞争,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是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后期,共享单车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类似共享单车骑行公益活动来进一步扩展其品牌影响,进一步凸显其形象和内涵! 2.1.3 进一步扩张——从众心理 从众(conformity)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俗称“随大流”。在共享单车发展的中期,很多人其实并不一定能用到共享单车,但是,受周围其他同事的影响,也注册了相关的用户,并日渐成为相关用户,并注册了多家共享单车管理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从众有很多时候是盲目的。甚至于,明明知道是非理智的、不正确的,却还是要“随大流”——这种现象在共享单车的乱摆乱放中就有所体现(戴维·迈尔斯.(2006) )。 2.2共享单车的无序——破窗效应、本我放纵、利他动机的缺失 2.2.1 环境的无序——破窗效应 损坏共享单车二维码、加私锁,都是为了据为己有。而直接破坏单车导致不能骑的,有一部分是出自摩的、黑车司机及相关从事者,因为生意被抢,一部分就是恶意报复社会!虽然行为最后都表现为破坏,但心理诱因可以说千奇百怪:有黑车觉得单车抢生意,也有人就是纯粹看不惯,有的人可能是图个乐,还有人就是拿它撒气,还有人竟然在座位上放针…… 对此,“素质论”是常用总结,但素质太抽象,没有抓住实质问题。有人将其归因为人类的本性:自私、控制、猎奇、无知,也有人认为是共享单车产权和责任分离的状态,导致了很多人对它不怀好意。 心理学的动机理论通常将人行为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行为是有内部和外部动机同时作用的结果。弗洛伊德认为破坏的本能是人的两种本能之一。 共享单车后期的混乱,与大量的人为破坏,与一开始无规则和监管缺失直接相关,如果一开始就制订明确合理的规则,例如停车到位等,就会大大减少后期的无序局面!(——当然在,现在这样的判断也属于心理学中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也被称为“我早就知道效应”或者“事后诸葛亮”或者“马后炮”等)这种现象可以用“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来解释。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做过这样一项有趣的“偷车实验”。一辆正常的汽车的玻璃窗上敲了个大洞之后,仅仅过了几个小时,汽车就被人偷走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据此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窗户玻璃,而窗户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破坏和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中的偷车实验示意图 共享单车作为对公共出行方式的补充,迅速地走进了公众的生活.但在平台初创、体制不全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用户破坏事件.思维和内在心理机能影响着人的行为.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用户内在心理机能,或许可以为单车治理带来新的方向(刘业华.2017). 2.2.2 对他人——利他动机缺失 利他行为指行为主体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他人获益的行为。利他行为是助人者对未来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自己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然而在共享单车使用过程当中,使用者与下一个使用单车的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甚至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陌生人,后一用户并不能对前一用户提供相应的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总是前一用户。并且由于单车投入量不均,仍有不少的用户在需要使用单车时找不到车,部分使用者从自己的行为中并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进而导致了其自我损耗的增加,自我的控制力明显下降,从而减少利他行为,甚至演发为将共享单车私自上锁据为己有。 2.2.3 自我的控制——本我放纵 从用户行为的内部因素来看,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阿伯特·班杜拉.(1988))。在没有规则约束和道德约制的情况下,用户停放共享单车时,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即以自我满足为原则,此时行为受本能的支配,私欲的满足占了上风。“本我”很大程度上是在随意停放的基础上实现的,而随意停放很可能造成乱停乱放的现象。 从共享单车使用的外部环境上看,经典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正负两种强化的结果。对乱停乱放者没有惩罚机制,进行负强化以减少乱停乱放的发生;对合理停放者更没有外部激励机制,通过正强化以增加合理停放共享单车的行为频率。没有惩罚或者激励措施,用户从心理上并不能自发自觉地合理停放单车。 多拉德提出的“挫折—侵犯”学说认为,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用户用车需求并不能保证在所有时间内得到满足,心理上的挫折导致了侵犯行为的出现,又因为预期惩罚不明确,加之某些用户道德发展水平尚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便出现了破坏单车的现象。 理查德•A•卡斯乔认为,当大家认为不公正不公平的事件在发生时,“攻击性行为”便极可能发生(理查德·A·卡斯乔.(2012)) 。 自我控制是影响个体道德失范、犯罪等的关键因素,对于个体做出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等好行为具有潜在意义,作为个体有意识加工的结果,好行为(利他行为)受到了自我控制资源的制约,当个体的心理由于消耗过多的心理资源而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就容易表现出坏行为(自私自利)( 任俊,李瑞雪,詹鋆.(2017))。破坏共享单车的很大一部分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可考虑采用适当的外在公平诱导等方式唤起个体的公平意识,从而减少个体坏行为的出现。 2.3共享单车的监管——社会规范、惩罚与责任分散 2.3.1 规则的制订——社会规范与惩罚 群体制定的许多对群体成员应该如何行动的期望称为社会规范(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社会规范的发展一般需要两个步骤:第一,人们会注意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性和规律性;第二,人们会观察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消极后果。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厌恶刺激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阳性惩罚(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道德感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的行为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然而行为却经常让道德沉沦。共享单车发展中没有明确规则的约束,没有惩罚机制,让人们放任自流。 2.3.2 规范的执行——责任分散 共享单车的无序化,种种被破坏,私用等现象的发生,通常被解释为人的道德日益沦丧、品质低下,这其中有社会道德感不够强的原因,另一方面,责任分散和从众效应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Effect)。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在共享单车诞生初期,对于单车的摆放没有明确的规则,而企业、管理相关部门、用户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甚至于用车者为了自己方便,随意摆放,城管或物业部门为了方便管理而禁止单车在某些区域的进入,由此进一步恶化了单车的无序。不仅摆放无序,倒后无人扶,甚至于乱占道路,形成交通隐患。由此也进一步导致了人们对共享单车形象认识的转变。尤其当企业以一种大资本的形象出现,在现实中没有实体的监管者,管理部门的人员也很少出现在用户面前时,这种无序进一步加剧。 根据上述理论,分清责任、明确责任主体,避免责任分散导致对混乱无序的漠视以及后续“破窗效应”,才能使共享单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3.3 哪种车更容易被破坏——人因工程和色彩心理学 人的视觉系统能够辨别物品的颜色、形状、距离。这些都对商品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色彩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颜色能够让人产生确实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也就是说颜色导致人的主观感受随着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变化。市面上不同的共享单车被破坏的程度存在差异,与车本身的设计有着重要关系。例如,摩拜单车比ofo破损率要低很多,后期维护成本大大降低,这不仅仅是其价格高的原因。在这儿只以色彩为例。 2.3.3.1 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是物体色与人的视觉经验共同形成的重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的结果。 深浅不同的色彩会使人联想起轻重不同的物体。通常,浅色会使人联想到白云、棉花等轻质物体,深色则会使人联想到煤块、钢铁等重质的东西。因此,决定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越高显得越轻,明度越低显得越重。另外,色彩的轻重感还会受到色彩样态的影响。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的表面色彩样态给人以稍重的感觉,而无光泽、质感粗松、柔软的表面色彩样态给人以稍轻的感觉。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高大的重型机器下部多采用深色,上部多采用亮色,可给人以稳定安全感,否则会使人感到有倒下来的危险。 2.3.3.2 硬度感 色彩的硬度感是指色彩给人以柔软和坚硬的感觉,它和色彩的轻重感很相似,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有关。 明度高的色彩感觉软,明度低的色彩感觉硬,中等纯度的色彩感觉软,高纯度和低纯度的色彩感觉硬。一般常采用高明度和中等纯度的色彩来表现软色。无彩色中的黑、白是硬色,灰色是软色。摩拜虽然选择了灰色,但是因为带有金属光泽,所以金属感增强了其质感,也给人以结实的感觉。 2.4共享单车倒闭潮——马太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在生活中的非常普遍。在共享单车品牌的竞争中,用户和平台建立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通常没有面对面的过程,而因为押金难退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对于大的资本或者平台更加信任。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分别和支付宝这类大平台合作,并引入大的资本,因而更容易获取用户。小蓝单车曾因其易用性而在用户中拥有好的口碑,曾经被称为最好骑的单车,在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危机之后,由出行巨头滴滴接管了运营工作,从而获得新生。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在大品牌单车崛起的同时,2017年6月13日,重庆一家名为“悟空单车”的共享单车在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成为首家在共享单车领域宣布彻底退出的企业,而随后数十家小型单车企业走向消亡,正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多米诺骨牌效应(Domino Effect) 中力量的放大 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例子…… 对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破窗效应”发生时似乎也有相似的效果,当第一辆车没有倒的时候,一切都是整齐,规矩放置的时候,后来者通常也会按照之前放置的规矩来跟随(从众,跟风),但是,如果发生了一辆车被推倒的时候,后来很多人也就不再重视整齐和规则,于是越来越多的车便因为自由方便的原因而放置得一片混乱。 3结论与讨论 理解用户行为发生的心理机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应力求实现规模化和规范化,向更低的成本和为客户提供更高的用户体验的方向发展;实现规模效益、环保效益、交通效益、使用效益、可持续发展效益等多方面效益的“共赢”,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府应为共享单车提供良好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划具体的停车场所,引导共享单车良性发展。 作为企业,应该加大投入,须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定期检查、维修,规范管理,负责到底;强化规则制订和执行、在高峰时段征集志愿者,对诚信用户给予积极精神性奖励,形成榜样,促进良性循环形成。摩拜通过在平台设置“志愿者”这一身份,在合理摆放单车时,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利他动机明显增强,乱停乱放、上私锁等行为也会有所下降。通过规则的制定可以在现实层面上使用户产生更多的“自我”行为,通过道德的宣传以敦促用户遵循“道德原则”等方式,都可以调节用户的心理机能,从而使用户自觉地做出合理正确的行为。摩拜单车在应用中引入信用分的尝试也是值得鼓励的。 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应该是共享单车的受益者,也是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主体,树立“共建才能共享”的意识,让更多的人自觉参与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是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正道。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提升人们对共享经济的认识,营造“共享为我,我为共享”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志愿者,让每一位普通大众都能自觉地参与到共享单车的维护和发展中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事,以公众的力量助推共享经济的发展,让生活更美好。 无押金的竞争模式,使得用户的责任感丧失,参与感变弱,从而让交易变得更利益化,似乎并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未来共享经济该走向何方,值得沉思! 参考文献 中国报告网.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动向研究报告(2017).2018-05-25取自http://baogao.chinabaogao.com/yunshufuzhusheshi/289260289260.html 时评在线.共享单车“倒闭潮”背后的道德反思. (2017).2018-05-25取自http://www.sohu.com/a/155237597_181108 中国报告网.2018-2023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发展动向调查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报告(2017).2018-05-25取自http://baogao.chinabaogao.com/yunshufuzhusheshi/297722297722.html 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 .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戴维·迈尔斯(2006)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业华. (2017) .共享单车使用中的用户行为分析——基于社会心理学的思考 .大观,(5):199. 阿伯特·班杜拉. (1988) .社会学习心理学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理查德·A·卡斯乔.(2012) .妙趣横生的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任俊,李瑞雪,詹鋆,等. (2017) .好人可能做出坏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研究证据 .心理学报,(6):841-851. DOI:10.3724/SP.J.1041.2014.00841. 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2017) .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注: 本文目前未在任何刊物正式发表,仅作为初稿 ,对这个题目或者方向感兴趣,愿意帮学生修改的,或者期刊编辑愿意刊发的, 请联系博主!并请尊重本人创作权利 !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作者! 注:本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部分未注明出处,不作任何商业目的,仅供说明文章内容,特此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个人分类: 人文|19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求编辑伯乐——《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
flysky97 2018-6-2 10:59
论文初成 求编辑伯乐——《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 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共享单车所能引发的论文选题》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8569-1056161.html 文章被精选,总阅读量过16000,并被小木虫等转载,正好这段时间有一个这个方向的构思,于是自己写了一篇…… 另有一篇与之相关的——《一套房中的心理学常见原理》,如后所示: 目前初步完成小论文一篇,对这个题目或者方向感兴趣,愿意帮学生修改的,或者期刊编辑愿意刊发的,请联系博主: 联系方式: 1直接站内私信 2邮件:qiyunlong10(At)mails.ucas.ac.cn 3电话:131-2042-1313 以下为正文摘要: 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趣味解读 齐 云 龙 (北京 100101 ) 摘 要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迅速地走进了公众的生活。在共享单车初创推广期、扩张期、倒闭潮等不同阶段中发生了一些代表性事件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用户相关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心理学,解读 一套房中的心理学最常见原理 齐云龙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 摘 要 楼市和房价是近几年我国大众舆论焦点的话题之一,在买房、观望、抛售等各种场景中,房子作为一个媒介可以折射出大众的心态。本文试图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用户相关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楼市,房子,房价,买房,心理学,解读 以下为初稿的截图:
2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初成求伯乐编辑——《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flysky97 2018-6-1 23:52
论文初成求伯乐编辑——《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目前初步完成小论文一篇,对这个题目或者方向感兴趣,愿意帮学生修改的,或者期刊编辑愿意刊发的,请联系博主: 联系方式: 1直接站内私信 2邮件:qiyunlong10(At)mails.ucas.ac.cn 3电话:131-2042-1313 以下为正文摘要: 共享单车发展中某些现象的心理学解读 齐 云 龙 (中科院 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 摘 要 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共享单车迅速地走进了公众的生活。在共享单车初创推广期、扩张期、倒闭潮等不同阶段中发生了一些代表性事件非常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探索用户相关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对共享单车以及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 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心理学,解读 以下为初稿的截图:
个人分类: 科技|7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广州废弃共享单车蒙上黑布 堆积成山
lulingkxw 2018-2-9 02:11
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犯罪吧? 转帖: 广州废弃共享单车蒙上黑布 堆积成山(局部) 2018.02.08 20:02
个人分类: 其他|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实还是谣言?拭目以待?!
热度 2 lyxiang 2018-1-14 10:19
在《最爱大北京 》的 微信公众号 的栏目,读到一篇文章:曝ofo资金仅能撑1个月,还亏空押金30亿,小黄车也要完?即有所思考,亦有所担忧。 共享单车的出现,毋庸置疑地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出行方便;但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带来了城市交通、市容诸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有关单位很是“头疼”。可以讲,共享单车,即检验着企业应对客户群体的应变能力与管理水平,亦在考验的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既需要营造稳定的客户群体,亦需要营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既需要应对因资金所带来的困境,亦需要来自同行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不进则退。市场无情,否则将直接面临着破产死亡。 目前,对于Ofo既有各方面的报导,亦有 Ofo 企业的辟谣。或许, Ofo 企业将面临着押金“挤兑风潮”的残酷现实。Ofo前途问题,引起网友的关注与热议。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倒下去了,ofo能否继续走下去。难道在共享单车领域,真的要出现垄断的企业吗?垄断了,结果会是啥样?!企业有序竞争,百姓方可得实惠。 如何应对?!这些 有利于百姓出行、普惠百姓 的事业将如何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亦或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何应对? Ofo 企业将如何应对现实的困境? 能否赢得再生之辉煌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既需要培育稳定的客户群体,亦需要营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既需要应对因资金所带来的困境,亦需要来自同行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不进则退。市场无情,否则将直接面临着破产死亡。 政府有关部门、 Ofo 企业将如何运作? 我们拭目以待。 附录 : 曝ofo资金仅能撑1个月,还亏空押金30亿,小黄车也要完?摘自最爱大北京的1月14日|京城事儿全知道栏目。 共享单车领域是一个激烈的战场,往往还没被对手干死,自己就先爆炸了。 腾讯科技《一线》爆料,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透漏,本月10日发完工资后,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该人士还称,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ofo全球市场投放1000多万辆,平均订单约为每日每车一单。 这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媒体纷纷转载,ofo用户立马退押金,将ofo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ofo官方出来回应,腾讯科技作为门户媒体,杜撰新闻事实,制造谣言,将用法律手段捍卫合法的权益。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28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未来的轮胎是这样,自动适应地形,还能分解爬楼梯
flysky97 2017-5-23 21:35
互联网曾经也是混乱无序,江湖纷争不断,硝烟四起。火并之后终于还是有很多人得以度过寒冬而笑到了最后…… 看如今的共享单车与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是何其相似!难怪也有人把共享单车的出现比作互联网时代下半场开场的标志! 当共享单车不同品牌的猪还在风口飞舞的时候,当不同共享单车公司还在绞尽脑汁增加用户粘性的时候,滴的一声,支付宝几乎分分钟一统江湖了。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支付宝正式宣布:ofo、永安行、小蓝、funbike、优拜等共享单车品牌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从4月29日起,用户直接通过支付宝扫一扫,就可解锁这些品牌的共享单车 : 如果支付宝将个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能力和个人单车使用数据结合起来,估计有辆单车放在你的面前,马云就能从概率上判断你是骑还是不骑。这事想想是不是挺可怕的!一直觉得共享单车或汽车和高德或墨迹是有机会合作的,现在看来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支付宝始终还是领先一步,其实支付宝也必须这么折腾,要不然它也会分分中被什么“免付宝”之类的吃掉。 这一枪打响,无疑是又一场大革命,将无现金社会、信用城市、大数据、共享经济完美的链接起来。 今后,除了摩拜单车成为腾讯旗下一员外,江湖上再也没有所谓小黄车、小蓝车、小绿车的区别了,统统都是支付宝单车! 那么,如今的共享单车未来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洗牌(是竞争还是合作)呢?未来,又该如何以共享单车为载体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些恐怕又是商业大佬的智囊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吧! 颠覆无处不在,未来已来!(在我文章的最后,大家看一下未来的轮胎有可能是什么样子) 一段关于未来轮胎的视频火了,看视频里各种屌炸天的轮胎,未来我们是不是也能使用这样的轮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呢? 视频里的概念轮胎是韩泰轮胎设计的,韩泰轮胎成立于1941年,是韩国第一家轮胎企业,为乘用车、轻卡、货车、巴士和专用赛车提供子午轮胎。在全球有五家研发中心,产品遍及全球180个国家,1996年进入中国。 Tiltreadtire—— RevolutionofSporttire 斜面胎设计采用了一种免充气轮胎,然后利用倾斜胎面的方式来获得更有力的转弯性能,消除不必要的胎面磨损和爆胎可能性。这是一款革命性的运动汽车轮胎。 一段关于未来轮胎的视频火了,看视频里各种屌炸天的轮胎,未来我们是不是也能使用这样的轮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呢?前方高能!!! 看完是不是也被震撼到了,反正小编已经献上膝盖! 视频里的概念轮胎是韩泰轮胎设计的,韩泰轮胎成立于1941年,是韩国第一家轮胎企业,为乘用车、轻卡、货车、巴士和专用赛车提供子午轮胎。在全球有五家研发中心,产品遍及全球180个国家,1996年进入中国。 Tiltreadtire—— RevolutionofSporttire 斜面胎设计采用了一种免充气轮胎,然后利用倾斜胎面的方式来获得更有力的转弯性能,消除不必要的胎面磨损和爆胎可能性。这是一款革命性的运动汽车轮胎。 直道:用最高抓地力实现直道上的高速飞驰 。 图片来源:http://www.hankooktire.com/cn/ 极限转弯:通过一个倾斜系统,在转弯时,获得最大化的接地面积比和最大的表面张力分散度,实现动力十足但极为稳定的转弯。 图片来源: http://www.hankooktire.com/cn/ 免充气轮胎——高弹性聚氨酯无气轮胎,避免爆胎。 三个分离马达——转弯时调节每个轮胎的速度。    Motivtire——兴奋与冒险 Motiv具有良好性能,可以应对极端路况,全无爆胎之忧。 图片来源: http://www.hankooktire.com/cn/ 可变花纹块——高弹性聚氨酯花纹块,可根据地形改变形状。 倾斜中心轮毂——利用弹性腔体和扩展胎面,提供终极抓地力。       图片来源: http://www.hankooktire.com/cn/    eMembranetire—— 最智能的混合动力轮胎 eMembrane不仅提供卓越的燃油效率,还提供杰出的高速行驶抓地力。 图片来源: http://www.hankooktire.com/cn/ 燃油效率——较小的接地面可以降低滚动阻力,降低能量消耗。 全面抓地力——轮辋向两侧伸展,扩大胎面,通过更宽的接地面来实现更高的抓地力和更好的转弯性能。 Mag-tractire——智能未来胎 Mag-trac是一款智能轮胎,突破了轮胎的固有结构。 通过磁场的空腔,可以使汽车行驶得更舒适、更安静。 图片来源: http://www.hankooktire.com/cn/ 待机——相同磁极间的斥力,使得轮胎更舒适地站立。 滚动——瞬间电流产生的相反磁极推动轮胎滚动。
个人分类: 科技|3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享单车所能引发的论文选题
热度 1 flysky97 2017-5-21 10:34
共享单车所能引发的论文选题 文/齐云龙 前言 :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试水的第一种规模化的产品,足以为后续其他共享产品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相关课题涉及科技、社会、法律、管理、经济学等各个学科,可供研究的样本量大,开题简单,可以深入,可以浅出,繁简咸宜,从中学、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各水平皆可,真是一个绝佳的选题……最简单的,作为一线城市中考或者高考作文的题目,可以是大家都有得写的…… 此文发文不久,便陆续有一两家共享单车公司宣布倒闭!可见我所预测的并非全是臆想!而这个选题留给后面的却是更多的疑问! 今日( 5月22日), 交通运输部 对外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表态 鼓励和支持 共享单车的发展。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俗称“ 共享单车 ”)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车,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重要方式。 2016 年,共享单车成为年度热点话题,行业混战、资本狂热,真假风口的背后是疯狂圈地。百度搜索“共享单车”词条,其数量已经达1070万条!它, 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近一年来的“网红”之一。不过,初步检索还没有看到有人提交相关的论文,相关的论文还多是以之前的“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的。如今正是答辩季,各位导师是不是可以为下届新生考虑新的题目了? 如果要选中国过去3年最牛的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大概就是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真的令人顶礼“膜拜”,拍案叫绝。 今天的市面上除摩拜、ofo两家共享单车外,至少存在30家单车品牌。仅2016年下半年,这些公司的融资额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四个主要战场。截至2017年3月中旬,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超400万辆,北上广深这四座经济发展快、乐于尝试新事物的重要一线城市,进驻的共享单车平台较多,四座城市投放量占比已超70%。摩拜一代车的成本在2300元,lite低于1000元,ofo发布了新车型成本360元,其他品牌单车普遍在千元以内。今年,共享单车用户近5000万,而整个市场规模,有人预测近千亿元级。 共享单车在我国诞生的时间不过短短数月,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其所带来的问题,包括相关的生产、科技、道德问题、法律、管理学问题不一而足…… 但分量都能够作为各大主流学科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 ——如果,此际让我去做相关学科的博文论文选题,大概会毫不犹豫地写出N个方向,例如: 生产和品控:共享单车如何实现批量生产,并保证质量均一? 共享单车密码锁安全性、特异性的研究? 共享单车轮胎、传动轴等核心部件的研发;易用性、易维护的功能开发; 共享单车使用App的设计及相关功能的开发应用? 共享单车如何实现GPS精准定位管理? 如何实现共享单车大数据分析与开发、利用,以及相关云技术应用…… 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创新、成本核算研究! 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与合作! 共享单车生产与就业? 在城市中的系统规划建设与使用? 未来共享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定位? 其实,上面这种共享本质只是租赁,所以“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更为恰当,而这种租赁,我觉得和被我们称作 封建社 会的土地租赁 又何其相似,只不过现在看来出租方资本更为雄厚,租赁方式更为自由而已?那么, 这两种租赁本质上的区别在哪里呢? 最为普通人所关注的,首先是作为“放大镜”, 所凸现出来国人的素质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通常都被简单化为道德问题,实际可能并非如此,例如,我们可以思考的问题是: 共享单车为什么会这么火?它将如何实现盈利? 共享单车动了谁的奶酪? 为什么会有人蓄意破坏共享单车? …… 共享单车动了谁的奶酪呢? 以共享单车所触动的利益为例,从生产和销售角度,可能触动的是原有自行车生产商、销售商等的利益链条!有一些刚触动了相类似出行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黑车、摩的等相关行业的利益。还包括自行车修车师傅的饭碗甚至是小区、社区、校园、城管执法人员、单位的大门保安、物业管理人员…… 在共享单车使用中可见各种各样的问题 ,除了乱摆乱放,没有规矩,还有上私锁、私藏;有一些破坏,包括拆卸车座、轮胎据为己有可能只是个人的私欲、私心,为了自己的私利,但是有一些蓄意破坏,如故意碾轧甚至是焚烧轮胎却看来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那破坏者居心何在呢?网上有人调查的结论是,恶意破坏共享单车的群体相对固定,主要是黑车、黑摩司机。因为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多是由黑车和黑摩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共享单车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在部分城市的个别区域会有集中破坏的情况出现。但是很显然, 这种抗争的手段太卑劣,也太小儿科,无异于螳臂当车 ……没想到,摩的,这个曾让城管部门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仍顽强生长的行业,如今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节下正迅速退出大城市的舞台,如今已经濒临垂死挣扎的境界。 经济发展的驱动、道德素质的提升,相关法律和规范的制订可以比作自行车的轮子,如果两个不能够并驾齐驱、和谐前进,只能是某个时代里短暂存在的符号! 大量共享单车的出现对城市的道路通行能力提出挑战,对城市综合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单车占道、乱停放现象及其严重,但政府方面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有效解决问题。共享单车行业急需精细化管理,以及用户诚信建设,这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也需要公众自觉和道德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共享单车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结构,这还是一个秩序混乱、标准缺失的行业,也是一个触及人类灵魂的问题。而每一辆单车似乎也多多少少关乎每一个用户已经投入的押金等成本。 看来,我不得不继续上篇博文所提到的,乱世宜用重典,在涉及道德层面的问题上,对破坏分子应该严惩,因为他们破坏了人们对整个社会的印象。 共享单车高歌猛进,传统自行车业生意一落千丈 。网约车的出现及其补贴大战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曾是主要出行工具的出租车差点遭遇灭顶之灾。2016年8月,滴滴合并Uber,历时4年多的战争终于消停,出租车司机们喘了口大气。料想不到,网约车刚恢复理性,共享单车又陷入了疯狂。 当线上流量红利消失 ,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流量, 可是有一部分企业在尝试从流量中挖掘出深层的价值,从而找寻更加丰富的盈利模式。 数据化 是这种深层挖掘基础和保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火热也印证了 数据分析 的未来越来越美好。 与电动车相比,自行车无疑更加轻便自如。可是,自行车又没有电动车速度快,省力,关于这些烦恼,已经有韩国人和美国人都提出了可以将单车轮替换,变身一部电动车。最多行驶 32 公里或 50 公里远(时速 16 到 32km/h ) 其实, 自行车还远不是一种理想的交通工具 ,它无法抵挡夏天的烈日和暴雨,无法防御冬天刺骨的寒风,也无法对人的出行安全有任何的助益,仅仅是方便,减轻走路的劳累而已。可以预见, 不久的将来,共享汽车、自动驾驶汽车或者其他更优的交通工具(甚至是飞行器)必将替代现有的自行车 ——显而易见的,目前的汽车虽然通常有四座甚至更多,但是绝大多数乘坐的却只有一个人,而一到夜晚,看看城市里的小区,或者小区外边道路两侧,便处处停满了汽车——据说, 汽车已经占据了城市空地面积的N分之一 )! 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一种资源占有率极高的浪费! 人类社会在寻求进步,每天在努力创新生活。不断有新方案提出以解决旧问题,同时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并有待将来解决。如此循环或者是螺旋式上升——正像人类自己的基因结构,而这其中涉及科技、社会行为及经济、法律、管理等各个领域,并与当地文化,人口增长和社会、生态发展密切相关。 聪明的人一定会懂得,不要与趋势为敌 !有人说,是刘强东毁了中关村的电子卖场。有人说是网络毁了实体经济,或许真的并非如此!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试水的第一种规模化的产品,也足以为后续其他共享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互联网曾经也是混乱无序,江湖纷争不断,硝烟四起。火并之后终于还是有很多人得以度过寒冬而笑到了最后…… 看如今的共享单车与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是何其相似!难怪也有人把共享单车的出现比作互联网时代下半场开场的标志! 当共享单车不同品牌的猪还在风口飞舞的时候,当不同共享单车公司还在绞尽脑汁增加用户粘性的时候,滴的一声,支付宝几乎分分钟一统江湖了。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支付宝正式宣布:ofo、永安行、小蓝、funbike、优拜等共享单车品牌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从4月29日起,用户直接通过支付宝扫一扫,就可解锁这些品牌的共享单车 : 如果支付宝将个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能力和个人单车使用数据结合起来,估计有辆单车放在你的面前,马云就能从概率上判断你是骑还是不骑。这事想想是不是挺可怕的!一直觉得共享单车或汽车和高德或墨迹是有机会合作的,现在看来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支付宝始终还是领先一步,其实支付宝也必须这么折腾,要不然它也会分分中被什么“免付宝”之类的吃掉。 这一枪打响,无疑是又一场大革命,将无现金社会、信用城市、大数据、共享经济完美的链接起来。 今后,除了摩拜单车成为腾讯旗下一员外,江湖上再也没有所谓小黄车、小蓝车、小绿车的区别了,统统都是支付宝单车! 那么,如今的共享单车未来又将会面临怎样的洗牌(是竞争还是合作)呢?未来,又该如何以共享单车为载体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些恐怕又是商业大佬的智囊们所要研究的课题吧! 颠覆无处不在,未来已来!(在我文章的最后,大家看一下未来的轮胎有可能是什么样子) 一段关于未来轮胎的视频火了,看视频里各种屌炸天的轮胎,未来我们是不是也能使用这样的轮胎,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呢? 视频里的概念轮胎是韩泰轮胎设计的,韩泰轮胎成立于1941年,是韩国第一家轮胎企业,为乘用车、轻卡、货车、巴士和专用赛车提供子午轮胎。在全球有五家研发中心,产品遍及全球180个国家,1996年进入中国。 Tiltreadtire—— RevolutionofSporttire 斜面胎设计采用了一种免充气轮胎,然后利用倾斜胎面的方式来获得更有力的转弯性能,消除不必要的胎面磨损和爆胎可能性。这是一款革命性的运动汽车轮胎。 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参考文章链接: 2017 年共享单车行业分析报告 这些人说, 被共享单车害惨了- 搜狐科技 共享单车这么火 但是他们靠什么挣钱 ?_ 网易新闻 关于共享单车, 看这一篇就够了!_ 网易新闻 今日头条 4500 元 ! 自行车 1 秒 变电动车 : 就换个车轮 交通部发布共享单车指导意见要求实行实名制
个人分类: 人文|30320 次阅读|6 个评论
吐槽一下杭州的共享单车
热度 19 mdzhao 2017-4-7 18:04
清明假期,天气出奇的好,虽然知道假期的杭州肯定人山人海,还是不甘心窝在家里,何况4月初正是杭州最美的时节,各种花卉竞相开放,郁金香、樱花、桃花、梨花、海棠都开得很灿烂,于是约了朋友准备去太子湾看郁金香。因为此前有过节假日从景区回家打不到车也挤不上公交车的经历,而去太子湾来回步行又觉得太累,所以我们决定坐车去步行回来。没想到门口去景区的公交车太少居然挤不上,而且门口的路就已经堵上了,车子开得非常慢。当半小时还没坐上车的时候,我们决定步行去近一点且人相对较少的花圃和茅家埠一带。走在路上才发现,造成拥堵的不仅是汽车,不知何时快速增长的共享单车,让路上更加混乱,那些黄色、蓝色、白色的共享单车,不仅在人行道上去步行的行人抢道,也有骑到机动车道上与汽车抢道的。而不少人行道还被整排停放的共享单车占领了。 杭州是公共自行车最早开始使用的城市,也是公共自行车用得比较好的城市,许多人都享受到公共自行车的方便,虽然我因为更喜欢骑自己的自行车而很少用,但对公共自行车是一直持肯定态度的。而共享单车却以可以不受停车地点限制的优势受到欢迎时,它快速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与带给人们的便利相比究竟该如何取舍却值得思考。与公共自行车一开始便由政府引导,并被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不同,共享单车的出现实际上完全是一种企业行为,而在多家企业的竞争中,更是因为拼数量加剧了无序的状态。我自己算是亲身体验了一下,很快就看到有 “ 清明小长假10万辆共享单车 ‘ 攻陷 ’ 西湖 ” 的报道 ,关注一下,就看到有 “ 万辆共享单车攻陷深圳湾公 园 ” 的报道,还有 “ 北京万辆被损坏共享单车堆积成山 绵延300米 ” ,和 “ 共享单车停放无视指示牌 部分景区周边被挤占 ” 的报道。 查了相关信息,方知杭州的公共自行车从刚开始的2800辆车到现在的8.58万辆,这个过程走了9年,而共享单车增长的速度简直让人目瞪口呆,据报道,hellobike今年1月入杭,目前已投放近50000辆,下月将增至8万辆;ofo单车今年2月入杭,预计将在杭州投放超过10万辆; 小鸣单车目前已投放3000多辆,预计3个月投放增至5万辆以上。这完全可以用野蛮增长来形容。那么,杭州是否需要这么多共享单车?这些车跑在路上究竟是让交通更顺畅还是添堵? 当我把清明拍的照片放到朋友圈并吐槽只能步行的时候,女儿留言问:为什么不骑车?我回答她:我已经没有骑车的欲望了。女儿知道我喜欢骑车,我也多次向她吹嘘自己骑车出游的经历。她暑假回来时还没有共享单车呢,她大概没法想象,自行车道已经被共享单车挤爆的情景,而我估计到了景点也很难找到停放自己自行车的地方,特别是走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自行车取出来是相当困难的,除非我也骑一个共享单车。有人测算,即使按每天2元的价格,使用共享单车的经济成本也是会高于自己拥有一辆单车的,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不鼓励更多人自己买车却要弄这个共享单车呢?为什么就不能把杭州的公共自行车管理得更完善一点,却要让共享单车来添乱呢?
个人分类: 其他|6321 次阅读|29 个评论
新加坡发展共享脚踏车的挑战与优势
热度 1 fealock 2017-3-27 14:55
3月27日首发于《联合早报》 共享单车发展太快,从投稿到发刊,中间又搜集到很多新信息: 先有共享单车在美国“出师不利”。 在获悉小蓝公司可能在旧金山投放无桩共享单车后,旧金山交通局及旧金山公共工程局负责人联名给小蓝总裁李刚写信,要求小蓝在采取实际行动前必须提供运营方案、获得工商许可、保证经营活动不得与持有特许经营协议的另外一家公共单车企业发生冲突、遵守有关法律、在道路上安装任何设施必须获得批准、确定投放日期后必须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其后,议员帕金斯和代理市长法雷尔表示,将尽快起草有关法律,对乱停乱放对单车将予以扣留和高额罚款。最后,小蓝实施了“软投放”,即先租了 15 个私人停车点,投放了约 200 辆自行车。 新加坡方面,最近mobike终于现身狮城,而2月份登陆的ofo则推出了其第一批变速车。正如文章提到的,新加坡陆交局本想通过ppp项目资助一下共享单车的发展,后来发现来的都是土豪,连地儿都不够放车,前两天已经取消了招标计划。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共享脚踏车”热潮,进入2017年,这股潮流仍不断升温,且烧到了新加坡。中国最大的两个共享脚踏车公司——ofo和摩拜脚踏车,去年就蓄势待发准备出海。 有新加坡淡马锡血统的摩拜脚踏车,更是早在去年9月就组建了新加坡团队,欲将新加坡作为海外拓展第一站,并打算从校园出发逐步占领狮城市场。竞争对手ofo尽管没有明确宣布进驻新加坡的计划,却在今年2月抢先在西海岸公园、鹅榜水道、肯特岗公园、国家美术馆和金沙酒店等区域,投放了上千辆共享脚踏车,并允许市民在一定期限内免费试骑。 此外,新加坡本土共享脚踏车品牌oBike也于年初上线。团队组建方面,oBike有来自新加坡本地的核心组员和具有投资银行、BCG咨询、Uber、Grab工作背景的国际化团队成员。运营模式方面,要求用户先通过App注册,并预付押金49元,骑行每半小时收费1元。 硬件方面,oBike脚踏车类似摩拜脚踏车,但在软件Apps里有一些新增功能,不仅能记录骑行里程,还可同时计算出用户减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及消耗的卡路里数。另外,还设计了更严格的积分管理制度,以防止各种人为破坏、偷盗和乱停车行为,即对于没有停放在指定区域、丢车、忘记锁车、添加私人锁、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扣分处罚,而对报告损坏车辆及错误停车等,则会给予加分奖励。 的确,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能源危机的出现、环境质量的恶化,欧洲的丹麦、荷兰等国家就出现了反机动化、拥护自行车出行的趋势,在过去的30多年里,这种趋势逐渐增强,并从这些国家蔓延至全球。据统计,至2013年,全球已经有500多个城市建立了脚踏车共享系统。这样,中国和新加坡的“共享脚踏车”也可谓应时而生,但新加坡真的适合发展自行车共享系统吗?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海岛城市,气候地理是推广自行车出行的第一个挑战。新加坡没有四季,只有旱季雨季之分,雨季多雨且雨势凶猛,而旱季又炎热潮湿,对骑行对人来说都不友好。另外,城内不算平坦,有不少坡地,对普通民众(特别是年幼或体弱的人)日常骑行是不小的挑战。因此,新加坡脚踏车出行比率只有1%,远远低于哥本哈根(35%)、阿姆斯特丹(27%)、柏林(13%)等地。 大概考虑到自然条件的因素,新加坡政府过去也主要将骑脚踏车视为民众的健身休闲运动,尽管在不少公园修建了脚踏车道,也没有将其全面纳入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系统内。一方面,主要的交通道路上没有分隔出专门的脚踏车道,也没有相应的脚踏车交通标示,且对脚踏车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 另外一方面,相应的交通法规很不完善,对骑行者的年龄要求、基本条件、脚踏车基本配置、路权的优先次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然而,新加坡也存在很多优势,有利于将共享脚踏车纳入公共交通。首先,新加坡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空气好、污染少,街道干净美丽,城市面积小。而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很早就开始考虑减少机动车(特别是私人汽车)、发展城市脚踏车出行的问题,近年来,更是在规划和建设实施上有了具体落实。 2013年,新加坡推出了全国总体交通规划,其中有一项就是“全国脚踏车推广计划”(National Cycling Plan),指出为了缓解交通及环境压力,要建立脚踏车友好的、畅通连接的行车环境,来鼓励民众更多选择以脚踏车出行。计划里,主要用于休闲和短途交通的脚踏车道,将从已有的230公里扩展为700公里;至2015年,在包括淡滨尼在内的11个市镇内部,铺设约100公里的专用脚踏车道,至2020年在其他地区会再增设90公里脚踏车道。 这些规划在去年就有不少进入了实施阶段。元旦刚过,政府就宣布兴建“脚踏车高速公路”,将原定于2015年动工的贯穿南北长达21.5公里的高速公路延期到去年动工,并改变了最初的设计,将脚踏车道和公交专用快速道纳入其内,成为三合一的“南北廊道”。考虑到新加坡热带地区的特点,这条高速公路上还特别设计了林荫道,帮骑行者免遭太阳直射。 9月初,建屋发展局又发布了建立“无车新镇”的计划,选址西北部的登加新镇(Tengah),拟采用多层设计隔离机动车与行人,让行人与脚踏车在上层安全通行,车辆在下层行驶,同时也会设立一个大型的自动化脚踏车停车系统。说到停车管理,政府近两年也加大投入,在很多组屋区和地铁站都新建了脚踏车存放架,还包括更充分利用空间的双层脚踏车停车架。 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备,陆路交通管理局去年7月启动了裕廊湖区共享脚踏车服务的招标活动。最终有13家公司参与了竞标,包括在法国巴黎提供Velib脚踏车共享服务的德高集团(JCDecaux)、台北YouBike的经营者及来自中国的摩拜脚踏车(Mobike)等。 陆交局预计将今年上半年会公布中标公司并颁发经营权合约,年底便会开始试行自助式的共享脚踏车计划(编按:陆交局上周五已宣布终止裕廊湖区共享脚踏车的招标工作)。 推广脚踏车的使用,发展脚踏车共享系统,符合环保健康的国际趋势,也符合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建设理念。综观目前政府在规划和实施方面的行动,道路、停车场、林荫道等硬件设施,都可弥补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要实现更全面积极的目标效果,还需要及时发现交通法规、公众教育及公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
个人分类: 政策分析文章|50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共享单车时代,政府能做些什么
fealock 2017-3-27 14:35
3月17日首发于IPP评论: http://mt.sohu.com/view/d20170317/129162629_550967.shtml 1. 交通多元化时代悄然来临 近日ofo获得了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的D轮融资,创造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记录!实际上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共享单车”受到资本疯狂追捧而成为一个野蛮生长的新兴市场,自行车也通过“共享经济”、“互联网+实体经济”、“健康低碳生活方式”等概念回归国人的视野。同时,人们发现,自行车的回归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地方,特别是西欧发达国家,自行车已经替代汽车,成为更受欢迎的出行工具, 鼓励自行车出行的 “交通多元化”时代已悄然来临。 最早的自行车诞生于1790年,由法国人西夫拉克伯爵(Comte de Sivrac)发明,距今两百多年了。这辆最早的自行车,就是将马车上的两个木轮取下直线排列,没有链条和踏板,人坐在上面,两脚蹬地前行,发明者的初衷就是给马路节约空间。此后,自行车经历了一系列“变身”,1887年现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成形,进入了自行车的批量生产与商业化阶段。 1925年,据记载,全世界自行车产量达200万辆,其中大约一半产自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自行车的生产技术和产量都在不断提高,并随着殖民扩张的步伐,大量自行车进入美洲和亚洲,直至风靡全球。但二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加上城市化的加深,在欧美发达国家,以汽车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理念占据主导,自行车生产和使用受到严重冲击。 直到1970年代,由于能源危机出现、环境质量恶化且骑行者安全事故频发,丹麦的民众和城市规划者开始抵制推行机动化的政策而拥护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这种趋势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并扩散至包括美国等在内的其他国家,于是自行车再度风行。根据Worldwatch Institute的数据(见图1),到2003年,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经超过1亿辆,而汽车的年产量只有420万辆。 粗略统计,2015年全球范围内,自行车年产量约为1.2亿辆,骑行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家庭平均保有量和使用率最高的是荷兰、丹麦、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见图2)。在这些国家收集的实证数据显示,大力发展自行车以代替私用汽车可节约大量成本(见图3),还包括图中没有显示的医疗卫生成本(每骑行1公里就能节约1美元左右)。 2. 自行车在中国 一度 被取缔 自行车进入中国不晚于1868年,但真正开始流行却是很长时间之后了,原因有二:一来自行车本身性能不佳,使用者不容易掌握平衡;二来道路坑坑洼洼,不符合骑行对平坦道路的要求。19世纪末,随着通商口岸的增辟、道路状况的改善及自行车自身的改进,自行车在上海及其他城市迅速兴起,1898年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甚至在社论里预言:自行车必将大兴于中国。 果然,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中国自行车发展很迅猛。1925年上海公租界有自行车9800辆,8年后增至29500辆。解放前夕的1948年,上海全市拥有自行车23万辆。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来说,自行车价格对普通民众都不再昂贵,政府也通过兴建各种交通设施(车道、存放点等)来鼓励使用自行车,于是大城市里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不是“凤凰”就是“永久”或“飞鸽”,自行车普及率全球数一数二,出行比例也高达45%。1993年,中国城市自行车平均保有量达到顶峰,每百户家庭拥有自行车197辆。 1995年,建设部出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志着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地位的转变 ——自行车被视为“道路抢夺者”和“事故引发者”。此后,各级政府纷纷出台限制甚至取缔自行车的政策,“无自行车城市”被视为理想的城市发展愿景。 在投入很多精力来发展汽车及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化之后,中国也面临着发达国家1970年代所面临的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和公共健康问题,政府也开始反思并进行积极的改变。 2002年,随着《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的出台,中国开启了一个城市交通政策多元化的时代,在新的时期自行车不再被视为公共交通的竞争者,而是作为“补充者”被纳入城市交通发展体系中。 实际上,政府在产业政策上出台多项政策扶持自行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在2008年就启动了“公共自行车”项目。 前几年也有不少在风投资金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智能自行车”项目和企业(包括700Bike、Bici基本概念、清客、乐视超级自行车等),但自行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仍然在不断降低,以北京为例,2012年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只有不到20%(1998年为60%),且以每年2~4%的比例下降。即使从去年开始,以ofo和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火起来了,但它们到底能不能持续发展也很成问题。 除了相关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改进,城市规划和管理也是建立容纳自行车的“交通多元化”体系的关键。 3. 中国城市化的方向 第一,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需要扩充/重建。 荷兰和丹麦被誉为“最适合骑行”的国家,尽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汽车,但无论上班还是旅游休闲,人们都更愿意选择用自行车出行,这与当地方便安全的道路设施紧密相关。荷兰拥有长达3.5万公里的自行车道交通路网,不但连接起城市内部的古迹、博物馆、公园和公交站点,还把城市和乡村连起来,且车道平缓、标示清晰、在危险路段有隔离设施。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甚至有为自行车专门设计的专用桥,为进入市中心的路线提供了自行车安全通道,且按照“绿波计划(green waves)”在主干道上还设置了给予自行车和行人优先权的交通标示。 相较而言,中国的城市还很缺乏安全合理的自行车道及相应的道路设施和标示。 第二,需要合理规划和建立自行车停车场。 如果没有管理完善的停车场,自行车不但不能缓解城市空间紧张的问题,还会衍生出给城市管理增加负担的占道停放、偷窃损坏等问题。在有“汽车王国”之称的德国,自行车保有量总计7800万辆,是自车保有量的1.6倍。 在推广鼓励骑行方面,德国的一项措施就是在城市中心的交通枢纽建立集中停放自行车的“自行车站”。 目前,德国各大城市总计有100个左右的自行车站,靠近火车站和港口,便于和公共交通无缝接驳;占地面积大,功能齐全,集中管理,不但有专人看守,解决偷盗、占道停放等问题,还提供自行车修理和租赁服务。 中国现有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自行车停放的问题,是继续推广自行车出行的一大障碍。 第三,在硬件设施之外,还需要相关的软件配套。 以丹麦的哥本哈根为例,首先,在政府机构建设上,哥本哈根市议会设有“技术与环境委员会”,包含交通规划署、城市规划署和环境署,在组织结构上给予了城市一体化交通规划和实施的便利。其次,有政策文件给予清晰可测的目标,如政府在1997年出台了《交通与环境规划》,明确了抑制私家车增长、大力发展包括自行车在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的目标;2000年,出台了《城市交通改善计划》,对自行车发展目标进行细化;2001年,制定出台了《哥本哈根交通安全规划》,提出在2012年将自行车重大伤亡事故削减40%的目标。 相应地,相关行政部门会针对目标提出具体实施项目(如“自行车高速路建设”),并向审计部门提交详细的工作计划和预算表,实施过程中和结束时都要发布评估报告。 法规建设方面,不但有详细具体的交通安全法令(如规定自行车必须安装头尾灯、禁止单手骑车等),还增派交警专门检查自行车行驶治安情况,同时还加强对民众(特别是儿童)的教育宣传,使得法令能得到切实的落实,交通安全意识能深入人心。 2014年年初,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发布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城市要编制完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则。近年来,上海、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也先后出台了慢行系统专项规划,但目前来看, 在如何与城市未来发展、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的规划与实施进行整合方面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 中国政府的最高决策层,或许需要调整当前的城市化方向。 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8%增长到如今的约56%,大约3~4亿的农村人口转变/迁移进入城市。尽管城市向国家贡献了80%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正如郑永年教授在《 中国大城市化的陷阱 》一文中指出的,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是质量低下、充满风险的。 从发展鼓励自行车出行的多元化交通来看,这种大规模化城市扩张也是与可持续化的城市建设背道而行的。 如果认可发展整合慢行系统的多元化交通发展方向,在对硬件和软件进行规划实施之前,务必要先确立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如考虑“中小型卫星网络城市”),再由不同城市因地制宜制定目标和实施方案。
个人分类: 政策分析文章|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享单车,这面“国民素质的照妖镜”会有未来吗
热度 9 fealock 2017-3-27 14:09
3月10日首发IPP 评论: http://ippreview.com/ippcn/index.php/blog/single/id/229.html 1.共享单车的兴起背景 中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是享誉全球的“自行车王国”,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逐渐淘汰自行车,选择了更能凸显财富地位的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此后,随着城市化加速,各级城市被各类机动车占领,引发了包括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在内的各种“城市病”。而就在 过去的2016年,“共享单车”如一夜春风席卷了中国的一线城市,掀起了一股“共享经济,绿色出行”的大潮。 其实,为了应对公交系统“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及机动车带来的环境,中国政府早在2008年就启动了“公共自行车”项目并大力推行。杭州是实施该公共服务项目的第一城。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创建于2008年初,同年9月16日投入正式运营,由政府投资并依托杭州公交集团公司建设运营。截至2015年底,其规模已从运营初期的61个服务点、2800辆自行车扩展到3354个服务点、8.41万辆自行车,基本实现每隔300米有一个服务点,平均每万人拥有121辆公共自行车,市民免费使用率96%以上,市民满意度达95%。 杭州模式已经被推广到中国的170个地市,全国的公共自行车数量也已经占到全球公共自行车总量的一半。除了杭州,太原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也做得不错,实现了全天24小时租还,运营效率甚至超过杭州。然而,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在内的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并没有发展成为成熟的系统,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推出的自行车外形丑陋、质量低劣、取还车麻烦、服务和维护不到位,自行车利用率低,浪费大。 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仍然存在,短距离便利出行的需求仍然强烈,在这个背景下,加上私营资本的介入,“共享单车”就应运而生了。 根据比达咨询近期公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已有摩拜单车、ofo、优拜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等20多个“共享单车”企业进入这一新兴市场,背后是20多家投资机构和几十亿元的资本。 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两位的ofo和摩拜单车分别进驻中国33和10个城市,截至2016年底,两者的单车投放量合计130万辆,用户规模接近2000万人,预计2017年将继续增长,达到4965万人。 2.共享单车最终能盈利吗 尽管车体设计存在较大差异,但“共享单车”都具有共同特点:使用便捷,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扫一下二维码就能开锁,打开手机app就能查看附近车辆,可以提前预约,不用的时候停在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车点即可。它可谓是加载了互联网信息管理平台的“公共自行车”的升级版,乘着“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东风,一推出就吸引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但问题和批评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自行车本身的设计问题。以ofo和摩拜两大品牌为例。尽管ofo小黄车车身轻便、结构简单,但不够坚固容易损坏(成本也就是每辆车300元人民币),并且集电子锁和实时数据为一体的应用平台设计粗糙,收到的码不能开锁,计费出问题,车身没有安装定位系统(定位信息来自最后一位用户的手机)致使应用界面显示“在周围”的自行车实际上不存在。 摩拜单车采用了集不同高科技(防锈的全铝车身、防爆轮胎、轴转动等)于一体的专业设计,不但外形时尚,且耐磨耐用、不易拆卸,但其车身25公斤的重量(几乎为普通自行车重量的2倍)使得骑行体验并不舒适。除此,因为缺乏对短距离出行人群的精度分析,比如接送孩子的家长和去超市菜场买菜的老年人等,他们的需求(如亲子座椅和货篓)便没有在自行车产品设计中体现出来。 二是高估了用户素质。目前还没有任何共享单车损耗量的可靠数据,但从网络上曝光的情况来看,损耗的自行车应该不在少数。存在 上私锁、公车私用、破译密码解锁、对二维码喷漆涂改、乱停乱放、拆卸扔弃 等等现象,而更糟糕的是,运营者显然对此没有充分准备,对各种人为破坏缺乏及时的应对措施。即使一个月前ofo发布了针对盗锁行为的最新智能锁,但如何将其安装在已经投放的100万辆自行车上也是问题。 三是公共系统的问题。“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推出的初衷本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和空间压力、减少环境污染,但与之相悖的是环境(主要是空气)污染严重、道路配套设施不足却削弱了人们骑车出行的动力。目前,“共享单车”力推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深受雾霾困扰,也没有开辟专门的自行车道,而在向二、三线城市扩张时似乎也没有顾及地理和天气等外部条件是否适宜,而没有相应的调整和改善都将降低大众对“共享单车”的期望和使用。 运营组织之间恶意抄袭、低质竞争也难保“共享单车”的持续性发展。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企业有20余家,除了成立于2015年的ofo和成立于2016年4月的摩拜,其他企业都是2016年下半年涌现的。适当公平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技术和制度创新,但就这个新市场而言,大部分的进入者产品模仿程度高、商业模式模糊,跟风抄袭多于有效竞争。 这种低端恶意竞争会分散资源,阻碍优质“共享单车”企业进一步的资源整合。此外,“共享单车”与现存的政府“公共自行车”项目该如何协调也很重要,因为这同样涉及资源(城管、城市空间等)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质疑最多的便是“共享单车”能否最终实现盈利 。无论是“公共自行车”还是“共享单车”,都具有公益性质,租金定价很低,不可能成为盈利来源。实际上,现阶段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基本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除了杭州实现盈亏平衡),而“共享单车”则是靠风险投资支撑的。如果考虑到前面提及的 产品设计问题、人为恶意损坏、不适宜骑行的环境条件及低质竞争 ,这些项目似乎都是在“烧钱”。假设资本能够源源进入,考验的就是创业者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能力化解以上困境,不断改进经营模式,使之成为具有盈利能力或至少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 3. 共享经济是未来的趋势 “共享单车”本质上是“共享经济”,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弱化“所有权”(ownership)强化“使用权”(the right of use)的经济形式,在实现物资“使用权”安全转移的同时改变非环保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这不仅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 ,也因此“分享经济”出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 “共享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新生物,包括Uber和Airbnb在内的巨型“独角兽”企业也还在试探和摸索的过程中,“共享单车”在成长发展中出现问题也非常正常。尽管在中国,这种对人的信用和素质要求更高的“共享经济”形式遭遇到的问题更多,但 解决问题的关键既不是泛泛的批评,更不是停止尝试,而是深刻地理解其成因,并将新尝试作为契机推进社会的变革。 无论恶意损坏,还是恶意竞争,表面上看是人的素质问题,但实则都是法律和制度层面的问题。 中国经历过几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传统、信仰和人际关系都遭到严重破坏;而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又过于迅速,社会管理和规范建立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于是出现了大量灰色地带,诱发各种欺骗损害和短期逐利行为。P2P信贷、众筹等新形态在中国刚出现时,因为有旧业态的排挤,有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责不清,有普通人的投机贪婪,也遭遇过形形色色的问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制度规范的建立,市场经过不断洗牌后也逐渐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共享单车”概莫能外。 结合中国的人口、土地、环境问题等来看,“共享单车”是一个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市场,这也是风险资本不断涌入的原因。资本充裕、政策支持的条件下,要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 企业家们或许可以从运营8年多的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寻找启示,以系统的观念来化解现有困境。 “系统观”就是将项目运营视为一个完整系统,把包括生产制造商、用户、竞争对手、政府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纳入考虑,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可得利益或损失后来建立相应的制度,创造共赢。 以杭州项目为例。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上就设有一个“租车体验交流”板块,所有的用户都可以上去写自己租车的小故事。运营管理者可以从故事中看到问题和建议,而故事中的情感元素也在管理者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流转,有利于增进交流与信任。这个小细节便是学者所谓的“轻推”(nudge),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用户体验与产品设计差距及用户恶意破坏物品的问题。此外,利用用户实名注册信息,杭州项目还推出了“一年内守信租车一百次,可免受信用保证金”的奖励措施,这不但可以激励好的行为,还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建立。创造盈利方面,杭州项目在不断完善自己经营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将其打包为产品对外输出,据粗略估计,该项目每年模式输出的收入就达2000万元。 “系统观”还有助于看到“共享单车”以外的市场和产业链全景。就短距离出行市场来说,替代产品除了各品牌的“共享单车”还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自行车”,以及(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就自行车产业来说,除了低端的代步脚踏车,还有中端的山地车和高端的越野运动山地车。如果与不同竞争者区分细分市场、形成协同竞争关系,便能整合产业链中的优势资源和先进技术,避免低级恶性竞争,推动道路交通设计的兼容升级。 对于“共享单车”,中国提供了13亿人的试验基地和大市场,如果能够成功,不仅可以通过交通数据分享、车身广告、平台广告、模式输出(包括荷兰、丹麦、德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经有成熟的消费群体)等创造盈利,对中国还意味着 巨大的社会“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和制度创新、改变道路形态、改善交通状况、加强社会信任、培养环保的生产模式和消费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说:“一个城市如果适合自行车骑行的话,它的幸福指数一定是非常高的。因为首先它应该有自行车道,然后有绿树,因为如果没有绿树夏天会非常热。空气也应该良好,这样人们才愿意去骑行。”希望真正适合骑行的中国早日到来,彼时便是“自行车王国”称号回归之时。
个人分类: 政策分析文章|7731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