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于人的能力而言,要紧的是“判断”
热度 1 liwei999 2011-4-28 19:06
回答: “气氛”是最重要的。重温五七指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论坛的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 由 ~ 于 June 04, 2005 01:56:33 电子的双狭缝的干涉理解好了,基本也就都有了。 但是从另个坛上讨论“考试悖论”的情况看,量子的思想并不是“深入人心”,一些想当然的“逻辑”还在“横行”。最终还是那句话: 人只可以“理解”其可以理解的东西,任何“科普”都是无意义的。 “量子电子学”指的是激光这个事儿,往往一般人不晓得。正如元老讲的:走不下去不是物理理论的问题,而是缺乏物理实验的“现场”的体验和刺激。 单凭“理论”就能走下去的人在地球上是极少数 。 这位“为你好”对物理学科的历史比较有把握,而对“量子”则是很不通。原帖里已经露出了“马脚”。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错误”。挑战“不知”、“未知”的权利人人都有,但是否能成功则是另一挡事儿。 因此,对有唯一解的事情,比如物理一类的,最好不争。要坦诚对待“这也不知道”的“指责”。 对于人的能力而言,要紧的是“判断”、根据各种“知识”的判断,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这也正是国人教育畸形的地方,积累了一大堆死“知识”,到判断时就抓瞎了。 让人“知道”比较容易,而让人“理解”就难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普”和“布教”也都差不多。 因此,“答疑”可以,“科普”就可以免了。倒不是讲其内容如何,而是对“科普”的那种刻意的“劲儿”不感冒。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19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请教]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热度 25 zlyang 2011-4-26 14:36
电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 就是 电子 、 质子 、 中子 里面的 电荷 、 质量 是怎样分布的? 电子、质子、中子里面还有什么 其它基本物理量 ,这些基本物理量是怎样分布的? 电荷 、 质量 之间可以互换吗?还是永远独立的量? 《量子力学》的权威教材、综述文献? 请推荐!谢谢!
25119 次阅读|84 个评论
选区计量谱 1:W, Rh 表面台阶处的键驰豫、能量钉扎电荷极化
ecqsun 2011-1-23 22:50
选区计量谱 1:W, Rh 表面台阶处的键驰豫、能量钉扎电荷极化
pdated 17/10/2011 by Li Lei 1. 低配位原子间短而强的键会引起芯电荷的局域电子钉扎 , 产生正的深能级移动 ; 2. 紧束缚高密度芯电子会使在价带顶部的非键电子(如碳的π电子和贵金 s 轨道上的半满电子)极化,产生负的浅能级移动; 3. 低配位诱导正的芯能级移动,芯能级移动的大小正比于平衡状态下的单键能; 4. 配位数越低扎钉效应产生的极化效应也越明显; 5. 量子钉扎和电荷极化相互耦合会产生新的能态和价带劈裂; 6. 由于 W 边缘的价带同 Rh 吸附原子和 Ag/Pd 合金相似, W 可代替它们作为施主型催化剂; 7. 通过 ZPS 的方法可以得到,当 Re 吸附氧时,由于 O-Re 键能更强,所以芯能级会向深能级移动。 XPS revelation of W edges as a potential donor-type catalyst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PCCP-W-edge.pdf Atomic Scale Purification of Re Surface Kink States with and without Oxygen Chemisorption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JPCC-Re.pdf Purified rhodium edge states: undercoordination-induced quantum entrapment and polarization http://www.ntu.edu.sg/home/ecqsun/RTF/PCCP-Rh-edge.pdf
个人分类: 计量能谱|3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休止符
soundsilly 2010-12-15 19:15
这个呢,是休止符,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符号,它代表了静止、休息、呼吸,然后再重新来过。其实每一个符号都有它自己的意义,当你真的了解它之后,你再回头去看它,它就不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情感 这是来自奶茶主演的《生日快乐》中的小米说的,让我想起以前自己的一段话:电子是没心的东东,但是当您爱上它的时候,它就会载上您的心,您的思想,您的爱恋... 《生日快乐》是一部比较不错的情感电影,奶茶说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不懂爱情,这样我可以永远对它有着幻想
个人分类: 信仰|2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量子物理史话(10):电子没有运动轨道!
gaoshan1900 2010-9-10 15:07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定态中的确定的电子轨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谈到。我相信这根本不能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 海森伯怀疑谈论确定轨道的可能性,我认为他在这一点上准确地打中了目标。---- 泡利致玻尔,1924年 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已渐渐认识到,玻尔原子理论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假设的一种不和谐的混合物,它不可能是最终的理论,因为经典理论与量子假设是水火不相容的。 当时最让人们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尽管玻尔的理论可以预言氢原子的光谱频率,并且与观察结果相一致,但是这些频率与玻尔所假设的电子环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频率以及它们的倍频都不相同。人们开始意识到,经典轨道的应用或许是根本不适当的,而一些思想更激进的年青人,包括海森伯和泡利,已经深信经典轨道模型必须在原子领域中被彻底抛弃。 1924年,玻尔的助手、荷兰人克拉默斯沿着消除轨道之路取得了第一个重要进展,他成功地获得了第一个具有完全量子形式的色散关系式。这一结果不再显示对多周期体系的(即轨道的)数学理论的更多回忆。玻恩后来评论说,这是从经典力学的光明世界走向尚未探索过的、依然黑暗的新的量子力学世界的第一步。 如果轨道运动的观念是不正确的,那么原子中的电子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又应当如何描述它呢?在克拉默斯成功的激励下,海森伯开始着手制造量子力学,一种没有轨道运动的新的力学。
个人分类: 量子史话|29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像电子一样叛逆
yanghualei 2010-9-4 16:20
在经典的物理学所制定的框架中,电子有点叛逆 电子从不迁就其给予分配的位置、速度、空间以及能量的装束 嘲弄着经典,轻松穿过位垒,达到意向之岸,穿上非主流外衣 从不朝着经典所规定的轨道行走,像云行踪飘忽不定 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为所欲为,是那样的崇尚着无政府状态 量子力学中,其变的乖顺;在几率面前,俯首称臣,收敛个性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782 次阅读|2 个评论
汤姆逊的枣糕
jshift 2010-6-12 20:40
汤姆逊在1891年开始了阴极射线在磁场和电场中的偏转,发现了负电荷粒子,在1899年将其命名为电子,在此基础上,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一个个枣子发布在均匀的正电荷糕点中,这就是著名的汤姆逊枣糕模型。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有原子核,不会有电子壳层,更不会有后来的基本粒子了。 我刚开始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感觉汤姆逊这老兄也太自以为是了,以为他发现了电子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不是嘛?上帝搞了块枣糕,现在枣已经被挖掉了,剩下一个均匀的糕也没什么内容了。不过后来我的观点转变了,当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现象的时候,提出一种最简单的模型或许是最好的方法,然后我们可以根据现象去验证我们的模型,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汤姆逊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 还有不要挑食,这或许能触发我们搞个洋葱模型还是棒棒糖模型。
个人分类: 未分类|63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电子工程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体验,却降低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paradoxfx 2010-5-29 10:24
娱乐界的颁奖晚会、红地毯炒的沸沸扬扬,吸引N多媒体的目光,而为什么没有专门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举办多一些这种活动?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Thomas L. Friedman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大力宣传像是英特尔科学奖颁奖晚会这样的活动,让其现场实况能在MTV、ESPN等频道转播;他的理由是应该塑造此类活动在大众心目中的名望以及酷的感觉,甚至激励迷恋好莱坞明星的莘莘学子们,为他们树立新的榜样。 这点子不错,也有可能成真;但我想退一步问:我们是如何落到现在这步田地,让各种日常琐事、甚至是产业精英过劳死的事件充斥媒体头条,让那些是真正改革者、创造者的精英科学家与辛劳的工程师们,反而成为被忽略或是被嘲笑的对象? 从历史到今天,为什么工程师声望渐失? 以上的问题无法简答,如此状况的产生也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但我有我的理论,原因其实很简单:科学家与工程师是在无意之间自己搞成这样,可说是始料未及定律的一个例子。 我为什么这么说?回溯1940年代到1960年代晚期的大众传播媒体报导,那时候的工程师与科学家往往是杂志、电视节目、励志故事的主角人物,被誉为协助大众更进一步认识周遭世界以及开发节省人力、改善生活产品的领袖级人物。那些赞扬、掌声喝采与尊敬,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 来到现代,被认定为工程师与科学家的族群,总被看成怪胎、宅男、书呆子──其中或许有少数人赢得大众尊重(例如比尔盖兹、张忠谋),但那些实在是少数案例──总之几乎达到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地步。 只是因为太优秀 这个教训是,当你做一种工作做得太好而且看起来很容易,旁人赏识的眼光马上就会消逝不见,事实上还出现残酷的转变。 日复一日,人们早就已经对眼前不可思议的科技进步习以为常,甚至只会要求;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常态、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就像呼吸一样,没有想到那些付出的汗水、辛劳,以及让所有复杂的东西化为现实所需接受的、那些数不清的训练。 (想想看,我们把 电子 设计专门知识、材料科学、 测量 科学等等化为一颗IC,而且单价可能不到1美元) 每次部分评论家对一支新手机品头论足,而且随口就坚持他们应该加入某种功能,或是他们应该这么做、不是怎样怎样,我就觉得别扭,心里面的OS是:老兄,你说的简单,因为你不需要去做。 我的结论是,工程师与科学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声望逐渐消失,是因为他们的成就超出了所有人、甚至是他们自己的期望。 未来主义派作家Arthur C. Clarke曾说: 所有足以称之为先进的科技,就跟魔法没两样。而我们已经拥有了魔法、敬畏之心已去,甚至将之视为日常可见、垂手可得;我们也发现,创造这些日常可见、随手可得的成就,竟得来不被称道、不受赞许的结果。 (参考原文: Opinion: For engineers, no good deed goes unpunished,by Bill Schweber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93 次阅读|1 个评论
电跑多快?
liuxiaod 2010-2-11 05:39
小的时候都用白炽灯,一拉灯绳,灯就亮,我以为电要从挂灯绳的开关那里跑到灯泡,那么电能跑多快呢? 我做了很多次实验,发现从拉灯绳到灯亮几乎同时,也就是说电跑的非常快,这大大超出一个5岁孩子的常识,想不到有跑那么快的东西,我怀疑自己拉灯绳拉的不好,于是让我爸拉,那天我做在屋子里等父亲,没有开灯,父亲一进屋,首先拉灯绳,灯一亮,看到我正在他对面两眼望灯泡,感到很奇怪,问我干什么呢? 我说就在等你拉灯绳呢,父亲弄清楚我的想法以后,告诉我不可能测出来,因为电跑的实在太快了。 我对电跑多快还是没有感性认识,不过我认为,只要电在跑,就一定有快慢,也就一定能测出来,这个问题想了好几天,后来发现即使电不用跑很快,灯泡也能马上亮,为什么呢?如果在开关和灯泡之间电已经排好队,一拉灯绳,开关处的电就往前走,于是所有排好队的电都往前走,那么原来排在灯泡跟前的电马上就到灯泡了,即使电走的很慢也没有关系。不过这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关灯以后,开关和灯泡之间是否还有电?父亲说关灯以后就没有电了,于是我只好认为电的速度非常快。 20多年后,我在美国读博士,需要用50ns的信号延迟,老板让我做15米的延迟线,我终于对电跑多快有了直观的认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会议】ASME国际机械工程大会与展览会
yahuang 2010-1-29 14:46
ASME 2010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Exposition http://www.asmeconferences.org/Congress2010/index.cfm Abstract Submission: Deadline: March 1, 2010 Topics include: Track 1 Advances in Aerospace Technology Track 2 Biomedical and Biotechnology Engineering Track 4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rack 5 Electronics and Photonics Track 6 Nano-Energy Track 7 Energy Systems: Analysis, Thermodynamics and Sustainability Track 8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ck 9 Engineering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rack 10 Fluid Flow, Heat Transfer and Thermal Systems Track 11 Dynamic Systems and Control Track 12 Mechanics of Solids, Structures and Fluids Track 13 Micro and Nano Systems Track 14 New Developments in Simulation Methods and Softwar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rack 15 Processing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Novel Materials Track 16 Recent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Track 17 Safety Engineering, Risk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Methods Track 18 Sustainable Products and Processes Track 19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rack 20 Sound, Vibration and Design Track 21 Posters
个人分类: 资源|41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导出Wen电子受体强度法
baijiab 2010-1-12 08:44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应用 (14) 张永和离子共价论导出 Wen 电子受体强度法 法国国家实验室 S. J. Wen, 等 用张永和离子共价论 推导出 电子受体强法 : M (m-n)+ ____ M m+ + ne - 论文说:离子掺加物 M m+ 的电子接受强度可由张永和建立的经验关系式计算: L = z/r k 2 7.7X + 8.0 式中 L 是元素的路易士阳离子强度 , z/r k 2 ( z 是原子核电荷数, r k 2 是离子半径)与静电力和元素的离子电负性 Xz 有关。我们曾多次报道,当路易士阳离子强度 L 增大时离子给予体中心的电子接受强度降低。因此与高 L 值给予体中心(特别是氧化态)掺和的 ITO (或 IO )具有高活动性,即高导电率。 Y. Zhang,, Inorg Chem., 1982, 21, 3889 . S. J. Wen, G. Campet, and J. P. Manaud Active and Passive Elec.Comp.,1993,Vol.15,pp.67-74
个人分类: 科研成果|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对论》及其发展 (26)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4-18 08:20
《相对论》及其发展 (26) 25 .什么是最基本的粒子? ( 接 (25)) 在原子时代,人们认为一切物质都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或它们的化合物分子 组成。 后来发现一切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并有中微子、各种介子、和超子等粒子,而认为一切物质都由这些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 高能物理实验,以及量子色动力学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使人们进而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由 6 种轻子、 6 种夸克和相应的胶子组成。 但是,所谓夸克迄今尚无人证实其单个的存在 , 和证明其在任何 4(3+1) 维时空的禁闭性。实际上并不能确定它们的存在性。 迄今尚不能确定:现有认识条件下,最基本的粒子。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物理|2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一个乒乓球的德布罗意波,你不觉得可笑吗?
liuying56 2009-3-12 23:20
当你看到教科书上出现计算类似一个乒乓球的德布罗意波时,你不觉得可笑吗?我翻了手头有的新出版的教材,还真有这样写的。 对量子物理不甚了解,因此对德布罗意物质波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计算类似一个乒乓的德布罗意波问题,特别是出现在教材中,还是值得商榷。 德布罗意波只适用于能够看作量子的实物粒子。一 个粒子的德布罗意波如果小于这个粒子的尺度,这个粒子就不属于量子力学考虑的粒子。因此乒乓球这类物质不能看作是量子。 附:德布罗意波 1924年法国青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想到既然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则实物粒子也应该具有波粒二象性。他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假设: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于是他由质能方程以及量子方程出发,推得了德布罗意波的有关公式。   一个实物粒子的能量为E、动量大小为p,跟它们联系的波的频率 和波长的关系为   E=h , p=h/   19 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汤姆逊做了电子衍射实验。将电子束穿过金属片(多晶膜),在感光片上产生圆环衍射图和X光通过多晶膜产生的衍射图样极其相似,这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1929年,凭论文中讲述的物质波理论,德布罗意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物质波概念的提出和实验上的验证,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红猪]总有一款是你想要的
eloa 2009-2-25 08:53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2-24 11:35 让我们回想一下三十年前,如果你年纪够大的话,也许会记得一件今天看起来很平常但在当时却非常重要的事件。1979年,日本NET公司在东京创建了第一个移动电话网络。 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东西一直是富豪们的玩具。谁能想到今天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总人数的一半? 这并不是现代技术革命中唯一的闪光点。你以前是否能想到有一天可以将所有的唱片收藏都放在口袋里?或者是一个跨越全球的实时通讯和信息分享系统? 预测未来不过是白费功夫,但我们还是决定冒险一试。接下来,我们会评估10件最酷发明的前景,在未来30年里,它们也许会像手机、iPod和互联网那样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变得更多。 1. 超视 (Super-vision) 谁愿错过体验一双真正X光眼镜的机会呢?也许你并不总是喜欢看见的景象,不过有了这种近乎超人的视力,你就能透视坚固的墙壁、偷窥邻居或者照看楼上的孩子。遗憾的是,虽然孩子们的漫画背面有类似的广告,它们实际上还不存在。然而现在有一些科技发明能带给你稍逊一筹的好东西。 与可见光不同,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固体材料。2006年,英国剑桥咨询公司(Cambridge Consultants)的工程师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手提箱大小的棱镜200系统(Prism200),它能发射超宽频雷达脉冲,并通过聆听反射信号来探测砖墙后面的人。 根据该公司的说法,这些脉冲信号能穿透超过40厘米厚的建筑材料,侦察长达15米范围内的活动。他们认为,这种设备可以用来跟踪人质。不过它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为了避免被墙或者其他固定建筑误导,它被设计成只记录那些能够产生快速变化回波的物体。换句话说,它只能探测到移动中的人。 不过,就算是人像也很难躲过鄂温毕伯(Erwin Biebl)雷达探测器的侦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毕伯小组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设备,它能透过一扇紧闭的大门识别呼吸乃至心跳这样细微的活动。 他的小组发现,在433兆赫和24千兆赫之间的无线电波能够穿透皮肤和骨骼,不过会被肌肉(譬如心脏)周围的脂肪层部分地反射回来。他们利用这个特性,使用多普勒效应来识别由心脏跳动或者肺部活动引起的亚厘米级的活动。 (作者: Colin Barras ) 2. 隐身术(Disappearing act) 没什么幻想像隐身斗篷这样迅速地从科幻小说中转入了现实。第一种方法公布于2006年,不过只对微波有效。从那之后,这个领域就挤满了制造哈利波特式斗篷的尝试。 斗篷让一个物体消失,靠的让电磁波绕行,使那些波看上去像是直接穿过去一样。目前来说,实现这个目标的唯一办法是使用超材料(metamaterial),它由电子元件组成,能和光产生相互作用,并能以可控的方式引导光线。 理想的斗篷应该对一个大范围内的可视频率都能起作用。制造这些元件并不容易。它们必须很小,比那些与之相互作用的光的波长要短。 去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团队首次制造了一种能将可见光向后弯曲、而不是加以反射的材料。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乌尔夫 莱因哈特(Ulf Leonhardt)也展示了超材料是如何对一定范围的频率起作用的。 更加难以置信的是,香港科技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如何藏匿远处物体的方法。他们提出使用能互相抵消光学性能的辅助材料(complementary material)。偏振于单个平面的波在穿透一种材料的时候会变得扭曲,不过当它穿透辅助材料的时候,这种扭曲会被抵消,这样看上去就好像那里没有任何东西。 (作者: Justin Mullins ) 3. 不动手的治疗 (Hands-free healing) 现代无线电话的功能已经超出了《星际航行》中的通话设备,不过,要让老骨头医生麦考伊(BonesMcCoy)的那台能即时显示内伤的便携式医用扫描仪变为现实,还有待时日。但这样的设备一旦问世,也许还能更进一步:工程师们正在开发一种便携式扫描仪,它不仅能定位动脉撕裂这样的内伤点,还能在瞬间让它们愈合。 这种设备的秘诀是高频声波。医生们已经在使用超声波束来检查母亲腹中的婴儿。如果增加波束强度,并将其集中在一点上,它就会产生足以煮熟身体组织的热量。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劳伦斯克鲁姆(Lawrence Crum)展示了高强度超声波能烧灼出血的动脉。他的超声波技术公司(ultrasound Technology),已经研发出一种手持设备,能让医生在刺穿血流丰富的器官的同时烧灼伤口。克鲁姆希望,今年能在人体上试验这种设备。 弱超声波束还能用于定位出血动脉所特有的快速血液流动现象。 美国政府的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资助一个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项目:重伤者声学凝血设备(Deep Bleeder Acoustic Coagulation),这种便携式装备能使用超声波来定位和密封出血的血管。 该设备是一副能缠在受伤四肢上的护腕,内置一组超声波收发器构成。收发器发射低能超声波来扫描受伤的动脉。一旦定位了一根泄漏的血管,就会飞快地对进行治疗。为避免对健康组织造成伤害,光束分几路进入人体,然后小心翼翼地在患部聚合,再用叠加的热量愈合伤口。 (作者: Ben Crystall ) 4. 蜘蛛还是壁虎?(Spider VS gecko) 蜘蛛侠的动作看似容易,可为了复制他在屋顶的滑稽姿势,研究者们已经爬了好些年的墙了。难点很清楚:要想悬挂在摩天大厦的一侧,任何一套蜘蛛服的的手套和鞋都必须能够支持一个人的平均重量。而且在必要时,手脚都应该能轻易从大厦表面抽离――使用超强力胶水可不行。 为了获得灵感,研究者们抛开蜘蛛,研究起了壁虎。2003年,英国曼切斯顿大学的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设计出了一种有着极小绒毛的材料,它可以模仿壁虎脚上的那些绒毛。在很小尺寸下起作用的分子间范德瓦尔斯力会让每根绒毛粘住墙壁,壁虎腿上有上百万根这样的绒毛,会产生很强的吸力。在盖姆设计的材料上,绒毛是一种叫做卡普顿(kapton)的物质做成的;将一平方厘米的材料使劲按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就可以支撑起一公斤的重量。 (作者: Ben Crystall ) 不过,要将这种材料做到以使用的大小还是会有许多困难。譬如,要做出能支撑一个人的面积,就需要更长的绒毛,但是过长绒毛又会缠在一起。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尼可拉普格诺(Nicola Pugno)也许有解决办法。2007年,他提出了一种冷杉状的设计:用较长碳纳米管做树干,较短的纳米管做分叉。现在,他已经做出了单个能够支持10公斤左右重量的手套。 不过自然界还是做得更好。人造绒毛中的污垢会降低粘着力。壁虎的脚掌可是能自行清洁的,这种本领远远超出了目前的设计。(作者: Colin Barras ) 5. 你来发电(You power) 你现在使用的手机算得上新时代的奇迹。不过,不管它有多复杂,电量耗尽的时候就没用了。如果能不用电池,而是从你周围的世界中收集这个小玩意所需的能量,听起来怎么样? 首先,你能把它插在衬衣里。2008年,乔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王中林用生长在Kevlar纤维绳上的氧化锌纳米线织了一块布。当这块材料被弯曲或者挤压的时候,它就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王和他的团队发现,他们能用金属薄膜覆盖每根纤维,从而收集这些电流。 心脏起搏器这样植入体内的小配件可以靠你自身提供动力。斯坦福大学的大卫特兰(David Tran)的团队设计出了一种使用心脏供电的设备。这个小发明靠推动一小块磁铁在一个小线圈中前后移动来产生电力。磁铁放置在一根装满液体的硅树脂管里,管的两端各附一个气囊,整个设备则放置在心脏里。心脏跳动时,气囊被轮流挤压、推动液体和磁铁沿管子前后移动。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亚当海勒(Adam Heller)制造出了一种能植入动脉的燃料电池,它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燃料。 (作者: Colin Barras ) 6.喷气背囊(Jet packs) 在各种梦想机器中,个人喷气式飞机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毕竟工程师们已经建造和驾驶它们有几十个年头了。更准确的名称是著名的火箭带(Rocket belt),它出现在1965年的007电影《霹雳弹》里,出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出现在2005年的《新科学家》杂志里。从第一台火箭带起飞到现在已经有40年了,不过上述机器都按照同样的原理工作,也遇到了同样的致命限制。 火箭带通过将过氧化氢分解成快速扩张的水蒸汽和氧气来产生推力。问题是,每台机器只能携带足够30秒左右飞行的推进剂。谁会想要这样的机器呢? 1999年,坐落在加州圣克拉拉的千禧喷射机公司(Millennium Jet)制造了一台个人飞行器,它安装了两块垂直镶嵌的水平旋翼,靠一台活塞发动机提供能量。尽管这架机器很有前途,但它却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坠毁了,而公司也在2003年结束了经营。 如果没有新西兰基督城的马丁飞行器公司(Martin Aircraft),这项事业就会到此为止。后者在2008年7月发射了一台完全不同的喷气背囊。这台机器是由两个涡轮喷气发动机,而不是一个火箭发动机来供能。因此它算得上是一台真正的喷气背囊。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靠转动两片垂直放置的水平旋翼获得升力。它使用标准的汽车燃料,一个油箱就能飞行30分钟,航程50公里左右,还配有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降落伞。 坏消息是,它的造价在10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一辆高档轿车了。但马丁公司已经开始收到订单,并有望在2009年上半年生产出第一批机器。我以前认为这是件有钱小孩的玩具,但军方、搜救人员和很多其他团体都对这个产品表现出了兴趣。公司的创立者格兰马丁(Glenn Martin)说。 马丁的喷气背囊有点大,与其说是用带子捆在身上,倒更像是人走进一台机器。不过,如果你一直盼望穿喷气背囊上下班,那么现在就开始存钱吧。 (作者: Justin Mullins ) 7.我的另一辆车是艘太空船(My other car is a spaceship) 想在自己的空间飞行器里感觉失重的自由或者观看日落?随时闯入太空的愿望也许并没有那么荒唐。 最大的困难是找到一种经济的方法将飞船发射升空。常规途径是在金属管内装满高能燃料,然后点燃管的一端,这样的发射方式一次就得一亿美元。减少花费的一种方式是加装机翼:机翼产生的升力能帮助飞船穿过大气往上爬,减少所需的燃料,从而降低飞船的载重。 这就是维贞银河(Virgin Galactic)和XCOR宇航(XCOR Aerospace)这两家私人公司所采取的策略,他们正在研制能将付费乘客送入太空的飞行器。维贞银河将于2010年开始营业,届时,火箭运载机会把公司研制的太空船二号(Space Ship Two)送到15公里的高空,然后,飞行器与运载机分离,它的火箭会将它送入更深的太空。XCOR的空间飞行器天猫(Lynx)体积较小,且全程中自己飞行,起降都同普通飞机一样。公司最近宣布,他们的每张票价是9万5千美元,约为太空船二号的一半。不过,天猫只能到达61公里的高空,不能算正式进入太空――通常认为,100公里以上才算太空――而太空船二号则打算做到这一点。 不过,为什么不彻底省掉机载燃料呢?按照光机科技公司(Lightcraft Technologies)的工程师莱克米拉伯(Leik Myrabo)的说法,个人空间飞行器能够靠来自地表的微波光束推动进入太空轨道。米拉伯已经花了十年时间研发一种借助地面激光器向上推动的小型空间飞行器。当光波束打在飞船底部时,会形成一个爆炸的等离子区,朝着天空的方向推动飞行器。他已经设计出了一种使用微波束的系统,他还说,该系统在2025年就能将一个载人的轻型飞行器 运至低地球轨道。米拉伯认为,一次常规发射的花费就够他发射1000次了。我能想象个人航天飞行器在接下来的50到100年之内起飞。英国的太空技术公司EADS Astrium的帕特里克伍德(Patrick Wood)这样说。 (作者: David Robson ) 8.水下呼吸 ( Breathe underwater ) 计算装备了水肺,你呆在水下的时间也要受到你背上空气供应的限制。然而海洋是含有氧气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鱼一样到处游动,从水中提取所需的空气呢? 2002年,一位潜水员就这样在游泳池里潜了半个小时,他靠一副人工鳃从水中提取呼吸用的氧气。这台使用高科技硅膜的装置是由日本东京的富士公司(Fuji Systems)研制的。它允许气体通过,但隔绝液体,因此,水中的氧气能够渗透进来,二氧化碳也能渗透出去,就像鱼鳃一样。 不过近期你还不能看到戴着人工鳃的潜水员,因为简单的渗透鳃产生的氧气远远不够。 以色列发明家阿兰波德纳(Alan Bodner)已经尝试用一个小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它利用了香槟效应:当压力减少时,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就会冒着泡跑出来。波德纳已经展示,他的方法可以产生出足够呼吸的气体。那么问题解决了吗? 很遗憾,还没有。我们需要大量的氧气,而一公升海水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溶解的氧气。因此无论这种提取方法有多有效,都需要提取大量的水才能得到足够多的氧气。另外,尽管你不需要携带氧气,但你必须要带上电池和造气装备,这意味着出错的可能也更大。 然而人工鳃在其他应用上的前景也许更加乐观。利用燃料电池供能的水下机器人可以用鳃来获取氧气。在潜艇或者水下栖息地中,它也能用来去除过量的二氧化碳,或许还能同时提高氧气供应量。(作者: Michael Le Page ) 9. 你说,它译 (You speak,it translates) 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想象出一种黄色的巴别鱼。把它放在耳朵里,它能够利用脑电波能量,无意识的大脑频率和一种叫做心灵感应矩阵的东西来实现即时语言翻译,使得不同物种之间的对话变得很容易。伊拉克的美军正在使用一种装置,它不是黄的,也不能放在你的耳朵里,不过它有望成为万能翻译器。 士兵们使用的是由加州SRI国际公司(SRI International)开发的伊拉控(IraqComm)系统,它由一台安装了语音识别和翻译软件的笔记本电脑组成。冲着麦克风说阿拉伯语,这个软件能识别阿拉伯词组并将它们写下来,然后译成英语。停止说话之后,电脑语音就会说出翻译的英语来。 如同其他类似的软件,伊拉控像人一样靠研究对话来学习翻译。它能在一连串阿拉伯语句和英语译文之间查找统计学上的关联。例如,当阿拉伯词haar出现的时候,正确英译里的热(hot)也随着出现。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地足够频繁,软件就会得出结论: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如果有足够的例句,这个软件还能学习语法。一个类似系统是在手持PDA上运行、由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的译言者(Speechalator)。 先别指望这种软件能处理自然流畅的语言。伊拉控工作得不错,因为它是针对士兵需要的五万个单词设计的。但话题越广泛,软件就越难区分不同语境中词组的意思。我们会做到那一步的, SRI的克里斯丁普莱柯达(Kristin Precoda)说。  (作者: Jim Giles ) 10. 嗅-视系统 (Smell-o-vision) 不管是令人垂涎的烤肉大餐的香味,还是女性身上让人陶醉的香水气息,抑或是鏖战中火药刺鼻的硫磺味,气味都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想象一下看电视或打视频游戏时,如果画面伴随着适当的香味,效果会怎么样? 这就是嗅-视系统的原理:让电视能配合正在放映的画面生成气味。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接收到特定的分子后会嗅到特定的气味,也无法预测一种新分子的气味,或合成一种有特定气味的新分子。然而,最新进展显示,这些科学难题能够部分回避;甚至在我们真正了解嗅觉的工作原理之前,嗅-视系统就可能成为现实。 我们把气味分成大概36种类型,例如木类的,草类的,粪便类的,花类的等等,艾弗瑞吉尔伯特(Avery Gilbert)说。吉尔伯特是一位嗅觉科学家,曾在数字香气公司(DigiScents)工作,该公司在90年代晚期研究过嗅-视觉技术,不过现在已经倒闭。公司打造过一台能生成大部分日常气味的模型设备。吉尔伯特说,这些气味虽然算不上对自然气味的完美复制,但都能被分辨出来。 对大银幕来说,嗅-视系统并不陌生。1950年代的剧院就使用了粗糙的嗅-视系统,在那之后也曾间歇使用。最近,一些经过选择的放映点在播放电影《新世界》(The New World)多个场景时都使用了嗅-视系统。 释放香气已经不再困难,但嗅-视觉还有着更多的问题。比如怎样防止释放的各种气味不会混合成你不想要的气味?或者比画面逗留的更长久?索尼的研究者们也许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完全绕过鼻子,直接跟大脑打交道(《新科学家》2005年4月7日第10页)。索尼的计划可以从一个专利申请中窥得一二,它描述了使用超声波信号来直接刺激脑的特定部位,从而使观众或者游戏玩家的脑能感觉到气味。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索尼生产相应硬件的风声。  (作者: Bijal Trivedi )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汽车产业高新技术功底尚浅-(转帖)
sunapple 2009-2-4 10:26
中国汽车产业高新技术功底尚浅 侯宇明 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已经很高,但在电子控制的最核心领域掌握的却不多。真正掌握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 如今再去讨论半年前的一些事情多少有些显得过时,但探讨个案背后深层次的矛盾,无论任何时候却都值得我们深思。 2008年6月,就在国家即将实施国Ⅲ排放法规之时,中国重汽推出了H泵+EGR发动机国Ⅲ重卡产品,由于价格较电喷技术的国Ⅲ发动机重卡产品低了很多,购买者趋之若鹜,但由此也引发了行业内的一次大规模讨论。除了有关EGR技术存在着发动机重大隐患之外,争议还包括,作为一种应对国Ⅲ的缓兵之计,EGR能否满足未来对国Ⅳ排放的升级要求。 引来纷争的关键原因其实还在于它的价格便宜。 在东风科技部部长、汽车专家侯宇明看来,在价格敏感的重卡行业,这意味着中国重汽的EGR产品将占领着更多的市场份额。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去年重卡行业前高后低的走势之中,搭载EGR发动机的中国重汽重卡产品一枝独秀。 但EGR本身的技术并不高深,以前国外也有厂家进行研发生产。在国内,任何一家有规模的卡车企业也都能制造出来。问题是,在此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要对它进行研究,事实上,也没有人敢这么想。EGR确实让人头疼,但这恰恰是中国重汽的高明所在,这种想法和精神值得佩服。虽然这不是希望看到的结果。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怎么就没有出来既不是电喷也不是EGR的另外一条创新路线呢?即便是成本高点也可以。侯宇明直言不讳。 来自中国重汽的说法似乎也证明了这一分析。 中国重汽生产EGR实际上是迫不得已。原因很简单,符合国Ⅲ排放要求的发动机的电控共轨系统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事实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痼弊,国内发动机企业对此怨言也颇多。无奈之下,受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与海外垄断企业抗衡的思想左右。中国重汽才推出了EGR发动机产品并对其垄断行为进行了一次有力打压。尽管它备受争议并需要付出诸多的代价。 资料显示,在国内当前的国Ⅲ柴油机市场中,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博世高压共轨系统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两年前,博世向中国提供的高压共轨系统的价格每套为2万元以上,而且收取一笔价格不菲的产品标定费,利润很高。 中国重汽生产EGR的做法似乎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并最终使得博世对其产品价格下降。2008年9月,博世共轨系统对国内发动机企业进行大范围降价。降价的幅度高达一成,尽管降价针对的主要是小型发动机的共轨系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重汽与之抗衡的一种胜利。尽管博世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类似的降价博世每年都会有好几次,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 此外,国内企业近两年对于柴油机电喷系统的研发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也让垄断巨头们有所顾忌。 据悉,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辽宁新风集团吉尔燃油喷射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始试配和准备生产;成都汪氏威特的电控组合泵已经开始小批量装车;一汽也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的高压共轨国Ⅲ柴油机。另外,日本电装、德尔福等强劲竞争对手的高压共轨产品也陆续登陆中国,其中,电装的高压共轨系统生产工厂早在2007年已在常州开工建设投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博世一统天下的局面可能会被打破。 现在全世界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都离不开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如今,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很多厂家也掌握了类似的技术。但我们的产品性能却始终达不到博世的精度水平。很多企业做这种产品是没有问题,但大规模的产业化就有些困难。我感觉,中国的制造工业水平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就像是我们的自主品牌轿车那样,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仔细观察,却总感觉它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的卡车也是如此,尽管外观已经和国外的高端产品差距不大,但仔细观察,却总是在细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产品制造的精度还有待于加强。侯宇明告诉记者,在当前汽车技术不断推进的过程之中,中国的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领域和精细加工领域功底尚浅。 目前,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技术已经很高,但在电子控制的最核心领域掌握的却不多。我们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这需要我们的汽车企业共同努力。在侯宇明看来,中国人其实并不缺乏发明创新能力,但将样品生产成产品、继而转化为商品的能力却和将产品精细化的能力一样相对较弱。 侯宇明说: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也在对一些高附加值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但研究归研究,如果拿到企业去却总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应用上就差了很多。这也反映出了我国汽车技术在产学研一体化领域的弱势。在国外,产学研一般都是建立在中长线的合作基础之上,而在中国则严重脱轨,产、学、研严重分离。即使有这方面的合作也是松散的,这样就导致了研究成果无法变成产品投入市场,使研究机构无法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沉淀,使企业无法带来更大的技术提升。这其实对我们产业的发展很不利。我们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四大发明,但这四大发明在现实中应用的却不多。相反,国外把我们的火药拿过去进行应用,再来打我们,这种教训很惨痛。 此外,苏联的惨败也值得我们吸取教训。在侯宇明看来,苏联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都和美国相当。然而,他们的高科技却只为国防军队服务,结果造成了国强民穷的局面,并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而美国却由于可以将原本军用的高科技快速地转化为民用,因此,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啊! 眼下的经济危机,或许会给我们的汽车企业一次沉淀、蓄势待发的机会。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虽然国家投入的4万亿元资金汽车企业很难能够争取到,但刺激消费却可以很好地拉动国家一连串的经济。因此,我们的汽车企业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准备。一是要加大核心技术领域和精细加工领域的研发水平,以便在未来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尽管加大科技含量起到的效果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但却对我们的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大有好处。二是要加大产学研的力度,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科研部门来说,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都将有利于提升双方的品牌内涵和影响力,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建设。侯宇明表示。 《科学时报》 (2009-2-4 B1 中国汽车周刊 )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4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本颇受欢迎的电子类拙著的出版--盘点2008年的收获之四
人为峰 2009-1-30 16:11
按语:在进入中国人最喜庆的日子--新年的时候,对过去的一年自己和课题组的进行盘点。虽然有些收获并不与中医药有直接的关系,但从系统、辨证的观点 来看,本人把这些工作都作为支撑自己的最大、最终目标--中医的科学探索不可省略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人生目标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本博客中将这些进展与收获 向大家报告,以期待大家的支持与帮助。 在08年,有三本电子类的拙著出版,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质量总是与数量成反比,但本人认为这次可能与这种潜规律不尽相符:一则这三本书的内容是多年的积累;二则作为本专业国内最大的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自身也不允许所出的书影响到自家的声誉与效益。出版之后的销售情况证明这三本拙书符合出版社和本人的预期,也就证明了质量还是不错。 1. 《实用电子技术 1000 问》: http://www.phei.com.cn/bookshop/bookinfo.asp?bookcode=TN060530%20booktype=main 2. 《电路学习与分析实例解析》: http://www.phei.com.cn/bookshop/bookinfo.asp?bookcode=TN058030%20booktype=main 3. 《生物医学电子学》: http://www.phei.com.cn/bookshop/bookinfo.asp?bookcode=G0072810%20booktype=main 第一本书,顾名思义,不难理解其对学生和从事机电类的工程师们的参考作用。 第二本书,是专门针对大、中专和高职的学生们而编写的:如何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等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怎样分析、怎样设计、怎样......。 第三本书,是本人这门课20多年教学和研究(对编书来说,这两者决不可偏废)的总结,该课程已成为天津市的精品课程。可以自豪地说,这门绝对有特色(参见:http://202.113.13.85/shengwu/)。因此,该书也具有许多的优点。随便说明一下,该书不仅是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机电类的各个专业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生物医学电子学》基本覆盖了《测控电路》、《非电量测量》等机电、电子、仪表类专业课程 的内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电子有几根毛? (II/II)
热度 2 qhliu 2008-12-24 12:08
(上接电子有几根毛? (I/II)) 三 在很多场合,我都提到这样一个经历。 约在2001年,我到湖南省一所高校作过一次报告。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问: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提到,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学的经典学科都已经发展完善,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是这样吗? 也许有些老师或多或少流露出物理学基本理论很难有发展空间的疑虑,也许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物理学已经不是一个产出率很高的领域。但是在课堂上这样教导学生无疑是非常错误的。当时我就觉得震惊和抱歉:我的同行怎么能把学生往死里教? 四 理论的完备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何能混为一谈呢?下面以问题电子有几根毛?为例说明我的看法。 经典电子论( Lorentz 理论): 电子只有两根毛 :质量和电荷。在Lorentz时代,估计电子的经典半径,采用的模型就是全部质量来源于它静电能。 非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电子( Pauli 理论): 电子有四根毛 :质量,电荷,自旋和磁矩。有人可能认为自旋和磁矩只能算一个,除了回旋磁比率,自旋和磁矩的关系又电子的g因子决定。要注意,在非相对论性理论里面,这个g因子是试验给出的,不能由理论推导出来! 相对论性量子力学中的电子( Dirac 理论): 电子有三根毛 :质量,电荷,自旋。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力学自然给出了g=2。自旋和磁矩不是两个独立的属性! 总有学者(不乏物理学教授)认为,电子自旋是相对论性效应。 其实,自旋角动量是量子力学角动量定义的必然后果,与相对论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对粒子的描述必须首先知道它的自旋量子数,然后就汤下面看用 Dirac方程、Klein-Gorden方程、 Maxwell方程 、甚至 Einstein 引力场方程等来描述。 为什么4分量的Dirac方程合适? 就是因为电子自旋量子数是1/2,我们非用它不可。 也就是,相对论性量子力学才能提供自旋的充分描述, 而g=2才是相对论性效应 。进一步说,只有当求出g=2后,才能说自旋的相对论性描叙是必须的。(相同的道理,不能认为 Lorentz 协变的牛顿力学形式就是相对论效应。恒力作用下有质量的粒子的轨迹是悬链线等等才算是相对论性效应。) 量子电动力学( QED )中的电子( Schwinger 理论) : 电子的确只有三根毛 :质量,电荷,自旋,但是电子有反常磁矩g=2. 002 319 304 3622(15)。现在试验值和理论预言在竞争小数点后第12位的数值,这一结果是人类理性和技术进步最为华彩的乐章之一。当然,也不能说电子自旋是 QED 效应,反常磁矩才是。 ...... 电子是一个客观实在, 是真正的基本粒子之一 。我们的认识穷尽了吗? 物理学理论发展彻底完成了吗?不学好力学,热学,电磁学等物理学的经典学科,如何能知道电子有几根毛?毛发还有光泽否? 照片系土著拍摄于2008年12月25日 岳麓书院大门的对联(马积高先生撰),水平不在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下。 岳麓书院另有长联如下,水平堪称岳麓书院对联之No1!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岳麓书院冬景一角
个人分类: 拾穗记|11538 次阅读|9 个评论
电子有几根毛? (I/II)
热度 3 qhliu 2008-12-24 11:07
电子有几根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问题。这里的毛和黑洞三根毛定理中的毛一样,问的是电子有几个独立的本质属性。 不过本人拥有提法电子有几根毛的发明权。从本博文第二部分电子有几根毛?(II/II)中可以看到,这样的问法比较物理,没有辱没我头上这顶理论 物理博士 的帽子。 回答这个问题前,还是先在我的本行物理教学和人才培养上说点闲话。 一 物理行当太小了,就业实在太困难。如果不是很有天分或者非常喜欢,我不会怂恿孩子来学物理。但是在指导那些希望获得物理知识的孩子时,我会不遗余力。有点虚名还是这些孩子给的。 美国大学有一种回避就业风险的做法是doublemajor。很多孩子喜欢物理,但是家长担心工作问题。于是大学里容许读两个专业,同时发两张毕业证。毕业后可以把物理的毕业证放在抽屉里,然后拿那张EE的毕业证去(专利局?)求职。不过也有一些孩子喜欢研究基本问题,除了物理系的毕业证,还有一张数学甚至哲学系的毕业证。在博文 美国 RPI 物理系的一位本科生的创造力 中介绍的那位美国少年MatthewJ.Pelliccione就同时有数学和物理的毕业证。doublemajor和我们的双学位不同,我们的双学位只有一张毕业证。 二 昨天(2008年12月23日)下午,本校二年级的有位单姓同学来我的办公室,说是请教一些问题。我实在太忙,只能讨论两三个问题。他的问题和我的回答附在下面。他离开的时候说,他希望能经常来问一些问题,并说他的老师总是回避他的问题。 我说,恭喜你,你遇到了不错的老师,他只是回避而已啊。他并没有说这些问题根本不值得一问!或者问这些问题你吃饱了撑的不是?。 再说,你是湖南大学的学生,我也是湖南大学的老师,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回避了你的问题。 附:单姓同学的问题和我的回答 一问:电磁学中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否只能用于恒稳电流? 一答:这里恒稳指的是辐射效应不明显,或者,电流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至少电流要是可以定义的。 二问:老师说电位移矢量是数学辅助量,没有观测意义,为什么要引入? 二答:当有介质存在时,电位移矢量包含了介质的宏观平均效应,不是微观物理量,电场强度本质上是微观物理量,它直接定义在背景时空的每个点上。电场强度描叙电场是本质的,电位移矢量不是数学辅助量而是物理辅助量,它不是本质的,但是可以有观测意义。 三问:我读了一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似乎说人类只能认识到现象,不能认识本质,是吗? 三答:我不懂哲学,我只能就物理谈一点理解。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世界,只好发明一些概念和理论即科学理论去描述它,但是世界也许并不完全如科学理论说描述的那样。不过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最好途径(学生插话:唯一途径)。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接近这个客观的真实。 所以,你的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看:真实在小数点后面不确定数位的后面,不确定数位的前面已经就是人类认识了的客观世界,而不确定数位的位置在不断后移。 还有一点,科学理论的基础是人类理性的假设和逻辑判断,这些假设和逻辑判断是超越经验的,他们和经验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间隔,只有一些大家能洞穿这个间隔并建立理论体系。 最后他附带一问:如何认识宗教、科学和信仰的关系? 答:1,一流的科学家往往没有宗教信仰,即使有,他的宗教信仰也不会影响他的科学研究。2,科学和宗教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的结论是可以被证伪的,而宗教信仰信则灵不信则无,不可证伪。3,人是要有点信仰的,否则生活会很无趣。不过信仰可以和宗教无关。4,宗教是有用的,但是如何有用我不是很清楚,你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照片系土著拍摄于2008年12月25日 土著菜园里的有机(天然)蔬菜 , 冬天里依然鲜嫩欲滴!
个人分类: 拾穗记|95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鹊桥仙 电子干涉衍射
元宵 2008-12-13 03:54
鹊桥仙 电子干涉衍射 一轮圆月 , 几分羞色 , 荡起涟漪无数。 穿过圆孔巧相逢 , 促暗暗明明几处。 正逢人静,隔窗灯暗,倦客风尘起步。 故人门掩送无声,那人已翩翩离去。 (物质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50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