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重回大一——美行(十九)
热度 2 jlxt33 2014-1-15 13:28
美国的教育如何如何,课堂如何如何,教师如何如何。都是听的、读的,这次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于是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就去上课了。 上周已经跟化学系联系好了,去听化学课,给我安排的是Frederick MacDonnell教授的《Chenmistry 1465》,相当于我们的普通化学,是针对工程类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化学课。 一、硬件:阶梯教室,大约容纳200人;地毯、带靠背和写字板的布艺座位,很舒适;电教设备一应俱全,但没有黑板,老师写板书估计在投影下吧。特别的是讲台侧面有桌子,上面有电脑,连着一个设备,不是键盘但有点类似,一位女士一直在那里,不停地输入,我猜是记录讲课内容。 二、上课时间:11:00-12:20am (中间不休息,连续上课80分钟) 三、教学内容:详细的课程介绍和化学元素及化工入门 1. 课程介绍包括以下十七部分[用时约40分钟]:Instructor, Required Materials, Course Description, Dropping the Course, Granding, Homework, Attredance, Call Phone, Electonic communication Policy,Examination Needs, Chemistry Assistance,Strategies for Succeding in Chemistry 1465, Grande Replacement Policy and Taking the Course Pass / Fail, Chemical Education Research, Academic dishonesty, Americans with Disbilities Act, Bomb Threats. 内容应该跟我们的教学大纲相似,其中有几个部分值得关注: (1)Granding: Lab Average 25%, Online Homework 10%, 4 one-hour exams 40%, comprehasive Final 25% 可见,平时测验的重要性,而期末考试只占1/4。作业online,相当于自己检测,老师不用批改,但可以知道是否提交,权重1/10。 90-100 A; 80-89 B; 70-79 C; 60-69 D;Below 60 F [ 插曲: 上周有位学生在跟老师谈了很久,后来知道他在跟老师要求将他的成绩由C改为B,因为他平时学的很好,但老师说他的总评只有76,那么若他改为B,那77、78分的同学的成绩是不是也要改呢?我原以为只有国内的学生会找老师要分数,看来美国的学生也一样,或许差别在于国内的学生成绩有时会变动,而在这基本是不可以改变的,算多少就是多少,59分就是Fail。] (2)Examination Needs: 详细列出了每次考试必须带的东西:计算器、带橡皮的No.2铅笔、882-E扫描件(这是UTA打印下来的)、学生证或其他政府发放的带照片的有效证件。 (3)Chemical Education Research 这是老师鼓励学生参加的研究,包括在实验室帮忙做事。 (4)Academic Dishonesty 这是每个UTA学生在每门课程上必须保证的。而且这个保证制作精美装在镜框中挂在教室门口。 2.介绍了一些与化学化工相关的知识[用时35分钟]:地壳中的基本元素(图示了地壳和人体中的主要的基本元素)、大量使用的矿物(列表介绍煤炭、原油、铁矿石、氯化钠等)、大宗生产的化学品(钢铁、焦炭等)、固氮技术、化肥及炸药、合成氨技术。以此说明化学的重要性。最后讲了Harber和Bosch的故事。 四、教学的组织:课程介绍完之后询问是否有问题,几个同学提问;第二部分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提出,学生基本能回答,在座位上大声自主回答。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似乎没我以前的想象的那样自由。 五、学生上课情况:提前5分钟基本都到了,但感觉这些一年级的学生好像比我们的一年级学生成熟很多;教室坐的挺满的,有两名学生迟到;部分学生带电脑、iPad等电子设备;坐在前面几排的学生相对更专心和集中精力听课,而后面的学生稍松懈,有的上网、有玩手机、有打瞌睡、有的学生没做一个字的笔记;但没有聊天和说话的。但老师好像不太在意学生在做什么。 [ 插曲: 学生好像都没教材,每人一个硕大的笔记本,课堂上老师介绍了教材,大概课后买或租吧。学校有书店,不仅卖书和软件,还卖各种UTA的纪念品,更特别是租书,大概可以比买书省50%,关键是可以用荧光笔做记号和写字。] 六、课后:大概提前5分钟讲完,下课,有的学生走了,有些问问题,很自觉的排队。这在国内可能比较少见。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627 次阅读|4 个评论
困惑的购物——美行(十八)
热度 8 jlxt33 2014-1-14 12:04
到美国来,不能免俗的是购物。昨天第一次去了 Grand prairie premium outlet。主要是先大体掌握下行情,再做购买的打算。当然也不能空手而归,顺便买了两件衣服。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太多的说法或技巧了,有些意外的惊喜,也有许多困惑。 现在不是打折季节,所以折扣不似感恩节那样大,但也基本上都有些折扣。 还可以享受的折扣是一本$5的VIP Coupon Book。表明了有额外折扣的品牌和折扣条件。去买这本Book的时候,有个小小的惊喜,买这个book不收现金,我们只能用信用卡,但因为是银联卡,所以免费。 更多的是困惑: (1)这里很多的衣服和鞋子是中国制造,为什么国内同样品牌的产品比美国还贵?当然是换算成同一货币后的比较。价格构成中哪部分造成了这个结果呢? (2)一些在这里的大众品牌到了国内为什么就变成奢侈品的价格呢? (3)一些真正的奢侈品,为什么在中国也比在美国贵呢?这个或许是关税的原因吧? (4)德州是可以退税的,有的地方包括DFW机场和这个outlet是“instant cash”,为什么不是即时退税呢?难道是到机场,离境前才能办理退税手续吗?8.25%的消费税不低啊,相当于打九折,对不对?多少都得退吧? 从outlet出来后,又去超市买这周的菜和水果等。用这个机器刷卡。 从第一次在超市用这个刷卡机就开始困惑,这个家伙如何保证信用卡安全呢?我的信用卡在国内是设置了密码的,在这里根本不用密码,在outlet刷卡时,需要出示身份证件,护照或者UTA的IC card均可,这起到了对照片的作用,但信用卡上没照片啊,好在还有签字的程序,算是一道安全程序。但超市的这个刷卡机,是确认金额后,自己刷卡,然后用电子笔签名,再确认就完成付款了,似乎谁拿到这个信用卡都可以随便用,即使随便签个名都行啊,因为收银员根本不接触卡,不核对签名。 这种机器还真出了安全事故,Target的这种刷卡机泄漏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E-mail地址等,受害者(victims)达到40M。是不是黑客进入这机器了? 好了,困惑慢慢解开,吃饭不能耽误,今天的三餐如下: 早餐:牛奶、烤面包(我用来当早餐,据说这是午餐用的面包?)、橙子(是那种金黄色的橙子,不是通常见的橙色的,更甜些)。 午餐:在UC中吃了自助餐,$8.5/人。今天是学生第一天开学,学生食堂开了,这里是各式各样的西式食物。 晚餐:平菇扒油菜、白萝卜汤,辣肉酱面。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512 次阅读|20 个评论
达拉斯一日游——美行(十七)
热度 3 jlxt33 2014-1-12 15:03
(一)体验堵车 一行人高高兴兴出发了,目的地是达拉斯的downtown。快速行使不久之后,发现堵车,车行缓慢,而且一眼望去,似乎很长。向前挪了一段距离后,知道是一条车道封闭了。这是一个意外的体验,原本打算在美国一定要体验下堵车的状况,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挪动的很慢,但基本没发现变道加塞的现象,大家都在自己的车道上。因对面车流很小,于是我们决定掉头后走高速,向右变道到辅路,打灯,后车马上就让了,同样有车要变道加到我们前面,也让了。在体验了十多分钟的堵车后,就掉头了,很快就上了W. Bush路,我随口问,这路跟布什总统有什么关系吗?答曰:就是以总统命名的,小布什住达拉斯,老布什住休斯敦。有趣,不过这是一条收费高速,这在美国少见,但钱不多,好像是1美元多。 (二)pioneer plaza 先是一个小瀑布,顺小溪而下,就是在一群牛中穿行。 这就是标志——好大的一群铜牛,三个牛仔骑马放牛。充分体现了牛仔州的特色。 瀑布的上方是一片墓地,似乎也跟这市中心和谐相处,有人到里面去看看墓碑。 在一片枯黄中,这两个硕大的红色灯泡装饰格外醒目。 (三)肯尼迪纪念广场 达拉斯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是肯尼迪总统遇刺。 先看到的是纪 念碑(这个代表纪念的建筑说是纪念碑好像有点不准确,跟概念中的纪念碑差别太大)。这高高的石头墙围起来,前后两条窄窄的缝供人进出。 中间是这黑色的碑。说实在的,没理解了设计理念。 这里为数不多见到参观的游人。 经过市政厅后,就是当时肯尼迪的行车路线,走到某个地方的时候,这座红楼的六楼最右边的窗户中射出了子弹,第三枪击中总统头部。现在那个窗台上有个纸盒子一样的东西作为标志。这幢大厦的六楼开辟为肯尼迪纪念博物馆。 楼前马路对面的一个地方是第一枪子弹的落点。 而楼的附近有几个人在兜售纪念报纸或故事。这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在给游客讲当时的情景,有报纸、有光碟,还在不停地播放。 (四)音乐厅 下一站的目标是音乐厅,泊好车后,步行过去,沿途经过了剧院。 还有这个带着红帽子的艺术中心,走到门口了,闭馆。 傍边就是音乐厅了,贝聿铭的作品。外观挺简约的,厅内似乎也不豪华。 真正的高品质在这里面。 二楼是包厢,看着这材质就很高档。三楼和四楼是看台。 (五)古老教堂 教堂是美国人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确实有必要体验下,此段且听下回分解。 (六)街景 沿途的风景也是有趣的。 这张照片很蹊跷,不知为何天变成了白色。这原来是法院,现在成为博物馆(Old Red Museum),很厚重的感觉,以为是城堡或银行呢。现在的法院在肯尼迪纪念碑的后面。 这是市政厅,是周围看起来最不起眼的建筑了。因为政府是不产生价值的,只是在花钱,所以只能用最不好的楼。 这据说是市长,做了什么贡献没弄清楚。铜牌记录了旗子和旗杆的故事。这个广场名不记得了,好像也有什么历史故事。 一丝清凉。有个故事,正给这喷泉拍照呢,突然有个银色的脸冲着我喊:“No, no,picture!”我也条件反射般地:“No,no”。说实在的,没看到他,更不要说给他拍照了,着实被他吓了一跳。原来他是装扮好了,收钱跟人拍照的。 这是到美国来第一次见到的公共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比国内的有轨电车长,四五节车厢吧。还看到一辆公交车。 高楼大厦的写字楼集中地。被问到:“广州和达拉斯有什么不同?”我的答案是:“高楼大厦比广州少多了。” (七)韩国料理 今天在韩国城吃韩国料理,内外装饰还是挺地道的。 在东北多年,朝鲜冷面、朝鲜小菜吃了不计其数;在广州和北京也吃了多次韩国烧烤、石锅饭、大酱汤等。虽不觉得新奇,但好奇是否正宗。后来发现这经验还是派上用场了。 在这里最有趣的是,我们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韩国的饭菜的英文名称,而菜单上也没有中文。再一个关键是,面相是经典朝鲜族外貌的服务员讲的英语,我们几乎都听不懂,因此也没办法多沟通。只好看图点餐了,但有些是看图不解决问题的,比如几种汤看着差不多,不能确定哪个是大酱汤。这是我的经验发挥作用,看着图找到了跟我在国内吃的大酱汤差不多的锅,结果证明没错。而且后来慢慢看,发现说明的材料中有dajhong这个词,我们认定就是大酱了,跟麻将不是差不多嘛。 菜上齐了就变满汉全席了,当然韩国料理的主要品种都有了。味道也算是地道了,只是石锅拌饭的酱料只是辣椒酱似乎有些不到位。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7194 次阅读|6 个评论
UTA的历史和古建筑——美行(十六)
热度 1 jlxt33 2014-1-12 13:04
伴着从树梢中爬上来的太阳开始一天的生活,心情是晴朗的。 在出去玩之前计划到实验室看看文献,处理些事情。出门来,一派风和日丽,暖洋洋的,还有这欢蹦乱跳的小松鼠陪伴,倘佯在这冬日暖阳中,不禁想起前年的风和日丽尽管没有这如此明媚也是令人难忘的。 昨天说看到一块铜牌,就是这个啦,是UTA百年纪念。今日仔细看看周围,这个世纪广场的两个柱子记载了UTA的变迁历史。 这两个柱子的下面黑色石板上刻着人名,现在知道了,应该是这两个柱子的捐建者。跟国内的捐建者纪念不同之处在于不写捐献金额。 每个柱子的三面刻着学校的名字、时间和一个徽章,第四面是相同的德州的州徽。 居然有段时间是北德克萨斯农业学院,突然间似乎有了些亲近感。大概美国的历史不长,所以有点儿什么都得纪念,不过这纪念似乎也挺简单的,比如这棵树。 柱子后面的建筑就是一座古建筑,是college Hall,这个牌子上明确标明了Hall里面的构成。 这是掩映在树木中的college hall的外观。 两个门洞上的名字。 这两张是建筑的侧面,挂着三幅画,分别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怎么都是着军装的? 原来玄机在这里,外观看着好像是平房,其实还有地下一层的,叫做军事科学系,不过没弄清楚是招收类似于军校那样的学生呢,还是类似于我们的军训呢。 还有广场对面的建筑,看着似乎历史不太长,是University Center,就是在这里拍ID card照片的,这里似乎包罗万象,里面有星巴克,也有餐厅,类似于学生食堂吧,不过还没开学,不知具体状况。这张照片是昨天雨天下的情景。 在UC的斜对面有座RABSOM HALL,是University college,从楼内部门的构成,是不是可以认为这里是学校的行政楼呢?为什么叫University college呢?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5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幸会师兄——美行(十五)
热度 3 jlxt33 2014-1-11 14:34
早晨在暖暖的阴雨中前往实验室,发现路边的一块铜牌,拍了下来,连同周围的建筑,原本想分享的。但与师兄的相聚成了今日主角,建筑就只好排后了。 因了长春应化所的渊源,老师邀了在 UTSouthwesten 医学中心工作的师兄相聚,甚为难得。严格来说,应该算是表师兄,同一个研究室,不同的导师。 中午 12 点刚过, Sun 师兄就来了,接上我们去一个餐厅,车程 20 分钟。路上聊的是过去的故事,还问候了老先生们。师兄说石老师的日语讲的很好,很喜欢上他的课;石老师总是很阳光,让人很舒服;石老师心地善良,对谁都很好,令人感到温暖。我心中感慨,做老师就要做到这份上, 30 年后还让学生盛赞。石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深刻,曾专门撰文表示敬意。我总觉得什么样的老师一定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 冒着不小的雨,快步走进餐厅,坐定后,聊的是现状。粗略地了解了大学里聘任教师的情况、薪水的构成、涨工资的方式和幅度、教师的考核方式、科研的要求、科研经费的申请和管理等。一时接收的信息太多,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总之,跟国内的体系很不同。也谈了各自的研究工作,寻找学科的交叉点和合作契机,约定在合适的时间去拜访,实地获得些感性认识,期待 ing ,也许能为有机合成的同事牵线搭桥吧。 工作是说不完的,合作是未来的。眼前的现实是满足视觉和味觉的要求。那就是美食啦。 这 PAPPADEAUX 是一家墨西哥餐厅,特色是海鲜,有趣吧。看来是一家老店了,门和房梁上都有油漆脱落的斑驳。装饰也很独特,这没砌整齐的红砖墙似乎有些沧桑。极高的上座率叙述着受欢迎指数。 头道算是小食吧,炸薯丝拼炸鳄鱼肉。裹了面炸的是 alligator ,说是鳄鱼肉,从小学的鳄鱼不是 crocodile 吗?好吧,记住拼写,回来查吧,是短吻鳄。 原本点的主餐是他家的招牌菜——SEA BASS,下单后说沽清了,看来还真是供不应求的招牌哦。于是改为三文鱼,好大的一块啊!厚度超过3厘米 !暗地里寻思,能切几盘刺身,得多少刀啊?还有三只烤大虾和几块白色的鱼肉,配上西兰花和面。那种鲜美是挡不住的诱惑。 当然最具诱惑的是餐后甜点。平时很少进食甜点,但老师不断地鼓动,美国的甜点还是很有特色的,一定要试试;就好像国内的餐后果一样,美国要吃点甜点才算吃完。好吧,幼滑的冰淇淋和富有弹性的布甸都勾引着味蕾,那杯香蕉冰只好打包了。 餐毕,立即返回,回到实验室快两点了。出去吃一餐要两个小时,主要是远啊,想着广州遍地的食肆真是方便啊。据说 UTA 是很方便外出用餐的, Sun 师兄的单位位于 downtown ,几乎不可能外出吃饭。为什么 downtown 还饮食不方便呢? 三个小时很快就忙乎过去了,出来后发现雨停了,天晴了,半个月亮出来了。两架飞机向子弹一样相对而飞,擦肩而过后飞的更高了。顺便地,记录晚餐,清炒荷兰豆、姜丝萝卜汤,配炒饭。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27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两个apologize——美行(十四)
热度 1 jlxt33 2014-1-10 13:57
如昨天一样,阴雨天,雨细碎的几乎感觉不到,但气温似乎没有降低。今天的新闻中,好像没怎么说deep freeze了,而是说了两件事,总结起来是两个apologize。因为英语水平问题,也许总结的不准确,请指点。 一件事是关于新泽西市长Christie的。一早就说Christie要面对交通阻塞丑闻(traffic jam scandal)。通过多个回放的片子和连线人士的说法。构成的故事是:2012年,新泽西州的一座大桥的车道封闭,造成交通大堵塞,导致救护车延误,好像有位91岁的老人因此过世。当时要调查这事,到现在应该是有结果了。预报十一点Christie将会讲话。因为上班没看到直播讲话,中午看到一些片段。Christie道歉了,也炒掉一位相关人士,具体职务没弄清楚。 另一件事是关于罗德曼的。这几天几乎每天都要说前NBA球员Rodman,从启程经北京到平壤,一路跟踪。前天一对一连线时,被质疑去朝鲜的做法,Rodman发飙,说他们不理解此行的重要性,会带来改变(change)。在播放这些片子的前后,还会伴随的是一位穿着囚服的男性,如果没理解错的话,是一位美籍韩裔,被朝鲜扣留了。他的姐姐每天被采访说关于弟弟和朝鲜的事。昨天新闻中播放了,Rodman带领由前NBA球员和一些什么人组成的美国队与朝鲜队通过篮球比赛,为金正恩庆生,在开场前穿着球衣在球场中间带头唱生日歌,然后穿灰色与金正恩同款的制服与金正恩夫妇在看台上观看比赛。这种行为也许刺激到了一些人,所以今天报道说Rodman道歉了,对Bennthe Family,就是那个被朝方扣留的美籍韩裔男人。 这两件事蛮有意思,可以引起很多联想。 第三件算是大事的,在距离冬奥会举办城市索契很近的地方发现6具尸体(6 bodies),俄罗斯开展反恐调查。一周前在来美国的飞机上看到的新闻是索契附近的城市发生自杀式炸弹爆炸,造成伤亡。回想08年北京奥运会随历经波折,还算平安顺利吧。但愿索契冬奥会也能平安举办。 最后还得说说天大的事——吃饭 早餐:牛奶、粥、红提。 午餐:香煎三文鱼骨(只用少许盐淹一下,煎出来就是美味,好食材用最简单的做法最好)、白灼西兰花,配白米饭 晚餐:炒三丝(这刀真的很难切丝,不但刀功大打折扣,而且效率超低),白菜豆腐汤(从善如流,听从建议做个豆腐汤,味道清甜,有赖于白菜心、medium firm的豆腐和不可或缺的火腿丝),配白米饭。 每天吃这么多,真的担心两个月回国后,变成大肥婆,但没办法不吃这么多,否则真的饿,是那种没遮拦的饿。在国内时,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都几乎不会觉得饿,很多时候只是到点了,要完成任务,必须要吃饭。在美国这周,不知何故,不到吃饭点就感觉饿,必须吃那么多东西。有哪位有这样的经历吗?求解!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420 次阅读|2 个评论
腊八趣事——美行(十三)
热度 4 jlxt33 2014-1-9 12:23
(一)关于博客的趣事 一位博友觉得我的博客有趣,就看了下来,发现他的一位大学同学是我同事,很开心的事。当然也找到两位曾经在阿灵顿逗留过的同道中人,这都是拜科学网博客所赐。 由此想起,刚来那天,RA-M带我看实验室,认识同组成员,在走廊上遇到其他组的一位男士,Mr. M介绍说我是组里刚来的访问学者,那位仿佛恍然大悟的表情,问,你是不是在写博客?我们组里的说有人来了UTA在写博客。我说,那也许是我吧。忽然间有种知音的感觉,开心是不言而喻的。 说起这博客还真是缘分哪。2006年春节前,一发小通过邮件发给我一个网址,说是孩子她妈的博客,请支持。当时似乎隐约听到过博客这个词,还真不了解其含义。于是进去看看,很惊讶,可以在网上直接记录自己的故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太有趣了。也有了开博客的想法,但再仔细看看多个博客,特别是名人的博客和评论,感觉有的真的很不友好,也不文明,于是放弃。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想到博客,是想将教学的情况写出来给学生看,于是开始找合适的博客,最终跟科学网结缘了,喜欢这里的实名制,不管说什么,都是敢作敢为的具有真实身份的真人。 没想到,慢慢写下来也差不多4年了,中间有间断,但还是记录了不少思想和脚步的轨迹;也认识了一群有共同语言的博友,真的开心。新年伊始,真心地祝愿科学网博客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 (二)关于天气的趣事 腊八要喝粥,就得早起熬。六点半起床熬粥,窗外一片漆黑,餐毕,还不见明亮,于是打开百叶窗,第一次没有耀眼的阳光涌进来。哇噻,这里也会阴天啊?再仔细看看,地上潮潮的,似乎下过雨,更仔细地盯着看,原来是正在下雨,风中飘着几乎看不见的雨丝。路上偶尔走过的人也没打伞。这样的雨飘了一整天,直到现在还在飘。忽然好奇,明早打开窗帘会不会看到白雪? 当然美国其他地区的天气也没见到好转的迹象。大雪照样下,温度照样降,一名记者将一杯咖啡泼向空中,瞬间凝结降雪,呵呵。 (三)关于吃的趣事 早晨喝了腊八粥,当然为了少摄入糖,改成榨菜送粥,也很有滋味。熬粥的过程中,剥了一大头蒜,淹腊八蒜,除夕的饺子咱不是还得包、还得吃嘛,怎么能少了腊八蒜呢?虽然这醋不酸,它也是腊八蒜啊,讲究的是腊八这日子,而不是酸,对不对?一人在外过年,仪式不能少啊。 午餐按美国人的路数来一次,带了一个牛角包、两瓣柚子,半个红薯,放办公室的冰箱,中午用微波炉热热,配一杯红茶。饱饱的,接着做事吧。想得好,但习惯难改啊,这个困啊,爬着眯了十分钟,精神了。 晚餐当正餐啦。青椒炒培根,家常豆腐,配十谷粥。美味又营养。 不过这豆腐有趣,请看包装上写的:原料是美国黄豆,泡在水里保存,保质期差不多半个月。最有趣的是豆腐的硬度,共分5级,今天吃的这块是3级。突然好奇,下次买块5级的,看啥硬度。 (四)关于喝的趣事 美国人每天喝凉水、冻牛奶,也不闹胃病。这大冷天儿的,想着都凉,别说喝了。于是每天都得拿不粘锅烧水泡茶,容易忘,危险,一直没想到解决的办法。在办公室发现中国人的创意了,用过滤咖啡的壶烧水,不放咖啡进去,出来的不就是开水吗?为什么只知道能煮咖啡呢?这么简单的事居然没想到,看来创新很难啊!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953 次阅读|14 个评论
今日食粮——美行(十二)
热度 4 jlxt33 2014-1-8 13:04
首先郑重温馨提示:前面十篇的照片都贴上了,欢迎各位去踩踩!那可是昨晚熬夜到两点的成果啊,一定要去踩踩哦! 1.三餐 记得多年前听过的一个故事,话说某学生到美国留学,临行前,亲朋好友的祝福嘱托等装了两大筐,似乎只有妈妈说了一句最没意义的话:“要好好吃饭。”后来到美国后,经历了很多事情,深刻体会到:别的都忘了,就是妈妈说的那句最管用。每天很重要的就是吃饭。 所以,每天开辟点地方,说说三餐。这是天大的事啊,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呢? 早餐:昨晚熬夜感觉饿,早晨多吃点。中西合璧吧。果仁慕斯,很甜,中和红柚的酸味。Producted in USA的红提清洗时一种瓜熟蒂落的感觉,也很甜,给没什么味道的牛奶提味。稀饭和红茶算是中式吧。 午餐:去吃了越南餐,主要目的是能把带双一次性筷子,当然竹筷可以多次使用,这一周没筷子用,还真不习惯。本来点的面条(noodle),但上来还是米粉(rice noodle)。这一碗$7.45,有两块鱼、两只虾、四五片猪肉,还有些香料类的叶子,很浓郁,另有些褐色的细丝状东西,不知何物,猜测是另一种香料。特别的调味是鱼腥味,大概是加了虾酱吧[注:更可能是如评论中所言,是鱼露或曰虾油],当然服务员在点餐时就提醒了,我只是想尝试一下。味道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咸啊,下午喝了三大杯水。 顺便把第一餐的越南米粉摆上来,是海鲜米粉,有鱼丸、虾和一种什么东西。特色的是配一盘生豆芽、紫苏叶、柠檬、辣椒,这些食材放汤米粉中泡泡就可以吃了。心中疑惑的是豆芽能生吃? 晚餐:白菜汤面(山西风味)配白灼芥菜(粤菜风格),再配点四川野菌酱。 2.新闻 今天的一件大事,Rodman到朝鲜后,与CNN连线采访,一对一,两人吵起来了,因观点不同,被质疑。英 文说法是Rodman lashes out。 继续寒冷天气,不断创出低温纪录,3000多个航班被取消。天寒地冻的,除了救人,现在还得救动物,包括可爱的大熊猫。[顺便地,阿灵顿也很冷,早晨出门时,大约零下3摄氏度,可以看到久违的哈气,感觉到冻耳朵。] 一桩关于食品安全的事。 How do MM's get the color? In the US: ARTIFICIAL COLOR, In England: PAINTING COLOR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9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性化的细节——美行(十一)
热度 3 jlxt33 2014-1-8 11:11
首先郑重温馨提示:前面十篇的照片都贴上了,欢迎各位去踩踩!那可是昨晚熬夜到两点的成果啊,一定要去踩踩哦! 今天就说说这几天一个深刻的感受吧——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细节上。 从大的方面讲,校园没围墙,所以到处都挂着UTA的标志。人行道和汽车道截然分开,路口都有stop标志,而车子真的都会停下来,不管是不是有人通过。路口都有无障碍通道,不过在我经过的路上好像没看到盲道,大概是因为校园路吧,以后注意下市政路的状况。 所有可以停车的地方都划了车位线和行车方向;而不可以停车的地方或者专用车位也都有明确的标识。 巨大的停车场或小块的停车区,都有残疾人车位,而且都是在最好最方便的地方。 下面这个装置遍布校园各处,不到100m的地方就会出现一个,需要帮助就按那个红色按钮。没试过,也许昨晚的情况,按这个好使。 公共场所中很多地方都避免直角,包括马路牙子、走廊过道。物理楼和化学楼是两栋楼连起来的,在三楼通过一道空中走廊连接。因为二者高度不同,空中走廊就带有斜坡。所以整个走廊的两侧都装有扶手,所有拐角处均为弧形。化学楼是比较老的建筑,所有楼梯与墙面的相交处都是弧形过渡线。 我的宿舍的冲凉房,一面装着可靠墙折叠的凳子,另两面都装了扶手,不仅方便而且将危险降到最低。所以我决定回家后立即在浴室安装扶手,以保证老人和小孩的安全。 浴房中的另一安全措施是水温。至今所接触到的水龙头都是冷热水,发现洗脸盆上的水龙头和 厨房洗菜池上的水龙头在最大热水方向可以出很烫的水,是真的烫,条件反射地缩回手,但浴室的水龙头即使在最大热水位也不会感到烫。 实验室也是安全设施齐备,基本上所有的实验都在通风柜中进行;药品分类极为细致,特别是具有腐蚀性和易燃性的试剂都储存在专用柜中……不一一叙述。要学以致用,已经遥控国内的高温炉实验室至少安装两个大的排风扇,因为通风设备没那么快操作。但还是没办法将所有教师的办公室和实验室分离。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安装大型仪器时,工程师说的话:“其实这仪器可以承受的温度变化范围很大的,没空调也没问题,装空调主要是为了人舒服些,但人没有仪器重要,所以就说仪器要求温度变化不能太大,必须装空调。” 再比如实验室门上贴的对鞋子的要求,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能穿高跟鞋,以免将地板划伤。仔细看来,是要穿盖住脚面的鞋子。这跟我在给学生上实验课的第一节课的要求是一样的,但广州的夏天真的很热,我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也确实没当回事,万幸的是没出现不幸的事件。 当然像美国这样,所有建筑物都封闭恒温,虽然在舒适感上人性化,但除了浪费能源外,对健康也不利吧?反正我每天早晨都得开窗通风透气,感觉那股冲进来的凉气很醒脑。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58 次阅读|8 个评论
真的惊着了——美行(十)
热度 2 jlxt33 2014-1-7 11:38
今上午倒腾完照片,又做些正事,中午1点多才回来做饭吃,虽简单也需要些时间,餐毕,犯困,午休,之后到办公室就有些晚了。 学校的工作时间是8:00-17:00,所以同办公室的伊朗女生5点就准时走了,5点三刻时老师也要走了。我还有些事没做完,打算晚点再走,反正也不饿,况且在国内已经习惯加班了。 同组的Miss D经过时打招呼,我说晚点走。她说还是一起走吧,天黑前到家,这里不安全。跟国内不同,一般天黑了,都不会一个人出门的,有时会有抢劫的。 我真的有点儿怕,这全部家当若被抢了,可怎么办啊?于是立马收拾东西,跟D一起离开。出了学院大楼,分道扬镳。 没走几步,迎面走来一个子不高的黑人,因为冷,连帽衫的帽子包着头,看不清脸。就在将要错过时,他突然转过来,说:beautiful lady, ……,然后就是扒拉扒拉的。心中真的很紧张,不会这么霉运吧,前后连个人影都没有。但必须故作镇定,采取国内在地铁上遇到乞讨者一样的做法,似乎看不到、听不到,保持原有行走速度。那人转身说了几句,停一下,就掉头走了。我继续前行,转弯后,加快脚步,赶紧走。心咚咚的能听到响。 这次着实吓到了,想起临行前,一位准备到德州农工的同事在找房子时,在网上看到那里的一个区一周发生了十起枪击事件。我还没太在意,不想自己吓唬自己,看来情况严峻啊。还是乖乖做宅女吧。做点儿好吃的,压压惊。 附:今日食谱 早餐:牛角包(比广州的牛角包大个,但味道没有广州的好)、香蕉(这是加州的,难得啊)、柚子(没贴产地标签,红柚看起来很诱人,水分很大,但发酸不甜,感觉味道没有沙田柚好);配牛奶和咖啡。 午餐:西红柿白菜面,外加昨天的香煎三文鱼骨。这西红柿是墨西哥产的,应该算是粉红色,但挺有西红柿味儿。改天试下西红柿炒鸡蛋。 晚餐:十谷米粥,配荷兰豆炒培根。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70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信息化和效率——美行(九)
热度 1 jlxt33 2014-1-7 10:46
UTA图书馆正面及国旗、州旗、校旗 图书馆前的具有历史感的条椅 图书馆前的地砖上刻着很多名字,不清楚镌刻的标准 借着图书馆的东风,说说今天感受到的信息化和效率吧。 (一) 上周五伊朗女生带我去UC拍ID card的照片,当时因信息还没上传,没办成。今天一早就去,前面一个人在咨询完后,我就交表、拍照。那位拍照的办事员说:请在门口等一下,三四分钟后,拿给我。我怀疑自己听错了,但还是在椅子上坐下了。没几分钟还真的送出来给我了,好感叹这样的速度!对比在学校换个校园卡,要两周还算快的速度来看,可谓火箭速度了。有了卡,既可以开门又可以用电脑了,一切就正常了,挺高兴。 (二) 输入用户名、密码就可以用电脑,第一次使用就必须改密码。然后似乎一切正常了,门禁密码是个五位数,不好记,但改密码有个必须接收的条款,收费$25,什么道理?那么就不改了,去试着开门吧。不好使,找人求救。被告知必须激活,在电脑上鼓捣了一阵子“激活”,也没法激活。最后问老师啦,要到系办登记,由系统管理员激活。好吧,穿过两栋楼,到了系办,很快就登记好了。但没看到秘书操作电脑,疑惑地问何时可用来开门,答曰:周四。我晕!这又是一个速度了。咱们用钥匙就不用说啦,那是最高效的;在北大办门禁卡是即时办好的。 (三) 不管怎么说,电脑能用了,windows系统,很多需要用的网站可以进入了,这是令人高兴的。自己带的U盘、移动硬盘、相机、手机都能用,而且速度很快,终于把那些一周来不能见光的照片导出来了。上网速度也很快,没遇到卡壳、不动的时候。做事效率就是高,心情也好了。想到临行前的两天,在网上填报、提交一些资料,那个蜗牛速度啊,砸了电脑的心都有,但这又不是电脑的错,只好忍了。明天就能把那些材料提交了。不过制约速度的因素是输入法,办公室的电脑没有中文输入,好像又不能安装,只能在自己的手提电脑中做好文档,再粘贴过去。 (四) Wi-Fi遍地,只要有电脑和手机,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上网,而且速度很快。专门尝试着用手机在线播放电影,居然没有一次缓冲!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呢。 (五) 电视中的新闻,都是直播,不断地连线,传送各地的信息。比如,席卷整个美国的寒冷,三分之二的地方创历史低温,新闻中不断地连线各地的记者报告情况,比如今天最冷的-1F,最热的82F;在室外冻的可以打破头的匹萨饼;还请气象专家分析原因和预测天气会更冷。再比如,Rodman担任朝鲜的篮球教练,从美国跟到中国再到朝鲜,一路连线直播。关于脑死亡的女孩“Life or Death”的讨论,各路观点,不断地争吵,真的是在吵哦。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食与新闻——美行(八)
jlxt33 2014-1-6 08:21
这两张照片只是为了测试一下,这个手机的照片是否能转到这个电脑中,看来成功了! 看着还是挺丰盛,是不? 早餐一碗牛奶(添加了omiga-3的脱脂有机奶)、一杯咖啡(过滤制法)、两块果仁慕斯,再加一盘果蔬沙拉(很可爱的是那baby carotte,加入酸奶沙拉酱很美味)。 晚餐香煎三文鱼、蒜茸生菜,配白米饭。 在房间里宅了一天,很是感慨。居然有时间做三餐饭,上网冲冲浪,还能安静地看文献。有一阵子居然在想,干点什么呢?要不出去走走?还是没敢。 不用接电话、不用开会、不用很多杂事,真的换了一种生活! 看电视新闻,重点是美国气温创20年来的最低温;一辆小飞机失事。一群有点儿沧桑感的男人们连线讨论问题,记得其中的两个: Is globalization going, going, gone? Will the economy take off in 2014? 过两天彻底进入状态后,就可以做实验写文章了,真是很期待哦!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日美味——美行(八)
热度 1 jlxt33 2014-1-6 08:16
这两张照片只是为了测试一下,这个手机的照片是否能转到这个电脑中,看来成功了! 看着还是挺丰盛,是不? 早餐一碗牛奶(添加了omiga-3的脱脂有机奶)、一杯咖啡(过滤制法)、两块果仁慕斯,再加一盘果蔬沙拉(很可爱的是那baby carotte,加入酸奶沙拉酱很美味)。 晚餐香煎三文鱼、蒜茸生菜,配白米饭。 在房间里宅了一天,很是感慨。居然有时间做三餐饭,上网冲冲浪,还能安静地看文献。有一阵子居然在想,干点什么呢?要不出去走走?还是没敢。 不用接电话、不用开会、不用很多杂事,真的换了一种生活! 看电视新闻,重点是美国气温创20年来的最低温;一辆小飞机失事。一群有点儿沧桑感的男人们连线讨论问题,记得其中的两个: Is globalazation going, going, gone? Will the economy take off in 2014? 过两天彻底进入状态后,就可以做实验写文章了,真是很期待哦!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2518 次阅读|4 个评论
Fort Worth 植物园——美行(七)
热度 3 jlxt33 2014-1-5 12:23
今天受邀与老师一家到Fort Worth 植物园游玩。 虽然风有点儿大,大约4级左右吧,但明媚的阳光下,不觉得冷。 漫步在雨林区的木制桥廊上,太阳暖暖地照着。孩子们连跑带走的,很是开心。每隔一段距离,有一个科普区,比如,传声筒、鸟鸣的录音、动物的名称及照片、植物的特征、年轮的知识等,小朋友也很感兴趣。游人稀少,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 沿途的植物种类多得数不清,大多是绿色,有些叶子黄了;满树的红色小果,煞是鲜艳,令人惊奇的是居然没有一片叶子;而那些挂着金黄色叶子的树木丰姿绰约。 不经意间进入了玫瑰园,当然这个季节不是玫瑰开放的时候,但还是可以看到精心的布局和繁多的品种,盛开的玫瑰园一定异常美丽。不过喷泉和草坪还是带着生机。 日本花园的地势稍高,应该算是日本风格的园林吧。据说是因为Ford Worth 跟日本某个城市是姐妹城市而建的,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园子是收费的,成人$5/per。石质的地灯、木制的小桥、几间木制的小屋、曲径、灌木,小巧精致,极具日本风情。这里的水多些,空气似乎湿润些,算是一种氧吧喽。 走着走着竟然热了,大家脱掉外套,只穿一件薄毛衣,绝然不似气温七八度的冬季装束。倘佯在这样的蓝天暖阳下,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小朋友们感到腹中饥饿,于是返回停车场。经过那片黄绿相间的草坪,两侧的树、椅子上晒太阳的老人家、奔跑的小孩,都是风景,美不胜收。 午餐在一家墨西哥风味的餐厅,也有说法是萨尔瓦多风格。装修挺讲究,我估计价格应该不菲吧。先是三筐炸薯片,蘸料有两种,一种是墨西哥辣椒酱,有点辣但还可以接受;另一种像是豆沙馅。接着是套餐,共三个,还有几样散点的。总计$48,再加15%小费,50多块,四个大人两个小孩吃饱了,还打包。 具体美食内容如下: 左边是两碗蘸料。右边的一盘子东西是套餐,按品尝顺序介绍。 前排中间的应该是米饭,但黑黑的,应该是放了红豆或黑豆煮的,口感疏松,但没有特别的味道,也许该拌点儿辣椒酱。 前排右边的跟我们包豆沙包的红豆馅极为相似,不论外形还是口感和味道。据介绍,墨西哥人习惯用豆类做主食。 后排左边的饼,带馅,打开后,如图所示,丝丝攘攘的,估计跟匹萨饼上的芝士一样可以拉丝出来,还有些类似猪肉糜的馅儿,将盘子中部的沙拉挤入柠檬汁、拌入中部右边的白色沙拉酱后,夹到饼中,享用。好像陕西肉夹馍那样,只不过内容完全不同。 后排中间是两条炸薯条,似乎比薯条粗大些,比薯块长些,反正是炸土豆,呵呵。 后排右边的两条东西,看着像鸡翅,吃着像炸胡萝卜,实际是挂了糖浆的炸香蕉。但我怎么也想不通香蕉炸过后怎么就变成黄红色了呢? 吃光了上述食物后,实在太饱了。只好把前排左边的两包类似粽子一样的东西剩下打包,可以搞掂晚餐了。包裹的叶子很大,类似肇庆裹蒸粽的叶子,内容物主要是鱼,而且应该是三文鱼类的鱼肉,与粽子中的糯米起同样作用的填充物,从口感和习惯分析似乎应该是类似于做了豆浆以后滤出的豆渣,整体是咸味的。 总之,是一次独特的体验,很难忘。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56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三个首次——美行(六)
热度 2 jlxt33 2014-1-4 13:09
今天可以总结为三个首次,要是在写论文时能写一个首次就牛了,呵呵。 1.首次跟伊朗女生近距离接触 今天早早到实验室,跟另一位访问学者谈了谈彼此的研究工作。一位围着头巾、穿黑色风衣的女生进来了,hello后各自做事。后来老师交代这位女生带我去UC拍ID Card 的照片,于是跟这位异域女孩有了简单的交流。她已通过硕士答辩,还要再待二三个月,修改论文,然后回伊朗工作。我也简单回答了自己的状况。到了户外,就说说这寒冷的天气。其实对伊朗有很多的好奇,特别是女性的工作情况,但确实不知如何或是否可以沟通,毕竟这是第一次接触嘛。 这应该是第二次接触到伊朗人,大概是2001年到2002年间在长春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曾跟一位伊朗男士简单交流过,现在想起来,跟内贾德有点似。 是不是可以说,一个人在外国人眼里就是那个国家呢? 2.首次看了电视新闻 美国各个电视台的新闻和天气预报似乎都是现场直播,频繁的连线,极快的语速,让人目不暇接,加上不太灵光的耳朵,弄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很多。这两天的重大新闻就是寒冷和大雪,一条新闻说Mayor 也得亲自铲门前雪。此外就是对Chinese和China及其敏感,总想看下说中国什么呢,以前总听人说,外国的电视新闻中关于中国的都是负面新闻。昨天和今天听到的Chinese确是正面的,跟踪了中国的雪龙号营救俄罗斯大船的发展。 所以说,不要管别人说什么,而是要看自己做什么,对不对? 3.首次看了一部没字幕的英语电影 晚餐时电视TCM台播放的经典电影是《居里夫人》,一部关于科学和科学家的故事,拍的那样感人。对科学的热爱和天赋,令人羡慕。皮埃尔激动人心的大段爱情表白的关键词是research,以后的婚姻生活证明了志同道合才能相以濡沫天长地久。在研究和探索中的火花、争执、支持,都令人感佩。当他们宣布发现新元素,在听证会上因为年轻没有经验、因为女性受到的偏见和傲慢,令人痛心。他们熬制沥青的艰辛、绝不放弃的精神令人佩服。当他们看到黑暗中那点光亮时,激动的拥抱在一起时,观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他们都因为暴露在放射线下,身体受到摧残时,怎能不感到难过呢。夫婿离世后,居里夫人独自获得诺奖,发表了感人至深的讲话,听众热烈鼓掌,居里夫人慢慢离开,影片就这样结束了。一个人沉浸其中好久。 想起了小学时写的《我的理想》,当时真的懵懂,但似乎冥冥中有所注定和牵引;想起了大学时笔记本中,画的居里夫人的素描像,当年她是我的偶像。明知这一生做不了伟大的事业,但想想理想远行了,偶像不见了,随未必只剩下功利,也多是现实了。 没有了执着的精神,是不是就是缺少了科学精神呢? 在现实中还是需要时不时地被感动一下,证实自己的存在。至少不要浪费了这两个月,做些跟科学问题有关的事情。 注:以上照片均为UTA景色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671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大发现——美行(五)
热度 5 jlxt33 2014-1-3 11:40
早餐后,穿上羽绒服去上班。只是觉得到实验室做事,总不能穿皮大衣吧。没想到这却解决了大问题——今天外面真的很冷,而且还刮风。当时的温度是30华氏度,最高温度是44华氏度,查了计算公式:摄氏度=(华氏度-32)/1.8,30度为0摄氏度以下,难怪冷呢,还有风,感觉更冷。 在寒风中走到化学物理楼,老师带着去系办找秘书办手续,要下周一才能做好门禁卡。接着看了自己的座位和实验室,跟老师和M-RA讨论了我的研究内容,思路挺有创意,但还得再论证下可行性,实验室的可行性应该没问题,主要是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老师给了几篇文献,需要仔细看看。这是已过中午12点了,大概时差开始反应了,头有些痛,而且脑子明显迟钝了。 那么就回宿舍午餐。餐后看文献,到4点时,实在困得不行了,想着打个小盹,就在沙发上,没想到一个小盹就是俩小时,看来这时差还真难倒。之后就真的清醒了,聊几句QQ就做晚餐。 这不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吗?忽悠人呢?重大发现在哪儿啊?您也不想想一天时间,没做任何实验,就能有重大科学发现吗?——是重大“吃”的发现! 1.关于调味料的重大发现—— 咸盐不咸,醋不酸。 早晨做了平生最难吃的一餐。牛腩萝卜米粉,本是经典的粤式美味,让这里的食材弄得永远不想再吃了。原因就是咸盐不咸,放了那么多,还是没盐味,煮熟了再加盐,也不入味,就是不好吃。由此引发了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咸盐究竟什么咸?是NaCl,对不对?那么这咸盐罐上写着“50% less sodium than table salt” ,当然下面还写着加了碘和KCl,这两样东西负责咸味吗?似乎应该加入在国内咸盐用量的2倍才行,对不对?如此看来,准确说法应该是人体每天摄入的氯化钠不超过6g才对,而不是不超过6g的咸盐。 中午煮面条、炒醋溜白菜,倒那么多醋,白菜也不酸,关键是没有醋烹到菜锅中那种飘逸的味道;山西人吃面爱放醋,怎么加也不酸。原本买了600mL的一大瓶醋打算用两个月的,按照今天的速度,一个星期搞掂。醋为什么不酸,原因未知。 晚上做个创意菜,西兰花炒培根肉(本来是想尝试下西式风格,煎后做早餐的),品相看着挺好,按照研究出的咸盐用法,果然吃到了盐味。培根肉的烟味也挺提味的,大概原理有些近似西兰花炒腊肉吧。配一碗白米饭,吃的挺满足。总算找回些手艺了。 2.国内挑选食材的标准有时失灵 西兰花看着翠绿鲜嫩,但切开后发现有点儿老,发柴;生菜也是感觉老硬。下次再换个标准挑挑看。牛肉看着是新鲜的红色,洗完血水后变的发白,不知是不是正常状态,不过牛肉的膻味倒是挺足,做了一次后,一直觉得从手上到餐具上都是那味道。 3.其他 西式的刀切菜尤其切蒜切土豆丝效率太低。这大概是为什么炸土豆条和土豆片的原因吧。 电炉加热和不粘锅的平底锅,油温基本上不来,也就通常说的五六成热吧,当然油烟少。 叉子用起来还是不如筷子,当然是对我而言。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95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买盐随想——美行(四)
热度 4 jlxt33 2014-1-2 11:13
迎接2014到来后,根据大伙的建议,不要睡太早,否则三四点就会醒,还不困。于是磨蹭到凌晨1点才睡,今早8点半醒来,感觉有点饿,看来一切正常了,时差算是倒过来了。 拉开窗帘,明媚的阳光毫无遮拦的洒进来,感到纯净的亮堂;窗外是没有一丝云的清澈的蓝天,树好像是剪影。如果不沉浸在这样的阳光和蓝天下,真是对不起大自然。 当然自然再美也不能阻挡解决温饱啊,还是 做早餐吧。却发现昨天购物的一个重大失误,各种食材和调味料买了许多,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样材料——咸盐!这早餐怎么做啊?煮粥,没榨菜。怎么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笨妇能做无盐料理。十谷+大米煮粥,拌彩椒苹果沙拉。味道还真不错,首次尝试酸奶制的沙拉酱。中午再来个醋溜白菜还行。计划中的牛腩萝卜没盐几乎无法做了,只好尝试首次出门了,于是有了一点儿观察和想法。 (一)校园不见人迹,安静并不冷清 走过安静无人的走廊,开启两道大门,连门卫也没见到,反正刷卡出门。根据校园地图的提示,沿着人行道慢慢蹓跶,清风徐徐,只一件羊毛大衣就够了。书店、餐厅等都关门了,只看到三辆运动中的车子驶过,居然没见到一个走动的行人,最终看到某建筑的一个阳台上站着一位男士。 大概整个美国都在放假,校园里自然不会有什么人迹了,安静的能听到树叶落下的簌簌声。不过停车场中稀疏的车辆、学生宿舍区的自行车、活动中心传出的音乐声、洒满大地的阳光,都抵消了人迹罕见的冷清。 (二)没车寸步难行,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昨晚一位访学的老师告诉我,没车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实验室做事。今天体会很深,学校里哪儿都不开门,怎么买盐啊?这里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地铁好像有,学校的地图和自己蹓跶时看到路边有指示:Metro Alington Xpress,旁边好像是Xpress的候车亭,有张Metro路线图,对其他信息一切无知。要是打电话叫出租车,至少几十刀,那能买多少盐啊! 关键时刻,老师来电话了,说带我去买电饭锅。我想那里一定有盐可买。于是再次见到那个可爱的小男生,在沃尔玛教我说那些水果的名称。 (三)度量衡的困惑,究竟什么是公制 从小惯用的“斤”“尺”“寸”等渐渐被公斤、厘米等取代,说这些是公制,另外对照表中还有英制一说。特别是标识为“X元/500g”,总得想每斤多钱。 现在才发现,不但得会算时差,还得会换算度量衡,69华氏度是多少摄氏度、1磅是几斤,这个还好算,打个九折差不多,加仑、盎司就真的没法算了,还有英里,他们说开车里程表变的很慢。 至此更加困惑,到底什么是公制呢?不是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很重要的就是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吗?如果说我们跟国际接轨,到底什么才是国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度量衡呢?在需要的时候换算一下,有什么不可呢? (四)产品品牌产地,世界是个村庄 在沃尔玛,牙膏牙刷——高露洁、佳洁士,洗发水——潘婷、多芬,洁面乳——可伶可俐、欧莱雅、妮维雅。只不过,在中国都是中文,在美国都是英文。本想买个美国货试试的,还是这样的牌子,最后选了一直墨西哥生产的佳洁士牙膏。 在看产地,拖鞋、衣服、刀叉都是made in China。找个Made in USA的东西还真不容易,就算买个iphone, 估计拆开后,不少也是made in China。 世界真的变成一个村庄,但是走动一下还得飞二十个小时,更繁琐的是签证。 (五)塑料袋随便用,什么是真环保 两天来去了一次华人超市,买豆腐青菜之类的东西,两次去沃尔玛买日常用品。买单时心中一惊,没带袋子,那一堆东西得用多少塑料袋啊?一个算两毛,也得一两刀吧。真正意外一惊的是,袋子随便用,不收钱。而且收银员尽可能分门别类地装,还得考虑承重。反正每位顾客,都是一推车的袋子。这两天攒的袋子,估计当垃圾袋用,够用一个月的了。 原以为,塑料袋有偿使用是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借鉴的经验呢,原来不是啊!为了环保,没错,我支持使用环保袋。问题是为什么错的总是我们?大气变暖,是我们造成的吗?我们才发展了多久啊?我们开车才多久啊?就限购!为了环保,我们承受高油价,美国德州的油价是$3.94/加仑,这汽油不是不可再生的?一年四季恒温的空调,难道不需要能源? 不想了,头痛了。好好休息,明天要工作了。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880 次阅读|8 个评论
阿灵顿的一天——美行(三)
热度 1 jlxt33 2014-1-1 13:05
现在电视正在直播纽约时代广场跨年活动呢。穿插着观众的兴奋、歌者的表演、记者的采访以及主持人的评论等,煞是热闹!好像是纽约时间11:08pm。 达拉斯时间是22:08,北京时间1月1日12:08。8点多时,跟老师组里的中国成员及其家庭,一起吃晚餐,算是庆祝新年了。有位老师,打算跟别人一起去达拉斯参加跨年活动呢,我太累了,就回来凑电视的热闹。 顺便写写这一天的经历。 昨晚在登机检票前,将登机牌给了检票员,她又给打印一张,不仅有了座位号,还写了 boarding pass, 还有一行priority aaccess,也不知为何变成优先了。这趟飞机的乘客很多,登机牌上将大家分成3组,检票员call Group 1, 进一组,再call,再进……有趣。 坐 好后,播放安全须知,两名空嫂检查了一下,灭灯,就起飞了,估计起飞早了。除了系好安全带的指示亮着外,全黑,好睡觉。一阵骚动,空嫂发饮料,要了一杯热水,这一晚都在喝凉水,终于可以暖暖胃和心了。不困了,看报纸;更重要的是坐的很不舒服,不知是因为小飞机,还是因为座位是合适欧美人士的,或者是时间太久而很累了。总之,就是不能坐着了,出去蹓跶一下,站一会儿,还算好。总觉得这3个小时怎么总也过不完。终于耳压来了,开始下降了,窗外灯光星星点点。下机后,发现跟洛杉矶一样,到达和出发候机是不分区的;走到机场的另一头取行李,经过了办票和安检区。 1:20起飞,飞行3小时,落地后是6:20,地面温度0摄氏度。看来最考验我的是时间的换算。好在经过一番鼓捣,我这个电子设备盲,终于把全球通弄通了,也能自动显示北京时间和当地时间了。温度挺低,但没感觉冷,大概是因为没风不潮吧。 在微露的晨曦中,在宽阔但没几辆车的道路上疾驶,沿途也没记住什么标志,到达UTA时,天已大亮,这里的建筑似乎都差不多,棕黄色的外墙,不超过五层的建筑;而且停车场巨大,感觉是建筑物或草坪的4倍以上。因为是圣诞新年假期,也没什么人。住宿条件不错,公寓式的,做饭设备一应俱全,突发灵感,除了合成发光材料外,还要掌握烤箱的应用,争取能够熟练地合成出可供食用的产品,呵呵。 [插播时代广场活动:时间11:49,人群更加兴奋了,富勒球在变幻图案,彩带飘扬。] 真想睡觉啊,还得坚持啊,这十几个小时必须倒过来,后天要上班了。于是洗衣服、收拾行李、研究上网程序等,终于熬到中午了;去吃越南米粉,好像在新西兰的第一餐也是越南米粉哦,有趣的巧合~。然后去购物,食材和日用品,花费刚好100刀。换算成人民币,有些比国内的便宜,比如牛肉、洗发水沐浴露之类;有的则贵不少,比如青菜、豆腐。 购物回来下午3点多,眼睛不受控制地要合上,根本没办法写博客,只好闭眼休息一下,电话响起就是两小时后了,大家聚餐庆贺新年;在中餐馆吃海鲜,味道还算正宗,龙虾真是美味,难怪一座难求的,除了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其实也说不清谁是外国人,说他们洋人吧,好像也不对,还没找到准确用词呢。)餐后转一圈看圣诞装饰。 下接开头,呵呵。 下面直播跨年活 动。 11:59,大球下降,变幻图案,帝国大厦显示倒计时,人们齐声倒计时。新年到!2014!优雅的萨克斯魂断蓝桥响起。帝国大厦上彩纸飘舞、烟花璀璨,歌声再次响起,New York。人群狂欢,也有静静相拥默送祝福的。 Happy New Year!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3747 次阅读|2 个评论
抵达洛杉矶——美行(二)
热度 2 jlxt33 2014-1-1 11:42
在首都机场候机四小时后,登机了,还是国航的,就是这微笑中国飞机,没觉得陌生。 C 座来了位男士,感觉像是韩国人,但讲英文,之所留意他,是因为跟一般的旅客不同,似乎没拿什么行李,只拎了个塑料袋,让空姐确认座位后,就拿出一个圆圆的坐垫放在座位上,颈枕也很快套在脖子里,一个靠枕似乎不够,又跟空姐说了几句,多要了一个靠枕垫在腰后,就盖好毛毯准备睡觉了。我觉得奇怪,中间还有人没来呢,怎么就安顿好了,似乎不打算移动了。过一会儿跟我说话,问会不会讲英文,然后问要是中间那人不来的话,他是不是可以躺着,因为他刚做了手术。难怪看他移动好像挺困难的。 很快就起飞了,在睡眼朦胧中,开始喝东西吃晚餐,要了杯红葡萄酒慢慢品,消磨点时间,看电影《太极侠》《十二生肖》,也不知几点,洗漱睡觉。此时就感到国航与新加坡航空的差距了,这次用的牙刷还是上次新加坡航空发的呢,还带了那次发的袜子。国航就什么都没有了,连漱口的杯子都没有放置,要找空姐要。 睡了一觉醒来,看看窗外是亮的,空姐说北京时间 31 日早晨 5 点,于是洗漱捯饬,琢磨着怎么从 30 号的 21 点又回到了 30 号 13 点,飞机的速度与地球运动和月球转圈的关系,飞机以怎样的速度飞行,可以保持时间不变。反正没倒腾清楚。 回到座位上继续看电影,《越来越好——村晚》,这几部电影好像都是今年上半年公交站里的广告。看完后,庆幸好在当时没去为票房做贡献。该用早餐了,在中餐和西餐的选择中,还是选了中餐,大米粥、卤蛋、豆沙面包、榨菜等。 飞机准备降落了,窗外是远处的雪山,近处的山峦。再低些,看到的是夕阳下金黄的沟壑纵横的重重叠叠的山,好像植被不是很多,也许是绿色褪去了。慢慢地在山沟中有了些房屋,很集中的一片,大概算是村庄吧。继续前行,山渐渐低了,地渐渐平了,房子渐渐更多了,一条条的,好像是北方原野中常见的麦垄,有趣。再来,就像是城市了,有了几座或一些高楼大厦。降落前看到好大的一个体育场,不知是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作品,道路的车不少,但速度似乎很快。抬眼望去,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飞机场就在停车场旁边。 12 小时后,在空中飞了 10 多个小时,飞越 10400km 后,于北京时间 31 日 9 点(当地时间 5 点)安全着陆了。用一刻钟的时间达到入境大厅,再用一个小时排队,好慢啊!不过工作人员似乎都能对付些中文,终于没费周折地盖上入境章。取上行李,过海关检查是否有动物、植物之类的带入美国。入境处的柜台上贴着两张纸,写着工作人员守则。一张上写着:“ you are the face of the nation ”。 看多了白云机场和首都机场,洛杉矶机场既不雄伟也不豪华。从 T2 到 T4 转乘前往达拉斯的 AA 航班。陈老师告诉有免费机场大巴摆渡过去,但出来后,看到的都是出租的。再次询问工作人员,返回后给张纸条,告诉到 T4 走过去只需 10 分钟。于是不找大巴了,却发现皮大衣不在手上了,千万不能落地就把行头丢了啊。刚才从手推车上拿下行李,衣服放把手上了,赶紧去找,车子还没被推走。于是不管 19 度的高温了,还是穿身上保险,呵呵。 一个小插曲,经过 TOM international arrival 时,看到好几名举着相机的男士,姑且当作记者吧,更可能时小报记者,对着走出来的一位牵着三四岁的小男孩的女士不断地拍照,边退着跑边拍。那位穿着浅色毛线风衣的女士也许是位明星或名人吧。也许不经意间做个背景跟明星合影了呢,因为他们的闪光灯闪烁时,那位女士在我身后和前面穿过。 T4 问询处的女士告诉直梯的位置,在那儿等的时候,一位男士带这一位旅客过来了,他再次问我去哪儿,告诉二楼 check in ,三楼 departure 。再告诉我从对面的电梯门出,那位男士从进来的门出。确实挺热情的。 Check in 是自助的,一位好像是中国人的工作人员帮我打印了登机牌办理行李托运。安检也算是自助,自己拿筐,放进电脑等单独过检的东西,推到 X 光机里,鞋子是要脱的,但没拖鞋,有的乘客是光脚丫。昨天在首都机场看到那个老外解下皮带放框里,还奇怪呢,感情是在美国养成的。看着几位男士把皮带解下过检,真后悔系了腰带,但还是咬牙就这样过那道门了,也许可以过去呢。果然在那个估计什么都可以透视的旋转玻璃门中举手被照一圈后,通过了。真有点不舒服。 在找登机口时顺便看下座位号,发现“ seat ”下的标示是“ no ”,什么意思?没座位!难道美国的飞机有无座票?这个谜现在还未揭开,看一会儿 boarding 时会发生什么吧。带着解谜的好奇,就是不问询工作人员。各位看官帮忙解答吧。 该吃中国的午餐,美国的晚餐了,巡视了一番,候机室餐饮还挺多,选了一家人多到要排队的,吃 pizza 。 座位正对 pizza 烤炉,隔着玻璃可以看到炉火和 pizza 坯放进和取出,就像看北京烤鸭一样。新鲜出炉的 pizza 应该是美味,说实在的不如在国内吃的必胜客,也不知哪个是正宗的,呵呵。一个素 pizza 价值 $11.80 ,一杯咖啡 2.39 ,税 1.28 。总计 15.47 ,找零 4.50 ,再留 1 元做小费,共计用掉 $16.5 。照这个标准看来,一天的伙食补助只够吃两餐。以后的日子还是以自己开火做饭为主吧。 现在已是洛杉矶时间晚上 10 点半了,候机的和到达的仍人来人往。有人在角落里躺在地上睡觉了。回想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躺在地睡着是 20 年前在广州火车东站。现在我正是清醒的时候,去书店或商店蹓跶蹓跶看看行情吧。 登机口的屏幕上显示“ Building the new America . Together. ”有趣吧? 到现在有个要命的问题是,在广州练就的听到粤语充耳不闻的本领,在这里也对英语发挥作用了。 蹓跶一圈,发现几个趣事。 1. Hollywood style 时尚店中的衣物和饰品,真的欣赏不了代表时尚的元素。 2. 充电器和分类垃圾桶布点广泛众多。 3. 一个书店面积有 50 多平方米吧,除了机场书店一定不能少的时尚、汽车等杂志外,还有商业、励志、小说、儿童等种类的书籍。令我感兴趣的是大量的科幻小说,更神奇的是科学与自然类的书籍,其中最震惊的是《 The Quatum Universe 》。 4. 走廊上方悬挂着些旗子,有法国、德国、日本等国旗,也有香港的区旗,但没有五星红旗。 5. 出发大厅摆着一棵算是巨大的圣诞树。隔板上一列小火车不停地跑动。 [后记]以上是昨天在洛杉矶机场候机时写的,因机场wi-Fi收费,就没上传了。现正在看电视中直播时代广场新年活动呢,坚持睁开不受控制的双眼,写博客。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5008 次阅读|9 个评论
出发了——美行(一)
热度 2 jlxt33 2013-12-30 18:47
经过了几个周折,终于成行了。 带着同学离去的伤痛,妈妈的担心,宝宝的期盼,下午1点半飞机正点起飞了。4点半降落首都机场T3航站楼。跟着转机的指示,走了足有好几公里才到了国际转机门口。再次下楼,走到尽头,是捷运列车,乘两站到E区登机口。 办理出境手续,安检,5:24 到达E35登机口,进来后,空荡荡的。 一直走到E36附近,这里对着窗有一排躺椅,象是沙滩上或泳池边上的那种,这是第一次见到机场的躺椅,比躺在三个座椅上要雅观多了。不仅可以躺着歇歇,而且可以欣赏灯火辉煌的夜景,没有了雾霾,还是挺美的,飞机在眼前走来走去。 安检时有位面似南亚人的老外将皮带解下,放框里过检,好似皮带没列在单独过检项目中,好生奇怪;而且不象中国人将双手抬平了接受检查,他举着双手,状似投降,被要求再过一次安检门,他的双手一直举着走了个来回。 渐渐地,来了几个休息的人,不冷清了,但温度还是挺低的。 然后守着充电插座给电脑和手机充满吧。 给自己一个祝愿吧,一路平安,顺利抵达! 祝福自己、家人、博友、所有的人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行者足迹|4673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