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类胡萝卜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吃果蔬可让人更豁达、更健康
热度 24 何裕民 2013-2-1 09:39
以前,学术界早就发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存在关联性,且受着长期膳食结构的影响。例如,人们似乎有一个共识:多吃动物类食品让人更富有好斗性、激情及活力,也更加外向些,并以此解释历史上北边游牧民族为什么老是凶残地南下,骁勇善战!包括欧美比中国、印度(都是吃谷物果蔬为主的)更加好斗些。食素者一般比较温顺些,一如出家人!但新近研究发现:多吃谷果蔬菜也能让人更为乐观些。 众所周知,常吃谷果蔬菜能让人体内维生素类的含量增高。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员朱莉娅·贝姆等研究了常吃谷果蔬菜与体内维生素含量的关系及其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 他们的研究以近1000个年龄在25岁至74岁的美国人为对象,分析他们谷果蔬菜摄入情况并检测其血液中维生素类九种抗氧化剂的水平,包括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类胡萝卜素;同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这些人的乐观程度。结果发现:每天只吃两份或两份以下果蔬的人明显不如每天吃三份或三份以上果蔬的人乐观;血液检测则发现,相对于较不乐观者,较乐观者血液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多高出13%——就是说多吃谷果蔬菜,血液中的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含量要高一些,而维生素含量高一些又使得他们更快乐、豁达些。 后者(即天然维生素含量高一些)又被证明与健康有关。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想要进一步检验乐观或有生活目标这类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否有益于健康。结果表明:的确如此,多吃果蔬,不仅仅体内血液中维生素保有量高一些,更快乐些,也更健康些。研究者贝姆说:“这是第一项在乐观和比较健康的类胡萝卜素指标之间建立联系的研究。”当然,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说:他们只对受试者的乐观程度和体内抗氧化剂含量做了一次检测,而不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跟踪测试,因此,不清楚是乐观情绪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还是吃了更多果蔬就比较容易感到乐观。但贝姆又说:“比较乐观的人行为方式往往也比较健康,比如多吃水果蔬菜,不吸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我们的研究成果。”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称,富含果蔬的饮食或许能减少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风险。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成年人每天吃各色果蔬4.5杯(约合1公斤左右)。新近发布的美国官方健康研究结论:在16个发达国家,以动物蛋白为主体的美国人,在健康领域花钱最多(每人每年平均8700美元,比他国多好几倍),但综合健康状态最差,平均期望寿命16国中,美国倒数第一。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则强调:过去的亚洲饮食(以中国为代表的、粗粮加果蔬为主的)更能够防范大多数癌症的发生发展。因此,是 要大力提倡以谷物果蔬为主的膳食。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2784 次阅读|24 个评论
观花说植物之黄色篇
热度 6 cherrylu1960 2012-5-23 23:44
观花说植物之黄色篇
五颜六色的花朵中,明丽照人,鲜嫩的黄色花朵往往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走在路上,每每看到成片的黄色月季花在阳光下一展美姿,总有一种温馨感。 黄色花也是自然界非常常见的花色。有两类物质存在于花瓣中,都会导致黄色花的出现,即胡萝卜素和类黄酮。 记得上学时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可以证明是哪种色素决定了黄色花的颜色: 将花瓣轻轻揉碎,放在一个装有氨水的瓶子的瓶口上,仔细观察,如果在短时间内瓶口处的黄颜色越变越深,那就可以证明决定黄色的色素主要是类黄酮;如果没有这种变化,那么这种花的黄色变要归功于类胡萝卜了。这是由于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对碱性物质的反应不同。当把花瓣放在瓶口上时,氨水挥发的氨气慢慢渗透到花瓣内部,使花瓣局部变成了碱性,在呈碱性时,类黄酮会变成很深的黄颜色,而类胡萝卜则不同,氨水在短时间内是不会使其发生变化的。 看起来氨是一种比较神奇的物质,除了可以测试黄色色素外,还可以测试其它色素的存在,若使红色变蓝,则存在花青素,若使橙色花变绿,则是花青素和类黄酮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关于花儿的小儿科的“科普”,不过是中学生物都会学到的一些知识,今天已离很多人远去,因为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不到这些东东。有些怀念上学时在实验室与瓶瓶灌灌打交道,做化学和生物试验的日子。科学总有它好玩和有趣的地方,尤其是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总有一些人为了满足好奇心去不断寻找真相,甚至用新的真相去否定已有的真相,尽管看起来不那么有用,但科学探究对人智力和能力的挑战性总会吸引更多的人为之献身。此乃观花说植物之题外话。 突然过敏性鼻炎发作,匆匆结束此文,改日再续。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208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