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倩女幽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不同版本《倩女幽魂》的变化看妇女地位的提升
热度 15 dawnshower 2013-11-9 22:36
不知道《倩女幽魂》究竟有多少版本,反正我只看过三个:蒲松龄版、王祖贤版和刘亦菲版。这三个版本自然有很多区别,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是:小倩的地位不断在提升。 蒲松龄的版本中,小倩被宁采臣救了之后,铁了心地陪他回家,侍奉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无不曲承母志。”而且“女善画兰、梅,辄以尺幅酬答,得者藏之什袭以为荣。”为宁同学赚足了面子。她还为他生了儿子,且他又纳妾了,也生了儿子。这个故事几乎可以满足中国古代男人对于女人的一切期望:传宗接代、少吃饭、多干活、不嫉妒(与原配和谐相处,且允许他继续纳妾)、有才艺。 王祖贤版的《倩女幽魂》里,宁采臣成为一位从天而降的翩翩少年,电影里没有交待他是否有母亲,是否已娶妻——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就够了。结果,他救了她,而她并不需要通过生儿子、画画送给他的朋友等行动来报恩,电影的结局是她有了投胎的机会,只是从此以后与宁同学相忘于江湖(据说还有一部戏的结局是两人私奔了)。这个版本里的小倩显然比蒲松龄版的小倩更自由,但是还是有点“封建余孽”的影子:姥姥命令小倩与黑山老妖成亲,幸好最后关头被宁同学和燕赤霞救回。 刘亦菲版的《倩女幽魂》,与之前版本的最大区别是:燕赤霞和宁采臣,居然同时爱着聂小倩,编剧生生把一个鬼故事改编成了三角恋故事。而且这个版本里,细心的人还可以体会到宁同学处于一种微妙的劣势,从某个影评里抄一句,“跟不离不弃守护在兰若寺的燕赤霞比起来,宁采臣与小倩之间的情感纠结毫无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宁采臣在全片的戏剧结构中只是承担了一个不给力的男小三的功能,但碍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轻易删掉,搞到最后小倩不得不脚踏两只船”。(这个版本的其余的细枝末节倒是更值得玩味,也是从影评中看到的:“港版中小倩基本以女鬼的面目示人,亦即是死后冤魂不散;而在大陆近来公映的《倩女幽魂》,包括电视剧,小倩则以狐妖的身份出镜。这并非没有原因——据说在某主管部门的管控尺度中,鬼意味着封建迷信,而妖则没有直接冲击审查底线,所以聊斋题材的电影,《倩女》也好,《画皮》也罢,基本都是动植物幻化的妖孽作祟,死后不散的冤魂是断没有出现过的。”我想起《白鹿原》小说原著里,田小娥死后,冤魂多年不散,最终附体在她公爹鹿三身上,但电影里只是轻描淡写这一出,且删减太多,给人前言不搭后语之感,原来是因为这个。)总之,这个版本里的小倩,地位比王祖贤版本的更进了一步,不但摆脱了各种枷锁,而且还略显矫情地忧思:大叔和正太,谁更适合我。。。 这几个版本的变化,大体可以反映女性地位的不断上升。当然, 我不是说《倩女幽魂》的编剧本身有女性主义倾向。毕竟这个故事母本的主题是“惩恶扬善”,让人们不要贪图来路不明的钱财与美色。无论古代现代,创作者改编者们都只是在试图讲一个迎合大众口味的通俗故事。但是为什么古代的小倩是那样的命运,而现代的小倩是这样的命运?因为女人追求的东西改变了,男人对于女人的要求也降低了,所以客观上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有人说,“被两人男人追就代表进步了吗?”当然不是,那要看当事人都持什么心态。在第三版里,这样的情节设定意味着小倩有了选择权, 有了独立的情感认知,而不是像第一版那样,把自己当作一件礼物送给恩人。但是我这样分析,好像又犯了辉格主义的毛病了,毕竟,用一个时代的标准去理解另一个时代的故事,总是有一些荒唐。 对于伦理问题的思辨,我越来越缺乏兴趣。因为我时常觉得,这一部分人所关心的事情,与“被关心者”所焦虑的问题,实在差异太大;这一时段人们生死攸关的大事,过阵子,就能轻巧地替换成另外的主题……比如,“让女人摆脱过于沉重的家庭劳作、融入社会”或许是曾经人们奋斗 的目标。但是女人究竟渴望获得多大程度的自由?我所认识的待字闺中的女孩很多,她们的事业都经营得不错,但是总是要遭遇各路人马的盘问,并由此产生与日俱增的自卑与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而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更让人无言以对,有网店组团去越南团购新娘,已有两万多名男网友报名参加…… 每个时代的女人,都有每个时代的枷锁。任何外在形式的解脱,都只是暂时。真正自由的女人,也许并不会把形式上的自由当作终极追求。前几天看《辣妈正传》,那女主角,不可谓不强悍:怀孕期间与女上司据理力争,“按照法律,你现在是不能辞退我的。如果再招一个人顶我的位子,你要付双份工资”。然而在老公面前,她还是很没底气,让老公在一张画着又胖又丑的女人的画像旁签字,“即使我变成这个样子,你还是要爱我。”老公签了……但是紧接着,她沉默地思索了一阵子, “为什么我要靠你的承诺过日子?为什么我要求着你不抛弃我?”她于是 把他签了字的纸撕了。这是很可爱的一笔——即便老公、婆婆还有婴儿都在身边,那一刻,她也真的自由了。
个人分类: 她说|10165 次阅读|31 个评论
十里长亭
hongri1130 2012-2-23 10:21
十里长亭 十里长亭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互   只羡鸳鸯不羡仙      补充:     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 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应该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 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徐版又改自李版。   附:    白衣卿相《别思》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1987年徐克导演的是这个版本: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1960年李翰祥导演的是这个版本:   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5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0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