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集中供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集中供暖的地理与人文
热度 3 cgh 2014-11-16 16:39
集中供暖的地理与人文 11 月 15 日,中国的北方开始集中供暖了。几家热乎几家凉。 1 、今年涨价了。 19 元 / 平方米涨到了 30 元 / 平方米,原因是供暖中心改造了,由燃煤改成了燃气。换个角度说,咱也为北京的蓝天出钱了! 2 、还是不热。 原来是串联的,顶楼最热,一户不热,大家都凉快。现如今改造了,成了“并联”,于是大多数时候是“冰凉”。这热水线路似乎和供电线路不是一回事啊!前几天看到说,不到 18 °给退钱,看来是没戏了。去年开始改造温度自动控制,维修的师傅说,正在拆掉呢。无语乎? 3 、美国人也关注中国集中供暖。 刚一开始功能, LAtimes 居然有一文, Forcentral heat, China has a north-south divide at Qin-Huai line 。当然,文章套路很老,还是从苏联、政令、到民生的讨论。但是,这文章倒是不全是空谈,举了不少例子、引了很多原话。这点还是值得国内媒体学习的。文中说到几点很有意思: A 、秦岭-淮河作为中国的南北地理界线,也是集中供暖的分界线。这种地理分界用在民生政策上有历史原因,现在似乎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集中供暖是不是现今最合适的供暖形式已经道理需要考虑了时候了。为什么北方人享受 4 个月冬天 18 °,而南方人却要冻两个月? B 、中国的民生问题问题成为美国人的话题、话柄,甚至把柄。这种情况似乎还不只是民生,也同样存在与科学、技术等。当然,也许同样的问题,某些中国人(甚至是委员代表)说了没人听,某些美国人说了就很受重视。美国人能从供暖说到到温室气体减排,这可就事大了呗。 其实,南方人也不是那么死板,冻坏的是有很多,舒服着的也大有人在。小时候常常有冻得圆鼓鼓的手和耳朵。现在已经有电褥子、电暖风、暖手宝。但是看起来倒是反应了南方的小气(热一小块),没有北方那么大气(至少以建筑物为最小单元)。这就是所谓的人文地理吗?!
个人分类: 杂谈|3086 次阅读|7 个评论
写给南方集中供热的鼓动者
热度 5 sqzhang 2013-1-10 20:06
最近有些人在鼓动南方集中供热。 我是一个东北人,南方冬天的那种阴冷确实受不了,出差住几天都受不了,我更习惯室外零下20多度,室内接近零上20度的生活。我很同情南方的人们室内室外一样都是零上3-5℃,没地方躲没地方藏的经受着阴冷。 可是,南方是不是就应当也像我们东北这样集中供热呢?我劝你们不要弄。 东北的集中供热也是近几年才普遍实现起来的,在1980年代的时候,东北基本是一家一户的烧炕取暖,农村如此,城市也照样如此。好一点的是一座楼房,或者是一个小区有一个锅炉房烧暖气。我清楚的记得,198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六点我去火车站接人的情景。当时我住在城市的边上,从我们家的窗户看出去,满眼都是菜地,我要步行20分钟才能到达公共汽车站,那也是这条公交的终点站。从走路一直到坐上公交车,都是晴天,既没云,也没雾,只是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色还比较暗。随着公交车前行,车窗外的雾气越来越浓。到达火车站下车后,已经是雾气茫茫了,能见度绝对不超过50M,而且空气中有一股刺鼻的煤烟味。接到友人后,乘同一路公交车返回。返回途中发现,车窗外的雾气在逐渐变淡,我们下车是,看到的蓝天白云,阳光灿烂。 这就是当时一家一个炉子,一座楼房一个烟囱造成的空气污染。 到了2000年,这种面貌才得以彻底改变,因为那以后实行了集中供热,是一个城市的集中供热,而不是现在很多鼓动南方集中供热的人所说的集中供热。他们所说的集中供热,仍然的我们东北以前的那种一座楼、最多是一个小区一个锅炉房的方式。 想想吧,你们能够接受那种一座楼房一个烟囱带来的空气污染吗?、 你们也许会说,我们要的也是一个城市的集中供暖啊,东北能搞,南方为什么就不可以。 确实没什么不可以,但算过账了吗,搞一个小城市的集中供暖需要多少投资啊?搞一个大中城市的集中供暖又需要多少钱呢? 好了,我知道,很多南方城市都很有钱,建一个超大型的供暖锅炉,铺设一套四通八达的供暖管路这点钱算不了什么。 但我要说,有了锅炉,有了管路,那还差很多呢。 别的不说了,只说一件,那就是你们的房子都得进行改造。 听说过这几年东北搞的暖房子工程吧,就是在楼房外面再包上一层泡沫塑料,进一步降低墙的热传导,减少热损失。东北的墙比南方的已经厚很多了,但还是要包泡沫塑料。南方那么薄的墙是不是也得弄啊。否则的话,室内的温度仍然会很低,燃料用了,屋子里却暖和不起来。 好吧,这笔钱你们也有。 可是,包了这层泡沫塑料后,墙的保温性能提高了,可透气性就降低了,水分扩散的能力也降低了。南方夏天的雨水要比北方多得多。没有这层泡沫塑料的时候,屋子里都潮得要命,弄了这层泡沫塑料后,屋子里还不得就像泡在水里一样啊。你们是准备冬天包起来,夏天再拆除吗?我知道你们有钱这样做,可你们就不怕麻烦吗? 还有,实行了冬天集中供暖,你们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必须改。 一个需要改的习惯是开窗户通风,冬天供暖期内不准开窗户。夏天使用冷气的经验你们已经有了,开冷气就得关窗关门。暖气的道理与此相同。你们使用冷气时,是不是开一段时间后就要关掉冷气,然后赶快打开门窗啊?长时间的开冷气人不舒服,长时间的不通风你们更是接受不了。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东北在整个冬天都是不能开窗户的,不但不能开窗户,还要把窗户所有的缝隙都贴起来,我们把它叫做“糊窗缝”。你们既然要集中供暖,那就也得把窗缝糊起来,否则有了暖气屋子里的温度照旧会很低。这可不是钱的问题,是你们能不能忍受这种室内长时间(几个月啊)不通风带来的痛苦。 另外一个需要改的生活习惯是忍受干燥。我有几个南方朋友,他们自己家安装了小锅炉,安装了管路和暖气片,冬天自己供暖。他们没有把楼包起来,也没有糊窗缝,他们有钱,浪费这点能量不在乎。可他们家不能忍受的是,每天早晨起来嘴发干,喉咙里的痰咳不出来,眼屎多得不得了。我在他们家住就一点问题没有。他们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已经习惯了干燥,你们习惯的是湿润,你们那些毛病都是因为不适应干燥的生活环境产生的。有了暖气,屋子里的空气一定会干燥,这个道理我就不讲了。反正是又要暖气又要湿润,那是不可能的。你们准备忍受干燥带来的诸多痛苦吗?这也不是钱的问题啊。可别弄个钱花了还要受罪的结果啊。 古人有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方人是在南方的气候生活的,就不要人为的改造自然环境。那些不遵循自然规律,强行改造自然的事情已经做的太多了。希望你们不要再做这种傻事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31 次阅读|41 个评论
看不懂的南方集中供暖呼声
热度 2 wya 2013-1-10 09:40
博主注: 1、在某些专家极力鼓吹气候变暖的时代,南方却因为难以抵御冬季寒冷要求集中供暖,难道相比60年前,如今的冬天变冷了吗?60年前物资贫乏的时代能够御寒,如今空调暖风成为寻常家电的时代,人们反而更怕冷?是不是气候变冷,导致人们无法适应?如果仅仅是因为个别年份或个别地方的变冷,有必要整个南方都集中供暖吗? 2、目前北方很多家庭不愿支付一两千的集中供暖费,而采取自己家庭供暖,经过计算比交取暖费合算。不知南方家庭怎么想?经济账怎么算? http://news.qq.com/a/20130115/000108.htm?pgv_ref=aio 他认为,这一方面节省能源,他称,分散供暖,每平方米每冬季只需5公斤标准煤,是大规模集中供暖所耗能源的一半。另外用户经济负担也更节省,以100平米住宅为例,采用空调热泵方式,每冬季约需600元;燃气壁挂炉,每冬天1000元;集中供热,每冬季1500元。 3、如果权利部门把集中供暖当成一种福利则另当别论。有些机关和事业单位能够报销取暖费、物业费等,肯定支持集中供暖,他们甚至希望集中供电、集中供水、集中供饭......反正不花自己的钱,从国家搜刮一点算一点,他们取暖民众掏钱!!! 可见,集中供暖无关科学问题,更不需要修订实行半个多世纪的“供暖线”,只要给大家发供暖费,集中供暖、分散供暖都无所谓! 如果自己掏钱,民意调查一下到底多少人支持集中供暖?? 集中供暖的受益者: 1、供暖设备厂商、建筑商 2、能源供应商 3、能够享受福利补贴的家庭。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1/09/c_114299626.htm 长沙部分政府机关住宅小区10年前已集中供暖 对此,长沙市住建委主任陈鲁青坦言,长沙实行全面集中供暖时机还不成熟,长沙不是国家确定的采暖区, 没有政策扶持,也没有相应补贴。 而且和北方比,南方的城市冬季时间相对短 ,计算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会很低。“ 长沙暂不考虑采取全面集中供暖,未来或许会考虑分区域来试行,但是也应该以再生能源供暖为前提。”陈鲁青说,实际上,南方如果要集中供暖,不仅仅是解决供暖系统的问题,而是所有建筑集中改造的系统工程。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5/c_124184365.htm 武汉政协委员:不实行集中供暖留不住优秀人才 http://opinion.hexun.com/2013-01-06/149813368.html 集中供暖,草根不想搭“人才”的顺风车  政协委员积极作为,建言献策是件好事情,把民众“要温暖”的呼声带到大会上更是好事情。但呼吁集中供暖是为了人才的理由却是荒唐的,人才需要温暖,草根也需要温暖,人才和草根都是血肉之躯,草根也不是“铁墙铁壁”,集中供暖何须拿人才说事。享受温暖,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民众不想搭“温暖人才”的顺风车。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106/c159301-20104207.html 要不要集中供暖问人才更要问百姓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10/c_114314370_2.htm 南方集中供暖:让数据说话 “南方也应集中供暖”的呼声多年前就有,只是今年这个28年来最冷的冬天,让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体会到彻骨难捱的寒冷。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将这一问题的讨论推到公众面前。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162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年 • 大雪
热度 3 zyzhai 2013-1-9 08:11
新年 • 大雪
新年 · 大雪 翟自洋 “末日”之后的首个元旦,杭城纷纷扬扬连着降下几天雪,三十个小时温度持续在零度以下,使得降雪纯粹,不带雨的,积雪深度增加迅速。不经意间,寒潮汹涌而至,裹挟着尚未作好准备的南方生命。据《钱江晚报》,自 2005 年起,杭州的冬天几乎都有雪,近几年积雪厚度有明显增加之势—— 2008 年是最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雪的厚度达到 27cm ; 2010 两场雪均超过 10cm ; 2011 达到 14.6cm ;今年的雪已超过 11cm 。《文汇报》用大号标题写着:(去年 11 月下旬以来先后出现 7 次大范围冷空气)近期全国天气 28 年最冷。报纸开始讨论,南方集中供暖是否该提上议事日程了。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破记录的持续高温导致山火频发。在人们仍为全球是否变暖争论不休时,极端气候渐成常态,似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集中供暖,势必大幅推高碳排放,由此会进一步强化极端气候的常态化么? 面对洁白纯净的雪,且喜且忧。随手拍下几幅场景,记录于此。 从社区医院吃好糖丸(脊灰疫苗强化)归来,嘟嘟与爸爸一起玩雪。玩得忘乎所以,最后,突然停下,“哦!我要憋不住了!憋不住了!”好在爸爸反应不慢,让大部分嘘嘘没有撒到裤子上 。不肯便回,“再玩一会儿嘛!玩好了再去换衣服!” 2008 年的南方雪灾,让杭城的市树香樟吃了不少苦头:因枝叶过于茂密,许多粗枝硬生生折断,使得许多原本舒展的树姿变得笨拙起来。面对渐趋频繁的大雪,市政部门似乎还没有准备好。经历了那一次的苦难,香樟树桂花树们是否已学得聪明一些,不要长得那么茂密呢? 鸟儿在树梢扎堆,鸣叫声分外显著。是在集体欣赏一年中难得一见的雪景,或是在寻找食物,抑或在抱团取暖? 小区内、马路上、校园里,到处是停得满满当当的汽车。这个冬天,连续的灰霾天,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同事的小孩4岁,因感冒引发肺炎和哮喘,在医院里前后呆了三个多星期,药物还要长期吃下去,大人孩子都遭罪。同事纳闷,没怎么见咳嗽啊,怎么就哮喘了。摘抄一段报纸——“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呼吸科专家提醒,今年是支原体肺炎大年,患者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许多。加上抗生素的滥用,细菌耐药性增强,现在的肺炎疗程也越来越长,以前一般 5 天就可以治愈,现在常常要 10 天左右”。假如集中供暖,空气怎么办?要舒适,还是要健康,是一个问题。 和谐号? 中午 12 点多,打电话给水电中心,试过几个号码,固定电话里传来的只有歌声。好在手头有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答应尽快联系人来修。下午 3 点多,发现水已经停止喷射了。 两天的停歇之后,房顶的雪尚未消融,树上的雪多已不见(是看不见的生命的能量在起作用么?)。预报说,今天起将再度转入雨雪天气。
3671 次阅读|7 个评论
为什么要集中供暖呢?
热度 8 halcon 2011-12-5 04:22
瑞士和英国的维度都很靠北,冬天很冷,因此室内需要有暖气。不过无论是瑞士还是英国都不是集中供暖,而是住户自己解决。自己或者可以安装空调,或者安装家用供暖装置。需要的能源或者是电,或者是天然气(Gas)。冬天室内温度自己调节,在家的时候可以调到20度左右,不在家就设在8,9度就可以了。每个月的花费也不是很多。 印象中几年前在瑞士的时候每个月(100平左右的房子)一个月的Gas费用是20-30瑞郎,最近在英国上个月的费用是20英镑左右(70平米左右)。即使每年用5个月(11月至来年3月),也就100英镑多。换算一下是1000多人民币。 而五六年前在大连的采暖费是28元/平,100平米需要交2800元的采暖费。现在直接入户,好像暖气烧的还暖和点。 考虑到英国计算室内面积(70平米大约等于国内100平米),我们现在的房子和国内差不多大,而费用却比国内少交一半还多。 于是我就要问:成本这么高,为什么我们还要集中供暖呢?从个人角度讲,安装家用供暖装置掏的钱比集中供暖少。从国家的角度讲,独立供暖也节省能源。反过来集中供暖需要挖很多管道,不同家庭一共管理(个性化服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出发点在哪里呢?我想不通。 上个月还在Youtube看到GE推出的另外一个节能计划,通过回收现在房屋的热量可以实现能量的再利用。一旦在英国推广,那么节省的能源可以给200万家庭的供暖,供电。 中国人口多,缺电,缺煤。节省能源利国利民,但为什么我们就不推广呢?
6006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