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上课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上课

相关日志

研究生的课,讲解与读文献
csiro 2012-9-5 06:23
我与 Eamus 教授都给环境学的硕士生上课。昨天同他聊上课的事情。他从来没有面对面见过学生,每次“上课”之前,就是在系统上发一些文献,让学生大量阅读。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报告,批作业。 这对我比较新奇。说实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给学生上课,总觉得不过瘾。因为时间非常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把问题说清楚,很不容易。所以我上课总是讲一个大概的框架。我想,对于具体的问题,实际看材料,比上课要快。 老师的作用在哪里?老师知道你看什么材料,知道材料在哪里。 但是对于操作技能比较强的课,当然当面学习最快。昨天我就让学生练习如何做曲线的拟合,我们用 Origin 。但是要掌握一个软件一天半天还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今后要用,不然全忘记了。
个人分类: 交流篇|32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大教室与听讲
热度 16 boxcar 2012-8-26 12:34
好久没写回忆型博文了。今天欻空再写一篇“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鉴于食堂、图书馆啥的都写过了【 1 , 2 】,今天就写写教室吧。正好儿,这两天新生入学,过几天作为新生的“班级导师”(对“班主任”的创新型称呼)开始“走路上任”(没马没车),写写当初自己如何听讲和上自习,或许还能给新生同学们做点儿所谓的表率。 我上大学的时候距今已过 23 年。当年吉林大学虽然没有现在 8 校合并后几乎“包围”了长春市的新吉林大学那般“极大”,可也拥有沿着解放大路,从毗邻斯大林大街(苏联解体后后改名为人民大街)的丰顺街到东民主大街(地质宫广场,即文化广场东侧)的一公里多的路段上,一字排开了众多大楼。自西向东依次为:新楼、外语楼、红楼、灰楼(校部机关楼)、数学楼、体育馆 / 篮球场、理化楼、图书馆楼、白楼。这些楼宇中,我们系的教室主要分布在理化楼和新楼。目前,在 1950 年代曾以东北人民大学闻名的吉林大学主体已经南迁到了临近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原来所谓“北区”的很多教学楼据说已经大半被吉大子弟中学、子弟小学这些“庞然大物”给瓜分了。但在 20 多年前,这里却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学习和实验的主要场所。 众所周知,大学的教室主要有四大功能——上课、上自习、做考场和搞业余文化活动。今天先说上课。 我们考大学那年,全国缩减了招生指标,实际招收大学生约 60 万,结果我们这届学生人数成了物理系(后来叫物理学院)最近 30 多年中招生人数最少的一届,仅有 76 人,既少于我们上届 88 级的 80 人,也少于下届 90 级的 90 多人。按照入学的本科专业,编成了物理学和应用物理两个班。由于此前几十年中从物理系分走的电子科学系、材料科学系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很多基础课(例如,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与其母系(物理系)相同,所以上这些课的时候是在大的阶梯教室上课的。三个系加在一起 170 余人,场面那是“相当壮观”了!这种供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主要有三个——理化楼的 3 楼的“理一阶”、 6 楼的“理三阶”和新楼的“新一阶”。 这些教室中,理一阶是物理系的“主场”,理三阶是电子系的“主场”,而理二阶实际是化学系的“主场”,我们只在那里上过大约 30 学时的普通化学课。其中,理一阶很不简单, 1989 年前后长春电影制片厂曾经拍摄过一部电影《蒋筑英》(这个曾经在 1983 年前后被大力宣传的人物的名字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肯定非常陌生了),其中蒋筑英给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在改名叫长春理工大学)学生讲课时的场景,是在理一阶拍摄的。当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黑板左下方耷拉下来的几根线索,倍感亲切! 当时的阶梯教室的设施用现在的眼光看未免粗陋不堪了,但桌子和凳子都是“实木”的,是将近 2 厘米 厚的木板架在铸铁支架上搭好的。因为没有像样的靠背,所以斜倚着睡觉肯定不舒服,上课即使要打瞌睡或者睡觉,前面要有支撑的。这样的设施,虽然很不符合人机工程,也不够人性化,但无疑有利于学生听讲学习。阶梯教室的第一排,注定坐满了最好学的女生(本年级 11 人,后转系走了 1 人),充分体现了 Lady First 的风范。当然,偶尔也有更好学的男生去“搭边儿”的,有人仔细观察后发现,他和旁边坐着的她也经常一块走。其他座位上坐着的是其余同学,刚上大学那两年,为了占据一个比较靠前的、好的听课位置,有段时间流行头天晚上放本写有自己名字的书预先去“占座”,大一的时候常用书是入学时发的那本《 50 天的回顾与反思》。 阶梯教室前面的讲台是木质地板的,有点儿高度,所以老师如果比较活跃地来回走动,偶尔不免会有“下台”之虞。当时的教师授课完全是用板书,并没有“多媒体教学”这种高新技术。物理课偶尔会有实验演示的,负责演示实验的梁浩老师会把器材从理一阶对面的演示实验室拿过来。当时的辅导员韩炜老师和教学秘书孟宪华老师都很负责任,课间经常去点名。这几个阶梯教室的光线总体还不错,但墨绿色的毛玻璃黑板用久了之后对比度有所下降,远了偏了还是不容易看清楚。如果只有本系这两个小班上课,教室会被安排在本系的电教教室——理化楼 356 房间。因为那个教室前后两个门,所以时常有迟到的同学从后门偷偷溜入。至于分小班来上的习题课、外语精读 / 泛读 / 写作课和大三、大四的专业课,则主要安排在新楼的 308 、 310 、 312 、 313 、 314 和 321 等来上,这些都本系固定的教室。 在老师们上课的时候,我有记笔记的习惯,这个习惯至今未改。开会、听讲座都是照例要弄一支笔、几张纸做记录的。前几天在家翻东西,居然在无意中又翻出了当年的笔记和实验报告。当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东西、画出的东西,基本做到不遗漏,有些强调的话也会记录下来,这些笔记在课后复习和考前复习时很有用。有一部分课程(考研课: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以及量子力学等)的笔记,后来赞助给一个外校来考研的小老乡了。记笔记的好处,除了是能够更多地保留课题获取的信息外,还多少能让自己注意力更集中些,避免走神和打瞌睡。 一晃儿 20 多年过去,当年曾在讲台上风度翩翩地给我们讲授《力学》的回瑞发老师已经作古多年,其他当时正值壮年的老师也大都退休,当年我们这些坐在下面听讲的学生们也已人到中年。当年的黑板,已被多媒体屏幕掩去大半,当年学生们手中的笔和纸本,可能也被各种“ XX 三件套”之类电子产品排挤到了书包角落里。。。。。那些教室和那些青春年小的时光,都已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 【1】 吕喆: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食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27474.html 【2】 吕喆:那些找不回来的青春年小——图书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1635-536171.html
个人分类: 青春年小|9195 次阅读|35 个评论
院士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了
donghy 2012-6-7 20:55
院士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了
2012年6月6日,沈阳药科大学第一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里都挤满了学生。 姚老师侃侃而谈,将近两个小时,学生不时爆发出掌声和笑声。 姚老师年事已高,但是使用计算机网络甚是了得。 他和学生每周在沈、深、穗联网开视频论坛。 邀请的报告专家更是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为了做这个报告,姚老师还特地查询了我校SCI论文发表TOP10。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里认真上课的老师都是有良心的自虐狂
热度 92 张海霞 2012-5-11 00:29
刚刚看到尤小立老师的文章《把教学资源和权利还给一线教师》,感觉与我心有戚戚,特别是这一段:“毋庸讳言,当下大学的课堂教学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失序状态。表面上,所有大学的课堂教学都在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其实,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得以维持,主要靠的是一线教师的良心。他们不忍自弃,也不忍抛弃那些正处于求知欲最强阶段的学生。” 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教授,其实一直是大力支持和鼓吹教授给学生上课的,而且自己的课也在越加越多,主要原因就是这句话:“不忍自弃,也不忍抛弃那些正处于求知欲最强阶段的学生”,看到学生们对知识和未来充满着渴求的眼神,那一刻,作为一个老师,我真的不忍心放下他们不管,看到他们写给我的信、跟我说的心里话,我更是感觉到务必要上好每一门课,甚至主动去开更多的课,就是因为学生们喜欢、有所收获。这一点也在另外一个教课很好的年青老师那里得到了印证,昨天我们两个一起去科技馆做一场科普讲座,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上课很好的副教授,在学生中有口皆碑,聊起来上课的这些事情,他的感慨比我多,因为他上的课更多,每门课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资料、实验、跟学生交流,他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的创新性很强,可是,这位全校知名的副教授不但评教授很难,连评“全校十佳教师”的候选资格都没有!何其不公平! 在大学里,现在还在坚持着、支撑着、真正上课好、对学生负责的中坚力量是这样一批干良心活的自虐狂!环顾四周,那些马马虎虎上课、信口雌黄、甚至根本不上课,而挖空心思把时间用来搞课题、拉关系、抱大腿、造成果的正副“叫兽”和“烟酒员”们,职称、待遇、生活的光鲜程度什么都比这些有良心的自虐狂要好,这就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界活生生的现实!不改变评价体制、不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事实,再多的法规和条例都是虚设,再增加更多的头衔和荣誉都是徒留笑柄! 教育的出路在于尊重教书育人的本质,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与时俱进地进行课程改革,踏踏实实地抓好每一级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意志、尊重客观规律,这比什么都重要!评比不可少,可是不公平的评比是严重的伤害和自我矮化,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石,不能再自甘堕落啦!所谓:别让雷锋吃亏,象雷锋一样做好事的就会蔚然成风,但是如果身边的“雷锋”都活得很惨,一定没有更多的人去学他,这就是社会风气的形成!如果大学的管理者们能够让这些有良心的自虐狂们能看到希望、得到支持和公正的评价,更多的人就会主动认真地对待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大学教师的队伍里多数是负责的、有人格魅力的、有良心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老师、而不多数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太敬佩钱先生这个总结了,精辟之极),我们的大学才能真的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这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起的作用,比什么都重要!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8805 次阅读|102 个评论
大学里的“说教课”“弱智课”“扯淡课”
热度 44 SoSoliton 2012-5-7 11:07
课堂是教师的工场、学生的战场。课堂本如“鸡笼”,进出全凭习性,然而近年来大学课堂已酷似“牢笼”,教师要远离之,学生想逃离之,教师“进笼”要靠教育部明令约束,学生“进笼”要靠任课教师点名胁迫。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当教和学的习性被祛除或没养成,上课或到课多难呀!就像大白天要把鸡们唤进或赶进笼子,不容易!即使被唤进或赶进了笼子,能安心吗? 网上有言:“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就像靠怀孕留住男人的小三。”“小三”的心思在钱财,“小三”的手段是胁迫。看来大学课堂在退化,大学老师在沉沦。清华大学林章凛老师在其博文《 一个清华教师的忧思 》中说,大学生们最喜欢两类课程,“要么是老师已经消化好的、按部就班授予的课程;要么是概论性的课程,大家听听高兴就是。”不能埋怨学生,是课堂和老师太让学生失望了,某种程度上说,如今的大学课堂上,学生不仅长不了知识,训不了思维,学不了方法,悟不到大道,反而可能被同流合污,所以逃课反比到课好。前几天跟几位本科生闲聊,谈到大学生逃课现象,他们的经历和体会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把大学课堂总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说教课”。这类中国特色课,在他们看来是最跟专业无关的课,本来打心底就抗拒,加之任课老师又满口大道理,所以如果不是靠点名,估计自觉自愿去上课者寡。这类课实际起到的作用可能与其本来的宗旨正好相反,很多任课老师已经不是用学习效果而是用表面上的学习态度来衡量学生了 -- 来上课、能交作业就是好学生,至于课堂上交头接耳、心不在焉,作业中胡编滥造、抄袭剪贴,都不要紧。这倒也符合“人到人情到,礼轻情意重”的中国人情规则。学生说了两个经典案例:老师问 A 生是不是党员, A 生说不是,老师说你不是党员怎么在作业中说自己是党员干部呢?老师问 B 生在自己的学习体会中写了些什么, B 生说不知道,老师又念一段 B 生的“大作”提示 B 生,问是否 B 生所写, B 生回答不记得了,老师感叹:才交上来的“大作”怎么就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对待这类课程作业,大伙都是直接到网上拷贝,看都不屑看,所以自己的作业中写了些什么当然不知道啦!这类课是在培养什么品质、什么精神? 第二类是“弱智课”。大学开了很多所谓的通识课,在他们看来就是鸡肋课,不学不行,要算学分的,学又实在是无聊,都是些弱智的东西,不会长智力,只会损脑子、伤身子。典型的如《计算机概论》,讲的什么 windows 、 office 、打字、制表、上网等等,现在的小学生都会的东西,居然还要在大学的课堂里讲一两个学期,更何况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扔个把戏让学生玩玩,绝对无师自通。学生们说这类课不仅折磨学生,也折磨老师,因为没有学生听,所以老师们比对牛弹琴还痛苦,都被磨成了自言自语的“神经病”型。有时候,本来百多号人的课堂不足十人,老师也要强装笑颜,自我陶醉。学生说非常同情这类老师,也非常佩服这类教师,他们都修炼成了一门“两耳不闻课堂事,一心只教自己书”的从容淡定功夫。 第三类是“扯淡课”。“ 一所名牌大学, 70% 的教授都是扯淡的 。 ”这已成了经典段子。学生们的切身感受也是这样。本来对“说教课”抗拒,对“弱智课”鄙视,对基础课和专业课充满期待,没想到这些课原来都是些“扯淡课”。这些课程本来是非常重要的,构成一个学科或专业的体系,需要足够的内容和课时作保证,但如今,通识课程弱智化,专业课程概论化,基础的、抽象的、难懂的一般都从教材中抹掉了,即使剩下一丁点,任课老师也是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的。课堂上,凡是学生不懂或难懂的,老师只字不提,凡是学生已懂或易懂的,老师是滔滔江水。这类课主要靠其本身的重要性维持较高的到课率,学生们每次都是怀着对老师的崇高期待去上课,生怕漏掉了一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想不到老师每次课都是扯淡,很令人失望!课堂上偶有点改观,却可能是又多扯了一些与课程无关的淡,如国际形势、股票走向、光荣历史、儿女情长等等。 这几天清华又闹出了“论文博士”新闻。仿照“论文博士”,在下造一个新词:“分数学士”,就是只要分数不要上课甚至不要学习的学士。“分数学士”比“论文博士”的危害性更大。“分数学士”是学生自愿追求的,还是大学“逼良为娼”的,这是一个大问题。
个人分类: 管点闲事|15076 次阅读|45 个评论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
热度 9 lin602 2012-4-5 22:46
上课到底要不要点名?学生的答案与教学多年的教师的答案可能不一样。 从内心来说,我非常赞成学生愿意来上课就来听,不愿意听课就不用来。说实话,我在大学有时候也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讲座的(例如:曾经不听课去听著名学者卢嘉锡、蔡启瑞院士到中山大学讲座)。 但是,目前中国高校如果你不要求学生来听课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可以这样说,许多学生会不来听课,即使我这个出了名的‘严厉’教师,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来,碰上点名时,他们名字记录在案。有的睡觉,有的出去玩,有的在宿舍上网打游戏。 如果许多学生考试不及格,那心慌的往往不是学生,可能是教师。为什么,学校要求成绩正态分布嘛。我当系主任时,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高而担心,担心学校的批评。最后我给他们打气,说学校要批评我来承担。 如果学生这门课不及格,那没有关系,补考,补考不及格也没有关系,可以重修及再补考。如果还是不通过,那没有关系,毕业前一个清考,统统过关,手拿毕业文凭,欢天喜地离开学校。哈哈。 所以有的学生干脆不补考,也不重修,最后清考一下完事。清考是什么,反正在高校工作的‘地球人’都知道,这里也不多说了。因为学校要‘维稳’。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出门,领导们就没有忧愁了。 唉,你说这教学质量如何抓?为这事,我找过教务处领导甚至校领导,没有用处。许多教师都反映这个问题,没有掀起一点波浪。 所以我只有采取一个最原始也是最笨的办法----点名。 因为要对这些学生负责,对这些学生的家长负责,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他们坐在教室中,不管怎么样,总比在宿舍打游戏好点,因为我还会多多少少提问,让他们有点紧张,再讲点科研与工厂中的事情,讲点毕业校友的事情来提提他们神,多少还是能够学习点东西。 唉,想起来心里就有点郁闷,这教师变成什么了?保姆?家长?幼儿园老师? 作为大学教授,无奈! 注:一般来说,不同学校风气有差别,管理也有差别。学校录取成绩不是太高的,学生风气更差。
4331 次阅读|23 个评论
大学生可以不上课吗?
热度 19 szc009 2012-3-4 19:32
大学生可以不上课吗?参考答案:老师不可以有“学生可以不上课”的想法,学生不可以有“学生可以不上课”的行动。 解析如下:一,老师课讲得不好,可以不来上课吧?不可以,老师这么想首先是否定自己的教育价值,让自己的责任心走下坡路;学生这么认为,就是纵容老师水平更加平庸,明智的选择和同学一起与老师交流改,老师的点滴进步可不是对一届学生有益的,就算学生不作为,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容忍能力,高明的学生会分析老师那些还有值得可取的地方,至少还有参照物的价值。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一定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二,学生水平已经超过老师了,可以来上课吧?慢着,这个是老师认定的?就算这样,你可以节约课堂用来做其它事情,但在课堂上学习难道不可以?老师会影响你学习?从这个原因看,这个学生水平更需要来上课,如果水平比老师厉害,闹市之中应该都可以心无旁骛的。再说了,不上课对其他学生的影响总是弊端更多些,不能够只为自己着想!是不是还可以帮助下听不懂的同学嘛,其实如果懂温故知新的道理,更应该来上课。如果学生自己认为水平够了,根据以上分析,此人不是自满就是自欺欺人,就算真如此,还是要谦虚些,受老师熏陶熏陶还是有益的。 三,与高水平的讲座等事情冲突,不来上课可以吧?就算老师水平很烂,自己水平很牛,也不要带这个头,你去别人也去,这不是个好的行为,不要只考虑自己,也还是要尊重自己的老师,目前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大打折扣,当然这个师生都要反思。然后再从这个新的学习机会来说,如果是大家的话,一般都会有视频,下来网上补过来就完了;就算没有,一般这样的讲座会在很多大学重复讲,就算在新闻上了解下主要信息就够了,很多内容要自己搜集资料的,如果是做研究的话。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阐述,本着取长补短为整体教育的发展做自己微薄的努力为目的,以不自以为是,不妄自菲薄为前提。如果教学本身相互尊重,相互成长的互动能够实现培养独立人格的人,则是喜出望外的事情。如果从老师的角度看,对学生的要求可以很简单,记得有个老师上第一次课就跟学生说,“你不上课可以,不要说话,不然要么你走,要么我走。”这样的老师还是很霸气的,学生上课说话影响教学是不对的,教学也许或许更好的途径。 学生不上课,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也没任何的理由。 注:该参考答案是从学生的角度作答。如果有其他的解读,或者相反方向的解读,欢迎批评讨论。
个人分类: 省思教育|12860 次阅读|38 个评论
开学了!
热度 2 等离子体科学 2012-2-13 16:59
上周就上班了。今天正式上课。校园里又满是学生了! 最明显的标志是家里早上7点半到9点的自来水“不自来”了:时断时续——因为旁边建了几座学生公寓,早晨的水压一下子就掉下去了 这学期还是上两门课(《高等I》和《环形基础》)。仍然比较忙。 今年节气晚,春在年后。阳历二月没过一半,“家家户户”就忙起来写基金了。看了过去的几个学生写的初稿,都还不错。要是在前几年,“中”应该没问题。不过,这两年年轻人写得都很好,普遍比面上基金申请写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可喜可贺!但是因此也导致青年基金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超过面上基金。能不能“中”,里面的想法和方法是不是新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果缺少新的想法/方法,尽管写得好,也很难被评上。 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年轻人要朝着真正的“创新”去努力!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32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整顿学风,老师和学生都要努力!
热度 5 张海霞 2011-8-2 13:47
关于学生要分的话题最近纷纷攘攘,我想所有人都支持那位老师的做法:坚持原则,整顿学风,作为一个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也深有感触:目前的学习风气真的到了需要整顿的地步! 今年本科生的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很积极,期末考试是大作业,每人做一个自己喜欢的PROJECT,我在倒数第二节课上请每个同学上来讲他们的最后作业选题和设想(5月31日),没想到有两个我不熟悉的学生上来讲:第一个上来的时候我很诧异问她:你是选课的学生还是旁听生?北大的课旁听生很多,所以我也没有特别在意每节课的点名(基本上提问回答问题就是点名了,因为我的课互动性很强,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这个学生我不记得她上过几节课、回答过几次问题,她说是选修了本课的学生,我无语!只好对她说:下课再说她的事情。可是,后来又上来一个,同样的情况!我愤怒!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讲了,平时不上课是肯定不会及格的,因为从第一节课我就要求学生务必上课:平时成绩占40%!记得那个同学说:“老师,我们没来上课的时间,也学习了您的课件(我的课件是上网),所以还是对课程内容有较好的学习。”我记得我的回答:“你现在网上可以学习到MIT的所有课件,但是MIT会给你学分和学位吗?”学生上课,老师上课,是一个全面交流和互相激发的过程,这个学期我们15周的课上,不但是15次头脑风暴时的学习和互动,我们还邀请了企业家来讲,还到企业实习,到外地去做考察,课程内容丰富、师生关系密切,不但是学习课堂的知识和内容,还交流做人、做事和人生经验的课堂,不上课,怎么能够有这些收获?! 当然,她们还是很希望我能够给及格的分数,给出了各种原因,可是,我坚持不让步:即使找到校长我也是不会给及格的!我记得我当时就给主管院长打了电话,他大力支持我的做法,最后,这两位同学虽然还是按时提交了期末的大作业,我也给了他们一个客观的分数(当然是不及格了)。 那天晚上,我正好是和来访的葛文勋先生夫妇(Wen Ko Chrisitina),Norman Tien, Gary Fedder一起吃晚餐,谈起此事,大家都深有同感,在现在的课堂上,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都在下滑,高科技时代所带来的知识爆炸和获取知识手段的变化,都对老师如何上好课、学生如何听好课提出了挑战,可是,不管怎样,老师与时俱进认真备课是必须的,学生上课是天职,有意见可以提、有好的建议可以沟通,不上课而要高分数是无论如何都不对的。 今年的暑期课上,我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很好,我们的大多数同学都坚持做到了,而且提问非常踊跃,收获很大,那些没有好好上课的,不但没有拿到结业证书,更重要的是错过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讲座:陈宝钦老师以他50年的专业经验的人生经验为同学们上了感人至深的一课,还有曾繁根、王志华、赵奕平、崔铮、孙洪波等等20位老师,每个人的讲座都有它不可错过的精彩,至今想起都心情难以平静!我会再找时间记下他们的精彩和感动,也是对我做老师的极大地鼓励和促进! 老师认认真真备好课、上好课,学生积极主动听好课、提好问,这样分数自然不是问题!上课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一个高分,更多是要在上课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顿学风,不是一件孤立的事,老师、学生、家长和相关管理部门都有一份责任,我们都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节课开始、上下齐心,一起努力!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31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嘴”在唱红歌,“脑袋”在实验室里和学生身上
热度 3 wangxh 2011-6-23 18:16
一边是红歌演唱比赛迫在眉睫,一边是本科论文答辩刚刚结束遗留的问题。今天的俺,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他同学答辩结束了,兴高采烈,前几天说的那个学生“心急如焚”、“泪如雨下”!没办法,没有论文,如何毕业?她只能在实验室一边流泪一边“凑乎”实验...... 红歌训练——俺不得不去,俺也不敢不去——谁能理解俺呀!!! 不是俺不想唱红歌,而是真的很忙——心忙呀! 心或者说脑袋却一直悬挂着实验室的学生——先是打电话给一个与她比较不错的同学,帮忙安慰安慰;再是忙里偷闲发个信息“在实验室等着我”。唱红歌训练一结束,俺马上飞奔到实验室,看见另外一个老师的研究生在劝慰,俺心情放松不少,谢谢这位同学——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我真的感谢他! 谁能理解一些教师?俺可能仅仅是其中之一: 昨天下午4个小时的课,前两节本科生,后两节研究生。为了练歌,本科生的课1.5小时赶完,研究生的课只能另找时间; 今天从早上8点开始进行论文答辩,全体教师中午只用不到20分钟对付完午饭,快马加鞭,目的是赶上下午4点的唱红歌训练; 明天上午2节本科生的课,下午2节研究生的课也只能调整时间了,因为明天下午红歌正式比赛! 女儿还有三天就要走了,俺一点点“贡献”也没有做啊! ......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3307 次阅读|3 个评论
留学生最后一次课合影
热度 3 laojing 2011-6-17 18:24
留学生最后一次课合影
今天,留学生最后一次课,下课外面大雨,同学们提出合影。(你能看出他们是小老外吗?) 部分同学:1左起:李丁根(韩)、达尼娅(哈)、艾拉(哈)、黑俊(俄)、阿丽丝(哈)、安藤惠里子(日) 2左起:姜产(韩)、苏上好(韩) 3左起:柳曦喆(韩)、郑址范(韩)、麦娅(俄)、朴庆根(韩)、发拉色(阿尔巴尼亚)、艾嘉(哈)、爱咖(哈)、阿诗玛(哈) 课代表:达尼娅(哈)、艾拉(哈) 艾拉(哈) 达尼娅(哈) 阿丽丝(哈) 教室一角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方科大的45个学生
热度 16 boxcar 2011-6-7 19:29
我不关心他们今天是否参加了高考,因为把谁放在那个位置,多半也不会去参加高考的。 我更关心过去的几个月里谁在给他们上课、上什么课。 南科大能否成功,参加不参加高考不重要,因为不参加高考的“保送生”以前又不是没有过。重要的是整个培养过程和以后的走势。
个人分类: 教育|5272 次阅读|34 个评论
老师,我真的不愿意听课
zhuoqing 2011-1-6 08:40
今天(2011,1月6日),我的研究生张昊飏在给我检查完最终的本科生期末考试试卷之后,向我说起他大概从高中的时候就不太喜欢上课听老师讲课。原因就是喜欢自己琢磨书上的问题,自己首先探索,将所有岔道都走一遍,穷尽自己所能去解决问题,这样才感觉到踏实。听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之后,直接听到正确的求解过程,害怕丢失了自己探索的乐趣。 无独有偶,今年我班上的孙鹤同学在期中的时候给我发送一个电子邮件,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自学,不喜欢大学里一板一眼的听课、交作业。喜欢自己真正思考、吃透问题之后再统一做作业、写论文等。现在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在过程中也不时给我发送一些他自学中的体会。 我想像他们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谁让我们在给全国最优秀的同学上课呢。对于他们的选择我既感到欣喜,又感到一定的担忧,但是也说不上来什么担忧。不过看了一些博文之后(如下)像上述同学不来听课应该是正常的 李铭老师的博文没有自学,大学一切教育都白费: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18 张水老师的博文说说大学里的自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508 吕喆老师大学的照本宣科与自学: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324 有的时候,一段和同学不经意谈话会使我们对于自己的工作着实的考虑一下。看来我的课堂上还是缺少一些什么。先给自己总结一下,留作以后仔细分析吧。
个人分类: 我的教学|452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伊始小学生操场出操上课
黄安年 2011-1-4 16:52
2011 年伊始小学生操场出操上课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4 日发布 今天是 2011 年小学上课的第一天 , 天通苑小学生出操和上课 , 这里是拍摄的部分照片 , 记录这一刻 , 共 4 张。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2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课随想
jeweliu 2010-12-2 19:44
1、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 2、上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课本为中心或者以教师为中心。 3、学生只听课、记笔记是学不到知识的。 4、学知识不能只是记住或背过,不能只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只是知其然就认为是对的,那是迷信,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接受,这才是科学。 6、要经过思考,才能知其所以然。思考不只是用在做题上,还应该用在学习定义、定理等方面。 7、经过思考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背过的知识只是浮云而已。
个人分类: 开卷有益|3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戏谑】一位上课教师的抱怨
Bobby 2010-11-14 06:46
说到上课学生是否听讲的问题,有 时是 老师的原因,有时是学生的原因。说说一个哥们的上课经历吧。这哥们给某非本科非研究生班上课,据这哥们讲: 尽管大哥我声嘶力竭、唾末横飞,自认为讲得卖劲、讲得带劲,但学生仍然是不来的不来,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讲话的讲话。大哥我生气了,说道: 虽说我知道你们不过是来混个文凭,但你们也不能这样子直截了当赤裸裸的吧。你们知道吗,我讲课讲得都有点脑袋缺氧,微有醉意了。你丫不爱学也就罢了,不知道给大哥我捧场嘛?怎么这样目中无人?怎么这样没有起码的礼貌?这样让大哥我情何以堪?哥虽然也算是挣了你们的钱了,但哥伤心哪!这个钱挣得有点痛苦,哥实际上伤得不只是心,都折阳寿啊。为五斗米折腰,长期屈其心志,恐怕要得癌症的呀,真是得不偿失!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哥是聚天下废才/蠢才而教之,实在是苦哉! 古语说得好:家有半升糠,不当孩子王。信哉斯言!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4408 次阅读|5 个评论
哈哈,0.1流学校的学生也这么可爱
wangxh 2010-11-13 09:44
既然来到名校,俺就绝不放过任何可以学艺的机会,听牛人报告、听名师授课,这天俺来到一个研究生的课堂。 这是一次4节课连上的、并且比较难的课程。2节课过后,部分学生露出疲态,其实老师也挺累的,俺有体验。老师问我们应该什么时候下课?老师的意思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那次课,没有回答。老师又问我们的课应该上到几点?仍然没有回答。 与一群高智商的人在一起,俺不够胡乱猜测,教师和学生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老师真不知道什么时间下课?难道学生知道老师是明知故问?还是故意给老师来迷魂阵法?这好比去买东西给一大票等着找钱,等卖主算不开账时保持沉默,反正找少了俺是不干的,找多了是你自己的责任。俺估计学生可能会来这么一招儿,如果到时间还不下课就嚷嚷,如果老师提前下课了就心里偷着乐(俺的学生常干,鄙人这里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突然,老师说与大家认识一下,念到名字的举手示意。总共有5、6位学生未到,还不错,不过超乎俺脑芯片的是0.1流学校的学生也玩逃课哟。还有一个学生更神,当老师点到他的名字时,突然上去了另一个学生递给老师一个纸条这是XXX同学的请假条。 老师笑着问:这是你现写的吧? 学生涨红着说:不是,老师。他自己写的! 问:那怎么才交上来呢? 答:XXX同学说了,如果点名就交给老师,如果不点名就不用交了。 教室里 立马儿 充满了哄堂笑声...... 哈哈,原来0.1流学校的学生也这么诚实、可爱啊! 请注意听讲(摘自互联网)
个人分类: 教之道|4216 次阅读|7 个评论
教育随感-2:对中外学生差别的见闻
热度 1 sqdai 2010-10-25 07:14
我每次出访境外的高校,总是向我的 host 提出,想旁听他(她)给学生讲课。国外大学一般坚持做到:老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这是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所以,我听过的课有大一的线性代数,大二的流体力学,研一的水波理论以及一些研究生的专题课程,授课的都是颇有成就的名教授;还多次参加了研究生的 seminar 和工作汇报。此举的目的主要是:一来学习境外教授的授课技巧,二来了解他们的教学方式。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个“副产品”,对中外学生的区别有了一些了解。这里略说一二。 国外大学生对老师(尤其是教授)尊重而不敬畏,国内大学生则敬畏有余,尊重不足 。 国外学生见到老师一般都会礼貌地打招呼(高年级有时直呼其名),别看他们上课时(特别在上小课时)不太注意坐姿,但从不迟到或不专心听讲;他们提出问题,得到解答后一定道谢;课间休息时,只要老师还在教室里,会围着他(她)提问题,弄清课堂上没听明白之处。我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访问时,遇到期末考试,我的 host 要去旧金山出差,让我代替他给本科生考试监考,考的是线性代数课程。进考场后发现亚裔、非洲裔学生占半数以上,他们对我很尊敬,拿到考卷后,就开始问我考卷上不清楚的地方,我尽量作答;问题接踵而来,我一想,不对了,他们是不是在“欺生”啊?赶紧“刹车”;考试中仍有几个学生小声向我提问,从他们提问的内容看来,他们不见得比国内大学生高明多少。考试结束时间一到,他们纷纷交卷,临离开时也没忘了向我示意告别。 国内学生上课(尤其是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上课时走神、打瞌睡甚至交头接耳的现象时有发生,显得对老师的劳动不是十分尊重。对于老师(特别是对我这样的老教师),总有点敬而远之,课间休息时即使老师在教室里,也没有学生围着提问(考试前的辅导答疑除外);往往经过我的一再鼓励,才渐渐地与我平等地交谈。 国外学生比较 aggressive (张扬),国内学生则比较内敛。 在国外的课堂里,很少见到学生正襟危坐、一声不吭的,特别是坐在后排的,连四肢平展的都能见到,但他们听课很专注,经常频频发问。有一次我到 Brown 大学应用数学系访问,去听我的 host 苏兆星 教授给本科生讲授流体力学,听课者约 30 人,在教室里散乱地坐着,什么样的坐姿都有。我记得那堂课讲的是水波动力学,正是苏教授的专长,他讲得非常清晰生动,学生们非常活跃,时不时地举手提问,涉及水波方面的各种问题,从物理概念到数学提法,“打破砂锅问到底”,苏教授耐性极好,一一详细作答,有时说,有些问题下一节课会讲到。我坐在后面暗自统计了一下, 45 分钟的一堂课,这样的问答竟有六次之多!要知道,这是在讲授大二学生的基础课! 相比之下,国内的学生在课堂里太安静。他们一般坐得一本正经(大概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这样要求的吧),上课要么记笔记,要么默默地听着。向老师提问题?想都没想过。我在本校力学系给本科生讲过六次“理想流体力学”,对这种鸦雀无声的课堂氛围非常不满。于是,立下规矩:我上课时可以随便插嘴提问,甚至于可以不举手就发言(因为学生人数不多,不必担心秩序问题),最后将把上课的表现(活跃程度、提问次数等),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后来情况稍有好转,但与国外同类课程的课堂气氛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积习难改。 国外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超过国内学生。 一般来说,国外学生的应付考试的能力与国内学生相差不多,甚至略差一些,但创造力似乎胜过国内学生。我有机会做过两次比较,发现在美国的亚裔学生就有这种区别。 还说那次线性代数考试,我帮忙帮到底,帮着初步批卷,发现有亚裔名字的试卷的成绩高出平均水平,但那道最有灵活性的试题,却回答得不怎么样。 在 MIT ,我的 host 梅强中 先生对研究生要求甚严,那时他有六位博士生,其中一半来自国内。他每周与一位学生讨论一个小时,我要求参与。结果发现,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的创见少于国外的,研究进展也较慢。 以上罗列的是我不多的见闻及印象,难免是管窥蠡见,不很全面。至少可从中看到东西方文化传统之区别。更深层次的分析留给我的朋友们来做。 写于 2009 年 9 月 30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1700.html
个人分类: 教育随感|10680 次阅读|35 个评论
我的前两个月博士生活
vanxiong 2010-10-21 15:52
到电子科大上课,已经一个多月,心已经沉静下来了。 刚开始的一个月,各种手续搞得我焦头烂额。由于我是光电所与电子科大联合培养,两边都摸不清头脑,我的学生证和图书证是十一之后拿到手的,第二导师还没有见过面,很让我诧异。 开始的两三个星期,忙着到处听课,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结果可悲地发现,很多课程都有用,其中有一部分有用,但是按照老师上课讲的进程,势必不会花太多课时给我讲我想听的东西。所以,很遗憾,第一周我大概上了30多节课,到现在,仅仅只上我选的课程,而且有些还不愿意去听。 比如英语,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求上英语阅读课。而且这个老师不是课表上安排的老师,据她自己说,是出国N年,这两年才回来。我觉得换老师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虽然我不知道以前的老师怎么样,但是这样给人感觉外语学院似乎不太重视其他专业学生的英语,说明白了,你们物理的博士,我们一个新老师就能摆平。 事实上,以上的牢骚是我上了几周课才有的。 事件一:这位老师不会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课件资料要大家拿U盘到上课的多媒体上拷贝,不乱套才怪。在同学的建议下,她申请一个公共邮箱,在上面发布信息,课十一之前她发三篇文章,关于文化的一些文章,其中有卢梭的文明冲突论,三份资料一共大几十页,要求回答一些问题之后,写一个3000到5000字的读后感。我看了文章题目,给她发了个邮件,说我对这些文章主题不感兴趣,不打算要这次的作业成绩了。没想到有人更冲动,把公共邮箱的作业给删除了!很严重,但是似乎没有严重到老师认为的那样吧,她坚持要找到这个人,并且非常肯定这个人事刻意的,会建议学校开除这位同学。其他的我们没什么说的,但是,这位老师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讲一个美国留学生杀害导师的故事,我就纳闷呢,难道她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啦?果然是国外回来的,境界不一样啊。 事件二:这位老师口语吧,跟我比当然还是要好得多了。但语速之慢,用此之简单,一口的中国式英语让我回想起我的初中时代。几乎两句话来个ok?yeah?泪流满面啊…… 比如高等光学,我能听懂的大概只有3成,先生年纪比较大,但是坚持用英文教材,英文PPT,而且这位先生英语口语比上面那位老师好些,不是一点,是一些。先生很热情,每次上课完都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也问问我们各自研究的专业。20多人选课,还没有一次超过10人上课的,先生只确定过一次人数,但我每次上课都能看到他眼中隐藏的那份无奈。这门课,我每周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复习,不然真是听天书,我很惭愧。 比如数值分析,老师的水平超过我的期待。回忆一下,似乎大三之后就没好好学过数学了,发现自己数学亟待提高。老师讲课进度很快,但又讲非常很细致,恨矛盾的感觉,但事实就是这样。老师给三个班上课,我没听懂,就去蹭其他班的课,这种感觉还真不错。 上课就是这样了,半天要是没课就去图书馆,自习室是没地方了,阅读室很空,人很少,看看闲书挺好的,就是没有热水喝,所以我只去半天。算是找个借口偷懒吧,可是整个校园没有无线网,实在然我很吃惊,电子科技大学哎,没无线网哎,我觉得就跟北外没有老外一样,怎么可能! 吃饭,最近喜欢在学校外面一家牛肉面馆吃面,大碗加肉,七块,收钱的妹子总是我有没两块,没几天就跟店里煮面师傅收钱妹子混熟了,感觉加肉也更多了,哈哈。 这短时间没什么户外活动,唱歌找不到女生,打球找不到哥们。我又想玩轮滑了,可是年纪大了,没那么冲动了;想买了单反,攒钱吧,到过年咬咬牙,明年出去玩就有理由了,怎么着我也是光学博士,单反这种东西,所里应该人手发一个才对。
个人分类: 杂谈|3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