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结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8毕设结语(黄锐)
热度 1 zywsict 2018-5-29 08:16
今年所带的毕设,学生还是比较认真,写的结语也是相当认真,现将其整理发表到博文中,以便给今后的学生参考。 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从确定需求到实现整个系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在项目的开始前,我的代码能力和设计能力还只停留在书本理论阶段,在这几个月的独自磨练下,经历了需求调研、需求分析、设计功能、设计界面、实现功能的几个过程,在后续论文筹备阶段,撰写论文、总结工作,独自走过了一个课题从未开始到完整结束的整个流程。在这些过程中,我感受到自己不论是思想理论上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有了飞速的成长。这几个月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坎,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这些收获都让我感觉十分欣喜,这是整个大学四年的完整收尾,也是反应我这四年大学学习生活最好的成绩单。 在还在选择课题时,我还未认识张忆文老师,也对毕业设计该做什么项目没有一个准确目标。但是在选课系统中选择了该课题后,我对这个课题充满了兴趣,也对张老师和整个学生团队充满了期待。事实证明我的期待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张老师是个负责且有经验的老师,在整个毕设过程中,时刻对我的毕设提出宝贵的意见,不论是期初的确认需求还是后续的代码实现。在初期确认需求时,我因从未接触过物流系统,感到压力很大,通过不断的查阅、借鉴以及和老师交流下,我增加了不少的信心,也在那之后才对该课题有了大致的理想样子。回首整个毕设,我觉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果可以用进实现中,将会使工作事半功倍,在好的方法指导下,开发只会越来越流程。 代码的开发让我感觉到这个专业的本质是实践,前期的努力十分重要,但是后期最核心的部分依然是落实成代码。在一开始,我对PHP的熟悉程度还是十分欠缺的,不断地写,不断地出错,不断地调试成为了整个开发阶段的主旋律。但是也是因为挺过了整个过程带来的困难,我的代码能力提升迅速。一个系统要做到完整流程的运转,要求前端到数据库整个数据流的考虑都要合理,数据库的设计好坏在开发时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在设计路线及VIP功能时,因初期数据库的设计,导致功能实现难度过大,期间调整了一次表的结构,花费不少时间,这算是一个教训也是一个经验,但是在数据库方面存在知识缺陷也给我敲了警钟,毕设之后,我还会继续学习该知识和参考更多成功的模型,来反思这次开发中的错误。 该系统作为一个服务于普通用户的物流系统,我相信是能给未来的物流系统设计带来启发的。但是该系统还是存在一些遗憾:一是由于我的技术水平有限,目前优惠功能的实现还缺乏创意和完整度,另一个是由于该项目由我一个人完成,所以未能将功能实现精致,只是实现了完整的基本功能和流程,在系统超量发货和并发上因时间和技术上并未考虑,解决超量发货需要用到多线程,今后会下更多功夫学习关于线程的知识,来弥补这个遗憾。
个人分类: 毕设总结与致谢|553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事故调查分析方法与技术》一章结语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3-23 06:41
【Blog主人按:这是我们即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的系列专著第三本《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中第八章的结语】   在本章结束前,我们再讲一个关于事故调查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事故调查对于之后同类事故的防范还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   2002 年,中国大连上空曾经发生过一次空难事故,飞机搭载的所有人员全部死亡,令全世界震惊。   事故后的调查首先要确定究竟是机械故障还是人为破坏造成坠机事故。在排除机械故障后,在飞机发动机喷射口的残骸中发现了汽油燃烧的残留物,与航空煤油燃烧后的残留物特征不同。   而确定是否是汽油的燃烧残留物也化费了很大的功夫,毕竟,从残留物指向原始燃烧物需要进行很多次实验,通过光谱学检测技术才能够完全确认。当时甚至燃烧了很多不同材质的衣料来进行比对,唯恐出现误认。   在确认汽油是飞机起火原因后,就可以确定这次事故是有人故意纵火造成。   但是,如何确定汽油的归属者,又花费了更大的功夫进行调查,通过多次调阅安检录像,一件一件行李进行分析,最终剩下一些装有瓶子的箱包殊为可疑,但是,安检 X 光拍摄的录像无法确认那些瓶子中装的都是什么类型的液体,当然也就无法确认汽油的携带者。后来经过反复现场模拟当时的场面,将装有汽油的瓶子不断经由安检口进行画面分析,并反复比对,终于确定了其中一个箱子中瓶子里装的汽油。而那个箱子里最明显的标志还有一串钥匙。也就是说,找到该钥匙的主人就能锁定纵火者。   幸运的是,调查人员终于在失事飞机残骸里找到了这串钥匙。并且,最终用这串钥匙打开了张某(也在本架飞机失事中死去)的家门,从而确认他就是凶手。   在空难发生后的第二年,民航总局于 2003 年 2 月 5 日下发了加强对旅客携带液态物品乘机的具体规定。凡随身行李中携带饮料、矿泉水等液体饮品的旅客,都须开瓶自饮后方能通过安检登机。如不能饮用的,安检员将进行仔细检查,直到确认安全方可通过。而后来自饮也不能完全放心,民航总局干脆彻底禁绝旅客在随身行李中携带液态物了。   作为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认定责任、避免同类事故再度发生的事故调查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事实上,从原因推结果相对容易,而从结果找原因则困难重重,因为造成某个结果的原因可能很多,如果能够在诸多原因中确定最为合理的那个,需要进行反复调查,可能还要进行实验。   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调查的基础理论,其中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人与轨迹交叉理论、能量观点的因果连锁论是三种经典的事故致因理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是科学系统地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支撑手段,其中的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变更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是四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每种不同类型的事故都有不同的调查方式,必须再辅以专业的技术手段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要借助专业性的调查手段或者检测设备。除此之外,找到真正的事故原因还可能要有一点点幸运的成分。这些所有的因素累加起来才能够最后确认一个基本无误的事故原因,可以想见做好这个工作有多么困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由于调查结果对于后面的事故防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不管多么困难,其价值和意义都是很大的。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946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英九回电“结语”----似乎不妥
tonny168 2009-7-27 18:20
『 马英九回电全文如下: 北京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先生惠鉴: 今日贺电敬悉,谨致谢忱。 四年来,经过贵我两党的共同努力,当前两岸关系已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走上和平发展、稳定共荣的大道,既符合两岸人民的期望,也赢得世界各国的肯定。 今后,仍须双方顺应民意,继续在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的原则下,不断努力,以巩固海峡和平、重建区域稳定、促进两岸持续发展与繁荣。端此奉复,敬颂 时祺 马英九敬启 』 时祺一词是古时候长辈给晚辈写信时的结语,用在此处,不知是何意?大家是否可以讨论下?
个人分类: 随想|3255 次阅读|1 个评论
【机器人系列】NO8:不是结语的结语
freton 2008-11-29 21:07
这样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文章系列,当初准备是放在科研/创新类别的,但后来觉得与科研/创新尚有太多的距离,我更愿意把在团队、在参加机器人比赛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出来,一是作为一段难忘的时光的见证和总结,另一方面,也看作是我们团队我们每个队员在比赛过程中的付出和探索。我们所做的,也许算不上科研/创新,或者连科普/探索也谈不上,但我们踏踏实实、辛辛苦苦地付出了,这个过程,太让我们难忘。 机器人的种类很多,包括类人型机器人、足球机器人、商用机器人等等。机器人,改变了并正在改变也将继续改变我们的生活。举个实际的例子,鸟巢田径场上,来回托运标枪、记录单等的机器人,为北京奥运做出了贡献。 机器人的研制和开发,与科研相关,与创新相关,与科普相关,与探索相关,与技术相关。现在,也有大量与机器人有关的大型比赛。比如,足球机器人比赛、飞思卡尔、ROBOCON等等。这些比赛,让更多热爱机器人并有志于投入机器人事业的人汇聚在一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智慧和良好风貌。 每一个机器人团队,都有其酸甜苦辣的经验积累。 在我这个系列中,多少也涉及了团队建设和团队运作的方面。备战2008CCTV机器人大赛的过程中,大家付出了很多,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团队,让来自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走到了一起,为梦想而战。围绕一个主题制作机器人,从机器人机械机构的设计和制作,电路板的设计,编程调试,都融入了我们的汗水和心血。 2008的比赛,已成为历史。许多参赛队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在平时再努力一些,在比赛中再考虑周全一些,我们就能赢,这样的遗憾每一届的队员比赛完了都有,留下了残缺的美好。如今,新的队员又在备战2009年的比赛,所以,比赛从未结束,我这个系列,也不会结束,有太多的内容可写,有更多的人来为机器人给予他们新的注解。所以,这一篇的标题也就成了不是结语的结语。 备战2009年的比赛的团队在开第一次团队会议时,有一个新队员在QQ群里发了这么一段话: 晚上就要开第一次会议了,祝贺! 目前团队还是一艘小小船,想要抵达目的地,下面的每一条都很重要: 上船的勇气 开船的动力 水手的团结 坚持的决心 掌舵的气魄 预祝第一次全体会议圆满召开,哈哈 是啊,有上船的勇气、开船的动力、水手的团结、坚持的决心、掌舵的气魄,还有什么不能成功?那么,就祝愿你们,祝愿我们的团队,在2009年的CCTV机器人大赛中,打出好成绩,并能代表中国出征亚太地区的比赛。 支持,祝愿,心中总有关于机器人的一首歌在时时唱响。 不是结语的结语,与技术无关,与工程无关,权当给这么一个浅薄的机器人系列一个暂时的落笔之处。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3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