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效生态农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效生态农业八字要诀
热度 1 蒋高明 2018-12-30 11:37
高效生态农业八字要诀 蒋高明 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在整个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不采用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转而采用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或物种而生产食物或中草药,并对农产品和中草药、加工与销售的现代农业模式。通俗地理解高效生态农业,就是种植过程中实现“六不用”,即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转基因种子;在养殖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饲料添加剂(尤其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动物有享受阳光、新鲜空气、脚能够踏地、水禽类能够戏水的自由,而不是在传输带上长大的。这样的农业模式,实际上就是实现了的有机产品,而不单纯依靠有机认证来背书。 高效生态农业的典型特点是效益高,产品价位高于市场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普通农田的 3-5 倍,是单一化、化学化、工业化、生物技术化农业的 10 倍以上。这样的农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带动作用非常大。高效生态农业更是健康食品的重要来源,还可在源头带动环境保护与温室气体减排。高效生态农业产品优质优价,具有广阔的市场,从一线农村到城市的高收入家庭;从国内市场到发达国家市场。 要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必须认真做农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为此,下面八个字非常重要: 一是停。即停止在种植与养殖过程中的化学物质添加,如停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地膜、激素;在饲料中要停止添加重金属与抗生素;在加工过程中停止使用防腐剂和形形色色的工业食品调节剂(这些化学物质,据不完全统计,高达 5 万种以上)。 二是养。当停止向土地和农业生态系统投入有害化学物质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得到休养生息、物种消失得到遏制;持续投入有机肥、绿肥、杂草肥等一切可降解的生物质肥料,可实现耕地碳库与氮库双增加。 三是种。即要保持种资资源多样性,尽量采用可留种的物种。农民连年自己留种,优中选优,他们就是天然的育种专家。除饲料采用一些杂交种外,尽量不用杂交种,坚决杜绝转基因种。 四是管。这是农业生产中最辛苦的环节,采用物理、生物、机械等办法,控制病、虫、草、旱、寒、涝害,鼓励农民多付出劳动,但其劳动强度比在城市打工低,但收入高于在城市打工。当农业管理的投入超过进城打工的收入时,年轻农民陆续回乡,农业后继有人,一些传统农艺就有人继承。 五是收。为了降低劳动强调,收获尽量采取机械措施;农机部门应多研发一些实用性农业机械。 六是储。上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采用物理办法储存,避免化学杀虫剂等二次污染。 七是加。农产品加工是使农产品升值的重要渠道。加工以小型化、家庭化、多元化为主,带动农民专业化分工,带动更大范围内的就业。尽量不采用规模化做法,从而避免市场竞争风险。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在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以白酒为例,那些动辄上百上千乃至上万的白酒,其实粮食和瓶子等成本只有区区十几元或几十元。 八是销。高效生态农业必须有自己的定价权。要发挥互联网与物联网优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网上购买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将优质农产品以优质价格销售出去。顺季节多种经营,延长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农副产品积压。 需要指出的是,高效生态农业并不是包打天下的,毕竟规模上无法与工业化农业抗衡,尽量其产量表现也不差。其显著的优势是质量高、物种丰富、可持续。我们期望的高效生态农业,首先满足一线生产人员的福利,其次是城市有能力消费人群的健康需求。高效生态农业以为人类生产食物为主,为动物生产饲料粮不在考虑之内,那是工业化农业的范畴。 高效生态农业承担了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健康安全、社会和谐多方面的功能。建议国家经费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进而振兴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使国家在整体迈进中等发达国家之后,我们的饭碗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半数以上的人能够吃得上真正的有机食品。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7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效生态农业与新“八字宪法”
热度 1 蒋高明 2018-10-15 10:10
高效生态农业与新 “ 八字宪法 ” 蒋高明 高效生态农业指生产过程中要做到“六不用”,即在全部生产过程中杜绝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激素与转基因种子使用,也不使用市场上销售的有机肥,转而使用中国人自行研发的用地养地技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杜绝使用市场上生产的能够让动物快速生长的饲料,动物有晒阳光、戏水、沙浴、吃自然食物的权力;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杜绝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与防腐剂。这样的产品基本检测不出农药、重金属、激素、塑化剂、防腐剂、抗生素等有害化学物质。高效生态农业生态环境要求很严,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很严,是实现了的有机农业。其显著的特点是环境好、产量高、经济效益高,可带动农民致富,可变资本主导的互害模式为生态文明主导的互利模式。为动物生产饲料可放松标准,采用“五不用”,仅用少量化肥但不使用其它五类技术。目前,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瓶颈已基本突破,即在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不释放温室气体基础上实现了产量与质量双提升,且市场前景看好。 高效生态农业的技术要素包括哪些呢?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且经历 12 年研发和实践后,我们认为以下八个方面的要素最关键,即“水、热、碳、氮、多、种、加、销”。简要介绍如下: 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不同气候带上水热组合决定了生态系统生产力,高效生态农业尽量利用天然降水,适度利用客水或地下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热 即热量。地球上的一切热量来自太阳,热对植物生长发育乃至群落分布有重要的作用。在阳光不缺少的地方,热量尤其与水的耦合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大于化学肥料。高效生态农业利用自然界的热量,不搞反季节种植,充分利用我国水热同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作物。高温的夏季杂草生长也很繁茂,如将杂草作为资源利用起来改良土壤,可充分利用热量资源。 碳 表现在土壤中即有机质。目前我国耕地有机质普遍很低,平均 1% 左右。通过有机肥养地,大大幅度提高土壤含碳量。这里的有机肥,指自然界中的所有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人粪尿和动物排泄物。高效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将以植物源肥料如绿肥、秸秆肥、杂草肥为主。经过 12 年努力,我们已成功将土壤有机质从 0.7% 提高到目前的 5% 左右(含碳量 2.89% ),尚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在这样的土壤肥力下,即使空白对照 ( 不施肥 ) 的作物亩产也超过了吨粮(小麦玉米周年产量)。 氮 这是植物光合生长必须的元素。自然界可以利用的氮都来自空气中,氮气含量 78% 。生物固氮、雷电固氮、干湿沉降都可以提供氮源。在种植过程中,用以上培育碳库的办法,培育土壤氮库,通过微生物活动固定空气中的氮,并活化土壤中的氮。氮与碳之间的比例约为 1:10 ,当土壤含碳量增加到 5% 时,意味着 20 厘米耕作层中有 1.75 吨纯氮,这些氮不会像化肥那样流失。因此,人类不开化肥厂,也能够满足作物需要的氮。由于土壤磷和钾基本不缺少,解决了氮的矛盾,鳞钾和其他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问题迎刃而解。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每年将籽粒带走的氮双倍还回土壤,做到“好借多还”,使土壤可利用氮不断增加。 多 即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包括种植物种与养殖物种多样性。在一个多样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其稳定性也是高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加强,同时延长了农产品货架期,避免集中上市带来的农产品滞销。我们在 10 亩农田基础上发展的弘毅生态小院中,经济物种有 73 种之多,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三大类。在这个系统中,害虫与杂草都变成了资源利用起来。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土壤健康,农田生态系统健康,植物病害基本消失。 种 即种子。种子是农业的重要“芯片”,人类造不出种子来。除为动物生产饲料利用一部分杂交种外,基本使用老种子。鼓励农户自留种子,常年生态育种与自留种,产量有增加趋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杜绝转基因种子。 加 即农产品加工。有了优质安全的原材料,农民可自行加工农产品,如面粉、面条、酱油、醋、酒、豆腐等等。一是提高农业附加值;二是避免农产品滞销,延长货架期。农民用自产优质原材料加工,以优质加工产品占领市场,不受市场盘剥,从上游争取主动,变被动为主动。 销 销售为王。农产品是刚需,人一日三餐离不食物。农民手里有了粮,有了肉蛋奶,有了菜,有了果,乃至有了中草药,有了加工食品,就要自己做市场,利用互联网 + 优势,打开优质农产品销售市场。以销定产,不为市场盲目生产。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下,基本不用工业化的农资,大幅度节约成本;农民自留种子;自己食用优质农产品健康有保证;国家再实现免费教育,这样就不用为了生存而低价抛售农产品。市场上来的钱,可使农民安居乐业。高效生态农业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卖不出去。今后必须培育优质农产品市场,估计这个市场在万亿以上规模,能够大范围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高效生态农业新“八字宪法”如实现,农业再也不是化学污染源,不是温室气体排放源而是温室气体库;农业生态环境将大幅度改善;农业生物多样性将逐渐恢复;农产品不再含有人为添加的有害化学物质(目前围绕食物链合法使用的化学物质高达数万种);农产品提供的优质健康能量,重大疾病发生率将大幅度下降;农业将成为附加值很高的产业,大学生二代、农二代等年轻人可以进入农业;优良种子资源可以长期保留下去;农艺有人传承;农民有了定价权,不再受市场剥削,农民的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转变为钞票,不再进城打工出卖劳动力。在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下,病虫草害发生率基本可控,土地越养越肥,耕地生产力将得到稳定提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69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8-10-11 18:10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这里我们所指的生态农业是,完全不用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添加剂和转基因 ( 六不用 ) ,和仅使用少量化肥而不用其它五项要素的农业模式 ( 五不用 ) ,分别相当于国家认证的有机和绿色标准,或略高于其标准;我们所指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为 “ 六不用 ” ,是实现了的有机农业,其附加值高,农户、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生态环境都受益,农业因提高了经济效益,农民就会向土地上多投入劳动,农业就会后继有人。通过 12 年研发,我们成功探索了一种重要农业模式,即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有助于解决农业提质增效、产业扶贫、振兴乡村、农田面源污染、大学生就业、全民大健康工程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我们认为,高效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试分析如下: 第一,中国当前限制农民种地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重数量、重品相、轻质量 农产品价格低迷,由此引发的农产品滞销事件连年不断,造成大量水资源、农资、生态资源与餐桌浪费。由于种地不挣钱,农业靠老人和妇女大军惨淡经营。 “70 后不愿意种地、 80 后不会种地、 90 后不考虑种地 ” ,农业后继无人现象令人堪忧。 第二,很多环境污染来自化学农业模式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激素、抗生素,造成的严重环境与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解决。我国约 27 亿吨畜禽粪便、 8 亿吨秸秆、 4 亿吨可降解城乡生活垃圾、还有屠宰场废弃物、酒糟、中药渣、果树剪枝、烟草加工废弃物等等,均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的办法,化废为宝;其所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大幅度替代化肥,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人类搞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并不是绿色的,中国人应当发起真正的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命。 第三,生态农业模式可促进耕地固碳 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可以少使用化肥,尽量不用农药、激素和地膜,这就从源头减少了碳排放。在温室气体方面,现代农业模式是净排放的,而生态农业模式是净吸收的,提高有机质并恢复地力。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暖温带农田耕地固碳潜力可达 11.5 吨 /CO 2 当量 / 公顷 / 年。 第四,人民群众健康的源头在健康的农业 当前很多疾病的爆发与食物环境恶化有关,食物品质下降与有害物质残留是工业化农业造成的,健康的食物中是不应当含有农药残留的。在资本话语权下,消费者已被先入为主地告知,食物生产是离不开农药的。其实,吃饭离不开农药是西方人灌输给中国人的错误理念,因为他们走的农业路线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目前,农药中的鸡尾酒现象非常严重。国外科学家研究认为,单独一种农药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多种农药混合起来,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 第五,生态农业产量并不低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生态农业产量低,不能满足大量人口的需求,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通过 12 年的科学实验,在山东有机农业模式下,我们已成功将低产田改造为吨粮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在河南,大面积种植的有机小麦平均 750 斤 / 亩,是在丘陵低产田上获得的(见附件)。很多人担心的产量问题,因为优质优价,农民愿意多投入劳动生产,产量并不会减少甚至提高。实验证明,有机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 42.6% 、 60.9% 、 32.2% 和 38.1%. 。 第六,利用互联网 + 优势,优质农产品可迅速销往经济发达地区 优质优价食品销售,可让经济发达地区的钞票,流向经济不发达但环境良好的乡村地区,实现生态产业扶贫。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便捷的物流等,已实现优质产品从偏远山区销往到发达城市,由此带动了种养业、加工业、物流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全球最多,且有悠久的农业历史。通过不懈努力,将自己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我们是有各种有利条件的,并科学回答布朗之问。 从理论上、技术上,以及市场销售上,中国人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 人类告别百年农药将从中国开始。我们认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引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既满足粮食安全,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带动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 国家用于扶贫、农业补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土地治理等的资金向高效生态农业倾斜 在全国大力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精准扶贫,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扶持优质 “ 零农残 ” 产品销售,向符合要求的销售平台提供必要的资助 生态名优农产品的网络销售,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巨大推动力。如果 1 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 3 万元的生态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 1 亿个农村家庭从事生态农业。围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加工与生态农产品的销售,会增加就业机会,引导农二代、大学生二代进入生态农业领域,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 第三,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实验示范区 选择有良好条件的县或市,大范围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如果农民积极参与,利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同样可以保障国家粮食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促进农业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必须对各地搞的所谓现代农业产业园、反季节设施等做法进行反思,对用国家政策资金搞形象工程的做法必须尽快禁止。 第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健康 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人工合成激素,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生态农业其实是一种环保产业,更是最大的公益产业。生态农业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耕地固碳,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五,跟踪示范区人群健康指标,获得第一手健康大数据 从源头遏制重大疾病年轻化趋势,为今后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寻找合理的途径。病从口入,疾病与农产品质量关系密切。在试验示范区内,生态农业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对食物和环境的污染,从源头保证了食品安全,实现从 “ 吃饱 ” 向 “ 吃好求健康 ” 的突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展高效农业是破解食品安全的最佳途径
蒋高明 2017-6-8 09:03
发展高效农业是破解食品安全的最佳途径 蒋高明博士 2017-06-08 08:40 本文应《小康》杂志约稿而做,文章将于近期刊出。《小康》杂志是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创办的中央级大型政经类月刊,是今日中国政坛主流力量的必读政经杂志,对公务员群体以及各投资机构决策者有重大影响。 蒋高明 随着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科技的不断进步,加上资本力量推动,农田里生产出了大量的食物,且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光鲜。然而,这些进步也带来了其负面效应,即食物出现剩余,变成垃圾被扔掉;大量投入的化学物质污染了环境;食品质量下降,乃至出现安全问题;食物质量下降制造了大量病人,且出现重大疾病年轻化、少龄化趋势。这种趋势是人类追求产量,采取工业化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我国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问题虽总体可控,但暴露的新动向却不容乐观,这就是为生产食品污染环境;从种植到养殖,从饲料到肥料到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有化工的影子。由食物生产过程改变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健康与人体健康。 一、什么是高效生态农业 要扭转上述不利局面,必须对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纠正,从源头净化食物链,这就需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那么,什么是高效生态农业呢?高效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家庭经营与公司经营于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将农业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生态旅游综合考虑,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表现为“三高”即产量高、营养高、效益高。真正的生态农业,由于采用用地样地、精耕细作的办法,其产量不是降低而是提高的,我们的前期实验证明,高效生态农业可将低产田,转变为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小麦、玉米两季)。这样生产出来的作物、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自然、口感好,大蒜素是普通种植的4.6倍。其效益更加明显,实现了亩均5000元以上,合作农户从原来常规种植5万元左右上升到20万元左右;苹果种植户从原来的2万元,上升到目前的12万元以上。前者原为种粮大户收入,种植面积一度在100亩以上,面积大,规模效益优势;后者为苹果种植户,产品单一,仅有苹果、猪等少数产品,目前发展到苹果、林下养鸡、鹅、湿地养鱼、种耦、菜园种菜以及小米等近20个品种,且不存在低价倾销、受制于人的弊端。 高效生态农业要求人要勤快,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从源头避免化学污染。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告别了化学化主导的对抗模式,这个模式人类尝试了一个多世纪,证明是不可持续的。高效生态农远离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项不可持续的技术,但不排斥现代的物理与农业机械技术。农民种地再也不用担心虫害危害,而是有专业的队伍负责创造无虫害的农田环境,其动力来自太阳能;农民开的拖拉机、收割机里燃烧的是沼气等生物质能。农民不仅生产了人类赖以为生的健康食物和衣物,还生产了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有机中草药,还生产了城市消费的宠物、花卉、苗木,还生产了能源。这一切生产过程中,都没有增加对大自然的掠夺,他们利用仅仅是太阳能,利用的是大自然创造的万物生灵。 二、高效生态农业什么样? 生态农业要求生态环境要良好,生态在前,农业在后。一个理想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至少应当保持如下要素: 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农田是在自然生态基础上通过人类的努力改变来的,主要来自森林、湿地或者部分草原。人类种植的谷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是长期选育的结果;饲养的动物,如猪、鸡、牛等,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除了人类可食的物种外,农田多样性越丰富,其系统越稳定。 二、农田湿地。农田湿地主要为鸟类或各种动物提供饮用水源,同时起到灌溉之功效。农村曾经的池塘、“涝洼地”、没有污染的河流、湖泊,都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湿地消失,干旱天数就多,鸟类等无法饮水,因此恢复乡村湿地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 三、本地森林与农田防护林。本地森林是鸟类的栖息地,部分小型动物也生存于此,没有这些庇护地,天敌就少,虫害就多只有利用农药,昆虫传粉也困难。本地森林还起到水土保持,起到提供氧气、调节微气候、增加乡村环境美的作用。一些本地树木本身就有经济价值,如香椿、槐米、板栗、核桃等,林下经济与木材收入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健康的土壤,具有高的有机质和丰富的土壤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模式造成耕地退化,有机质下降,土壤生物多样性降低,化肥越用越多但产量提升困难,造成恶性循环,长期这样下去非常危险。高效生态农业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禁止向土壤中施入有害化学物质,因而土壤是健康的,在健康的土壤中才能够生产健康的食物。 五、没有地膜覆盖,从源头减少去病害。农膜可起到保温、保墒、防治杂草的作用的,可抢季节上市或反季节上市,短期提高效益,但是危害巨大。农膜造成的主要问题有三种,低温焚烧可造成二噁英等致癌物质出现,该类物质在自然界中150年内难于降解;其二是造成塑化剂污染,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地膜覆盖后反季节种植后,各种食物可能存在该类物质;其三残留的农膜难以降解,破坏土壤结构。 六、优美的乡村景观。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区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其前提是远离农业的有害要素,远离工厂化养殖,远离垃圾、苍蝇、蚊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食物才健康,同时也可以养人、养老,农民吃有机食品,住别墅房子,开轿车进城,这样优美的乡村景观同时具有旅游观光的价值。 三、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鱼目混珠,一些做法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很多人发展农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考虑减少人工成本,违背自然规律,搞工厂化种植或养殖。这样的做法,虽然经济效益高,但环境效益很差,社会效益也不明显。反季节种植、工厂化养殖、植物工厂等就属于这种类型,一些地方领导误将这种农业模式引进,显然是不了解生态农业的特点。 二是掺杂使假冒现象严重。有些商家也知道真正的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是受欢迎的,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盲目扩大规模,实施起来不认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办事,靠广告、认证或推销方式吸引消费者,使用了一些非生态农业技术,欺骗消费者,如有机肥中掺化肥、生物菌肥掺化肥、有机叶面肥中掺化肥、生物农药掺农药、饲料中掺抗生素、激素,等等,这些显然都严重违背了高效生态农业的本意,这样的产品被消费者抛弃是迟早的事。 三是消费者信心不足,产业链没有形成。由于消费者多次被欺骗,从而对优质安全食品采取不信任的态度,消费信心不足。生产的多,购买的少,且有些从事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的人自己都不吃自己的产品,这就造成了产品积压,产业发展不起来。 四是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大或支持了造假大户。国家对生态农业也采取了一些补助措施,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经费进入了大户或者企业,而一些认真做生态农业的小农户却得不得补助,其实后者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才是真正做可持续农业的。 四、消费者如何参与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除了国家采取积极合理的政策外,消费者的主动参与非常重要。由于消费者贪图便宜,购买低于价格规律的超低价食品,就使得地沟油、死鸡、死狗、死猪冒充食物进入食物链,而好产品由于真实成本高反而被淘汰,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其实这是市场惯坏了造假者。究其原因,是消费者手中的钞票投错了地方。食品安全问题的合理解决,必须回到原点,即源头不用有害物质,做到诚信经营。如果实在难以避免,添加了什么你要如实告诉消费者,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买还是不买。对于食品安全,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要放手广大的消费者去参与监管,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样的监管不仅发生在消费者那里,在生产者、经营者那里都如此。 对于消费者,你手中的钞票就是你最好的选票。安全放心产品必须物有所值,是对健康的重要保障,健康有时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很多人在中年乃至青年或者少年就因绝症去世,那手里的钱显然没有花出去。明白了这个道理,消费市场就存在了,还可以不断增大,这在全球都是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健康保障面前,理性消费,不要贪图便宜,用你手中的钞票当选票,将你的“选票”投给那些认真做安全放心产品的企业或者农户,这样就能够倒逼那些不认真经营,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假有机、假绿色、假生态农业企业出局。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通报在线发表我组十年科研成果: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获重要突破
热度 5 蒋高明 2016-11-29 11:34
科学通报在线发表我组十年科研成果: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获重要突破 蒋高明 最近,科学通报在线发表我组十年科研成果《产量与经济效益共赢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以弘毅生态农场 为例》。 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360/N972016-00646 针对我国农田环境污染、耕地生产力下降、食品安全等问题, 笔者研究团队于2006年在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村创建弘毅生态农场, 进行了长达10年的高效生态农业实践, 以期寻找产量、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大幅度提高的农业模式。我们的核心思路是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 而非单一技术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创建“低投入、零污染、高产出”农业模式;从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入手, 种养结合, 实现元素循环与能量流动, 增加生物多样性, 恢复生态平衡;生产有机食品, 撬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实现耕地固碳。 通过十年科研攻关,我们破解了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地膜大量使用难题,采用 “ 六不同 ” 生态技术,生产优质食物,并利用互联网 + 进行销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研究从低产田开始 , 通过秸秆养牛、腐熟牛粪还田恢复地力 ; 以物理 + 生物方法控制虫害 ; 以人工 + 机械管理杂草 , 停用农药、化肥和除草剂 , 同时不用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种子生产优质安全食品 , 并在线上与线下销售 . 10 年的长期实验结果表明 , 所在村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 , 减少农药用量 58.3%; 物理 + 生物控虫效果明显 ,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 2009 年的 33 kg 下降到 2014 年的 2.1 kg, 下降 93.8%; 年消耗秸秆 1000 t, 秸秆利用率从 1.1% 提高到 62.5%. 有机肥还田提高了土壤生物多样性 , 有机果园蚯蚓数量 317 条 m 2 , 而普通果园只有 16 条 m 2 ; 大量有机肥还田 (75 t hm - 2 ), 土壤有机质从实验初期的 0.7% 提高到 2.4%. 粮食产量从最初的 11.43 t hm - 2 提高到目前的 17.43 t hm - 2 , 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大豆和花生产量分别超出山东省平均水平 42.6%, 60.9%, 32.2% 和 38.1%. 由于质量好 , 产品已销售往除西藏以外的 30 个省、市、自治区 , 经济效益明显 , 带动所在村庄 67 户农民从事高效生态农业。 十年来,围绕高效生态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问题,本研究先后投入 8 家科研单位(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和 1 家生产单位共 49 名科研人员和生产人员,包括来自德国、法国、乌兹别克斯坦 3 国的留学生和进修生,涉及秸秆养殖、病虫草害防治、耕地质量改善、有机肥还田、耕地固碳等等。令人欣喜的是,在没有添加外来化学物质的前提下,仅利用自然界中的要素和生物多样性,配合一定的人力和机械动力,实现了低产田到高产稳产田的转化,亩经济效益为原来的 3-5 倍,告别了农药与化肥除草剂农膜污染,实现了在环境保护前提下,产量与经济效益双赢,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本 研究成果可为国家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精准扶贫、农村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泰山学者专项经费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黄淮海有机农业综合增产技术与德国大使馆生物能源项目等经费资助。 上述科研成果以中文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5704 次阅读|4 个评论
高效生态农业与“新三农”
热度 1 蒋高明 2016-9-8 21:39
高效生态农业与“新三农” 蒋高明 在食品安全、健康中国、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等大背景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应运而生。这一阳光产业或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一条道路,最终带动传统的“三农”问题解决,为全球低迷的经济复苏提供活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物是疾病产生的源头,而工业化农业是问题的根源。为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农业生产方向进行根本改革,扩大生态农业经济总量,减少化学农业总量,带动农民致富,市民健康保障。以我国为例,目前农业 GDP 仅占全部 GDP 的约 10% ,即 6 万亿左右的规模,而如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人生产的食物采取绿色化生态化的办法进行,提高附加值。以主粮为了,中国人吃的小麦大米等谷物总量约 2 亿吨,以有机价位销售,从源头生产到加工销售,仅主粮一项,全部产值可扩大到 4 万亿,即可满足一半以上的中国人吃上符合欧盟认证标准的口粮,而市民每年的支出其实才 2000-3000 元,对于大部分城市人群,这是没有太大压力的,但对于食物安全、环境保护与全民健康的意义则非同凡响。如果在考虑水果、蔬菜、淡水鱼、柴鸡蛋、有机肉奶类,预计全部生态食品产业总值在 10 万亿之上。 要实现上述逆转,必须将人类的主粮生产与动物的饲料粮生产分开,用不同的办法进行生产与加工。对于人类消费的粮食,要基本或完全杜绝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使用,相应地,投入更多的优质劳动力,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也由一线从事农业的职业农民完成,对于实现城乡对接的高效生态农业企业,则由大学生二代尤其有知识懂经营的新农人完成。在要使这个巨大的新型产业落地,需要树立“新三农”理念,这就是“农德、农道与农技”。 农德 优质农产品是源头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源头采用还是不采用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生产、加工与运输,哪些技术能用,哪些技术不能用,经营者是心知肚明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为降低高效生态农业的高额信任成本,与其靠别人监管,不如靠道德自律。当前诚信是稀有资源,食物安全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也是来自信任危机。从事高效生态农业的人必须是有高度道德自律的,是大浪淘沙后留在农业一线的优质人才。那些视道德为生命与势金钱为生命的人格是格格不入的。高效生态农业产品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熟人圈,这需要靠谱的人来经验。有良好的口碑的产品必须是有大德的经营者来生产或加工的,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将被淘汰出局。农德最重要,因此放在首位。 农道 摆在人类面前有两条农业道路:一条是工业化化学化农业。这条道路集约化程度高,利用的人工少,但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帮忙,其农产品价位低,还需要政府补贴才能够生存,与此对应的是农田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在源头制造病人、农药、兽药与人药厂生意好。人类采取这种模式不足百年,已造成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栽培物种消失、食物种类单一化等,同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在某发达国家中,农业仅占全部 GDP 的 2%, 农场主 40% 的收入靠政府补助;由于食物廉价,该国人民消费食物占总收入 7% 左右,但消费药物则近 20% ,即买药吃的费用超过了买食物;同时还制造了 30% 以上的肥胖人群。可见懒人农业是有很大的代价的。高效生态农业质优价高,且产量表现不俗,生态农业总收入三分之一支付给一线的农民,三分之一带动社会尤其大学生就业,三分之一为企业利润。可见,高效生态农业效益高,带动的产业链长,从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与农业观光旅游可由职业农民完成,同时带动就地城镇化,环境保护,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富裕的农民也可消费工业品,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在生态农业模式下,有害化学物质基本消失;农田生态环境优美;栽培物种多样,农民可自留种;动物自由生长,动物物生病少,人也就生病少;加工过程尽量远离防腐剂之类的化学物质,鼓励以物理方法保存食物。农道决定人类发展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因此正确的农道是非常重要的。 农技 当高效生态农业由具有道德、靠谱的人经营,且进入了可持续的发展健康道路后,农业科技才能发挥作用。当前,由于以市场经济为主导,那只看不见的手将人贪婪的欲望无节制地释放出来,科技人员也不能保证清白。各种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就是那些不靠谱的技术带来的,国外淘汰的农药、瘦肉精、反式脂肪酸、增白剂等,中国的科技人员拿过来该换名字就变成创新产品了。当前,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光鲜,但安全性越来越令人担忧。今天的农技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杂草控制、害虫控制、动植物疫病防治离不开形形色色的各类药物。除此之外,让动植物异速增长、膨大剂等激素大量使用,连水果的甜味都可以人为制造;食品加工领域的潜规则就更多了。高效生态农业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所用的技术一定是且必须是安全的。在生态学思想指导下,能用物理方法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化学方法,能用生物方法解决的也不用物理方法;从源头杜绝有害化学物质;恢复生态平衡,恢复农业栽培物质多样性;恢复优美的口感,减少或杜绝食物加工中的各种化学添加剂;维持或提高产量,增加优质农产品附加值,与此有关的科学技术都是生态农业所必须的。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1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北京农村经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蒋高明 2016-5-25 21:05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蒋高明 本文发表在北京市委工作工作委员会主管《北京农村经济》,总第350期第40-41页 当前,我国 “ 三农 ” 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两级分化严重,我国还有 7017 万现行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在农村。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价格低迷,部分省份玉米只有 0.85 元 / 斤。多地暴露出农产品滞销问题,涉及主粮、蔬菜、瓜果、牛羊肉、奶类多种农产品。为国家贡献了 70% 以上粮食的 800 个种粮大县中,有 110 多为贫困县,谁种地谁吃亏。三是农村优质劳动力严重不足,多为妇女和老人种地,农业后继无人;四是采取非常粗暴的办法经营农业,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污染了食物链;五是大量进口国外廉价食物,造成国内农产品积压。 中国农民不仅与国内资本竞争,还要与国际资本,甚至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拼价格,这让人多地少的我国农民更加吃亏。我国的优势在于农业历史悠久,有着大量懂农业的一线农民,在于食物多样性丰富。发达国家由于缺乏劳动力,加上土地广袤,才发展那些少用人工的“懒人农业”。我国能够集约化的成片优质土地少,这样的基本国情就决定了必须走与发达国家不同的道路,扬长避短,变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 由于经济形势原因,中国经济出现的整体下滑趋势短时期内不可避免,农民工可能大量返乡。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破解农村贫困,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高效生态农业,是在尽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基本持平甚至高产。生态农产品质高价优,能撬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农民付出比在城市打工同样多的劳动,就可在家门口获得比在城市打工更多的经济回报。高效生态农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与养老多项涉农产业,附带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并在食物源头少制造病人。 由于现行的农业模式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造成地力严重下降、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耕地污染等。其实,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农业更离不开人的辛勤劳动。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源,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只是政府单方面关心,城市市民并不操心,市民对优质农产品购买力并没有释放出来。因为源头没有污染,没有农药、除草剂、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残留,优质安全食品是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利用互联网 + ,生态农业搞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能销售多少就种多少,不用担心农产品滞销问题。且只有农民兜里有钱了,过剩的工业品才能够卖出去。 健康是所有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健康产业可能是继房地产之后的新型朝阳产业。药食同源,只有食物健康,人体才能健康,人类才能够繁衍下去。有机或绿色食品营养均匀,元素平衡,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病人、孕妇、儿童、老人等,有十分重要的呵护作用。 长期以来,有人担心生态农业会造成产量下降,这完全是个误区。如果农民愿意在土地上投入优质的劳动力,耕地质量恢复,加上补充有机肥、禁止秸秆焚烧、利用豆科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增加微生物菌肥等措施,粮食产量不仅不会减产还会增加。 为了验证上述思路, 2006 年 6 月笔者带来自己的研究团队,在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和农民一道创立了弘毅生态农场。我们的研究思路是: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还要达到高产、高效、低碳、环保。 完全不用农药,利用物理 + 生物的办法,我们把害虫控制住了,害虫数量减少了 90% 以上;利用大型反刍动物消化秸秆,成功解决了周边三个村的秸秆焚烧难题; 用有机堆肥还田,将低产田培育成了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土壤有机质提高了 5 倍多;不用除草剂,杂草确实难控制,需要耗费人工,这恰好是农民的优势。农民同样的劳动如果获得更高的回报,他们是不在乎那点力气的,杂草连儿童都能控制。 有三个人的故事可以说明弘毅生态农业实践的影响。第一个是蒋家庄村民蒋庆黎,他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村里约五分之一的耕地被他承包了。原来辛苦一年两口子净挣不到 5 万元,如今跟我们做有机农业,每年有 10-20 万元的进项;第二个是一个叫蒋广元的村民,原来用化学的办法经营果园,每年朝果树上喷洒 20 多遍农药。停止农药、化肥、农膜、除草剂后,看到蜜蜂授粉座果率远比人工的高,高兴地合不上嘴,逢人就夸生态农业好。遗憾的是,我们接手他的果园太晚了,他被自己喷洒的农药夺取了生命,患癌症去世时不到 60 岁;第三个是我的研究生,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乌云其木格,她学的知识由于实用,被一家有机农业外企聘用,月薪 2 万元,说明生态农业是能够带动年轻人就业的。 由此可见,发展生态农业,将食物实现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释放城里人的购买力,这就倒逼农业产业升级;让优质劳动力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的潜力还会进一步释放;产量还会提高,但并不会造成产品过剩,减少环境污染。建议国家将粮食增收、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复垦、健康保障、粮食进口的费用向生态农业倾斜,用生态的办法解决吃饭问题,重振中国经济。 上面提到的蒋庆黎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是 40 岁以后能够在村里坚守的少数壮年劳动力之一,他种植的土地一度达到 100 亩左右。多年来他一直沿用小麦 - 玉米轮作办法,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产普通粮食,按照市场价销售,平均每斤 1 元左右。传统农业模式效益低,劳作辛苦不说,两口子忙碌一年后的净收入只有 5 万元左右,尚不如一个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高。 自 2013 年起,蒋庆黎就与弘毅农场全面合作,严格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六不用),转而采用笔者研究小组十几项替代技术,合作三年后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回报。 目前蒋庆黎与农场合作,种植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小米,都是符合欧盟标准的有机食品,产品多次送检几乎都是“零农残”。因为产量不低,加上价位高,他实现了 1 亩效益等于 3-5 亩的直接效益。以花生为例, 2015 年他的有机花生产量亩产 807 斤,农场免费提供土地和有机肥,再支付他每斤皮果 6 元,他和自己的家人只多付出一些人工 ( 人工锄草三遍 ) ,毛收入近 5000 元 / 亩。小麦和小米的效益同样高于农民的普通农田收入。 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在没有化学物质投入前提下,农民第一步收入翻倍或再翻倍。农民将市场的压力转移到弘毅生态农场这里。欣喜的是,由于农场产品过硬,口感好,没有农药残留,获得了京、津、沪、穗、深等大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农场销售照样有较好的利润。这样,城里人在花钱保障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有力支援了生态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带动了农民致富,是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 而蒋庆黎有了富裕的钞票以后,也和城里人那样购买轿车,而且是质量不错的北京现代,市值 12 万元。农民的行动促进了工业品的销售,且有了车以后,每年购买保险、加油、保养、维修、交养路费等等,又支援了国家建设。与农场合作以来,蒋庆黎几乎还清了所有的外债,购买了一台 70 马力的拖拉机,新流转了 10 亩土地,今年又购买了一辆以前只有城里人才开得起的轿车。 在村民中,蒋庆黎是比较有眼光的。 2006 年我们开展弘毅生态农业模式实验时,遇到的阻力是非常大了,租地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好多土地已经出租出去了,需要从他和几户农民手里转租才能开展实验,当时的农民是看不到市场前景的。蒋庆礼是冒着一定的风险与我们合作的。他想不到的是,十年以后的今天,他第一个尝到了高效生态农业的甜头。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环境报: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热度 1 蒋高明 2016-3-16 04:42
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表时间: 2016-03-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蒋高明   ◆ 蒋高明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农民脱贫压力巨大,但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农业多采取粗放经营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不仅污染了乡村环境,而且污染了食物链,城乡居民健康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家付出了高昂的治理成本。   如何让农民劳动有合理回报?如何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破解农村贫困、消除乡村环境污染的系统解决方案。   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   第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应当以生态农业为主。我国平均每人拥有耕地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50%。由于现行的农业模式种地不挣钱,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为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污染等。其实,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农业更离不开人的辛勤劳动。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果农产品优质优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附加值就会大幅度提升。   第二,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帮助政府扶贫,促进城乡和谐。药食同源,只有食物健康,人体才健康。优质安全食品是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可带动健康产业发展。目前市民对优质农产品购买的力量并没有释放出来。传统农业在GDP中的比例小于10%,全部加起来不到6万亿元。如果有1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3万元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1亿个农村家庭从事安全农业生产,全国近50%的人口吃上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优质农产品回报高,可带动农民就业,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先富带后富。另外,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将有很大竞争力。   第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获得更多的食物数量。有人担心,发展生态农业会造成产量下降,其实这是个误区。如果耕地质量恢复,农民愿意在土地上投入优质的劳动力,加上补充有机肥、增加微生物菌肥等措施,恢复地力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粮食产量不仅不会减产还会增加。笔者在山东平邑建立的弘毅生态农场,利用10年的实验证明,有机农业可获得更多的产量与经济回报。只要科学种田,利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同样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产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   第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健康。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杜绝了化肥、农药等。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耕地固碳。中国科学院的实验数据证明,将传统的农业模式改为有机农业模式,可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逆转为净吸收,其强度可达11.5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公顷。   第五,避免农产品滞销与餐桌浪费,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农产品滞销反映出的深层问题是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定价权,盲目生产造成大量宝贵自然资源及人的劳动力严重浪费。在这样的农业模式下,富者返贫,贫者愈贫。利用互联网+,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农民能销售多少就种多少。这样可以避免农产品滞销与餐桌浪费,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建议   分析高效生态农业优势,建议国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农补贴、各项扶贫资金和环保资金,释放城市与农村两方面的活力,科学引领资本下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首先,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解决农民就业与脱贫。围绕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中国涉农与环保方面的资金,即健康保障、社会服务的资金应向广大农村倾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盘活农村市场。   其次,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对于口粮和主要经济作物,在水热资源较好的传统农业地区,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全民动员解决吃得饱、吃得好问题。   第三,保护城市消费人群的知情权,将有机和绿色认证机构收回国有。当前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为公司行为,权威性大打折扣。城市人群对认证的信任度低,购买潜力被压制。建议将全部农产品有机认证机构收回国有,严格对健康和生态环境把关。   第四,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按照先试先行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议以县为单位,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现象。建议国家购买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服务,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国家资金应向环境友好型、粮食保障性、就业扶贫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倾斜,鼓励固氮、固碳、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型农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0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守住青山绿水 创造金山银山 学者呼吁为生态扶贫“开绿灯”
蒋高明 2016-3-8 10:45
守住青山绿水 创造金山银山 学者呼吁为生态扶贫“开绿灯” 2016年03月07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7日第919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访问量: 0 本文链接:http://sscp.cssn.cn/zdtj/201603/t20160307_2899900.html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好扶贫攻坚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愈加紧迫。一些学者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基础,而扶贫攻坚工程则是发展生态农业的突破口,将发展生态农业与扶贫攻坚工程结合起来的“生态扶贫”是实现扶贫与生态双赢的举措。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蓝等学者在京发布生态农业调研成果,呼吁加大对生态扶贫的政策扶持力度。    实现扶贫与生态双赢   “为国家贡献了70%以上粮食的800个种粮大县中有110多个是贫困县。如何让种地农民的劳动有合理回报?如何将扶贫与产业结合起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如是发问。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他给出的答案。   蒋高明分析说,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果农产品优质优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附加值就会大幅度提升。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有1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3万元的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1亿个农村家庭从事生态农业生产。“这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   根据李蓝的调研,为了避免重复发达地区边发展边污染、高速发展严重污染的发展模式,贵州、云南和广西等地先后提出了生态扶贫的新思路,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作为扶贫的新模式和新方向。在这种扶贫观念的指引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从而改变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贫困地区在保住青山绿水的同时,还实现了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瓶颈不在生产在市场   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其中不乏生产型“造血”式的生态扶贫项目。但总体看,生态产品“叫好不叫座”,销售不畅。   “血是造出来了,但血管不畅出现了血栓。由于解决不了销售问题,生态扶贫这个‘新生儿’,始终没有成长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的调研报告分析称,生态产品销售不畅的原因之一是价格过高,消费者不愿接受;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社会信任度低,消费者对产品难辨真假,不敢购买。   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特别是大中城市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报告认为,生产型扶贫特别是生态项目扶贫,其瓶颈与难点不在农村在城市,不在生产在市场。如何解决“生产者想卖卖不出去,消费者想买却不敢买”的难题,如何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积极性对接起来,实现共赢,是生态扶贫成功的关键。生态扶贫的工作重心,应当作出相应调整,将突破口从生产转向销售。   报告建议将近年来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应用于生态扶贫,充分发挥各级党政工团妇、民主党派、行业协会、基层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引导广大城市消费者特别是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职工,有条件的社区居民,与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生产者自主建立帮扶关系,以购买生态产品的方式参与、支持国家脱贫攻坚工程。   为解决食品安全的信任问题,李蓝建议,可为生态扶贫地区的生态产品提供有国家信誉保证的“生态产品认证书”,为生态产品顺利走向城镇和市场“贴标签”、“开绿灯”。    生态扶贫切忌“一刀切”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扶贫并不是扶贫工作的全部,只能在适宜的地区与人群中开展。即便是有条件,也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适合当地的生态扶贫方案,确定扶贫对象与项目。不能“一刀切”,不能一个模式。不具备条件者,不可盲目攀比跟风,切忌一哄而起。李蓝认为,应以精准扶贫思路为指导,在全国精心布点选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育一批生态扶贫试点区和示范区。   在谈及如何加大对生态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时, 蒋高明表示,当前国家的农业政策大多以保数量为主,对高端的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补贴较少。他建议,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农补贴、各项扶贫资金和环保资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 责任编辑:崔岑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1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促进精准扶贫
蒋高明 2016-2-25 13:50
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突破口促进精准扶贫 蒋高明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 “ 三农 ” 问题出现的新动向,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其一是农村两级分化严重。我国还有 7000 万现行标准线以下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按照中央 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仅剩四年时间要实现全部脱贫,每年要减贫 1400 万人,仅靠中央财政资金这个压力是很大的。其二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山东、河南、东北三省粮食连年丰收,但价格低迷,玉米只有 0.85 元 / 斤。即使如此,也有价无市,多地爆发出农产品滞销问题,涉及主粮、蔬菜、瓜果、牛羊肉、奶类多种农产品。中国农民不仅与国内资本竞争,还要与国际资本竞争,甚至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农民拼价格,这对人多地少的中国农民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第三,由于农村优质劳动力严重不足,多为妇女和老人种地,农业采取非常粗放的办法经营,大量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使用,造成严重的乡村环境污染,也污染了食物链,城乡居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国家付出了高昂的治理成本。 为国家贡献了 70% 以上粮食的 800 个种粮大县中有 110 多个是贫困县。如何让种地的农民其劳动有合理的回报?如何将扶贫与产业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根据我们在全国各地的调研情况,结合中国经济下滑,农民工可能大量返乡等现实问题,特提出用高效生态农业破解农村贫困、消除乡村环境污染、带动农民和农二代大学生就业等系统解决方案的建议。 二、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 高效生态农业指的是在尽量少使用或基本不使用化学投入物的前提下,保证作物产量基本不下降甚至高产。优质优价,使得农民付出比在城市打工同样多的劳动力前提下获得同样多甚至更多的经济回报,拉动城市中高端消费市场。该新型产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旅游与养老多项涉农产业,附带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试分析如下: 第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应当以生态农业为主 。我国耕地总面积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我国人口多,平均每人拥有耕地 1.4 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 50% ,在世界上 190 多个国家中排 110 位以后。由于现行的农业模式种地不挣钱,农民就不好好伺候土地。传统的精耕细作方式被无情抛弃,转而依赖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甚至转基因,造成地力严重下降,突出表现在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重金属污染、耕地污染等。其实,人是第一宝贵的资源,而农业更离不开人的辛勤劳动。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恰好是生态环境质量较高的地区,那里远离工业污染,适合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果农产品优质优价,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附加值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与发达国家农民拼土地数量,就能够变劣势为优势。 第二,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帮助政府扶贫,促进城乡和谐 。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只是政府单方面关心,市民并不操心,市民对优质农产品购买的力量并没有释放出来。优质安全食品因为源头没有污染,没有农药、除草剂、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残留,不含转基因成分,这样的食品是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可带动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产业形成继房地产之后的新型产业,药食同源,只有食物健康,人体才健康。传统农业在 GDP 中的比例小于 10% ,全部加起来不到 6 万亿,如果有 1 亿个城市家庭每年消费 3 万元的优质农产品,即可带动 1 亿个农村家庭从事安全农业生产,全国近 50% 的人口吃上安全放心的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这在全球国家中是领先的,率先在食物安全方面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优质农产品回报高,可带动农民就业,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 先富带后富 ” 。另外,这样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很大的竞争力。 第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可获得更多的食物数量。 有人担心发展生态农业会造成产量下降,其实这是个误区。如果耕地质量恢复,农民愿意在土地上投入优质的劳动力,加上补充有机肥、禁止秸秆焚烧、利用豆科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间作套种、增加微生物菌肥等措施,恢复地力与土壤生物多样性,粮食产量不仅不会减产还会增加。我们在山东平邑建立的弘毅生态农场,利用十年的实验证明,有机农业可获得更多的产量与经济汇报。我们发明的农业模式是在源头 “ 六不用 ” ,即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地膜、人工合成激素与转基因种子,产品经严格的检测基本实现了 “ 零农残 ” 。小麦与玉米周年产量由原来的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稳产的吨粮田,花生、大豆、苹果产量均高于普通农田产量。可见,只要科学种田,农民积极参与,利用相对较少的土地上同样可满足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产量与质量的矛盾问题。 第四,促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生态系统健康 。优质食品生产对生态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水、土、空气都不能污染,从源头杜绝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人工合成激素,通过市场作用倒逼工厂少生产有害化学物质,帮助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环保产业,是最大的公益产业。生态农业还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耕地固碳。中国 18 亿亩农田,若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 1% 的话,其土壤从空气中净吸收了 306 亿吨二氧化碳。中国科学院的实验数据证据,将传统的农业模式改为有机农业模式,可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逆转为净吸收,其强度可达 11.5 吨二氧化碳当量 / 年 / 公顷。 健康是所有财富中最重要的财富,疾病是健康的大敌,疾病的出现与食品有很大的关系。有机或绿色食品营养均匀,元素平衡,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有十分重要的健康呵护作用,如病人、孕妇、儿童、老人等,当然健康的人也需要吃健康的食品。多吃有机食品能够呵护自身和家人健康,消费者明白这个道理并主动消费是不困难的。 第五,避免农产品滞销与餐桌浪费,节约宝贵的自然资源 。农产品滞销反应的深层问题是,农民在市场经济面前没有定价权,盲目生产造成大量宝贵自然资源及人的劳动力严重浪费。在这样的农业模式下,富者返贫,贫者愈贫。利用互联网 + ,高效生态农业实现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农民能销售多少就种多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粮食与副食品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脱钩,再加上长期以来农业重数量,轻质量,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廉价的食品逐步与垃圾联系在一起。食堂、个人、家庭,以及粮食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浪费严重,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 2.5 到 3 亿人!我们大量进口的粮食,在餐桌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垃圾。食物直接等同于垃圾,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危机信号,而这个危机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三、我们的建议 针对上述出现的客观现实,建议中央政府果断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农补贴、各项扶贫资金和环保资金,用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释放城市与农村两方面的活力,科学引领资本下乡,促进精准扶贫。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解决农民就业与脱贫 。围绕着种植、养殖、加工与销售等等环节,增加生态就业机会。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农二代、大学生二代等优质劳动力会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粮食生产潜力会进一步释放。中国涉农与环保方面的资金,即健康保障、社会服务的资金应向广大农村倾斜,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盘活农村市场。 第二、将人类吃的粮食与动物饲料粮分开,分类生产口粮与饲料粮 。对于口粮和主要经济作物,在水热资源较好的传统农业地区,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即生态农业的办法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有机标准或至少绿色标准。提高优质健康无农残粮食与食品附加值,释放城市人群的购买力,全民动员解决 “ 吃得饱、吃得好 ” 问题。 第三,保护城市消费人群的知情权,将有机和绿色认证收机构收回国有 。优质高端农产品在大中小城市都有很大的市场,且健康产业是唯一可替代房地产的实体经济产业。而要发展该产业,除了在生产源头科学技术突破外,还必须在消费末端为城市人群把关。当前有机认证和绿色认证为公司行为,有些甚至是私营企业,他们为了生存就放低标准,其权威性大大折扣,城市人群不相信,购买潜力被压制,优质农产品的销路亟待从认证瓶颈上打开。建议将全国区区千人左右的全部农产品有机认证机构收回国有,严格对健康和生态环境把关,其工作人员可享受公务员待遇。 第四,经费使用要与精准扶贫和高效生态农业结合,发挥国家指挥棒导向作用 。当前国家的农业政策是以保数量为主的,在高端的优质农产品产业的补贴很少,完全放任市场,客观鼓励了农业环境污染。每年国家用于农业补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治理、扶贫的各项资金达几万亿,这些资金的使用不能按部门层层下达,必须按照扶贫目标或粮食安全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国家是资本的主人,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农业产量、治理、环境保护、扶贫、健康等具体的指标后经费才能下达。可设计专门的资金托管部门,充分吸收产、学、研、政、农多方面的力量,用好国家资金,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 第五,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 。按照先试先行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建议以县为单位,建立大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以严谨的科学数据和事实来说话,以计划 + 市场行为带动粮食安全问题解决,避免政策上 “ 一刀切 ” 现象。国家购买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服务,发挥国家涉农、涉环保、涉健康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条件是,国家资金向环境友好型、粮食保障性、就业扶贫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倾斜,鼓励固氮、固碳、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型农业。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6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蒋家庄:这里的春天不再寂静
热度 2 蒋高明 2016-2-6 16:43
蒋家庄:这里的春天不再寂静 蒋高明 沂蒙山区平邑县卞桥镇有个 900 多人的村庄,因大部分的村民都姓蒋,村名得名蒋家庄。这些年来,由于出了弘毅生态农场,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农场占地 150 亩,占全村土地的 1/6 ,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理生态学过程创新研究组建立的试验农场。农场种地的方式与农民不同,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转基因(六不用),他们要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出比农民更多的粮食,且卖上更好的价钱。 这种近“乌托邦”式的农业方式能够赚钱吗?农民会接受吗? 久违的鸟声 在蒋家庄西岭有一片 25 亩的大院子,这就是弘毅生态农场的总部。 这里养着大小 300 多头肉牛,院子中间是一片 2 亩的攻关试验田,农田的周围用各种本地树种包围着,有乔木、灌木和药用草本植物,最宽的地方达 10 米。一年三季鲜花不断,各种鸟类在树上栖息,连久违的燕子也飞到会议室内搭起了窝。 鸟类之所以喜欢这里,是因为他们“六不用”的种地方式,杜绝了化学污染,鸟类重新放开了美丽的歌喉。 清早,绿绿的小麦田里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农田四周洋槐、朝鲜槐、海棠、石榴、山楂、紫荆等鲜花盛开。漫步在农田外面的小树丛里,能听到了一种小时候布谷鸟、喜鹊、燕子、麻雀的歌音,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鸟声。 然而, 10 年之前,这里还是寂静的春天。 那时,由于工业化农业的普及,大量化学物质进入农田,摧毁了自然生态系统,很多物种消失了,见不到成群飞着的蜻蜓; “ 燕子低飞蛇过道 ” ,当时的燕子也越来越少,因为它们找不到搭窝的地方 —— 过梁改用天花板了。 喜鹊服 “ 毒 ”( 农药 ) 自杀了,小黄雀的家被毁灭了,多样化的森林变成了杨树林;青蛙们的家变干了,河里的鱼虾因为污染而夭折;即使让人生畏的蛇,也因为误食了吃了耗子药的老鼠而命归西天;野兔被“天罗地网”包围了 —— 农村没收了猎枪后,不法分子发明了用网打兔子!知了是被人捉去做下酒菜了; “ 最毒不过蝎子心 ” ,那浑身有毒的蝎子也逃脱不了人们的嘴巴。 乡村消失的不仅仅是知了、蜻蜓、燕子,喜鹊、小黄雀、青蛙、蛤蟆、斑麻蜥、蛇、野兔,消失的是我们的自然生态。幼时的乡村,充满了野性与童趣的乡村,那是儿童的天堂,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如今,这一切都成成了记忆。 2015 年,中央电视台前记者柴静针对雾霾问题制作的节目,在网络空间广为传播,一时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环保神经。 54 年之前,美国的雷彻尔卡尔逊,早就找到了资本主导的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灾难原因,只不过美国走过的弯路在中国重演而已。卡尔逊和柴静都指出了问题的严重性,遗憾的是,她们没有找到从源头解决问题的办法。弘毅生态农场 10 年实践,破解了环保的困境,他们走通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业路子。 “ 六不用 ” 艰难实验 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当年承包的土地是村里最差的低产田,土层厚度只有薄薄的 20 多厘米,下面就是岩石(当地老百姓称麻骨石)。 他们种地的秘诀被村民们认为 “ 不是过日子的方法 ” ,这就是他们坚决 他坚决的实施 “ 六不用 ” ,他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相信物种的力量。 弘毅农场的核心是 “ 牛粪 ” ,原则是 “ 循环 ” :把被农民烧掉的秸秆加工成牛饲料,产生的大量牛粪一小部分用于产生沼气,大部分牛粪用来堆肥给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害虫则通过 “ 物理 + 生物 ” 方法防治,在林下养鸡,将害虫变成鸡的饲料;杂草通过 “ 人工加生物 ” 方法控制,收获的无农药杂草直接作为鹅、淡水鱼等经济动物的饲料。 他们建立的四道防线控制害虫:第一道防线是诱虫灯,利用物理方法吸引夜行性的害虫,第二道防线是天敌益虫,停止农药后益虫大量出现,如瓢虫是蚜虫的天敌;第三道防线是天敌鸟类,农田周围的森林为鸟儿提供的栖息场所;第四道防线是植物本身的防御能力,通过促进地下生长,刺激地上叶量增大,即使少量被害虫啃食也不影响产量。 上述生态防控措施,取得了重要进展。害虫捕获从 2009 年的 4.5 kg/d 下降到 2015 年的 0.02kg/d ;每盏灯年捕获量从 33.8 kg 下降到 2.4 kg ;同时根据害虫捕获情况确定了诱虫灯开灯时间为 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旬。 而化肥则完全停止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每亩施加了 5 亩的牛粪,牛粪来自 有机肥料制造“工厂”的肉牛;农场用生态办法饲料的猪、鸡、鸭等补充了有机肥来源。 人工除草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耗时费力.尽管农民知道除草剂对人和土壤有不好的影响,还是愿意用它,因为既省事儿,又便宜,一亩地只需要 2.4 元的除草剂成本,但是除草剂对土壤生物的伤害很大,还污染食物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弘毅生态农场推行物理除草,以高工资聘请经验丰富的农民承包除草的工作,每亩除草费用降至 240 元 ( 小麦玉米除草 3 遍 ) 。这对当地农民很有吸引力,而经验丰富的农民能够掌握除草的最佳时机,锄 1 亩草只需要 1 天,且这种方法锄草,杂草越来越少,因为种源减少了。 除了要拔掉田间自生的杂草,还要围堵从外面飞进来的草籽,科学家们用隔离带防护,灌木一层,乔木一层,再加上一片多年生的草,外来的草籽就很难吹进来了。 农膜是防控的难点,因为农膜可以增加地表温度,能够控制杂草,然后下降高温下的农膜环境对于植物也是灾难,经常发现覆盖农膜的花生、大蒜出现徒长或烂秧现象,农膜低于 850 度焚烧释放严重的致癌物——二噁英。农场的技术人员采取秸秆覆盖、或起笼栽培等方式替代农膜,坚决不使用各类农膜,包括所谓可降解农膜,他们要把污染控制在源头。 环境污染不见了 建农场要向村里租地,而最初农民租给科学家们的地都是自己不愿意种的薄地。即使在农民正在耕种的“好地”里,他们也嗅到了一片杀机,充满了农药的味道。调查发现,这里所有作物都打药。打药期间农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要等药味稀释了才出门。在使用化学灭虫的过程中,害虫也得到了进化,对农药的抗性越来越强,同时还把有益和有害的生物无以区别地全部杀死了,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生物链的平衡。 农场对害虫的治理也十分成功,利用害虫的驱光性,用一种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生物灯吸引并捕获害虫。因害虫一般晚上活动,益虫大多在白天活动,所以灯光诱杀的 95% 都是害虫。“天天抓,尤其是春天抓一对,相当于秋天几百上千个虫子,所以越抓越少。害虫越来越少,天敌就越来越多了。还有鸟类也能吃虫子。这样害虫的问题就解决了。”曾有一个晚上,抓获了 5 公斤金龟甲,都成了农场鸡的盘中餐。而这一晚的战果相当于 20 万个后代被“计划生育”掉了。 在目前的农业模式下,农民把田间地头的树砍得精光,唯恐树木和田里的作物争阳光、争养分。可是树木争的那一部分损失粮食不到 5 公斤,他们就恢复种树,鸟就回来了,鸟帮保护的粮食可能不止 5 公斤,所以,他们又为鸟类造了一片湿地。 湿地里的芦苇长起来了,青蜓、鸟都回来了。科学家们的做法其实就是给自然界留了一席之地,它的经济效益不大,但美观。农民干活累了可以到树底下乘凉。将来如果有了更多的地,他们还是希望拿出十分之一进行绿化,让农场有花,有灌木,有乔木,有湿地,可以吸引人们旅游观光。 秸秆变牛肉 弘毅农场里有一个独立的科研实验室,常年有十几名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轮流在此工作,研究有机模式下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利用有机饲料进行肉牛育肥技术、清洁能源深度开发,以及耕地对温室气体的固持技术。 在离实验室不远的牛舍里,以秸杆饲料为食的 200 多头肉牛在牛舍里悠哉游哉,还有十几头存栏时间超过一年的生猪正在美滋滋地吃着有机饲料,而它们的饲料主要是经过科学加工的废弃秸杆(牛的饲料中,秸秆饲料占 80% ;猪也可消耗 30% 的粗饲料)。将农作物的秸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本来是一种增加土地肥力的好方法,但因人工成本过高,目前在中国的采用率只有 40% ,而大部分秸杆依然经过焚烧处理,因而对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有效利用秸杆,变废为宝。中科院植物所的科研团队在农场建设了一个能容纳 500 吨秸杆的青贮池,将新鲜的玉米秸秆粉碎后,泼洒生物菌种,堆积在里面腐熟,作为农场里牛和猪的饲料。这种被称为“面包草”的饲料,再配合 1 千克 由玉米、麸破、黄豆组成的精料,能使每头肉牛在 10 个月内体重增加 300 千克,每 7 千克 秸秆可以转化 1 千克 牛肉。 牛和猪的粪便由农场职工用铲车进行堆肥,再用拖拉机运到毗邻的种粮区施入土壤。经过多年有机肥滋养的土壤异常肥沃,在占地 80% 的产粮区,主产的玉米和小麦单季亩产可达到 600 多千克,而用化肥种植的相同品种亩产只有三四百千克。土壤中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牛粪养殖中的精料,其中大部分未被动物吸收的部分贮存在牛粪中了。 由于牛和猪产生的有机肥用于耕种还使用不完,有一部分又用于生产沼气,为村民生活提供清洁能源;还一部分用于培殖蚯蚓和黄粉虫,它们可以用于饲养柴鸡,为市场提供鸡肉和鸡蛋。农场里有 5 亩苹果园里有近百只散养鸡欢快地奔跑。 低产田变吨粮田 2014 年 10 月 13 日,博生生刘海涛,刚完成玉米测产后,就兴奋地给在北京的导师发来下面的电子邮件: “蒋老师,您好! 好消息!今天已经完成院里有机玉米的测产工作,今年有机玉米产量为 1364.7 斤 / 亩,行距 71 厘米,株距 30 厘米,亩穗数 3130 株 / 亩,连续取 4 个 15 穗风干称重(风干后含水量 13% 左右),平均每穗 0.22kg 。加上今年有机小麦 1126.98 斤,今年周年产量为 2491.68 斤 / 亩”。 刚刚收到博士生刘海涛在科研一线发来的信息——他们连续 8 年的有机作物种植试验田玉米产量突破 1364 斤 / 亩,加上小麦,达到 2491 斤,逼近 1.25 吨 / 亩。这个消息令人兴奋,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尽管期间走了不少弯路。他们还将继续努力,朝周年亩产 1,5-2 吨有机粮食努力。农业产量要“藏粮于地”,如何藏粮于地呢?改良土壤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个空间比改良种子的做法来讲,在当前形势下可能还要有效。 他们的产量是在低产田基础上获得的,他们种地的办法是“六不用”,即不用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激素、转基因,其原理是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民的劳动,精耕细作,让一亩地获得 5 亩乃至 10 亩的产量,让一亩地产出满足 8-10 口人以上的年粮食需求,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农业之路。这样获得的粮食品质优于欧美有机认证标准,市场前景看好,对农二代有吸引力。 实现了耕地固碳 农场淘汰了化肥和地膜这些土壤的污染源,还用有机种植的模式将二氧化碳通过有机肥固定在土壤中。尽管部分碳还会释放出来被作物吸收,但如果年年增加有机肥用量,就可以 有效 地增加耕地的固碳功能。目前,弘毅生态农场围绕该领域已安排科研力量进行研究,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进展,前景十分诱人。 弘毅生态农场的研究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可显著减少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以秸秆循环利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为主要特征的有机耕作模式可将农田碳排放逆转为碳吸收。相关论文在著名刊物《科学通报》英文版发表。 他们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2006 年的方法 , 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显著减少了温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土壤肥力,进而提高了小麦和玉米产量。 研究发现,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后,农田变为典型的碳库,而全部施用化肥的农田则为典型碳源,固碳潜力高达 11.5 吨 CO2 当量 / 公顷 / 年。这项研究为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美国科学促进会旗下的的 EurexAlert 杂志对上述成果十分重视,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 产品走向全国 如果弘毅生态农场仅仅实现了环境保护、增加产量的目的,这还是成功的一半,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是,他们的产品必须经得起市场检验,即以高价位出售到城市中高端消费人群,实现优质优价,否则,农民们不会向土地多投入哪怕一点劳动力。 农场出产的面粉售价是普通面粉的 5 倍以上,然而,价格高在于多付出了劳动力。但一个 成年人 一天只需要 5 元,比两包方便面还便宜,中等收入的人都吃得起。 弘毅生态农场走出的路子,实际上实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零排放”的良性循环。 因为投入成本中, 80% 的投入是劳动力,在机械和燃油方面还有 20% 投入。人力也是生物力量,是环保的,友好的。 对农民来讲,增加了就业。对城里人来讲,吃上了优质的农产品,通过消费的作用带动环境保护。 2003 年底,农场以“六不用”为品牌建立了一个淘宝店,经销主粮、杂粮、肉、蛋,菜只有姜和毛芋头,产品的口感、形状、健康程度都与超市的大为不同。尽管苹果 27.9 元 / 公斤,小米 38 元 / 公斤,面粉 20 元 / 公斤,货品还常常供不应求。现在,淘宝店已经有 1500 个会员,除西藏外全国各地都有客户。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会员越多,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浙江、深圳等发达省份的会员占 64% 。科研的力量最终形成了品牌,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先富带后富”。 农产品的商业化,最受益的还是农民。他们在更环保的环境里耕种和饲养,能够享用最新鲜的有机食品,还有了更多的收入。据统计, 在 现代农业模式下,山东农民种植三季小麦或大蒜、西瓜、玉米,纯收入不足 1000 元 / 亩,而弘毅生态农场的有机农田亩净收入 5000 元 / 亩。 延伸阅读:蒋高明:一位科学家的生态农业试验 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4/316116.shtm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3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净化食物链:向食物链中的有害成分宣战
热度 1 蒋高明 2014-11-9 11:05
净化食物链:向食物链中的有害成分宣战 蒋高明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生存问题就是净化食物链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态系统健康和身体健康,最终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导致民族生存危机。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食物链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一、问题的严重程度 围绕食物生产,我们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有人说我们用 7% 的耕地养活了 20% 的世界人口,但是却忽略了下面的事实——我们动用了世界 35% 的氮肥, 3 倍于全球平均值的农药用量 , 70% 的国内工农业与生活用水。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让我们用下面的一组数据来分析。早在 2005 年 , 我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就达 21 万吨;人均 0.16 公斤; 2010 年,中国化肥施用总量为 5561.7 万吨,人均 41.5 公斤;同年,农膜使用量 217.3 万吨,人均 1.62 公斤; 2013 年,农药总量 337 万吨,人均 2.59 公斤;同年,中国进口 6000 万吨转基因大豆,由此带进来草甘膦含量 195.6 吨,草甘膦含量人均 1.956 克,草甘膦代谢物含量人均 3.444 克。 上述各种化学物质在食物生产过程中添加,从客观上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益,但是直接的或者潜在的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造成了国民健康的恶化。当前,医院人满为患,医患矛盾十分突出,是与食物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难以分开的。 2007 年,中国潜在心脏病患者 6000 万人; 2008 年,高血压患者 2 亿人,高血压知晓率仅为 30% ; 2010 年,中国约有 220 万儿童出现性早熟; 2011 年 9 月 9 日,中国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 80-120 万;同年,中国育龄夫妇不孕不育发病比例达到 1/8 ,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 5000 万; 2012 年,江苏省人民医院精子合格率大学生在 30% ,上班族合格率基本不超过 20% ; 2013 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 9700 万以上,同年, 2013 年,全国每 6 分钟就有 1 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 8550 人成为癌症患者。医学专家分析认为, 80% 的恶性疾病与环境恶化尤其食物链 “ 毒化 ” 有直接的关系。 二、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知多少 今天,我们的食物链中到底会接触到多少有害物质呢?这个数据触目惊心。仅以农药为例, 2014 年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3-2014 )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 就达 3650 项。这就是说,按照国家的规定,只要那 3650 项农药使用符合要求,即所谓的不超标,就是允许使用的。面对这些农药,具体使用后的效果如何,消费者无能为力,只好寄希望于那些农药能够 “ 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 ‘ 舌尖上的安全’ ”的承诺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了,天知道那些生产者,监管者如何监管这些海量的农药?消费者又怎样去举证那些他们认为有问题的食物? 农药在食物中分布,涉及 284 种 ( 类 ) 食品,覆盖了蔬菜、水果、谷物、油料和油脂、糖料、饮料类、调味料、坚果、食用菌、哺乳动物肉类、蛋类、禽内脏和肉类等 12 大类作物或产品,还有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级加工产品。从上述国家的规定动作来看,我们吃的几乎难以逃避农药,即使某几种达到规定要求,那么多的都达标的农药集中到一起,还能达到健康要求吗? 针对 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多发、易发问题, 2014 年执行的新标准重点规定了鲜食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为 115 个蔬菜种(类)和 85 个水果种(类)制定了 2495 项限量标准,比 2012 版本增加了 904 项限量标准。新增蔬菜水果限量占总新增限量的 67% ,其中水果上农药残留限量增加 473 项,蔬菜(包括食用菌)上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增加 431 项。 为防治各种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侵害,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农药品种为 387 种,农药制定了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基本覆盖了常用农药品种。这就是说,我们吃的食物,农民是离不开农药来生产的。农民为了减少上述物质危害食物,他们留给自己吃的是基本不用农药和化肥的。农民不懂得农药种类,也不懂农药残留等专业术语,但本能的保护心理还是有的。 除了农药,我们的食物链中还添加了激素物质。当年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五大激素,全部都用到了农业生产,分布是,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我们看到的水果越来越大,越来越光鲜,这都是激素发挥的作用。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笔直的黄瓜,顶花带刺的黄瓜也是激素的作用,蔬菜大棚的菜农告诉我,他们生产黄瓜需要用四种激素,还有一张拉直素,连我这个学植物学的都没有听说过。 动物食品中也难逃脱激素的身影。所谓现代化的养殖模式下,鸡 45 天、鸭 28 天就可以长大屠宰、猪 4 个月,将这些动物的生长周期几乎缩短了 5-10 倍。对于很多鸡鸭,经常是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养,催肥,导致这些肉类含有大量的激素;此外,部分池塘养殖的鱼、蟹、黄鳝,有报道称直接投喂避孕药催长。这样的食物当中激素含量都比普通食物大。动物们由于激素主要是存在血液当中,所以肉类中的激素含量更高,尤其是在动物的内脏当中。这些激素动物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孩子。激素能让动物早熟,也能让孩子早熟。 催长激素可导致儿童性早熟、骨骼提前停止生长等。而且部分种类的激素含有剧毒,进行极高比例的稀释后使用,仍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累积中毒。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 “ 瓜熟蒂落 ” ,但 市场 上售卖的很多黄瓜都顶着鲜艳的黄花,消费者觉得新鲜,其实是催长激素在起作用,黄花十几天都不会凋谢。 “ 瘦肉精“是国家明令禁用的,但被用在动物、水产、蔬菜上的激素类药物却至今还有人偷用,有些则将名称换成“小料”在地下交易。相对国外严格的激素、抗生素类药物检测,国内对激素的强制检测工作薄弱,对一些抗生素药物的检测也常常落空,导致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激素现象盛行。 抗生素,顾名思义是抵抗生命的,主要是抵抗乃至杀死微生物。 生活中有很多的抗生素:肥皂是抗菌的、冰箱、空调也有抗菌的 , 具有抗菌性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 , 就意味着给造成抗生素的耐药性的机会也越多。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既是防病措施又能增产 , 抗生素作为饲料的添加剂 。在农民眼里, 有病治病 , 无病防病 , 能使猪、牛、羊生长健壮 , 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他们就使用。牛体内抗生素含量过多 , 人们喝牛羊奶,吃牛羊肉 , 抗生素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假如牛体内含有青霉素 ,儿童 喝牛奶就会产生青霉素耐药性。虽然没打过青霉素 , 生病了会以为青霉素治疗效果好 , 结果却无效。 除了农药和激素,大量化肥使用 造成 了硝酸盐残留,进一步还原为亚硝酸盐,成为强致癌物质;农膜使用是一边生产食物,一边生长致癌物(农膜低于 800 度焚烧产生严重的二噁英等强致癌物),必须叫停。争议很大的转基因,是在化学农业基础上,继续鼓励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让劳动力从食物生产中分离,其不利影响已经非常之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专门介绍。 三、净化食物链必须从源头抓起 为什么食物链中增加了那么多有害物质,资本使然。资本的特点就是逐利,为了让动植物长的更快,就添加各类激素,为了提高所谓的产量就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不顾其残留,为了让食物看起来好看,就使用各种添加剂,最终资本在每一个环节收益,而受害的是大多数人,且每一个人都难以幸免。目前,食物链污染造成各种疾病增加,恶性疾病造成非正常死亡的利益链很长,从源头算起包括石油开采、冶炼、化工、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的生产商;上述物质的流通商、经营商,各种制药厂、兽药厂;医院包括不孕不育的医院,火葬场,墓地;各个环节上的金融资本家、科学家群体及其媒体代言人。而提供食物的农民在上述产业链中,在每挣到的十元钱中,农民拿的不到一元,如果算上劳动力,他们是赔钱的。必须采取合理的计划经济加速理性的市场经济,带动农民用安全的办法生产食物,带动农民就业。 食物安全与投入到食物生产上的人工成正比,与投入的化学物质与激素成反比。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物生产与消费大国,食物种类与烹调方法全球最多,如果净化了食物链,去除那些有害物质,将一些添加剂减少到最小程度,那么国民健康和平均寿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让农民收益,让农业回归,让农民有尊严,而不是害人害己。 在中国走向中等发达国家以后,食物安全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如果到那时候,我们的国民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还能够吃得上有机食品(当前不足 1% ),那才是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中国近 50%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化了的乡村中。他们从事的是,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涉农产业。他们吃的是有机食品,住的是别墅或准别墅能够接地气的房子;呼吸的是清洁的空气;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他们的环境鸟语花香;他们愉快地劳作,人们之间有分工但不竞争,有合作但不吃大锅饭;他们之间有亲情更有人情;他们一生中大部分远离医院,活到百岁自然老去;他们是一类快乐的人群;他们的职业是稳定的;他们不受市场的剥削,而有自己的定价权。因此,在当前城镇化热潮中,我们需要反思,我们需要逆城市化,是将城市中合理的要素 ( 市政设施、医疗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学校、银行、暖气、空调 ) 搬到农村,而不是将人装进城市。这样,中央与社会的大量资金需要向农村流动,而不是让农民砸锅卖铁甚至卖血,进城当三等公民,从此永远告别不人道的“三留守”现象 ( 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 。 净化食物链,将传统农业提升为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市民的医疗投入,实际上是一种高效农业。这种高效生态农业是从光合作用开始的,到消费者健康的血液流动而止,至少包括了五方面“物”的流动:一是大田作物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电子流,作物首先将太阳能转变为一切生物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这个生产过程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二是各类食物、中药材、宠物、花卉、苗木等等的在物联网上物流,车轮转动将上述农资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三是消费者体内健康的血液流动,他的血液里运输的是,是为健康身体长寿远离疾病的好的能量与元素;四是由上到下的货币流,健康有机食品和中药材等的增值部分,从购买者那里往下游传递,带动大学生尤其农民就业,增值部分的 30% 以上归农民;五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流,这个流动非常迅速。通过云计算,我们能够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库存,哪里的有机农业是真实的,哪里出了问题,需要公示给予监管、惩戒,最终进行系统修复与平衡。 好多人会问,如果发展生态农业,产量降低怎么办?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目前生产出来的 6 亿吨粮食,人类仅吃了 2 亿吨,有 4 亿吨是被动物消耗和作为少量工业原料。如果分类生产人的口粮与动物的饲料粮,将更多的人工投入到人类食物链维持中,用地养地,精耕细作,大量使用有机肥,恢复生态平衡,土地的产量,即使在没有化肥和农药的前提下,也是有很大空间的。我们连续进行了 8 年的实验,就将低产田实现了高产稳产田,玉米和小麦的周年产量 2500 斤 / 亩,继续增强地力,产量实现 3000 斤 / 亩也是不远的。这样的土地产量,一亩可以满足 6 口人的粮食需求,全国仅 2 亿万亩高产田就可满足人的口粮需要,生产蔬菜有 1 亿亩足矣。而其余的 15 一亩,加上 60 亿亩从草原, 20 亿亩的森林, 10 亿亩的湿地,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我们还不能生产或者直接寻找出动物的那些饲料来吗?动物是不需要吃那么多人的粮食的,它们的食性与人类是完全不同的。违背农业规模,急功近利,被资本绑架,才造成了今天农业的乱象。 四、建四道屏障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以 GDP 为考量,造成的结果是生产发展了,但环境污染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了问题。 “ 看病难 ” 、 “ 医患关系紧张 ” 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民健康并不是后期治疗出来的,而是在源头培育的。针对上述严重的健康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中华 “ 大健康 ” 计划,用四道防线保障国民健康。    第一道防线: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告别化学污染,在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与海洋等自然区域,基本没有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野生动物留足地盘,人类不要进行干涉。即使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与乡村,也要尽最大可能消灭污染,减少垃圾排放,严控白色污染。人类生活在蓝天、青山、绿水的环境下,疾病则远离人而去。    第二道防线:优质安全的食物。在 18 亿亩农田里,规划出为人类生产食物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大,仅生产人吃的口粮约 2 亿亩高产田足够 ; 生产蔬菜与果树,约 1 亿亩耕地 ; 其余的 15 亿亩耕地则为饲养动物生产饲料粮,60亿亩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做适当补充;鱼类与海洋养殖尽量采取自然放养。将人吃的口粮与动物饲料粮,用不同的方法生产,拉开价位,实行优质优价。对于人吃的粮食或蔬菜果树,则停止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地膜与转基因 ; 而对于动物生长所需要的饲料粮食,可适当使用化学物质。停止为发达国家生产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有害物质做法,停止以出口农用物资换外汇做法,逐步减少乃至停止进口转基因粮食,从食物源头保护国民健康。 第三道防线:中医药保健和养生。对于一些疾病,早发现早干预,能够用中草药解决的问题,暂不用西医和西药。对于中草药,需要严格按照有机的方式生产,严格杜绝用生产动物饲料的方法生产中草药。 “ 药材好,药才好 ” 。中医药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实践证明中药对于民族繁衍贡献巨大。但是,如果用种植农作物的办法生产中药材,其药材质量就大打折扣。中医原理是充分调动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中药材的作用是配合实现这些作用。 第四道防线:现代医学体系。以西医为主的医疗与医药体系。这是在上述三道防线崩溃后的最后一道健康防线,其人数是相对少的。对于国民健康,除了医学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态环境、食物、心态与心情,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体生病。医生以治病救人为天职,国家可以像养公务员队伍那样保障医生的收入。不以医疗数量看绩效,而以医院少病人为重要绩效。只有医学回归医学,减少商业成分,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才能够巩固下来。 上述四道防线中,第一道是尽量不制造病人,使大部分人群无疾而终或少疾而终;第二道防线是消除食物链上的有害化学成分,增加免疫力和自我修复力,最大程度地少制造病人;第三道防线,是将疾病早期干预早期预防,尽量不用有副作用的植物药或物理方法,将疾病得到初步控制并治愈;第四道防线是应急防线,利用现代医疗的科研成果,对于进入到医院的少数病人进行精心治疗,救死扶伤,不以盈利为目的。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469 次阅读|1 个评论
《高科技与产业化》: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
蒋高明 2014-6-29 20:08
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 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年第215期,发表时有删节 1984 年大学分专业方向,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生态学方向。凡 30 年矣,期间一直没有改过行。学生态学有什么用呢?当时是不知道的,以至于回家没有办法向乡亲们解释我学的是什么本事。现在看来,生态学的应用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生态学的应用方向,首先解决吃饭问题,即发展生态农业;其次是自然保护问题,即物种与生境就地的自然保护;再次是为迁移进城市的人群创造一种近自然的生态空间。我现在的梦想,是将生态农业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保耕地与作物质量、适当增产、大幅度增收、保障城乡人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大学生与农民就业、带动养老的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农业是城乡和谐的非常理想的硬技术,为中国人独立创造,属原始集成创新。 上述想法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在山东平邑县进行了 8 年的生态农业实践,建立的弘毅生态农场自 2006 年,完全告别了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项不可持续的技术,其环境保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产量由低产田实现了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土地产出为传统农业的 5 倍。如果弘毅农场模式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则困惑国家的“三农”问题、城乡环保问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或可迎刃而解。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想是: 第一,中国近 50%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化了的乡村中。他们从事的是与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涉农产业;他们吃的是有机食品,住的是别墅或准别墅能够接地气的房子;呼吸的是清洁的空气;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他们的环境鸟语花香;他们愉快地劳作,人们之间有分工但不竞争,有合作但不吃大锅饭;他们之间有亲情更有人情;他们一生中大部分远离医院,活到百岁自然老去;他们是一类快乐的人群;他们的职业是稳定的;他们不受市场的剥削,而有自己的定价权。在当前城镇化热潮中,我们需要反思,我们需要逆城市化,是将城市中合理的要素 ( 市政设施、医疗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学校、银行、暖气、空调 ) 搬到农村,而不是将人装进城市。这样,中央与社会的大量资金需要向农村流动,而不是让农民砸锅卖铁甚至卖血,进城当三等公民,从此永远告别不人道的“三留守”现象 ( 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 ) 。 第二,生态农业首先生态要好。我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告别了化学化主导的对抗模式,这个模式人类尝试了近一个世纪,但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高效生态农业远离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六项不可持续的技术,但不排斥现代的物理与农业机械技术。农民种地再也不用担心虫害危害,而是有专业的队伍负责创造无虫害的农田环境,其动力来自太阳能;农民开的拖拉机、收割机里燃烧的是沼气等生物质能。农民不仅生产了人类赖以为生的健康食物和衣物,还生产了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有机中草药,还生产了城市消费的宠物、花卉、苗木,还生产了能源。这一切生产过程中,都没有增加对大自然的掠夺,他们利用仅仅是太阳能,利用的是大自然创造的万物生灵。 第三,高效生态农业首先效益要高,即有机农业产品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翻倍、翻倍、再翻倍,足以吸引农民在家务农,足以吸引资本下乡,足以吸引学生态的学农学的学管理的等等大学生就业。有知识的农二代,不必要进城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就能过上非常体面的生活。农民也要开汽车,住别墅,使用互联网,他们的收入来自高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高效生态农业,是通过科技、信息、资本、管理的投入而升值。其增值部分,一来自国内外的市场;二来自政府的农业投入 ( 生态农业是最重要的公益事业 ) ;三来自政府的退化环境修复与污染治理;四来自社会公益团体;五来自从“餐桌到嘴头”被中间不良商人、环境污染的制造者、疾病制造者截获的不义之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从源头恢复被严重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社会道德诚信环境,这样的产品没有不升值的道理。 第四,未来的高效生态农业,将近 70% 的国土得到严格保护,从此远离化学物质的污染。我们用 18 亿亩农田中的 6 亿亩低产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护 60 亿亩的草原 (1 亩地产田的秸秆生物量相当于 10 亩草原生物量 ) ;我们还有 24 亿亩的森林; 9.9 亿亩的湿地;我们还有 300 万平方公里海洋;这些区域完全可以告别现在农业流动危害要素,生产安全的有机食物。这样,我们可以留下接 69% 的国土给后代开发。在高效有机农业带动的其它区域,中国的化肥厂可以关掉 50% 而不减产,农药厂可以关掉 80-90% 而不爆发虫灾。 第五,高效生态农业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从来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采取的是生态学上的种间和谐共生原理,而非竞争对抗乃至相互残杀的做法。在高效生态农业链条中,人无论他是农民还是城市人,无论是高官还是乞丐,他与小麦玉米乃至牛羊“害虫”“杂草”一样,他是一个物种,物种就有其生存的基本权利,而这个权利不能因贪婪资本的私欲而胡作非为。高效生态农业是从光合作用开始的,到消费者健康的血液流动而止,至少包括了五方面“物”的流动:一是大田作物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电子流,作物首先将太阳能转变为一切生物能够直接利用的能量,这个生产过程是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二是各类食物、中药材、宠物、花卉、苗木等等的在物联网上物流,车轮转动将上述农资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三是消费者体内健康的血液流动,他的血液里运输的是,是为健康身体长寿远离疾病的好的能量与元素;四是由上到下的货币流,健康有机食品和中药材等的增值部分,从购买者那里往下游传递,带动大学生尤其农民就业,增值部分的 30% 以上归农民;五是互联网上的信息流,这个流动非常迅速。通过云计算,我们能够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有库存,哪里的有机农业是真实的,哪里出了问题,需要公示给予监管、惩戒,最终进行系统修复与平衡。 上面就是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学生态学 30 年后,才悟出了这个道理,甚欣慰。我将余生投入到实践过程中,人生意义从此充实矣。当前社会呼唤正能量,呼唤诚信,呼唤生态文明,我梦中的高效生态农业面临着起飞的大好环境了。愿社会所有的正人君子,加入到这一宏伟的事业中来吧!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科技与产业化》: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设想
蒋高明 2014-6-28 07:52
中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设想 刘海涛 蒋高明 本文发表于《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年第215期 预计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 90 亿,这将对世界农业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能否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能否保证粮食安全将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几十年来,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基本实现了“用 7% 的耕地养育了世界 21% 的人口”的奇迹。与此同时,中国农业也面临着很多严峻的问题,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乐观。 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的耕地面积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从 2005 年的 18.31 亿亩减少到 2010 年的 18.26 亿亩,预计到 2015 年和 2020 年分别减少到 17.98 亿亩和 17.69 亿亩。 18 亿亩左右的耕地要生产出 13 多亿张嘴吃的食物,这在全球任何国家中都是难度最大的。不仅如此,根据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结果显示,我国耕地优等田地和高等田地仅占 32.6% 、中等田地占 50.6% 、低产田地占 16.7% ,其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耕地平均质量较低。上述结果是综合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因素得出来的,是比较科学的。由此可知,我国低产田的面积在 6 亿亩左右。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是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是存在严重隐患的。我国耕地总量占世界总量的 9% ,但所耗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总量却分别占世界的 35% 和 20% 。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水平高 2.5 至 5 倍,每年遭受残留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 12 亿亩,导致了水源污染、土地流失、河道淤塞、海洋污染、生态变迁和疾病丛生等严重环境问题并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化肥农药的应用虽然使过往 40 年的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了一倍,但是近 20 年发现,在不断增加化肥的使用时,农作物的产量却显示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化肥、农药等合成化学物导致土壤中的固氮根菌及其它有机生物的死亡和它们与植物间的共生作用的下降,继而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繁衍并有所发明,正是因为人类掌握了生产食物的技术和方法,掌握了一年四季作物生长的规律,这就是农业的发明。畜牧业是人类直接利用动物,而作物需要在合理的水、肥、气、热、光、温条件下,才能够获得粮食,其中害虫与杂草还来与人类争夺资源。农业是一门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没有了农业,人类社会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加上史前文明,人类与作物打交道的历史有八九千年,中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国耕地连续利用几千年不退化,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然而,遗憾的是,自从上世纪 70 年末以来,我们抛弃了传统的农业技术,引进所谓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即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锄禾日当午”式的耕作方式,被机器替代了,人变得懒了,地变得馋了,农田充满了污染物。短短几十年,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 1% ,农田里每年聚集着不可降解的农膜。工业化农业,已经大大动摇了我们农业的根本。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农业只能走“用地养地”、“精耕细作”、配合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 因此,要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至少得回到循环性的生态农业上来。这样的农业方式应该是有动物和植物共同参与的,虫害的防治由物理的和生物的方式解决,少用或不用化学的方法解决,动物的粪便成为种粮的有机肥料,建立完整的农业循环生物链。 未来中国的农业大量的空间是在秸秆和土壤上做文章,即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生态农业的力量 要实现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就要充分利用作物秸秆饲养牲畜,用牲畜的粪便堆制有机肥回归大地,培肥地力。根据估算,我国年产秸秆 6-7 亿吨,折合鲜重达 18-21 亿吨。如果充分利用起来如养牛养羊等反刍动物,则相当于得到 1 亿吨的活牛重,以 54% 的出肉率计算,等于 5400 万吨纯牛肉,或 2.7 亿吨粮食( 1 斤肉等于 5 斤粮的营养和热量),扣除育肥过程中消耗的 1 亿吨粮,净增加 1.7 亿吨粮食。另外,每头牛还产出了约 5 吨牛粪 , 这些牛粪施加到大田里,即使使用一半的化肥,还可带来 10-20% 的增产效应。如果有效利用秸秆资源,那么牛羊这些流动的“化肥厂”所制造的有机肥量将十分巨大。试想,什么样的技术有如此强大的威力?生态学的解决方案是从牲畜嘴里夺出粮食来。当然,上述是理论计算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能够将 50% 的秸秆利用起来就是很不错的增产计划了。初步计算,如将全国 50% 的秸秆利用起来,就可以支撑 3.6-4.2 亿头牛,增加牛粪 32.8-38.3 亿吨,折合 2835-3310 万吨硫酸胺。而且有机肥的大量使用对土壤地力的提高作用很大,根据我们在山东长达八年的有机肥还田实验,在一块低产田上每年每亩施用五吨牛粪,土壤有机质从 0.7% 恢复到了 2% 。 1 亩地的秸秆生物量相当于 10 亩草原生物量,所以还要考虑 60 亿亩草原恢复生产力带来的粮食节约。我们做过“极端”的试验,如果草原自由散养柴鸡,即使没有任何饲料补充, 1 亩草原上的草籽、草叶、昆虫等也能够满足至少 1 只鸡生存,且对草原基本没有破坏。这笔账算下来,全国还可以增加 31.5 亿公斤纯有机鸡肉,相当于 0.158 亿吨粮食。加上上述秸秆养牛净增粮食产量,两项之和就有 1.858 亿吨,等于全国粮食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37% 。没有任何一项常规农业技术技术能够达到如此高的增产效果。有了这些增加的“大粮食”,中国人不仅能够吃饱,还能够吃好。 另外,生态农业生产的食品是健康安全的食品,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能够吸引农民返乡务农,理性回归。与此同时,生态农业使农业从业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并可带动大学生就业和科技推广。 “畜南下,禽北上”恢复草原并提高耕地生产力 要实现关于未来生态农业的整体布局,需要用到我们较早之前提出的一个战略思路,即“畜南下,禽北上”。该思路主要针对减少牧区牲畜 、 恢复草原和解决农区秸秆污染 、 大量化肥造成地力下降等问题。我国有各类草地约 60 亿亩,是农田的三倍多,占整个国土面积的 41% 。但是如此广阔的草原并没有喂饱数量仅为 1/3 的牧区牛羊。连续多年的放牧造成了我国 90% 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而全国 18 亿亩农田每年能产 7 亿吨秸秆,这些秸秆是优良的牧草。与此同时,中国平均每人每年需求 3.7 只鸡,目前鸡主要在农区养殖,人禽争粮。简单地说, “ 畜南下,禽北上 ” ,就是将牧区的牲畜转移到秸秆过剩的农区饲养,将农区集中饲养的家禽转移到草原牧区散养。因此,牲畜的主产区应由内蒙古草原 、西藏、新疆、青海等低光合生产的传统牧区进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南等的粮食生产大省,即畜要“南下”;而禽类应进入草原的传统牧区,即禽“北上”。 生态农业初步布局 我们的整体思路是在不影响粮食数量安全格局的前提下,利用我国 18 亿亩耕地中的 6 亿亩低产田和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符合国情的“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双重的“粮食安全”,增产增收,保护环境。用生态学的办法,用大量有机肥培育地力,加之配套的生态关键技术,把低产田变成高产田,实现吨粮田;生态保护区域本身环境质量非常高,非常适宜规划生态农业,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和现代生态农业技术,生产优质健康食品;由于 1 亩地生产的秸秆生物量相当于 10 亩草原生物量,在农区养牛等牲畜,这样就解放了草原的放牧压力,换之在草原放养鸡禽,并用生态养殖的方法养殖少量牛羊,起到保护 60 亿亩的草原的目的,同时增加效益;加上 24 亿亩的森林, 9.9 亿亩的湿地,和 300 万平方公里海洋,这些区域完全可以告别现在农业流动危害要素,生产安全的食物。使将近 70% 的国土环境得到严格保护,远离化学污染,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和医疗费用,国民经济整体效 益大幅提高。 (刘海涛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专家湖南科普“高效生态农业”
蒋高明 2014-4-18 17:39
中科院专家湖南科普“高效生态农业”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4/292240.shtm 连开三场报告引社会各界关注 (科学网 成舸 陈曼琼 王春晓 范曼瑜报道) 4月11至12日,我国知名植物生态学家、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一行受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邀请,前往长沙举行生态农业系列科普报告,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长沙、永州等5市县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农户、志愿者和市民代表近三百人参加,还引起了新华社、中国环境报、湖南经视、凤凰网等十余家媒体的关注,湖南日报更于次日起连续刊发深度报道和评论文章予以介绍,在农业大省湖南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生态热。 近年来,镉超标大米等“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农业过分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带来的一系列粮食和生态安全问题,已对城镇食品安全和美丽乡村建设造成威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为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农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农业横跨农业、林业、环境、生态、国土、规划等领域,如何凝练各界共识,将理念转换为可操作的实践,并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推广道路,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本次系列科普活动题为“走进生态农业、重返美丽乡村”,分专家“跨界”对谈、高校学术报告、公众联合论坛三场,首先由蒋高明分析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并结合他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的科研实践进行了介绍。随后,湖南大学教授柳肃、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孔祥峰、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办公室主任蒋勇、隆平有机农业总经理杜志艳、永州市新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军、“E农计划”执行人王洪坤先生等分享了各自经验和见解,并就高效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粮食安全与农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悉,本次活动由我报湖南记者站发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熬吧读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凤凰网湖南站协办。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2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科大CCJT公益讲座:我的高效生态农业梦(视频)
热度 1 蒋高明 2014-4-13 14:28
http://cs.ccjt.tv/talk/view/192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99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