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狒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自然志18】狒狒是猴不是猿
热度 2 fuleiucas 2017-6-16 21:06
在动物世界里,猿猴格外引人注目,可能是它们跟人类相似之处太多了吧。猿猴的种类有很多,其中狒狒算是脾气最暴躁的一类了,你看它们的样子,都像随时要发起攻击似的。 狒狒属于灵长目中的猴科、狒狒属,也就是说狒狒也是一种猴。人们常常将猿和猴混在一起说,但二者并非一科,猿和猴最大的区别在于,猿没有尾巴,猴有尾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猴相比,猿与人类在进化上的关系更近。 其实猿和猴都是统称,并不特指哪一种猿或哪一种猴。灵长目动物可以被分为很多科,通常所说的猿包括灵长目动物中的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猩猩科又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一些古猿。猴则指多个科的灵长目动物,如猴科、蛛猴科等,其中猴科又可以分为若干属和种,如猕猴、长尾猴、山魈、狒狒等。 图 1 2017 年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再来说说狒狒。狒狒是一类体型较大的猴,体长达半米以上。狒狒的头部粗长,吻部突出,雄性狒狒头颈部有很多长毛。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热带地区,在阿拉伯半岛也有一些分布。它们尤其喜欢草原和丘陵地带,不像其他一些猴类主要生活在丛林里。同大部分猴类一样,狒狒也是群居性动物,有的是雌雄混居,也有的是雌雄分居的,甚至有独身狒狒组成的 “光棍帮”。每个族群的规模不等,有的可以达到上百只。在一个族群里,等级是非常严格的,每逢接班的时候,总是免不了腥风血雨。 图 2 雌雄狒狒的外形有些差异 中国所见的狒狒都是外来的。在古代著名的辞典《尔雅》中有 “狒狒”条目,但引用的来源却是《山海经》这样的神异书,并且说这种动物像人,俗名“山都”。通过对比不同的文献可以看出,这是古人杜撰出来的动物,只不过就传说中这种动物的外形来看,倒是跟真正的狒狒有些相似。中国近代的动物学教科书,把狒狒叫做“巴笨”,其实是狒狒英文名的 Baboon 音译。 图 3 清末《动物学新编》中的“巴笨”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猿和猴的故事。《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只猴子无疑。《封神演义》中有一个袁洪,说是白猿修炼成精的,但同时又说他变成猴子,表明作者是猿猴不分的,当然这是神话故事,不必苛求。另外,一般来说,猿和猴的毛发有黄色、棕色、灰色、黑色、红褐色等,极少有白色的。很多白色毛发的哺乳动物通常是白化种,类似于人类的白化病患者。比较出名的孟加拉白虎就是孟加拉虎的白化变种。 注:本文删减版发表于《中国科学报·科学周末》 2017- 6 - 16 (4);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阅: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6/379569.shtm
个人分类: 自然志|67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看便便就知社会地位?社会交往可预测肠道微生物组成
热度 7 hongkuan15 2015-12-1 13:15
作者:Doctor D 社会关系对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社会关系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我们还不得知,在狒狒群体里的调查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最近,人体微生物的研究非常火,我们身体上的这些“小家伙”似乎可以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从出生到死亡,从里到外,从健康到疾病,从生理到心理。社会关系对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但我们对这种影响很难评估。今年三月份,发表在《elife》上的一篇文章发现,野生狒狒的社会关系能够影响其肠道微生物组成。 狒狒是灵长目猿猴亚目狭鼻组猴科的一个属,是灵长类中位于猩猩之后的大型猴类,有五种,都生活在非洲。它们属于杂食类,有时也捕获小型哺乳动物。 雄性非常凶猛,群主就是由最凶猛,年轻,健壮且体型较大的雄性担任。群体内部分工明确,有专门负责警戒的,有负责捕食的。 狒狒是群居动物,是猴类中社群生活最为严密的, 有明显的等级序 位和严明的纪律, 每群几十到几百只 。这种等级制度与人类社会很类似,所以,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我们人类社会。 这个研究是在肯尼亚南部的安博塞利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里进行的,研究人员跟踪采集了48个成年野生狒狒的粑粑,并通过元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了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下图中两个颜色代表两个种群) 研究发现,狒狒群体的 社会组织成员和社会网络关系不仅能够预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还能预测肠道微生物编码的基因(见下图C和D,都能够明显区分两个种群Mica和Viola)。 饮食是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影响因素,没考虑 食物的影响,那可说不过去啊。他们对比了两个种群的饮食构成,发现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如下图)。 两个种群确实都是偏素啊,大多是草根,草籽和银合欢豆。但是,似乎Mica组吃的水果比Viola要多。 相互之间的交流频率可以直接解释肠道菌群的变化,甚至在控制饮食、亲属关系和共享环境之后。因此,狒狒之间,社会伙伴之间的直接身体接触直接影响了肠道微生物中各种微生物的传递。 最终,他们确定了51个与社会结构类群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以厌氧和非孢子形成的微生物在这些生活方式中非常多。 他们认为,社会互动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这种个体之间的互动对自然动物种群---肠道微生物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健康,以及群体生活的演变。 参考文献:Tung et al. eLife 2015;4:e05224. DOI: 10.7554/eLife.05224
9650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自发进化》节选(36)
罗非 2013-1-31 18:57
狒狒与小黑猩猩 就像在其他错觉上发生的情形一样,传统智慧不仅已经吸收了那条关于人是由 DNA 统治的观念,而且还吸收了关于自私、暴力和攻击性都是已经写在人的硬盘中的程序的想法。这些结论让人们确信,暴力侵蚀我们的文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遗传编码在我们基因组中的。毕竟,我们人只不过是裸体的猿类,对吧? 实际上,不对。两项有趣的研究对这种关于人类本质之实质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 1983 年,罗伯特·萨波斯基,这位美国灵长类动物学家,已经在肯尼亚马赛玛拉保护区做了五年的狒狒 (baboon) 研究,但这时灾难降临了。一场爆发的结核感染杀死了他所研究的群体中一半的雄性狒狒。暴发流行的来源是一处被污染了的垃圾场,而那些最有攻击性和主宰性的雄性狒狒,那些曾经很有能力成功地抢到食物的个体,都在这场灾难中死掉了。 萨波斯基决定放弃这群狒狒,去研究另一个雌雄比例均衡的群体。十年之后,他回到了原来的研究地点,并且惊讶地发现,不只是那些已经死掉的,而且所有原本的雄性狒狒都不见了;那些新出现的雄性生物彻底地不同了。在霸权之争中,大个头的狒狒不再欺负那些身材较小的,而是只选择那些与他们身材相当的作为对手;而且,与以往不同,雄狒狒不再那么经常攻击雌性了。 在他十年前最初研究这群狒狒时,萨波斯基发现它们体内有一类叫做糖皮质激素的激素水平很高,这是一类用于战斗或逃跑的激素,它们会作为对竞争和攻击性的反应而释放出来。然而,萨波斯基对这个新版群体中下位雄性个体重新做了检查,发现这些动物表达出来的应激水平要低得多,其糖皮质激素的水平也要低得多。 这种全新的,更为和平的文化是怎么来的呢?萨波斯基的假设是,随着原有雄性领袖死去,群体中的年长成员都变成了雌性。这些雌性随后教化了那些更为年轻的雄性,并且看起来选择了那些表现出更少的攻击性和更低水平应激行为的个体。萨波斯基对这个群体做了密切的观察,看看入侵或者移民而来的雄性狒狒是否会颠覆这种精致的文化平衡,但迄今为止,这种新文化仍然保持完好无损。 不论这些灵长类动物可能遗传了哪些所谓的自私基因,一次环境改变在它们中间触发了某种文化变迁,并且这还是可持续的;这或许是由于该变化有助于更高水平的群体功能。 另一个更为有趣的案例是有关小黑猩猩 (bonobo) 的,此前人们称它倭黑猩猩,据认为是和我们血缘最近的灵长类亲戚之一。尽管其它种类的黑猩猩都生活在那种大块头雄性欺男霸女的社会中,小黑猩猩们所享受的却是那种美好的“造爱而不造战争”社会的活典型。在面对可能的冲突时,小黑猩猩们会一起搞性活动来缓解紧张关系并加强安全与友谊。尽管雌雄性活动是最常见的,但也会发生多态性活动或者多角性活动。尽管黑猩猩们真的会在战斗之后相互亲吻和按摩,小黑猩猩们却会在开战之前亲吻,这样就提前避免了战斗的发生。而且有趣的是,尽管小黑猩猩们比起它们的黑猩猩表亲来性活动要多得多,但它们的生育率却仍然保持稳定。 黑猩猩们的雄性亲密关系和小黑猩猩们的雌性亲密关系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有趣的对比。在这两个物种当中,青春期的雌性个体都会移民到新的群体之中。小黑猩猩群体中新来的雌性个体会立即找到一两个年长一点的雌性,并和她们相互摩擦外生殖器,这是一种在群体中的雌性个体之间产生长期亲密关系的行为,它有助于鼓励她们团结起来,避免受到雄性的欺侮。与此相反,在典型的黑猩猩群体中,亲密关系主要发生在雄性个体之间,然后它们会结成帮派来欺负雌性,而后者的体型本来就比雄性要更小。在小黑猩猩群体中,雄性和雌性个体的个头是差不多的,这可能也是影响他们性平等的一个因素。 可是,那些小黑猩猩的研究者们相信,是环境因素在保持着这种伊甸园式的黑猩猩文化的安然无恙。正如荷兰心理学家与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也就是《 小黑猩猩:被遗忘的类人猿 》一书的作者提出的,小黑猩猩们从未离开过森林的保护。和其它黑猩猩们一样,小黑猩猩们是杂食动物,它们会猎取小型动物为食。但与其它黑猩猩们不同的是,它们有幸得到了如另一位研究者,戈特弗里德·霍曼所说的“小黑猩猩能量棒”。在它们的天然栖息地中,小黑猩猩们找到了一种非常充足的竹芋属植物 haumania liebrechtsiana ,这是一种挑战了马尔萨斯学说的高蛋白植物,因为它在一个又一个世纪中,经受了无数世代饥饿的小黑猩猩的采集而长盛不衰。 大部分黑猩猩都不得不努力工作来确保其食物来源,因为在大部分黑猩猩森林中,植物都含有大量的丹宁以及其它毒素,以保护这些植物不会一直被吃到死。由于小黑猩猩们身处于丰盛的能量棒之中,它们很少花费时间来确保食物来源,或者不得不为了资源而战。 那么,人类可以从小黑猩猩那里学到什么呢?尽管在面对冲突时做爱是个很有趣的主意——这肯定会改变法庭的场面,更不要说曲棍球赛场了!——真正的信息是这样的:当资源丰富时,战争就变得毫无必要了。而当战争减少时,资源又会变得更加富足。 这是一条特别重要的领悟,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每年花在制造武器上的钱都超过万亿美元,而这些本来可以都用来制造生活产品的。正如我们后边会看到的,当资源从保护转移到增长上时,其结果将是极大地提高健康和富足——不论是在社会内部还是在身体内部都是如此。 我们需要问自己的其它问题是:如果那些和平的小黑猩猩们能够生活在富足与平衡中,而一群本来很暴力的狒狒们能够享受和平而放弃战争,那么我们这些有知觉能力的、手头拥有远比这些动物多得多的资源的人类,又能够做到何种程度呢?我们是不是要继续假定自己的无能为力,并否认自己的责任,同时把那些严酷的个人和世界状态归罪于自私的基因呢?还是说,我们愿意更聪明地使用自己的才智呢? 如果我们的灵长类表亲未来在进化上竟超过了我们的话,那么不论对于创世论者还是进化论者来说,都将同样是悲哀的。
个人分类: 科普|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性命担保:从交质到扯蛋
热度 1 smallland 2012-2-25 22:24
用 性命做担保,是人类惯用的伎俩,譬如军令状,有生效的,有无效的,马谡 失街亭就有效,关羽放曹就无效。从周到春秋战国,把儿子送到别国表示自己的诚意很常见。我把儿子给你了,如果我攻击你,你就杀我儿子。这一招有用,但依然 会有问题。国王有许多老婆,许多儿子,要真能征服敌国,获得敌国的版图,牺牲一个儿子也值得。在民间, 更多情况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誓言,譬如天打五雷轰。这就更扯蛋了,发过此誓而毁约的人很多,真正被雷劈的没几个人。 人 的问题太复杂,看看动物怎么做。狒狒凶猛好斗的动物,看看它的脸就知道。有一种狒狒叫做绿狒狒,两只雄性表示友好和信任不是像我们一样发毒誓,而是互相让 对方抓住自己的睾丸。这东西可是自己的命根子,没了它跟丢了命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誓言,以自己的ball起誓,我没有敌意,我完全相信你。这是它们结盟 的一种方式,互相扯蛋之后,就是桃园结义了。 还有一种猴子,叫做白面僧帽猴,它们有一种表示信任的奇特方式。一只猴子会拉住另一只猴子的手,把对方的指甲慢慢放到自己的眼窝内。只要对方稍微用力,就能抠出自己的眼球。眼睛也是很重要的东西,相当于半条命吧。 尽管猴子很聪明,但它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也没有法律,但它们有自己的仪式。或许,它们的仪式比人类的担保或拜把子更有效。本人只是随便看看,没有研究,不知道是否有猴子真抠了对方的眼球,或者是否有狒狒抓碎了对方的ball。
343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