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富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芸薹之恋
热度 1 uestc2014xiaoyu 2020-4-19 23:12
芸薹之恋 每年的约定,你从不辜负! 每春的繁盛,你从不缺席! 不管年景与时运。 你总是在阴雨绵绵的初春, 给我带来—— 温暖而热烈的生机与希望。 以一种悄然无声的柔柔气息, 慢慢的将我包围。 穿越时空的距离, 只要我目之所及,心之所想, 你,就在那里! 纵然庚子年疫情肆虐, 你,仍旧坦然赴约。 不强调、不躲闪, 这么静静的绽放、沉淀和收获。 我的芸薹! 你的花, 你的色, 你的簇, 你的果, 平凡中彰显了富足; 有用、无用之间, 诉说着生命; 开花、结果、榨油, 演绎着轮回。 人生一世, 春生一季, 繁杂生活, 一直有你, 一切可期! 再约来年, 我的芸薹!
个人分类: 一只木鱼|631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未来简史(9)
罗非 2017-9-23 19:17
知识的矛盾 预测人类在21世纪的目标很有可能是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可能会让某些人深感愤怒或惊恐,因此必须再次加以澄清。 第一,并不是说21世纪的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些事。这指的是“人类整体”将会做的事,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直接参与,就算参与也很可能只是次要角色。虽然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不那么盛行,在发展中国家及落后的街区里,仍有几十亿人必须继续面对贫穷、疾病和暴力;然而同时,精英分子可能正要获得永恒的青春、如神一般的能力。这显然并不公平。有人可能会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死于营养不良,还有一个人死于毒枭的战争,人类就应该把所有心力投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等到这些问题真正彻底解决,我们才能把目光转向下一件大事。但历史不是这样发展的。住在宫殿里的人,心中的重要议题永远与住在陋室里的人不同,而就算在21世纪,这件事也不太可能改变。 第二,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就算能够不管贫民窟居民的命运,仍然很难判断追求不死、快乐和神性究竟是对还是错。决定追寻这些议题,可能会是很大的错误。然而历史就是充满了重大错误。有鉴于我们过去的记录和现在的价值观,我们很有可能就是会追寻快乐、神性和不死——即使可能因此身亡。 第三,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历史常常是由过度放大的期望所塑造的。塑造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在于共产主义试图战胜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但此举并未成功。我的预测重点是人类将会尝试在21世纪完成这些议题,而不是能够成功。未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将会由“试图战胜死亡”所塑造,但并不代表人类必然能在2100年做到不死。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让我们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复杂系统(例如天气)完全无视我们的预测,但人类发展的过程则会对预测产生反应。事实上,预测越准确,引起的反应就越多。因此很矛盾的是,随着我们收集更多资料、提升运算能力,事情反而会变得更出乎意料且难以预测。知道得越多,能预测的反而越少。举例来说,假设某天专家解开了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则,这时银行、政府、投资人和客户会立刻应用这项新知、展现新的行为,希望能够战胜竞争对手。毕竟如果新知识无法带来新的行为,岂不是说明它毫无用处?但令人遗憾的是,只要人们一改变行为模式,新形成的经济理论就立刻过时了。我们或许能够知道经济在过去是如何运行的,但已经无法再确知经济在目前如何运行,未来就更不用说了。 以上并不是某个假设的案例。在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据以预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冲突将日益激烈,无产阶级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马克思当时十分肯定,革命将率先发端于工业革命的领头国,例如英、法、美,接着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 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位弟子认真看待他的理论、仔细阅读。随着社会主义的火炬逐渐得到追随者而壮大,资本家开始有所警觉,也跟着细读了《资本论》,并采用了许多马克思分析时的工具和见解。在20世纪,从街头的年轻人到各国总统都接受了马克思对经济和历史的思考方式。即使是极为抗拒马克思主义预测的资本家,也在利用马克思主义的预测。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分析20世纪60年代越南和智利的情况时,就将社会分为不同阶级。在尼克松或撒切尔夫人考虑全球局势时,也会自问是谁控制了生产的重要工具。从1989年到1991年,老布什眼看着苏联帝国走向败亡,但在1992年总统大选时被比尔·克林顿击败。克林顿的胜选策略可以浓缩成他的竞选口号:“笨蛋,问题在于经济!”就算是马克思本人,也没法说得更好了。 当人们采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时,也就随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位于英法等国的资本家开始改善工人待遇,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并让工人参与政治。因此,当工人开始能在选举中投票、工党在一国又一国陆续取得权力时,资本家也就能够继续高枕无忧。于是,马克思的预言未能实现。英美法等工业强国并未发生大规模共产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也未在这些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这正是历史知识的矛盾。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几个世纪以前,人类知识增长缓慢,政治和经济的改变仿佛也迈着一种悠闲的脚步。如今,知识增加的速度飞快,理论上我们应该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但情况恰恰相反。各种新知识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加速;为了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加速积累知识,却导致动荡更为加速、加剧。于是,我们越来越无法真正理解现在或预测未来。在1016年,想预测欧洲在1050年的样子可以说相对容易。当然,王朝可能倾覆、不明的外族可能入侵、自然灾害可能袭来;但很明显,欧洲就算到了1050年,还是会由国王和教士统治,仍然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大部分居民仍是农民,而且会继续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之苦。相较之下,在今天,我们却全然不知欧洲在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敢说那时会有怎样的政治制度、怎样的就业市场结构,甚至连那时候人民的身体状况如何都难以预知。
个人分类: 科普|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富足的困惑
热度 1 xuxiujiang 2017-3-18 17:12
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使穷人对明天和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在穷人的眼中,这个世界比以往更加美好。然而,对于那些已经富起来和正在过上好日子的人来说,他们却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害怕明天会失去所有他们已经得到了的东西。正在拥抱今天的人反而觉得现实非常糟糕。于是,在全球范围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优越的生活让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感受到更多的不确定性。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全球化背景下,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的改变,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富足,更有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理体验
1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仓廪足或许并不是富足的表征
热度 2 jiangming800403 2012-2-7 12:31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七十章)。 货物堆积如山的仓库和货场或许不是富足的表征,而是危机的前兆。 空空如也的仓库或许才是经济繁荣的真实写照,如海尔的“无库存”管理, 看来不仅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且也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62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