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抗抑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赵汉斌:中药厚朴中发现抗抑郁新型小分子
fqng1008 2018-7-20 16:5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有超过 3亿人患有抑郁症,分布于各个年龄层。7月17日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该所研究人员通过对传统中药厚朴的研究,找到了作用于褪黑素受体的具有抗抑郁功效的新型小分子,可用于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此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研究团队利用本研究组建立的抗精神疾病细胞和整体动物研究平台,对赤芍、柴胡、酸枣仁、合欢花、远志等传统中药进行了研究,发现了系列活性化合物。 褪黑素主要是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其分泌异常或对应受体的表达和活性改变,会引发抑郁症、睡眠障碍等一系列精神疾病。利用褪黑素受体的体外筛选模型,研究人员从厚朴中发现厚朴酚对受体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为了发现高活性的化合物,他们对厚朴酚进行结构修饰与优化,合成系列衍生物。通过体外活性测定,他们发现厚朴酚葡萄糖苷( 7c)活性最强,较厚朴酚对褪黑素受体的激动作用增强2.5至7.5倍。同时,体内药效评价结果也表明,化合物7c可通过影响小鼠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发挥潜在抗抑郁作用。 随后对化合物 7c进行了体内代谢产物研究和初步安全性评价,从小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共检测到25个代谢产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潜在应用前景。 这项成果已在学科领域顶尖刊物《欧洲药物化学杂志》上发表,并申请了 “厚朴酚-4-O-β-D-葡萄吡喃糖苷在制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和“厚朴酚衍生物在制备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两项中国专利。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1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失去生命都不在乎,怎就跨不过那个坎!
热度 51 Taylorwang 2016-4-11 07:42
草长莹飞生机勃发的春天,往往也是容易引发抑郁的季节。我们的一位同事就在这个百花盛开的季节,驾鹤西行,离开了这氛杂的人世,留下悲痛欲绝的妻女和年迈的母亲。 该教授(尊重他家属的意愿,我隐去他的名字,请大家也不要追究他的姓名,不打扰他的家属)有着闪光的履历和背景,他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同济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又到南京大学读了博士后,在华南理工大学晋升为教授。他办事和上课认真,深受学生们喜爱;与同事相处融洽,也受到大家的尊重。虽然拿的项目不多,但一年也能发表好几篇令人羡慕的 SCI 论文。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一年的税前总收入都会在 20 万以上,虽然这不算特别高的工资,但绝对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以上的收入。知道他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想,他的情况比我好多了,为什么他还会感到绝望。原因很简单,他应该已是病态情况下的抑郁症,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心情不好或一时想不开! 不可否认心理暗示对生活与身体健康的影响,但我们更不能过分强调所谓“要求心理健康”或心理安慰的作用。 巫医巫婆主要靠心理暗示作用治病,而中医的治疗,也有一小半是靠心理暗示来增加治疗效果。例如越稀奇古怪,且昂贵的东西做中药,似乎治疗效果就越好,这不就是越难找到的东西,心理暗示作用越大的效果吗?我并不完全否定中医的作用,它是几千年经验的总结,我赞成对中医采用“扬弃”。当年写过《新星》小说的著名作家,后来走火入魔,写了《破译疾病的密码》这本书,认为人的所有疾病,都是自己想出来的,都可以找到“心因”,从而能通过心理治疗而解决。这种观点,显然是以偏概全,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收。思想的偏激,耀眼作家的光环也就慢慢退色了。 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压力,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也会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总体压力的提高,人们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正不断增加。任何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的好,也不存在绝对的坏;人的性格亦是如此。办事认真的人,有时也容易斤斤计较,浮想联翩;马大哈的人,大大咧咧,对什么都不太在乎,有时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人在受到一定的压力条件下,不少人认为工作效率会高一点。若感受到压力,且能通过正确的心理辅导,释放心理压力,这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也真有可能转化为动力而不至于发病。但若因个体身体的本身原因,再加上外界一定的压力, 引起身体器质性的变化,这时人的精神问题仅仅依靠心理辅导就会失去作用,必须通过药物治疗与其它的辅助手段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抽烟有烟瘾,但烟瘾还不算特别强烈,大部分抽烟的人可以抵抗烟瘾而戒烟。吸食海洛英,这毒瘾就特别强烈,要想自己戒就不可能了。听讲有自认为意志坚强者,想证明自己吸食了海洛英,并靠自己的意志而将毒品戒掉,好象后来能自觉戒毒成功的几乎没有,必须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戒毒。现代医学上已有许多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的一些生理过程。如人在生产快乐的心情时,大脑的特定区域就会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合物,吸食毒品的人,也就是释放了大量的多巴胺,从而抑制了大脑自己合成多巴胺的能力。人的心情压抑,也与脑中生产的特殊化学物质也关;和吸烟与吸食海洛英毒品是类似的,较轻的程度,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得到缓解,而一旦达到器质性的发病程度时,就必须到医院接受药物治疗。 传统上我国对抑郁症重视不够,每个人都不愿意在其它人面前承认自己有精神上疾病。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也偏少,一般人也很少去教会或其它宗教组织来寻求心灵的安慰。在对待治疗的态度,也有不少人希望靠自己身体将疾病“扛过去”。记得去年底学院集中体检量血压时,这位同事就在我的身边,他第一次量血压高了一点点,需要复检。他看到我的血压只有 70-120 ,惊奇地问我,怎么,你的血压只有 70-120 ,以前,我们的血压应该相差不多的。我告诉他,我平时吃药了,一天只要吃一颗药,可稳定地将血压降下来。他说,那不就每天都要吃药了吗?我回答:是的,吃药不好,但血压高,对人体的其它器官损害更大,现在的药,副作用也较小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吃了,今天体检,没有吃。他的回复是,不行不行,天天吃药不好。我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我也了解到他近二年的项目少了一点点,其实我也很少拿到国家级的大项目,我的项目大部分是技术推广或社会服务的横向项目。几个月前,我也想让他到我这里来做一点课题,甚至已跟我的助手谈过这个问题,但想到也许他根本看不上我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横向课题,还是等他先找我吧。知道他出事后,我曾自责。但再想一想, 他的问题,已不是项目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关键是他已有病了,他必须去医院看病,并定期吃药来渡过这段灰色的日子,而我们所有的人,当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最著名的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舒解一般人的心理压力是有帮助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 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当读这首诗,也不能感受其美感,压抑的情絮没有得到丝毫释放,整个世界仍是一片灰暗而没有一些亮色,我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吧,这已不是一般的心情不好,而是已有病了,必须看病,并遵守医嘱,定期吃药治疗!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我写这篇文章,既为悼念同事,好友,更希望 我们活着的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才是王道! 没有过不去的坎,有时这些坎不是真的存在,而是病,是有病了在我们心中自己树立起来的坎,治疗了,吃了药,这个坎就会消失了!要记住,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还有相应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14340 次阅读|113 个评论
该是放下“坚强”的时候了
热度 27 何裕民 2014-2-18 09:44
我们知道,压力与抑郁是孪生兄弟。压力可促使许多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发展,也不利于癌症等疾病的康复。因此,心身医学有一个重要原则: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善于经常宣泄郁闷。关键是释放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多——该讲就讲,该哭就哭,这都是一些方法。为什么女性比男性长寿?因为女性更善于释放压力。女性走在一起唠唠叨叨,这就是一种压力释放,这样也有助于抗抑郁。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哈尔滨阿城市某局的领导患了肝癌,赶到上海诊治,我去会诊。他住在单间病房。会诊时我见了他,总体情况不很好。我们在交流时,他夫人在一边哭,他嚷道:“哭什么哭!我都不哭,我都一点儿不怕,你哭什么哭?何医师,我一点儿不怕!你和我直说,我是个汉子,挺得住!癌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出了病房门,在门外,他夫人就埋怨:“这老头就是倔,一声不吭!从来也未见他说过什么!”我说:“不会吧!你再开门进去看看,他肯定在擦眼泪。”果真,他正在流泪。 其实,男人的坚强很多情况下只是种伪装,是因文化塑造所导致的掩饰,掩饰自己的内心恐惧、不安、郁闷。其实,这时候更需要的是宣泄,是情感的真正流露与表达,否则绝对不利于健康!这是非常关键的。前已提及:男性生癌的概率比女性高,死亡率也大大高于女性。这与两性社会形象差异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强调:男子汉有泪不轻弹,不能唠唠叨叨、张家长李家短的。平时,女性则喜欢和善于唠叨。唠叨可以算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唠叨的过程就是宣泄的过程,可以及时倾诉。 我以前的家住在离大学不远处。一九八几年的一天,我上班时骑自行车看到两个女同事,她们一个是从医院到学校,一个是从学校到医院,正好在中间相遇,穿着白大衣就在街边唠嗑,很显眼。等我上完课,准备回家吃午饭时她们还在聊。你可能觉得她们话多,但这可以说是一种优势,就是懂得倾诉。人要学会倾诉,倾诉是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当然,我不主张像她们那样倾诉。但一般人要保持健康,就必须学会倾诉,特别是男性。要学会寻找一些释放压力的通路,方式很多,看书、上网、聊天等都是!到大自然中去叫一通、哭一场也未尝不可!找朋友聊天,或者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琴棋书画也可以,当然要适度,这些都有助于抗抑郁。 选自新书《好身体,从改变德性开始》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14 次阅读|28 个评论
新药发现史话(二十)早期抗抑郁类药物的发现
自我源于思考 2012-4-10 13:55
新药发现史话(二十) Brief History of Drug Discovery(20) 本文禁止转载。——彭雷 通过动物行为学研究药物的神经精神作用是首先由药理学家 David Macht 自 1915 年开始的。诸如大鼠迷宫试验,爬绳奖励食品试验,和其它的条件 - 反应行为实验。在研究阿片生物碱对于大鼠行为学中, D. Macht 和 Mora 两人于 1920 年创制了“精神药理学”这个词汇。 酰肼类化合物发现于 1870 年代。 1874 年, Emil Fischer 在斯特林斯堡的拜耳公司实验室发现了苯肼。由此他开始以此为基础研究糖类物质,这些工作使他在 1902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剑桥大学的 Mary L. Hare 于 1928 年发现一种可以氧化胺的酶。 1937 年,另外两支团队给了这个酶起名为“单胺氧化酶 MAO ”。 25 、异烟酰异丙肼 为了发展抗结核药物,人们把异烟肼修饰为异烟酰异丙肼。 1952 年,在芝加哥的西北医科大学的 Ernst Albert Zeller 发现异烟酰异丙肼可以抑制 MAO 。随后研究发现 MAO 可以在脑内把血清素转变为羟基吲哚乙酸。 1957 年, NIH 的 Sidney Udenfriend ,布罗迪等人对此机制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 1952 年,在纽约 Sea View Hospital 医院的 Irving J. Selikoff 和 Edward Robitzek 在比较异烟肼和异烟酰异丙肼时,发现后者有更大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一开始这被认为是副作用。但一些结核病患者的兴奋状态过于明显,并且闹出院。 Baylor 大学的 Jackson A. Smith 得知了这件事,开始相关的研究,他发现本品会使抑郁病人的状况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世界其它几个地区的学者也发现了酰肼类药物致人兴奋的现象。 1957 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大会上,异烟酰异丙肼治疗抑郁的相关结果得到发布。于是人们顺着这个发现继续研究,发现它会使动物脑内的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并且这个升高与单胺氧化酶 (MAO) 的抑制有关系。同年, Hoffmann-La Roche 公司参与进来,对数百名抑郁患者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试验。 它于 1958 年作为第一个正式的抗抑郁药物上市。但 1961 年,由于肝脏毒性而退市,不过法国目前仍在使用。而同类的异唑肼(罗氏公司)、苯乙肼( Warner-Lambert 公司)、强内心百乐明( Smith, Kline, and French 公司)等更小肝毒性的药物先后上市。 26 、丙咪嗪 三环类抗抑郁药则通过抗组织胺药物发展而来,氯丙嗪的成功促使药企开始研发相关化合物。瑞士药企嘉基 (Geigy ,诺华前身之一 ) 也是热心的研究者之一,他们合成的化合物中有一个编号为 G 22,355 的,由德国医生 Ronald Kuhn ( 1912-2005 )检测其神经精神药理活性。但没有发现其镇静作用。但 Kuhn 发现抑郁患者使用本品后,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大改善。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 1957 年《瑞士医学杂志》上。 这一药品被命名为丙咪嗪,这是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本品效果非常强,所以部分患者会产生轻度躁狂的副作用。
个人分类: 医药|10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