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民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上海东方乐器博物馆:中国现代乐器
热度 1 Mech 2018-8-11 09:19
中国现代民乐乐团的配置似乎有些借鉴现代交响乐团。乐器都应该是原件了。 \0 \0 \0 \0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3323 次阅读|4 个评论
被遗忘的民族歌手和歌曲
jianhuxie 2017-5-1 10:56
五一劳动节,在家听了远征的专辑,银铃般的歌声,让人陶醉,堪称经典,可惜现在已经不成主流。曾经留下的经典歌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祝福中华》《蝴蝶泉边》《喝酒请进杏花村》等,据说风靡80年代,现在80,90后,00后恐怕是没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位歌手,但是提及邓丽君或许还知道。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远征的唱法,音质纯净音色明亮,吐字清晰而富于口语化,表现力大大提高,被人们称为“小王昆”。 总有一些经典的作品等待时光的发酵,也总有一些新鲜的声音期待伯乐的发现。让“被遗忘的金曲”实现华丽逆袭,重归观众视野。我们应该拯救失落的民乐,统音乐,歌声清透纯净也代表着每个民族的特色。例如:藏族人民用民歌赞美羊卓雍湖:“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 独特的中国民乐和民歌一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极为精华的一部分,也是千姿百态的世界音乐艺术的奇葩之一。扳手和螺丝刀都有修补维护之意,与中国传统乐器琵琶相结合。倡导国人去学习、去欣赏民乐,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 祝科学网的网友劳动节快乐! (远征) 经典歌曲 《祝福中华》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个人分类: 艺术人文|2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乐器 独奏 与 协奏 泛想
张能立 2016-6-17 18:10
中国 是 一个 有着 5000多年 文明 历史的 国家。正因 如此,中国 民乐的 历史 也是 相当 悠久的。最具 特征的 民乐器 有:二胡、琵琶、古筝、唢呐、葫芦丝 等等。如图1 所示: 图1 民 乐器 二胡 名曲 有 “二泉映月”。琵琶 名曲 有 “十面埋伏”。古筝 名曲 有 “高山流水”。唢呐 名曲 有 “百鸟朝凤”。葫芦丝的 名曲 有 “月光下的凤尾竹” 等等。单就 某种 民乐器 奏出的 乐曲,可以 说 个个 都具有 自身的 特色 和 悦耳。例如,二胡 拉出的 “二泉映月”,给听者 一种 如诉如泣 之感,仿佛 是 一位 饱经风霜的 老人,在诉说 人生的 悲欢离合。可是,将 二胡、琵琶、古筝、唢呐、葫芦丝 等 民乐器 一块 协奏的 时候,问题 就来了,完全 没有 美感 所言。 可是,同胞们 眼里的 西洋 乐器 -- 提琴、长笛、号、鼓 等 30余种 乐器,怎么 就没有 民乐器 那样的 尴尬-- “不能 协奏”的 呢?这些 西洋 乐器,即可以 单独 演奏,也可以 协奏,产生 气势磅礴、震撼 人 心灵的 交响乐。why? 图2 西洋 乐器 请 懂 乐理的 读者 朋友,不吝 赐教,多谢!
个人分类: 教育|12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盲听乐随想
Mech 2013-12-7 23:39
在上海音乐厅听上海民族乐团演出的唐建平作品音乐会。共有五个曲目:打击协奏曲《仓才 ---- 风云决》,笛子协奏曲《飞歌》,古琴协奏曲《云水》,琵琶协奏曲《春秋》和民族管弦乐《后土》。我对于音乐一窍不通,在曲目说明和作曲家现场解释的帮助下,听后也算有些感想。胡乱说说。 最喜欢《云水》,比较和谐,对作曲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中国文人精神多少有些共鸣。所谓云水,其实也有好多种: 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 王维 ) 。 归客楚山远,孤舟云水闲 ( 钱起 ) 。 花开草复秋,云水自悠悠 ( 王建 ) 。 终朝对云水,有时听管弦 ( 白居易 ) 。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 李商隐 ) 。 飘然随钓艇,云水是天涯 ( 温庭筠 ) 。 甚至是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毛泽东 ) 。 《春秋》的曲子很不错。文弱孤傲的琵琶,与雄壮磅礴的协奏对峙,很有些孔老夫子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 《论语·子罕》 ) 的气魄。引用的《梅花三弄》音调,让人联想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论语·子罕》 ) 。 只是协奏的音乐太整齐,太强势,很有些《星球大战》中黑衣勋爵出场的音乐的意思,不像是“春秋”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倒是有些像秦始皇一统天下, 六国灭,四海一 。当然,那就不是春秋了,而是孔子与秦王。我甚至胡思乱想,曲目如果叫荆轲刺秦,似乎也很不错。 《仓才 ---- 风云决》有些像西方音乐,矛盾发展激化,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听得有些累。随后的《飞歌》正好休息一下,没有其它感觉了。 最后的《后土》不太喜欢,有些芜杂。一会儿像大妈们的广场街舞,一会儿又像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团体操。原始民歌好像也没有完全融入管弦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音频:喜庆民乐大全 Chinese Joyous Music——附列表
热度 1 sincos 2013-10-11 20:41
曲目列表: 01.花好月圆        2:42 02.喜洋洋         2:20 03.采茶舞曲        3:31 04.金蛇狂舞        2:56 05.喜庆的日子       2:49 06.万事如意        2:44 07.新春乐         3:05 08.彩云追月        3:14 09.娱乐升平        3:46 10.凤阳花鼓        3:54 11.恭喜发财        3:02 12.八段景         3:29 13.闹新春         4:09 14.年年有余        2:33 15.喜庆          4:26 16.春节序曲        4:28 17.步步高         2:04 18.幸福年         3:45 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演奏指挥:朱昌耀、王爱康
34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乐器的性格
热度 14 dawnshower 2013-1-9 22:06
[转载]乐器的性格
月琴mm此番号召着实强大,但是留下一个小小的缺陷——那些通音律的博友(比如黑面书生),都低调地隐匿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转载一文吧。几年前看过一篇散文,名为《乐器的性格》,作者用非常诗意的笔调讲述了各种中国乐器。丝弦管竹在他笔下,仿佛都有了生命。 ************************************************ 乐器的性格(王祥夫)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这也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如果违反了这种规律,歌子就会唱得很不像话。 中国的乐器很多,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想象一下他一边拉着胡琴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巷子又是长长的,细细长长的巷子,巷子里的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这应该是晚上,二胡着了雨的湿气,就更没了悲剧性之外的那一点点亮丽。 中国乐器大多都是悲剧性格,马头琴更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马头琴能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我认为几乎是不能,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草原的晚上是一无遮拦的空旷,你站到蒙古包的外边去,天和地都是平面的。没有树也没有山,什么都没有。忽然马头琴就那么浑浑地响起来了,拉的是什么?是《嘎达梅林》。那样哀怨,那样悲伤,那远方飞来的小鸿雁真是令人柔肠百转。听马头琴演奏这只曲子的时候你最好要喝一些烈酒,但是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也不醉,这时候你也许会被马头琴感动得流泪,那是一种极好的体验。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比如《骏马奔腾保边疆》,节奏是很快的,配着敲打得一如疾风暴雨的木鱼,让人从心里怜念那骏马们踏来踏去的草场,如果是碰巧刚刚下过一场雨,想那草场是一塌糊涂的。演奏这种节奏快速的曲子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效果。二胡和马头琴相比,还有那么一点点亮丽在里边,马头琴即使演奏那些调侃一些的曲子,如蒙古民歌《喇嘛哥哥》,性的挑逗在这支曲子里明显是很强烈的,但一演奏起来,还是不脱悲剧的味道。这悲剧的味道让人产生强烈的及时行乐的欲望,这倒合乎常理,越悲伤的人越想去行乐。 中国的乐器里边,琵琶是比较没有性格的,它有些像钢琴,没有太明显的性格因素,却能演奏各路曲子,欢快的它来得了,悲伤的它也可以来。这就让它显出一种大度。就像是一个大气派的演员,什么他都能演。 古筝也是这样的,古筝一旦演奏起来,便不是一条小溪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而是从天边铺排而来的无边风雨,里边还可以夹杂着闪电和雷鸣,可以很迫人把你推到一个抽象的角落里让你去做具体的想象。琵琶也是这样。《十面埋伏》这支曲子里就有马在不停地奔跑,雨也在曲子里下着,云在曲子里黑着,有火在曲子里惨淡红着。琵琶、古筝都是这样的大角色演员。 箫和古琴却是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别的乐器是声,而箫和古琴却是韵,需要更大的耐性去领略,需要想象的合作,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像马远的山水,再好,只是那么一个角落,树也是一棵两棵地吝啬在那里半死不活,需要读它的人用想象和它进行一种合作。听箫曲和古琴曲要闭上眼睛,要让自己暂时离开柴米油盐的现实,饿着肚子和有着强烈的肉欲是无法欣赏箫和古琴的,箫的性格其实是悲剧性的,是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而二胡却更现实一些,所以二胡不能演奏《旱天雷》和《瘦马摇铃》这样的曲子。箫却要以惨淡的江天做背景,天色是将明未明的那种冷到人心上的深蓝,冷冷的,还有几粒残星在天上,雁呢,已经在天上起程了,飞向它们永远的南国,飞得很慢,这就是箫的背景,红红的满江边的芙蓉花是和它不协调的。 箫和笛大不一样,笛是亮丽的,“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一声笛是何等的亮丽,也是这一声笛,月色才显得更加皎洁,诗的境界才不至于太凄冷。笛是欢快的,跳跃的,但在山西的北部,笛这种乐器一出现在二人台这种地方小戏里,就很怪地尖利利地变得凄苦起来。笛是乡村的,箫却是书生化了的,这是不同的角色,根本的不同,想象不出来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箫。笛的悲剧性是要在一定的背景下才能表现出来的,比如《红楼梦》中凹晶馆中赏月时那冷不丁突然响起的一声笛,直让人心惊胆跳,像见了鬼,又好像一个平时温和的人一下子暴跳起来发了脾气,猛厉、没由来、让人防不住,几乎是绝望了的意思,一声就够了,这时候也只有笛才能压得住那种强作欢乐却已悲从中来的场面,如果让箫出场,会压不住那种气氛,那气氛太大,太沉,太暗,只有笛才压得住。 中国的乐器里,唢呐是一种极奇怪的乐器,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地在那里演奏着,让人完全捉摸不定。中国的红白事的场面都离不开唢呐的惊惊乍乍。你觉得这种乐器的性格变化得太快太无常,喜欢与不喜欢它全要看是什么场面,是场面决定它的位置,而不是由它来决定场面。有一支湖南的名曲是《鹧鸪飞》,是用梆笛吹奏的,梆笛那有几分哑哑的音色给人一种疲惫的美感享受,颓唐的,疲惫的,无奈的美真是具有一种让人松弛到骨的魅力。梆笛吹奏的那支《鹧鸪飞》真是美,那只孤独的鹧鸪从远到近不倦地飞着,就是不离人们想象的左右,因为这鹧鸪,人们自然会想象那南国的山山水水,想到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唢呐吹奏的《鹧鸪飞》则完全是没了韵味的,没那种清韵,是世俗的热闹。唢呐的性格是直爽,直爽到有些咋呼,一惊一乍的,让人防不住的,或者拉长了,好像是一条线,你看着它断了,却分明没断,你想象不到吹唢呐的人是去什么地方找的这么长的一口气,这时候的鼓掌纯粹是为了技巧或者就是恶作剧的怂恿,怂恿演奏者再吹下去再吹下去,或者这演奏者就会一下子闭过气去,有时候唢呐会没来由地急促起来,这急促让人想到战争中的子弹如蝗乱飞,直吓得人们把心伏在那里不敢动。 和唢呐相反的有笙,唐代的故事“吹笙引凤”,首先那凤是因为笙之动听才会飞来,笙是以韵取胜的乐器,笙的声音得两个字:清冷。这清冷二字似乎不大好领略,不亮丽,不喑哑,有箫的味道在里边,但远又不是箫,很不好说。唐后主的“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清尘,忙煞看花人。”那管弦中的管想必就是阵阵的笙歌,只有笙,才会一下子布满江面,如是笛,就太亮了,直线似的在江面上飞起,就不对路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亮丽的莫过于京胡,京胡是没性格的演员,但它处处漂亮,是一种戏曲中的装饰物,一个人在早晨的湖边独自拉京胡,你站在那里仔细听,就连一点点哀愁和喜悦都分析不出,他让你想到的只是一处经验的突然降临,忽然是妖精似的花旦出来了,忽然是悲切切的青衣掩面上场。京胡和高胡又不一样,高胡可以很凄利很绝望又很争胜,那是一种斗争性很强的乐器,说到性格却又似乎接近青春得意,执著地在那里逼尖了嗓子诉说着什么,你听也罢不听也罢。 中国乐器里是很少喜剧性的,雷琴好像是其中惟一的一种,可以学鸡叫,学马嘶,学各种小鸟,《百鸟朝凤》这只曲子让雷琴演奏起来让你真是会忘掉了乐器的存在。雷琴什么都可以学得来,就是没有自己的本声本韵,雷琴就是这么一种乐器,它可以算是喜剧性的。但它又根本无法与锣鼓相比。锣鼓算乐器吗?当然算,锣鼓其实也是一种难以定性的乐器,但它出现在喜庆的场面太多了,所以,锣鼓一响起来,人们就兴奋了,这是历史的潜移默化。在中国,死人而敲锣打鼓是没有的事,喜庆的日子又离不开它,它的性格就这样给糊里糊涂地定格了。 中国的乐器里,最不可思议的是埙,它在你耳边吹响,你却会觉得很远,它在很远的地方吹动,你又会觉得它很近。这是一种以韵取胜的乐器。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超然独行的性格,世上的事都和它好像没有一点关系,它是在梦境里的音韵,眼前的东西一实际起来,一真切起来,埙的魅力便会马上消失了。 音乐永远是一个人的,上百上千人在一起听音乐,真不知道人们在那里听什么?乐器是有性格的,它静静地待在那里什么也不是,一旦被人操纵着,它的性格就出来了,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往往是,到后来不再是人操纵乐器,而是乐器操纵了人。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个人分类: 寻常事|3641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中央民族乐团: 奏响民乐的时代强音
whyhoo 2012-3-6 20:50
中央民族乐团近日集中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中央歌剧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体演职员工深受启发,认识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是指导中直院团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指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贯彻、抓好落实。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内部机制改革,中央民族乐团在艺术创作、市场营销、人事聘用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新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    创新艺术形式: 继承传统 立足现代   近年来,为了让乐团演出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使演出内容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中央民族乐团进行了深化内部机制的结构调整。根据乐团实际情况,在原来大型管弦乐队编制的基础上又成立了8个人数在15人以内的小乐队演出组合。这些组合以我国传统民间器乐表演形式为基础,结合各地方乐种风格,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北方吹打乐、西安鼓乐等,以此集中展示民乐特色。这样既挖掘了乐团在传统器乐组合上的表演特色,又积累了更多的演出形式和曲目组合。   中央民族乐团参加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江山如此多娇——大型民族音乐会》、《金色回响——民族音乐会》及《茉莉花——经典民歌音乐会》,就是以“继承传统、立足现代”为宗旨的创作,演出内容多元化,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特别是《江山如此多娇——大型民族音乐会》,作为2009年国庆60周年献礼剧目,晚会通过舞台多媒体和灯光设计的变换创新,利用丰富的舞台表现手法彰显了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今年,由中央民族乐团青年演员组成的轻音乐团为该团注入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鲜血液,其主要特点是融合东西方民乐特色,对诸多经典民乐及影视金曲进行现代风格的改编,并尝试由电声乐器配合民族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做到民族音乐与时尚电子音乐相结合的同时,突出民族器乐的主体性,从探索民族轻音乐的演出市场来搞活民族器乐的普及与宣传。   8月,中央民族乐团具有民乐现代风格的民乐e族小组获得了由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国际手风琴比赛室内乐组一等奖,这是该奖项首次由中国人获得。    改进用人制度:实行考核定岗   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族管弦乐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也是中国目前最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演团队。但是,队伍大了就容易出现“大锅饭”现象。为改变传统体制对该团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乐团根据各业务部门的特点进行重新组合,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聘任签约。乐团将实行乐队演出人员业务考核定岗制度,每年都会以业务考核结果来确定每位演员在乐队或合唱队中的座次和位置,这些座次和位置代表不同等级,且直接与工资挂钩。这样不仅使优秀演员得到足够的肯定,也调动了全体演职员的积极性。   为保障乐团的日常排练有序进行,乐团还制定了相关奖惩措施。如原来一场演出,一些演员不参加排练,只要参加演出,仍能拿到全额演出费。但现在,排练有两次以上不到者,将不允许参加演出,更拿不到演出费。相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队员,乐团将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乐团希望用这些新举措使演员队伍管理真正回归到人尽其才、奖勤罚懒的制度上来。    搞活市场营销: 推广项目经理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央民族乐团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目前乐团发展的最大阻碍。虽然乐团拥有众多艺术家组成的演出团队、精彩的管弦乐曲目及合唱曲目,但由于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机制,还不能向群众、市场推销自己,导致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不理想,造成了资源浪费、供求失衡等现象。   为解决这个难题,中央民族乐团确立了演出项目经理制直接面向社会。乐团除自身设有演出部外,还将跟社会上其他专业演出公司或者有能力的个人建立合作关系,演出公司或者个人负责寻找演出项目及承担演出过程中的相关事项,乐团承担演出职能。另外,一场演出的所有酬金除乐团所得部分,其余都归承包演出的公司或个人所得。这样的奖励和分成机制,将会充分调动该公司或个人的创收积极性,市场也就自然拓宽了。    公益与经营:两手都要硬   中央民族乐团深知,作为中直院团,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导向性作用,必须要坚持做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多年来,中央民族乐团一直把 “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当成自己最重要的职责去完成,并深入祖国大江南北,在重庆、甘肃、浙江、贵州、广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市演出百余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为了在信息时代抢占文化传播的主导权,中央民族乐团清醒地认识到经营性文化产业的重要性。2009年至2010年,中央民族乐团开展的商演共60场。2010年,中央民族乐团将原有的音乐厅进行了改造,目前,音乐厅已全面投入运营,除了上演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专场音乐会外,还将持续举办周末音乐会。   除了中国的音乐家如吴玉霞、鲍蕙荞等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外,音乐厅还吸引了来自奥地利、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外的音乐艺术家及艺术团体接踵而至,到这里展现他们的民族音乐,为促进中外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起到了良好的纽带作用。    原文见 http://www.mcprc.gov.cn/preview/special/3425/3428/3447/201203/t20120301_231795.html
个人分类: 艺术|9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