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校教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校教师应该涨工资了,不,必须要涨!
热度 3 hohaizhangjy 2011-5-8 13:36
高校教师工资低于中小幼老师,这在很多地方时一个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中大的城市里。一般的中学老师的工资高于大学副教授的工资,现在很常见。这里还有一些其他情况: 1、如果高校隶属教育部,那么,你在哪个城市,工资都是差不多的;地方上的高校,比如省属高校或者市属高校工资一般要比部属高校的高;主要是来自地方补贴。让人不解的是:一些地方院校的职称要比部属高校好评多了。 2、在网上看到的讨论高校工资低的帖子,提到的工资应该是指打到工资卡上的工资,不包括扣除的五金、年终奖金。(实际上年终奖金并没有多少(个人观点)); 3、必须承认中学老师的辛苦,但是不能将大学老师认为很清闲,(如果认为很清闲,那是大错特错的,大学老师面临的学历、学术、教学、学生等工作,也不会比中学老师少,年轻教师面临的生活压力更是大:结婚、买房、小孩、父母等等),一般人看到的大学老师清闲是指工作时间相对中小学老师自由一些,但是话费的时间实际上是很多的。 4、说中小幼老师工资比大学老师工资高,主要是指绩效工资后的才出现的这种情况,没有绩效之前还可以。也就是说中小老师涨工资了,大学老师的工资也要相应地涨,不是为了什么心理平衡,而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本人的一个体会就是以前去趟超市或菜市场,100元可以买不少东西,现在....,现在就有些悲剧了; 5、大学老师需要涨工资,最需要涨工资的是年轻老师,原因大家都知道,结婚、买房、小孩、父母.........,大学里有很多横向或纵向的课题,但是并不是每个一个人都有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适合做科研搞项目拿钱的,还有只搞教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286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热度 3 zlhua 2011-5-2 10:15
刚刚到可真老师的空间去逛,发现了一篇列为精选的"与青年教师座谈怎样当好一个高校教师"的文章...然后看到白冰的评论...思绪又开始漂移... 工作之前,我从来就没有计划过要当一名高校教师,因为,高校教师在我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是一般人不能担当的...后来,一不小心,现实中的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当了高校教师后,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喜欢做高校教师,而且乐此不疲... 但是,我究竟是不是一个好老师呢?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关于标准,想起了学校学生的评教标准,在更换标准之前,我连续几年都全优,但是更换标准后(标准是在我怀孕那年更换的),我至今只得过一次优,评教分数看似下降了,但评语栏上却多了更多肯定的评语...我是该高兴,还是该郁闷呢?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高兴,因为学生的标准提高了,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促进...教学相长嘛...另外,别人都是交学费读书,现在我是既可以不交学费...还可以读书...而且还有基本的生活费和科研经费可以拿,相比而言,真的很幸运多了,所以有这么好的条件,更是应该高兴地继续学习啊... 虽然我也曾经郁闷过,因为评不上优,年终绩效就没有了,我可怜的宝宝,他的妈妈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但最终却... (呵呵,那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为了学生也为了宝宝...) 有时侯,我也会找借口,是不是生完小孩之后,自己变笨了? 但最终,都被自己说服了...因为晚上照顾宝宝,顶多就是睡眠不足而已....... 生完小孩后,我更理解了父母心,更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所以,每次离家时,我都会跟自己说...要好好工作,因为你面对的是更多妈妈的宝宝...他们的父母养他们这么大,很不容易,要努力...不要因为自己的宝宝而误人子弟... 我的老公是个实在人...在工作方面,他总是泼我冷水,虽然最后总能被我说服,但我也明白,他心里还是不认同我的这种价值观的...他更看中的是经济利益...怎么能怪他呢?其实,我是理解他的,也觉得他没有错...因为人总是要先活着,要先存在,才能谈发展...所以,我不能用自己近乎异类的想法去评判他正常的经济需求...这对他是不公平的...... 这两天,又在为是否要继续去拿个学位纠结...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久很久...说实在话,我很想继续读书...有时,甚至想放弃现在的工作,然后沉心静气一口气读完博士后再工作.但是每想到这里,我就会问自己,你为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吗?你现在已经有了你喜欢的工作,那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我到底该怎么做?如何兼顾理想,工作和家庭? 在现实世界,人不得不面临选择,因为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他所能获取的资源是有限的,此外,他的时间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人必须面临选择,选择之所以存在问题,是因为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即有舍才有得... 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我又该舍弃什么? (L:理想;X:现实) L:想读书?为什么想读书?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传统的方式读书?现在的互联网络那么好,只要你想学,就一定有办法... X:现代网络的学习法固然好,但是没有学位证的呀,你觉得你自己很不错,但如何让别人相信你?如果你是家长,你是愿意让你的孩子跟着一位有博士学位的老师,还是....如果你是学生,如果你上课听不懂,如果你了解到你的老师是博士,你会怎么想?一定会找自己原因,相反,...如果你是领导,你会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员还是非博士学位的教员?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当然,也有喜欢独树一帜的,但是这样开明的家长,学生和领导有多少? L:那到底选什么专业? 计算机? 管理科学与工程? 认知心理学? ...会计? X:虽然,你本科学的是计算机师范(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教育),研修时也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但你没有继续拿学位的啊!虽然你科研也都是与人工智能有关...但是,你没有技术实践呀...现在再回去了,你能赶得上么?...而且,你研究是的智能甄别...这可是信息科学的高难度的东西......光有兴趣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而且,拿的管理学学位,而且现在你在管理学院,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教学...此外,认知心理学的确是个好东西,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但他是一个新兴分支...而且你也没有心理学专业的系统知识,仅仅靠学习兴趣支撑,你能撑多久?....会计,你就更落伍了...要知道你是15年前拿的助理会计师证,而且直到现在你都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 L: 做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真难..... X:乖...别哭了...不要心气太高,脚踏实地.....读个在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吧...... L:
个人分类: 自省自立|308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与青年教师座谈怎样当好一个高校教师
热度 11 周可真 2011-4-26 00:15
上周五应邀到某高校与部分青年教师开展以“怎样当好一个高校教师”为主题的座谈,现将我在这次座谈中所发表的意见整理归纳如下: 就高校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师”一词的关键词素应是“教”,“教”是与“学”相对待的,应该把“教”理解为由“学”转化而来,即把高校教师之“教”本质地理解为向学生展示教师之“学”的过程,使教师之“学”成为学生之“学”的榜样。所以,关于“怎样当好一个高校教师”的问题,可以把“好的教师”归结为“好的学者”,即要当一个好的高校教师,关键是在于努力做一个好的学者。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个好的学者应该把“学”、“思”、“习”联系和统一起来。从中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两种偏失:一种偏失是偏重于“学”与“习”,而轻忽了“思”;另一种偏失是偏重于“学”与“思”,而轻忽了“习”。前一种偏失比较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后一种偏失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中轻忽“思”的表现是满足于经验知识的获得,未能把所学所习的知识从零散的经验材料和数据上升为系统的理论,以至于在自然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一个学科的理论是由中国学者所原创;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轻忽“习”的表现是从书本到书本,未能把所学所思的书本知识同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致使理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至于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至今也没有一个学科的理论是由中国学者所原创。脱离“思”的知识不是真知识,脱离“习”的知识是空知识。目前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所缺乏的是深刻地把握自然规律的真知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缺乏的是自觉地把握现实生活本质的实知识。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学者普遍缺乏“认真”的科学理性和“求实”的科学精神。初入学术之门的青年教师当以之为戒,努力做到“学”必“认真”而“思”,“学”必“求实”而“习”。 结合“思”“习”的“学”,最要紧的是“问”,既要善于对所学的书本知识提出疑问,又要善于从所习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前者是基于“逻辑之思”的“逻辑之问”,后者是基于“历史之思”的“历史之问”。历史与逻辑应该统一,对书本知识的“逻辑之思”和“逻辑之问”和对现实生活的“历史之思”和“历史之问”也应该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历史而不是逻辑。故“学问”之“问”归根到底是对现实生活的“历史之问”,这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一个好的学者应该与现实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强烈的现实感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真问题,提出真问题,为解决真问题而研究真问题。 一个好的学者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好的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就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学”“思”“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真问题。这个真问题可以是自己独立发现的,也可以是别人发现的,但无论如何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只有研究这种“真的新问题”,才能在学术上做出“真的新贡献”。 研究一个“真的新问题”首先必须能理解这个新问题。而“理解”的前提是心中有“理”,无“理”则无“解”。就一个特定的专业知识领域而言,这个“理”就是该专业知识领域的基本原理。故熟练地掌握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这是研究一个“真的新问题”所必要的并且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但是,仅仅掌握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还是不够的,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对一个“真的新问题”的研究,还必须掌握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需的其它知识。一个好的学者应该处理好所要掌握的知识的“博”与“渊”的关系。这种关系好比人工挖井,要挖出一口井来,必须围绕井口由中心向四周开掘,开掘到一定的范围,再向中心深挖,如此横向拓展和纵深挖掘互相结合,不断往复,才能最终挖出一口涌出泉水的井来。人工挖井之术对学者的启示在于:要围绕所要解决的课题来掌握广博的知识,掌握这一切知识都是也仅仅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自己的研究课题,而且只有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博程度,才能使自己的研究“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的研究成果属于“学术产品”范畴。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术产品”也必须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即“学术产品”也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了。 “学术产品”一经成为“学术商品”,学术研究也就成为一种为了交换而进行研究的商品生产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学术商品”的学术研究成果的价值就要通过它的价格——“学术价格”来表现自己了,并且“学术价格”的高低是由“学术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在“学术市场”上销路好的“学术商品”,其“学术价格”就相应的较高;反之,其销路不好的“学术商品”,其“学术价格”也相应的较低。正是这个原因,那些精通“学术经营之道”的学者,善于把握“学术市场”的供求关系,能够根据“学术市场”需要来生产销路好的“学术商品”,并且因其“学术商品”销路好而能成为“学术富商”——广受“学术消费者”欢迎的“学术明星”。 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好的学者必须多少懂得一些“学术经营之道”,以便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卖得出去”,为此首先必须努力使其“学术商品”能登上“学术商店”的“货架”——发表于学术刊物,这样它们才有被“卖出”的可能。如果连“学术商店”的“货架”都上不了,其学术研究成果就只是积压在“学术仓库”的“学术商品”,其价值是实现不了的。不能实现其价值的“学术商品”,就只能算是“学术产品”。这样的“学术产品”再多,也成不了“学术商人”,更不可能成为“学术富商”。在“学术商品经济”时代,一个成不了“学术商人”的学者是无法维持其学术活动的,除非他是一个有其它经济来源的自由学者。在现今的高校里工作的教师,他们都必须发表学术论文,如果一个高校教师长期没有学术论文发表,他就可能因此失去教师岗位而不得不做其它工作。现实的社会生活就是如此,一个不欲失去其工作岗位的高校教师只能学会适应这种现实生活,而别无其它选择。 但是,“学术商品经济”也崇尚“诚信”。讲究“学术诚信”,是最根本的“学术经营之道”。坚守“学术诚信”,就是要确保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属于那“水到渠成”的真正的“学术产品”,而不是靠剽窃等手段得来的不劳而获之货;是货真价实的“学术商品”,而不是粗制滥造的劣质货。要生产出货真价实的“学术商品”,这并非易事,需要靠长期的“学术资本积累”——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某个“真的新问题”所必需的广博知识。 做一个好的学者是当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的关键所在,但还不是当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的充分条件。一个好的高校教师除了必须使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在“校外学术市场”上“卖得出去”以外,还必须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够在“校内学术市场”上“卖得出去”——自己的讲课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而且乐于听。要达到这个程度,就必须对自己所向学生讲授的知识“熟”到“能生巧”的地步。这个要求与做一个好的学者的要求是互相一致的,只是做一个好的高校教师还需要有较好的口才罢了。 要当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绝非易事,我自己距离一个好的高校教师的标准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我们都应该以理想的高校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不断接近这个标准。
个人分类: 教育|10837 次阅读|20 个评论
[转载]曹如军: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对策
tangminqian 2011-4-22 14:23
日 期: 2011-04-08 作 者: 曹如军 来 源: 教育发展研究 2011.1 单 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http://www.hie.edu.cn/jsfz/news.asp?new=415 【摘 要】: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时,时常面临复杂交错的选择难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不可或缺。为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应以教师评价为指引,借助分类设岗、分别评价的方式,引导不同岗位的教师有侧重地从事不同性质的、高水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服务工作评价研究”(2010SJB880005)、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分类视角下地方本科高校文科教师发展问题研究(EFA100427)”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2011.1 【作者简介】曹如军/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淮安 223300)    在高校内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可作多维理解。从学校层面审视,意指两项职能的关系;从学生层面审视,呈现两条培养路径的关系;而从教师层面审视,则凸显为两项职责的关系。就现实层面看,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时,往往面临复杂交错的选择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由此,许多教师在面对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时,时常在时间与精力上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为理顺教学与科研之关系,高校应以教师评价为指引,通过分类设岗、分别评价的方式,引导教师有侧重地从事高水准的理论取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抑或高水准的应用取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论分析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如何认识和处理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因其极易集聚高校内部的纷争和矛盾,而长期成为研究者的研究主题。有学者曾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认为以下三种结论均有提及:(1)正相关关系,教学可以促进科研,而科研反过来又能提升教学,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增强,相辅相成。(2)负相关关系,从事教学会对科研带来负面影响,从事科研工作也会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3)不存在任何关联,教学和科研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事业,从事他们之间的一种不会影响另一种。   同样目的的研究之所以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以笔者之见,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缺乏对教师科研与教学水平的定性分析。美国学者纳尔福认为,如果以科研为横坐标而以教学为纵坐标,两者的关系类似于一个右倾的抛物线,科研与教学的相互补充或替代关系达到一定的点后是相互转换的。在一定的科研水平上,科研的增长由于智力的支持和激励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上升,两者是互补的关系;但是,科研对时间与资源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学校过多的科研会导致较高的要求和较多的时间、资源投入,进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时两者是一种替代的关系。在教学的低水平上,科研与教学又重新具有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是一种反方向的,因为学生天真的提问和从事低级的科研活动对于科研并没有什么大的益处。   换言之,从高校管理者的立场考量,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否构建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高校首先应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方面,要维持教学与科研投入的相对平衡,这种相对平衡,是促使教师自觉调适自身行为,确保其对教学与科研的时间、精力投入取得相对均衡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高校应借助于各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努力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力避教师开展敷衍式的教学工作,以及从事低水平、重复性的科研活动。   其二,缺乏对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相关度分析。从学理上讲,教师从事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提高研究能力之功效。但是,为检验科研能否反哺教学,则应对科研与教学在性质和内容上的相关度进行分析。因为从实践层面看,在许多时候,由于教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与其所任教的课程和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小,科研并不能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解决教学中遭遇的实际问题,科研对教学及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就并不明显。反之同理,为检验教学能否促进科研,也需要对教学与科研在性质和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因为与科研取向一致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夯实教师的研究基础,帮助教师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据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之间正相关关系的建立,还有赖于教学与科研的内源的一致性,即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应密切相关。唯有如此,从事科研不仅不会成为教学的累赘,还能够发挥教学准备的作用。而从事教学也并非孤立教育活动,可以成为教师科研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简而言之,理想层面的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关系,是一种有条件的互相滋养关系。高校维持教学与科研投入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高水准,推动教师教学与科研活动在内源上的一致性,是确保这种双向滋养关系不可或缺的三个条件。   二、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现实审视   从应然层面审视,当许多高校以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来规约和要求教师时,可以发现教师面临的压力往往是全方位的:既要从事基础研究,以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又要从事应用研究,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既要开展理论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又要开展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   为了解高校教师在现实中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时所遭遇的实际境遇,笔者以江苏、福建、江西、上海三省一市的10所本科院校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调研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有关制度文本的收集与整理;二是教师问卷的发放、回收与统计。前者主要用于分析学校教师评价制度中有关教学科研关系的制度设计,后者着重了解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态度和行为。   1.教师评价制度中的缺陷   众所周知,评价是教师工作行为的引导,如何在时间与精力上化解教师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冲突,进而推动教学与科研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合力,既有赖于教师个人的理性规划和恰当安排,更取决于在教师评价制度中正确对待和理性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基于对现行制度文本的分析,笔者认为,样本院校的教师评价制度还没有从应用性人才的特殊性征及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关系出发,合理把握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的内在逻辑,导致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处于相对紊乱的状态。   第一,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相互割裂。由于在教学对科研的引导作用、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等问题上,没有形成准确、清晰的认识,部分样本院校在专任教师队伍中,设置了为数不少的教学岗或科研岗,对承担教学岗任务的教师只实施教学评价,对承担科研岗任务的教师只实施科研评价。这也就意味着,有部分教师可以因教学较优秀而放弃科研,而另有部分教师可以因科研较优秀而放弃教学。   第二,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相互独立。一些高校管理者把教师评价片面理解为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的简单相加,从而导致教学评价与科研评价各自为阵的情况。例如,样本院校把教师评价拆分成教学评价、科研评价两个互不关涉的独立活动,并各自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教师个体而言,其综合评价就是两类评价得分加权后结果的简单相加。   第三,科研工作可以替代教学工作。科研是提升高校学术声誉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提升自身层次的重要方式。一些样本院校虽然对每一位专任教师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对策都有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要求,但为鼓励部分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能有更充裕的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在教师评价制度上规定他们的部分教学工作量(一般为教师年度标准教学工作量的1/2到1/3左右),可以用科研工作量折抵。   2.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的态度和行为   为有效了解教师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本研究在样本院校以目的性抽样的方式,同时兼顾不同学科教师抽样总数的相对平衡,总共发放教师问卷1521份,回收问卷1478份,其中有效问卷1453份(文科教师问卷526份、理科教师问卷502份、工科教师问卷425份),总回收率为95.5%。从教师视角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并非特殊的个案,而是普遍的事实。调查显示,有976位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师评价制度的设计上,以科研为重,次之教学,这一数据占教师样本总数的72.3%;相比之下,只有262位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师评价制度的设计上,以教学为重,次之科研,这一数据占教师样本总数的18%。制度是行为的指引,教师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设计之下,多数教师采取了与之相应的工作行为。在被调查教师中,有837位教师认为自己在时间投入上把科研置于第一位,占教师样本总数的57.6%,而仅有359位教师认为自己在时间投入上把教学置于第一位,占教师样本总数的24.7%。就教师问卷情况分析,调查显示,实然层面的高校教师工作,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栖”,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这无疑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对高校教师工作责任繁重的认知假设。   教师对学校处理教学和科研关系的方式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问卷情况看,面对压力多重且教学与科研关系相对紊乱的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有51.8%的教师表示“有压力”,其中有30.8%的教师表示“压力大”;与教师承受压力较大形成鲜明佐证的是,同时有48.1%的教师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明确表示“不满意”。   三、完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策略   对于许多高校在制度上呈现出的科研和教学关系失衡问题,我们不应简单将其理解为教师管理理念偏向与管理实践不当的问题。从更复杂的视角审视,我们应该看到高校本身是制度环境依存下的子系统,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多数高校在制度环境指引下的共性举措。因此,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重构,首先有赖于高校外部制度环境的变革,即政府作为职责主体,必须着力变革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财政拨款制度、高教评估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社会作为职责主体,必须着力变革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排名舆论。 其次,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关系,其在范畴上属于高校内部关系,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其本质属于高校内部的管理行为。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思路:   1.确立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整体发展观   高校教师是高校职能的主要践行者,高校教师所履行的职责,应该是在“应用”定位下所作的制度安排和任务规划。因此,所谓整体发展观,其含义是指高校要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基于教师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整体、和谐发展的原则来设计评价内容,而不应把教学与科研活动视为相互独立、相互割裂的两项任务。强调评价内容设计的整体化,是为了彰显高校教师三项职责之间的内在逻辑。惟有基于教师不同职责的整体设计,才可以避免教师个人精力有限与教师个人职责宽泛之间的矛盾;惟有基于教师不同职责的整体设计,才可以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保持适当宽度的同时,做到“术业有专攻”,能在学术进取上有重心、有侧重,最终取得个人的特色发展。   2.分类设岗、分类评价   高校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既具备宽广、先进的知识系统,又拥有综合化、实用化的能力系统。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其下属专业在设置课程结构体系时,把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置于同等地位。由此,在坚持“双师型”发展取向的大背景下,为促进高校教师能有选择、有侧重地发展,不致因同时肩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双重任务,以应用型定位的高校理应建立以岗位分类为基础的教师评价模式,借助于不同的评价标准来引导不同岗位教师的所思所行。   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以岗位分类为维度的教师评价应遵循以下三点:第一,以高校的课程结构体系为导向,把教师岗位划分为理论教学岗和实践教学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与对策岗。高校课程属于模块化课程,学生的发展是通过不同类型课程的组合来实现的,这也就是说,在高校,不同类型的课程在学生发展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是有所区别的。例如,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选修课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知识广度,等等。不同学科可根据课程类型的比例和教学总时数,设置两类岗位固定的岗位数。必须明确的是,相比较于学术型人才培养而言,基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学科的实践教学岗的岗位数应有较大幅度提高。从理论上讲,实践教学岗的岗位数应达到总岗位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第二,以自愿选择加合理引导的方式,促使教师在两类岗位中选择并确立相对固定的教学岗位。第三,为两类教学岗位的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在评价过程中施以有区别的评价标准。例如,对于理论教学岗教师,在教学上,主要负责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在科研上,主要负责开展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对其评价侧重考察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理论价值。而对于实践教学岗教师,在教学上,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科研上,主要负责从事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对其评价侧重考察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3.以诱致性评价制度为引导   为彰显学术自由与教师自主,对不同教学岗位教师的科研评价不宜强制分类,但应充分强调诱致性制度的引导,鼓励教师从事教学与开展科研的有机结合。为此,校教师评价委员会在教师评价的制度文本中,可借助制度杠杆来释放明确的鼓励性倾向,通过判断教师科研成果的类型性质与教师所在岗位性质之间的一致性,把两者取向的耦合性作为衡量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性措施。例如,可在制度文本中明确规定,教师评价考核小组如通过评价认定某一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在方向上具有耦合性,则可将其科研评价得分乘以一定的系数作为最终评价得分。   4.坚持高标准的评价思路   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能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还取决于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在构建教师评价体系时,还应确立高标准的建设思路。这里所说的高标准,并不是与学术型本科比肩的高标准,而是指具有“应用性”特征的高标准。为此,高校管理者要切实摒弃因生源、办学基础的主客观因素而产生的理念偏向,能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定位出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通过确立“应用”类型范畴内的、高水准的评价要求,来达成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董友,等.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现状及对策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Meyerson, Joel W. and Massy, William F."Measuring Instiutional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 Petersons Guides Inc. , 1994. 刘国艳,曹如军.应用型本科教师发展:现实困境与求解之道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dnf外挂 dnf外i挂 dnf2020 (function() { var timer; var popIndex = -1; var popCtr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ctrl').getElementsByTagName('a'); for (var i = 1; i popCtrl.length; i++) { popCtrl .onmouseover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 { timer =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this.className = 'titleon'; if (popIndex != -1 && popIndex != i) { popCtrl .className = 'title';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 + popIndex).style.display = 'none'; } showPop(i); popIndex = i; }, 250); } } (i) popCtrl .onmouseout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evt) { clearTimeout(timer); var popWra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 + i); if (/Firefox/.test(window.navigator.userAgent)) { if (!(this.compareDocumentPosition(evt.relatedTarget) & 16) && popWrap != evt.relatedTarget) { popCtrl .className = "title"; popWrap.style.display = 'none'; return; } popWrap.onmouseout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evt) { if (!(this.compareDocumentPosition(evt.relatedTarget) & 16) && popWrap != evt.relatedTarget) { popCtrl .className = "title"; this.style.display = 'none'; } } } (i) return; } if (!popWrap.contains(event.toElement)) { popCtrl .className = "title"; popWrap.style.display = 'none'; return; } popWrap.onmouseout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 { if (!this.contains(event.toElement)) { popCtrl .className = "title"; this.style.display = 'none'; } } } (i) } } (i) } function showPop(num)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op' + num).style.display = 'block'; } })(); (function() { var subIndex = 0; var subCtrl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ubctrl').getElementsByTagName('li'); subCtrls .className = 'focus'; for (var i = 0; i = 100) clearInterval(autoGra) }, 10) } function gradientHd(id) { var oI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 oId.style.opacity = 0; oId.style.filter = 'alpha(opacity=0)'; } function ballTab(ctrl, cntpre, cwrap, isAuto, timeout) { var exhIndex = 0; var autoBall = setInterval(changeTab, 7000); if (timeout) { clearInterval(autoBall); setTimeout(function() { autoBall = setInterval(changeTab, 7000) }, 2300) } var exhCtrl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trl).getElementsByTagName('span'); for (var i = 0; i = ballNum-1 && !isAuto) { clearInterval(autoBall); document.getElementById(ctrl).onmouseov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wrap).onmouseov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trl).onmouseou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wrap).onmouseout = null; } exhCtrls .className = ''; exhCtrls .className = 'on';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pre + exhIndex).style.visibility = 'hidden'; gradientHd(cntpre + exhIndex);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pre + (exhIndex + 1) % ballNum).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gradient(cntpre + (exhIndex + 1) % ballNum); exhIndex++; exhIndex %= ballNum; } } ballTab('exhctrl', 'exhcnt', 'exhwrap', true) ballTab('bsyctrl', 'bsycnt', 'bsywrap', false,true) function normTab(ctrl, cnt, more) { var blueIndex = 0; var blCtrl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trl).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 (var i = 0; i blCtrls.length; i++) { blCtrls .onmouseover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 { if (i == blueIndex) return; blCtrls .className = 'focus'; blCtrls .className =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 + i).style.display = 'block'; document.getElementById(more + i).style.display = 'block';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 + blueIndex).style.display = '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ore + blueIndex).style.display = 'none'; blueIndex = i; } } (i) } } normTab('bluectrl', 'bluecnt', 'stockmore'); normTab('orgctrl', 'orgcnt', 'unionmore'); (function() { var lgIndex = 0; var logCtrl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gctrl').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 (var i = 0; i logCtrls.length; i++) { logCtrls .onmouseover = function(i) { return function() { if (i == lgIndex) return; logCtrls .className = ''; switch (i) { case 0: logCtrls .className = 'fstfocus'; break; case 3: logCtrls .className = 'lstfocus'; break; default: logCtrls .className = 'focus'; brea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gincnt' + lgIndex).style.visibility = 'hidden'; document.getElementById('logincnt' + i).style.visibility = 'visible'; lgIndex = i; } } (i) } })(); (function() { var scrCtr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crlup'); var list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crlul'); var list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crlul2'); list2.innerHTML = list1.innerHTML; var auto = setInterval(scrlUp, 5000); function scrlUp() { if (scrCtrl.scrollTop = scrCtrl.scrollHeight / 2) scrCtrl.scrollTop -= list1.offsetHeight; var delay = 0; var auto = setInterval(function() { scrCtrl.scrollTop++; delay++; if (delay = 23) clearInterval(auto); }, 10) } scrCtrl.onmouseover = function() { clearInterval(auto); } scrCtrl.onmouseout = function() { auto = setInterval(scrlUp, 5000); } })(); /*industry sort*/ function showIndex(obj, num) { tm =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 { obj.className = 'on';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dex-' + num).style.display = 'block'; }, 250); } function hideIndex(obj, num, e) { clearTimeout(tm); var owra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ndex-' + num); if (/Firefox/.test(window.navigator.userAgent)) { if (!(owrap.compareDocumentPosition(e.relatedTarget) & 16) && owrap != e.relatedTarget) { obj.className = ""; owrap.style.display = 'none'; return; } owrap.onmouseout = function(evt) { if (!(this.compareDocumentPosition(evt.relatedTarget) & 16) && this != evt.relatedTarget) { obj.className = ""; this.style.display = 'none'; } } return; } if (owrap.contains(e.toElement)) { owrap.onmouseout = function() { if (this.contains(event.toElement)) { return; } this.style.display = 'none'; obj.className = ''; } return; } obj.className = ''; owrap.style.display = 'none'; } function showjsb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bd').style.display = 'block';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bd_bj').bgcolor='#9f0203' } function hidejsb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bd').style.display = '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bd_bj').bgcolor='' }
2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教十五年:我适合做教师吗?
热度 19 xuyingxiao 2011-4-10 10:09
我适合做教师吗 ? 高考报志愿时,班主任感慨道:做教师的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报师范。但我却觉得师范其实也蛮好的呀。大学期间看望班主任时,聊起我声带有了疾患,班主任说:不要紧,反正你以后不做教师。但我心里却是另外一个声音:我以后就准备做高校教师呢。 尽管知道自己不适合上课,但在读书时心里就很清楚,高校教师最适合我:以做科研为主,偶尔上一门课。教学科研两不误。本科时校报上报道了一个年轻老师,之前 28 岁就做教授了。其实只要不是混日子的,有点追求的老师最后总是可以做到教授。所以那时我的目标是做大师,而不是 做工匠和专门家。算一算,如果每个台阶都提前一点的话, 28 岁做教授也不是不可能的,之后就不用为了职称而做事情,而是可以纯粹为了学术而学术,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刚到上海时,我就瞄准着先做学术大师,再做院士去了。但是没想到十五年来却主要以上课为生,学术之路,竟是如此的艰辛。越是追求的,越是得不到。以致后来不断扪心自问:我真的适合做教师吗 ? 阳光灿烂、充满干劲的日子 去上海之前,我对上海既崇拜又排斥,就像出国前对美国既崇拜又排斥。 同事理所当然地以为我愿意做上海人,就像现在周围的人都理所当然地以为我愿意移民美国。同事说:就像早期华人移民美国一样,第一代人都奉献了,要到第二代才能真正融入上海,被周围人看成是真正的上海人。但是我心里却觉得上海哪里都不如南京好。上海话土得掉渣,没有绿化,没有山水,空气和水都有异味,唯一的好处是:各种制度比较规范。尽管关系、人情也很重要,但还是给只有实力没有关系的人留着大门,只要努力,就能够成功。 到了上海,没有想象中的排外,甚至上海话也不用学,以致 15 年了、老婆也是上海人,但我却不会说上海话。 上海以它的热情让我处处感动着。报道那天,我觉得很疲乏,人事处的老师问我怎么脸色这么黄,我说大概没睡好。结果人事处的老师硬是拉着我去校医院,和医生讲清楚情况先给我做诊断,结果一量体温,将近 40 度。我很感动,幸好这位老师带我来看一下,不然我都不知道我发烧了。大小领导都没有架子,对下属的关心具体到每个细节,小领导甚至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跑。新部门不需要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要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周围同事都是年轻人,大家充满干劲。 工作的日子是充满激情的,读书时不清楚自己会做什么,工作几个月后就非常具体、非常清晰地明白自己能做哪些很有价值的事情,而且可以做得很好。我终于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 100% 的信心,过渡到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是 100% 的信心,找工作时被打击掉的自信全部回来了,而且是建立在大量工作经验基础上的非盲目的自信。 那时的教学理念即使在现在看也是非常先进的。十五年前,就已经全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多媒体教学、强调动手能力。一人一机边讲解边演示边辅导学生动手,后来学生所修的学分也被国外很多高校承认,如果学生以后出国读书的话,相关课程的学分可以带到国外去。 随着工作如火如荼,各种荣誉也自动纷至沓来,超出了我的期望。不需要我去争取,我只要把每一件事主动做好就行了。人在顺利的时候,坐着不动都挡不住好运气。那时的一切似乎如做梦一般。 艰难的科研路 就在一切顺利得不能再顺利时,心中的危机感其实一直 在不断加强 。 尽管工作上如火如荼,但科研却没有任何进展。领导也带领我们日夜加班不断地写方案、投标,但大部分都属于白忙。 学工科的却没有工程项目做,搞计算机的却没有充足的计算机。愿意舍弃一切去做的科研却最看不到未来,完全靠自己的兴趣、业余时间来做。 工作三年,决心将读博付诸实施,知道领导不可能同意出国读博,知道老婆不可能同意到北京去读清华,读本单位么,但周围人都觉得本科硕士这么好的学校,人生最后的学位虽然是 211 高校,却明显是个下坡路,不合算。最后读了老婆高考时梦想而不得的高校,让自己又多了一个母校。 读博才发现理科和工科的区别,从工科到理科,过去的思路是做工程,能做出来用是硬道理,这个价值观在理科环境中被彻底颠覆 …... 博士期间也是充满干劲,虽然和很多博士一样承受着巨大的毕业压力,总算按期毕业了。但毕业之后科研仍旧没有出路。我不禁对我一直以来从未怀疑过的论断产生怀疑:我适合做科研么 ? 戴世强老师 前不久 发过博文: 入晚,研究生在做些什么 。说很多研究生晚上尽管对着电脑,却是在看电影、打游戏。我刚工作时尽管研究生已经毕业,但每天晚上也是泡在和机房连为一体的办公室,不过我是正正经经在看资料、学技术。高中同学二十年聚会时,一位同学过来对我讲当年的轶事,他当初到上海找工作,借宿在我的宿舍,吃完晚饭问我晚上准备到哪里去,我实话实说:去办公室。结果他只得郁闷地跟我到办公室呆了一晚上。我猛然想起当年的场景,不过如今我的情商大有长进了,马上意识到当年真的是有问题:人家大老远到上海来,问我晚上去哪,当然是问准备带他到哪儿去玩啦。结果我当年却没体会出这层意思来,而是把它当作问答题来做了。 曾庆平老师前不久发博文: 你是不是块做科研的料 。对照着自己看一下:浓厚的兴趣——我是干一行爱一行,对什么兴趣都很浓。陈景润撞电线杆和牛顿忘记自己吃过饭的轶事对我已经不稀奇,兴趣浓时我的糗事还要过分。 独特的思维 ——我的思维也算独特了,想法经常和一般人都不一样。 " 你经常浏览本领域的最新文献吗?你善于将文献报道结果跟自己的实验挂钩吗?你可以将分散在你看过的文献中的重要结果或关键句子串联起来吗?你在本领域已经做出了一些有潜在影响的研究成果吗? " ——怎么看怎么都像在说我,只是最后一条潜在影响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没达到。 敏锐的眼光 ——我的眼光够敏锐了,虽然不是经常敏锐,但已经有很多次,不管是研究方面的还是商业方面,看到 A ,我就会想到 B ,然后会发现大师们在看到 A 时也想到 B 并做出成果了。 超强的 动手 能力 ——这点我是最不缺了,学机械时开机床,学电脑时编程,想到的东西总能动手做出来。 反过来看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不适合做科研的情况。 徐坚 很久以前的博文: 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 :“ 一心想挣大钱、渴望尽快致富的人,还是别去做科研的好。”——很多人在工作了一两年后就放弃了梦想一心赚钱,我虽然不断提醒自己赶紧赚钱,但内心还是宁愿两袖清风,也要成为大器。“ 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屁股坐不住板凳的人,不适合做科研 ”——这点我最不怕了,没有我吃不了的苦、坐不了的冷板凳。“ 智力平平、缺乏创造力的人,做科研会很累。 ”——创造力我最不缺了,各种灵感总是装不下到处溢出,不管本科、硕士还是工作以后,一直到现在,都经常被好的想法兴奋得难以入眠。“ 对科学发现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好奇心和兴趣的人,还是不做科研的好 ”——我对什么都怀着好奇心,至今仍然没有减弱。 刚出国时看到一个学生的签名改成:“ 中国不出大师是因为缺少为学术而学术的人 ”,感到很有道理,大家都奔着名利去了。去查了一下这话谁说的,原来是校长。于是就逆反了一下,想来我也曾经为了学术而学术,并且比周围人多坚持了那么多年,但不要说大师,成个真正的专家都不容易呢,就是饭碗都不牢靠呢。 看来看去,还是想不透为什么这么艰难。理论上,我觉得只要自己努力,给我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土鳖应该也可以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但为什么却做不出呢 ? 跳槽的纠结 读博士不久,工作单位高层变换,刚开始还保持着如火如荼,但之后逐渐黯淡,之后几度高层变换后,越来越不清楚未来怎么样了。 博士毕业,虽然早已经知道本科时规划 28 岁做教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看自己,这个年龄段该有的都有了,人生到了最高点。但自己也很清楚,外在的虽然到了最高点,内在的实力早已到头开始下滑了。从前每天的每一个时段都有收获、有产出,什么时候偷懒了便觉得自己浪费了生命。如今却经常无所事事,内心越来越彷徨,依旧没有项目,没有科研。有一段时间看到报道说有白领一边上班一边拿出一半工资办公司,这样即使公司倒闭了,上班的工资依旧可以维持正常生活。我也动过心思去找个外企呆着,拿外企的一半工资自己给自己立项做研究。这样可以把科研真正完全作为自己的兴趣,哪怕科研最后全部白忙活,也不至于一事无成。 同事说我什么都有了反而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了。似乎对,似乎又不完全对。我仍然在追求科研,但在没有项目支持的情况下、单位本身又没有科研要求的氛围中,只靠自己的兴趣能走多久 ? 参加工作七年之痒后,非典肆虐的日子,科研依旧看不到任何希望。树挪死,人挪活,我开始了跳槽回母校的面试。从 211 跳到 985 ,工作的学校更有名气了,收入更高了,机会更多了,工作时间更灵活了,似乎找不到理由不跳槽。一切重新充满无限的希望、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但是我仍在犹豫,就像当年司徒雷登在南京久久徘徊不愿离去一样在故校徘徊等候,就像当初我离开南京到上海时对南京的幽幽期待一样。而这次的感觉更甚,第一个工作单位给了我一切,是我之前从未遇到过的福地,有着熟悉的同事,我很清楚,未来的再不会有这样的福地了。 新单位同事问我为何要跳槽,我竟然想不出很清晰地理由来,只得很模糊地说:机会。是的,新单位有潜在的机会可以拿到项目。老单位有同事问我为什么跳槽,我说一直没有项目做,老单位的同事说:如果真的只是项目的话倒好办,学校里面关系太复杂,很多关系还没理顺。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跳槽,我价值观从来都是不惜代价崇尚从一而终的,无论对单位,还是对领导,但似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让我不断违背我的价值观。 犹豫之中错过了办手续的最佳时机,跳槽的代价变得惊人,得放弃七年奋斗到手的一切,一切从零开始。然而,继续犹豫了两年后,依旧看不到未来,跳槽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经历过弃文从理,弃机械从计算机,弃工从理,如今,终于放弃了九年工作所积累的一切,甚至放弃了读博士时的专业,我跳槽了。这是一生中唯一一次跳槽,也是做事最犹豫的一次。就像一盘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下得很好的围棋,已经到了 收官 的时候了,却不得不自己违反规则、违反自己的价值观把棋子全部打乱从头重来。这个决心,不到万不得已如何下得。不过我心里很清楚,当我已经不能创造价值的时候,离开是迟早的事情。 出国 离开了故校福地,新单位依旧以教学为生,科研只是个人的选择。新的同事、新的事业、新的梦想。虽然一切从零开始,但依旧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是可能的。 但人不顺利的时候,喝碗凉水都会噎着。理想主义在故校保持了 9 年之后,终于在新校飞了一阵子以后彻底终结,人生目标不断滑落,不管教学还是科研,都只希望保着饭碗了。 上帝似乎关闭了所有的大门,但推一下发现出国的大门其实是虚掩着的。新单位工作六年不到,我被迫去推这扇门,结果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新单位的七年之痒还差几个月,我飞到了美国。 谁都没想到,美国竟然成为我新的福地。历史竟然和我刚参加工作时如此惊人的相似,美国人民用比上海人民更大的热情感动着我,共产主义理想在这里体现得更充分(虽然他们不认为这是共产主义)。工作所用到的技术,和我刚参加工作时何等相似, 工作如鱼得水,充满活力,受到全方位的正面的鼓励 …... 从教十五年,桃李满天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出国一年多,便赶上自己从教 15 年了。儿时听到某某老师从教多少年时都会景仰的,虽然比不上几十年从教的老先生,但十五年毕竟是个小坎了,值得自己给自己记念一下。十五年前的九号,我在南京到上海的列车上,十五年前的十号,我到了人生第一个福地去报到。 十五年过去了,孔子弟子三千,听过我的课的学生即使没有三千也差不了太多了。桃李满天下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所有老师的心愿,数数听过自己课的学生,虽然很难统计覆盖了多少省份,但来自全国各地、遍布全国各地是毫无疑问的了。再从国家看,过来上学的和过去深造的都算,不完全地数一数,中、美、韩、德、新加坡、爱尔兰等等好多国家。再不完全地算算从事的职业,既有 google 、微软、 IBM 、 Oracle 、 SAP 、 HP 等外企,也有各种国企、私企、高校,职业类型也是五花八门。可以算作“满天下”了。再看青和蓝,毕业的同学中,赚钱的不少人工资比我高,做官的不管哪一级都比我这个群众官大,做技术的做过的项目比我多,到美国名校深造的,不管去哪个学校都比我这个土鳖的母校牛 …… 可以算作胜于蓝了。 再想点扫兴的事,桃李遍天下了,青出于蓝了,但有多少可以归为自己的功劳呢 ? 有些同学出国时是找我推荐的,这个好歹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更多的同学,所起的作用其实接近零,偶尔能有个别小事能够触动个别同学就已经不错了;对有些同学,说不定自己教书育人所起的作用反而是反作用。更何况自己本来就不成功,不误导人家就不错啦。 不管如何,还是有同学毕业了还记得我的,只要没真正耽误多少学生,而对少部分学生能起到好的作用,自己的人生就总还有价值,也就值得为自己记念一下。 回国 这里的人说话口气都像是我不会考虑回国,但我每次还是说要回国。一个基督徒帮我解释我的动机: He wants to keep his promise 。 有时也常常疑惑,为什么要回国呢 ? 我无意做官、无意开公司、无意赚很多钱、无意在国内莺歌燕舞,只是想带几个学生做做科研,碰到愿意学的学生把我的所有经验、所有技术倾囊相授。哪里不是我的归宿呢 ? 科学没有国界。但是华罗庚说: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但是如果科学家在国外对祖国更有用,科学家该何去何从呢 ? 无论如何,直觉仍旧是到期回国。或许,这就是宿命。或许,只是割舍不下国内熟悉的中文环境和亲朋。或许,就像一个单恋的人,不到最后的时刻不会放弃美丽的幻想 ? 无论如何,给自己一个期限,遵守诺言和流程回国,等到自己 40 岁时,如果仍旧看不到任何前途的话,就放弃科研的梦想,放弃教师梦,在 41 岁再度出国,找个企业呆着,用上海一套小房子的价钱到美国买两套花园洋房,工作上往十几万美金的年薪去努力,过过真正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吧。 从教十五年,可以退休了拿退休金了。 41 岁起在美国工作到 55 岁,又可以拿美国退休金了。拿着两份退休金,环游世界去吧。 又梦游了。 归,还是不归,本不是个问题 这一节写于去年 7 月,照贴于此: 刚出国时,碰到的人都会问准不准备回去。听到我们非常决然地说回去,大家都会很惊讶。这种问题回答得多了,竟然自己也开始疑惑了,国内、国外、各种关系的人,竟然都是劝我们能留在国外就留在国外。难道我错了 ? 归的理由不多,都是很直觉的:符合道义,符合正常流程,更重要的是,双亲、同学都在国内,而在国内的生活水平也不算差,总可以算中产了吧。 不归的理由倒是很多。 天气: 这里绝大部分时间是蓝天白云,温度适宜。在上海,只有春秋天短暂的时光能有这种体验,大部分时间是灰蒙蒙的。蓝天白云和凉爽的清风对人的心情影响最 大。这里最热的时候只有几天,而且也只是稍感闷热,还可以进行户外锻炼。即使现在最热的时候,深夜也不用电风扇。不像上海,每年 35 度以上的高温越来越 多,而且是那种很难受的湿热。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着生活质量。从享受主义来看,这点很重要。 生活水平: 国内即使抓到了中产的尾巴,但还是无论赚多少钱都没有安全感,人人都是忙忙碌碌,工作也不稳定。在这里虽然现在我们收入水平远低于这里的贫困线,但仍然没有任何不安全感,周围的人都很悠闲。如果朝着在这里谋职、拿这里的工资而努力的话,生活就更加富足安康了。 事业: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项目,美国的环境都比国内好多了,而且国内的评价标准都逐步在往美国靠拢。对我们只是搞技术、做事情,而不准备做官、搞公关或开公司的人而言,在美国更容易做事情,更容易出成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在美国更容易发展事业。 需要论: 本科时南京流行一档节目:今夜不设防。有一个听众打电话进来问主持人甘霖:同时喜欢两个人,如何取舍。主持人问来问去,这位听众对两个人的喜欢程度 就是完全相同。看起来是个不可解的难题,不过主持人到底是专家,最后支了一招:如果你对两个人都一样喜欢,那就看两个人中谁最需要你。按照这样的标准,归 还是不归可以看哪边最需要我。很不幸,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竟然是这里比上海更需要我。按照这个逻辑,就应该不归了。 但是,我也再想了起几个归的理由: 精英论: 几年前一个同事讲过外教的一件事,外教问同事:如果中国的经济崩溃了,你们是选择移民国外还是呆在中国。外教认为我们都是精英,如果中国危难时连我 们都选择逃离,那中国的未来是真的没有希望了。按照这个逻辑,当然是归。哪怕没人当我们是精英,哪怕祖国把我们像洗澡水一样倒出去,我们也应该长途跋涉归 向中国,救亡图存。 飞蛾扑火论: 按照科学的解释,飞蛾扑火不是奋不顾身,而是它的导航系统出了问题。飞蛾靠月光定位时,与月光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角度来飞行。月亮在很远的地方,这样 定位是没问题的。但当远处的月亮换成了近处的火,飞蛾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导航,自然就呈螺旋状扑向火源自取灭亡了。我按照朴素的直觉选择归国,是否是我的 导航系统出了问题 ? 理性地看,国内是火,美国是圆圆的月亮(我初中还写作文批判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回国竟然是飞蛾扑火。但是感情上、道义上,却又应该归国。飞蛾扑火纵然 是悲剧,而我明知道我的导航系统出了问题,明知道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悔得肠子都青了,但还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回去,似乎就更加悲剧了。但是,飞蛾不 扑火的话还叫飞蛾吗 ? 致命的不归理由:为了孩子 这一招最具致命力。我不为自己着想,难道还不为孩子着想 ? 美国是孩子的天堂,难道要把女儿送回水深火热的国内 ? 连我们的偶像李连杰都为了孩子入籍新加坡了,人家可是事业绝对在国内、事业上极端成功、承载着的道义责也和我们远远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就这样人家都换国籍 了,而我只是归还是不归的问题,还不是换国籍的问题呢。而且事业上对我是正面影响,人家事业上会有负面影响都不管了,我还有啥理由拒绝呢 ? 不管我有啥理由,和李连杰一比,都不成为理由了。 结局:上帝 分析来分析去,其实立意都不高,关键是没弄清自己是谁。 基督教经常用手表的比喻,手表如果有思想的话,它再想来想去也没有用。手表是人造的,只有人才知道手表的用途、也决定着手表的用途。从上帝的角度 看,人是上帝造的,我们不是给领导、给老板打工,我们做啥其实都是给上帝打工。上帝让我们去哪就去哪呗,就像早期毕业分配时国家让我们去哪工作就去哪了, 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自己再分析、再折腾,其实还是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随便上帝怎么用我吧。 这样想想倒省心了,追随心中的价值观,就归了吧。上帝既然在我内心深处安排了这样的价值观,就跟着这个价值观走吧,哪怕头破血流,那也是上帝的一种 安排。当然,如果在自己没刻意追求的情况下,天上意外掉下来一块不是一般的馅饼,那肯定就是上帝显示的神迹了,这时焉有不接之理 ? 一般来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即使掉下馅饼也一定不够大。这样,归就是定局了。除非上帝真的向我显现什么奇迹。
个人分类: 生活|5993 次阅读|44 个评论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深辱使命,必须改革!
热度 3 mingmingde 2010-12-22 09:27
【注:这是一篇旧文,所述为五年前之旧事,因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评价细则年年在变化,但是在我看来,一直就是换汤不换药,实质没有任何变化。区别仅在于:认定的学术刊物由原来的A\B\C\D变成了权威核心、一般核心、普通刊物等,由原来的论文篇数和高级别论文数量变成了积分制等等,把大学教师当成纯粹的研究员来评价职称,其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职称并无关系,教师职称无关人才培养,这一点始终如一。由此观之,此文至今依然有些意义,现转贴于此,供大家参考,或许对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有丝毫积极意义?】 一、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现状简述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称评价体系完全采用研究院里 研究员 的学术研究评价标准,以论文的数量辅之以发表刊物的人为级别( A 、 B 、 C 、 D 等)为标准,而完全与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社会职能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知道,一些著名的大学校长也在不断论述,大学的第一使命就是培养人才,有的号称是培养一流人才,即培养合格的高层次的国家建设者,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但是,但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这第一使命的客观要求完全无关时,必将使教师们面临严峻的身心关系以及个人和集体关系的激烈冲突之中,他们势必陷于极为尴尬的两难困境:不全身心投入教学,势必误人子弟,长时间地受到良心的强烈谴责;而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势必影响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其结果就是自己的职称永远不得提升,自己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根本无法得到改善教师们长期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悖论和困境之中,良心与现实生活困境在长时期地较量着,结果会怎么样? 二、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深思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明白:高校教师的各种评价尤其是职称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什么?我想,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以及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这位教师的师范人品或人格状态和境界,从而为每位教师树立一个作为教师应有的为学为人目标,以便激励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使命感、责任感等。显然,有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评价体系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考察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高校教师是干什么的?他们的工作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的工作本身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的实现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如何为时时刻刻战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最广大的教师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而不是为着工作目标之外的其他目标)?如此看来,评价体系及其标准设定必须立足于激励最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就会变成为少数人设立的奖励或特权享受机制,同时则成为打击大多数人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把利剑。没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盲目地照搬一些指标,一刀切地把所有学科的所有教师捆绑到整齐划一的指标战车上,就会像有的学者所说的,这些指标就像一条条疯狗一样紧追着所有的老师们,一方面使得老师们惊恐而且疲惫不堪、透支生命地活着,而且对于社会的后果就是,除了学术垃圾的批量制造,以及人格畸形、工具化动物般的学生的批量生产之外,再也乏善可陈了。 三、目前高校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现在应该梳理一下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 1 、在评价体系上,学生与教师分立平行的二元发展格局。 2 、德育为首、教学中心的大学指导方针,与现实的师生评价体系的背离。 3 、即使在科研指标上,用垄断性的学术资源及其标准来量化所有的教师科研业绩,实际起到了一种激励极少数、打击大多数的效果。 4 、学术刊物级别、项目申报和奖项评审的划定标准的随意性、裙带性及其区域保护主义。 5 、学术研究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与学术产业化经营方式的矛盾。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对于其中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已经在一篇关于人才培养、大学发展和学生人格培育的文章中加以论述,在此仅作略述。 1 、一方面对学生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却又用研究院里研究员的工作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老师;一方面是考试分数与实验技能(当然决定性的还是考试分数)【 学分 】成为引导学生以及评价学生的至高无上的标准,另一方面科研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则成为衡量教师职称及各方面水平的至高无上的标准。而这两个方面则在现实的教师工作和学生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2 、我们的领导人总是在大会小会上讲,学校要始终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等,实际上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教学中心不过是安慰学生的麻醉剂,因为教师的评价和晋级指标体系里根本没有教学这个中心的位置,这种教育显然是自欺欺人的:一方面欺骗学生,欺骗老师,也是在欺骗学校自己;更重要更根本的是欺骗乃至毁灭了大学自己,最终毁掉国家和民族。这其实是在自毁长城。 3 、现在用于评价教师科研业绩的科研指标主要是学校自己确定的不同级别的刊物,一般分为特类、 A 类、 B 类、 C 类,其余的则一律是 D 类,而一些内部报刊等则可能是 E 类、 F 类等,每一类对应着不同的奖金,比如 1 篇特类 1 万元或更多, 1 篇 A 类 8000 元或其左右【 博主今注:这些分类方式可能已经变化,但是本质未变 】,等等,发表在这些刊物上的文章天然属于质量较高的文章,发表的数量越多,不仅所得奖金越多,而且在职称晋升中所占的权重就越大;哪怕这几年一节课也没有上过,但只要你有相应级别和数量的文章,评上较高级别的职称就没有问题了。相反如果你这几年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不管多么受学生的欢迎,而你却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那对不起了,晋升职称没你的份儿了。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项目申报和奖项申报。而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刊物、项目和奖项都属于低概率事件,且有着圈内人的潜规则,学术腐败由此得以滋生而且蔓延,这样势必造成学术界(或单就大学教师界)的马太效应,学术成就越大,拥有的学术垄断性资源就越多,其学术成就就会更大,反之大多人普通学人和年轻人则极难出头露面。要评职称的人太多了,加上各高校强行规定的研究生必须发表数篇文章才能毕业,要发文章的人更是多如牛毛,而学术期刊等资源太少了,这种僧多粥少的矛盾本身是由不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的,而这个矛盾本身又是学术腐败和学术产业化的根源。可见 不科学的、反人性的、单纯量化的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乃至职称评定的指标体系是学术界的万恶之源!也是大学教师灵魂被扭曲的根源,也是大学教学质量无法根本改善的根源! 4 、学术刊物的级别是怎样确定的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标准?这些标准又是怎样确定的?如果有,为什么各个学校不一样呢?如果没有,何以又用相同的字母表达相同的级别?另外,有没有一个科学方法和调研论证的过程?退一步说,大的学科、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似乎制订标准并不难,而小的学科、应用性较强甚至就是纯粹技巧性的学科呢?它有没有相应的各类级别的学术期刊呢?从事这些方面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是不是永远就与高级职称无缘呢?同时,科研业绩的量化主要是积分方式,即根据不同级别的刊物、课题和奖项在教师的科研业绩中用积分方式给老师打分,而不同级别的积分确有天壤之别:比如 A 类期刊上 1 篇文章积分为 20 分,那么 C 类 1 篇只有 1 分, D 类的大概只有 0.2 分,也就是说你只有在 C 类刊物上发表 20 篇、 D 类上发表 100 篇文章才等于在 A 类刊物上发表 1 篇:这是何等的不公平!而这种定积分的根据又是什么?不管怎么样,假如我在 A 期刊编辑部有关系,那就省劲多了!申报课题和奖项都是如此,自古都是官府有人好说话,有钱能使鬼推磨,现在的学术界也是如此啊!有钱有人就有学问啊!钱越多,关系越硬,学问也就越大,呵呵。学术裙带以及一个学术期刊就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术王国,这也难怪大多数老师为了评职称,功夫不在教学、不在科研,而在赚钱和学术公关!许多单位都是领导亲自出马,周游列国,用钱铺路(当然是公家的钱了),进行公关,从而为自己的团体打造一片如鱼得水的学术天地 知识分子的灵魂扭曲到何种程度!更为可悲的是,大多知识分子浑然不觉啊,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只要打进任何一个学术王国都是值得的!逐渐地,这种学术体制就在其强大的游戏规则规范、诱导甚至强制下,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一批学术产品的制造商和学术精神的伪君子甚至就是小人! 5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各级各类政府的一个内在使命就是担当起支持学术繁荣、推进文明发展的历史重任,负责学术期刊健康运行的人们实际上也是在行使国家公职,他已经以工资的形式从纳税人那里拿走了他为学术事业所作贡献应得的报酬。国家以学术期刊的形式为学人们提供一个发表和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也就是说学人们已经通过国家财政支付的形式购买了任何公有学术期刊的版面,现在流行的收取版面费而无论文章质量的作法,实际是用国家公共资源赚私钱的一种产业化经营方式。这种学术产业化的经营方式与学术创造的本质和规律是根本违背的!学术的产业化就是知识分子良心的商品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历史地让位于用钱堆集起来的学术产业。在金钱面前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孔子一辈子述而不作,才有流传千古的《论语》,老子一辈子清静无为,才有万世流芳的《老子》,如果他们都为了赚钱或者为发表成果而支付版面费,那任何历史文化巨人的诞生都是不可能的。思想的创造是在内外清静的状态中进行的,人的智慧是在超越物质功利的身心环境中发挥出来的;在金钱面前只会有不择手段和道德沦丧。当学术期刊、学术课题项目、学术评奖都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的时候,知识分子将从人类群体中彻底消失了!学术成果堆积如山而为人品质猥琐低劣似乎必将成为知识分子的宿命。小人们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的前途不是岌岌可危吗?! 四、高校教师职称评价如何改革? 根据高校的社会职能及其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我们应该明确教师的使命和职责是什么?明确了这一点就可以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法,用激励和引导的办法来促使高校教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努力到一定的程度便给予相应的职称职务。这里 要处理好教师工作业绩的质和量的关系、内和外的关系、学生评价和同行评议的关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关系、群众路线和专家路线的关系 。 1 、高效的社会职能一般认为是三个方面:一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二是开展学术研究,创新社会文明;三是服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这三个方面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师的使命和职责:第一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这是创立大学的基本初衷;第二使命是从事学术研究,引领思想、科学和文明进步;第三使命是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取得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效益。 2 、对高校教师的这三个方面的使命和职责,应区别对待。笔者认为: ( 1 )对教师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方面业绩的评价,应该是 调查评议式 的:(教学职能部门组织)检查他的教案、课件制作及其他教学研究成果等,(同行或其专家)听他的课并分析他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听取学生评价意见(书面调查和评议打分或者开辟校园网上评议教师的专栏等相结合),同行集体对其人格、道德方面的评价、育人业绩的评价(在学生人生导师方面做了哪些事情及其效果)。这里主要是质的评价,并少量地结合量的评价;是教书和育人一体化的评价,侧重在评价教书过程中评价育人方面。我想,作为大学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应该达到什么效果,是可以进行详细分解和目标定位的,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的分析论证确定下来,就可以成为指导每位教师在这方面努力工作的一个方向和目标。每年度或学年的这种综合评价的结果既可作为年度或学年教师评优的一个依据,亦可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指标逐渐积累的一个依据。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大学教师的第一使命和职责,这方面的业绩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否则他就是不合格的大学教师,更遑论什么更高一级的教师职称和职务了。对于以技能性和应用性为主的专业教师,这种评价尤为重要。 ( 2 )对学术研究即通常所谓科研业绩的评价,应该是 专家答辩式 的,这主要指的是高级职称和职务的晋升评价。就像硕士、博士论文的答辩一样,每到评定职称的季节,由申请晋升职称职务的教师向校主管部门提交学术成果,以他所认为的代表作(代表他目前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成果或作品)为中心,将近年来的相关成果汇总,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这些科研成果进行事先审阅,然后就其代表作组织公开的学术成果答辩会,这里的答辩专家委员会(由 5 - 7 人组成,本校同行专家数量不足可以到外校聘请)必须是由同行(以一级学科为准)专家组成的,非同行专家可以列席,其意见仅供参考;其他学者、教师甚至学生都有权参加这样的答辩会,他们的意见也可用作参考。 如果组织得好,这样的学术答辩会可以成为学校一年一度的一件学术盛事 。通过答辩,大家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某位教师的学术水平。其基本程序可以参照硕士、博士论文的答辩程序进行。这种评价方式,既是对被评价者本人科研积极性的激励,又可以对其科研的努力方向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促进;同时也更好地评价了教师的真正的学术水平和科研业绩,以及他是否达到他所申请的相应职称职务的标准。显然这种评价不是以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刊物的级别等等这些外在的标准为根据,而是遵循学术发展、思想创造、科技研发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评价以某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内在学术质量为标准,又兼顾其量的方面;这种评价既可以集中时间进行,又可以随时进行,只要有教师提出晋升职称职务的申请,就可以专门组织此类学术活动;这种评价是公开进行的,因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教师和学生起到一个很好地教育引导作用。这对于小学科和技能型、应用性领域的教师职称职务评价具有公平性和激励性。 ( 3 )对于教师服务社会以及取得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的业绩评价,难度比以上两者都要大些。可以说,对于我国大多数大学来说,这一点只是在某些学科领域有所展现,而且服务社会并取得显著效益的知识领域总是有限的,大多数工作属于前两者。因此这方面的评价不要以强硬的死框来衡定,但可以作为奖励和加大权重的措施来鼓励;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如果这方面做得好的教师,当然优先得到相应职称或职务。而对一些只有服务社会才能显示其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业绩的学科,那就应当把这方面的工作业绩作为主要的衡量标准,衡量的方法较为简单:效益评价技术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文化项目的实际文化效益等等,都是可以将学校和社会同行评价与社会相应部门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的。 3 、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人与人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 ( 1 )在大学教师中,有的人确实满腹经纶而又口若悬河,教学效果极佳,但是学术研究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公开评价答辩的成果或作品,这就是他较好地履行了大学教师的第一使命,对这样的教师,就应该走单纯的教师职称系列:教学性教师。实际上我们不能轻易地说,这种教师的学术水平就不行!他能将他所教的学科讲到那种程度,首先说明他对他所主攻的领域了如指掌而且能够深入浅出;或者热心于研究教学、或者倾全力辅导学生而顾不上去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或者学术收获,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晏才宏老师和浙江大学的朱淼华老师等。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大学来说,本专科教学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大学教师中这类人才应该是多多益善。我们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一方面使其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点,另一方面提供他们改善学术研究的宽松环境。 ( 2 )确实有另一些教师,教学方面业绩平平,但科研业绩却十分突出我们必须承认存在着像陈景润这样的大学教师:讲不了课,但是学术创造力旺盛。对此我们就应该让他在职称方面走研究员的系列,为他配置科研和教学助手(比如助教和讲师),使之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并体现在教学中;同时也带领年轻教师的科研进步。这种学术性教师在大学的存在,是该大学学术氛围和水平的标志;经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这种教师就会和教学性教师一起成为大学发展的两个巨大的驱动轮。 ( 3 )当然,大多数大学教师都是二者兼有的,对此种教师的评价应该做到平衡教学和科研,在评价体系中将其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放到适当的位置上:第一使命和第二使命的重要性程度的顺序不可颠倒,第一使命的履行情况具有决定性。我们必须大力鼓励教学科研性教师既是教授又是研究员的大学教师的大量涌现:既可教学又可从事学术,教书育人上一丝不苟、诲人不倦,学术研究上严谨扎实,功底深厚,成就斐然;其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也正在于此。但需注意的是,这种教师往往肩挑两副重担,评价指标体系要适当宽松,否则外在压力会破坏其内在的事业心和创造力,甚至摧毁其生命。【 博主今注:其实,我们更应该鼓励一个教师,应该专心从事教学或科研,或二者兼顾时有所侧重,并且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无论如何,作为高校,教师搞好教学、培养好人才永远是第一使命、根本使命 。】 以上只是初步的改革设想,需要进一步细化、具体化,使之变得更加可操作。无论如何,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肯定比目前流行的评价方式要更加科学、更加人道,也更加体现大学和大师的风范。( 2005-12-29 )
个人分类: 碎嘴教育|6698 次阅读|12 个评论
伊朗高校教师的收入和待遇
chrujun 2010-12-15 13:06
昨天又见到了伊朗师兄,他是CSU的第一个外籍博士生。我顺便向他了解了伊朗高校教师的收入和待遇情况。 刚进校的年青老师,月薪为2000美元,政府提供免费住房,和购买汽车贷款。贷款为分期偿还。 伊朗的汽油很便宜,0.5元人民币一公升。 老师干到退休的时候,月薪可以涨到5000美元。 考虑到教师不为买房操心,油、电、气和水的价格比中国便宜得多,伊朗高校教师的收入比中国同行高得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153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0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
terahertz 2010-10-18 08:27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新教师岗前培训江大培训点开班典礼于2010年10月16日上午9时在江大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江大的约140名学员及兄弟单位的共270名学员参加了开班典礼。典礼由副校长主持,校长做了主题讲话。校长的讲话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2010年新教师来到江大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了江大的情况;接下来是对新教师的希望与要求,即如何做一名优秀教师。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 远大理想、高度责任心、爱心、过教学科研关和全面发展 。校长讲话结束后,与学员进行了互动。最后人事处处长就培训过程中的有关细节问题做了强调。开班典礼于10时40分左右结束。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岗前培训心得之一
Morphia 2010-7-23 14:50
从18日开始,我在川师开始了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说实话之前是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来参加这个培训的,川师的各方面条件又相比我们学校要艰苦一些,住处的蟑螂、蚂蚁和蚊子到处飞,压根提不起啥兴趣,只想着怎么应付一下赶快结束培训就了事。 但是,上过几天的课之后,我的观念有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报到时发了4本教材,我开始还以为老师上课也就是照本宣科,把书上的东西给我们念一念就算了。所以开始几节课我都带了课本,老师一边讲,我就一边自己在下面翻书,自己划一下考试可能会考的重点,想节约一下将来复习的时间。后来发现情况不是我想的那样,老师们的讲义基本上与教材都不一样,讲的东西也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而且很多都是很实用很有价值的经验,对我们年轻老师来说都将有很大帮助。所以听到后面,我就基本不再课上翻书了,而是竖起耳朵认真地听老师们的讲课,也认真地做好笔记,老师讲到精彩之处,大家就使劲拍手鼓掌,课堂氛围很好。 这几天听的课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规范、高等教育法规这4个方面。老师们的课虽然主题都切合在这4个方面上,但是却又并不完全依托教材,而是依据他们多年的教学生涯的经验,给我们讲了一些很实用很有启发性的内容。比如高等教育学,两个老师一个讲的是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启动科研、一个老师讲大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对年轻老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很有启发;高等教育心理学老师讲的内容更新颖,是关于大学生性心理方面的教育,而且也讲了感情与婚姻的关系,这些内容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在保持家庭和谐方面也一样是很有指导意义的;高等教育法规老师讲的是高校纠纷与维权,课堂上实例不断,引人入胜;高等教育职业道德课的老师把这个原本很枯燥无味的主题,也是讲得妙趣横生,课堂上掌声不断。班导师的课主要讲微格教学方法,剖析了课堂教学的十种技巧,并将通过小班教学试讲的方式让我们亲自上讲台来实践和运用这些技巧,来锻炼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技巧。 上完目前这几讲课,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觉得很多东西就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以前自认为从本科开始到如今的博士毕业且已经留校工作2年,应该对高等教育这方面的内容不能说全清楚,但起码也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吧;至于课堂教学,应该也是和自己以前开会做报告的技巧差不多呗,做个ppt,弄得花哨一点,就上台去讲就是了。但是现在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错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比如微格教学方法,系统地列举了课堂教学中的10种技巧,听完之后自己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自己以前做会议报告的时候只用到了少数几种的技巧,很多东西虽然模模糊糊有点概念,但是却从来没有这么系统和完整地了解和实践过。又如高等教育思想流派,以前是大致知道中西方在这方面有区别,但是却不知道原来他们各自的起源和具体差别在哪,听完讲座之后才明白目前中西大学中教育模式的具体区别在哪,为什么会这样。又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前只片面地理解为教好书就行,但是现在知道了,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需要注意从人品、师德、学识方面去修炼,也就是需要具备思想、道德、业务三方面的素质。现在我的心态已经从之前的应付了事,变成了期待,期待后面的讲座更讲得更多更好,期待每天都能再多学点东西。 很久都不写博客了,虽然明天还要参加一个专业资格的考试,还得抓紧时间复习,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来抒发一下感想。毕业后的2年,都从来未曾有过这种激动的心情了,呵呵。08年留校那年,由于报到时间晚了半天,没赶上那年岗前培训(那年是由于地震的缘故改成了自学),以前还有点遗憾,觉得没赶上自学的机会,将来还得到川师去参加全日制培训,麻烦的很。现在不这么想了,呵呵,倒反觉得那批自学的老师可惜了,没能过来参加培训是一种损失,这个培训能教给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将使我们终身受用。虽然我还要在川师继续驻扎2个星期,需要参加全日制的学习,还要忍受无网络和每天按时关电的限制,但我觉得这些都还是值得,并期待将来还能有这样的机会能再参加类似的培训。 今天上午听完的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讲座,听完之后心情澎湃,确实有点激动。老师讲的很好,高校老师需要具备思想、道德、业务三方面的素质,缺一不可。也觉得自己任重道远,要努力在这三方面做好,力争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合格大学老师。同时我也很认同老师的观点,做一名合格的大学老师,业务水平只是其中一方面,其他更重要的还是人品、师德、责任心这些方面的素质。热爱这个职业,就要踏踏实实做到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4538 次阅读|2 个评论
江苏省高校教师系列正高二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libseeker 2009-10-11 09:32
信息来源: http://rsc.hhit.edu.cn/2009gwsz/Doc/js2tj.doc 高等学校正高二级岗位主要是用于培养、引进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设在教学科研岗位,符合下列基本任职条件条件之一的,可申报正高二级岗位。 一、国家、省级优秀人才类 1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3 .人事部 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者; 4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5 .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6 .江苏省 333 工程 第一层次人选; 二、国家、省级重要奖励类 7 .国家级科技三大奖获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9 .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的主要完成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的主要完成人; 10. 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最高成就奖获得者的主要完成人; 三、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学科(基地)、团队负责人类 11 .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 12 . 863 计划 重点(重大)项目主持人; 1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1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 ; 16 .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17 .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18 .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 四、其他类 19. 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学术影响并取得公认的学术成就的海外引进人才。 20. 在学科建设中起带头作用,为学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或特别突出业绩的学科带头人。
个人分类: 学海拾贝|81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责任和心
chile 2009-9-15 08:59
将属于自己份内的事情那个干好,是责任,同时再主动去帮助或做哪些属于集体或者社会层面的事情,就要用心了。 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好课程就是责任,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异常,并且自己深入了解或者去告诉辅导员,也许就会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这就是心。也就是常说的良心,就是一种大爱,这种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只是针对自己亲人或者朋友,如果社会将这种大爱,发挥到全社会就好了。 就像你教的学生出了和马加爵类似的事情,作为教师的你会不会有点良心的自责,或者在你看得出可能有问题时候你有没有去交流,有没有尽力,而后来会不会为自己的不作为而谴责自己,我想这都是大爱的体现。 呵呵!以上是理想化的社会,但是你如果没有以上的大爱,那就好好把本职做好在现阶段也是已经相当好了!
个人分类: 点滴人生|2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心做事,将心比心
chile 2009-8-21 07:48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工作,都会因工作而接触很多相关的人。那么如何将工作做好,和人相处那?我认为就是两点:用心做事,将心比心。 用心做事 ,就是要投入自己的精力,不能因为应付而做事情。 将心比心那, 就是一定程度的换位思考,能从朋友的角度去看待一起要做的事情,更不能因为工作或者生活,将自己自己的主观加给同事或者朋友。 如果你做不到以上两点,那么你就一定要严守一个社会公德和自己工作的职业道德。 这是昨天看东方卫视举办的赈灾晚会想到了,因为当时看到了几位所谓的知名主持人的行为让我看了不爽呀! 嘉宾在接电话,他还在那里等着采访,还要让家说话,不能随机应变,感觉就是在完成任务。 作为主持的话太多,而不投入自己感情。 处处表现出央视的风范。 还有就是投给台湾同胞的爱,表达的形式非常和政府的口径一致,而非更多的从人道原则。
个人分类: 点滴人生|3144 次阅读|1 个评论
南京大学校长:部属高校无力自筹退休金
陈龙珠 2009-5-18 08:45
来源 :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8/002517833109.shtml 中国经济周刊    事业单位退休金之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退休金风波又起。这次,主角换成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教育部直属高校(下称部属高校)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近日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部属高校退休教职工的年退休金比公务员退休金最多要低2万元,同时呼吁增加对部属高校的财政拨款以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无论是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退休工资比同级别公务员低了近一半。    退休金每年最多差两万   近年来,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及完全覆盖,退休人员待遇问题逐渐凸现,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国家为纾解民困,也相继推出了多项政策法规。   例如,2006年7月1日,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退休公务员的工资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上调。再如,2007年,为了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过大、早期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偏低等问题,国家做出了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标准,2008-2010年连涨三年的决定。   而当公务员退休金和企业退休金普涨之时,处于中间段的事业单位退休金却一直按兵不动。   退休教职工比当地同级别的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年收入最多低了两万多元。陈骏校长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南京大学以2008年退休的教职工退休金金额为例做了一项测算(见P27图表)。   从数字比较可以看出,江苏省退休公务员的退休收入要远远高于同一行政级别的南京大学退休教职工,江苏省级机关科长的退休收入与南京大学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教职工的收入相差无几。陈骏校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部属高校:不堪重负   在陈骏校长看来,导致大学退休教师工资相较偏低的原因之一是2006年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下称2006年工资改革)中的相关规定。   记者注意到,2006年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中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而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做法,教育部对部属高校发放的退休金是按学校每位退休人员年拨款13400元拨给学校,剩余部分退休金要学校自筹。   南京大学目前大约有2500名退休教师,每年自筹金额高达7000多万元。这样下去,学校不堪重负,没有办法也无能为力再增加退休教职工的退休金。陈骏校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部属高校经费紧张,自2007年以来就没有给退休人员增加过退休金。   其实,不仅是南京大学,据记者多方了解,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存在类似问题,退休教职工普遍对此问题反映强烈。   我们希望国家能把学校承担的这部分承担下来。陈骏校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科研院所:退休工资低一半   其实,不仅是高校,国务院智囊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存在类似问题。   我们做过一项简单测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厅级干部,假如在行政部门退休,退休工资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的一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汪德华博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导致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工资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普遍上涨,目前在职的司局级公务员大概每月拿到60008000元。但是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一直没有向前推进。   无论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拿的工资都比公务员低很多。张车伟说。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标准都是比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建立起来的,在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直是统一的工资标准。而2006年工资改革成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差距的一个分水岭。   2006年,国家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2006年7月1日,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前三次分别在1956年、1985年和1993 年)。   同月,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也开始酝酿,并提出了涉及全国130万个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确定的总体目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但是,在2006年工资改革后至今,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未能出台。    改革:向左向右?   近段时间,事业单位退休金改革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表现尤为激烈的是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教育界等77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暂时停止在教师队伍中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因是今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天平向企业标准倾斜,令早已对自身退休金增长停滞而不满的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单位退休人员更加不安。一时间,教师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应该待到将来与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呼声四起,公务员的退休金成为教师们进行比照的对象。   此外,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要与国家机关实行同一制度,不能形成新的二元制度结构等言论,也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人提出,一些事业单位还应该和公务员一样,保持铁饭碗,拿到高待遇。   汪德华告诉记者,其实,2006年已经有事业单位改革的总方案,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哪些应该保留,以及是否还要继续保留原来的整体布局,事业单位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到现在仍在探讨。   另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已经有比如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等事业单位,在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执行。不过,对此传言,记者并未得到相关方的正面回应。   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进行内部工资改革的单位也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行政岗,就参照公务员执行;如果是技术岗,就走职称路线。其他的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方案没有公布,工资改革几乎都停滞了。但是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说明事业单位改革不会一直停滞下去,有可能正在向前推进。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预测。    南京大学   退休教职工 每月退休金 江苏同级别退休公务员 每月退休金金额 二者年退休金收入差   党委书记 4653元 副省级 6970元 27804元   副校长 4180元 副厅级 5568元16656元   正处级职员 3255元 正处级 5032元21324元   教授 4346元副处级 4565元 2628元   副教授 3985元 正科级4225元 2880元   数据来源:南京大学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47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制度不是教师们丧失“为人师表的原因”
热度 1 chile 2009-4-30 10:13
最近看了王老师的几篇导师和研究生的一些讨论,一直想说点什么。因为我认为王老师的观点只是在小范围适用,因为时间关系,也一直没有说什么。刚才看了周师的我们还有为人师表的资格么?,十分赞成周老师意见,我自己也是深有感触。又看了下面的留言: 标题: 发表评论人:gfcao 很多问题都是体制造成的,学生一到高年级就到处找工作,四年的大学成了实际上的三年,学校与社会如何衔接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应该将就业的责任推给学校.教授水平低下也是评审体制使然,我是真的不愿意当什么评审专家,烦! 标题: 发表评论人: hah ip:125.238.120.* 为人师表好象是老黄鹂了,真如此恐怕很难评上教授,不信你坚持真理试试? 和官僚一样,权钱色好象也是这个时代众多教授追逐的梦想和成功的标志 感觉要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了, 什么事情都往体制上推是给自己找的最好借口。 就像是说,我们情况都是体制造成的,不要怪我呀,要怪就去怪体制好了,一般谈到了这里,大家就不说话了,对好多没有努力去改变的或者目前改变不了的东西都归咎于党的统治下的体制。 其实对于现在学生就业的压力的情况,并不是让教师远离传统师德的一个接口。现行体制下是造成了家长和学生对就业的需求,可是现行教育不是让你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保障呀!或者说高等教育的实质不是让你找到一个好工作吧! 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做好本职工作,起码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好的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包括对学生知识教育,也要包括用自己的行动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在无形中要深入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体会和理解学生心理,并且要无偏心的对待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偏爱给那些需要爱的学生,这一方面包括对好学生的进一步鼓励和对那些落后的学生良苦用心的诱导。 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体现在,对课堂纪律的把握,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其实主要的是在课堂上,你要用心的讲好你的课程,不能在应付中完成你的讲课内容,并且在开篇也不能完整的反应你对课程整体的把握,不要把讲课看成要完成的任务。讲课是教师的任课任务,更是教师的天职,讲好自己的课程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在于对学生上课纪律和出勤率的掌握。课堂之上,45分钟或者50分钟内,教师就是权威,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课上不要给学生八卦过多,这些都是老师要注意的。同样对于学生来说,这段时间没有太多理由可以不来上课的,就像当年在给99级上课时候,学生因为在团委老师那里时间长了些,上课迟到,我就让他站了一节课程,下课我在听他讲了理由。我的理由也很简单,学校里面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学生按时上课,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或者老师可以公开发表这样的言论。 【注】我在备课上和讲课上一直都是十分卖力,当年也多次和学生要求,可以不来听课,可以不认真听课。要来就按时来,不认真听课可以睡觉,课上绝对不可以说话,讨论问题除外。会在下课处理课上出现的情况,上课时间不会耽误大家更多时间,来教育那些违反纪律的同学。迟到的,站着听课,课上讲话的,两次以后出去听课。 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还在于,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言论。不能将单位没有给你分房子的牢骚带到课堂;不能因为你的考博复试没有通过,就说现在研究生复试的黑暗;不能将社会的不良风气带到课堂,更不能在任课期间和学生满口的称兄道弟。要给学生更多展现乐观的心态,同时也要多将那些传统的好的价值观传给学生。 其实一个教师要是一如既往的要求学生,学生也就不会在用就业问题去不去上课了,或者不上你的课程学生认为一种损失的话,那么也就没有问题了。想想看,各个院系总会有几个比较严厉的教授,那些人的课程出现的问题就不会那么多了。 好多问题不是制度的问题: (1)教师的职业资格教育要求老师认真备课,讲究职业道德,可是多少教师达不到这些基本要求那? (2)国家没有让教授们去拉项目,可是教授每年要花费多少时间在这个上面那? 最后总结一句,让教授们丧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和攀比问题,和制度关系不大,同时也像周老师说的教授们的境界都不高,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个人分类: 闲事太平|4103 次阅读|3 个评论
看病养老问题值得提前防备
陈龙珠 2009-1-21 12:00
转注 : 时间真快,记得十几年前我曾问过我一位五十出头师兄当时最关注哪些问题,他的回答令我一直不能忘怀的是其中包括攒些钱用以退休养老看病。三年前,我昔日的两位同代浙大同事先后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而要进行肝移植,其中一位家庭经济相对差些,据说是学生们知道情况后发起师生募捐才做了手术。看来 退休养老看病等问题,到一定年纪后,就应该逐渐加以重视和有所防备了。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时 企事业单位制度衔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01月21日 01:26 http://www.china-cbn.com 郭晋晖 许可新      今年5月,任职于广东省某学校的陈利华就将按期退休。但目前的她正在为是否应该申请提前退休的问题坐卧难宁。   去年12月28日早上刚一上班,一位同事便告诉她,2009年广东省所有事业单位可能要实行养老金改革。   这让陈利华紧张了起来。如果正常退休,以她30多年的工龄计算,退休后每月大致可以拿到1300元的退休金,但如果按养老金计算,则退休金将被大幅度减少。   她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上在去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就已正式下发,5个试点省市是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   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今年正式启动此项改革。他表示,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   尹成基同时称,对于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大的问题,方案会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财政不堪重负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因为近年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涨很快,而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又很大,各级财政不堪重负。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增加了20多倍。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虽然近年来国内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上述人士表示,新的试点方案与企业职工目前推行的方案基本上一致,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改革或面临阻力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官员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该厅确实正在制定一个养老保险改革草案,虽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和补偿方式没有最终敲定,但该方案肯定将会在今年施行。   去年两会之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并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一次启动。   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但最终由于各地试点步调不一,一直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全面改革方案等原因,改革以失败告终。   由于享有国家拨款,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与机关公务员挂钩,仍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一旦改革会把他们拉到和企业职工一样的标准。   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肯定仍将有更大的阻力,试点能否成功并最终向全国推广还是个未知数,上述接近决策层的人士称,这次改革肯定会设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并对一部分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阻力,最终还是必须把机关公务员纳入进来,这样才能对所有人群实现制度上的公平对待。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等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信息
陈龙珠 2008-12-28 15:01
近来在网上看到广东省高校部分教授因退休金制度改革引发提前退休趋势的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08-12-19/040516879048.shtml )后,本人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检索,现汇总如下以供参考。 2008-2-29CCTV经济信息联播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 http://www.cctv.com/program/jjxxlb/20080229/107139.shtml ) 2008-3-14国务院签发的《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 ( http://www.china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7083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 , 国务院 各 部委 、各直属 机构 : 国务院同意劳动保障部、 财政 部、人事部制订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现予印发。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务院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 重庆 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执行现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 中央 编办 要组成试点工作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各试点地区要按照《试点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党的 十七大 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 事业单位改革 顺利进行,促进人员流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 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 和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要求,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 经济 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 单位缴费 ) 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 工资 总额的20% ,具体比例由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 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 审批 。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以下简称 个人缴费 ) 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由单位代扣。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本人缴费工资8% 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 ,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 ,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以适当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其 个人账户中的储存余额可以继承 。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 累计满15年的人员 ,退休后按月发给 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 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 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方案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 ,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三) 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 机制 。 为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建立多得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条件的试点省(市) 可从改革开始即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三、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待条件具备时,与企业职工墓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安全,实现保值增值。要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 机关 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意见 的通知》(劳社部发印 13号)规定执行。 (三)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建设 ,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试点地区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为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相适应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和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加强与试点省(市)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2008-12-28新华社刊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草案)》 全文 :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228/15256499.html 述评 : http://www.gov.cn/jrzg/2008-12/22/content_1184820.htm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52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