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养老保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从“双轨制”下的利益冲突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whyhoo 2012-4-20 12:50
养老金双轨制成了近两年的热点话题。双轨制指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什么使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存在明显差异,又当如何突破?“双轨制”将如何改革?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 一 记者: 我国2006年施行的《公务员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公务员退休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予以保障。您认为,当初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郑功成:我记得当年参与审议《公务员法》时,大家关注的主要是公务员的界定、考录、职责等问题,对社会保障倒没有太多讨论,这主要是大家觉得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应通过专门立法来规范,同时,在渐进改革的大背景下,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都没有经过试点,要在立法中明确几乎不可想象。我个人多次参与过《公务员法》的立法调研、讨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务员法》的二次审议,对公务员的社保制度改革亦提出过相应的立法建议。但该法确实留下了一些缺憾,如未能明确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目标与方向。 记者: 养老金的双轨制在当下还是否有它的合理性?公务员退休金基本水准需要与企业持平吗? 在“双轨制”下,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存在明显差异,您如何看待? 郑功成:当然,这一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即在“摸着石头过河”年代里的渐进改革,往往是针对某一地、某一行业、某一群体先进行改革试验,然后再逐渐扩展,这种改革不可能是成熟的改革。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正式建立统账结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并未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同步改革,此后的养老保险改革也一直围绕着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近几年又增加了农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一直停留在原地并延续着以往的做法。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两大群体养老金待遇悬殊并不是两个制度并存的必然结果。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基于对公职人员受财政供养与队伍稳定的特点,为了方便管理与控制,通常也是单独建立制度,德国、日本等国甚至在职工队伍中也存在着多元制度安排,但不同制度安排的养老待遇差距极小,从而并未构成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源。因此,理性地看,当前问题的关键不在“双轨制”而在最终的待遇差距。 “双轨制”伴生着三个问题:一是筹资环节,企业职工要缴纳养老保险费,而机关事业单位不需缴费,这是个人义务方面的不公平;二是基金财务管理环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模式,机关事业单位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前者受缴费多寡与基金收益的影响,后者可以旱涝保收;三是待遇发放环节,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随物价上涨等因素而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却与在岗者工资增长直接挂钩,前者符合养老保险制度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初衷,后者显然增加了退休者直接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福利份额。这样,两个制度下的人群的养老保险权益日益失衡,待遇水平差距日益扩大。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的差异,当然不具有合理性。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定养老保险制度都是基于促进公平而非放大不公而设计的,不可能出现不同群体相差几倍的现象。当然,公务员退休制度改革也不是简单地等同于要与企业持平,而是应追求同一代人的平等。既要避免同一批老年人因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在国有企业工作而出现养老待遇悬殊的现象,也不应当让同一批年轻人因到不同岗位工作后再继续着以往养老待遇悬殊的现象。 记者:您认为改革双轨制需要突破哪些问题? 郑功成:不能说政府未做任何努力,而是这种努力尚未见到切实的效果。之所以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我认为阻力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当然是机关事业单位不情愿放弃待遇优厚的退休制度,现行做法甚至还在让年轻一代继续传承,这应当是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也有准备不足的原因,如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组织,其中既有公益的也有赢利的,在未能合理分类并理顺其与国家财政关系的情形下,要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变革显然不可能;再如机关事业单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是一个整体,其工作人员都是依靠国家财政供养的国家雇员,现在要将其分割开来,让事业单位向企业看齐,公务员继续不动,这种取向不仅不能真正化解当前“双轨制”下的矛盾,还会增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公务员的新的利益冲突。此外,缺乏合理的改革方案,亦是导致这几年来呼声很高、行动迟缓的重要原因。 二 记者: 今年 两会 期间,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改革方案,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您说的三步走的第一步又如何实现? 郑功成:作为专业研究者,我不仅注意到许多人对“双轨制”的批评,而且收到过不少正在遭受不公待遇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来信,他们要求将两种制度合并成一种制度的主张与我的专业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是要缩小养老待遇差距、实现养老保障权益公平,最终建立起平等的、统一的国民养老金制度。然而,基于现实,基于过去5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不顺利的客观事实,理性告诉我,所谓“一步到位”可能等于遥遥无期。因为这两个制度无论是筹资机制、财务机制还是待遇调整机制都完全不同,要一步整合成一个制度根本无法取得共识,路径依赖的惯性要改变并非易事。因此,我关注的是此事不能再等待了,而是应当尽快积极、理性地行动起来,而分步推进制度变革可能不失为可行之策。否则,再过五年也难有进展。我的基本主张概括起来就是在人民网与网友交流过的观点,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刻不容缓,与其数年来坐而论道,不如立即起而行动。 尽快推进改革是基本出发点,而分步走可能会极大地减小阻力。第一步是尽快为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公职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其工作人员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同时实行统账结合财务机制,即先实现与企业职工义务平等与财务机制统一的目标。第二步是对其待遇进行结构分解,即将退休金分解成基本养老保险金与职业年金,用双层结构替代单一层次,其中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相对应,逐步降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使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接近。第三步是放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工资增长挂钩的机制,代之以与企业职工养老金计发办法一样的机制。至此,导致两者之间差距的因素就消除了,制度并轨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在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的同时,我认为还应对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那些原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具有相同身份与工资水准的老年人给予相应的补偿。这一方案最早源于我在2008年前主持完成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报告中,如果前几年按这样的思路推进,现在或许已经走完第二步而进入第三步了。 至于第一步,只要放弃机关单位与事业单位分割而行的思路,而是采取整体联动的做法,应当是可以迅速启动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应拒绝为自己的养老保险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我要再三强调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选择过渡办法”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即老一代人无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在企业,都不能待遇差距大,而应当按照贡献大小、职级与工龄等享受相应的待遇;新参加工作者无论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员还是企业职工,都应平等参加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当前存在的不同群体老年人养老待遇悬殊和年轻人因在不同单位工作而享受待遇悬殊的保险与福利待遇,都是不正常现象,必须通过改革来矫正。 记者: 您的“三步走”方案中的第二步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相同,“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对应。可是我国的企业年金发展缓慢,贯彻起来不太容易。“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如何对应呢? 郑功成:将退休金分解成两个层次是对这一制度的结构优化,因为根据现行制度安排,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只有一种待遇,而企业职工将来还会有企业年金作为补充(事实上已有部分企业职工享有企业年金),如果不实行结构分解,不仅改革无法推进,也绝对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国民养老金制度。结构优化已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促使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殊途同归的必需途径。当然,在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进行分解的同时,还需要同时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普遍性地建立企业年金。在当前的情形下,不能指望单纯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便可以解决问题,它必定要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背景。 三 记者: 有专家认为,对于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不要再做试点,直接启动改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郑功成:我不知道这位专家讲的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是什么意思,如果是指将两个制度立即并成一个制度,恐怕只能是画饼充饥,结果仍可能是原地踏步。因为若将机关事业单位优厚的退休金迅速削低到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水平,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若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立即提升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的水平,也会引发讨论。因此,还是在明确目标与方向的条件下,迅速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对企业老一代退休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偿,尽快缩小两者之间的待遇差距。无论在哪种制度下都应当实现同一代人的养老待遇走向公平。不过,我赞同这位专家的另一个观点,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要再做试点,而是直接全面启动。客观而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早期试点先行是一个经验,但也留下了诸如现实中的“双轨制”矛盾等教训,适宜的做法是,认真调研,审慎决策,果断快速推进。否则,将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总之,“双轨制”下的现实矛盾必须尽快化解,它既需要坚定不稳地推进,也需要理性与智慧。 (光明日报记者柳 霞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建凤) 原文见 http://politics.gmw.cn/2012-04/20/content_4002992.htm
个人分类: 社会|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养老保险全覆盖
shenbinti 2012-4-1 15:17
养老保险全覆盖 温家宝总理 3 月 5 日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年底前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012年3月6日,北京劳动法专业律师,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斌倜律师就温家宝总理所讲养老保险全覆盖问题接受《环球时报》采访,今以养老保险全覆盖问题为此文,以供交流。 【养老保险全覆盖】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形成职工和居民两个适应不同群体、但相互衔接的制度平台。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用人单位承担比例较大),缴费多,待遇相应高;而居民(包括城镇、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自愿原则,个人(家庭)缴费,缴费较少,有政府补贴,但待遇水平相对较低,是托底、保基本的制度。可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强制缴纳,所以不存在覆盖问题,因此,对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养老金全覆盖,主要是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在新农保下: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2009 年,中央开始在全国 10% 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 60 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底限为 55 元,财力好的地区可以增加。全体农民都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内,其意义并不仅仅是政府帮助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其意义是更有助于树立国民对政府的信心、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 2011 年以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针对城镇就业人员和农村居民,但是,有一些城镇居民,比如老人、非就业者或者不稳定就业者等,因各种原因不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了弥补这一空白, 2011 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 以下简称《意见》 ) 正式公布,国家推出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意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于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启动,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 2011 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 60 %的地区, 2012 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根据《意见》,年满 16 周岁 ( 不含在校学生 ) 、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并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与新农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道,共同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框架。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配套法规匮乏、险种对接不畅通、政策转换存在空白、城乡间和群体间不平衡、资金支付压力大等矛盾和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真正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让所有人逐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需要漫长的路走。 ------------------------------------------ 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服务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中闻律师事务所;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沈斌倜律师简介: 沈斌倜,女,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劳动保障法学会会员,厦门大学法律硕士,点睛律师学院劳动法高级培训师,北京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专业从事劳资纠纷法律研究,专注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及劳动法培训、担任劳动法专项法律顾问。执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 shenbinti 我的更多文章: 办公室新装修员工维权法律问题 (2012-02-28 18:05:13) 产假规定2012北京劳动法产假规定 (2012-02-21 18:09:29) 2012年假-国家法定年假规定 (2012-02-15 08:54:10) 依劳动法辞退员工之十种情形 (2012-02-14 15:48:36)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 (2012-02-08 15:53:14)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012-02-08 14:46:49) 沈斌倜律师就劳资纠纷突出问题接受《中国日报》采访 (2012-02-03 21:50:05) 沈斌倜律师就美媒体集体呼吁抵制苹果事件接受《环球时报》采访 (2012-01-30 17:53:38) 北京劳法沈斌倜律师给各位网友、朋友拜年了 (2012-01-23 15:37:43) 热烈庆祝中闻律师事务所2011年年会愉悦召开 (2011-12-29 13:46:52)
个人分类: 劳动法新闻|1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郑秉文:中国应如何深化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whyhoo 2012-3-21 21:1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一次将改革日程摆在各国面前。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为应对老龄危机和改革福利制度已经做出了极大努力,有些国家甚至还付出了沉重代价。综观欧美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经验和教训,未雨绸缪,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应深化改革。    调整制度参数迫在眉睫提高退休年龄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决定DB型现收现付制度平衡运转的关键是替代率(RR)、缴费率(CR)和赡养率(DR)三个参数。人口老龄化,寿命预期延长意味着赡养率出现变化,要维持制度运转或政府转移支付给予补贴,或调整制度参数恢复自我平衡。调整制度参数就意味着或下调替代率,或上调缴费率,或提高退休年龄来人为调节赡养率。事实上,前两个参数的调整空间已非常小,缴费水平已接近极限,替代率下调意味着降低福利水平,其可操作的“政治空间”也不是很大,调整赡养率是唯一较为可行的出路。   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已成为社保改革进程中一个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改革手段,当然失败案例也不鲜见。法国曾因为提高退休年龄而多次引发全国性的示威游行,甚至导致社会骚乱。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合组织(OECD)的34个成员国中,至今没有提高退休年龄的只有芬兰、冰岛、墨西哥、荷兰、西班牙、英国6个国家。而没有改革的原因是他们的退休年龄早就已经很高了,其中冰岛1958年至今其法定退休年龄保持在67岁(男性,下同),其他5国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始终就是65岁。截至2010年底,所有欧洲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1岁以上,只有卢森堡等3个国家是60岁,未来计划继续提高退休年龄的国家有11个,包括英国、丹麦等。   在提高退休年龄的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女性退休年龄逐渐提高,并不断向男性的退休年龄靠近。另外,法定退休年龄“下调容易上调难”。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轻而易举地将退休年龄从65岁下调到60岁,但从1995年开始试图提高退休年龄,10多年改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代价惨重。   虽然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但由于统筹部分比重较大,且账户部分绝大多数为空账,所以,在分析财务状况时,可将之近似视为现收现付制。在制度参数方面,中国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法定退休年龄是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低的,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龄,与寿命预期严重脱节。目前,中国职工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仅为50岁(女干部55岁),退休年龄尤其是女性退休年龄的提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提前退休现象普遍,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公开的秘密。而提前退休的一个重要负激励来自多年来规定的参保人“最低缴费年限15年”,2011年生效的《社会保险法》再次将其以立法形式固定下来。15年最低缴费年限是世界主要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门槛最低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提高退休年龄及调整参数非常急迫。   二是制度参数严重不匹配,参数之间存在矛盾,显示出潜在财务风险。虽然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现状十分乐观,制度收入连年大于支出,但毫无疑问这是由扩大覆盖面这个机会窗口创造的。目前的制度缴费率是28%,制度的赡养率是32%,替代率本应达到80%,但实际仅为50%左右。这说明,一方面,名义缴费率太高,实际缴费率可能由于费基不实而导致当年的实际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在财政补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的两个条件下,RR=CR/DR还不能获得平衡,那就意味着提前退休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规范退休年龄的任务比提高退休年龄的任务似更为迫切。    强化个人激励设计深化制度结构改革   在诸多欧洲福利国家逐渐滑向债务国家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规律性现象:凡是进行结构性制度改革的国家,其制度财务状况大多要好于参数式改革的国家,且基本上与债务危机无缘。   欧洲实行结构性制度改革的国家分为两组,一组是引入名义账户制(NDC)以替代现收现付制,诸如波兰、拉脱维亚、意大利和瑞典。名义账户制的主要制度特征是引入个人账户,对参保人而言,账户的前台操作运行与积累制几乎完全一样,但后台资金运行沿用现收现付制,不存在转型成本和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困难。另一组是英国和德国,可称之为混合型制度改革。英国的改革路径是逐渐引入积累制以替代现收现付制,目前两个制度平行运转,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新制度,最终完成制度转型;德国实行的是全新的“积分制”,参保人根据一生缴费换取和积攒积分,退休时再根据调节因子的系数贴现后以时价兑换成养老金。   上述6国基本养老保险改革虽然路径不同,模式存在差异,但改革目标相同,即引入参保人个人因素,彻底放弃国家包揽兜底的传统制度模式,将其转换为国家与个人合理分担的制度模式,将个人替代率与个人的贡献结合起来。   十几年来,实行结构式改革的国家财政负担明显降低。从养老金支出水平看,与中东欧新兴市场相比,2010年波兰和拉脱维亚支出水平适度;除意大利以外,其他3个发达国家的支出水平均低于同期其他发达国家。重要的是,据预测,在未来50年里除英国和德国以外,波兰、拉脱维亚、意大利和瑞典4国的养老金支出水平均有所下降或保持水平不变。而在没有实施改革的国家中,希腊依然是支出预期最高的国家之一,养老金支出占GDP将从11.6%上升到24.1%。在替代率、养老金财富总值等其他指标方面,上述6国在欧盟国家中处于适中的地位。在预算平衡方面,除英国以外,其他各国均未超过欧盟推定的3%;在债务借贷方面,意大利和英国超过了60%的警戒线,但包括瑞典和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均处于警戒线以下。   如果说提高退休年龄等参数式改革是试图降低财政支出、控制“老龄化”成本,在养老金制度与主权债务危机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的话,那么,结构式改革就可称之为一个治本的制度性改革;如果说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将养老的个人责任与国家义务明确分开,那么,中东欧新兴市场普遍引入个人账户和建立混合型制度、发达国家的改革中积极引入账户因素就是将养老的责任开始向个人转移。不管账户是虚拟的还是真实的,都实现了调动参保人缴费积极性和部分转移国家财政责任的改革目标。   近年,中国相继建立了“新农保”和“城镇居保”,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但主要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个人账户的定位始终没有明确,实账积累的巨大转型成本难以解决,进而导致个人账户做实试点进程半途而废,个人账户承载的个人养老责任及其功能从未实现,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的制度目标完全落空。这也预示着制度到了二次改革的时候,站在了是否向名义账户制迈进的十字路口。    发挥养老市场作用大力发展职业年金   此次欧债危机给带来的一个重要启发是,在稀释“老龄化成本”的诸多途径中,不仅要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如果将强制性基本养老金(公共养老金)视为“国家”的话,那么,自愿性的企业补充养老金或私人养老金(即相当于中国的企业年金)就是“市场”。   希腊的养老金制度严重失衡,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负担沉重,而第二支柱自愿型的私人养老金“职业保险基金”刚刚建立于2002年。截至2007年,参与人数仅为1.18万人,占492万劳动人口的0.2%;全部资产仅为2460万欧元,占当年GDP的0.01%,与同年OECD成员国75.5%的平均值相去甚远,就连土耳其还占1.2%。   荷兰与希腊都是欧洲小国,人口规模差不多,但职业年金规模却天壤之别。荷兰的参与率高达69.3%,2007年年金资产高达7398亿欧元,是GDP的132%。职业年金如此发达,必然会减轻第一支柱的财务负担。以待遇率作比较,2007年荷兰公共养老金的待遇率仅为44%,而希腊高达73%,但由于职业年金的巨大差异性,荷兰的公共与私人养老金待遇率高达73.8,而希腊仍为73%。换言之,同样是高福利,希腊财政不堪重负,而荷兰远离债务危机,主要是因为退休收入结构中有二分之一来自市场。   中国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水平并不比希腊强多少,充其量相当于土耳其。截至2010年底,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相较于就业适龄人口其参与率还不到2%,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占GDP比重不到1%。企业年金发展十分缓慢,多层次和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框架远没建立起来,不但不能担负起分散长寿风险和分担基本养老保险及其财政压力的作用,而且被指责为“富人俱乐部”,甚至还严重制约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正常进行。欧债危机已向我们昭示,提高企业年金的立法位阶,重视市场作用的发挥,是未来规避养老债务风险的一个路线图。    调整制度内再分配因素加强缴费与待遇联系   DB型现收现付制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很好的再分配因素,但激励性很差。再分配特征既成就了福利国家的诞生,也是福利刚性和滋生道德风险的温床,进而成为推动欧洲国家养老金支出不断增长的内生制度因素。加之有些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人为地扭曲了制度的再分配性。例如,提前退休和降低缴费年限等现象的普遍存在就是难以克服的一个制度缺陷。其客观后果相当于人为地拉高了赡养率,提升了“老龄化成本”,减少了制度收入,加大了债务风险。十几年来欧洲社保制度改革的过程实际就是在传统制度中不断引入和强化“智利因素”、弱化和消除再分配因素的过程。   首先从纵向再分配因素的情况看,可分为激励性较差与较好两个组别。以养老金财富贴现值为例,如果64岁退休的人比60岁退休获得的养老金财富贴现值估价还要少,逆向激励设计无疑会对提前退休起到“鼓励”作用。反之则是正激励因素,相当于鼓励了老年劳动供给,增加了养老金的制度收入和减少了支出。以公共养老金支出占GDP比重为例,制度激励性则与支出水平呈负相关。   再看横向再分配的情况。英、美、法等其他发达国家公共养老金制度具有明显的横向再分配功能,而高负债率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欧国家均出现在再分配因素较弱的国家名单里。仍以希腊为例,虽然没有找到其纵向再分配养老金财富贴现值的数据,但几乎可以推算出,希腊纵向再分配因素缺位导致提前退休较为普遍,且养老制度设计中还有最低养老金的制度规定,以及来自转移支付的家计调查式的“社会团结救助金”等,所有这些因素,相当程度地弱化或抵消了横向精算中性因素的效果。   十几年前,在中国统账结合的制度设计者那里,账户的精算中性因素和统筹的再分配因素二者的良好结合是追求的一个理想愿景,相当于在欧洲的现收现付制与智利的积累制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但现实是,账户的精算激励作用在理论上由于账户比例的缩小而式微,由于没有做实而空转,统筹部分的再分配作用由于制度碎片化和区域分割等因素也没有发挥出来。特别是,由于养老金增长率难以跟上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来自外部的对统账待遇统一上调的行政干预已打破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的两个制度规则的边界,以账户为载体的精算中性因子逐渐变得荡然无存,参保人的当年缴费与未来权益已经看不到任何精算联系,多缴多得的激励敏感性降到最低水平。于是,千方百计设法提前退休、通过断保和逃费等不同手段把缴费年限人为缩小到最低限、将费基和费率等所有参数人为降到最低限的种种道德风险严重地侵蚀着制度的当期收入和长期财务潜力;过高的名义缴费率导致企业主道德风险频发,甚至与地方保护主义合谋共同减少缴费总额;参保人失去对雇主缴费状况进行监督的热情和激励,甚至很多情况下最终也沦落为合谋者。   养老金统一调待最终导致纵向和横向的再分配因素统统无影无踪,甚至出现严重扭曲:使高养老金更高,低养老金更低;低收入与高收入退休群体之间的差距一年比一年拉大;养老金高于工资的倒挂现象已不稀奇;养老金领取者中,高龄群体出现两极分化。总之,制度的再分配原则处于混乱状态,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受到“逆向分配”现象的极大损害。账户精算性和分配性的内生机制同时出现问题,制度财务风险必将与日俱增。   制度松弛需要整顿,政策混沌需要整固。重建多缴多得的“对等原则”,理顺再分配的制度功能则是整顿制度、整固政策的目标。沿着这个思路,扩大账户比例规模,缩小统筹比例,就可顺利实现这个目标;其中遇到的转型成本问题可采取名义账户的办法予以解决。    养老水平不能超越经济发展福利赶超必将导致二次改革   希腊福利的发展有两个鼎盛时期。一是1978年以前,奠定了福利制度的基础;二是2001年加入欧元区之后,这是希腊真正的福利赶超时期。希腊的福利赶超后果集中表现在“三高”,即高工薪、高福利、高保障。希腊终生养老金总额男性和女性分别高达52.8万和60.9万美元,高于欧盟成员国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8.0万和42.8万美元的平均数,也高于所有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南欧福利国家。“三高”的支撑来自公共借贷和欧盟的援助。   其实,欧洲很多高福利国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经历和教训:在经济繁荣时过度提高福利水平,待进入稳态之后则悔之晚矣。所不同的是,希腊受到其他欧洲国家激烈批评是因为高福利是建立在高借贷的基础之上。   虽然中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只有几十年,但全程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好时机,仅遇到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与大危机的空前挑战对中国社保制度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注意和考虑一些潜在因素和倾向。   第一,防止经济环境产生的错觉和错位的影响。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很低,世界排名为第95名。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应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而不应就某一个指标简单地向发达国家看齐。经济总量的概念容易误导人们对福利水平的正确理解。   第二,警惕期望值过高。转变增长方式是未来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社保制度作为一个生产要素,无疑要为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再分配工具,无论是在拉动内需促进转变方面,还是在建立退休收入来源多元性方面,都不能大包大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要期望值过高。   第三,避免大起大落的极端倾向发生。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危机时期都容易诱发附加福利项目和提高水平的倾向,但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在高位运行。因此,繁荣时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萧条时的适应性,高速增长时一定要预测到未来经济进入稳态后的福利刚性等问题。   第四,防止公共养老金体系过于繁杂。欧洲各国名目繁多的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的、自愿型补充式的与强制型补充式的、调查式的与普享式的制度等,复杂的公共养老金制度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整体推高待遇率。   第五,充分认识社保制度的双刃性。任何福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弹性、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和企业竞争力等都将或多或少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在初级阶段,就业常常被视为“第一福利”,其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甚至大于社保水平的重要性。因此,社保政策组合应随之变化。    厘清两个制度边界构建债务危机防火墙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精髓在于“保险”二字,这是第一支柱的本质特征。在这个制度的起源阶段和建立福利国家的初始阶段,国家财政补贴并没有任何介入,公共养老金完全是一个自我平衡的保险制度。但20世纪50至7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经济繁荣,福利制度扩张使国家对养老制度实行全面干预,转移支付开始出现;70年代以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在制度收支逐渐出现财务缺口时,给予补贴便成为常态和刚性,最终从一个双方缴费(雇员和雇主)的保险制度,演变成一个三方缴费的制度,即国家作为缴费的一方逐渐被合法化。80至90年代至今,欧洲大部分公共养老金都演变为三方缴费的共担分责制度;为弥补不断扩大的收支缺口,在雇主和雇员的缴费难以提高的情况下,唯有单方提高国家的“缴费”才是最可行的。这就是养老金制度从最初的“需要财政”逐渐向“卷入财政”直至“裹挟财政”并最终演变为财政包袱甚至成为债务危机一个诱发因素的发展脉络。   同时,由于制度碎片化,各制度之间对国家财政补贴便产生了一定的“竞争性”和“公平性”诉求,促使财政补贴产生支出刚性,进一步推动财政补贴的制度化。以希腊为例,城市私人部门养老金制度每年获得的财政补贴相当于当年GDP的1%,此外,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补贴是1.49%,自雇者制度是0.13%,海员制度是0.44%,高收入者制度是0.21%,合计相当于GDP的3.27%;如果再加上对不同的非缴费型养老金的财政支出和1993年改革后新加入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自雇者、公务员和高收入者的国家缴费补贴,2008年希腊对其养老保障体系的补贴高达151.7亿欧元,相当于当年GDP的6.34%,支出规模竟占当年养老保障支出总额的一半以上(52.19%)。   与欧洲相比,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它建立之日起就从未接受过财政补贴,每当制度运行出现财务收支风险时,都采用调整制度参数的方式让其自动回复财务自我平衡的功能。美国的财政补贴非常集中,瞄准度高,只有“低保”(SSI)和“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两个制度来自财政补贴,前者的实际受益人口主要为老年退休人口,后者是专门为老年人建立的独立医保制度。   欧洲的教训与美国的经验对中国养老金制度具有特殊的参考价值,即缴费型养老制度与非缴费型养老制度之间应划清边界,其本质是在财政与保险之间、保险制度与救助制度之间划清边界,在立法上切断了缴费型的保险制度“裹挟”财政的潜在可能性。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从1997年起开始接受财政转移支付,其规模一年大于一年,2000年是338亿元,2006年是971亿元,2010年高达1954亿元;累计转移支付高达10254亿元。这里强调的是,如此财政补贴不是出于解决转型成本的需要,事实上也几乎没用于支付转型成本(13个省份做实账户试点的累计资金仅为2039亿元,相对于1万亿元的累计财政补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当然,统筹层次低下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支付创造了“条件”,但从全国范围的制度收支余额计算,财政转移还是可以免除的。如果说此举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个非技术性因素,即国家补贴一定程度上被视为一项政治工程,那么,财政补贴的客观效果反倒不利于制度的长期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    编后   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仅是一次预演,从福利国家走向债务国家,今天的希腊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欧洲,唯有改革才决定未来;同样是债务危机,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不可同日而言,因为它几乎与养老金和福利制度无关。与其他任何模式一样,美国社保模式也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而欧洲模式则相反,作为社保制度的鼻祖,虽有很多优势,但更多的是为所有后发国家提供了沉痛的教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正在发酵的债务危机从两个不同的极端向中国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前行方向,这两个南辕北辙的方向几乎在同一时间摆在了中国面前:一个向左,要求加大社保支出,提升内需和消费,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一个向右,要求降低支出规模,控制“老龄化成本”,以防止长寿风险带来潜在长期债务风险。在线性思维逻辑中,这确实是左右为难的一个选择。实际上,左右之分确实存在,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和绝对优秀的社保制度那样,关键在于哪个最适合,最适合的就是最符合的。   既然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期十分严峻,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就应未雨绸缪。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史进程中,欧债危机既是一次重要警示又是一次方向校准。实际上,学习别人经验和吸取他国教训也是一种能力,按照问题清单周密部署,迎接挑战,这才是应该持有的一个起码的基本态度。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sh/shbz/201203/t20120320_146736.htm
个人分类: 社会|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2011年的求职经历
kejidaobao 2012-3-21 14:46
文/杜彦君 攻读博士期间,我比较迷茫。有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十分明了,急于迈出找工作这一步;但还有部分像我一样的人仍在焦急地叩问:自己下一步该走向何方?到底博士毕业后的人生应该怎么度过?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要人生?还是要价值? 找工作时,“人生”与“价值”似乎是对立的两面,很难兼得。有些人选择科研事业,是为了工作稳定,晚年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但是,人生路漫漫,一开始找工作就考虑自己的“后路”,是一个好的选择吗?而且科研院所的待遇对于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近30岁的人来说真的太低。另外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其他非科研职业,他们或许相信只有在过得“富有”了以后才有可能过得“富有”价值。而我认为,选择一份工作,一项事业,并不像挑选东西。每个决定都意味着“得”与“失”,关乎一个人未来的一生。 我想拥有充满价值同时又成功的人生。于是,我从2010年底就开始联系国外的博士后职位。先后联系了20多位国外的教授,其中有几位还是自己认识多年的。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犹在,很多国家先保民生,削减了基础研究的经费,联系的教授几乎都没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几个好心的导师希望我能从国家基金委申请经费,但是国家基金委并不资助准备出国做博士后的毕业生。等到2011年3月中旬,收到了申请国外博士后的最后一封拒信。而那时,身边的人都陆续找到了职位,多数大学的招聘也已经结束。在别人的建议下,我开始联系国内的博士后,仅联系了京外2所高校的老师,他们都同意我过去做博士后。 那时我并不想过去做博士后。一方面,去这2所高校做博士后的研究方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有一定差异。博士期间已经积累几年的研究,一旦放弃,重新开始其他研究方向,科研没有延续性,将来很难有好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我认为北京还是相对公平的,大家做事一般都能按规定办事,而在有的地方往往办个小事都要托关系走后门送礼,还常常不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曾有个师兄博士毕业后去了某省林科院工作,他说:每天只有早上是清醒的,中午和晚上都要陪酒,人总是迷迷糊糊的。我还是希望做点事情的,不愿意过那样浑浑噩噩的生活。 当时,我博士期间学习的研究组正在招聘2名新成员。有2位很强的竞争者,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另一位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已发表署名第一作者的SCI论文4篇,还有5篇SCI论文在审稿中。自知申请留在研究组无望,就继续每天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关注招聘信息。由于我学的专业属于基础学科,一般没有对口的公司和企业,找工作就局限在高校和研究所,而现在明显是“僧多粥少”。 人在失意和遇到打击的时候,往往容易抱怨。我有时会抱怨“中国为何要培养如此多的博士?”那时真的感觉很无助,读书到30岁了,发现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位是那么的困难,发现自己的抱负离自己原来是如此的遥远。从一开始找工作,申请国外的博士后,还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人生”和“价值”;后来,发现出国无望,继而开始随便找职位,不论是北京还是北京以外的工作,不论是固定职位还是博士后,那时与自己预期的“人生”和“价值”渐行渐远了;然后开始用“两点之间不一定直线最短”的人生哲理来安慰自己。尽管如此,心里还是不踏实,继而痛恨自己博士这几年没有好好努力,没能出好的科研成果。如果博士期间不谈那段付出很多而又失败的恋爱该多好!如果自己能够像硕士期间那样勤奋刻苦该多好! 人在不顺的时候,也容易相信命运,名言等富有哲理性的话在这时候常常很受用。当时,读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刘瑜的话:“最重要的人生目标不是你要做成一件什么样的事,而是你要做什么样的人,这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我就静心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做一名学者,“人生”和暂时的“价值”相比较,我更看中人生。有了这个认识,开始不在乎先到北京以外的研究所做博士后了,但是一定要沿着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做下去。 那时在梁漱溟《读书与做人》一书中读到:“相信一切皆有定数(但非百分百),便什么也不贪,什么也不怕。”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是我各方面特别不顺利的一年,各种不好的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开始逐渐“认命”,对找工作也没那么着急了,心态放平和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在“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浏览当天发布的招聘信息,集中精力写博士毕业论文。我开始试着去顺其自然,凡事不强求,工作“随缘”。 人往往在得不到一件东西的时候,才更能认识到这件东西的珍贵。在那个时候,经过挫折,我也慢慢对“知识分子”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早几年,特别不理解大学的那些教授们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梭,因为我心目中的“教授”应该有钱,应该是开私家车的。后来,自己的想法慢慢改变了,觉得只要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天骑个破自行车,也不亦乐乎。 最后能找到现在的这个职位,纯属运气。我所在研究组的那位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的应聘者,决定去环保部直属的事业单位工作,我顶替上了他空出的这个职位。等到2011年下半年工作了,静下来,好好想想,有点后怕,如果当初随便找份工作,如果当初换个方向做博士后,那么未来会是怎样的?可能还要走很多弯路。当一切事情想通之后,人就会踏实、会知足。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对得住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 “犬在吠,骆驼队伍在前进!”我们要像沙漠中的骆驼队伍那样,认准目的地,坚持当初的梦想,坚定地稳步向前!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2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社部:将适时在全国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dongzg101 2012-3-8 04:33
人社部:将适时在全国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15: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7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今日就“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较大”作出回应,称目前已在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并将适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视频:人社部谈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来源:CCTV新闻频道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尹蔚民就“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有记者问:现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待遇差别较大,群众反映强烈,国家采取什么措施能够尽快解决退休人员双轨制的问题?   尹蔚民说,在社会保障方面,退休待遇差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现在退休制度不同所造成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企业先行推开了社会保险制度,而且这一制度一直在完善并向前推进。但我们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的是与企业不同退休养老制度。这是两个不同的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调整办法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待遇差。   “对待遇差这个问题,我们作为社会保险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尹蔚民说,我们已经连续八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近几年每年的调整幅度都达到10%。在此基础上,我们注重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人员倾斜,使他们的待遇水平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突出矛盾。   尹蔚民说,从长远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就这一问题去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已经做了原则的规定,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地推进,现在已经在五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将来我们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要完善这一制度,到合适的时候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再推进机关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所以我想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个人分类: 经济发展|11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根教鞭》[转载]--伟大的平凡,扭曲的体制
yrj 2012-1-1 00:48
《一根教鞭》讲述了一个在大同市席家湾村当了30年小学代课教师的席俊英。一直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看了儿子给买的新劳动法书后,认为教育局应该给他买养老保险,所以卖了自家的玉米当路费,去了市劳动保障局 市教育局 省教育局,要求给自己买养老保险,或给予合理安置。算是对自己一辈子教书的认可,并可安度晚年。结果是省 市 县都不管她,但她还是回到了讲台上。没有丢下孩子们。 视频网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5NTkwOTcy.html 
2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全是对人民的欺骗!
wliming 2011-10-1 19:44
城居保,曾是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最后一个“盲点”,今年7月1日开始的试点,使这一格局得到改变,它针对的是城镇无业或就业极不稳定群体。按照国务院部署,到2012年,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险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为了全覆盖,政策选择了一个低起点。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各地可视情提高;个人缴费亦从每年100元起步,财政补贴最低为每人每年30元。是故,部分民众觉得待遇偏低,对参保抱犹豫和观望态度。 贵州省贞丰县龙场镇一街居民龚洪伟今年66岁,老两口靠在街上卖杂货为生。老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多年,老伴也体弱多病,两人每月光是药钱就要600多元。他说:“我也不要求过高,但是现在 物价 实在太高了,每个月55元有点少,希望国家能把待遇再提高一点,每个月百把块钱我们手头就宽裕些。” 由于觉得待遇偏低,一些居民对是否参保犹豫不决,即使参保也往往选择最低档次的缴费标准。河北省赞皇县坛山岗社区33岁的居民向东,目前经营一家小型超市,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表示,自己只打算投100元最低档次的城居保,因为政策可能随时有变化,而且投多了收益并不见得很多。 “政府给上了年纪的老人发钱, 别看一个人只发几十块,但全国那么多人,政府要拿出很多钱才行,所 以不管给发多少钱都是高兴的。”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陈塬社区居民陈谦荣说,“相信随着国家的发展,给老年人发的养老钱会逐步提高的。”
个人分类: 社会|1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五险一金的小常识
wuhero 2011-9-25 23:21
五险: 养老, 失业 工伤, 医疗, 生育 一金:公积金 缴费标准:养老(单位20%, 个人8%) 生育 (单位交) 工伤(单位交,个人不交) 医疗(单位10%, 个人2%*基数+3) 失业单位1.5% 个人0.5%) 公积金(今年最高不超12%以前年度不超10%,单位个人各一半) 1. 养老保险是可以中断的, 中间中断无所谓,最后是累计年限的, 不过交得越多,当然养老金也越多拉. 办理转移手续: 在老单位打出转移单, 交给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2. 失业保险虽然必须要交,但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是学校毕业的, 属于干部身份,档案可以存人才的), 断不断不要紧, 我们失业了也领 不到失业金,除非发疯了,把干部身份转为工人身份, 以后退休按工人待遇领退休金. 失业保险只有在街道登记的失业者才能申请(工人身份的档案放在街道, 干部身份的放在人才或单位) 办理转移手续: 不用办理, 到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3. 医疗保险比较重要, 规定是中断三个月以上就失效, 三个月以后看病就得自己掏钱, 小病无所谓,大病就惨了, 中断三个月以上的到新单位重新上. 每个上医保的有一个存折,终身使用, 不管单位是否变化, 单位应该每月把一定比例的钱打入存折, 个人可以随时提取. 用途不管. 每个上医保的有一个蓝本, 就是医疗本, 医疗规定门诊费用2000元以上部分才可以报销, 比如花了2500, 只报销500的50%-70%(医院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如果住院报得就多了. 看病的时候要告诉医院开医保的单子, 住院要带上. 4. 公积金单位把给你的钱和你自己的钱都存到你的公积金帐户,比如工资3000元, 单位给你300, 你自己扣除300, 所以你每月公积金帐户应该有600元, 只能一年取一次, 要去公积金中心取, 需要买房或修房. 可以自取或委托单位取. 办理转移手续: 先在新单位开帐号, 拿帐号给老单位,让老单位把原来帐号的钱转入新帐号. 公积金中心每年六月会给单位发每个员工的对帐单, 显示你的帐户现在的钱. 另外, 每年四月左右是调整下年度养老\失业\医疗基数的时间, 每年六月是调整下年度公积金的时间. 下面再说说现在市场上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1. 很多单位不按本人工资给上保险和公积金, 比如按北京市平均工资上, 个人就吃亏了. 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要问清楚. 2. 现在很多人才都规定养老失业和大病是捆绑的, 要么都不上,要么都一起上,而且必须档案在人才的才给上. 如果个人在人才上, 就必须把单位的钱和个人的钱都自己交 , 挺多的, 据说按最低标准, 每月也得交一千多, 而且没有多少钱到个人帐户上, 建议如果比较年轻, 身体还好, 只是暂时失业, 不必自己交了, 以后到单位再上吧. 3.有钱人可以不上养老保险, 穷人最好上,指 望能有点钱养老.有人说自己存着, 但国家对养老金还是有所保障的,会根据经济情况上调. 4.有些单位以档案不在本单位,不给上, 是不对的, 因为档案和保险不挂钩 5. 外地户口的同样,应该给上所有的保险和公积金, 和户口没关系, 以后如果去其他城市, 都是可以转的
1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辞职以后五险一金如何处理?
houerfei 2011-9-24 23:07
养老保险 一般要交满15年,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 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时候国家会把你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给你。那单位给你交的21%到哪里去了?国家把单位为你交的21%的钱全部划到国家的养老统筹基金里了。国家规定,退钱的时候只退给个人自己扣交的钱,单位为他交的钱全部都为国家做贡献。 退休时候的养老金是怎么算出来的。养老金的算法很复杂,国家每年都会把缴费基数变一次,:如果你现在30岁,你现在的缴费基数是3000元,而退休年龄如果是55岁的话,那你必须在你40岁以前就开始交养老保险了,而如果你现在从30岁就开始交,交到55岁是25年,那首先肯定你能享受养老金了, 其次,如果25年后你交的 3000块的缴费基数已经变成了6000,那你55岁的时候首先每个月可以拿到6000×20%=1200块的基本养老金,这是国家给你的,此外你的个人帐户上的钱在25年里也积攒了不少,把缴费基数平均一下好了, (3000+6000)÷2=4500,那么你这25年里个人帐户上应该有4500×8%(你缴纳的养老保险的个人比例)×25年×12个月=108000元钱,除了之前的1200块以外你每个月还能拿到108000÷ 120=900块, 这样你55岁开始每个月起码可以拿到1200+900=2100元的养老金,当然每年国家的基数还在往上涨,这样每年除了你自己的900块,你退休以后每个月都会拿到比1200块更多的钱,那你的养老金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的所以说交养老保险交得越多越好,你交得越多你退休以后享受的也越多,而且,国家每年调整基数以后你拿的钱也会越来越多,现在交1000十年之后拿1500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不管你在哪里交社保费,等你退休的时候你都只能回你的户口所在地享受当地的退休待遇,所以,在基数高的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回基数低的地方享受养老金的人那就亏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在南京工作,交了20年的社保然后退休了,但是如果你的户口在黑龙江,那你必须回黑龙江享受养老金.如果你在南京交了20年的平均基数是3000,而当你退休的时候黑龙江的缴费基数才1000,那么你退休的时候只能享受 1000的待遇!这是很亏的!一句话,如果你在富地方交社保但是退休的时候回穷地方享受社保,那你一辈子交的很多但是享受的很少!交3000 块可能只能享受1000块!这是很恐怖的事情,但是没办法,国家就是这个政策,所以请所有目前户口在基数低的地方但是在北京或上海等基数高的地方工作交社保的注意了,你要么就在西部交社保,要么就在退休前把户口迁到北京或上海,否则你就是在做人生一笔巨亏本的买卖。 也许你会说,如果在基数低的地方交钱,退休的时候回基数高的地方享受高福利。错!你以为劳动保障部门会随随便便就让你享受么?一般这种情况下政府会找个理由直接拒绝你转入!到时候你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在黑龙江享受不了,在南京也享受不了!不过有些地方对这样的情况有了一些缓和的规定,比如南京允许你在退休前5年从基数低的地方转回南京,再在南京继续交5年南京的高基数,之后允许你回南京享受养老金.这个政策各个地方估计都不一样,有打算转的人最好现在就去你当地的劳动局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免得退休时候发生你意想不到的意外! 就是国家每个月打给你个人的钱,这个钱可以积累起来直接刷卡去买药或者看门诊,剩下的9%国家就拿去算到医疗统筹基金里了。按规定,如果你从2008年1月开始缴纳医疗保险,那么从2008年2月起你就可以刷卡买药或者看门诊,从2008年7月起你住院的费用就可以报销了。 如果你2008年8月1日住院了,住的是南京市最好的三级医院,住院期间用的都是医保范围内的药,手术+住院等费用一共花了5000元,那么报销的时候医保中心首先扣除1000块,这是起步价,剩下的4000块医保中心可以报销4000×86%=3440元,你个人只要付4000×14%=560元就可以了,加上之前的1000元起步价,你花了5000块自己只要付1560元就可以了,而且这1560元还可以从你的医保卡里扣(如果你平时不怎么用那卡), 所以实际上你住院花不了多少钱。 医疗保险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比养老保险重要多了,毕竟看病住院实在太贵了,这也是参加社会保险的意义。不过南京市规定医疗保险必须交满25年才能在退休以后终生享受,所以如果你55岁退休,那最迟30岁起就必须开始交医疗保险了。 工伤保险 用得少,需要提醒的是你如果在工作的时候或者上下班的时候出了什么事,这个险就用得上了。但在实践中很多人出了事不注意保存证据,导致自己无法享受工伤保险,这是很可惜的。如果你下班的时候被车撞了,那应该赶快报警,让警察来调查记录并拍照采集证据,警察处理完以后会给你开个事故鉴定书之类的东西,你就可以拿这个去单位要求报工伤了。 如果你出了事就随便让人跑了而且还不找证人还不报警什么的,那没证据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被采纳为工伤的。工伤还有个时效问题,如果你2008年7月1日出了工伤,那你必须马上报告单位,把警察出具的证据和事故鉴定书以及你出工伤以后去看病或住院的病历交给单位,叫单位拿着这些材料去做工伤鉴定,你的单位必须在2008年8月1日之前把你的有效材料送到工伤鉴定中心,如果距离你出工伤的日子超过了一个月, 那工伤可能就鉴定不起来了。如果你单位不去给你鉴定,那你自己可以拿着材料去鉴定中心鉴定,最好也不要超过一个月,否则会很麻烦很麻烦。 生育保险, 南京从08年6月1日起执行新政策。一是报销比例提高;二是建卡的时候必须出示结婚证和医保卡等相关证件,所有的费用从建卡开始到你生完小孩结束,院方同医保中心实时结算,个人只需承担生育保险不保的费用。至于生育津贴如何发放可能仍然需要单位出面办理,具体可以咨询下劳动保障部门。 看看老政策,因为现在是7月,新政规定6月之前建卡的仍然按老政策执行,可能某些同志还需要了解。例如,如果你是女生,每个月工资为1000元,2008年1月1日开始交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为1369,而你2008年3月怀孕,2008年12月底生了孩子,2009年1月出院,那么你出院以后要赶快把结婚证(未婚生子的报销不了)+独生子女证(一般来说生2胎的报销不了)+病历+建大小卡检查和住院和手术费用的所有发票+住院清单+出院小结这些所有的材料交到公司,如果你怀孕时候检查花了500块,生孩子的时候住院+手术花了2000块,一般来说,公司在医保规定范围内基本上可以给你全部报销,报销以后给你的钱包括:500块检查费+2000块住院手术费+1369元/月×4个月=7976块, 1369元/月×4个月这是医保中心特别为报销的女生补贴的。 只有女生报销才能拿的到国家规定女孩子报销生育保险的时候必须给4个月的平均工资,所以你生孩子报销的话不仅不要花钱而且还可以赚4个月的工资!如果你基数交的比工资高,比如拿1000块交的是1369,那么你还赚了呢。生育保险起码要交一年才能享受,切记切记。此外还有个问题,男生也交生育保险,是否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呢? 如果你是男生,你老婆没工作或者工作单位没交保险,而她生孩子的时候你交生育保险也已经超过了一年,那么你也可以报销生育保险,但以之前的例子为例,你只能报销500块检查费+2000块住院手术费的一半=1250元, 补贴的1369元/月×4个月的工资你就享受不到了!这是只有女生报销的时候才可以享受的哦~同样的花费,女生报销就能拿7976块,男生报销只能拿1250块,这大概也是中国少有的”歧视男性”的政策。 所以说,女生要生孩子之前最好计划一下,提前一年开始找个单位交生育保险,可以赚呢!而男生如果要娶老婆,最好娶一个生孩子的时候已经交了一年生育保险而且缴的基数还比她本身工资高的女生哦!不过如果她实在没保险也没关系,你还可以给她报销生育保险,不过你没补贴的4个月工资拿,而且该报的费用你只能拿回来一半。 失业保险, 要交满一年才能享受,一般交1年拿2个月,交2年拿4个月,但一辈子最多拿24个月。南京市失业保险金月标准601元,市区最低标准为518元。如果你2008年1月1日开始交保险,2009年1月你被公司辞退了,那你可以让公司给你拿2个月的失业保险,如果这一年你都是以1369的基数交的保险,那你2个月起码可以拿到1000多块钱或者你2008年1月1日开始交保险,2009年1月你和公司合同到期了,你们都不想续签合同的话那你也可以在离开公司以前让公司给你去拿2个月的失业保险,也是800多块。 就是说合同到期或者公司辞退,你都可以按照一年拿2个月的失业金的比例去要求公司给你办,如果公司不给你办你可以去告它,一告一个准。但是如果你是合同没到期自己辞职走,那就算你交满了1年也享受不到失业保险只要是自己辞职的,别说交1年了,就是交10年的失业保险到辞职的时候你也拿不到一分钱。 住房公积金, 如果你每个月公积金交300块,那么公司每个月也往你帐户上打300块,你买房子的时候这就是600块了。如果你一辈子交了5万,那你帐户上就是10万了,这种好事大家一定不要拒绝啊。公积金可以用来买房子,还贷款,装修什么的,如果你自己家可以找到地皮盖房子,那盖房子的钱也可以从公积金里付如果你一直不用这钱,最后退休的时候貌似可以把钱全部取出来。辞职跳槽时五险一金怎么办? 五险: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 一金:公积金 缴费标准:养老(单位20%,个人8%) 生育(单位交) 工伤(单位交,个人不交) 医疗(单位10%,个人2%*基数+3) 失业单位1.5% 个人0.5%) 公积金(今年最高不超12%以前年度不超10%,单位个人各一半) 1.养老保险是可以中断的,中间中断无所谓,最后是累计年限的,不过交得越多,当然养老金也越多拉. 办理转移手续:在老单位打出转移单,交给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2.失业保险虽然必须要交,但和我们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是学校毕业的,属于干部身份,档案可以存人才的),断不断不要紧,我们失业了也领不到失业金,除非发疯了,把干部身份转为工人身份,以后退休按工人待遇领退休金.失业保险只有在街道登记的失业者才能申请(工人身份的档案放在街道,干部身份的放在人才或单位) 办理转移手续:不用办理,到新单位继续上就行. 3.医疗保险比较重要,规定是中断三个月以上就失效,三个月以后看病就得自己掏钱,小病无所谓,大病就惨了,中断三个月以上的到新单位重新上. 每个上医保的有一个存折,终身使用,不管单位是否变化,单位应该每月把一定比例的钱打入存折,个人可以随时提取.用途不管. 每个上医保的有一个蓝本,就是医疗本,医疗规定门诊费用2000元以上部分才可以报销,比如花了2500,只报销500的50%-70%(医院不同,报销比例不同),如果住院报得就多了.看病的时候要告诉医院开医保的单子,住院要带上. 4.公积金单位把给你的钱和你自己的钱都存到你的公积金帐户,比如工资3000元,单位给你300,你自己扣除300,所以你每月公积金帐户应该有600元,只能一年取一次,要去公积金中心取,需要买房或修房.可以自取或委托单位取. 办理转移手续:先在新单位开帐号,拿帐号给老单位,让老单位把原来帐号的钱转入新帐号. 公积金中心每年六月会给单位发每个员工的对帐单,显示你的帐户现在的钱. 另外,每年四月左右是调整下年度养老\失业\医疗基数的时间, 每年六月是调整下年度公积金的时间. 下面再说说现在市场上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1.很多单位不按本人工资给上保险和公积金,比如按北京市平均工资上,个人就吃亏了.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要问清楚. 2.现在很多人才都规定养老失业和大病是捆绑的,要么都不上,要么都一起上,而且必须档案在人才的才给上.如果个人在人才上,就必须把单位的钱和个人的钱都自己交,挺多的,据说按最低标准,每月也得交一千多,而且没有多少钱到个人帐户上,建议如果比较年轻,身体还好,只是暂时失业,不必自己交了,以后到单位再上吧. 3.有钱人可以不上养老保险,穷人最好上,指 望能有点钱养老.有人说自己存着,但国家对养老金还是有所保障的,会根据经济情况上调. 4.有些单位以档案不在本单位,不给上,是不对的,因为档案和保险不挂钩 5.外地户口的同样,应该给上所有的保险和公积金,和户口没关系,以后如果去其他城市,都是可以转的 http://www.wenzhaiku.com 摘录
个人分类: 转载好文章|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早变老的上海,最先遭遇养老危机(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陈中小)
jjmm26 2011-6-14 20:57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我的养老金,也养不了我。 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上海,现在是三个在职人员供养两个退休人员,早已遇上“老龄社会危机时点”。如果照此发展,20年后,上海的户籍人口中,每个在职人员都得供养一个退休人员。 即使是现在,每年养老金的巨额缺口,也已成为上海市本级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虽然各种改革方案正在陆续出台,却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由于上海生育水平已降至“极限中的极限”,过去十八年来,上海户籍人口持续负增长。即使大量新增的年轻移民,也不足以稀释这个城市的老龄化程度。 财政“黑洞” 上海市本级财政补贴当年养老亏空的钱,已突破百亿,而且还在继续增加。这已是财政支出项目里,仅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第二大项。 虽然人均GDP是全国平均的3倍,但占上海市退休人员89.12%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低于全国社会保障的平均水平。 上海,这个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正竭力填着一个迅速扩大,却怎么也填不满的财政窟窿。 这个窟窿是,从在职职工和所在公司收取的养老保险,远远不够支付当年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这个缺口在去年已经首破百亿关口。 2010年,上海市本级财政拿出107.43亿元,补贴当年上海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下称养老基金)的收支缺口。这个补贴额仅仅4年就翻了一番——2007年为49.81亿元。 此项补贴,目前已是上海市本级财政的支出项目里,仅次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第二大项,其在年度财政支出里的比重,近几年均在8%以上,且仍在继续增加。 上海养老基金自2000年首次出现亏空后,近几年迅速飙升,从2007年的49.55亿元跃至去年的103.54亿元。根据上海人保局的测算,今年这个亏空将增至110亿元左右。 而在不久的将来——学界普遍认为上海老龄化将达到高峰期在2030年左右,那时每10个人中就有4个是老龄人,差不多1个在职人员养1个退休人员——上海的养老基金缺口预计将可能高达每平300亿元,这是今年年初在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分管副市长胡延照在一场社会保障专题会议上透露的信息。 养老危机,已成为影响上海发展的最大难题。 早在2009年初的“两会”上,来沪就任市委书记一年多的俞正声,在和政协委员座谈上海施政难题时,第一个就谈到这个问题。“来上海之前,有若干同志对我讲,上海钱多得很,用不完,我很高兴。”他说,“来了之后发现,尽管看上去上海人均财力全国领先,但财政压力极大,主要原因正是社保的严重穿底。”而养老资金缺口,正是“穿底”主要成因。 为了堵上这个财政窟窿,上海市本级财政必须保持较快增长。然而,金融危机后正面临经济结构痛苦转型(摆脱房地产增长引擎)的上海,正饱受GDP增长乏力的困扰。最近几年在国内省份的GPD增速排名里,上海屡屡位列末端,2010年就是全国唯一一个GDP增速在10%以内的省级单位,这也必然对上海财政的增长能力形成制约。 其结果就是,上海虽然人均GDP是全国平均的3倍,但占上海市退休人员89.12%的302万企业退休人员所拿,养老金的社会保障程度其实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以试想,上海一个退休工人,拿着不到两千元的工资,在通胀连绵的当下,要在这个消费水平国内领先的城市里生活,确实举步维艰。 年初上海“两会”时,人大代表、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秘书长卢威曾向俞正声当面提出,2010年上海财政收入超过2800亿元……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而俞正声只能苦笑着回答道:“社保是上海可持续发展最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现在不敢涨得太猛,请你们理解,已是咬着牙往上涨。” 补不上的窟窿? 让更多的人缴更多的养老保险,延长退休年龄等措施仍不足以解决问题,而让国企红利和土地出让金补充养老缺口,又将阻碍国企和土地财政的改革。 为了弥补缺口,根据上海市人保局2011年的工作安排,今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尽快把社保名下的一些土地等实物资产变现。据估测,这部分资产折现后,总计约80亿元。 不过在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看来,这只是解决部分眼前的问题,对养老基金长期性缺口问题而言,“杯水车薪”。 上海是中国最早变老的城市,早在197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要早二十年左右。这种“领跑”基于多重因素:比如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下的低死亡率,以及紧张的住房状况和比较西化的思想观念下的低生育率。 由于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应对养老危机的对策尝试,其实也起步较早。 比如1993年社保改革之时,上海事业单位就被纳入缴费范畴,这比全国提早多年。此后若干年内,上海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目前上海30%的比例,也比全国的28%高。 基于这些制度设计,“上海养老基金的再分配能力其实是(比别的地区)更强的。”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封进表示。 不过,从199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早些年里,上海掌权者们,对社保问题的关注,更多是如何巧手运作,利用政策漏洞,让这些巨额资金入市投资。其间,上海社保资金被投入房地产、高速公路和股票市场等领域,而纷繁复杂的社保投资有亏有赢,而参与其中的各色人等,则能在相关的灰色交易中稳赚不赔。 直到2006年上海社保案的爆发,才揭开了上海社保的乱象。上海养老基金的收支缺口问题,急剧恶化。 2007年,上海社保领域的主题仍是对社保案“全面反思深刻剖析”以及改革内控机制等。直到2008年初,上海市委把“建立健全保障资金可持续发展机制”,定为了“重要调研课题”,并交由上海人保局落实。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上海市政府文件显示,当年下半年,这个课题形成了几项政策建议──扩大新参保人群、适度延长领取养老金年龄、完善养老金增长机制、设立多渠道筹资的储备基金、建立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机制等。 这也是2009年来,上海陆续推出的养老制度改革措施的核心思路。 首当其冲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缴纳养老保险。 2009年下半年,上海方面接连抛出三个“通知”,一下把包括外来从业人员、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和“灵活就业”的本市居民的外省市户籍配偶在内的主要几类在沪工作生活的非户籍人员,纳入了上海养老基金缴费范畴,这部分人口总数高达600万。 而在这之前,在上海需要缴纳社保费、享受“城保”待遇的外来人口,只有大约20万人才居住证持有者。 此外,过去上海独有的“镇保”(覆盖郊区失地农民和郊区户籍的工厂员工)和“综合保险”(外来务工人员)也将逐步纳入“城保”范畴,这意味着这两个总计超过200万人的群体,也将转至养老基金所辖范畴,上海人保局等方面正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胡延照曾公开解释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关键在于提高赡养比(即缴纳社保人与领取社保人之比),而扩大新参保人群是提高赡养比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上海的赡养比为1.5∶1,既三个在职人员养两个退休人员,远低于2∶1 的“老龄社会危机时点”,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反考虑户藉人口的话20年后可能会接近1个在职人员养一个退休人员。 今年年初,俞正声曾在上海“两会”上羡慕地表示,“广东去年的社保结余是一千八九百亿,什么道理呢?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多,把大批的社保都缴纳在那里了,他不像上海老工人那么多,上海参加社保的人越来越少,户籍又卡得很死,收的越来越少,支出的越来越多。” 不过,“扩大参保人群”的政策,尚不能药到病除。因为上海养老基金缴费比例已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全国企业和个人的总共缴费比例是28%,而上海是30%,其中个人应缴比例相同,都是8%,但上海企业应缴的比例是22%,比其他地区多两个百分点。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大幅提高用工成本,而对并未打算长久定居上海的诸多外来人员来说,很多人更愿意多拿到现金。因此,政策刚一推出,就有企业找到记者,对此诸多抱怨。从上海人保局数据来看,上述政策推行后的2010年,上海新增缴费人数49.18 万人,只比过去两年的新增人数多了20多万。 在封进看来,官方亦应该考虑,通过适度下调缴费比例,来扩大缴费人群。 从2010年10月开始,上海开始实施企业柔性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男性可申请退休年龄延长到65周岁,女性可延长到60周岁,这也是全国第一个在延长劳动者退休年龄方面有所动作的城市。 “延迟退休的效果是双倍的,参与者一方面多缴一年社保,一方面少拿一年养老金。”彭希哲说。 延长退休年龄,中国尚有改革空间。现在美国的退休年龄已经到了67岁了,英国也刚刚取消了65岁的强制退休年龄。而中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女性55岁,男性60岁。 但是,由于延迟退休可能引起最期望也最需要获得养老金的社会底层人士的抵触,去年在法国还引发了游行等抗议活动,所以这项动议在中国广为学界推崇,但官方极为谨慎。上海也仅仅是“柔性”尝试,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大范围覆盖。 而在“设立多渠道筹资的储备基金”方面,据记者了解,上海市方面谋划的是转移部分国企和土地收益,来弥补养老基金的不足,并考虑以储备基金的形式,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运作,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2010年年末公布的上海十二五规划中,已明文写出,将促进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国资、财政和土地收益等多元投入的社保筹资机制。 据记者了解,2010年3月成立的上海国有资本管理公司,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补充养老基金缺口,统筹国资收益。按照上海市国资委的计划,这家公司将“专司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统筹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一位上海国资专家透露,上海市委打算,通过这个平台,通过一定程度的国有股权减持,以快速实现收益来补充养老基金缺口。 彭希哲认为,这个做法合乎情理,现在的养老基金缺口,一定程度是在替当年的国企改革“减负”,现在这些早已摆脱了亏损,乃至有强大盈利能力的国企,理应“还债”。 但这些计划,均因牵涉到上海国企改革、国资重组等诸多利益纠葛,而面临重重抵制,迟迟未有实质性进展。 至于土地收益方面,虽“土地出让金用于补充社保缺口”等内容今年年初已见诸报端,目前同样还未见明朗进展。 封进表示,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养老基金的现金流,但长远来看,这无异于是把社保和国企收益、土地收益相捆绑,这种共荣关系,可能将加大这两个领域的改革难度。 生育松绑 更长远更重要的“窟窿”其实是人口。 上述诸多措施,更主要是集中在眼下的“补窟窿”问题,但更长远更重要的“窟窿”其实是人口。 在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看来,虽然短期内能吸收大量外来年轻人缴纳社保缓解上海的问题,但这并不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因为只是推迟了(社保)问题爆发的时间,因为这批人也有老去的一天,而这已不是社会保险的变革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某种意义上的人口学的问题。 而且,按照上海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的话来说,上海的生育水平已降至“极限中的极限”。她在2010年提供的数据称,2009年上海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83,已远远低于被学界认为过低的全国平均水平(1.4-1.5)。过去十八年来,由于生育率极低,上海户籍人口持续负增长。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上海近几年来一直在积极向上争取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如今,上海将成为国内首批试点“单独二胎”的地区之一。 所谓“单独二胎”,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二胎。相比较上海现行的“双独二胎”的政策,进一步松绑。在官方字眼里,称之为“微调”。 学界对开放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吁已有数年,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去年启动这项试点政策的探索,有望年内宣布实施。目前初步敲定的试点地区,除了上海,还有东北三省、浙江和重庆。 对此,上海市计生委只是谨慎回应称,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事宜,是由中央统一宣布,在这之前地方无法作答。但由于计划生育问题历来敏感,北京方面一直没有正式公布。 不过按照彭希哲的观点,就上海的情况而言,开放“单独”的效用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独生子女条件的限制,意味着这个政策主要覆盖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以来出生的年轻人,大多在35岁以下。但这个群体,受制于高房价高物价等因素,生育二胎对他们而言,机会成本太高,因此意愿并不强烈。 社会的反应与彭的观点相印证,上海将迎来计划生育政策放松的消息,已在上海流传了一段时间。但很多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养不起”。 另外,丁克家庭、独身主义乃至同性恋爱等在这座观念比较西化的城市里,颇得年轻人欢心,并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左学金也认为,如果要以生育率达到1.8为目标,放“单独”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但改革只能一步步来。现在呼吁生育政策松绑,今后要面临的很可能是如何鼓励大家生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彭希哲认为,目前所有的政策,都不足以阻挡老龄化的进程,也不可能彻底化解随之而来的养老基金危机。不过,和上一代低工资时代的人必须完全靠养老基金维持退休生活不同的是,对于未来即将老去的人们,只有把家庭资产积累和社会养老基金两块纳入通盘考虑,养老问题才有化解之道。 在上海,政府亦在鼓励发展企业年金和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推进“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目的就是把压力分散到养老基金之外。
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拍案37:天朝60%地区的城镇居民将入社会养老保险!
热度 3 QFL 2011-6-2 10:58
今拍案37:天朝60%地区的城镇居民将入社会养老保险!
据报道(http://news.sina.com.cn/c/2011-06-02/013722571690.shtml),天朝将实行一大善举: 自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启动 城镇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 60% 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 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故特感受很悲催哈 : 咱农民们的命,咋就是那么地贱啊!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1190 次阅读|4 个评论
伟大的东西需要理解和监督: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热度 1 Zhanglincn 2011-6-2 02:03
“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 ……” “…… 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 …… 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 我听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的年轻记者柴静平静而充满感情的演讲时我心中无比感动、踏实和自豪,一个多么神奇的国家,虽然总是历经磨难,但总能孕育出很多充满正义和热情 的儿女,他们虽然经常面对现实的残缺,但从不言放弃。所以如今我不再担心我们的国家会被什么东西彻底征服而失去自我的文明价值,也不再担心她不再进步而永远在落后的心理自卑中泯灭自己的才华,不可能,在这片文明不断而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你总会看到一批批优秀的儿女出现,他们不会让这一切发生,在这些人当中不仅有手无寸铁的普通民工,有各大报纸电台的普通记者,更有已经得到权利的国家总理 ..... “ 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 …… 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 ..... 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 ....... 这个老人就给了他 500 块钱让他回家 ...... 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 …… 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 柴静平静地说出这位中国老人 的 故事 ..... 今天在凤凰网上有这样的几条新闻: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研究部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们当然可以误解自己的祖国,可以咒骂自己的政府,但我们的内心从来就没有对她失去过信心 ...... 我们都知道,在你指责或批评谁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否充满爱这非常重要。我当然相信每一个表面如何坚硬的愤青,他们的内心都是柔软的,他们所希望的东西正如同我们希望的一样,就是让我们国家的明天变得更好 ....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1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遭遇身份证重号
热度 7 ywang69 2011-5-29 12:59
接到交大小区派出所的电话我就气懵了。 民警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我的身份证号码和别人重复了,为了避免以后遇到不必要的麻烦,请您到金牛区公安分局办证中心重新办理新身份证号码,并且一再重复 此程序免费 。 在电话里我就和民警吵了起来,用了20多年的号码已经很熟悉了,换起来不适应,再者,更麻烦的是所有的与身份证相关的证件如果身份证号码变了,所有都必须更换,时间成本,精力,还有费用,这多麻烦啊。银行账户,房产证,护照,汽车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还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查询与身份证挂钩的证件,也就是说,凡是和身份证相关的证件,都需要重新去办,我的天啦,我的命咋就那么苦了。 我当时就把民警严厉的批评了一番,你们的工作失误给我们老百姓造成多大的损失,反正我不改,你们找另外一个重号者让他改吧。但民警很严肃的告诉我,按照相关规定,对方已经迁出成都市,就近原则必须我改,而且电脑已经给我分配了新号码。 我气得撂下了电话,我就不改,看你把我咋样。 由于经常出差,我还是很担心我的身份证重号者干什么杀人越货贩毒走私的勾当,进入公安部的网上通缉名单我就麻烦了。 忍不住去办证中心询问,一位工作人员说,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户籍管理是人工编号,出现重号也很正常,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全国联网了,马上就会发现,据说全国有150多万重号身份证。如果异地出现重号,其中一方只能通过当地的户籍系统来查询另一人信息,通过双方协调解决,其中必须有一方更改其身份证号码, 但我到哪里去找这个重号者呢??  事情也有峰回路转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小文从海南打来电话,问我的身份证号码是不是510102XXXXXXXXXX,我说是呀你咋个知道的,他说他同事韩盛去考驾驶执照,发现同一身份证号码已经有人获得驾照,他不能考试,一查询,这人就是我,巧的是韩盛是我爱人的大学同学,我去海南的时候还见过他,当时还给我一大堆海南特产呢??身 份证之明终于揭开,当年二仙桥派出所民警编排身份证号码,由于我俩同年同月同日生,后面的随机码重复了。 我赶紧给韩盛建议让他改身份证号码,我改起来太麻烦,没想到韩一口答应了,原来他的房产证等重要证件都是老婆名下所以相对改动少一些。 于是我帮韩盛到金牛区公安局办证中心办理相关声明和手续,然后到成华区公安局办证中心分配号码给韩盛,再往海口市公安局办证中心发了两份传真,再后来 我终于再度成为有身份的人了。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575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让税收再飞高一点-月入1万交税6千?
热度 3 冯用军 2011-3-25 12:48
一、缘起 近日一则网友个人账单在网上争相转载引发关注: 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二、算账 个人所缴纳的直接税为个人所得税。当前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2000元,该项个税缴纳的基准是“工资、薪金”收入,还包括一些稿酬等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和公式。假定该消费者万元均为“工资、薪金”收入,则他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减去2000元起征点,还要扣除“五险一金”。 按照北京市社保中心,以及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证实,当前五个险种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后两者个人不必缴纳。当前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为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8%。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为个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3元,个人缴费标准,为个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0.2%。当前北京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标准为个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12%。因此该消费者“五险一金”的费用为2223元。 那么该消费者个税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元,减去2000元免征点,再减去2223元,为5777元。根据个人所得税9级税率,“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适用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按照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的公式,该消费者应该缴纳的个税为780.4元。 这也就意味着,该消费者尽管月入万元,在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后,当月拿到手的可支配金额为6996.6元。 在缴纳完个人所得税后,按照该消费者的计划全部用来消费,在各种消费过程中,需要缴纳不同的间接税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但是每个人的缴纳情况,和个人具体消费情况直接相关。 首先看增值税,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就是在原材料到商品成品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增值环节所征收的税。目前我国有不同增值税率,包括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等。比如手机的增值税税率为17%,图书的增值税税率为13%。 记者昨日从北京国税了解到,增值税为价外税,如果购买一本图书的价格为100元,则需要缴纳增值税13元,而和国外很多国家不同,国内商家标明的售价中,往往已经包含了增值税,即书的标价为113元。这意味着,如果该消费者将到手的6996.6元全部消费,假设适用最高的增值税税率17%,则相应的增值税款为1016.6元(即6996.6÷1.17×17%)。 另外一大税种为营业税,营业税适用的典型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即如果该消费者在餐厅消费,支付的金额中也包含一定的营业税。当前我国的营业税税率也分为几个档次,如交通运输业3%、邮电通信业3%、娱乐业5%-20%等。如果按照5%的税率,那么该消费者可能缴纳的营业税为349.83元。 此外,间接税中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大税种———消费税。中国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加征消费税,很多奢侈品或者是不利于环保的商品,是消费税重点照顾的对象。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商品包括烟、酒、鞭炮、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摩托车、小汽车等。共有13个档次的税率,最低3%,最高56%。如当前税率最高的是卷烟,税率为56%加0.003元/支,如果该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全部购买香烟,那么消费税一项约可达3918元。以此极端情况下的税额与个税相加,月入万元者的税负大约是4698.4元。 10000万-4698.5元=5301.5元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种地方,即使月薪高达万元,税后略剩5000,也就是个饭钱、生活费,基本保住温饱生活,还怎么培养强大的中产阶级?
个人分类: 和谐世界研究院|2416 次阅读|4 个评论
农民健康迫切需要关注
深山野人 2011-3-6 12:29
农民健康迫切需要关注 适逢两会召开,温总理的政府报告中有较多内容是关注平民生活、关注医疗卫生的。近几年来,国家特别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不仅取消了自古以来就有的农业税、交公粮等制度,令广大农民朋友切身体会到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其意义近似中国推到三座大山一样。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等,对伟大的中国农民而言,更是亘古未有的事情。也同样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然而,随着农民生活的逐渐富裕,一些新的问题也悄然而至,严重的影响着农民的健康甚至生命。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少能吃肉,只有逢年过节或亲戚朋友上门时才会有肉吃。这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应该都差不多的现象。但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普遍富裕起来,农民富裕了,也会找机会犒赏一下自己,自然肉吃的就多了,而且很多人喜欢吃肥肉,价格也低,吃起来也过瘾,但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御角度而言,是绝对不科学的。尤其在北方,口味重,吃油多,吃盐多,生活富了,吃肥肉也大大增加,而且“大开吃戒”的多为年轻时代吃过苦挨过饿的目前60岁左右的人,年纪大了,生活富了,却引起了一些列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心肌梗塞,甚至糖尿病等等,这类疾病在农村中老年人当中铺天盖地而来。 虽然心脑血管疾病是很常见的疾病,但在城市里面人们接触的有关宣传知识多,而且多有体检的习惯。农村人体检意识差,而且不到病发时绝不就医。虽然有些电视健康节目也经常讲到类似的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农民朋友而言根本没有用。 虽然党中央一再要求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这固然重要,但对于疾病要防患于未然。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地方医疗宣传队,到各村去开展健康宣传、医疗宣传,当宣传到农民身边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相信。这一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很容易做到。如果政府能够让基层老百姓有免费体检的机会,广大农民将更幸甚!天下将更幸甚! 2011.3.
2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本养老保险计算器
outcrop 2010-9-14 23:49
养老保险计算器用于估算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月缴存金额。本市职工上年月平均工资一般由市级统计局于每年年初公布的数据计算得来,可以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局)查询到。 绿色软件,无插件。 点击下载 软件主页: http://www.17baoxian.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大学校长:部属高校无力自筹退休金
陈龙珠 2009-5-18 08:45
来源 :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8/002517833109.shtml 中国经济周刊    事业单位退休金之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退休金风波又起。这次,主角换成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教育部直属高校(下称部属高校)南京大学校长陈骏近日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部属高校退休教职工的年退休金比公务员退休金最多要低2万元,同时呼吁增加对部属高校的财政拨款以解燃眉之急;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向有关部门反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无论是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退休工资比同级别公务员低了近一半。    退休金每年最多差两万   近年来,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及完全覆盖,退休人员待遇问题逐渐凸现,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国家为纾解民困,也相继推出了多项政策法规。   例如,2006年7月1日,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退休公务员的工资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上调。再如,2007年,为了解决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过大、早期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偏低等问题,国家做出了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标准,2008-2010年连涨三年的决定。   而当公务员退休金和企业退休金普涨之时,处于中间段的事业单位退休金却一直按兵不动。   退休教职工比当地同级别的退休公务员的退休金,年收入最多低了两万多元。陈骏校长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南京大学以2008年退休的教职工退休金金额为例做了一项测算(见P27图表)。   从数字比较可以看出,江苏省退休公务员的退休收入要远远高于同一行政级别的南京大学退休教职工,江苏省级机关科长的退休收入与南京大学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教职工的收入相差无几。陈骏校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部属高校:不堪重负   在陈骏校长看来,导致大学退休教师工资相较偏低的原因之一是2006年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下称2006年工资改革)中的相关规定。   记者注意到,2006年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中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金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而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做法,教育部对部属高校发放的退休金是按学校每位退休人员年拨款13400元拨给学校,剩余部分退休金要学校自筹。   南京大学目前大约有2500名退休教师,每年自筹金额高达7000多万元。这样下去,学校不堪重负,没有办法也无能为力再增加退休教职工的退休金。陈骏校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部属高校经费紧张,自2007年以来就没有给退休人员增加过退休金。   其实,不仅是南京大学,据记者多方了解,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存在类似问题,退休教职工普遍对此问题反映强烈。   我们希望国家能把学校承担的这部分承担下来。陈骏校长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科研院所:退休工资低一半   其实,不仅是高校,国务院智囊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也存在类似问题。   我们做过一项简单测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厅级干部,假如在行政部门退休,退休工资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休的一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汪德华博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导致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2006年工资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普遍上涨,目前在职的司局级公务员大概每月拿到60008000元。但是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一直没有向前推进。   无论在职的还是离退休的,拿的工资都比公务员低很多。张车伟说。   据记者了解,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标准都是比照公务员工资标准建立起来的,在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前,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一直是统一的工资标准。而2006年工资改革成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差距的一个分水岭。   2006年,国家决定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同时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2006年7月1日,我国公务员开始实行新的工资制度。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第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前三次分别在1956年、1985年和1993 年)。   同月,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也开始酝酿,并提出了涉及全国130万个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确定的总体目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   但是,在2006年工资改革后至今,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迟迟未能出台。    改革:向左向右?   近段时间,事业单位退休金改革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表现尤为激烈的是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教育界等77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暂时停止在教师队伍中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因是今年1月2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天平向企业标准倾斜,令早已对自身退休金增长停滞而不满的事业单位、尤其是教育单位退休人员更加不安。一时间,教师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应该待到将来与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呼声四起,公务员的退休金成为教师们进行比照的对象。   此外,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要与国家机关实行同一制度,不能形成新的二元制度结构等言论,也不时见诸报端。甚至有人提出,一些事业单位还应该和公务员一样,保持铁饭碗,拿到高待遇。   汪德华告诉记者,其实,2006年已经有事业单位改革的总方案,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实的主要原因是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事业单位哪些应该保留,以及是否还要继续保留原来的整体布局,事业单位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问题,到现在仍在探讨。   另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已经有比如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等事业单位,在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执行。不过,对此传言,记者并未得到相关方的正面回应。   参照公务员工资标准进行内部工资改革的单位也分两种情况,如果是行政岗,就参照公务员执行;如果是技术岗,就走职称路线。其他的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方案没有公布,工资改革几乎都停滞了。但是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说明事业单位改革不会一直停滞下去,有可能正在向前推进。相关人士向记者分析预测。    南京大学   退休教职工 每月退休金 江苏同级别退休公务员 每月退休金金额 二者年退休金收入差   党委书记 4653元 副省级 6970元 27804元   副校长 4180元 副厅级 5568元16656元   正处级职员 3255元 正处级 5032元21324元   教授 4346元副处级 4565元 2628元   副教授 3985元 正科级4225元 2880元   数据来源:南京大学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4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看病养老问题值得提前防备
陈龙珠 2009-1-21 12:00
转注 : 时间真快,记得十几年前我曾问过我一位五十出头师兄当时最关注哪些问题,他的回答令我一直不能忘怀的是其中包括攒些钱用以退休养老看病。三年前,我昔日的两位同代浙大同事先后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而要进行肝移植,其中一位家庭经济相对差些,据说是学生们知道情况后发起师生募捐才做了手术。看来 退休养老看病等问题,到一定年纪后,就应该逐渐加以重视和有所防备了。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时 企事业单位制度衔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01月21日 01:26 http://www.china-cbn.com 郭晋晖 许可新      今年5月,任职于广东省某学校的陈利华就将按期退休。但目前的她正在为是否应该申请提前退休的问题坐卧难宁。   去年12月28日早上刚一上班,一位同事便告诉她,2009年广东省所有事业单位可能要实行养老金改革。   这让陈利华紧张了起来。如果正常退休,以她30多年的工龄计算,退休后每月大致可以拿到1300元的退休金,但如果按养老金计算,则退休金将被大幅度减少。   她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事实上在去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就已正式下发,5个试点省市是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   昨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今年正式启动此项改革。他表示,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   尹成基同时称,对于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收入差距比较大的问题,方案会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财政不堪重负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次中央下决心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是财政负担问题,因为近年来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上涨很快,而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又很大,各级财政不堪重负。   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   据有关资料显示,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目前已经远远超过千亿元,增加了20多倍。   与此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收入差距也呈扩大趋势,虽然近年来国内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月人均养老金仍只有1080元,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水平。   上述人士表示,新的试点方案与企业职工目前推行的方案基本上一致,一旦按照企业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来发放,那么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待遇肯定会下降。    改革或面临阻力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官员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该厅确实正在制定一个养老保险改革草案,虽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细节和补偿方式没有最终敲定,但该方案肯定将会在今年施行。   去年两会之后,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改革并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一次启动。   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但最终由于各地试点步调不一,一直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全面改革方案等原因,改革以失败告终。   由于享有国家拨款,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与机关公务员挂钩,仍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一旦改革会把他们拉到和企业职工一样的标准。   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肯定仍将有更大的阻力,试点能否成功并最终向全国推广还是个未知数,上述接近决策层的人士称,这次改革肯定会设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并对一部分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阻力,最终还是必须把机关公务员纳入进来,这样才能对所有人群实现制度上的公平对待。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2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校等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信息
陈龙珠 2008-12-28 15:01
近来在网上看到广东省高校部分教授因退休金制度改革引发提前退休趋势的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08-12-19/040516879048.shtml )后,本人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检索,现汇总如下以供参考。 2008-2-29CCTV经济信息联播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等。 ( http://www.cctv.com/program/jjxxlb/20080229/107139.shtml ) 2008-3-14国务院签发的《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 ( http://www.chinaorg.cn/forum/viewthread.php?tid=7083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 , 国务院 各 部委 、各直属 机构 : 国务院同意劳动保障部、 财政 部、人事部制订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现予印发。 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直接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务院决定,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 重庆 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执行现行事业单位退休制度。 试点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妥善处理好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 中央 编办 要组成试点工作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改革方案。各试点地区要按照《试点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根据党的 十七大 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 事业单位改革 顺利进行,促进人员流动,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制订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 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 和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要求,根据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 经济 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原则,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 单位缴费 ) 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 工资 总额的20% ,具体比例由试点省(市)人民政府确定, 因退休人员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 审批 。 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以下简称 个人缴费 ) 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由单位代扣。个人工资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按本人缴费工资8% 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个人账户 ,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 ,以后每年提高一定比例,逐步达到8%。有条件的试点省(市)可以适当提高起步比例。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本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员死亡的,其 个人账户中的储存余额可以继承 。 (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 累计满15年的人员 ,退休后按月发给 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 基础养老金 和 个人账户养老金 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标准由各试点省(市) 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本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本方案实施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 ,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三) 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 机制 。 为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统筹考虑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 (四) 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为建立多得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增强事业单位的人才竞争能力,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人事部制定。 (五)逐步实行省级统筹。 进一步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具备条件的试点省(市) 可从改革开始即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 三、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待条件具备时,与企业职工墓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基金按照国家规定管理和投资运营,确保安全,实现保值增值。要做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工作,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工作。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基金随同转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到 机关 或企业时,其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按照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 意见 的通知》(劳社部发印 13号)规定执行。 (三)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按照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提高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继续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建设 ,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四)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试点地区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为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相适应的工作条件。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订和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试点地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实施工作。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加强与试点省(市)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工作。 四、改革的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分类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2008-12-28新华社刊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草案)》 全文 :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228/15256499.html 述评 : http://www.gov.cn/jrzg/2008-12/22/content_1184820.htm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522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