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在美国健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有感于在美国健身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9 00:19
有感于在美国健身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8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在美国健身》一文首发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 2005 年 8 月 18 日 。迄今已经 6 年多过去,读来还是感到回到 20 年、 10 来年前的光景。 20 年前在美国 , 我可以每天平均僵持跑 4000 多米,现在没有这个精力 , 但是坚持走路则一直延续下来了。 在任何情况下不忘健身是很重要的,健康长寿四个字合在一起才有意义,健身强体四个字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 不健身谈何强体。这自强就包含健身在内。对于我们这些边缘化、未富早退的学术老人来说 , 没有健康身体谈何延续学术生命。 **************************** 在美国健身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8 月 18 日 首发 在美国的大学里都有健身房,不过我平时很少去那里,因为我并不住在校园里, 1991 年在纽约州立奥伯尼大学我所住的宅地路( homestead Ave. )离学校本部得乘校车,遇到正点需要 30 分钟光景的时间,再走到健身房又要 15 分钟,在时间上不大合算。所以我的健身方法就是每天早起跑步,主要是中跑,起先是沿着住地在通往奥伯尼大学的华盛顿大道跑去, 1991 年 2 月 5 日 开始起跑,每天 3000 米 ,以后逐步增加,偶尔长跑,一直到 1992 年 1 月 24 日 已经累计跑了 158 万米之多,基本上没有间断,即使在大雪天里照样坚持跑步, 1992 年 1 月 2 日起 ,我由宅地路移居住在科勒尼( Colonie )麦迪逊大街 18 号姚白辉先生家,改为到附近一所中学的塑胶跑道操场上跑步, 1 月 25 日 因为乘飞机回国才中断了中长跑之旅。计算起来平均每天跑步 4400 米 左右。每天早晨在美国坚持不断的中长跑确实有多项好处,健身自不待言,没有这样的坚持就难以避免因饮食结构及整天待在图书馆和教室里不活动带来的脂肪积聚可能发胖的变化;由于美国清晨的路人极少,环境幽静,空气极好,有很多的负氧离子;沿途跑步可以了解到搭乘汽车难以获悉的新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民情和社情。 我在跨世纪之交到美国,主要不在大学活动而是生活在居民社区尽量接触和了解居民社会生活情况,最先在紧邻怀特普莱斯市的查特顿小丘,在这里近 10 个月的时间里通过每天晨练 50 分左右的小跑步和走步,几乎走遍了查特顿镇中央大道对面哈德斯代尔地区的所有大小马路和街道,看遍了各种 House 和 apartment 的造型和周围的树木花草,了解了这里白人、西裔和黑人集聚地区的异同,也观察各种幼小动物如何和人相安共处。 除了晨练外,平日外出路途不远的能够不坐车的时候尽量不坐,因为在美国某种意义上走路比坐车更难得。所以购物就下山坡到附近的超级市场或者到市中心购物都尽量走路,到华人在绿堡常青俱乐部聚会每次都有朋友接送,但是有时我们自己走去,路上 45 分钟光景就足够,又是一次沿途游览和观察社会的好机会。这些既健身又了解民情的晨练是仅仅靠坐、开车来生活比不上的,也因为这样,回国后我依然胖不起来,有人说千斤难买老来瘦,这点不假,既然我们属于 “ 未富先退 ” 的一类,要是沾上 “ 富贵病 ” 岂不名不副实。 2003-2004 年间,我住到了怀特普莱斯北 30 分钟汽车路程的索默斯镇胜古山庄社区,在这里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依然坚持每天沿着索默斯东山上下走步,算来已经围着东山上下和正反转圈,已经有了近 300 次了。除了外出旅游等,基本上每天一次。这些慢步小跑和走步使对这里每道山凹的花草树木都感到很亲切,我在东山大概是看到野鹿最多的人之一,因为这里的居民以老人居多,人们不习惯早起,每天晨练 50 分钟里见到的行人不超过 10 人,而且主要是遛狗者,野鹿喜欢安静,所以也容易见到。对于东山地区的地形我已经相当的熟悉,知道从索默斯镇进入胜古山庄不止一条通路,这比靠汽车进出的人来说更加熟悉。在这里晨练人少、空气好、环境好这是在北京的晨练没法比的。在胜古山庄里有两个高尔夫球场,晨练时有机会深入高尔夫球场腹地,也是我这个从来没有碰过高尔夫球的门外汉,对高尔夫的结构有所了解。晨练使我和美国邻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见面时都很礼貌地相互问候,也聊个天南地北,和每天清晨开车巡逻的保安人员,往返社区和金桥火车站的司机、接送孩子上学的学校校车的司机、开车送信的邮递员、定期机械化收集垃圾的司机和除草的西裔工人,都很熟悉,我们这个居民点管理委员会的已经 85 岁高龄主席,他每天坚持晨练,不过走步路线和我反方向,成了晨练战友。社区里有一大很大的室内健身中心,还有两个大小不等的游泳池,有时我也光顾,但是我还是喜欢随意性的晨练。 2000 年 7 月到国内,学校当局希望我们这些已经处于边缘化的离退休员工搬离师大,好让在他们看来更对师大有利的人进驻,但是当局宣布用低价买进我们早在 1996 年已经购买的住房,又以高价要求我们购买他门的论资排辈难说公开公正公平的新房,新房临近北五环的洼里地区还不知何时才能建成入住。无奈我们准备由北师大校园移居被人称为 “ 阿富汗 ” (指脏乱差堵)和 “ 睡城 ” (晚上商店不开门)天通苑地区。 2002 年 2 月办好手续,为了把住在师大的藏书和家什物品蚂蚁搬家式地挪到天通苑,我采取骑自行往返的办法,可谓健身、搬运、走街串巷熟悉地形三兼顾。我在 2003 年 5 月 24 日 日记中写道 “ 这是我继 5 月 12 日后第 93 次去天通苑(自行车 52 次,其中普通自行车 21 次,电动自行车第 31 次),也是去美国前的最后一次。 ” 说起骑自行车单程要 90 分钟,而骑电动自行车则只需要 50 分钟,比搭乘 849 公共汽车由师大门口到天通苑家门的 65 分钟还要快些。也因为骑汽车走遍了师大往返天通苑的各种不同线路,所以对于周边环境的了解不亚于经常出没天通苑地区的出租车汽车司机。 天通苑地区周边环境虽然比不上北师大,但是毕竟这里的人均占地面积比北师大校园强,晨练时遇到的人流也远比师大要少,空气也好,尽管走步的环境比不上美国,但是坚持天天走步,有利于健身是没有疑问的。 ( 写于 2005 年 8 月 16 日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美国问题观察 /2005 年 8 月 18 日 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5362cid=22
个人分类: 健身强体随感(10-11)|31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