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普散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腊八粥里熬一碗小小的幸福感(20160117)
热度 2 Zhaojingum 2016-1-17 22:52
我在巴蜀地区长大,小时候记忆里的冬天,就是冰冷的灰蒙蒙的天,间或有个暖日。但凡太阳出来了,人们必定乐呵呵,藏在暖日里,眯着眼睛,晒着太阳,然后掐指计算着什么时候到春节,什么时候可以油菜花开黄灿灿,桃花朵 朵粉嘟嘟 …… 我猜测着,自古蜀中出美女,主要是太阳晒得少,特别白,一白遮百丑,加上偶尔有个晴天,心花怒放,幸福指数高。难道 “ 给点阳光就灿烂 ” 这句话也是出蜀中 ?冬天,冷冷的,但冷更能突显一些食物的美味,简阳羊肉汤、羊杂火锅、蒸蒸糕、蛋烘糕、腊八粥 …… 正如《史记 · 太史公自序》中记载 : “ 春生夏长 , 秋收冬藏 “” 。冬日里,人们总是喜欢吃多点,吃好点,让食物转化成为热量,藏于体内以御寒。 而我独爱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民间流传着吃 “ 腊八粥 ” ( “ 腊八饭 ” )的风俗。我国古代 天子 ,农历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又在腊月初八日进行,亦称腊八。祷祝是腊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另一种说法是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 — 十八种干果象征着 十八罗汉 ,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此外,在河南,腊八粥又称 “ 大家饭 ” ,是纪念民族英雄 岳飞 的一种节日食俗。其实腊八节还有更多传说,例如赤豆打鬼,秦始皇修长城,佛教盛会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了。 各地风俗不同,粥谱各不相同。 《祀记 · 郊特牲》说蜡祭是 “ 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 ,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燕京岁时记 · 腊八粥》: “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 而我更爱父母煮的粥,在家里的橱柜里找点绿豆、红豆、莲子、枸杞、大枣、花生、大米、糯米随意的凑成八样,比例更可随自己爱好调整,压力锅一煮,甜糯可口。出锅后,如果嫌枸杞、枣子的甜味不够,还可以加上少许红糖或蜂蜜。吃一口,暖胃暖心。莲子,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红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其实平时,也可煮来食用,只是多少嫌麻烦,就会挑几样自己喜欢吃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莲子枸杞粥,莲子大枣粥。 莲子,是一个有趣的食材,药食皆可用。如果是做鲜用食材,必定是选饱满但不必太过熟成的莲房,然后从莲房里直接取出果实,除去果皮,把肥美白胖的莲子肉(种子的胚)和中间粉黄色的莲子心(种子的子叶和胚根)一起放入口中,绵密脆甜,清香回味,闭目冥想,以为自己吃到了一个荷塘的鲜味。鲜莲子放入汤里,或粥里,也是很美味的,可惜腊月里没有鲜品,冰冻的莲子总是少了点鲜味。市售的莲子,多半是除去莲子心的干莲子肉。我恰好做了莲子的研究,说说其中的原因,莲子熟成了,莲子心里含有莲子生物碱会增加,生物碱所产生的苦味也会增加,苦味影响莲子的口感,所以需要除去,此外莲子心又是一味中药,对于莲农而言又多了一份收入。干莲子肉可是甜品家族的明星,更是腊八粥里面的主角,软棉棉粉粉的带着一丝甜味,饱腹好吃。 说到莲子的药用,中国药典 2015 版记录为睡莲科植物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成熟种子,为秋季采摘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其含义就是说药用莲子是含莲子肉和莲子心两部分,所以要记得光吃莲子肉可能达不到你想要的全部莲子的药效哦。 不过,冬天的粥,我还就喜欢莲肉粥,最好浓稠状带着一丝丝甜味的,特别是腊八粥,哪是春季临近的仪式,带着期待,带着开心,带着一家人健康长寿,阖家幸福的愿望。 古人云 “ 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 ,以粥养生,是非湿重人的首选。冬到了,腊月不远了,春节也近了,让我们听着小曲,吃吃粥,开心的等待吧。 ps:[本文是作者为《中国中药杂志》网络版提供的约稿,发表于2016年1月17日,转载请联系《中国中药杂志》]
4146 次阅读|2 个评论
永不凋谢的木槿花!
热度 3 科普丽人 2012-8-2 22:42
永不凋谢的木槿花!
盛夏来了,木槿花盛开了。它没有赶在百花争艳季节,却盛开在这炎热的盛夏。木槿花,在浙南山区到处可见,它开在乡间、开在城市、开在公园、开在庭院,开在我的心中...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村旁那座只有两节石桥的小溪,溪边有一块狭长的菜园地,靠近溪边那头就种有一排的老茶树,那老茶树中间挺立着一株大约3米高的木槿树,这也是全村唯一的一株木槿树,村里人把它当作宝贝,由于它年年开着洁白如玉的花朵,村里人管它叫“白玉花”(其实,当时也没人知道它的植物学名叫“木槿”)。 在“白玉花”开放的季节,不仅它那洁白无暇的花朵很美、很诱人,而且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袭人的幽香,让人闻之心旷神怡、久久难忘! 这株“白玉花”到底是什么时候引进村庄,又是由谁栽培在这里的?至今仍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这株树的主人是村里的大户人家,是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家。这其中也有“白玉花”的一分功劳:由于每年木槿树开花后就被采摘食用,所以,人们从来看不到它结果,也就以为此树无法扩大繁殖(因为,传统农业大多实行种子繁殖),对其更加珍爱乃至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树的主人用木槿树的花制作美味佳肴,用晒干的花瓣馈赠亲友,用它嫩叶给少女洗头美容,甚至于还用木槿树的花枝作为定情信物,不断地扩大木槿树的影响力,并有意通过树的影响力来增强家族的势力,真可谓是“树为人所用,花为人所开”。 随着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木槿花品种越来越丰富,现在不仅有洁白如玉的单瓣木槿,还有淡红色、淡紫色和粉红色的重瓣木槿,可以满足不同审美观点的人群观赏的需要。在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些乡村还有人专门种植供生产养生食品用的木槿花。据说,用木槿花的花瓣和鸡蛋作原料制成的“白玉鸡蛋汤”,润滑爽口、清香鲜美,并有清热解毒和美容功能。 是的,木槿花叶绿花艳、花期较长,耐高温干旱、适应能力很强,是一种深受城乡居民喜爱的古老名花,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诗经.郑风》有将木槿花比作窈窕淑女的诗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大意是:与我同车的那位少女,娇美的容颜有如盛开的木槿花;与我同行的窈窕淑女,有如木槿花似的美丽的脸庞。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容易健忘,就连这种在城市及其周边极为常见的木槿花,平时也似乎平淡地忽略了它的存在。按理说,在这样温暖热烈的盛夏,人应当是热血沸腾、激情迸发的,然而当我看到满街娇艳的木槿花,开得那样的热情奔放,那样的悠闲自在,那样的漫不经心的时候,又似乎有一股超然的力量在触动着我的情感之弦,促使我不由自主地靠近那株盛开的木槿花,在它之前凝神注视、沉思默想,脑海深处纷至沓来的是刘庭琦的诗句“物情良可见,人事不胜悲,莫恃朝荣好,君看幕落时”(唐.刘庭琦《咏木槿树》)。 你知道吗?木槿花早晨开得正艳的花朵,到了傍晚就萎焉凋零、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了。象木槿花这样能够在该盛开的时刻就热情盛放,该凋零的时刻就毫不迟疑地投入大地,那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啊! 我想,植物尚且能够做到拿得起放得下,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更加珍惜现有的优越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豁达大度、乐观开心一点呢? 是啊,我真诚地希望木槿花能给我淡泊名利、自然自在的力量,希望开在我心中的木槿花永不凋谢......
个人分类: 科普散文|8380 次阅读|5 个评论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热度 1 科普丽人 2012-7-28 18:01
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欣赏”一词的原意是指:用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的事物的意味;或者是认为好而喜欢。据说培根曾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因此,欣赏是善意的、善良的、友好的、肯定的言行。 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女人也包括男人,不仅是孩子也包括成年人,大都是渴望得到他人欣赏、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的;同时,各自又在生活中不断学会欣赏别人、赞扬别人、肯定别人。这种欣赏与被欣赏互动与发展,使得欣赏者产生一种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的善举。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用欣赏的眼光看事,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据有关媒体介绍,台湾作家林清玄在青年时期曾写过一篇报道小偷作案的文章。据说这位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林清玄在这篇报道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万万没有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这位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那位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说起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不禁让我又想到前些年在《丽水日报》曾发表的一篇图片新闻。介绍了云和县推行的“诚信党员创业信贷工程”试点工作:该县在朱村乡的十几个村首先进行该项试点工作,凡是获得了乡政府颁发的《党员诚信等级证书》的党员,都可以获得乡信用社相应的优惠贷款,利息比常规贷款低30个百分点,试点期间共有44名农村党员领到了乡政府颁发的《党员诚信等级证》。报道的图片是农村党员高益品从乡信用社获得2万元创业贷款时的喜悦情景。 本来这则图片新闻已经过去很久,可是,还有“评论家”对此不断地发表非议:有人认为,一般群众很难从信用社贷到款,党员贷款还有利息优惠,这是在扩大法权;也有人认为,这是基层干部在玩“花招”,是政府官员拢赂人心的手段,为自己今后的升迁铺路搭桥拉选票;还有人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讲同享国民待遇,不能专在党员中评这类诚信人员,而应该在全体公民中评出“诚信公民”,认为新闻的导向有问题,如此等等。 这虽是街头巷尾的闲事,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此事,我觉得总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善于评论的这些人是关心社会、关心政治,不管他们怎么评论,只要是所说的与内心想的相符就是。当今社会关心政治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因而有人关心、有人评论是好事而不坏事。当然,如果能够站在欣赏的角度去评论、去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让这样的好事办得更好、更完美、更切合公众要求,那忌不是更胜一筹了吗? 当然,作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做一件事都是要接受公众评判的,说好说坏总是有的。对待上述新闻的态度,我是持肯定态度的,所以我是“欣赏!”的。欣赏的理由就是三条: 首先,农村党员还是农民的组成部分,诚信党员是农民中遵纪守法、忠诚老实、表现出色,得到当地群众公认的那部分人群,对这些人金融部门更加放心,让这些人先得到创业信贷资金支持,这种采取特殊经济政策推进农民诚实守信的激励机制,其导向是健康的、正确的,应当得到赞扬、得到褒奖、得到支持。 其次,从评选诚信党员开始,先易后难逐步推广,推进全民诚信守法活动的开展,这是一种稳妥的、谨慎的、可行的工作方法,应当鼓励而不该去指责和非议。 再次,云和县金融机构能在社会诚信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开展评选诚信公民试点活动,让诚实守信的人们都能得到相应的创业激励,这是一种探索性的思维和创新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它、评价它、支持它,这样才会有利于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完善政策、推进工作。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要求我们从善良的、友好的、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每个人,包括身边的失足青年。用理性的、善良的、客观的、历史的态度去全面评价和看待他们,而不能只看他们一时糊涂、一时失控、一时冲动的所作所为,对其作出结论。 其实,一些失足青年至所以失足,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生活某些突变性的事件,缺乏自控能力而一度放松了法律的约束力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而不是这些人本质就是如此,更不能认为他们生来就是一个害群之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部分人,就是要欣赏并承认他们过去所做的正事、所走的正道、所作的善事、保持的忍耐,欣赏他们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然,欣赏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这些人的法律制裁和必要的行政处罚,而是要以正面引导的方式鼓励他们改过自新,从良、从善。 所以,欣赏是需要真情实感的,从对方身上寻找出若干值得自己欣赏的优点,用一种友爱的、宽容的、善良的、健康的心态去影响他、鼓励他、理解他、启发他,使他从良从善的激情迸发。 呵呵,说得这么多,还是让我们带着一份爱心、一份善心、一份诚心从欣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吧!
个人分类: 科普散文|270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