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一稿多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诚信 | 一稿多发?重复发表?小心踩雷!
热度 1 Hindawi 2020-7-16 10:00
何谓一稿多发,重复发表? 为什么会有这种问题?它们如何发生的?现今社会有何解决方案? 通常,期刊仅允许每篇论文有一个正式的版本,以确保 研究论文能够有效的记录学术研究的工作 。为了避免重复发表,大多数出版社都不允许一稿多投及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 同一篇论文出现在不同期刊时,便会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 首先,作者的发表记录会产生 误导性信息 。他们的一篇论文会被统计为两篇,导致其他研究人员不清楚哪个版本是首选的引用版本。 其次,对已发表文献进行分析,同一实验结果出现在两份不同出版物时,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在系统综述分析中,这可能会导致 数据过度使用 的问题,对患者治疗和进一步研究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期刊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作者同期刊签署了版权协议,此时,已经发表过的论文出现在了另外一家期刊上,则会产生 侵犯版权问题 。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一旦重复发表被发现,通常作者至少有一篇论文会被退稿。博客Retraction Watch曾报告过一些因重复发表而遭退稿的案例。这些退稿的原因并非只有同一篇稿件发表在不同期刊,还包括不同论文出现相同结果的案例,以及另外一种语言版本的二次发表。 一稿多发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 为避免一稿多发,许多期刊都制定了相关指导方针,Hindawi也不例外。1969年。弗朗茨·英格尔芬(Franz Ingelfinger)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制定了一项政策, 要求作者和研究人员在文章未经过同行评议发表之前,不得向大众媒体公布其研究成果的细节。 此后,其他期刊也开始采纳这一“英格尔芬格规则”(Ingelfinger Rule)。 尽管有政策的限制,一稿多发现象却仍在发生。发现一稿多发问题的往往是同时在两家期刊供职的审稿人或编辑,或者剽窃检查软件。一稿多发的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常会被退稿,有些期刊编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 当期刊收到作者投稿后,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论文的审查上。 重复投稿会占用出版社在其它论文上投入的时间和资源 。而一稿多投的作者通常会忽视那些他们最终不会发表期刊的审稿人的批评意见。 很多情况下,年轻的研究人员可能并未意识到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尤其是第一次投稿的时候。他们可能希望加快发表流程,尽快发表第一篇论文。或许他们会病急乱投医,希望在自己最青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论文有更适合的期刊发表。还有一种可能性是,他们认为不同语言的稿件版本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希望论文尽快发表,得到全球更多科研人员的关注,以及在不同的研究中引用相同的数据,这些想法都是合情合理的,但一稿多投并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 解决方案 许多出版社允许作者向预印本服务器提交论文。 预印本的论文未经同行评审,也未正式由出版社编辑或排版。 传统形式的科学出版物评审和出版周期十分漫长,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往往要经过数月甚至一年之久。 某些科学领域的发展十分迅猛,需要更方便快速的科学交流形式。 对此,可以采取以预印本形式发表著作。在预印本服务器储存的期间,所有科研人员均有机会拜读作者的原始手稿。 预印本在某些特定科学领域的使用更普遍。始建于1991年的arXiv早就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预印本平台,其中物理、数学、计算科学、定量生物学、量化金融、统计学、电子工程、系统科学和经济学等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论文档案。侧重于某个专业领域的平台也有不错的人气,比如化学方面的chemRxiv,医学平台medRxiv,当然也包括专注生命科学的bioRxiv。 对于部分出版社而言,采用预印本意味着完善重复发表的政策,因为英格尔芬格在最初制定该政策的时代,在线发表仍处于萌芽状态,所以对预印本并不认可。 如今,许多出版社明文规定,如果作者之前上传了一份未经评审的预印本,出版社仍有可能发表其论文,就像作者在某个会议上就某主题发表演讲后,出版社仍允许他发表有关主题的论文。 点击了解出版社的预印本政策。 SHERPA/RoMEO数据库列出了出版商和期刊对稿件自存档的政策。 如果您正在撰写采用相同数据集的两篇不同论文,或者希望自己的论文能以不同的语言版本发表, 您一定要与编辑充分沟通,让他了解你的计划,他们有可能帮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列出了可以接受二级出版物的一系列标准,但前提是获得编辑的批准。 总之,一稿多投违反大多数出版社的政策,可能导致发表时间的延迟甚至退稿。与编辑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交流,可以先在预印本服务器上发表,同时一定严格遵守反重复投稿和重复发表政策。 作者:Eva Amsen 科学作家和科学传播者,具有丰富的科学出版社的社区管理经验。 点击查看Hindawi出版伦理规范
7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技期刊编辑如何避免一稿多发?
jlpemail 2019-7-17 11:00
这个问题,(一稿多发,有自己刊物的,有和其他刊物“合作”的)的确是难为同行了。 完全依赖于“查重”软件,不行。 完全寄希望于作者百分之百地,遵守一稿一投、一发的(隐含约定),也太理想化。 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特点,使得他们在避免所经手的稿件一稿多发方面,有各种困难。(仅仅埋头于抠规范、编辑、校对、加工稿件的)编辑无法确定,已录用、并且通知了作者的稿件,是否在通往其他期刊编辑部的网路上飞奔。 那么,期刊编辑,就完全听天由命,被动地等待“时间的考验”吗?等待有些作者的同事——见义勇为?发现同事一稿多发后,举报?等待,一稿多发的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悟了,主动承认错误、要求刊登“撤稿声明”?等待细心地读者,反馈信息到编辑部——贵刊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刊登此文?...... 不应该。 策略如下(1、2、3、等。) 需要有人下功夫,进行如下工作:1、2、3...
个人分类: 学术现场|2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后有越来越多的期刊鼓励一稿多发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7-1-13 13:31
我在科学网多次和大家解释,一稿多投多发不是学术不端, 可是还有很多老师被少数狗屁不懂的人欺骗,搞不清楚。 这年代骗子太多太狡猾,一定要跟着八路走啊,不要上鬼子汉奸的当。 一稿多投 是否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高山 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997297.html 我经常接到一系列此类期刊的邀请,说自己某一篇文章被选入xx, 让我整理一下,用通俗的话解释解释,再发表一次。所以,我预测啊,随着 期刊越来越多,高质量稿源枯竭,会有越来越多的期刊邀请稿子比较好的 作者一稿多发。 我们这项工作还是比较重要的,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用全长转录组研究 动物线粒体的转录,可以得到原始体到前体的全部序列,为进一步理解线粒体转录, 行使功能和理解进化,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文章主要作者来自南开大学动物系, 包括多名老师与研究生,合作方是中医药大学。 通过这一方法,我们破解了主要模式生物的线粒体基因组转录(成果没有发表), 其中包括 公布 南开大学 一项 重大突破 请各位验证(一)-高山的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07017do=blogid=1007380cid=4670400 DearDr.Gao, Yourrecentpaper“PacBiofull-lengthtranscriptomeprofilingofinsectmitochondrialgeneexpression”(publishedin“RNABiol.201613(9):820-825”)hasbeenselectedtobefeaturedinournextissueof WorldBiomedicalFrontiers ,becauseofitsinnovationandpotentialforsignificantimpact. Researchresultswithsignificantpotentialtoimprovehealth–ortotreatorpreventdisease–oftendeserveanimmediateleapontothe“frontpage”.However,scientificbreakthroughsdon'talwaysmakethefrontpage–andsomedon'tmakeanypage!Wearetheplatformforyoutostandoutfromamong~100,000paperspublishedeachmonth,inordertoattractmoreattentionfromthepublicandpotentialinvestors. WorldBiomedicalFrontiers focusesoncutting-edgebiomedicalresearchfromaroundtheglobe.Ourwebsitereceivesmorethan10,000visitspermonthfromaninternationalaudienceofacademicandindustrialresearchersanddevelopers,providinggreateropportunityforyourresultstoberecognizedandappreciated. Ifyouacceptourinvitationtofeatureyourpaperonourwebsite,a $45processingfee willbecharged.Wewillthenposttheabstract/summaryofyourpaperinthelatest sectionof“Editors’Picks” withadditionalinformationfromyouhighlyrecommendedtofurtherexplainyournovelfindingsandconceptsinplainlanguage;photosand/orfiguresarewelcomed.Herearetwoexamples( 1 and 2 ). Inordertoreportbreakingpublicationsinatimelyfashion,pleasecontactuswithintwoweeksifyouwishyourpapertobefeaturedinournextissue. Sincerely, MichaelYang Editorof WorldBiomedicalFrontiers , NewYork,USA Phone:1-(917)426-1571 E-mails: editor@biomedfrontiers.org Website: http://biomedfrontiers.org
27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44扔掉这块“废电池”(2004)
ggjjhh 2016-2-21 09:54
扔掉这块“废电池” 高金华 学生放寒假,教师忙“充电”,笔者意外地看到了一块“废电池”。赵碧波撰写的《在线教育: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野》一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复转载。第一次转载是在2002年第8期73~76页,原载《政工学刊》(大连)2002.5.16~18;第二次转载是在同年第11期64~66页,原载《基层政治工作研究》(长沙)2002.5.11~12。仅就《思想政治教育》的订阅者来说,花钱买来一篇多余的文章,减少了理应获得的信息量。 在学术风气较好的年代,一稿多发的现象极为少见;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复印资料”) 在同一期刊两次转载同一篇文章令笔者感到惊讶。 笔者在此仅就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是科研成果转化问题。 从本质上来看,科研成果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科研成果有两种存在形态:尚未公开发表和已经公开发表。前一种形态属于个人意识,后一种形态属于社会意识。我们不能把那些公开发表的东西都称为成果,因为其中很多东西是文字垃圾;我们也不能断言尚未公开发表的东西都不是成果,因为科学发展史上永放光芒的一些篇章在作者有生之年曾经难以问世。社会进步在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标志是科研成果能否尽快地由个人意识转化为社会意识并进而转化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界空前繁荣,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一方面很多有真知灼见的文稿难以发表,另一方面一稿多发的现象层出不穷。一稿多发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败坏了学术研究的风气。 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除了加强科研道德和编辑道德建设外,还必须加快科研和出版管理体制改革。要让那些无视法律的科研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要请那些缺乏科研道德的人退出科研领域。要在法律上明确限定期刊社的审稿期限以及发出采稿通知的义务;放宽对期刊市场的限制,让科技期刊公平竞争,从而让一切创造精神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是科研成果评价问题。 五十年代后期问世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身价倍增,被不少人誉为“国内公认的最具学术资料权威性的系列刊物”(200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以其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分类科学,筛选严谨,结构合理完备,成为国内最有权威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专题文献资料宝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网页)一些科技期刊利用其发表的文章被这种刊物全文转载量之多,来证明编辑学术水平之高;在评定职称时,一些大学和研究单位用文章是否被该刊物转载作为量化加分的一条重要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在同一栏目(“军队思政”)两次转载发表于两份期刊上的同一篇文章,不但令人怀疑该刊物筛选论文的严谨性,更令人反思科研成果评价的权威性问题。 首先,权威都相对的,没有什么“最权威”的东西。除了绝对的无限的宇宙整体,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对权威的认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上网检索,人们在《深圳大学学报》“光荣榜”上可以看到:《新华文摘》“最具权威性”,复印资料则等而次之。在清华大学文科科研量计算办法(讨论稿)中,更没有复印资料的一席之地。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订阅那些期刊才能让特定的读者群体获得更多的专业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无疑具有较大的权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部16开本的大书被人们异化为评价期刊及其所发表的文章学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手册”。在评职称时,所谓“核心期刊论文”,每篇5分,在非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每篇只能得2分;而前者可能通篇都是文字垃圾,后者可能是某一学科的划时代文献。 再则,权威是必要的,科研成果评价需要公认的权威。科研成果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而且需要组建权威的评价队伍。制定标准是首要的,一些单位之所以把“核心期刊”和“三大文摘”(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作为主要标准,正是因为缺乏更科学更全面更权威的标准。各种科研单位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成果评价标准,但我们也需要若干项公认的社会标准,更需要由政府出面制定出一些科研评价的国家标准。科学发展的历程说明,科研成果的评价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科研成果评价队伍的权威性要靠群体性和流动性来保证。 总之,要促进我国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繁荣和进步,都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评价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原载:《社会科学报》2004年1月29日第5版(学术批评)。(编辑:杜娟) 投稿标题:一稿多发凸显出的两大问题
个人分类: 已发论文|1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雷人的一稿多发
热度 3 cgh 2013-2-18 16:59
雷人的一稿多投、一稿多发 何谓一稿多投?有人就光明网登载科学网博文提出,这是一稿多投。记得沈阳总监就博文权益问题发过几个博文,现在封博了,也看不到了。先看看 wiki 和百度百科对一稿多投的相关解释: Wiki :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将自己创作的同一部作品同时向多家出版机构或者媒体投稿的行为。在许多国家,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或者是违法的。 一稿多投现象的出现,是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更早更多的出版机会。然而作者在获得这种利益的同时,出版者的权益却可能受到损害。尤其是报刊,作品的新颖性往往决定了报刊的利益。 有些国家明文规定了法定的一稿多投期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了 “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受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受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 ” 百度百科: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发表(同时或者先后发表) , 即多次使用同一作品的行为,是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当今网络时代,不准一稿多投是落后文化,势必影响信息传达。现阶段,是应该根据新形势制定新用稿原则的时候了。 对于一篇好的作品,媒体之间会频繁转载,而极少会主动付费给作者。出版社拥有无数次的使用权,而相反的作者只有一次,面对 “ 不能一稿多投 ” 的行规, 作者的权利又在哪里?难道就在于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全国乃至全世界未经许可使用自己作品的事实,然后再到法院去索赔?孤身一人的作者面对众多的出版机构显得 苍白无力。与其被多家报刊转载而得不到权益保障,到不如自己一开始就一稿多投,这无疑是很多作者一致的想法。所以,要解决一稿多投的问题上,除了一味的谴 责作者,要求作者自律之外,媒体同样应该自律。在刊登和转载文章时,做到充分尊重作者的权益,及时主动的给予联系和付款。 互动百科和百度百科基本相同。 Wiki 和百科两者对一稿多投的解释和观点和观念相差这么大,使我大吃一惊!作为对知识产权没有任何知识的人,我只知道,科学成果的出版过程中,作者需要将版权转让给出版商,这个转让也就剥夺了作者再次出版相同成果的权利。因此, 一稿多发就是作者对版权转让协议的违约 。这是侵犯出版社利益的事情,因此受到法律的约束。 可是,博客是不是和科学成果一样,在发表的时候将 版权转让给博客运营商了吗? 将博文发表在多个网站,对于好博文来说,网站间似乎是有利益冲突,但是不是存在版权冲突?如果 版权一直都属于博主,原创、首发、转载还有区别吗? 网站间的利益冲突和博文作者是什么关系?博主同一篇博文不同时间多次发在同意博客运营平通算不算一稿多发?如果博文版权一直在博主手上, 网站间争利益有什么样的法律来规范?(请不要说道德约束) 刘洋博主讨论了“ 写博为了什么? 博文写给谁看? ”不无道理,穷人还是相对快乐的,不用争利益。但是有人因为博主的博文争利怎么办?甚至威胁到博主快乐发博文的心情,又如何?现实生活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利益,往往被少数人集中起来成了收益,而贡献者却在局外。不知道发了成千上万篇博文的博主有没有关注这些问题? 利益害死人啊,真烦,哈哈哈 期待法律专家、互联网专家、信息传播专家普及一下知识!
个人分类: 杂谈|2913 次阅读|6 个评论
[讨论]学术道德之一稿多发
热度 1 Enago 2012-12-11 11:33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如果是一稿多投,有时候还可以用客观因素,比如不合适的职称评选制度,某篇文章审稿周期太长,某个编辑联系不上等为自己开脱一点,那么一稿多发,则是“证据确凿”,铁板钉钉的事实了。一般来说,没有期刊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刊登你的作品,所以,一稿多发主要还是由于一稿多投造成的。这已经是自己有意识越界造成的后果,所以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同情的。 如果真的出现了一稿多发的情况,对于作者,对于期刊,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下面是《南方经济》对一稿多发的文章的处理决定。应该来说,红色标注出来的部分算是处罚比较严重的。基本上,这位老兄想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希望是比较渺茫的了。这还不算上单位做的处罚呢。但是看了一下《农业技术经济》的网站,好像没有看到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意见。所以呢,这类事情还是没有一个规范的处理方式的。 《南方经济》 对李明桥一稿多投的处理决定 本刊 2011 年第 8 期( 2011 年 8 月)发表了李明桥的文章《门诊补偿政策与农户医疗福利水平》,经查和李明桥发表在《农业技术经济》 2011 年第 4 期上的《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补偿政策对农户医疗需求与费用的影响》是同一篇文章。李明桥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农业技术经济》已经发表他的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本刊,致使本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 本刊决定撤销李明桥的发表,并停止接受李明桥投稿五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 此决定通知李明桥单位。 《南方经济》编辑部 2011 年 10 月 25 日 对于会议文章跟期刊文章,笔者认为还是不算是一稿多发。会议文章的特点就是反映研究小组最新的成果,就跟参会人员的简历一般,是让大家清楚你的研究方向,这样也方便在会议上交流。大部分的会议文章的 review 过程要比期刊文章简单很多,只要内容还可以,文字不是乱七八糟,录用率还是要比正式期刊高比较多的。当然一些顶级会议的录用率也非常低,比如 ACM SIGCOMM ( ACM Conf on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s, Protocols Apps ),录用率差不多只有 10% ,比一般的期刊难多了。还好在笔者的行业,一般来说,只要去参加会议, 2 个小时写出来的会议文章也是能给录用的。所以在我们组看来,会议文章并不算在发表的文章之列,只有期刊文章才算。再举一个例子,一个 PhD 学生参加了 4 月份的一个会议,会议回来之后就将会议文章投到一个很不错的期刊,标题名字都一模一样,前几天审稿意见已经回来,文章已经 minor revision ,被接收了。编辑跟审稿人也没有提到这个算是一稿多投或者一稿多发的。不过这个事情也是仁者见仁了,组里也有因为实验结果先发在会议文章上,然后发到期刊上被拒的事情。但是审稿人并不是以一稿多投的理由来拒稿,而是认为这篇期刊文章跟会议文章相比,结果没有更好,只能算是 increment work ,创新程度不高来拒稿的。 相关的科学网文章阅读: 1. 会议 paper 与期刊 paper 之间无 一稿多投 之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2601-600681.html 2. 允许一稿多投,反对一稿多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3347-550035.html 3. 再谈一稿两投、一稿多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721-352068.html http://www.lingnan.net:8080/jwk_nfjj/CN/column/item108.shtml --- 英论阁 Enago 作者讨论 : www.enago.cn 上一篇: Enago荣获2012世界品质承诺金奖 下一篇: 学术道德之专利屏障 博文系列一: 英论写作发表 博文系列二: 用英语写论文 英语修改 英论阁 Enago 博文目录
个人分类: 作者讨论|67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允许一稿多投,反对一稿多发?
热度 5 vcitym 2012-3-21 09:33
又遇到了有人问起的“老生常谈”问题: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其实很多人,尤其是科研新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很深入的研究,直接的灌输规则就是:不一稿多投。因为没有一稿多投当然就没有了一稿多发了。可目下严酷的现实就是,很多学生或要评职称的人,没有时间三个月三个月地等待,只能一稿多投,换来耙子搂枣,搂到那个是那个。 一稿多投的行为是作者的事情,一稿多发是编辑部的事情。无论哪个环节严格把关了,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但问题是,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刚性需求导致,它产生的只是增加了编辑的劳动量,再一稿多发之前编辑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完全可能的。从这个角度讲,允许一稿多投,反对一稿多发的观点好像是成立的。 因此,目前可以展开一些讨论,可能对我国的 《著作权法》修订有帮助。如果科学网有兴趣可以开展一次调查。 延伸阅读: 1、白谤,或是刺破“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面纱, http://lz20032007.fyfz.cn/art/1047175.htm 2、一稿多投、一稿多发,为什么?,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30/20020419/713087.html 3、最近编辑很郁闷—— 一稿多发和一稿多投, http://bbs.esn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1021archiver=1 4、 学术论文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问题的多学科分析, http://kbs.cnki.net/forums/22803/ShowThread.aspx 5、 教育部社科委:允许一稿多投,不应一稿多发, http://bbs.jjxj.org/thread-94563-1-1.html
个人分类: 杂谈|11867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