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马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马路边的田旋花
热度 1 huailu49 2017-9-2 15:01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7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希望,在前方(八十四)
panpine 2017-6-10 00:30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烤肉的第六感精确地认定酸菜就是和自己相伴到老的人,其他人怎么看,父母怎么看,烤肉从来不会仔细去想,即使没有婚礼,没有彩金,没有戒指,没有车,也没有房。 可疑虑还是从烤肉的潜意识里一点一点地向外渗透出来。走出房门,烤肉选择和酸菜保持距离,对她说话大声、冷漠、刻薄、不留余地,每每看到酸菜委屈的眼神,内疚就像一杯烧着的酒泼在心上。他约束自己不去心疼她,不去和想法中一样爱护她,同时遮蔽着一切不让她看见真实的自己,也许过不了多久,酸菜就会渐渐地疏远,成为过客。有一天,酸菜醒来,精神状态很好,吃了早饭和烤肉往公交车站走,学校正门是一条不宽的马路,一贯遵守交通规则的烤肉莫名其妙地往绿灯正在闪烁的对面冲去,跑出两三步,两旁静止的车子开始慢慢启动,烤肉回头看,酸菜背着小书包,两只手一前一后地摇晃,和大清宫的娘娘一样慢条斯理地朝这边走过来。车子发出催促的鸣笛,烤肉上前一把抓住酸菜往路边拉,不知怎的抓住了酸菜的围巾,酸菜被抓弯了腰,扭头尴尬地讪笑。烤肉觉得自己做得过头,别扭地说“过马路怎么这么悠闲?!”酸菜不明所以,说着平时那样不明所以的话,微微地反驳。送走坚持坐916公交然后乘船的酸菜,烤肉回到学校,他回想刚刚酸菜的笑,回眸里的不知所措,胸口阵阵燥热,热汗了上空本来寒冷的冬天。他不止一次地感受到,酸菜用了全部,甚至超过全部的爱来接纳他,用大部分成年人不再有的稚气把真实剖开让他呼吸,把灵魂战战兢兢地交给了对面这个不懂事的男人。 烤肉和酸菜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不能丢下她离开,他想和酸菜去每一个她想去的地方,帮助她完成脑海中每一个突如其来的构想。有时候,烤肉想如果什么时候酸菜不记得世界了,会不会也不记得他,或者只记得他,然后挽着他的手傻傻地笑着过日子。
2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怒放之青春再见 (2014)】【中国大陆】
lcj2212916 2014-3-30 16:22
导演 : 卢庚戌 编剧 : 王安安 / 卢庚戌 / 丛洋 / 王昂 主演 : 潘粤明 / 吕聿来 / 秦昊 / 张晓晨 / 温心 / 刘孜 / 杜海涛 / 王啸坤 / 韩秋池 / 王东方 / 王思思 / 谭卓 / 严屹宽 / 叶世荣 / 张琪 / 崔健 / 汪峰 类型: 剧情 / 爱情 /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01-10(中国大陆) 片长: 96分钟 又名: 怒放 / 怒放青春 / 怒放2013 / Forever Young 官方小站: 电影《怒放》 马路(潘粤明 饰)是某交友网站中层白领,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生活的平庸无聊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一天,他平静的生活被20年前初恋女友李爱突然造访的电话打破。   马路和李爱数次相约见面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但他青春的情感和记忆已经被打开,当年为了李爱(温心 饰),年轻的他(吕聿来 饰)和郑天亮(张晓晨 饰)、钱大宝(杜海涛 饰)、侯亮(王啸坤 饰)四人组了一个名叫“怒放”的乐队,各种往事历历在目,还有那首当年写给李爱却一直没有唱出来的歌是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遗憾。   回忆的过程中马路渐渐找回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他和老友郑天亮(秦昊 饰)、钱大宝(王东方 饰)、侯亮(韩秋池 饰)重组乐队,在大海边唱出当年未唱完的歌曲,几个中年人完成了他们生命中又一次的怒放……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1419839
1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爱情]【怒放之青春再见怒放2013】【高清1280版HD-RMVB国语中英
lcj2212916 2014-3-4 21:57
【怒放之青春再见(怒放2013)】【高清1280版HD-RMVB.国语中英双字】【2014中国爱情音乐大片】 导演: 卢庚戌 主演: 潘粤明 / 吕聿来 / 秦昊 类型: 爱情 剧情 音乐 地区: 中国 类型: 爱情 / 剧情 / 音乐 片长: 96分钟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4年01月10日 (内地) 简介: 本片真实再现青春绽放在充满人文情怀、各类文化百花齐放的90年代,为了自己人生的两个目标,爱情与梦想而奋斗。影片不仅在讲“青春是什么样”,更是把目光聚焦在二十年后的“青春之后要怎样”,如何在经历青春之后,摒弃中年的困惑,追溯过去怒放当下的梦想,与过去陪伴青春的朋友再度组合乐队。 马路(潘粤明 饰)是某交友网站中层白领,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生活的平庸无聊让他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一天,他平静的生活被20年前初恋女友李爱(温心 饰)突然造访的电话打破。 马路和李爱数次相约见面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以偿,但他青春的情感和记忆已经被打开,当年为了李爱的做乐队的各种往事历历在目,还有那首当年写给李爱却一直没有唱出来的歌是藏在他内心深处的遗憾。 回忆的过程中马路渐渐找回了青春的激情和梦想,他和老友重组乐队,在大海边唱出当年未唱完的歌曲,几个中年人完成了他们生命中又一次的怒放……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9170877
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产基建对贪腐者永远是块肥肉!
热度 8 wya 2013-5-27 10:43
老家院子里一开始工程改造项目,退休的老人就说:领导们又有钱赚了... 基建,80年代开始就是肥差,如今仍是如此... 办公区去年11月份刚铺好的柏油马路,仅仅半年,如今又全部被除去重新铺路..... 国家修路可以提高GDP,增加就业,单位修路可以进一步丰富某些人的腰包! 作为纳税人,俺只有心疼:多少贫困人口还缺吃少穿啊!山区的上学路,修好了吗? 资产管理也是如此。报废的旧设备宁可低价处理给收废品的,也不愿意高价卖给职工。原因无非只有一个:卖废品的可以在帐外另外支付回扣。 科学发展?杜绝浪费?中国梦? 专家解读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七大特征 http://news.163.com/13/0527/14/8VSTUGA90001124J.html 在十二届人大会议上,习主席全面阐述了“中国梦”,热议如潮。然而要透彻理解“中国梦”就是 给中国人民量身定做的“一双鞋子”, 只有穿上它才舒适,才轻快,才青春焕发,才健步如飞,那么最好的视角就是与著名的那双美国鞋子——“美国梦”来比较一下。 迄今为止,敢以国家来“做梦”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种大国。 要知道,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来做梦的,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足够大的时空去想像,有实力和自信去实现,才能自己做自己的梦。否则,一个蕞尔小国卧榻在另一大国之侧,自己的命运朝不保夕,睡觉都不踏实,哪能悠哉悠哉地做梦?资源匮乏的国家,经济命脉捏在别人的手心里,一天到晚胆战心惊,怎敢呼噜呼噜睡大觉? 先让我们再重温一下“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具体内容。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 生活 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摘自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的《美国史诗》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是必然的,这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两者的差别及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七点。 中国梦是 国家 的富强,美国梦是 个人 的富裕 较之中国,美国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三面环海,易守难攻,建国伊始就是一霸,历史上从未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征服,倒是常常主动出击攫取他国资源。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国家安全之忧,人民可以专心做自己发财致富的梦。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周边的环境一直极为险恶,历史上与周边国家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几次被其他民族征服蹂躏。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所以中国梦必须把“国家富强”放在第一位。 中国梦的目的是 民族 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 个人 成功 中国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统称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生于兹养于兹,患难与共,休戚相关,对这块热土具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一个共识,民族孱弱,任人欺凌,个人的尊严就会丧失,生命财产得不到保护,哪有幸福可言?美国的民族情况远比中国复杂,黑白两极对立,黑人长期受白人歧视,现在虽然法律上是平等了,但是骨子里的不平等是一时无法消除的,一件小事就可引起内部激烈的民族冲突。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没有乡土依恋,缺乏民族观念,自然也就只谈个人的成功。 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 自己 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 人才 资源达到 “美国梦”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独立宣言》,强调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同样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梦”特别是强调,不管出身、不论阶级,每个人具有同等靠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对那些阶级分明的欧洲小国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诱惑他们、鼓励他们来美国冒险。历史上,美国多次利用其他民族的人民来发展自己的国家。比如早期从非洲引进大量黑人搞种植,十九世纪利用中国劳力修铁路,现在又大量吸收墨西哥、东欧的人从事各种各样的体力工作,很多白人成了有闲阶级,整日打高尔夫享清福。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13亿人的大国,不可能靠大量引进外来人才发展自己,所以习总书记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是 群体 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 个人 的自由和快乐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个“家国”的概念,群体意识一直很浓,讲究的是“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之内,关系和睦,人人安康,自己才能幸福。所以中国人的幸福是群体意识的。在一个家庭内部,幸福是共享的;在一个国家内部,幸福也是共享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共同”来描绘中国梦的愿景:“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然而欧美文化则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 中国梦具有纵深的 历史 感,美国梦只有 现实 的体验 实现中国梦的自信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历史。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上多次强盛,曾是那个时期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最近这些年帝王连续剧的繁荣,反映的就是大众这种心态。西方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其中一部分因素就是来自历史,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人具有再现历史的能力。一个历史上从没有强盛过的小国家,你吆喝得再厉害,别人也只会把你当做笑话看。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就用了“复兴”这个词,其中就透露着乐观和自信。然而,美国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自建国起,靠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一个超级大国,所以它的梦是把现实延续下去,不让挑战他的力量出现,一直可以做自己的美梦。 中国梦依赖 群策群力 ,美国梦靠的是 个性 张扬 实现中国梦,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人人给力,踏实勤干,利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朝一个方向努力。它靠的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一句话,中国梦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合力来实现。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但是也是个喜欢折腾的民族,自毁力强大的民族,很多时候是发展一段,折腾一段,致使国家的发展可能不进则退。所以,现在要实现梦想,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意识,明确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然而美国自建国起就走的是一条务实的道路,就是简单追求个人富裕幸福,所以个人成功的合力构成了国家的强大。中国人可以办大事,但首先要统一意识。 中国梦是为了 民族 光荣,美国梦是为了 个人 荣耀 自鸦片战争以来,领土被侵占,人民被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大灾难,这都是民族的创伤。近代史上,多少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民族有尊严,国家有安全,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掷地有声。没有这种历史痛的国家是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渴望。美国就没有这种痛,所以它也不会做这种梦,因而,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富裕、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还要明确一点,美国梦经历变革,中国梦也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期望也会改变,梦想也会有所不同。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梦”是根据“中国脚 ”量身定做的“一双鞋”。 生活在中国,就专心做自己的梦,通过实干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604 次阅读|8 个评论
老家门口
fdc1947 2012-7-3 09:27
老家靠着大街,门口就是人行道,人行道外面是马路,马路的那边还是人行道。 人行道只有大概一米五六宽,水泥的,正规地说,是混凝土的(吴方言称水泥为水门汀,这是音译,但是小时候好像没有听说过水泥这个词。那时北方人称水泥为洋灰。我真不知道水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什么时候成为了正规的用词。谁知道,请告诉我——哈,一开始就跑题了)。估计这些人行道比我的年龄还大些,反正也是“旧社会的产物”。水泥的人行道被划成交错的正方形块,从家门口到人行道边一共是四块半,外侧是石头的护边即北方人所说的“马路牙子”。与我家门面相对应的那三米来长人行道的东部,留下一个大约六十厘米见方的泥地,里面种着一棵法国梧桐,其年龄亦与我相仿,我小时候还能晃动它。整条街道都种植着这种树,间隔约五米,基本上没有空缺。 虽然,我家所处地段为市中心,但是,在解放初期,平时街上没有很多行人。由于家里的大多数地方都是地板地,不适合小孩子蹦蹦跳跳的游戏。另外,几家的孩子老在谁家造反也不是事情。于是,蹦蹦跳跳的事情往往就在街上。小孩子在人行道上玩耍,一般不会与行人冲突的。当然,疯跑是不行的,行人一般上街是买东西的,更有泡开水的(见博文《老虎灶》),与人一撞,非闯祸不可。只能较为文静的蹦跳,如跳绳,跨大步、车铁箍(滚铁环)、造房子之类的。划好了每行四块半正方形的人行道是孩子们经常“造房子”的地方,我想很多人小时候大概都造过,不过规矩可能各地有差别罢了,也有些地方可能不是男孩子玩的。造房子在苏州叫做“骑脚马马”,我们单腿踶踢的是一小块水缸的碎片,那东西溜滑,在水泥的人行道上得小心踢,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踢出“房子”的边界。从靠边的那半块正方形作为起点,可以造四间房子,然后到邻近的那一行折回造第五房第六房,等等。 夏天,人行道是人们晚上乘凉的地方。太阳快下山时,人们就在人行道上泼上水,等到吃过晚饭,人行道上就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凳子、竹榻、藤椅、木板等等。天黑了,大人、小孩在人行道上坐的坐、靠的靠、躺的躺,每人手里拿着扇子,纸团扇、蒲扇、折扇、鹅毛扇,有聊天的、下棋的、打闹的、讲故事的、吃零食的、打瞌睡的,一直到夜深。 人们还在人行道上劈硬柴(北方人称劈劈柴)、把弯钉子弯铁丝砸直等等。 1958 年,学校要求把水缸碎片磨成粉,作为耐火材料,每个学生都必须交若干斤,我们就在人行道砸、磨。但是,就这么折腾,一直到九十年代大拆迁,这人行道竟然没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明显的损坏。只有在树边上,因为小树变成了大树,树根把靠近大树的水泥块顶起一些来了。 小时候,中间的马路是弹石路,约五六米宽。弹石路面是过去江南城市里最普通的路面,它由大小相似、形状不规则的石头砌成。所用的不规则形石头即弹石的三个维度大概是: 20cm × 10cm × 6cm 。路面上 先铺上粗沙子,然后把弹石尽量平整地码齐垒紧 。所用工具为手镐,手镐一头尖、另一头如锤子,约长 30cm ,木把也约 30cm 。这些石头是被立着砌的,即最长的一个维度垂直地面,紧紧地挤在一起。这样砌好后,要单独挖起一块石头就极难极难。马路中间略高于两边,下雨后雨水流到马路牙子那里,而相隔二三十米就有一个下水道口。苏州雨水多,夏天特别是台风季节经常有大暴雨,但是马路上从来没有积过水。这样的马路在雨过几分钟后往往就干了。但是,这样的路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好走自行车。轮子越小,颠簸越厉害,所以,街上极少有自行车。 50 年代前期,街上也基本上没有汽车。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运人靠黄包车,运货靠平板车。 那时,黄包车(即骆驼祥子拉的人力车,北京人称洋车)是街上最多的车子,乘黄包车出门,就如同现在出门打的。我家门口附近就经常停着多辆黄包车,黄包车夫之间为争夺顾客时有争吵。他们与商户有时也吵架,当时在我家门面上开湖笔店的程文祥先生有时就与他们吵架。这位程先生脾气有点怪,早晨开门未有生意之前,他往往不理睬向他打听问讯的路人,甚至乱指一气。也容易为一点小事与黄包车夫吵起来。当黄包车夫向他说,现在解放了,我们是工人阶级(在黄包车夫眼里,开店的是资产阶级)。程先生会讥笑他们:工人阶级?两角钱,拉我去阊门!我们小孩子会在背后偷偷议论程先生反动。 如果装运大件物件,如机器等,就用“大榻车”,十几个人一起拉。一人驾辕,其余人分两列,每列各拉一根很粗的长绳。拉时大家一起唱号子,不是喊,是真正的唱,其曲调与《大路歌》旋律极为相似,我以为《大路歌》即以此为基调。由于不是天天路过,所以,每当这种“大榻车”路过,孩子们必到路边观看,听工人们唱号子。 1952 年,苏州开始有了公共汽车,全市一共三路。当时,我家门口西五六米处就要成为 3 路汽车(拙政园——石路)的一个站点。当时,大概是因为第一次设立公交车站,怕原来的路基不足够好,就来了一个施工队,十几个人。他们把原来的路面挖开五六米长,挖深,放进一些大石头,再把地基夯实,最后铺上原来的弹石路面,干了不少日子。我和邻居的小孩都第一次见打夯的,觉得很新鲜,印象很深刻。他们打的夯是一根粗大的方木头,比大人的肩略矮,底下包铁板,上部有一个把手,下部有四根绳子,一人扶夯,四人拉夯。由于打了许多天夯,他们的夯歌的曲调我至今记得很清楚。扶夯者领唱(下面的简谱音符中,红字表示高音,绿字表示低音),比如:拎起来啊( 3331 ),众应: 嗨 ——吭 ( 2-31 ),领:拔起来啊( 6 331 ),众:嗨 ——吭( 2-31 ),领:招式照样(几乎是在说喊),众: 嗨 ——吭( 2-31 ) ,底下,领着往往看见什么就说什么,但音长总占四拍,众人总是响应:嗨 ——吭( 2-31 )。在打了若干次之后,领着一声带有一点抖音的“哟——”( 5 ——,),众人就唱起“副歌”:唷吭唷佐喽吭唷,唷——,唷吭唷吭,一夯又一夯呕( 6 5 1 6 53 23 , 5 ——, 6 53 6 53 , 353 21 2 ——)。唱副歌时,全体情绪高亢,掀起一个高潮。接着,又恢复到开始的领唱“拎起来啊”。我们都学着唱,自己做游戏也唱着打夯,所以,这个曲调几十年都没有忘记。 慢慢的,黄包车越来越少,据说那东西人拉人是“不平等”的,不过有了三轮车。 1958 年,黄包车彻底消失了,当时就听宣传说,最后的黄包车进了博物馆。但是公共汽车越来越多,由于公共汽车价格便宜,坐三轮车的人不多,人们大都乘公共汽车。大约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三轮车也没有了。 门口的马路与苏州的大多数街道一样,在 60 年代中期被改成沥青路面。那时我已经在北京上学了。回家的时候,就觉得街上都是人,仿佛是变戏法变出来似的。 现在,那段街道上车水马龙,过去的房子、人行道、马路、树等等都变掉了,它们与我已经没有关系了。只是那个曾经的空间永远存在于我的回忆中。
个人分类: 闲说苏州|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居民区马路上摄像头
热度 1 黄安年 2011-9-21 09:05
美国居民区马路上摄像头
美国居民区马路上摄像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9 月 20 日发布 Ridgebury Hills , Danbury , CT 住地主要出入通道的红绿灯电线杆上 , 安装有四个不同指向的摄像头 , 基本上可以达到监控过往车辆的目的。一般在高速公路一些路段上是安装摄像头的,防止超速行驶, 而在社区马路安装摄像头则恐怕不光是超速行驶的问题 , 因为这些马路几乎是进出社区的唯一通道。 其实 , 即使没有摄像头 , 这里的汽车驾驶者均安全礼貌谦让 , 很少鸣笛,对过往动物和行人尤其照顾有佳 , 一般违法红绿灯交通管制规则的并不多见。 照片 5 张为即时拍摄。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74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通东苑清晨大马路
热度 1 黄安年 2011-5-21 09:40
天通东苑清晨大马路
天通东苑清晨大马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5 月 21 日发布 天通苑东区清晨的大马路很清静。下面是照片七张 , 即时拍摄。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路认知科学(四)黄灯亮了,怎么办?
luocun 2010-10-1 11:40
(继续给提议中的 【认知圈】 做马路宣传。这个小系列的最后一篇。) 平时我们总说红绿灯,虽然大家都清楚,其实是红黄绿灯。红灯和绿灯的时候怎么办,比较清楚:红灯停,绿灯行。 咱们前面指出的复杂情况 ,对开发中的机器人驾驶员可能比较麻烦,但对于人类驾驶员来讲还是很容易的。可是,黄灯亮了,怎么办?新手上路,往往会有这个问题。 交规上说: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可是,交规没有说明尚未越过停止线的车辆怎么办。我想,它的意思不应该是如果尚未越过停止线,就不许通过。比如说,假设黄灯亮时你正离停止线10米、按70公里的限速在开,那你是不太可能不越线的。哪怕当一回F1选手,承受一把2个G的急刹车,也还需要一秒钟和20米才停得下来,那也已经过线老远了。再比如,假设你本来在车流里面,前前后后的车都跑得挺快,到路口时黄灯亮了,那你总还得看看前后的车如何动作吧。 按照俺的理解,这个交规的精神,是说遇到黄灯时,正确的做法是或者在越过停止线之前把车安全地停下来,或者在红灯亮起来之前不加速就通过路口,驾驶员应该努力保证做到两者之一。可是,这种解释也并没有告诉我们在具体情况下该如何选择。 所以,黄灯亮了,过还是不过?还真不是一个太简单的问题。驾驶员需要及时整合各种情况:自己的速度、离停车线的距离、前后车辆的动作等等,才能准确把握,正确处理,做到不违规、不出事。形成这样的判断能力,对于多数人来讲,多少是有个学习磨合的过程的。 这里的情况,可以通过把红绿灯路口视为最简单的一位的数字状态机来考虑:南北通行是1,东西通行是0,具体状态由当前的红灯和绿灯来标志,而黄灯的作用则在于调控两个状态之间的转换。由于车辆有惯性,要立刻改变通行状态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有个黄灯的阶段,让一个方向上的车走完路口,另一个方向上的车才开始走。这跟电路有电容,所以新的输入需要时间才能稳定而新的输出也需要时间才能建立是同一个道理。 当然, 数字电路里面状态转换的调控是靠时钟同步来完成的 。时钟信号是直接连到器件上的,而且器件的稳定性可以做得比较高,波动相对小,范围容易控制,所以可以在适当留有余地之后,把时钟频率固定下来,以后就一切都是自动的了。红绿灯的情况则不同,其变化没有、也不可能直接作用到车辆的刹车和油门上,毕竟具体情况的波动范围太大了──天气变化、车辆载重、是否堵车等等等等。所以,只好依赖驾驶员们磨合学习出来的判断能力,让大家自己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智能地扮演数字电路里面的时钟角色。 这样说来,红绿灯虽然叫做红绿灯,它要真正运作起来,还是要靠黄灯;而黄灯之所以能调控路口的状态转换,又依赖于驾驶员们对黄灯亮时情况的恰当把握。如果说数字电路的时钟同步这个聪明的发明是数字电路数字性的基础,那么黄灯亮时驾驶员们的正确处理其实是红绿灯机制之智能所在。 数字电路要真正运作起来,必须要掌控对高低电压之间灰色区域的穿越, 其状态转换在时间和电压水平上都是不可能有无限细小而完全确定的边界的 。同样,红绿灯的运作在时间上也不能一刀切──必须要有黄灯;在时空上也不能一刀切──不能说黄灯亮时还没到停止线就不许过。貌似黑白分明的0和1,貌似红绿显然的停与走,其实靠的都是在灰色区域里面如何打拼的智慧。只有当人们在实际驾驶中懂得了黄灯亮时怎么办,红绿灯才能工作。 推而广之,或许只有学会在灰色区域里打拼,而不是抹杀灰色区域的复杂性,才能真正的分辨黑白、澄清是非,在坚持理想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黄灯亮时,一味地踩油门,或者一味地急刹车,痛快可能是痛快了,简单可能是简单了,结果难免自己和他人非死即伤。
个人分类: 通俗认知|55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路认知科学(三)如何不被“路杀”?
luocun 2010-9-25 12:43
(继续在马路上晃悠,顺便宣传一下提议中的 【认知圈】 。) 英语里面有路杀(road kill)这么一个词,指马路上被车撞死、压死的动物。比较多的是松鼠啊、鸟啊、鹿啊。比较可怕的是驼鹿(moose),可以重达半吨以上,夜里撞上它,往往车毁人亡。 要不被路杀呢,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至少对于人之外的动物如此,有些狗或许可以算是例外。为什么?因为,你在决定横穿马路是否安全时,需要确定 没有 车开过来。可是,这个没有的东西,你怎么能看得出听得到它的没有呢?它根本就没有,根本就不在那里嘛。 办法还是有的,关键是要把马路的这个样子: 看成马路的这个样子: 的 否定 。 就是说,不光要把前一种情形看成坚实的路面,看成可以行走的地界;还要把它看成现在 没有 车(或者那种飞快的在轮子上跑的怪物),短时间内也 不会有 车的 空空荡荡 的地界。能够分清楚这两种情形,并把通过 左右看 而看到的前一种情形,看成后一种情形的否定,做到这些, 才有可能保证 不被路杀。做不到这些呢,也就不能懂得 没有 车才安全,而 只能是走到路边,向前看, 看到路面可以行走,就 得过马路且过马路,而被不被路杀就是听天由命的事情了。 所以说,要想不被路杀呢,关键就是要懂得 否定 ,懂得按照车的 不在场 来行事。 否定这个东东,是很难懂的,人之外的其他动物,极少有能够掌握的。大概也就有某些鸟类和猩猩什么的,可以慢慢训练出来。对付否定或者不在场之所以难,是因为你所作所为的根据,并没有在直接驱动你的感官和行为。看见水,就伸嘴去喝;看见食物,就伸手去拿;看到有个车冲过来了,就赶紧跳开那种行为方式是相对简单的,因为可以直接基于物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相比之下,没有看见水,才去打水;没有看见车,才过马路;没有看见人,才写情书这些就要难得多,因为不在场的东西,是不会直接作用于你的感官,影响你的行为的。 当然,一个东西的不在场,并不意味这它不重要。经常有可能不在场的东东,从食物到配偶到后代,对于所有动物都可能很重要。但是相当全面地按照不在场的东东来组织自己的生活,恐怕是人类才有的特点: 孩子将要出生的那一刻,自己将要拿到博士的那一天,家里房子按揭将会付清的那一年,这些都是现在不在场的东东,却也是人们现在为之操心操劳的事情。留下遗嘱安排后事就 更不用说 了 。 由此看来,不成为路杀,对于人来讲虽然简单,但也是一个不低的人性化的起点。它需要有基本的心理表征乃至符号性思维来支持(所以是多数非人类动物所不能的),那也说不定。 后记:这里关于人跟其他非人类动物的比较,或许只是个童话。欢迎搞动物行为的朋友拍砖!但是,不管俺把多少动物的认知能力给想错了,不管实际上有多少动物能够把握否定,关于否定和不在场的东东的重要性以及把握它们的难度的这些说法还是可以成立的,只是俺低估了非人类动物的本事而已。
个人分类: 通俗认知|4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路认知科学(二)“红灯停,绿灯行”
luocun 2010-9-23 09:23
中秋快乐! 上回说到的 过马路,左右看 ,其中的道理,用术语来讲就是意向性的时间结构,只不过咱们把它放到了一个 具身化认知 的例子里。这次来说说红灯停,绿灯行,讲讲具身化下面的规则问题,继续宣传咱们的 【认知圈】 。 计算机是不是按照人们给它们的规则行事的?是,也不是(我想一般而言不是,这个以后再谈)。人是不是按照一定规则来行事的,比如说在马路上开车的时候遵守红灯停,绿灯行?是,也不是。什么意思?让咱们看看(假想中的)用计算机做出来的机器人如何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吧。 机器人驾驶员1号,开车来到路口,一看是红灯,于是刹车,车准确而稳当地停了下来,没有压线。红灯停,很好。这时候,右边的路上开过来一辆水泥搅拌车,庞然大物也,由不得1号不注意。于是1号转头向右看去,却刚好面对着右手边的绿灯。好,绿灯行,1号就一脚油门,车向前走,砰的一声,被水泥搅拌车给撞飞了。 机器人驾驶员1号送回厂里,先一通抢修恢复功能,再一阵捣鼓升级换代。升级的内容大意是说:所谓红灯行,绿灯行的那个灯,是你车头正对着的那个灯,不是你自己的头对着的那个红灯。 升级成功的机器人驾驶员2号,开车来到路口,红灯,停。左右张望一通,没被两边的绿灯迷惑。车头前方的灯变绿,行,开始左转弯。弯快转完了,突然发现自己车头正对着红灯,赶紧急刹车,砰的一声,这回水泥搅拌车从后面撞了上来。 机器人驾驶员2号送回厂里,一通抢修,再是一阵捣鼓。升级换代:转弯过来时,你看的是别人的灯,尽管你的车头对着它,但是你弯还没转弯就别理它! 这些升级换代的具体内容,是红灯停,绿灯行规则不会说,也不屑去说的。人们在平时开车的时候,也可以说是不假思索就照做的。可是,不去说、不明说、不假思索,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实际的理解。相反,可以说任何真正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开车的司机,对于身体朝向和车朝向的区别、对于过路口转弯时朝向的变化等等都有无言的但是很清楚的把握。 在身临其境中的对抽象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遵守,归根到底靠的是这种无言的理解和把握,而不是完全按照字面的执行:红灯就停,绿灯就行,如果完全按照字面,而不预设或者依赖具身化的关系(我的头现在正偏向右边呢;我这个弯还没拐完呢)的话,甚至这个规则应该怎么理解恐怕都成问题。 当然,规则遵循对于身临其境地恰当把握动态具身化关系的这种依赖,并不意味着红灯停,绿灯行这个规则要改变,要细化。因为,无论你如何细化,都可能碰到更多的具体情形。 比如,升级换代之后的机器人驾驶员3号,开车到了路口,看到前方绿灯,虽然与此同时左边路上警灯闪烁、警笛呼啸,依然一往无前地绿灯行,结果砰又给撞回修理铺去了。机器人驾驶员4号,驾车参加台风来临前的紧急疏散,来到路口,有警察指挥通过,却依然红灯停,也不行吧。台风过后,机器驾驶员5号,开车回来,到达路口,看见有灯,可是灯不亮,(因为还停着电呢),傻眼了,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行。如此这般,无穷无尽。 真正的遵守规则是在于从自己的具体处境出发、在身临其境中遵循规则的精神而非字面。只是把规则视为简单固定的框架,然后拿去跟世界上的具体情形比照,并执行,是不可能的真正懂得规则的。 这里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在于所谓具身化──我们总是以此身、由此地、在此时做事情──是不能选择的。规则,不管是多抽象还是多具体,都逃不出这种身临其境的复杂性。而且俺觉得,人或者计算机或者机器人,如何面对这种与身俱来的复杂性而同时又能遵循规则的精神,那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是个真正有意思的认知科学的问题。
个人分类: 通俗认知|7325 次阅读|1 个评论
马路认知科学(一)“过马路,左右看”
luocun 2010-9-21 01:59
说明: 写点马路上的认知科学,宣传一下提议中的 【认知圈】 。 记得俺的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 当时俺们那旮旯儿,车极少,人行横道线没见过,左右看自然是不必啦;在乡下过夏天,那更是哪天听到了汽车声,那天就跟过节似的,十几里长的山沟两边,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在攀石头伸脖子眺望呢。现在想来,编课文的人,要吗是只了解市情而不了解国情,要吗就是很有前瞻性。不过,多年以后,又下乡,看到堂妹的英语课本有如下对话:Q: What does your dad like to do on Sundays? A: He likes to wash our car. 看来课本之不反映生活,也在与时俱进啊。 书归正传,课本上讲的自然是对的,好好听着,不必叫板。过马路,就得要左右看。看什么?当然是看有没有车冲过来,尤其是闯红灯的那种,只有没车冲过来,又有足够的时间,才可以开始迈步走向马路的另一边。 不过,有时候,您走到马路边,停下来左右仔细看了,才发现如果不停下来左右看的话,原来是直接就可以过去的,左右一看呢,时间就用掉了,机会就给错过了。骑车的时候就更是了,因为刹车和起步都更费事,停下来左看右看才发现自己本来可以过去的,心里恐怕就更郁闷一点儿。 胡塞尔的现象学里面有个说法,叫做意识之时间(temporality of consciousness)与时间之意识(consciousness of temporality)的关系。搞现象学的人容易把这东东说的玄玄乎乎的。其实,俺觉得没那么玄,就是在说过马路、左右看嘛。 在马路边看什么?看有没有车。看马路有多宽,车有多远、跑得有多快。看自己来不来得及过去。左右看是为了对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过去,形成个清楚的意识,所谓时间之意识是也。另一方面,要形成这个清楚的意识,需要左看右看,看看清楚了,估摸准了,而这些都得花时间,所谓意识之时间。 举个例子,在国外呆久了,人就难免有点呆,过马路左右看的时间──意识之时间──就比较长,结果古稀之年的岳父母都过去了,俺和家里领导这样的小年轻还在马路另外一边左右看,努力达到时间之意识── 有足够的时间过到对面吗? 认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意识之时间和时间之意识的协调。这种协调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 意识之时间(意识发生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跟时间之意识(关于对象的时间过程)通常总是纠结在一起的:一方面,我们必须要用时间才能看清楚马路可不可以过,另一方面,本来可以用来过马路的时间,结果可能用在了左右看上面。当我们驻足观察时,车依然在飞奔,时间依然在无情地流逝。我们必须用时间来认知时间关系,这就是我们的命。 再举个例子。咱们中国人的考试艺术里面有一招,就是拿到卷子以后,先花点时间来快速浏览一下,计划一下,优化做题的顺序,以便最有效地利用时间,保证即使做不完全部考题的时候,也能把分数最大化。当然,这个浏览和优化的过程也需要时间。所以,这一招要灵,就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浏览和优化上,结果反而没有时间做题了。 与人相比,形式系统有个特点,就是没有时间观念。这不是说形式系统不能表示时间,而是说形式系统之为形式系统,好像有个基本条件就是它自己并不在实际的时间流里面活动。图灵机的步骤也好,时态逻辑的过去现在未来算子也好,都没有(也不能)把状态转换步骤和推理过程放到实际的时间里。相比之下,所谓 具身化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其关键方面之一,就是认知的时间和对象过程的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系统是个活生生的要过马路的人或者机器人,那么它就必须要把这两个时间过程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协调起来,这样,它也就必须面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时间,而不能把自己置身时外。 不过,您下次过马路的时候,千万别走神想这些,一定要左右看清楚了。当年,泰勒斯仰望星空的时候,也就是掉到个坑里被人嘲笑。在咱们这个马路上钢铁盒子横飞的年头,不注意的话,问题可就不是跌倒了如何再爬起来,而是去哪里投胎了。 [声明:过马路、左右看的例子是从Brian Cantwell Smith那里借来的。]
个人分类: 通俗认知|6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香港行人为何不横穿马路冲红灯
pikeliu 2010-2-5 14: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c0b57f0100duha.html 香港行人为何不横穿马路冲红灯(2009-07-22 10:13:49) 标签:香港深圳比较 素质 乱穿马路 闯红绿灯 文化 前几天有一篇文章作者写自己在香港坐的士,看见横穿马路的人,司机毫不犹豫的就指谪是大陆人。而这样的话题总是会激起很多关于尊严和素质之类的争吵。而很多香港人在茶余饭后谈起回内地的感叹也是不胜唏嘘,治安,交通好像是永远的令人头痛的话题。不少香港人在罗湖都会被红绿灯搞到无所适从。明明是行人绿灯却车辆穿行,行人红灯却看见车辆停在一边等待,空出马路来。(确实如此,如果愿意你可以去南洋门口,新时代酒店门口试试)。于是我特地将两地的行人交通设施做了一个对比,对比的结果既可以洗刷大陆人爱闯红灯,不遵交通规则恶名,也可以给未来设计城市人行交通的人提个醒。城市化,不是光修几个玻璃大楼就叫城市化,动辄就称国际大都市,**之都的交通也是由人的出行构成的立体系统。 好,我们来看图说话。先看信号灯设置图片是香港街道,我们会发现,如果是8车道,会被分隔成3个区域,来去各3个车道,中间两车道。这三个区域每个路口均设置3组行人信号灯(以下简称信号灯),每一个区域中间以安全岛隔离。(安全岛设有护栏)也就是说如果行人要路过这个8车道的路口是需要停顿两次(安全岛)。而行人只需要看面对的信号灯就可以了。而不需等8车道一个信号灯(内地)。那么这样会不会过马路的时间很长呢?比较3个信号灯比一个多了好多,其实香港人追求效率那是世界有名,他们更不愿付出时间等待,实际的结果是因为分流,而使车辆通行速度大增,而每组行人的信号灯转换极快,过马路等三组灯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需等待。四车道两组灯(平均比内地至少多一组),甚至一车单向也设置信号灯,由高效的电脑控制,遵照信号灯的指示能迅速而且安全过马路,所以香港人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深圳的路口一个信号灯周期长,而且8车道的信号绿灯,左手边的车辆不动,而右手方向的车辆还在行走,如果是老人看见绿灯,却要还有看右手位置的来车,怎么安全?在中间再加一组灯,就可以解决。如果行人看见绿灯就可以安全通行,信号灯自然就可以有效运作,就不会养成横穿马路的习惯。其实解决问题办法就是多加几组信号灯,一个灯只控制一个方向的车。行人就可以放心过马路。 香港中环 香港远离市区的筲箕湾8车道 在香港除了路面交通,行人过马路还可以选择空中和地下。城市规划者在交通路口设置了立体的空间疏导方式。先说过街天桥。香港的过街天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非常密集。在市区中环,各个楼宇之间全部由天桥和连廊连接,如果下雨,你无需带伞就可以行走于在整个中环。就是在远离中心市区的地方(随便举例,如北角),在靠近有商业和人流的地方,平均20米-50米就有一座过街天桥。密集的天桥使地面交通更加快捷。靠近路口设置,路人就不会嫌绕行路远而冒险去横穿马路(深圳有不少天桥就是需绕行很远不方便),对于小孩和老人特别有利。第二是设计考虑周到,既然是老人和小孩多使用,因此多数天桥设有电动扶梯和自动电梯。即使在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过街天桥均设有顶棚,防晒防雨。这样路人也愿意选择天桥过马路。第三外形不花巧,功能为主。过街天桥设计非常简单,但是坚固实用。没有把钱花在装饰上,而是在电梯,防滑设计上花钱。(相比之下深圳南山把过街天桥的护栏设计搞出很多花活。)下图为香港过街天桥 说完地面和空中,我们再来看地下(不是指地铁),在交通路口,地下涵洞过街是一种非常安全方式,在香港过街涵洞和地下铁的出口衔接,形成四通八达的过街方式,比如旺角等地。在地下涵洞的设计上,香港也有许多很人性化考虑。首先是深度,如果不和地铁出口连接的地下涵洞(例如远离市区的一些立交桥下面)都不会太深,采光良好,这样也便于行人使用。第二,几乎和地面出口全部重合,便于辨明方向。第三设计简单,但考虑仔细,例如地面为防滑处理是以造价低但实用的三和土混碎石子方式,而不是采用地砖。下雨时,即使有雨水也不滑。根据坡度设计缓坡通道,便于使用轮椅或是,婴儿车,手推车搬物使用。根据人的步姿设计台阶高度。(这个特别重要,可以参看深圳涵洞的台阶,不知道是给谁走的。迈一步太窄,整个小跑一样,迈两步又太宽。如果不信请亲历大剧院涵洞测试。保证你走两步就投降) 缓坡和步姿合适的台阶,注意材料并不昂贵。以下是深圳涵洞的台阶,路人跨一步的要特别频繁跨,类似小跑。小腿是无法抬高到自然步姿的。其实看看他们的姿势,你就应该感觉的到那种难受。 香港正是通过在交通路口以立体的人性化交通设施设置疏导人群,才使繁忙的城市并不乱,不慌。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也大量减少。政府(以往的港英政府包括现在的政府)不仅是口头空喊注意交通规则,而且长期通过宣传(例如电视上天天可以看见的广告马路如虎口)不断的把交通规则的具体行为表现教育所有市民。而且以硬件设施确保。所以光是说大陆人的素质如何如何还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争论素质问题,不如仔细把城市的细节设计搞好(不等于雕龙绣凤的搞面子工程)。市民自然就不会乱穿红绿灯了。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405)┊ 评论 (5)┊收藏(0)┊转载(0)┊打印┊举报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个人分类: 社会与生活|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俺一句话简评】闹市街道成赛道,马路杀手不胜防
entomology 2009-8-5 14:45
http://news.ifeng.com 外地打工妹在杭州爱心斑马线被保时捷撞死07:556139 目击:保时捷把人撞飞20米|事发路段限速60码|司机涉酒后驾车爱心斑马线诞生才45天就遭遇悲剧|肇事车主已被刑拘 延伸阅读: 杭州富家子弟闹市飙车撞死浙江大学毕业生 男子无证醉酒驾车致4人死亡 一审被判死刑 南京小轿车多次撞人致5人死 肇事司机酒后驾车
个人分类: 扯闲皮儿 Babble Chat|3702 次阅读|4 个评论
今天居然在马路上见到一只黄鼠狼
cutefay 2009-6-14 23:31
前几天我听一个同学还是朋友说她在这周围什么地方看到过黄鼠狼,像猫那么大,我还不信,我想,这周围怎么可能会有黄鼠狼呢,八成是她因为不认识黄鼠狼而看错了,把猫啊什么之类当成黄鼠狼了。而今天,我和一位朋友在数学所旁边的马路上还真见到了黄鼠狼呢!这下子我是真相信了。 我们晚上从外面回来,下了公交车要走一段路,当我们走到数学所旁边的马路上的时候,只看到前面有个猫一样大小的动物以很快的速度从马路的车行道那里窜到了数学所的冬青丛中。当时虽然是晚上,但是马路灯光很亮,并且从车行道到数学所的冬青丛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一个棕灰黄色的像猫一样大的,跟老鼠长得很像的动物在我们眼前飞奔。虽然我们俩都没见过黄鼠狼,但是我们俩一致认定这就是黄鼠狼,因为真的跟其他常见的动物很不像,一看到这种样子的动物立刻就能够让人想到黄鼠狼。 回到宿舍之后,我百度了一下黄鼠狼的照片,果然我看到的跟百度照片上搜索到的某些黄鼠狼的照片比较像。那我估计八成就是黄鼠狼了。在城市里能够见到黄鼠狼真稀奇啊!所以我见到了特别高兴。 黄鼠狼的学名叫黄鼬,是食肉目鼬科鼬属中的一种。鼬是食肉目中最小的种类,颈长,体长而四肢短,能钻入鼠洞内捕杀老鼠。体细长;头小而扁平;颈长而柔韧;四肢短,每足5趾,趾上有尖锐弯曲的爪。其中最小的是伶鼬,体长10~15厘米,尾长3~4厘米,体重30~70克。体型较大的是黄鼬和艾鼬,体长30~50厘米,体重0.5~1公斤。鼬性活跃,胆大,嗜血,贪食,具掠食性。鼬在夜间单独捕食,主要猎物为啮齿动物、鱼、蛙和鸟卵,有利于控制啮齿动物的繁殖。是一种益兽。全世界共有鼬类17种。黄鼬毛色鲜艳,呈棕黄、杏黄或金黄色,针毛细密,底绒丰厚。中国用其尾毛制做毛笔,称为狼毫。 我爸爸小的时候,当时我爷爷村子里有好多黄鼠狼,黄鼠狼还经常偷鸡,爸爸他们就用夹老鼠的夹子来对付黄鼠狼。我爸爸以前还给我讲了一个有一次一只黄鼠狼来我爷爷家里偷鸡的故事:当时晚上大家刚躺下睡觉,这时大家听到外面有声音,我奶奶就让我爸爸去院子看看,当时我爸爸年龄还小,有些胆小,不敢去,后来我一胆大的姑妈出去一看,原来是一支夹子夹到了个来偷鸡的黄鼠狼,于是我姑妈赶紧叫大家起来打黄鼠狼,结果就在大家起来的一阵工夫,黄鼠狼自己咬断了自己被夹住的腿,拖着血淋漓的腿逃跑了我爸爸说,这黄鼠狼真是太聪明了,它懂得舍弃自己的腿来保全自己的命。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88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廉政与过马路
zhaodl 2008-12-30 10:19
年 底了,不管官大官小,一层一层地都被要求述职、述廉。不管是有用没有用,总是希望能够起到一些教育和反省作用。在现实这种讲究关系、追求享受的年代,如果 要做到廉洁真是不容易。帮忙推荐一下自然是利用我的影响,这是人们对我的要求这已经够低的了。前几天是大学特长生招考、过两天又是自主招生的笔试 和面试,又有人找上门来。有了解我的,说:我知道你这个人,人家找到我,我只认识你,不过我跟他讲了我这个朋友是个书呆子。也有目的明确的,说是 找人了解一下情况,实际要的是解决问题。此时我自我反思一下,做人正与同日常生活中的过马路。 城里人经常要过马路,我相信今天你只要出过门,就过过马路。过马路有不同的方式,有人习惯于横穿马路,有人习惯于走人行横道,俗称斑马线,也有人不辞辛苦地走过街天桥。我每天下班以后,总习惯于穿过校园从东门回家,因为东门有一个横跨马路、连接校园和家属区的桥。走在天桥上,不仅仅是为了居高临下地看那车水马龙的景象,而是我感觉心里踏实,不用为躲避来往的汽车而提心吊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走神而给司机带来麻烦。就是有时从东南门出来,我也要爬上过街天桥走上对面的人行道,常常使得与我同行的人为难:不是无奈地随我走天桥,就是与我分道扬镳。 说起过马路,我并不是一直就这么守规矩,也不是因为我怕死。 而是因为我变得越来越懒惰,懒得在过往的车流之间躲闪穿行,走在天桥上我可以悠闲地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脑子里想想什么就想什么,哪怕是走神也不会有什么麻烦,另外就是多走几步路锻炼锻炼身体。如果没有天桥,我就会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眼睛只管看着一个方向也比较省心。为此,有许多人不理解,感觉我行事过于小心。是的,过马路的习惯也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行事方式和做人的原则,所以今天我就琢磨琢磨这其中的关系。 就近横穿马路,快捷方便,许多人都有这个习惯自在,也不是天天都会出事。如果是要过马路到对面搭乘公交汽车,横穿马路者则可以赶上即将启动的班车,而绕行过街天桥的人就可能错过了这班车。即使没有错过这班车,也可能人家占到一个座位,而你就得一路站着啦。这正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往往不按规矩行事的人可以得到一些额外的利益一样。尽管是不符合规定,可是这么多人也没有几个人出事的。正如同横穿马路可以赶上班车而规规矩矩地走过天桥的要等下一班车,甚至是赶不上班车,因横穿马路而被车撞死的总归是少数,更何况自己认为会多加小心的。所以,久而久之不横穿马路的人反倒感觉到一丝委屈。 横穿马路的出事几率肯定比走斑马线的要高,走斑马线不等红灯的比等红灯的出事几率要高,走斑马线等红灯也不如走过街天桥的安全。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那不是耽误时间吗?那不是会错失许多机会吗!也就是说,越安全的方式绕的路越远,耽误的时间越多。这就如同我们现实生活一样,违规办事或者是打擦边球可以发达的快一些,而按规矩地办事的时时刻刻都有看的到的损失。如果真的是那一天,横穿马路出了交通事故,人们也常常认为是一种意外或者是命不好,正如违法乱纪一样,犯事以后会认为是自己的运气不好或者关系没有走到而已。 违法乱纪就如同不分场合地横穿马路,所以犯事的几率就比较高;按规矩办事就如同走斑马线,完全不注意来往车辆也会碰到右拐或者闯红灯的车,几率是不高但总还是有的;走过街天桥尽管是费时费力,可总归是最安全的,就如同按规矩办事的同时还要动动脑子一样,该躲避的、该当心的还是需要当心躲避。 大家一块走,别人都横穿马路就你要走过街天桥,那么你就与大 家走不到一条路上,你就没有别人走的快,你就可能错过头班车;人在江湖,与人共事,大家都以权谋利而你却守身如玉,那么你就不合群。你如果决定走过街天桥就需要做好放弃打班车的念头和希望;你如果决定走过街天桥就需要做好孤独的准备,或者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与你一起走天桥。 我不愿意为了赶那么一会的时间,而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做代价, 我也不愿意为了那么一点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前程或自由,所以我能走斑马线就不横穿马路,有过街天桥就走过街天桥,至少这样走路放心、踏实。也不是说这样就不会发生事故,就是走在过街天桥上也会有意外发生。可能会有一辆大型的汽车把桥撞塌了,致使你受伤或死亡。当然,随着人们生命意识的不断增强,走斑马线等红灯或者走过街天桥的人会越来越多,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违法乱纪的现象和人也会越来越少。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等到什么时候横穿马路的人没有了或几乎没有了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社会法制健全、意识增强的时候。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3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