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我批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说说对直觉的判断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热度 3 liwei999 2013-3-1 10:30
说说对直觉的判断和自我批判的能力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28/2013 20:11:29 题目来自刘老师的 《大学生应该培养对直觉知识自我批判的能力》 。比起科网上各类“煽情”的帖子来,刘老师的帖子都很 务实 。能当刘老师的学生也一定能终身受益了。 也许是因为刘老师自己身在大学的缘故,帖子的题目用了“大学生应该培养”的说法。但在镜某看来,这样一来无疑是“撇清”了大学的、教育体系的培养责任,属于“责任转嫁”的说法了。当然,这不是刘老师的本意。 Quote 因为在开篇第一段里,刘老师就说道: 美国大学中的物理教育中重视洗去学生头脑中错误的直觉知识, 而在中国大学中 ,这仅仅只有少数教师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没有能力对自己的直觉进行自我批判的大学生,将注定不过是社会的看客。 这个说法应该说是相当“圆滑(润)”的。作者既不直接表示对教育体制的“不满”,也不“得罪”大多数的教师。但是从文章中的“错位”,可以揣测出刘老师复杂的心境。或许是镜某“多疑”了。帖中第一句说的是“美国大学的教育”。按常理,后边一句应该对应着“中国大学的教育”。但是刘老师换了一个说法。不去直接说“中国大学的教育”是如何,而是说在现场的教师如何。这样一来,大学和教师的不足就都 凸显 出来了。这都是调侃了,不必当真。 刘老师帖里用的是“直觉知识”的说法。这东西的确是“害人”。而且是害了不少人。比如说鼻毛的过滤作用的说法, 《科谱: 花粉过敏兼答友人》 的作者就趋于“相信”。按照刘老师的说法:直觉来自经验而非理性, 出错很正常。 如果说国人的大学与洋人的有什么区别的话,应该说是 传统 。如果承认“自己摸索出的物理学才是有血有肉的物理”的说法的话,国人的大学缺的就是这样的东西,不仅仅是物理学一个科目的问题。包括国人自以为是的马列研究,基本上也都是不入流的东西。不读原著而读中译本,那能叫做研究么?这样的基本常识、直觉,大学生们要具有。 言归正传。刘老师帖中提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一根干面条,垂直坠落到水泥地板上而 折断 ,问 折断 的最可能发生的部位是头部,中间还是尾部? 据刘老师报告说,湖南大学应用物理系有70%的学生回答是中间先断。这个显然是个“直觉错误”。参考答案说:面条头部即靠近水泥地板的部位先断。当面条接触到水泥地面时,头部的速度为零,但是,由于面条不是刚体,上面的部分还在“下落”中,会积压到头部导致 折断 。也就是应力集中的部分最易折断。 这个参考答案显然表露出来物理系的“软肋”。如果是工科的机械领域的学生,回答也许就大不一样了。说到根本,一根干面条垂直坠落到水泥地板上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物理学的使命是要说明这个过程,预测出结果来。 说题目时是 一根干面条 ,做实验时就不能是做 一根干面条 了。这里面也需要有直觉的判断。刘老师博文的跟帖里有个相当出众的:【一毫米粗的面条从2m高垂直落下,试了十根,没有一根折断。】这个做法的方向相当好,因为他想到去做了。问题是他中途停顿了下来,失去了到达彼岸的机会。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呢?结果很可能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作为自我批判、自我修正的能力,如何设计实验也很重要。这个能力缺匮是国人整个教育系统表现出来的,也是导致国人教育落后的一个必然的原因。可以说长期一来都是如此,落后-在落后的一个循环。当然不能说这其中没有出色的人物。但是那些出色的少数人几乎都不是“培养”出来的,是天然的。 人才 当然是可遇不可教的,但是 人材 ,提高群体的平均水平,还是可以通过教育的环节做到的。只是国人的教育体系与国人的生产系统一样,“产品”都是比较粗劣的。 自古以来,军队增加战斗力的做法是“缩编”。远的不说,就说二战后蒋介石的“国军”是从军缩编到整编师。如今的解放军也是从师“缩编”到了旅。缩编了,才能有战斗力,这是无数流血换来的经验。反观教育体系。搞得是什么呢?是“扩编”!由团扩编到师!教师的力量还没有加强。 再有,习惯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着人到了大学里忽然变得聪明起来了。中学、高中的师资也是个问题。只有把国人低档大学的师资转到中学去,中学才能提升、大学才能空出位子来补充高级人材。怎么办?大约不难。不就是个钱的问题么? 又有些跑题了。继续说【一毫米粗的面条从2m高垂直落下】后发生的事情。说是一根,做实验没有必要这样。拿一捆意大利面条来,稍微绑一下,放在塑料口袋里做下落实验。这样做的本质与用一根做实验是一样的。一百同时做,结论必然会出来。至少可以统计出来。做工科的可以去研究意大利面条的强度、结构等细节,做物理的,只需要得出一个结论: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如何解释。依镜某看,折断的可能性会很小,而着地端变白、破损的可能性很大。放大尺寸,用粗一点的面条做实验,也许回更合适一些。因为粗一点面条在这样的撞击实验中更容易折断。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225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國爲什麽缺乏精英?
jiangjinsong 2010-4-10 22:57
很簡單 缺乏一種自我批判精神 我們往往習慣於拿著手電筒照別人 遇到批評時文過飾非 其實 真要做到每日三省 應該會是日新又新 不斷提升的 古之學為己 今之學為人 真正的精英們應該努力修心 寬以待人 而嚴於律己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34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批判与自我批判——迎接2009
lingfeng 2008-12-31 17:58
唐凌峰 2008.12.31 在传统文化和现行教育体制的作用下,国人大多习惯于接受,习惯于继承,习惯于迷信权威,其思维往往缺乏批判的锋芒。国人中的一小部分则做到了不迷信,不盲从,能够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外界事物。后者相对于前者无疑是一种进步,至少,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可是我也发现,批判者习惯于批判的仅仅是别人,对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却深信不疑。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的呢? 常常觉得自己以前太幼稚,因为以前的观点在今天看来很多都不正确了。例如,我曾经将中国腐败的根源归结为官员道德的低下,认为只有通过选拔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为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我也曾认为留学不回国是不爱国的体现。可是现在我认为,腐败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体制,体制不改革,仅仅通过以德治国是无法使其得到根本上的改观的。而留学生不愿意回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内的体制制约了他们学术上的发展,而且他们在国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是否回国不是判断爱国的唯一标准。 曾经深信不疑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了,那么今天深信不疑的观点不是同样可能在明天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吗?所以,对于自己的观点,应该同样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因为它很可能也是错误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我们还不一定就是智者呢!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自己的博客说明里加了这样一句话: 所有博文仅代表发布时观点,以后完全有可能改变看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它是事物自己完善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所以,每一次对自己观点的否定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当我认识到自己以前观点的错误时,我都欣喜不已,因为我知道我的认识又加深了。养成一种自我批判的习惯,可以更快地实现自我否定,因而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思想。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摩尔根曾经说过: 研究者对于一切假说,特别是自己提出的假说,应养成一种怀疑的心态。而一旦证明其谬误,则应立即摒弃之。 事实上在科研的征途中,摩尔根曾无数次提出错误的假说,而正是这样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批判的态度,使他最终抛弃谬误,取得无数重大科研发现,开创出现代遗传学的广阔天地。 然而由于自尊心使然,一旦遇到别人对自己的质疑,我们往往本能地进入一种防御状态,我们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自己。别人愈是反对自己的观点,自己就愈是捍卫它,坚信它。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它有益的一面,但同时也会造成闭目塞听和一意孤行,使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养成自我批判的习惯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反应。因为自己都愿意反对自己,便不会害怕别人的反对,正如自嘲者不会害怕别人的嘲笑一样。 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当成与自尊心无关之物。自我批判,应该像批判自己的对手一样无情、冷静而客观。不仅如此,当别人反对我的观点时,我应该先站在他的角度,同他一起来反对自己,如果发现能够驳倒自己原来的观点,就说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至少是部分错误的。通过这样的自我否定,就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思想。自我批判对于领导干部等上级尤为重要,因为身居高位,听到的往往是歌功颂德,是领导英明的赞扬。但领导也是人,是人就可能犯错误,如果别人不指出来,自己又毫不怀疑和反思自己的决策,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 当然,自我批判不是一味的否定,也不是失去对自己的信心,自我批判的结果可能是否定自己的观点,也可能是经过批判后仍然坚持原来的观点,这完全取决于对事实等的逻辑推理过程。 当我习惯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外界事物时,我同样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批判与自我批判,更难做到的是自我批判,但也正是因为它难,所以意义更大。批判与自我批判,将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谨以此文迎接即将到来的 2009 !
个人分类: 哲学与思考|6711 次阅读|1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