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德国肠病疫情至今找不到感染源
热度 1 xupeiyang 2011-6-6 12:35
 就这次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感染源头,德国媒体4日给出不同推测。  一开始说西班牙黄瓜是源头。 但 欧洲 联盟委员会6月1日解除对西班牙黄瓜的警告。 现在又说是豆芽。 还说是沼气设备。 又说是人为破坏活动。 看来德国人也是笨蛋啊,还是中国华大基因的年轻人找出了什么细菌。
个人分类: 传染病学|141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者的学习建议
热度 5 taoyingyong 2011-6-2 18:31
由于现代物理学,数学的发展,使得各类科技分支都异常多;因此使得年轻人的研究寿命反而减少。 爱因斯坦时期,物理学,数学分支较少。因此爱因斯坦可以在不到7年的时间学习物理学几乎所有分支。可是现在的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建议有志于科学研究之士可按下述规律学习人类文明。 1。最好在18岁前学完微积分和解析几何(更好是先由自己来亲自发明一次微积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2。在20岁前学完:理论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分析力学,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机械运动学。 3。在21岁前学完:初等微分几何学,拓扑学,代数学,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初步,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 4。22岁以前学完: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调和分析,傅立叶分析,偏微分方程理论,现代微分几何初步,黎曼几何空间论,微分拓扑学,李群。 5。24岁以前学完量子场论,规范场论,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核子理论,粒子物理引论,高等量子力学。 6。25岁以前学完固体力学,超导理论,能带论,分形论,模糊数学,混沌论,突变论,耗散论,协和论,现代群论,动力系统。 7。26岁以前学完超对称物理学,超弦,理性力学。 8。27岁前学习古今各种哲学思想,并融合化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地理学。 以后的日子就要看一个人的悟性与造化了。可是一般的学者会耗费20到30年的时间来学完这些文明,这是远远不够;后果就是他们根本没有多少研究时间,青春往往在前面就被浪费了。 要想作出更好的理论,总是要先站到前人的肩上的;这好像是牛顿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希望大家都能成功! 当然,我是做不到了,呵呵,只负责转载。
415 次阅读|5 个评论
这是一个人文缺失的时代吗
热度 1 fluidcloudy 2011-5-31 10:20
最近经常坐地铁,发现年轻人一上地铁就把手机拿出来,要不就把 ipad 之类的拿出来,眼睛一动不动的盯着屏幕,不停的滑动手指,他们在上网、聊天、打游戏,几乎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境界,不过身边的过客是谁,也不管每一站的风光如何,这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这使我想起,曾经地铁上看到有人拿着《菜根谭》在地铁上阅读,周围的人都投以奇特的眼光,那个人似乎也感觉到这些眼光不好受,把书籍默默地放进袋子里。难道这个时代看人文书籍的人真是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吗,人们都以怪物看待? 当今时代,高科技发展得很快,一年里可以更新好几代的电子产品。不可否认,这些电子产品确实给与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另一种乐趣,而且乐在网络中,乐在游戏中,似乎有一种超脱的感觉,至少可以免除很多的人事压力。但是,虚拟始终不能跟现实等同,哪怕在网络中,你是富若盖茨,权若曹操,智若诸葛亮,美若貂婵,现实中也不过是“宅男”、“宅女”罢了。另一方面,网络和游戏是挺消耗时间的,转眼间,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个礼拜也过去了,回头看,除了打发了时间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寂寞还是那个寂寞,空虚还是那个空虚。 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只看到科学技术的成果,忽略了人文的价值。最令人痛心的是,在大学这块沃土里,人文教育逐渐缺失,人文风气日渐淡薄。为了就业,为了考级,为了出国留学,无论是大学还是学生本身都在追求一种功利性的阅读。对于广大的大学生,别说生活压力,就连生存压力都很大,不得不以牺牲人文素质为代价,去换取专业知识的高积累。每天早上都有多少人在东湖边上念英语,多少人在图书馆里面做着公务员和司法考试的题目,但又有多少人去阅读国学名著,历史典故呢?难道这些不值得当代教育家思考和反省吗? 我国是一个以人文传承的国家,文字的出现,春秋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代白话文、外国翻译小说,红色小说,人文随着历史发展,每个时代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文体,但到了现代社会,人文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淡然,不受人重视。有时候,我看着一些特色书店的没落,心中油然生起一丝丝伤感。 人文缺失不单单“缺失”二字罢了,此种短视行为,最终导致的是心理人格脆弱和不健全。无法全局的眼光审视历史,无法看到大自然一草一木灵动之美,无法升华精神境界、纯洁人性,无法陶冶情感、眼睛里充满灵性。 在这里,我倡导一种非功利性的纯粹的阅读,不为了就业、考级和出国,仅仅是为力能给自己心灵带来愉悦快乐,为了沉重的学业、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让紧绷的神经获得“休生养息”的机会。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28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赠言送给我的毕业生
热度 14 王中任 2011-5-31 08:38
我今年指导的8个本科毕业生,都表现不错,其中有5个录取了较为理想大学的研究生,有3个到企业就业了。答辩也结束了,3优5良。临别了,给你们一些赠言,也送给其他即将毕业的同学。 1、管住你的嘴,迈开双腿。这句话看起来是老中医们、养生学家们说的话,你们确实要记住,不仅仅指要注意节食、多锻炼,还指你们的生活和工作的言行,要“敏于行而慎于言”。不要图一时痛快,说一些影响社会安定和别人情绪的话;不要图一时痛快,讲一些目前环境还不能满足的条件;不要图一时痛快,跟你的未来的导师或者上级顶撞。 2、伟大都是熬出来的。至少在目前大部分工作单位都是这样,不排除一些新兴产业,25岁的年轻人就能挑大梁。从事机械工程的,没有5年以上的经验,谈什么对企业的重要贡献。虚心学习吧,向工人师傅学习吧,学习他们娴熟的技术和螺丝钉的精神;向门卫师傅学习吧,学习他们忠于职守,勤勤恳恳。伟大基本都是熬出来的,安心的熬几年,快乐地熬几年,无论你读硕读博还是想成为优秀工程师。 3、正确对待得失,快乐生活,开心学习。我所带的一个同学,没有考上自己期望的华科大机械学院,没有调剂,去东风工作了,情绪一直有些低落。我要告诉你的是,得与失是相伴的,祸与福也是相随的。《孔子家语·好生》记载:“ 楚王出游,亡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之!’孔子闻之,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看看,我们的古人都有何等的开阔的得失胸襟。到工程一线去锻炼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想读研嘛机会太多了,想读的时候再考一个吧。对于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千万不要得意忘形,要记住如果不认真学习,把握好每一天,读研只是延迟了你工作的时间。 就要送别我的毕业生了。同学们,不要犹豫,挥挥手,潇洒一点奔前程去吧。
个人分类: 学生工作|915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失恋是年轻人的必修课!
热度 5 jsnjjlj 2011-5-28 10:56
人在少年时 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探索心无比旺盛 在爱情方面也是如此 因为好奇,总是对和自己异质的异性充满激情 就像发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所以这个时候的乖乖女会爱上小混混 而这个时期的乖乖男也许会对小太妹情有独钟 因为这个时期的爱情总是和新奇心混杂在一起 可是谁都不能做到与自己完全异质的人和谐相处 所以这样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新奇的旅行 景点看够了 就可以回家了——回到自己正常的轨道里 痛苦与否,就在于是谁先看够了景点 是你 还是对方 不管怎样,你还会失恋,这总是一件好事 说明你还年轻 伤口还会疼痛 说明生命力旺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85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国家基金申请的小评委建议
热度 1 piaojian 2011-5-24 23:06
今年基金评审尽尾声了,几点感悟,或许对年轻人和同龄人有参考。 1、什么样的基金本子会被我(小评委)给双C? 方案和Idea理论上不可行。主要存在于青年基金本子中,小博士们总是看着别人碗里的饭香,文献调研又很不够,自然漏洞百出,好想法不是奇思妙想,而是还没入门的表现。评阅基金8年了,几乎每年都有1-2个类似本子。 建议,若没有充分的调研,别轻易转向一个不熟悉的方向,最好还是在自己博士论文工作基础上凝练科学问题,读完20篇以上的最近发表且高相关同行论文后再准备,成功率要大得多。 2、什么样的本子会让我在B、C之间犹豫和摇摆? 没有抓住科学目标,说了一堆自己要做的工作,内容庞杂而分散,但不知道他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尽管内容和方案基本明确而可行。重复也是有必要的,青年基金可能就网开一面。 3、什么样的本子我会给B? 本子有明确的科学问题,调研文献也很充分,方案也合理科学,申请人也有一定工作基础,但科学问题不热,解决与否跟本学科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申请人兴趣而已。 4、什么样的本子我会给A? 调研文献很充分,申请书有清晰、明确的科学问题阐述,选题对学科很有意义,是前沿和方向,研究方案合理科学,申请人有一定工作基础。
17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基础学科_对考博年龄有疑惑_对科研生涯有期望的年轻人
热度 1 swx0789 2011-5-24 10:15
基础学科,对科研生涯有些抱负的,对考博年龄有疑惑的年轻人,一定要把我如下这段话读完。 我是过来人,只要1分钟,也许能改变你的一生 理科基础研究学科的博士绝对是越早越好,最好是30岁左右拿到学位,之后出国几年。 你在国外这期间做得很好的话,那么回国直接申请各种人才项目了,比如中科院百人、各省冠名学者等等,这样运气好的话,35~40岁左右,海归一步到位你就是高级职称了。 当然,另一个选择是干脆在国外发展了。 而如果在国外做不好的话,也没关系。觉得自己情况不妙,一定要在35岁之前海归。 这样即使国内给你副教以下的职位,你也不怕。因为你的年龄小于35岁,只要选择的平台有些实力,再加上海外的见识,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完成后再去拿个项目,比如面上项目。 有了这两个,你38岁左右基本上已经可以琢磨竞聘教授了。 聘上之后,你这辈子基本不愁生活了。 之后,有能力的,在45岁之前,去攒教育部或者其他人才计划和杰青。 更有能力的,去拼长江、973,863,甚至院士。 这其中一个关键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保命用的第一桶金你知道在哪里吗? 就在35岁这个坎,也就是你的第一笔经费。只要低于年龄段,你就有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保命,这样就算职位低也无妨。 一旦过了这个年龄段,那么你一个副教授(或者更低)只有去和45岁之前的那帮正教授们死磕这一条路了。 当然也不否认有很多牛人,他们在35岁之后,在没有基金支持、没有正教授职位的情况下硬是在这一步也磕过去了(单位扶持?横向项目?多年积累的实验基础?中央或省里有人?大树底下?个人能力过强?等等),只是他们这么走面临的困难比较艰巨,而且变数太大。 你可能注意到了,博士、出国、海归、基金、教授、杰青、长江等,这之间的年龄段是环环相扣的。 相应地,海外博士后要求的博士毕业年限,各种岗位的海归年龄死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年龄限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冠名学者、百人、杰青、长江等等的年龄限制,每一步都是咬得死死的。 我不否认科研这条路上有牛人,比如华罗庚直接从初中毕业一步跳到院士那种。 我只是说现在按我们国家的政策,这条路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应该是怎么走。 补充,正所谓年轻就是资本。 但你只是拿到了张短期支票,如果过期不兑现,那还是什么都没得到,同时也意味着你申请不到下一张短期支票。 因此随着年龄增加,这个资本就越少,手里可以打的牌(特别是组合牌)就越少。 但只要你肯去想,肯努力,总还是有路。 续: 如果你考个好单位的博士,博士期间努力,在34岁之前毕业并就业,以好的单位作为平台,去延续你博士期间的工作。那么你还是有机会申请到青年基金。 你可以看一下青基的申请人,90%是没有出过国的。 所以你还是很有机会,而且就在现在。 另外,出国也有路,你就算是35岁出国,拼3~4年,到38~39岁回国,走人才引进,还是可行。赶上了很多单位,人才引进40岁限制这个尾巴。 只是你那个时候你只有人才引进这条路了,再或者找棵大树乘凉,否则给你都奔4的人了,再给你聘个副教授或讲师,从底层往上爬,这就之后不太好发展了。 再或者,你能力足够强,千军万马中杀出去了,能在45岁之前在国外拿到了助理教授,或者50岁之前在国外拿到终身教授。这都是路。 大道理是,年轻就是资本。只是如果不去实现,那就还是什么都没有。 因此随着年龄增加,这个资本就越少,手里可以打的牌(特别是组合牌)就越少。 但只要你肯去想,肯努力,总还是有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wensz902 2011-5-18 17:31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前两天问我的一个销售,你会的这些东西一个新人2年就都学会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却只是你的一半,到时候,你怎么办?   职业生涯就像一场体育比赛,有初赛、复赛、决赛。初赛的时候大家都刚刚进社会,大多数都是实力一般的人,这时候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很快就能让人脱颖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岁做了经理,有的人迟些也终于赢得了初赛,三十多岁成了经理。然后是复赛,能参加复赛的都是赢得初赛的,每个人都有些能耐,在聪明才智上都不成问题,这个时候再想要胜出就不那么容易了,单靠一点点努力和认真还不够,要有很强的坚忍精神,要懂得靠团队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长远的眼光……       看上去赢得复赛并不容易,但,还不是那么难。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给人一点成功的同时让人骄傲自满,刚刚赢得初赛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赢得的仅仅是初赛,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大多数人都会骄傲自满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学习了,他们会认为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已经不是自己的原因了。虽然他们仍然不好对付,但是他们没有耐性,没有容人的度量,更没有清晰长远的目光。就像一只愤怒的斗牛,虽然猛烈,最终是会败的,而赢得复赛的人则象斗牛士一样,不急不躁,跟随着自己的节拍,慢慢耗尽对手的耐心和体力。赢得了复赛以后,大约已经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职业经理人了,当上了中小公司的总经理,大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着每年几千万乃至几亿的生意。      最终的决赛来了,说实话我自己都还没有赢得决赛,因此对于决赛的决胜因素也只能凭自己的猜测而已,这个时候的输赢或许就像武侠小说里写得那样,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对方犯错了,要想轻易击败对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浑身解数,还需要一点运气和时间。世界的规律依然发挥着作用,赢得复赛的人已经不只是骄傲自满了,他们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话,有些人的脾气变得暴躁,心情变得浮躁,身体变得糟糕,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在决赛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击败,等着别人被自己击败。这和体育比赛是一样的,最后高手之间的比赛,就看谁失误少谁就赢得了决赛。       二、 根源       你工作快乐么?你的工作好么?       有没有觉得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工作很不开心?有没有觉得自己入错了行?有没有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有没有觉得工作像一团乱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种痛苦?有没有很想换个工作?有没有觉得其实现在的公司并没有当初想象得那么好?有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是当初因为生存压力而找的,实在不适合自己?你从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么?你每天开心么?       天涯上愤怒的人很多,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不快乐?你为什么愤怒?       其实,你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你不知道要什么!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总觉得,职业生涯首先要关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对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么?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么?不想的话,就好好想清楚。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越是焦急,越是觉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你的经历越来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简历就皱眉头。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哀叹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时,只能到天涯上来发泄一把,在失败者的共鸣当中寻求一点心理平衡罢了。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我也是,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而消极的人则会因为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这就是世道,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      一般我们处理的事情分为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会常常去做紧急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则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就会常常为了病痛烦恼。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紧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紧急的事情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情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情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 事情,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队一样忙碌痛苦,也是因为工作中没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说自己活在水深火热为了生存顾不上那么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难是当初你们没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结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结果。       我始终觉得我要说的话题,沉重了点,需要很多思考,远比唐笑打武警的话题来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没有轻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价。请先忘记一切的生存压力,想想这辈子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要紧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三、什么是好工作       当初微软有个唐骏,很多大学里的年轻人觉得这才是他们向往的职业生涯,我在清华bbs里发的帖子被这些学子们所不屑,那个时候学生们只想出国或者去外企,不过如今看来,我还是对的,唐骏去了盛大,陈天桥创立的盛大,一家民营公司。一个高学历的海归在500强的公司里拿高薪水,这大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问题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做这个梦,好的职位却只有500个。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欢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欢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认为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里呢?好吧,他们在比较好的写字楼,这是你想要的么?他们出差住比较好的酒店,这是你想要的么?别人会羡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这是你想要的么?那一切都是给别人看的,你干吗要活得那么辛苦给别人看?另一方面,他们薪水福利一般,并没有特别了不起,他们的晋升机会比较少,很难做到很高阶的主管,他们虽然厌恶常常加班,却不敢不加班,因为“你不干有得是人干”,大部分情况下会找个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来管你,而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想清楚了么?500强一定好么?找工作究竟是考虑你想要什么,还是考虑别人想看什么?       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都到美国了,甚至毕业这么多年了,还有人最近到国外去了。出国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的大学同学们,大多数还是在博士、博士后、访问学者地挣扎着,至今只有一个正经在一个美国大学里拿到个正式的教职。国内的教授很难当么?我有几个表亲也去了国外了,他们的父母独自在国内,没有人照顾,有好几次人在家里昏倒都没人知道,出国,真的这么光彩么?       人总想找到那个最好的,可是,什么是最好的?你觉得是最好的那个,是因为你的确了解,还是因为别人说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对于别人是最好的,对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么?       对于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要最清楚,别人的意见并不是那么重要。很多人总是常常被别人的意见所影响,亲戚的意见,朋友的意见,同事的意见……问题是,你究竟是要过谁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一生负责,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至少到最后,自己没什么可后悔。对于大多数正常智力的人来说,所做的决定没有大的对错,无论怎么样的选择,都是可以尝试的。比如你没有考自己上的那个学校,没有入现在这个行业,这辈子就过不下去了?就会很失败?不见得。      我想,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四、普通人      我发现中国人的励志和国外的励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国的励志比较鼓励人立下大志愿,卧薪尝胆,有朝一日成富成贵。而国外的励志比较鼓励人勇敢面对现实生活,面对普通人的困境,虽然结果也是成富成贵,但起点不一样,相对来说,我觉得后者在操作上更现实,而前者则需要用999个失败者来堆砌一个成功者的故事。       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们不会买彩票中500万,我们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我们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       所以请你在想自己要什么的时候,要得“现实”一点,你说我想要做李嘉诚,抱歉,我帮不上你。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这种人,是靠命的,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绝对不会让你成为他们,即使你成为了他们,也绝对不是我这篇文章的功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正当皇帝的只有一个人,王侯将相,人也不多。目标定得高些对于喜欢挑战的人来说有好处,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反而比较容易灰心沮丧,很容易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说,李嘉诚比你有钱大致50万倍,他比你更快乐么?或许。有没有比你快乐50万倍,一定没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乐一两倍,甚至有可能还不如你快乐。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和别人比赛,比谁要得更多更高,比谁的目标更远大。虽然成为李嘉诚这个目标很宏大,但你并不见得会从这个目标以及追求目标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须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你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你想要的东西。   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乐却是一样的。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社会上一夜暴富的新闻很多,这些消息,总会在我们的心里面掀起很多涟漪,涟漪多了就变成惊涛骇浪,心里的惊涛骇浪除了打翻承载你目标的小船,并不会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当贼的勇气,又缺乏当贼的狠辣绝决,虽然羡慕吃肉,却更害怕挨揍,偶尔看到几个没挨揍的贼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动,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贼,却也不敢。 我还是过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乐,至少,晚上睡得着觉。 五、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六、等待 这是个浮躁的人们最不喜欢的话题,本来不想说这个话题,因为会引起太多的争论,而我又无意和人争论这些,但是考虑到对于职业生涯的长久规划,这是一个躲避不了的话题,还是决定写一写,不爱看的请离开吧。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一点付出都能得到公正的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个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周润发等待过,刘德华等待过,周星驰等待过,王菲等待过,张艺谋也等待过……看到了他们如今的功成名就的人,你可曾看到当初他们的等待和耐心?你可曾看到金马奖影帝在街边摆地摊?你可曾看到德云社一群人在剧场里给一位观众说相声?你可曾看到周星驰的角色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段低沉苦闷的日子,我几乎能想象得出来他们借酒浇愁的样子,我也能想象得出他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的窘迫。在他们一生最中灿烂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渴望成功,但却两手空空,一如现在的你。没有人保证他们将来一定会成功,而他们的选择是耐住寂寞。如果当时的他们总念叨着“成功只是属于特权阶级的”,你觉得他们今天会怎样? 曾经我也不明白有些人为什么并不比我有能力却要坐在我的头上,年纪比我大就一定要当我的领导么?为什么有些烂人不需要努力就能赚钱?为什么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人能那么容易赚钱,而轮到我们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正规化了?有一天我突然想,我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在社会里挣扎奋斗了,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都想要,我这不是在要公平,我这是在要抢劫。因为我要得太急,因为我忍不住寂寞。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 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你没有坐牢,没有生治不了的病,没有欠还不起的债。比你不幸的人远远多过比你幸运的人,你还怕什么?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但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逆境,是上帝帮你淘汰竞争者的地方。要知道,你不好受,别人也不好受,你坚持不下去了,别人也一样,千万不要告诉别人你坚持不住了,那只能让别人获得坚持的信心,让竞争者看着你微笑的面孔,失去信心,退出比赛。胜利属于那些有耐心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 Pursuit of Happyness》《Jerry 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七、入对行跟对人 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是一份职业做到底的,虽然如此,第一份工作还是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两件事情格外重要,第一件是入行,第二件事情是跟人。第一份工作对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入行,现代的职业分工已经很细,我们基本上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里成为专家。很多案例也证明即使一个人在一个行业非常成功,到另外一个行业,往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情,“你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是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考利加盟苹果时所说的话,结果这位在百事非常成功的约翰,到了苹果表现平平。其实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平均薪资比较高,但是他们没说的是,那个行业的平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美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有发大财,所以我的建议只是让人快乐工作的建议,不是如何发大财的建议,我们只讨论一般普通打工者的情况。我认为选择什么行业并没有太大关系,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比如,从前年开始,国家开始整顿医疗行业,很多医药公司开不下去,很多医药行业的销售开始转行。其实医药行业的不景气是针对所有公司的,并非针对一家公司,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时候跑掉是非常不划算的,大多数正规的医药公司即使不做新生意撑个两三年总是能撑的,大多数医药销售靠工资撑个两三年也是可以撑的,国家不可能永远捏着医药行业不放的,两三年以后光景总归还会好起来的,那个时候别人都跑了而你没跑,那时的日子应该会好过很多。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行业不行了,问题是,再不行的行业,做得人少了也变成了好行业,当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却是最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金融行业好,金融行业门槛高不说,有多少人削尖脑袋要钻进去,竞争激励,进去以后还要时时提防,一个疏忽,就被后来的人给挤掉了,压力巨大,又如何谈得上快乐?也就未必是“好”工作了。 太阳能这个东西至今还不能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但是中国已经有7家和太阳能有关的公司在纽交所上市了,国美苏宁永乐其实是贸易型企业,也能上市,鲁泰纺织连续10年利润增长超过50%,卖茶的一茶一座,卖衣服的海澜之家都能上市……其实选什么行业真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做。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关键是人。 有一点是需要记住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能够预见得到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有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般的,普通的,不太成功的。因此,大多数人的做法和看法,往往都不是距离成功最近的做法和看法。因此大多数人说好的东西不见得好,大多数人说不好的东西不见得不好。大多数人都去炒股的时候说明跌只是时间问题,大家越是热情高涨的时候,跌的日子越近。大多数人买房子的时候,房价不会涨,而房价涨的差不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才开始买房子。不会有这样一件事情让大家都变成功,发了财,历史上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发生。有些东西即使一时运气好得到了,还是会在别的时候别的地方失去的。 年轻人在职业生涯的刚开始,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做对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今后几十年的人生总是提心吊胆,更不值得为了一份工作赔上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的公司是个不行贿的公司,以前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自己的员工也不理解,不过如今,我们是同行中最大的企业,客户乐意和我们打交道,尤其是在国家打击腐败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做生意不给钱的名声,都敢于和我们做生意。而勇于给钱的公司,不是倒了,就是跑了,要不就是每天睡不好觉,人还是要看长远一点。很多时候,看起来最近的路,其实是最远的路,看起来最远的路,其实是最近的路。 跟对人是说,入行后要跟个好领导好老师,刚进社会的人做事情往往没有经验,需要有人言传身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一个好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以下三个。 首先,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中国人当领导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手下一群闲人。如果看到这样的环境,还是不要去的好。 其次,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一点其实是从面试的时候就能发现的,如果这位领导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几乎不听你说什么,这就危险了。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并不代表同意下属的说法,但他必须了解下属的立场,下属为什么要这么想,然后他才有办法说服你,只关心自己怎么想的领导往往难以获得下属的信服。 第三,领导敢于承担责任,如果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往下推,有了功劳就往自己身上揽,这样的领导不跟也罢。选择领导,要选择关键时刻能抗得住的领导,能够为下属的错误买单的领导,因为这是他作为领导的责任。 有可能,你碰不到好领导,因为,中国的领导往往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领导,因为他坐领导的位置,所以他的话就比较有道理,这是传统观念官本位的误区,可能有大量的这种无知无能的领导,只是,这对于你其实是好事,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要超过他,你希望他比较聪明还是比较笨?相对来说这样的领导其实不难搞定,只是你要把自己的身段放下来而已。多认识一些人,多和比自己强的人打交道,同样能找到好的老师,不要和一群同样郁闷的人一起控诉社会,控诉老板,这帮不上你,只会让你更消极。和那些比你强的人打交道,看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习他们,然后跟更强的人打交道。 看全文请点击 http://user.qzone.qq.com/568820485/blog/1305573262
9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曾经改编的一首歌
热度 2 super2011 2011-5-8 23:10
喜欢这首歌的那股劲,年轻人就要有股向上的劲,当然不是为了爱情.还喜欢”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这句话,有的时候我懒散的思想就需要被淋漓尽致奋斗的精神灌溉灌溉,基于自勉,改为事业版”活着就要学” 活着就要学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理论多深只有这样 才足够明白 活着就要学 不学到深夜不痛快 宇宙毁灭脑还在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安排 一分一秒都学到汗水掉下来 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 只要你勇敢向前来 学不用刻意安排 凭智慧去努力奋斗就会很愉快 珍惜现在别一开学就怕会失败 许多成功我们相信才会存在 活着就要学 不淋漓尽致不痛快 理论多深只有这样 才足够明白活着就要爱 不学到深夜不痛快 宇宙毁灭脑还在 穷途末路都要学 不深刻理解不痛快 纸是雪白笔会灌溉 思想不腐坏 任何路都要学 不获诺贝尔奖不痛快 不怕热爱变火海 实现价值才痛快 人生定会很精彩 嘻嘻,加油了!不淋漓尽致不痛快,人生就要精彩!!
438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兒童和年輕人不宜素食?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1-5-8 08:16
曾教授說: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在成长中的儿童及智力、体力消耗巨大的年轻人中不宜提倡素食,因为缺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等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 這其實是沒有道理的說法。 素食並不等於缺乏蛋白质、脂肪、胆固醇。 制定一套具有充足營養成份的素食食譜不是那麼難的。 對待素食,坊間充滿了誤解和偏見。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2487 次阅读|17 个评论
话语绑架与画饼充饥
热度 1 snzgdushu 2011-4-30 13:04
平时大家都在谈渐渐没根的中国社会,也经常为没有根的现实生活所困扰,特别是生活在当下的这一代年轻人,我们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和生活目标找寻的关键时刻,面对着这个无根的现实,思绪不免凌乱驳杂而不知北,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根由又在哪里呢?只有找到一些根由才可能相应的有所“自觉”。我个人认为:这里面的一大的根由就是我们自我话语主体性的丧失从而被异域话语的“绑架”,这种异域的话语绑架我们的意识以后给我们画了几张美妙的“大饼”,但仅仅是一种幻象,但幻象渐倾消逝的时候,我们便只能忍受“画饼充饥”的饥苦。 话语受绑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逻辑上的厘清:一是单个个体话语被绑架的历程,二是整个民族话语被绑架的过程。 就个体而言(以下更多的是结合了我自己的体会,从感性上而不是学术逻辑上进行表述),我们所受的话语绑架从出生前便已开启,一直伴随到当下,同时很可能绵延至将来。你还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不,也许还在爸妈和家人的想象世界中的时候,他们常唠叨到“孩子以后一定不要像我们就好了,要走出大山,走出去就好了”,他们以为走出大山就会是天堂,走出大山就意味着过上了好的日子,特别是当你走出大山还上了名牌大学以后,他们以为你在大山外面也已经出人头地,风光无限。其实不是,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他们也是受到了一种话语的绑架与欺瞒,当然这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被绑架的话语与现实社会结构的严重脱节。从大山中走出来的我们深受双重身份和话语的磨砺,我们是大山中的佼佼者,是父母亲友眼中的骄傲;可是,当来到这“想象的异邦”,我们奋斗了 20 多年才能和异域的孩子一起喝咖啡,而且那只是形式上的均平,他们享受着咖啡的糖味,而我们享受着咖啡原本的苦涩。我们这些从大山出来的佼佼者在家乡与他乡之间徘徊,在家乡我们享受着荣光,我们被迫的“打肿脸充胖子”,我们在父母面前无赖的“报喜不报忧”,因为我们不敢或无脸报忧,在那里我们是“回乡的稀客”;而在他乡,我们守着各种的折磨与“压迫”,是个很纯粹的“无产者”,更是个毫无疑问的“外来者”。说到底,我们没有真正的“家乡”。如果仅从这方面讲,我们与那些“不幸”的留在了大山中的同龄相比,我们是幸还是不幸?我们为什么会被父母从想象中就开始往“异域”驱逐?因为他们有一套受绑架了的话语,那为何我们走出大山以后还感到如此“疾苦”,那是因为那套话语仅仅是“画饼充饥”。如此想来,从我们个体而言,这种个体话语受绑架的过程已经有了一个“话语绑架”的“代际传承与再生产”,我们仅仅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与被绑架的最厉害者。说了这些,也许很多城市的“我们”还不以为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生活在我所言的“异域”—城市,但是,当我们拼命的去挤搭通往北美与西欧这趟列车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在被“驱逐”出家乡,是否也在进入未知的异域,到了异域是否也会面临着双重身份的磨砺,是否也在渐渐失去“家乡”。看来,受异域话语绑架的不仅仅是乡巴佬,区别仅仅是“异域”的不同。 二是整个民族话语被绑架的过程,这得从中国近现代被迫的打开国门说起。在国门打开之前,泱泱中华作为天朝上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自己有我们的话语系统和空间,我们鄙视那些只会投机取巧的高鼻子外国佬,我们是文明之邦,其他都是蛮夷之地,他们来到天国就是来朝拜,就得称臣与叩拜。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几声炮响,我们渐渐开始发现西方器物的厉害,所以企图洋务以救国,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慢慢开始向西方学习器物与技术,但还想保留自己的“话语”,但是甲午战争的结束和马关条约的签署宣告了这一梦想的幻灭。从那时起,中华民族的有识之士就开始怀疑和企图改造我们传统的话语与制度,最先是清廷内部的自我革新和预备立宪,而后有资产阶级民族革命这一群体人的探索,继而就达到了反思中国自我话语体系的一个高峰,那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进行,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开展,我们对传统中国的一系列文化制度话语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给中国人以思想上的启蒙。但不幸的是绑架与启蒙同时进行,而且这一过程还基本伴随了中国人 20 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你看,暨五四后不久马列主义的话语体系又从莫斯科大批进口过来,在这一武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建立的共和国,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又是在它的鼓动下,我们进行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试验,而后又开展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其实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结, 70 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让我们又开始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绑架,以至想在中国“毕其功于一役”,从而酿造了“八·九”悲剧。 那么现在的我们如何呢?我们现在还整天想每个人都过上美国佬那样高消费的日子,还成天怨恨着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与市场化进程太过缓慢,等等。这些话语的一切如果抽象的看本身都没有对错,甚至是美好的,可是一旦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中那就很难价值无涉了。比如,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主问题一直受到国人的不满,不论是谁在台上,都貌似是独裁者,这是为何?因为民众已经把西式那一套民主的话语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脑袋中,但是社会结构的现实和很多其他的因素决定了我们民主发展还不可能像西式那样完善,而且永远也不可能,同时民主对西式民主的理解也处于一种想象的阶段,对本非铁板一块的西方按照铁板一块的想象去建构,以为海外都是好的,就像我们的父母以为大山以外就是天堂一样。又比如我们为何老是对目前的生活不满,那是因为我们想象中的现实应该更好,而且要好很多。这就导致了我们想快速进入共产主义,我们每个人都想过着美国人的生活,我们都不想为就业问题而烦恼等等。但反观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条件可见,我们的话语离现实太遥远,我们的资源和现实条件让我们不可能去达到西式话语所给我们树立的目标。乱七八糟的说了这么多,应该很容易看清楚,我们确实是处于一个话语被绑架的社会,整个民族都被话语绑架了,我们在用西式的话语来看待和要求着与西式社会很不相同的中国社会。 既然我们无根的社会的一方面的根由是我们失去了自我话语的主体性,那么我们改变这一问题的办法也只有慢慢的重新建立我们的话语主体性,从国家和民族层面上讲就得把西方的“真理”与革命的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真正的有所修正和发展,要真正有中国的特色,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被西方的话语牵着我们的鼻子跑,对个体而言,我们也要将个体的困境与整个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考虑问题,不能从纯粹的意义上去强调很多貌似“应然”的东西,因为那种“应然”是一种话语被绑架后的想象。具体一点说,我们的教育制度要有所注意,不要把西方那个人物说的一句很不起眼的话都搞的很熟悉,而对传统文化经典一无所知,因为教育过程说到底是一种话语建构和灌输的过程,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性,还得懂得一点点自己的东西,也要对自己的国家的过去和现实有个较深的认识。 当然,我们什么时候能被解救和建立自己的话语主体性?目前还不敢回答。 作者:焦长权
个人分类: 学林漫步|16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识渊博得益于“空杯”心态
热度 15 qpzeng 2011-4-29 23:28
有位小禅师自以为读遍了所有的禅书,开始有点沾沾自喜起来。 于是,小禅师登门拜访老禅师, 想在老禅师面前露两手 。俩人寒暄一阵后,小禅师就开始喋喋不休地大侃禅的内涵,但只是把他曾经读过的禅书复述了一遍,没有自己的深刻领悟,非常空洞。 老禅师静静地听着,没有插一句嘴,听罢只淡淡一笑,说道:“喝杯茶吧”!说着就向杯子里面倒茶,直到杯子装满了也不停手。茶水流到桌子上,老禅师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小禅师急了,赶紧说:“杯子满了,装不下了”! 老禅师这才停手,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啊,你就像这个装满水的杯子,满则溢啊”! 小禅师恍然大悟,如梦方醒,明白了骄傲自满是学不进知识的道理,从此毕恭毕敬地向老禅师请教,终于得到了禅的真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越是学识渊博者越谦虚,越是学识浅薄者越骄傲! 真正的博学者不管自己多么有学识,也会处处保持着谦卑的态度,更不敢在别人面前卖弄!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遇到别人赞叹他学识渊博时,总是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孔子也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在 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中,有些人学得很扎实,有些人却学得很肤浅。 无论是导师招收研究生,还是公司招聘毕业生,似乎有一条通用的“识人”规则: 夸夸其谈者恐无真本事,娓娓道来者必是好人才。因为夸夸其谈不免言过其实,外强中干,娓娓道来只因不卑不亢,虚怀若谷。 正如俗语所言:“满桶水不荡,半桶水乱晃”!谦虚总是比骄傲好! “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都是这个意思。 大海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收集来自四面八方的水。 科学网有位博主署名“百无一用”,当然有些自我调侃的意味,但他给我留言或在博文后评论时,都显得非常谦虚。 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他原来是个“高人”,竟然在国外很多杂志上发表过review,并且很多topic都是我闻所未闻的! 可是,这些知识都与我的专业沾点边,实在令我汗颜!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转角可能遇高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没有骄傲的本钱! 我认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在知识的获取上永远保持谦虚的态度是应该的,但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看低自己,因为那是没有自信的表现!比如, 在竞争白热化的职场求职,你不能给招聘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就只能把机会让给下一位。 美国心理学家卢维斯说:“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后人将之称为“卢维斯定理”。这个定理有三个要点:一是做人必须谦虚。 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容易把别人想得很糟。 二是 谦虚要讲究“度”,不要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三是 该谦虚的时候要谦虚,该适度表现的时候也要表现,有时候甚至还需要炫耀! 在我看来,适度的炫耀可以鼓舞士气,并让人励志,长辈向晚辈述说自己的辉煌经历可以启迪后人奋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巴顿将军统领欧洲战场,在一次战前动员会上,他说:“ 20年以后,你孙子可能会问:‘爷爷,二战时您在干什么啊 ’?你就不用尴尬地咳嗽一声,然后不好意思地说:‘ 你爷爷那时正在路易斯安那的牧场铲粪哩’ !相反,你可以骄傲地对你孙子大声说:‘ 孙子,你爷爷当年正在跟第三集团军的巴顿并肩作战哩 ’”! 在学习上要谦虚 ,对自己不懂或懂得不够的要谦虚; 在工作上不要太谦虚 ,对本应自己完成的工作,要尽自己的所能努力去完成,不能因为过分谦虚而失去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这样的行为方式似乎可以总结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如果你能先以“空杯”心态为人处世,那么将来你必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当你真的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之后,你肯定也还是一个有“空杯”心态的人!
个人分类: 生活杂感|5421 次阅读|3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