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防洪能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莫用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报道抹黑三峡
热度 6 zbt92 2016-6-16 11:13
文/水博 看到新京报(作者:廖宝平)的《不能包管一切的三峡大坝能防多大洪水》一文,发现不少人对三峡的防洪作用还有诸多误解。这也难怪,中国的快速崛起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因此,一些代表中国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领域,总会有一些国内外的人士对其进行抹黑。其中,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逐年降低的炒作就是典型的一例。新京报(廖宝平)的这篇文章,就是在我国面临艰巨的防洪任务的时候,重提这些抹黑三峡的的炒作,而且作出了不够准确的评论。 廖宝平说澎湃新闻日前专访长期研究三峡工程与长江防洪问题的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周建军时,他认为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没那么强。6月7日,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陈敏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也表示:三峡工程现有的防洪库容,相对于巨大的超额洪量仍显不足,'长江防洪并不是高枕无忧'。 笔者也看到过澎湃新闻的这篇报道。周建军的说法理论上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三峡就认为长江防洪并不是高枕无忧。其实,这道理很简单,长江防洪是一个综合的体系,三峡工程只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过,须要说明的是,澎湃新闻报道的周建军教授的三峡防洪库容到不了221亿立方米的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我们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留有充分的防洪余地(稍加改造就可以提高蓄水到180米)。前不久已经有专家建议按照180米计算三峡大坝的库容了。大家可以去查一查,已经有些正式资料显示,三峡库容不再是392亿立方米,而是450亿立方米了。这些实际情况,在学校工作的学者可能还不够了解。因此,客观地说,我国三峡的最大防洪能力,可以远超221亿立方米。不错,我们必须承认,长江防洪不可能因为三峡工程就高枕无忧,但是,我们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却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不可能因为任何新闻炒作而改变。 廖宝平说回看这些年关于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报道,可谓直线下降。2003年6月1日,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2007年5月8日,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2008年10月21日,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10年7月20日,题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内文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接着,廖宝平评论说从'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包管一切',到'能力没那么强',落差之大,令人惊诧,公众爆棚的信心迅速消融,质疑陡然增加:到底哪一种说法更真实?三峡大坝到底有多大的防洪能力? 笔者认为,廖宝平的这个评论是有很大问题的。本来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是一篇很正常的新闻报道,只不过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标题炒作的题材。 如果看到文章的内容我们就更清楚了,这是一篇形容三峡大坝本身建造的非常坚固的文章。即使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大坝本身也能固若金汤(我们工程界判别大坝强度的时候,确实需要使用能否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校核)。文章通篇内容都没有说三峡工程的水库可以防止万年一遇的洪水的意思。这里反坝人士的抹黑挑拨,非常有技巧,他们知道大多数人都不会仔细的去查看原文,所以,就放心大胆的造谣说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的洪水。 至于2007年和2008年的新闻内容,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保障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关于2010年的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更是一种故意断章取义的炒作。因为,尽管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对于负有防洪责任的水利部门,在说话的时候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我们的水利官员强调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是必须的,也是一贯的。 图1,诬蔑三峡防洪能力逐年下降的标题炒作 例如,2006年5月16日,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新华社的记者(张先国)就报道某水利官员说《三峡工程的初期防洪作用有限》。2007年6月1日还曾有新华社(记者杨希伟)报道说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1日在湖北防汛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中下游地区对长江防汛绝不可麻痹松懈。 然而,在三峡全面建成后,2009年6月10日新华社发出《三峡工程预可拦蓄千年一遇洪水》的新闻报道。2010年7月20日,新华社的《三峡20日晨迎来7000米/秒特大洪峰,规模超1998年》,加上其它媒体的《三峡工程三大法宝,从容应对特大洪峰》,都证实了三峡的防洪作用已经正常发挥。 对应网络上诬蔑三峡随着工程建成,防洪能力逐年下降的标题炒作,我们也可以总结出随着三峡工程的完成,防洪能力逐年提高的报道。 即:06年防洪作用有限;07年作用依然有限;08年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09年已经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网络上那张诬蔑三峡防洪能力逐年降低的截图,我们也可以做出来另一张完全相反的网络截图。这就是新闻炒作的技巧。 图2、三峡防洪能力逐年提高的报道 然而,新京报廖宝平先生在评论中,不仅沿用抹黑三峡的炒作,而且自己添油加醋的增加保管一切的评论,更让人觉得那篇被人炒作题目的文章就是在给三峡吹牛。 接下来,廖宝平的评论也很有问题。他说据此,我们大体明白,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也就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所以,遭遇'98+'大洪水肯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何况,三峡大坝自蓄水以来没有经历过大洪水的考验,谁也不敢打包票。现在,理性、科学看待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可以打消公众过高的期望。 首先,三峡大坝也就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的说法是错误的,三峡大坝配合分洪措施,是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的。其次,三峡大坝自蓄水以来没有经历过大洪水的考验,谁也不敢打包票的说法,也完全不符合事实。2011年7月,我国的三峡工程已经把瞬时洪峰超过1998年的大洪水(70000立方米/秒),轻而易举的消减到(40000立方米/秒)。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不仅是明确的,肯定的而且也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总之,理性、科学看待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可以打消公众过高的期望冠冕堂皇的说法,不能成为理直气壮的诬蔑三峡的理由。 最后,我们非常有必要强调:正如廖宝平先生文章所述三峡大坝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建立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算起,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0多年。请相信中、外几代工程科技人员的水平,我国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在其设计范围内)是完全有保障的,公众大可不必理会那些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小船说翻就翻的骗人鬼话。
3558 次阅读|9 个评论
三峡的防洪能力并没有变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6-6-16 10:34
赵建民 2016-6-1610:22 三峡的防洪能力并没有变,而是人的视角或者立场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峡功罪:大流域开发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三峡是一个奇怪的水库,没有独立的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防洪库容等于兴利库容等于结合库容,都在145米与175米之间,因此,三峡本身蓄水、防洪、发电的矛盾一直存在,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上游长江支流库群的建设,只有此才能解决长江流域库容不足的问题,实现汛期蓄水。 三峡水库首要的水利矛盾就是 汛后蓄水,使长江中下游枯水期提前到 10 月份 ,对江湖鱼类育肥不利。但长江中下游多种植双季稻, 10 月晚稻已经接近成熟,需水量有限,因此枯水期提前对农业影响并不显著。 因此, 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还要依靠上游,特别是金沙江水电群的建设,形成 1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库容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625450.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幸福是无法测度的 下一篇: 檀成龙老师关于“南水北调可增加西北降水”给我的留言
个人分类: 水利工程与水域生态|226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峡大坝防洪能力,并没有直线下降
热度 10 zbt92 2016-6-15 09:51
文/水博 看到科学网上周可真博主的《 关于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报道直线下降说明了什么? 》一文,发现很多人对三峡的防洪作用还有误解。周可真问的“ 当年新华社记者施勇峰所写的《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报道,有让他必须作如此报道的原因,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问题,如果去读一读原文,就不会误解了。因为,该记者指的是对三峡大坝的自身的结实程度(即:固若金汤)可以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因为,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校核三峡大坝坝体强度的时候,就是要用能否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作为标准的。所以,该记者的报道并没有错,只不过写的不太明确,容易让行外人误解。下面把我几年前在某论坛驳斥网路炒作的文章(节选),给大家参考。 关于三峡工程防洪能力逐年降低的炒作 2010 年7月20日长江上游出现了超过1998年的瞬时特大洪峰。由于我国已建成的三峡大坝开始发挥极其重要的防洪作用,长江下游的各地均安然无恙。三峡大坝终于让长江下游的人民群众实现了在特大洪水来临之际,仍然可以睡一个安稳觉的夙愿。然而,三峡的出色表现,却让某些反坝的人士感到了某种危机。于是一篇精心编造的《三峡大坝到底可以抵挡几年一遇的洪水?》文章很快就出炉了。 由图一可见,很多媒体的所谓“2003年新闻〈三峡大坝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的题目,就是被篡改了的。原文题目是〈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看到文章的内容就更清楚了,这是一篇形容三峡大坝本身建造的非常坚固的文章。即使遇到万年一遇的洪水,大坝本身也能固若金汤(我们判别大坝强度的时候,需要使用能否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进行校核)。文章通篇内容都没有说三峡工程的水库可以防止万年一遇的洪水的意思。这里反坝人士的挑拨,非常有技巧,他们知道大多数人都不会仔细的去查看原文,所以,就放心大胆的造谣。 至于2007年和2008年的新闻内容,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因为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保障把下游河段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在配合分洪措施的情况下,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实际上在2007年的很多新闻中,也曾多次提到过三峡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当时,为了对一些不够严谨的报道做出澄清,我还曾于2007年06月05日在人民网科技频道,发表过《三峡能否抵御千年一遇洪水?我们该信谁》的文章,对当时各种三峡防洪能力的不同表述,进行过详细的比较和说明。 关于“2010 年的新闻〈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更是一种故意断章取义的炒作。 因为,尽管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巨大,但是,对于负有防洪责任的水利部门,在说话的时候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水利官员强调“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勿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峡大坝上”是必须的,也是一贯的。 这种经善意的警告绝不是仅仅出现在大坝建成之后的2010年。 强调三峡工程作用有限的是在三峡未完全建成之前 2006 年5月16日,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新华社的记者(张先国)就报道某水利官员说《三峡工程的初期防洪作用有限》。 2007 年6月1日还曾有新华社(记者杨希伟)报道说“湖北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1日在湖北防汛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中下游地区对长江防汛绝不可麻痹松懈。” 2009 年6月10日全面建成后,新华社发出 《三峡工程预可拦蓄千年一遇洪水》。 2010 年7月20日,新华社的《三峡20赢来7000米/秒特大洪峰,规模超1998年》 其它媒体的《三峡工程“三大法宝”,从容应对特大洪峰》 这样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的、全面地连起来看,应该是:2003年6月1日,因为大坝刚刚建成还没有能发挥任何防洪作用,新华社的《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特别强调我国新建成的三峡大坝的质量高。 2006 年5月16日,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前,新华社的记者就报道说《三峡工程的初期防洪作用有限》; 2007 年6月1日新华社的文章又再次强调过“对三峡工程今年的防洪作用不能估计过高,中下游地区对长江防汛绝不可麻痹松懈。” 2008 年三峡大坝完全建成之后,新华网稿件多次反复报道过:“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和“三峡大坝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只不过这两种防洪能力的前提条件不同。 009 年6月10日新华社再次发出《三峡工程预可拦蓄千年一遇洪水》。到了2010年7月20日,新华社的《三峡20赢来7000米/秒特大洪峰,规模超1998年》以及其它媒体的《三峡工程“三大法宝”,从容应对特大洪峰》 这样,从2003年报道三峡大坝建设得很坚固;到2006年、2007年三峡大坝的建设还没有全部完成,专家曾强调防洪能力有限;再到2008年三峡建成之后,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以及2009年全面建成之后,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最后到2010年,三峡战胜了超过98年的特大洪水。可见,我们的新闻宣传分明是在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建成,客观的报道着三峡防洪能力不断提高的现实。 综合起来看,可以按照新华社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构成另外一张截图(图二)。 既: 06 年防洪作用有限; 07 年作用依然有限; 08 年可抵御百年一遇洪水; 09 年已经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洪水。 实际上,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非常明确,就是可以把荆江大堤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配合下游分洪、滞洪等综合措施可抵御千年一遇洪水。这一结论从三峡论证的时候起就没有变过,而且至今也没有变。只不过有的人或者记者,可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三峡的防洪功能有不同的解读而已。
3750 次阅读|1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