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术交流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术交流网2002-2004年发布美国社会和经济论著评论专题索引(编号
黄安年 2010-10-10 07:58
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发布美国社会和经济论著评论专题索引 ( 编号 1053-105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0 日发布 自 10 月 7 日起分类发布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中国美国问题论文和资料总目,总目的编序和笔者发布的 2007-2009 年中国美国问题博文相对应,便于自己和有兴趣的网友查阅。 1053 美国社会论著评论 1053-W200201 郭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Guo Jun): 值得关注的美国早期史中的宗教研究--评张敏谦著《大觉醒》,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4 月 1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22 日转发 1053-W200202 傅国涌文 (Fu Guoyong), 用灵魂的力量抵御暴力 -- 读《我也有一个梦想》 , 学而思;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2002 年 8 月 7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8 月 30 日转发 1053-W200203 傅国涌文 (Fu Guoyong), 立国之本:人性和人道原则 -- 读《我也有一个梦想》,学而思;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2002 年 8 月 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8 月 31 日转发 1053-W2002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当代美国宗教》 -- 第一部有关今日美国宗教的入门读物 , 公开发表:《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6 期;《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6 日网上首发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3-W200205 李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Li Xia): 读《美国历史与美国人》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1 年 12 月 2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3 日转发 1053-W200206 杨玉圣 (Yang Yusheng): 《沉重的思考 -- 评《移民与近代美国》 ( A )美国历史散论》;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11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13 日转发 1053-W200207 杨玉圣 (Tang Yusheng): 《沉重的思考 -- 评《移民与近代美国》( B ),《美国历史散论》;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11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13 日转发 1053-W200208 张小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Zhang Xiaojun): 评《世代悲欢 美国梦 》 -- 兼与《美国与移民》比较,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4 月 26 日发布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24 日转发 1053-W200301 刘见林( Liu Jianlin): 见林新书介绍:《谁来照顾你?》 , 发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四十二期 (2003 年 11 月 12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1 月 14 日转发 1053-W200302 刘见林( Liu Jianlin): 《哥们,我的国家在哪里?》 , 刘见林文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7 期 )/2003 年 12 月 1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19 日转发 1053-W200303 刘见林( Liu Jianlin): 《同性恋与文明》和《陌生人:同性之爱在 19 世纪》 , 刘见林文,发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8 期 (2003 年 12 月 2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3-W200401 刘见林 (Liu Jinalin): 《宗教宽容观念是如何来到西方的》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9 期 (2003 年 12 月 31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 月 8 日转发 1053-W200402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美国,耶稣之国――介绍新书《美国耶稣》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 期 (2004 年 1 月 1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社会生活 /2004 年 1 月 17 日转发 1053-W200403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被人遗忘的美国人-工作的穷人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6 期 /2004 年 2 月 25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4 日转发 1053-W200404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挑战》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9 期 (2004 年 3 月 16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19 日转发 1053-W200405 刘见林 (Liu Jinalin): 《我们是谁: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挑战》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9 期 (2004 年 3 月 16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5 月 7 日转发 1053-W200406 见刘见林 (Liu Jinalin): 林新书介绍:《旅行指南:关于民权运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5 期 (2004 年 7 月 1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7 月 18 日转发 1053-W200407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自由的代价:非洲裔美国人和利比里亚的建立》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37 期( 2004 年 10 月 13 日)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15 日转发 1053b-W200408 刘见林 (Liu Jinalin): 《在天堂里行驶:我们是如何以将来时态在现在生活的》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2 期 (2004 年 11 月 24 日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论坛 /2004 年 11 月 25 日转发 1054 美国经济论著评论 1054-W200201 编委会 )Bianweihui: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编者说明,编委会文,《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14 日网上首发 1054-W200202 何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 (He Xin): 简评《美国早期现代化的两条道路之争》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1 年 12 月 26 日首发;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2 日转发 1054-W20020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喜读《当代美国经济》 , 公开发表:《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1 期;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4 日网上首发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5 月 30 日发布 ;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4-W2002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国企业经济管理图书一览 , 《市场报》 /1998 年 4 月 18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7 月 12 日网上首发;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4-W200205 罗思东(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Luo Xu): 文美国郊区化的动力──《马唐草边疆》读后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4 月 22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3 日转发 1054-W200206 王 旭 (Wang Xu): 《马唐草边疆》评介(上) , 《东北师大学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4 日转发 1054-W200207 王 旭 (Wang Xu): 《马唐草边疆》评介(下)《东北师大学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4 日转发 1054-W200301 杜菁琳 (Du Qinglin): 亚洲制造新畅销-鬼故事,发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廿七期 (2003 年 7 月 16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7 月 18 日转发 1054-W200302 关力远 (Guan Liyuan): 新书书评:《资源战争 : 全球冲突的新展望》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2 年第 15 期( 2002 年 12 月 18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303 关力远 (Guan Liyuan): 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利与弊 --- 分析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新书介绍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2 年第八期( 2002 年 10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3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读《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有感( 2000 年 1 月 31 日日记摘录 ), 发表: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3 年 7 月 16 日首发 1054-W200305 《华盛顿观察》周刊 (Huashengdun Zhoukan): 美国物语:《势利眼:美国版本》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2 年第 14 期( 2002 年 12 月 11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306 《华盛顿观察》周刊 (Huashengdun Zhoukan): 中国物语:书评《国际化的中国:国内利益和全球性联结》和《银行业务的背后管道:私有企业家在中国》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2 年第十期( 2002 年 11 月 13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307 《华盛顿观察》周刊 (Huashengdun Zhoukan): 新书介绍:快餐国家-美国人饮食的黑暗面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2 年第四期( 2002 年 10 月 22 日;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308 罗思东 (Luo Sidong): 城市政策与大都市区政府的复兴 评戴维腊斯克的《没有郊区的城市》( A ) , 发表:《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4-W200309 罗思东 (Luo Sidong): 城市政策与大都市区政府的复兴 评戴维腊斯克的《没有郊区的城市》( B ) , 发表:《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4-W200310 任晓 (Ren Xiao): 基金会与美国精神 -- 读资中筠教授的《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7 月 8 日转发 1054-W200311 时殷弘 (Shi Yinghong) 、宋德星 (Song Dexing): 作为大战略组成部分之一的对外经济战略 《美国对外经济战略》述评,发表:《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3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4-W200312 张建新( Zhang, Jianxin ) : 从自由贸易走向战略博弈 读《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新国际经济学》 , 发表:《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4-W200401 韩德 (Han De): 《一种特殊关系的形成》中文版序 / 美国研究 /1987 年第 3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1054-W200402 刘慧华 (Liu Huihua): 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 -- 评吉尔平的《全球政治经济学》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1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3 月 25 日转发 1054-W200403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变黑的河流:环境对中国前途之挑战》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35 期( 2004 年 09 月 29 日);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9 月 30 日转发 1054-W200404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大分裂:乡郊美国 v.s. 城市美国》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5 期( 2004 年 12 月 1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2 月 17 日转发 1054-W200405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为全球化辩护》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7 期 /2004 3 月 3 日;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5 日转发 1054-W200406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企业巨人: 7 位商业创新者和他们创建的帝国》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2 期( 2004 年 6 月 23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26 日 1054-w200407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指挥链:从 9.11 到阿布格莱布之路》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39 期 (2004 年 10 月 27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10 月 28 日转发 1054-w200408 刘见林 (Liu Jinalin): 《伏尔甘的崛起:布什的战争内阁史》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1 期( 2004 年 3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1 日转发 1054-w200409 刘见林 (Liu Jinalin): 《抉择:统治全球还是领导全球》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2 期 (2004 年 4 月 7 日 )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410 刘见林 (Liu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距离纳摩尔城还有十分钟路程》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17 期 (2004 年 5 月 19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 日转发 1054-W200411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1 期 (2004 年 6 月 1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 /2004 年 6 月 22 日转发 1054-W200412 刘见林 (Liu Jinalin): 《超级大国综合症:美国与世界的启示录式冲突》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6 期 (2004 年 7 月 21 日 )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7 月 25 日转发 1054-W200413 刘易 (Liu Yi)( 信报记者 ) 整理 : 揭秘 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伊拉克 克拉克眼中的小布什与克林顿 / 北京娱乐信报 /2004 年 5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8 月 9 日转发 1054-W200414 卢 风 (Lu Feng): 尘暴:从 70 年前的美国到今日之中国 -- 环境史经典之作《尘暴》简介 / 中华读书报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01 月 14 日转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介 /2004 年 1 月 15 日转发 1054-W200415 屈从文( Qu Congwe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1 级硕士研究生 ) :珀金斯《门罗主义史》述评(上) / 世纪中国 /2004 年 07 月 16 日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7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7 月 20 日转发 1054-W200416 屈从文( Qu Congwe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1 级硕士研究生 ) :珀金斯《门罗主义史》述评(下) / 世纪中国 /2004 年 07 月 16 日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7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7 月 20 日转发 1054-W200417 石 斌 (Shi Bi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美国扩张主义的根源 -- 《美国人对机会的寻求( 1865-1913 )》简评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08 月 0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4-W200418 世纪中国 (Shiji Zhongguo): 大卫哈维的新著《新帝国主义》 / 世纪中国 /2004 年 10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24 日转发 1054-W200419 徐静之 (Xu Jingzhi): 从新政到里根经济学 -- 读陈宝森著《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 - 从罗斯福到里根 / 美国研究 /1989 年第 1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介 /2004 年 4 月 26 日转发 1054-W200420 徐思彦 (Xu Siyan)( 《历史研究》主编 ): 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 中华读书报;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4 年 11 月 13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论坛 /2004 年 11 月 14 日转发 1054-W200421 杨 广 (Yang Guang): 历史理论战略 -- 读《大国的兴衰》 / 世纪中国 /2003 年 10 月 1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5 日转发 1054-W200422 张帆( Zhang Fan): 一种新的阐释美国外交政策的方法 -- 读《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1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3 月 25 日转发 1054-W200423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Zhongguo Shijieshi Yanjiuwang): 美英现代社会调控机制 --- 历史实践的若干研究 /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2004 年 7 月 1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7 月 22 日转发 1054-W200424 资中筠 (Zi Zhongyun)(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 ): 《散财之道 --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 前言 / 财经;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4 年 1 月 6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 月 8 日转发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3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2002-2004年发布美国政治论著评论专题索引(编号1052)
黄安年 2010-10-9 16:23
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发布美国政治论著评论专题索引 ( 编号 105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9 日发布 自 10 月 7 日起分类发布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中国美国问题论文和资料总目,总目的编序和笔者发布的 2007-2009 年中国美国问题博文相对应,便于自己和有兴趣的网友查阅。 1052 美国政治论著评论 1052-W2002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一部富有求实精神的研究专著评《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公开发表 : 《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9 年第 1,2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14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4 日发布 1052-W20020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一部富有求实精神的研究专著 -- 评《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上),《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9 年第 1,2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14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4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1052-W20020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一部富有求实精神的研究专著 -- 评《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下),《美国史研究通讯》 1999 年第 1,2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14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4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1052-W200204 朱伟一 (Zhu Weiyi): 历史人物法律 -- 读《华尔街变革》笔记,博览群书电子版;史学评论网 / 学术批评 2002 年 11 月 17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1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301 陈雅莉 (Chen Yali): 中情局匿名新书,断言本拉登为改变了历史的伟大人物 , 发表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廿九期 (2003 年 7 月 3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8 月 1 日转发 1052-W200302 关力远 (Guan Liyuna): 新书介绍:《美国和美国的敌人》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八期( 2003 年 2 月 26 日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303 关力远 (Guan Liyuna): 新书书评:《战火下的小布什》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六期( 2003 年 2 月 12 日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304 袁征 (Yuan Zheng): 建设性批判与制度创新读《选举的困境:民选制度及宪政改革批判》 , 发表:《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3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2-W200305 西米 (Xi Mi): 新书介绍:《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 15 期( 2003 年 4 月 16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306 西米 (Xi Mi): 新书介绍:《天降大任于布什》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 12 期( 2003 年 3 月 26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306 曾进 (Zeng Jin): 《华盛顿观察》新书观察:《财富与民主:美国有钱阶层的政治史》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廿一期( 2003 年 5 月 28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401 邓博宇 (Deng Boxiao) 臧赢鹏 (Zang Yinpeng) 杨晓萍 (Yang Xaioping): 美国的自由及其悖论 -- 读《历史深处的忧虑》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4 年 12 月 26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2 月 29 日转发 1052-w200402 国际在线 (Guoji Zaixian): 美国前政要纷纷出书 曝布什政府内幕消息很畅销 / 国际在线 /2004 年 9 月 1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5 日转发 1052-W200403 胡平 (Hu Ping): 不相信政府 : 美国式的爱国主义 -- 读《必要之恶》 / 华夏文摘 /2004 年 02 月 0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404 康慨 (Kang Kai): 美国畅销书:反布什是一种时尚 / 中华读书报 /2004 年 3 月 31 日;果戈网 /2004 年 4 月 1 日转;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8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405 刘见林 (Liu Jinalin): 《着火的自由》 /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4 年第 3 期 ( 总第 68 期 )/2004 年 2 月 5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2 月 7 日转发 1052-w200406 刘见林 (Liu Jinalin): 《惊奇,安全和美国的经历》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3 期 (2004 年 4 月 1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17 日转发 1052-W200407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情报在战争中:认识从拿破仑到 基地 组织这些敌人》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0 期 /2004 年 3 月 2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1052-W200408 刘见林 (Liu Jinalin): 《终结邪恶:如何赢得反恐战争》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8 期( 2004 年 3 月 1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14 日转发 1052-W200409 刘见林 (Liu Jinalin): 《老大党:共和党史》和《人民党:民主党史》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9 期( 2004 年 08 月 11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社会生活 /2004 年 8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410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通往现代性之路:英国、法国和美国的启蒙运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0 期( 2004 年 11 月 1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1 月 14 日转发 1054-W200411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我们所欠伊拉克的:战争和国家建设伦理学》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3 期 (2004 年 12 月 01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社会生活 /2004 年 12 月 3 日转发 1052-W200412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为战斗而生》、《我是夏洛特西蒙斯》、《堪萨斯出了什么事》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4 期( 2004 年 12 月 08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2 月 11 日转发 1052-W200413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美国:公民的民主消极行为指南》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6 期( 2004 年 12 月 22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2 月 25 日转发 1052-W200414 潘忠岐 (Pan Zhongqi): 另一种形式的罗马回归 -- 读库普乾《美国时代的终结》( A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415 潘忠岐 (Pan Zhongqi): 另一种形式的罗马回归 -- 读库普乾《美国时代的终结》( B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416 潘忠岐 (Pan Zhongqi): 另一种形式的罗马回归 -- 读库普乾《美国时代的终结》( C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417 孙群郎 (Sun Langqun):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 《 20 世纪美国文官制度与官僚政治》评介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1052-W200418 桃太郎 (Tao Tailang): 美国 政治热情 成为畅销毒药 / 果戈网 /2004 年 3 月 24 日转自新京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8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419 王怡 (Wang Yi): 法官与祭司 -- 读《美国宪政历程世纪中国》 ; 学术批评网 / 学界观察 /2004 年 4 月 2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27 日转发 1052-W200420 魏秀春 (Wei Xiuchun) (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 又一本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新书 -- 《一场改变了一切的虚假革命 --20 世纪 60 年代学生运动》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10 月 17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21 日转发 1052-W200421 温洋 (Wen Yang): 美国人对自由主义的自我质疑 -- 《美国人头脑的闭塞》评介 / 美国研究 /1987 年第 4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1052-W200422 新華網 (Xinahuawang): 《新美利堅帝國》解析當前美國 / 新华网 / 2003 年 03 月 0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2 月 13 日转发 1052-W200423 熊瑛 (Xiong Ying) 编辑 : 美国前政要纷纷出书 曝布什政府内幕消息很畅销 / 国际在线 /2004 年 05 月 1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8 月 9 日转发 1052-W200424 张晓鸣 (Zhang Xiaoming)(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 ): 水门 战士伍德沃德新书《进攻计划》再次进攻白宫 / 国际先驱导报;新华网 /2004 年 04 月 2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5 月 1 日转发 1052.1 美国外交论著评论 1052.1-W200201 王义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 (WangYiwei) 、唐小松 ( 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Tang Xiaosong): 为永葆美国强权开药方 -- 《大国政治的悲剧》译后记,《文汇报》, 2002 年 11 月 8 日;史学评论网 / 学术批评 /2002 年 11 月 11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1 月 8 日转发 1052.1-W200202 翟小倩文(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Zhai Xaioqing): 美国史论文写作的两个问题――兼评《美国对外事务与联邦宪法》一文,《学术交流网》 / 网友学术交流 /2002 年 6 月 21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8 月 18 日重发 1052.1-W200301 华盛顿观察周刊 (Huashengdun Guancha Zhoukan): 新书介绍:《在城堡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的反国家主义和它的冷战大战略》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廿期( 2003 年 5 月 21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302 华盛顿观察周刊 (Huashengdun Guancha Zhoukan): 《人际网络:鸟瞰世界历史( The Human Web : A Bird's-Eye View of WorldHistory )》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廿期( 2003 年 5 月 21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303 刘见林 (Liu Jinalin): 新书介绍:《大破解:我们迷失在新世纪》,发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四十期 (2003 年 10 月 3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0 月 31 日转发 1052.1-W200304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谎言和说谎者》,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四十一期( 2003 年 11 月 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介 /2003 年 11 月 7 日转发 1052.1-W200305 刘见林 (Liu Jinalin): 《他们紧抱一处:布莱尔、克林顿、布什和英美特殊关系》,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4 期( 2003 年 11 月 26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1 月 28 日转发 1052.1-W200306 刘见林 (Liu Jinalin): 《赤手空拳在巴格达》,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3 期( 2003 年 11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1 日转发 1052.1-W200307 刘见林 (Liu Jinalin): 华盛顿观察见林新书介绍:《危机:对两大外交危机的剖析》,发表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卅九期 (2003 年 10 月 22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0 月 24 日转发 1052.1-W200308 刘见林 (Liu Jinalin): 《傲慢》,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45 期( 2003 年 12 月 3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5 日转发 1052.1-W200309 刘见林 (Liu Jinalin): 新书介绍:《不可征服的世界》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廿三期( 2003 年 6 月 18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310 苏长和 (Su Changhe):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 A ) , 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2.1-W200311 苏长和 (Su Changhe):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 B ) , 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2.1-W200312 苏长和 (Su Changhe): 跨国关系与国内政治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国际关系研究( C ) , 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1052.1-W200313 西米 (Xi Mi): 新书介绍:《山雨欲来》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 13 期( 2003 年 4 月 2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314 西米 (Xi Mi): 新书介绍:《圣战:伊斯兰激进派在中亚的崛起》 ,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 14 期( 2003 年 4 月 9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315 亦平 (Ye Ping): 书评:海湾战争,一个士兵的声音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十一期( 2003 年 3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3 年 7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401 韩德 (Han De): 《一种特殊关系的形成》中文版序 / 美国研究 /1987 年第 3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1052.1-W200402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指挥链:从 9.11 到阿布格莱布之路》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39 期 (2004 年 10 月 27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10 月 28 日转发 1052.2-W200403 刘见林 (Liu Jinalin): 《伏尔甘的崛起:布什的战争内阁史》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1 期( 2004 年 3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1 日转发 1052.1-W200404 刘见林 (Liu Jinalin): 《抉择:统治全球还是领导全球》 /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 12 期 (2004 年 4 月 7 日 )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405 刘见林 (Liu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距离纳摩尔城还有十分钟路程》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17 期 (2004 年 5 月 19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 日转发 1052.1-W200406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1 期 (2004 年 6 月 1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 /2004 年 6 月 22 日转发 1052.1-W200407 刘见林 (Liu Jinalin): 《超级大国综合症:美国与世界的启示录式冲突》 / 《华盛顿观察》周刊 / 第 26 期 (2004 年 7 月 21 日 )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7 月 25 日转发 1052.1-W200408 刘易 (Liu Yi)( 信报记者 ) 整理 : 揭秘 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伊拉克 克拉克眼中的小布什与克林顿 / 北京娱乐信报 /2004 年 5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8 月 9 日转发 1052.1-W200409 屈从文( Qu Congwe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1 级硕士研究生 ) :珀金斯《门罗主义史》述评(上) / 世纪中国 /2004 年 07 月 16 日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7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7 月 20 日转发 1052.1-W200410 屈从文( Qu Congwen)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1 级硕士研究生 ) :珀金斯《门罗主义史》述评(下) / 世纪中国 /2004 年 07 月 16 日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7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7 月 20 日转发 1052.1-W200411 石 斌 (Shi Bi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 美国扩张主义的根源 -- 《美国人对机会的寻求( 1865-1913 )》简评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08 月 0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2.1-W200412 世纪中国 (Shiji Zhongguo): 大卫哈维的新著《新帝国主义》 / 世纪中国 /2004 年 10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24 日转发 1052.1-W200413 徐思彦 (Xu Siyan)( 《历史研究》主编 ): 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 中华读书报;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4 年 11 月 13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论坛 /2004 年 11 月 14 日转发 1052.1-W200414 杨 广 (Yang Guang): 历史理论战略 -- 读《大国的兴衰》 / 世纪中国 /2003 年 10 月 10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15 日转发 1052.1-W200415 张帆( Zhang Fan): 一种新的阐释美国外交政策的方法 -- 读《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1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3 月 25 日转发 1052.2 美中关系论著评论 1052.2-W2002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评新版《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1945-1950 )》公开发表:《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0 年第 2 期;《全国新书目》 2000 年第 12 期;《文汇读书周报》第 830 期, 2001 年 1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6 月 2 日发布 1052.2-W20020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国内研究资料和资源共享 ---- 从《从对峙走向缓和》谈起,黄安年文,《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4 月 14 日;《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30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2.2-W20020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中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和启迪 -- 评王淇主编的《从中立到结盟》(上) , 《抗日战争研究》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 2002 年 1 月 9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9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1 日重发 1052.2-W2002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中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和启迪 - 评王淇主编的《从中立到结盟》(下) , 《抗日战争研究》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2002 年 1 月 9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9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1 日重发 1052.2-W200205 芮立平 (Run Liping): 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学术著作 -- 评《无奈的结局 : 司徒雷登与中国》,中华读书报;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2 月 18 日发表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2 月 19 日转发 1052.2-W200301 刘见林 (Liu Jinalin): 新书介绍:《新中华帝国》 - Book Reviews - Washington ProFile, Chinese, 发表:《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3 年第 25 期( 2003 年 7 月 2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7 月 4 日转发 1052.2-W200302 康原 (Kang Yuan): 主持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A ) , 发表:美国之音 /2003 年 9 月 3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1 日 1052.2-W200303 康原 (Kang Yuan): 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B ) , 发表:美国之音 /2003 年 9 月 3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3 年 12 月 1 日 1052.2-W200401 何迪 (He Di): 中美关系在转折的年代 -- 《从赫尔利到马歇尔》读后 / 美国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5 月 10 日转发 1052.2-w200402 姜长斌 (Jiang Changbin): 踏勘历史,面向现实 -- 读《从解冻走向建交》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5 日转发 1052.2-W200403 刘见林 (Liu Jinalin): 基督教的 羔羊将驯服中国 龙 ――介绍新书《耶稣在北京》 /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4 年第 1 期( 2004 年 1 月 7 日);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 月 9 日转发 1052.2-W200404 康原 (Kang Yuan) 主持 : 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A)/ 美国之音 /2003 年 9 月 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25 日转发 1052.2-W200405 康原 (Kang Yuan) 主持 : 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B)/ 美国之音 /2003 年 9 月 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0 月 25 日转发 1052.2-W200406 美国研究 (Meiguo Yanjiu ): 汪熙教授与《中美关系研究丛书》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5 日转发 1052.2-W200407 余建军( Yu Jianjun): 从一万米高空 看中国?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5 日转发 1053.3 美国法律论著评论 1052.3-W2002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从事美中贸易者必读 --- 《美国法典商业贸易法海关法卷》,《市场报》 /1998 年 6 月 13 日;《新浪网》检索发布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15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2.3-W200202 孙晶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Sun Jinwen): 法律之蛇与文化沟通 - 评《美国之劫》光明网;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2002 年 4 月 3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8 月 31 日转发 1052.3-W100203 王希(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 (Wang Xi): 活着的宪法 -- 关于《原则与妥协》 , 世纪中国;学术批评网 / 学术规范 /2001 年 12 月 3 日发表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2 日转发 1053.3-W200401 刘见林 (Liu Jinalin): 见林新书介绍:《完全合法》 / 《华盛顿观察》周刊 /2004 年 2 月 1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2 月 13 日转发 1053.3-W200402 王怡 (Wang Yi): 法官与祭司 -- 读《美国宪政历程世纪中国》 ; 学术批评网 / 学界观察 /2004 年 4 月 2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4 月 27 日转发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2002-2004年发布美国史学和美国历史论著评论专题索引(
黄安年 2010-10-8 10:50
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发布美国史学和美国历史论著评论专题索引 ( 编号 1050-105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8 日发布 自 10 月 7 日起分类发布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中国美国问题论文和资料总目,总目的编序和笔者发布的 2007-2009 年中国美国问题博文相对应,便于自己和兴趣的网友查阅。 1050 美国史学论著评论 1050-W200201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 (Huang Annian, Ren Donglai, Yang Yusheng):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编者前言,发表: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8 月 28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8 月 28 日转发 1050-W200202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辑 (Huang Annian, Ren Donglai, Yang Yusheng):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编者前言 ( 附全书目录 )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辑,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9 月 18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9 月 19 日转发 1050-W200203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辑 (Huang Annian, Ren Donglai, Yang Yusheng): 一份特别的贺礼 -- 《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 -- 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序 ,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文 , 博览群书 /2002 年第 10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论著研究 /2002 年 11 月 1 日发布 1050-W200204 任东来 (Ren Donglai): 历史学研究和教学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介绍新版美国历史学会《历史著述指南》《世界历史》 /2000 年;史学评论 /2002 年 9 月 30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1 日转发 1050-W200205 东 来 (Donglai): 美国经济史研究的两本重要参考工具书简介 , 《世界历史》 /2002 年第 4 期;史学评论 /2002 年 9 月 29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1 日转发 1050-W200206 苏麓垒(北京师大历史系研究生) (Su Lulei): 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个人认同与历史叙事 -- 评《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上)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4 月 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2 日转发 1050-W200207 苏麓垒(北京师大历史系研究生) (Su Lulei): 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个人认同与历史叙事 -- 评《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中)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4 月 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2 日转发 1050-W200208 苏麓垒(北京师大历史系研究生) (Su Lulei): 美国早期史研究中的个人认同与历史叙事 -- 评《透过一块晦暗的玻璃》(下)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4 月 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2 日转发 1050-W200209 周立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Zhou Lihong): 重建学术理想国 -- 评《历史的真相》 ( 上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4 月 8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20 日转发 1050-W200210 周立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Zhou Lihong): 重建学术理想国 -- 评《历史的真相》 ( 下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4 月 8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20 日转发 1050-W200301 黄安年 任东来 杨玉圣 (Huang Annian, Ren Donglai, Yang Yusheng):MGWTJY2003-10-25A 尊重学术 敬重学者写在《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面世之际,发表: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3 年 3 月 26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论著研究 /2003 年 10 月 24 日重发 1050-W200302 杨玉圣 (Yang Yusheng): 学术苦旅的足迹兼评《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 A ) , 发表:美国研究;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10 月 22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0 月 23 日转发 1050-W200303 杨玉圣 (Yang Yusheng): 学术苦旅的足迹兼评《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 B ) , 发表:美国研究;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10 月 22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0 月 23 日转发 1050-W200401 王家范 (Wang Jiafan): 西学东渐 还是 西学东变 -- 彭慕兰的《大分流》打破 欧洲中心主义 了吗 / 文汇报 / 史学评论 /2004 年 05 月 2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6 月 8 日转发 1050-w200402 徐国利 (Xu Guoli) (安徽大学历史系) : 美国史学史研究 进步的一个标志 -- 《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读后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09 月 0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0-W200403 文 新 (Wenxin): 《美国历史百科词典》出版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网 ; 史学评论网 /2004 年 03 月 19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20 日转发 1050-W200404 杨生茂( Yang Shengmao): 一个不忍目睹的荒唐的译名 / 学术界 /2004 年第 6 期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04 年 12 月 10 日转发 1050-W200405 赵一凡 (zhao Yifan): 关于美国思想史 / 博览群书 /2003 年第 10 期;史学评论 /2004 年 02 月 13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3 月 4 日转发 1051 美国历史论著评论 1051-W2002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读黄绍湘新著《美国史纲( 1492-1823 )》兼谈美国早期发展历史的几个问题 , 公开发表:《世界历史》 1988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4 月 22 日发布 1051-W20020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中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和启迪评王淇主编的《从中立到结盟》,公开发表:《抗日战争研究》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读书时空 / 2002 年 1 月 9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9 日发布 1051-W20020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国内研究资料和资源共享 ---- 从《从对峙走向缓和》谈起 , 公开发表:《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4 月 14 日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30 日发布 1051-W2002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国史探研》有新意 , 公开发表:《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2 期;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4 日网上首发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5 月 31 日发布 1051-W200205 黄安年 (Huang Annian): 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丛 ---- 读《〈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美国史论丛〉》 , 公开发表:《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2 期;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4 日网上首发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6 月 1 日发布 1051-W200206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谈《美国历史散论》,公开发表:《博览群书》 1994 年第 7 期;《美国历史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4 年);学术批评网 / 学术规范 /2001 年 11 月 17 日,《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3 日发布 1051-W200207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务实创新 富有时代气息评刘绪贻教授主编《战后美国史》(增订版) , 公开发表: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2 年 6 月 7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7 日发布 1051-W200208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国史学者协同攻关 23 年 六卷本《美国通史》出版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11 月 1 日发布 1051-W200209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历经 23 年攻关 六卷本《美国通史》出版 , 《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12 期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2 年 11 月 30 日发布 1051-W200210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国史探研》有新意,《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2 期;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12 月 4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31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1-W20021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务实创新 富有时代气息 - 新版《战后美国史( 1945-2000 )》面世,《全国新书目》 /2002 年第 7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7 月 5 日网上首发;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7 月 5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14 日重发 1051-W20021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读黄绍湘新著《美国史纲( 1492-1823 )》 -- 兼谈美国早期发展历史的几个问题,《世界历史》 1988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4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1 日重发 1051-W20021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谈《美国历史散论》 , 《博览群书》 1994 年第 7 期;《美国历史散论》(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4 年);学术批评网 / 学术规范 /2001 年 11 月 17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6 月 3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1051-W20021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 读《美洲史论》,《世界历史》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7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1051-W200215 牛瑞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Niu Runhua): 评《美国的奠基时代》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4 月 19 日首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13 日转发 1051-W200216 任东来 (Ren Donglai): 一套书 二十年 三代人 -- 读杨生茂、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丛书》,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9 月 19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9 月 21 日转发 1051-W200217 周祥森 (Zhou Xiangsen): 关于北美殖民地时代的两个问题 -- 读《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札记 , 《世界历史》 1995 年第 1 期;学术批评网 /2001 年 4 月 15 日转发;史学评论网 / 史学争鸣 /2002 年 8 月 27 日发布;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8 月 20 日转发 1051-W2003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美国历史简介》网上全部发布 ( 《学术交流网》运行简报第 35 期 ), 学术交流网 / 本站网主简报 /2003 年 1 月 29 日首发 1051-W20030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出精品、育人才 -- 六卷本《美国通史》出版的启示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3 年 4 月 15 日发布 1051-W200303 李剑鸣 (Li Jianming):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 -- 读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 (A), 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6 月 30 日转发 1051-W200304 李剑鸣 (Li Jianming): 探索中国美国史学发展的路径 -- 读杨生茂教授的《探径集》 (B), 李剑鸣文 , 发表 : 《美国研究》 /2003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6 月 30 日转发 1051-W200305 李慎之 (Li Shengzhi): 从世界的角度透视中国 -- 读罗荣渠教授的《美洲史论》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3 年 4 月 23 日转自中华读书报 1997 年 2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4 月 24 日转发 1051-W200306 王希 (Wang Xi): 自由:一个尚未结束的美国故事 -- 读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 发表:《美国研究》 2002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2 月 11 日转发 1051-W200307 王希 (Wang Xi): 自由:一个尚未结束的美国故事读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A), 发表:《美国研究》 2002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2 月 11 日转发 1051-W200308 王希 (Wang Xi): 自由:一个尚未结束的美国故事读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 (B), 发表:《美国研究》 2002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2 月 11 日转发 1051-W200309 下三旗人 (Xiasanqiren): 最是市场不自由读小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发表 : 往复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3 年 7 月 1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7 月 15 日转发 1051-W200310 杨玉圣 (Yang Yusheng)(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A), , 发表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3 年 6 月 29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转发 1051-W200311 杨玉圣 (Yang Yusheng)(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 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B), 发表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3 年 6 月 29 日首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转发 1051-W200401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读黄绍湘新著《美国史纲( 1492-1823 )》 -- 兼谈美国早期发展历史的几个问题( A ) / 《世界历史》 1988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4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1 日重发; 2004 年 3 月 26 日再发 1051-W200402 黄安年 (Huang Annian): 读黄绍湘新著《美国史纲( 1492-1823 )》 -- 兼谈美国早期发展历史的几个问题( B ) / 《世界历史》 1988 年第 2 期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4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1 日重发; 2004 年 3 月 26 日再发 1051-W200403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 读《美洲史论》 / 《世界历史》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7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2004 年 3 月 26 日再发 1051-W200404 黄安年 (Huang Annian):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 读《美洲史论》( B ) / 《世界历史》 1998 年第 3 期;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 月 7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5 月 22 日发布; 2002 年 8 月 22 日重发; 2004 年 3 月 26 日再发 1051-W200405 李剑鸣 (Li Jinaming)(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并非 完美主义者 的遗憾 -- 《美国通史》第一卷感言 / 史学月刊 ; 学术批评网 / 史学评论 / 2004 年 2 月 6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7 日转发 1051-W200406 李慎之 (Li Shewngzhi): 从世界的角度透视中国 -- 读罗荣渠教授的《美洲史论》 / 李慎之文集;思想评论 /2004 年 9 月 2 日;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论坛 /2004 年 9 月 8 日转发 1051-W200407 魏万磊 (Wei Wanlei): 立宪选择试验的理性范型 -- 解读《联邦党人文集》 / 燕南网;光明网 /2004 年 11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图书评论 /2004 年 11 月 27 日转发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我钓鱼岛——学术交流网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报道目录提要(2004-2005)
黄安年 2010-9-14 09:37
还我钓鱼岛学术交流网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报道目录提要 (2004-200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4 日发布 这里发布学术交流网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报道目录提要 (2004-2005), 同时转发外交部网站上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介绍 , 转发 《人民日报》文章《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 (2004-03-26) 。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是日本不仅没有将钓鱼诸岛归还中国,反而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将钓鱼诸岛本土化,企图永久占领,重温当年日本天皇和军国主义者称霸亚洲的美梦。 9 月 7 日竟在我领海范围内扣我渔船抓我船长扬言要按照日本法处置,态度嚣张之极,日本当局利令智昏 , 破坏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图谋是不能得逞的。奉劝日本政界不要忘乎所以,重温《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无条件投降书。 **************************** 钓鱼诸岛 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 92 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归还冲绳的施政权,对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不发生任何影响。 鉴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有不同主张,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的谅解。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8/25/content_1044000.htm 【编 者注】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 2004 年 3 月 25 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 钓鱼岛问题 的提问时说,关于钓鱼岛的历史和法律问题,如果我在这里用两三个小时向大家介绍,时间恐怕不够。我推荐你看一篇文章,发表在 1996 年 10 月 18 日的《人民日报》上,题目是《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这篇文章全面详实地阐述了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由来、法律依据、国际文件和中国政府的态度。现将孔泉所提及的《人民日报》文章《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刊载,全文如下: 《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 钟 严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本文拟从历史及国际法的角度论述钓鱼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一、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约362米。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34年明朝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中有一段记载他们与琉球使者并舟同赴琉球的文字说: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顺流而下亦不甚动。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相及矣。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标点系作者所加)(1)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岛),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夷人指当时船上的琉球人。文中琉球人见古米山而歌舞于舟的归家之喜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琉球人认为只有过了钓鱼岛,到达久米岛后才算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则根本不属于琉球。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 此后,1562年的册封使郭儒霖所著《重编使琉球录》中又称,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再一日之风,即可望姑米山(久米岛)矣。这段话更清楚地证实,当时中国已将钓鱼岛列岛中最靠近琉球的赤屿,即现在的赤尾屿作为与琉球分界的标志。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清朝第二次册封史汪楫1683年赴琉球,并写下《使琉球杂录》。该书第五卷中记载了他途经钓鱼岛、赤尾屿后为避海难而祭祀时,船上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郊或过沟)即是中外之界。此后,1756年赴琉的周煌在其《琉球国志略》第十六卷中也提到汪楫问沟之意,曰中外之界也。证实了黑水沟是与闽海界,以海槽相隔,赤尾屿以西的钓鱼岛各岛皆为中国领土。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当时对日本及琉球影响极大。该书是经徐葆光在琉球潜心研究,与琉球地理学家、王府执政官等人切磋后写成的,十分严谨可靠。它被译成日文,成为日本人了解琉球的重要资料来源。该书指出册封使赴琉球的海上航路是:从福州出发,经花瓶、彭佳、钓鱼各岛北侧,自赤尾屿达姑米山。书中又注出姑米山乃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即镇守琉球边关之山,而将现八重山群岛的与那国岛称为此琉球极西南属界。 上述说明,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直至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慈禧太后还曾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此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2) 关于钓鱼岛自明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井上清曾于1972年撰写了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正如井上清教授所云,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68年)以前,在日本和琉球,离开中国文献而独立言及钓鱼岛的文献,实际上一个也找不到。日本最早有钓鱼岛记载的书面材料当算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然而,他也是以中国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为依据的,该图也是采用中国的钓鱼台为岛名,并将钓鱼岛和中国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红颜色标出,而久米岛则同琉球一样为黄褐色,并照引徐葆光的话称,久米岛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1719年日本学者新井君美所著《南岛志》一书中提到琉球所辖36岛,其中并无钓鱼岛。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中也无钓鱼岛。甚至直到1879年,中国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就琉球归属谈判时,中日双方仍确认,琉球是由36岛组成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等岛屿。 琉球王府权威史书向象贤的《琉球国中山世鉴》(1650年)也采用了中国明朝册封史陈侃的记述,称久米岛是琉球领土,而赤屿及其以西则非琉球领土。向象贤系当时琉球的宰相和最有权威的学者,其观点自然代表了当时琉球统治者的立场。其后,琉球学者程顺则于1708年所写《指南广义》中称姑米山(久米岛)为琉球西南界上之镇山,即镇守国界之意;蔡温于1726年所著《改定中山世谱》等史书,均指出琉球疆域内不含钓鱼岛。琉球国当年献给康熙皇帝的《中山世谱》的图谱中也无钓鱼岛等岛屿。日本原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常任理事高桥庄五郎经考证认为,钓鱼岛等岛名是中国先取的,其中黄尾屿、赤尾屿等固有岛名,明确无误是中国名,与台湾附属岛屿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等相同。日本没有用屿的岛名,而福建、澎湖列岛、台湾省以屿为名的岛有29个,中国古代地图则更多。赤尾屿在中国的古书上写为赤屿,据说这是因为该岛系水成岩所构成,故人们根据岛上岩石的颜色称其为赤屿或赤尾屿。 日本有人指出,中国出版的地图也曾使用过尖阁列岛或未标明钓鱼岛,以此作为日本领有主权的根据。在中国历史地图册上,清朝时钓鱼岛曾标明为钓鱼台,为今台湾沿用。在日军占领时期中国出版的地图上,钓鱼岛曾被迫改为尖阁列岛或未加以注明,例如当时上海《申报》出版的中国《新地图》便是如此。战后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时期印制的中国地图,有的仍沿用或受其一定影响。例如,《中国分省地图》1956年第一版和1962年第二版均在地图集最后附加了一段说明:是根据抗战时期或解放前申报地图绘制。正是由于上述日军占领中国的历史原因,造成中国地图中关于钓鱼岛记述有不尽相同之处。这些只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历史的遗痕,而决不能证明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 日本的地图及官方文件中均曾正式使用中国的岛名。据不完全统计,从1935年至1970年日本出版的21种地图及大百科事典中,有2/3没有记载所谓的尖阁列岛,有的称鱼钓岛。日本方面关于钓鱼岛所属各岛的称呼更为混乱。据说日本最早提出叫尖阁列岛,是1900年5月冲绳师范学校教喻黑田岩恒根据英国人称呼的尖头诸岛演化而来的。1921年7月25日,日本政府将该岛作为国有地编入日本地籍时,才将赤尾屿改为大正岛,但长期以来日本政府并未正式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向盟军司令部提交材料时,日本海上保安厅水路部的海图仍使用中国命名的黄尾屿、赤尾屿;1969年,美军占领下的琉球政府的正式文件和告示牌上也使用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名。1969年5月钓鱼岛海域有石油的消息传出后,冲绳地方政府收到石油公司大量要求勘探的申请,此时根据琉球石垣市市长命令,日方开始在钓鱼岛上建标桩,并再次将黄尾屿改为久场岛,将赤尾屿改称大正岛。 然而,由于这些岛屿的名称并未经敕令(天皇的诏令)命名,所以1972年以前,日本政府未曾举出各岛详细的岛名来强调主权,而是一直笼统地称为尖阁列岛或尖阁群岛。时至今日,日本一些地图对这些岛屿仍使用中国名,例如,1984年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世界大地图帐》便清楚地写有汉字并标注了日语发音:鱼钓岛(Uotsuri jima)、黄尾屿(Kobi sho)、赤尾屿(Sekibi sho)。而且现在冲绳县地方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正式文件中,也都使用黄尾屿、赤尾屿这一称呼。直到1995年2月防卫厅向众议院预算委员会提出的防卫厅资料中,还在使用中国的岛名,即黄尾屿、赤尾屿。(3) 二、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 (一)日本染指钓鱼岛,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延伸,是以战争为背景的蓄谋已久之举。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据日本史书记载,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久场岛(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要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树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古贺开垦,日本政府以此为据,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是由日本人先占的,而非甲午战争时从中国夺取的。然而,历史事实又是如何呢?根据日本官方档案《日本外交文书》第十八卷的记载,1885年9月22日冲绳县令西村根据日本内务省命令所作调查称:有关调查散在本县与清国福州之间的无人岛事宜,依先前在京本县大书记官森本所接秘令从事调查,概略如附件。久米赤岛、久场岛及钓鱼岛为古来本县所称之地方名,隶属冲绳县一事,不敢有何异议,但该岛与前时呈报之大东岛(位于本县和小笠原岛之间)地势不同,恐无疑,系与《中山传信录》记载之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属同一岛屿。若属同一地方,则显然不仅为清国册封原中山王使船所悉,且各附以名称,作为琉球航海之目标。故是否与此番大东岛一样,调查时即立标仍有所疑虑。(4) 此秘密调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已了解到这些岛屿并非无主地,至少是可能同中国发生领土争议的地区。但内务卿山县有朋等仍不甘心,要求再做调查,以利建立日本的国标。其理由是,这些岛屿虽与《中山传信录》所述相同,但清国只是借助这些岛屿作为识别航海方向之用,并未发现其他清国所属证迹;关于岛名,日、中有所不同,故无关宏旨;且这些无人岛靠近八重山群岛。当时日本表面上提出的琉球两分方案虽曾表示将八重山划归中国,实则早存得寸进尺之心。然而,调查结果反使山县不敢轻举妄动了。 1885年10月21日,日外务卿井上馨致内务卿山县有朋信中称:经详查熟虑,该等岛屿也接近清国国境。与先前完成勘查之大东岛相比,发现其面积较小,尤其是清国对各岛已有命名,近日清国报章,刊载我政府拟占据台湾附近清国所属岛屿之传闻,对我国抱有猜疑,且屡次引起清政府之注意。此刻若公然建立国标,必遭清国疑忌,故当前宜限于实地调查及详细报告其港湾形状、有无可待日后开发之重要物产等,而建国标及着手开发等,可待他日见机而作。井上还叮嘱山县,不宜将日方秘密调查公诸报端,而要暗中进行,以免引起中国及国际上的异议或反对。同年11月24日,冲绳县令西村将奉命调查结果秉报内务卿,要求给予指示:建立国标一事,如前呈文,未必与清国完全无关,万一发生纠纷,如何是好。翌日,内、外务两卿联名下令:切记目前不可建(国标)。(5)显然,当时日本帝国正在加紧扩军备战,伺机侵吞朝鲜,并最终与清政府决一雌雄,而不愿过早地打草惊蛇。 直到1893年,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前一年,日本冲绳县知事要求将钓鱼岛等划归冲绳县时,日本内、外两卿还将此拖了一年。甚至到甲午战争那年,因日本尚无获胜的把握,故政府仍以该岛究竟是否为帝国所属尚不明确为由而加以拒绝。 然而,1894年11月底,日军占领旅顺口,将清军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内,日本明治政府确信对清一战胜券在握,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作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同年12月27日,日本内务大臣野村靖发密文给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称:关于在久场岛(黄尾屿)鱼钓岛建标桩一事,虽已下令暂缓,但今昔形势已殊,对这些岛屿需加管理,故应重议此事。这次外务省未表异议,并称请按预定计划适当处置。结果,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通过内阁决议,将钓鱼列岛划归冲绳所辖,建立标桩。(6)同年4月17日,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钓鱼岛等台湾周围附属岛屿也被日本长期霸占。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主权争议,是美国在中日之间留下的一个领土疙瘩。 美军占领琉球之后,曾于1946年1月29日发布的《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训令第667号》,其中第三项中已明确规定了日本版图所包括的范围,即日本的四个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以南的琉球诸岛的约1000个邻近小岛,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随着冷战局面的出现,美国才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该布告称,根据1951年9月8日签署的对日和约,有必要重新指定琉球列岛的地理界线,并将当时美国政府和琉球政府管辖的区域指定为,包括北纬24、东经122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岩礁及领海。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民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美国将钓鱼岛私下擅自交给日本,结果引起70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华人保卫钓鱼岛运动的浪潮。 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于1971年10月表示:美国认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行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行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行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对此等岛屿的任何争议的要求均为当事者所应彼此解决的事项。(7)直到1996年9月11日,美国政府发言人伯恩斯仍表示: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支持任何国家对钓鱼列岛的主权主张。(8) 三、从国际法看钓鱼岛主权归属 (一)日本窃取我国钓鱼岛,根本不是所谓的无主地。 日本政府关于对钓鱼岛是无主地,日本对钓鱼岛的先占构成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说法是没有史实和法律依据的。所谓固有,是指本身就有,而非外来之物,而钓鱼岛则分明是被当年的日本帝国窃取的,所以根本谈不上固有二字。日本政府称,日本于明治十八年(1885年)后通过冲绳县当局等各种方式的现场调查,不仅发现其是无人岛,而且确认没有清国统治的痕迹,于是才在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1月14日决定在当地建桩,正式编入日本领土。然而,本文已经引述的大量史实充分证明,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首先,钓鱼列岛从明朝时起便已不是无主地,而已由中国明朝政府作为海上防区确立了统治权。这些岛屿环境险恶,长期无人居住,但这些无人岛并非无主岛,况且这些岛最先是由中国命名并编入历史版图的,是由中国首先发现、记载、利用、管辖、保卫的。 其次,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前的约10年间便已深悉以上事实,其对钓鱼岛并非先占,而是后来暗劫。因为日本当年在决定将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并建标,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偷偷进行的,事后也未向世界宣布。即便是在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3月5日伊藤博文首相《关于冲绳县郡的组成令》中也只字未提钓鱼岛或尖阁列岛。 (二)美日两国之间的任何条约或协议,均不具备决定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的法律效力。 日本政府称,《旧金山和约》未将尖阁列岛(钓鱼岛)包括在根据该条约第二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三条置于美国行政管理之下,所以美国将托管地区交给日本后,自然是日本的领土,而且中国对此从未提出任何异议,因而表明中国并未认为尖阁列岛(钓鱼岛)是台湾的一部分,只是到1970年出现东海大陆架石油开发动向后,中国才提出拥有钓鱼岛主权问题。 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中便明确规定,要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既然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就意味放弃其所攫取的所有中国领土,这当然包括作为台湾所属岛屿的钓鱼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历来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是非法的。早在1950年6月当时的周恩来外长便强烈谴责美国的行径,声明中国人民决心收复台湾及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旧金山和约》是1951年9月8日美国在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况下一手包办的单独对日和约。同年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便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这个所谓的和约因无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所以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绝不接受,怎么能说中国没有异议呢! 日本政府还时常提起1971年6月17日签署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中包括尖阁列岛,企图以此作为国际法上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主要依据。然而,这一点连美国政府至今都不承认,况且,中国的领土怎么能由日美两国的协议来决定呢?在战后领土归属问题上,日本只能严格遵守1945年其所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 最近,日本《产经新闻》登出1920年5月20日中华民国政府驻长崎领事的一封感谢状,并称其为具有一级价值的史料,是可推翻中国主张的有力资料。因为这封感谢状中提到,中华民国八年福建省惠安县渔民郭和顺等31人遭风遇难漂泊至日本帝国冲绳县八重山郡尖阁列岛内和洋岛,这是中国承认过尖阁列岛是日本领土最有力的证据。(9) 人们只要对历史事实稍加分析便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份所谓感谢状是根本不足为据的。这是因为,早在1895年日本便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中国的台湾省,并在此前先行窃取了钓鱼岛,而钓鱼岛又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所以,在这期间所谓感谢状中的表述,充其量只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在日本霸占台湾及钓鱼岛情况下的一种认识,而根本不能用它来证明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据史料记载,1941年,同在日本统治下的冲绳与台湾曾因渔业问题就钓鱼岛发生争执,东京法院将钓鱼岛判给台北州管辖。(10)由此可见,当时日本在法律上也并未承认钓鱼岛隶属于冲绳县。 (三)日本难以通过所谓时效取得的说法获得钓鱼岛主权,日本右翼团体不断在钓鱼岛制造事端是徒劳的。 一些分析家指出,日本之所以不断在钓鱼岛生事,原因之一是日本企图为今后援引国际法中的所谓时效取得(Positive Prescription)概念占有钓鱼岛奠定基础。其实,所谓时效取得之说,只不过是国际上取得领土时可能出现的一种方式,迄今它既未被大多数国际法学者所接受,也无真正按所谓时效取得原则裁决的国际判例。更何况时效取得本身还有一项基本原则,即连续地、不受干扰地行使国家权力。(11)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本来是可以通过政府间坦诚、冷静、务实的协商加以处理的。但是,日本却不断有人在政府纵容下登岛建立各种标志,以显示日本拥有实际控制权,一次次刺激中国。日本一些官员把中国的钓鱼岛说成是日本的私人用地,日本政府对右翼团体活动无法干预。在中国看来,这等于是继续为日本右翼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开绿灯,并潜含着要求中国政府承认钓鱼岛是在日本主权下私人土地的说法。中国当然不会接受。 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既然如此,面对历史留给中日两国的悬案,两国有识之士就应该共同思考,尊重历史与法理,拿出诚意与智慧,不使它继续成为可能恶化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而争取和平地、创造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注: (1)陈侃:《使琉球录》,第25页。 (2)《钓鱼台群岛资料》,香港《明报月刊》1979年5月,第87页。 (3)日本《政治经济总览》1996年,《前卫》月刊5月临时增刊,第109页。 (4)、(6)《有关八重山群岛、鱼钓岛所辖决定》,《日本外交文书》第23卷。 (5)参阅《日本外交文书》第18卷《杂卷》。 (7)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听政会,第九十二届国会记录,1971年10月27日至29日,第91页。 (8)香港《东方日报》1996年9月12日等。 (9)日本《产经新闻》1996年9月23日。 (10)香港《文汇报》1996年8月18日等。 (11)端木正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32页。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3/26/content_1386025_2.htm 以下是学术交流网 2004-2005 年间有关钓鱼岛问题报道提要 : 关于中国东海的钓鱼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的法律分析( B ) 桐声 文 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网 /2005 年 10 月 6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5 年 10 月 15 日 上接 A 篇 关于大陆架问题,只能说日本的做法完全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精髓。日方不会看不懂上述定义,无奈琉球群岛以西不远处就是冲绳海槽,何来大陆架之有,仅有区区 岛架 而已,于是便处心积虑地想招数、出花样,竟然不顾及体面而在本国的法律中规定 排他性经济水域 及其外接海域之海床和底土即为大陆架。如果日本非要以此为理与中国争夺东海大陆架,则只能使世人认为日本是强词夺理,或许近代以来的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5953cid=17 - 2005-10-15 关于中国东海的钓鱼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的法律分析( A ) 桐声 文 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网 /2005 年 10 月 6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5 年 10 月 15 日 内容提要 : 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主权、东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问题上主张各异,对相关国际法的理解也有明显分歧。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大陆架自然延伸等原则,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并有其领海和毗连区,但作为一组无人居住岩礁而不享有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将钓鱼岛归入日本一侧的所谓 等距离中间线 ,并欲以此扩大专属经济区,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5952cid=17 - 2005-10-15 石原慎太郎放厥词称为保卫钓鱼岛不惜开战 凤凰网文 发表:凤凰网 /2005 年 06 月 02 日;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6 月 3 日转发 凤凰卫视 6 月 2 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著名日本右翼分子、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呼吁,日本应杯葛二 ○○ 八年北京奥运会;如果中国占领钓鱼岛,日本应不惜与中国打一场类似英阿福岛之战那样的国土保卫战。他又批评月前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显示了中国人 幼稚兼愚蠢 的特质。 石原慎太郎在东京接受英国《泰晤士报》专访时,解释他主张杯葛北京奥运会的理由,是基于去年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4320cid=16 - 2005-06-03 荒唐改变籍贯算计邻国诸岛 日本向钓鱼岛迁户口 孙秀萍 沈林 ( 环球时报 ) 文 发表:和讯网 /2005 年 05 月 23 日;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5 月 24 日转发 5 月 17 日,日本第 162 次国会传出惊人新闻,政府首次正式披露日本有 18 位居民的 本籍地 是钓鱼岛, 122 名日本人的 本籍地 属 冲之鸟岛 (日本以南极远的无人礁石), 26 名日本人的 本籍地 是 竹岛 (韩国称独岛)。 日语中的 本籍地 就是籍贯的意思,代表每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4165cid=16 - 2005-05-24 日向钓鱼岛、竹岛和冲之鸟迁户籍将单方激化矛盾 环球时报文 发表:新华网 /2005 年 05 月 23 日;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5 月 24 日转发 图为此次日本有人迁入户籍的三 岛 :左为独岛(日本称 竹岛 ),右上为钓鱼岛,右下为 冲之鸟 礁石。 5 月 17 日,日本第 162 次国会传出惊人新闻,政府首次正式披露日本有 18 位居民的 本籍地 是钓鱼岛, 122 名日本人的 本籍地 属 冲之鸟岛 ( 日本以南极远的无人礁石 ) , 26 名日本人的 本籍地 是 竹岛 ( 韩国称独岛 )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4164cid=16 - 2005-05-24 解决钓鱼岛问题的症结何在? 阮次山文 发表:联合早报电子版 /1996 年 9 月 18 日;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4 月 27 日转发 钓鱼岛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也涉及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威 信, 保钓 若失败,非但无法向其国人交待,无法平息其国人的愤 怒,更难向历史交待。 到现在为止,闹得风雨满天的钓鱼岛纠纷出现了在历史上原地踏 步的状况:尽管中国大陆和台湾当局不断出言抗议警告,也透过正式 管道向日本政府抗议,但是,事实上已占领钓鱼岛列屿的日本政府却 不为所动,依然以各种不同的借口,宣达其对钓鱼岛的主权。 目前日本政府的手法很明显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635cid=16 - 2005-04-27 学术交流网发表日本对台湾关系、钓鱼岛、民间索赔问题目录索引 黄安年辑录 发表: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研究 /2005 年 4 月 26 日首发 自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4 月 22 日创办以来 , 到 2005 年 4 月 25 日 , 三年来已经发表了不少有关日本问题文章、文献和信息,现将这些文章、文献和信息的目录辑录如后。目录共分下列几部分: 一.中日关系政治文件和首脑会谈;二.日本问题历史文献;三 . 中日关系;四 . 日本历史;五 . 日本军国主义在华暴行;六.日本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责任问题;七 . 日本首相和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八.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九.日本对台湾问题立场;十.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十一.日本侵华战争的民间索赔问题;十二 . 日本 1938 年南京大屠杀罪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604cid=23 - 2005-04-26 东海海上界线关乎钓鱼岛主权 新明日报文 发表:新明日报 /2005 年 04 月 14 日;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4 月 17 日转发   (综合电)中、日东海主权争议,源起东海大陆架潜在能源资源丰厚,也源于两国对东海大陆架划界方式的差别。中方认为,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分界线,应以日本冲绳以西的海槽为界;日方则主张用陆地等距方式,划分中日东海大陆架。若按日方的划分方法,钓鱼岛主权将划归日本,中国不得不防备。 蕴藏最丰富油田   东海海底沉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423cid=16 - 2005-04-17 日本新版教科书加入对独岛及钓鱼岛拥有主权内容 新京报文 发表 : 新京报 /2005 年 04 月 02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 2005 年 4 月 2 日转发 4 月 1 日,韩国一批前情报人员在日本驻韩使馆前焚烧日本首相小泉的模型,抗议日本宣 称对独岛拥有主权。 4 月 1 日,韩国官员透露,日本文部省已经批准了由 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编撰、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并将在 4 月 5 日正式宣布这一结果。新版只进行了很少修订,关于旧版中扭曲历史的部分并未改动,反而加入了日本对独岛(日本称竹岛)以及钓鱼岛拥有主权的内容。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152cid=16 - 2005-04-02 学术交流网发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索引 黄安年辑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研究 /2005 年 4 月 1 日首发 1. 钓鱼岛之争 中国对日提出严正抗议 , 李慧玲(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文 , 发表 : 联合早报 /2004 年 03 月 26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2. 钓鱼岛历史 , 时代书城文 ,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3 月 2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3. 资料:钓鱼岛问题的由来资料: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 新浪网文 ,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5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4. 钓鱼岛中日钓鱼岛问题(大事记) , 果戈网转文 ,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5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108cid=23 - 2005-04-01 日文部相狂称要在教科书中明确钓鱼岛为日领土 中新网文 发表 : 中新网 /2005 年 03 月 30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3 月 31 日转发 中新网 3 月 30 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相中山成彬 29 日表示,应该在日本《学习指导重点》中明确记录竹岛 ( 韩国称独岛 ) 和尖阁列岛 ( 中国钓鱼岛 ) 为日本领土。《学习指导重点》相当于日本教科书的编撰标准。 在当天举行的参议院文教科学委员会上,中山成彬说: 现在的《学习指导重点》还没记为日本领土,下次修改时应明确写入。 由于日本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3072cid=16 - 2005-03-31 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坚决反对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 新华网文 发表:新华网 /2005 年 03 月 24 日;学术交流网 / 中世界历史探讨 /2005 年 3 月 26 日转发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有记者问,据报道,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员拟于今年6月向市议会提议制定所谓 尖阁列岛日 条例。请问中方对此 有何评论?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2924cid=16 - 2005-03-26 中国指日本侵犯钓鱼岛主权 新明日报文 发表:新明日报 /2005 年 02 月 12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5 年 2 月 14 日转发 (综合电)钓鱼岛主权争议风波愈闹愈大,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官员就日本政府决定接管右翼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立的灯塔,并作为日本的 国家财产 予以保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该官员指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日本此举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挑衅和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不能接受日方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此等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 日本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2291cid=17 - 2005-02-14 美日修正海上同盟战略波及台海和钓鱼岛 国际先驱导报文 发表:新华网 /2004 年 06 月 2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23 日转发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张焕利 本报实习记者李豫川报道 据日本《朝日新闻》近日报道,从导弹防御、钓鱼岛防卫作战到潜艇战略,日美军事战略正发生变化。美日两国海军在东海紧盯中国潜艇,而且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也在变化。日美正通过 秘密协议 探讨战略,取代冷战时期日美军事同盟的新的日美军事一体化正日益加深。 战略同盟更密切 6 月 14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9002cid=7 - 2004-06-23 美知名软件中国地图无台湾 日本地图包括钓鱼岛 新京报文 发表:文学城 /2004 年 04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21 日转发 日本地图竟包括钓鱼岛,该软件在全球有上千万用户 新京报讯 ( 记者朱槿 ) 最近在使用 matlab 软件时发现,其中的 map 工具包中的中国地图竟没有台湾岛,也没有钓鱼岛,而日本地图中却包括钓鱼岛。 北大电子学系学生买鹏昨天对记者说,他不是第一个发现者,已经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提出了这个问题。 据 matlab 软件中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8043cid=7 - 2004-04-21 日本钓鱼岛阴谋及 美国协防论 出台的背后 张焕利 (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 ) 文 发表 : 凤凰网 /2004 年 02 月 13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世界历史探讨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凤凰卫视 2 月 13 日消息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日本外务省发言人近日宣称, 在日美安保条约中,美国曾承诺对日本予以保护。尖阁列岛 ( 即中国钓鱼岛 ) 是日本的领土,保护日本当中也包括保护尖阁列岛 ( 即中国钓鱼岛 ) 。 回溯三日,美国副国务卿在东京表示: 在美日安全条约中,日本施政下的领域一旦受到攻击,那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攻击。 二者呼应默契不仅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673cid=16 - 2004-04-07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五章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该书付梓之后,我见到了两本观点不同、但很有意思的杂志。 一本是《朝日新闻》社发行的《朝日亚洲评论》第 10 号,是 尖 阁列岛 问题特辑;另一本是台湾的《学粹》杂志社编写的《学 粹》第 14 卷第 2 期的 钓鱼台是中国领土专号   。我并不想逐一介绍并评论这些论文,只想写两三 点由此而生的感受,以作为本文的补充。 在《朝日亚洲评论》高桥庄五郎论文的 所谓尖阁列岛是日 本领土吗 一节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7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四章 反对掠夺钓鱼岛是当前反军国主义斗争的焦点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无论日本政府和日本共产党如何伪造、歪曲历史,掩盖事实, 玩弄帝国主义国际法的把戏,中国领土就是中国领土,日本窃取 的就是日本窃取的。 因此,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于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无条件接受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家的《波茨坦宣言》而无条件 投降后(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是在 9 月 2 日),钓鱼群岛就应该与台 湾、澎湖列岛及 关东州 一样自动归还给其本来的所有者中国。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6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三章 日本领有 尖阁列岛 在国际法上亦为无效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有人认为,日本 领有 尖阁列岛 只是在时间上与甲午 战争巧合在一起,并非是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与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一起从中国割让过来纳。因此该岛并非像《开罗宣言》中 所宣称的那样是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 的。日本共产党的看法就 是如此。诚然,该岛并非是日本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的规定 公然地正式从中国割让过来的。但该岛在时间上也决非是偶然与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巧合在一起的。日本政府是有意识地、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5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二章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明夺台湾暗取钓鱼群岛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日本政府在驳回古贺的请示后不久,等了 9 年之久的夺取钓 鱼群岛的绝好机会终于来了。日本军队对清政府军队不宣而战, 实施偷袭,引发了甲午战争。 1894 年底,日本已经胜券在握,夺 取钓鱼群岛的时机已经成熟。天皇政府此时断然决定占有钓鱼群 岛。同年 12 月 27 日,首先由内务省发给外务省一份秘密文书,协 商答复冲绳县知事去年 11 月提交的申请,并让其在鱼钓岛及久场 岛建立标桩。其原文如下(旁注为《日本外交文书》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4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一章 天皇政府觊觎钓鱼群岛长达 9 年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出于加紧准备侵略朝鲜及中国的目的,天皇政府开始重视琉 球。在确定了日本独占其全岛的局面之后, 1885 年(明治 18 年), 天皇政府首次发现了散布在琉球及中国本土间海面上的钓鱼群岛。 在此之前的 1879 年,琉球藩改为冲绳县不久,祖籍福冈县的 古贺辰四郎,一个富于冒险精神的小资本家,马上就移居到了那 霸,开始从事捕捞冲绳近海的海产品并向外运输的职业。其间于 1885 年 ① ,古贺航行到了 久场岛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3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十章 甲午战争中日本确立对琉球列岛的独占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在 1872 至 1879 年琉球处置时期,天皇政府在解决边境的归属 问题和确定自己的统治领域的同时,还竭力向外扩张。除 琉球 处置 以外,按时间先后,还有以下事件: 1873 年 9 月至 10 月,政府内部对征韩论展开辩论,西乡隆盛 等的征韩派失败。 1874 年 2 月至 12 月,侵略台湾。 1875 年 5 月,与俄罗斯签订千岛、桦太交换条约。自幕府末 期开始的在桦太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2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九章 天皇制军国主义的 硫球处置 与钓鱼群岛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在幕府末期,琉球人也仅是知道有 依棍姑巴甚麻 岛而已, 与这些小岛并无日常联系,日本人更是毋庸赘言,除少数学者外, 普通武士和老百姓对其甚至闻所未闻。这时的日本当然不可能宣 称占有钓鱼群岛。 即使是幕府末期的社会动荡时期,德川幕府仍在南方与英国、 美国争夺伊豆南部的无人岛(小笠原岛),欲将其置于日本领土 之内;在北方则因在桦太(即萨哈林岛 译注)上的日俄分界 线与俄罗斯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1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八章 所谓的 尖阁列岛 岛名和区域都不固定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琉球人用琉球语将钓鱼群岛的岛屿称为 要控 (依棍)或 姑巴 ,但在 1900 年以前他们从未把这里叫作 尖阁列岛 。 这个名字实际上是根据西欧人给这个群岛的一部分所起的名字, 于 1900 年命名的。 西欧人是何时知道钓鱼群岛的存在呢?对此我做了一些考证, 但本文里没有必要详述。确切地说,在 19 世纪中期,西欧人的地 图上就将钓鱼岛标为 HOAPIN-SAN (或 -SU )、将黄尾屿标为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500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七章 琉球人和钓鱼群岛的关系淡漠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前面的几章已经表明,钓鱼群岛至少从明代起就是中国的领 土。这是一个不仅中国人,就连琉球人、日本人也都承认的事实。 但琉球人是怎么看这个列岛的呢?目前所知道的琉球人写的书中 出现有钓鱼群岛名称的仅有两部,即向象贤的《琉球国中山世鉴》 和程顺则的《指南广义》。这两部书都是用中国名称来记载这些 岛屿的,把那里看成是中国领土,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过了。另外, 还有没有不同文献资料的、琉球人关于钓鱼群岛的口头传说呢?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9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六章 驳斥 无主地先占为主的法则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16 至 18 世纪,中国人、琉球人及日本人就琉球和钓鱼群岛撰 写了许多优秀文献,这些文献资料都一致表明钓鱼群岛是中国领 土。但是,有人却利用汉语文章表达方式和现代法律条文的差异, 肆意进行至曲。而对难以歪曲的地图,便说什么 是机械地用色 彩加以区分 。以他们的小人之见去蔑视先驱们的一番苦心,把 他们这些胡搅蛮缠的人当做辩论对手,真是很累,麻烦透了。现 在有必要对他们所说的第二句话 国际法上的无主地先占为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8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五章 日本的先知者也明确记载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上述几章,我只是通过明朝的陈侃、郭汝霖、胡宗宪及清朝 的汪楫、徐葆光、周煌、齐鲲的著作等中国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考 证,得知至少从 16 世纪以来,中国方面就清楚地记载着,中国与 琉球的国境在赤尾屿与久米岛之间。钓鱼群岛不是琉球的领土, 也不是无主地,而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再通过日本方面的文献资 料进行印证,会更加清楚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所谓的日方文献资 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中的附图。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7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四章 清代的记录也证实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 记录,在 16 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关于再早的记录我尚不知晓, 但不管有无记录,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给它命名的 当初,就把这里认做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其中最大的钓鱼岛, 紧靠海岸处险峻的山崖林立,岛上最大的平地按当时的技术水平 也放不下几个人。他们不会想到要对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予以特别 重视,但从他们特意将其列入沿海防御图来看,他们也没有认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6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三章 从所周知,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日共的见解和《朝日新闻》的社论说:关于 尖阁列岛 的 记录 自古以来 在日本和中国的文献上就 有所见 ,但都没 有明确表示那些岛屿是中国领土。似乎他们充分调查了古代文献, 但实际上他们一份也没看,只是在那里信口雌黄。不用说,在 1867 年以前,中国、日本都不会出现关于 尖阁列岛 的岛屿记 录,并且关于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 古时 (指 1867 年以前) 记录,在日本也只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5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二章 日本政府等故意无视历史事实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1970 年 8 月 31 日,在美国琉球民政府监督下的琉球政府立法 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这是在钓鱼群 岛主权斗争中,日本方面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该决 定在谈到这里为日本领土的根据时说: 尖阁列岛原本就属于八 重山石垣市宇登野城的行政区域。战前,该市的古贺商店在岛上 经营伐木业和渔业。对该岛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再 也没有能表示日本占有的根据了。 在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4cid=17 - 2004-04-03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能够证实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的 记录,在 16 世纪中期至少就有三个。关于再早的记录我尚不知晓, 但不管有无记录,应该肯定中国人在发现钓鱼群岛、给它命名的 当初,就把这里认做是自己国家的领土了。其中最大的钓鱼岛, 紧靠海岸处险峻的山崖林立,岛上最大的平地按当时的技术水平 也放不下几个人。他们不会想到要对这样一块弹丸之地予以特别 重视,但从他们特意将其列入沿海防御图来看,他们也没有认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6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三章 从所周知,钓鱼岛自明朝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日共的见解和《朝日新闻》的社论说:关于 尖阁列岛 的 记录 自古以来 在日本和中国的文献上就 有所见 ,但都没 有明确表示那些岛屿是中国领土。似乎他们充分调查了古代文献, 但实际上他们一份也没看,只是在那里信口雌黄。不用说,在 1867 年以前,中国、日本都不会出现关于 尖阁列岛 的岛屿记 录,并且关于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 古时 (指 1867 年以前) 记录,在日本也只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5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第二章 日本政府等故意无视历史事实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3 日转发 1970 年 8 月 31 日,在美国琉球民政府监督下的琉球政府立法 院起草了《关于申请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这是在钓鱼群 岛主权斗争中,日本方面首次公开主张对该群岛拥有主权。该决 定在谈到这里为日本领土的根据时说: 尖阁列岛原本就属于八 重山石垣市宇登野城的行政区域。战前,该市的古贺商店在岛上 经营伐木业和渔业。对该岛拥有主权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再 也没有能表示日本占有的根据了。 在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94cid=17 - 2004-04-03 我眼中的钓鱼岛 井上清文,贾俊琪 于伟译, 宁燕平校,发表:中国思维网 /2004 年 3 月 30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1 日转发 第一章 为什么要再谈钓鱼群岛问题    去年( 1971 )年 11 月初,我首次去冲绳旅行。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冲绳近代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 冲绳决战 的真实史料,待别是为了了解美军长达 20 多年的占领统治和冲绳人民伟大的反抗斗争的历史。亲临冲绳这片热土,接触这里的人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冲绳人的各种想法和气质。当然,我也想得到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文献资料。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74cid=17 - 2004-04-02 日本再昭久窃中国钓鱼岛之心 《瞭望》周刊文 发表 : 《瞭望》周刊 /2004 年 03 月 30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31 日转发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发表该刊记者黄凤珍的文章 日本再昭久窃中国钓鱼岛之心 ,现转载如下。 阿米蒂奇壮了日本窃 钓 之胆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高岛肇久在 2 月 5 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称: 在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中,美国承诺对日本予以保护。尖阁列岛(即中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是日本的领土,保护日本也包括保护尖阁列岛。 共同社同一天在报道高岛的这次讲话时认为,高岛的这番话表明了这样一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407cid=17 - 2004-03-31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之争( B ) 管建强文 发表:留学生新闻 /1996 年 12 月 1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发 上接 A 篇 其次,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之主权必须将限制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等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所谓 吾等所决定 是指必须包括中国在内的决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虽然不是以条约的名称,但是根据国际习惯和《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二条的规定: 条约是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也不论其特定名称为何 。因为上述的宣言和公告规定了缔约国间的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370cid=17 - 2004-03-30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之争( A ) 管建强文 发表:留学生新闻 /1996 年 12 月 1 日;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发 钓鱼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至今为止,该岛仍然在日本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中日两国政府在恢复邦交之际曾经有过君子协定:对有 争议 的钓鱼岛领土归属的纠纷,双方承诺在争执期间均不得在该岛上设置永久性固定装置。其争端的解决可以由未来更具智慧的中日两国的青年来接受处理。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国政府态度暧昧,因而助长了一些右翼分子和个别国会政要公开登岛进行所谓宣示主权的活动,直接想中国政府进行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369cid=17 - 2004-03-30 钓鱼岛争端:历史由来及其国际法背景 guzheng 发布 发表 : 华夏文摘 /2004 年 03 月 26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 /2004 年 3 月 28 日转发 本周三,七名中国民间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被日本海岸自卫队拘捕,再次引发了中国和日本就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争论。钓鱼岛到底归属于哪个国家?为什么中国和日本为这么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而争端不休? 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总面积 6.3 平方公里,该列岛包括一个面积为 4.3 平方公里的主岛-钓鱼岛和周围的四个小岛和三个小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94cid=17 - 2004-03-28 钓鱼岛的历史沿革及战略价值 果戈网转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8 月 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一)钓鱼岛的历史沿革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亦称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及三个无名岩礁组成。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 200 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它的东南方为冲绳舟状海槽,它将钓鱼岛列岛与久米岛及琉球群岛在海上截然分开。 钓鱼岛列岛总面积不足 6.4 平方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7cid=17 - 2004-03-26 钓鱼岛!中国的钓鱼岛! 果戈网转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8 月 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近年来,日本右冀势力屡屡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在岛上建了灯塔,又建神社,甚至还出动巡逻艇和军舰骚扰中国渔民,不许靠近该岛。日本在钓鱼岛每制造一次事端,均引起中国政府和海内外华人的一次强烈抗议。钓鱼岛到底是怎么回事?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和海内外华人的一次次抗议置若罔闻而一再挑衅?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无可争辩,主权属于中国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钓鱼岛列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6cid=17 - 2004-03-26 钓鱼岛风云录 果戈网转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5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一、神圣领土 石油宝库   钓鱼岛又称钓鱼岛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端,主岛叫钓鱼岛,面积 4.3 平方公里(一说为 5 平方公里,日本改名为鱼钓岛)。在它周围,有黄尾屿( 1080 平方米,日本改名为久场岛)、赤尾屿( 154 平方米,日本改名为久米赤岛或大正岛)、南小岛( 463 平方米)、北小岛( 302 平方米)以及 3 个小岛礁组成,合计总面积 6.3 平方公里。西距中国大陆 200 海里,西南距中国台湾的基隆市 92 海里,东距日本琉球群岛 73 海里,中间相隔一条 20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5cid=17 - 2004-03-26 中日钓鱼岛问题(大事记) 果戈网转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5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日方中方在日本 1783 年和 1785 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日本现代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曾经明确指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对钓鱼岛怀有野心,只因有 1783 年和 1785 年出版的疆界地图标明钓鱼岛属于中国,才一时在行动上有所顾忌。自明朝初年起,钓鱼岛列岛就属于中国版图。 在日本 1871 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王国有过约 500 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 (1403 年 ) 出版的<顺风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4cid=17 - 2004-03-26 资料: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新浪网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5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 7 平方公里。在 19 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84 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 1885 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但是后来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后,通过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而攫取了台湾及附属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3cid=17 - 2004-03-26 钓鱼岛历史 时代书城文 发表 : 果戈网 /2000 年 3 月 25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明朝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属于中国版图。 1603 年:日本进攻台湾失败。 1879 年,日本吞并中国琉球群岛。同年,中日两国政府曾对琉球的归属问题进行谈 判。在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 36 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 36 个岛之内。 1885 年,日本把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因清王朝反对,未果。 1894 年,中日爆发 甲午海战 ,中国战败。 1895 年 1 月 21 日,日本内阁再次讨论,决定强行占领钓鱼岛,在岛上建立标牌(实际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2cid=17 - 2004-03-26 钓鱼岛之争 中国对日提出严正抗议 李慧玲(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文 发表 : 联合早报 /2004 年 03 月 26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3 月 26 日转发 昨天,大约 50 名中国人在日本驻北京的大使馆外示威,并焚烧多幅日本国旗。(美联社)   日本政府前天拘捕登陆钓鱼岛的 七勇士 ,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强烈反弹。   中国外交部在事发后不到 48 小时内,向日本政府提出了九次严正交涉,而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和副部长张业遂,也两次召见日本驻华使馆代办原田亲仁,提出严正抗议。   继前天的抗议示威行动之后,昨天又有大约 50 名中国人在日本大使馆外示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7240cid=17 - 2004-03-26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7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学术交流网发文逾25000篇致网友
黄安年 2010-8-29 09:01
就学术交流网发文逾 25000 篇致网友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 / 本站网主简报 /2010 年 8 月 29 日发布;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29 日发布 学术交流网作为全部由我一个人办的学术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网站,自 2002 年 4 月 22 日创办以来,已经八年四个月了,发表的文章和信息已逾 25000 篇,这里不包含奉命被删去的几十篇在笔者看来无需删去的文章和信息。 这 25000 篇文章和信息中 2002-2007 年 22109 篇, 2008 年 1414 篇 ,2009 年 867 篇, 2010 年至今已发 610 篇。在 2002-2007 年 22000 多篇文章中,包含大量转发文章, 2008-2010 年学术交流网成功转型以来则大大减少了转发文章,加大了个人文章和学术信息的力度。同时也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栏目,如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言行录、科学网博文选、思念学界前辈、网友文章专辑等 , 目前学术交流网总共 45 个栏目,方便读者快速查询,登陆人次估算累计在 800 万以上。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 21 个集中涉及美国问题的栏目中,有些信息源如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辑美国教育交流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发布的资料 2004 年 6 月起已经停止 , 而学术交流网的美国教育交流栏目依然保存大量英文资料 , 很有研究价值。小布什总统时期的《美国参考》内容远较目前的同名《美国参考》丰富 , 学术交流网转发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信信息,迄今一直保留在学术交流网网站内。学术交流网上有六个栏目涉及文献资料和目录索引,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迄今学术交流网中个人撰写的文章和信息报道总共 5000 多篇。 自一年前的 8 月 10 日起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转向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 迄今一切运行正常。学术交流网将坚持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改进学术交流网的发布工作 , 扩大学术交流,弘扬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 , 为繁荣学术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笔者重申: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 1998 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愿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附: 2009 年学术交流网与博客同步兼有自身特点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2010 年 1 月 1 日 2009 年学术交流网度过了自己的七周年并进入创办以来的第八个年头 , 这一年学术交流网的文章与博客同步兼有自身特点,博客上的文章基本上都在学术交流网上同步刊出 , 基于学术交流网突显学术性,博客中与学术性本身联系不甚密切的博文和以幻灯片为主要内容的博文并不在此列。 2009 年的学术交流网并不仅仅是与博客文章保持同步发表 , 而且兼有自身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学术交流网发布了经授权的学者一些学术文章和信息 , 而这些内容在我的博客中发布较少。 学术交流网迄今已经发布 24390 多篇(同一文章按照几部分发表按发表部分计算),其中 2002-2007 年 22109 篇, 2008 年 1414 篇 ,2009 年 867 篇,如果说 2002-2007 年 22000 多篇文章中包含大量转发文章, 2008-2009 年则大连减少了转发文章,加大了个人文章和信息的力度。同时也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栏目,如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言行录、科学网博文选等 , 学术交流网总共 45 个栏目,登临人次累计在 700 万左右 ,24390 篇文章和历时近 8 年 , 拥有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界的网友,正可和科学网博客相得益彰。 自 2009 年 8 月 10 日起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转向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 迄今一切运行正常。这里要再次感谢赵彦主编和科学网毅然接纳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转移到科学网 , 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还要感谢曹立君先生在技术转移和维护上的辛勤工作。落户科学网后,学术交流网将为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资源共享作出新努力。 为此,笔者重申并坚持下述一贯见解: 学术交流网一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术为公是学术交流网的出发点,学术为公就是要崇尚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维护学术正义和公正,坚持学术规范和道德,开展健康学术评论,不谋学术私利。坚持学术为公难免与某些学界人士发生意见相佐。学术交流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欢迎学术不端学者回归学术规范,抨击坚持不改的学术不端行为。 资源共享是学术繁荣的必要途径。首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本人的文章和资料陆续在网上发表,供免费下载,网友使用时望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个人学术版权。其次,学术交流网在可能条件下为网友提供不同见解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的史实和观点由读者自行判断,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其三,学术交流网呼吁网友充分使用本网联结的一些海外学术和咨询网站,和国内某些收费网站不同,可以免费获得。其四,学术交流网呼吁国内某些公共图书馆网站、国家资助的政宣性、公益性网站取消对于登陆网站的种种不当限制,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实事求是是学术事业的生命线,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是学术交流网信守的学术路线。无论是像学术交流网上讨论的学术的是非原则、学术评论中的学术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公案的是非曲直、现代化革命化价值取向是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功过是非、美国发展道路的优劣评估等等,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检验于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学术事业创造性发展和学术性网站发展的希望,客观地说,我国的学术性网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创造性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学术性网站需要引导和宽容而不是防堵和限制。学术网站顾名思义讨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当代学术离不开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透过历史考察和现实跟踪来从学术层面上深层次解剖事实真相,还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学术繁荣的活力源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需要研究和吸收前人成果、跟踪学术研究现状、更新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批评,革新研究手段。如果没有学术交流、没有学术批评,我们的学术事业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的繁荣,也就很难进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网愿为在美国问题领域、世界历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教育改革领域、学术评论领域、现代化进程领域作些基础性铺路工作。希望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更多反映国内学者、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术活动普及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会各界的爱好者。 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评论,健康的学术评论有利于学术发展。在学术讨论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学术领域要拓宽学术民主和偶的空间,这些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学术交流网希望在学术评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学术管理、学术评价、学术热点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在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令下,要求保障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的合法权益。(引自《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界》 2006 年第 1 期)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注,也感谢网友大大投稿。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 1998 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愿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40cid=33
2938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开辟思念学界前辈专栏
黄安年 2010-8-27 10:17
学术交流网开辟思念学界前辈专栏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 / 思念学界前辈 /2010 年 8 月 27 日发布;黄安年博客 /2010 年 8 月 27 日发布 自即日起 , 学术交流网将原来的一个学术问题讨论专栏改为思念学界前辈专栏 , 其中有关学术问题讨论的文章转入最先的学术问题讨论栏目中 , 敬请关注。 在思念学界前辈栏目中 , 集中了怀念我国著名文史专家郭预衡先生的文章和信息。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0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学术交流网上悼念郭预衡先生文章和挽联
黄安年 2010-8-17 18:57
推荐学术交流网上悼念郭预衡先生文章和挽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今天学术交流网首发两篇悼念郭预衡先生的文章 , 和一份怀念郭先生挽联和挽诗 , 这些是 : * 学者的胸襟 纪念郭预衡先生 赵仁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21cid=52 * 您 心 中 只 有 学 生 忆 恩 师 郭 预 衡 教 授 段启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20cid=52 * 哀悼郭预衡先生挽联、挽诗辑 熊宪光 辑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22cid=52 笔者 8 月 13 日博文还推荐了学术交流网上发布的悼念郭预横先生的文章 : * 丰碑永在 典范长留 痛悼恩师郭预衡先生 , 熊宪光 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992cid=20 * 世上已无郭预衡 草苗文苑文 发表 : 草苗论坛 /2010 年 8 月 7 日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9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998cid=52 * 追思郭老,薪传有责 , 陈鸿彝 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2 日发布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06cid=18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发: 陈鸿彝教授悼念郭预衡先生的挽联和在学术交流网的留言
黄安年 2010-8-13 23:00
转发 : 陈鸿彝教授悼念郭预衡先生的挽联和在学术交流网的留言 黄安年转发 陈鸿彝教授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3 日发布 (按:这里转发的是郭预衡先生的弟子陈鸿彝教授在阅读学术交流网刊登纪念郭先生文章后写下的留言,表现了他对先生的无限思念之情。他的哀悼文章请见 追思郭老,薪传有责 , 陈鸿彝 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2 日发布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06cid=18 他在 8 月 10 日向郭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敬献的挽联是 : 痛悼预衡恩师 夯基构堂没生长记先生恩德 笔精发覆国学更仗国手护持 学生陈鸿彝敬挽 世上已无郭预衡,薪传还望后来人;学力无由达先辈,立身自应随此君。 陈鸿彝 2010-08-12 114.249.37.203 世上已无郭预衡 本文读后,感慨良深,与君同悲,写下几句,以寄哀思。 追思世上已无郭预衡,薪传还待后来人。学术无由追先达,教书岂得误后生?未将碧血付流水,敢叫青简作行云。而今俯首三跪后,馨香一瓣奠英魂。弟子鸿彝叩拜 陈鸿彝 2010-08-13 114.249.37.56 郭预衡先生是为人 阅读简历,追思郭老世上已无郭预衡,薪传还待后来人。 学术无由追先达,教书岂得误后生? 不将碧血付流水,敢教青简贮行云。而今俯首三跪后,馨香一瓣奠归魂。 陈鸿彝 2010-08-13 114.249.37.56 弘扬郭预衡先生的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33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看看学术交流网上的几篇文章
黄安年 2010-8-13 10:11
推荐看看学术交流网上的几篇文章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3 日发布 笔者主办的学术交流网最近发表了几篇文章 , 值得科学网的朋友们抽出时间看看 , 这些文章是 : * 请看今日之南沙,竟是谁家之天下? 【香港】王彤文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12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05cid=17 * 敌人航母到了家门口 , 张益池文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8 日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994cid=5 * 丰碑永在 典范长留 痛悼恩师郭预衡先生 , 熊宪光 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7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992cid=20 * 世上已无郭预衡 草苗文苑文 发表 : 草苗论坛 /2010 年 8 月 7 日 ;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评论 /2010 年 8 月 9 日发布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998cid=52 * 追思郭老,薪传有责 , 陈鸿彝 文 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讨论 /2010 年 8 月 12 日发布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06cid=18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3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博客中“学术交流网”专题目录(2007-2009年)
黄安年 2010-1-4 10:05
我的博客中学术交流网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4 日发布 现在发表的是 2007-2009 年网络网站博客目录中 C, 学术交流网专题。 该专题内容涉及学术交流网的进展情况通报 ; 解读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感谢科学网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等。 学术交流网自 2002 年 3 月 7 日迄今已经创办近 8 年了 , 该学术性网站上已经发布的文章和信息超过 24000 篇 ( 份 ) ,许多内容为我的博客中所提及。 C, 学术交流网 * 办好即将进入第六个年头的学术交流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14 ) * 学术交流网进入第六个年头实现了转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6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56 ) * 学术交流网开办最初三个月发布的文章及反响( 2002 年 4 月 22 日 --7 月 22 日),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25 ) * 《学术交流网》总目( 2002.4.22 2002.6.21 )(上)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53 ) * 《学术交流网》总目( 2002.4.22 2002.6.21 )(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54 ) * 《学术交流网》总目( 2002.6.22-2002.7.22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55 ) * 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突破 400 万,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003) * 解读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31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685 ) * 学术交流网全新改版通报( 2007 年 11 月 22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467 ) * 敬告网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3 日 ( 北京时间 )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495 ) * 重要通报( 2007 年 11 月 28 日,美东时间),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790 ) * 学术交流网全新改版通报( 2007 年 11 月 22 日, 11 月 28 日再发)》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791 ) * 学术交流网的访问量已经突破 504 万,请新老网友登陆 www.annian.net 新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9 日(美东时间)(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809 ) * 学术交流网拓宽新栏目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0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234 ) * 敬告关注学术交流网的网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272 ) * 学术交流网刊登有关圣诞节标题的文章,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157 ) * 记学术交流网遭遇的一次罕见的技术故障,黄安年的博客 , , 2007 年 12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564 ) * 喜迎 2008 年 ---- 学术交流网的回顾与展望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2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662 ) * 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一览表( 2008 年 1 月 1--31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30 ) * 学术交流网上发布有关情人节的信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14 日 * 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一览表( 2008 年 02 月 01--29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648) * 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表( 2008 年1月1日―― 5 月 17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725) * 关于中国知网检索黄安年文章目录 (1979-2008)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5 日 *2008 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035 ) * 来之不易 任重道远写在学术批评网创办八周年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0799 ) * 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超过 600 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1429 ) * 就学术交流网进入第七个年头致读者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682 ) * 学术交流网致读者的信( 2009 年 8 月 7 日),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 2009 年 8 月 7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7933 ) * 感谢科学网即日起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774 ) * 衷心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8969 ) * 快讯:学术交流网开辟科学网博文选专栏,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9669 )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45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刊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三篇资料
黄安年 2009-12-27 18:05
学术交流网刊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三篇资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今天学术交流网转载了反映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30 历程的三篇资料 , 即《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大事记( 1978-2009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的奖学金和科研奖( 1993-2008 )》。笔者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大事记( 1978-2009 )》一文按语中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37-44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编后记中写道 : 研究会大事记的编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琐碎繁复。研究会 30 年的发展历程,究竟发生了哪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究竟哪些事件应载入史册,是颇费周章的事情。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武汉大学秘书处时期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月的艰辛努力,几易其稿。随后秘书处征询常务理事会的意见,对大事记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历届理事会名单》一文按语中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45-49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编后记中写道 : 今年是我会成立 30 周年,在李剑鸣理事长和黄安年顾问的倡议下,常务理事会决定采取编写我会大事记和采访我会顾问,以及在研究会网站上开辟专栏的方式来庆祝研究会的而立之年。回顾过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我会顾问的访谈工作,是很多会员期盼的,秘书处也筹划许久。此前黄柯可顾问等曾多次提及采访老一辈学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深以为然。此次借我会成立 30 周年之东风,秘书处组织了对我会顾问的访谈活动。秘书处致函各地的顾问和理事,布置采访工作。接受委托的理事们积极行动,不顾自身事务繁忙,以多种方式配合秘书处圆满完成了访谈工作。对于一些不便安排当面采访的,秘书处直接通过长途电话采访(包括同步录音)。很多顾问年事已高,但仍积极配合,令我们感动。顾问访谈成功,当然要感谢各位顾问前辈对访谈工作的大力支持,北京的孟庆龙、王立新和高国荣,天津的赵学功,武汉的潘迎春,上海的王春来等会员,奔走联络,登门造访,录音录像,也功不可没。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还有 4 位顾问未及访谈,希望以后有机会加以弥补。此次刊录的访谈,我们尽量保持原滋原味,只是在极个别地方进行了技术性处理。另外,这些访谈,除笔谈外,均有录音,还有部分照片和录像,秘书处会选择部分内容放在网站上,与会员分享。   从研究会老一辈的回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创立之不易,成长之艰辛。研究会能有今日之规模和影响,有多少前辈同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从老一辈的回顾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传承至今的光荣传统,前辈们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争名逐利、以大局为重的团结作风,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老一辈的话语中,我们更感受到了肩上责任之重大,他们为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做好研究会的工作,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学者和全体会员的信任和期待。 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设立的奖学金和科研奖( 1993-2008 )》一文按语中 , 笔者写道 : 原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9 年第 1 期第 50-51 页,征得秘书处同意在此转载。笔者作为万心蕙奖学金捐赠人的代理人和评审委员会委员 , 对此深感设立这个奖学金来之不易,评审和管理需要倾注大量心血,万心蕙奖学金捐赠人已经作古 , 作为代理人,笔者的心愿是把这项工作做好。 以上内容全文请见学术交流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5cid=31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8cid=21 ;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27cid=3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就删除5年多前学术交流网上的一篇转发文章想到的
黄安年 2009-10-30 13:35
就删除 5 年多前学术交流网上的一篇转发文章想到的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0 日发布 今天上午笔者去学院参加退休支部会 (9:00-11:00), 9:50 分在开会时接家人转来电话称 , 网络学院为学术交流网办理网络运行的 Z 先生打来电话说 , 市 WJC 通知在今天上午 10 点前 , 要求删除 2004 年 5 月 8 日转发在学术交流网 / 美国社会生活栏目一篇有关美籍华人教授谈在美国学习中文的感言文章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8433cid=8), 并认定该文是违法信息。 对此笔者自然不敢怠慢,尽管这篇文章只是转发,而且已经刊登在学术交流网上 5 年 5 个月了。由于笔者正在开会 , 无法赶在 10 点前删除,只能口头说明 , 待会议结束后回家立即删除。 11 点会议结束 ,12 : 30 分我回到家中 , 即查询这篇文章,发现文章内容并无问题 , 问题出在注明了文章的来源 , 这来源却是犯了忌讳( D J Y ),恍然大悟,笔者立即删除,并回复:给你们带来的麻烦 , 请予以谅解。笔者以为,文章已经转发 5 年半了 , 还能发现问题 , 为这类文章仔细监察的精神引发了许多思考。话说回来,既然问题出在来源上 , 如果不注明来源 , 那么文章就没有问题了 , 也不存在什么违法信息了。 此文不欢迎推荐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3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快讯:学术交流网开辟“科学网博文选”专栏
黄安年 2009-8-16 11:45
快讯:学术交流网开辟 科学网博文选 专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6 日发布 从今天起学术交流网开辟了一个 科学网博文选 专栏,该栏目将系统介绍在科学网博客(迄今在网博文 77799 篇)的相关专题博文 , 目前介绍的限于涉及美国问题的部分博文 , 今天转发的有: * 《研究表明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花销没有使它成为最好》,魏兴海 发表 : 科学网博客 / 魏兴海 /2008 年 8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846 * 《美国的信用卡》 黄庆 发表 : 科学网博客 / 黄庆 /2008 年 8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510 * 《 美国考驾照》刘春 文 发表 : 科学网博客 / 刘春 /2008 年 8 月 27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50 * 《在美国看病质次价高》, 杨海涛文 科学网博客 / 杨海涛 /2008 年 8 月 29 日 http://blog.tech110.net/?uid-3635-action-viewspace-itemid-26378 * 《科学道德 美国对行为不端科学家的处罚》,曹聪 文 发表 : 科学网博客 / 曹聪 /2008 年 8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 = * 《首批赴美学习农业工程的 20 名中国留学生(附老照片)》,王应宽 编辑整理 发表 : 科学网博客 / 王应宽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10 以上文章请登陆学术交流网( http://www.annian.net/ )科学网博文选查找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8A)|4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衷心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
黄安年 2009-8-12 17:08
衷心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2 日发布 由于原先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的通途公司业务突然发生变故 , 学术交流网网络空间的转移迫在眉睫 , 能否顺利转移,并不间断地为网友提供学术资源共享服务,牵动着许多朋友的心 , 这些天连续接到各地朋友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表示关切。 自 10 日起学术交流网顺利完成了转移到科学网的一切程序,迄今运转良好,这要感谢科学网赵彦总编和技术部的曹立君等先生 , 也要感谢通途公司秦克梅女士、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罗敏博士提供的协助,还要感谢网友们的热情期待。署名中国龙的朋友在学术交流网留言中说 : 祝贺 ! 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了 ! 周春雷先生评论说 : 祝贺顺利搬家!是的 , 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了 ! 顺利搬家了!学术交流网不会辜负朋友们 的热切期望,将为朋友们提供更好的学术大餐。
个人分类: 世界各国见闻(09-11)|3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谢科学网即日起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黄安年 2009-8-11 18:13
感谢科学网即日起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11 日发布 作为学术交流网的负责人 , 我很高兴地宣布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由原来的通途公司转移到科学网,并由科学网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是我个人的非赢利、公益性、学术性网站,其宗旨是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网坚持天天更新信息 , 到 2009 年 8 月 11 日 , 在 44 个栏目中 , 已经发布文章和信息总共 24049 篇 , 其中个人文章和信息近 4000 篇 , 登陆累计人次已达 629 万多。学术交流网最早开办于 2002 年 4 月 22 日 , 迄今已经 7 年三个多月 , 当初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 学术性网站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创了个人学术网站的先河,由于当时学校主管对于学术性网站认识上的差异,于 2002 年 7 月 22 日停止了技术支持和维护。自 2002 年 8 月 8 日以来北京时代通途技术有限公司一直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由于该公司近日决定变更业务 ,2009 年 8 月 4 日 , 笔者突然收到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保障和维护的北京时代通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客户部负责人的电子邮件:邮件说 : 尊敬的用户您好, 由于公司业务发生变动,自助建站、网站空间、域名代理将停止服务,请您于 2009 年 8 月 20 日之前将您的网站域名和网站空间转走。望您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网站的正常使用。   这种由于公司生存危机带来的中断原先承诺的网站空间技术保障和服务 , 使得学术交流网面临转移网站域名和网站空间的棘手工作 , 学术交流网没有中断为读者服务的理由,只有不断改进学术交流网的承诺。 8 月 6 日下午,我和赵彦主编通了电话 , 说明学术交流网面临的困难 , 并询问如果学术交流网的网站空间转移到科学网有无问题 , 赵主编当即表示没有问题 , 但技术操作上要和技术人员商议。 8 月 7 日上午,我就接到科学网技术部曹立君先生的电话和承诺,并要求我提供相关数据。    在这以前的 8 月 6 日 , 通途公司客户部负责人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 : 学术交流网是 基于 .net 开发的,数据库是 SQL SERVER ;您的网站大小是,页面空间需要 50M ,数据库空间需要最少 400M ,现在已经将近 400M ,建议您增加至 500M 或更多。她还表示 : 明天我把 ftp 给您,您可以先把网站程序和数据库下载到您的电脑上 8 月 7 日下午,我又收到她的电子邮件,告诉了我的学术交流网 ftp 包括数据库和网站程序,两个压缩包。我立即和曹先生通了电话 , 并请他直接下载学术交流网的 ftp 。关于域名指向, 2002 年 4 月 22 日学术交流网建立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负责技术服务的 , 域名申请也是请他们代办的 ,2002 年 8 月 8 日转入通途公司时由北师大方面提供指向。所以这次转移网络空间的指向还得由北师大方面来提供。我联系北师大原来帮助联系指向的我的学生罗敏博士 , 她说只要将 IT 告诉她 , 她即解决指向问题 , 2009 年 8 月 10 日上午 我将情况通报了曹先生。这样,就在 2009 年 8 月 10 日上午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转向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 , 迄今一切运行正常。 值此学术交流网在科学网运行之际,我要特别感谢赵彦主编和科学网毅然接纳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转移到科学网 , 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还要感谢曹立君先生在技术转移和维护上的辛勤工作。 学术交流网自今天起开始了新的一页,落户科学网后,学术交流网将为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资源共享作出新努力。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3842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致读者的信(2009年8月7日)
黄安年 2009-8-7 09:06
学术交流网致读者的信( 2009 年 8 月 7 日)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 本站网主简报 /2009 年 8 月 7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7 日发布 2002 年 4 月 22 日 , 笔者开办了个人学术性网站 , 即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迄今已经 7 年又三个半月。自那时起 , 学术交流网一直遵照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实践公益性、非盈利性、学术性、公正性的诺言,本着学术讲自由 , 宣传讲纪律的原则 , 坚持天天更新信息 , 迄今在 44 个栏目中 , 已经发布文章和信息总共 24000 篇 , 以上 , 其中个人文章和信息近 4000 篇 , 登陆累计人次已达 628 万以上。 笔者以为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宗旨是学术交流网的生命线 , 如果不能在行动上坚持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那么学术交流网的学术性和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资源共享,那么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和发展学术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学术交流网的创建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网络史上是一个新生事物 , 她的诞生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技术负责人为开发数据库平台做出的可贵贡献。但是对于北师大第一个个人自创性学术性网站 , 当时的学校主管领导却不予支持。 7 月 22 日起 , 校方停止了对于学术交流网的技术支持。从 8 月 8 日起 , 学术交流网通过北京时代通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商业运作进行技术保障服务 , 至今已经整整七年 , 不断改进 , 运行良好。可以自豪地说 , 学术交流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的也是运行时间最久的个人开放性学术性网站。 2008 年元旦起,学术交流网正式改版 迄今的变化主要包括: 第一 , 增加了不少检索功能,方便读者按所主题检索相关内容 ; 第二 , 增加了新的栏目和栏目下的分类,便于读者查询 ; 第三 , 页面相对简洁 , 所有主要栏目列出最近五篇文章滚动显示 ; 第四 , 开放了网上文章的公开评论 ; 第五 , 增加相关内容的联结功能 ; 第六 , 各个栏目和分类的访问量全部列出 , 便于查询 ; 第七,突出头条文章和每周热点内容; 第八,扩大了连接网址,欢迎和兄弟网址相互联结; 第九,每篇文章发表是不受数字限制,不必分成几部分发表 ; 第十 , 学术交流网上文章可以从 Google 检查系统快速查到 ; 第十一 , 有关图片可以从联结的黄安年的博客中查看。 第十二 , 所有发表在学术交流网上的文章除了极个别转载的几篇资料应有关人士要求删去外 , 全部保留 , 其中有些条目内容现在已经绝版,具有网络学术研究和资料收集价值。 第十三 , 学术交流网是 基于 .net 开发的,学术交流网数据库是独立的 SQL SERVER 。 第十四 , 学术交流网备案的许可证编号为 : 京 ICP 备 09067695 号。 第十五 , 学术交流网的域名 www.annian.net 已经从今年起连续缴纳了直到 2014 年的费用。 学术交流网在教育界、中国美国问题研究界、世界史研究界、学术评论界有些影响。登陆人次逐年飙升 , 读者面也就更加普及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学术交流网上发布有关美国问题的文章和资料 , 在中国美国问题领域的个人网站上是最多的。 笔者创办学术交流网时,已经退休。七年多来 , 办学术交流网并没有花国家和单位的一分钱 , 也没有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经费赞助,尽管商业公司对我的学术交流网收费不高 , 不过毕竟需要自费办学术交流网要考虑到经费负担的承受力。由于经费的困扰,学术交流网只发文章 , 不发图片,原因不言而喻,需要占网站空间,而空间的大小是和交费有关的。 2007 年 3 月 7 日起 , 笔者的博客落户科学网 , 科学网不仅免费提供发表博文的空间 , 而且免费提供了发布图片的功能 , 迄今已经有 17000 多张图片发布在我的博客上 , 这弥补了学术交流网的缺陷。 2009 年 8 月 4 日 , 笔者收到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保障和维护的北京时代通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课户部负责人秦克梅女士的电子邮件:邮件说 : 尊敬的用户您好, 由于公司业务发生变动,自助建站、网站空间、域名代理将停止服务,请您于 2009 年 8 月 20 日之前将您的网站域名和网站空间转走。望您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网站的正常使用。 这种由于公司生存危机带来的中断原先承诺的网站空间技术保障和服务 , 使得学术交流网面临转移网站域名和网站空间的棘手工作 , 学术交流网没有中断为读者服务的理由,只有不断改进学术交流网的承诺。在此 , 笔者作为学术交流网的唯一主持人正在寻求热心帮助学术交流网的新的技术保障和服务的单位,也呼吁关心学术交流网的网友给予理解和支持。 附: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表(总)( 2008 年 12 月 31 日) 2002 年 4 月 22 日 --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一,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二,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九,世界历史研究, 525 份(篇);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3 份 ( 篇 )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以上 4200 份(篇)为个人文章和信息,其中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为吕启祥文章。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篇);十八 , 新增 : 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_ ;十九,美国教育交流 280 份 ( 篇 );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篇);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二十四 , 美加华人华侨 362 份 ( 篇 );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 (含原来的锲斋收藏趣谈和祖龙诗文选登) , 以上共 17819 份(篇) 两者合计 22019 份 ( 篇 ) 学术交流网文章统计 (2008 年 01 月 01 日 12 月 31 日 ) ,共 1414 篇 , 一 , 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 +138 二 , 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 +150 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 +2 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 +7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5)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 +156 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 +71 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 +10 九,世界历史研究, 530 份(篇); +163 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 +25 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4 份 ( 篇 ) ; +85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 +93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 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 + 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3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 +24 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1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 ( 篇); +30 十八,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15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 ( 篇); +82 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 +21 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 +7 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 +17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 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 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 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 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 +17 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 +63 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 +20 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 +3 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10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 +5 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 +180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11 合计 22019 ( 2002.04.22--2007.12.31 ) 1414 (2008.01.01. 2008.12.3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访问量博客突破200万 学术交流网突破600万有感
黄安年 2009-4-25 09:41
访问量博客突破 200 万 学术交流网突破 600 万有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5 日发布 今天凌晨我的博客访问量已经突破 200 万 , 而 3 月 20 日我的学术交流网累计访问量已经突破 600 万。博客落户科学网的时间是 2007 年 3 月 7 日 , 学术交流网创办时间则在 2002 年 4 月 22 日 , 博客迄今发布的文章和信息总共 2858 篇 , 图片和照片总共 16000 幅左右 , 而学术交流网迄今发布的文章和信息总共 23789 篇 , 就其数量而言远多于博客的文章数 , 主要原因在于博客发布的绝大多数是笔者自己的文章。 学术交流网和我的博客之间的明显区别在于学术交流网是一个单独建立的平台,和其他网站之间没有互动 , 不受主管网络部门的推介的影响 , 因而学术交流网的访问量和点击率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扩大的 , 应该说 , 这样一个稳定并逐步扩大的访问量是来自不易的。至于博客上某些博文的访问量,在一定程度是和科学网管理博客群体的编辑部在页面上的推荐与否和推荐力度有关系的 , 受到重点推荐的博文往往访问量就高。由于科学网挂靠单位的取向 , 笔者心目中重要博文往往不一定会被推荐,那些对于大众有兴趣的话题却反而点击率飙升,说明访问量大小和学术含量高低并不是一回事。写博客贵在坚持 , 贵在走自己的路 , 贵在实实在在地写自己所思、所想、所为、所闻、所见、 所感、所悟、 所喜、所忧的内容。 就我的博文累计数来说 , 在科学网上千名博主中暂居榜首 , 但是就平均点击排行来说则在第 100 位以外,因为我的平均每篇博文只有 700 ,第 100 位的平均点击量是 710 ,如果我在三个月内不发布一篇博文 , 我相信那时我的平均点击量反而会大幅度升高的。所以我一直以为,文章的平均点击数量难以说明问题。 和公众人物的博客点击量不同 , 像我这样边缘化人物的随心所欲的博文 , 从未想到为扩大访问量而写博文 , 打开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博客从马鼎盛到何亮亮前 10 名排行由 79086933 到 8512240 不等 , 笔者自然不能和这些公众人物的博客点击量争一高低,不过和排在第 10 位的 850 万相比 , 我的 607 万也少不了太多 , 何况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客群中 , 恐怕无人迄今可以超过的。学术交流网没有做广告和推介,关注学术交流网的圈子是自然形成的 , 也正因此笔者更要精心办好学术交流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术 , 也对得起读者们。对于博文 , 我关注的是用心写好每一篇博文。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就学术交流网进入第七个年头致读者
黄安年 2009-4-23 09:54
就学术交流网进入第七个年头致读者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 / 本站网主简报 /2009 年 4 月 23 日发布;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3 日发布 笔者个人创办的学术交流网自 2002 年 4 月 22 日开通以来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 六年来 , 学术交流网一直遵照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实践公益性、非盈利性、学术性、公正性的诺言,本着学术讲自由 , 宣传守纪律的原则 , 坚持天天更新信息 , 迄今在 44 个栏目中 , 已经发布文章和信息总共 23784 篇 , 其中个人文章和信息超过 3000 篇 , 登陆累计人次 607 万。 笔者以为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的宗旨是学术交流网的生命线 , 如果不能在行动上坚持学术为公 , 实事求是,那么学术交流网的学术性和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资源共享,那么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和发展学术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学术交流网目前没有发布大量图片的功能,相关图片(有 16000 幅以上)请通过我的博客中的相应文章获得。 学术交流网在开办后半年的 7 月 22 日 , 因发表批评学校当局有关职称评定的三篇文章而遭到学校主管校长的封杀 , 迄今当局对此时避而不谈 , 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8 月 8 日起 , 学术交流网通过通途公司进行技术保障服务 , 至今一直运行良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上看 , 学术交流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的也是运行时间最久的个人开放性学术性网站 , 人们注意到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同样是因在网站上公开批评学校当局的错误决策而受到学校封杀的学者 , 迄今这三篇批评学校当局的文章依然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在我看来,一个害怕学术批评的学校领导,一个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的领导 , 要能够领导学术繁荣 , 在我看来是天方夜谭。笔者所以重提此事,是因为某些领导人患有健忘症。目前某些学校领导害怕学术性网络远甚于对于学术性网络的支持 , 这是学术网络滞后的重要的深层次原因。这种对学术自由的恐惧感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于网络学术的领导的主动权 , 只要对比目前个人的学术网站和官方组织的网站 , 人们不难发现为何后者缺乏活力。 学术交流网的影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 一个退休学者没有花国家和单位的一分钱 , 坚持六年如一日把学术网站办下来 , 也没有和量化评估业绩挂钩,你们主管领导还要说什么呢?你们究竟为发展学术性网站做了那些积极促进的事情呢?封杀学术性网站难道符合科学发展观吗 ?
个人分类: 个人所思所想(09)|4357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超过600万
黄安年 2009-3-20 10:33
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超过 600 万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 本站网主简报/ 2009 年 3 月 20 日发布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20 日发布 自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4 月 22 日创办以来到今天上午10时 , 累计登陆人次已经超过 600 万 , 这 600 万累计登陆人次和 23700 多篇文章和信息可谓说来不易,因为学术交流网是靠一个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 , 其间没有任何人力和财力的资助,没有任何软硬广告,没有花样翻新的版面设计 , 也没有网上直接交流 , 比其他许多校园网或者官办网站来硬件、财力和人力来要差得多 , 纯粹涉及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和个人所感所想所闻所见 , 在这 2524 天里 , 笔者除了在外地力所不及外 , 几乎没有一天间歇过 , 每天投入的精力少说平均也得三四个小时 , 为的什么 ? 兴趣、爱好、学术和奉献。不是为量化 , 不和量化指标挂钩,是个人体制外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另外一种学术新成果。学术交流网的宗旨是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也许是这些原因,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能够保持迄今日均 2377 人次的登陆量,能够真正做到资源为需要的人所享这就心满意足了。 我要忠心感谢读者对于学术交流网的关爱 , 也要感谢通途公司对学术交流网的技术支持 , 记得在 2002 年 7 月 22 日这天 ,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主管副校长渊于学术交流网支持公开批评校方在职称评定问题上的错误政策 , 关闭了落户学校的学术交流网 ,8 月 8 日学术交流网落户通途公司技术支持管理 , 从 2007 年 11 月底起 , 他们还专门为学术交流网建立了一个可以单独运转的数据库,所以学术交流网坚持到现在是和他们的支持分不开的 , 而学校当局迄今还没有对我说个对不起。学术交流网如果没有学术批评的自由 , 还谈何学术交流 , 学校当局如果不允许正常的批评包含对学校工作的批评 , 这个学术的学术自由也就令人生疑了 , 当然封杀学术交流网属于个案,问题在于个案反映了领导的自我批评精神和学术智慧。大家也许注意到 , 学术交流网是曾经落户校园网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个人网站 , 封杀第一个 , 后来者在哪里,我不清楚。时下有许多全国重点学科的网站落户校园网,但是仔细研究 , 这些网站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 , 一般人很难进入网站查询资料与信息 , 那么这样的网站用处何在 所以我常鼓励那些全国重点学科的网站为资源丰富造福学术起见,另立门户 , 获得学术自由开放为好 , 除非校园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拿着纳税人的钱 , 使用吃皇粮的工作人员,却做不到资源共享,这算什么 , 我用的是个人退休金和一个人的力量来办学术交流网 , 资源共享,又不和量化成果与个人业绩挂钩 , 还有什么可说的。 还要说明的是自 2007 年 3 月 7 日起 , 笔者的博客落户科学网 , 迄今已经有 2700 多篇文章和 16000 多幅图片发布在上面 , 其中绝大多数是首创成果 , 博客和学术交流网优势互补 , 学术交流网上有些内容是博客上没有的 , 而博客上一万多幅图片则是学术交流网上看不到的 , 此外博客的开放对话则是学术交流网也不没有的。 从 2002-2009 年这七年 , 是我 66-73 岁的年龄段 , 只要还有精力 , 我希望将学术交流网办下去 , 办得更有特色,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也希望有更多的退休学者来办这样的网站。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本站网主简报/ 2009 年 3 月 20 日发布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406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8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
黄安年 2009-1-1 15:21
2008 年学术交流网的回顾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交流网 /2009 年 1 月 1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 日发布 难忘的 2008 年已成历史,历史是需要回顾的 , 历史的回顾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一 2008 年学术交流网上文章和信息分析 1 ,总共发布文章和信息 1414 篇 , 平均每天 3.87 篇 , 比 2007 年全年的 1336 篇略多一些。 2 ,其中属于个人的文章和信息总共 933 篇 , 占全部发布的文章和信息 66% ,大大高于 2002-2007 年间发布的个人文章和信息的比例, 2002-2007 年间的个人文章和信息总计 4200 篇 , 占 2002-2007 年 22109 篇中的 19% 。 3 ,增加了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等栏目,更加贴近现实需求。这表明 2008 年的转型是成功的。 4 ,今年元旦正式改版一年来的变化主要包括: 第一 , 增加了不少检索功能,方便读者按所主题检索相关内容 ; 第二 , 增加了新的栏目和栏目下的分类,便于读者查询 ; 第三 , 页面相对简洁 , 所有主要栏目列出最近五篇文章滚动显示 ; 第四 , 开放了网上文章的公开评论 ; 第五 , 增加相关内容的联结功能 ; 第六 , 各个栏目和分类的访问量全部列出 , 便于查询 ; 第七,突出头条文章和每周热点内容; 第八,扩大了连接网址,欢迎和兄弟网址相互联结; 第九,每篇文章发表是不受数字限制 ; 第十 , 学术交流网上文章可以从 Google 检查系统查到 ; 第十一 , 有关部门图片可以从联结的黄安年的博客中查看。 5 , 2008 年全年的累计登陆人次为 557000 以上 (5305000 5862000) ,日均 1526 人次。这是按照改版后登陆一次点击不同栏目均按照一次来计算的 , 而在 2007 年 11 月 22 日以前是按照点击一次增加一次来计算的 , 所以实际上登陆学术交流网栏目的人次远远超过了 1526 人次。此外,登陆学术交流网的网友多数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的学术性和学习型人员群体中 , 也说明网友对学术含量的重视。 6 ,就个人的文章和信息而言 , 关注的热点集中在 美国论著研究, 138 ;美国问题观察, 150 ;学术问题研究, 156 ;世界历史研究, 163 ;关注民生问题, 85 国内所见所闻, 93 ;高等教育改革, 71 。 就转发文章和信息而言 , 涉及美国问题的文章 172 篇 , 另外美国大选文章 180 篇 , 关于中国问题的评论有 63 篇。 二,关于 2002-2007 年学术交流网概况 学术交流网诞生于 2002 年 4 月 22 日 , 是一个纯公益性、非赢利性、学术性个人网站 , 。学术交流网一直遵循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宗旨 , 勤勤恳恳地坚持每日向网友奉献新内容和新信息 , 奉献于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社会各界的。 从 2002 年 4 月 22 日到 2002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在 16 个栏目中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438 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 30000 。 从 2002 年 4 月 22 日到 2003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5666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的访问量为 167350 。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4 年 12 月 31 日,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1687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385750 。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5 年 12 月 31 日 22 时 ( 美东时间 ) ,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16743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1198600 。在 2005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5056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 14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过 81 万多,平均每天点击人次 2500 以上。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6 年 12 月 31 日 23 : 52 分 ( 北京时间 ) ,学术交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20664 份(篇)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 2891157 。在 2006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3921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 10.7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 169 万多,平均每天访问量 6170 以上 , 创历史新高。 从 2002 年 8 月 8 日到 2007 年 12 月 31 日上午(美东时间) , 学术交流流网总共发布了各类文章和信息 22019 份(篇)以上 , 累计登陆学术交流网访问量为超过 525 万。在 2007 年一年中,发布各类文章和信息 1336 份(篇)平均每天发布近 4 份(篇)。全年累计访问量超 236 万多,平均每天访问量 6500, 再创历史新高。 学术交流网自 2007 年 11 月 22 日起开始试运行转型改版。转型改版后的学术交流网更加突出了主持人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个人收集整理的学术信息资源,以及对于重要学术论著和信息资源的推荐和评估。 (三)学术交流网重申并坚持下述一贯见解: 学术交流网一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术为公是学术交流网的出发点,学术为公就是要崇尚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维护学术正义和公正,坚持学术规范和道德,开展健康学术评论,不谋学术私利。坚持学术为公难免与某些学界人士发生意见相佐。学术交流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欢迎学术不端学者回归学术规范,抨击坚持不改的学术不端行为。 资源共享是学术繁荣的必要途径。首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本人的文章和资料陆续在网上发表,供免费下载,网友使用时望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个人学术版权。其次,学术交流网在可能条件下为网友提供不同见解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的史实和观点由读者自行判断,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其三,学术交流网呼吁网友充分使用本网联结的一些海外学术和咨询网站,和国内某些收费网站不同,可以免费获得。其四,学术交流网呼吁国内某些公共图书馆网站、国家资助的政宣性、公益性网站取消对于登陆网站的种种不当限制,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实事求是是学术事业的生命线,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是学术交流网信守的学术路线。无论是像学术交流网上讨论的学术的是非原则、学术评论中的学术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公案的是非曲直、现代化革命化价值取向是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功过是非、美国发展道路的优劣评估等等,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检验于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学术事业创造性发展和学术性网站发展的希望,客观地说,我国的学术性网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创造性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学术性网站需要引导和宽容而不是防堵和限制。学术网站顾名思义讨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当代学术离不开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透过历史考察和现实跟踪来从学术层面上深层次解剖事实真相,还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学术繁荣的活力源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需要研究和吸收前人成果、跟踪学术研究现状、更新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批评,革新研究手段。如果没有学术交流、没有学术批评,我们的学术事业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的繁荣,也就很难进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网愿为在美国问题领域、世界历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教育改革领域、学术评论领域、现代化进程领域作些基础性铺路工作。希望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更多反映国内学者、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术活动普及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会各界的爱好者。 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评论,健康的学术评论有利于学术发展。在学术讨论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学术领域要拓宽学术民主和偶的空间,这些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学术交流网希望在学术评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学术管理、学术评价、学术热点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在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令下,要求保障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的合法权益。(引自《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界》 2006 年第 1 期)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注,也感谢网友大大投稿。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 1998 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能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附:学术交流网各个栏目文章统计表(总)( 2008 年 12 月 31 日) 2002 年 4 月 22 日 --2007 年 12 月 31 日 一,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二,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九,世界历史研究, 525 份(篇);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3 份 ( 篇 )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以上 4200 份(篇)为个人文章和信息,其中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为吕启祥文章。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篇);十八 , 新增 : 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_ ;十九,美国教育交流 280 份 ( 篇 );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篇);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二十四 , 美加华人华侨 362 份 ( 篇 );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 (含原来的锲斋收藏趣谈和祖龙诗文选登) , 以上共 17819 份(篇) 两者合计 22019 份 ( 篇 ) 学术交流网文章统计 (2008 年 01 月 01 日 12 月 31 日 ) ,共 1414 篇 , 一 , 美国论著研究, 460 份(篇); +138 二 , 美国问题观察, 466 (篇); +150 三,美国社会保障, 135 份(篇); +2 四 , 美国著作提要 63 份 ( 篇 ) ; +7 五 , 新增:纪念沉默道钉 ,14 份 ( 篇 )(+5) 六 , 学术问题研究, 550 份(篇); +156 七,高等教育改革, 236 份(篇); +71 八,本站网主简报, 722 份(篇); +10 九,世界历史研究, 530 份(篇); +163 十,中学历史教材, 216 份(篇); +25 十一 , 新增 : 关注民生问题, 24 份 ( 篇 ) ; +85 十二 , 新增 : 国内所见所闻, 95 份 ( 篇 ) , +93 十三 , 美国历史知识 ,115 份(篇); 十四 , 美国图影说明 105 份 ( 篇 ) ; 十五,专题问题索引 280 份(篇); + 十六 , 红学研究汇要, 150 份(篇) ; +3 三十五,美国史研究会, 4 份(篇); +24 三十六 , 网上学术对话, 41 份(篇) +1 十七,美中关系评论 ,1641 份 ( 篇); +30 十八,美国历史评论 ,1 份 ( 篇); +15 二十,美国经济评论 ,636 份 ( 篇); +82 二十一,美国问题评论 ,3876 份 ( 篇); +21 二十二,美国社会生活 1958 份(篇); +7 二十三,美国文化教育 315 份(篇); +17 二十五,美国图书评介, 297 份(篇); 二十六,美国统计索引, 293 份(篇); 二十七,美国历史文献, 269 份(篇); 二十八,美国论著索引, 124 份(篇); 二十九,世界历史讨论, 2000 份(篇); +17 三十,中国问题评论, 1811 份(篇); +63 三十一,学术问题讨论, 1934 份(篇); +20 三十二,中学历史教学 192 份(篇); +3 三十三,教育改革论坛, 1487 份(篇); +10 三十四,红学问题评论, 345 份(篇); +5 三十七 , 新增:美国总统大选 ,8 份 ( 篇 ) ; +180 三十八 , 新增 : 网友文章专辑, 4 份 ( 篇 )+11 合计 22019 ( 2002.04.22--2007.12.31 ) 1414 (2008.01.01. 2008.12.31)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09)|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