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年寄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年寄语:走在正确的人生征程上
jiangjiping 2019-1-3 07:14
新年寄语:走在正确的人生征程上 蒋继平 2019年一月三日 时代已经以其坚定的步伐跨入了2019年的征程。 在这新年伊始的时刻, 我构思出一些新年寄语, 算做是对自己以往经历的总结和对未来人生的引导。我的新年寄语不同于领导们的新年寄语。 领导们的新年寄语大多数是人生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为社会, 国家和世界做贡献之类的非常具有正能量的言辞。 我不是领导, 我没有责任鼓励青年人为国家奋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 我的新年寄语是对我已经走过的历程的小结。 根据我已经走过的人生征程, 我觉得要有一个比较顺利的人生,应该采用下列的做人原则。 第一,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要始终保持善良正直公正平等的本心。千万不要做违心的事, 更不能做伤害他人, 危害社会的事。一生不做亏心事,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第二, 不要盲目攀比。 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一样, 每个人的天资不一样,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 因而, 人生的征程从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差别。 我的体悟是: 不管自己的起点是高是低, 只要充分利用好时间,勤学苦练,不断努力,尽心尽责, 对得起自己, 对得起家庭就行了。 尽力了, 努力了, 即使没有获得很大的成功, 也是问心无愧了。 第三,要在人生的进程中学会行走的技巧。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康庄大道,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险阻在所难免; 人生的征程有时阳光明媚, 有时风雨交加。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说的是: 一个老和尚考验一个小和尚的智慧, 问小和尚: ”你前进一步是死, 后退一步是亡, 怎么办?” 小和尚机智地回答: “我往旁边跨一步。”还有一个故事是:问: 前有饿虎, 后有群狼, 你如何过去? 一个女生的答案是: 昏过去。 据说虎狼虽然很凶猛, 但是不食已经“死了”的其他动物。以上的两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 就是人生征途有艰险, 可是人是活的, 人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适当的技巧来避凶化吉。 第四,不要走捷径和极端。人生的成功一般不能复制, 不要去模仿成功人士的经验和做法。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人生没有捷径可走。 人生更不能走极端。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悬崖峭壁, 喜欢走极端, 冒风险, 在悬崖峭壁上碰运气, 一不小心就会堕入深渊, 从而导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悲剧人生。拿理财来说, 要把家庭的财产分成三个投资领域就比较稳妥,一份在股市, 一份在房产, 一份在银行的现金存款。 要是家庭的财产全部放在股市或者房产方面, 就是一个风险较大的极端行为。 第五, 要学会综合平衡的本领。 人生的征程不外乎三个要素: 1. 身体。 2. 家庭。 3. 事业。 身体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所以, 在人生奋斗的征程中, 首先要照顾到自己的身体。家庭的功能等于人生征程的驿站,因而, 家庭在人生征程中扮演的角色可想而知。 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于事业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千万要避免为了事业而疏忽家庭亲情的错失。 最后, 不要贪得无厌。 人生要懂得知足, 要知道感恩。 人生的欲望是很难满足的。 这个一定要靠自律, 要尽量克制不良欲望。 要严与克己, 宽容待人。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 该放弃的就决然放弃。 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使人生走的更轻松自在一些。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2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寄语学生2:每天要留出思考的时间
热度 3 wangdh 2019-1-2 22:14
新年寄语学生 2 :每天要留出思考的时间 王德华 还有一句话我特别想给我的研究生们说:每天要留出一点时间来思考。 思考能力是学术人需要具备、研究生阶段必须加强训练的一种能力。 思考,就是让大脑动起来,是学术人每时每刻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工作和生活习惯,是每天都必须做的功课。不会思考,就不会做学术。会思考不思考,也不会做好学术。 思考,需要时间,需要心静,需要一种心境,需要一种状态。 怎么思考?思考什么?思考可以漫无边际,也可以目的性很强。思考的内容可以很广泛,也可以很具体。可以思考人生,思考学术,思考具体的科学问题,思考具体的实验数据,思考读到听到的某一句有感觉的话,思考文献中的某个结论,思考某个实验的具体设计。怎么思考呢?有效的方式就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某个方面(问题)进行思考,思考是一个梳理的过程,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一个从迷茫到有答案的过程。 为什么我特别想说这句话呢?我是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几乎已经成为了各种信息的俘虏,甚至说是奴隶。各种信息充斥在周围,如果没有点判断能力,很快就会丧失自我。研究生也不例外,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思考了。网络、手机、微信占据了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显得特别珍贵。能够不受周边众多诱惑的干扰,更需要一种毅力。 前些日子,研究所举行研究生学术论坛,邀请了一位优秀毕业生回所做报告。小伙子是在基层做动物保护工作的,在一个偏远的保护区做站长。他的报告中有一张幻灯片,背景是他野外工作的场所,美丽葱绿的画面上只写了几个字“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我还是被他这几个字触动了。我可以想象着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上,没有网络,没有同伴,甚至没有手机信号,买点生活必需品都需要爬山过沟到几十里地远的乡镇上去。我有个一个人在野外工作的经历,可以想象的到他的孤独,也可以想象的到他的无助和坚强。过后,我给他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大地伦理之父”美国的利奥波多的“沙乡年鉴”,一本是自然主义的哲人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两本书的内容除了与他的保护工作相关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学者个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类思考的结果。梭罗曾说,他当时来到森林,就是因为他想过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的生活。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在纷杂繁多的信息包围中能够找到思考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有意识去思考,有意识去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我知道这需要毅力,我自己也一样。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6332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年寄语学生:做好科学,充实生活
热度 10 wangdh 2018-12-31 16:46
新年寄语学生:做好科学,充实生活 王德华 我们研究组有开学术年会的传统。研究生们在年会上汇报自己的科研进展,交流学术思想。 2018 年学术年会在年底圆满结束。一天的学术交流,说话也比较多,感觉还是有些累的。 唠叨了一天,说得最多的是科学问题、好的学术和研究生生活。这里记录两点。 首先说说什么样的问题是正确的(好的)科学问题。 做好的科研,首先要提出(选择)好的问题,正确的问题( right question )。不少同学一直对科学问题,好的科学问题等有些疑惑。看似懂了,一旦具体到自己的科学问题就又模糊了。如研究生们以为的类似某个具体条件下某个生理功能的变化,我说那应该属于具体实验处理了。越说似乎越迷惑了,做的实验不是科学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科学问题?以我个人所见,所谓的正确的科学问题,可以理解为是你将来独立后可以继续开展的一个学术领域,一个你领导一个团队几年内奋斗的方向,可以值得你花费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去探索的一个领域方向。一个研究集体有了多年的积累后,会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哪些是有趣且重要的,哪些是有趣但不重要的,是需要智慧和眼界的。有些问题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同环境中不同动物类群(包括人类)生理功能的适应性变化,就是具有时代性、有趣而重要的问题,这个领域是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再说我们研究组一直关注的动物的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的机理问题,这是动物生理学领域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密切相关,是好的科学问题无疑。 选择好的科学问题,做好的学术,应该是一个学人应有的追求。研究生阶段应该树立这种意识。 相关链接; 做好的科学,做创新的研究 再说点研究生生活的事情。 与学生聊天的时候,有个留学生问,以前的生活没有今天这么富足,生活条件也没有今天这么现代,但回想起来心情好像比现在舒畅一些。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富足的社会里,心情却没有以前那种愉悦感了呢?概如何做才能改变这种状态?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难以简单回答。我们国家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剧烈改变是有目共睹的,从吃不饱到吃得好,从贫穷到富足,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小时候盼着过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有肉吃,可以吃饺子和馒头。那个时候,吃,几乎成了每天、甚至每年追求的主要生活目标,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更多的生活问题。现在明白了哲人经常思考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生活水平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才能够思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思考人生。 我想人生就是每天生活的集合,生活是一个过程,一个个事件。生活的路不会总是平坦,生活的内容需要不断充实。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让已经充实的生活更加充实。人生的乐趣不是天天休闲,人生需要工作。工作就能使生活充实起来,工作起来就有乐趣,这可能是一种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怎么做才算充实呢?作为学人和研究生,读书、做实验、思考问题、与朋友交流、与亲人相聚、与家人旅游,写一首诗歌,唱一首喜欢的歌,写一篇论文 … … 总之就是让自己每天忙碌起来,大脑思考不要停下来。忙碌的时候,感觉就是充实的。 有时候想起来,人一生的生活轨迹就像是从一座山的这边翻越到山的那一边。从山底出发,慢慢爬山,到达山顶后,再下山,到达山那边的山底。 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好,精力好,好奇,好强,有活力,是爬山的最佳状态,也是需要爬山的阶段。爬山过程中是不能停滞不前的,也不能左顾右看的,山越爬越陡,路是越走越累,甚至可能是越走越艰难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体力甚至是智力的挑战。如果年轻体力精力最好的时候没有达到山顶,上了年纪后翻阅山顶是很难的。 到达顶峰,眼界大开,心胸宽敞,心情大爽,可以欣赏山顶的风景,可以看到很大山底看不到的风光。然后就是要下山了,这个时候体力、精力等开始逐渐减弱。下山可以急促,也可以悠闲。山那边有不一样的风采,也是需要留心欣赏的。等等到达山底的时候,回顾一路的看到风景,应该是很满足的。 新年新气象!祝福朋友们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493 次阅读|18 个评论
张海霞︱成长2018
热度 4 张海霞 2018-12-30 17:40
2018 即将过去,回顾这 365 个忙忙碌碌的日子,我的关键词是: 成长 ! 首先做为一个教授,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从 2007 年开始我开始做 iCAN 大赛之后,一年比一年在教学上投入了时间多,除了在北大上课还在开设了慕课,《创新工程实践》在线运行的第三年,我们普及到了全国各个省份的 500 多所高校每个学期有将近十万学生选课,另外还建设了四门新的创新慕课《创新思维方法》《游戏化创新》《创意表达》和《快速原型设计》等逐渐上线;我和 iCAN 金牌讲师团队的老师们走到了全国各地去做宣讲,我今年的讲座是 145 场,包括了大中小学和社会以及军转民的课堂; iCAN 大赛以及相关活动依然是如火如荼, 6 月份的香港国际总决赛赛、 10 月份的成都中国总决赛都人气爆棚,全年有来自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几万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很高兴我们十多年来开拓的这种赛课合一的 iCAN 创新教育模式今年获得了教育部的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本人也入选了教育部首届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我们持续不断地将“自信 • 坚持 • 梦想”的 iCAN 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 iCAN 影响一亿人的小目标正在逐步实现,真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同样每天在 iCAN 精神激励下的还有 Alice Wonderlab 研究小组的同学们,这个主要由直博生组成的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团队,我们继续在采集环境中振动能量为主要对象的高性能能量采集器方向上探索,今年在自驱动的主动式传感技术及多功能电子皮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共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ACS Nano , Nano Energy , Small 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SCI 检索论文 12 篇, MEMS 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 EI 检索论文 5 篇,有 3 项美国专利获得授权,研究成果入选了北京市十二五优秀科技成果和 2018 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等。我们先后参加了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和欧洲等地举办的国际会议以及国内学术交流会,开阔视野、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同学们快速成长!今年的 2 位博士毕业生和 1 位本科毕业生均获得北大优秀毕业生,在校的各位同学也都收获了包括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在内的各种奖学金。 连续几年实现了 Alice Wonderlab 学生获奖的全面覆盖,看着那些入学时不知所措的小菜鸟们快速成长起来真的是感到非常欣慰和欣喜! 2018 我们团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年初我带着他们去参观了中科院力学所钱学森和郭永怀先生的办公室,五四的时候我们一起给蔡元培先生和李大钊先生的雕像献花,还组织了多次不同类型的团队建设活动,促进青年学生们在学术和思想上一起成长,特别是让孩子们看到近在身边的两弹一星专家们和学校里的前辈先贤们生活和工作过的真实场景,在中国芯已经成为中美贸易大战焦点的今天对孩子们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很欣慰的是今年有 4 位 Alice Wonderlab 的新老毕业生都依然决然地离开北京奔赴深圳 — 这一科技创新创业的最前线投身到中国芯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生有幸能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见证他们在燕园度过的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真心希望这一批有实力有梦想有干劲的青年人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早日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物! 跟孩子们一起长大这句话不是套话,我个人在 2018 确实成长很多,因为 2018 是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人生转折点,回首过去的 48 年,从 18 岁离开河南家乡出来读书,一转眼就是 30 年,国内国外一路奔波,种种感慨,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 这个世界你看不看得惯,都要看! 这个世界你过得好不好,都得过! 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什么,那我们就努力做更好的自我! 这个更好的自己包括我们一定不要放弃努力在工作上追求进步(尽管很多中年人选择了在工作中放弃追求,我个人不支持),但是这个工作上的进步绝对不能以牺牲家庭幸福为代价,越是到了中年越懂得家庭的重要性,我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厚爱,所以这一年我开始注意修炼自己的脾气和秉性, 每天坚持风雨无阻地跑步五公里带给我很多意想不到的进步:首先是耐心逐渐好起来了,再次是心态逐渐平和了,然后是和家人的相处越来越好了,因为我们全家人都开始锻炼了! 感谢我的 2018 ,感谢这忙忙碌碌的 365 个日子,感谢 iCAN 团队的小伙伴们,感谢 Alice Wonderlab 的同学们,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谢上苍让我们在2018相遇,感谢大家鼓励和鞭策我不断成长,感谢你们长期支持和帮助我在现实中实现理想,这是我 2018 年的最大荣光! 期待 2019 ,相信一定值得拥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10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年里给学生的两点建议
热度 22 wangdh 2018-1-1 16:40
新年里给学生的两点建议 王德华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人们在新年,都会说吉利的话,说祝愿的话。 我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但在给学生们祝福的时候,又忍不住多说了几句。说出来了,就觉得说错了。估计学生们都讨厌透了。 新年第一天,就这么不讨人喜欢。自己做了点反思。也借机记录一下,日后看看今天的想法是否有道理。 我给学生们祝福的话: “祝福各位新年新气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我又多嘴多说了两点。 第一点: 博士毕业或结束博士后的工作后,如果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尽量到有条件的从事科研的单位去,到有科研氛围的单位去。这样有利于延续自己的科研工作。 我前一篇博文已经说过了,平台很重要,科研氛围也很重要。 没有科研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科研的氛围,一个致力于科研的年轻人会被看作怪物,不入流。 道理很简单,但是不少年轻人在真正面临找工作时,往往会为了一时的稳定,急于想找一个单位落脚,就会不再顾及这些很重要的事情了,尤其是在培养单位催促办手续,博士生求职遇到多次碰壁以后。 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所以是继续寻找机会呢,还是匆匆签约,确实是很为难的事情。 往年有的毕业生在征求我的建议时,我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定的答复,只能是模模糊糊,指东打西,说些不着调的空话,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的。我唠叨的那些空话就是建议学生尽量到学术声誉好的单位去,到适合自己的单位去,到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单位去,到科研条件好的单位去,到有发展的单位去。 学生往往会苦笑。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是很残酷的。看似很多的机会,到了跟前,就会发现那些机会突然都跑得无影无踪。 那么,已经到了科研条件和科研氛围都不理想的单位咋办呢? 我还是觉得尽量想办法坚持自己的科研工作,尽量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从简单做起来,可以与自己毕业的实验室进行一些合作。只要思想上有这种意识,只要自己能够坚持,就会坚持下去的。战胜自己的心理很重要,很多时候就在“就这样吧”的心态中度过了。如果自己不坚持,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结果确实也就那样了。 这也确实是违背自己的初衷了。不忘初心,看来真的很难很难。 第二点: 年轻时,一定要加倍努力,集中精力,踏下心来,把科研做好,尽量多做,多发表学术论文,做到在单位里不掉队,并且尽量向前赶,如果能进入或保持在前三分之一,就会有机会的。即使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的。 在心理上千万不要有、也不能有坐等的思想,指望以后会有什么机会。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去做出点样子来,以后恐怕是没有多少机会的。机会往往是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读研究生期间是这样,走向社会工作更是这样。做到不掉队,尽力往前赶。 年轻人的潜力是很大的,精力也是旺盛的,创造力也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梦想和追求的年龄,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是可能的,也是有基础的。但年轻阶段,也是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上也比较脆弱,很容易放弃。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年轻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最大的年龄。但一个事实是,一个人最有才华的年龄并不是很长,应该尽量做到不去浪费。 所以,年轻人在生活(家庭)和事业之间,需要很多很多的调和,需要解决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都需要智慧,需要能力,更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现实就是现实,没有想象得那么好,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坏。 写到这里不想再写了。我觉得现在的两句话很不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9162 次阅读|43 个评论
圕人堂2016年新年寄语辑
热度 1 libseeker 2015-12-31 18:13
说明:圕人堂新年寄语征集活动。目的:喜迎新年,提升活力;内增内涵,外塑形象。 时间:截至2016年1月1日12点。内容:意见、建议、愿望、祝福等等。篇幅100字以内,体裁不限。可以个人或机构名义署名。圕人堂周讯(总第86期 20160101)予以选用。目前已有50余名成员参与。为了更充分展示本次活动成果,特此展示部分圕人堂相册“2016年新年寄语”中的内容。 (注:将群内发过言的人id制成标签云,形成群的名称,字体越大说明发言越多。)
个人分类: 圕人堂|5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知足,鞭策,祝福。告别2015, 迎接2016
热度 5 cherrylu1960 2015-12-31 14:57
2015 年的最后一天,有阳光的一天。 按惯例 , 年终总结都要有的。去年的此时,还在为一年的工作总结搜集材料,尽管这不是什么难事,总是心中的一件事。而此时,再也不用为工作总结的事情费心。 2015 的最后几个月,经历了新的开始。以平静之心顺利过渡, 以高效节奏收尾工作之事,该放手的坚决放手。没有太多的遗憾,也没有太多的不舍,人生总得经历岁月的交替,角色的转换。 手机一响,短信到来,补发退休补贴啦。虽然每月都加起来只有四位数,但还算看得过去。想想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月月拿钱,就想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个社会,当然,还要感谢我曾奉献近 30 年的单位。 此时,心是平静的,心是满足的。为自己欢呼,终于解脱了很多;为自己骄傲,心态调整能力还不错。这个充满生机的多元化时代,相信许多即将或已经退休的人都能像我一样,很快适应不同的新生活。 正如梁进博友的新作《如河的行板》中所写:“生活中的歌承载了或美丽、或忧伤的过往,生命的轨迹也如同上下起伏的轨道一般,时而顺利,时而艰难。”每个人,每一生,每一年,都会走过并不平坦的道路,跨越不同的门槛,每一次的成功都值得欢呼,每一刻的忧愁都可以化解。最近几次坐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跨越大海高山,每次平安到达,落地时我都会在内心欢呼一下,我们又平安了!是啊,谁也不知道明天是否会平安,只有过好今天。 不愁吃,不愁喝,能睡得好觉,能有精力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走自己要走的路,健康平安地活着,就值得满足。 2015 ,四次出去旅游,三次出境,一次国内,想想都是不错的经历, 2016 ,还会继续我的旅程。 唯一遗憾的是,已经过了一个人背起背包,说走就走的年纪,这是我想往的生活,然那个年纪,我们还在为生活奔波,不可能有这个机会。人不能什么都想要。还要感谢亲人朋友的陪伴,我们一起出去看世界,感觉不错,尽管一起出行多了一些选择的限制条件,需要统一思想。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过程,都得兼顾他人。 即使没有机会没有条件出去看更广大的世界,看更多的风景,仍然可以寻找乐趣。沐浴着客厅温暖的阳光,搬一把木椅,冲一杯清茶或一杯咖啡,拿一本好书,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考,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人其实很容易知足,如同雾霾常态化的北京,一片蓝天,一片白云,一缕阳光,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 大脑从来不会停下智慧的思考,活着就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领悟人生,它会使我们的内心感到安宁,精神感到富有,富有成就感。岁月的年轮使我们的容貌变老,但心始终不老。 喜欢用文字图片记录生活,记录想法。岁月从指尖流过,感谢信息时代的自媒体平台,感谢有微信、还有科学网,岁月的痕迹在这里留下。通过网络,有共鸣、有交流,甚至有争吵的,只要有缘,都可以成为朋友。但很好地包容别人,不树敌,做好自己,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也是获得真正幸福的重要前提。 还有不到十个小时,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新的一年,善心善行,宽容待人,快乐生活,时刻鞭策自己能做得更好,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祝科学网博友们在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953 次阅读|7 个评论
新年寄语
热度 1 pww1380 2015-1-1 18:37
新年寄语 杨文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祝愿科学网、光明网携手共进,在新的一年里更上层楼。 祝愿中国和世界共同走向“ 科学 ”,走向“ 光明 ”,走向新的希望。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1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寄语2013 年
Zhaojingum 2013-1-3 21:47
2012 年过去了, 2012年注定有些不一样,欢喜也好,悲伤也好,10件事情,记录我的经历。 1)2012年自己的第一个项目结题,很小很小的项目,但是独立申请,安排实验,独立财务,独立结题。 2)2012年自己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第一个属在自己名下的博士生。 3)2012年自己促成了一个国际合作大项目,在省委之下签的约,中间之曲折,头发一夜间都白了不少。 4)2012年自己毛遂自荐,融入粤港澳产业园开发,为了写建议书,嘴上长一堆泡,吃饭磕着都痛。现在还在愁2013年2月份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 5)2012年自己经历了1年的调研,终于可以买高分辨质谱了,至于最后招标成哪家,我都愿意,期待期待。 6)2012年自己终于把拖延了很久的博士后出站论文做了,答辩完成了。 7)给前部长张文康写了发言稿,被接受大部分,嘿嘿,交流会的时候还被表扬。 8)2012年自己生平第一次就申请了近300万的项目,项目没中,但是拒绝的理由让人觉得很诡异,哎,再接在励。 9)2012年自己被迫要接受给本科生上课,上《有机化学》,自己很生疏,要全英文教学,还要接受学生的考评,天呀,能给我《分析化学》上上不? 10)由于自己的拖延,有个书稿一直没完成,被人说的一钱不值,心理郁闷的不得了,牙齿都吱吱的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自我鄙视下。 我总是期待2013年的到来 2013年,您懂的,我的目标,希望实现
个人分类: 生活总结|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寄语:你好,2013
热度 6 王铮 2013-1-1 08:15
新年寄语 新年了,《中国科学报》编辑约我写个新年寄语。新年寄点什么语呢?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语多,经常得罪人。 2012 年我主持的 973 课题启动了,到今年年中就遭到第一场打击,三个参加这个课题的博士研究生毕业了,由于北京、上海户口紧张,留不下他们,结果他们原来做的工作中断了,只能启用新人,还好项目启动不久,我还没有糊涂,路线很清楚,能够带着后面的学生做下去。到明年学生毕业时,项目做了一年半,做到了最关键时期,如果接着做的学生再统统走了,我就一不糊涂也只能在项目目前装糊涂了。中国许多项目就这样耽误了。说实话,我感到压力,气候保护经济过程模拟系统越做越复杂,现在我们做的,把陆地碳循环、新经济地理学、动态博弈、碳交易与碳融资的模拟和 CGE 全纳入原来的气候变化经济学体系,换一个新人还真不一定接得上。让他们毕业了,到外单位与我合作做不行吗。对不起,还真不行。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原来没有参加的单位,不允许参加。照需要的学术条件,写了招聘,希望招到国外人才,北京不卡户口。开始朋友一看,有这般武艺的学生,在国外也是条好汉,他这么会回来?所以我寄的语就来了,北京市适当松一松人口政策,让国家重大项目能够在录用博士方面有一定优惠,能够让我两个担任攻坚任务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能够留下参加重大项目。 我要寄的第二语,第三个语,……,真有点昆明大观楼长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咱不是英雄,来不了“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的事,说点现实的,让我负责的两个重要课题都取得突破:第一个是 973 的关键任务,“平稳增长条件下的最优碳减排路径的计算模型”,目的是寻求保障实现气候保护目标实现又不会因为碳减排刺激经济危机的政策路线的动力学可计算模型,可是现在技术经济模型流行,因为有软件卖,一个模式的就排挤了其他,创新反而受到排挤,长生天保佑吧。第二个是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任务“基于区域枢纽网络结构的区域知识管理模式”,我在呼吁通过建立研发枢纽城市来发展研发产业,通过研发产业让中国抗住经济寒潮。这个我需要研究出相应的管理模式。我希望我不要像个别的人,拿了国家的钱,忽悠国家,自己对不起天地良心。有人请我展望一下全球科学的可能突破,我一个小老百姓,国产博士,又不是一言九鼎的战略科学家,据科学网头版头条推出博主文章感觉,国内博士鼠目寸光。国产学者,就会解决点实际问题,不配来一卦,美国都F35了,你们还来 歼-15,15/35=0.42857143,这就是土鳖与海龟的差别,还好意思累死个人,缺乏眼光,缺乏眼光,难怪大眼睛赵薇会嫁外外籍人士,遗传基因好 。如若不信,2004年我讲课时预测克鲁格曼10年内拿诺贝尔奖,缺乏眼光,2008年他就拿了。2005年我说讨论学科是推测搞governance的要拿,缺乏眼光,他们也只等了四年。后来我推测Nordhaus要拿,结果不兑现,让他等吧。其实“预测准了诺贝尔奖”,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要拿奖的,差不多红了十年,讨厌有人用这个来吓唬国人。要紧的是看准热点。故我再来鼠目寸光一次,经济危机理论,10年内会取得突破,可能与ABS技术有关,而且一定是基于多区域经济体和进化经济学观点认识的。所以我建议研究所把计算经济学、计算地理学、计算管理科学,列入重点,可惜它们不争气,查SCI目录,SSCI目录,有关期刊,没有一个列入前60%的,我们中科院可是只监测前15%期刊哟。新兴科学憋死你。我有一文,进了某一学科的第一名,可惜不是什么主流学科。自己只能自卑去了。 写到这里,一定有人问我,难道你就不能说点切身利益的?切身的?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故事,叫《美国佬来了》,美国人好像到了西班牙,问人民要什么?大约是问什么改革、私有化呀。有个小伙子说:“我要切身的。我要个老婆生孩子。”这个我不能要了。那我就说,我要看到我学生适当添点小孩子。有个大学有个搞政策模拟的学者的模拟结果是, 2013 年中国的人口生育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有所调整的事,再也拖不起了。据说反对的主要是海龟学者,其实他们的户口在外国,他祖国的这点事,与他关系不大。对吗? 对了,说一句最希望的话:政策模拟学科发展起来,不要让决策者为了政策,苦思冥想,多么累他们呀。管仲的时代,主要用文字表达科学,文笔逻辑好,也就清楚。《管子》是我爱读的书,他第一次提出刺激消费可以带来增长,无奢靡,本事不得立。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凯恩斯用数学推导出政策,他告诉我们数学证明了消费率与增长率的关系,那个1/(1-apha)。现在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可以告诉我们怎样消费,可能带领最优平稳增长。关键在于大家愿意去探索吗?领导人认识这种探索的意义吗? 语写了,寄给谁。小学五年级学过一个课文,好像叫《伊凡》,小伊凡到城里学徒,吃了许多苦,大年夜,到处下了雪,他给爷爷写了信。最后信封上写上:“乡下,爷爷收。”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是寄不到的,因为地址不详。我没有怎么傻啊,我就写:天上,上帝收。上帝就住在天上,我看不见他,但是我知道。 看来上帝是存在的,写了这个信,我昨晚做了梦,这是它的回信吧。梦里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号召省部级领导公布财产,不过是先让他们先捐献财产后再公布,结果 10 天就捐出了 30 个亿,这些钱都投给了那些非 211 大学,清华、北大钱多来兮。一场和风细雨的变革。 没出息,梦里连情人都梦不到一个,看来这辈子你再真心实意也赶不上“某的领导同志”,好不孤独哟,只能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从读书中体验上帝创造的美。别告诉我妻子哟!她今早给我做了碗绿豆稀饭,还加了卤豆腐,真美。谈些什么呀,俗,特俗,非知性。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4812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2新年寄语
热度 3 pww1380 2011-12-31 20:08
2012 新年寄语 杨文祥 辞旧迎新。对以往,做一总结,对未来,做一展望。 新的一年,新的挑战,更有新的希望。 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工作方法来应对。 新的希望,引导我们前行。 走向 2012 ,走向新的希望。
个人分类: 天地悠悠(Lasting Forever Heaven and Earth)|2494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年寄语——健康、快乐人生不可不知的知识!
热度 3 lpzhao 2011-2-7 08:51
新年寄语——健康、快乐人生不可不知的事实 你由2种细胞构成自己的身体:10%人的细胞+90%菌群的细胞;这意味着你只有10%是人呀! 你由2个基因组控制生命过程:父母给的2万多个基因+菌群带进身体里的上百万个基因;父母给的基因不好,会得病,菌群的基因不好也会让你得病的! 你由2个大脑影响你的行为:位于头部的颅脑+位于肠道的腹脑;腹脑郁闷时颅脑也快乐不起来 当你的2种细胞、2个基因组和2个大脑都和谐共处时,你才可能得到2个H:健康+快乐Happiness+Health! 菌群主要长在肠道里,直接影响腹脑的健康与快乐程度。 你的细胞、你的基因和你的大脑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你的菌群是后天的、可以通过调理饮食来优化的。 吃少点、吃慢点、吃杂点、吃糙点,合理搭配营养,维护结构合理的菌群,让它们多产消炎、镇痛、抗衰老、抗氧化的物质,少产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免疫毒素,才是走向健康、快乐的基本条件。 赵立平给你拜个科学养生年!
个人分类: 肠道菌与健康|4200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年对科学网博友的寄语
热度 12 Bobby 2011-1-24 07:29
张天翼同志告别科学网,希望这只是类似生气后摔凳子砸桌子行为,消消气后仍然回来写博。 科学网的理想状态是只谈科学教育,不谈政治,不谈风月。可是做不到,政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也是一种政治动物。谈政治是免不了的。但要谈政治需要有相当的敏感性,虽然没有相关部门说某些内容不能谈,但作者仍然要顾及那些不能或不便言说的方面。此外,言语风格、论事角度、所持立场及行文的预期目的和效果也很重要。科学网不是世外桃园,不要期望太高。希望自今而后,博主不要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来出走。我的博文也曾被删,因为某些真相不能容忍。我能理解(相信给领导看的《内参》比我说的还清楚),我没有抱怨;相反,我很感激科学网编辑,因为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对博主的保护行为。别忘了,科学网是媒体。 还有的朋友,因为科学网某些人的观点不能容忍或者自己的博文不被推荐而出走,我也同样希望这些朋友在 2011 年回来,大家在科学网聊天聊地,其乐融融,有何不好?人多嘴杂,对同一件事情或同一种现象或同一个人物的评价观点各异甚至截然相反针锋相对,这很正常。民主不是只能自己说,不准别人说。再说不同人的性情和言语风格差别很大,同一种观点,说法不同,效果迥异。如果博主的言论能顾及别人的感受,那最好;如果只管自己痛快,也就别怪别人以牙还牙。博文不被推荐有种种原因,相信大家都有这方面的认识。我的观点是,写博是自己想表达,不是为了别的什么目的。如果写出来的编辑认同,读者也感兴趣,当然最好;如果写出来的应者寥寥,也不打紧。关键是自己想表达,而且表达出来了,就好了。推荐呀点击呀都是浮云,太在意外在的奖励会很累。实际上说,在科学网上结交朋友、认识同道就是最大的奖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942 次阅读|23 个评论
2011年新年寄语
kejidaobao 2011-1-6 15:02
从2008年以来,本刊均在年初第1期向全国科技界献上新年寄语,以贺新春。以下是本刊编辑部今年的新年寄语。 写一篇好论文。如果说科学研究成果是科学家献给世界的一颗颗珍珠,那么学术论文就是对珍珠的采集。你对科学技术真理的追求,也是由学术论文来记录的。你在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之时精益求精是非常值得的。科学史告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们都是被科学研究雕刻而成的。一方面,科学家绝不能自己不动手搞研究做实验,让别的人成为自己完成课题的替身,如此而行的结局难以磨炼出在国际科技界同行中被认可的科学家,也写不出具有真知灼见的学术论文。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本身才是科技界评价一位科学家的根本。学术论文被引用的真正意义,是珍珠被传播和被传承,是被具有相同专业才华和科学资格的专家们的认可。我们不能丢掉这样的初衷。作为最有资格的专家、教授和研究员们,更要多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 多方面搞好学术交流。大规模、集聚性的学术会议,让科学家们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感叹不已。中国科协年会就是这样的学术交流。你可以考虑参加这样的科学家盛会今年,年会在天津举行。学术会议绝不仅仅是听听报告而已。对于年轻科研人员来说,在同行专家云集的学术会议上,最意味深长的是你被他们吸引了,他们被你吸引了。对于领军人物,这是今天和明天的聚会。对于博士生,如果你的研究很出色,你激情燃烧般地向他们宣传自己的研究,还怕找不到职业吗?为了你的成功以及科技界的成功,有必要从多方面搞好学术交流。尽管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大学或研究所学科组走廊上张贴的科研成果壁报是多余的,但这里见证着学术交流最重要的意义:这是科学技术交流最基层的细胞,闪耀着从中走出来的一代又一代学术大师们及其贡献的光芒,今天的博士生们为此而献身科学研究。为了给未来的领军人物更多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科协设有多个高层次学术交流项目,如中国科协论坛、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等。除了中国科协网站,你从本刊也可以找到有关它们的广告。 让学术期刊成为自己的终生伴侣。大凡学术大师总有一个特点,即在他的科研过程中总有若干个学术期刊被他关爱着,他为它们写学术论文成为长期的作者,他为它们审稿成为长期的把门人,最后他成为它们的编委、副主编、主编,成为掌家人。这些期刊就好像是他的终生伴侣,他为它们喜笑怒骂。解读这个现象并不难,说到底,学术期刊是传播和产生科学真理的地方。这正是大师们的追求,这也是学术期刊值得我们关爱的关键。为此,作为作者我们应该写好论文,作为读者我们要正确引用以反映工作中对前人学术的继承,作为审稿者我们应该严格把关,作为编委我们应该为期刊付出更多的精力。就好比今天的公路交通,既然大家都赞扬高速公路方便快捷,那么就不应该让自行车和拖拉机开上高速公路(它们本该在相应的路上出现)。有点类似的是,有些核心期刊却发表着第一作者是处于硕士研究生水平者的学术论文。专业技术资格在发表学术论文上是和影响因子同样重要的。核心学术期刊不应该成为硕士研究生水平者的练习本。学术期刊要成为科学家的终生伴侣,就一定要多发表具有教授资格的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要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我们呼唤更多的好文章和好伴侣。 祝愿中国科技界2011年有更大的发展!
个人分类: 新闻稿|1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年寄语我的学生
热度 1 wangdh 2011-1-5 14:16
新年寄语我的学生 大家好! 新的一年真的开始了。 大家抽时间,回顾一下 2010 年,将自己的得失梳理一下,心得记下来,经验记下来,教训记下来,遗憾记下来。 静静思考一下 2011 年的计划,将要干哪些事情,将自己的事情适当排个序,有个轻重缓急,有个时间表(时间表最好是有个 deadline) 。 大家按部就班,将办公和实验场所管理的井井有条,有个整洁温馨的工作环境,每天有个好心情。 学业是最重要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只有工作才有收获,只有收获才有满足,只有充实才有快乐。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学业,珍惜机会和光阴,有多个收获。 科学问题是大家必须每天要思考的,这是饭碗。小问题,积累多了,思考多了,成网成环,问题就很清楚了。这需要大家的知识完善和扩展。多思考,多交流,积少成多,大家就都是专家了。 每个人明确自己的目标,短期的、近期的、长期的,都需要认真计划一下。否则,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年轻时候欠的帐,年龄越大越难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那么多的遗憾。 大家都来关心这个集体,都来爱护这个集体,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友爱,开诚布公,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大家。 生活是重要的,心情是主要的。进入专业,培养兴趣,认真做实验,认真读文献,认真总结,及时交流。你会进步的,你会成功的。 祝福大家。 ( 2011.1.4 上午 写给在学学生的几句话)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5397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技导报》新年寄语
kejidaobao 2010-1-6 22:22
将刊载在《科技导报》2009年第1期 光阴冉冉,白驹过隙,又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当元旦的钟声敲响,中国巨轮驶进了更加生气勃勃的 2010 年。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2008 年和 2009 年,本刊编辑部分别以做个好博士生和博士后、做个好专家和好教授、做个好博导、我们需要学术大师,以及做个世界级的专家、学会在课题上与人交替领跑、不仅要听别人讲故事,更要自己讲故事、流行的成功学不值得效仿为主题,向科技界献上新年寄语,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以下是本刊编辑部献给科技界的 2010 年新年寄语。 要避免学术上的看电影现象。 新年期间的贺岁片是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你被电影里的故事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其实,你根本不用关心周围的人是如何看电影的,这是我们很容易在电影院看到的现象。但是,在科学技术领域,这种看电影现象正在妨碍我们成为科技强国。有人只关心自己的课题、自己的实验,为此,他们终年累月地不屑于参加学术交流,不屑于参加科学共同体的活动,甚至发表学术论文也只是迫于给晋升职称积累分数。也许,你从来没有想到过,你周围的科学共同体及你的同事们积极参与的学术交流,其实正是你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的周围值得你关注和重视。你会看到成功的科学家经常出现在学术交流中,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他们一个不拉,本专业的学术期刊总能发现他们的论文和身影。在学术会议上,他们总是坐在会议的前排,总是与演讲者做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当他们做学术报告时,你会受到激励,你看到了科学的荣誉、成功的价值。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成为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 长跑不用抢跑劲。 你一定观赏过长跑运动,你也一定观赏过短跑运动。这两种运动都是关于速度的竞争,但它们是一样的吗?在百米短跑中,起跑的速度至关重要,以至于抢跑或不易发现的抢跑成为运动员耿耿于怀的追求。但在马拉松运动中,一两秒钟的抢跑是毫无意义的。作家郑渊洁说过: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如果是马拉松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我们已经习惯了在起跑线上论输赢。值得指出的是,科学研究在本质上不是短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为此,本刊 2009 年《新年寄语》郑重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学会在课题上与人交替领跑。你的成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没有必要每一天都去拼短跑。你真有精力天天都成为破格、抢跑、擦边球、加分这样的幸运儿吗?媒体宣传的小神童、少年大学生高考状元、最年轻的这样一些个案,无意中竟然把许许多多的家长和孩子拖入了天天搞短跑的窘迫境地。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有材料表明, 10.7% 的科技工作者经常甚至频繁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35.7% 经常甚至每天感到精力下降、易疲劳, 22.4% 经常感到失眠痛苦, 24.6% 经常甚至频繁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 26% 经常出现情绪波动。我们需要一支健康、豁达的科技人员队伍。我们衷心希望本刊寄语不仅能为你送上一份打拼的智力,更能为你增添一点走向成功的耐力和意志力。该休息就休息吧,即使是好几天的旅游,你也可以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些都不会影响你走向成功的行进速度。记住,人生的成功和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场马拉松,你不必为了慢了一会儿而恐慌。 有了高原和高山,才有高峰。 中国正在攀登世界科技强国高峰,科教兴国战略无疑是其中强大的动力之源。自 1978 年科学的春天以来,我们看到了许多堪称领先的科研成果。但科技领域大规模的战略推进,也使许多人添了一些浮躁,只关注高峰,不关注别的,好像没有 青藏高原,没有喜马拉雅山,就会有珠穆朗玛峰。我们不应该如此乐观。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上,是不会长出中国的珠穆朗玛峰的。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虽有成千上万所高校、研究所和开发机构,但仅仅 30 年的积累远远不足以支撑我们在更多的领域登上科技高峰。在学术论文中关注积累是当务之急。在学术论文中加上时间因素,你会发现它们构成了一个发展和积累的生命之链。把你们的科学研究放入这个链中,是一种神圣的职责和崇高的荣誉。要重视学术论文中同行工作的引用和评价。不仅国际上的论文要引用,中国科研人员的也要引用。这些被引用的论文构成了你学术论文中的上位论文 。实际情况是,在国内学术期刊上的一些学术论文中,上位论文并不来自这样的 链,也不贡献于这样的链。有些人干脆自己宣布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又说不出高原和高山在哪里。这里也有期刊编辑方面的责任:如果期刊社、出版社都不浮躁,就不会诞生浮躁的学术论文。 学会在科学共同体层面思考科研。 本刊在 2008 年《新年寄语》中曾呼吁:我们需要学术大师。这个题目仍然需要中国科技界高度重视。我们不是没有优秀的甚至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们仍然缺乏学术大师。当我们把眼光投到国际视野,我们可能发现,我们不缺战术意义上的神枪手之类的优秀人才,我们也不缺战役意义上能够带领一个团队的营长、团长之类的杰出指挥人才,但我们缺乏战略意义上的学术大师。这样的大师,超脱了个人层面、学科组层面,能够站在本专业(本领域)科学共同体的层面进行思考和研究,他们有一种把本专业(国内国外)许许多多科研人员分散的、独立的智慧整合上升为科学共同体的集体(整体)智慧的能力。我们在中国科技界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很难得碰上这种智慧的结晶。没有高原和高山,哪会有高峰?请关注科学共同体。需要指出的是,学术大师必产生于科学共同体的有分量的综述报告、学术专著和那些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学术活动之中。让我们以更高的质量开展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新的一年伴随着牛奔虎啸来到了,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新年的曙光,拥抱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憧憬和希望。祝愿我们的读者、作者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发达,阖家欢乐,万事如意。祝愿中国的科学技术虎年虎虎生威!
个人分类: 栏目:本刊专稿|2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傅景华老师的新年寄望
张三火 2010-1-1 19:28
新年之际,给傅景华老师发了祝福的信息,却收到了傅老师的励志寄语,读后很受鼓舞,感动不已!特录于此,愿与同道者及志于中医的学子、支持中医的有识之士共勉。 新年寄望 正本清源,遏制西化! 弘扬大道,复兴中华! 苟利国家,祸福不避! 肝胆相照,生死以之! 利身不为,利民必为! 浴火重生,再铸风雷! 新年又至,征程依然, 聊寄数语,同心共勉! 傅景华草作 2010年元旦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4045 次阅读|3 个评论
新年寄语
xiaguangqing 2009-1-1 17:33
工作第一年 新章续篇展 科学有险阻 只要肯登攀 刻苦加钻研 行行出状元 珍惜二十载 立志冲九天 教好专业课 攻克外语关 知识靠积累 创业莫畏难 强体靠锻炼 体魄毅更坚 尊师还重友 自强好儿男
个人分类: 未分类|2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