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流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落花流水
tianwainanfeng 2015-8-14 09:40
天上人间神仙客,萧萧凉风叶飘落。 问君十年情似水,十年流水情难尽。 花有再开芳菲日,鸟有欢笑筑巢时。 桃花树下安然睡,梦若落花荡漾开。 天地星辰来相伴,小草青青入梦来。 愿做美梦与今生,多情不负有心人。 皎皎天上有明月,深深夜静对阑珊。 莫笑秋风待人老,落花流水长痴醉。 一语无声忆缠绵,此生相知望相思。
个人分类: 诗词|2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天的日出
pingguo 2015-3-23 10:16
醒在鸟鸣之前, 春天的日出我懂得她的美好。 我没有走在某条路上, 没有碰落露珠,没有忘了你, 没有放弃也没有等待。 我对未知的一切说着未知。 我踩在船边,流水之上, 快与慢无法分辨。 我正在与自己擦肩而去。 2015-03-23
个人分类: 诗歌|1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风是水还是冰?
热度 20 Majorite 2014-8-30 02:51
是风是水还是冰? 嵇少丞 地科院的小赵正与同事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地区地质考察,昨天电邮一封信与几张照片。信件如下: 嵇老师: 您好!给您发一些我在新疆出差拍的野外照片(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花岗岩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圆或椭圆空洞,很漂亮,希望您再做科普时能用上。我认为照片上现象的成因与壶穴类似是与水相关的,但是有同事认为是风成的,还请您给出权威的观点。照片拍的质量远不如您的,以后还要多练习。 赵卫华 下面是他发来的照片 坚硬的花岗岩表面甚至彼此联通的凹坑是水成的还是风成的?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北部的一个边境县,位于天山山脉东段与东 准噶尔 断块山系之间的草原上,地理坐标为东经 91°19′30″ ~ 94°48′30″ 、北纬 43°21′ ~ 45°5′19″ ,东邻 伊吾县 ,南接 哈密市 ,西毗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北界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蒙国界长达 309 公里。全县总面积 38445.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650 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南部是巴里坤山,中部是莫钦乌拉山,北部是东准噶尔断块山系。在海拔 3600 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分布着大量的冰川。 我想持风成说的人,主要基于下列考虑:巴里坤属于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冬季严寒,风大,夏季凉爽,光照充足,四季不分明。年均气温 1 ℃ ,极端最高气温 35 ℃ ,极端最低气温 -43.6 ℃ 。无霜期 98—104 天。年降水量仅 220 毫米左右,蒸发量 1638 毫米。这些是现代的情况,问题是花岗岩上这些凹坑实际形成于什么时代?若形成于几百万年前,那个时候的气候与现在一样吗? 风对新鲜坚硬的花岗岩的侵蚀作用可能很小,除非花岗岩遭受强烈的风化而变得酥松。相反,含砾流水特别是冰水对花岗岩的刨蚀作用却很强。 看看美国亚利桑那州位印地安人纳瓦霍族( Navajo )部落的保留区内的羚羊谷( Antelope Canyon )吧,沿着不起眼的地缝钻下去,却是干枯的地下河道,人们可以不湿鞋地水对五彩岩石的鬼斧神工。曾经的流水把地下河道两壁冲刷出光滑柔美如流水般的曲线,让人们忘记岩石骨子里的坚硬,一不小心就会碰头。阳光通过岩石缝隙或孔洞 “ 探头 ” 进来,然后倾泻而下, 经过五颜六色岩石的多次反射,形成梦幻般五彩缤纷的色彩、好像天堂开了一扇拱门,人们由衷地惊叹大自然的美妙!羚羊谷所在的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气温高得使岩石氧化发红,但是就连当地的印第安人也没有认为羚羊谷是风吹出来的, 而将之称作 Tse bighanilini ( 大水穿透岩石的地方 ), 即流水形成的。例如, 1997 年 8 月 12 日那天,有 12 个 有纳瓦霍族导游陪同下擅自进入下羚羊谷,其中有 7 位法国游客, 2 位美国游客,还有英国和瑞典游客。当天峡谷所在地正下着毛毛雨, 但在 20 公里的上游下了一场不足 4 厘米的暴雨,水流涌入狭窄的下羚羊峽谷中,形成暴洪突然沖走了那 12 位游客中的 11 位, 只有一位 28 岁的美国青年幸运获救。由此可见,形成这样的地貌,不需要天天有水,几十年有一次大水也行,含砾流水的作用不能低估。 美国 亚利桑那州的 羚羊谷 美国 亚利桑那州的 羚羊谷 下面再放几张壶穴的照片,这些壶穴之间可以相互合并,形成彼此打通的复杂的形态,并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呈碗状或壶状,壶穴在地下岩石中逐渐贯通,水流下切,这就是河床越切越深的动力机理。这些壶穴的形成主要主要受两种地质作用控制:( 1 )磨蚀作用 (Abrasion) ,水流或冰水中挟带砂、砾石刮擦、磨蚀不规则石面河床而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近圆形的凹坑,然后,水流进入凹坑,形成涡流,盘旋冲击并转动坑内石子或砾石,不断磨蚀着坑壁,越磨越大,越磨越深,若在深部再遇到软弱岩层或薄弱面如节理或破裂等,冲蚀刮磨的速度就更快、效率更高,造成凹坑的侧向扩展、延长,使得一系列壶穴甚至在地下相互连通,形成地下河流。上述是机械作用。( 2 )腐蚀作用( Corrosion) ,即壶穴中水特别是酸性的溶液对岩石的溶解和腐蚀等化学作用。在现代山区河床或洪水多次泛滥的倾斜山岩上,壶穴或水流的冲蚀坑非常之常见。 中国长江三峡的壶穴岩 中国长江三峡的壶穴,彼此贯通,切割甚深 中国长江三峡的壶穴,切割甚深 所以, 即使在新疆地区新鲜坚硬的花岗岩表面出现的凹坑、特别是那些彼此联通的串穴,我依然不认为主要是由风吹出来,而是地质史上流水或冰水与冰川流动形成的。我希望还在野外考察的小赵,仔细观察现场,看凹坑是否具下列特点:一是坑壁是否光滑如镜,在坚硬、各向同性的岩石之中更为明显,例如,花岗岩、大理岩和灰岩等。二是,坑内是否有砾石存在,其表面非常光滑,磨圆程度高。原先有棱角的石块,在涡流的冲击下,反复研磨着坑壁,石头磨石头,最后,棱角磨圆了,呈鸭蛋和鸡蛋状,大小不一。 电熨斗岩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631 次阅读|29 个评论
流水
pingguo 2014-7-16 11:27
从家步行到江边,也就十来分钟, 这样的酷热天的傍晚,去过无数次, 在我的童年,青春与而立之年。 回想起来,仿佛发生在另一群人的身上。 夏日的宽阔,汹涌与浑浊, 冬天的清瘦,平缓与透亮, 长江一直在我的身边流淌,一直在, 即使在我远离之后。 这一切不曾让我感到异样。 我以为我把所有的相思病都得过了一遍。 多年后我被一条陌生的流水打湿身心, 它让我在星空下发觉自己始终静止, 它让我过去的时光模糊,却又显得弥足珍贵。 我把想象的鱼鳞剔除干净, 然后尝试理解这一点, 理解我在梦一般的光阴里的存在。 2014-07-11
个人分类: 诗歌|1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自然之法呈现自然 读舒羽《流水》
热度 1 pingguo 2013-8-24 22:27
一 舒羽在她的随笔集《流水》的跋中说:“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自己也始料不及,而且十分不靠谱,比如写诗,开咖啡馆,现在又出随笔集,将来还不知会干什么去。从前认识我的人突闻近况,有眼镜的跌眼镜,没眼镜的也直呼大跌眼镜。俗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 ”这几句话说得机智、轻松自如,充满自信。对自己,她也没忘了要调侃一句——既然出现了这么好的可以调侃的机会。实际上,在她的这本书里,越是亲密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她调侃得越是信手拈来,那态度,几乎是要调侃整个世界。当然,调侃不是目的,一方面,她以这种轻松的心态,赋予词语以新意;另一方面,她想重新定义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没有那么拘谨,没有那么严肃,没有那么一成不变。 接下来舒羽说:“ 人总是有归宿的。我半路上横生枝节惯了,简直是游荡不归。可写作以来的这些日子,我似乎渐渐明白了过往经历的意义。 ”写作同其他一切艺术创作一样是一件辛苦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作家既是他的作品的创造者,同时他也是他的作品的受益者——发现越多创造越多,受益也越多。“ 从小到大,兜兜转转,看惯了流水的样子,便以流水的形式写一部主题宽泛的流水账,‘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几句轻描淡写的话恰好反映她的美学追求:以有形之词概括无形之意,大自然不正是这样以流水的语言,借流变述说不变的吗。舒羽出生在富春江畔,小时候跟姐姐一起游泳,跟爸爸一起打鱼,在西子湖畔上小学,如今开的咖啡馆在大运河畔,家也是临水而居。跟水的缘分不可谓不深,深入童年那白纸一般的心灵深处。我在读舒羽的《富春江:黄公望的水墨粉本》时意识到,舒羽的心灵里也流淌着一条富春江,或者说,她为她想要描述的世界准备好了一条富春江,语言的富春江,语言中的各种音色、音高、旋律与节奏,各种颜色、明暗、线条与浓淡均已齐备,足以承载万事万物,折射出与万事万物形影不离的真与美。 舒羽是《红楼梦》的超级粉丝。在我看来,她没想过要有什么高明的见解,却默默地将这部经典捣烂于心,曹雪芹练过的功夫秘籍她在无意中也练了个身轻如燕,如何形容这一点,恐怕要请教金庸大侠。但我确信,你读过《流水》不难认同这一点。勉强打个比方,描绘富春江,如果是一群测绘工程师,他们会确定它的起点与终点的坐标,按照精度的要求,再选取若干经过的点的坐标,测一测水的宽度、深度以及流速,如此,一条富春江也就唯一地确定了。这样的描绘有点抽象,有点太过科学。舒羽断不会如此无趣。但也有相似之处,她也会把握住几个要点(只是这要点断不是躺在原地不动的坐标),远远瞄着,一副只顾四下闲逛的样子,将形、意、气、神尽皆散开,唯有心不散,始终指向那随时可能消失的几个要点,通过它们将真与美的可见光投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用以描绘事物的点,便是艺术家心灵中的诗(哪怕它不被说出来)。舒羽是心中有诗的人,一开始就有,随着文字的流淌起伏,她会有更多的创造。联想到《红楼梦》有个唱“好了歌”的和尚,一开始有,最后应该也有,很可能一直都有——人世间的贪嗔痴慢与冷眼旁观的佛法从始至终都在。 二 以自然之法呈现自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难。这是天才们才具有的本事。请允许我在这里谈论一点关于天才的话题。天才给人的印象几乎是瞬间成熟的。当别人以“理论”来进行思考的时候,他直接用自然与生活来进行思考;当别人还在亦步亦趋,从一种理论到一种实践,再从另一种理论到另一种实践,每个过程花上十年八年还嫌基础太差的情形下,天才已然一往无前地走远了。所谓天才常常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被导师领上路之前,自己已然在不自觉中找到了路;而他所找到的路,在旁人看来,根本就是无路之路——因为那样的路几乎只适合于他一个人去走。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关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认识与描述,无论是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科学的角度,无论多么丰富,也不过是一个侧面;无论多么精准,也不过是一种逼近;这种认识与描述都不能等同于自然与人类生活本身。这是一切理论的根本局限之所在。所有的天才从一开始就懂得这一点。艺术对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再现,是一种模仿,本质上是求“似”的;科学对于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再现,则是一种重现,本质上是求“是”的。不可重复性是艺术创造的本质特征,而可重复性则是科学发现的本质特征。从一种理论中获得一种认识、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对于创造性的活动而言,直接从自然与生活中去学习才更为重要。遗憾的是后一种学习对于多数人来说更加困难,因为他们不知道从何学起、能够学到什么,仿佛是要从那无形中找到有形,尽管我们想要学习的一切东西自然与生活都是具足的。舒羽的诗歌、散文都给予我们瞬间成熟的感觉。 三 大自然在呈现其美的一刻,断不会将自身的美分解为音乐的、绘画的或文字的部分。当艺术家具备多种手法去表现这种美的时候,是声音、画面还是文字成为主角呢,我以为取决于他的第一反应。《流水》给我的印象,如果用歌唱艺术来比喻的话,舒羽所唱,皆在她的音域范围之内,知之为知之,真实而准确,且不时有天籁之声溢出。舒羽将各种技艺捣碎于心,音乐的、绘画的、文字的;艺术的不可言说的部分,被成为诗性的东西,在她的这本随笔集里都有表现。不仅如此,她也将小说、散文与诗歌的技艺捣碎于心,将想象、回忆与梦境捣碎于心,将时空与观念捣碎于心。舒羽以其真诚、乐观而自由的品格,表现出了她创造真与美的辽阔的可能性。 我应该举例说明。 《猎鸟记》 “就在父亲扣动扳机前,我总是会忍不住跳起来……仍然趴在地上的父亲会狠狠滴侧过脸来,直愣愣地拿眼勒着我,仿佛父女间所有的情意都在这怒视中一笔勾销……不过渐渐地,我也练就了另一项本领,每当父亲用暴突的眼珠盯我,而不幸我的目光也正好与之相遇,我会让注视的瞳孔一圈一圈地模糊起来,直到不觉得自己正在看他。然后,在某一个不可多得的瞬间迅速将视线平移出去,以一种孩童特有的天真表情平息父亲燃烧的怒火。” “仿佛父女间所有的情意都在这怒视中一笔勾销”多么精准的描写!舒羽那时六七岁,便自创了一套化解愤怒的方法,真是太有慧根。 《削发记》 “此刻,就是一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在场,怕也被她比下去了。但我认为她之所以能把气生得这样春风得意而又左右逢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听众的契合……想到这里,不免一阵羞愧。回视镜子,只见一个目光有点恍惚隔世的女子正对着我,而母亲也在镜子里盯着她看。咦,我发觉镜子里的女子好生熟悉。定神一看,是我自己!” 舒羽在写父亲、母亲、姐姐或朋友时,她自己也一直都是重要的角色。此篇,写自己,更是当然的主角。她非常善于通过对话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她只是呈现,不去归纳。舒羽有时容易走神,但她实在是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诸多事情早有自己的判断。 《石明弄26号》 “祖母勤俭惯了……她一直问我,你办的厂叫什么厂?我说我没有办厂,只是办了一家公司,于是她问:哦,公司啊,那么你办的公司叫什么厂?后来,又问我厂里有多少人,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在我厂里吃饭?谈到这些,她即便不再说什么,眼睛里也难掩颤抖的激动。” “每每这个时候,我什么也不说,跑进她的房间,从枕头底下摸出《圣经》,像中学时那样,一行一行,为她朗读赞美诗。” 这段文字看似平常,却读得我热泪盈眶,而且过目不忘。舒羽似乎羞于直接的抒情,写祖母,终于触碰到了她情感的深处——这个深度,正是祖孙二人情感交流到达的深度。简单的抒情只能带来一时的感动,只有理性的抒情才能带来长久的感动。情感只有在找到收留它的理性之时,才找到家,从而使情感表达成为一种艺术创造。 《花园里的几棵树》 “广玉兰与白玉兰相比,最要命的缺点是太齐整了,有花也有叶子……一个个拳头不轻不重地佯握着,花拳绣腿,像大家门庭调理出来的长女,有着最端方的仪态,和动摇不得的美好品格。虽也秀美,也挺拔,但总觉得缺一点什么……再看一眼旁边那株腰肢纤柔的白玉兰,没有叶子只有花,一个劲地开张着,嚷着,唱着,不管不顾的,一副被春光宠坏的样子。一阵风过,便簌簌摆动着身子,像裹着一袭溢彩的流言。虽是同胞妹子,身世却来得扑朔迷离,有点冒险性,让人明着为她担忧,暗自又嫉妒她。原本觉得广玉兰‘缺’了一点什么,却不想,原来是‘多’了一点什么。可见,这多与少是很难讲的。” 这段文字看似虚幻,却有现实之物与之对应。不用说,取法于红楼梦。不仅如此,舒羽还表现出了普鲁斯特那样的旁敲侧击无中生有的本领。 四 用最简的手笔刻画最本质的特征,眼里、头脑里有什么,笔下就有什么,这个转换过程全然无碍;而且轻快,像穿越一段黎明的时光;而且绘声绘色,如在眼前,王国维谓之“不隔”;这样的本事乃是真正的艺术家才有的本事。读舒羽的《流水》,你肯定会遇见你不曾遇见的,想到你不曾想到的。妙文近乎无形,恰似以文字编织音乐。我是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读者来写这些文字的。然而,真正自由的、有个性的作品,不被任何一家批评所覆盖。作为另一个普通的读者,你怎么看?你也许无需将自己的看法形成文字,也无需对人说起,你只需在心里知道相遇了一段流水般的文字,它有着芬芳的江南之美。你可以用思想带走它,而它依然留在原处,它就是舒羽的《流水》。对于《流水》而言,读者,永远是更为真实的存在。
个人分类: 随笔|29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月光虹
热度 1 QuanDong 2013-4-1 14:33
(旧文搬迁) 月光虹 董全 月光是属于寂寞的人的吗 ? 这个念头忽然浮上心头。我独自坐在崖边的一块巨石上。河水在脚边流淌,冲打着岩石,一阵阵地漫上石面,哗哗地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节奏时而整齐、时而变化、捉摸不定。河水清澈,平滑的河面上泛着点点微光 , 描绘出水流的纹理和脉络。 圆月明亮,悬于中天,渐渐地变得高远。星星微光闪烁,更为迢遥。天空黛兰,不见底地一味高深,并不刻意去衬托月亮星星。 对面和身后是青竣的山峰。夜空下,山脊的轮廓依然清晰。山上浓墨染过般的部分是森林,而青亮的是岩壁。山谷中滚动着团团黑暗,整个世界没有色彩也没有强烈对比。周围的黑暗有些浓稠,冒出头脑的各种崇思恶念怨感欢梦一卷进去就都不再返回。一时,我的头脑中呈一片空灵,心湖中浮出一片静寂。这寂静从心中渗过全身,由近及远,充满了整个河谷和整个世界。刚才那充耳的瀑布轰鸣和游人喧声都已远去。于是,关于月亮关于寂寞的念头哗地一下漫上心头。 山也在沉默着,任随流水鸣昂。这里是阿普拉契亚山脉坎伯岚高地的一个峡谷。身边不远处是一个宽宽的瀑布。 一朵朵浪花在这里冲撞着、拥挤着、啸歌着、腾飞弹跃,跌下悬崖,宕入河面。黑暗吞噬了颗颗浪花那晶莹飞溅的风采,随意任那殚精竭虑争奇斗艳的忙碌枉于徒劳。而暗夜掩不住的是那由千千万万浪花集合而成的白白宽宽的浪带和腾腾滚滚的浪团。聚集在瀑布下的浪涛,闪着银光,九曲一回头地向浓暗的山中林中奔去。翻腾的白浪升发出淡淡的烟雾,任意随型,没有固定的形体,没有清晰的边缘。团团的烟雾袅袅上升,变成紫色黛色,化入黑暗之中。 在那含青凝紫的烟雾之后,一柱华光玉影亭亭而立,拔于河面之上。只见她时浓时淡,时升时降,随着绵绵的轻风缓缓起舞。就好似一个羞涩的江南水乡的少女在水雾中浣纱,轻舒腰肢,把绢纱长长地拉开又团团卷起。时不时地,她的裙裾衫袖间隐隐闪出淡淡的橙青蓝紫的颜色。一瞬间,那少女又变成了维那斯,遍体洁白,一尘不染地在溪水中沐浴,嬉水,漫舞。有时,她也好像在驻足遥望,在期盼等待着什么。 山风暂停,水面愈滑,整个山谷更为宁静。那维纳斯就渐渐生起,化为一尊石柱,就好像圆明园里的遗柱。凝玉般的肌体质感会透过水雾传过来,送你一阵清凉。她继续升起,升到瀑布上面来,弯成一个拱,划出一道弧,形成一座桥。这是一座圣洁的桥,远看上去有点儿像颐和园中的玉带桥,在夜雾中楚楚静立。恍惚间,我不禁想走上桥去。但是我却不知道这桥通往哪里。也许是通向返璞归真的桃花源,也许通向清凄寂冷的月殿,也许是那冥冥中的天府,也许是可以与圣人共省同神人论道和仙人弈棋的坪台,也许是一个更加宁静空明永恒解脱的宇宙。无论怎么说,桥的那边一定是另一个世界。在这桥边,我仿佛还在等着什么。但我也不知道我有着什么样的期待。也许我是更留恋桥这边世界的一切,这里的功利与俗闹,这边的修炼奋斗,这边的苟营食色,也许在期待着月虹女神会从桥上款款走来,邀我共舞,一吐心曲 ...... 我只是无意移步,呆呆地看着,凝视着这朴素,神秘,纯妙,出于水光而妙于水光,淡抹淡妆甚相宜的月光虹。 我十分喜爱月色。月光为一切都撒上一层浪漫,以至于是哈姆雷特还是哪位甚至这样说过:既使让月光看到自己的美丽也是轻浮放荡。月光下,叮咚的浪花直接拨动心的琴弦,流水中涌出奏鸣曲的轻响。琴声沿着林中小径荡漾,引出淡淡的溶溶的情思,在凉静的夜色里播下清丽的梦境。月光虹仿佛是我贴心的姑娘,我们请清风交换轻吻,通过心声直接交往。 月夜里,白日的种种辉煌已很遥远,肮脏龌龊也已潜遁,余下的一切都很简凝持重。思绪信马由缰地载着我在枝叶中穿行,在涟漪间滑曳,在峡谷里飘动,在岩峰上飞舞,在星河外翱翔。悠悠地,我亦感到了 free 。我不知道 free 的中文确切译法,或许也不知道这个词的准确含义。只晓得其中的部分含义或可称为解脱或者超越。 这 free 或曰解脱与超越中有一种心底的任意周身的放松,一种与周围与自然与宇宙万物的极度和谐。我只是觉得生命的底蕴在自然运转,没有心为形役,没有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的牵绊。我有极大的 privacy 或者说我已经不需要 privacy 。我的 privacy 根本不要隐,亦非一个私字可以表达。山风轻拂,溪水抚润,月光淋洒。大自然的这般慷慨恩慈,给我卑微的心灵注入无尽的爱。使我诚爱这山山水水,我遗憾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山山水水,不能完全听懂读懂河水的悄声絮语,林涛的鸣唱呜噎,更无力很好照顾保护它们。我也遗憾我没有一枝好笔,不然,诗章文章画卷乐章就可以象那瀑布上的浪花似的冲涌出来,替我记录传送出心底流淌出来的一片挚爱并且与更多的朋友共同欣赏这月光的杰作和纯净的境界。 游荡四方的人大都喜爱月亮。月是故乡,在那面铜镜里,一抬头就看见一个童友一起嬉戏,又一抬头就是你的一栋旧居一所故房。月宫里,往昔重生,片刻的温情和灿烂,或许还有瞬间的恐惧和悲伤,都化为永恒得以超生。而那阳光白日里的轰轰烈烈的大量的具体的长久的青春热情童稚梦想坐立不安忍耐期待得意忘形放浪形骸无聊浮躁琐碎稔熟怯懦忧郁荣辱恩怨贪婪狂妄慷慨激昂龌龊尖刻英勇坚强愤怒妒忌都在迅速地走向遗忘。在月宫里,故人重聚。那些活生生的面孔,包括我自己的,飘逝存入镜中,再不会在现今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国度里重现。故乡面貌巨变亦似历经沧海桑田。因此,对着月亮我总会问,当年有着那样亲切生动面孔的人们现在在哪里呢 ? 是在几十里几百里几千几万里之外,还是在几重云霄之上呢 ? 唐人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悠然间心尖一动,使我霍然意识到,会不会有哪个或者哪些朋友亲人在地球的或者天外的哪个角落与我共赏这轮月亮。彼此的思念通过月光布下的场,一个情的场爱的场,相传相送,相会相接。思念里,我们相聚重逢,我们彼此拥有。有月相伴,何复孤独。 任思念回忆伴随着月色飘荡,朝着月镜我不禁仔细回望漫漫来路。几十年的脚印曲曲折折断断续续,曾经撒及沙丘泥沼,荒山野岭,险崖老林 , 海滩冻原。历经了北国黑土地的烟泡,新大陆落矶山的暴雪,南中国海的台风横涛,大西洋热带的飓风狂飙的磨砺之后,这些脚印早已经变得若有若无若存若失,且让乱石荆棘遮住了来所。仰首我欲瞻瞩未来,未来则是遥遥茫茫迢迢渺渺不知终向所在。是的,人生三十未立,四十亦惑,五十何知天命,我又怎样才能认识你呢,月光虹。 月光是属于寂寞的人的吗 ? 清辉普洒,当然不会单单撒向寂寞的人。但我相信,能享受寂寞的人一定会更加珍视月光,并且更能享受月光。也许,寂寞的人是属于月光的。苦难可以酿造欢乐;寂寞常常蕴育深刻。人生步履匆匆,无数月夜会忙碌而过,无暇驻足遐赏。奋力博斗中,人的头脑亦常常大实缺空,多躁少静,过张乏弛。其实,留下几许停顿空白寂寞清静或许有益颖悟修养,更多地品赏生命历程。在大红大紫大轰大烈旁边不远的地方,也常常可以寻见一汪清泓一缕清凉,凭此隐坐小憩。 朋友,你愿意小洗征战疲倦,略扫灵台尘埃,微探圣谕神爱,你想到冷清静寞中去获得享受吗 ? 如果你有意试试,不妨小偷浮生半晚闲,独自去看看月光虹。 首稿九十年代初。原载于海外某网站 散文园地(一九九八年一月), 摘载于《人民日报》( 1 9 9 8 年 2 月 2 2 日第三版), 法制日报 2002 年 1 月 7 日第六版,收入《绿色人生--中华海外生态学人诗文集》 2008 年 8 月
个人分类: 在路上|704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暑假傻拍(2):北洋科学楼、校园随拍
热度 3 zlyang 2011-7-15 11:28
2011暑假傻拍(2):北洋科学楼、校园随拍
2011暑假傻拍(2):北洋科学楼、校园随拍 利用午饭前的时间,在校园随拍几张。哪怕“相机太差”(李摄影家评论)。 北洋科学楼 俺常呆的“北洋科学楼”。 北洋科学楼前,有个黑牛塑像。 北洋科学楼内的深奥图案。 北洋科学楼内的一个陈列。 北洋广场:瀑布树、流水松 瀑布树(1) 瀑布树(2) 流水松(1) 流水松(2)上图局部 瀑布树、流水松之合影 这瀑布,比大家不久前晒的世界各地名瀑,不逊色吧! 那些流动的瀑布到处都有。 您见过俺这静止的瀑布吗? 敬业湖随拍
5957 次阅读|8 个评论
小溪流水人家形成“钙华”(附图片)
热度 1 wangxh 2011-4-7 12:02
小溪流水人家形成“钙华”(附图片)
马致远老先生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感到很是惬意。可是如果让你碰上“小溪流水人家”或“小溪流水哗啦啦”可就不太好玩了。 鄙人家所在的楼房目前正历经此劫! 学过地质的人都知道,能够形成“ 钙华 ”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啊! 哎,今非昔比呀!马老先生的“青砖、小桥、流水”今尚在,鄙人家的楼房快倒了。如果有地震发生,估计俺必保跑不掉的!俺也豁出去了,墓地不是租期20年嘛,估计再有20年俺也差不多该换换居住地点喽,随它去吧!不是有人说2012年发生什么什么嘛,说不定您的周围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什么......
个人分类: 社会|506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何桥面下方的河水不易结冰?
热度 32 jixuanhou 2011-2-23 11:09
为什么桥面下方的河水不易结冰?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年了。因为我自己是南方人,南方河水从不结冰,所以以前一直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后来去到北京求学,才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下面是我去年年底在天津天塔上拍下的卫津河的图片,请仔细看河面,桥面附近的河水都是没有结冰的,而其他部分的河水都是结冰的。 另外,根据我的观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对于完全封冻的河面,如果天气变暖的话,也是桥面下方的冰先融化。可以看到桥面下方的冰开始在融化出水的时候,其他地方的河面还是干干的冰。这个现象很重要,后面我会谈到它的重要性。 -------------------------------------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先搜索了很多网上的观点,也恰好最近科学网上讨论流水不容易结冰的问题,所以我先把一些解释列举一下,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1、网上有人认为空气在桥面下流动会比别处快,这样摩擦生热导致河水不易结冰。这个观点完全是似是而非的观点,吕喆先生的博文【1】里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风速越大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应该使得结冰速度越快才对。 2、网上有人说桥下由于桥墩等原因,使得流水的截面积减小,所以流速会增大,水的流速越快也就越难结冰。根据我的观察,不论有没有桥墩,即便桥下流水面积没有改变,桥下的河水依然结冰比较困难。所以这个说法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 3、根据mirror先生的说法【2】,“ 水一流起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区域的物质量就多,热容量也就要变大。而这个单位区域里大气的冷却能力却是不变的。因此流水就要比静水难降温,因此也就比静水难结冰 。 ”这个理论也无法解释我们关注的问题。因为对于一条河来说,各处的流量应该是大致相等的,不论是不是在桥下,流量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理论也对我们关心的问题没有帮助。 4、根据吕喆先生的说法【1】,结冰与非还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其实小弟认为河水根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只有纯水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河水里有很多微生物、藻类、灰尘、颗粒,这些都可以作为凝结核,河水不会缺乏凝结核的。 5、根据吕喆先生的另一篇博文【3】,在流动的水里冰晶难以碰撞凝集成大的冰块。其实对于桥面下河水为什么不易结冰的问题,并不在于流动。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就在于我上面提到的第二个观察,对于完全封冻的河面,完全没有流动的问题,如果天气变暖的话,也是桥面下方的冰先融化。 6、麻庭光先生提到了辐射的问题【4】。我个人认为辐射是解决本问题的关键,但是麻先生的论述是值得商榷的。麻先生说:“ 地表水源会结冰,因为宇宙的背景温度只有 3 - 5K ( -270C ),而地表结冰温度在 273K , 这种大温差的辐射换热损失,是结冰的关键 。 ”我们做一个假想,就能够看出这句话的问题了。假设在无云无风的夜晚,人体的温度差不多是恒定的,宇宙背景温度也是恒定的,按照麻先生的逻辑,不论夏天还是冬天,人光着膀子站在户外丢失的热量也是一样的!!! ------------------------------------- 下面是个人一点点愚见,请大家尽量拍砖! 如图所示, 在白天的时候,如果没有桥,阳光照射到冰面上,冰面镜面反射掉大部分能量(白色只吸收阳光的能量很小一部分)。相反的,阳光照射到桥上,桥面吸收阳光能量,使得桥面温度升高,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把从阳光中吸收到的能量传递给冰面(水分子吸收微波)。 在夜晚的时候,没有桥面的河水或者冰面直接将能量通过热辐射释放出去了。而此时桥面实际上起了一个温室效应,河水虽然释放热辐射,但是一部分被桥面所吸收,而桥所释放的热辐射也会部分被河水吸收。 因此,桥下的河水不容易结冰,而在桥下的冰也会先融化。 ------------------------------------- 参考 【1】 吕喆:流水为何不易结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12618from=space 【2】 李维: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12328 【3】 吕喆: 再谈流水不易结冰(外一则)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13065 【4】 麻庭光:也说流水不易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13026
个人分类: 科学视角|24796 次阅读|63 个评论
再再谈流水不易结冰的现象
热度 4 liwei999 2011-2-16 17:13
再再谈流水不易结冰的现象。 (1706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February 15, 2011 02:46AM 没有想到“流水不易结冰”的话题会掀起那么大的浪来。虞老师的说法比较有趣 ,对吕老师文章的讨论也是来自现场的见识。吕老师的几篇很有些“误导”大众的嫌疑,但是计算辐射份额的做法属于“以理服人”,很是敬业 。麻老师对辐射的理解依然如故,如果能修正一下最好。 热传导、热传递、热传送,虞老师的讨论里面用了前两个说法。以前对这个问题解释过,“热传导”的说法视点在于连续性,“可导”。有了界面就要有飞跃,不可导。这时就要说“传递”了。热传送、输送的说法还要着眼于界面上有关物质的出入问题。这些细节在这里都可以省去。 作为一个观察事实,不妨想像一下一条河是如何冻结起来的。结冰当然是从河边,然后是由边延伸倒河中央,然后覆盖河面。基于这样的观察,人们才有了“流水不易结冰”的认识。 相反,“河开”则是个有趣的现象。北方的大河不会等到冰的融化,而是在此之前水流的动能打碎表面的冰层,造成凌汛。 把结冰现象转化成结晶显然是个高等的做法。到了结晶问题上,虞老师就是轻车熟路了。只是结晶生长一般是讲“温度”,因为温度是个状态参数,比测直接热量进出要容易得多。虞老师之所以要说上几句,是因为吕老师的说法中有些漏洞。 温度梯度应该是热流的方向。解释结晶现象显然是要考虑到温度梯度,而不是温度本身。其实大学教育与市井的理解不过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差别。 作为一个“对称”的事例,不妨设想一下用电烙铁化焊锡的场面:焊锡一条,电烙铁一个。是电烙铁固定在焊锡的某个位置上焊锡化得快呢?还是电烙铁在焊锡上移动时化得快呢?这个现象的说明如果不能与河水结冰的解释一致的话,那就不能够叫做“物理”了。 又及:预测人的冷暖感觉的仪器已经有了。的确人的“温度”的感觉是个官能性的东西。与温度,风速和湿度有关。模仿一下吕老师的句型就是:面对同样数目的货币量,人的感觉可能有巨大的差异。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76050,76050#msg-76050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4722 次阅读|5 个评论
再谈流水不易结冰(外一则)
热度 11 boxcar 2011-2-15 08:22
我的那篇关于“流水为何不易结冰”的科普博文【 1 】贴出后,产生了一些反响。对热学问题一贯很热心(对其它物理问题也很热心)的镜大侠写了很长的评论,还有虞忠衡( yuth )、朱治安( zza )、刘进平( Bobby )等博友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已一一回复,消防专家麻庭光老师不但作了评论而且专门写了篇博文“也说流水不易冰”【 2 】。鉴于大家对此问题的看法仍有些不同,本着“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的精神,再写一篇博文,在上述评论和博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并欢迎更多网友参与,把讨论引向深入,让这个话题热火起来而不是冷冻下去。 先说麻老师的观点,麻老师认为镜子(李维)和我“ 都没有抓住换热的主要条件是辐射换热损失。我们感受到空气很冷,以为空气温度低,这是一种感觉上的误解,空气的温度不会低于大地的温度,空气让人感到冷,那是流速带来的对流损失,让人感到冷,这种冷是不易用温度计测量的,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冷。如果拿空气对流来解释结冰问题,就出现了抓次要矛盾,忽视主要矛盾的问题。 ”我必须承认,我的博文中确实没有把热辐射这个因素考虑在内,虽然在动手写的时候也有过一闪念,但随即被我忽略掉了,没有进行定量计算就忽略,确实有些急躁。地表水在一个大气压附近发生结冰的温度在 0 ° C ( ~273K ),此时按照斯特潘 - 波尔兹曼定律计算出来黑体辐射的辐出度 31.5 瓦每平方米,按照这个数值,代入冰的溶解热(也就是水结冰时释放的热量) 336 焦耳每克,我们可以按此计算出在 1 平方米的水面上每秒钟会有 0.094 克水结冰 , 结冰速率大约是 9.4 微米每秒(单位时间增加的冰层厚度)。由于实际水面或冰面的黑度不会高到 1 ,其热辐射能力应该低于此值,再说上面还有个温度远高于宇宙背景辐射温度的大气层的辐射呢。 事实上,用辐射来分析这个问题,遇到的困难或诘难将来自以下几方面:( 1 )最适合讨论晴朗的黑夜(不晴朗的时候云层会有反射和辐射)里发生的结冰,但难以理解大白天有阳光条件下的结冰。如果考虑到地球吸收太阳的辐射同时自身向外辐射的平衡,计算出来的地表温度接近 280K (大学物理中有这么一道习题),是在 0 ° C 以上的。太阳照射地表的功率密度在千瓦每平方米数量级,远高于水面的散热功率密度,如果大白天还继续结冰,就只能去找对流换热和传导换热方面的原因。( 2 )由于流水和静水在辐射方面的的辐射差异并不大,流水的表面还容易有涟漪起伏,按理说应该具有比静水更大的表面积,也就意味着在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会有更多的能量辐射出去,似乎结冰应该更快。( 3 )麻老师还提到“ 视角问题( View Angle ) ”,其实一般河渠中的流水,开阔河面中央区域的视角本来是最大的,但却是结冰最慢的。当然,我说的这三点,基本属于逻辑上的游戏。 此刻当我静下心来思考“结冰”这个词的时候,我忽然感觉到了这个“结”字的关键意义。有些时候, 0 ° C 的水面上可以形成一些小块的浮冰或者更小的冰屑(冰晶),这也就是一种冰水混合物的状态,如果冰屑夹杂在水中流动的时候,我们不会说这水“结冰”了,因为我们看到的是流动的“水”而可能看不到那些细小的冰屑,抓住的主要特征是水(裹挟着冰)的流体特征。一旦冰屑粘结在一起(这个过程有点儿类似于陶瓷烧结)形成了大块儿的表面粗糙、透明度很差、里面夹杂气孔的冰块,我们才会认为发生了结冰,这种情况下这里面可能还潜伏着“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呢。在流动的情况下,冰屑之间不断地分分合合,没有充足的时间形成稳定的粘连,使得流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也是造成其不易结冰现象的一种原因。相比之下,静水更容易结成大块的冰。 外一则 最后,再顺便说说人的冷暖感觉问题。 我以前的博文中已经提到过,我们的冷暖感觉的其实来自于单位时间进入或流出体表的热流,而并非绝对的环境温度值。在没有风的时候,以热传导为主,人体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会决定热流的大小,温差越大则热流越大,就感觉越冷。在有风的条件下,不断有冷风吹过体表把热量带走,这时又叠加了一个对流传热机制上来,风越大则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越多,就感觉越冷。如果空气比较湿润,含水蒸汽的空气热容会增大,带走的热量会更多,所以湿冷天气的冷风会让我们感觉格外的冷。这也是像我这样的北方人很不适应南方的冬天的原因。有风、无风和不同的湿度可以具有相同的温度,但带给我们的感觉即舒适度却可能有巨大的差异。所以,我在这里奉劝大家每天早上决定穿什么衣服的时候,除了看当天的温度和天气外,最好再留意一下风速和湿度数据。 前段时间曾经和几个网友在 QQ 群里讨论过这个话题,我们甚至考虑联合研制一个能够帮人预测冷暖感觉的仪器呢。 ~~~~~~~~~~~~~~~~~~~~~~~~~~~~~~~~~~~~~~~~ 参考: 【1】 吕喆:流水为何不易结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412618from=space 【2】 麻庭光:也说流水不易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2992do=blogid=413026 【3】 李维: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12328
个人分类: 科普|7490 次阅读|39 个评论
流水为何不易结冰?
热度 11 boxcar 2011-2-13 19:23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关键词:流水,结冰,热导率,对流,传热 昨天李维老师又转了 Mirror 大侠的帖子“ 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 1 】,里面简要地讨论了“流水不易结冰”这一现象。我基本赞同,但觉得还有些话没有说透,所以专门写篇博文作点儿进一步的分析,谈谈我对这个现象的认识。 镜大侠认为:“ 水能否结冻,要看大气的冷却能力与被冷却物体的热容量之间的比较。水一流起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区域的物质量就多,热容量也就要变大。而这个单位区域里大气的冷却能力却是不变的。因此流水就要比静水难降温,因此也就比静水难结冰。 ”这个分析基本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有点儿概念混淆,水如果上冻结冰,那就要不止要涉及一般意义上的热容量了,还要考虑结冰过程释放的相变潜热(即熔解热)。结冰的过程温度不变,但照样要放热,让水结冰,就必须把这部分热量带走。如果是河流或者湖泊里面的水要结冰,这热量主要是传给上方的冷空气直接带走的。传递的方式有几种:( 1 )在结冰开始前,水通过直接和冷空气接触换热,这时涉及的热传递既有热传导,还有水汽蒸发带走的热量(汽化热);( 2 )通过河边湖畔的土壤等固态物体传导到它们与空气的接触面上再由冷空气带走;( 3 )已经开始结冰以后,在冰层下与水的界面处释放的相变潜热会通过冰层热传导到上表面(与冷空气的界面),再由空气带走。分析了这些相关的过程以后,我们才好去作关于流水不易结冰的进一步讨论。 镜大侠主要分析了第一种传递方式,原则是基本正确的,虽然这可能还无法完美地解释流水不易结冰的现象,原因很简单,水是流动的不假,但空气通常也是流动,而且流动速度(风速)往往比水流速度更快。如果水不流动,让冷空气流动起来,结冰的速度只会更快而不会更慢,原因是冷空气一旦流动起来,单位时间内带走的热量会更多(所以我们在有风的冬日会感到格外的寒冷)。因为会有更多的冷空气与水面接触,而且流动的空气会降低水面附近的水蒸汽压,加速水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这时候如果我来个偷换概念、拿相对运动说事儿,对镜大侠恐怕就很不利了(坏笑 ing !)。 空气的流动固然会加快结冰速度,而水本身的流动却很可能会减缓结冰速度,还有个可能原因是流动的水可能导致水上下层之间的对流。由于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与其他物质大不相同,它在 4 ° C 存在一个密度最大值,这个温度的水是沉在最下面的,这样如果是一潭死水,无法由于温差的原因出现上下层对流了,此时的传热也只能靠热传导来缓慢地进行。可水一旦流动起来,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在很理想的光滑底面的水渠中流动或许可以保持完美的层流状态,一旦水底的某些对流动其阻碍作用的障碍物,水的层流就会被破坏,就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一些漩涡、湍流,而这些漩涡和湍流,就有可能使底部较高温度 ( 最高也就 4 ° C) 的水向上流动,而上面较低温度的水向下流动,这样带上来的热量阻碍表层水的降温和结冰。 此外,结冰和其他相变一样,也需要先有个足够大晶核然后再逐渐长大。结冰过程所形成的晶核的密度比水小,只能漂浮在水面上,如果水始终是流动的,晶核与水的界面就不会太稳定而容易受到影响。我们所说的结冰,其实是肉眼能看到的大块的冰,在水保持流动的情况下,水面的浮冰容易因水面的起伏和互相逐渐的碰撞而被破坏,结冰效果自然也就大受影响。 最后,我再解释一下另一篇描述流水不结冰现象的博文【 2 】中提到的两个现象: (1) 为什么从河岸到河心,冰层厚度从厚到薄? 一般的河流,都是两边浅中间深的,这也就决定了最高温度的水应该在最深的河心下方,而靠近河岸的水浅处水温会比较低,加上散热的途径有水 - 空气换热和水 - 岸 - 空气两个,而且靠岸边可以有更多的凝结核,流速还缓慢,所以自然更容易结冰。相比之下,河心部位的流速更快,传热途径单一而且效率低下,所以不易结冰。其结果就是结冰的过程是从河岸到河心逐渐进行的,越靠河心冰层越薄。 (2) 为什么桥墩下不易结冰? 桥墩之所以不易结冰,一个原因在于桥墩扰动了水流,让下层的“高温水”上翻到表层,“加热”了表层的水,破坏了结冰的条件。此外,流动的水在冲刷桥墩时也会有一部分动能转变为热能,同样产生“加热”的效果。 参考: 【 1 】李维: 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2400do=blogid=412328 【 2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23553d0100bwu2.html
个人分类: 科普|25268 次阅读|41 个评论
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热度 8 liwei999 2011-2-12 18:50
流水不易结冰的思考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12/2011 04:23:39 如果大学毕了业,还留了洋,这点事情都搞不明白,要么是大学教育的问 题,要么就是才气不够( 流水结冰问题 )。 更悲剧的事情是还要当中学老师,简直就是误人子弟。水能否结冻,要看大气的冷却能力与被冷却物体的热容量之间的比较。水一流起来,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区域的物质量就多,热容量也就要变大。而这个单位区域里大气的冷却能力却是不变的。因此流水就要比静水难降温,因此也就比静水难结冰。 就这么点事儿,需要大学毕业才能说清楚么???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843 次阅读|6 个评论
流水之恋
isnowwolf 2010-9-20 19:09
四周,是如此的安静,安静到你只能听到如此清晰的蝉声;四周,又是如此的嘈杂,清晰的蝉叫声在山谷间回荡、缠绕、交织,震动着你的全身。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置身于这片蝉声中,只是这浩瀚般的蝉声中隐隐浮现的丝丝潺潺的流水声,不断地摩挲着我的肌肤,不断地拨动着我的心弦,不断地催促着我前进。 前方在哪里,我不知道; 流水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喜欢这样出发,为了那不知的前方; 喜欢这样前进,为了那不明的流水的召唤。 看不见流水的时候,总是期冀那记忆中划过鹅卵石的水花水沫;看见流水的时候,总是希望四下无人然后可以让这片流水涤荡你的全身;而当你真正静静地沉醉其间时,你才发现,所有的追求与动力在这温柔的水浴面前正在慢慢流失。还记得那个炎热的夏天走进云梦峡谷,巨石、激流、潭水、阳光、沙滩,还有那一个个原体,一份份畅快的心情。 追逐流水,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我总是喜欢逆流而上。飞流直下,奔流而去,是一种开阔,是一片浩浩荡荡的平坦。逆流而上,冰若寒谷,热上云霄,是一种狭窄,是一种举步维艰的陡峭。 纵使举步维艰、纵使热汗涔涔,还是要溯源而上,就算是为了每一次出发,也要穷途末路。毕竟,出发的日子是不多的,尽管我希望很多。酝酿出发的过程是艰难的,也是曲折的,懒惰的人呀,总会有一个理由来阻止自己前进。直到终于有一天,实在找不到不去出发的理由,于是,懒人也出发了。 纵使有一千个为之放弃的理由,也要有一万个为之执着的理由,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记得这句话,就像我不知道为什么还希望出发去追逐流水一样。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物是人非事事休。在狭窄的石梯上,穿过岩缝的阳光给我带来了这些。流水,不管是来自天上还是流淌在人间,不管是洞穿山岭还是开垦着这片神奇的沃野,总是穿梭在路人的思绪中。南国细雨,湿了芭蕉;北国风雪,掩盖微笑;古城寒冰,冻结心桥。在前进的时候,能感受到流水在伴着你逆行,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慢慢走,欣赏啊。一路上,老人、小孩、女人,轻松缓慢是他们的步伐,他们是来真正的享受,是来实实在在地浏览的。而我,当我独自一个人踏上这条山路时,路旁的山清石秀已经无法绊住我的脚步了,前进、前进,回来时再慢慢欣赏吧带着这样的借口,我前进着。 或许我真的只是在追逐流水,纵使路旁欢声笑语,纵使此刻寂静至深,我还是停不下来。 直到穷途末路时,我才发现,或许我错过的,不只是一段风景。 直到停下脚步的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走得更慢的。 直到我浮在绝壁潭水上是,我才知道流水在这一刻是如此的安静,如此的沉默,如此的索然无味。 这是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清风也只能吹皱一方水面。这样的结局,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没有欢笑,没有涟漪。没有鱼虾,没有自由。没有一个能让畅游的地方。唯一稍感安慰的是绝壁上破岩而出的一股清泉,拍击着近乎沉沦的潭水。或许,这就是绝望中的希望吧。 回来的路,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当你踏过这片土地时,你才知道这里已经不能让你产生任何欲望。没有了欲望,唯一的选择,便是离开。 但是为什么在记忆的深处,总有那个不断上涌的温泉,总有那条弯过心头的小河。或许,路过的终究是路过的,除非,有一天它已经融汇入那条小河。
个人分类: 雪狼在路上|2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之浅道
BaoHaifei 2010-9-15 11:22
世之浅道 鲍海飞 2010-9-15 树莫要太茂密,刀莫要太锋利; 风莫要刮太猛,雨莫要下太急。 船莫要驶太远,弓莫要拉太满, 雷声轰响震耳,光芒四射刺眼; 思密需注语速,言锐自是声重; 世道亦步亦趋,人生何去何从?
个人分类: 流水诗|3541 次阅读|4 个评论
流水依然望高山-博客周年记
BaoHaifei 2010-7-14 11:36
流水依然望高山 -博客周年记 鲍海飞 2010-7-14 驻足武夷山,虽晚有绥阳; 泊舟西水边,只想在里泳; 儒君把我笑,此处非秀海! 如何抱得海?痴想梦建良。 君应知晓塘,燕轻访学祥; 塘荷钟炳立,学宽透湘明, 宝山固乃基, 德华需常杰。 晨安道景平,修慧得广福, 人间有玉平,昌凤觅东平? 但思成亚辉,国文还需鸣! 劲松大志东,远新求可真! 佳友海内外,科网情意深。
个人分类: 人物纪实|48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无题
liutenantz 2010-4-26 10:15
青山无墨千年画; 流水无弦万古琴; 朋友无言一颗心; 苍天不老百年情。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友旅途风景照有感
杨学祥 2009-2-19 14:07
观友旅途风景照有感 山高托云志, 水长入海流。 青绿壮行色, 黑白寄旅舟。
个人分类: 诗词|1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吟新年—写在牛鼠之替
huchangbo 2009-1-1 22:22
吟新年 写在牛鼠之替 一夜风雨尽,来日碧云高。 山色呈墨绿,流水追雏鸟。 冬至春未归,艳阳尚普照。 故人几相逢,未曾千杯交。 良辰今又至,欢娱共谁消。 独人驭斜阳,草树伴寒鸦。 夜深人不寐,思念知多少。 信笔乱写诗,梦里把汝找。 2008-12-31 于岳麓山
个人分类: 诗词歌赋|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