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业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教育随想之课程思政
热度 1 Mech 2019-5-29 10:16
传统教师和现代教师有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两者的职责其实有内在紧张。传统的教师职责主要是“人师”,要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都要管。现代的教师主要是“经师”,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上岗证一般是博士学位证书,只表明了专业资质。入职后经过短期教育培训,教书或许还可以,对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育人”未免有些力不从心。教师缺乏专门知识和训练,社会经验也比较有限。有些教师有热情甚至有信心,但并不能保证因此就有办法有效果。 课程思政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缓解上述紧张。我个人理解,所谓课程思政就是与课程密切结合的思政。“育人”在“教书”之中而不是之外,或者说,在教书中育人。即使是理工科课程,其中也确实有大量的思政要素。例如,科学方法的叙述有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很重要;学科发展史的介绍,有助于体会创新和成功的艰难,能激励部分学生的进取心,以及面对挫折的韧性;教师对学科内容的透彻理解和对教学工作的敬业,体现了职业风范,以后学生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在教学文件约定的范围内,对学生严格要求,彰显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管理作风。 前些天,参加一个会议时,有些年轻同行找我聊天。曾说起课程思政,我说了上述看法。按我的说法,他们其实一直在做课程思政,只是自己还不知道。 目前对课程思政的倡导,或许就是要把教师的自发行为,变成有组织有领导有规范的自觉行为。教师个人,不宜有过于狭隘或过于宽泛的理解。特别是理工专业的教师,尤其注意避免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那些都不是理工科教师的专长,教师个人对那些问题的理解未必正确。弄不好不是育人而是害人。自己以为在热心帮忙,在别人看来或者在客观效果上却是存心捣乱。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专业人员,要凭资质执业。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4032 次阅读|2 个评论
审阅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点感受:知识碎片化
热度 9 wangdh 2019-5-6 12:00
审阅博士学位论文的一点感受:知识碎片化 王德华 每年都有机会评阅一些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通过阅读这些研究生们经过几年苦读、系统研究而撰写完成的学位论文,除了有机会学习论文中对相关科学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还可以学到很多新的知识,了解一些新的信息和相关的学科的发展和发现等。这是每年审阅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很大的收获,与为学术期刊审阅稿件一样,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导师们都知道,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研究生复试,英语水平是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方面,如考生对文献的理解和翻译等。英语水平好的考生,很受关注和欢迎。所以,现在的研究生英语水平一般都不差,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也很强。这些能力会在后来的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文献综述部分,是最能体现一个研究生对文献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了。 但学位论文看多了,也会发现一些问题。从我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看,有一个现象似乎很严重,就是不少研究生对本领域文献的掌握不是很好,相关理论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不是很清楚,对过去的历史积累不是很熟悉,对最新的研究热点或前沿课题也有些模糊,对自己所研究的学科领域的发展把握得也不是很好,感觉似乎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没有系统化,知识点是碎片化的,零散的,没有综合起来,也没有相互衔接融合起来。学位论文都完成了,如果还是碎片化的专业知识,应该说还没有达到专业化。 做学问要专业化,专业化是做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达到专业程度,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是需要努力作一些事情的。知识需要系统化,需要综合,需要形成网络,这样才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提高。做不到专业化,尽管也能发表学术论文,但学术应该是打折扣的。 初学者开始接触一个新的领域或方向,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文献都阅读,这也不现实。最好的方式是对一个领域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尽早开始实验,边做边学,逐渐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早开始实验,对文献的感觉也是充实的。 关于学术界的初学者,我曾编译过一个著名物理学家的建议: 链接: 初涉科研生涯的四个黄金戒律 研究生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和素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对文献的理解能力,对文献的选择能力,对文献的综合能力,是一个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去着力培养的。既然是一种能力,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它,提高它。 关于研究生的基本训练内容,我也曾写过相关文字: 链接: 研究生需要哪些基本学术训练? 这是审阅学位论文的一点随感,可能是错觉。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4184 次阅读|15 个评论
博士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热度 18 wangdh 2018-12-15 12:38
博士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王德华 曾读过一篇短文,题目是“什么是博士?”。作者回忆了自己读博士获得学位的经历,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科研训练,完成了符合规范要求的博士学位论文,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学位论文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工作,也就是说自己已经成为了自己研究领域的一个专家。 成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专家应该是达到博士学位要求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该是专业化训练过程。曾有朋友问我如何要求自己的学生。我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在学术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专业化,如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和学说、发展历史等,要达到专业化,实验技术达到专业化等。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专业化了呢?我曾举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会场中,就某个学术问题争论热火朝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如果有人发言,几句话下来,全场都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地听他说,基本上就可以很有把握地判断这位就是专家了。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求学训练过程中,应该力求达到知识专业化,技术专业化,演讲专业化,写作专业化,思维专业化等等。 现在的研究生培养有很多难题。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不少研究生虽然获得了博士学位,也有不少研究生还发表了质量不错的学术论文,但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甚至看起来是很基本的知识,知之甚微,都是蜻蜓点水;也有的不知道基本的学术规范(如作者署名、单位署名),甚至不知道基本的学术礼仪(如考核甚至答辩的时候坐着做报告);也有的不会或不知道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请书;更有甚者,竟然不知道自己本领域引领学科发展的科学家和实验室,也不知道本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有哪些?也不清楚自己领域内的专业学术会议有哪些? ……. 这些现象就是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表现。没有达到专业化的培训而获得了博士学位,数量多了,必然就会产生新的问题,大了说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学术人才队伍培养和科研水平。 在规定必须发表一定数量或质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的大背景下,在学术界群体浮躁的大环境中,在学术精神缺失的时代,导师要求研究生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专业化是非常需要的。 导师和研究生都应该清楚一点: 博士学位的获得者应该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1728 次阅读|38 个评论
周福成:药店专业化服务应该丟掉计划经济时代零售定位
francy 2018-4-12 23:13
首页 药品频道 专家观点 正文 周福成:药店专业化服务应该丟掉计划经济时代零售定位 2018-03-28 10:17 来源: 光明网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专家顾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原主任周福成发言    光明网重庆讯 (记者 沈阳)3月24日,在重庆举办的主题为:支持“三医”深化改革 促进药师专业服务:立足于“专业 责任 合作 ”的首届社区药房专业化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专家顾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原主任周福成作了主旨发言,他从四方面谈了药店转型的困境和建议。   首先是业界尤其是政界还把药店习惯称为“零售药店、零售行业、零售企业”,近年来又盲冒攀比“新零售”,新零售只能建立在服务更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才是新零售的需要。要丢掉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零售旧理念,应该不要再用此定位药店了,这是看不起自己行业的说法,尤其现代药学服务,零售商业是无法承载的。   其次是我国已经有95万多有执业药师资格者,注册的也突破了40万。执业药师队伍已不再是数年前的数量不足状况了,配备使用好、发挥好执业药师这一群特殊的专业药学人才为大众提供药学全方位服务、为合理用药、为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是药店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也是药店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和品牌优势。   第三是对药店监管工作中,执业药师是否在岗、是否有真实好的药学服务?是否真正落实“执业药师业务规范”?这些都是药店专业药房转型升级和诚信体系、品牌培育所必须的,广大药店必须高度重视这个新时代的新要求。   第四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已启动药店诚信评价规范标准化建设工作,这对于促进协会药店会员提升和保障药学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药店业发展要以人为本、以用为先、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用药和合理用药指导与临床治疗用药监护是新业态、大趋势。今后药店、社区药房和执业药师更需要对接新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   首届社区药房专业化发展论坛现场 http://yp.gmw.cn/2018-03/28/content_28135678.htm
个人分类: 医药产业经济|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新生一个建议:读研究生不要成“大五”
热度 12 wangdh 2016-10-23 11:23
给新生一个建议:读研究生不要成“大五” 王德华 每年秋季给研究生上课,都要反复强调一件事情,就是研究生生活与本科生生活的区别,说的话是以我个人的理解而说的。本科生是学习基础知识的,以获取知识为主,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挖掘、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是以学为主。所以考试成绩还是很重要的。研究生是创造知识的阶段,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个阶段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考试成绩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开始研究生生活,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式,就会有些迷茫。思考研究课题吧,对课题方向和学科发展还没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理解,也没有思考的基础。计划学习一些实验技术吧,要么无从下手,要么不知道如何动手,或者不知道要学习哪些基本技术。我的班上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院系统,如青海、武汉、云南、新疆、青岛等。北京各研究所的研究生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利用周末或没有课的时间回到研究所,与导师和研究组的师兄师姐进行交流,有机会进入实验室,有机会参加组会和学术活动等,京外的研究生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如果迷茫时间长了,对于以后的研究生生活是有不小的影响的。 读研究生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到专业化。如何做到专业化,就需要各方面的专业化训练。专业化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阅读专业学术论文。 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反复强调研究生要去读学术论文,要学会读学术论文,要有意识去读学术论文,要努力去理解学术论文。阅读、理解、综合文献的能力是研究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做学问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方面,研究生导师要给以关注,早一点给自己的研究生建议一些专业领域的文献。有时候,对于有些研究生,如何查阅文献,阅读哪些学术期刊等等,都是需要导师耐心去教的。 我在讲授过程中,也会给研究生一些文献,希望他们能够抽时间阅读。我自己的感觉,实际效果不好,没有达到目的。多数研究生并没有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专业文献阅读这件事情。这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现在的研究生英语水平都不错,一般都能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但他们的确需要一些具体指导。 我每年的《动物生态学》课程中“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方面的内容,由于涉及的动物类群多,不同研究所、不同研究组的研究生有不同的学术兴趣要求,都安排研究生演讲。研究生们自己查阅文献、综合文献,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动物适应不同环境的生理学特征和规律。从这些年来的经历看,演讲内容达到专业化的研究生不多。有些研究生做得很出色,查阅、阅读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专业文献,演讲内容也有新意。不少研究生的演讲内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缺少专业文献的支撑,有些过于科普,没有专业的味道了。 作为研究生,一定要有获取新知识的欲望,有阅读专业书和专业文献的欲望。 研究生学习,不要局限在一两本教材上,尽量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和知识面。 研究生学习,不要看重考试成绩,要重视个人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要尽早接触专业文献,走进实验室,参与到真实的实验中。 研究生生活一定不要成为本科生活的延续,是另一种学习生活,创造知识是主要的,探索未知是主要的。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14719 次阅读|18 个评论
标准为谁制定?
热度 5 fpe 2015-12-30 21:18
标准为谁制定? 我说对待标准的不同态度是一种文化差异,是因为美国有多种标准可以让你选择,各种标准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当然是用的人越多越好,才能卖出好价钱。而中国只有一家标准,无论是否合适,你都要遵守,因此是强制的,排他的。所以,美国标准是推荐的,中国标准是强制的,这就是标准的文化差异。 我说对待标准的不同态度是一种文化差异,是有感于某些地方的运动式执法。似乎发动了群众,就可以消除灾难隐患。为了发动群众,需要公开标准。提供免费标准,有利于教育民众。这样做,就触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标准为谁制定?为大众,还是为专业工作者?如果是为大众,标准当然要免费,才能发动群众。如果是为专业工作者,标准当然要收费,你靠它吃饭,当然不希望不相干的人对你的饭碗知道得太多。 标准文件是你的职业门槛,门槛以内的人越少越好,所以门槛要越高越好。标准收费越高,你向用户收费越多,用户得到的服务水平越高,社会安全水平提高,到底亏了谁?这是一个 win-win 的局面, 而很多人看不懂,就有一个文化的瓶颈。一再有人向我提议要发动群众,如果群众发动起来了,面对海量的外行建议,你怎么办?你需要再发动另一批人去对付。面对一个没有入门的人,你作为专业工作者跟他是谈不拢的。 我曾经在美国 NFPA30 和 NFPA10 的技术委员会作 Principal ,面对下面的意见,最头痛的是不懂装懂的人提莫名其妙的修改建议。作为职业化流程,我们对每一条建议都需要审核, 95% 以上的建议在最初阶段遭到否决,因为当事人没有搞懂标准的动机、背景和针对性考量,因此提出的建议很难得到重视。消防是一种表达安全的语言,如果你对消防常识(消防水压等参数)没有起码的了解,我们如何才能谈好安全?如果一名群众没有起码的消防常识,他们怎么可能发现消防隐患? 给他们标准,他们就懂消防了吗?这不是把安全工作当儿戏吗? 所以,你给他们免费的标准,是没有用的,他们缺乏起码的知识基础去理解标准,你也没有精力去对付他们。 假如你能找到可以懂得专业标准的人。对了,他是专业工作者,他一定会希望标准越贵越好,这样可以减少竞争者,这样他的收入就提高了,更有钱去从事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前提是懂标准的人越少越好。 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如果一种资源稀缺,会得到好价格。另一条原则是,你付出了好价格,会得到更好的服务。 免费是永远买不到好服务的,不论当事人是如何热心。他越热心,你越烦恼。 另外,我们是否要在大学图书馆提供免费标准呢?学校购买数据库时帮你付过钱了,学生向学校付过钱了,所以看上去是免费的标准,其实是羊毛出在另一种动物身上而已,我们不必诧异。我们是否在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标准呢?免费是那些常识性的内容,如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参考一下也无妨。消防标准有上万页,任何开业者都不会经常往图书馆跑,所以自购的可能性大。 至于企业标准,如 UL 测试标准,那是人家的商业秘密,是绝对不会公开的,公开就违反了订购协议,是要上法庭解决的。 所以,我说标准背后的文化差异,是指未来社会的安全工作仰赖群众(左派)还是专家(右派)?表现在标准知识是收费(右派)还是免费(左派)。 标准不同于教材,教材是普及的,非功利性的;标准是专业的,直接与你的服务水平有关,因此是非常功利的。 我们希望全社会的安全水平提高,当然是要提出标准的专家水平提高,为标准付费,就是部分支持这些专家和他们的劳动。标准付不付费,体现的是一个社会对专业知识的评价问题。我写的书,一页纸(两面)收费 一美元,体现了专业社会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有才能的人去孜孜以求地发展知识。如果对专业知识进行免费化处理,收获的只能是垃圾。 如果您不明白上述的标准在工程实践中的逻辑关系,我们是永远也谈不拢的。 附录:我发现反对我的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立足的是消防标准,很多人拿食品标准、卫生标准、电气标准来反驳我。我只能说,哪是哪呀?我也只不过是在消防领域管窥罢了。
个人分类: 消防时评|935 次阅读|6 个评论
关于学科交叉
Mech 2015-12-6 09:57
有些研究者和研究管理者,对学科交叉或许存在些过于浪漫的想法,甚至把学科交叉和专业化对立起来。在科研中,如同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专业化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科交叉也是起于专业化,并且归于专业化。 所谓起于专业化,是指学科交叉的成果往往是由第一流的专家完成的。众所周知,维纳提出的控制论是学科交叉的成功范例。他在《控制论》序中也明确提出, 正是在这些学科的边缘区域,给有修养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机会。 不过,人 们往往忽视了,在提出控制论之前, 维纳 已经是广义调和分析方面的顶尖专家,在 Ann Math 和 PNAS 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在 AMS 的 Colloquium 丛书中出专著。 最丰富的机会 只是给 有修养的研究者 。就我对科学史有限的了解而言,我不知道有在自己专业中不成功,而通过交叉取得成功的先例。 所谓归于专业化,是指学科成功交叉后,会有新的学科产生。标志是有新的学会、期刊以及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招生专业。机器人研究是典型的例子。开始是问题驱动的力学、控制、计算机科学等的交叉,但现在机器人学已经是专门的学科。另个例子是金融工程,早期是金融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和理论物理的交叉,现在也成为专门的学科。 有种广义的交叉,是甲学科在乙学科中的应用。例如,用甲学科的方法,解决乙学科的问题。这样其实无法形成新的学科。研究工作整体上是在乙学科的框架内进行。还有种广义的交叉,是乙学科的问题,激发了甲学科的研究,但研究结果并没有或者不能应用于解答乙学科的问题。这样也无法形成新的学科,研究工作整体上是在甲学科的框架内进行。狭义的学科交叉,是不能放入任何单一学科的框架,而这种交叉成功时,通常会被两个学科都接受,然后形成新的学科。 真正大尺度跨学科的学科交叉,可能是锦上添花,未必是雪中送炭。
个人分类: 科研科普|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敢于承认自身不足不容易
热度 23 wangdh 2014-2-8 13:40
敢于承认自身不足不容易 (王德华) 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尤其是承认与他人的差距,需要很大的勇气。 承认自己的不足,就是对自己一定程度上的否定,心理上很难。人潜意识里都有主动防御的本能。所以,很多时候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这应该是有生物学基础的。 但是,很多事情,如果自己意识不到不足,或者意识到了不足但不肯承认,潜在的危害也不小。我们都知道,目中无人、无知无畏不可以,妄自菲薄、没有自信也不可以。所以,做到平常心,公平心,很不易。心静,就更难了。 事物都有自己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鲁莽、武断、浅薄、无知、短视、跋扈,事情只能越来越糟。所以,一定要回到正轨途径上来,回到符合规律的道路上来。这才有发展的希望。 优哉游哉在躺椅上品茶的时候,经常会眯着眼睛想,这辈子就这样了,学业上没有什么建树,对国家也没有做出什么贡献,按照国际发达国家的标准,学术水平差距大了。赶上了时代,糊里糊涂当上了教授博导,如果过几年稳稳当当退休了,还享受着高待遇,这应该算是很幸福很幸福的了吧。 专业书读的多的是中文的,洋文的看的不多。教书,尽管看书不多,凭自己肚子里的那点存货,忽悠当代的大学生,也不是问题。做科研,只要下点功夫,读几篇洋文文章,或者细读几篇学报级别的中文文献,然后照猫画虎就可以应付了。如果幸运遇到几个好学生,鼓捣几篇SCI,就可以听听哼着小曲、喝着小酒了。 这些年就这么过着。书,年复一年教。论文,在提职需要的时候,想办法发表几篇。只要有研究生,每年发几篇论文不是大问题。还可以享受国家培训计划的待遇,出国访问,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顺便看看光景,做个学术报告。 这是多少教授博导过的日子啊,很平常。大家都这样,或者大部分都这样。大家还一边喝着小酒,一边骂着这个没有出息的国家,一边赌咒着那些贪官。 这就是不正常的状态,不正常的心态。 都抱怨体制不好,没有这样的体制,哪有这样的待遇? 要认识到,这样的心态是错误的。做科研,就应该有所贡献。教书,就要对学生负责,上好课,认真上课,教出好学生来。做官就要为民做主,做善事。 当教授了,做博导了,要知道自己肚子里的那点货,说话做事要按照自己的底货出发。阴阳怪气不好,指手划脚可恶,冷言冷语可恨,讽刺讥笑,更让人讨厌。 学问是有专业之分的,没有万金油专业。如果每个人都不专业,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见识,自己的所思,高声嚷嚷着说着自己的逻辑。外人看来,除了热闹和增加笑料谈资外,似乎没有其他用处和益处。 我们很容易忘记自己的角色,错以为当上教授了,就什么都是专家了。当了博导了,就什么都可以指导了。 做科研的,我觉得自己很多年都在门口转悠,很多年也还是几乎原地踏步,压根就没有不看到里面的一点阳光。如果站在山底下,山上的和山那边的风景是什么样也不知道,很多时候还喜欢叽叽喳喳。目光短,见识少,理解浅薄,无知无畏,自负、自满,这多可怕。看到一句话,我们看山顶上的人很渺小,实际上山顶上的人看我们,也是一样渺小。 对专业领域的知识一知半解,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甚至只是皮毛,对国际前沿一无所知,或者一脸茫然。就由于有教授的头衔,就感觉自己真是教授了,什么事情都要说上几句,忘记了隔行如隔山的古训。说实话,如果不说话,大家还会一直认为是一位教授。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但什么时候都认为自己是教授,就犯逻辑错误了。术业有专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还是实事求是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己一定了解自己的那两把刷子,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敢于承认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自己视野的狭窄。明明是井底之蛙,还偏要叫得很响,实际上声音也传不远,反而会影响了自己家里的小兄弟们,让他们错把你当成了榜样。他们的榜样选错了,跟路线走错了一个理,注定没有多大的出息。 我们自己在井底,已经没有能力爬出去就算了,还是要告诉后生们,天实际上是很大的,鼓励他们趁年轻要争取爬出井底,去看看外面的天地,是不是精彩,自己去体验就知道了。对了,都教授博导了,不会您也不知道外边的天地吧?那就惨了,那就娘矬矬一窝了。 前些日子乱写的一些文字,没有逻辑。 算是对自己新年里的提醒吧。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8952 次阅读|44 个评论
从教师休息室新变化看高校后勤专业化
热度 14 罗帆 2013-3-23 21:47
这个学期,我在南湖校区有一门本科生的课。为了避免因早高峰堵车迟到,我总是提前到校。 第一次进入新 3 教学楼,上了二层,先找到教室,然后找教师休息室。推门进去,只见整洁的房间里,茶几上放了茶叶、开水瓶、纸杯、纸巾,鲜艳的瓶花与墙上的挂画相呼应,令人感到温馨。打开意见薄,看见老师们纷纷留言表扬休息室的新变化,我也写了几句称赞的话。 老师,请喝一杯热茶! 面貌一新的教师休息室 上周星期二,我又提前到校了。提起开水瓶倒水,里面只剩一点温水,显然是前一天的。这时,一位中年女子提着一瓶开水进来了。她笑着说,今天本楼停水,她去别处打了水,刚烧开。她走了之后,我打开手提电脑想备课,取电时发现茶几离墙上的插座太远,而窗前的桌旁没有椅子。我在意见薄上留言,建议在窗前的桌旁增加一把椅子,或者提供一个接线板,以便教师用手提电脑时取电。星期五,当我再次去教师休息室时,发现窗前的桌旁放了一把木椅子。 这个星期,休息室里增加了报纸和《特别关注》、《音乐教育》等杂志。看着茶几上学府物业公司“真诚服务到永远”的牌子,深感欣慰。 过去在南湖和余家头校区上课时,教师休息室里只有桌椅,门外有一个需要用卡才能取水的饮水机。尽管学校给老师发了卡,因为不知饮水机里的水是否及时更换,几乎没敢喝过。在东院上课时,没有看到教师休息室。 据说,学府物业是管理我校旁边升升学生公寓的公司。从教师休息室的变化可以看出,干净整洁、服务周到、跟踪反馈、及时改进,体现出学府物业比学校后勤部门的管理更为专业。 由此可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引进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个人分类: 教学花絮|8321 次阅读|32 个评论
我们好像正在朝着与诺奖相反的方向上飞奔啊
热度 71 wangdh 2012-10-10 00:12
我们好像正在朝着与诺奖相反的方向上飞奔啊
我们好像正在朝着与诺奖相反方向的路上飞奔啊 (王德华) 诺贝尔奖是中国人(确切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一块心病,一个心结,一种情怀,一个追求,一个希望,一个梦想。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情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迫切。杨振宁老先生前几年曾预测过,(好像是) 20 年左右(?),说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的。 只要有梦,只要认真做事,只要有决心,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早上与同事在议论今年的生理和医学诺贝尔奖。同事说中国 10 年之内要实现这个目标,好像还没有看到苗头。我开玩笑说, 10 年啊,太乐观了吧。从当前学术界的情况看,教育界的现状看,从研究生的情况和大学生的状态看,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那么,我们正在干些什么呢?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呢?有老师说,我们还没有学会吃饭呢。吃饭是一种本能,还需要技术吗?老百姓说,挣饭碗,是需要两把刷子的。有“两把刷子”的人,是保住个人饭碗的保证。所谓的“两把刷子”,就是专业化,就是本事,就是技能,再说科普点就是“有两下子”。说一个人“有两下子”,就是说人家有特长,有专长,同样的事情人家做得好,做得妙,做得精致,文一点说就是做得 Professional 。为了吃饭,有两下子,有两把刷子,那是必须的。要是再有点绝活,无论是祖传的,还是独创的,更是一块宝。你敢拍着胸脯说,你肚子里有两把刷子?你在你的行当内有两下子?不眨眼说“有”,是爷们,女孩就要找这样的男朋友才是。 现实呢?两眼望去,虽说不是不堪入目,也是目不忍睹。教授们在干什么?研究员们在干什么?国家的那些人才们在干什么?博士生们在干什么?硕士生们在干什么?大学生们在干什么?高中生们在干什么?中学生们在干什么?小学生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当今学习最认真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每天最累的是中学生们,可是他们做的都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他们本该阳光灿烂、享受童年,在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茫茫人海中,有哪些人群是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我们有多少本来有获得诺贝尔奖潜能的才子们被父母、老师和学校过早地葬送、抹杀了呢?有多少人追求科学的梦想,被导师们活生生地毁掉了呢?有多少年轻人的青春年华生硬地被手机、短信、网络毁掉了?又有多少人每天躺在床上、在睡梦中度过却一旦醒来就在抱怨个不停? … … 我们的确很努力,我们真的很劳累,我们被各种政策赶着跑,我们停不下脚步,我们来不及思考,我们从不关心是不是跑错了方向啊?我们奔跑的尽头是不是一片汪洋?还是一片泥泞?还是绝路?有没有站得高一点的高瞻远瞩者先望望远,告诉我们这些盲目奔跑在路上的人们?那些领头羊是不是更需要停下来看看路啊?本来我们只要回头走一段泥泞的路,爬一段陡峭的山坡,可能就到了终点,那里可能就摆着诺奖的奖杯呢。可我们喜欢短平快,喜欢投机取巧,喜欢假大空,喜欢在平路上、下坡路上狂奔,喜欢跟在前面不知是什么人的屁股后面一路奔跑,可能我们真真是跑错了方向啊,否则为什么人家都到终点了,咱们还看不到希望呢?黎明前的黑暗? 每个人做最好的自己,每个人做点自己满意的事情,每个人为了自己的饭碗学两下子、有两把刷子,静心想想,喝杯凉茶,看看路边的风景,抬头望望前面,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许很快就有人到达终点了,所谓殊途同归。都挤在一条道上,有长眼睛的、理智的,多数是不加思考毫无目的随大流跑的。领头羊最重要,最关键。不明白这个道理,到草原上去放两天羊就知道了。当然,不听牧羊犬的教导,一旦掉队遇到狼来了,自己的命运就知道了。 老家伙们没有多少希望了,认真给小年轻的指指路,做个铺路石。亲爱的研究生们,你知道自己要学哪两下子了吗?清楚自己需要有哪两把刷子了吗?别抱怨,别偷懒,别欺骗自己,清醒点,理智点,趁年轻,把握现在的好机会,学点真本事,掌握点真技术,多读书,多做实验,多思考,多写论文,没错的。 我们当今缺少一种东西,很需要一种东西。什么?精神!职业精神,敬业精神!做最好的自己,足够了。 话说回来了。不走错路,就不知道正路。如果不迷路,就永远不会走出一条新路来。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太聪明了,反而会误事。 迷茫中,走出去的,必定是强者。高风险,才有高回报。没有路,杀出一条路就是生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谁能带我们突围?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9524 次阅读|113 个评论
提醒:计算机病毒日益商业化、专业化
热度 8 outcrop 2011-9-30 15:18
Stuxnet超级工厂病毒是一个针政治对性很强的商业化专业病毒 ( 这里有技术分析 ) ,算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最近又出来一个“图纸大盗”病毒,只感染装有AutoCAD(最流行的平面设计软件之一)的电脑,然后扫描搜索dwg等格式图纸,悄悄盗窃发送到指定邮箱;据360安全中心保守估计,该病毒已经盗取了上万份图纸。 虽然木马等窃取商业资料已经很久了,但国内以病毒形式大规模传播,专业领域明确的盗取图纸,这还是第一次。 相信这只是一个开端…… 以后诸位的论文、数据、项目申报书等等,可能也得留个神了:网络世界潜在的风险很大。 延伸阅读: 提醒:专盗设计图纸病毒问世 http://www.jdgcs.org/news/innovation/2011/0930/autocad-thief-protection.html 病毒转型商业间谍!360截获“图纸大盗” http://bbs.360.cn/4005462/251307001.html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323 次阅读|14 个评论
叫我”教授“(call me "professor")
热度 19 qiongfeng 2011-4-28 00:55
前段时间,听说一个同学给一位漂亮女教授写email的时候,称呼是Miss XXX. 女教授很不高兴,回信说到"call me professor next time". 我听了很有感触。在以前的我看来,这样的老师未免过于死板严肃。现在看来,女教授的反应很正常,也应该受到尊重。 我的成长环境应该是85后90前独身子女的一个典型。 家庭环境:父母宠爱但不溺爱,也不push,尊重我自己的决定; 学校环境:重视应试教育,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有新的看法; 社会环境:对自由的标榜很高。 这些环境几乎快让我成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如果我对它的定义理解正确的话)。 尤其在青少年的时候,受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NBA,RB,hip-hop,街舞等),自己也喜欢穿着宽大的运动服,嘻嘻哈哈的插科打诨,表面上从不认真对待一件事情,喜欢慵懒,散漫,个性的生活。 突然一下子要读博士了,心里角色还没来得及转过来,依旧这么生活着。 却发现其实自己根本就被传播到中国的美国大众文化给骗了,自己也被老板教导过要"be professional",遭受过打击决定该洗心革面了。 暂且先不论学术上怎样表现"be professional",这个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积累。有些方面的"be professional"我们稍微修饰一下的确可以做到。 首先,在着装上表现"be professional"。 普通美国人的确散漫,穿着小吊带,夹趾拖就出门了。但真正进入科研的美国同学还是比较注重着装的(我觉得这跟美国正式场合需要穿正装也有关系,美国小盆友的校服就很正式,从小就知道在正式场合应该如何举止,如何表现的更professional,而国内似乎没这个要求)。 我虽不像某些科研狂人那样几天不洗澡,几个月不理发,但刚进组不run实验的时候,就像国内那样穿着夹趾拖鞋。可发现组里的美国同学没一个那么穿的,我老板也总是穿西装打领带,过了几天,自己不好意思就悄悄的撤了。 当穿着“be professional”后,才会给别人“be professional”的第一印象。 其次,在语言表达上"be professional"。 国内引进的美剧大部分是轻松搞笑版的,说话很口语化。 但为什么研究生入学的时候要靠GRE,写Argument呢?这不是浪费时间。我们需要这些词来体现我们的专业化。 看《Friends》的同学肯定知道Ross Geller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是怎么说话的吧,真是一连串的GRE单词啊。 再次,行为举止也要“be professional”。 在实验室里师兄师妹吵吵闹闹不太好吧。当然,回家跟男盆友咱该怎么撒娇还怎么撒娇。 最后,还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be professional",比如ppt的图片制作,参考文献引用,这些都是小细节。但"be professional"却是一种科研态度。
4630 次阅读|25 个评论
抓个站街女还那么兴师动众!
gaojianguo 2010-10-23 09:10
( http://msn.ynet.com/pic.jsp?oid=70579087pageno=2 ) 附: 史上最上进的淫女 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妥,应该改成史上最敬业的性工作者。职业,英文可以表达为 Professional,即专业化。维基百科对Professional的定义(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fessional ),现摘录如下: 1.A professional is a person that is paid for what they do. 2.Expert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field which one is practicing professionally. 3.Professional is a expert who is master in a specific field. 试看各行各业又有多少人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小姐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定义1)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并深有体会(定义2)发愤图强,从这点意义上讲应该给小姐个职称(定义3),譬如教授什么的。虽然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尊重诚实劳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但我们恰恰欠缺的也是这种常识极其执行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5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文化没有professionalism?
zhumengjin 2010-9-12 00:02
======= ============================================================= Professional一词最早大约出现于1420年,但professional与职业、专业之意挂钩的现代用法始于1811年,而单词professionalism更是1856年才出现,其出现时间比美国的年龄还短了数十年,可见professionalism并无多少历史沉淀。根据牛津词典,英语单词professionalism意指competence or skill expected of a professional,或者the practising of an activity, especially a sport, by professional rather than amateur players( 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professionalism?view=uk )。 根据上述解释,professionalism的直接意思可简单 地理解为专业(家)能力、专业(家)技艺,或者是职业化运动(与业余相对)。 当代汉语没有与professionalism精确对应的专用词汇。如果直译,professionalism可生硬地译为专业主义或职业主义,国内一些文章多用专业主义。除了与外行、业余相对的直接意义之外, p rofessionalism的深层内涵还可延伸为一种信奉、推崇专业化、职业化的哲学观点,或者说是一种职业至上、操守为重的信念,可以理解为人在道德、甚至在信仰层面上坚守职业道德、恪守行业规矩的内省精神。 尽管当代汉语确实没有与professionalism完全等同的固定词汇,但不能以此认定中国文化缺乏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在这一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上,我不同意置顶博文《继中外优秀传统 改目前庸俗学风》的论断。 事实上,不论是professionalism的直接意义还是延伸意义,不论是当代中国还是古代中国,中国文化从来都不缺乏professionalism的概念,只是涉及一个表述形式和显化程度的问题。比如,在当代中国,人们为了表示做事能力强,常说自己做事很专业;又比如责怪语你做事能不能专业一点以及对事不对人等;再比如公司管理理念标语专业化是质量和效率的保障等等等。这里所提的专业等就体现了professionalism或大致与professionalism的含义相当。我国古代也很讲究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我国自古就有道有道法,行有行规的说法,几乎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有道德或信念层面上的道规。即使是不讲道德的不正当行业也有它们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比如,古代文人骚客仿作字画赝品有行规,一定要故意留下蛛丝马迹的破绽,以要求赝品模仿者遵守起码的道德底线。古人云:盗亦有道,就连土匪、强盗也有最低的道规和戒律。当然,古代虽有72行,但职业分化不明显,所以professionalism内涵的显化也不明显。 总之,中国文化中的professionalism基因自古有之,中国文化中的professionalism思想可谓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从来都不缺professionalism,只是其表达形式、显化程度略有不同而已。
个人分类: 社会视窗|16630 次阅读|16 个评论
从电子血压计看新技术对专业化的影响
gzchengzhi 2010-6-1 09:21
人到中年,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而最容易测量的一个身体指标就是血压,因此测量和控制自己的血压是很重要的。电子血压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我购买的第一个电子血压计是腕式的,因为觉得测量起来比较方便。后来在一家商店又看到一个臂式电子血压计促销,才1百多元钱,顺便也买了一个。 经过几年的使用以后,发现臂式电子血压计的准确度还是高一些,尽管价钱比较便宜。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用那个腕式的血压计测量自己的血压,发现两只手的血压,低压相差10mmHg,吓了一跳,赶紧去看医生。医生用的是传统的水银血压计,一测量,非常正常。可见腕式电子血压计准确度是值得仔细考虑一下的。用很久没有使用过的臂式血压计再次测量一下,发现臂式血压计的准确度还是高一些。 但毕竟促销的产品可信度总是让人产生疑问,所以最近我又买了一个臂式的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最便宜的那种。 随着测量自己血压的次数越来越多,并主动查阅一些资料,我也开始逐渐了解测量血压的原理。当然也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对于非本专业人士来说,新技术能够促进他们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像测量血压,这样的医科大学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看似简单,但是对于外行人来说,却是一件有些深奥的技能。比如以前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医生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时候,水银柱不断上升下降,究竟对应哪一个数值才是高压,哪一个数值才是低压?看起来水银柱上升到了最高点,可是医生读出来的却不是最高点的数值。 如果稍微花一点时间,上网查一下资料,就可以知道其中的原理,且效率也高得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在这上面花很多时间的(尽管每次自己测量血压的时候,花了更多的时间),绝大多数的外行还是更愿意接受一种透明的服务,拿起血压计,不问其中的原理,一测就知道血压的高低。 因此,在没有电子血压计之前,一般家庭很少会有人购买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自己血压的。现在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电子血压计已经成为家庭中的一个很普通的电器了。 2、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将某专业领域的知识向一般民众进行普及的基本途径。由于使用了电子血压计,专业的血压测量变成了普通人都可以自行操作的过程。这样一般人都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促进对健康知识的了解。 比如我自己有一段时间低压上升到了80-90之间,这提醒自己要注意一些生活习惯了。这时候我开始全面检讨自己的生活,找出其中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其中包括戒烟、戒酒、少开车多走路、去正规餐饮店用餐(受到地沟油事件的启发),早睡早起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血压已经回到80以下。 3、新技术也同样使本专业人士和机构受益。现在我去到很多的医院,看到这些医院中的护士和医生给病人测量血压,基本上都采用电子血压计。经过观察,我觉得,并非这些医生不懂得如何使用传统的水银血压计,而是采用电子血压计实在是太方便了。在测量血压的同时,也可以满足病人的好奇心,直观的数字显示可以减少因为言语交流而产生的误解。 由于医生的这方面工作减少了,他/她们自然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专业知识方面了。 当然推广使用电子血压计还有环保的作用。 4、另一个影响则是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比如我自己现在就已经有了三个血压计,且在今后还准备购买更多的性能更好的血压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用说做到人手一部,只要中国每个家庭都配备一个,市场容量之大可想而知。 除了以上的影响以外,相信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还有有助于提高他/她们对自己专业的认知、促进新的专业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产生新的研究课题和内容、形成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等。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5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辅导员发展史看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论坛发言
dongzengshou 2010-4-12 10:14
我们在座的都是辅导员,所以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发展问题,认为在我们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道路上既存在着机遇,有存在着挑战,这项工程任重而道远。 从辅导员发展历史来看,当前呈现出最好的发展时机。 我国实行辅导员制度是从 1953 年清华开始的,但由于当时还没有普遍推广,后来呢又出现了十年动乱,所以我们现在研究辅导员制度习惯上从 1978 年恢复高考制度开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78 1989 (前职业化期)的 l0 余年间,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凸显了以下特点:一是辅导员专业建设尚未起步。这一期间,党和政府虽然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明确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德育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但是这些努力止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范围,辅导员的专业建设几乎为零,二是辅导员的身份定位模糊。辅导员起初主要由教师兼任,其身份主要是教师,其后在身份上又与政工师等同,到了 1987 年 5 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颁布后,其身份又定义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三是辅导员专职化尚未起步。辅导员多为兼职,专职较少,更勿论专职化。四是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中名重实轻。辅导员岗位形同虚设,无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辅导员的地位与作用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第二个阶段是 1989 2000 职业化准备期,在这个阶段完成了辅导员的职业准备,大家都知道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学潮,虽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国际政治等原因,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也是导致学潮的重要原因。因此党中央 1990 、 1993 两次发文,国务院 1994 年、教育部 1995 年先后对辅导员建设问题发文这一时期,身份界定逐渐明朗。将辅导员工作归为政工系列,编制归为教师,辅导员专职化思想开始出现。但是兼职化一直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主要做法。 第三个阶段是 2000 年以后(职业化初期),一直到现在,辅导员职业化的情况我们就比较清楚了,由于大学的扩招,使原来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大量涌入校园,相应的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等多方面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所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重视明确了辅导员身份、编制等等,意味着专职化的形成和专业化建设的开始,但我认为目前的身份依然不够明确,建议将来能够像国外一样或者说向国外借鉴,比如美国的辅导员被称为学生事务管理者,在学科上单列,叫做大学行政管理,从整体上给辅导员一个名称,不要模糊,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既是什么,又是什么这样就造成什么都不是,还是一种管理者的狡猾。 那么从辅导员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寻找一下每一个阶段对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推手,第一个阶段,显而易见,经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高校停招, 77 、 78 是第一届,最主要的是人们当时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相当严重,(内向的人多),再加上当时的环境下,对于政治学习非常重视,在这个阶段出现政治辅导员实非偶然;在第二个阶段出现了学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思潮的大量侵入,势必会在大学生中产生影响,所以这正是出现了政工干部式的辅导员推手,当前推动辅导员建设的最大动力就是扩招,这个动力和以往的动力不同,以往的动力有着偶然的因素,而大学的扩招已成为必然,大学教育的普及也将变得越来越可能,所以这个动力还将在今后长时间的存在,并且由于大学教育的普及,各种层次的教育的出现(三本、全日制工程硕士),这个动力还将越来越强劲。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大力推动,预祝我们共同关注的事业有更将辉煌的明天。 谢谢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加快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的建议》
dbmoth 2010-3-15 15:44
农工党中央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 (一)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作物耕作制度和种植结构的变化,导致常发性病虫害频繁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突发成灾频率明显提高。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非常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是实现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农工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建议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的投入。建议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建设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模式。   (三)引导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浙江、河南、上海等地探索形成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建议有关部门应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四)强化对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指导。建议各级植保机构要切实做好对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工作。对从业人员加强安全用药、防治技术和药械维修技能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力争每个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积极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除化学防治以外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要点,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开展应急防治。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专业化防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专业化防治组织在注册、工商登记、税务豁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小额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探索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的防效保险和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险,为专业化防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建立健全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建议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制订适合本地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和运行行为。逐步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探索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认定标准和行业准入考核办法,逐步做到植保专业化防治人员持证上岗。针对服务中防治是否达标等争议问题,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探索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药害等鉴定机制、防治效果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个人分类: 植保|25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学往教》------学生交流:使自己专业一点
热度 1 freefloating 2009-1-1 23:02
本来打算接着杨玲的话题谈定位,但这几天看了几篇博文:一是 王鸿飞老师的《 素质教育是个扯淡的事 》 , 再就是 解荣军 老师 《 女儿幼稚园的体育活动 》 之后,我觉得非常有感触,担心我的学生们在某个年龄不能理解某些问题,所以再来说说专业化的问题。 之前我在 《学生交流:不是人才太多,而是人才太少》 中曾经提到“兴趣无所谓有用没用,但却有专业业余之分”。其实今天还是这个问题。还是从自己说起。 我曾经稀奇古怪的做过很多事情,比方说:在电台做业余主持人做了 5 年,考过教育学的硕士,考过社会学的博士,跟老公开游戏厅带着一群孩子玩红警暗黑,其他一时兴起学的干的玩的东西就更多,我一直不担心自己介入任何领域,但是我渐渐发现:乌七八糟干了很多事情,不过是使自己逐渐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如果我不能在一条专业的道路上走下去,就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需要靠自我吹嘘实现价值的人,而不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专家,也就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我不希望当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靠着在幼稚的学生面前吹嘘自己的过去聊以自慰。 后来决定还是在坚守自己的物理专业,但自己最大的隐痛还是专业素质不高,自我安慰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作为女生也算专业,至少课物理课教的还算专业,也在拿博士学位,也能拿到国科金项目,凑凑活活在潍坊也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但我还是厌恶自己的太容易综合,不容易深入。 以前我总是安慰自己:综合一点,做个老师可能做得可以更好些。但随着自己在专业的形式下走下去,就感到距自己专业理想的差距似乎越来越大,就不再自信自己的想法:如果一个老师不能在专业上有所成功,其实不过又是给了学生一个虚幻的模板,不过是在表演一无所用的知识,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来用它来创造价值,何谈培养出专业化的人才呢? 当然我这是在往高处谈,我怎么说还是有个能养活自己的职业,平稳而进步着的家庭事业,同时我也不相信这个社会上很多貌似成功的人有多么专业,这就是我进步的动力,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更专业一些,我就能生活的更好一些。 其实我一直以来我最佩服的人也是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就是佩服“行行出状元中的那个状元”,不管是什么专业,你是盖楼和挖坑的,你是学文的还是搞理,你是体育还是经商,只要你本着专业的精神和热情去做到很专业,就是最让人敬佩。同时也是实现自我生存和自我实现的最佳的道路。 就王鸿飞老师的博文来说吧,根据我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识人原则,例如: 自信的人说的不自信的话是可信的, 自信的人说的自信的话是可信的 鸿飞老师是个自信而且应该自信的人,所以他的话是可信的,你看不懂就要努力看,不要随便质疑,但可以置疑,置疑的目的是为了解惑,这是青年学子应该注意的。 “ 但是我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一直力求避免和克服的问题恰恰就是广而不精。我上大学之后逐渐发觉无论如何使自己成为某一问题上无可争议的专家才是一个聪明人应该追求的最重要的事情。否则知识过多反而会成为自己的严重负担,最后最多使自己成为一个学问上的业余爱好者,所谓的 Dilettante in knowledge 。我后来更逐渐地了解到,只有在某些关键、重要和有创造性的事情上精到之后,才能对更多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现在回头看来,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方向,我算是属于有点先知先觉的。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是需要各种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是没错,但是只有在某些方面专门的知识和精益求精的能力才能保证他能够有一个可靠的立足点。再说白一点,才能够找到一个像样的工作并且不失去这个工作。 我看现在的这一大批大学生,绝大多数人在什么事情上都不知道追求精益求精,结果成为完全没有个性和专长的人,谁还会尊重他们?他们其实都是过去一二十年来不负责任的所谓素质教育思潮的受害者。 ” 这个非常重要,而且你一方面的深入,必然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深入,而从来没有深入过的 人,他的肤浅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的确非常重要。 我这里谈的专业,并不是指大学的分科,其实是指的任何专业化的训练。 我觉得当前国内教育的问题不在于素质教育不够,而是专业化程度不够。 国学教育的人不懂多少国学,体育老师不是专业出身,英语老师口语一塌糊涂,所以没办法教好学生,只能拿各种借口说事。 从 解荣军 老师 解荣军 老师 《 女儿幼稚园的体育活动 》 的博文你可以看到日本小孩的体能教育多么专业,咱们的老师不敢,怕伤着孩子,为什么怕,因为他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叫科学的锻炼,一个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难道不该知道怎么针对不同年龄的小孩子应该怎么训练吗? 整个社会专业化水平不高,根本找不到专业化的模板,所以很难让学生学会精益求精,就从来没见过精益求精的人,都是凑活。 不过即使我们目前教育有困难,但学生们应该知道专业化的重要性,以后的社会安身立命就靠这个,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一下什么叫专业水平,然后以专业水平要求自己。 无所谓什么专业,但你必须专业。你就算是个做面包的,做专业了也可以挣大钱,看看亚辉的 技术第一 , 科学第二 ,其实你应该知道,中国各个层次的专业化水平都很低的,所以你只要更专业一些,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本身就是问题。 专业和不专业就是不一样,比方说健身,你要找专业教练。学声乐,人家专业老师也能把你高不成低不就的给你放开了。即使是业余爱好,也不要太不专业啦。 博文写得相当不专业,絮絮叨叨,其实不过是解读王老师的文章,希望学生忙活完了考试之后能看到,还老怕他们看不懂,老婆心切啊!今天不能写了,以后也要少些,完成了学生交流系列,以后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虽然当老师的写点这个还是应该的,但还是要多搞搞专业, 2009 年我的愿望就是自己再专业一点点,希望能出国走一走,博士像个样子的毕业,其他事情能平稳进展。 后记:最近我的感触是,如果一个科学家没有广度,是不可能有深度,这个我会继续辩证思考下去 ……
个人分类: 来学往教|6303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1: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