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仙女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巴蜀译翁亭”在重庆武隆落成揭牌
gaoguanzhong 2019-10-24 06:45
0886 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致词 0891 “巴蜀译翁亭”在重庆武隆落成揭牌 0897 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陈瑞琳致词 0903 杨武能教授讲话 0908 部分来宾合影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10/19 巴蜀译翁就是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教授,他在德国侨界也是大名鼎鼎,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译作了解德语文学,进而了解德国的社会和文化。杨老还是《华商报》专栏作家杨悦的父亲。 10 月 16 日, “巴蜀译翁亭” 揭牌仪式在重庆武隆仙女山景区天衢公园隆重举行。 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区委常委周光,武隆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参加 “2019 世界华裔文艺家重庆 · 武隆 · 仙女山采风活动 ” 的各国华裔文艺家 25 人,还有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分著名文艺家出席了揭牌仪式。 八旬译翁杨武能和武隆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强桢,共同拉下 “ 译翁亭 ” 红绸缎,全场欢呼祝贺! “巴蜀译翁亭”是一座中国传统样式的亭阁。匾额和楹联均由湖南书法家涂光明所题写。其中匾额为篆字 “巴蜀译翁亭”。 楹联为“浮士德格林童话魔山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翻译家歌德学者作家 一世书不尽的传奇”。这幅楹联精炼地概括了杨武能教授的主要成就。 此外,武隆著名作家吴沛创作了《巴蜀译翁亭记》,由四川书法家徐炜撰写,然后刻石。 祖籍武隆的杨武能教授,长期在位于重庆的川外和位于成都的川大工作,故号巴蜀译翁。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以非凡的毅力和精力, 译 介德语 文学,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 100 余种。而且译的都是名著、经典,译品字数达六七百万字,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 100 余种,其中包括 11 卷本《杨武能译文集》,集其大成,使他成为第一位健在时即出版十卷以上大型个人译文集的文学翻译家。他主编和担任主要译者的 14 卷精装本《歌德文集》是中国第一套大型歌德文集。目前正在陆续出版多达 20 卷的《德语文学精品·杨武能译文集》,以及 6 卷论著创作,杨武能全集总共 超过 26 卷,逾千万字。杨教授翻译成就最为辉煌, 其中以翻译《浮士德》和《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代表的歌德作品、翻译《格林童话 》和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名著《魔山》,成就最为突出。 杨武能教授在答谢讲话中强调感恩,他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 祖父是农民,父亲是工人。在旧社会,他自己上了几年小学,就因家贫而失学,是新中国为他带来了人生的转折,靠助学金上完中学大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歌德研究学者和作家。 去年,杨教授荣获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杨武能教授在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架起了一座横跨中德的文化交流桥梁。他的成就在德国同样得到高度的赞赏。 2000 年他荣获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 “国家功勋奖章”, 2001 年获得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学术奖金, 2013 年又在德国获得世界歌德研究领域的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这样杨教授就成为迄今为止获得这三大奖项的唯一中国学者。杨老的经历和成就,不愧是一部“一世书不尽的传奇”。 武隆地灵人杰,当地有感于由武隆山区穷苦山民人家走出的武能先生为家乡带来的荣耀,于武隆仙女山为武能先生建亭勒碑,亭名 “ 巴蜀译翁亭 ” 。据悉,由政府部门为健在的文化人打造纪念亭阁在国内尚属首次。杨武能教授在答谢发言中透露,操办方主张亭名为 “ 译翁亭 ” ,但是被武能先生坚决否定,盖因 “ 译翁亭 ” 与安徽滁县 “ 醉翁亭 ” 发音相近,而武能先生谦卑地认为自己的成就并不足与文豪欧阳修相提并论。 参加仙女山采风的德华作家兼记者孙小平博士认为:“其实,大凡尝试或从事过翻译的学子无不有体会,翻译就是一种文学创作,唯与单语文学创作相较,翻译更见语言的功底,更要求心智的定力和性格的毅力。古时科举有十年寒窗苦之说,武能先生苦熬过的岂止是十年,而是坚守了逾半个世纪。先生用笔聚拢了两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若论成就决不逊色于欧阳修。” 重庆市武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承蒙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邀请。得到了重庆市阳光童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揭牌仪式之前,重庆市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为参加仪式的来宾们表演了精彩的杂技和魔术节目。
个人分类: 中国名人|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游武隆山水,览仙女风情
gaoguanzhong 2019-10-17 23:08
作者 高关中,高平原,2019/10/17 今年,我们弟兄俩正在合力写作《我们自驾游中国》,正在接近杀青的时候,接到武隆仙女山采风的邀请。这一采风活动使我们收获良多。现将采风所见写出来,准备补到该书之中。 2019 年10月10日,我们哥俩应邀参加 “2019世界华裔文艺家中国重庆武隆仙女山采风”活动。 通过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20多位嘉宾赠书及采风活动后组稿出版《仙女山·武隆·重庆》,力求通过不同视角的文艺作品,开启一个“武隆走向世界、世界认识武隆”的窗口,展示武隆开拓创新、开放融合的绿色发展的城市形象! 武隆是直辖市重庆所属的一区,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它位于重庆东南130多公里,与贵州交界,有“渝黔门屏”之称。汽车驶出重庆,飞驰在包茂高速(G65,从包头到茂名)上,不到两小时,就来到县城巷口镇,迎面一座马踏飞燕的高大雕塑标志着武隆是旅游业重镇(甘肃武威出土的汉代马踏飞燕铜塑是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全域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江媚瀑奇,峭壁奇特,森林茂密,野趣迷人,尤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武隆是全国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个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旅游设施完善,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大县(区)。当晚我们入住仙女山隆鑫琥珀酒店。 落在凡间的伊甸园——仙女山 仙女山在武隆县北部,据说有一峰酷似翩翩起舞的仙女而得名。海拔最高超过2000米。这一带拥有茂密的森林,奇秀的山峰,南国的牧原、凉爽宜人的气候,接待设施颇具规模。形成国家的旅游度假区,被誉为“落在凡间的伊甸园”。中心地仙女山镇,已建成欧式风格的城镇,旅馆成群,堪称山中瑞士。 仙女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 告诉我们,仙女山旅游,四季皆宜,特别是每逢夏季,避暑者蜂拥而来。冬天还有冰雪运动的旅游项目。目前阳光童年公司正在开发一个宏大的旅游设施,包括中国驿站、瑞士驿站、荷兰驿站、日本驿站等7个游乐园,为游客、特别是亲子游,提供更多的游乐项目。仙女山飞机场已基本竣工,明年将试运行,可以预料,将会带来更多的游客。 近年来,仙女山盖起大片别墅区,分为30多个小区。别墅区海拔1200多米。一般来说,海拔升高1000米,气温就降低6摄氏度。也就是说,仙女山的气温至少要比重庆低五六度。加之空气好,出门看天,就是蓝天白云。深受重庆人喜爱,这里成了重庆的后花园、避暑区,堪称“重庆的庐山”。 世界之最——天生桥群 我们考察了武隆县北部的天生三桥(或写作硚)。这是岩溶深切型峡谷的典型代表,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入口处的巨大变形金刚告诉人们,电影《变形金刚4》以此地作为外景拍摄地,导演迈克尔·贝曾赞叹:这里是“一个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据《大明一统志》载:“龙桥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五龙山。” 武隆县(原名五龙县)因此而得名。天生三桥景区在不足1.2公里范围内,云集了三座天然石拱桥和两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群。天生三桥的形成,也是喀斯特岩溶的结果。由于地壳上升,地表河变成伏流,以今日天生桥下的通道作为它的流路,继续不断侵蚀,形成洞穴通道,造就天生三桥。伏流通道发生崩塌,又形成两座天坑。残留下来的未塌落的顶板便成为天生三桥的桥面。 我们先沿着陡峭的数千级台阶下到天坑底部,仰视天生桥雄姿。 天龙桥是天生桥群中的第一座,又名头道桥,以雄壮称奇,其形状最酷似人工桥:由一墩两孔而构成,我们看到的是北穿洞。桥高235米,桥厚150米,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桥顶恢宏壮观,令人惊叹不已。 青龙桥在天生三桥中最为高大险峻,桥高281米,桥厚168米,宽124米,平均拱高103米,平均跨度31米,桥洞高大险峻,犹如飞龙在天。桥的高度和厚度均排名世界天生桥第一位。据说,形如洞开的天门,在雨后阳光下,瀑布飞洒如烟如雾,常会出现彩虹。桥身映入彩虹之中,隐约可见飞龙在天,青龙桥因此而得名。 黑龙桥,桥高223米,桥厚107米,宽193米,平均拱高116米,平均跨度28米,桥洞幽深黑暗,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因而得名。这里瀑泉纷洒,信步其中,恍若隔世。桥宽居世界第一。 天生三桥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前三名天生桥。试比较,法国Bous del Biel天生桥在欧洲著称,但桥高仅100米,桥厚30米,拱高约70米,平均跨度60米,与武隆的天生三桥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 天龙桥和青龙桥与周边的山壁围成天龙天坑,口部直径522米,面积10万平方米,最大深度276米。而青龙桥和黑龙桥与四周石崖也构成一个口字型天坑,其高空悬崖边一山岩酷似展翅欲飞的老鹰俯视坑底,故名神鹰天坑,最大口部直径300米,口部面积5万多平方米,最大深度285米。属塌陷型天坑。天坑是口部直径和垂直深度均大于100米,四壁陡峭的大型岩溶漏斗。武隆县是世界上天坑数量和类型最多的地区。 三桥夹两坑的景观称奇于世。景区集山、水、瀑、泉、峡、桥,和遍山的翠绿,构成了一幅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逶迤不绝的自然山水画长卷。 就像在天然美景中画龙点睛一样,2005年在天龙天坑中复建了一座天福官驿(唐代始建驿站,后毁于兵燹),为幽静的四合院。该驿站古朴神秘,环境幽绝,被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遴选为唯一的外景拍摄地而名扬天下。成为天生三桥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距离天生三桥景区3公里。在仙女山镇白果村,还有一个龙水峡地缝。整个峡谷高差达350米,两岸最窄处仅1米,全程游道4公里,主要为栈道式设计。该景区由入口地缝、中途穿洞、出口地峡三段组成,内有峡深壁立、原始植被、飞瀑流泉、急流深潭交相辉映,是武隆境内又一岩溶地质奇观,也是武隆国家岩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宫殿——芙蓉洞 “喀斯特地貌”必然发育大量的溶洞,我们乘缆车上山参观的芙蓉洞,就是最美最奇的一个,距杨老祖籍江口镇4公里。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就包括芙蓉洞、天生三桥和仙女山。芙蓉洞口的木牌上介绍说,岩溶洞穴是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地下洞穴。芙蓉洞全长2700米,游览道长1860米,宽高多在三五十米之间,1993年5月26日被当地村民发现,次年就对外开放。芙蓉洞之美,闻名海内外,尤其是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珊瑚瑶池,石花之王,犬牙晶花等景观堪称洞穴瑰宝,被誉为“芙蓉洞五绝”。在各色灯光的辉映下,石笋石钟乳等呈现出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这时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各种各样的景致命名,甚至编故事。听听,松柏会仙、芙蓉睡佛、八仙过海、万箭挂壁、九天银柱、银丝玉缕、火箭待发、擎天玉柱、金銮宝殿、贵妃浴池等,就是人们看到洞穴各处美景的想象。当然这样的想象并不唯一,例如说,两根石笋一大一小,写着大小雁塔,也可以想象为夫妻柱啊,说不定更吸引游人拍照呢! 出了芙蓉洞,遥望芙蓉江(乌江支流),江中筑起大坝,建成了30万千瓦的芙蓉江江口电站。武隆县还建有一座60万千瓦的乌江银盘电站,这可是清洁能源啊!本县用不了,还向重庆输电呢! 有美景,也有美食,武隆江口鱼,乃是流传于巴渝山区久负盛名的一种传统饮食。每当民族盛节、婚嫁喜庆,丰收之时,当地山民们驾驭木舟,从芙蓉江中捞出肥鲜的野生鲢鱼、黄腊丁鱼,青鱼、鲤鱼、鲫鱼等,载歌载舞,款待宾客。我们在江口镇上的悦来饭店品尝了著名的黄腊丁鱼,果然肉质细嫩,鲜美无比。 配合自然景观,也要开发人文历史,提升旅游的知识含量,就象饭菜中加点盐,味道更鲜美。途中我们在乌江边看到了大船形状的无忌风帆,增长了历史知识。无忌风帆是纪念唐朝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约597-659)而建的。看了标牌上的说明才知道,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臣,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流徙黔州(今彭水),行至武隆县江口镇被逼自缢而死,葬于乌江畔令旗山下,墓址至今保存完好。 我们还参观了李进士石刻,李进士名李铭熙,曾任清光绪年间的户部尚书。 全域旅游开新篇 武隆县的旅游业不仅设施良好,而且在项目方面向纵深发展,发展全域旅游,以“国际知名旅游胜地”为目标。 晚上,我们观看了“印象•武隆大型实景演艺”。“印象•武隆”是张艺谋印象系列的收官之作,也是印象系列中最为“草根”、最具精神力量、最能体现巴渝民间文化的大型实景演出。整场演出以真实山景为舞台背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为主线,穿插号子、哭嫁等传统民俗和“棒棒”“滑竿”“麻辣火锅”等巴渝人文元素,成为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演出场地紧邻天生三桥景区,峡谷呈“U”形,落差180米,占地300亩,座位3000席,演出时间约70分钟,场景十分震撼,令人感受巴渝文化的魅力。 我们参观了四眼坪风力发电场(原名寺院坪)。它座落在乌江西岸的和顺镇山巅之上。远看风车,成排巍然耸立,整齐雄壮撼人眼帘。站在威武山公园高处,目睹巍峨群山、险峻乌江、幽深大溪河,云雾缭绕的山河美景尽收眼底。 白马山地处乌江之南,与仙女山遥相呼应,也是风景优美的自然保护区。以爱情为主题的天池缘景区吸引来无数情侣佳偶。 火炉镇与仙女山毗邻。这里有万峰林海,并以龙溪古渡著称。龙溪古渡是大唐古驿站的水码头,周围生态良好,植被茂密,河对面悬崖上有溶洞。侧面有一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两侧有龙头和龙尾,这是历史留下来的珍贵遗产。 10 月16日,仙女山景区天衢公园举行“巴蜀译翁亭”揭牌仪式。楹联为“浮士德格林童话魔山 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翻译家歌德学者作家 一世书不尽的传奇”。匾额和楹联均由湖南书法家涂光明所题写。祖籍武隆的杨武能教授,号巴蜀译翁。 他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以非凡的毅力和精力, 译 介德语 文学,迄今出版各种版本的译著100余种。去年,杨教授荣获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武隆为杨教授而自豪,在仙女山专门修建了“巴蜀译翁亭”。
个人分类: 中国各地|2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玉挂连天美如画 - 读苏德辰《仙女山的雪景》有感
热度 1 xucq45 2012-2-16 09:35
玉挂连天美如画 读苏德辰《仙女山的雪景 》有感 松枝绽绿开冰花,银铠素装亮披挂, 莽莽暮色林成海,玉挂连天美如画。
个人分类: 诗歌抒情|3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