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感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情感真的是【感性】的吗?
热度 1 outcrop 2012-11-11 11:31
情感真的是感性的吗? 我认为不一定,如果一段情感的主角双方都是没有学习或者钻研情感相关知识的话,那么看起来可能是感性的。 但如果学习了一定的相关知识,比如心理学,那么一个人的情感在很多时候,是可控、可观察的;也就是理性范围的事了。 对情感的可控、可观察也许就是心理学的可怕之处;也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这种可控、可观察并不如工程中的那么精准。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风花雪月|3093 次阅读|2 个评论
男性理性女性感性?!
热度 13 lvnaiji 2012-9-25 16:07
吕乃基 感性、理性和悟性,是人之常理,不可或缺,不可偏废,三者并无优劣高下之分。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人群这三种“性”的比例还是有所差异。此处不对此作学理上的研究。 一般而言,女性偏于感性,当然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男性理性较盛,但也有甜得发腻的费玉清。 女士上街,随心所欲没有矩。即使手头写好购物清单,到了地方,便抛之脑后:这不错 - 那不错……那些大卖场正是为女性而开。 男士上街,牢记目标,直奔主题而去。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电影《追捕》中的台词用到购物的男士恰到好处。 陪太太购物是世界难题:永远不知她下一步迈向何处,什么是心头泛起的下一个购物意愿。最好的办法是不想,不猜。对她的所有愿望表示弱弱的赞同。注意:是弱弱地。否定是万万不行的,而强势赞同会适得其反。这里的“最高境界”(哈哈,到处有“最高境界”)是,稍稍提点不同见解,在遭到反驳后即表示赞同,只一个回合即可!以衬托太太的……和正确。没有回合不过瘾,回合过多不耐烦。有时太太会在付款前改主意,先生须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改弦更张。 居家度日,吵架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每每吵将开来,夫人便历数先生在近日吵架主题上的那些嗅事,绘声绘色,一五一十,娓娓道来,铁证如山,令先生哑口无言。反过来,先生要是数落夫人,往往只能笼而统之,泛泛而谈,自然没有杀伤力。女性平素里感性,一旦需要,便把看来不起眼的理性用到了刀口上。 男士平素里理性,把那点有限的感性用到与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的出神入化的武功,或者时过境迁的恐龙上。乾坤大挪移和侏罗纪公园不过是成人 - 男士的童话,与眼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全然无关。或许正因为此,耽溺于金庸的男士往往会被夫人从童年的梦中唤醒,起来,打酱油去!或许正因为此,那位从梦中惊醒的男士才会这般没好气,“关我屁事”!好事者只注意到“打酱油”,而在这前后发生的家务事,或者说,“上下文”,嘿嘿,说来话长…… 以上系屡次酒后男士诉女士的声讨会上的发言纪要,各位尽可添油加醋,幸勿对号入座。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499 次阅读|28 个评论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
热度 1 xin 2012-9-21 09:10
最近一年多,很少写博文了,原因除了博文不可控制的传播带来的恐慌与不安之外,还有,每次写的博文大多悲观消极,感觉于事无补,并且除对自己心情稍有整理之外,对生活和工作并无多益。想一想这样的文章,会给人家一种自怨自艾的感觉,一种只顾自己感受,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自私行为,要知道坏情绪是有传染性的。但压抑、麻木的生活,让自己内心负能量不断积累,总在某个时候要略写一二,作为一个释放或者心情的自我救赎。今天谈一谈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快乐起来。 首先,理性与感性地面对生活。 我觉得生活中将理性与感性合理的运用,是一个快乐生活和成功人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经营自己生活与工作的重要战略。我坚定地认为主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专门体验痛苦的,更应该是体会生活的乐趣的,当然,我不信主,我相信自然。我认为好的生活,不仅仅应该是理性的、深沉的,也应该是感性的、充满乐趣的。过于深沉理性,生活会乏味无趣,单调刻板,失去乐趣。缺乏乐趣调剂的生活,势必影响自己的思维发展,对自己的健康与科研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影响。当然,长期的理性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高层次、持久的精神享受。而过多感性的生活,任这自己的性子行事,我行我素地生活,这种生活是可以得到快乐,但这种快乐可能是短暂的,临时的,肤浅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乐,但由于缺乏理性的束缚,缺乏理性的规划,更多地是明日愁来明日愁。由于缺乏对生活充满理性的长远规划以及对近期工作的合理计划,那么,时间长了,注定是一个随遇而安,缺乏目的性与效率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能好吗。我并不排斥自然主义,但要做一个理性的自然主义。 因此,我们的生活应该充满理性与感性,用理性去构建自己的未来发展路线,规划好近期的各项工作,轻重缓急,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地,理性深刻地面对生活与工作,而不是毫无计划的肆虐时间。同时,在人生既定道路上,也要给自己一些乐趣,如果客观上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那么至少从主观上要给予自己快乐心情。从读书、锻炼、旅行、交流中得到心灵的乐趣,自然的乐趣以及友情和亲情的乐趣。干涸的生活需要我们用伟大的爱去滋润,充满误解、歧视、争论与分歧的荒凉世界,需要我们用主观的最美好的情感去臆想,去营造。让自己变成一个即深沉、又快乐的人,一个勤奋工作,又充满幽默感的人。 其次,认识自己。 世界已经如此,生活已经如此,而自己或许还能有一些改变。改变之前,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人一生中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认识自己性格、脾气、秉性、天资、出身等,对自己与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有一个客观评价,这是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出发点,是最现实的出发点。但很多时候,认识自己与评估自己的时候,往往充满了主观,缺乏客观。自卑的人会将自己看的很低,但或许压抑会产生力量。自傲的人常常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常常始乱终废,不得善终。自信的人,或许对自己有个相对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天赋、能力以及性格,或许是认识自己很重要的部分,而痛苦是客观评估自己最重要的内容。 再次,接纳自己。 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不足、宽容自己的不足,甚至接纳自己的不足。再多的快乐事情似乎不能让人长久的快乐,而失去某些事情或者没拥有或实现某些事情,更可能会带来长久的痛苦。为什么要给这个世界较真呢,为什么要去苛求自己呢。完美主义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理想主义,生活本身就是一次次的妥协与折中,不理想与不完美本身就是生活的固有部分。因此,要学着去原谅自己,宽容自己,接纳自己,做一个心灵平和的人,一个可以平淡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人,一个从容不迫,波澜不惊,万事皆顺其自然的人。 最后,改变自己。 在对自己性格、脾气、秉性、天资、出身以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接受自己的过错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用理性的光辉点亮未来,用想象去设计自己的生活,问自己的内心,对于未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关心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一切都会简单起来,这时候,去改变自己,慢慢的克服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按照生活的既定计划去逐步实现,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计划,轻松地面对生活。改变自己,看着自己的改变与进步,看着可以期待或业已实现的成绩,自己会更加快乐,心智也会更加趋于成熟,进而提升了驾驭生活的能力。在茫茫人海中,在慢慢人生里,做一个可以主宰自己生活的人,一个命运可以靠自己的奋斗与努力而掌控的人。生活中诸多痛苦都源于对自己生活的无奈、无助,一种失去控制力的感觉会将生活带入深渊,也会长久地影响自己的情绪。而理性勤奋地工作,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必经之路,也是掌控自己生活的必有之路。 以上是我肤浅的生活心得,也许是老生常谈,以此献给我们业已麻木的生活。
733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什么科学网存在如此多的匪夷所思?!
热度 5 duke01361 2012-8-4 17:54
为什么科学网存在如此多的匪夷所思?! 最近两天,我家里出了点事情,心里很烦,所以就喜欢上这来分散一下注意力, 读其他人的“精彩”博闻,但我发现很多人的博闻不严谨。 现给出几个例子 一、廖俊林 精尽人亡话科学(7)西医篇 精选 谈论中医的“精”,以为中医之“精”是“精子”,这绝对是误解。从逻辑上讲,中医学强调“精、气、神”,女人是万万没有“精子”的,但女人照样“精、气、神” 中医之“精”“气”和“神”不能看表面的意思,其“精”乃“华”的意思,代表的是一种健康体征,一种“侯”。 二、林贤组 警惕一些野鸡国际出版社 精选 把Intech publishing press列在“野鸡”出版社之列 说实话,我在InTech发表过一个书稿的一章,他们把我的processing fee免除了,因为我交不起。我觉得这个出版社和PlosONE给我的待遇是一样的。因此,我坚决反对博主的看法 三、饶毅 致《自然》杂志总编的信:有关叶诗文的新闻报道 精选 首先,为什么要把给《自然》总编的信给我们看?动机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那么长的中英文材料,东拉西扯,把毫不相干的事情胡乱拼接,读后,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太缺乏逻辑和理性。 特别是看到数百支持者“文革”中作常见的语言,让人感觉非常悲哀! 在那么多的支持者中只有中科院金属所胡友俊的比较切中要害 2012-8-4 17:52 刚才我说: “反驳《自然》报道最有力的论据应该是: 叶诗文最后50米的时间(28.93 秒)虽然比Lochter(29.10 秒)快,但比Lochter那场比赛的另几个人慢:Hagino (28.52 秒), Phelps (28.44 秒), Horihata (27.87 秒) Fraser-Holmes (28.35 秒).” 现在发现不行,原因是: (1)叶最后50米成绩比男子最快的那个仅慢1.06秒 (2)而前7个50米每个50米叶的平均成绩比Lochter慢约23.25/7=3.32秒;所以据此说她的最后50米反常还是站得住脚 。 基于此以及前面提到叶的历史成绩的大幅度提高,对“Was Ye’s performance anomalous?” 给出“Yes”的回答站得住脚。 看到这种情况自然让人非常忧虑。 四、.... 哎! 我现在真的想找人打架!我不拒绝骂街和任何粗俗的行为!
个人分类: Funny Things|4813 次阅读|6 个评论
同时兼有理性和感性的人
热度 7 cutefay 2012-7-5 23:17
有些人做事是偏感性的,而有些人是偏理性的,还有一些人是感性和理性兼有的。对于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人,往往是思考问题很理性,能够冷静地把一件事情的利弊分析清楚,但是,做起事情来却很感性,有时候明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应该怎么做,却偏要这么做。所以,我想,这种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人如果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儿,心理医生很难辅导。因为心理医生的很多治疗都是给人讲道理,来开导这个人,但这样的人往往是道理都明白。 今天我在安慰一位处于迷茫和内心矛盾中的朋友的时候,给对方讲了很多道理,例如,既然没有其他可选择的道路,就一心一意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不要多想,多想也没用,桥到船头自然直。讲了半天,后来自己换个角度想,如果自己是当事人,那我会怎么想?我想,我可能也会和这位朋友一样,也有很多烦恼。很多事情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个旁人指点一下江山很容易,而自己亲临事情还能如此淡定,那样很不容易。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当局”的时候都很冷静,那这个人就无敌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7188 次阅读|14 个评论
感性、理性和智商、情商
热度 3 cutefay 2012-3-12 14:38
有很多人探讨感性与理性的区别,也有很多人探讨智商与情商的区别。但似乎没有人把感性、理性和智商、情商联系在一起讨论一下。 有些人做事感性一些,有些人则理性一些。而每个人的情商和智商各不一样。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情商高或者智商高的人,做事是偏感性还是理性?这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我不是这方面的研究学者,没有经过科学的实验和统计研究,这里不能妄下结论。但我自己有这样的体会: 每个人都有感性和理性的一面,人在理性的时候,似乎智商和情商才能排的上用场,而人在感性的时候,则似乎智商和情商都大大降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谈恋爱,大多数人谈恋爱都是感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经常会有被爱情冲昏“头脑”(这个头脑我认为是指智商和情商的综合反映)的时候,例如,明明知道某个人怎么不好,但却还是喜欢他;或者一个人明明什么都好,却不喜欢他。 我认为人该理性的时候就要理性,该感性的时候就要感性。例如,在爱情方面,两个人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往往都是被感情冲昏头脑的阶段,很不理性,这个时候两个眼眼里往往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只看得到对方的优点,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当过了热恋之后,两个人开始理性起来,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于是,就有可能因为这些以前没有发现的缺点而闹矛盾,接着,两个人可能会慢慢磨合,习惯对方的缺点;磨合不了的话,两个人就分手。于是,我曾经胡思乱想:如果爱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是理性的,要把对方优缺点都完全了解投了再决定谈恋爱,那是否就可以避免一些矛盾?后来又一想:这样不现实。因为如果先把缺点都了解清楚了,那可能就不会喜欢对方了,就很难有所发展了。而如果刚开始看到了优点,而喜欢对方,这时有了爱,就更容易包容缺点,而一开始理性看待缺点,则可能还不容易包容呢!而每个人都有缺点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BTW:想起这个话题,主要是我周末做了一下国际标准情商测试题,而以前大学的时候还做过标准智商测试题,情商和智商测试结果均不低。而我平时工作理性多一些,但平时生活却很感性,于是就胡乱思考这之间的联系了。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9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性在先or理性在先
热度 3 cutefay 2012-1-16 23:28
很多时候,我在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做判断的时候,往往是立刻就能有一个印象:好还是不好,喜欢还是不喜欢,对还是不对等等,我想,这应该是感性的直觉的反映。 而我又是一个喜欢思考问题的人,因此我会去用理性来分析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分析自己为什么会 这样想,而这种理性分析的过程则是一个时间稍微长点的过程,不像感性的直觉那么快。并且有的时候即使好好思考,也未必能够完全分析得透彻。 有的时候我怕自己的感性直觉不准,就试图用理性的分析来说服自己一些感性的直觉认识,但我发现,经过理性分析之后,绝大多数时候理性的分析结果还是和感性的直觉相符的。我想,或许,感性的直觉其实是潜意识里已经很好地分析出结果了,只是还没有像显意识那样很好地呈现出来而已。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351 次阅读|6 个评论
生活中的那些乐趣
热度 1 liutianqi 2011-10-23 16:34
今天气温骤降,坐在这里突然觉得无事可做,就打算写一篇博客 ... ... 有好久没写过东西了,感觉跟文字陌生了。 想想在中学时代我也算是班里小有名气的“作家”,那个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每次的作文我都是随便写写,可语文老师总是把它当做范文,还要在全班宣读。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中学时所有的),因为他们总是循规蹈矩,纯粹的应试教育,写个作文还要规定我们的格式,甚至哪里用几个排比都有明确的界定。课下他们一般都会要求我们多读文学著作,做摘抄,但这些要求并不是自愿的,而是硬性的要求,一周一检查。我是喜欢阅读的,可我并不喜欢为了做摘抄才阅读,也不想阅读了就一定做摘抄,所以我本来主动的阅读就因为要交摘抄而变得被动了。事实上高中的三年我一次摘抄都没有交过,为此每次上语文课检查时,我都是站在讲台旁边听课的那一位,尽管我的语文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几名。在中学时候我有过好多次冲动要写点有价值的东西,可我都没有坚持下去,我已经对语文课厌倦至极,所以自己写作的爱好也几乎忘记了。 慢慢的我有了新的爱好。记不清是高几了,语文课本前几课有一篇文章是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我当时读罢此文,心情顿时难以平静,觉得自己的思想好平庸,没有大的追求。记得当时我也在看狭义相对论,一个全新的时空观正震撼着我的内心,又记起初三时读的一本漫画《霍金自传》,联想到书中提到的多个宇宙的想法,我觉得当时我真的难以control这些东西了,我几乎疯掉了。也因为此我一口气读完了《西方哲学史》,还读了冯友兰,周国平的一些书,读罢这些书,本以为可以消除我内心的波澜,没想到我却变本加厉,疯狂的告诉我的同学:“我要创建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通过吸收中西方哲学的精髓来诠释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毫无疑问同学们认定我是疯了,因为我张口闭口都是人生,宇宙,意义。 现在想来,我真想哈哈大笑十分钟用来自嘲,但我还是佩服自己当时疯狂的举动。 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经过去了,读了研究生,每天依旧像往常一样,不时的还会有疯狂的想法,不过已不像从前那么冲动。我是学物理的,但我觉得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我不赞成一个人完全靠理性来支配,我相信人生的美好大多都是感性的,也许感性并不会给国际政治,经济纷争带来太大的益处,但至少它可以带给我们非凡的人生感悟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无关哲学,仅是我自己的胡言乱语) 最近我似乎又迷恋上了一些东西,杨丽萍的舞蹈,罗布泊的魅力,音乐的曼妙.... 相信这些点滴的乐趣都可以让我的生活异常的丰富多彩。
3354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真的很理性吗?
热度 2 hjf306 2011-10-4 19:16
近日在“南方周末”网上读到刘未鹏老师的博文 《逃出你的肖申克( 7 )》 , 里面有诸多观点很值得一读。原文较长,仅摘录几段与诸位分享: 只要一件事情尚存在对自己有利的解释,我们的大脑便会毫不犹豫地、掩耳盗铃地认为那就是唯一的解释。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 我们会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不加细查,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死抠烂打揪住一点小辫子就不放 ;同样, 我们还会倾向于勤劳收集有利证据,并忽视不利证据 。事实是,当我们内心的天平已经倾斜了之后,看来荒谬无比的理由也变得光辉灿烂,别人很有道理的反驳也能被抠出“致命”漏洞。 因此,当你觉得自己想的很有道理,无懈可击,客观公正的时候,你是否真正像你认为的那样客观呢? ArtemusWard 曾经说过: 并不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让我们陷入麻烦,而是那些我们认定自己知道,却实际上是错误的知识,让我们陷入麻烦 。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立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 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即便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试着去理解错误的一方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正确其实常常也是碰巧站对了队伍,而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严密的逻辑和不可辩驳的证据 。最后,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 ———————————————————————————————————————————— 这篇博文背后的理论基础是, 人类的“情绪头脑”的进化早早先于“理性头脑”的进化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理性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和感性打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两个小人在头脑里打架。”可悲的是,理性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被感性打败(幸好没被打死)。 之所以转载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是因为科学网上经常出现各种主题的讨论、争论、辩论等各种论。有时双方会争得不可开交,彼此都认为自己与真理同在。甚至将他人所言视为“胡说八道”、“一派胡言”。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自己就一定是对的吗,自己真的是从头到尾都能保持理性的态度吗?或许,争论的开始是理性的,但不知不觉中就加入了感性的因素,随着争论的深入和激烈,可能感性因素越占越多。而且读书人(或曰知道分子、知识分子)有一个通病,总觉得自己懂的比别人多。且不说是不是真的多,知识越多也会陷入“ 我执 ”,陷入“ 知见障 ”(蒋叔对这两个概念应该很有研究,求佛普)。所以,偶尔给自己敲个警钟,提醒提醒自己。 正如文中所引的话: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即便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试着去理解错误的一方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看法和认识,也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益的东西,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正确其实常常也是碰巧站对了队伍,而不像自己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严密的逻辑和不可辩驳的证据。 只要花点时间去冷静思考思考,无论对错与否,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所益处。 刘未鹏: 2009 年 7 月获得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学位,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从事软件研发工程师工作。
个人分类: 我思我在|4203 次阅读|6 个评论
女性看人看问题经常会靠感觉
cutefay 2010-12-22 23:19
女性看人看问题经常会靠感觉 有的时候跟某个男性朋友谈论其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我表达一个想法的时候,例如我说我讨厌某某或者某个行为,这位朋友可能会反驳我说,这个人或者这个行为如何如何好,并且还有理有据,让我一时还找不到反驳他的理由。但是我会跟他说:我觉得你说的是有道理,但是,无论你给我讲多少理由,无论你的话多么正确,但我就是讨厌某某(某种行为)。 女性一般来说要比男性感性一些。虽然有些女性在逻辑性和分析问题能力也很强,但是多数女性在对待非工作的问题上,一般不愿意费脑筋把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透彻,而是凭感觉去做事。因为感觉是不需要费脑筋的行为。 尽管这种感性的行为不那么科学,但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大是大非一定要辨别得很清晰的事情啊?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个人喜好相关的事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到底是好是坏往往是无关紧要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并且,虽然女性判断事物比较感性,但是总体来说,女性的直觉比男性强,对人或者事物直观的判断往往会更准确一些。 有时候看到科学网上有些人在为一些事情争吵,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看热闹的人在自己心里总会有一个感性的判断。如果某个读者讨厌某个人,往往这个人无论这个人说什么,都会觉得这个人讨厌的。讨厌或者喜欢一个人往往没有理由的。涂改某个读者对某件事情有自己的喜好,那么无论别人再怎么说这件事情不好,也丝毫动摇不了这个读者的观念。举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信佛的人劝信基督的人改信佛,即使他说得再怎么好,我想,信基督的人也不会改变自己观点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503 次阅读|3 个评论
也要为感性活着
热度 1 springbamboo 2010-9-29 09:45
一直以为,没有感性就没有生活,没有理性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就。但在我看来,这充其量只是对科学工作者而言。对于文人,可以说没有感性就没有生活,就没有事业上的成功。一个文人的最好作品来自于感性的张扬。如果哪一天他累积了较 多的理性,那反而是一种束缚。不仅说明过了事业的顶峰,而且还极有可能沦落为一名御用或商业“文人”。远的,如诗人李白就不用多说了。近的,如三毛对于荷西爱的表白,王若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无不是一种感性的张扬。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类张扬,但毕竟都来自于真实的情感。这也是画家中我最喜欢梵高的原因。在他的画中,我都可以感知到他对爱的坚贞,对亲情的渴望,以及对社会冷漠的愤怒。 一位朋友曾说过,当初他在大学里,被人叫做文学青年,不过现在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不错 ,这就是理性战胜了感性。 因为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就是理性的膨胀,感性的收缩,最后走向死亡的过程。 感性来源于自我,是一种最为朴素的真实。然而,如果一个人要在现实生活中去勇以捍卫这种真实,那么更多的感性带来的只是更多的悲剧。作家老舍的投湖之举,艺术理论家傅雷的“自决于人民”,无不让人扼腕长叹。但即便如此,这个社会还是在不断涌现 感性的殉道者,人们还是在不断地呼唤这种感性。因为正是感性才能消除人之间的冷漠,才能使我们具有社会责任感,让正义得到的伸张。 我不是文人,但我也知道做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不能只懂得理性。每次与自己学生交谈时,我都不忘提醒:做为一名好的科研工作者,首先一定要有社会责任心,其次才是事业上的成就;而要成为科学大师,你还得是一名资深的艺术爱好者,艺术优于科学。这实际上是在说感性对于科学发现的重要性。因为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成果,只有丰富的感性才会让人充满工作热情,并赋予作品以灵性。科学研究就是需要这样的灵性,这也是为什么牛津大学一直把“艺术优于科学”做为所要遵循的治校思想的真正原因。
个人分类: 未分类|19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底”(9):现代性的认识论基础
lvnaiji 2010-8-7 16:39
吕乃基 博主的论底系列已有时日。此处先直接给出博主所认为的答案。 底,就是现代性,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现代性?现代性为什么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底? 现代性是客观或主体间性,是科学理性和由此得到的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事实和规律,特别是启蒙运动运用科学理性所得到的天赋人权和人际的契约关系,市场经济和经济人假设,是非嵌入编码知识。参见 论 底 (1 ) 中国在哪里? 之图中现代社会的体制和文化。 以下先由认识论分析现代性的哲学基础。 人类的认识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一,由 主客体 合一到分离,形成对象性关系,再到主客体相互作用。其二,主体对 客体 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马克思对此有精辟论述。其三, 主体 自身认识的发展可区分为感性、理性和悟性阶段。上述三个方面大致都可以区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认识过程的转折,人类正是在这一阶段构建了现代性。以下就由这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 在人类认识之初,主客体没有分离,主体与其认识对象浑然一体。古希腊的哲学家初步确立了主客体之间的对象性关系,指出有独立于人的存在。真正区分主客体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阶段(参见 在世界史和中国现代史的背景中理解五四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后开始的近代科学革命,伽利略区分第一性和第二性,以及由培根、笛卡儿等开启的哲学中的认识论转向,标志主客体不再浑然一体。主客体分离表明人从自然界中的提升,是人类的伟大进步,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必由之路。正是由于主客体分离,才有牛顿和近代科学的成果,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才有洛克和启蒙运动的思想,以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作为牛顿的朋友,洛克也努力客观地看待社会,看待人,希望揭示出社会中的万有引力。启蒙运动受牛顿和英国光荣革命的鼓舞,要求追溯人的自然状态(后文还要涉及)。随着经济活动与皇权分离,亚当斯密也得以客观地研究市场经济,揭示出看不见的手所起的作用 。近现代的艺术要求摆脱传统主客体不分的状况,完全排除主体的影响如照相般精确地把对象复制下来。由此可以看到,不带主观偏见、价值观和情感,客观地看待世界,这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现代性的客观特征到 20 世纪下半叶发展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中的主体间性和罗尔斯正义论中的无知之幕 和 原初境况 。 20 世纪以来,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发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科学领域有相对论、测不准原理;在艺术中加入越来越多主体的印象、感受和体验,以至在画面上根本分不出什么是客观的对象,什么是主体的内心世界。经济学领域中有要求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虽然至今对干预的程度和方式有种种观点,但毋庸置疑的是,看不见的手必须与看得见的手相结合。由科学哲学为先导,先将康德关于客观地认识世界如何可能的问题消解为是否可能。科学共同体、科研始于问题、观察负有理论,一直到现在的实验室研究、知识建构论、知识社会学等都是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强调主体和环境的作用 。尽管目前在这一领域还存在诸多争论,可以确信无疑的是,认识过程是在主客体分离 之后 再到达主客体相互作用。主客体分离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 在主客体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由于主体间的差异,因而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第二阶段由于排除了主体的因素,不同主体间对同一对象达成一致的认识,第三阶段,在上阶段所达成的共识的平台上,不同主体因对象和自身所处的不同语境而形成各自的见解。其中第二阶段及其得到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是现代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底。 二、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由侧重客体的角度分析了认识过程。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么这就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经过更贴近的规定之后,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然而最简单的规定不等于对象本身,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这就是所谓认识过程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 钱颖一 教授关于现代经济学中参照系或基准点的见解 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转折点。各门学科中的这些最简单的规定就象无摩擦状态下的力学定理一样,尽管无摩擦假定显然是不现实的。对此有必要澄清两种常见的误解:一种是以为这些定理描述的就是现实世界,因此将它们到处套用,却不知在通常情况下是用来作进一步分析的参照系,与现实的距离因地、因时、因事件而异。另一种是因为观察到这些定理与现实的差距而认为它们都是胡言乱语,却不知它们本身的价值并非直接解释现实,而是为此提供参照系。类似地,罗尔斯在完成他的《正义论》的过程中先去除个人的一切根源背景。只有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阶层,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和才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追求什么的时候,他的决策才是毫无偏见的。这就是所谓无知之幕,而这样一种人人都无偏见的状态就是原初境况。显然,无知之幕和原初境况也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状态。只是在第一条道路上经过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而达到的一些最简单的规定。 马克思通过对自己在经济领域认识过程的抽象而提出两条道路,然而这一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科学应当从经验客体的现象上去寻找背后的本体,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本质规律性的目标。这正是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之作为古希腊本体论最高成就的最重要之点所在。 在音乐史上,自远古到近现代有一个从混沌、模糊不清到有序、确定的过程。远古时期的音乐只是万籁之声以及人类的歌唱性口语,这种音乐节奏不稳定,更谈不上结构,也没有固定音高。有确切音程的五音体系还是很久以后,一直到 J.S 巴赫的平均律形成统一的标准。由远古到近现代,音乐史经历了由混沌到有序的过程 。美术史大致也沿着这一过程,由远古的混沌到近现代清晰的线条、界限分明的轮廓和色彩、几何学的透视原理,以及严格确定的构图。在各个领域的认识过程中都经历由第一条道路到第二条道路的转折点,先剔除特殊的背景、根源,略去偶然的、暂时的因素,由现象抽象、概括、提炼出若干基本概念,理出秩序,揭示规律,以把握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图景。必然性是把握曲折过程的线索,普遍性是理解纷繁现象的平台。同样,在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过程中也必然会达到最简单的规定。这些最简单的规定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预设、启蒙运动的理念,一直到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和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和原初境况 * ,等等就是现代性。因而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来看,现代性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必由之路。 在经过认识过程中所达到的最简单的规定之后,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回到现实世界之中。后现代科学从现代科学高度抽象和简化的质点、理想气体、理想液体、弹性碰撞、可逆等等,回到真实的世界,回到复杂性、涨落、偶然性、分岔、分形和混沌之中,初始条件不可忽略。要把事实和规律放到此时此地的语境之中,形成所谓地方性知识。后现代科学并不推翻现代科学所发现的事实和规律。北美蝴蝶扇动翅膀引起澳大利亚的风暴并不推翻牛顿定律,只是要在其基础上再考虑涨落、反馈、分岔。尽管分形理论的创始者芒德勃罗认为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呆滞的,但在历史上毕竟是先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然后才有芒德勃罗的分形理论;在逻辑上,分形理论并不违背欧氏几何,相反,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在有序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后现代音乐正在否定近现代音乐,同时也正在向远古的音乐复归。在后现代音乐中又可以体验到无调性( 1/4 音、 12 音体系)、无曲式与不谐和音。后现代音乐不是抛弃近现代音乐所达到的有序,而是在近现代音乐全部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美术在 20 世纪以来的种种流派则在经历了近现代的有序之后模糊线条和色彩,让构图流动起来。哲学家们则提出,要把存在置于时间的地平线上,只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的存在,提出语言的语境化。 在两条道路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所看到的是纷繁的现象和杂乱的世界,第二阶段看到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和井然有序的世界,第三阶段则回到现实世界之中。然而语境化并不违背语法,地方性知识并不违背普遍性知识,只是对普遍性知识的补充和扩展。虽然共性不可能涵盖所有个性,但个性中仍然包含有共性。第二阶段及其得到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是现代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底。 三、 最后,由侧重主体的角度来考察,可以把认识过程区分为感性、理性(或知性)和悟性三个阶段。感性阶段对应于主客体不分,对应于第一条道路的起点即表象的具体,感受到的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在这一阶段主体的感官全部开放,以直接的感性的方式与客体交流,或者说,物质用它那带着诗意的光辉向人的全身心发出微笑(马克思)。 理性阶段相应于主客体分离、客观 / 主体间性,相应于两条道路的转折点即抽象的规定。在这一阶段,主体的感官已经封闭,惟有表征客体的概念在主体的大脑中运行。理性是抽象的,远离多彩的感性世界;是冷静的,排除其他一切情感因素(当然可以说,冷静本身也是一种情感);是一致的,不随岁月而变迁。理性是主体的一种状态,是认识过程的必由之路。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到 18 世纪大陆的以头立地,一直到罗尔斯的原初境况中的人,所强调的都是理性。古希腊人所培育的理性,在经过中世纪后由笛卡儿加以确立,启蒙运动就是由理性而提出自然状态,而原初境况中的人更是 理性的 ,因为他们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有深入的理解。他们知道现实世界中的人是不完美的,知道人性不完美如何影响社会运作,知道不同的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人的毕生命运。所有这些,他们在选择正义原则时,都会加以考虑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正是凭籍理性而揭示现代性。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是现代性的认识论基础,而理性本身也正是现代性的特征之一。 然而认识还必须由此出发,结合对象历史和现实的全部复杂性,结合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将完整、丰富的对象重新构建起来。鉴于对象的复杂、多变和各异的初始条件,我们很难用近现代的理性去认识它们,理性必须语境化。非理性、直觉、定性将发挥作用,人们越来越依靠图形、多媒体,感官重新登上认识的舞台。同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当然包括主体的存在和作用,也就是在所构建起来的完整、丰富的对象中必然打上特定认识主体的烙印。这就是认识的悟性阶段。悟性阶段并不排斥理性及其获得的成果,而是将其作为认识之现代性在历史意义上的必由之路,在逻辑意义上的基础。 在上述的三个阶段中,感性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个体间的差异,在这一阶段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理性阶段则是普遍的,不因人而异,也不为背景所左右。笛卡儿在说理性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之时,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在理性的基础上,第三阶段又显示出个体之间的差异。第二阶段及其得到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是现代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底。 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分离、最简单的规定,以及理性,这就是现代性的认识论依据,而客观 / 主体间性,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秩序和规律,以及理性,它们本身也成为现代性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 顺便指出,在这样回溯的思考中, 罗尔斯还运用了类似于公理化的推理,因而较之启蒙运动更严密地揭示了现代性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基础。 罗伯特海尔布罗纳:《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蔡受百等译, 12 页,商务印书馆, 1994 吕乃基:论后现代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年,第 7 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103 页 钱颖一:在改革过程中理解现代经济学,文汇报, 2002 年 3 月 31 日 周昌忠:《西方科学的文化精神》 P15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吕乃基 : 河流与山峰, 《东方文化周刊》, 1997 年 20 期 水梦云:何为正义,如何公平解读《正义论》,〈南方周末〉, 2003 年 5 月 8 日
个人分类: 特别推荐|5831 次阅读|7 个评论
感性与理性
caoman 2010-8-4 17:29
人与生俱来丰富的感官和善于思考的头脑。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可以感知并熟悉周边的人和物,大脑可以思考并推理已经发生和可能会发生的事,分别称之为人的感性与理性。 感性通常意义上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形成的认识,认识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主观的,一般说来时间越长,情感越丰富,认识越深刻;理性则是指通过判断、推理形成的认识,认识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的、全面的,一般说来掌握的知识越多,经验越丰富,认识越正确。因此,要客观认识人的两种属性及其特点,并灵活应用。如 有理性主导的组织较长久,黑社会因有严格的规则和感情约束才久治不止;中国民企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始靠哥们义气发家太感性,及时调整建立规则方可幸存。 感性与理性都基于人的本能,只是偏重点不同而已。按照马歇尔提出的人五个层次的本能需求,感性偏重于安全和感情,理性则偏重于生理、尊重和自我实现。因此,感性和理性是人的两类本能需求的反映,知道不同阶段需求的表现不同,有助于校正我们的行动,如年轻人多将爱情看的至高无上较感性,应注意不能忽略对知识学识的积累;过了而立之年多以事业为重较理性,应注意不能忽略对亲朋好友的照顾;工作中经理人管理督察时对待私交甚好或不好的同事多较感性,曝露自己职业素养缺失,损害个人形象和团队凝聚力及公司利益。 感性与理性的逻辑基础不同,且都在发展变化中。理性的基础来源于社会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规律和规则不断出现,如哥白尼用理性的推理和计算提出日心说打破地心说,却遭到一些因循守旧的老学究专家的反对;感性的基础来源于人的情感规律,随生物钟的变化而起浮,随经历的变迁而转换,如年轻人天真烂漫、自以为是,中年人谦虚豁达、深谋远虑。 感性与理性因人而异,一般女人较感性、男人较理性。女人易受情感因素影响,会顷刻间融入电影情节中泪流满面,会对熟人或弱者格外的照顾和同情,其善感优势也越来越得到发挥,如政府部门的计生委、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等多为女性;男人习惯剖析推理事实,会对虚构的浪漫爱情剧嗤之以鼻,会在事业追求中发挥求真、求成的精神,无论职场管理层、政界领导人还是科学界学者,都有男多女少的特点,这并不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更能干,而是因为男人理性的本能使他们发现事实、揭示真理能力强于女性。 感性与理性相互影响,理性在感性的牵引下不断发展,感性在理性的约束下不断完善。社会的发展是理性与感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无论是从亚当夏娃相遇的那一刻,还是古猿为摘树上果子直立行走之时,人类社会在感性中开始了,有了环球航行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了被苹果砸的脑袋疼得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有了目睹工人苦状的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 ,社会在感性与理性的交替作用下不断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感性与理性的交互作用,按理性的规则和制度做事,用感性做润滑剂,当规则未被理解执行时需要感性疏导减少磨擦。同时,注意度的把握,避免感性用事。 感性和理性是人固有的两种属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并有交互作用,客观认知并主动加以应用,发挥理性的主导作用和感性的润滑作用,有利于减少摩擦、失误和过错,促进个人顺利成长,和组织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
个人分类: 哲学|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感性的话~来自于蔡康永
liangqunlu 2010-6-26 23:58
1 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來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2 【我愛你,與你何干?】.........這句話,好可愛,好可悲,好可貴,好可憐。 3 因為全心愛一個人,而感覺到自己正在活著,這就是我們從愛情上,得到的最大回報了。至於對方,能回報我們多少愛,因此可以不是最重要的了。 《康永,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 4 遇到比你有錢的人,請不要自動的卑躬屈膝,除非......他有要把他的錢給你......... 而通常有錢人,並不會把錢送給隨便就對他們卑躬屈膝的人,所以,何必呢?《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 》 5 很多杰出的人,很早就停止上学了,(自己选择,或,想上但没得上),但这些人可沒停止学习,他們立刻改去更广大的社会学校,向更厉害的人学习了,你若有这種胆识,也儘可如此。 但请不要误以为这些人,是因为早早停止上学,而变杰出的,这就好像以为拿破仑是因为个子矮才杰出一样 《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6 突然发现爱已消失时,往往无比错愕,不懂发生了什么。这时虽也可百般逼问,但逼问恐是徒增难堪而已。我对此刻的建议是:坐下深呼吸, 闭目回想当初这爱降临时,其实也是何等的不明白没道理。 怎么来就会怎么去,这样悠然回首后,也许能醒悟爱的本质毕竟如此,然后放开了《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7 不是在幸福的时候哦嗯,不是在幸福的时候,反而,很遗憾的,是在不幸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探知自己能够,爱到什么程度《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8 小S又被造谣一个新闻,她身边的人当然也都陪着,被记者纠缠两天。反正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整天在家写稿,没接记者电话,只在晚上传了这则短信给记者:【 任何真的认识小S的人,都会把小S当宝贝,我从不怀疑这件事。 】 9 「享有」比「拥有」贵重。我们「享有」空气,但无法「拥有」空气,我们「享有」阳光,但无法「拥有」太阳。同样的,我们享用友情亲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友人亲人,我们也享用爱情,但没办法,也不该想「拥有」那个爱人。就享有吧,「享有」比「拥有」贵重多了。《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10 一朵云里面的两滴雨,恋爱了。旁边别的雨滴很冷淡,反正很快要掉落,何必呢。但这两滴雨,还是要恋爱。不久这天到来,云变成雨,一滴滴纷纷掉落。而恋爱着的这两滴雨,拥抱在一起,往下掉,他们准备好要掉在地面,消失不见,但就在消失前,他们从两滴变成了一滴。《康永,没人在乎的小报导》 11 你要拥有他?真好,只是,你能拥有他的什么呢?你能拥有他的疾病吗?你能拥有他的疤痕吗?你能拥有他的回忆吗?...... 好像都不能耶,那,你能拥有他的什么呢? 《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12 其實一切,最後都是記憶,所以,請儘量正確的記憶:如果不是戀愛,就不要記憶為戀愛。如果不是吻,就不要記憶為吻。而,如果是真的愛,那當然,萬勿錯過,就一定要記憶為:愛。《康永,給未知戀人的愛情短信》 13 当你跟他的想法很不同,但你又很想说服他时,你最好不要强调这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在措词上转个弯,让他感觉,你是被他启发,才产生这个想法的。这麽做最省力,因为所有人,都不会反对自己的想法。这类有点贱的招式,最适合以下犯上时使用。《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14 你很重要,因为你就是你能拥有的全部。你存在,整个世界才存在。你看得到阳光,整个世界才看得到阳光。你失去平衡,世界就失去平衡。你消失,世界就消失。所以你很重要,你就是你能拥有的全部。 《 康永, 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 15 每做一事,最好只追求一个最在乎的目标,其余都可让步,这样达成目标的机会才高。比方:做这事,最在乎是学经验,那就别计较钱;做那事,最要紧是钱,那就别计较面子。以此类推。若做一事,又想学经验,又要赚得多,又要有面子... ...如此美事,有得等啊。《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16 看到別人做不好時,也許會暗爽在心,得到一種我比他聰明的優越感。但真正聰明的人,是觀察別人為什麼做不好,然後警剔自己,儘量不要犯相同的錯。 那些只愛發出噓聲的人,應該是打算一直在台下當觀眾,而那些警剔自己的人,則是在準備:有一天要站上舞台。 《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 17 如果父母爱自己的小孩,只是为了小孩能繁殖,能延续自己的血脉,这样的爱,好蛮荒,也充满交易的感觉.我可以理解有些父母就是这样想的.我可以理解,只是同時我也会不寒而慄,这种蛮荒又交易的爱.....你如果不繁殖,妈妈就不爱你了.....(评论【同志娱乐】新专辑主打女生当自强意识的S.H.E,前晚与陶晶莹对谈,尺度无禁忌。三人问陶子若发现孩子是同志怎么办?陶子说:我觉得荳荳跟小龙很有潜力往这条路走,我女儿超Man,小龙的动作偶尔会有娇羞感。但其实没必要担心,把心打开,快乐最重要,若他们真是同性恋,我可能会问性生活美满吗?) 18 你永远都有更好的事可做: 不喜欢正在读的这篇微博?立刻跳开,去读別的。不喜欢正在看的这集节目?转台,去看别的。不喜欢新交的这个朋友?闪人,去认识别人。不要浪費生命,去忍受这些不必忍受的事。忍受完,又浪費生命去抱怨或咒骂,這太划不来了。你一定有更好的事可做的。《康永,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短信》 19 遇到别人恶言相向时,怎么办?如果对方是还要相处的同学同事,那我建议你可以回问你为什么这么气啊?或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啊?,这句话應能稍為喚醒对方用理性谈事情,也有助你和对方都冷静些。遇到疯拳,先用轻功闪开,争取一點探问的时间,胜过直接还手,引起不必要的混战《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20 气质可以假装,通常可以假装一晚上都不穿帮;而幽默感没办法假装,一分钟都假装不了。所以我珍视幽默感,远超过气质。《 康永, 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 21 你以为你对他的想念,已经到了极致了,已经不可能想念得更多了,结果,在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你又成功的,比原来想他的程度,再更多想念他一点点。《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22 为什么要鼓吹第一名呢?为什么要把第一名解释成光荣和意義呢?世界很大,可做的事很多,为什么要鼓吹只有極少人能得到,得到了也不代表会幸福的东西?那些第一名,总有一天要面对不再是第一名的日子。他们人生目标被教成第一名是一切吗,接下去要如何自处?請别再盲目鼓吹第一名了。《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23 是的,是很多人为钱做坏事。 但你要厌恶的是这种行为,而不是厌恶钱。 厌恶钱,不见得一定是高贵的。钱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功,可以倚之為惡,也可以拿来做很多美好的事。如果拒绝賺钱,那就像拒绝练武,不是不可以,但可能要想好:一旦遇到武功强的坏人來欺负你,你的对策是什么?《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23 你恋爱了,只是你爱的人,有时并不真的存在。 他可能只是一堵无辜的白墙,被你狂热的,把你心里最嚮往的爱情电影,全部在他身上投影一遍。 《 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24 有的大人鄙视逸乐,歌诵工作,但请闭目想像:漫步草原的逸乐的马,和负重拖车的工作的马,哪种生活更让人向往呢?先别急着用人生意义来压人,哲学家们费尽心机,也无法证明,是工作较有意义?还是逸乐较有意义?如果闭目扣问内心,实在没道理一味斥责逸乐,推崇工作啊。《康永,给无聊大人的诚实短信》 25 别急着觉得自己失败,很可能,你只是还没找到你会成功的那块领土而已。古斯巴达社会,讨厌算术,认为学算术就是想赚钱,很可耻。如果你很会算术,在那里一定觉得自己很失败。换成现在,算术好绝对被当优点了。世界很大,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在找到你的战场之前,别轻易说自己是失败者。 26 森林不残酷吗?有災病猎杀,但动物仍美好着。宇宙不残酷吗?荒寂无回應,但星辰仍美好着。社会也残酷,有生死離別,会井乾路绝,但人仍美好着。所以我仍能贮存残酷中的善意,如贮存蛛网上的露珠,地層下的琥珀,我知道陌生人未必慈悲,但若能遇到,我就珍惜贮存,因为还有来日 。 《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27 对方说:「我已经不爱你了。」,你着急了,脱口而出:「没关系的啊!我们还是可以在一起的啊!」,说完,你忽然哭了,不是因为伤心对方不爱你了,而是因为这一瞬间,你猛然醒悟,自己已经成为爱情的乞丐 。 《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评论里的补充: 28 我不是因为同性恋而喜欢你 也不是因为喜欢你而是同性恋 只是我喜欢一个人 刚好他是同性而已。
个人分类: 名家名言|2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性还是理性?
cutefay 2009-3-17 10:36
博客上有些朋友说我是个理性的人,而我觉得自己是理性和感性兼而有之,不同的场合和时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前几天我还看到有人说网络往往是人第二性格的体现,所以,我就想做个小调查,调查一下现实生活中很了解我的朋友以及博客上的一些朋友觉得我是偏感性还是偏理性,看看能不能从问卷调查中得出什么有趣的结论。 现实生活中: 1:都不是,就是感性,不是偏。(我们班最了解我的人,非常理性的人,他很喜欢开我的玩笑,在他看来我就是个小黄毛丫头。我跟他说起有些人认为我很理性的时候,他说:他们不了解你。其实挺tricky的,理性的人是不会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判断自己是不是理性的。我回答说:我对自己的判断是,目前阶段理性和感性基本持平,以前是很感性 。他又问:有没有数据样本支持你的说法呢 ?我说:没有,只是感觉。他最后回答说:所以嘛,还是很感性。) 2:感性。(我认识的所有的人中最了解我的人,非常理性的人。然后他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我说很多看我博客的人说我是一个理性的人,他又回复说:从你现在这个阶段看,是理性。可是,等你工作以后发现,大家都知道这些道理。接着又说这是进入社会后,拥有这个学历的人,基本都应该会的事情。总结他和1中的那位朋友的观点,我想,是因为这两个人比我要理性很多,所以他们自然觉得我感性了。) 3、感性。(我的一个好朋友,成熟稳重,做事情很理性。) 注:前三个人都是我组织活动的狗头军师,他们经常给我出主意和提意见。 4、感性。(我的一位好朋友,是个平时相当理性的人,但是偶尔感性的时候又超级感性。) 注:前四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类型的人,思维相当敏捷,和他们相比我的思维差远了,我自愧不如。 5、理性的思维,感性的行为。(我的一位好朋友,很有趣的一个人,和我一样属于爱动爱笑类型的,我们俩经常开玩笑。) 6:有时候感性有时候理性。平时表现和说话很感性,而处理起事情来很理性。(我的一位朋友) 7:有时候偏感性有时候偏理性!(我的一个朋友,聊得比较多,他经常有事向我请教,我经常情绪化对待他,就是对他时好时坏。所以他这样评价我了。) 8:理性。(一位大企业的HR总监,我的好朋友之一,我们见面我经常跟他谈论管理问题,人生理性规划问题等等,谈的都是一些很理性的话题。他远比我成熟稳重多了,我想,是因为他觉得我是女性中比较理性的缘故,所以才会说我理性。) 9:理性。(我多年知己之一,最了解我的人之一,我原来以为他也会说我感性呢,没想到说理性。看来是因为平时我表现地总是教育他,所以他觉得我更理性了。) 现实生活中非常了解我的人认为我是偏感性的比较多,很理性的人大多认为我是感性的,所以理性和感性是相对而言的。我又问了几个博客上的好友,大家的回答有的说偏感性,有的说偏理性,有的觉得兼而有之^_^。 总结一下:看来我生活中和网络中的性格还是统一的^_^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5308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性与感性
cutefay 2009-3-10 16:23
理性与感性,是人思维的两个角度。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有的人理性更多些,有的人感性更多一些。我觉得当人理性的时候,人们趋向于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当人感性的时候,则会用自己的直觉和情感来思考问题。 理性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给人的感觉不一定美,但是有逻辑性,尽管这种逻辑性不一定正确;当人感性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给人的感觉很细腻,描述内心感受的文字会比较多,这样的文章要么让人感觉很美,要么让人有种能够和文字惺惺相惜的共鸣感觉。我觉得从整体来讲,男性比女性更理性,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有句话叫做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意思是说男人总是觉得女孩的心思没有办法理解,他们会觉得女孩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生气,也会莫名其妙地开心。我想这是因为男人试图用他们理性去思考女孩感性的心,不对路,所以就没有办法猜了。从我所见中感受到,女性的文章比男性的文章更细腻一些。 往往当人心情好的时候或者心情平静的时候思考问题会更理性一些,而当人心失落、孤独等等的时候,会更感性一些。有个成语叫做多愁善感,我想,正是因为多愁,所以才善感。我见过的写文章很优美细腻的人,无论男女,性格大多都是有些腼腆内向的。我觉得正是因为性格腼腆内向,所以不愿意向别人吐露自己的心声,就把自己的感想寄托于文字当中,而这样的腼腆内向的人因为不如外向型的人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所以往往平时喜欢读书,正因为书读得多,所以文笔往往也会好。人在有心事的时候,憋在心里就会太压抑,就需要找个释放的机会。外向型的人经常会通过对知己倾诉心声的方式来释放,而内向型的人则更喜欢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释放。 一般来说,白天人更理性一些,晚上更感性一些,黑暗似乎能够更容易让人触摸到自己的心灵。另外,晚上的时候,人往往会更害怕孤独,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人对黑暗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的缘故。另外,经历了一天的事情,晚上人会比较疲惫,就往往不愿意再去理性地思考问题,更趋向于感性。 科学更需要理性,而艺术却更需要感性。做科学研究,需要用严谨的态度,用逻辑和事实说话;而搞艺术创作,往往是一种灵感,这种灵感跟人的内心感受很有关系。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都有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往往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艺术家能够创造出这样的震撼心灵的作品,我想他在创造这幅作品的时候就有这样透视心灵的感觉。 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大文学家,他们很多人要么生活贫穷落魄,要么怀才不遇,要么有其他的什么烦心事。我觉得正是因为他们生活中有不幸,他们才更加能够体会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聆听人类心灵深处的声音。今天看到一则新闻上说有个四川诗人在北京因为贫困快死掉了,网友们有的批评这个四川诗人不务正业,写诗又不能当饭吃,这么大了还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有的网友则觉得人们应该多为这样的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因为这样的落魄之人往往更有创造天分。很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我见过一些搞艺术或者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我觉得他们大多挺感性的,他们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方式似乎和一般人不大一样,但是他们大多性格率真,有些不能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或者内心在逃避这种社会的黑暗。 我这一年来博文比较理性,应该说是在女性博文中比较理性的那一种,这和我近来喜欢思考问题有关。我觉得只有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才能够让自己进步更快,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自己以后事业更有帮助。另外,因为我很乐观自信,所以生活烦恼少,整天乐呵呵的,所以不大容易多愁善感,也就不大容易写出很感性的文章。即使我有感性的想法,文笔不怎么样,不能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还是不容易写出感性的文章。对于人生中的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会很理性地分析和决策;而对于生活的一些琐事,我更喜欢感性地对待。因为人如果总是很理性,会让人觉得活着很累,生活中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随心去做吧,让生活更加轻松舒适,人生关键是要让自己开心快乐。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0019 次阅读|6 个评论
理性没幸福
iwesun 2009-3-6 11:24
理性没幸福   Me,《 苦难是一种心灵 》   幸福很简单,就是人人拥有,他原本就应该拥有的权力。    大侠:    真期待生活在这样的幸福世界里头,唯一担心的就是怕别人不理性地滥用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更担心自己不理性,对他人造成伤害,更担心人人不理性,只顾自个的幸福漠视他人的幸福,那这个幸福的世界可就是活地狱了   理性呀,理性,我千百次呼唤你,你是幸福的唯一依靠呀。   在理性未全面开花的时候,我唯有依靠秩序,尽管这秩序不可靠   但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老子曰: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信息论是理性之?呀,祝君拈花微笑,洒满人间。   幸福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呵呵。   我没读过 康德 的《纯粹理性批判》,就听 小平 同志说过这个词。   不知道 康德 到底在干啥,是批判纯粹理性,还是拿着纯粹理性这牛刀,在四处杀鸡玩。   俺不知道。   在计算机被发明出来之前,在程序员替代小姐、推销员,成为人类最广泛、最深刻的需求分析员之前,人类根本不知道啥叫理性。   理性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大家都按程序运行,其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机器人社会。    机器人社会有幸福么?或许,但感受不到。因为没有了灵魂。    理性是没幸福的!    任何形式的理性,任何弯弯绕的理性都不能提供幸福。   科学和宗教的道路,可以是理性,但根源决不是理性。   科学坚持理性,只会归于逻辑归零的一句废话,向左,向右,是无所谓的事儿。   宗教坚持理性,只能归于类似科学的盲从,就不可能再有人类存在的任何意义了。   坚持理性,人类只能重回睁眼瞎的愚昧的起点。   坚持理性,连灵魂本身都不可能存在。    坚持理性,只会导致死亡,无他!    所谓悟道,不是彻底的知,而是彻底的不知。    知本身就是欲, 知 欲 之恩,就是妄了,都是妄人,怎么可能有幸福呢?    哪怕还有一丁点知,都不可能是悟道。       欺负人乃快乐之本, 都理性了,那会有什么快乐?   连快乐都谈不上,更谈不上什么幸福。   幸福就是,人人有权力欺负别人,你欺负欺负我,我欺负欺负你。    幸福是一种无知的感悟, 是一种对现实的无知的认可。   谁欺负谁,真的是永久的么?别忘了,还有造反么,造反需要啥理由么?   今天,你出门上街,能欺负到谁,被谁欺负,彻底的不知,就是一种幸福。    苦难都是一种心灵,幸福只能是一种感觉。    理性没幸福。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8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喜欢一个人是靠感觉还是看条件?
cutefay 2009-1-4 00:51
每个人在找对象的时候,心里都对对方有一个标准,例如对方的身高,长相,年龄,家境,才华,事业,性情,人品等会在自己心里一个标准,这就是所谓的找对象的条件。 我觉得这种条件,其实是人对爱情理性的考虑。而这种条件可靠吗?我觉得不怎么可靠。不怎么可靠的意思是说它有一定的可靠性,但不是绝对的。因为爱情更多是一种感性的体现,有时候是理性无法理解的。 一方面,爱情是感性的,或者叫做缘分,或者说是两个人的生物磁场发生共振了,总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有一见钟情的情况发生,就是一见到对方,就觉得对方是自己今生要找的那个人。或者有的时候两个人见面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贾宝玉一见到林妹妹,就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是毫无理由的,就是明明对方跟自己要求的条件不相符,但是还是会喜欢对方。我对感性和理性的理解是:感性往往都是无理由的,而能够找出理由的,往往是经过理性地分析了。举个例子,虽然我经常喜欢理性地分析一些问题,但是有的时候做一件事情,别人问我理由,我要想半天理由是什么,其实这是因为我有的时候是凭感性在做一些事情。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跟自己要求的条件相差较大,往往也很难对这个人产生感觉的。例如,如果有个男士找对象要求女士漂亮,而面对一个相貌平凡的女子,则很难对对方产生感觉。 我觉得条件的标准往往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例如成熟稳重这个词,是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只能凭当事人的内心的标准,并且这种内心的标准不同的时期还是不同的。此外,标准往往是一个综合的评分。例如有一项分数不足,可以用较高分数的项来弥补。但是,一般每个人对一项的要求都会有个底线,也可以称之为及格线,如果某项标准在及格线之下,则很难用其他项来弥补。这就跟学生考试有些类似了。 此外,我觉得往往女人比男人在爱情上更感性,可能是因为女人本身就比男人要感性吧。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033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