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决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布里丹毛驴效应
anan 2011-1-14 19:41
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要,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   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就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这只狼之所以累死,原因就在于它企图救回自己的两只狼崽,一只都不想放弃。实际上,只要它守住其中一棵树,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只。   这只狼之所以累死,是因为它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布里丹毛驴效应。更为可悲的是,它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也完整地再现了这一效应的形成过程。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景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因而人们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有人把决策过程中这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我们没有理由说驴比狼更愚蠢,如果说愚蠢,有时人比驴和狼都蠢。古人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有个农民的妻子和孩子同时被洪水冲走,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妻子,不幸孩子被淹死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农民先救妻子做得对,因为妻子不能死而复生,孩子却可以再生一个;有的却说农民做得不对,应该先救孩子,因为孩子死了无法复活,妻子却可以再娶一个。   一位记者听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不解,便去问那个农民,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想不到农民告诉他: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到,洪水袭来时妻子就在身边,便先抓起妻子往边上游,等返回再救孩子时,想不到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布里丹毛驴效应是决策之大忌。当我们面对两堆同样大小的干草时,或者非理性地选择其中的一堆干草,或者理性地等待下去,直至饿死。前者要求我们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运用直觉、想象力、创新思维,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有限理性求得满意结果。   第一,采用稳健的决策方式。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说:齐国有个女孩,两个人同时来求婚。东家的儿子很丑但是家财万贯,西家的儿子相貌英俊但是很穷。那女孩的父母不能决定选谁,就去问他们的女儿想嫁给哪个。女孩不好意思说话,母亲就说,你想嫁哪个就露出哪边的胳臂。结果女孩露出两个胳臂。母亲奇怪地问她原因,女孩说:我想在东家吃饭,西家住。   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看上去是一个笑话,但却不失为了一种稳健的决策取向。在很多情况下,当一种趋势出现时,有些人一个劲地陷入哪个好哪个坏的争论之中,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没有明确的二者择一的必要,就不必太早决策。   第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独立思考,总是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如果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随地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否定自己的计划,将会使自己的决策很容易出现失误。   从前,有兄弟两个看见天空中一只大雁在飞,哥哥准备把它射下来。说:等我们射下来就煮着吃,一定会很香的!这时,他的弟弟抓住他的胳膊争执起来:鹅煮着才会好吃,大雁要烤着才好吃,你真不懂吃。哥哥已经把弓举起来,听到这里又把弓放下,为怎么吃这只大雁而犹豫起来。就在这时,有一位老农从旁边经过,于是他们就向老农请教。老农听了以后笑了笑说:你们把雁分开,煮一半烤一半,自己一尝不就知道哪一种方法更好吃了?   哥哥大喜,拿起弓箭再回头要射大雁时,大雁早已无影无踪了,连一根雁毛都没有留下。   第三,严格执行一种决策纪律。   一个越国人为了捕鼠,特地弄回一只擅于捕老鼠的猫,这只猫擅于捕鼠,也喜欢吃鸡,结果越国人家中的老鼠被补光了,但鸡也所剩无几,他的儿子想把吃鸡的猫弄走,作父亲的却说:祸害我们家中的是老鼠不是鸡,老鼠偷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挖穿我们的墙壁损害我们的家具,不除掉它们我们必将挨饿受冻,所以必须除掉它们!没有鸡大不了不要吃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哩!   利与弊往往是事情的一体两面,很难分割。有的人明明事先已经编制了能有效抵御风险的决策纪律,但是一旦现实中的风险牵涉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往往就不容易下决心执行了。很多股民在处于有利状态时会因为赚多赚少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在处于不利状态时,虽然有事先制定好的止损计划和止损标准,可常常因为最终使自己被套牢。   第四,不要总是试图获取最多利益。过高的目标不仅没有起到指示方向的作用,反而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带来一定心理压力,束缚决策水平的正常发挥。事实上多数环境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决策水平做支撑,一味地追求最高利益,势必将处处碰壁。   而且,很多人不了解尽快停损的重要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依然紧抱着飘渺的勾想,无法客观分析状况,以赌徒的心态,盲目坚守以致持续深陷,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时平衡的心态往往更重要。   有个人布置了一个捉火鸡的陷阱,他在一个大箱子的里面和外面撒了玉米,大箱子有一道门,门上系了一根绳子,他抓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一处,只要等到火鸡进入箱子,他就拉扯绳子,把门关上。有一次,12只火鸡进入箱子里,不巧1只溜了出来,他想等箱子里有12只火鸡后,就关上门,然而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的时候,又有2只火鸡跑出来了,他想等箱子里再有11只火鸡,就拉绳子,可是在他等待的时候,又有3只火鸡溜出来了,最后,箱子里1只火鸡也没剩。   第五,在不利环境中不能逆势而动。当不利环境造成损失时,很多人急于弥补损失。但是,环境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环境变坏,机会稀少的时候,如果强行采取冒险和激进的决策,或频繁的增加操作次数,只会白白增加投资失误的概率。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把决策能力看成是面对困难处境勇于作出果断决定的能力,看成是始终如一执行的能力。因此,决策具有复合性,是一种合力,我们必须从自己的洞察力、分析能力、直觉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进行不断地训练,在不断地失败与成功之间,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摆脱犹豫不决,进行相对理性的选择,才不会成为布里丹的驴子!   把眼前的机会抓住了,把手头的事情办好了,就意味着胜利,意味着成功。与其在那里好高骛远设计,绞尽脑汁地编织出一个又一个方案,不如面对现实,抓住机会,竭尽全力,把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办好。 来自 http://www.hegzd.com/Index.html 本文来自: 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2720661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17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理性选择模型的生产者决策理论研究
tianli99 2010-11-23 21:27
working paper 008 摘 要 生产是市场交易的商品供给来源,生产理论研究的是为谁生产商品、生产什么商品、如何生产商品的问题,其中心内容主要就是生产者实现生产时的选择决策问题。我们在理性重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生产理论在理性选择方面的内容变化。发现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需要做出调整,如: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生产函数等,由此导致经济学理论出现一些变革,重新表述了生产者理论的基础。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论文|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理性选择模型的消费者决策理论研究
tianli99 2010-11-23 21:15
working paper 006 摘 要 社会中的个人都是消费者,消费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消费理论主要研究的就是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消费时的选择优化问题。我们在重新对自然理性进行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研究了商品价值、消费者价值的内涵,提出了消费者价值剩余的新概念,并根据消费者价值曲线进行了说明,最后阐明了商品替代、损益权衡的新含义,并对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决策选择过程进行了模拟。这些研究着重于对消费者理性选择的决策理论基础进行新的探索。
个人分类: 经济管理论文|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复杂性过程不可预测的简单说明
热度 2 hongkunhui 2010-8-11 16:57
本博客在状态论复杂系统研究方法新探一书中提出复杂系统及过程的四个非即 非线性、非确定性、非连续性、生成性导致的非预测性和四个方法的失效:线性方法、确定性方法、连续方法和预测性方法的失效,对于 不可预测性问题,有的网友提出疑问,为此,做一简单解释: 此类 不可预测 过程表现为在一个长的历时态过程中,有出若干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状态,不同的状态在要素,要素之间关系(结构)、输入、输出关系、性质与功能、吸引子、序参量、目标都不一样,一个长的复杂的过程只能以状态为单位分段描述,分段解决。不能用连续的方法与工具来解复杂的过程问题。复杂过程不是一个解,而是多种不同的解的集合,一个解最多只能解决一个状态问题(还不一定可以找到解)必须针对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解和不同的方法与技术解决,只用一种方法和描述无法贯穿复杂过程的始终。 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 过程中 各个状态之间相互独立程度高,客观上 系统的过去由过去决定,系统的现在由现在决定、系统的将来由将来决定,系统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状态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已知系统的过去和现在对系统的将来的预测失效。 目前公认的复杂性之一其实就是对象的非连续性 ,非预测性 问题,人们暂时找不到解决此问题的 好 方法。 《状态论》提出用模拟人类智能的及时反应原理来解决,即目前 只能用 适时反应技术 来解决 复杂系统的非预测问题和非预测条件下的决策问题 。 通俗说是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决策一步。当然,人脑在处理此种问题时时间间隔最快时只需要 0.5 秒,可称得上及时决策了。 基于现实状态的决策,与基于预测的决策是二种有本质区别的决策。后者是传统的简单科学的方法。基于现实状态的决策是在预测方法失效的情况下的不得已的选择,它属于非确定性决策,但它比基于预测的决策风险要小得多,成功的概率也比较大。当然,失败的情况也是有的,否则就不叫复杂性了。
个人分类: 复杂系统研究|6132 次阅读|15 个评论
《管理决策方法》前言
热度 1 郭崇慧 2010-7-24 10:31
前言 人的一生有两个最重要的管理者角色,一是自我管理,二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应的管理,或称社会管理。自我管理的核心是管好身与心,做到身心合一。社会管理包括家庭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是要做到人我合一。管理核心是决策,也有学者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人的这两个角色有生即来,伴其一生,不可辞退。人生的快乐与幸福,贡献的大与小,辉煌与黯淡主要取决于这两个角色做得好与否。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正是这两类管理的旨要。由于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关于心、身、家、国及整个世界的认知深入,身体的复杂性、心理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世界的复杂性日益凸显。现代人正处身于信息、知识的经济时代,处身于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及心理环境之中。因此,我们必须在传承前人的“正、修、齐、治”的精要基础上,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管理决策方法,做好自我管理者和社会管理者。 管理决策方法的核心是运筹学,本书之所以不叫运筹学也不叫数量决策方法,主要的初衷是期望她更利于面向管理活动系统的视角思考和发展。现代管理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已是管理决策的重要支撑环境。而由于管理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决策过程的关键不仅在于问题或模型求解,而更决定于如何发现问题、科学定义问题和建立科学的模型。随着知识科学、知识工程以及知识管理学科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自然而然会被引入管理决策方法体系中,一些非数量化的决策方法也会相得益彰。 本教材主要面向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实际工作者,以管理应用为主导,以问题为切入点,以问题定义和模型建立为重心,以决策分析为要旨。并以综合案例融会相关概念与方法,力求系统理解掌握管理决策方法论。本书依据 MBA 教指委相关精神,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多部 国内外书籍。同时总结补充了作者等人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管理决策应用的工程及科学研究实践工作。本书简约了相关的数学理论叙述,突出了问题描述与定义,强化了应用案例。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管理决策概述,主要介绍共性基础概念,给出管理决策活动系统行为以及管理决策方法论整体框架。第二章为数学规划方法,主要讲述线性规划、整数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问题、模型和决策方法。第三章为网络分析,简要介绍图与网络、运输问题、最短路线、最小支撑树、最大流和计划评审与优化问题及其决策方法。第四章为预测与仿真,主要介绍时间序列预测、因果关系仿真及预测、定性预测方法和投入产出法。第五章为决策分析,讲述无概率决策、有概率决策、具有预知信息的决策、群决策和对策的问题和方法。第六章为综合案例分析,给出数学规划、网络分析、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四个综合案例。 本书第一、四章由王延章编写,第五、六章由郭崇慧编写,第二、三章由叶鑫编写,王延章为主编。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及相关老师与研究生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再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和篇幅的局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殷切希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09.12
个人分类: 教学笔记|526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世界上最弱智的重奖
DrWangXY 2010-7-11 20:48
作者:王孝养 今天在网上看了来自《 燕赵都市报》的新闻 石家庄重奖不闯红灯者 6 行人各获得 500 元奖金 ( 图 ) ,猛然感到一种悲哀。不闯红灯本应是一个正常公民应遵守的起码的交通法规。重奖不闯红灯者,言下之意应该是大部分人都闯红灯,如果真是这样,这社会不就乱套了吗?还会有什么法律可言。而作为政府重奖应该是给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而又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人。我对石家庄市这些弱智的决策水平为石家庄人民感到担忧,因为这些弱智的管理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纳税人的钱花在造福于老百姓身上。 附: 石家庄重奖不闯红灯者 6 行人各获得 500 元奖金 ( 图 ) 新闻来源 : 燕赵都市报 于 July 10, 2010 21:58:23 www.6park.com   7 月 10 日早 8 时,在省会中山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当红灯亮起,步行人郝召云在人群中第一个停下脚步时,她没有想到,因为这个举动,自己现场获得了 500 元奖金。 www.6park.com   原来,省会文明办、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决定出资 10 万元,在 7 月 10 日 7 月 21 日期间,以宣传倡导、志愿劝导、奖惩引导为着眼点,按照不定时间、不定路口、不定对象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遵守交通法规奖励活动,对当天搜索开始后在各路口寻找到的第一位不闯红灯的行人、第一位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骑乘人进行现场奖励,每人一次奖励现金 500 元,以此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民守法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积极性、自觉性。 www.6park.com    - 首日 6 行人各获 500 元 www.6park.com    7 月 10 日的活动于早 8 时开始。在中山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省会文明办主任薛建廷,石家庄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公安交管局局长武瑞琪分别将 500 元奖金发给第一位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骑乘人王秀山和不闯红灯的行人郝召云;在中山路与维明街交叉口,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周,市公安交管局副局长金永安分别将 500 元奖金发给第一位不闯红灯的行人杜彦坤和第一位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骑乘人郑立刚;在中山路与青园街交叉口,省会文明办副主任申学启,市公安交管局局长助理、设施大队大队长李春光分别将 500 元奖金发给第一位不闯红灯的行人陆运清和第一位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骑乘人刘建英。    - 受奖者表示愿作带头人 www.6park.com   从石家庄市公安交管局局长武瑞琪手中接过 500 元现金奖励后,获奖者郝召云显得十分激动,她说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红灯停这样一件小事而获得奖励。她告诉记者,每天上班她都经过该路口,遇红灯止步,是她多年来的坚守,不会介意身边的陌生行人怎么做,但今后她表示要作文明出行的带头人,不仅以身作则,还要规劝身边的人遵守交规。 www.6park.com   省会一名交警表示,在先前的执法中,交警更侧重于管,而非奖,此次重奖行人做法很新颖。 www.6park.com    - 带头人受奖能感染更多人 www.6park.com   薛建廷表示,此次活动是省会引导市民文明出行的一次大胆尝试,市民文明交通的品质绝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但带头人的受奖,却可以放大其文明交通的闪光行为,从而感染更多的人
个人分类: 我看世界|5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将高校的最重大决策权归‘教授会’
lin602 2010-7-3 18:35
现在高校的最重大最终决策权是学校党委常委会或书记校长联合办公会。其中一把手占了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许多高校有不少的失误,例:要不要建新校区,建在那里,办学的理念,学科调整,职称评聘程序,中层干部的竞聘程序等。 这是目前高校没有解决的最重大问题。 学校应该将最重大的,关系到发展与生存的大问题,提交到由全体教授参加的教授会,校领导在会上进行相关说明,给教授们足够发言并进行争论的时间与平台,最终全体教授投票决定。投票当场开票计票并宣布投票结果,最后交校长签署执行。 这是学校去行政化最重要的一步。要不然都是空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7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跨界实践及其启示
热度 1 swguo 2010-5-2 12:01
即便 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误。所以,盲目迷信 科学精英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对一些重要社会、经济政策乃至科技政策的制定,决策机构应当对科学精英的见解持应有的审慎的态度。 (原文发表在《科学新闻》2010年第8期,pp.68-9 根据笔者2009年6月20日的博客修改。) 威廉 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1910-1989) 是已故著名物理学家 , 曾因发明晶体管而和其他两位科学家共享 1956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后不久 , 肖克利的兴趣逐渐地转向了种族,智力和优生学研究 , 并成为优生学身体力行的积极倡导者。由于担心美国智力水平较低的人群生育率高而造成整个人口遗传素质的下降,他曾试图说服美国科学院出资资助有关群体之间智力差异的研究。他认为 , 由于遗传因素 , 黑人作为一个群体有智力及社会上的缺陷 。他还设计了一项 自愿绝育奖励计划 , 建议政府部门给那些因智商低下而绝育的人以奖励。办法是智商低于 100 的人若自愿绝育则付给其 1000 美元。 肖克利是一位天才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但他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却非常粗浅。著名人类群体遗传学家卡瓦利 斯福萨( Luigi Cavalli-Sforza )曾评价他说: 肖克 利 教授连 一些遗传学的主要概念 都没掌握。 当记者维特斯庞( Roger Witherspoon )在报纸《亚特兰大宪章》上撰文,指责肖克利的计划已在德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尝试过,肖克利就控告该报纸诽谤。肖克利指控维特斯庞的文章指名道姓地称他是大屠杀的作者 ,并要求报纸的业主予以经济赔偿。 在诉讼的审理过程中,被告请著名遗传统计学家坎普松( Oscar Kempthorne )作为专家证人 , 作证肖克利不懂遗传学(从而证明肖克利的计划毫无科学根据,由此表明维特斯庞对肖克利的指责言之有据)。坎普松运用统计理论,指出肖克利错误地将相关性混同于因果性。陪审团被坎普松深入浅出的讲解及由浅入深的遗传统计学解释所折服。但由于维特斯庞的文章中确有某些过激措辞,陪审团判定肖克利胜诉。然而,陪审团又裁定维特斯庞仅需向肖克利赔偿一美元,而不是他所要求的一百二十五万美元。所以,尽管肖克利胜诉,但这场官司的胜利却是空洞 、 苦涩的,甚至是有些屈辱的。 当塑料眼镜片发明家 、 百万富翁罗伯特 ? 格兰姆( Robert Graham )在 1980 年自费创建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时,肖克利是第一个捐精的,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公开承认为此捐精的诺贝尔奖得主。然而,肖克利关于白人的遗传素质要高于黑人及类似种族歧视的观点给该精子库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 打消了其他一些诺贝尔奖得主的捐精念头。 及至 1983 年 , 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称有 19 位经常捐精的天才 , 包括肖克利及另两位匿名的诺贝尔奖得主。格兰姆于 1997 年辞世,两年之后 , 该精子库被其子女及遗孀关闭。关闭时共有几百位妇女接受了精子 , 产生了 218 个小孩。 二十多年后 , 《卫报》记者普劳茨 ( David Plotz) 对 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小孩进行了采访 , 发现他们在智力及成就上与普通人毫无二致。之后 , 普劳茨写了 《天才制造工厂 --- 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的历史》一书。 书中将他的采访经历及发现作了详细的阐述 。 令人玩味的是,中国国内在某些大城市竟也出现过类似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的名人精子库 。几年前,广东省九届人大的一些常委会委员建议允许双方均为硕士的夫妻多生一个孩子,以提高广东省的人口素质。这个建议与格兰姆的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责问如此措施能提高人口素质的生物医学证据何在。 2006 年 Joel Shurkin 出版了《残缺的天才:电子时代开创者威廉 肖克利的起伏人生》一书。 该书对肖克利一生的成就及败笔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但正如书名所示 , 该书对其生平并无太多的褒扬之意。而肖克利之所以从一个头戴诺贝尔奖桂冠的科学家成为一个颇有非议的人,主因就是其所从事的优生学研究。 肖克利的后期经历表明,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改行进入一个与自己专业大相径庭的领域是多么地不易。而如果改行研究又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而罔顾客观事实,则所得结论很可能令人嗤之以鼻、贻笑大方。同时,如果社会及经济政策仅仅根据诸如诺贝尔奖得主之类所谓科学精英的一家之见而制定,将会多么不可思议。诺贝尔奖得主精子库的无疾而终,充分证明天才未必生出天才。 肖克利一生的沉浮毁誉也说明: 诺贝尔奖得主之类的科学精英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确是其研究领域里的权威,但一旦出了这个领域,其见解并非完全是真知灼见。 事实上,即便 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误。所以,盲目迷信 科学精英是危险的。这意味着对一些重要社会、经济政策乃至科技政策的制定,决策机构应当对科学精英的见解持应有的审慎的态度。这在一个缺乏决策民主及公开辩论的文化传统的社会里,尤其应当慎之又慎。
个人分类: 未分类|7643 次阅读|2 个评论
价值目标明确是企业领导人决策的首要任务
shuhualu1016 2010-4-9 10:46
作者:舒化鲁 制定决策就是选择,其目标就是保证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发展。要选择,就必须有选择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这选择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首要的是决策制定所要寻求的价值目标。企业决策制定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企业能否实现其存在和发展,又取决于企业所能实现的交易收益、风险价值、投资回报和社会美誉四种价值 (详细内容参见舒化鲁:《拥抱辉煌的六根魔杖企业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第128131页) 的积累或萎缩。这四种价值也就直接构成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这四大价值目标也就是企业决策制定所要寻求的价值目标。企业决策所要达成的目标也就是使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 企业的决策,无论其大小、范围如何,无论涉及到哪个方面的选择,也都必须使其选择的依据和判断的标准,明确地指向这四大价值目标。或者能直接有助于这四大价值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对这四大价值目标的实现起到间接保障作用。尽管一个决策不可能都同时满足推动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的实现的要求,但至少要服务于这四大价值目标之中的一个。企业的任何一个决策,如果所寻求的价值目标,偏离了这四大价值目标,也就可以判定,它不是为了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而制定的决策,而是决策制定人在利用所掌握的企业决策制定权力谋求自己的私利。在现实企业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往往总是存在决策制定人把个人的私利掺加到企业决策目标中来,通过企业决策的实施来实现个人私利的问题。通过严格贯彻价值目标明确这一原则,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决策制定人的这种假公济私行为,从而保证企业决策的高质量。 达成价值目标明确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可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 在决策制定之前,必须用明确的文字界定其决策所要寻求的价值目标,并公开,以让决策制定过程的所有参与人都明确这特定决策所要寻求的价值目标,并把决策制定的评价依据和标准,锁定在这种价值目标上,以限制决策制定人假公济私,掺加自己的个人私利的行为。 2. 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是企业决策和企业活动寻求的最终目标,但企业的众多低层次决策和措施性决策,往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才能达到这四大价值目标。这就要求无论在哪个时间段上、属于哪个层次及何种内容的决策,都必须让决策制定人明确说明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使决策所寻求的目标最终真正能服务于这四大价值目标的实现。同时还必须有这种关联关系的真实、确定性的论证分析。 3. 对于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决策制定人自己要思路清楚,而且要求用文字明确地予以界定,以使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能让人方便地通过逻辑推论来证明,或者通过实践来检验。 4. 所制定的决策能在多大程度上服务于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价值目标中何种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经得起质疑。这一方面要求决策制定人自己要对决策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所能服务的企业价值目标之间的联系进行质疑,反复思考,以避免使企业决策受自己的价值偏好影响,不自主地背离企业四大价值目标的方向;另一方面又要求允许企业发展的利益关联主体对决策制定人在制定决策过程中所寻求的价值目标与所能服务的企业价值目标之间的联系进行质疑,以保障企业发展的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不被侵害。 5. 企业的四大价值目标尽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彼此之间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下,往往会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这往往会使决策制定人在遵守这一原则时,陷于两难选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事先对企业的四大价值目标实现的优先性进行排序,以使在遇到冲突性选择时,有选择判断的标准。
个人分类: SH管理技术和方法|2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万钢:提升科技战略研究水平 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2010-03-19  科技日报
pikeliu 2010-3-20 18:47
http://www.edu.cn  2010-03-19  科技日报 万钢:提升科技战略研究水平 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万钢在首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应对和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中科院建院60周年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刚刚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召开了201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未来我国科技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也是少见的。会议围绕当前科技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部署了2010年的科技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奠定未来发展基础的重要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进入了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我国也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   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世界格局的调整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转型;正在孕育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实现战略性跨越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着眼未来和长远发展,把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力争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将导致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出现,为我国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的方向和路径,从而使我们有可能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刻不容缓,科技发展面临新挑战。过去30年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激发出来的全社会生产力的释放,面向未来的30年,中国要保持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同时,着力于摆脱过去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低廉劳动力和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使我国的发展方式真正转向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轨道上。与改革初期相比,新时期体制机制创新的复杂性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改革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也将大幅上升。土地、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正在削弱,而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当前,我们急需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因此,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切实奠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既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更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规律。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科技战略研究是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科技战略研究必须着眼国家长远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提出科技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举措,发挥战略研究的决策支撑作用,着力探索研究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我想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战略研究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首先,关于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升,但长期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进入第二个十年,我们迫切需要突破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制约,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减排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发展观、价值观的重大战略问题。哥本哈根会议实际上是国家之间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价值观的互相碰撞和交流,国际社会在面临巨大分歧的情况下最终达成了非约束性协议,是世界各国对以往发展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过去那种依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损害生存环境的奢侈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例如,回顾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前80年的科研力量大多集中在提高汽车的速度上,追求发动机要小,功率要大。但这一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转型,随着价值观的改变和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认为功率大、速度快就是好车,而首先要求汽车尾气排放要清洁,从欧I到欧V,标准在不断提高。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都已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大小作为衡量汽车技术指标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这促使内燃机技术不得不进行更大的改进。日本最近做了一个很清晰的路线图:到2050年取消所有的内燃机,采用电驱动方式。可见,发展观的改变影响了价值观、技术路径、知识结构以至资源配置的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战略研究,要深入研究发展观和价值观转变对发展方式转变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并研究提出这一转变的科技应对之策。   其次,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有效突破我国当前资源约束、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走出金融危机、实现新一轮经济繁荣的根本途径。   产业技术特征是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市场前景、成长潜力、国家资源特定条件、现有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影响。因此,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探索和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围绕这些规律,战略研究要回答如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超前部署问题。新兴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需要经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实践验证和应用推广等阶段。战略研究要回答核心技术的选择、发展方向的把握和超前部署等重大问题。   二是协调发展问题。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由于投资热情高,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发展不同步,往往会出现后续环节阶段性的阻塞和前端技术配套性的表面过剩,形成堰塞湖现象。因此,要科学分析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顺应规律,把握节奏,打通各个环节间的障碍,释放科技存量和创新能量,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是创新商业模式问题。创新是技术机会和商业机会的成功结合。我们既要研究如何更准确地把握技术突破的方向,更要特别重视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实至名归。要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杠杆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为自主创新产品培育市场。例如,在推广半导体照明中,很多城市在公共照明领域对能源合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政府没有增加成本,企业可以通过节电获得利润,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是政策的引领和推动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发挥国家科技投资的引领作用,又要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要研究如何把自主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上来,政府推动创新、启动市场,市场拉动产业化投资。要研究如何在鼓励大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更加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投融资环境,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的积极性。   五是人才聚集和成长问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要研究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发挥其作用的政策措施,研究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和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问题。 第三,关于国家创新体系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型国家的本质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知识创造和应用,快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以创新驱动国家的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   温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紧密跟踪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这些要求既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任务,也是科技战略研究的重要领域。   围绕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知识创造与应用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改善创新环境氛围等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战略研究,理清问题思路,明确发展方向,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第四,关于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科技和经济脱节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使科学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科技与经济结合,意味着科技进步要更加受到经济界的关注,科技必须更加贴近经济、贴近市场,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支撑经济发展;意味着科技必须更加贴近民生,关注民生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意味着科技要更多的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不仅要深入认识技术发展的规律,也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竞争特点和组织方式等;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把发挥人的创造性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科技发展的合力。因此,科技战略研究要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规律、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研究和破解各种难题。   以上谈了目前亟待研究的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还有很多。我国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任务艰巨而紧迫。战略研究工作面对时代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任重而道远。   战略研究历来在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面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只有不断提高战略研究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要提高战略研究水平,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提高战略敏感性,把握事物的全局和本质。   开展战略研究必须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颁布新的创新战略,其频率之快,层次之高,前所未有。比如2007年美国出台了《美国竞争力法案》;2009年9月又出台了《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增长和高质量就业》;日本2007年发布了《日本创新战略2025》报告,2009年又紧急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纲要》。这充分表明发达国家都在力图抓住科技发展的新机会,精心谋划未来。但是我们要同时看到其背后的政治博弈和经济利益角逐的本质,要深刻分析这些国家争夺战略制高点的意图,以及对全球竞争格局带来的广泛影响。   我们在研究中往往习惯于只重视头(问题的提出)和尾(问题的答案)两端,对中间的过程不重视,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要讲究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和可证性,要对问题进行从始至终的跟踪和分析,再做出判断。研究《美国竞争力法案》和《美国创新战略》,就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差别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日本创新战略2025》报告和《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纲要》,就要研究它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有什么变化,发布的背景有什么不同。战略研究不能过于宏观,也不能过于微观。要重视对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其逻辑,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部署,敏感地捕捉其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温家宝总理在对首都科技界的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论断,特别是提出了我们国家经过60年的建设和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阶段。战略研究应该对这个发展阶段有全局性和逻辑性的考虑,要学会分析复杂局面,切忌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要拿一个点看全省,拿一个点去看全国。   科技战略研究不能就科技谈科技,一定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需求开展研究,要关注重大问题。同时,要有国际视野。在开放的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城市的发展都会受到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要善于从全球经济、社会、科技和思潮的发展趋势的视角和高度,分析和研究我国和区域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和中央的决策提出应对策略。   第二,把握内在规律,注重理论创新。   只有对经济、社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有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对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才可能形成和提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实现理论创新。要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认识现代社会变革的新特点,要从科技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来认识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科技战略研究必须注重对创新活动规律的研究。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由研发链、产业链和市场链共同组成交替促进的螺旋式发展的链条。科技系统的管理和研究人员,往往关注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而忽视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规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为例,我们不但要重视技术突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还要注重新兴产业本身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要充分把握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一些关键技术需要及早的部署。我们讲共性和关键技术,通常是指那些比较重要的技术,实际上这些技术在进入产品阶段,一些具体技术、关键零部件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中国很多的重大产品达到了85%的国产化率,但最后那15%却有可能是难度最大的。科技研究可以说完成95%目标,但对于市场来说所要的产品缺一点都不行。对技术评价可以有95%,但对产品的评价只有1或者0。我们既要把握住重点、关键、共性技术,但就产品来说更要关注系统和细节。   我们也必须要重视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的规律和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经显现出发生重大突破的先兆。战略研究要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发现规律,以确保决策者选准战略方向和突破点,把握住历史机遇。   第三,提倡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解决复杂的战略问题。   战略研究课题往往是既复杂又综合的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需要来自于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参与。这里最成功的例子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战略研究。在温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组织全国2000多名科技、经济、社会、管理、哲学、法律和国际政治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吸收了来自各行业的企业家,开展了总体战略研究、国家创新体系、能源资源环境等20个专题的研究,描绘出了我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形成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为规划纲要的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重视调查研究,勇于质疑和提出独立见解。   调查研究是做好战略研究的基本功。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深入基层,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对所收集到的意见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真知灼见。战略研究有时候要向新闻记者学习,要用自己的眼睛看,善于提出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威;要敢于说真话,提出独立的见解。战略研究者要做决策者的诤友,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切为细、切为真。只有勇于质疑,细心求证,提出独到的见解,才能增强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科技战略研究者要做好支撑决策的四面镜子。一是科技发展的望远镜,战略研究要有前瞻、有展望、有方向、有观点。二是科技实情的放大镜,把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放大,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提出解决方案。三是经济社会的聚焦镜,战略研究要能够真正了解经济和社会的现状,并从现状中汇聚焦点。四是社情民意的反光镜,要更好地反映民情,使决策者更加了解民意和社会实情。   第五,进一步注重人才培养,建设科技战略研究队伍。   科技战略研究是一项跨学科、跨领域,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智力劳动,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对战略研究给予持之以恒的支持,只有持续的支持才能形成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只有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形成卓有成效的积累,产生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要努力营造独立思考、自由畅想、相互激发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培养科技战略研究骨干队伍,以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为重点,利用重大科技战略研究项目带动科技战略研究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   第六,进一步加强资源集成,打造开放合作的战略研究平台。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支初具规模和实力的科技战略研究力量。各地科技管理部门也纷纷加大了对战略研究的支持力度,以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科学学研究所、软科学所、信息所、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研究机构不断成长壮大,研究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显著的增强和提高,对科技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我们要高度重视科技战略研究平台的建设。加强不同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科技战略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开放合作的研究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要主动服务于这一研究平台的建设。要加强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战略研究基地的建设。可以考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在重点地区统筹布局,建立不同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的科技战略研究基地。   战略研究工作者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好规划纲要各项战略任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战略研究水平,为科技发展、为我们决策提供坚实的支撑。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决策》2005年
pikeliu 2010-1-22 10:21
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1月11日 16:17:12  来源:决策 本文系《决策》供新华网专稿,未经《决策》杂志授权不得转载 ■黄珉珉 眼下,一些个案表明,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党政干部队伍心理健康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党政干部的心理保健宜采取怎样的措施?为了找寻答案,前不久,我们对领导干部心理状况问题进行了调查。 透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 2005年5月,北京市对200多名中年领导干部进行的一项定向精神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竟有近50%的人是高处不胜累存在不健康倾向。党政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状况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为了多层面的透视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我们通过党校师生的特殊关系,以朋友式的融洽的私下恳谈方式,对这背后的复杂原因作了较深层次的探析。 2005年46月,我们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地点选择在安徽黄山市的7个县(区)、镇的党政机关。在调研的样本选择上,主要包括县(区)委、县(区)政府、政协、人大以及组织、宣传、人事、教育、卫生、法院、检察院干部和乡(镇)长、书记等;干部级别从正、副县(处)到科、副科及其他级别的干部都包含在内。此次调查的总人数有100多位。调查的方式选择实地调研,通过与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领域干部的接触、观察、会议座谈、私下恳谈等方式进行。 通过细致地调查分析后发现,目前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是好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是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党政一把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现象;领导干部中还存在一定的压抑、浮躁心理,并且表现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劳症状;有少数在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个人未来发展等方面存在有一定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望闻问切压力原因 今天在这一把手位子上,但明天在不在位子上,就难说了。调研中一位干部跟我们开玩笑时说。那么,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背后原因是怎样的呢? 通过实际调研发现,造成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原因极其复杂,且都具有极大的隐秘性。经过对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我们基本上发现了目前引发干部心理问题、影响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干部肩上肩负着发展与责任双重担子的压力。各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单位间,你追我赶政绩的竞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GDP的评比排名次,干部个人发展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这是发展担子的压力。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等,一些人命关天的具有不可控性的突发恶性事件的提防与担忧等,这是责任担子的压力。 其次,干部所面临的社会压力比一般人更大。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政治体制不成熟、不健全性,干部还要分出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来应对颇具中国特色的种种复杂社会关系的处理。目前处在中国社会任一位点上的干部,都必须重视、平衡、沟通、构建与上下左右的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另外,还要抵挡来自各个方面的种种社会舆论、社会反响、社会评价的无形压力。这是来自社会的压力。 干部要抵御着比一般人大得多的诱惑压力是第三个原因。干部所具有的掌握一定人、财、物支配权的特殊性,使得干部在现实中面临着更多的金钱、情色的诱惑。有位交通局长一脸无奈地跟我们说:在以前没有当局长时生活还较平静,当局长后,求我办事的人多了,请吃请喝、送物送礼的人多了,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自己不能时刻保持警觉,则每天都有被拖下水的可能,心理上觉得很累。所有腐败的干部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心理上最终没能抵御住这种诱惑力而所致的。干部在工作中、在与种种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中,要不断地绷紧神经克服与抵御由种种利欲诱惑而产生的心理重负,这是来自诱惑的压力。 最后是干部要比一般人承载着更大的家庭压力。干部作为人,也有家庭妻子儿女。由于他们必须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谋划和工作应酬中,而难以全力顾及家庭感情和小孩的教育,从而导致家庭感情危机、对子女缺少关爱教育、对父母缺乏孝敬等而导致家庭后院失火,结果自己上火,产生不安感与愧疚感,这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什么是有效的心理保健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接受央视采访说出的这句话,相信代表了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心声;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参加2005北京《财富》论坛时,当问及什么使他夜不能寐,戴相龙说是半夜12点后的电话,两位省部级领导的简短话语,折射出从政者背后暗含的风险。那么,党政干部的心理保健宜采取怎样的措施?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干部心理健康保健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的需要。从常理常规来看,只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产生合理、正常的健康言行。干部的一切正确决策、执行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完全建立在正常、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干部队伍整体心理健康的水平,会直接制约、影响到干部队伍整体的执政方式是亲民的还是粗暴的,是开放的还是狭隘的,是平和的还是偏执的,更会影响到执政效率以及执政水平的提高。 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和谐的社会,最主要最关键的是党政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而党政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实质是干部队伍内部人员之间心理的和谐,是干部队伍心理健康状态的和谐!干部心理健康也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干部的一切政治的行为、经济的行为,干部的一切政治执行能力、经济建设能力,都是以人的健康心理为基础、为依托、为前提的!没有干部队伍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不可能有干部执政良好状态的持续稳定的实质性提高!不可能有政府机构这个庞大网络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转! 其次,要在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保健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基本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他才可能有正常健康的举止行为;一个干部、一支干部队伍,只有保持了主体心理的基本健康,才谈得上这个干部或这支干部队伍有好的理性的健康正常的领导行为。从根本上来看,干部队伍中的一切贪污、受贿、不作为等腐败行为以及其他种种问题行为,都是因为贪婪、自私、狭隘、虚荣、嫉妒、狂妄、歇斯底里等消极的非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心理是一切行为的根源,干部队伍中的一切行为问题本质上都是属于一种心理问题。 因此,党政干部队伍的组织思想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更重于人性化的、以人为本的干部队伍的心理健康建设和综合心理素质建设,从结构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建设正式纳入党建工作体系,甚至将干部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建设的工作作为今后党政干部队伍组织思想建设工作的主体工作。 再次,在组织上建立干部队伍心理健康保健专业机构。干部队伍作为一个从事特殊职业的人的群体,有其特殊的内在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要真正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科学地运用和顺应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因此,应当有心理专业人员的参与。在县一级党政干部系统内应当建立专业的干部心理健康保健机构,由心理保健专业人员负责对广大干部定期举行党政干部心理保健班,进行必备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并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以免把问题带到工作中去而给国家和人民以及自身的利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开发适于干部群体心理健康保健的技术、器械设备;编写有关干部心理健康保健书籍教材;培养和训练干部心理健康保健专业人员等等,从而以便对干部群体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保健,全面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心理素质,真正建立一支新时期现代化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党政干部队伍。■ 2005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 析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 顾其斌 据报道,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焦虑和忧郁情绪。 当前,领导干部的压力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简单地说,就是他们的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一是政治上的。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二是能力上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三是工作上的。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四是生活上的。由于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工作环境,领导干部无暇顾及家属、子女,甚至个人的正常生活秩序也受到影响,爱情亲情不稳定,家庭关系不和谐,其压力可想而知。五是道义上的。在一定范围内,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承载着许多的道义上责任,在公开场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不得不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更加自律,即使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可能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六是心理上的。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所谓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七是体制上的。现存体制的漏洞、缺陷,让领导干部工作上受到严重困扰。有时候,严格执行制度、按规办事行不通;突破制度限制,违规操作有风险,面临两难选择,让其无所适从。 其二,集中表现在社会负面因素的诱惑。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是心理焦虑,工作上急功近利,企图一口吃成胖子;二是心理失衡,认为贡献大、付出多,但是回报少、社会承认度低;三是心理恐惧,特别是那些手脚不干净的领导干部,由于担心腐败问题暴露,经常是高度紧张,忧心忡忡;四是心理麻木,或者在受到挫折、责难、非议之后心灰意懒、无所事事、不思进取,或者对群众的困难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五是心理阴暗,处心积虑,处处算计,勾心斗角,步步设防;六是心理狂妄,自认为位高权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七是心理困惑,对许多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生态,不理解但是却要被动认可或者接受。从社会角度来看,一是社会诱惑的冲击,一些干部无休止地追求更高的权力、更多的财富,私欲膨胀,导致迷失方向,不能自拔;二是社会关系的维系,与所谓方方面面的沟通、协调,觥筹交错,迎来送往,身不由己,心力交瘁。 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要有正确的评估。就常规压力而言,超负荷的,该减则减;满负荷的,能进则进;低负荷的,不仅不能够减压,还应该加压。对于负面因素导致的非常规压力,应更多地通过道德的引导、法律的规范、良好社会环境的塑造来解决。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正常幅度的压力,对促进工作、加快发展,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关心 干部的心理压力问题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要坚持和完善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工作运行状况,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保持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强化在干部提拔任用、岗位调整、矛盾集中等特殊时期的谈心谈话工作,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干部的身体健康,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定期休假制度。要关心干部家庭和生活困难,尽可能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特别关心被交流的干部。在确定交流对象时,既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也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对交流的干部及时跟踪考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确保他们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愉快地开展工作。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用人导向上为干部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品质,不断提高新形势下驾驭全局、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管得住小节、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高尚情操。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xxsb@263.net 电话: 86-10-6280513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2004年3月25日)
个人分类: 爱的教育|1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眼界決定了決策
LEOLAND 2010-1-10 20:25
曲津華 老外有個常說并且押韻的話,叫做 MISSION,VISION and PASSION ,意思是要做好事情,需要的是目標明確,眼界寬廣,動力十足。這里借用一下,把 VISION 和 DECISION 聯系一下,意思是眼界和決策有聯系。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眼界的問題,不僅僅在決策時。 有了寬廣的眼界,就知道了自己的位置,從一個小范圍,到一個大范圍。不是常有人力爭全球視角嗎?就是這個意思。大人物之所以大,除了本領大,更重要的是其視野大,眼界寬廣。他們能看人所未看,見人所未見。 醫生為什么老洗手,還老嘮叨家人多洗手,是因為他們在讀醫學院時被人體周邊的重重細菌病毒之多雷到了,他們知道細菌病毒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當我們知道了這一點,也就會理解醫生們了。 棋藝大師們為什么水平高,除了高強的記憶力之外,他們對棋譜和棋路爛熟于心,能看出常人難及的未來的四步五步乃至更多步,是重要原因。這其實也是眼界的問題。 古人說的萬卷書萬里路,其實都是眼界方面的問題。讀書是擴展眼界,上網是擴展眼界,旅游更是擴展眼界。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有了虛擬實境 VR 之后,又搞出了擴增實境 AR ,在一定意義上是勝過親臨現場的。 再看政治家。開國巨人毛主席居功至偉,卻也失誤不小。究其原因,其視野屬于嚴重偏科。其對縱向的視野是比較強的,對橫向的卻非常缺乏。老先生熟讀群書史書,卻限于中文;更為嚴重的是,他幾乎沒有出過國境;唯一的一次到蘇聯,還在跟斯大林較勁的過程中。除了在莫大中國留學生中發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那段著名論斷,幾乎就沒怎么走走看看。這個缺陷是很严重的,后來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再看周總理和小平同志,以及朱德、陳毅等等等等,都是留過洋的,那眼界就是不一樣。 我們不是說洋的有多么好,但畢竟世界有一兩百個國家,我們只是之一吧。看看人家,總不會錯的。想當年,不問世事、晨鐘暮鼓的出家人還知道派人到西域天竺取經,何況俗世凡人了。所以說,多走走看看,總會不一樣的。起碼,可以少掉进別人掉過的坑里。 生活中處處都有歧路,處處都要決策。所謂生活就是做選擇題!要打開眼界,前提是要敞開胸懷;有了愿望和愿景,自然會經努力而實現的。這,本身也是一種眼界。 2010-01-10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3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關科學的決策,科學家是否應該迴避?
jiangjinsong 2009-6-19 22:34
科學早已不是伽利略、卡文迪許時代的做法了 職業化的科學意味著 科學已不是少數人好奇心驅動的智力 我在清華講課時曾說過 如果國家向科學家諮詢能源政策時 毫無懸念 不同系科的科學家的答案完全可以逆料 熱能系的科學家會說火電仍然是最可靠的能量來源 要求國家繼續大力資助相關技術研發 以提高熱效率 減少污染等等 水利水電學院的教授們脫口而出 當然是水電 多麼環保多麼清潔 別聽那些反壩人士的忽悠 中國那麼豐富的水利資源可不能白白浪費啊 煤炭、石油? 石油要進口 戰略上成了國家軟肋 中國煤炭含硫太高 污染成什麽樣子了 到處是酸雨 還是應該大力支持水利水電的發展 到了核研院 難道還有比核能更清潔的能源嗎? 別以為核能不安全 來,我給計算一下其實很安全的 蘇聯切爾諾貝利那是他們違反操作規程 而且他們那種反應堆比較落後 我們現在的極其安全 我們敢拍胸脯保證 核廢料處理? 呃 現在技術提高了情況好多了 再說我們有大西北大片沙漠埋那兒沒關係的 要徹底解決? 有辦法啊 核聚變就能讓核燃料乾乾淨淨變成能量 不留下一點核垃圾 快啦 只要三十年就能搞定 如果國家能加大支持力度說不定會更快的 聽他們核科學家胡扯? 幾十年前他們就說三十年能搞定核聚變 結果幾十年過去了 三十年變成了常數了 化學系的院士對核科學家的忽悠嗤之以鼻 這些都太落伍了 現在要開發新能源 高效率的電池才是發展的新方向 電機系的院士忍了很久了 他以不容辯駁的語氣強調 智能電網才是最關鍵的技術 其他都是枝節 本來謙虛好學的領導人還想讓科學家給他們科普一把 結果見多識廣的領袖們一琢磨就知道了 這幫道貌岸然的科學家院士 也就是一幫搶地盤的黑社會老大 彼此之間也玩縱橫捭闔的權術 給自己的堂口多搶點販賣毒品的生意 領導偷笑 玩這一套我可比你們內行 黃老邪院士早就說過了 (看來高層領導也偷偷到科學網潛水) 還得外行領導內行 靠你們說不定就會監守自盜 裁判員身兼運動員 好好聽話吧 老九就是老九 其實 你們想要科研經費也容易 只要以後我想幹些什麼 死老百姓不服氣的時候 你們這些院士、 博士、海龜、土鼈好好用科學替我論證 過去皇帝用鬼神來嚇唬老百姓 得用一幫道士畫符作怪 那太土了 俺現在要用科學來嚇唬他們 這可比鬼神恐怖多了去了 加速器可比桃木劍厲害 【旁白:也不想想比那玩意可貴多了!】 誰敢不服 有個海龜科學家有點擔心 據說國外有一種science studies的邪派武功 專門與科學家作對 挺討厭的 話音剛落 大家哄堂大笑 得了吧 那些文科生 誰理他們啊 科學的事情還是科學家說了算 不用你們出馬 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就把他們淹死了 敢跟科學作對 那不是找死? 你們小心的是像鬼王、二傻、小平之流的傢伙 他們是科學家圈子裡邊的小嘍囉 因為每次看賭場、守妓院的肥缺老也輪不上他們 他們背後牢騷滿腹 要提防他們反水、叛變 更不能讓他們與那些反科學的傢伙們串通一氣 領導也發話了 我知道你們因為搶地盤結下了梁子 現在還面和心不和 但是 必須顧大局,講團結 關起門來動刀動槍單挑都可以 出去大家可都得裝得很好狠和諧 否則那些死老百姓看出我們之間也是相互爭鬥 他們就會開始懷疑 那我們就完了 另外 我聽說有個叫老蔣的傢伙 他最近在科學網上亂寫博客罵人 雖然他不過是小混混 功力不深 翻不了天 但是 他在那裡罵的時間長了以後 也難保老百姓會聽信他的胡說八道 其實 他可能就是因為看著你們吃香喝辣的眼熱而已 他不過是吃素的 你們隨便分他一點好處 他不就不再搗亂了嗎? 說不定 他還會搖身一變肉麻地吹捧科學家呢 你們不要太扣了 搞點小恩小惠嗎 ================================ 鬼王兄的建議值得考慮: 先把你的回避制度建立起来,也去分一杯羹对吧。 科学技术评审会,以后一定要外行来主持,无发言权,但有一票否决权,如何? 老邪院士對此篇博文有個回應: 无记名投票的滥用 雖然老邪院士讀貼不仔細,誤解了我小人家的觀點,不過他提議的專家應該用於負責,實名表達觀點,而不應該怯懦地用無記名投票掩蓋自己的自私、膽小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 當然了,僅此一點還遠不能解決我所強調的利益衝突問題。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833 次阅读|12 个评论
近期的一点反思
softlightlee 2009-5-31 19:00
最近反思了一下,觉得从一个侧面上讲,做人需要三种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演绎执行能力。 貌似第一种做好的话,算是参谋?第二种是领导?第三种是打工者?都期待自己的下属执行能力好,当然要理解自己的意图;都期待自己的领导,决策能力好,能慧眼识英才;都期待有人能给自己不存私心地指点一下,出谋划策。 三种能力上,我自我评价是 75,10,10 . 鉴于以上的自我评价,我还属于眼高手低的情况,需要改进。 分析归纳能力是自己总结,自己学习,练出来的。 决断方面,自我控制,能收能放,还远远不够。 演绎执行上,模仿一般,没有模式可循,也没有方法论以供参考。所需的知识跟经验和工作量成正比(初级阶段),与学术难度不成正比,也是远远不够。 自己给自己评价的分数不是很高,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是什么坏事,记录在此,警示自己吧。
个人分类: 总结反思|36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快而准—可望不可及
kestrelwing 2009-5-25 01:18
形容一个人脑子又灵活,遇事反应快,往往是快而准。然而在speed和accuracy很难两全。
个人分类: 不分类的|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外来和尚念经-(转)
sunapple 2009-4-12 09:10
请外来和尚念经 中国难怪走歪路 《东方日报》 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内地由宏观调控到救市,政策进退失据,暴露了决策一再失误。显然同信息混乱、智囊无能有关。 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北京当局病急乱投医,刚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计划于六月下旬在京召开「全球智库峰会」,邀请全球知名智库和全球五百强企业领袖为平稳增长出谋划策。在当局眼中,外来和尚会念经,殊不知,这些和尚很可能将中国引入歪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来头很大,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领头,成员包括原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春正、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等人。据说该研究中心将成为北京当局最为倚重的经济智囊团。 遗憾的是,高人云集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一开张,却没有给中国重病缠身的经济开出任何药方,反而要请全球各路神仙给中国「病夫」问症,显示这家来头很大的智库,研究水平也不过如此。 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有崇洋媚外传统,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然而事实证明,有些洋和尚根本不知中国国情,开出的药方往往水土不服,不仅不能给中国对症下药,反而让中国误入歧途。至于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则不断给中国灌输错误观念,以此影响中国的决策,为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 颠倒是非 屡屡误判 事实上,中国研究机构在今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屡屡误判,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听信了洋和尚的馊主意。比如,在美国次按危机爆发之初,中国主流智库大部分都相信了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储局的宽慰之言,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暂时的」,甚至提出「脱钩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公开强调「这只是美国的问题,对中国出口影响不大」,导致国务院在去年仍然出台降低出口退税政策和提高劳工待遇标准,致使外贸企业倒闭潮加剧,失业人口上升。 再比如,去年七月份,当国际油价突破每桶一百四十七美元,有美资大行危言耸听地提出二百美元一桶的预测时,国内不少重要能源研究机构几乎异口同声,跟在国外分析家后面鼓噪二百美元一桶的预测。为此,国内不少大型国企与国外投资银行和有关机构进行燃油套期保值的对赌,损失极为惨重。 国外势力通过资助的方式,影响中国智库的观点,再通过中国智库影响中南海的决策,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一次调查,发现某中央级政策研究机构主管的基金会和某部门级外交政策研究机构,其将近百分之五十的资金来自外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因此,很多中国智库人员刻意粉饰太平不说,而且颠倒是非、指黑为白,误导决策。 数据造假 国家癌症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之所以罔顾事实,公然造假,就是为了通过发布数据,编织谎言,以达到所谓「鼓舞信心」的目的。但这个拙劣的愚民政策,在事实的映衬下,一捅便破,政府反而失去诚信。 类似的情况在前年经济高速通胀的时候也出现过,当楼价、粮价、肉价拚命上涨的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通胀数据却相当温和,与老百姓的现实感受完全相反,国家统计局因此被老百姓骂得狗血淋头。事实上,这几年宏观调控之所以屡屡失效,甚至几经反复,主要是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失真,致使决策被误导,政府出台的政策自然不能对症下药,甚至离题万里。 中国的数据造假,已成为国家癌症,上行下效,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概莫能外,但最终受害者是执政当局。当谎言不断被戳破时,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必会大打折扣,甚至给政府扣上谎言政府的帽子。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很多时候,老百姓不惧现实的残酷,而是更担心政府造假,因为这让大家失去安全感与方向感,缺乏相应的稳定。可以预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全球智库峰会」,来的未必全是诸葛亮,其中部分可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把握机遇?
liux831 2009-2-25 22:17
吉利汽车董事会主席、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主席李书福说: 我高中毕业就开始从事经济活动了,那个时候的历史机遇是千年难逢的。我的同学有的考上大学了,分数也很高,毕业以后还是到我这儿来做一名普通员工。我觉得每个人对于社会,对于自己处于哪一个历史时期、面临什么样的历史机遇,要有自己的判断。 我在大学毕业时,刚好有机会参加出国培训,英语过了关。 在上硕士时,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博士课题奠定了基础。 读博士期间,有机会第二次到科学院做课题,严格的科学训练,才有今天的实验技术。 还有一个机遇是承担了一个国际基金,专门学习了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也有了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 成功在于机遇。机遇在于判断,判断迅速,决策正确,才能获得成功。 每一个人都有机遇。等待机遇是智者获得巨大成功的先机和关键。 现在博士毕业了,又面临一个又一个新的机遇。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达万里同志1986年重要讲话
meixianghao 2009-1-4 11:17
按:在写作文的时候搜索到这篇文章,对比当下种种,觉得还不过时,转在博客里,供博友们参考。背景: 1986年7月3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首届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题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会后,这份几经斟酌的讲话稿,送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看完后,未改一字便提笔批示:很好,全文发表!与此同时,陈云同志也批阅了这份讲话稿:这个讲话,解决了我们党多少年以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986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万里的文章。 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原载《人民日报》 万里 同志们:   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宋健同志、钱学森同志还有许多专家,都在会上发表了精辟的讲话。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新意。这是我国科技界以及整个知识界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软科学本身的学科建设,我说不出多少意见。据我的理解,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软科学研究就是决策研究,就是把科学引入决策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把决策变成集思广益的、有科学依据的、有制度保证的过程,从而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最近,邓小平同志几次建议研究一下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正因为软科学研究同领导决策关系密切,同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密切,所以我愿意借此机会,讲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加强软科学研究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软科学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是一种多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在当代,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任何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常说,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是指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技术作为综合的知识体系和思维工具,能帮助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分析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作出准确的鉴别和判断,从而帮助人们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作出科学的决策,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自身的进步。这后一点,正是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   尽管软科学这个名词在我国是近年来才开始采用,但决策的研究工作过去早就存在了。我们党长期倡导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领导方法,抓典型、搞试验、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应该继承的宝贵财富。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情况确实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我们面临的任务比以前更加宽广和复杂了,决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大大发展了、丰富了、深化了。调查民情即深入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这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对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多层次的考察分析,并从它们的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中作综合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原理,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和测试手段,把静态的典型的调查研究同动态的系统分析和测算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决策的民主化同科学化结合起来。过去凭个别事例,不作定量分析,就对重大问题作出判断,这是吃过很多苦头的。因此,应当排除决策的个人色彩、感情色彩,充分实现决策的理性化。   软科学研究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最近几年,在我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已经开始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方法;对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决策,开始进行定量分析和测算,选择优化方案;现代化建设中一些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也经过了较周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论证,具有较大的科学性。例如,国家科委、计委、经委共同组织了十几项重大技术政策的研究,已经经国务院审议、正式发布。还有我国二○○○年发展前景的研究,新技术革命及我国对策的研究,农村发展战略的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三峡工程的综合评价与研究,以及关于一些区域和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等等,都是明显的事例。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软科学研究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软科学研究在我国的兴起,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我们党和政府决策工作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也是适应新时期开放与改革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要的产物,又是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纠正了过去长时期指导思想上左的和主观主义的错误,重新回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全党强调实事求是,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决策中那种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独断专行的作风,让位给调查研究、民主讨论、集体领导的作风,恢复了党的朝气蓬勃的生机。通过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对比,我们党进一步认识了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广开言路,坚持双百方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全国人民的政治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为我国软科学研究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二,开放和改革的实践,使我们对世界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增加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求人们作出尽快的答复。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而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大国,现代化建设任务之繁重,是过去任何历史时期所不能比拟的。这大大增加了决策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作出正确的决策,领导人不仅要依靠本人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不仅要依靠领导成员集体的智慧和经验,而且要依靠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依靠各种专门的决策研究班子,依靠那些知识和信息以及实践反馈信息的综合体,采取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集体的研究,才能提出正确的对策。这是软科学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在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渗透和交叉,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使得跨部门、多学科的大系统综合性研究成为可能,并反映了各科学部门的共同要求。这种情况大大加强和丰富了决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决策研究有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这是软科学研究得以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社会基础。关于这一点,我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在我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结合还存在许多问题。甚至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结合也是很不够的。我们应当进一步创造条件,努力冲破各种障碍,推动各学科的结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决策研究。   正因为有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软科学研究在我国才有了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全面展开,随着开放和改革政策的深入实施,各部门各地区在实践中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需要采取的各种重大科技、经济和社会决策越来越多,对软科学研究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可以断言,我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软科学研究工作者将大有用武之地。   (二)改变旧的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决策方法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尽管软科学研究在我国有了发展,软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应用,但是,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在我国仍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有传统价值观方面的障碍,同时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我国政治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应该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决策制度不健全。因此,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决策,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它可以分各种层次。在古代,国家高层次的重大决策是由封建帝王亲自掌握的。他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个人的才智和经验,个人的感情和好恶以及谋臣们的进谏。贤臣还是佞臣当道,往往决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种决策体制和方法的落后性和局限性是人所共知的。到了近代,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的大生产给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增加,各种需要决策的问题堆积如山,错综复杂,千变万化。这是任何个别卓越的领导人单凭个人智慧难以掌握和难以应付的。于是产生了各种智囊团、咨询机构。它们把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经验的专家、谋士集中在一起,借助众人的头脑,以弥补领导者个人才智、经验和精力的不足。这不是简单地增加几个人的头脑,而是建立了一个由不同知识结构组成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可以互相补充、启迪和丰富的知识信息综合体。它的作用当然就大了。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已经在相当广泛的程度上建立起一套决策的程序和制度,并且建立了决策的反馈系统,使不完善的决策能够及时依据反馈信息,不断进行修正。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当然,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决策过程受到私有制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多种利害冲突的影响,但是它们的一套程序和方法,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可以借鉴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各级领导是群众的公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它更需要而且可能实现真正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以体现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和小生产经济的影响,由于科学文化教育的落后,由于法制不健全,以及干部素质、民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至今仍然没有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决策制度和决策程序,没有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咨询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决策的科学性无从检验,决策的失误难以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直到今天,领导人凭经验拍脑袋决策的做法仍然司空见惯,畅通无阻。决策出了问题难以及时纠正,只有等到出现了大问题,才来事后堵漏洞,或者拨乱反正,而这时已经悔之晚矣。这种盲目拍板、轻率决策的情况,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我国的经济也难以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就能够大大完善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扬亿万人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就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里,科学和民主是不可分的。没有民主,谈不到真正发展科学。没有科学,也无从建立真正的民主。同样,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也不可分。所谓决策科学化,首先就要民主化。没有民主化,不能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就谈不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民的创造智慧,尊重实践经验,就没有科学化。反过来说,所谓决策民主化,必须有科学的含义,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否则只是形式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所有这些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首先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我们发展软科学研究,基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改变长期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旧的落后愚昧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树立新的科学的决策意识和决策方法,对决策体制来一番改革,在人们的价值观上来一个新的突破。    (三)促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   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关键在各级领导。必须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加强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再教育和再认识。   领导的责任在于制定战略,拟定规划,确定决策,组织管理,使用干部。要履行这些职责,就需要进行决策。因此,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我国各级领导干部,总的讲本质是好的,是具备基本的领导素质和才干的。但是仔细分析起来,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情况,有各种不同的问题。而缺乏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观念和素质,则是许多干部的共同问题。   我们有大批老革命干部,是从战争环境中磨练出来的,有丰富的阅历和领导经验,有很高的智慧和才干,为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中不少人,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比较缺乏,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还有大批出身科学技术专业的新干部,他们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长,懂得许多精深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中有不少人并不懂得宏观决策,也缺乏组织工作经验和经营管理的经验。就这两部分人而论,他们都生活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环境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小生产方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中不少人往往对科学技术进入决策领域的重要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对软科学研究的认识,就更谈不上了。他们一般喜欢硬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这才是实在的东西;而轻视软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认为那是虚无飘渺、可有可无的东西。他们不了解,在今天,特别是在未来,人类社会正在向知识和信息的社会发展。软件是硬件的先导,软件指导着硬件的发展。软科学研究的巨大价值,正是在于它通过知识和信息的综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见和再现各种宏观和微观的过程,使我们能在较小的范围内,以较低的代价,预测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谁不认识这一点,谁不认真利用这种可能性,谁就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当然,这件事不能责怪那些干部,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条件形成的一个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政各级领导部门,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宏观决策的本领,鼓励他们勤奋地学习,刻苦地钻研,努力克服可能存在的小生产的狭隘眼光和思想意识,自觉地培养起尊重科学、尊重民主的良好作风。我们的党校和有关的大专院校的教育,不仅要设政治理论课程,更要设现代的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新的决策理论方面的课程。今后对任何大问题的决策,不能再停留在凭领导者个人经验和意志办事的传统方法和水平上,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科学的论证,力求减少和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大失误。当然,这样做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都做到,但一定要努力学习,缩短这个过程,掌握这门科学。在一切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大跃进决策的失误造成数以千亿计的重大损失。这还只是物质财富方面可以计算出来的损失,还有许多无形的损失,特别是在人们的精神状态方面造成的损失,比这影响更为严重。文革十年的决策失误,更是误国殃民,祸及子孙,使我们至今仍不得不努力消除这些重大决策错误所造成的深远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正确决策,像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建设和各方面事业的建设出现了空前的欣欣向荣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提出,使我们党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优良作风,开创了新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还有关于改革和开放的决策,搞活经济的各种决策等等,可以说由此肇始了中华民族新的振兴。这个历史的对比,我们应该反复思考,永远牢记。   软科学研究是为各级决策者、领导人服务的。各级领导人应该十分珍惜和尊重这种服务。我们现在还有一些领导人,至今不懂得知识的价值,不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人还不能认真地自觉地吸取过去决策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危害的教训,至今很少同知识分子和有经验的同志交往,甚至视若路人。别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想什么,他也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想什么。这种情况不改变,根本谈不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应当提倡领导人与研究人员、有多方面知识的人、有实践经验的人,平等地、民主地经常交流思想,沟通信息,讨论问题。每个领导部门都应该有自己可以依靠的决策研究班子。包括充分发挥和依靠社会上的或者有关部门的有真知灼见的决策研究力量的作用。每个领导者都应该有几个有胆有识的亲密朋友,特别要有几个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当前直言不讳的诤友,即使在封建时代,少数贤明帝王还能礼贤下士,结交几个谏臣密友,我们共产党员不是应该做得更好些吗?   既要尊重专家,又要向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这两方面是一致的,应当结合起来。现在我们有些部门设立了政策研究室,这是很好的,可惜不少是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起草文件和报告的秘书班子。应当吸收一些优秀的有真才实学的专家,也要充实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并通过他们联系更多的人才,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使他们能够真正发挥智囊、参谋、研究、咨询的作用。   决策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工作,带有很大风险性,有时出现某些差错是在所难免的。领导者必须估计到这种情况,作出正确的鉴别和取舍。如果决策出了问题,这首先是领导者的责任,而不能把责任一股脑推到研究人员身上。一个高明的领导人,甚至能从错误的决策建议中受到启发,得出有积极意义的结论。有时候,某项软科学的成果,虽然没有被采用,也没有什么眼前利益,但它作为警告、预防或考虑问题的因素,往往有极大的价值。   (四)发展软科学需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为发展科学理论,首先需要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政治环境。领导者要尊重人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民主权利,不要害怕别人讲不同意见的话,甚至讲反对自己的话。过去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正确的,但还有点消极。积极的说法应该是:言者有功,闻者受益。这种良好的政治环境对软科学研究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软科学是既涉及学术、又涉及政治的创造性的复杂脑力劳动。只有在高度学术自由的气氛中,才能才思泉涌,触类旁通,独立思考,提出真知灼见。也只有在高度政治民主空气中,才能言无禁忌,力排众议,慷慨陈情。软科学研究应该只尊重客观事实,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屈从个别领导人的意志。一切结论不能产生在研究工作之前,只能产生在研究之后,产生在经过实践的检验之后。有的领导人往往喜欢把他们主管的研究部门,当作为他们的任何决策拼凑各种理论根据的工具。这种所谓科学的决策论证,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比没有论证更坏。软科学研究必须有不受决策者意志影响的相对独立性。它只接受实践的检验,只对人民和历史负责,而不能看领导者的眼色行事。领导者可以不同意研究人员的观点,否定他们的结论,不接受他们的建议,但不能强迫研究人员违心地改变观点,修改结论,以迎合自己的需要。为使我国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有更大的保证,我们需要采取立法措施,使决策研究工作者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逐步使决策做到制度化、理性化。   为了创造民主、平等、协商的政治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但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实行这样的方针,对政策研究、决策研究也要实行这个方针。不但对自然科学要实行这个方针,对社会科学也要实行这个方针。这个方针应该是我国政治生活、思想理论、文化建设中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这是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重要标志。双百方针提出已经三十年了,可是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这个方针基本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一度甚至把它当作引蛇出洞的所谓斗争策略,这是十分可悲的。这个方针不能得到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往往把政治问题理解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这个概念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不改变这个概念,就会认为只有学术问题可以争鸣,政治问题不可争鸣,而这两者又经常分不开。一旦出了问题,即使是学术问题,也就变成政治问题,也只好一股脑挨棍子。其实,在许多场合下,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确实是难分开的。吴晗同志一篇《海瑞罢官》,招来灭顶之灾。这究竟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对于政策研究、决策研究来说,学术和政治就更难分了。有时候是三分学术,七分政治,有时候是七分学术,三分政治。总之,这两者难舍难分。所以,关键不在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而在于对政治问题,对决策研究本身,也应该实行双百方针。所有的政治问题、政策问题,都是应当进行研究的,在没有作出决定之前,都是可以讨论、可以争鸣的。不要对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再像过去那样上纲上线、围攻批判。但是,既然讲决策,就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出决断。这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和文艺作品的讨论、评价不完全相同。在那些方面,不需要领导部门作什么决断。政策问题应当经过研究、决策、执行三个程序,领导部门就政策问题作出决定之后,大家都应当执行。如果研究工作者仍有不同意见,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采取正常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和进行讨论,并通过实践重新加以检验。就拿宪法、法律来说,我们当然应当毫不含糊的遵守执行。党员还要执行党的决议。一般的讲,宪法、法律和党的决议中明确规定的各种政治原则,已经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即使这样,对宪法、法律和党的决议某些规定有不同的意见,也还可以采取正常的方法和途径,在一定的范围内继续提出讨论。历史经验证明,这种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讨论,正是使我们的宪法、法律和党的决议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党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没有别的宗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消灭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使人民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得到了民主,成为新社会的主人。如果在人民内部政治问题不能争鸣,只能领导人独鸣,又谈得上什么高度民主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广开言路,破除言禁,把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切实付诸实施。堂堂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只要领导路线正确,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是不会被几句逆耳之言或别有用心的人借某些问题的煽动搞垮的。毛主席曾经讲过霸王别姬的故事。他说,让人讲话,天塌不下来。不让人讲话,总有一天要别姬。这话是寓意深长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他老人家也恰恰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   我们强调执行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决不是说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客观的普遍真理。软科学研究应该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毫无疑问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越高,对研究工作的指导越有效,研究工作的成效也越好,但是,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公式硬套在软科学研究上。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不是圣经,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决不能在维护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借口下,把当代人类创造的许多新理论、新成果当糖衣炮弹、异端邪说而拒之门外,而要通过实践检验,把一切真正科学的东西吸收过来,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软科学本身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它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必然会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现成公式。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软科学研究,应该而且一定能够进一步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软科学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有适当的物质条件的支持。软科学研究至今没有固定的经费渠道,只好向各方面讨斋化缘。其实,软科学队伍是一支轻骑兵,投资少,效益高。它不需要大型实验室和贵重设备,只需要少量资料费、机时费、调研费等。每年确定一个适当的稳定的经费额度,就可以满足当前需要了。只要各主管部门和各地区领导真正认识到软科学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他们就会理解花点小钱以换取巨大效益是值得的。还有资料、数据问题。这几年统计部门的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应当看到,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在整个统计工作还是相当落后,对许多社会经济现象还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缺乏科学的统计和数据分析。现有的一些很不齐全的数据材料,往往控制在一些部门或地方手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个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人的重视,积极设法解决。必须认识,没有资料数据,就不可能进行任何研究。当年马克思如果不是查阅大英博物馆的大量数据资料,是写不出《资本论》来的。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经济、社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建立各种信息和数据的服务系统,健全各种保密和解密的制度,尽可能把各种信息和数据,包括可能得到的世界各国的信息,送到需要者手上,成为全民的财产。  (五)把软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我国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他们必须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务必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尖兵。软科学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地、自觉地为我国的开放和改革服务,为现代化建设各项重大决策服务。   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在深入全面地向前发展,各项改革和开拓性工作方兴未艾。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不得不探索前人未曾走过的崭新的道路。我们面临着许多重大历史课题: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进行;对外开放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民主、纪律、法律、道德,在改革中如何同步建设;社会产业结构应该如何调整;经济效益如何得以提高;不同部门和地区应有何种不同的发展战略;各种行业应有何种技术政策;价格政策如何制定;劳动制度如何改善;人口如何控制;环境如何保护;山区如何发展;工程项目如何评价;人的积极性如何调动;人才如何造就和选拔;还有社会情况的变化和如何指导社会文化、道德的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需要决策的问题,都是软科学研究的紧迫任务。我们的软科学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从解决各种实际存在的问题着手。我们要准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进一步树立起软科学研究的权威,把软科学研究在全国普及化、社会化,使之逐步成为一种产业。到了那时,我国各项决策工作的水平将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软科学研究也有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探讨,这是不能忽视的。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丰富、深化和创新。但是,对于大多数的研究机构和人员来说,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要的应用研究的课题上,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最紧迫的课题上来。   为了不辜负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软科学工作者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研究人员除了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献身精神以外,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学识和经验。自然科学出身的人,要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社会科学出身的人,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大家都要面向实践,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这样才能有较大的适应能力。不仅如此,软科学研究工作者还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高度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文字能力等等。这种通才、杂家型的人才往往比专家型的人才更难培养。他们是在长期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而不是随便招之即来就可以凑数的。因此对研究队伍的组建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各主管部门应该有总体设想,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以及从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中选拔一批有能力从事宏观决策研究的人员,加以培养和指导,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队伍。   软科学研究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大系统综合研究。研究工作必须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不可否认,由于目前我国在行政体制上条块割裂,部门所有制严重,各种研究机构大都直属不同部门和地区,他们的观点有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影响。我不认为部门和地方不应当重视和讲求本部门、本地方的利害得失。这是他们肩负的一种责任。但是又必须把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全局的利益,而不是相反。这一点是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软科学工作者应当提高自己的理性化程度,自觉地抵制这种习惯势力,树立严谨的正派的学风。他们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立场上,避免卷进可能产生的部门偏见和利害冲突之中。他们必须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秉公直言,按科学精神办事。这样才称得上是合格的科学工作者。   同志们!   国家科委召开这次会议,各方面的专家济济一堂,互相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为发展我国的软科学事业献计献策,这确实是值得庆贺的。这次会议的深远意义,在于提高了对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认识,对我国决策观念、决策方法、决策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我相信会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重视。我希望,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协调,形成网络,把软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促进党和国家各级决策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个人分类: 闲谈杂议|4353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