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专家意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对新疆变湿假说的几点思考(最新)(6)
热度 1 zhgatcl 2014-8-24 18:05
各位老师: 我从2008年开始 研究向西北调水 ,我的研究结论是 每年向 西北超深盆地 (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调水 100 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 1000 多亿方;每年向超深盆地调水 200 亿方,若干年以后超深盆地每年的面雨量将增加 2000 多亿方,即调水能起到 “四两拨千斤”、“以一当十” 的作用;每年向西北调水几百亿方最多 1000 亿方,若干年以后整个西北的年平均降水量就能达到甚至超过 500mm ,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 为证明以上论点,我一共写了10篇预印本论文,详见我最初的9篇博客。 著名气象专家张学文研究员倡导创建《盆地气象学》和《盆地地理学》,对我的研究感兴趣。张学文老师对我以上论点半信半疑,前几年写了几篇“比较支持”我论点的博文,详见我前面转载的 5 篇博客(这 5 篇博文都是张学文老师 2011 年、 2012 年的作品)。最近他老人家又写了 1 篇新博文。 这篇博文侧重于提出问题,质疑多于支持,张学文老师与我之间展开了一些讨论。不同观点的碰撞是科学进步的重要环节,这些讨论对专家学者或许有启发作用。 现把张学文老师的这篇博文和相关评论做如下转载,供各位老师参考,希望各位老师参与讨论。 --------------------------------------------------------------------------------------------------------------------------------- 转载 : 大规模调水对降水的影响的旁例分析 张学文,2014-8-4 17:41 原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817053.html 最近科学网上出现了由魏剑宏教授领衔的东水西调群组,而关于此主题的不同认识也都列了一些观点、数据。我认为不同观点的讨论是科学进步的重要环节。只要这里没有人身攻击,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就是科学健康发展的体现。 目前是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新疆调水,就可以使当地的降水量明显增加,另外一些人认为这不可能。而每一个方面都提供了一些分析的思路。 我认为大家心平气和地分析如下一些现有的例子,可能对做出判断有好处。现在这里提供一些旁例,它们基本是对现有的水体对降水的影响能力的分析。这种分析的成本很低,只要你耐心去分析、理解,就帮助你完善你的认识。 这些旁例是 1. 咸海、里海对周围降水的影响如何估量?咸海的逐步消失对周围降水的影响如何? 2. 罗布泊的存在与消失是否伴随着同步的降水效应? 3. 冬季准格尔盆地大面积积雪是否与大规模调水等价? 4. 塔里木盆地大降水发生以后的气象条件是否与大规模调水的效果类似? 我们知道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而它附近有着大片的干旱区。我们可以把里海类比作是外部的水分被调到了干旱区。我们不可能为新疆调来里海水量的 1/10 的外来水,在里海的事例面前目前,我们敢于说新疆经过调水会降水量大量增加吗? 咸海、罗布泊是类似的例子。我们能说咸海、罗布泊存在时它周围的降水量比较多,它们消失或者逐步消失时,周围的降水量在大量减少吗?有正面或者反面的例证吗? 即便是调水进新疆,你也不能阻挡冬季的寒冷,于是调水在冬季就是结冰。而结冰可以改变冬季的降水量吗? 而我印象是准格尔冬季的积雪对近地面层的空气潮湿是有贡献的,它好像有一些使随后的降水增加的能力。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冬季出现积雪以后,再出现降雪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对此可以单独、进一步分析有关史料。 我的一个经验是塔里木盆地如果前期有降水,地面比较潮湿,随后的数日继续有一些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应当看做是支持局地水分小循环的依据。对此也应当利用过去的天气图资料做细致的对比。当然这个效应即便存在也仅是数日的后效。而不会是长期的效应。 我认为进一步分析上面考虑到的几个问题,花不了很多的投资,而其结果有利于我们对地面潮湿可以增加降水量的准确认识。 -------------------------------------------------------------------------------------------------------------------------------------------- 李学宽 2014-8-5 11:29 感觉克拉玛依调水后降雨增加生态变好 博主回复 (2014-8-5 11:48) : 檀成龙 2014-8-5 12:51 《新疆克拉玛依建市 50 多年来年降水量首超 200 毫米 》,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4/03-14/5951741.shtml ,供参考。 博主回复 (2014-8-8 10:59) : 谢谢,我看了这个报道。 可才气象文献看,克拉玛依市的年降水量是 100 毫米的水平,而 200 毫米差得太多。 魏剑宏 2014-8-7 23:13 刚才檀成龙先生提到他文章提到您很早就提出,在山脚灌溉会增加降雨。 博主回复 (2014-8-8 10:47) : 对此,我的认识有两个: 1 :在灌溉位置比较靠近山区时,由于山区容易形成降水量,于是山区附近的蒸发的增雨效果比较大。我的推论是:罗布泊的水被上游抽去在靠近山区蒸发,从而使这些年一方面罗布泊消失,一方面新疆降水增加。 2. 咸海的逐步消失是因为苏联人工调水用于农业。而其农业区域靠近新疆,我估计新疆降水增加的一个因素是上游这种调水的结果。 以上认识在我的博客的水资源栏目中都有对应内容。 博主回复 (2014-8-8 10:38) : 是的。 檀成龙 2014-8-8 11:49 对 9 楼回复的看法,供参考。北疆情况复杂一些,我不谈,至少在南疆降水量的增加与前苏联的调水关系不大。我的理由是前苏联的调水工程与塔里木盆地之间隔着帕米尔高原,海拔高达 5000 米左右,即使帕米尔高原以西水汽增加,在西风环流翻山越岭时水分会在迎风坡脱水,按理想气体方程、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的计算, 75% 左右的水分都会在迎风坡变成降水,到达塔里木盆地的水汽只有 25% 左右,南疆盆地降水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应该不是前苏联的调水工程。 近几十年来输入新疆的水汽减少能印证这个判断,退一步来说,只要近几十年输入新疆的水汽基本稳定、没有大幅增加,都能印证以上判断。 博主回复 (2014-8-10 20:49) : 中亚灌溉面积的增加,使得新疆上游地区的空中水有增加。而这些空中水在东移时,比较容易影响北疆的降水。 另外说它对塔里木盆地内部的降水影响不大,也是合情合理。 不过,南疆的一些河流主要依靠山区的降水,而南疆山区的降水不仅是冰川的水分补充来源,而且它因为高度高,也应当受中亚蒸发变化的影响。 檀成龙 2014-8-10 20:08 南疆降水量大幅增加与中亚调水工程的关系分析 近几十年来新疆的降水量大幅增加,与上世纪 60 年代相比,最近 10 年南疆的年降水量增加了 50% 左右,北疆的年降水量增加了 30% 左右,整个新疆的面雨量增加了 27.1% (天山山区的降水量大,权重大,但降水量增幅只有 14.7% ,从而拉低了整个新疆面雨量的增幅),详见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19ac3b78036c 。 对南疆 50% 左右的降水增幅,目前有三种解释,其一是在山脚人造绿洲,借助山谷风增加了当地的降水量(张学文的假说,得到了气象界一定程度的公认);其二是前苏联的调水工程(简称为中亚调水工程)无意中增加了新疆的降水量,理由是蒸发的水汽靠近新疆因而对新疆的降水有利(张学文的假说);其三是近几十年来因气温上升,冰川超支融化 “ 跨时间调水 ” ,从而增加了新疆的降水量(檀成龙的假说)。我认为第一种解释是正确的,但不是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第三种解释是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详见我的论文,这里就不重复;下面着重分析第二种解释。 为利用锡尔河的水资源, 1937 年前苏联兴建了全长 220 公里的大费加拉运河,用来浇灌棉花田。为利用阿姆河的水资源,于 1954 年正式开工修建卡拉库姆列宁运河,该运河把阿姆河的水从上游截出,经过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向西延伸,总长达 1400 公里。这两大调水工程的兴建,使得水汽的蒸发区从咸海向东移到了用水地区、蒸发区接近于新疆;加之调水工程的投入使用与新疆降水量的增大几乎同时发生,所以,张学文研究员认为中亚调水工程无意中增加了新疆的降水量,张学文的这一假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认可这一假说,理由如下: 1 、不能低估帕米尔高原对气候特别是对水汽运动的影响。高大山脉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如秦岭将我国气候分为南方气候和北方气候;天山将新疆分为南疆气候和北疆气候;南岭南北的气候也有很大区别;一山相隔纬度相当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盆地,一个是干盆地,一个是湿盆地;青藏高原(含帕米尔高原)将北半球盛行西风撕裂为南支西风和北支西风,由此可见帕米尔高原对气候的影响很大,中亚调水工程和塔里木盆地不是一个地理单元,受帕米尔高原的影响,中亚调水工程对塔里木盆地的气候影响不会太大。 2 、据《全球变暖背景下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的研究(中国科学 • 地球科学 (D 辑 ),2011,41(11):1647 ~ 1657 ),中亚调水工程所在区域降水量的增幅远小于南疆降水量的增幅,如果近几十年来新疆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亚调水工程引起,那中亚调水工程所在区域降水量的增幅小于帕米尔高原以西塔里木盆地降水量的增幅就不合常理。 3 、北半球西风带除撕裂为南支西风和北支西风以外,还有少量跨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越顶西风。据理想气体方程、干绝热过程、湿绝热过程的研究,跨越帕米尔高原的越顶西风,水汽在迎风坡以地形雨析出的比例高达 75% 左右,来到南疆的水汽只有 25% 左右,详见《补充、汇总和多重证据链网络的框图》的第 2 节,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a554767d03f2 。中亚干旱区降水量增加不多,空中水汽含量的增量也不会太多,水汽含量的少量增量还要在迎风坡以地形雨的形式析出,越顶到达塔里木盆地的水汽增量非常有限。 4 、近几十年来输入新疆的外来水汽减少、新疆的高云减少,外来水汽减少与高云减少相互印证,详见《青藏高原和中蒙干旱区特别是新疆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证据作用》的第 4.2 节,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19ac3b78036c 。对近几十年来输入新疆的外来水汽,退一步只要它基本恒定;再退一步只要它是少量增加没有大幅增加,都不能做出新疆降水量大幅增加与中亚调水工程高度相关的结论。 综合以上 4 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十年来新疆降水量的大幅增加与中亚调水工程的关系不大,至少不是南疆降水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檀成龙 2014-8-19 07:29 试答 5 个问题(对楼下第 1 个、第 3 个、第 4 个问题做了一些比较详细的补充) 尊敬的张老师:您好!这篇博客抛出了 5 个问题。不计算侧面参与讨论的话,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家学者正面参与这 5 个问题的讨论。我试着回答,谈一些个人看法,不对的地方,请您批评指正。 1 、咸海、里海对周围降水的影响如何估量?咸海的逐步消失对周围降水的影响如何? 我的观点是咸海、里海有利于周围降水。湖泊效应是《自然地理学》的公认常识,是科学原理,湖泊效应的原理和大量观测事实都证明湖泊确实能增加附近的降水量。一般来说,湖泊面积越大,湖泊效应的表现越明显,湖泊效应的作用范围越大;反之则相反。海洋可看作为面积很大很大的湖泊,其影响涉及整个地球。湖泊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2 个,其一是湖泊面积,其二是所处地理环境,在我的论文中有这方面的研究分析,详见预印本论文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e25fac69043c 。 咸海、里海的面积较大,肯定能增加附近的降水量,至于定量评估,那要专门研究。湖泊效应只能影响局地大气环流,与全局性大气环流不是一个数量级,它的增雨作用有限。 如果咸海所在区域的其它条件都不变(例如灌溉面积不变),那咸海的逐步消失肯定会减少附近的降水量,但具体会减少多少不好说。前苏联的调水工程从内流河上游截取河水致使咸海面积逐步变小,虽然咸海逐步消失,但整个区域灌溉面积大幅上升,总体上是 “ 跨时间调水 ” (咸海水位下降,湖泊容量大幅减少),所以,近几十年来中亚干旱区的降水量还有少量上升,请参阅我的博客,网址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04493.html 。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吐尔逊 • 哈斯木等对咸海实地考察后,在 2002 年《咸海的变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中指出: “ 由于咸海的萎缩和荒漠的扩大,使周围的气候发生了变化,即冬天气温下降而夏天则气温上升了 2 ℃ ~ 3 ℃ 。据统计,穆依那克气象台 1961 ~ 1965 年期间 1 月的平均气温是零下 4.4 ℃ ,则 1980 ~ 1988 年下降到零下 4.8 ℃ ,昼夜温差也在不断加大。这表明,该地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增加。从咸海地区气象台测定的结果来看,该地区空气的绝对和相对湿度也变化明显,如 1950 ~ 1959 年,穆依那克气象台的相对湿度在 7 月份为 61% ,而 1981 ~ 1988 年下降到 59.7% ,孔格拉提气象台相应的相对湿度为 64% 和 46% 。咸海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范围,其变化为:春天和秋天在北部减少到 50 ~ 70 km 、西部减少到 70 ~ 130 km 、东南部减少到 60 ~ 120 km ,上述地区在夏天则相应减少到 40 km 、 30 ~ 50 km 、 20 ~ 50 km ,在南部这种影响减少到 400 km 范围 ” 。详细情况请看文献《咸海的变迁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 2002 )。 2 、罗布泊的存在与消失是否伴随着同步的降水效应? 如果整个塔里木盆地的其它条件不变(如灌溉面积不变),罗布泊的存在附近的降水量会大一些,罗布泊的消失附近的降水量会小一些,这是湖泊效应的原理决定的,至于增加和减少的数量不好说,要专门研究。 近几十年来新疆人民从上中游引水灌溉人造绿洲,致使罗布泊消失,但人造绿洲的面积大幅上升、成倍上升(冰川超支融化 “ 跨时间调水 ” 和超深盆地极大的 “ 调水倍增效应 ” ,这样就有水灌溉人造绿洲、扩大人造绿洲面积),整个塔里木盆地不会因为罗布泊的消失降水量减少、反而大幅上升。这样的客观事实不能否定湖泊效应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按高利贷还本付息时,利息经常比本金大得多;向超深盆地调水类似于高利货,增加的降水量比当年的调水量大得多。调水倍增效益是客观存在的。 3 、冬季准格尔盆地大面积积雪是否与大规模调水等价? 固态水、液态水只要变成水汽就能在数天内变成降水;固态水、液态水只有变成水汽才能增加当地的降水量,这是显而易见的。冬季准噶尔盆地大面积积雪,吉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不是全部被积雪覆盖?现状条件下,如果吉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已经全覆盖,那调水以后冬季的情况与现在冬季的情况类似,调水以后冬季降水量基本不变;如果吉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没有被积雪全覆盖,那调水以后冬季的情况与现在冬季的情况就不同,调水以后积雪会全覆盖,冬季蒸发的水汽增多、冬季降水量会增大。沙漠变成绿洲以后,冬季以外的其它 3 个季节,能蒸发大量水汽,降水量会大幅增加。 据史玉光 , 孙照渤 , 杨青等《新疆区域面雨量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 “ 新疆面雨量的季节分布存在很大差异。夏季最大,为 1481.5 亿吨,占到整个年面雨量的 54.4% ,平均降水量为 90mm ,说明夏季是新疆全年降水最多的季节;春季次之为 642. 亿吨,占 23.6% ,平均降水量为 39.1mm ;秋季为 449.8 亿吨,占 16.5% ,平均降水量为 27.3mm ;冬季最少,面雨量仅有 150.4 亿吨,仅占全年面雨量的 5.5% ,冬季降水量平均只有 9.1mm ,是新疆降水最少的季节 ” 。 新疆冬季降水只占全年面雨量的 5.5% ,冬季降水量平均只有 9.1mm 。因为权重太小,冬季降雪比常年偏多只是次要矛盾,不是主要矛盾。这就象某个落后省区,既使去年当地 GDP 番了一番,因其占比小,它对全国 GDP 增幅的贡献也不会太大。按去年冬季降雪比常年偏多 1/3 ,也只是比常年偏多 3mm ,与夏季平均降水量 90mm 没法比;与春季平均降水量 39.1mm 也没法比。所以,冬季降雪稍稍多一点,很难引起到全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多。 4 、塔里木盆地大降水发生以后的气象条件是否与大规模调水的效果类似? 塔里木盆地大降水以后,有水可供蒸发的面积有多大?有水可供蒸发的面积占盆地底部总面积的比例有多大?这些水又能维持多长时间的地表蒸发?如果有水可供蒸发的面积很大、占盆地底部总面积的比例很大,又能维持很长时间的蒸发,则大降水以后的气象条件与大规模调水的气象条件类似;如果有水可供蒸发的面积很大、占盆地底部总面积的比例很大,能维持蒸发的时间只有几天,那么,在维持蒸发的那几天,气象条件与大规模调水的气象条件类似;如果有水可供蒸发的面积远远小于塔里木盆地底部的面积,那大降水以后的气象条件与大规模调水的气象条件就不同,增加的降水量就小于大规模调水增加的降水量。总的来说,塔里木盆地大降水以后的气象条件与降水总量有关,降水总量越大,越接近大规模调水的效果。 按预印本论文《青藏高原和中蒙干旱区特别是新疆半个世纪气候变化的证据作用》的估算,因气温上升、冰川超支退缩,近几十年来塔里木盆地平均每年 “ 跨时间调水 ” 的规模大约是 32.5 亿方。魏剑宏教授东水西调方案,一期每年向塔里木盆地调水 50 亿方,二期扩大到每年 200 亿方。我设想的调水规模还要大一些。前期降水多,与常年相比,多多少?每年、每月或者每次多出的降水量,与 32.5 亿方、与 50 亿方相比,有没有可比性?这些数据最好估算一下(我没有能力估算)。 10 万平方公里面积,降水量 100mm 时的面雨量为 100 亿方。要比正常年份多出 32.5 亿方、 50 亿方,可能要一场很大的降水。 5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而它附近有着大片的干旱区。我们可以把里海类比作是外部的水分被调到了干旱区。我们不可能为新疆调来里海水量的 1/10 的外来水,在里海的事例面前目前,我们敢于说新疆经过调水会降水量大量增加吗? 我有这样一个观点,水体的年蒸发量在 1000mm 左右,绿洲的年蒸发量也在 1000mm 左右,水体的单位面积蒸发量与绿洲的单位面积蒸发量差不多。水体影响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体面积,绿洲影响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绿洲面积。如果绿洲面积与水体面积相等,那它们对降水的影响也差不多。 由百度百科可知,里海长 1200Km ,宽 320Km ,面积约 38.64 万平方公里。 “ 不可能为新疆调来里海水量的 1/10 的外来水 ” 的前提条件不能成立,在这里关键是面积、还有调水的 “ 利滚利效应 ” ,向新疆特大规模调水以后,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全部变成绿洲的话,那绿洲的面积比里海的面积还要大,我们就调来了比里海还要大的外来水。 里海周边是平原和丘陵,塔里木盆地周围是巨型山脉,这是最大不同,即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据研究,湖泊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2 个,其一是湖泊面积,其二是所处地理环境,详见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e25fac69043c 。超深盆地四周的巨型山脉对水汽有极大的 “ 约束作用 ” ,塔里木盆地所处地理环境有利于本地水汽在本地变成降水。 湖泊效应和绿洲效应只能影响局地大气环流,与全局性大气环流不是一个数量级,增雨作用有限。但有例外,当湖泊和绿洲位于超深盆地内部时,湖泊和绿洲蒸散的水汽受到四周巨型山脉的 “ 强力约束 ” ,很难飘出超深盆地,大部分只能在盆地范围内成云致雨,湖泊效应、绿洲效应和 “ 深盆效应 ” 共同作用,其增雨作用就能成倍增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请参阅论文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e25fac69043c 。湖泊效应、绿洲效应和 “ 深盆效应 ” 共同作用,类似于 “ 利滚利 ” ,向超深盆地调水有 “ 调水倍增效益 ” 。 根据以上分析,在里海的事例面前,我仍然认为:新疆经过调水降水量会大幅增加、成倍增加。每年冰川多融水 32.5 亿方,塔里木盆地降水量大约增加了 50% (详见预印本论文 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2215f22014619ac3b78036c );每年向塔里木盆地调水 65 亿方,南疆的降水量就有望增加 1 倍;每年向塔里木盆地调水 130 亿方,南疆的降水量就有望增加 2 倍。 我对以上 5 个问题的看法,请张老师审查。盼望张老师的审查意见。
个人分类: 转载专家观点|196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家的模糊定义
热度 2 rongqiaohe 2013-9-28 10:15
【专家的含义】专家就是知识面很窄的人;在自己长期从事的领域方向内,在知识和技能上强于他人的人。 【误区】专家什么都懂(地球上的事情全知道,宇宙中的事情至少知道一半),对自己不懂的事物,也发表“专家意见”。。。
个人分类: 浅谈|2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从基金评审意见,看专家意见的可靠度,及其合理评估与使用
热度 3 wya 2012-8-30 09:32
最近围观了一些基金评审意见,非常有趣,摘录如下, 以便让局外人更清楚认识什么是科研、什么是专家意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194do=blogid=607101 1、众所周知,风棱石只是沙漠、戈壁地区一种在地表被风沙吹蚀、研磨下产生的外形独特的石头而已,近年得到关注是因其被奇石爱好者收藏。对中国这样一个受沙漠化影响深重的国家,科学家的研究兴趣应当紧扣国家的生态安全与评估,而不是仅仅出于个人爱好, 进行无关紧要的研究。 2、风凌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风蚀地貌,蕴藏着丰富的风沙环境信息。然而,由于其形成时间较长,一直没有有效的研究手段,其形成过程的定量机制尚不清楚,蕴含的环境信息挖掘不够,因此, 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67194do=blogid=607095 1 项研究 目标不明确 , 研究意义不大。 2 本项目研究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3 具有 一定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项目的 研究目标明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4710do=blogid=607115 最近收到了评审意见,评审意见都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究基础好,创新性较强,但在研究方案和目标上不同的评审意见存在分歧, 有的认为研究方案和目标太泛,有的则认为具体明确 �ٱ� �ٱ� Lampinsect 2012-8-29 22:19 回复12楼王英安:一个领域、尤其是小方向的新领域是否重要,往往是很难取得同意意见的。比如有人认为个人基因组有助于促进个体医疗,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个骗钱的渣渣。很多学术杂志上面都会就某个问题在同一期上发表意见相反的评述。 回复 Lampinsect: 可是为何成果评审会上专家的意见却极为统一:该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专家组一致通过验收! 基金评审所选的专家基本已经是很窄研究范围的同行,得出的结论和判断却大相径庭。 可见,科研本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每个专家认识的深度和角度不同,得出的观点亦可能千差万别。 切不可将专家意见当真理、当权威! 如果连多个专家的意见都仅仅是个参考,那么拍板决策到底依靠什么?靠抓阄吗? 作为国家领导,经常倾听所谓专家意见,有些部门甚至过分依赖专家,无论什么决策都用专家意见当挡箭牌。 当然他们使用的专家多为听话的御用文人,或找符合其思路的专家选择性使用。这不过是个管理学的技术问题而已。 一个小小的科研方向都有如此悬殊的专家意见,更何况国家宏观政策的决策参考! 如果一个政策半数专家同意,半数专家否定,到底如何定夺?忽略甚至压制那一部分不符合己见的专家声音? 可见,正确看待专家、正确评估专家意见以及正确使用专家意见是更高级的管理问题! 专家不是预言家,不是神,而是人;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群更软弱的人! 他们需要国家经费支持和国家认可,否则除了无欲则刚的实力派之外的大多数寸步难行! 他们的意见更多是谋生的手段,或者趋炎附势捞福利,或者扮演反派哗众取宠,反正都不是为了研究客观事实和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26do=blogid=605997 幸运的是,这个时候伯乐出现了。一位老大看上了这个项目。 老大对我说,三年内不用去申请什么项目了, 钱不是问题, 你专心搞科研就行了。于是,我组织了一支10余人的研究队伍,大家天天在实验室吃盒饭, 用两个月时间走完了别人需要5-10年才能走完的路。 原来计划10年才能实现的目标,估计半年就能完成了。 看来该建议基金委:别限制项目的完成时间要3、4年,只要给足经费,半年足以!!! 这就是我国的科研项目现实场景!!! 张召忠告诫年轻人:要确保在政治上不能犯错误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8/30/17196063_0.shtml 问:像之前的利比亚战争,后来的结果跟您当时的分析并不一致,您现在怎么回头看您当时在电视上的分析? 张召忠:利比亚战争持续很长时间,从利比亚危机,比方说40天,每一个时间段我确保和我们国家的口径是一样的。 你感觉我们国家的口径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一致的吗?它不是一致的,我就不是一致的,这是肯定的。 你比方说现在叙利亚的情况,国家是什么态度,我只能在这个框子里面评论。我不能说和上面不一样的观点,不可能。 问所以您的分析结果取决于您的立场? 张召忠:叙利亚的情况从我们观点分析,我们认为美国和北约现在给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去打政府,这是在那个地方制造争端,这是违背《联合国宪章》的。但是你看西方的报道,就说叙利亚现在已经完了,大势已去,现在内战已经开始,反政府武装马上推翻巴沙尔。我作为一个评论员,我能够按西方的媒体这么报道吗?这是不可能的。 电视台是党的舆论阵地,你怎么能够去在那个地方说出和党不一致的话?我不是社会自由人,不能我们国家说的是一套,我和国家说的是对立的观点。它不是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它是要引导舆论,这是我们现在媒体从业者必须注意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835 次阅读|6 个评论
儿童的预防性狂犬病疫苗接种(专家意见)
热度 14 yanjx45 2012-8-27 12:11
狂犬病疫苗通常接种于暴露后的人群。尽管 PEP 非常有效,但由于过程复杂,费用较高,加上费时,所以实施时常常方法不对,未完全实施甚至完全未实施,结果导致在非洲和亚洲每年仍有超过 55000 人死于狂犬病。几乎死亡人数中的一半为小于 15 岁的儿童。在狂犬病高发区进行儿童预防性疫苗接种可以大大减少狂犬病死亡率。这种疫苗可以在婴儿期与其它疫苗一起接种,或者晚些时候在孩子可能和狗接触的时候 ( 比如两岁时 ) 进行。狂犬病疫苗是否可以和其它儿童疫苗一起接种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实验。使用现有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对于亚洲和非洲的儿童来说可能没有成本 / 效益的优势,因为对于即使已经接种过预防性疫苗的儿童来说,暴露于疯动物后仍需要进行加强接种。基于减毒活疫苗或者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免疫原性更强的疫苗正在开发当中,这两种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单剂量都观察到可以诱导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可能生产出包括生产、质量控制、贮存、运输和应用等所有环节费用加起来少于 1.32 美元的疫苗吗?尽管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南非、塞内加尔和突尼斯,亚洲的印度、中国和韩国已经开始生产自己的疫苗或者打算生产自己的疫苗,但大部分疫苗仍然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厂家。目前,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厂家会以比较低的价格把自己的疫苗销往发展中国家,例如儿童用肝炎疫苗在美国价格在 9.5 到 21.37 美元之间,但对符合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GAVI )要求的国家价格为 0.27 美元。轮状病毒疫苗以低于美国价格 67% 的价格提供给 GAVI 。新型疫苗为了 抵销 研究开发、生产设施建造和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的费用,一开始定价较高。发达国家的公司一般不愿意投入上百万美元资金去开发只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疫苗。通过技术和知识产权转让,在发展中国家生产预防性狂犬病疫苗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增加当地收入。评价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早期临床实验可以按照最低要求进行,不过评价疗效的三期临床必须招募足够多的儿童参加以便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临床实验不适合在像泰国这种每年狂犬病死亡例数少于 10 的国家开展。亚洲的其他国家,例如印度,具有高得多的发病率。在印度的某些地区,每年狂犬病发生率预计是 5.81/10 万儿童,如果要得出预防接种降低狂犬病死亡率的有效率为 90% 这个数据,就需要招募 147,152 名儿童参加临床实验, 相应的有效率为 80% 时需招募儿童数为 225,151 名,有效率 50% 时需招募 801,992 名。
个人分类: RV疫苗|13902 次阅读|29 个评论
关于手足口病证候和病因病机研究的专家意见
热度 2 fqng1008 2011-3-17 08:10
前天下午,课题组在北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专家咨询会(我没有过去),大家就我们的设想提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值得在今后的课题论证中修改: 1.手足口病“皮肤-经络—脏腑”传变假说不合适,建议用手足口病病因病机演变转化或探讨为宜。 2.传变模式图中,“皮肤-经脉-脏腑”传变不妥,建议改为“肌表(包括皮肤粘膜)-经脉-脏腑”为宜,“风热、湿热外感”改为疫毒外感较好;最好不要另搞一套传变模型,只说病因病机。 3.手足口病皮疹可归于表证,但表证范围不能修改,皮疹只是表证的兼症,不能代表所有外感疾病的表证都有皮疹,所以不能作为表证的主要症状。 4.建议顺传逆传与病原学联系起来。 5.建议将现有所有手足口病患者全部纳入,手足口病的分期先以西医分型为基础,总结其每一型的主要病机,然后依据病机特点再将其分为表里期。分期建议分为:表证期、里证期(包含危重症),或表证期、表里期、里证期。 6.危重症手足口病建议不要用坏证期。 7.归纳总结各期的症候。 8. 2024例的数据建议重新统计。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2565 次阅读|4 个评论
治疗方案的优劣判断,“专家意见”不过是一个选择
liwei999 2011-1-3 06:51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回答: 俺现在已经丧失了一气呵成的写作能力。改了几个字 由 xj 于 2006-4-05, 17:04:43: 送交者: mirror 于 2006-4-05, 21:13:11: 还是没有“患者”的观点。 今天的医疗不再是单方向提供的东西了。一个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判断,过去是讲“专家意见”(这个坛里的主流意见也是如此),而今天这个思路开始被怀疑了。 同行评议,不过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不是生来就有、天然合理、要永久维持下去的东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问题,除了赫尔辛基宣言、各专业团体的见解之外,还应该有接受医疗、为此付出代价一方的意见,甚至应该有没有接受医疗、但为此付出代价的保险机构的意见。这看上去与“双盲”法不同,但是本质是相通的。不过一个是通过“白色噪音”,一个是“谱函数”的表达法罢了。 通常情况下,医生和患者的力量对比是不均衡的。靠施术一方发表的“有效”的意见是有“怀疑”的余地的,就如同对某院士论文的怀疑一样。 “大众”是无知的。但是,这个“无知”并不能成为“精英们”可以恣意行事儿合理化的理由。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6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哪里去了
张显峰 2010-9-1 14:52
这似乎是一个很无聊的设问。如今专家遍地走,企业的产品推介会上,政府组织的项目论证会上,电视荧屏上的养生节目里……满眼都是专家身影,充耳皆是专家声音,怎么会生出这样的疑问呢? 但大家不知有没有这种感觉:每遇攸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发生,人们期待专家通过媒体给出权威解读时,专家却好像突然销声匿迹了。 君不见,“三聚氰胺”从奶粉里跑出来时,“聚二甲基硅氧烷”借洋快餐端上桌面时,“二恶烷”或能致癌的消息从洗发水中流出来时,人们对这些冷僻的化学名词 充满了未知的恐慌。致癌,还是不致癌?能吃,还是不能吃?人们期待权威的答案。但在这些事件曝光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可曾见到哪位权威专家主动站出来解答过公众的疑虑? 甚至当媒体记者找到家门口,也难开其尊口。 你就很奇怪,明明一些专家曾在企业的产品推介会上,大讲科学常识以佐证产品的功效;明明一些专家在政府组织的发布会上,以这些领域的权威专家 身份“辟谣” ……为什么当他们走下推介会或者发布会的主席台,你再问,他不是笑而不答便是无可奉告了呢? 不排除一些专家担心缠身纠纷的顾虑,但大多数时候,专家不是被经济利益左右,为人情圈子所困,便是被行政权力所囿。他们需要照顾的情绪太多,也就只好装聋作哑。我的同事前不久受命采访某“国家局”专家,解答公众对极端天气频仍的疑惑,不料没一个专家敢接受采访,说是领导的指示,不能随便说话。专家丧失了独立性,成了经济利益或者政治权力的奴婢,要么乱说话要么不说话也就在所难免。 权威专家失语了,为各种利益呐喊的“专家”就会占据舆论制高点。 真正的营养专家不能给公众科学的知识,张悟本、李一这样的“大师”和“神仙”就会 大行其道 ;地震专家、气象专家不能给人们权威的解读,各种谣言就 会满天飞 。最终,政府的公信力、专家的信任度和公众的利益都不可避免要受到损伤。 聪明的政府应该还专家发声的自由空间,这种公开、民主的态度只会平息恐慌而不是制造不安。而有担待的专家应该努力争取发声的机会,要有勇气打破利益和权力的控制,做独立的知识分子。 也许 有人会说,这对专家不公平,他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公共知识分子,专家必须承受这样的挑剔。不为私利和权力鼓噪,只为公共利益代言,这是专家本应信守的道德底线。 在不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不见,对专家来说,都是不可宽恕的丑闻。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3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是“科学决策”可以休矣
张显峰 2009-1-5 14:02
科学决策眼下是个时髦的词儿,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都在讲,甚至连村委会的决策也动辄科学一把。应当说,自打这个词儿被填进官员的执政词典,很多地方确实是科学决策多了,长官意志少了。但也有不少官员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科学决策的幌子,长官意志反倒理直气壮、横行霸道起来。 《中国青年报》最近一期冰点揭露的长白山保护区里建别墅,就是典型的一例。保护区管委会的领导信誓旦旦地说:每个项目都不是乱来的,都是事先进行了专家论证的。这大概也不假,据说管委会成立后,原来的科研所升格为科学院,专为保护和开发长白山提供科学依据。 不过,这些智囊们究竟是如何提供科学依据的呢?报道说,不久前,科学院一位专家进行了一项动物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出来后,管委会的某位领导认为数量太少,影响保护区形象。最后,专家不得不按照领导的要求对数据进行了修改。 敢情这就是专家意见!这就是科学决策!这样的专家意见,只不过是一群政府豢养的戴着专家帽子的托儿,臣服于权力,讨巧卖乖、见风使舵,为长官意志制造所谓的科学依据;这样的科学决策,只不过是官老爷以手中的权力掐着专家的脖子,让专家循着自己的意图鹦鹉学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顺理成章地使长官意见专家化、长官意志科学化。 倘若说,是这群专家的失职害了长白山,那是抬举了专家。但是如果反过来说,没有这些专家意见助纣为虐,让权力的身影赤裸裸地暴露在野蛮执政的现实之下,也许不会直至今天,那些官老爷还理直气壮地以科学决策抗辩怨愤四起的长白山。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中华文化标志城、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开发种种劳民伤财、毁及未来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往往饱受争议却在争议声中顺利推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官员的手中捏着专家这张王牌,他们有所谓的专家论证,也便有科学决策的美名。摇着这幅幌子,权力看起来那么温顺,那么民主,那么符合民意,也就那么堂而皇之。 很多地方现如今都建立了专家咨询制度,初衷自然是为了科学决策。但我们要防止这个文明的制度被权力强奸了。其实区分一些官员的真心假意也不难。表面上看起来,一样的专家论证,一样的忙于调研,一样的制作报告,但真正的科学决策者是正反两面的意见都公开,都分析,都采纳,而以此为幌子的官老爷,只请听他招呼的专家,只听合他意的意见。所以,从法律和制度上让专家体系独立于权力体系之外,是防止挂羊头卖狗肉者得逞的基础。 当然,对于那些丧失了学术良知和道德底线的专家也应严厉谴责。不过细细想来,毕竟他们的饭碗捏在官老爷的手中,已经失去了尊严,总不能让他们再丢了饭碗吧。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259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