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纤维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天然纤维素与直链淀粉哪个更亲水?
热度 2 scicui 2017-5-8 20:51
天然纤维素与直链淀粉是两种常见的天然高分子,这两种多糖对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地球生态圈都非常重要。它们的分子结构很接近,完全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直链淀粉的单体是麦芽糖,其中的两个糖环是由α方式连接;而天然纤维素的单体是纤维二糖,其中的两个糖环是由β方式连接。虽然天然纤维素与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如此接近,但是它们的性质与功能却有很大的差异。天然纤维素与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仅仅存在连接方式的差别,为什么这个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会导致它们宏观性质与功能上的巨大差别?这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早已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迄今仍未得到根本的解决。 我们通过单分子力谱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系统研究,发现在单分子层次上,淀粉比纤维素更亲水。这一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淀粉比纤维素更容易水解。 相关研究内容已发表于 Nanoscale 2017 , 9, 3382. 全文: NC-Am.pdf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1053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Andy Extance:关于屁的9个问题
热度 1 fqng1008 2017-2-8 08:50
我们每天会吃下去很多像纤维素这样难以消化的多糖,它们在穿过小肠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13升易燃的氢气,这可是很危险的。幸好,实际上我们放出来的只是 屁 而已,相比于暴露在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屁味虽然让人觉得不那么愉悦,但是造成的麻烦好像小了很多。为什么这些氢气最后都变成屁了呢?而且据说屁还能被科学家和大夫用来诊断疾病,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 我们肯定不可能产生那么多氢气,要不然我们不早就飘走了?所以氢气是怎么变成屁的? 还好我们每个人的肠道里都有那么一些细菌可以消耗掉氢气。 Biomedical Imaging Unit, Southampton GeneralHospital/Science Photo Library 我们的结肠中大概生活着两千克的微生物,它们每天会消耗大约40克多糖。结肠中的细菌可以将每克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三分之一升氢气,这样算来每天就大约会产生13升。但肠道中的微生物可是很擅长把消化时产生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而厚壁菌门细菌(Firmicutes)所产生的氢气也可以成为其他细菌的原料。比如,有的细菌会使硫离子和氢气反应产生硫化氢,这种气体不仅有一定毒性和臭鸡蛋的味道,本身还十分易燃。古生菌(Archaea)可以让四分子氢气和一分子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甲烷和两分子水,从而降低可燃性。 所以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后,屁里都含有哪些化学物质?各自的量又是多少? 从肠道排出的气体其实大部分都是无味的,大约四分之一只是单纯的氧气和氮气,另外四分之三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二氧化碳、氢气和甲烷。当然,你也闻到过,人和人屁味道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想必成分也有所不同,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退伍军人事务医疗中心的胃肠病学家Michael LevittIn就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肠道中有能产生甲烷的细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Levitt就在开展关于肠道气体组成的研究,有时还会将导管插入患者的直肠收集他们的屁。他也亲自尝试过这个装置,并坦言“这确实会让人菊花一紧——不仅对患者而言,对在患者身上使用这一装置的研究者也会这样”。 1998 年,Levitt的团队通过直肠插管对6名健康女性和10名健康男性在4个小时内产生的屁的组成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对象的总产气量范围在106ml到1657ml之间,其中最多的人大约能产生500ml氢气,但是只有4人的屁中含有甲烷。Levitt团队的测量结果还发现,产生气味的成分并不会消耗太多的氢:硫化氢,甲硫醇这种闻起来像是烂白菜的成分,以及有大蒜气味的二甲硫醚,总共加起来平均只占屁中的50ppm。 我们每天会放多少屁? 4 小时内,16名研究对象放屁次数在3到9次之间,每次约有100ml。这个频率与1998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Rosemary Stanton和 Terry Bolin二人对健康人所做的研究相符。Stanton解释说,他们之所以要研究放屁,是因为有些人认为膳食纤维使胀气增多是消化不良的表现,从而避免食用。他们对60名男性和60名女性进行调查,让他们记录每天的放屁次数和食物摄取。结果表明,男性每天会放屁2到53次,平均12.7次,女性每天1到32次,平均7.1次,放屁的次数会随着纤维的摄入量增多。研究表明放屁是十分普遍的,Stanton说:“希望打算摄取更多膳食纤维的人对此做好准备。” 屁只在肠子里产生,那它和我们的健康能有什么关系? 有证据表明,肠道细菌的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疾病会造成屁中氢气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来自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Ben deLacy Costello说。甲烷气体可能导致便秘,因为它们似乎会抑制肠蠕动。同样,硫化氢也会抑制肌肉收缩,这可能与肠壁损伤、炎症性肠病(IBD)和结肠癌有关。然而,气体测试的可靠性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无法从中得知为什么人的肠道中会产生这么多的氢气和甲烷。而且Levitt也表示,他也不相信甲烷会与肠易激有关。 Costello 分析粪便挥发气体的装置(一张有气味的图片) Ben De Lacy Costello / ref 6 因此,De Lacy Costell和他的同事们不再直接研究屁中的气体成分,转而去调查粪便挥发出的低浓度化合物。起初,他们在容器中把粪便和培养基混合起来以模仿大肠环境,然后通过塑料管道吸出或是泵出容器内上方空气,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其中成分。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297种化合物,包括挥发性的硫化物,以及吲哚、粪臭素等和粪便气味有关的分子。不过,他们也发现了很多好闻的物质,比如α-和β-蒎烯、柠檬烯等。通过这些化合物含量的不同,或许就能区分出健康人和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或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空肠弯曲菌感染而腹泻的人。 所以蒎烯和柠檬烯的存在会使粪便有松树和柠檬的气味么? 也许吧,但这些化合物的含量都很低,而引起臭味的吲哚,粪臭素和硫化物还是占主导地位的,De Lacy Costello说。 科学家们研究屁和粪便中的物质到底有什么用? 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们用更简单也更便宜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探测器代替了质谱仪,这使得整个系统都更加小型化。“如果可以设计一个仅根据挥发出来的气体就能分析样品化合物组成模式的仪器,那么在无需明确知晓具体物质的条件下就可以检测疾病。”De Lacy Costello说。到目前为止,该系统通过粪便区别IBS患者与IBD患者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6%。DeLacy Costello的团队也开发了一种“电子鼻”,尝试以此作为疾病早期预警与结肠癌筛查的工具。 所以之后有可能通过验屁直接诊断疾病么? “ 在未来,我们很有可能通过直接监测粪便、皮屑、呼气这些身体的排出物就能诊断出某些疾病,”De Lacy Costello说,“这肯定是全世界科学家追求的目标。”不过,Levitt认为,只有像他自己所做的那样采用直肠插管来直接采集捕捉屁,用屁做检测才能成为,否则等屁放出来,被空气的稀释以后会让微量成分的检测变得十分不可控。所以,这个想法可能没办法实际应用。 豆子真的会让人放更多的屁吗? 2011 年,三个不同的实验都表明,参与者在开始吃菜豆或是烤豆的那天放的屁都会比往常更多。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受试者身体渐渐就适应了豆子的摄入,几周后,放屁的频率就会下降到正常水平,Levitt也亲身经历过这种影响。“关于豆子的个体差异和时间差异十分有趣,我对此也不是十分了解。”他说,“但是当我一旦给别人吃豆子,他们肠道的产气量无疑要比吃其他的碳水化合物时多很多。”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控制放屁吗? “ 不要憋得太久,这可能会让易感人群感到疼痛甚至得上IBS,”Stanton说,“避免使用膳食纤维可能会减少屁的产生,但是膳食纤维在很多方面都非常重要,比如降低患结肠癌、痔疮,以及憩室病的风险等。燕麦和许多水果中的可溶性纤维可以促进肠道中“好”细菌的增长,这些细菌可以产生短链的脂肪酸,由肠道吸收后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水平,减小结肠癌患病几率。”Levitt还尝试过让受试者在持续一周的时间里每天吃四次活性炭,结果表明吃活性炭对控制屁的气味和量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如果你想少放屁,除了不吃膳食纤维这个不推荐的方法外,唯一的选择可能就是“别吞下太多的空气”。所以,只要屁不会造成你生理上的疼痛,你和你身边的人都应该学会宽容一些。 参考文献 1 A Strocchi and M D Levitt ,Gastroenterol,1992,102,846,(DOI: 10.1016/0016-5085(92)90790-6) 2 J Z Ou et al ,Trends Biotechnol,2015,33,208(DOI:10.1016/j.tibtech.2015.02.002) 3 A Strocchi and M D Levitt ,J Clin. Invest,1992,89,1304,(DOI:10.1016/0016-5085(92)90790-6) 4 F L Suarez et al ,Am J Physiol,1997,272,G1028 5 T D Bolin and R A Stanton ,Eur J Surg,1998,164,115(DOI:10.1080/11024159850191553) 6 C E Garner et al FASEB J ,2007,21,1675 (DOI:10.1096/fj.06-6927com) 7 S F Shepherd et al J Breath Res ,2014,8,026001(DOI:10.1088/1752-7155/8/2/026001) 8 D M Winham and A M Hutchins Nutr J. 2011 ,10,128(DOI:10.1186/1475-2891-10-128) 9 F L Suarez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1999,94,208(DOI:10.1111/j. 1572-0241.1999.00798.x) 原文链接 :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feature/explainer-the-chemistry-of -farts/2500168.article 来源: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8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然纤维素是更亲水还是更疏水?
scicui 2015-6-11 17:49
天然纤维素中每个糖环有3个羟基,从直觉上判断纤维素应该是非常亲水的。宏观的研究(比如接触角实验)也基本支持此观点。然而纤维素不溶于水和其他任何常见溶剂。长期以来,纤维素的不溶性主要归因于它的结晶性。也正因为纤维素的不溶性,大量相关研究基本以纤维素聚集体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我们最近利用纤维素的离子液体溶液制备了单分子样品,在单分子层次上对纤维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次在实验上发现:即使在单链分散的状态,天然纤维素仍然相当疏水,在水中塌缩成球,在拉伸时可观察到与聚苯乙烯相似的平台型力曲线。 纤维素糖环上有3个羟基,其中2个直接连接于较为刚性的糖环,这些羟基的自由度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使得糖环的上下2面表现出疏水性。 在认识到纤维素分子结构的疏水性之后,天然纤维素不溶于水的现象就容易理解了。 相关结果已发表于Macromolecules, 2015, 48, 3685. PDF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15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吃”退“癌中之王”?
热度 21 何裕民 2015-5-11 16:19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被称为“癌中之王”。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发达国家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发病率较高,而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则相对较低。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向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方向转变,胰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 本病膳食忌用油炸、煎、烤的烹调方式,主要采用以清蒸、清炖等以水为介质的烹调;忌肥甘油腻食物,病情恢复期,可适当食用瘦肉、鸭肉等食物。 主食 甘蓝荞面条:甘蓝、荞麦粉各100克,肉汤、盐、味精等适量。甘蓝切细丝,炒熟后加肉汤、盐、味精再煮沸,置碗中;荞麦粉用开水烫,和成面团,用刀削成薄条入沸水锅,熟后捞起置入碗中即成。甘蓝有显著的抗癌作用,荞麦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本款膳食对于胰腺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以及妇科肿瘤患者均可食用。 山药薏仁饭:山药、薏仁各100克,鸡内金10克,粳米500克。山药洗净切片;薏仁洗净后在水中先浸泡;鸡内金烘干磨成粉;粳米洗净后放入锅内,加入山药片、薏仁和鸡内金粉,再加入适量水,煮成饭即可。山药可健脾益气和胃;薏仁健脾祛湿;鸡内金可用于食积停滞、腹部胀满等症。合而用之,具有健脾和胃消食的作用,可用于胰腺癌及其他消化道癌肿见脾胃虚弱、食后腹胀等症。 藕粉糯枣粥:糯米50克,粳米100克,大枣6枚,藕粉适量。糯米、粳米和大枣一起煮粥,粥将成时,调入藕粉再煮熟即可食用。本品香软适宜,尤其适合于胰腺癌患者营养缺乏者。 菜肴 蒜泥茄子:茄子2个,蒜泥、酱油、香菜末、香油、白糖、醋、鸡精各少许。茄子洗净切条状,入油锅炸至熟透,捞出沥干排盘,加入蒜末和调味料浇在茄子上拌匀即可。茄子含有龙葵素,能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增殖。大蒜是抗癌消脂佳品。本品对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也非常适合。 补虚退黄汤:金针菜、黑木耳各50克,瘦猪肉100克。金针菜洗净切段;黑木耳泡发后切成细丝;瘦猪肉切碎;三者煮汤食用。本品可宽胸膈退黄,对于胰腺癌消瘦乏力伴黄疸者可常食。 陈皮鲫鱼汤:鲫鱼250克,陈皮10克,胡椒、生姜、盐等调料少许。生姜洗净切成片;陈皮切成丝;用纱布将生姜、陈皮丝和胡椒一起放入鲫鱼肚内扎好,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炖熟,加入盐调味即可食用。本品理气健脾,散寒止痛,对于胰腺癌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者尤其适宜。 茶饮和点心 山楂橘皮饮:山楂肉15克,橘皮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将以上材料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煮熟后取汁饮用。 山药健胃粥:百合20克,陈皮3克,鲜山药、糯米各100克。百合和陈皮洗净;山药洗净切成片;入砂锅;加适量水;文火煮烂后加入糯米煮成粥即成。本品作为点心加餐食用,营养丰富,可以补充胰腺癌患者膳食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缺乏。也可用芡实莲子山药粥和茯苓大枣山药粥等。 对症食疗方 消瘤饮:海带做菜肴,或煎汤代茶饮,适合于各类胰腺癌患者。 抑癌粥:半边莲、半枝莲各30克,煎取汁液,以此汁液煮粥,适合于胰头癌患者。 山楂茶:山楂煎水代茶饮,适合于各类胰腺癌患者。 萝卜补血汤:胡萝卜100克、大枣20枚,以1000毫升水文火煮至500毫升,分早晚2次服食,适应胰腺癌治疗后体虚贫血者。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652 次阅读|22 个评论
增加粗粮纤维,防癌抗癌
热度 24 何裕民 2015-3-31 15:27
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类食物中,主要分成不溶性纤维(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和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树胶和胶浆等),它们都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精细饮食,废物久滞肠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精细饮食,但加工过程常常导致纤维素丢失,从而摄入过少。人体虽不能消化吸收纤维素,但纤维素会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促进废物及致癌物的及时排出,减少肠癌发生的概率。有研究显示: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与大肠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当膳食分别以肉食为主和以高纤维食物为主时,它通过整个消化道的时间前者大约是后者的4~5倍,这就导致了废物在肠道的长久壅滞,加重了肠道负担,更易于诱发癌变。 膳食纤维摄入多,肠癌发病率低 至于膳食纤维抵制肠癌发生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实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来证实。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专家通过对比欧洲l0个国家519978人的饮食习惯和肠癌的发病率后,发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和肠癌的发病呈负相关,且膳食纤维对左半结肠的保护作用最大,而对直肠保护作用较小;但和膳食纤维的来源无关。 欧洲一研究机构收集了51.9万人的膳食资料,分析他们摄取纤维素的状态与罹患直肠癌关系的数据,按照摄入量多少排序。发现其中摄取膳食纤维最多的前20%该人群,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约34克;而摄取最少的后20%这人群,每天摄入量约只有13克左右。结果是:摄取膳食纤维最多的人群罹患直肠癌的几率比最少的人群低42%。 对于膳食纤维降低肠癌发病率的机制,有学者认为:膳食纤维有增加排便量、稀释致癌物质、黏附二级胆酸、吸附肠腔内潜在致癌物质并带出肠道、降低粪便pH值、改善结肠内的菌群结构等的功效。这些,都降低了肠癌发病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还显示:纤维食物在肠道内的发酵和结肠内细菌利用淀粉产生的短链脂肪酸(醋酸盐、丁酸盐、丙酸盐)等,也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近年来,坊间掀起了吃粗粮的风尚。对此,值得肯定。而其机理,主要就是减少了精粮中膳食纤维的丢失,增加了粗粮的纤维,从而可以防病抗癌。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健康|3376 次阅读|24 个评论
海水真的能变成航空燃油?
热度 8 swordbell 2014-4-10 23:38
搜狐今天登了一条美国有关海水变燃油的消息,网友留言中很多人认为这不可能。我一开始也认可这些网友的意见,后来查了一下消息来源,似乎是有可能。 消息来自 http://www.navy.mil/submit/display.asp?story_id=80171 ,这个网站是美国海军的官网。 消息说: 二氧化碳在空气和在海水中是丰富的碳资源,但其浓度在海洋中可达100毫克/每升,比在空气中大140倍,也是一般废气的1/3,一般废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达到296毫克/升 。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2%-3%是可溶碳酸盐,1%形成石灰岩,剩下96%到97%是可溶重碳酸盐(含氢原子碳酸盐)。 海军研究实验室已经在海水转油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海水中获得二氧化碳和氢,再把这些气体合成为从9个碳分子到16个碳分子的液态燃料,这个过程也叫做碳氢的气-液转换。 海军研究实验室已经为此申请了专利。在这个专利的第一个环节中,开发出一种铁基催化剂,它可以使60%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液态燃料,并减少不需要的甲烷以有利于长链不饱和烃(烯烃)的产生,这种烃是合成汽油的主要原料。这个环节是海水变油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确定了海水变油的工业化基础,确定了燃料的设计类型。 专利的第二个环节是把这些烯烃可以控制的转化为更高的碳氢分子聚合物,这些聚合物中的烃分子中碳原子数为9-16个,可以替代从石油中提炼的航空喷气燃料,同时,这也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这种喷气燃料的成本预计在3-6美元/加仑,这项技术目前有足够的研发资金和支持者,预计在未来的七到十年内这项技术可以商业化。对于海军来说,这项技术为舰船的远洋燃料补给提供了一种选择,现在是远程陆基补给,而将来或许是近程海基补给。 不过我以为,每升海水中只有100毫克二氧化碳也太低了,去掉氧只剩下40毫克的碳,估计处理15吨以上海水可以获得1升燃油。 由这个事又想起一件事,美国科学院院刊去年刊登了中国河南大学一位访美博士的论文,这篇论文合成了一种酶,可以把植物纤维素转变为淀粉和糖,转化率达到30%以上。目前合成这种酶的成本很高,如果把这种酶的成本降下来,由植物纤维素转化成淀粉和糖的营养热当量远远过了粮食的热当量。秸杆、树、草的主要成份就是纤维素,自然生长的和人工种植的纤维素的产量是粮食的几十倍,到那时,人类真的就永远解决了饥荒问题,不仅如此,淀粉和糖也是发酵酒精的主要原料,那时人类的能源问题也能藉此得到很大的缓解。
4505 次阅读|8 个评论
木材中的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纤丝化纤维素
kejidaobao 2013-6-16 13:34
21世纪,世界普遍关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就是新型材料的创生。纳米技术的飞速突破与发展加速了材料、化学、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交叉融合,新技术与新产品不断涌现,具有可再生性、可循环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纳米纤丝化纤维素也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纳米纤维的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几乎可与碳纤维、玻璃纤维相媲美。加之其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良好的透光性、极高的长径比和天然的网状结构,使其一出现就备受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生物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木材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微纤丝就是一种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的高性能纳米纤维化纤维素。但是,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在木材细胞壁中被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包埋,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手段分离和制备纳米纤丝化纤维素。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Sandberg等使用高压匀质机从木材纸浆中分离出一种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素,其直径约为20nm,这是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第一次正式露面。之后,科研人员对这种新兴纳米材料的制备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包括高压乳化法、精磨/胶磨法、打浆、研磨、匀质结合法、高速剪切法、冷冻压碎法和球磨法、酶预处理法、羧甲基化法和2,2,6,6-四甲基哌啶氧自由基(TEMPO)氧化伯羟基法。但是这些方法中的大多数都需要专门的昂贵设备、复杂的过程或是特殊的化学药品。因此,找到一种不会改变天然高分子化学结构,又方便可行的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制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研究迄今仍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丹麦、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对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开展研究相对较晚,目前对于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拆解机制及高值化利用等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制和开发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对于促进中国新兴纳米材料发展及相关学科协同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技导报》2013年第15期17—22页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坚课题组文章“高频超声法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制备与表征”,从落叶松木材细胞壁中采用化学方法预处理落叶松木材以脱除木材细胞壁内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再利用高频脉冲超声法的空化作用将木材纤维素分离解纤为纳米纤丝化纤维素,并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高透明纳米纤丝化纤维素薄膜和柔性纳米纤丝化纤维素泡沫材料。本期封面为木材三切面扫描电镜图和从中分离制备的纤维素及纳米纤丝化纤维素的构象图,由卢芸提供。本期封面由王静毅设计。 (责任编辑 吴晓丽)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7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草木“变”粮食
热度 15 qpzeng 2013-4-17 00:04
学过生物化学的人都知道,草木(如秸秆)的化学组成是纤维素,粮食(如大米)的化学组成是淀粉。纤维素与淀粉在结构上类似,都是D-葡萄糖的聚合体,只不过纤维素含β-糖苷键,而淀粉含α-糖苷键,但两者的用途却有天壤之别:富含纤维素的青草只能作饲料喂养牲畜,而人可以把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大米、麦子、红薯当饭吃! 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如何解决全球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一项巨大挑战。假如有谁能将草木“变成”粮食,那么人类从此就不会挨饿了!这在过去也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现在真的有人能够做到了。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学院的华裔学者Zhang Y-H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在线发表论文,报道了他们成功地将纤维素转化成淀粉的最新研究结果。 从纤维素到淀粉的转化是由来自细菌、真菌和植物的4种酶共同催化完成的,它们是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纤维二糖水解酶(cellobiohydrolyase)、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ellobiose phosphorylase)、α-葡聚糖磷酸化酶(alpha-glucan phosphorylase)。由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为淀粉的产率达到30%,其余的纤维素则被水解为游离的葡萄糖。 有趣的是,由此获得的直链淀粉对淀粉酶的水解作用有抗性,也就是在消化过程中并不会完全水解成葡萄糖。因此,它既能像淀粉那样让人充饥,又类似纤维素有清肠功效,有助于大幅度降低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率。 上述生产过程易于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而且节能环保,造价低廉,既不需要购置昂贵的设备,也不需要加热和添加化学试剂,用纳米磁珠结合的固定化酶可以反复使用。由此获得的直链淀粉不仅可以用来生产食品(可提供20%-40%热量),还可以制造生物降解性食品包装材料,并能作为氢能的贮存库。 原文链接: C. You, H. Chen, S. Myung, N. Sathitsuksanoh, H. Ma, X.-Z. Zhang, J. Li, Y.- H. P. Zhang. Enzymatic transformation of nonfood biomass to starch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2013; DOI: 10.1073/pnas.1302420110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5634 次阅读|42 个评论
老华说吃(2)糖的故事(下)(最初级的科普)
热度 4 fdc1947 2013-4-16 08:00
老温: 嗨!老华! 老华: 你好!散步呢。 老温:又走到一起了。上次关于的糖事情讲了一半。今天接着讲? 老华:好的。上次我们说到 …… 老温:说到是谁在控制我们身体内的葡萄糖变成糖原,又能把糖原变回葡萄糖,还要把葡萄糖之类的的东西变成脂肪。对吧? 老华: 这就是我们的内分泌的作用。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说,我们体内的激素在起作用。首先要说的是胰岛素。上次说了,葡萄糖进入我们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氧化放出能量,比如,我们肌肉运动需要能量,肌肉细胞里面就要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反应。这样,葡萄糖必须先要进入肌肉细胞内。但是,只有经过胰岛素的帮助,葡萄糖才能顺利的进入细胞内。葡萄糖进入了细胞,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也就是所谓血糖浓度就降低了。 老温:哦,胰岛素是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敲门砖”。 老华: 对的。但是,胰岛素的还有其他很重要的作用,其一是促进肝脏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并储存在肝脏里,同时,胰岛素还抑制糖原的水解。这样,在胰岛素的帮助下,一方面,葡萄糖进入了细胞内,另一方面,葡萄糖合成了糖原,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血糖浓度就降低了。 老温:怪不到他们说有些糖尿病患者要用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 老华: 血糖浓度也不能太低,太低了就不够用了,要发生危险的。幸而,还有一种胰升糖素,这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胰升糖素能够 迅速使肝脏中的糖原分解,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产生,进入血液,提高血糖浓度。这样,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不致过高。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分泌较多的胰升糖素,同时减少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浓度不致过低。对于正常人,两种激素的作用相互对抗的结果,使血糖保持在一定的区间中上下波动。 老温:这还真有点意思。 老华:升血糖的激素还有一些,比如 肾上腺素就是一种。肾上腺素是当人遇到某种刺激比如兴奋、紧张、恐惧时分泌出来的激素,它使人迅速进入“紧急状态”,各方面都要紧急调动起来,应付外界的刺激。 老温:你举个例子。 老华:比如,你走在路上,忽然边上窜出一条大狗,朝你扑过来。 老温:那我汗毛都要立刻竖起了。 老华:对的,那就是肾上腺素的作用。它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神经紧张、 表皮的血管收缩 。这时候,人会力量倍增,准备斗争。你的汗毛竖起了,就是因为表皮的血管收缩,把更多的血液,提供给大脑、肌肉等准备斗争的器官。这些都需要能量,于是,肾上腺素也促使更多的糖原迅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迅速提高,“为战备之需”。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还有生长激素等。 老温:升血糖的激素有好几种,降血糖的就胰岛素一种? 老华:是的,仅此一种。正是这几种激素的协同作战,使我们的血糖水平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糖尿病就是这种对抗的平衡被破坏而无法继续正常运作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珍惜它们,珍惜的办法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首先是健康的饮食方式。 老温:饮食健康是不是就是注意饮食卫生,搞得干净些。 老华: 不光是干净些,在这里主要要说吃饭的方式、食品的种类等等。说说我自己的想法,不完全是书上的经典说法。首先是要吃早饭,早饭一定要有相当的碳水化合物。有很多年轻人不吃早饭,原因一个是时间来不及,另一个是没有胃口吃。实际上都是晚上睡得太晚,如果能够养成习惯,早晨略早起来半个小时,时间也有了,胃口也能够培养起来。学生、教师都是要有很强的脑力活动的。大脑的活动需要最多的葡萄糖作为能源,身体上别的地方如肌肉尚可以脂肪、蛋白质等为能源,一般情况下,大脑的能源只能是葡萄糖。早晨吃好了,上午的精力就能够充沛。一些学生学习有问题,主要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听不好,下来要花几倍的力量也不一定能够补上。本人读书时不很用功,从来不开夜车,但是学习效果还不错,主要就是上课思想、精力集中,听好了老师的讲课,课后就轻松了。几十年做教师,一个上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要做到近中午时仍然精力充沛,而这个早饭就是基础,早饭中碳水化合物必不可少。 老温:读书好对于现在的孩子是个最大的问题,小孩子必须吃好早饭的做法真是很重要。年轻人现在早晨上班匆匆,更是马虎,有的人就喝一点奶。到晚上就吃得很多。 老华: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是很坏的习惯。年轻时不觉得什么,日久天长,上了一点年纪就容易出问题。由于吃了饭我们的血糖浓度升高,饥饿时又下降,我们不应当使这种波动过于剧烈,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升得很高,一会儿又落得很低。这样,我们通常的食品最好不要很快就变成葡萄糖,进入我们的体内,要让血糖的升降比较平缓一点。 老温:什么食物很快就能够升高血糖? 老华:当然,最快的是葡萄糖,喝葡萄糖水最快。但是,很少有人这样做的。通常最快的就是喝“糖水”也就是含蔗糖的饮料,然后就是吃精白面的面包、馒头。 老温:不但小孩子最愿意,大人也喜欢呐。 老华:健康人偶尔喝点这样的饮料,当然无妨,但是,如果喝成习惯,每天都大量地喝,就不大好,容易出问题。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吃些粗粮,像玉米、小米之类的。因为还有一种重要的多糖,我们不能消化吸收,但是,也一定要吃。 老温:不能消化吸收,还一点要吃,那是什么? 老华:那是膳食纤维,其中量最大的是纤维素。 老温:纤维素也算糖? 老华:纤维素与淀粉一样,也是葡萄糖的聚合物。不过,聚合的方式与淀粉不同,由于聚合的方式不同,我们人体消化道内无法使纤维素水解,所以,纤维素经过我们的消化道仍然是几千个葡萄糖单位的大分子,无法经过肠壁进入我们体内。但是,纤维素可以促进我们肠壁的蠕动,使不能被我们消化的食物残渣较快地排出消化道。 老温:瘦肉的一丝一丝的也是纤维素? 老华:不是的,肌肉的所谓纤维主要是蛋白质,不是纤维素。纤维素只存在于植物,植物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纤维素。粗粮中就有纤维素,蔬菜有最大量的粗纤维。食用过多的粗纤维对于上消化道主要指胃不利,但是粗纤维太少则对于排便不利,容易引起结肠、直肠的问题。像你我这一代人都是苦过来的,过去糠菜半年粮,胃容易出问题。洋人吃肉多,直肠问题多。这些年来,据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相对减少,而直肠癌大幅度增加。当然,膳食纤维家族之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员,如半纤维素、果胶等等,适当的食用含有这些成分的食品,对于健康都是有利的。 老温:为什么我们不能消化纤维素? 老华:因为我们人体没有能够促使纤维素水解的酶。如果我们人体能够有这种酶,我们就能够食用含有大量纤维素的食物例如草、树叶等等。 老温:那我们就“当牛做马”啦!哈!哎,为什么牛羊能够靠吃草生活,还能够长得很好?是不是它们能够分泌这种酶? 老华:牛羊等食草动物本身也不能分泌纤维素酶。但是,在它们的消化道内存在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靠着这些细菌的帮助,食草动物才能够消化一部分纤维素。 老温:也才消化一部分? 老华:是的,只有一部分,大部分还是排出消化道了。否则,当年我在草原上生活,用什么做燃料?还不是靠烧牛粪、马粪。牛粪、马粪里的主要成分还是没有消化的纤维素。 老温:是的,我听你说过几次了,吃着饭,就用手掰开牛粪,扔炉子里,也不嫌臭。 老华:也真不臭。 老温:怎么说也是牛的粪,为什么不臭? 老华:真的不臭。当然,严格地说,是基本不臭,你不容易闻到。要说为什么不臭,那我问你,大粪为什么臭? 老温:嗯,为什么? 老华:啊,又回到门口了。该回家了。下次再说吧。 老温:不行,说完!说完再回家。 老华:说不完了。从化学上来说,通常臭的东西都含有氮或者硫,而这就涉及到食品中另一类最重要的成分,蛋白质。讲起来就太长了,该回家了。下次讲吧! 老温: 你又卖个关子,下次一定讲! 老华: 当然!再见! 老温:再见!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450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吃醋的奶牛
热度 12 fs007 2012-8-11 13:50
寻正 牛是反刍性动物(Ruminant),它的胃特化成四个腔室,分别称为瘤胃(Rumen)、网胃(Reticulum)、瓣胃(Omasum)、以及皱胃(Abomasum)。其中皱胃跟人的胃在功能上相仿,能分泌胃酸与消化酶,杀灭来自前端胃的细菌,消化脂肪与蛋白。 牛胃最重要的是最大的瘤胃,这是牛摄入的食物发酵消化的地方。反皱性动物要消化植物性食品,特别是其中的细胞壁,靠的是瘤胃中的细菌。在瘤胃缺氧的环境下,这些细菌把食品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酵解为小分子,主要是乙酸、丙酸、丁酸、二氧化碳、以及甲烷。后二者是气体,牛间断性地打嗝,排出体外,因甲烷是温室气体,故而牛与养殖业也是温室效应的重要来源。 在瘤胃中,乙酸,也就是醋酸占70%,丙酸占20%,而丁酸占10%。它们合称挥发性未结合酸(Volatile Free Acid),是牛吸收食物能源的主要形式。丙酸入肝后被肝细胞用于合成葡萄糖,提供给全身用作能源,而乙酸与丁酸则直接运送至全身,用着能源与合成其它物质的基本单位。乙酸与丁酸是牛合成牛奶中脂肪的前体,所以说,牛吃的是草,吸收的是醋,然后再产生奶。 在牛的食物中,低热量食品——也就是草——主要含的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或半纤维素,它们分解产生乙酸,而高热量食品——主要是粮食——主要含的是淀粉与糖,则主要产生丙酸,回肝后再生为糖。对于牛来说,后者更好消化,但在自然条件下,牛能吃到的机会不多,因此,牛的胃天生就是吃草的命。 公牛可以只吃粮食不吃草,但奶牛每天摄入食量巨大,如果单单只吃粮食,她就会发生酸中毒。牛如果吃的是草,那么这些纤维在网胃就被拦住了,在网胃被拦住的食团(Cud)回到食管,通过逆蠕动回到口腔,牛再次咀嚼磨细,以增加其表面积,方便瘤胃中的细菌进一步发酵消化,这个过程称为反刍。牛的牙会持续终生地生长以适应反刍的需要,反刍也是其消化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反刍时,牛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些唾液呈碱性,可以中和胃中食物发酵产酸带来的pH值变化。 对于消化纤维素的细菌来说,它们的最适工作pH是6.2-6.8,也就是稍微偏酸的环境。当酸性增强,pH下降到6.2以下,它们的效率就开始递减。当pH降至5.9以下,这些细菌就罢工了,再降至5.5以下,牛就开始出现酸中毒。酸中毒的症状包括牛蹄炎、牛奶脂肪减少、皱胃易位、牛粪变稀、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等等,如果给牛的饲料中有缓冲剂(碱性物质),牛会自己诊断治疗,主动选择摄入缓冲剂以中和胃酸。 牛奶中的脂肪主要来源于牛吸收入体的醋酸,如果酸中毒,胃内发酵终止,就会导致吃醋不足,牛奶产量大减。因此,奶牛饲喂是一定要喂草的。牛瘤胃内酸度跟高热量的食品比例成正比,在高热量食品只占20%时,pH值大约保持在6.5,而高热量食品占了80%时,pH值就会低至5.3。牛奶中的脂肪含量跟牛胃内的酸度成反比,如果脂肪含量低于3.1%,那么牛即使没有酸中毒,也有严重的消化不良,需要采取措施。在pH维持在6.3以上时,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可达到4%,如果降低到5.6,则牛奶中的脂肪含量下降到2.5%。 现代工业化生产,喂牛的草会用切割机切成小段,如果切得过细,牛的反刍活动减少,同样地会降低瘤胃的pH值,让发酵的细菌在偏酸的环境中工作。因此,给牛的草料在切割中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食物配方,要求不同的草料长短,以便充分发挥消化细菌的作用同时给牛提供最多的营养。 牛无草则衰,奶无醋则竭,当我们喝牛奶时,应当不忘记吃醋奶牛的辛苦。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646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香蕉纤维
nanyq 2012-3-23 00:21
香蕉纤维是利用香蕉茎杆为原料,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化学脱胶后的纤维可用于棉纺。采用生物酶和化学氧化联合处理工艺处理,经过干燥、精练、解纤而制成的纤维,其具有质量轻、光泽好、吸水性高、抗菌性强、易降解且环保等功能。日本对香蕉纤维的研究走在了前列,印度等具有丰富香蕉资源的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对该种纤维的提取及产品开发也在进行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香蕉纤维的成功制取,极大的扩展了香蕉茎杆的应用,同时又缓解了国际天然纤维的短缺。 精细加工的香蕉纤维   香蕉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有“快乐水果”、 “智慧之果”之称。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国家有130个,以中美洲产量最多,其次是亚洲。香蕉茎杆仅中国每年就有超过200万吨被丢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近几年香蕉茎杆已经不再被丢弃,利用香蕉茎杆提取纺织用纤维(香蕉纤维)成为热点话题。 化学成份  香蕉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纤维素含量相对亚麻和黄麻较低,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含量较高,故纤维的光泽、柔软性、弹性和可纺性等均稍逊于亚麻和黄麻。 技术指标  精细化加工的香蕉纤维的技术指标:   A、纤维平均支数2386Nm.   B、束纤维平均断裂强度3.93CN/dtex.   C、强度不匀率 34.3%   D、主体长度:70mm   E、回潮率:7.1% 物理机械性能 香蕉纤维的结构形态   香蕉单纤维长度和黄麻相近,相对亚麻较短,不能用于直接纺纱,必须加工成工艺纤维,其工艺纤维长度也和黄麻相近,但远高于亚麻,因此香蕉工艺纤维可在黄麻纺纱系统上进行纺纱。对香蕉工艺纤维进行化学脱胶处理后,可降低纤维长度,提高纤维细度。化学脱胶后的纤维可用于棉、毛纺纱系统。 开发过程  香蕉纤维产品的开发过程如下:将香蕉茎皮切为几段剥取→用灰汁精练,然后水洗除去灰汁→用竹制剪刀夹住柔软纤维,分几次刮除杂质→将纤维浸在水中,从根部割裂纤维,经过打结或捻接后制成一根长丝→加捻→整经织造。 使用范围  香蕉纤维可用于制作家庭用品,手工剥制的纤维可用于生产手提包和其他装饰用品,或是在黄麻纺纱设备上加工成纱,制作绳索和麻袋以及家纺用品。由于香蕉纤维轻且有光泽,吸水性高,也可以制成窗帘、毛巾、床单等。香蕉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织物可织造牛仔服、网球服以及外套等,目前香蕉纤维的混纺率为30% ,混纺纤维是7s-12s的粗支纱,可进一步开发细支纱和100% 香蕉纤维。香蕉纤维还可用于制造高强度纸和包装袋等。 市场应用  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家较为流行香蕉纤维面料,面料由手工制作,相当于中国的苎麻夏布。许多人还记得,一次在菲律宾出席东盟系列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开会时身穿由香蕉和菠萝纤维手工编织制成的服装。   目前世界上的香蕉纤维尚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全球约有129个国家种植香蕉,香蕉茎皮每年废弃量巨大。日本对香蕉纤维的研究开发走在了前列,已有公司成功实现香蕉纤维的产业化,印度等具有丰富香蕉资源的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对该种纤维的提取和产品开发正在进行中。   在我国香蕉纤维应用起步不久,生产企业较少,并且均处于开发、试生产阶段,已生产出21S纯纺纱,以及与棉、粘胶和绢丝混纺生产出了40S香蕉纤维混纺纱。该纱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材料,织物可制作服装、窗帘、毛巾、床单、帽子等。   据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数据显示,香蕉纤维技术指标:束纤维平均断裂强度393CN/dtex;纤维平均支数2386Nm。已脱胶可直接用于纺纱的香蕉纤维价格在7万元/吨左右,利用该纤维已生产香蕉纤维纱线36Nm、48Nm和60Nm,开发的坯布规格有48Nm×48Nm 60×60 1/1等。    香蕉纤维及制品的开发生产为纺织行业增添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天然纤维材料,对纺织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香蕉纤维、纱线及产品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来发展  随着生态组织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绿色消费已成为纺织消费的主导模式。香蕉纤维作为一种源于绿色植物的新型天然纤维,其具有的一系列其它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使之成为一种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春夏季服装面料和高透气性纺织用料,业内专家将香蕉纤维服装面料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纺织健康面料” 。
33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竹原纤维的表征
nanyq 2011-5-19 23:19
1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与组成 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3者同属于高聚糖,总量占纤维干质量的90%以上,其次是蛋白质、脂肪、果胶、单宁、色素、灰分等,大多数存在于细胞内腔或特殊的细胞器内,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生理作用。 纤维素是组成竹原纤维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它能作为 纺织 纤维的意义所在。由于竹龄的不同,其纤维素含量也不同,如毛竹嫩竹为75%,1年生为66%,3年生为58%。竹原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含量一般为14%~25%,毛竹平均含量约为22.7%,并且随着竹龄的增加,其含量也有所下降,如2年生长竹24.9%,4年生23.6%。 2 竹原纤维的结构形态 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竹原纤维纵向有横节,粗细分布很不均匀,纤维表面有无数微细凹槽。横向为不规则的椭圆形、腰圆形等,内有中腔,横截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且边缘有裂纹,与苎麻纤维的截面很相似。竹原纤维的这些空隙、凹槽与裂纹, 犹如毛细管,可以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故被专家们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用这种纯天然竹原纤维纺织成 面料 及加工制成的 服装 服饰产品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有清凉感。 3 竹原纤维的性能 经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抗菌测试、热重分析及其它常规测试仪器的测试,表明竹原纤维是一种服用性能极佳的天然纤维素纤维。 3.1 竹原纤维的物理性能 纤维的长度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制成棉型、中长型和毛型所需要的长度,长度整齐度较好。竹原纤维的一般技术参数见表2。竹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毛细管效应(试验条件:30℃,预张力4 g),5 min时为6.74 cm,15min时为6.85 cm,30 min时为6.90 cm,60 min以后保持不变,略高于棉纤维,远高于苎麻、粘胶纤维和再生竹纤维。 3.2 竹原纤维的抗菌性能 竹原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杀菌作用,按照AATCC6538对竹原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竹原纤维与亚麻、苎麻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抗菌效果是任何人工添加化学物质所无法比拟的,天然、环保、持久、保健等特点与人工加工的抗菌纤维截然不同,且其抗菌效果具有一定的光谱效应。由于竹原纤维中含有叶绿素铜钠,因而具有良好的除臭作用。实验表明,竹原纤维织物对氨气的除臭率为70%~72%,对酸臭的除臭率达到93%~95%。另外,叶绿素铜钠是安全、优良的紫外线吸收剂,因而竹原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功效。
2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阻碍生物质资源应用的瓶颈是什么
热度 14 cutefay 2011-4-10 22:50
科学网博主杨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4141 )在我的博客留言中问我:“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阻碍生物质能源(纤维素,半纤维素)在中国应用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呢?您是否看好生物质利用技术的前景?” 杨博主所说的生物质资源,其实是指木质纤维素资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我从本科到博士,几乎一直在接触生物质资源这个领域。接触过木质纤维素资源利用的上游生物技术(酶学和基因)以及中下游技术(发酵和热解等)。所以就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吧! 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的生物质资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淀粉类的资源,另一类是木质纤维素类的资源。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发酵或者热解、气化等方式,转化成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其中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比较温和,能够生产的产品比较多。本文重点讨论利用这种发酵方式生产产品。 先介绍一下淀粉和纤维素吧!淀粉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用多介绍了,淀粉可以通过淀粉酶水解为葡萄糖,为动物提供营养,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粮食,让微生物生长。通过控制发酵的条件,来生产出乙醇、丙酮、丁醇等若干产品。纤维素也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和淀粉不同的是,淀粉中的葡萄糖主要是通过 α -1 , 4- 糖苷键或 α -1 , 6- 糖苷键连接的,而纤维素中的葡萄糖是通过 β -1 , 4- 糖苷键连接的。别看就这小小的区别,但化学性质却相差千里。淀粉很容易被水解成葡萄糖,我们人类唾液中的淀粉酶,就可以水解淀粉。而纤维素呢?也有纤维素酶可以水解它,但是水解效率却比淀粉酶低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将纤维素水解利用在原理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纤维素酶就可以做到,但最关键的是纤维素难以被水解,这就涉及到成本问题。 因为现在耕地越来越少,粮食都不够吃,更别谈用淀粉这样的粮食资源来造燃料乙醇等化学品了。所以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只能靠木质纤维素等非淀粉类的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秸秆就有 7 亿吨,林业废弃物资源每年也有好几亿吨,如果能够好好地利用,就可以避免跟人争粮了。 为何纤维素比较难被水解?我想,这是植物长期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木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用于保护植物细胞的。试想,如果植物的细胞壁非常容易被降解,那么植物岂不是很容易就受到伤害? 纤维素转化成葡萄糖的效率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刚才所说的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问题,另外一个是纤维素的结构问题。天然的木质纤维素的结构会使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差,酶作用不到恰当的位置上,因此难以酶解了。因此,为了降低成本,需要在这两个难点问题上下手,进行突破。除此之外,水解成葡萄糖之后,由于水解液浓度低、可能存在抑制物等问题,纤维素水解成的葡萄糖发酵也是一个问题。 1 、对于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问题,现在有很多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以及克隆工程菌株的研究,以产生水解效率更高的纤维素酶。然而,即使这样,纤维素酶的成本依然很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在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方面下手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降低成本。例如,纤维素酶发酵出来了,要和发酵的底物以及菌株分开,涉及到分离纯化问题。分离纯化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其实,我们在后续利用纤维素酶水解的过程中,未必一定要用到很纯的纤维素酶,在酶里稍微混点其他的东西,只要不影响发酵,也是无妨的。所以这一点做好了也能够使成本降低。 此外,纤维素酶的水解未必一定要使用纤维素酶,还可以通过酸水解等方式。酸水解虽然成本略低,但是存在着污染大以及存有发酵抑制物等问题。还是酶解更温和。酸水解等方式这里不再讨论。 2 、对于纤维素的天然结构问题,可以使用汽爆等处理方式,使这种天然的结晶结构疏松,使纤维素酶更容易作用于纤维素。这个方面看似简单,但也有很多要探讨的东西,更学术等等问题这里就不再深入探讨了。这里想说的是,现在这个方面的受重视程度往往不如对纤维素酶的重视程度,其实,这个方面如果做好了,可以使纤维素酶能够发挥的效果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我之前做过一个实验研究,是将玉米皮(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汽爆处理之后(相当于做了好的预处理)酶解,跟机械粉碎处理之后再酶解相比,在同样的酶解条件下(加的纤维素酶等完全一样),酶解率提高了几十倍。从这个就可以看出预处理的重要性了。 3 、发酵问题。目前有很多利用纤维素酶的水解成的葡萄糖来发酵生产各种产品的研究,具体技术细节这里也不探讨了。总之这方面做好了,纤维素利用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4 、综合利用问题。如果利用秸秆等纤维素资源仅仅生产单一产品,那么会存在很多浪费。但如果能够综合利用,则会让成本降低很多。例如,秸秆中的长纤维不容易被酶解,但却是造纸的好材料,用来造纸比用来生产乙醇等产品卖价要高得多。秸秆中的薄壁细胞,可以用来提取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发酵之后的发酵渣,可以用来堆肥,会成为很好的有机肥。如果能够物尽其用,成本又会降低很多。 前几年写了一篇论文,对比了一下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目前利用秸秆资源生产燃料乙醇的情况,加拿大某公司的燃料乙醇成本约 3500 元 / 吨,美国某公司的成本约 4100 元 / 吨。中国天冠集团约 6300 元,丰原集团约 6000 元(文献中看到的数据,不知道准确度多高)。如果能够在我上述所说的这几个环节都做好的话,成本应该能够降低很多。现在我国的燃料乙醇卖价约 5000 元左右,其实生产乙醇是赔本的。但国家对生产乙醇是有补贴的,每生产一吨乙醇可以补贴至少 1500 多。这些企业其实靠着这个补贴才能赚钱。如果上述各个环节能够做得稍微好一些,我国利用生物质成本应该能够降到 5000 元以下,甚至 4000 元以下。这样,企业才能够不靠国家补贴而真正实现盈利。
个人分类: 科研*创新|6623 次阅读|39 个评论
[转载]粘胶纤维
nanyq 2011-3-1 23:58
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藁杆等 纤维素 原料中提取的 α-纤维素,或以棉短绒为原料,经加工成 纺丝 原液,再经湿法纺丝制成的 人造纤维 。 简介     粘胶纤维 (viscose fibre) ,是 粘纤 的全称。它又分为粘胶长丝和 粘胶短纤 。 粘胶纤维 粘纤——又叫 人造丝 、冰丝、粘胶长丝。近年,粘纤又出现了一种名为天丝、 竹纤维 的高档新品种。粘纤是以棉或其它 天然纤维 为原料生产的 纤维素纤维 。在12种主要 纺织纤维 中,粘纤的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   粘胶纤维属再生 纤维素 纤维。它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碱化、老化、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 磺酸酯 ,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经 湿法纺丝 而制成。采用不同的原料和 纺丝 工艺,可以分别得到普通粘胶纤维, 高湿模量粘胶纤维 和高强力粘胶纤维等。普通粘胶纤维具有一般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又分棉型、毛型和 长丝 型,俗称 人造棉 、 人造毛 和人造丝。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具有较高的聚合度、强力和湿模量。这种纤维在湿态下单位 线密度 每特可承受22.0cN的负荷,且在此负荷下的湿伸长率不超过15%,主要有 富强纤维 。高强力粘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疲劳性能。 历史   粘纤是古老的纤维品种之一。在1891年, 克罗斯 (Cross)、 贝文 (Bevan)和 比德尔 (Beadle)等首先以棉为原料制成了纤维素磺酸钠溶液,由于这种溶液的粘度很大,因而命名为“粘胶”。粘胶遇酸后,纤维素又重新析出。根据这一原理,1893年发展成为一种制造纤维素纤维的方法,这种纤维就叫做“粘胶纤维”。到1905年,米勒尔(Muller)等发明了一种稀硫酸和硫酸盐组成的 凝固浴 ,实现了粘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分类   粘胶纤维可分为普通型、强力型和高性能型。强力型粘胶纤维中,干态 强度 超过30.0cN/dtex的长丝称强力丝;超过38.0cN/dtex的称超强力丝;超过44.1cN/dtex的称二超强力丝;超过48.5cN/dtex的称三超强力丝;超过53.0cN/dtex的称四超强力丝。高性能粘胶纤维中,在湿态下弹性模量较高的纤维,称波里诺西克纤维,也称高湿模量纤维, 中国 称富强纤维,简称富纤。湿模量介于普通型纤维和波里诺西克纤维之间,但具有较高勾结强度、脆性较小的纤维,称改良型高湿模量纤维。 特点   粘胶纤维的基本组成是纤维素 (C6H10O5)n o普通粘胶纤维的截面呈锯齿形皮芯结构,纵向平直有沟横。而富纤无皮芯结构,截面呈圆形。   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 吸湿性 ,在一般大气条件下, 回潮率 在13%左右。吸湿后显著膨胀,直径增加可达50%,所以织物下水后 手感 发硬,收缩率大。   普通粘胶纤维的断裂强度比棉小,约为1.6~2.7cN/dtex;断裂伸长率大于棉,为16%~22%;湿强下降多,约为干强的50%,湿态伸长增加约50%。其模量比棉低,在小负荷下容易变形,而弹性回复性能差,因此织物容易伸长,尺寸稳定性差。富纤的强度特别是湿强比普通粘胶高,断裂伸长率较小,尺寸稳定性良好。普通粘胶的 耐磨性 较差,而富纤则有所改善。   粘胶纤维的化学组成与棉相似,所以较耐碱而不耐酸,但耐碱耐酸性均较棉差。富纤则具有良好的耐碱耐酸性。同样粘胶纤维的染色性与棉相似,染色色谱全,染色性能良好。此外粘胶纤维的热学性质也与棉相似, 密度 接近棉为1.50~1.52g/cm3。 制备方法   由纤维素原料提取出纯净的 α -纤维素(称为浆粕),用 烧碱 、 二硫化碳 处理,得到橙黄色的纤维素 黄原 酸钠,再溶解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成为粘稠的纺丝原液,称为粘胶。粘胶经过滤、熟成(在一定温度下放置约 18~30h,以降低纤维素 黄原酸酯 的酯化度)、脱泡后,进行湿法纺丝,凝固浴由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锌组成。粘胶中的纤维素黄原酸钠与凝固浴中的硫酸作用而分解,纤维素再生而析出,所得纤维素纤维经水洗、脱硫、漂白、干燥后成为粘胶纤维。由于生产中的二硫化碳有毒,与空气混合后易着火、爆炸,因而需对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进行处理,并要注意劳动保护和安全。目前,正的探索无毒的纤维素 溶剂 。 应用范围   粘胶纤维是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 化学纤维 之一。由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 合成纤维 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 装饰用纺织品 。高强力粘胶纤维还可用于轮胎 帘子线 、运输带等工业用品。粘胶纤维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化学纤维。 主要品种   1、普通粘胶纤维:   (1)粘胶棉型 短纤维 切断长度35~40mm,纤度1.1~2.8dtex(1.0~2.5旦)与棉混纺可做细布、 凡立丁 、华达呢等。   (2)粘胶毛型短纤维,切断长度51~76mm,纤度3.3~6.6dtex(3.0~6.0旦),可纯纺,也可与 羊毛 混纺,可做花呢,大衣呢等。   2、富强纤维:   (1)是粘胶纤维的改良品种。   (2)纯纺可做细布、 府绸 等。   (3)与棉、涤等混纺,生产各种服装。   (4)耐碱性好,织成织物挺括,洗涤后不会收缩和变形,较为耐穿耐用。   3、粘胶丝:   (1)可做服装、被面、 床上用品 和装饰品。   (2)粘胶丝与 棉纱 交织,可做羽纱,线绨被面。   (3)粘胶丝与 蚕丝 交织,可做 乔其纱 ,织锦缎等。   (4)粘胶线与涤、锦长丝交织,可做晶彩缎、 古香缎 等。   4、粘胶强力丝:   (1)强力比普通粘胶丝高一倍。   (2)加捻织成 帘子布 ,用于汽车、拖拉机、马车轮胎。   5.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 纤维     高卷曲高湿模量粘胶纤维(以HR表示)是新一代粘胶纤维,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湿模量、适中的伸长和良好的卷曲性能,加上粘胶纤维本身又具备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不产生 静电 、 染色 性能好、纤度和长度可灵活调整等特点,是一种性能较为全面的纺织纤维原料,可根据不同的需要用它来纯。粘纤的吸湿性能与染色性能和纤维本身含有大量羟基(—OH)有着密切关系,羟基(—OH)基团大量吸附水分子或其它分子,吸湿性越好的纤维染色性就越好。粘胶纤维由于它在制造过程中经历过多次物理和化学反应造成纤维素大分子团裂解,使其大分子变短,分子间隙较大,排列也疏松零乱,分子中的羟基(—OH)可极性也好,在这些方面要比棉花更胜一筹。所以粘胶纤维的染色性比 棉花 要好一些,不仅适用 染料 多、色谱广,染色的 色彩 也鲜艳。   而同属纤维素再生纤维的 醋 酯纤维(包括 二醋酯纤维 和三醋酯纤维),它们的染色性能却显著逊色于粘胶纤维。这是由于醋酯纤维的分子中大部分羟基(—OH)被乙酰化而成了疏水基团。所以粘胶纤维和棉花能用的染料它却不一定能用。可见在纤维素纤维中,粘胶纤维的染色性也是最好的,也易于染色,而且印和染的成本也较低。粘胶纤维在印染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如它和棉花等纤维素纤维一样可广泛应用 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虽然能代替一些有害化学染料,但它在印染过程中形成的带色污水比较多。另外粘胶纤维在某些印染的色牢度和耐晒性能方面不及某些合成纤维。这虽然和染料性能及工艺过程有关,但粘胶纤维的易染性、色谱全、色泽鲜艳、成本低等仍不失为一大优点。
14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物质纤维
nanyq 2011-2-26 23:13
简介   生物质纤维基本可分为生物质原生纤维、生物质再生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三大类。以棉、毛、麻、丝为代表的生物质原生纤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品种;竹浆、麻浆纤维、蛋白纤维、海藻纤维、甲壳素纤维、直接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生物质再生纤维迅速发展,能基本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及纺织工业发展的需求;PTT、PLA、PHA等生物质合成纤维已突破关键技术,部分产品产能世界领先。 主要品种 竹浆纤维   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竹浆纤维是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发成功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具备良好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尤其是具有抗菌、抑菌、防紫外线和易于生物降解等特性,目前全国已形成5万吨左右的产能。竹浆纤维自2000年问世以来,平均每年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10年来,竹浆纤维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的新型纺织原料。现在,国内已经推出了全竹、竹棉、竹麻、竹毛、竹真丝、竹天丝、竹莱卡、混纺丝、梭织、色织系列竹纤维产品,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竹浆纤维产品品牌。   目前,河北吉藁化纤的竹纤维产量至少占国内总产量的70%,纺纱生产企业有河北天纶、山东德棉、山东华源、保定依棉等。织造、染整及成品加工的企业相当多,但整体水平不高,产品开发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PTT纤维   杜邦公司于2000年推出生物质PTT树脂,商品名为“Sorona”,它是用玉米制成的生物质1,3-丙二醇(PDO)取代石油质PDO为原料而制成的。同时,杜邦公司还与韩国的新韩工业、日本的帝人和东丽及我国台湾省的远东纺织等公司合作,共同开发PTT纤维。我国福建海天轻纺集团与杜邦联合开发PTT聚合已形成3万吨/年能力,吴江中鲈科技公司3万吨/年的PTT聚合正在建设中,生物质PDO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广泛关注以农副产品制备PDO。我国在PTT纤维纺丝、织造、染整方面已形成相当产能,开发的服装面料已拥有一定的市场容量,并有稳步发展趋势。 PHA纤维   是一类由各种微生物(如土壤细菌、蓝藻、转基因植物等)产生的生物相容可降解的全生物高分子。这类可熔融纺丝生产PHA纤维,工艺路线环保,污染少。目前纤维加工的难点在于PHA脆性较大、机械性能差和可加工温度范围窄。如果能突破纺丝加工的关键技术,在成本控制、染色性能等方面有较大改善,PHA纤维将是未来最可能与目前的聚酯纤维相竞争的纤维品种。东华大学在国内最早开始PHA系列纤维成型理论研究,并最终制备出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生物纤维,同时为通过熔融纺丝法直接制备功能性生物质纤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Lyocell纤维   是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新一代再生纤维素纤维,采用NMMO有机溶剂溶解和干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纺丝溶剂回收率达99%以上。目前,世界上该纤维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其中奥地利兰精公司是最主要的生产商。   国内已有多家单位进行了相关研究开发。上海纺织控股集团下属的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了1000吨/年的Lyocell 纤维生产 线,2009年7月企业又成功研发出莱赛尔竹纤维(Lyoceel Bamboo),并实现了大规模批量生产,填补了该纤维在全球范围内商品化的空白。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关键设备与工艺的工程化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目前年产10 吨的Lyocell纤维关键设备工程化小试示范线已建成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纤维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保定天鹅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3万吨生产线。   NMMO法生产纤维素纤维在国内的最大障碍是知识产权问题。Courtaulds、AKZO Nobel、Lenzing等公司仅在中国就申请该技术相关专利多达上百项,无疑增加了技术开发和生产的成本。 牛奶蛋白纤维   是以牛乳作为基本原料的新型动物蛋白纤维,由牛奶酪蛋白与丙烯腈大分子接枝共聚反应而成,目前世界上只有个别国家能生产。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牛奶纤维。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的牛奶 纤维生产 技术在国内属首创,并享有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国内生产企业还有山西恒天纺织新纤维科技公司、嫩江华强牛奶蛋白纤维公司、深圳优尼克纺织服装公司等,但各企业产品乳酪蛋白含量不同。 甲壳素纤维   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中,数量最大的是纤维素,其次就是甲壳素,前者主要由植物生成,后者主要由动物生成。 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开发研制甲壳素纺织品的工作起步较晚,是1952年开展甲壳素试验的。1991年东华大学研制成功甲壳素医用缝合线,接着又研制成功甲壳胺医用敷料(人造皮肤)并已申请专利。1999~2000年,东华大学研制开发了甲壳素系列混纺纱线和织物并制成各种保健内衣、裤袜和婴儿用品。2000年在山东潍坊,世界第一家量产纯甲壳素纤维的韩国独资企业投入生产,月产3吨。除上海之外,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的有关厂家也开发了甲壳素保健内衣或床上用品,并已推向市场。
1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纤维素降解菌C006菌株的特性
soilborne 2010-10-22 15:37
全世界每年大约形成1000至2000亿吨植物有机物质,其中有一半是纤维素物质。我国每年仅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农作物残渣就约有7亿吨(宋颖琦等,2002),除此之外工业生产中还有数百万吨的纤维素废弃物。由于纤维素具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及难降解等特性,这部分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目前仅是用于燃料,畜牧饲料与积肥,不仅利用率低(10%左右)(陈洪章等,2001),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王征,2008)。对这些废弃物合理的开发和科学利用是近年来的重点领域,若能将这些纤维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物质,则既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将对社会、环境及经济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粮食及矿产资源日渐枯竭,开发高效转化纤维素类可再生资源的微生物技术,利用工业农业废弃物等发酵生产人类急需的燃料、饲料及化工产品,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刘梅,2008)。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16株供试菌株的纤维素降解能力进行了初步测定,发现C006及菌株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产生了降解透明圈,能使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透明澄清,对纤维素均具有很好的降解特性。
个人分类: 多聚物降解|5973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以纤维素为食是否可行?
creator 2010-7-22 22:17
虽然膳食纤维是人体所必须,但是人体并不能吸收其营养。然而,牛羊吃了纤维素后却能吸收,原因是其体内含有某些细菌和酶(具体种属不知,好像跟葡萄糖酶有关系)。 那么我们人可不可以考虑想办法吸收纤维素的营养呢?毕竟纤维素在世界范围内储量巨大,如果人能够吸收(口味好不好另说),那么就不再有粮食危机了。 第一, 是否可以移植这类细菌进入人的体内,或者培育(转基因的干活)同样功能但是能够被人体所接受的细菌,那么人可以以纤维素为食,以草为生,素食主义的福音。 第二, 牛羊有几个胃,而人只有一个,是不是可以考虑为人多增加一个胃?人工外挂一个胃,这个胃中含有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及氨基酸等人可以吸收的物质的细菌或酶,同时可以过滤有毒物质。这样经过这个外挂胃处理后,人就能吃草了。 需求是否存在呢? 人类如果出现严重的粮食危机后,如果有一种细菌能完成上述功能,自然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再者,一个人如果需要长期野外生存,没法带足够的食物,而且补充有很不易,但是出于纤维素众多的环境,带一点这种功能的细菌或酶,那么就能够消化纤维素,比如一个侦察兵需要外出3个月,不靠打天然可食之物,吃草就行。 假设火星上只能生长某类纤维素含量很高的植物,而用其养动物又不太适宜,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人直接消化纤维素?研制这种细菌可以为太空移民做准备,下一代太空人以草为食。 多吃纤维素是减肥的好办法,如果发现谁常吃纤维素还是很胖,那么其体内的细菌就值得研究研究了。
个人分类: 科学|1752 次阅读|3 个评论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ellulose acetate-polyethyleneimine blend microfi
wumingdl 2010-6-4 23:15
200403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ellulose acetate-polyethyleneimine blend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ellulose acetate-p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4,235(1-2)73-8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共享|40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短吻鄂”细菌可提升纤维素乙醇生产
wangyk 2009-8-18 08:25
王应宽 编译 2009-08-17 UTC-6 CST UMN, St Paul 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短吻鄂细菌 可提升纤维素乙醇生产 据位于甘斯韦尔的佛罗里达大学消息( July 27, 2009 ),该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在短吻鳄树中的细菌有助于改善生产木质纤维素乙醇的工艺,将有助于解决国家的能源危机。(注:佛罗里达大学橄榄球队取名短吻鳄队 - the Gators ) 纤维素乙醇燃料的生产源于经常被丢弃的植物废弃物。典型的工艺是采用转基因工程的细菌或复杂的化学反应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化合物,来生产单糖分子化合物,再发酵生产燃料级乙醇。 圣地亚国家实验室(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 2 月份的报告预测,如果能降低生产成本,到 2030 年纤维素乙醇将可取代全美国汽油消耗量的 30% 。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经就是使生产更高效。 纤维素乙醇生产中效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在反应之初必须要用加热和加酸的办法预处理植物原料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一些成分。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组在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学报( Journ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报道称,有一种命名为 JDR-2 的朽木细菌( Paenibacillus Sp. )具有分解半纤维素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改进预处理工艺步骤以便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乙醇。 通过工程改良细菌,像类芽孢杆菌 JDR-2 那样分解半纤维素,纤维素乙醇生产工艺可以大大简化。研究组几年前就筛选出了这种细菌,并被用于枫香树进行分解试验。目前研究组已经绘制出 JDR-2 的基因组图谱,预计年内将把 JDR-2 的纤维素分解能力转基因到细菌,用于生产乙醇。届时将设计高效的工艺以便用木材、农业废弃物和其他能源作物生产燃料乙醇。 资料来源: UF team finds alligator tree bacteria might improve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http://news.ufl.edu/2009/07/27/sweetgum/ UF team finds alligator tree bacteria might improve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Filed under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 Florida , Research on Monday, July 27, 2009. GAINESVILLE, Fla. Most would identify the tree by its often troublesome, spiky gumballs, but what many call the sweetgum tree also goes by another name, thanks to its distinctive, reptilian bark: the alligator tree. So it may be fitting that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 home of the Gators, have found that bacteria growing in its wood ma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making the fuel that might help solve the nations energy crisis. Cellulosic ethanol fuel is derived from plant material often thrown away as trash. Typically, the processes us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or tricky chemical reactions to break down complex compounds in plant cell walls to produce simple sugar molecules that can be fermented into fuel-grade alcohol. A February report by the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predicted that cellulosic ethanol could replace 30 percent of the nations gasoline by 2030 if the price can be brought down. A big part of reducing the price is making production more efficient. Much of the inefficiency in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must be given a head start by cooking the plant material with heat and acids to break down some of the components in the plant cell walls. As the team from UFs Institu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s reported in the July issue of the journ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 strain of the wood-decaying Paenibacillus sp. bacteria named JDR-2 has a knack for breaking down and digesting one of these components, hemicelluloses. That knack could help modify preprocessing steps for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ethanol. The acids, the heating all of these steps you have to take beforehand are expensive, require a lot of work and, lets face it, no one wants to work with sulfuric acid on that scale if you dont have to, said James Preston , the team leader and a professor in UFs microbiology and cell science department . By engineering the bacteria already being used to produce ethanol to also process hemicelluloses the way this Paenibacillus does, you should be able to significantly simplify the process. Preston came across the bacteria a few years ago, as he was using decaying sweetgum trees to grow shiitake mushrooms on his tree farm in Micanopy, Fla. After studying the unusually uniform composition of the decaying wood, he and his colleagues went on to study the genetics of one of the bacteria digesting that wood. The team has now mapped JDR-2s genome, and Preston expects that, within the year, they will transfer genes behind JDR-2s abilities to bacteria used to produce ethanol. This would be followed by the design of processes for the cost-effective production of ethanol from wood, agricultural residues and other potential energy crops. Credits Writer Stu Hutson, stu@ufl.edu , 352-392-0400 Source James Preston, jpreston@ufl.edu , 352-392-5923
个人分类: 生物质能|6267 次阅读|2 个评论
贺岁篇之小如mm的梨
eloa 2009-1-5 16:27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1-01 10:30 传说中松鼠会最温柔可爱的小如 mm 没想到小如同学看到这句就不乐意啦,说我不温柔的吔。(难道现代人被野蛮女友蛊惑,觉得温柔是贬义的了?代沟啊,代沟困惑中)这里的传说不是表示怀疑,而是表示一只松鼠的严谨:此说不是基于亲自收集的数据,而是引自若干松鼠会文献于是云无心说:小如啊,既然大家都已经这么定义你了,不管你想不想温柔可爱,都照着这个标准修炼吧,不能让大家犯错是不是? 八卦结束,言归正传。 小如(害羞地):我我可不可以问个关于吃的问题 云无心(暗喜,哈哈,又可以显摆了):别客气,别客气,问吧问吧。 小如:那个梨子和冰糖一起煮会不会有事啊? 云无心:有事?有什么事? 小如:别人说,会损失营养的啊? 云无心:梨子啊,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糖、纤维、矿物质,都基本上不会损失啥的。维生素呢 小如(紧张地):对对,就是维生素,咋样? 云无心:不同的维生素在食物煮熟过程中会或多或少损失一些,一般在 10% 到 25% 之间 小如(痛心地):也不少呢 云无心:其实吧,梨子里面含有的维生素本来就不多, 100 克梨子能提供的维生素一般也就一天需要量的百分之一二, Vc 多点也不过百分之七八 小如(失望地):这么少啊 云无心:风清扬前辈说过,如果你根本无招,别人还破什么? 小如:啥意思? 云无心:这梨子中呢,本来就没多少维生素,就象那个剑法无招一样。所以啊,损失不损失都没有什么关系了还是吃点别的水果或者蔬菜效率高比如想要 Vc ,就吃桔子,含量是梨的 10 倍还多 小如:那吃梨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云无心:含糖不少,也提供热量啊哦,现代女性不想要这个纤维素啊,这个现代人很缺的 小如(着急地):可是我不吃煮过的梨,只喝汤的啊! 云无心:啊?早说啊那维生素就更没什么了,你直接把它忽略掉就行了 小如(不甘心地):那难道就没有点好处啦? 云无心:有啊第一,多少有点可溶性的纤维素第二,多数糖到汤里了第三没毒 小如(很失落地):一点好处都没有? 云无心:其实吧,没有坏处,你又喜欢喝,就是好处啦哦,对了,你这又是冰糖,又是梨中的糖,不担心长胖的吗?好像小女生都很怕的呢 小如(不好意思地):想吃的时候先忘一会儿吃完了我就跳,我跳,我跳跳跳 云无心:嗯不错不错,把吃进去的热量都消耗掉了就行了 小如(担心地):那我老了会不会得糖尿病啊? 云无心:糖尿病啊?不清楚好像跟遗传的关系大一些吧当然,如果比较胖的话呢,可能会有许多跟肥胖有关的疾病 小如(呜呜):可是我就是喜欢吃甜的嘛炒菜还放一大勺糖呢 云无心:也别只是盯着糖啦,主要是摄入的总热量和消耗的总热量之间的平衡来自糖啊,米饭啊,零食啊,饮料啊什么东西的热量都是一样的只要总量不多就没关系,在这儿吃多点,就在那儿吃少点也行
个人分类: 健康|1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