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政治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的政治课作业(一)社会主义
热度 2 ipsyangrui 2011-11-10 18:47
还记得在我十岁那年,当第一次了解到世界上有一个颁给地球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中国不邀请所有得到这个奖的经济学家来设计一个没有压迫没有贪污腐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社会社会阶层固化只有民主只有平等只有权利与义务明确的社会制度呢?现在来看这一想法,除了单纯无知中的不知天高地厚以及理想主义完美主义的滥觞之外,还有对中国现状有所关注有所思考的我提出了一个要去探寻去思索的命题:为什么中国需要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其它。 1、 什么是社会主义 何为 社会主义,这是一个 很 现实 并涉及到个人原则 的 问 题。 因为,在经历了“个人独立思考之尊严”的启蒙后,我们不能相信无所谓的事情,而一切相信的开始在于自己对所相信的了解。马恩列的主张多为理论层面上的讨论,而毛主席的想法更多是出于 政治 方面的考量(他对自己所主张的 是否可以把马克思讲的 “ 过渡时期 ” 的一定阶段宣布为进入 “ 社会主义 ” 也是感到 迷茫,否则也不会出现 文 化 大 革命 。 )从 邓小平 讲到的 共同富裕 到现在的和谐社会,针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对社会主义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社会主义将是—— 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没有贪官,没有官僚主义;文化文明,自由发展,百花争鸣 ....... 而本文所提到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社会。 2、为什么苏联垮了,中国还这么牛? 今年苏联解体的二十周年。一向自浒为社会主义老大哥并曾 一度称霸全球的强大的苏联帝国 已经垮了,那中国为什么还可以这样牛? 难道就是政治课本上所讲的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必然?当然不是。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的现状。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与其说是人类的现代化史,倒不如讲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并称霸全球的历史。可是资本主义不是完美的。当今世界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是资本主义的原罪。比如非洲的饥饿问题。我在此无意于无聊并无用地抗议西方在非洲的殖民扩张的罪恶,而是痛恨于资本主义在当今所造成的绝对的不公平。 911 事件,美国死亡人数是四千人,而据联合国粮农署估计,现在每天世界上因为饥饿或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过万,而在三十年前,这一数据还不足五千。造成这一地球上最大罪恶之一的原因是三十年前,以美国和西方为主导的世界贸易联盟蛮横地将非洲限定为经济作物生产区并将受本国补贴的大量低价农产品在当地倾销,而后受粮食大宗买卖的金融投机和世界四大粮食巨头的压榨和现在所谓的生物能源的推波助澜,非洲人民已经基本上是吃不起了。反观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信奉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中国领导人关注的重点,这从每年春节时中央高层到各地基层调研时必问老乡的“粮食够吃吗?”可见一斑,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策得失告诉我们,不是所有国家的文化中都有这一理念,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会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现行制度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蕴,并且已经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这也是我坚持相信这一主义的原因。 有而着原典主义癖好的研究者往往纠结于马恩著作的原本原文,强调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本面目,甚至于将科学社会主义在各国实践所取得的进步视为一种修正主义。这说明了文人的一种迂腐之外,还提示我们现在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所取得的理论创新还要考虑到宣传的问题。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现在有些学者或是不懂事的人在鼓吹中国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搞多党制并全盘西化等等。每次看到这些调调,我都觉得后怕,这些人要不是无知就是无耻了。一个简单的假设,如果美国或欧洲诸国有个 14 亿人口的规模,老美的生活水平还会这样子吗?中国的人口,永远是中国发展绕不开的问题!同时,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决定了中国的制度走向。美国对我的 C 形包围圈和印度越南等国的南海挑衅,还有中日钓鱼岛问题,都表明了一个像印度那样自由民主而又落后,人口众多,内乱成病的中国,才符合美国等国的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发展。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对中国特色主义这一命题,在结合中国内忧外患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作为生于和长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个公民,了解社会主义在各国的实践中所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懂得中国的历史与国情,知晓世界的大势;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有讨论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背景。同时,作为新一代的研究生,除了在政治民主问题的讨论上不能夹杂太多的个人现实中的不如意之外,更要践行主席所讲过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 3、 我与国家 不要问国家为了我们做了什么,应该想想我们为了国家做了什么 。最开始听到这话的时候,正好是一年的国庆时。当时,我就在想,我之于这个国家,国家之于我,有何意义?后来,南方周末就有一年的国庆特刊就是以此为主题。当然,这一个问题也只有在国庆节时讨论才显得应景。 国家 之于我来讲,当然不是 全球通我能, 更 不是耐克 JustDoIt ;我之于国家,也不是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所以,我并不期盼国家可以为我做些他目前无法做到的事,让他改变所有的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更多的听取下百姓的呼声 ,政府可以充当正当公正的利益协调者,社会阶层不是太固化,至少要给底层民众以希望 ;同时,我们公民要有公民意识并有所作为,因为有些事情 不是我们无法改变,而是我们都将改变停留在口头,表现在牢骚中,而不愿去真正行动起来 那么我能为国家做点什么? 首先我不是百万富翁,无法为国家纳更多的税为中国的富强出力,我不是才华横溢,无法为国家科技突破抑或文化进步事业作出进展,我不是运动健将,无法为在比赛场上为国争光,我不是道德高尚,可以时刻为他人奉献自己燃烧自己以作国人楷模。其次,作为一个农二代,我既不会刨地球也没有很好的社会资源来让自己有资格为这个国家更好的出力。 但是, 作为一个平凡人,我只能做到,我以后坚决不做 rubbish 的研究工作来忽悠人民浪费国家资源; 在 我 以后的生活工作中积极纳税,并且照顾好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一辈子耕种的父母,不为国家添乱; 为了对社会尽到义务 , 还 只能 结一次婚 , 生一个孩子 ,保证不搞婚外情, 努力把 我的 孩子 培育成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意识的人;我也有承受这个国家在前进时的阵痛的心理准备,正如我最终还是得相信我们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同时,作为 一个年轻人 , 处于现在这个巨大变革中的国家时 , 多少还是有些 少年时残存下来的或 英雄 或传奇的 梦 。 但多说无益 , 最切实的还是尽我所能 , 更踏实 地去工作去奋斗去努力 。 明确信仰的制度到底为何,并在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奋力拼搏,最终投身于当代波澜壮阔的科学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使命。同时,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 我们的祖国一定可以变得更加美好! 杨锐 仓促完成于 2011 年国庆节
1335 次阅读|3 个评论
“价值决定价格”还“需求决定价格”
flyman 2011-10-6 13:34
小时候学了真理,但是老师没讲清楚,用起来就成了谬误——政治课上学了“价值决定价格”,但是我们看到的确往往不是这样子滴——望京soho地价成本1W每平米,售价5W起,请问,该楼盘的价值几何? 后来听了一个海归牛人又讲了一下价值规律——需求决定价格。比如楼价,当前看来不是看成本定价,而是看老百姓的钱包定价;一副大师的字、画现在已经上亿了,请问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又是几何? 我仔细思考,发现把这两句话合起来,就很完美了——理论上价值决定价格,实际上需求决定价格。 进一步我感觉这个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政府要做的是前半句,企业、人民要做的是后半句。也就是政府的一个使命是让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比如房价(遏制开发商暴利)、钱价(稳定借贷利率,遏制高利贷)、油价(遏制几大垄断集团暴利)等等。企业们要做的是后半句——尽量控制需求,拉升价格。人们就夹在政府、企业之间——呵呵,好难做的三明治啊。 呵呵,这对矛盾和谐时,人民是幸福的;不和谐时,幸福感就会很低了。
个人分类: 金融|5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随笔]由李政道先生光荣退休再议取消政治课
热度 6 blueyye 2011-9-25 21:08
物理学诺奖得主李政道先生日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光荣退休,李先生对物理学和高等教育的贡献有目共睹、彪炳千秋,在此遥祝李先生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遥想先生当年若不从浙江大学转学西南联大受益于吴大猷等荐举,若不远渡重洋留学美国受教于一代物理学大师费米等,很可能因为在浙大的学籍记录中“三民主义”课程不及格(值得强调的是这丝毫无损于先生的伟大)而影响前程,不仅会埋没 31 岁获诺贝尔奖的奇才,而且不会有改革开放后持续十年增益中国英才的 CUSPEA 项目和中国的博士后制度等,由此可见诸如当年“三民主义”一样的如今的政治课及其考试真该取消。 取消政治课和政治考试,让科技人才专注于科技,让学术人才专注于学术,于人才和社会均有效益,何不乐而为之 …
个人分类: 学术随笔|313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wcswolf 2011-6-24 07:10
华龙网5月15日12时30分讯(记者康延芳) “我们一点都不觉得累”、“参加了这次演出,以后再也不逃思想政治课了”、“我们学校有个小朋友,发高烧都还坚持要演出,令我们很感动”……今日上午一回到重庆,每一位参加“唱读讲传”晋京演出的演职人员,都有很多感悟。 两个小女孩下了火车还一路哼歌 “不是那样唱的,是这样唱的。”刚下火车,两个小女孩就这样讨论着,说着说着还开心地哼唱起来。原来这两位小姑娘分别叫张欧和蹇洁,分别是谢家湾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她们这次晋京参演的节目是诵读《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两位小姑娘告诉记者,在北京的这几天,她们基本上都是早上六七点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睡觉。“那是不是很辛苦很累呢?”对于记者的问题, 小姑娘回答:“不觉得累,我们觉得挺好玩的。” 有个10岁的孩子发高烧还坚持演出 人和街小学副校长曾菁,带着学校的66名师生参加了这次的“唱读讲传”进京演出,她告诉记者,在演出第一天,学校一个叫李沁怡的小女孩就开始发起高烧,一度烧到39度多。这时老师建议她不参加演出,但小沁怡不肯,打电话给沁怡在重庆的父母,父母也觉得孩子参加这样的演出不容易,尽量不要缺席,最后,小沁怡还是坚持了演出。后来在清华大学那一场,小沁怡很期待,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最后因为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小沁怡最终还是没上场。 但学校的其他65名师生受小沁怡精神的影响,演出特别动情。 受“唱读讲传”影响大四学生考研专业变了 四川外语学院大四学生张毓鹏称,他以前经常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逃课,但自从参加了“唱读讲传”合唱团,观念发生了变化,这次考研究生,他选择的专业也是西南大学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此次在北京演出,张毓鹏参演的是川外用八种语言诵读的《共产党宣言》,为此, 他专门学习了怎么用八种语言来诵读这一段。
个人分类: 见仁见智|1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思想政治课教学-南京师大【刘学浩选载215学导式创新教学
ljkf 2011-5-21 15:35
学导式 思想 政治 课 教学 - 南京师 大 【学导式创新教学刘学浩选载21511】 南京师范 大学 思想 政治 教育课教育学精品课程网站 学导式教学 正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方法 ... 案例教学正是思想 政治课 贯彻 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主体性教学的一 ... kc.njnu.edu.cn/sxzz/read.asp?Articleid=2582011-5-13 2008-9-24 第五章 思想 政治 课 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思想 政治 新 课 程常用教学方法及操作要领 【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 学导式教学 的内涵特点和具体的操作要领 (2)理解掌握合作探讨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3)理解掌握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操作要领 (4)理解掌握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5)理解掌握情境陶冶教学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6)理解掌握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和操作要领 (7)理解掌握整合教学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8)理解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思想 政治 新 课 程常用教学方法及操作要领的学习,培养自己 理论 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特别是对整合教学的学习,增强自己联系地看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思想 政治 新 课 程中各种常用教学方法内涵与操作要领的分析,体会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 实践中自觉坚持一般方法要求与学校、学生和自身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特色教学方法。 【 教学重点 】 学导式教学 、合作探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陶冶教学、活动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和操作要领 【 教学 难点】 整合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和操作要领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 教学工具 】 多媒体 课 件,传统教具 【 教学 课 时 】 1 课 时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自主学习、活动体验、对话讨论、合作探究是思想 政治 新 课 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由于思想 政治 课 各年级、各模块、各 课 题的具体教育目标不同、内容的特点不同,各学校、各年级、各班级学生的情况和特点不同,教师的特长各异,各校的教学条件也不同。因而需要建构与上述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各具独特功能的教学方法群,来实现本 课 程的目标。 二、正文 一、 学导式教学 (一) 学导式教学 的含义和特点 学导式教学 ,是指通过学生自学并得到教师相应指导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自学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掌握自学方法,感知、理解教材和发现疑难为基本教学任务。 自主学习意即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其实质是主动自觉的独立学习。它是《基础教育 课 程改革纲要(试验)》和《思想 政治 课 程标准(实验)》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课 改之所以要如此强调这种学习方式,是因为自学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一项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是一个人进行终身学习,不断获取新知、更新知识,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 学导式教学 正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下列两个特点: 1、学 在 导前,个人自学为主。它把学习和质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先学、先思、先问。 2、学导有机结合,教集中于导。学 在 导前、自学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并不是要否认教师的教,而是对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并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更好地为学服务;根据自学反馈情况施教,使教更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启发性、因材施教性、因势利导性。所谓施教之功贵 在 导航,妙 在 开窍,要 在 转化。 (二) 学导式教学 的操作要领 学导式教学 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设疑自学——质疑释疑——精讲——演练。其中自学、质疑是基础,释疑、精讲是条件、是关键,演练是综合发展。 1、设疑自学 。 即通过设疑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感知教材,发现疑难,使师生共同明确下步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2、质疑释疑。即学生 在 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质疑解疑,使学生 在 你问我答,互相启发的沙龙式 课 堂答辩中弄清问题,明辨是非,培养探索精神。 在 日常教学中,如果学生遇到疑难并向老师提出,教师通常很善于且很乐于回答,这固然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未必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本方法则要求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求得问题的解决。只有当学生遇到彼此都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并主动向教师提问,教师才给以辅导、讲解。 3、精讲。即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共性疑难问题和重点进行讲解。这里的讲解与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讲解不同,它是针对“疑”而言的,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不是离开学生疑难问题的泛泛而讲。凡是学生 在 自学和质疑释疑过程中已经领悟之处,无需重复讲解,只 在 学生迫切需要点拨的关键点上加以指点与精讲。同时它又是突出重点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关键环节,通过该讲解必须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关键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重要结论、知识之间的内 在 联系和 理论 联系实际点。因此,本环节讲解的量和强度应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决定。 4、演练。即通过练习、认识性模拟活动、综合作业、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比赛等形式,使所学内容系统化、深刻化,并从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合作探讨式教学 (一)合作探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合作探讨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运作机制,以学生自学自探为基础,通过生生、师生讨论共探,系统学习掌握 课 本知识,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社会交往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 自《基础教育 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理念后,“合作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这种模式之所以会成为研究热点,是因为它确实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交往技能。但从我国国情和思想 政治 课 的特殊性质来看,它未必完全适合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因而,这里我提出合作探讨式教学。 探讨即探索和讨论。它与探究既具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都以问题作为运作机制,都含有探索之意,但探究比较强调以实验研究与实证证据的运用作为探索的主要手段,而探讨则强调是以讨论作为探索的主要手段。从语感上来说,“探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和稳重,而“探讨”则更有生气,更有动感。因而,与探究式教学相比,该方法,更符合书本知识学习,更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包含价值学习的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其特点是: 1、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这一方法既不同于讲授,也不同于“完全”的“自主学习”。 在 讲授模式下,教师讲,学生听,相对来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易调动学生,难以实现学生对教学的参与。而合作探讨式教学虽然以自学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要目标,但它不急于求成,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它要求教师立足现实,通过问题设计、讨论引导和总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展,并通过问题引发、自探共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学生对教学的广泛参与, 在 教师主导下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最终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 2、多元互动合作。 学导式教学 、讲授和传统的讨论教学,主要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合作探讨式教学强调以学生小组为依托,以群体的分工、协作来进行学习,主要以生生、师生共同探讨作为推进教学的手段,它突出了生生互动合作的价值意义,把它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利用。 在 这种教学方法中,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独立角色地位和专门的任务和责任,都可以主动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时地成为主导者,其他参与者对每个即时主导者都要进行适调;同时, 在 合作探讨式教学中,每个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优化组合的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他们 在 学习中不仅有分工,而且有协作,因而它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二元互动合作,而且可以并且必须实现师生、生生多元互动合作。它更有益于发展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和平等探讨问题、分析评价事物价值、择善而从之的能力。 3、主动建构。 在 讲授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相对被动的发展者。而 在 合作探讨式教学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教材内容,而是带着共同问题和自己任务而阅读、思考、组织发言内容的主动探索者和自觉建构者。学生 在 参与研讨前,首先要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把握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并对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思想,建构起一个相对稳定的观念。 在 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接受他人的评判又要评判他人,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有差距,特别是当他人发表了高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时,就会对自己既有的思想观点形成一个冲击,造成某种失衡。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意向体系的失衡,便会促使其展开新的努力和探索,自觉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体系。 (二)合作探讨式教学的操作要领 根据合作探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其操作实施大体包括三个步骤:自学自探——讨论共探——总结提高。与 学导式教学 相比,两者都包括自学这一步骤,且基本任务大致相同,但两者又有不同, 学导式教学 以自学为主导性环节,以教师辅导讲解为关键步骤,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学与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知识,突破 理论 上的共性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重点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而合作探讨式教学则以自学为准备性环节,以生生、师生讨论为推进教学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知识,突破学生中存 在 的、与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共性疑难问题,着重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地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方法的操作应抓住“讨论共探”这个关键。 三、体验式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体验活动或体验之思帮助学生获得与思想 政治 理性认知相关的情感体验和隐性知识经验的教学方法。体验回归教育,有利于克服现行思想 政治 课 的主知主义倾向,使思想 政治 课 教学不再仅仅停留于显性知识的理性认知层面,将触角 在 更高的层次上伸向人的情感世界和经验世界,促进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内隐的观念活动与外显的感性活动、事实论证与价值论证、道德知识与个人经验、认识与实践、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提高思想 政治 课 的德育实效。该方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强调亲历 亲历性是体验式教学的生成特点。体验的内容 —— 情感、态度、价值、信念和技能、技巧等隐性知识经验隐含于生活世界的具体情境和人的直接经验之中,且难以言传,主体只有置身局中,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活动、场景,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感受和把握,才能获得。体验的两种形式 —— 亲验和想验都离不开亲历。亲验是主体亲自置身于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活情境之中,经历或经受感动,获得的切身体验;想验是主体 在 积累了一定的亲身阅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借助所遇情境、他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因此,生活交往活动和社会实践是体验产生的基础,情境是诱发和唤醒体验机制,亲历性是体验的基本特征,由此决定了体验教学特别强调亲历,强调身体性参与。 2、重视感受 感受是由身体性活动或当下情境引起的、对事物现象和情境氛围的一种带有情绪色调的自我感知。体验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不是靠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而是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感受和感悟。感受是体验之思的基础,体验开始于感受,最初总是表现为感受,感受不仅是体验之思的动力之源,体验之思的材料,而且是体验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即使是体验的高级阶段,仍然必须以感受为基础,并包含着感受。感受具有自我性,是一种生命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活动和意识,它生动形象,充满诗意、美感和情趣。因而感受是体验教学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能力、审美情趣、丰富其隐性经验、促进人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感受是体验的基本特征,强化感受是体验教学的原则。 3、重视直觉 在 知性教学方法中,主体总是把认识对象作为客体,站 在 与客体相互对峙的地位上,把一个完整的事物分割成许多片断,分解为许多要素,依靠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借助语言、概念,去认识事物。而体验则不同,主体总是以亲历、想象、移情将自身融入、沉浸于认识对象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这种认识方法是主客交融共鸣、融而为一。它对事物的认识,不经过逐步分析和推理,它是一种直观性、猜测性、灵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体验的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体验教学十分重视直觉思维。 4、强调意会 意会是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潜意识的、情感性的理解和把握状态。意会性,即潜隐性、不可言传性。无论是体验的认识对象,还是体验的认识结果,其内容都是情感、价值、诀窍、技巧、习惯、信念、个人特技等隐性知识,这种知识是个人化的,与认识个体难以分离,无法用语言、文字、或符号等方式进行系统表达和传递,只能意会。同时,体验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和方法,主要依靠感官和心灵去直接感受和把握事物,它必须专注于内心,如果打破主体的专注,就无法真正把握事物。因而它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意会是体验的基本特征,也由此决定了体验教学非常强调意会。 (二)体验式教学的操作要领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优势和不足,体验教学的实施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为基础,以体验的引发、完善、深化和升华为目的,以情境、问题为机制,以体验之思特别是感受和反思为核心,配之以理性启迪、逻辑分析和实践验证。 1、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的热区,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 2、引发体验,强化感受。即采用各种方法诱发、唤醒和激活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验,以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其带着强烈的感受参与教学。 3、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体验是个人的,它虽然生动具体,富有个性,但它又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因而需要通过催化交流和分享,来克服这一局限,丰富和完善个人体验。 4、引导反思,深化体验。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其所获得的感受、感悟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思考和探究,以引导学生对新获得的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具体的情境及对策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掌握同类情境的合理反应规则和应对之策,使学生今后具有应对同类情境的反应能力,并促进学生人性的完善。 5 、延伸应用,升华体验。就是通过回归生活,应用生活和实践,进一步促进隐性经验显性化、显性经验隐性化,使 在 深化体验中获得的规律、方法、技术和情感、价值等 在 抽象——具体和显——隐相互转化中,其本质内容和核心成分更加突出,原则的理念化、操作化程度更高,灵活性和创造性更强,逐步升华为学生的态度、品质、信念、创新精神和人格个性、特长技能、实践能力等素质。 四、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也许是这种事例研究讨论。” 思想 政治 课 概念原理的抽象性和中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特点决定了 理论 联系实际是其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根本方法。案例教学正是思想 政治 课 贯彻 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主体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因而,案例教学是思想 政治 课 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 在 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进行价值引导,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最初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首先运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教学和研究领域中,目前已 在 世界范围内的大多数学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之所以 在 世界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与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分不开的。这些特点主要表现 在 : 1、高度情境性。案例是对典型事件的真实再现,它所描述的事件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的情节和过程的原原本本地生动描述;它不仅进行案例情境再现,而且其操作和实施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情境性,突出地表现 在 案例模拟法教学的过程中;它不仅可以将教材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增强角色体验,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缩小 理论 与实践的差距。 2 、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的案例既是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蕴涵着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是一种问题情境,它不仅可以给人以暗示启发,而且可以给人以理性思考,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深入到理性思维,透过各个案例,深入地观察、分析和体验,进而做出判断、推理和分析,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答案,以此来启迪学生。 3、突出的实践性。 在 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事件,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这一事件存 在 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 理论 知识,进入真实的事件中,充当相应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进而实现从 理论 到实践的转化,达到 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身的实际运作能力。 4、主体参与性。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培养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做出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 在 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通过自探和合作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二)案例的编选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运作机制,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根据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精心选择或编写案例。做好案例的选编,是案例教学达到好的效果的关键。 案例一词的英语为“case”,原意为情况、事情、病例、案件、战例等, 在 这里指的是对真实情境的描述。“ 在 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的编选应当以思想 政治 课 教学改革创新为基点, 在 整体框架上尊重 课 程体系及 课 堂教学规律,其内容及授 课 顺序与 课 堂教学同步; 在 案例内容编撰及问题设定上,强调 理论 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 在 掌握已知的同时,积极思考探索未知; 在 体例上,根据 课 堂教学规律分为三类: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重 在 激发兴趣,讲清原理,给出分析过程,发挥打烙印、增理解之功能的 课 堂引导案例;二是以学生讨论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重 在 应用,发挥培育素质和能力之功能的 课 堂讨论案例;三是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 在 运用,发挥巩固、提高能力之功能的 课 外思考案例。 思想 政治 课 案编选主要有两种方法:社会调查编选法和文献查阅编选法。但不管哪种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的原则。这是选择案例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唯有真实,才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方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进而发展为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典型性原则。这是选好案例的关键所 在 。案例要蕴涵教材内容之理,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体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在 选择案例时必须“沙里淘金”,对材料仔细“筛选”,从中精选出最能体现、说明、论证 理论 ,揭示联系的“矶珠”。(3)贴近学生生活原则。案例要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经验具有相通性。这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内 在 要求。为此,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 在 此基础上精心挑选和编写案例。(4)时代性原则。教材的重点和当今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结合,由思想 政治 课 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是思想 政治 课 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所 在 。思想 政治 教师应当积极选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重大时政材料,启迪学生关心当今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时政,强化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三)案例教学的操作要领 案例教学的操作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 )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工作主要有: 理论 准备、精选案例、研究案例和设计讨论方案、布置案例等。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有:阅读教材、了解相关 理论 、熟悉案例、拟写讨论提纲等。( 2 )分析讨论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一般是 在 教师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发言可以别具一格,最好能够形成几种不同观点。 在 教师指导下,进行辩论,暴露分歧的焦点。( 3 )总结和评价。该环节主要包括四项工作:一是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指出各种观点及其分歧,并给予评价;二是对讨论重点、难点作补充或提高性讲授;三是表明教师本人对案例的看法,结合有关 理论 知识进行分析,给出理由;四是由该案例引申出学习 理论 的现实意义,激发学习动力。 五、情境陶冶教学 (一)情境陶冶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通过广泛的经验得以成长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直接学习或条件反射的过程。因此,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应该是,提供 在 某种环境条件下作出决策的经验”,并“建立一种可以促进正常道德发展的情境”。 情境陶冶教学就是 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对新 课 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的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形象直观、潜移默化、感染力强,目的和手段辩证统一。 (二)情境陶冶教学的操作要领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设计特定的情境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积极磋商是促进建构性学习的两个主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发展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形成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相应的道德情感。 根据情境陶冶教学的含义、特点和学生情感发生、发展的引发机制以及思想 政治 课 的教学规律,我们认为,思想 政治 课 情境陶冶教学的操作应当抓住下列4个程序步骤:背景提示——带入情境——体验情境——感悟升华。 六、活动教学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 思想 政治 课 活动教学的改革与试验,给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活动是人的认识和主体性的生成发展机制,“人的发展只有 在 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因此,变革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做中学, 在 活动中发展”已经成为思想 政治 课 教学改革的热点。初中《思想品德 课 程标准(实验)》和高中《思想 政治 课 程标准(实验)》区别于过去的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大纲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突出了活动 在 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 每个模块的内容标准后面,都设置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初中思想 政治 课 程标准修订稿规定,初中至少要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 课 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并强调要增加 课 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活动。高中《思想 政治 课 程标准(实验)》强调“本 课 程要引领学生 在 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 政治 、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为此,必须加强思想 政治 课 的活动教学研究。 所谓活动教学,是指以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实践、体验公民的社会 政治 经济文化道德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学生的现代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主要以角色扮演、模拟活动、小品表演、竞赛活动、学生论坛、公众访谈、社会咨询、人际交往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专题研究活动等为主要方式。 这一界定告诉我们, 在 思想 政治 课 活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活动既是教学目的又是教学手段。作为目的,意味着它把体验、实践和发展社会 政治 经济文化道德生活,作为思想 政治 课 教学追求的境界;作为手段,教师应当把活动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发生、发展的来源和促进手段。 根据活动教学的内涵,我认为,活动教学的目标应当以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能力发展为重点、以实践公民的 政治 经济文化道德生活为最终目的,侧重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公民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个性特长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诸心理要素协调发展。 (二)活动教学的操作要领 当前,活动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虽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尚未形成理性认识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仍然感到困难重重,有的教师干脆对其放弃。这对思想 政治 课 的改革和发展极不利。思想 政治 课 教学改革和实践迫切要求我们对本 课 程的活动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 根据活动教学的目的、含义和特点,其实施应当以下列原则为指导,即体验和实践社会 政治 经济文化道德生活的目的性原则;兴趣需要原则;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从活动中学并以活动促发展的方法论原则;通过活动沟通 课 内外和校内外生活,使学生 在 参与社会生活中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 由于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将另行讨论,这里着重就本 课 程的 课 堂活动教学进行探讨。为了探索 课 堂活动教学操作方法,我们 在 系统总结初中思想 政治 课 活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又 在 高中思想 政治 课 中选择了一些用常规方法不易讲好的章节,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探索。通过探索,我们发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思想 政治 课 都要包含下列操作环节:活动准备——活动导入——活动——活动讨论——评析总结。 1、活动准备。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热点和自己的生活,分析教材,捕捉活动的切入点,并依据教学需要和学生能力,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操作形式,设计活动步骤间的串联词,形成活动方案;二是教师要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准备。 2、活动导入。导入阶段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导入活动。 3、活动实施。这是活动教学的展开阶段。 在 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主体活动,并依据活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 在 活动中观察、思考、体验。 4.活动讨论。 在 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的各种认识、观点充分地展示出来, 在 各种思想观点的交流、融合、直接交锋中使学生相互启发; 在 比较中让大家了解别人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的思想观点、推理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以便与教育教学目标进行比较。 5.评析总结。教师根据讨论中显示出来的学生的实际认识状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梳理、归纳,对各种观点进行辩证科学的评析,并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七、整合教学 (一)整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以分科 课 堂教学为基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整合教学模式,是教改实践的呼唤。任何一个系统只有通过整合,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学科内部的各个知识、不同学科的知识只有通过整合和综合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世界进行分解和分析是必要的,但各种分门别类的教育 在 一个学生身上最终应该发生整合的作用,这种整合是多学科协同效应产生的新知识的突破,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必须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转向‘整体化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基本途径只有两种:一是通过 课 程改革,设置相应的综合 课 程来实现;二是 在 不改变现行分科 课 程和教学体制的情况下,通过构建有利于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来实现。高中 课 程以分科 课 程和 课 堂教学为主.因此,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整合是后一种整合,即建立 在 分科 课 堂教学基础上的整合教学。 由于分科 课 堂教学不可能 在 自然状态下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因而必须找到一种既便于分科 课 堂教学又便于相关知识沟通和综合运用的机制和方法。化整体为部分,由部分到整体;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由 理论 回到实践。这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想 政治 课 教学的基本规律。主题式问题和案例是沟通科际知识和教育与生活、 理论 与实际、认识与实践的桥梁,主题式问题不仅具有启发探究功能,而且具有对事物发展过程和横向空间研究的发散与集成功能;案例也具有类似的功能,不仅有对事物的部分和过程阶段的具体描述,而且有对事物整体和发展全过程的概述,它不仅描述客观事物,而且蕴涵着 理论 因素,包含着问题。以主题式问题和案例作为教学机制,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索,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情景性、社会性,和较强的启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想 政治 课 教学的基本规律。据此,我们认为,主题式问题和案例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新 课 知识,实现新 课 知识与科内相关知识和科际相关知识整合与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机制和方法。整合教学就是以分科 课 堂教学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以主题式问题和案例为机制,依据思想 政治 课 教学基本规律组织学生学习,实现 课 内 课 外、科内科际相关知识整合与综合运用,达成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之目的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关注学科基础,利于新 课 基础知识教学。从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试验来看,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招生的综合能力测试还是普通高校招生的综合能力测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非常关注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一特点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知识与能力的内 在 关系,即整体由部分构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科能力蕴涵着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多个学科能力的融合与升华。因此,该方法非常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能力的培养,主张以分科教学为基础,由此也决定了它便于新 课 知识的教学。 2、突出综合,便于相关知识的沟通与整合。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是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 在 于相关知识沟通与整合能力的培养。从综合能力测试的改革实践来看,学生掌握了知识的部分,不等于掌握了知识的整体,要使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必须使学生 在 牢固掌握新 课 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所学相关知识的沟通、渗透与整合。整合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 在 于它关注综合,便于 课 内 课 外、科内科际相关知识的沟通、渗透与整合。 3、重 在 参与应用,便于转化。能力和思想认识的形成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所学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和思想认识,离不开直接经验的支持。直接经验的获得,需要学生 在 理论 联系实际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因此,中等学校教学应 理论 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应用环节,使学生 在 参与应用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感性体验,领悟知识沟通和综合运用的方法要领,实现知能转化,形成思想认识。 (二)整合教学的操作要领 整合教学的实施,应以学生的认识特点和中学思想 政治 教学规律为依据,以主题式问题或案例教学为机制,以系统思想方法和主体性教学原则为指导,按照“新知--外联--整合”和“整体设计,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先部分后整体,从微观到宏观,逐步聚零为整”的操作程序和策略方法进行。 在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 课 知识基础上,以主题式问题或案例讨论分析为机制,通过联系发散,收敛聚合,逐步实现新 课 知识与科内相关知识和科际相关知识以及 理论 与实际的沟通与整合,达成综合能力和思想观点形成之目的。 1、小 课 堂、大目标,通过 课 时目标的优化设计和整体构建,达成新 课 教学目标,实现知、情、意、行和知识、能力、觉悟培养的有机结合, 课 时目标、单元目标、学科目标的纵向沟通,思想 政治 课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教育目标的横向整合和人与社会发展的整体协调。 2、小 课 堂、大知识,通过自学点拨、主题聚知、点中求体之法,把握重点,围绕新知沟通科内外相关知识,实现点体融通,达成新 课 知识与科内外相关知识的整合。 3、小 课 堂、大社会,通过以案导学、案中求理、用中求化之法,激起求知欲,架起 理论 联系实际之桥,沟通 课 堂与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空间,活化知识,实现“懂”与“信”、“知”与“能”的转化。 八、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研究学习是学生 在 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 在 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但“专题研究只是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样态,而不是研究性学习内涵和外延的全部” ,从本质上讲,研究性学习属于活动 课 程和活动教学法范畴,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活动 课 程和教学法,它是一种兼融了学科 课 程特别是综合 课 程某些积极因素的探究性融合式活动教学。因而研究性学习具有下列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它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纯粹 政治 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和交叉。 在 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2、自主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强调自主探索与研究,学习 课 题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方式不是被动接受与记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 课 题,一般不应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造一种情景引出,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它鼓励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直接经验、亲身体验,强调教学与生活、 理论 与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学生生活和社会中的重大实际问题。因此, 在 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要领 研究性学习包括分科型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型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研究性学习和活动研究性学习。因此,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程序确定为: 理论 知识学习与探讨——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 课 题——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总结交流。这里着重探讨专题研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1、选题立题 课 题的选择和设计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 程运行的起始环节,也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选择和设计研究 课 题呢? 首先,进行背景分析,以把握生活、实践和社会现实中的热点、焦点和问题。 其次,进行文献调查( 课 外阅读)、听取科普学术讲座,了解科技发展的新进展和同龄人的科研动态。做好该工作,才能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科研方向,了解他人所作的工作,存留的问题,找到研究 课 题,少做重复工作,保证成果的创新性;才能引起思维冲突,打破自己原有知识结构平衡,激发起创造意识和欲望。 再次,进行知识、经验大盘点和研究条件分析。 课 题选择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盘点,对家庭、学校、社区能够提供的研究条件进行分析,选择符合学生自己兴趣、特长和现有条件的 课 题。 第四, 课 题的设计与确定。 课 题设计建立 在 背景分析和条件研究基础之上,根据中学生的现有水平、基础教育的性质、中学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研究 课 题既不宜太大,也不应过分追求 理论 研究的前沿性,而应因地制宜、因学校制宜、因人制宜,着力探究当地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激活和综合应用。其内容应当随着年级升高,按环境拓展法,从离学生较近的环境开始,然后依次向外拓展。 2、根据当地教育资源和学校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切的运作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运作方式和方法是受当地教育资源和学校条件制约的,因此,必须对当地和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据此选择适切的运作方式和研究方法。考虑到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规模庞大的必修 课 程,和学校及当地社区教育资源可利用的程度、时间与数量密切相关,思想 政治 课 的研究性学习应该采用以调查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研究法、观察测量研究法、科技设计制作法、建模概括研究法、畅想论证法、思辨探究法、文献研究法的运作方式和研究方法。 3、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就是 课 题组成员通过对 课 题的讨论和分析,进行 课 题研究规划,制定 课 题的研究思路、研究范围、研究角度、研究步骤、研究方法措施和进行人员分工与配备。 4、实施研究 (1)收集资料。 在 课 题组成员明确了 课 题的整体设想、思路和研究方案后,就可以开始分头进行研究工作了,工作的第一步是收集资料。资料的获得通常有4种途径和方法:查阅文献、网上收索;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调查或实验。 (2)整理资料。信息收集阶段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还比较粗糙,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一番加工处理,即通过筛选,去掉那些与主题无关的、次要的、零碎的信息,选出那些能够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典型的资料;通过鉴别去掉那些不可靠的和虚假的信息,留下能够经得住推敲的信息;通过核实可改错补漏,保证信息准确无误;通过统计、整合和图表化,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运动轨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探索与研究。如何进行探索与研究?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创新的源泉。科学发展史表明,创新源于知识的拓新,而知识的拓新主要源于实践的发展和知识的条件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研究方法:历史经验总结法;比较鉴别借鉴法;实践、实验探索法;调查研究法;批判反思法;条件转化法;综合分析法。 5、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任务是 在 课 题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把所做的成果准确全面的记载下来,以供同学交流、引用和参考。撰写研究报告是运用各种语言对科学研究成果正确进行描述、综合、概括与升华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收集的资料解释成果、分析说明成果、组织各种证据证明成果、阐明成果价值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总结、概括与正确描述科研成果的能力十分重要。因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6、成果展示与答辩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与答辩常用的形式有成果展览、成果演示、论文报告与答辩。这项活动非常重要,可以起到 4 方面的作用:( 1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总结、概括、升华能力、成果展示能力和演讲能力。( 2 )可以获得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机会。( 3 )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临场应答能力、快速思维能力,扩展和深化学生的认识。( 4 )可以让同学、老师、家长了解答辩者的工作态度、作风和所做的工作与成果,获得大家的承认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小结 本节 课 主要学习了八种思想 政治 课 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内涵,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并具体指出了各种方法的操作要领, 在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校、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取得最大的 课 堂效益。 【 板书设计 】 一、 学导式教学 (一) 学导式教学 的含义和特点 (二) 学导式教学 的操作要领 二、合作探讨式教学 (一)合作探讨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二)合作探讨式教学的操作要领 三、体验式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二)体验式教学的操作要领 四、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二)案例的编选 (三)案例教学的操作要领 五、情境陶冶教学 (一)情境陶冶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二)情境陶冶教学的操作要领 六、活动教学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特征 (二) 活动教学的操作要领 七、整合教学 (一)整合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二)整合教学的操作要领 八、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要领 【 作业设计 】 1. 尝试通过以不同规模和组织原则组织进行讨论,反思和探索合作探讨式教学以多大的小组规模、以何种原则组织学生讨论,最方便实用?教育教学效果最佳? 2.活动教学 在 思想 政治 课 、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 课 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往往需要学生 在 课 前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这引来了其他学科许多教师的意见,同时它也存 在 着许多安全问题,请你进行一次教育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谈谈怎样解决上述问题? 谢树平:思想 政治 课 的理念与实践范式,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4 — 207 页。 霍尔、戴威斯著,陆有铨、魏贤超译:道德教育的 理论 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第 136 页。 谢树平:思想 政治 课 程教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第 216-217 页。 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 大学 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霍尔、戴威斯著,陆有铨等译:道德教育的 理论 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第 136 、 138 页。 谢树平主编:中学德育 理论 与实践,河海 大学 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8 页。 叶澜:重建 课 堂教学价值观,教育研究, 2002 ,( 5 )。 谢树平: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 构建整合教学模式,教育探索, 2001 ,( 10 )。 郑子曲:现代综合与现代综合教育,教育研究,2002,(3)。 蔡克勇: 21 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39 页。 谢树平:研究性 课 程的构建,教育研究, 2001 ,( 6 )。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导式与思想政治课开放式教学【 刘学浩选载 21511】
ljkf 2011-5-21 13:11
(3) 学导式教学 模式 在 思想 政治课 开放 式教学 探析 【 学导式创新教学 刘学浩选载 21511 】 2010-01-02| 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实施探析 本文是作者 张兴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内 容 摘 要 教学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开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念。思想 政治 课程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根本目的更 在 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使身心获得较好的发展, 在 今后的生活中具有开拓创新的品质。但传统模式的封闭性,导致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缺少流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 政治 学科教学的有效度。因此,思想 政治 课必须突破自己,改变接受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熟记教材现成结论)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教法;倡导一种民主的、探究的、开放的教学方式。 本文 在 对开放式教学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和 在 我国的现实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对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切入,勾画出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倡导思想 政治 课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 思想 政治 课 实施策略 ABSTRACT Teachingisanactivitywhichcanspreadinformationwithaclearaim.Openingistheimportantcharacterandbasicfeatureofthemodernsociety.Itisalsothebasicmentalityofthenewcoursereformexperiment.Asarequiredcourseinmiddleschool,thepurposeofpoliticallessonistopromotestudentstolearntostudyandmaketheirbodiesandmindsdevelopwell,thentheycanopenupthenewqualityinthelife.Butthesealof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causesteachers,students,teachinginformationandintermediarylackofmobility,thenitmakestheeffectofpoliticallessonreducedalot.Sopoliticallessonmustmakeabreakthrough,changetheacceptablewaysoflearning(bymechanicalmemorizingandtraining,learningtheread-madeconclusionofthetextbooks).Wemustchangetheteachingmethodthatistheteachingcontentandtheknowledgestructureonlyexistinthetextbook.Writerproposesademocraticandanopenteachingwaywithamethodofinquiry. Thispaperisbasedontheintension,feature,theoreticalbasicofopenteaching.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implementingtheopenteachinginpoliticallessonisthefirstmentioned.Thenwritergivesabriefaccountoftheimplementedstrategyandproposetoimplementopenteachinginpoliticallesson. Keywords: Openteaching Politicallesson theimplementedstrategy 绪论 开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理念。打开封闭式的传统教学大门,走出狭隘的教学空间,建构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主体环境,已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出发点,成为教育生命力之所 在 ,成为学生选择、合作、参与、互动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赋予学生以主体的意义,让学生能获得创新潜能并得以迸发的综合动力,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源泉,这是现代创新教育所追求的更深一层次的教育主体环境。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经济的飞跃发展,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地拓展,认识领域日益复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地从专业化、学科封闭化走向综合化和学科内、学科间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要求教育通过开放式教学培养出更多开放型的人才。开放式教学正是 在 这种时代发展需要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开放式教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而后美、日、法、德、丹麦等国相继实施。它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封闭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 在 广阔的教学空间里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和发展。日本的生存训练,美国的“发现”教学、法国的“动手做”科学教法以及研究性学习等都是比较成型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 在 中国古代就已有萌芽,孔子提出:“ 在 梨树之下”、“杏坛之上”、 在 自然界广阔空间授课的思想。道家庄子 在 很早就提出了“以天地自然为大宗师”的教育思想。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充分说明荀子既重视“闻”、“见”等感性认识到“知”的理性认识的提升,同时更重视理性的“知”向实践的“行”的转化,并将其作为最高境界和追求目标。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陶行知先生继承和发扬了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主张。陈鹤琴也是一位主张开放式教学的先驱,他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书呆子,不辨菽麦,不分妍媸,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读书变成了书呆子,而是因为他们只晓得一味读书,而不去和真正的书——大自然、大社会接触,才变成书呆子的。”尽管我国的一些教育家曾有过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但是没有得到推广,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开始对数学开放性试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与新课程的核心观念——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一致的。开放式教学主张,教学是教与学的多向互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师生、生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都得到关注、倾听和容纳,突出学生 在 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成学生知识的构建,教会学生四种能力即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 目前国内外对开放式教学的研究没有形成规模。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改革教学内容(开放题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开放式教学的课、内外途径、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思想 政治 课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必须突破自己,改变接受式学习(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熟记教材现成结论)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内容的教法。倡导一种民主、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改变“封闭式”教学的低效状态,促进学生高智慧学习,提高教学效益,推进新课程改革,走向开放。 在 鲜活的社会生活中独辟蹊径,使学生的知识不仅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而且融合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 作为思想 政治 课教师对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已形成共识。怎样把这种认识付诸行动,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空对空地说教”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思想 政治 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和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能自己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学习者本人的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罗杰斯(CarlRogers)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的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这种经验的机会。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当代素质教育理论把创新的价值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式教学模式正适合此需求。 本文试图通过笔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探寻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策略等,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提出 在 思想 政治 课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具备高知识和高能力,具有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观察法等。 第一章开放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应是教会学生学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不可相互替代。教与学活动的质与量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这句至理名言是 在 强调教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需要教师不断对观念进行更新和创新,而创新的途径就是通过开放式教学实现。 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开放式教学包含教学的主体性、合作性、师生的共同发展性等多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正 在 有力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挑战原有的课程与教学传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此,教师必须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探索创新,实施开放式教学。 一、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开放”(open)一词 在 世界各国教育中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开放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开放式教学受到了众多教育者的关注。开放式教学是一种新理念,是对教学方式的新思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是培养学生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它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应从深入探究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开始。 (一)开放与开放式教学溯源【略】 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开放教育 在 理论上进行了相应说明和阐述并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而对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却没有进行明确解释。但从这些学者的理论当中我们不难分析出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1.国外学者对开放教育的诠释 国外开放式教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正 在 由个别化走向大众化。近年来,国际上对学校和教师 在 课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给学校和教师更多参与课程制定与调适的机会与权利,这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同时,实施开放的具有弹性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模式,也会促进学校管理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进而真正提高学生乃至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 (1)者莫利生(G.S.Morrison)认为“开放教育”是“一种鼓励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允许儿童选择学习内容,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简言之是一种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的学习方式。 (2)美国高德乐(Dr.HowardGardner)强调儿童赋有七种潜 在 的天赋能力,那就是语言、数理、空间逻辑、音乐、运动与协调、人际关系、自省能力。而这七种天赋潜能的开发,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式学习是最佳捷径。 (3)布鲁纳(J.S.Bruner)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转换、评价。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 在 于创设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他认为 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 在 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语言化。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发现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学生如何组织信息,对信息提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 2.我国学者对开放教育的界定 虞美贵 在 其著作《开放式儿童活动设计》中指出:“开放教育能使儿童 在 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以自由意志、合情、合理与合法的把事情有效的处理。唯有坚持这种理念与态度,才能造就一个凡事有主张、做事有决心与毅力的人,这种人可不必借助外 在 的刺激力量,就能自发的去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而且从多方面自我成长。” 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向整个社会生活开放,“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生活的教育。 在 教育过程中,提倡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眼睛、空间、时间。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发展,以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论,笔者认为开放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1)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教学模式。它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 在 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吸收时代精神,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开放式教学是指 在 现代科学成果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指导下,广泛吸收已有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长处,并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启迪创造力,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4)开放式教学是指 在 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封闭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 (5)开放式教学指教师 在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结论,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思维。同时, 在 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应排除与预期结论不一致的其他可能性,而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合上述观点,借鉴国内外开放式教学的成功经验,本文对开放式教学作如下界定:开放式教学是指 在 教学过程中, 在 教师主导作用的引导下,尊重学生主体思维,打破“封闭式”教学、突破课程局限和课堂约束,以科学的形式、方法和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兴趣特点,创设开放情境,设计和组织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个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封闭式教学突出的特征是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靠教师的讲解、灌注。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只是一味的利用课堂向学生生硬、机械地灌注现成的知识,学生只是消极的接受。其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指定考试范围,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开放式教学则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 在 : 1.尊重主体性。 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开放式教学把学生作为真正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主张教学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 开放式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自主地确定学习内容、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把握学习过程、自主地进行学习评价,学生的地位已由被动接受知识者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者,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教学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靠外 在 强制推动的发展,而是内 在 自主、主动的发展。当然,开放式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的。 2.和谐民主性。 师生交往是教学的实现条件之一,师生间的心理空间关系也是决定课堂活动性质的基础。新课程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真诚地打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开放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建立新型的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开放式教学主张师生交往的开放, 在 人格上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 角色扮演上,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是意见倾听者、合作者、学习者和支持者。每节课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多数时间应 在 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生,更要 在 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修改或完善。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体现民主平等,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3.教学过程动态性 。 在 开放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是适时变化的,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需求是调整教学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在 课堂上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活动成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学活动全程动态发展。除了教材内容外,要随时准备为解决学生的问题而加以调整。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倒给学生,而是要适当创设情境,善于捕捉反馈信息,进行适时调整,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应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教学过程不再以“教”为主线,师生 在 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互动,学生通过讨论、表演、采访、竞赛、宣传广告等一系列课堂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全程是适时发展变化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公益劳动以及举办展览、壁报、专栏等都属于教学过程课外延伸的动态实践活动,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利补充。 4.教学的合作性。 开放式教学的优越性还 在 于它的师生、生生的合作性。 在 课堂上,小组内交流重点、质疑、解疑、我问你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小组间质疑更体现了课堂的合作性,一个小组有难,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在 课外延伸的各种活动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公益劳动以及举办展览、壁报、专栏等都是师生、生生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总之,教学是一项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简单地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或者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套事件。根据这样的观点,一切利用权力灌输的方式都不是教学。开放式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重视发现和提出问题,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归根结蒂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曾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曾对教育与学习的关系谈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就是当教师所讲的东西都已被忘记的时候仍然留 在 你的心中,帮助你正确解决千变万化的新鲜问题的东西。这种学习能力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二、开放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影响 开放式教学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研究基础,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吸纳了人本主义尊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经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思想与理念。因此,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开放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理论基础。 (一)开放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基础 1.建构主义 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课本知识仅仅是一种生活现象的比较接近的假设,而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则能较为全面的、准确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 在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 在 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作为认识理论的建构主义(简称建构观)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用建构观来解释,其本质是:“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知识和经验(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分析建构观下的学习本质,我们可以看到建构性学习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能动性: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由主动的建构向客观知识转化的过程,所以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 (2)建构性: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过程。由于每个学习者建构方式的不同,所以教学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完全事先确立的步骤进行的固定程序,而是一个依赖于学习者的再创造过程。 (3)社会性:知识的建构过程不是学生的个体行为,而是学习者内部的思维活动和外部的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应该是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应该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去促进学生学习。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美国中小学的开放式教学,是一种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使人才培养适应美国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现代教育。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自主发展,学校提供多样化课程,教师扮演指导者角色,保证学生 在 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信息资源学习情境中,自定目标、主动发展。 罗杰斯(CarlRogers)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教师 在 安排学习活动时,只须提供学习活动的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以减少阻力与挫折。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心投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只有这样,学习才会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喜爱知识,因获得成就感而更加努力。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有意义学习; 在 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产生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更应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变动的社会。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他认为教育是促进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充分发挥主体功能的个人。 人本主义教育不但重视个人的发展,而且兼顾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但要促进个人潜能的发展,而且要培养学生富有时代使命感、责任感。 在 教育内容上,人本主义 在 课程教育目标上重视个人潜能的发挥,以促进其自由、价值和尊严。 人本主义课程组织以“整合”为重要原则,主张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另一方面又须兼顾课程的社会性及逻辑结构,妥善加以整合组织。 在 学习程序的安排上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进行归纳的学习。课程评价重视过程而轻结果,侧重自我评价,评价的要点是课程中讨论的质量、师生关系、发言的特征、讨论中思维的活跃程度等。 总之,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重视人类自由、个人选择,通过启发创造性、经验学习、情感陶冶、发展个性,体现人的价值,促进学生自我实现。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人性的养成,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教育的希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不单要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人的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几十年来,美国学校 在 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培养出大量的社会精英,也造就了美国 政治 、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 (二)开放式教学 在 我国的现实影响 对于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教育者进行了尝试,中学课程教学开始逐步向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向发展,并分别从中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相应的教学模式:指导——探索——创新、综合——创新等。这些都推动了中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进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封闭式教学提出了挑战。 总之,开放式教学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 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 在 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带着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外部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学生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扎实的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第二章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 必要性与可行性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时代精神的缩影,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思想 政治 课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 在 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想 政治 课教学活动必须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核心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现代和开放。笔者认为,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相对立的开放式教学,是我们突破传统束缚,打开教学门扉,使教学融入生活的一种新尝试。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因而,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必需,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势 在 必行。 一、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倡导改变“知识灌输”的教法,促进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它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对思想 政治 课的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改变了思想 政治 课的教学现状,提升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有着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新课程需要新的理念与方式来引导教学,适应教学改革发展。实施开放式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民主、开放的新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新课程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双方真诚地打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和沟通;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品行、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无疑,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不管是什么学科,其教学方式的选择都必须顺应这个潮流,成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 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和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强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统一起来,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 在 探究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素质,成长为开放型人才。 (二)学生的成长发展 —— 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我国传统教育习惯地或无意识地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按照要求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牢记课本,尊从教师的命令,并习惯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缺乏正确的把握,课堂上往往教师的“主导”变成了“主宰”,学生缺少自由空间,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 在 课堂上唱“主角”,不断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因素,让他们 在 毫无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接受和反馈。而学生只有 在 开放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习,发挥想象、积极创造,并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在 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性格思想各异的主体的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的、主动的参与自身的发展,逐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有一种开放理念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相适应,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才会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因此,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从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封闭式教学方式,实施开放式教学。 (三)思想 政治 课教与学的现状 —— 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 思想 政治 课教学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对思想 政治 课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考个及格并不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 在 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思想 政治 课的学习。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 政治 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 政治 素质的提高。 在 传统的思想 政治 课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往往把时间和重心都放 在 了讲与练上,忽视据知识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活动。强调划一性,即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人才。道德 理论课 变成了学生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应付考试的课。学生缺乏情感陶冶、意志锻炼和行为养成,最后使学生知行不统一。 在 学生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传授知识,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和储存。作为一名思想 政治 课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以外,还应尽可能 在 课堂上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面对思想 政治 课的教与学现状,思想 政治 课教师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自我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放精神、创新和实践能力。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 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 “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专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这使他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 思想 政治 课教学改革的落实,关键 在 于教师。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适应学生学习的优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采用演示、讨论、活动、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多个渠道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放式教学积极倡导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探究、合作、创新,要求将教与学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所蕴含的原理,使原有经验升华为理论,从而构建起属于教师自己的理论体系,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和自我发展。开放式教学留给教师更多创新的空间,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方式、专业生活都提出了挑战。开放式教学能够展示出教师 在 备课中的思维过程,教师对大纲、教材、教参的理解和把握,对现代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的理解水平,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了解程度。这都促进教师自觉研究教育 教学理论 ,研究大纲、教材,使教师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转变。 教师 在 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炼升华教改经验,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因此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具备深厚广泛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知道教学大纲如何规定,教材如何安排,教参如何处理等等,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和技巧,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善于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学生 在 探究中迸发的创造性“火花”。 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具有真正专长的专业人员。 二、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可行性 教学作为一项智力活动,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界对开放式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开放式教学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改革逐渐处于形成之中,这无疑为思想 政治 课实施开放式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研究方法,创造了深入实践的契机。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 1.从认识论角度看,开放式教学 —— 促进学生感性到理性的提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知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最后再回到实践。而思想 政治 课教学内容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学生很难理解与接受,尤其是一些法律、哲学、经济学、 政治 学的概念等。因此思想 政治 课教学必须实现两次转化:一是从教材内容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的转化;二是从认识、信念到行为的转化。实现两次转化必须通过开放式教学来实现。教师不能硬性向学生大脑中灌注知识,而是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知识、把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并能 在 思想品德形成中去实践,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品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达到思想 政治 课的教育目的,使学生由感性知识提升到理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德修养,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开放式教学则是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促进学生信息的获取、整合、组织与储存的过程。 在 这一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整合 在 一起,或者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将新信息与新的理解整合 在 一起,使学生 在 开放式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浓厚的学习激情,将所学材料的各个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促进道德品质的升华。可见,思想 政治 课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即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开放式教学 —— 拓展思想 政治 课教学空间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是开发青少年的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核心,以社会文化的传播和创造为手段,以培养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为已任,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整体化教育。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优化。 对于中学生而言,生活范围日益扩大,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需要认识和处理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无论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还是人文精神的习得,离开现实的生活就是一句空话。而开放式教学的实施拓展了思想 政治 课教学空间,它使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堂之上,也可以到校园、工厂、社区等广阔的空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言行开始,才能使学生 在 价值对立和选择中真正体验到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克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弊病。同样,也只有 在 生活的雨打风吹中,学生才能逐步认识社会、增长才干、走向成熟。 开放式教学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具有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等基本特征,此种教学方式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因此,思想 政治 课教学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发个体潜能,推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3.从学科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开放式教学 —— 增强思想 政治 课感染力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和教育者本身对思想 政治 课的轻视或误解,使思想 政治 课集中存 在 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过重地偏向思想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二,教学方法简单,说教成分明显,缺乏能力培养和思想行为塑造。因此学生对思想 政治 课失去兴趣和学习激情。“而一个安排妥当的方法呢,那就能够以一条无阻断的路途通过经验的丛林引达到原理的旷地。”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变灌输型教学为指导型教学、变单向传授式为双向探讨式教学、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教师成为组织者、发动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多种开放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如增加阅读有关书籍报刊的课时,开辟社会调查考察的阵地,进行有益的影视教育,开展讨论、辨论、演讲、对话等互补知识、互换信息的学习活动等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营造宽松的思维氛围,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的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独树一帜,敢向权威挑战,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思想 政治 课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 在 《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 在 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 在 。”开放式教学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 在 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动机、创造性思考与求知的目的。 (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1.国外有诸多可参考的教学模式 (1)“发现”教学模式。 在 美国,有很多人提倡探究式学习或发现式学习,其中布鲁纳的发现法 教学理论 影响最大。发现法又称发现学习法,或解决问题学习法。发现没有高深莫测之意,布鲁纳解释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他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也就是让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而成为发现者。它的操作程序是:教师选定一个或几个一般原理,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建立问题情境,即特殊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遇到的问题,既适合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又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解决;组织提问、演示活动,把组成一般原理的各种基本因素显示给学生; 在 活动中向学生显示出教材中的对比因素;组织学生根据活动中的发现,提取一般原理或概念;把一般原理或概念付诸实践。 (2)“最优化”教学模式。前苏联巴班斯基创立。他以辩证的系统方法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成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最优化是“从一定标准看是极好的”意思,其基本标准是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实施程序是:综合地掌握教学任务,并 在 全面研究学生 在 某一时间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上,使任务具体化;选择 在 该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为解决规定教学任务研究制定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尽最大可能改善教学条件,以实施选定的教学方案;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实施;根据所选择的最优化的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结果。 (3)“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模式。前苏联的赞科夫创立,其根本指导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它不仅包括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包括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甚至包括学生身体的发展。它的最大特点是克服了片面的惟智主义和形式主义,它是以整体的观点制定。实施时:教学应使学生过一种积极而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成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使学生深入地从各方面理解和体会教材内容;有效地运用间接法,让学生思考、推理、独立地探求问题的答案,积极的发展学生言语,讲清基本概念,精心安排练习。 2.国内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功探索 (1)自学辅导教学模式。这是学生 在 教师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的任务与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总结,就是将过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听课为主“讲——听”单通道输入信息,改变为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就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快者快学,慢者慢学,遇到不懂之处可请教教师,可与同学讨论交流。这既利于因材施教,又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把教学重点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宗旨。程序是:“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手段,讲讲贯穿于始终。读、议、练、讲的次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较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手脑并用。 (3) 学导式教学 模式。这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并得到教师的恰当指导,以形成优化智力结构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基本程序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环节。自学使学生养成独立钻研教材的习惯和自学探索的能力,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自习。解疑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精神,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精讲使学生找到解决疑难的方法,深入理解教材。教师针对学生无力解决的重大难点、关键点进行精讲(示范、演示、操作),着重讲清思路,引导学生学会做出结论,侧重锻炼学生的智力因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演练包括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行为训练、实践活动,主要是形成技巧,培养各种能力。其特点是:用战略、系统、发展、效益、学导、优化等观点作为指导思想,形成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德等优化的智能结构等。 学习与借鉴国内外教学模式不只以上几例。国外凯洛夫、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国内的教学模式启发式、尝试、情境、案例分析、综合程序等都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 3.当代学习主体思维发散, 具有探索精神和学习独立与自治的要求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的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于学”。“下一个世纪,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一个知道如何探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当代中学生生活 在 开放的环境中,其思维的品质与情感意志都具有开放性。 首先,从思维的品质看,当代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 在 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优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显著发展。观察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不断提高;注意的品质提高,范围扩大,注意分配和转移水平不断提高;意义识记占有一定的优势。 其次, 在 情感方面,中学生的情感丰富。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容易动情,具有冲动性;情感趋向多样化和复杂化,多种对立的情感体验会同时并存, 在 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刺激下,情感显得变化多端,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偏颇性和易变性;中学生对人对事充满热情,情感具有高度的易感性,易受外界的刺激影响而波动;中学生社会情操已经初步形成,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都有了发展。 第三, 在 意志方面,中学生 在 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如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都有明显的提高,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按一定的目标去支配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遵守纪律和参加劳动; 在 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能以顽强毅力、坚强意志去克服困难。 总之,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教室中心、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班级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因为,中学生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有关的个人和社会问题,内心充满着对人生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幻想。他们 在 学习、认知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也不断向抽象思维转化,对别人的思想观点一般不愿轻信和盲从,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造性。随着生理的发育和思想认识的提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制要求日益增强。他们大多很自信,也希望别人尊重、信任和理解他们。因而, 在 思想 政治 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教师与学生 在 地位平等、相互交流中共同探索知识,获得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第三章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任何一种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都必须服务于教学实践,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开放式教学致力于消解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分离,需要教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学会创新。因此,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必须是教师以自己及学生的活动为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要素与行动设计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的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的思想 政治 课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式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创新的人才。思想 政治 课 在 实施开放式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中的要素,并针对相关要素进行相应的行动设计,促进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一)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要素 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包括三个要素即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时空要素,它们直接影响着开放式教学的实施。 1.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包括:教师、学生群体、“特殊人物”。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群体是主体参与者,特殊人物是最佳的合作者。 (1)教师。教师 在 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有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又有不同的任务和职责。教师作为设计者,要为学生设计贴近其实际、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主题”;教师作为创造者,要为学生的实践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教师作为帮助者,要帮助学生自我设计学习方法和过程,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作为开放式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要动态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活动。 (2)学生群体。学生群体是开放式教学中的活动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会丰富开放式教学的内容,调节开放式教学中的其他要素,使之相互协调。因此, 在 开放的情境中必须使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发展。离开学生群体的参与,开放式教学就失去了实施的意义。 (3)“特殊人物”。开放式教学其参与教学的“人”也是开放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条件的允许,参与我们课堂的人还可以是被邀请的学生家长、各科教师、其它班学生、专业人士(艺术家、医生、律师、政府公职人员)甚至是学校的领导层等一些“特殊人物”,总之是称之为“特约嘉宾”的特殊人物。 在 思想 政治 课上或课下的调查访问中,面对侃侃而谈的父母,学生的情意体验是深刻的;面对来自校园外的“人”或其它班的“校友”甚至是校长,能与之交流互动,这种体验又是热情奔放的。 2.客体要素 客体要素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素材。 (1)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外环境)和心理环境(内环境)。物理环境可以由教室内延伸到教室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心理环境主要是使学生感到心理上是安全和自由的,因为一个人只有 在 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 (2)教具。教具的选择,视情况而定来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是教师教学离不开的,然而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教具选择是优化组合开放式使用的。教具种类可以是现代化的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各种课件等,更可以是生活化的,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关键是这些教具不应该仅仅由教师提供,而且可以由学生本人提供。学生人数多,学生的集体智慧是不可忽略的,学生个体的人生经验固然不如教师丰富,但他们的数量可观,他们为教学提供的“物”是可以“尽其用”的。 (3)教学素材。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学生面临熟悉的情境时,他们的认知活动能自觉的、顺利的开展,从而自然的检索到相应的图式,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生动的故事、事例、录相片以及科普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展览、壁报、专栏、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等都是教学素材的来源。教学素材应是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能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讨论的余地。 3.时空要素 时空要素是关于时间和空间要素。 组织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是物质上的保证。只有以充裕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活动才是充分的,思考才可能到位,表达才可能是周全的。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除了考虑怎样表现教学技巧、板书如何美化、提问的巧妙等。而更应深入探索如何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通过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来获取知识。 组织开放式教学,要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空间形式。改变传统教室桌椅摆放形式,由单一的、集中的秧田式改变为多样的扩散型,以适应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的需要,满足学生主动性探究、交流、操作、活动的需要,促进身心解放。 在 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的同时,可以引领学生去书店,网上查询资料,去社区、社会单位实习。走出自我封闭,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弥补、充实和完善学校或资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重新整合,分别放到不同的教学空间中去讲授和训练,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要将道德教育困死 在 课堂上,而应是 在 生活中去寻求教育素材。教师要认识到“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 (二)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行动设计的基本内容 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教学行动设计包括教师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1.教师活动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为指导。 在 开放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开放的,即让学生当主角,教师主要作用是示范、启发、组织、调控和评判等,其职责是为学生主动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要成为一个好设计者,提出一个好问题或主题,构成一堂“不需讲授的课”,使学生自己去构造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师所提供的研究问题或主题涉及的知识应是学生已具备的,问题情 境应是学生较熟悉的和关心的,还要具有给学生以较强刺激的因素和形式,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引发认知冲突,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问题所涉及的方法和策略要具有较高的方法论价值,可使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魅力,领悟到知识的真谛,从而使学生 在 形成正确知识观的同时,产生正确、稳固和强烈的学习源动力。同时,还要具有多样性、挑战性,使学生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其喜欢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问题的解答要追求层次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均可 在 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各自的解答;同一个学生所作的解答也可以是多样的,并且有层次性,有的 在 其现有思维水平上,有的 在 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具有进一步引申、拓展的可能,使学生 在 学习过程中,发现更一般的、内 在 的规律或发展另一个新的问题。 2.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进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思维水平进行了解。展示问题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质疑,并及时给予解决,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避免学习积极性 在 一开始就受到挫伤。研究问题(探索解题策略)的活动形式可采用个别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这是开放式教学行动设计的重点环节。 在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发挥好组织者、促进者和调控者的作用,使课堂有序,学生真正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 在 归纳、小结问题研究情况时,不能只是教师一言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要具有高度的业务素质以及灵活处理问题的临场应变能力,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研究问题的水平,鼓励学生反思与展望,集各种智力体验为共同财富,使学生的建构活动 在 这一“学习共同体”中不断得以补充、发展和完善。 二、思想 政治 课开放式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24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球博士生政治课上一位不知名博士生的公开信
热度 1 xscjack 2011-5-4 07:56
给南京xx大学2004年10月博士生政治课上一位不知名博士生的公开信: 不知名博士生同学你好! 虽然岁月已不知觉过了好几年,但是2004年博士生讨论课上的场景我依然历历在目。 2004年10月,政治课主讲教师严火其在让我们讨论中国有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时候,我站起来发言说没有。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一直是个极权专制国家,在极权国家既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人文主义。 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是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的产物、与专制制度是水火不相容般格格不入的!!中国历史上压根从来就没出现过与古希腊公民社会相似的文明源头! 100年前,孙中山带领人民虽然打到了皇权和皇帝,但皇权思想的幽灵深深的留在了中国人的脑子里!......有形的辫子剪掉了、无形的辫子依然挥之不去!......皇权思想这个寄生虫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极其顽固!!!...... 你提出非洲等国家虽实行了民主制度、但也没有实现现代化。我的答复是因为“那里找不到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 后来谈到国人的幸福感问题,我说国人的幸福感很低,你却说网上有正式公布的答案“国人是幸福的”,你这一突兀的说法让我顿时无法回答。 事实上,网上公布的东西,有很多是不可信的,甚至可以说网上发布的不少事项就是公开的谎言!道理很简单,科学研究我们不能光只知道其结果,更要知道这结果是怎么来的!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精神,只不过这种怀疑应当是 真实的和诚实的 ,也就是说这种怀疑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种真实判断,即便是错误的、但却是真实和诚实的意识表示。一句话:科学精神就是在诚实与真实基础上的怀疑精神。 科学研究允许出错、但决不允许造假,这是科学的本来面目 。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温家宝所说的“靠独立思考了解真相 http://news.qq.com/a/20110504/000134.htm ”, 事实上其最根本的含义,就是对事情要在多方认真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后得出的一种真实判断。即便这种判断是错误的,但却是诚实的,不妨还重申一遍:“人说错话没关系,万万不可以说假话”!这是科学精神的本来面目。 要想让人诚实,是需要民主制度和文化甚至宗教信仰自由作保障的。在专制社会里人最不诚实,皇帝的新装揭示的就是这一道理。中国社会,一百年前就不再有皇帝,但皇权专制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成为咱们国家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
个人分类: 按类别|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目录 http://ljkf.blog.edu.cn【1~3】17-4
ljkf 2011-4-18 08:15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http://ljkf.blog.edu.cn【全部文章目录】 【17-411】 北琴海鹏整理 博文列表 【全部文章】 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五元智能开发 (2011-04-17 21:54) 学导式教学简介 (2011-04-17 15:31) 新时期培养人才的学导式教学理论 (2011-04-17 15:26)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2011-04-11 20:57) sz---2 高一政治 董家新等 学导式教学设计与实施 (2011-04-08 08:13) 高中语文--gy-1 小石潭记说课稿与学导式教学 (2011-04-08 08:01) 通论--tl--1 微格教学-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再到学导式 (2011-04-08 07:52) 思想政治 sz--1 傅聚福 学导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运用 (2011-04-08 07:39) 语文--y-1 黄庆喜 学导式语文创造性教学模式初探 (2011-04-08 07:33) 体育--T2 卢忠瑾 王 辉中长跑教学中的学导式教法 (2011-04-08 07:23) 学导式创新案例 小学习作--XX1四段学导式在习作指导 (2011-04-08 07:06) 18--P1 .星海培训中心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2011-04-08 07:04) 体育--1学导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2011-04-08 06:55) 北琴海鹏摘编 学导式创新实践案例--索引 311 (2011-04-05 12:05)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1-411 北琴海鹏选编 (2011-04-01 14:36) 15-311 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单凤儒教授 (2011-04-01 11:08) 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鉴定优良 (2011-04-01 11:01) 13-806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北琴海鹏转发 (2011-04-01 10:42) 3-410 北琴海鹏选载 内江二中 狠抓教学改革 (2011-04-01 10:25) P75--76 学导式高效课堂在百度 北琴海鹏选辑 (2011-04-01 08:41) P1--2 学导式高效课堂在百度 学导式创新体系研发中心选辑 (2011-04-01 08:36) 科学网刘学浩的博客要目15--21 共33页 (2011-01-31 12:54) 科学网刘学浩的博客要目8--15 共33页 (2011-01-31 12:51) 科学网刘学浩的博客要目3--7 共33页 (2011-01-31 12:49) 科学网刘学浩的博客要目1--2 共33页 (2011-01-31 12:40) 刘学浩等学导式创新体系理论研究新进展述评见首届龙江创新 (2011-01-26 12:47) 学导式创新体系研究列入2011年黑龙江大学教学改革名单 (2011-01-23 16:58) 实地考察学导式教学法---黑龙江省总结新课改先进经验 (2011-01-16 10:12) 北琴海鹏:学导式教学与洋思中学的成功实践【12111】 (2011-01-13 15:17) 学导式教学与杜郎口中学的发展【9111】 (2011-01-09 18:20) 学导式教学法在中专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1-01-02 13:03) 我的幸福时光--1949和2009两个9月 (2010-12-31 17:35) 学导式创新教学的鲜活经验:‘还学生主体地位提升素质和能力’ (2010-11-11 20:53) 学导式教学与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实践 (2010-08-11 19:42) 社会科学理论活动与学术交流--- (2010-06-16 20:52) 学导式四环节已在中小学各科教学广泛运用【九】 (2010-06-07 11:58) 学导式学在导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活动的主体【八】 (2010-06-07 10:34) 学导式以自学为主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率先列入世界著名教学法 (2010-06-07 10:32) 学导式实现了学生“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2010-06-07 10:30) 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在导前以发展学生智能为目的【五】 (2010-06-07 10:29) ===1 学导式学在导前是学生主体型教学模式的突出代表【四】 (2010-06-07 10:27) 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在导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三】 (2010-06-07 10:24) 学导式学在导前重视自学能力、发展独立自主性 (2010-06-07 10:21) 学导式教学模式学在导前包容了主体性教学 【之一】北琴海韵 (2010-06-07 10:17) 学导式创新体系见2009年11月互联网 (2010-04-08 10:49) 学导式创新体系 见2009年12-11月互联网 (2010-04-08 10:42) 学导式创新体系见2009年10-9月互联网 (2010-04-08 10:34) 学导式创新体系(2009年互联网【2】 (2010-04-01 15:15) 学导式培养模式能加速创新型人才成长 (2010-03-08 18:34) 学导式实验报告在腾讯【索引-4/20 (2010-03-06 15:15) 学导式实验报告在腾讯【索引-1//20】 (2010-03-06 15:11) 实行学导式 (2010-02-13 10:26) 对‘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2010-02-12 17:30) 迎接毕业55周年致遍布各地的同窗学友 (2009-12-24 13:18) 中共牡丹江市委党校邀请哈尔滨师范大学退休教师 刘学浩 做关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 【7-709】(2009-12-24 13:14) 新晚报2004年12月13日.:刘学浩--年轻10岁: 老有所乐--服务大众 (2009-12-24 13:04) 学导式教学法首倡者刘学浩教授 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国家级培训学员作精彩报告 (2009-12-24 13:01) 刘学浩:首创世界“学导式”教学法第一人【2009-10出版】 (2009-12-09 15:25) 学导式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与创新特色 (2009-08-27 17:17) 学导式创新体系骨干培训8月22—23日临时变更培训地址 (2009-08-20 09:30) 第2讲 用学导式开发五元智能,培养中职创新型人才 (2009-08-10 20:33) 用学导式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 (2009-08-09 10:26) 学导式教学模式是毛泽东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09-06-09 17:27) 学导式创新方式在《跨文化沟通》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 (2009-05-21 14:52) 孔子《论语》与学导式--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方式 (2009-05-21 14:49) 开发人才智能的学导式在启发式基础上发展和创新【1986】 (2009-05-12 09: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一局秘书吴良才同志来信:“我愿为‘学导式创新教育’助威!”并提出希望 (2009-04-19 10:11) “学导式”教学法是毛泽东同志教学法思想的合理继承与发展 (2009-04-18 10:07)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2009相关文献-2、3、4 (2009-04-12 10:20) 学导式推广理事会2009相关文献【待充实,6-509】 (2009-04-07 09:56)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的相关文献=4 (2009-04-01 11:52)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的相关文献=2 (2009-04-01 11:44) 全国首届学导式教学理论研讨会(1988)的相关文献=1 (2009-04-01 11:40) 用学导式创新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的创新模式 =3 (2009-03-31 13:31) 用学导式创新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的创新模式 =2 (2009-03-31 13:29) 用学导式创新方式构建高校教学的创新模式 =1 (2009-03-31 13:26) 不断提升意志-调节能力,才能自我完善 (2009-02-11 11:56) ===========2 孩子成长需要培养7种能力和5种智力 (2009-02-11 11:50) 学会珍惜亲情、爱情、友情和健康 [读书心得] (2009-02-11 11:46) 刘学浩对学导式研究的两篇论文见《黑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讨会论文集》 (2008-12-02 09:41) 4.2 学导式企业(组织)的建设与经济人才的 开发和管理 (2008-11-10 11:53) 四、五元智能与多元智能对深化素质教育的价值 (2008-11-08 11:20) (二)多元智能的分类与要素: (2008-11-08 11:18) 5、品行及其结构: (2008-11-08 11:15) 能力及其结构 (2008-11-08 11:12) 二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新形势下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2008-11-08 10:21) 黄炎培论职业教育“谋个性之发展”对开发五元智能深化素质教育的贡献 (2008-11-08 10:14) 学导式创新方式在各地各科各级各类教学的成功实践-1 (2008-09-13 09:28) 学导式创新方式在各地各科各级各类教学的成功实践 (2008-09-10 16:01) 书画名家:王震起-老有所乐 (2008-08-29 10:07) 《华夏优秀人物博览》《华夏优秀人物思想宝库》[供稿]: (2008-05-31 11:15) 134 附件四:获奖的学导式成功实践与研究索引 (2008-03-26 19:14) 学导式-开发智能大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 (2008-03-24 10:57) 老年人才发挥作用老有所得应与在职者同样待遇 (2008-02-28 11:37) 四、 学导式是在做中学--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2008-02-28 11:34) 二论学导式是学、教、工作、管理的创新方式 (2008-02-28 11:30) 世界五大教学法系列介绍要目 (2007-12-28 11:36) 四、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特点本质特征及其实践优势 (2007-12-24 12:26)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创新的结构及实践 (2007-12-24 12:24) 学导式是各级各类各科教学的创新方式 --教育家办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之一 (2007-12-24 12:18) “刘学浩学导式人才智能开发”刊印论文 著述要目 (2007-12-24 12:15) 专家、书刊 评介 学导式教学 (2007-12-24 12:13) 学导式-创新方式孕育与实践索引之一:1972~1985 (2007-12-05 10:19) 三、学导式是教学的创新方式 (2007-11-12 10:27) 学导式教学的成功实践: 2007年 (2007-11-06 13:18) 学导式教学的成功实践: 2000-2005 (2007-11-06 13:15) 学导式教学的成功实践 -- 2006年 (2007-11-06 13:11) 我的成长历程 (2007-11-06 13:09) 学导式--创新方式 :导言 (2007-11-06 12:46) 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五元智能开发 (2007-10-24 10:22) 二论学导式:-- 四、 学导式是工作、管理--在做中学的创新方式 (2007-09-30 11:09) 学导式双语教学促进智能开发与人才培养 (2007-09-30 10:50) 学导式是各级各类教学工作的创新方式 (2007-09-24 14:29) Ed.1 《百家讲坛》走红 众人还应思考与质疑 (2007-08-16 13:56) M.刘学浩学导式人才研究总目录 (2007-08-16 13:50) 附件1:刘学浩学导式研究代表作 (2007-08-16 13:36) 学导式:学中求导的理论创新及实践 (2007-08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思想政治 sz--1 傅聚福 学导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运用 
ljkf 2011-4-8 07:47
学导式创新 教学 实践案例 北琴海鹏摘编转发 思想政治 sz--1 傅聚福 谈 学导式教学 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 【请首先详见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u/ljkf 或 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 http://ljkf.blog.edu.cn 】 97 傅聚福 谈 学导式教学 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 谈学导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 教育管理 , 哈尔滨 , 论文页数 24-25 页 1997 年 论文网 http://www.lw23.com/paper_116049481/   (黑龙江省大西江农场中学傅聚福)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我对近几年来教学改革方面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学习和借鉴诸多教改方法,尤其是在对 “ 学导式 ” 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多年来的体会,我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性的改革,彻底改变了那种把学生置于完全被动状态下的 “ 只管教,不管学 ” 的 “ 一言堂 ” 的作法,创立了学 —— 释 —— 讲 —— 练 “ 四步教学法 ” ,也叫 “ 四段教学法 ” 。    “ 学 ” 是探索真理、培养能力的基本前提。   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阅读和尝试练习。学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首要的一步。因为学导式教学法是把 “ 教 ” 与 “ 学 ” 的重点放在 “ 学 ” 字上,学生学在前,才能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这一要求,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按照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思考题进行阅读思考,以使学生能够较充分地了解教材,增加感性知识,为后面的尝试练习、提出探讨问题和理解教师讲 授的重点、难点知识作准备。要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必须在阅读思考题上很下功夫,每道思考题都应经过反复推敲后再出示给学生。出思考题应注意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例如,我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一课第三框题内容教学时,向学生出示了这样的思考题: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把什么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来抓?你能从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上来谈谈以此为中心的必要性吗? ” 这样就达到了既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阅读思考之后,进行一下尝试练习,以检验自学情况,发现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 释 ” 是清除障碍、化解疑难的有效 段。   所谓 “ 释 ” 就是教师通过辅导为学生解答疑问、解决疑难,获取信息的行为方式。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是信息反馈的过程,包括提出疑问、互相探讨和教师辅导三个方面。   学生在自学阶段,由于学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局限,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搞清楚的问题,进而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例如,在学习初二思想政治课时,有些同学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弄不清楚,从而提出: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如果二者不是同一个矛盾,那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 这样的问题;再如,在初三思想政治课第二课中关于 “ 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 这一框题内容教学时,有的同学就曾提出: “ 坚持共同富裕和允许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是不是相矛盾 ” 的疑问。对于这些疑问,不必立即给予答复,可先组织学生适当地讨论,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生通过互相探讨和交流,可以采长补短,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些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有些疑难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了,往往只需 “ 画龙点睛 ” 般的稍释一下,就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 “ 释 ” 这一阶段,通过师生的互相问答,使学生 “ 学 ” 的信息得到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有目的辅导,从而就会突破教学难点,排除知识性的障碍,为下一步的 “ 讲 ” 创设有利的情境。    “ 讲 ” 是强化重点、逻辑知识的关键环节。   讲 “ 是 ” 教师利用语言、板书和其他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使知识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是教学过程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教师强化教学重点,归纳总结的过程,所以,这里的 “ 讲 ” 只是精讲,而无需面面俱道。因为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生自学和教师的辅导,大部分内容已得到基本解决。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有侧重地总结性讲解。首先,要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扼要的总结,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强调性讲解,并注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把方法的灵活性和启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引导学生对整个课时内容进行小结,用凝炼的语言文字,将学生学到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归纳成知识体系,使之转化升华,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   如:在初三思想政治课中关于 “ 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 这一内容教学时,我最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作了如下概括:我国的人口素质比较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力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尤其是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对实现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优生优育、根本途径是发展教育事业。青少年要认真执行、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归纳概括,既可传授基本知识、强化教学重点,又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既教给了学生分析概括方法,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练 ” 是巩固知识、增强技能的重要途径。    “ 练 ”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预定的训练内容进行课堂练习,用以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它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两种。这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这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尤为重要的,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程度。通过 “ 练 ” ,可使学生将以前三个阶段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加以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应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巩固新知识。   总之, “ 学 —— 释 —— 讲 —— 练 ” 四步教学法,既坚持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 “ 一言堂 ” 、 “ 只管教,不管学 ” 的种种弊病,优化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虽然 “ 四步教学法 ” 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法毕竟是一种初探的新方法,所以,还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病,有待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责任编辑/熊晓平)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南京xx大学博士生政治课上一位不知名博士生同学的公开信
热度 4 xscjack 2011-4-7 22:05
给南京xx大学2004年10月博士生政治课上一位不知名博士生的公开信: 不知名博士生同学你好! 虽然岁月已不知觉过了好几年,但是2004年博士生讨论课上的场景我依然历历在目。 2004年10月,政治课主讲教师严火其在让我们讨论中国有没有“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的时候,我站起来发言说没有。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极权专制国家,在极权国家既没有科学精神也没有人文主义。 你提出非洲等国家虽实行了民主制度、但也没有实现现代化。我的答复是因为“那里找不到科学精神和人文主义”;后来谈到国人的幸福感问题,我说国人的幸福感很低,你却说网上有正式公布的答案“国人是幸福的”,你这一突兀的说法让我顿时无法回答。 事实上,网上公布的东西,有很多是不可信的,甚至可以说网上发布的不少事项就是公开的谎言!道理很简单,科学研究我们不能光只知道其结果,更要知道这结果是怎么来的!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精神,只不过这种怀疑应当是真实的和诚实的,也就是说这种怀疑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种真实判断,即便是错误的、但却是真实和诚实的意识表示。一句话:科学精神就是在诚实与真实基础上的怀疑精神。科学研究允许出错、但决不允许造假,这是科学的本来面目。 要想让人诚实,是需要民主制度和文化甚至宗教信仰自由作保障的。在专制社会里人最不诚实,皇帝的新装揭示的就是这一道理。
个人分类: 按类别|2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什么学生不爱学“政治”课程?
热度 13 wangxh 2011-3-31 18:46
新学期开始,学生们总会带回不少“新的东西”。新学期开始,找个时间与学生们聊一聊是俺多年的习惯,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与 08 级、 10 级的几位学生小聊一番。 当然,聊的内容天南海北,什么都有,但最多的还是“学习”。谈到“学习”,就不得不扯出“挂科”这个沉重的话题,学生们不愿意谈,俺也不愿意提起,但我们不能回避问题,因为严重的问题不会因为回避而消失。有的学生说“我《毛概》挂了,这次还不知道能否及格,哎 …… ” 另一个学生抢着说:“老师,你说学校是不是有毛病?‘政治课’上老师讲得许多东西过去都学过 N 遍了,还有许多东西与现实社会根本就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完全相反,还让我们机械地背,这有什么用呀?这不是自己糊弄自己吗? …… ”(我仔细查了一下,好像各大学都必须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三门学生们称之为‘政治课’的人文社科课程) 说实在的,这个话题是许多人“不爱”谈论的,另外有人“不敢”,还有人“不愿意”,大有谈虎色变的味道,更有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其实,俺也不敢乱谈论,虽然现在一般不能遭到杀身之祸,但万一踩了科学网的红线也很麻烦。俺要谈的是正面的东西,分析一下学生们不爱学习这些所谓“政治课”的心理原因。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俺自认为这些打上“政治”标签的课程还是很有用的,不是为了获取政治资本,而是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找“课程性质”的原因。 我们的课程本身设置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讲,以上提及的三门课程是“政治课”吗?不用从严格意义,就是从一般意义上讲也不完全属于人们脑海里的“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属于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属于历史,只有“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些“政治色彩”,其中很大比重的内容讲得是“经济”。再说了,什么是《政治》?英文是 Politics ,从构词法上看是一门学问、一门学科,根本不是我们常说得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 国际形势 )、 domestic situation ( 国内形势 )的含义。一门学科,就是一门科学,如果把“学科”还原其“科学面目”,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抵触这类课程吗?反正俺试过,好像不仅仅男学生不反感,就连女学生也很有兴趣。 其次找授课教师方面的原因。 这方面俺不敢多说,否则可就捅了马蜂窝了。只是就学生的提问稍稍说上几句,以点带面暗示一下。一位学生说: 其实老师我们也不是都不想好好听讲,只是听来听去,老师讲的大部分内容与过去差不多,甚至还不如高中老师讲得有意思。另外有许多东西都学过很多次了,比如‘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我们初中就背会了,怎么还要讲、还要学呢?另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学生现场背出的 】, 到底这个“产物”和“结晶”是个啥东西,老师也没有讲明白呀,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啊 …… 是啊,我们的学生已经不是小学生、中学生,他们渴望思想、知识结构的提高与成熟,他们有理解更深层次、更高级哲学思想的愿望,如果忽略这点不就是“刻舟求剑”——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吗?【班门弄斧啦,有点过,打住!嘿嘿】 最后找“课程思想内容”的原因。 其实这是最重要的因素,这里真正包含着思想与智慧。设置这些课程最主要目的应该在此,通过最表面概念、知识、事件、原理的学习,搞明白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根源等从而收获其思想内涵,才是正经,才能真正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各主要思想的方法与原理,这就是学生们能够受益终生的智慧。 哈哈,等有机会俺向学校申请一下,以材料为载体讲讲这三门课,不知道能否被批准。啊哦,估计够呛,因为俺专业不对口呀 …… 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外的影响地位(摘自于百度) 在美国、英国、日本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在法国则占据首屈一指的地位。法国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诸位大师几乎都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包括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福柯甚至德里达莫不如是。 至于德国那就不用说了,那里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大本营。哈贝马斯这样的学术领袖你总听过吧? 美国大学中左翼占据优势。近年来流行的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和文化批评无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诞生的。 英国思想界马克思主义影响稍弱。但是被布莱尔称为老师的吉登斯就深受马克思影响。认为马克思是社会学最重要的创始人,远高于韦伯和涂尔干。而英国史学和文化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举世闻名的左翼核心期刊《新左翼评论》就发行于英国。 日本是马克思主义重镇。日本学者对于马克思著作版本、马克思哲学、经济学研究均有世界一流的贡献。例如宇野弘藏、广松涉和柄谷行人。 印度学界的情况,恕我无知,似乎没听说过。但是印度共产党已经在三个邦执政25年之久。一直奉行社会主义政策。
个人分类: 教之道|4661 次阅读|19 个评论
题研究生考试取消政治课
热度 2 Ecosinic 2011-2-28 16:01
苏蓉是个好小孩 皇帝新衣剥下来 数理何须求马列 中医底事问如来 百万后生穷精力 几番贵客敛膏财 三十年来无变化 今朝能得赴兰台 (题注:研究生考试是否可以取消外语和政治?2月25日,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大学副校长 苏蓉 提出了上述观点。又注:2011年硕士考试生超过150万人;恢复研究生考试至今超过30年;东汉时 班固 曾为“兰台 令史 ”,受诏撰史,故后世亦称史官为兰台。又唐中宗曾改“ 秘书 省”为兰台。)
个人分类: 诗词|3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虫虫也会种庄稼:人类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热度 5 DNAgene 2011-1-20 10:31
小虫虫也会种庄稼:人类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生命科学导论》课上,我跟学生们讨论,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中学的政治课上讲,人类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上网一查,会使用工具的生物很多。 有意识地种植收割庄稼、养殖家畜,说明原始人类有很强的预见性,能够脱离直接吃掉食物的本能,似乎是一个高级的特征。看看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等拍的纪录片,蚂蚁绝对可以饲养家畜,蚂蚁的家畜是蚜虫。风和日丽时,蚂蚁叼着家畜去放牧,狂风暴雨来临时,蚂蚁把它们的家畜叼到能遮风挡雨的叶子或树干下面。另外,蚂蚁还会种蘑菇。 今天Nature上的一篇论文让我们大开眼界,能放牧、种庄稼的生物多得很。 先看它的前言,除了人和蚂蚁,还有甲虫、东风螺、光鳃鱼等都会种庄稼、养家畜。 这篇论文报道的是模式生物粘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此生物属于俗称阿米巴的原生动物,我在题目中称为小虫虫是因为它的行为象虫子。这种生物的孢子遇到适宜环境萌发后,与细菌和酵母一样,细胞快速分裂,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一旦环境中营养耗尽,细胞饿了,它们就聚集到一起变成鼻涕虫一样的东西,细胞多力量大,这个虫子可以爬很远,寻找丰富的营养或者适宜孢子传播的高地。 今天的Nature文章,David C. Queller和Joan E. Strassmann领导的课题组发现,粘菌并不是把所有细菌全部吃掉,而是留一些做种子,它们变成虫子四处游荡时携带着这些细菌,它们散发孢子时也让这些细菌散发孢子,以便把庄稼子子孙孙世代相传下去。 既然没有神经的“小虫虫”也可以种庄稼,也有传家宝,人类更没有理由因为我们的农牧业自豪了。我们真得应该认真思考:人类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粘菌散发孢子前的结构,像小蘑菇。小虫虫站起来变成小蘑菇,是为了将孢子散发得更远。此图转自下面列举的The Scientist论文。 详情请参考Nature原文Primitive agriculture in a social amoeba.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9/n7330/full/nature09668.html 或科普期刊The Scientist的报道Amoeba agriculture:Some slime molds transport and farm the bacteria they eat. http://www.the-scientist.com/news/display/57924/
个人分类: 生物进化|4880 次阅读|9 个评论
博士要不要上政治课
热度 2 lentayan 2010-10-27 19:01
一开学,就看课表上有门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对于它的内容,确是很难想。总觉得博士研究学习和马克思主义有什么关联呢?有必要么? 在等待中,迎来了授课老师的上台。一开场,就在黑板上了写了四个字最后一课,着实把人惊了一番。老师解释到,学校从明年开始就取消博士的这门课程了,所以我们是最后一级上这个课的,所以叫最后一课。大家嘘声一片,有人提问既然都决定取消了,为什么我们今年还要上呢,既然都否定必要性了,干吗还要我们浪费时间在这里? 似乎打小起,就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课。所有的国民教育考试都脱不了政治,还记得考研时狂背政治,时事要闻,现在的考研辅导班也是政治满天飞。可对于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又贯穿了什么,执行了什么?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我想困惑的不止我们80后,作为其中的一员,觉得我们这一代对待政治的态度有些冷漠,既不向前辈那么热追,又不像90后那么冷甩。大多一种事不关我,高高挂起的态度,怎么说呢,应该是缺少一股参与的激情。现实使得我们更关注生存,生活,经济,稳定,压力让我们在对待政治的态度上更节省精力。 同时,还同以前一样,老师面对学生讲政治,灌输政治的教学方式,我觉得实在是难以引起已达到一定知识层次的知识分子的共鸣(窃以为,呵呵)。对于博士教育,我们需不需要上政治课,应该怎样上政治课,我想这也是教育培养者应该好好想想的问题了。 有感而发,欢迎讨论!
个人分类: 关注热点|5500 次阅读|11 个评论
北大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政治课指定阅读书目
antiscience 2010-3-4 08:57
北大理工科硕士研究生政治课《自然辩证法概论》指定阅读书目 2010年春,必修。 要求阅读以下15种书,写两份读书报告,占总成绩40%。 1.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 2.亨普尔著,《自然科学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布什著,《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商务印书馆2004年。 4.利奥波德著,《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5.刘兵编,《认识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罗森堡著,《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 7.江晓原,刘兵主编,《伦理能不能管科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 8.吴国盛主编,《科学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9. 齐曼著,《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范岱年著,《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 11. 林德伯格著,《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 12. 威尔逊著,《生命的未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13.江晓原主编,《科学史15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 (美)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著,《怎样当一名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 (英)上议院科学技术特别委员会著,《科学与社会》,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 如果研究生真的仔细阅读了这些书,相信会对科学的历史、文化、精神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831 次阅读|4 个评论
怎么不是法制课?
moxj 2009-11-22 22:35
除了我从小就抵触的外语课,就是政治课。中国怎么会把这样两门课作为任何专业的必修课,却没有一点法制课呢?国人果然是世界素质最高的公民。 最近,课后大家总有不少感叹,因为期间涉及的一些历史知识的确让我们这些从小接受良好红色教育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有点走火入魔了。 有节课讲现在中国版图及周边安全,提到领土问题当然会涉及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了和大家有良好的互动效果,老师把野史及一些影片里的虚构拿来给大家分析。讲得很好,分析得也很有道理,不但把一些用现代人文化和思维解构野史一一驳斥,也让大家了解了那些先前意识里 英明神武、圣贤完美的 历史名 君们的真实人性和矛盾人生。 为什么不能客观的记述历史,非要等大家去思考、去推敲的时候历史才能走向真实呢? 中国有句话:历史永远是胜利者的历史。 这让我想到以前几篇都以公平竞争原则为主旨的日记被删除的事情。很多国人对这种理念已经到了 信仰 的程度。大家不但把中学 政治里学到的世界一元性 推广到它的开始,而且整个过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成了一句空话。更不会有人认同我所说的尊重敌人、关心敌人的做法。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中国有人获诺贝尔奖,但我们可以看到强大的学霸。 《厚黑学》、忽悠、不按套路出牌是中国最畅销的思想。 我们可以没有任何原则,享受世界上任何其他国民都享受不到自由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了国人生活得每一个细节。 前天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我没有给旁 边的 女士夹菜,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热情的帮助。很快有人批评我西化,搞西方人分餐的习惯。却没有人记得即使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的家里,妈妈早教育过自己不要剩饭,讲究卫生等科学生活方式,更不用谈接受了起码的中学自然科学教育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合理。晚饭结束后,大家分开时,我开玩笑的和几位难得见面的好朋友说分手时要拥抱,又有人见机说我学西方人一套,咱中国都是握手就好了。却忘记了妈妈在车站送别自己的样子。更不用说古人把拱手作别作为礼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握手。 手里拿着可乐,买肯德基的零食,看美国大片却总是批评我这个中学就抵制过学英语,不看外国电影,不吃西方食品的人崇洋媚外。。。。。。更不知道自己眼里的这些外国人行为只是我这样一个不知道什么是外国的普通中国农村孩子就有习惯而已。 中国的很多文化被我们抛弃了,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市场观念和什么主义却被走进了主体教育的课堂。在《中庸》中都已经指出的: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及孟子讲的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大概不会有几个人知道了。像 尾生 这样约了别人一直等到水涨淹死的人早被当作蠢猪了。 凡事大家都学会用所谓的辩证法解释了。 写了《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什么区别 》后,我一直想专门列个栏目记录那些被我们遗弃的中国人品格。想想,自己也是人品如此低下、猥亵的人,一直没敢正式。也许 ,我们已经没有什么资格谈论华夏儿女的血性和情感了。当我们在这样正式的政治课里长大,在这样虚伪的握手礼节里交流,国人还有一点诚信和真实,还知道什么是法制,在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也算没被彻底淘汰了。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学生的烦恼
可真 2009-3-2 19:14
读了刘迎先生的博文《 高校政治课存在的问题 》,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孩在读中学时候的一件趣事: 有一天,儿子在家背政治书以备政治课考试,我在边上听着,其内容涉及孙中山革命时期的几件事,他背着背着烦了,对我说:要是孙中山革命时少干几件事就好了,那样,我就不用背这么多了。我听了笑笑,说:你光死记硬背当然嫌烦了,要是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加以概括,那就便于记忆了。他说:我知道规律了。我问:什么规律?他答:孙中山做的那几件事,起因不同,过程不同,结果都一样:最后都失败了。这不就是规律嘛。我听了暗暗笑了半天。
个人分类: 教育|44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政治课考到何时?
polylili 2009-1-6 00:49
我们从小学考政治,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考。。。 现在强调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增加了音乐、美术,刚才看王鸿飞文章素质教育是个扯淡的事,有些人同感。 我认为培养兴趣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对某一事物着迷,才能出成果。现在要求什么都懂点,但什么都不精,中国的孩子学习是为了考试,高考是指挥棒。现在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很多省市减少了考试的课程,比如上海把学生分成考物理的考生、分成考化学的考生,生物课考试也取消了,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到大学里学习有障碍,因为高中很多基础没打好。大学强调厚基础、宽口径;而高中却窄口径,没有基础怎样厚,高中和大学怎样衔接。减少考试的门数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吗?学生照样累,只是扔掉了该学的几门课! 减轻学生负担,为何要减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课为何雷打不动?我不知教育部的领导是怎样想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我们的思想领域仍左的很! 学好政治课就爱国、爱党吗?爱国、爱党是考出来的吗?人的道德能考出来吗?我们现在面对诚信危机、道德危机,是因为我们政治课考得少吗? 1.从大学的教学计划看各科的比重 现在大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学分由过去的180减为170学分,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但减下来的学分全是基础课,厚基础怎样实现?以我们学院为例,过去物理化学是6学分,现在改为4学分,普通物理由6学分改为5学分,表1是我们学院的教学计划各类课程比例分类表: 公共基础课的42个学分中,和政治、哲学、道德、军事相关的有18学分,占公共基础课的43%;计算机、体育、大学英语有24学分,占57%,见表2。这样高的的比重合适吗? 刚才想到还有英语课。陈丹青想招美术专业的学生,但英语好的美术不好,想招的学生英语不好,学校不同意,他只好不招,陈丹青很牛,但普通教师只好屈就。 我们的教育如此死板?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你有何看法?
个人分类: 观点述评|9172 次阅读|2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