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育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生物育种与女人生孩子的对应关系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1-7-17 07:29
p { margin-bottom: 0.08in; } 生物育种与女人生孩子的对应关系 蒋继平 2011 年 7 月 16 日 基因工程和转基因作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化的推广应用, 经过基因工程改良的药品和食品已经影响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 其中,有的是大众已经知情的, 但是, 更多的是, 大众现在还不知道的产品。 大众对基因工程的了解是很有限的,他们主要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获得相关信息。而在通常情况下, 媒体是通过科学专家来传播这种信息。 因为大多数科学家非常精通自己的研究领域,所以,他们的解释通常是非常专业化的,这就导致许多普通民众难以理解他们的信息,加上少数用心不良的科学家,为了他们本身的利益,给大众提供一些扭曲了的科学数据或者知识,从而达到误导公众的目的。 作为一名在生物领域专心学习研究了 30 多年的科学家,在这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的时刻,我觉得有必要以我个人的良知和学识为公众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简而易懂的解释,以帮助普通民众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生物育种,包括常规育种, 分子育种, 和转基因生物等概念和常识。 为了更好的达到我的目的, 我将用女人生孩子的原理来解释生物育种的原理和常识。 我这样做是有科学道理的。 这是因为生物育种就是繁殖后代,而女人生孩子也是繁殖后代, 所以, 两者是同一个过程和结局。因为绝大多数已经结婚的人都知道婚嫁生孩子的原理,所以,我估计我的这种解释会使大家更加容易理解生物育种和转基因作物的原理和常识。 首先让我们来看女人生孩子的途径。 众所周知, 女人生孩子必须要与男人交合, 也就是找到自己的配偶。而在社会上找配偶不外乎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自由恋爱。 这种自由恋爱通常是在自己的社交活动圈子内, 由自己,或者亲戚,朋友,和同事的帮助, 认识男人,继而互相交流,双方愿意结合,就结婚生孩子。第二种途径是经过婚姻介绍所, 互相登记相关个人信息,然后由婚姻介绍所根据个人的信息选配合适的异性, 进行进一步交流,要是他们合得来, 就结婚生孩子。 以上两种女人生孩子的方式是最常见的,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 女人在没有“男人”的情况下也会生孩子, 生下的孩子在社会上叫做“私生子”。 我这里着重强调这种私生子是女人被强暴而生的孩子,也就是女人不是自愿接受男人的交合, 而是暴力强迫下的结局。对于极少数女人在没有结婚,却控制不住情欲,偷尝禁果, 从而导致未婚先孕的案例,不属于这第三种方式,应该属于第一种方式。 再来看生物育种, 现代生物育种也可分成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常规育种, 二是杂交育种,三是基因工程, 即转基因育种。 常规育种是生物界一种最常见的繁殖后代的方式, 生物的母体在自然界与父本进行自然的交合, 这种交合是随机的, 是自愿的。 在植物方面, 可通过气流,雨点,蜜蜂, 蝴蝶和其他昆虫来达到交合的目的, 从而生果结子。这相当于女人生孩子的第一种方式。 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控制的方法来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在进行杂交育种前,首先要对母本和父本的性状有一定的了解, 要有登记在册的数据, 然后根据这些性状数据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交配。 这个杂交育种过程就相当于女人经过婚姻介绍所找对象生孩子一样的原理, 不过, 在这样的情况下, 女子必须是“处女”, 要不然的话, 就不是杂交, 而是“滥交”。所以, 在杂交育种过程中,保持亲本的纯洁性是最重要的事。 在这个过程里, 育种工作者扮演的是婚姻介绍所的角色。 简单地来说,杂交育种比常规育种更专业化, 更加目标明确, 但是, 规模要比常规育种小得多。 基因工程,我这里只涉及转基因技术这一点,就是通过特殊的工程技术手段,人为地,强制性地将一个目标基因植入一个受体内, 使其与受体生物一起生长发育, 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相当于女人被强暴后生下私生子。 这个私生子就是转基因生物, 要是粮食作物的话,就是转基因食物。这个目标基因可以来自于细菌, 病毒,或者其他生物。 通常情况下, 这个目标基因的自然载体与受体生物之间有着自然的物种隔离, 因而, 通过传统的育种方式, 即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 是根本不会成功的, 而通过转基因技术就可能成功。 这正像一个女子根本不喜欢某个男人, 那个男人要想通过正常的谈恋爱来与这个女子结婚生孩子是万万办不到的, 所以, 他只能采用强奸的方式达到目的。 简言之, 常规育种就是自由恋爱,是自然界繁殖后代的主要方式, 杂交育种就是通过婚姻介绍所恋爱, 这两种方式都是属于自然的,自愿的范畴 ,但是, 第二种方式比较专业化, 规模和范围较小, 人为因素更强。 转基因育种相当于强奸, 是人为地,强制性地改变一个生物的原来性状。 不过,尽管是三种不同的途径, 但是, 其结果是一样的, 即生出来的都是孩子, 或者在植物上,都是一样的种子。 我们从外形上看不出他们的不同。至于被强暴而生的孩子, 是否会比正常结婚而生的孩子们对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没有任何科学数据来说明这一点,那是社会学家们应该研究的课题。同样的道理,由转基因技术育成的转基因食物是否会比由常规育种育成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更大的威胁,我现在也没有充足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我希望基因工程的专家们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 (注:要是有意分享,引用, 和转载的,一定要保留原创作者的姓名和科学网的出处)
个人分类: 科普知识|4931 次阅读|4 个评论
拿什么保卫你,美味的香蕉(下)
songshuhui 2011-2-18 09:23
科学松鼠会 发表于 2011-02-18 07:13 作者:山要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般香蕉是怎样繁殖的。 果农一般通过一种类似扦插的方法繁育香蕉。 我们通常认为的香蕉“树”的“树干”被称作伪茎,真正的茎部在地下。伪茎边上会长出“小树苗”,被称为吸芽。 当一株伪茎的果实成熟并收割后,旧伪茎会被砍去,而吸芽会长大形成新的伪茎。 这幅刚长出来的吸芽图中,可以看到伪茎前面有一个带几片叶子的吸芽。 至于香蕉的人工育种,目前大致有三条路可走。 路子一:杂交育种 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世界几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杂交方法培育新品种。把具有抗枯萎病4号小种能力的品种与华蕉杂交,在它们的杂交后代中挑选出即有华蕉生长和食用特性又能抗病的植株,如果这些特点还能稳定地传给下一代,那么新品种就搞定了。 这个策略,思路简单,却很难实现。因为,华蕉的细胞内携带有3套染色体组,也就是常说的3倍体,这造成了它几乎没有有性生殖的能力。于是,育种专家只能被迫使用那些2倍体的非商用香蕉品种作为育种材料。这些非商用品种特性复杂,抗病的品种可能同感口感生涩,而口感好的品种有可能是果皮过薄无法运输。杂交之后,如此多的特性在杂交后代中分离组合,要找到符合要求的植株难度颇大。 更为麻烦的是,虽然2倍体香蕉品种可以进行杂交,但是它们结籽的能力却非常低下。在现代化的香蕉杂交育种基地内,育种专家通过人工授粉进行杂交,然后将香蕉果实削皮匀浆,再将成吨的果浆流过筛子以寻找其中的种子。大约每1万个香蕉中,才能找到一粒种子。如此稀少的种子,让筛选工作难上加难。 香蕉花分为:雌花、中性花、雄花 雌花(图片最右侧)不需要授粉便可以形成果实,中性花和雄花则不具备结果的能力。因此,绝大多数香蕉是不含有种子的果实 黑点是蕉肉中退化的种子,真正的种子在蕉肉中很少见 这种野生品种倒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无奈,没有人会喜欢吃香蕉被硌牙的感觉,所以很难用于育种。 《纽约客》杂志的报道中提到,1960年,当时的美国联合水果公司在洪都拉斯建立了杂交育种基地,用以培育能够取代华蕉的新品种。只是,付出了40年的努力后,基地仍然收获寥寥。培育出的最接近华蕉的新品种,金手指,也因为口感与华蕉差距太大,而无法投入商业使用。2001年,主持基地工作的育种专家,菲尔.罗维,可能是受到失败的打击,在他工作了四十年的蕉田中自杀。 如今,洪都拉斯的育种基地仍然在运转中,杂交育种专家也仍然相信最终他们会获得想要的品种。只是,市场似乎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路子二:诱变育种 商业香蕉品种几乎不产生种子,如果想要开拓一片新的香蕉园,携带香蕉苗前往是蕉农唯一的选择。现在的香蕉苗多数是通过一种被称为组织培养(组培)的技术 “复制”出来的。育种人员从想要复制的香蕉苗上切下一小块组织,在人工配制的生长培养基上,这一小块组织中的细胞开始复制繁殖,组织也慢慢变大,然后逐渐分化出各种植物器官,最终形成一颗长在培养基上的香蕉苗,也叫试管苗。 在试管中,一小块组织成长为一棵小苗 诱变育种的工作通常就在试管苗阶段开始。育种学家通过化学药剂处理或者射线照射这些诱变手段,使得试管苗细胞中的DNA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由于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DNA的变化可能使得植物获得一些新的能力,这其中就可能包括对枯萎病的抗性。 育种专家只需等待处理过的试管苗长大,将它们移入土中,测试它们对4号小种的抵抗力,就有可能找到具有抗性的新品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世界各地的育种专家确实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抗枯萎病新品种,目前这些新品种多处于田间实验阶段。 诱变育种是一条可行的技术道路,但是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无论是化学处理还是辐射,对DNA的改变都是随机的。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有几处变化,都无法人为控制。经过诱变处理的试管苗可能因为失去某些重要生理功能而迅速死亡,也可能根本不产生抗病能力,或者是产生抗病能力的同时又失去了一些同样重要的特性,甚至即使产生了抗病能力这种能力却不稳定。为了获得想要的品种,育种专家必须诱变尽可能多的试管苗,进行尽可能多的测试,并且在田间观察相当长一段时间,以确定新产生的功能是稳定可靠的。这样一个类似于购买彩票的过程,使得诱变育种需要消耗很多资源,而且整个周期也很长,面对隔些日子就会出现的新病原体,颇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路子三:转基因育种 如果说诱变育种是不可控的随机行为,那么转基因育种就是目的明确的有意而为之。科学家将特定的功能基因送入香蕉基因组内,赋予香蕉抵抗病害的能力。转基因育种也是三种育种方法中见效最快的。 作为一个争议话题,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总会有两个担心之处: 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外源基因会漂移到野生植物的基因组中,从而造成环境问题。 对于前一个担忧,在转基因作物投入使用的几十年间,没有任何科学机构能用科学方法发现所谓的健康威胁;对于后一个担忧,香蕉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香蕉商业品种是三倍体,它根本不具备通过有性繁殖将外源基因漂移出去的能力。 作曲家能否做出好曲子,虽然与作曲所用的工具有点关系,但最终还是取决于他的音乐才华。转基因育种能否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转入的功能基因。到底什么基因能让香蕉对抗枯萎病呢?科学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能杀死枯萎病真菌的物质,例如抗菌肽。这种由植物或者菌类产生的多肽,可以在培养基上抑制造成枯萎病的镰刀菌的生长。把编码抗菌肽的基因送入香蕉基因组,让香蕉自行产生抗菌肽,香蕉也就具备了对抗枯萎病的能力。如今,这类“对抗型”转基因香蕉已经进入了田间测试阶段。 位于乌干达的转基因香蕉实验田。乌干达是世界上最依赖香蕉的国家,部分当地人80%的食物是香蕉。 除了现有的品种,科学家还在寻找更多更有效的功能基因。例如,有些天然香蕉品种就具有抵抗枯萎病的能力。从遗传学角度说,这些品种应该具有抗枯萎病的特殊基因。既然很难用杂交方法将抗性基因送入华蕉的基因组。科学家就计划找到这些基因,然后用转基因的方法来输送。 对枯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给寻找功能基因提供了线索。导致枯萎病的镰刀菌会分泌出成分复杂的“毒素”。过去,科学家认为这种毒素的作用就是直接杀死植物细胞。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镰刀菌的用毒功力远比人们想象得高。它的毒素其实并不直接要细胞的命,而是引发一种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生理过程,让细胞自杀。细胞编程性死亡是植物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例如当有病菌入侵时,如果侵入的病菌数量巨大,植物就会启动细胞编程性死亡将病菌侵染部位周围的细胞全部杀死,这样便阻断了病菌向健康组织扩散的道路。只是,在镰刀菌毒素的“诱骗”下,本该用来保卫香蕉的手段,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启动,最终变成了帮凶。 叶片上的黑点,就是细胞编程性死亡的结果 现在,科学家就针对镰刀菌的这种“诡计”下手,通过转入基因抑制这种毒素引起的细胞死亡,从而让镰刀菌无法间接杀死香蕉细胞。按照,项目主持人詹姆斯.戴尔的说法,这种策略就是要“饿死”镰刀菌。 此外,还有研究团队在转入基因的作用部位上动脑子。他们设法将转入基因的作用部位限制在香蕉的地下部分,因为那里是镰刀菌的集聚地。而在产生果实的地面部分,转入的基因则不会表达,这可以让消费者觉得更“放心”些。相信随着对香蕉基因组以及枯萎病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有效的抗枯萎病转基因香蕉品种会被培育出来,并投入使用。 从土豆晚疫病到小麦锈斑病,再到香蕉枯萎病,人类似乎总是摆脱不了植物病害的袭击。究其原因,对产量的追求导致了商业种植中品种的单一化,而单一化的品种面对进化迅速的病原体总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人类是否能依靠科技的发展,最终走出新品种-新病害-更新品种的怪圈,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 2010香蕉,苹果,葡萄的出口数据 http://musalit.inibap.org/pdf/IN030094_en.pdf http://www.fas.usda.gov/htp/2010_Dec_fruit.pdf 《香蕉密码-改变世界的水果》简介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09/11/15/448299.html 媒体报道 http://www.newyorker.com/reporting/2011/01/10/110110fa_fact_peed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attack-on-the-clones http://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9152-a-future-with-no-bananas.html 科学美国人对凯波的访问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cfm?id=7BA7726C-EBE6-29DB-B21F7FF464B293E9 关于抗真菌转基因香蕉的文献 http://bananas.bioversityinternational.org/files/files/pdf/publications/genetic_transfo_strategies.pdf 真菌毒素利用细胞死亡杀死植物的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01366/ 您也可能喜欢: 拿什么保卫你,美味的香蕉(上) 黄蓉为何用白菜豆腐留住洪七公 蓝光也可以很美味? 不“正宗”的鹅肝是否美味依然 分子美食学——如何做出美味的红烧肉? 无觅
个人分类: 生物|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育种专家悄然逝去
lwd8811 2010-8-4 18:06
一个育种专家悄然逝去 悼念我的父亲刘祚恒 我国第二个细毛羊新品种东北细毛羊主持人刘祚恒研究员于2006年8月6日去世。他从1949年开始主持细毛羊育种工作,1959年成立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担任技术组主持人,1967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第一个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培育成功的细毛羊新品种。在后来几百万只东北细毛羊中至少有80%以上是他当年亲手培育的4289号种公羊的后代。据品种育成18年后调查统计,东北细毛羊数量增长27.6倍,实现东北全区细毛羊化,创造社会产值57亿元。 他把整个人生给了绵羊育种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耐得艰苦和寂寞,执着地重复着方案设计、选择种羊、现场检查统计、写总结报告烦琐枯燥的事务性工作。在别人看来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寻求规律,在量的积累中取得质的突破。他既注重每个种羊个体的细微变化,又从宏观洞察养羊业的大局。他的笔记,文稿有几米厚,这是他唯一不可舍弃的财富。1984年离休后二十年还在不停地整理,每天工作十个小时,终于在去年94岁高龄时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32万字学术专著东北细毛羊育种一书(书稿全部由长子刘闻铎整理)。书中包括200多个图表,几十万个数据,全面记录了东北细毛羊育种的全过程。他说:我没有别的本事,一生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总要对后人有个交代。这才了却了他的心愿。现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分院徐安凯院长特意致函:刘老,看到您出版的巨著东北细毛羊育种一书,使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体味到您带领的一代育种家靠自己的力量为新中国养羊业培育出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代人的荣耀。 他没有别的兴趣爱好,生活简朴,没有奢求,绵羊育种就是他的唯一追求。他对人谦让,与人无争,与事无争。对同事,对家人,对子女慈祥、谦和,决不肯给他人带来任何麻烦。在住院期间一直到病重,吃饭喝水一定要自己来,坚持自己上厕所,不肯让护理员掺扶,稍有麻烦,就很不安,不断道谢。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却难逃厄运,他主张的发挥土种蒙古羊遗传优良特性居然也成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他所主持的课题进行全国大规模成果鉴定,庆祝育种成功之时,却对他封锁消息,还在强迫他挖牛粪在他住院时,有农业大学学生去看他,他是那么高兴,又滔滔不绝地讲起如何改良绵羊品种在他弥留之际,口里还在念叨全国实现细毛羊化,效益提高八到十倍,农民致富了 就在这位绵羊育种专家去世的当天,2006年8月6日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在兰州隆重召开,也许是涅磐的某种安排。 说明:《东北细毛羊育种》尚有少量存书,有读者需要,可以索取。也有电子版可以下载。联系手机 13611167307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登海:凭什么不能当院士?
热度 1 STS 2010-6-8 22:23
粮食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在我国育种界,有三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和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前两位不但是院士,而且曾先后荣获全国最高科技奖,而李登海却默默无闻,很少有人知道。 李登海,初中毕业,一位从田野里走出来的玉米育种专家,民营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院长,;他已选育出了 20 多个抗病倒、耐密高产的玉米良种,培育出了 20 多个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创出了亩产 1096 . 29 公斤 的夏玉米世界高产纪录,创造了高产栽培的新模式,形成了紧凑型玉米的新理论。 在实践方面,他所选的 掖单系列 玉米杂交种已在全国 28 个省市区推广,根据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字,当年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 43 . 5 %,累计推广面积 6 . 9 亿亩,增产粮食 300 多亿公斤。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而李登海被称为 中国杂交玉米之父 ,他们合称为 南袁北李 。似乎很多的事情都把两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在中国只有三支股票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 1994 年上市的兰生股份, 2000 年,以袁隆平命名的隆平高科。再就是 2005 年以李登海命名的登海种业。在亚太地区育种行业当中,农民出身的李登海和院士出身的袁隆平是齐名的。 据悉,此前李登海也曾正式向中国工程院递交了申报工程院院士的有关材料,但因为不懂外语而与院士无缘。而按照中国工程院吸纳院士的规定,必要的外语基础是当选的必要条件。但李登海对于给不给院士称号并不是十分在意,他仍在自己的领域埋头前行,继续攀登。 李登海,应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分类: 评论|11546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爱的肉饼
saraca 2010-5-12 08:14
可爱的肉饼,香喷喷的肉饼,漂亮的肉饼,让人垂诞三尺的肉饼,放在网上的图片居然不见了。呵呵,令人郁闷! 我非常喜欢肉饼类兜兰!据专家讲肉饼类具有紫毛兜兰血统、杂交N代以上的兜兰,少的为2代,多的则有10代了。 我想,在这样长达数年的杂交育种中,有着育种人的痴迷和狂热,有着育种人的鉴赏眼光和心血的付出。从开始小心地取下花药,到把花药里的花粉涂到那些绿油油饱满的柱头上开始,育种人心里就有了新的希望和期盼,等着它挂果,等着果子变黄直到采摘,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接下来则需要把朔果消毒灭菌,在无菌操作台上小心地解剖开朔果,把细如粉末的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培养基上,就这样慢慢地等着它萌动,发芽,直到一丛丛绿油油的小苗在试管里舒展着嫩叶,似乎还能感觉到它在伸懒腰呢!呵呵,这时它似乎在说,我睡够了,想出去透透风!这时,从小如尘埃的种子到5公分高的小苗,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有余。好吧,睡够了就请出来吧!育种人小心地把它们接了出来,让其慢慢地适应外界的阳光、空气、温度和湿度,当然会尽量考虑它们的喜好,布置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 苗苗一天天的舒展着,一月月地生长着,头一年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生长,可是到了第二年它窜个了,长高了,叶片多了,厚了,肥了,大了,等着吧,到了第三年会有部分的兰苗开始冒出花芽,慢慢地撑出了花苞,呵呵,你押宝的心情陡然变得激动,变得不可控制,你希望能看到杂交亲本的花色或花形能在第一代里有所继承,有所发扬光大!在众多的苗儿中,育种人会得到自己心仪的个体,他会继续培育,继续杂交,继续筛选。于是经过几个三四年的时间,嗬,肉饼出炉了。绝对的正点,花形如此端庄,稳重,呈一个正三角形,恰好为一个圆的内切,这就是带着质感的肉饼类兜兰!它那肥厚的花瓣,亮晶晶地旁若无人地开放着,绚丽着,享受着育种人、兜兰粉丝们的欣赏&啧啧的赞美! 我不是育种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育种人,亲自感受体验自己来DIY育种的辛苦和乐趣!在漫长的等待中,不遗余力地劳作着,培育着,呵护着,然后等着杂交种子萌动发芽和毫不吝啬地绽放的瞬间!这也是生命的一种体验!独一无二的体验! 喜欢兜兰,喜欢肉饼的原因大致就在这里,也许就是因为肉饼经历了这么多的三四年,然后有了如此多姿多彩的肉饼系列!小有感触,与您分享!
个人分类: 那些花儿|3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浆水菜
热度 2 laibincheng 2010-5-2 21:49
小的时候,家里吃的菜很少,一年四季几乎都吃的是一种当地叫做浆水菜的东西,通俗一些的话也就叫酸菜。母亲最擅长的就是做浆水菜,秋天的萝卜缨子,红苕叶子,春天的柳树芽儿,小槐芽子,嫩槐花儿,榆钱,还有各种各样至今我还难以说出学名只知土名的乡间野菜,经母亲的手做出来,吃起来永远是那么的香甜可口。白菜叶子和卷心菜的叶子,那可是当时想也不敢常想的。记得有一次,是秋天,母亲换布从西安回来母亲最能织布,织布曾经是母亲最大的营生,一般都是在市场里称上二三十斤棉线,然后织成土布,到各处去换成布票或钱,一尺布记得当时也就是8分到1毛二吧,然后供我们上学和生活之用。从西安回来的时候,布已经换完,但这一次,背后的包袱却是鼓鼓的,原来她带回了一包袱的卷心菜叶子,是当菜农收菜后在地里烂掉不要的那种外围的叶子,叶子上布满了腻虫和腻虫留下的污物,但我们家却如获至宝,母亲用篮子提着这些意外得来的宝贝,到水泉边上用刷子又刷又洗,并感叹道,西安城市里的人真是富有,满地里的菜叶子也看不上吃,心肠但真厚道,让我们随便捡,不收钱。那一年冬天,我们家的浆水菜格外的好吃,因为老红苕叶、老萝卜叶子里混进了一些卷心菜的叶子。也从那里起,我对城市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西安,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有朝一日我要去西安,看不看那个富得人们连卷心菜叶子都不吃的地方。我也盼望着母亲能再一次的去西安,再多多地带回来那些好心人让我们捡的免费的菜叶,可惜西安离我们是太远太远了,一百多里地,母亲是步行走去的,而且她患关节炎的腿走起路来不灵便。 后来,我上了大学,上了研究生,走出了山里,终于去也看了西安,有火车,有天桥,有轿车,有高楼,有来来往往的人。也经常去看那些遍地菜叶的菜田。我的心情激动,以至于连西安也没有留住我的脚步,我越走越远,从北京到广州,从北方的草原到南方的海滩,从汉城到新德里到孟买到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我象三毛一样流浪,见过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吃过了各式各样的饭菜。可慢慢的,这各式各样的饭菜在我口中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唯有母亲做的浆水菜却在我心里却越来越想,想得我有时恨不能马上打起行装回到我出生的小山村。 我也曾多次试做,可总做不出味道来。也许不是用了家乡的水罢。一定如此。 我现在的工作是做蔬菜育种。并且是专门从事甘蓝品种的选育,甘蓝也就是卷心菜。我在田间的工作就是,把菜切来切去,称称量量,几十亩地经常给我用刀切的是满地狼籍,废弃的菜头总是一车一车地处理在垃圾场里。每天当我走到地边的时候都会想起已经白发斑斑的母亲,要是母亲看见有这么多的卷心菜有多好啊,操劳一生的母亲,从没有浪费过一粒粮食,我现在却活的这样奢侈,想的时候就不禁汗颜。我真想把这一车一车的垃圾送到母亲生活的小山村里,那她老人家可又有多高兴呢,还有要是母亲也能在我的身边有多好。我就在家里买上几个大缸,让母亲想做多少浆水菜就做多少浆水菜,而且用最好的菜头让她不用再去想,城里人有多好,连菜叶子都不吃。可惜她老过惯了山村的生活,不喜城里的浮华,依旧在家乡吃着萝卜缨子做的浆水菜。 哎,酸酸的浆水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1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射虎与育种
laibincheng 2010-4-13 13:30
古人称猜谜为射虎,很象我的工作-----蔬菜育种,更确切的说的卷心菜育种。 我自小喜欢射虎这个游戏,现在做的这个工作真是对了自己的口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对工作的最大感受。 我从来不曾想过,自己这一生会和卷心菜结上如此深厚的渊缘。这个平平常常的菜头,几乎是养了我的一生,给了我每月的衣食,给了我住的房屋,给了我如同旅游般走南走北的机遇,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平凡人平凡生活的无限乐趣。 我痴迷着这个工作,就象一个恋上了那个让我心动的女孩的多情人。多么美好的工作! 育种,就象猜谜一样,你几乎总是无法预测两个卷心菜爸爸和卷心菜妈妈会生出个什么样的卷心菜孩,你总是想预测一个结果,可总是离结果有多或少的差距,你猜了一个谜,然后再翻看一下谜底,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大多的时候你会输了,可也输的让你或感叹,或迷惑,偶然你也会猜对一次,于是便充满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快乐;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猜谜。更折磨人的是,谜底总不是马上就能揭开,往往是谜面开了之后1年或2年之后,期间的期待,迷惑,辗转不安,又让你象一个盼望一个没有约好的甜美的约会一样。 走在路上想的是它,睡在床上想的是它,梦在梦里的是它,嘴里念叨的是它,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的是它------设计着如何如何选配组合,如何设计选择的流程,如何缩短选择的周期,如何判定表面的好与真正的优,痴痴地,呆呆地,就这样过着时光。 我曾想,就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菜头,如此乐此不倦的想去进行那只在毫厘间的改进,到底有多少意义?水稻玉米,那是关系到国计民生,谁也难以否认袁院士的价值;西瓜黄瓜,那是甜美的事业,喜欢吃瓜的人,吃过我们公司那些新品种的人,一定会惊叹育种家的天才一样的技巧。而卷心菜呢?现在的模样似乎已经很可爱,真想不出还会让你折腾出一个什么样的好东东来。你那么痴迷,到底有什么价值?但又回头想一想,那些小小的改良,未尝不也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试想想,人类把野生的菘培养成现在的大白菜不也是花了几乎两千年的时间,你能指望在你的有生之年把大头菜变成什么东东?不还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大头菜,只要能抗一两种病害,让菜农少用点农药,能进行一点点的整容让它更悦目,能提高一下它的生理极限让它在更热的气候下或更冷的气候下生长,不也是些微而又巨大的改变吗?   我生如流萤,能照寸光也足也。 射虎,真是一个美妙的游戏。
个人分类: 胡扯一类|42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把转基因技术放在该用的地方吧——我看转基因之争(2)
kerer009 2010-3-29 00:38
中国是一个生产条件复杂、生产水平总体上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跟随时代步伐前进的过程中,需要的是一种对环境更友好,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民生计的生态农业模式(而非简单、粗糙的新名词,如低碳)。转基因技术就能满足以上要求吗?我觉得不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有其他更为可持续、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方式,不一定就非得通过培育转基因作物来解决问题;在减少化肥等能源、物质消耗方面,或者在抗逆方面(耐寒、抗旱、耐盐碱等),我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土壤质量入手来根本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在赶在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论证结束之前就匆忙推广和种植转基因作物,即使现在推广应用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决策出台,我想这也决不是出于民众和一部分科研工作者的意愿,而是转基因技术既得利益者、或者现今高校教育模式下的洗脑者(看看农学门类下的研究生做分子方面试验的比例就知道了)的一种游说、压力和惯性。总之,转基因的影响是好是坏,目前没有定论,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至少它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在一些方面的确是得到了科学验证( www.sciencedirect.com 上很多),把转基因技术看成是万能药,那是不对的。 在植物育种上,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转基因技术和杂交等传统常规育种技术应用后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事实上,常规育种是在尊重生物生长发育规律的前提下,为生物基因融合和性状转育提供机会,基因调控的决定权是由生物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我们对基因融合和性状转育细节过程这个黑箱不甚了解,所以我们才把这个权利交给生物,让其按照自然规律来运行,从而确保不发生灾难性后果;而转基因技术虽然也存在基因融合和性状转育的过程,但是上述黑箱过程的发生是人工强制下进行的,这种强制行为极有可能打乱生物原有的生活秩序,这个黑箱中的作用过程十分地复杂,以致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并不能对其充分了解,由此从这个黑箱出来的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未知的潜在危害,而这种潜在危害产生的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因此,认为转基因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是一样的,我觉得是个错误。 以上看法并不是说我反对转基因技术,我只是希望它用在它该用的地方。分子生物技术突破传统,能够实现在基因水平上进行人工调控,因而是一项伟大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在转基因技术的后果没有得到验证的情况下,在国家层面加强技术储备,应对今后的挑战并占领科技制高点,这是十分正确的;同时将其应用在生物机理性研究或作为常规育种的辅助手段等等,同样可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如在植物育种领域,以传统常规育种为基础,分子生物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将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在通过运用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各种分子生物技术阐明性状遗传的机理、明确植物生理生化作用机制、去伪存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为常规育种提供更加多样的研究手段和验证方法,这样从机理和技术两方面入手,发挥各自所长,无疑将会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进程;同时,通过注重培肥土壤,增加地力等措施,为植物的高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这样这样快速稳步地发展农业生产,难道不正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伦理吗?那么,在同样可以大力促进植物育种工作发展,在转基因技术并非不可替代的情况下,在植物育种方面,为什么一定要强力应用尚没有得到安全验证、且存在潜在灾难性风险的转基因品种呢?试想,即使转基因技术可行,使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了既抗虫又抗病、既耐寒抗旱又耐盐碱、既高产外观商品性又好的理想作物品种,它结出的果实还是人吃的吗?真要是这样做的话,是不是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 敬畏自然是古代,尊重自然在当今。与漫长数十亿年的地球年龄相比,人类文明的历史只有区区数千年,在人类还没有彻底了解自然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多尊重一下自然规律吧!
个人分类: 转贴|25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美国科学家上书,指生物技术公司阻挠转基因深入研究
antiscience 2010-2-23 14:55
生物技术公司阻挠转基因深入研究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954596.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27 次阅读|1 个评论
作物遗传育种学上的应用基础研究最佳模式:大规模和系统
lry198010 2009-9-30 11:43
今天,听了一个来自Exelixis(http://www.exelixis.com/about_history.shtml)高级科学家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他们基于反向遗传学进行基因功能发掘系统的组成和应用。他们以这一套系统为基础,以拟南芥为分析对象,通过插入构建增强子、knock out ,超高量表达系统,对拟南芥的2万5千个基因都构建的突变体。以这些突变体为材料,挖掘了大量基因的功能。他们工作的高效,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要想做应用基础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要把相应的基础建立好,比如说,做了一把芯片,就要发行成百上千的有用基因。应用基础研究应该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把各种方法有机综合起来一起进行。根据Exelixis的报告,对于生物学的应用基础研究来说(作物)应该包括: (1)高效的材料构建、获取、筛选方法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行长期系统高效进行研究。研究材料的搜集包括:自然变异材料的搜集,这对国际上的大种子公司很有用。而对于一些新进入的公司则以创造材料为主。一句话来说就是:有材料要进行系统基础研究,没有材料就是创造材料也要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 (2)成熟的性状分析系统,这些系统包括气象色谱、液相色谱仪等。以后性状的考察和筛选方向肯定是往细的方向发展,像目前所关注的株高、产量等将有可能被基于代谢组学的组分含量等性状所代替而成为主流。这里,我暂称之为新一代的性状考察技术。 (3)要有成熟的数据分析系统。这些系统包括数据的高效录入、高效管理和分析展现,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能把DNA水平的,转录组水平的,代谢组水平的,蛋白质组水平的,田间试验数据的,不同年份株系的表型数据等整合起来一起进行分析。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做作物的应用基础研究应该有这三大成熟的技术: (1)高效的转基因技术,这样就可以对发掘的基因进行功能的验证等研究,把新发现的基因导入作物里从而成为有用的新育种材料 (2)高效的组培技术,才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培养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这些材料不管是从转基因来的,还是通过杂交或融合而来的。 (3)高效的标记筛选技术,最好有robot进行全自动的基因标记筛选工作。
个人分类: 未分类|45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繁-种业的硅谷
wisesea 2009-9-14 22:54
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各地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千里迢迢来到海南三亚、陵水一带地区,利用海南优越的光温条件,从事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拉开了南繁育种的序幕。此后,每年9月至来年5月,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高等院校、民营科技企业的农业专家、学者约5000人,开展繁殖育种工作。   长期驻扎在琼南进行南繁育种研究的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全国最高科技成果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启发;中国转基因抗虫棉创始人、棉花育种专家郭三堆;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西瓜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等等。在如此狭小的区域内,汇聚了如此多的顶级人才,而且多位院士每年在海南南部的田间地头工作长达半年之久,全国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南繁人数累计超过30万人次,南繁面积累计300多万亩,生产农作物优良亲本种子近6亿公斤,每年南繁可创造直接经济价值2亿多元。建国以来我国培育出5000多个农作物品种,绝大多数都经过了南繁,主要农作物的生产用种完成了6至7次的更新换代,每次品种更新的增产幅度都在10%以上。这不仅促使我国农业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同时也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对全国乃至世界农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我省的南繁地区是我国最大、最有影响、最开放的农业科技试验区,被誉为我国的种业硅谷。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濒危的巧克力
nwsuafliu 2009-2-28 09:05
原文 难道有什么款待比巧克力更颓废、更奢侈吗?它未必是带有内疚的快感 , 也不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吃这玩艺儿在某些方面对你有好处。在这个假期里,享受每一口美味的另一个原因是,你吃的巧克力几乎肯定长自贫穷国家的小农 场。当你买巧克力时,你在帮助贫民养活他们的家庭。至少,这是个开端。 对于巧克力来说,坏消息是它的供应可能开始不足。巧克力由可可豆经发酵及烘焙制成,可可树学名叫 Theobroma,或上帝的食物。近年来,巧克力需求在全世界范围上涨。同时,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可可树毁于病害,由于病害向全球传播,损失注定会更 惨。此外,可可树是热带雨林树,根浅怕旱,近年的干旱已沉重打击了收成。由于全球变暖加快步伐,情况可能更加恶化。 来自玛氏(Mars)的科学家 好消息是,救援即将到来。玛氏(Mars)公司的科学家已经加入进来。多亏玛氏这家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公司,一场空前的可可树研究现在正在开展。值得一提的是,研究成果可供免费利用。这不是纯粹的慷慨 若无人种可可,就无法卖巧克力 但是,这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利。 供应要跟得上全球日益增长的巧克力荒,有两个办法:增加可可种植面积或者提高可可单产。因为可可由穷 国的穷人种植 非洲种植70%的可可,大部分在象牙海岸和加纳 -,所以在树种改良上只有零星的投资。栽培种极易受旱和感病,极少有农民买得起化肥或农药来提升产量,而且过去在树种改良上的努力令人泄气。可可的产量 在这30年里一直平平。玛氏公司的植物科学 因此,占可可生产统治地位的个体农民们,只好通过乱砍和焚烧一块块的雨林,来扩大可可的面积。这样释 放出养分,可可树一度得以茁壮成长,之后,农民们再挪到一块新的雨林。这在助长砍伐森林,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阿克拉(位于加纳)试验站的Jim Gockowski指出。 魔帚病 高产株系可能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施肥后能长成大树冠的株系,才值得农民们买化肥,这样他们才能在已有耕地上生产更多的可可。专家们希望,这种向更精细耕作方法的转变,不但能降低对热带雨林的压力,而且可以帮助小农们兴旺起来。 砍伐森林并非唯一的问题。可可的单一栽培,极易遭受病害攻击。1980年代,在地方政治争夺中,魔帚病菌被故意释放,导致巴西的可可种植园几乎灭绝。另一种更为险恶的真菌荚果霜霉病,毁掉了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的可可种植园。 无论是魔帚病,还是荚果霜霉病,都还没有抵达非洲或东南亚,但这或许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那些病害最终将逃逸出来。位于肯尼亚奈洛比的世界农林中心的主任Dennis Garrity指出。若没有抗病品种,非洲最大的出口作物可能在短短3年内毁掉。 丛林潜伏 这就是为什么亟需进行遗传研究的原因。在丛林潜伏的可能是对某些病害已经进化出抗性的野生树种,可是,它们在哪里呢? 已知最早的可可利用发生在中美洲,长期以来可可树被认为在那里起源。此外,人们认为只有两三个主要的遗传种类。基于美国农业部在弗罗里达州迈阿密试验站的研究,这两个观点都被玛氏公司可可研究项目的Juan-Carlos Motamayor推翻了。 他的团队分析了愈1200份可可树样品,这些样品由其他研究者经多年收集而来。他们采用一种DNA指纹识别技术来鉴定样品,研究树和树之间的遗传关系。 意外之财 他们的第一个发现是,将近四分之一的样品贴错了标签。一个原因是可可种子很难贮藏,David Kuhn这位在迈阿密为美国农业部工作的分子生物学家指出。品种被嫁接在旺盛生长的树上以克隆的形式保存,这比跟踪抽屉里的种子可要难多了。 贴错标签的样品被剔除掉以后,研究者发现,余下的样品可以分成10个遗传各异的群组,而不是3个。最 大的多态性来自亚马逊上游,不同的群组大致对应着不同的支流。这是个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可可在这里进化,而不是在中美洲。也暗示着抗病基因将可能被发现, 尤其是其中一个群组和荚果霜霉病菌起源于同一地区。 结束因贴错标签带来的混淆,并在已有收藏中鉴定出意外的多样性,这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育种家们发现 他们自己正拥有意外之财。这仅仅是个开始。在6月份,瑪氏联手美国农业部和计算巨人IBM,宣布建立一场空前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对可可基因组进行测 序。所有的序列结果都将公开。群体知识比隐居的知识更好,因为更多的人们将利用它。Shapiro说,这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的一个机会。 加速育种 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小品牌但是专注的可可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寻找高产、抗旱或抗病的可可树种。一旦 它们被鉴别出来,Kuhn的团队将寻找(标记性)DNA片段,它们可以显示哪些植物携带这些性状。这将大大加速育种工作:不用长年等待树的成长,只要有新 株系产生,育种家们可以立马测试它们是否含有所需性状的DNA标记。 如果我们能将可可的单产提高3倍,农民们就可以淘汰三分之二的最低产树,把这些土地用来种植水果和 木材。Shapiro说。Garrity指出,在可可树旁种植其他的经济树木,除了可以给可可树遮荫,还可以让农民能够周年收获,他也希望,这些能带来 足够的繁荣以使农民放弃已有的砍-烧模式。固氮植物的利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需求,植物混栽可以降低它们的感病性。 这不仅仅关系到拯救地球。育种家们还可以采用DNA标记来创造新的巧克力风味。Kuhn说。如果特色巧克力也可以帮助农民种植者们兴旺起来,结果也会和巧克力一样美好而芳香。 (小刘老师 编译)
个人分类: 新科学家|3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因”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和本质
yhqsd 2009-1-7 16:34
植物栽培、动物养殖和动植物育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育种的核心和基础是基因,栽培(养殖)问题在本质上也是基因问题。 育种的目的或目标是创造新的有益基因或基因组合,栽培(养殖)的实质是基因表达的调控,施肥、浇水、耕作、合理密植等基本栽培措施, 以及 饲料 供应、饲养管理等养殖技术 均是使对生产有益的基因充分表达,不良性状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针对动植物本身的农业生产保护措施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基因。农业保护技术实质是创造条件使动植物的抗逆(生物与非生物逆境)基因充分表达,对逆境敏感的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不仅育种,从事植物栽培、动物养殖和动植物保护,也要从基因出发,针对基因展开科研和生产工作。
个人分类: 农业与食品安全|492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