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7)
yanjx45 2020-3-15 15:15
Nature综 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 ( 7 ) 病毒毒力进化举例: 西尼罗河病毒、禽流感病毒、粘液瘤病毒 题记: 当前给全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 新冠病毒 可能来源于 蝙蝠 。新冠病毒在实现从蝙蝠到人的跨物种传播后,其 毒力 会如何演变? 本文介绍的原理和方法可能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题目为《 The phylogenomics of evolving virus virulence ( 病毒毒力的进化与系统基因组学)》的综述论文于 2018年12月 发表在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 volume19:769-756 (已发布该综述论文的1- 7 部分,未完待续) 病毒毒力进化举例 西尼罗河病毒( WNV , West Nile virus ) 1999 年, 西尼罗河病毒 的一个新分支成为 北美 的人和马患 节肢动物 传播的 病毒性脑炎 的主要原因,从东到西在整个北美洲大陆传播,同时还导致许多鸟类大量死亡,尤其是 美洲乌鸦 。 系统基因组分析 显示,该病毒的 NS3 解旋酶( helicase ) 蛋白中一个单一的 苏氨酸 - 脯氨酸 ( Thr249Pro 或 T249P) 氨基酸取代与高毒力西尼罗河病毒在多个大陆的 鸦科( corvids ) 鸟类中的爆发有关。对圈养 乌鸦 的实验分析表明,这种突变足以解释美国乌鸦的高致死率,可能是因为该突变增加了病毒复制的速度。 因此,西尼罗河病毒提供了一个 重要的例证 : 一个单一的遗传替换可决定毒力 ,这显然是使用系统基因组的方法进行检测的最直观的情况。更普遍的重要性是, T249P 取代是平行进化的,并经历了非同义变化率的提高,这表明在缺乏进化权衡的情况下, 高毒力是具有选择优势的 ,因为在病毒基因组的其他位置没有观察到交互突变。然而,由于 WNV 感染多种鸟类, T249P 取代的重复出现实际上可能反映了病毒在不同宿主中的进化情况。 特别是 美洲知更鸟( American robins ) 可能对病毒的跨大陆传播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 T249P 可能被选择来增加该物种的复制 ( 传播)能力,一个巧合的副产品是增强了其对乌鸦的毒力。 禽流感病毒( AIV ) 自从 高致病性 H5N1 亚型流感病毒 出现以来,人们一直担心这种流感病毒是否会在人体内持续传播。它目前只造成零星的外溢感染。最近, 高致病性 H7N9 病毒 已在人群中零星感染,并继续在中国的家禽种群中传播,它是从一个低毒力的祖先进化而来。虽然很难确定人类病例的真实数量,因此也很难确定准确的 死亡率 ,但很明显, H5N1 和 H7N9 都造成了相当高的人类死亡率,如果它们引发大规模的人类疫情,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这种担忧导致人们试图利用基因组数据来帮助进行大流行 风险评估 。 在病毒亚型层面 , 在流感病毒 血凝素 (HA) 蛋白质的两个组成成分 HA1 和 HA2 亚基 之间的 铰链区 ,存在一段多碱性氨基酸,它们有助于建立一种全身性而且随后更严重的感染,从而可以用作 H5 和 H7 亚型 AIV 高毒力毒株 的一种有用的标识。这一标识使得区分潜在的 低毒力 和 高毒力 AIV 相对容易,尽管在这些亚型中是什么触发了高致病性变种的进化还不清楚。 其他个别氨基酸的变化影响各种基因的功能 , 也被建议作为 H5N1 病毒的特定毒力决定因子,此建议也适用于其他在人类传播的 流感病毒 如 季节性 H3N2 病毒 、 1918 - 1919 年在全球引起流感大流行的 H1N1 病毒 ( 宿主对感染炎症和细胞死亡的反应似乎扮演一个关键角色 ) 和 乙型流感病毒 ( 参见表 1) 。 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果一种类似 AIV 的 H5N1 或 H7N9 病毒最终能够在人类中持续传播,那么自然选择将如何塑造 毒力 和 可传播性 。一个额外的复杂性是, 系统基因组分析 揭示了一组一致的突变,可以区分人类和禽流感病毒,尽管尚不清楚这些突变是否只影响宿主范围,或同时影响宿主范围和毒力。 粘液瘤病毒( MY XV, Myxoma virus) 关于物种转移后 毒力进化 的权威研究是 欧洲兔子 的 粘液瘤病毒( MYXV) ,芬纳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大量的经典研究 ( 参见专栏 2) 。在澳大利亚和欧洲, MYXV 的 高毒力毒株 被用作对欧洲兔子种群的生物控制,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开始投放。在两个大陆 , 观察到相同的 毒力进化 轨迹 : 从最初释放的 高度致命 ( 即 i 级 ) 的毒株的毒力不断下降 , 结果包含更广泛的毒力等级 , 包括毒力最低的 V 级毒株 , 而中间毒力的毒株是现场采样中最常见的毒株。这一模式反映了病毒进化出 毒力更弱 的毒株和宿主产生抵抗力这两种趋向的结合,支持毒力和传播能力的进化存在相互 权衡( trade-off) 关系的设想。 在 MYXV 的研究首次发布 60 年后,首次对其传播进行了大规模的 基因组研究 ( 专栏 2) 。 系统基因组分析 显示,毒力表型的改变很有规律。然而,一个主要的惊喜是, 毒力的每一个变化都与多个基因的一组不同的突变有关 。虽然哪些突变对毒力的影响最大还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分析,但这种系统基因组模式表明, 可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减毒 )达到相同的毒力水平 ,因此 表型有趋同进化,而基因型则没有 。这种进化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 MYXV( 一种双链 DNA 病毒,其基因组约 160,000 bp) 相当大的基因组尺寸,这可能意味着存在大量潜在的毒力决定因子,它们可以通过 异位显性 ( epistasis ) 相互作用,从而使任何 系统基因组分析 更加复杂化。 相关博文: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1) 2020-03-05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 (2) 2020-03-07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3) 2020-03-09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4) 2020-03-12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5) 2020-03-13 Nature综述: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毒力的进化 (6) 2020-03-14 原文全文下载: The phylogenomics of evolving virus virulence.pdf
个人分类: 科学普及|3694 次阅读|0 个评论
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 !
热度 2 qujiangwen 2011-9-6 12:10
法国研究院表示禽流感病毒变异将带来灾难 http://v.ifeng.com/f/201102/0701b5d3-4d85-4810-8185-918b4cdd65f8.shtml 钟南山:甲流若和禽流感重组变异将是重大灾难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1/225624.shtm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后,全球对流感的关注明显减弱,媒体几乎不报道关于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的相关情况,禽流感正在淡出普通民众的视线,这种关注的减少会导致民众对流感大流行这种公共卫生威胁毫无防备,但是目前专家对流感的认识远远不足,起源也搞不清楚,自然谈不上预测与预警。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简报表明,禽流感时刻在发生,时刻在威胁我们。我们需要持续关注H5N1禽流感变异,警惕新发流感大流行,提高民众认知程度!太阳黑子对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预测预警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尚未得到专家的认可。然而得不到认可不代表这种观念不正确,需要继续验证,以实践和事实说话。甲型流感病毒时刻在进化,需要公众和专家持续关注其发生发展! 美发现猪流感病毒已与甲流病毒发生基因交换 ​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9月2日公布报告说,过去两个月中,美国有两名儿童感染了起源于猪的流感病毒。分析表明,他们感染的病毒均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了基因交换。 美国疾控中心介绍,两名儿童分别是一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男孩和一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女孩,去年均接种了流感疫苗。但男孩今年7月末感染了流感病毒,并出现发烧、咳嗽、呼吸急促、腹泻、喉咙痛等症状;女孩8月份疑似感染甲型H3N2流感病毒。检测显示,两名儿童感染的病毒均起源于猪。 目前两名儿童都已康复。但疾控中心仍要求美国各地卫生人员对这些病毒保持警惕,因为能在物种间跃迁的病毒通常毒性更大。 疾控中心发言人汤姆·斯金纳表示,两名儿童感染的病毒目前似乎还不能轻易在人际间传播,但疾控中心正在进一步调查。据斯金纳介绍,自2005年以来,美国共发生了22起人感染起源于猪的流感病毒病例,不过所有感染者都已康复。 流感病毒能够从一个物种跃迁至另一个物种,并互相交换基因形成新病毒,从而使预防流感更加困难。例如,2009年曾在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即是4种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杂交”的产物,它甚至还包含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病毒的部分残余,这使其能很好地适应人体细胞,从而能在人体内高效复制。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1944.shtm 联合国粮农组织请各国再次关注禽流感病毒变异 总部设在罗马的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表公报称, 禽流感 H5N1病毒出现变异,目前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粮农组织兽医部门负责人指出,现在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与越南,H5N1病毒的变异有可能使现存的疫苗失去作用。越南今年春季停止了对禽鸡注射疫苗,现在发现了变异的H5N1的病毒,目前认定为H5N1-2.3.2.1.。 http://news.39.net/qwfb/2011831/1794028.html http://www.foods1.com/content/1235034/ 美国大量海豹染新型禽流感病毒死亡恐威胁人类 2012年08月02日08:1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至马萨诸塞州海岸去年底大批海豹暴毙。H3N8禽流感去年已传至哺乳类动物身上,造成美国160只年幼海豹死亡,显然病毒已经突变。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流感专家霍姆斯认为,H3N8病毒不一定会演变成蔓延全国的疫情,还必须详细研究才能了解病毒性质和潜在危险。 ​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至马萨诸塞州海岸去年底大批海豹暴毙。研究人员7月31日公布研究报告称,这些死亡的海豹感染名为H3N8的禽流感病毒。研究人员还警告,这种新型禽流感病毒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H3N8禽流感去年已传至哺乳类动物身上,造成美国160只年幼海豹死亡,显然病毒已经突变。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mBio》刊载研究报告称,该病毒跟2002年在北美发现的H5N1型禽流感非常相似,过去从未在海豹身上发现,怀疑新流感由禽流感变种而成。   1960年以来,H3N8病毒数度从鸟类感染至狗与马,但从未从狗或马感染至人类。纽约威廉康乃尔医学院的莫斯康娜博士说,该病毒已经可以针对人鼻腔里的一种蛋白质发动攻击。科学家担心这种病毒可以在物种之间传播,从而使人类受到感染的危险。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流感专家霍姆斯认为,H3N8病毒不一定会演变成蔓延全国的疫情,还必须详细研究才能了解病毒性质和潜在危险。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2/0802/c1007-18652088.html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2-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种病毒可能是H2N2,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目前还不具备流感大流行的条件,预计未来1-2年左右我们将会面临新流感大流行。 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太阳黑子 活动对流感大流行发生的影响 【摘要】 探讨流感大流行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关系 , 为阐明流感大流行的原因和起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以及 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 的方法对 1700-2009 年的太阳黑子活动与流感大流行的资料进行分析。 1700-2009 年以来发生的 16 次流感大流行或者可能的流感大流行中,有 13 次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 后一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率( 7.65% )高于其他年份的发生率( 2.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75 , P 0.05 )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与流感大流行的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 表明, OR=4.160 ( 95%CI= 1.161-14.903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大流行;太阳黑子; 【 Abstract 】 Objective Through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uenza pandemic and sunspot cycle, we aim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ause and origin of influenza pandemics. Methods Descriptive analysis, chi-square test and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re used to analyze sunspot number and influenza pandemic data from 1700 to 2009. Results Among 16 influenza pandemics or possible influenza pandemics from 1700 to 2009, 13 of them oc cu rred in Sunspot extremum +/- one year . Incidence rate of influenza pandemic in Sunspot extremum +/- one year (7.65%)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years (7.65%), and the difference had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4.75, P 0.05 ) . Non-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odds ratio value was 4.160 ( 95%CI=1.161-14.903 ) . Conclusion: Sunspot extremum +/- one year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nfluenza pandemic. 【 Key words 】 Influenza; Pandemic; Sunspot.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大流行的发生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 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极易演变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国际关注疾病。自 1932 年首次分离出流感病毒以来,流感病毒不断引起各种规模的流行。全球范围内大流行一般每隔 10 ~ 50 年就会发生 1 次,但流感大流行的准确预测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20 世纪发生的几次流感大流行 (1946-1947,1957,1968) 基本都间隔在 11 年左右 , 这与太阳黑子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基本吻合。 为了探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流感大流行发生之间的关系,笔者利用近 310 年的太阳黑子活动数据与历次流感大流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阐明流感大流行的起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700-2009 年发生的历次流感大流行记录以及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太阳黑子年历史数据来自比利时太阳影响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 流感大流行的历史资料来自 Yeung, J. W. K1 根据不同综述者总结的流感大流行的编年史。 2 方法 对 1700-2009 年的太阳黑子与流感大流行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 流感大流行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Yeung, J. W. K1 总结了不同综述者自 1700 年以来流感大流行的情况。其中, 18 世纪可能共发生过 4 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 1729-1733 年, 1775-1776 年, 1781-1782 年和 1799-1803 年;其中 1729-1733 年和 1781-1782 年确定发生过 2 次流感大流行。 19 世纪可能发生过 6 次大流行,分别是 1830-1833 年, 1836-1837 年, 1847-1848 年, 1857-1858 年, 1889-1892 年和 1899-1900 年,其中 1830-1833 年和 1889-1892 年确定发生过 2 次流感大流行; 20 世纪可能发生过 5 次流感大流行,分别是 1918-1920 年, 1946-1948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和 1977-1978 年,其中 1918-1920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确定发生过 3 次流感大流行。 21 世纪已经发生一次流感大流行,即 2009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在墨西哥首发的“甲型 H1N1 ” 流感大流行。根据历史记载,除了 1729-1733 年, 1781-1782 年和 1899-1900 年之外,其余 13 次流感大流行和可能的流感大流行的起始年代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其中,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为 1775-1776 年 , 1889-1892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次年的为 1799-1803 年, 1857-1858 年, 1977-1978 年 , 2009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为 1830-1833 年 ,1957-1958 年; 1968-1969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前一年的为 1836-1837 年, 1847-1848 , 1946-1948 年;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年次年的为 1918-1920 年 。 2 流感大流行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统计学关系 流感大流行和可能的流感大流行的起始年有 13 次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 3 次发生在其他年份。将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作为流感大流行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率( 7.65% )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 2.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4.75 , P 0.05 ); OR=4.160 ( 95%CI=1.161-14.903 )。 讨 论 目前认为关于导致世界流感大流行的理论有 3 种 , 一是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重配导致一种新的亚型流感病毒的产生;二是禽流感病毒直接突变最后导致流感大流行;三是消失很久的旧的流感病毒重新在人群中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抗原漂移或者抗原转换获得基因变化的能力,其中抗原转换是指流感病毒来源于病毒基因片段之间的重组,抗原变异大,形成新的亚型或新的毒株,可导致大流行,是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基础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流感大流行的发生率( 7.65% )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 2.14% ),而且 OR 值为 4.160 ,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在太阳黑子峰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 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从而阻止来自太阳系外的 宇宙射线 ,使到达到地球的 宇宙射线 大大减少;但是当太阳处于低谷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磁场则会变弱,辐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 的密度就会达到最大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中引起大流行的新型流感病毒是由于作为基因重组事件的结果从某种动物或者禽类获得了一段基因,自 1918 年以来的历次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基本都是由人、禽或者猪的基因经过重组而成 。基因重组机制也因此被认为是导致流感大流行的重要原因。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伽马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另外 , 有证据显示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生态系统 。某些作为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鸟类的迁移方式受到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会延迟抵达迁徙地 。这种延迟可能是出发的延迟或者是途中迁徙时间的延迟或者两种情况均有 , 途中的迁徙时间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給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某种甲型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适应性突变获得与人类宿主细胞相结合的能力,在太阳黑子以及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化,通过与其他流感病毒的相互重组获得了有效的人际间传播能力,并最终引发流感大流行。 本次研究表明 ,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变化 , 与流感大流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太阳黑子极值年 或 前、后一年是流感大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用太阳黑子的活动并不能完全阐明流感大流行的起因,尚需对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其他因素从多学科、多途径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从而达到掌握流感大流行的内在规律目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446136 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处于太阳黑子谷年 ——不排除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强烈爆发 杨学祥,杨冬红 新华网华盛顿2010年9月8日电(记者任海军)美国研究人员7日公布的报告显示,他们分析了2007年至2009年间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流感病例数据,发现甲型H1N1流感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并不比季节性流感高【1】。 对于外界质疑世界卫生组织(WHO)可能因跨国药企利益而夸大甲型H1N1流感疫情,生产全球第一只禽流感检测试剂的凯杰公司(QIAGEN)全球CEO Peer Schatz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当时做出那样的判断是难免的,不能指责WHO。 Schatz表示,进行批判总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是2009年4月做出的判断,后来禽流感成为地区性流行病,当时的判断是难免的,不能指责WHO。并且,中国政府在SARS和禽流感后都做出了果断回应,使得疫情有效控制。 此前的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基本上接近尾声。有海外媒体指责,世界卫生组织的3名专家从生产达菲的药厂收受贿赂,有意制造了甲流病毒的恐慌【2】。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6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较弱)、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较弱)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 2000年世界已经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中国强沙尘暴年,2007年或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严重低温冻害,200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实际上,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具备流感大流行的6个气候特征中的5个,严峻的形势符合国家内外专家的宏观估计和历史规律。 我们在2003-2006年三年期间,预测2006年(已发生),2008年、2011年、2018年为厄尔尼诺年,2007年(已发生)、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为拉尼娜年,2007年、2011年、201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2008年、2011年、2018年可能为流感爆发年 。 新华网华盛顿2009年4月5日电 美国航天局报告说,太阳近期“平静”得很,太阳黑子活动很可能已经达到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谷。美国航天局监测显示,在今年头3个月的90天里,有78天没有观测到任何太阳黑子活动,无黑子天数比例为87%。而在2008 年全年的366天中,无黑子天数是26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3%。要想找到太阳更“平静”的年份,得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之前的1913年,那一年的无黑子天数为311天。美国航天局太阳活动预报专家戴维?哈撒韦说,“这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见到的最安静的太阳”。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太阳物理学家迪安?佩内尔也认为,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非常深的太阳极小期”。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25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太阳风暴是指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的剧烈爆发活动,通常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个太阳风暴的活跃期。美国科学家日前警告说,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警告认为,2012年的强太阳风暴将给地球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它的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太阳风暴给地球的影响可能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试想,当电网变得脆弱和不稳定,与供电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将成为受害者:制冷设备停转,冷库里大量的食物和药品失去储藏条件而变质;水泵突然停止运转,社区的居民饮水成为难题。此外,由于卫星信号中断,GPS定位系统也会因此成为废物。事实上早在1859年就发生过类似事件,当时的太阳爆发竟然导致电报线烧毁。当然,现在地球上布满了有线和无线设施,但这些设施都难以经受太阳风暴袭击的考验。科学家们预计,当出现剧烈的强太阳风暴时,可能会使人类社会和经济损失惨重,仅第一年的损失就可能达到1万亿至2万亿美元,而恢复重建则至少需要4到10年。面对可能产生的严重灾难,美国乃至整个人类并未就应对下一轮太阳风暴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 。   前人最早的统计研究表明,流感与太阳活动峰年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900年为9.5,1901年为2.7),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太阳活动高值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 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2012-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2012-2013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现在批评世卫组织还为时过早,如不做好预防准备,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美国传染病动态研究及政策(RAPIDD)计划的流感专家Lone Simonsen警告说,我们正处在2至5年的流感大流行期间,必须继续保持警觉。甲型H1N1流感病毒要想引起新的感染波,也只有当它的病毒基因发生变异后才有可能。 应该强调指出,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太阳黑子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 。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亚周期爆发;在2009-2029年周期中,已经发生了2009-2010年一次亚周期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 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较弱,紫外线减少有利于旧病毒的大量繁殖,旧病毒引发的流感强度也较弱;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较强,较强的紫外线可杀死大量旧病毒,但可引发病毒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毒性更强的新病毒,导致强度更强的流感爆发 。这是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 最近,2013年预计为太阳黑子峰年,又是2至5年流感大流行期间,必须做好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准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62808 中国新疫苗可应对禽流感疫情 ​ 目前,国际社会对H5N1会否卷土重来仍存争论。其中,世界粮农组织首席兽医官Juan Lubroth指出:“根据2004年到2008年的观察, H5N1流感病毒在逐渐减弱过程中,同时出现了新的分支病毒,这预示着H5N1流感有可能在今年秋冬突然爆发。” 但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为,变异是禽流感病毒固有的进化特性,新发现H5N1病毒的变异尚不足以显著增加其对公共卫生的威胁。美国《科学》杂志则在《新闻与分析》栏目发表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实验室研究员陈化兰及其团队研制出的新型疫苗可能消除对H5N1的预警,进而平息这场H5N1会否卷土重来之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3529.shtm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1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禽流感的十大热点问题
qujiangwen 2011-3-8 10:11
禽流感不仅给养禽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对公众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禽流感的危害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近来我国媒体也不断地进行了报道,同时,我国内地也出现了禽流感病/死病例,故禽流感也成为我国公众议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从事禽流感病毒研究数十年,认为有必要将禽流感领域人们所普遍关心的若干问题做些简要介绍,谈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在禽流感科普和防控知识的普及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何谓禽流感和人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or bird flu)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常发生在禽,有时也发生在低等哺乳类动物,至今在人仅有偶发病例。 禽流感在禽中主要表现出两种形式:一种为急性烈性症状,表现出浑身中毒及神经病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时可达100%,其病原为H5和H7亚型流感病毒中的一些毒株;另一种仅表现出轻微症状,如毛松和不活泼等,病死率低,主要表现出母禽蛋产率明显下降,肉禽生长速度减缓,其病原主要为H9N2亚型流感病毒。 人禽流感(Avian-human influenza or avian influenza in human/man)是指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流感。严格说来,人禽流感这个词不十分科学,它到底是指人流感还是禽流感?故个人认为应称人患禽流感病,简称禽流感病毒病。禽流感的临床表现随被感病毒株亚型不同而异:H9亚型毒株所引起的症状类似普通流感;H7亚型毒株主要引起角膜炎和上呼吸道轻微症状;而H5N1亚型毒株感染,往往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 二、禽流感病毒高低致病性划分的依据 至今已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其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N9)。根据其对鸡毒力的不同,分为高致病性,中致病性和低/非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高、中和低划分的依据为: ■在无类胰蛋白酶存在条件下,在细胞培养中形成融斑的能力。能形成融斑则为高致病性毒株,不能形成融斑则为低/非致病性毒株。 ■病毒颗粒血凝素(HA)蛋白分子上,重链(HA1)与轻链(HA2)间连接肽所含碱性氨基酸的多寡。多则为高致病性毒株,寡则为低/非致病性毒株。 ■静脉内致病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 IVPI) 指数 致病性 2.0~3.0(波动)1.74~3.0 高致病性 1.2~1.4 中致病性 0(波动0~1.0) 低/非致病性 3个指标中最主要的是后者。然而,IVPI计算起来较费时,因此,世界动物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Epizooties, OIE)规定了一个快速的判断标准:新鲜含禽流感病毒的鸡胚尿囊液,HA滴度>1:16并不含细菌,1:10稀释静脉内注射4~8周龄敏感鸡8只,0.2毫升/只,10天内能造成6只或以上鸡死亡者为高致病性毒株,反之则为中或低/非致病性毒株。 为尽快做出判断和尽早采取防控措施,欧盟也规定了相类似的指标。他们在6周龄鸡上进行,凡IVPI>1.2或H5/H7亚型毒株,其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含多个碱性氨基酸者,就可断定是高致病性的毒株。 三、禽流感与普通鸡瘟的关联 禽流感与普通鸡瘟在民间常常互相混淆,因在禽中两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很相似。鸡瘟(Fowl Plague)这个词1878年产生于意大利,其病原于1955年才被确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也就是说,1955年之前,禽流感一直被称为鸡瘟。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塔维西岛鸡群中发生了与鸡瘟非常相似的疾病,其病原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属副粘病毒科。为把两者区别开,现将前者称为真性鸡瘟、欧洲鸡瘟(因首发于欧洲意大利)或禽流感;将后者称为伪鸡瘟、亚洲鸡瘟(因首发于亚洲印度尼西亚)或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V也能使与病禽密切接触者或实验工作者发生角膜炎。 四、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类的历史事件 20世纪70年代 H7N7毒株在美国造成两名兽医角膜炎 1981年 美国实验室工作人员被H7N7毒株感染引起角膜炎 1995年 莫国发生H7N7感染引起角膜炎 1997年 我国香港特区发生18例H5N1患者,其中死亡6例 1998年 我国广东发生5例H9N2患者 1999年 我国香港特区H9N2患者 1999年 我国广东H9N2患者1例 2002年 美国H7N2感染1例 2003年 我国香港H5N1患者2例,H9N21例 2003年 我国H7N2感染1例 2003年 荷兰H7N7感染83例,其中死亡1例 2004年 加拿大H7N3感染2例 2003年底至今 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均发生了H5N1病例及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至今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7N2、H7N3、H7N7和H9N2 亚型毒株;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特区。 五、为何禽流感病多发于东南亚地区 ■人口多、密度高,地处热带或亚热带,一年四季均有流感活动; ■湖泊、滩涂、沼泽地及稻田多,是候鸟的主要集散地; ■养禽业发达,水禽多并以散养为主; ■经济不十分发达,卫生条件差,耕作方式较落后,居住拥挤,人、禽、畜关系密切,并且居民有买活禽自行宰杀的习惯; ■农贸市场多,小摊小贩多,活禽交易量大; ■防疫人员相对薄弱。 六、我国珠江三角洲是H5N1病毒发源地吗? 近来,海外极个别人提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高致病性禽H5N1毒株的发祥地,这种提法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毒株于1959年首发于英国苏格兰,于1997年3月才传到当时仍属英国管辖的中国香港特区的鸡群,而不是首发于我国内地,更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国际上普遍认为水禽是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贮存库,同时早已证实水禽携带有H5和H7亚型流感病毒。近来,越来越多事实表明候鸟在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候鸟每年迁徙时途经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可能,其概率应该是均等的。 ■现已查明,全世界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3条途经我国,珠江三角洲并不是候鸟主要的栖息地。 ■自1997年以来,亚洲各个国家/地区从家禽或人中所分离出的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根据其基因特性,明显有三个分支:一个是越南、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所分离到的毒株;另一个是韩国、日本、印尼和中国内地所分离出的病毒;再一个是从我国香港特区所分离到的毒株。没有证据表明前两种毒株均由后一种毒株演变而来。 因此,认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株发源地是毫无根据和不科学的。 七、禽流感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而发生,呈零星分布,多发生于冬春季。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野水禽可能是源头,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和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受病毒污染的水等;是否可通过消化道或伤口感染至今不清楚;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 ■易感人群。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越南和泰国的资料表明,儿童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然而,职业与活禽密切接触的从业者,以及护理禽流感患者的医护人员几乎不被感染。因此,是否可认为被感染的患者为某些遗传异常或免疫系统有缺陷者,这一问题需要加紧弄清楚。 八、为何H5N1病毒至今不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事实已表明人与禽流感病毒不易在相互宿主间直接传播。近来有些人认为,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已突破人的宿主屏障,可以直接感染人。个人认为这与流行病学调查事实不符。 如果病毒真的已突破人的宿主屏障,自2003年12月中旬以来,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在东南亚各国/地区,甚至欧洲和北美活动如此猖獗,怎么可能至今仅袭击100余人,我国内地也仅有5人(安徽两例,湖南、广西和辽宁各一例)。同时,未发生明显的家庭聚积现象,而且前面已提到,从事职业与活禽密切接触者和护理禽流感患者的医务人员几乎不被感染。因此,笔者个人认为,至今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尚未突破人的宿主屏障,它只能感染某些遗传异常或免疫系统缺陷者。 禽流感病毒至今不具备人传人能力的原因主要有3条: ■它的基因组中不含有任何人流感病毒的基因节段。 ■它的受体特异性不同于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其末端含SAα 2.3 Gal的唾液寡糖,而人流感病毒主要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其末端含SAα2.6 Gal的唾液寡糖。近来研究表明,人气管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含SAα2.6Gal,而不含SAα 2.3Gal,反之,鸭肠道上皮细胞表面主要含SAα2.3Gal,而不含SAα2.6Gal。众所周知,流感病毒颗粒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病毒感染不可缺少的关键一步。 ■它的血凝素(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至少含有4个或以上碱性氨基酸,而人甲型流感病毒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精氨酸)。水解单个碱性氨基酸的酶体系为类胰蛋白酶,而水解成双碱性氨基酸的酶体系为福林蛋白酶(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几乎不含这种酶)。 只有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经酶裂解的流感病毒才具有感染性,未经裂解的流感病毒不具有感染性。 九、目前有人用禽流感病毒疫苗和特效药吗? 自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发生禽H5N1流感病例以来,国际上少数国家已着手研制人用的禽H5N1流感病毒苗。至今仅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进行过Ⅰ期或Ⅱ期临床试验,目前主要是做一些技术储备,即使临床试验全部完成,估计也无法马上加以广泛应用,其原因如下: ■至今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尚未突破人宿主的屏障,不具有人传人的能力,只能偶尔感染人。 ■谁也不能断定下次流感大流行病毒就是禽H5N1流感亚型毒株。 ■历史经验表明,流感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好坏取决于疫苗株的抗原性是否与流行株相匹配。基本上可以认为,能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禽H5N1亚型毒株,其抗原性肯定不同于当前所感染人的禽H5N1流感病毒株。 ■历史教训不可忘记:1976年美国判断猪(H1N1)亚型流感病毒将会引起世界流感大流行,在美国进行全民猪(H1N1)亚型流感病毒苗接种,结果不少接种者发生了格-巴二氏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即急性感染 性多神经炎,打了数十年官司。因此,人用禽流感病毒疫苗的安全应放在首位,宜慎重使用。 ■当前国际上所制备的人用禽流感病毒苗为裂解苗,由于抗体应答反应差,一般需加佐剂和两次注射接种,难免会产生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因此,只能确定禽H5N1毒株已造成流行时,方可加以广泛使用。 我国当务之急,应进行疫苗研制的技术储备:首发应用以我国人群中分离的禽H5N1毒株来进行研制;尽快掌握疫苗质控试剂制备的技术,解决质控试剂必须依靠外国的局面。 当前国际上用于抗禽流感病毒的药物有两种:一种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商品名为达菲(Tamiflu);另一种为M2离子通道阻断剂,如金刚乙胺(Rimantadine)。这两类药物均必须在发病后48小时内服用方可生效。 由于禽流感病毒病多发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和山区,一般经济不富裕,交通不便,医疗水平低。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发病数日。因此,至今关于上述两类药物在抗禽流感疗效方面资料很少。目前对患者主要仍采用支持疗法。 需指出的是,中药可能在治疗禽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 十、近期内H5N1病毒会引起流感大流行吗? 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自1997年以来,真使人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大家肯定不会忘记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发生禽H5N1流感事件。捕杀了150万只生禽,认为这样做避免了一次灾难,至少推迟了下次流感大流行的发生。但遗憾的是,禽H5N1流感病毒仍然在香港特区和周边许多国家发生。时过8年多至今仍未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近来仍有许多不科学的推测,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笔者相信任何人都不是算命先生,能准确地预见到下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将发生在何时、何地,是何种病毒所引起,但相信高致病性禽H5N1亚型毒株在近期内,至少今冬明春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甚微,其理由如下: ■史无先例:历史上从未发生禽流感病毒未经人体长期适应或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形成重配子就造成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情况。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最近国际上有些报道认为1918年西班牙流感病毒是直接来自于禽流感病毒。笔者个人认为这仅是个推测。大家较一致地认为1918年西班牙流感是由H1N1亚型毒株所引起,病毒颗粒的受体特异性属人流感病毒,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它的基因进化树接近于哺乳类流感病毒 。其次,1918年之前,从禽中仅分离到一株H7N7亚型毒株,禽中H1N1亚型毒株于1976年才被发现,而在公元前412年,希腊名医希波克拉第(Hippocrates)就记载了人中流感。据历史记载,1918年之前人群中就已发生过6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们分别发生在:1580年、1729—1733年、1781—1782年、1830—1833年、1889—1891年、1900年,表明人类中早存在有流感病毒。同时血清学追溯研究表明,1889—1891年和1900年分别为H2N2和H3N2亚型毒株所引起。 ■至今仍未突破人宿主屏障,并仍不具有人传人能力。 ■病毒分子生物学结果不支持。 ■流感病毒大流行株起源为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它的来源不一定都与禽流感病毒有关。 ■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因此,它不可能与宿主细胞DNA发生整合,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核内;流感潜伏期短,恢复快,病原对外界抵抗力弱,其病原要想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有大量的敏感宿主存在,使其连续不断地传种接代。 ■一些动物病毒如猴痘、腺病毒也能偶然感染人,但均不能在人群中造成流行。 ■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要想获得具有人传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两条途径:一条通过人连续不断地传代适应来获得人传人的能力,事实和流感病毒特性均指出了这条途径几乎不可能;另一条通过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配,来获得人流感病毒基因节段,同时,使其受体特异性由禽转变成人的流感病毒,并将其HA蛋白分子上的连接肽由多个碱性氨基酸变成单个碱性氨基酸。一想便知,其机率必定甚微。 人类应如何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威胁 ■首先应以正常心态来对待:对禽流感的危害需百倍警惕,因为它确实能感染一些人并造成死亡;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惊慌,谈禽色变,坚信禽流感可防可控,禽流感病毒病可治愈,人类最终必定战胜禽流感。 ■必须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我国要想短期内将高致病性禽H5N1流感病毒清除干净,可能性不大。只要禽中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存在,人类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治愈禽流感病毒病的关键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人类不仅要上管鸟、下管鸡、鸭、鹅,关键是人类要管住自己,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链。因为人类不知道自己是否对禽流感病毒易感,尤其儿童和孕妇应尽量远离禽,避免与活禽的不必要接触。坚决不宰杀、食用病/死禽,不购买未经检疫的肉和蛋,更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和蛋,房屋多通风,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勤洗手,平时多学习些禽流感防控知识。 ■生病时应尽早就医,以便得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加强禽流感监测和信息交流,发现家禽有不明原因死亡时,应及时报告当地有关防疫部门。 ■要放心吃经过检疫的煮熟的禽和蛋,一方面营养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我国养禽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郭元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先后任流感病毒研究室/国家流感中心副组长,副主任,主任,1972至今一直从事流感病毒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流感流行病学、流感病毒生态学及流感病毒疫苗等。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北京市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大流行应急组成员、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技术顾问。至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6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出版了专著《流感性感冒病毒及其实验技术》,并参与了20余部著作的撰写。 来源:科学
1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广东专家提出七条建议 防控候鸟传播禽流感
qujiangwen 2011-2-28 09:03
近日, 广东 省昆虫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今春禽流感的发生极可能与候鸟有关的观点,并提出三四月间候鸟北飞经过 广东 时,要密切注意其动向并采取相应对策。       据专家介绍,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巨大病原体蓄积库和传播媒介。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在88种野生鸟类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因此,禽流感除家禽传播外,也能通过野生鸟类进行传播。由于野生鸟类的迁徙性,控制和预防野生鸟类传播是防治禽流感最困难的环节。专家针对候鸟有关特性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第一,对3~4月间候鸟迁飞高峰期可能出现的禽流感疫情高峰期要进行预警。因为春末—夏初期间是候鸟北迁的高峰期,届时东南亚鸟类将在 广东 大量出现。因此要密切关注该时段出现的禽流感,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在 广东 省建立监测网络,重要地区设立监测点,同时在各自然保护区开展有关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情况;       第二,密切注意迁飞鸟类向当地鸟类传播禽流感。事实上,候鸟极易将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当地鸟类,从而形成以当地鸟类为主的近距离传播和以迁飞鸟类为主的远距离传播模式。而真正经常与家禽和人畜接触的,正是当地鸟类,特别是那些已适应人居环境的鸟类。所以,在疫情发生地区除注意迁飞鸟类外,还要留心当地鸟类与家禽和人畜的接触,特别是那些常出没于人居环境的鸟类。因为当地鸟类不迁飞,很有可能延长疫情出现的时间,要提醒民众不要和鸟类进行亲密接触;       第三,重视禽流感对野生鸟类的影响,采取特别措施保护珍禽,尽可能使其与人畜、家禽和其他野生鸟类分离。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和清理死亡鸟类,密切关注野外死亡鸟类的潜在危害?如对水源污染,有条件时要进行病毒检测;       第四,水源丰富地区的养禽场要重点监控,尽可能搬迁。由于候鸟多分布于水源丰富地区如沿海、大型内陆湿地?如水库、沼泽等?,因此以上地区周边养禽场要严格监控,若有条件尽可能取缔或搬迁;       第五,严格禁止野外捕鸟、猎鸟和吃鸟,可以避免和减少野生鸟类与人接触的机会;       第六,尽可能减少鸟类在养殖场附近的活动。要求养殖场加强卫生措施,及时严格处理排泄物、饲料残渣和垃圾,严防与鸟类直接接触;第七,提倡省际合作,进行候鸟传播禽流感控制和合作研究,在较大范围内监测候鸟途经的路线与区域,做好防范措施。(摘自: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0 个评论
关注流感疫情,近期处于病毒活跃期
qujiangwen 2011-2-23 09:29
2月18日预测的2011年2月中下旬全球可能会发生禽流感得到证实。详细请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9903do=blogid=414136 印 度再度爆发禽流感 发布日期:2011-02-22 来源: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讯 目前,印度已确认特里普拉邦东部城市-阿加尔塔拉市的一处政府农场发生禽流感。该农场的病鸭样本已被送往安全性极高的博帕尔市动物疫病实验室进行检测,随后被送往加尔各答的另一家实验室。两家实验室均确认,样本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目前,政府已下令宰杀该农场以及周边3公里以内的所有家禽并销毁禽蛋和饲料。同时,为防止疫情蔓延,划农场周边10Km以内的区域为监控区域。政府禁止在疫区进行家禽及其产品的交易活动,并关闭了农场10Km以内的家禽与禽蛋市场及商店。 原文链接: http://www.asian-agribiz.com/display.aspx?PageID=0MemberID=0screenheight=768screenwidth=1366 # 韩国庆尚南道出现禽流感 防疫当局高度紧张 2011-02-2711:2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据韩联社2月27日消息,韩国庆尚南道地区日前首次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使防疫当局忧心忡忡。   庆尚南道27日表示,国立兽医科学检疫院对庆南梁山市一家养鸡场进行了禽流感病毒检测呈阳性。梁山市25日对该农场饲养的300只鸡和100只鸭进行了宰杀和掩埋工作,将被检出禽流感的地点半径10公里指定为“管理地区”,开展紧急防疫工作。  此前的2004年和2008年,梁山市曾出现禽流感,遭到了重大损失。 (来源:韩联社 编辑:信莲) 孟加拉国多地饲养场爆发禽流感 疫情尚未得到控制 食品产业网 (2011年2月28日11:55)   近日,孟加拉国遭受禽流感袭击,包括首都达卡在内的多个地区100多个饲养场受感染,目前局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禽业经济损失超过10亿塔卡(约1400万美元)。   据悉,疫情的爆发是由于部分饲养场未将受感染的家禽做警示出售所致。家禽业也是孟加拉国主要产业之一,疫情的发生也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日本、孟加拉国爆发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食品产业网 (2011年2月28日16:08)   近段时间来亚洲成为动物疫情高发区域,继韩国朝鲜等国爆发口蹄疫疫情后,又有越南爆发禽流感,近日日本与孟加拉国也分别报告了H5N1型禽流感疫情。   据悉,日本新增四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确认超过22.4万只家禽有可能被感染,100只已经死亡,其余均被扑杀。   孟加拉国情况更为严重,该国新增了22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9.02万只家禽被感染,其中1.14万只死亡,其余被扑杀。 http://www.foodqs.cn/news/gjspzs01/201122816821961.htm 缅甸再度爆发禽流感 发布日期:2011-02-24 来源: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讯 2月23日,据缅甸一家媒体报告,H5N1禽流感袭击了缅甸西北部的实皆地区,当地的两家农场被检出禽流感病毒。 这是缅甸今年第二次爆发禽流感, 7-Day News媒体表示, 在过去的一周内,在Tantsle镇家禽农场中的死鸡身上检出禽流感病毒。 今年1月初, 禽流感袭击了缅甸Sittway地区,当时一家养禽场的700只鸡异乎寻常的死去。随后,有超过5,0000只疑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被宰杀。 在确认该地区再次遭受H5N1禽流感袭击后,缅甸当局为防止禽流感蔓延,下令销毁了周边75家养禽场中的52,000只鸡以及1,000只鸭。 缅甸当局猜测,禽流感可能来自候鸟或者来自周边地区进口的鸡,当局表示,整个冬天,美国候鸟到达了缅甸并在巴格地区的某些地方停留了下来。 缅甸畜牧业和兽医部门发出警示,寒冷地区的候鸟可能会将病毒带到缅甸并感染当地的家禽。 缅甸于2006年首次爆发禽流感,最后一次禽流感疫情爆发于2010年,当时缅甸多个地点的养禽场爆出禽流感疫情。 原文链接: http://www.meattradenewsdaily.co.uk/news/240211/myanmar_burma_bird_flu_strikes_again.aspx 印尼西爪哇地区爆发禽流感 发布日期:2011-02-28 来源:食品伙伴网 食品伙伴网讯 近日,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加鲁特市的两村庄内爆发一起禽流感疫情。 印尼当地畜牧局以及当地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通过向居民分发小册子与张贴海报的形式来宣传禽流感的预防措施。本月初,据印尼报告,印尼占碑省爆发一起禽流感疫情,疫情造成该地区的上千只鸡死亡。 原文链接: http://www.asian-agribiz.com/display.aspx?PageID=0MemberID=0screenheight=768screenwidth=1366 # 孟加拉国发布禽流感预警 2011-02-28 02:02:27 来源: 凤凰网2011年2月27日   由于禽流感突袭,孟家禽业损失已经超过 10 亿塔卡(约 1400 万美元)。禽流感已经袭击包括首都达卡在内的多个地区 100 多个饲养场,但局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分析人士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饲养场业主将受感染的家禽未做警示出售所致,建议国家建立有效监管和防治体系。据悉,家禽业是孟主要产业之一,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10227/3513233.shtml 美国流感达巅峰在122城市蔓延 37州广为流行 2011年02月23日 1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2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联邦卫生官当地时间21日说,美国去年秋季开始的流感季,起初感染病例不多,但现在已开始在50州流行,37州最为严重。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数据显示,上个月儿童因流感死亡的人数翻了三倍,从1月初的10人,增加为到2月5日的30人。CDC在18日公布了从去年10月3日至今年2月5日的疾病与死亡每周报告,该报告显示,1月至2月流感门诊的数量稳定增加。   目前尚无流感的确实病例数字,但每年2月进入巅峰期的流感,已经在122个城市蔓延,这些城市向CDC申报说,成人死亡有8%与流感有关,这被认为已达流行爆发的程度。   CDC发言人史金纳说,流感在去年12月开始盛行,并延续至今年1月和2月,这是正常的。纽约大学医学副教授席格说,今年有典型的流感季,时间很准,现在是流感的巅峰期,住院和死亡人数也符合典型流感季的情形。他说,每年美国约有20万人因流感住院,3万7000人因流感死亡。   史金纳强调,六岁以上的人现在打流感疫苗并不迟,因为流感会延续到3月,疫苗的数量也非常充足。CDC的报告指出,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有三种,包括流感A H1N1、流感A H3N2和流感B,其中最流行的是流感H3N2。史金纳说,与去年H1N1病毒横扫全球的情形不同,今年H1N1并非最流行的病毒,幸运的是目前的流感疫苗包括了这三种病毒,正合需要。   18州报告有儿童因流感死亡,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因流感B病毒死亡。CDC说,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因流感爆发而死亡的儿童是329人。
28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禽流感疫情预警:2011年2月中下旬可能会发生禽流感疫情
qujiangwen 2011-2-18 15:23
全球不断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在起源问题上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目前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疫情与候鸟迁徙之间的关系上,本人认为候鸟在传播禽流感病毒方面肯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需要争论的,争论的焦点应该集中在什么重要因素导致了禽流感的出现。本人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 预测近期(2011年2月份中下旬)会发生禽流感疫情 , 中国南部省份为危险区域,因为近期出现了影响禽流感变异的因素。 如果正确,可以为未来的禽流感疫情预测预警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成果发表中。 禽流感疫情与候鸟迁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源自饲养场的病毒 感染野生鸟类,尤其是水鸟 ,这使得 病毒 随着鸟类迁徙而发生扩散。2003年末到2004年初在东亚爆发的 禽流感 被认为验证了候鸟传播 病毒 的假设:疫症先在韩国南部,候鸟的中途站出现,然后途经香港,最后到达越南。由于香港相对卫生环境较好,以及先前已具有对付疫症的经验,病症并未有在当地造成大规模爆发。但卫生环境相对较差的越南,不单使禽鸟死亡,还对人类造成影响。至2004年1月尾已有接近20人死亡。 2005年期间,一条另外和重要的国际传播鸟中病毒的来源首次变得明显,但是对它的了解甚少。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至少目前一些迁徙水鸟携带有高致病性H5N1病毒,有时候它们长距离地飞行,将病毒传给其飞行沿途地区的禽类。如果候鸟的这一新作用在科学上得到证实,它将标志着H5N1型病毒与其自然野生鸟类宿主之间长期稳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2005年中期出现了支持这一变化作用的证据,这一证据自那时起得到加强。2005年4月末在中国中部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发生的6 000多只候鸟因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病毒而死亡的事件是极不寻常而且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在此事件之前,野生鸟类死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情况罕见,通常作为孤立的病例在禽类疾病暴发飞行距离之内发生。对比禽鸟中各种暴发病毒的科学研究发现,来自近期位于候鸟迁徙路线受染国的病毒几乎与从青海湖死亡候鸟身上提取的病毒相同。从土耳其最初两例致命性的人类病例提取的病毒实际上也与青海湖的病毒相同。 然而鸟类学者则指出,根据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规律,早在每年的11月末到12月初候鸟就已经基本完成从北向南的迁徙,此前在香港进行的无线电定位跟踪研究也显示,在仲冬季节几乎没有鸟类迁飞的活动。另据观测,绝大部分 水鸟 的越冬地位于北纬20度以北地区,只有白眉鸭和针尾鸭会迁至越南,然而其过境时间却在12月初。鸟类学者普遍认为从时间和空间上,2003年底爆发的 禽流感 与候鸟迁徙并无重叠,故此大部分鸟类学者并不认同候鸟传播病毒 的说法。 有专家指出,家禽日益成为流感病毒的传入和蔓延以及转变成高致病性(毒性)的基础,这些病毒过去大多为弱势感染,并局限于水禽。家禽数量的急剧增长解释了其中一部分原因,估计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地区的家禽数量接近60亿只。在迅速发展的大城市周围集中了主要养殖群。一半以上的家禽集中在中等规模至大型的集约化家禽养殖场上,这些养殖场已经建立相当严格的预防和控制(生物保障)措施。然而,相当大一部分家禽仍然由小农部门饲养,估计总共有2亿农民,每个农民养殖约 15只家禽,主要为鸭、鸡、鹅、火鸡和鹌鹑。宅院或村养家禽由觅食家禽和露天禽舍构成,暴露于野禽携带的病毒。水禽沿着东部和中部亚洲候鸟迁徙路径(从中国北部/西伯利亚至东南亚及南亚和西亚的公认迁徙路径),每个季节将流感病毒传播至宅院禽类养殖系统,使综合家禽病毒库中定期添加新的病毒,这可能是区域病毒分布的一些地理空间特征。然而,某些病毒型的快速蔓延涉及禽类分部门本身的传播机制,如涉及携带受感染材料的活禽流动或运输。活禽市场的风险看来十分明显,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关键的风险和控制点。因而病毒在宅院禽类中的传播可能容易得到解释。传入集约化养殖单位和这些单位之间的传染机制必须进一步加以研究,因为预期这些单位操作时的预防程度高(生物排斥),病毒的传入可能涉及活鸟以外的其他途径。高密度工业化养禽区一旦受到感染,病毒感染就会在这些单位内部迅速蔓延,产生的数量极大的病毒可能很容易传播到其他养殖单位、人和环境中。上述主要为假设的传播途径可总结为病毒从“候鸟迁徙路径转移到公路和小路”。 韩日调查称禽流感疫情频现与带病野鸟有关 2011-02-12 联合早报网 到底 禽流感疫情频现的诱因 是什么呢?韩国和日本近来频频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两国有关部门调查后均发现, 禽流感疫情频现的诱因和来当地过冬的带病野鸟有关。 韩国庆尚南道政府1日证实,泗川市一只死亡野鸭体内发现致命禽流感病毒。而韩国防疫部门2010年12月31日宣布,忠清南道天安和全罗北道益山地区的养殖场已被确认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为防疫情传播,韩国防疫当局已采取设置隔离区、加强消毒、大量宰杀疫点家禽等措施,但疫点周边10公里范围内饲养的鸡鸭达230多万只。防疫部门表示,由于禽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潜伏期,且该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难以在第一时间采取防疫措施;了解禽流感疫情频现的诱因很重要。 韩国防疫部门目前初步认为,候鸟是此次禽流感疫情暴发的“肇事者”,韩国今冬之初已从国内5个地区的野生鸟类中发现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疫情频现的诱因是什么呢? 2010年12月21日,日本富山县宣布,该县高冈市一只死天鹅被检测出体内含有禽流感病毒,进一步分析后确认是高致病性的H5N1型病毒。当天,鹿儿岛县也宣布,飞到该县出水平原过冬的一只白头鹤经确认感染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并死亡。同样在出水平原过冬的另3只鹤在简易检测中也出现阳性反应。 2010年11月29日,日本岛根县安来市一家养鸡场发现死鸡,后确认死鸡感染的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12月初,在发生疫情的养鸡场的方圆10公里范围内,检测人员又发现一只发病并死亡的野天鹅,其体内也携带H5N1型病毒,与养鸡场死鸡体内病毒“部分同源”。日本有关专家认为,野鸟很可能是岛根县禽流感疫情的“肇事者”。 分析出来禽流感疫情频现的诱因之后,相信距离发现病源已经不远了,希望人们早日解决疫情带来的影响。 http://jiankang.zaobao.com/news/yqtb/rhyq/1415.html
4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转发)
杨学祥 2009-1-9 13:44
禽流感病毒变异可能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08:1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陈青)北京市1月6日确诊一名19岁女子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这引起了上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昨晚,上海市卫生局紧急召集19个区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要求切实将包括防控禽流感等在内的本市冬春季好发传染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涉禽暴露人员的重点监测,建立预警制度,各发热门诊要加强预检以及相关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现行的《上海市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工作方案》,按照分级处置原则,人禽流感疫情分为四级:第一级是我国其他地区发现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或国外发生人禽流感疫情;第二级是本市或与本市接壤的外省发现动物间禽流感疫情,或我国出现人禽流感病例;第三级是本市发现人禽流感的疑似、确诊散发病例,或与本市接壤的外省发现多个病例,或我国出现人禽流感局部暴发流行;第四级是本市发现人禽流感在人群中局部暴发流行。疫情或病例发生后,如21天内未发生新的疫情或病例,将视疫情变化作相应调整。   据悉,本市已经确定人禽流感监测在43家流感监测点、4家禽类养殖场(其中青浦2家,嘉定1家,崇明1家)和南汇区周浦人民医院开展,并明确将监测重点锁定为涉禽暴露人员,即在禽类养殖、屠宰、加工场(户),活禽交易市场以及道口检查站设置监测点。在二级疫情状态下,暴露人员的监测点将扩大到本市所有规模禽类养殖场,监测实施每日报告;在三级及三级以上疫情时,监测点扩大到本市所有禽类养殖户、屠宰、加工、活禽交易市场以及道口。   据了解,根据相关要求,本市150家医院设置了发热门诊,实施严格的预检分诊制度,经预检分诊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必须在发热门诊就诊,而无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将不能确定诊断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就近转诊到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同时,54家医院设置了隔离留观室。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近日发布的疾病预报中再次提醒称,以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为主要代表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流感毒株变异快,极易造成大规模暴发流行。仅上世纪,全球性流感大流行就发生过4次,其中1957年、1968年、1977年均波及我国。而2003年以来东南亚不断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引起世界各国对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恐慌。世界卫生组织已多次警告:下一次流感大流行,极有可能会由H5N1禽流感病毒变异引起。 http://news.sina.com.cn/h/2009-01-08/081017001812.shtml 农业部专家称禽流感不会大范围暴发流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20:11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记者 于文静)记者8日从农业部获悉,针对当前正值禽流感高发季节,禽流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农业部要求各地采取强化免疫、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加强活禽市场监管、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抓实春节期间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五项措施加强防控。 父亲谈黄燕清发病过程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段时间,印度、越南等周边邻国不断暴发禽流感疫情,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国内疫情形势复杂,禽流感病毒污染面大,短期内难以根除,多种变异病毒同时存在,候鸟、野鸟传播病毒风险增加。此外,由于目前中国家禽养殖以散养为主,养殖环境条件差,管理落后,疫情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春节临近,家禽及其产品流通更加频繁,活禽市场交易非常活跃,极易造成病原扩散蔓延。   对此,农业部要求各级兽医部门加大防控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确保禽类产品安全。农业部要求,各地对新补栏畜禽、漏免畜禽和免疫不合格畜禽开展集中补免,确保免疫质量。重点加强病原学监测,对有可能引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立即上报。   据悉,由于采取切实有效防控措施,2008年6月份以来,中国没有发生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年共发生6起家禽禽流感疫情,未发生候鸟疫情。   农业部相关专家表示,综合分析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以及采取防控措施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全国禽流感疫情形势总体将保持平稳,不会大范围暴发流行,但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隐患仍然存在。 相关阅读: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08/201117005482.shtml
个人分类: 灾害预测|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1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