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交叉学科研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交叉学科研究工作者的7种心态及其启示
热度 2 After50 2020-5-31 16:55
交叉学科研究工作者的7种心态及其启示 吴超/STIPC 2020-05-31 1. 开放心态。 顾名思义,交叉学科研究就是需要跨学科和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和发展动态,并从中获得知识或启发或创意。因此,交叉学科研究工作者自然要用欣赏和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其他学科的东西。如果思想是封闭的,对别的学科的东西不闻不问、毫无兴趣,自然不可能达到交叉的效果,也不适宜从事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 2. 学习心态。 交叉学科研究需要不断学习别的学科的知识和新东西,因为一个人的知识面是非常有限的。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要了解别的学科的知识,就需要有不断学习的心态并随时随地不断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哪怕是别的学科的科普知识。但在学习别的学科的知识时,通常是有目的的重点学习,而不是系统的学习,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 3. 类比心态。 交叉学科研究工作者在学习和运用别的学科的知识时,通常不可能随便搬运过来就能使用,如果这样就太容易了。交叉学科研究更多的是从别的学科知识中得到启发,通常在运用别的学科的知识或方法等时,都需要经过类比,即举一反三,开展相似学习、相似创造、相似设计等。 4. 结合心态。 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的一个主业或比较熟悉的专业。在学习别的学科的知识和新东西的同时,都要时时刻刻保持如何将别的学科的知识与自己专业结合的初衷或目的,这样就不会失去可能的交叉机会或结合点,也大大提高了交叉研究的效率。 5. 互渗心态。 在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时,从别的学科学习和搬运一些合适的东西固然非常重要,也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主要目的。但也不要忘记,自己所熟悉的学科也可以被运用到别的学科之中,有时一个外行人也可以在外行中做出外行中的专家所意想不到的成就。因为交叉研究是可以互相渗透和互惠的。 6. 合作心态。 现在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时,能将别的学科知识就直接搬运或运用到自己的学科的机会已经很少了,否则交叉学科的研究就太简单了。通常我们只能从别的学科得到某种启迪或创意或想法,而且实施起来靠自己和自己学科的人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此时就需要能够善于利用别的学科的专业人员和与其他学科人员开展实质的合作,才能实现交叉的目标。 7. 前瞻心态。 迄今交叉学科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已经不是把别的学科的成熟知识与自己的学科结合就成了,因为这个一般人都会想得到,这种机会已经不多了。比较有可能的机会是把别的学科的新东西或是未成熟的东西与自己所在学科的新东西相结合,这样才可能做出新的成就。因此,交叉学科研究也需要有前瞻性和把握多学科的前沿。 有了上述几种心态,交叉学科研究工作在参加不同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查阅不同领域的文献资料、接触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参与不同领域的工作、等等,他们都不会产生抵触心情,他们都会觉得在哪里都有学习的机会,都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他们的知识面也相对会更加宽广,思维方式和创新也会更加丰富,因而也可能取得更多的成果。 上述的这几种心态,对于非交叉学科的科技人员同样具有帮助和启发及作用。
个人分类: 科研杂文|7817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交叉学科研究之路
热度 2 dsm9393 2019-8-7 15:29
我的交叉学科研究之路 M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ath 都世民 2019-8-6 ,我看到科学网一篇博客: “ 交叉科学研究者如何才能在他学科领域期刊发表科研成果?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1192704.html   ) . 这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交叉科学研究者如何发表自己的文章?其实发表文章与自己的文章有关,也与学术机构有关,还与审稿人有关 。研究的目的不完全在于发表文章,发表学术思想和学术论文是有差异的。有的学术机构每年都组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新的学术思想,会议录的文章只有一个页面,参加会议是要交费的。在我国没有见到这种学术会议,目前科学网博客能起到这种作用,其他网址也有这种功能,但审查情况都不一样,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审查结果。有的能够公开,有的不能够公开(即私有 ) 。 服从 国家需要参与交叉学科研究 一个人一生科研历程不是自己都能决定的,有的可以自己去选择,有的是根据需要进入其他学科,在我们国家从事科学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根据这些背景进行工作分配 。如果单位的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研究项目,而且没有自己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服从国家的需要去从事新的工作。我是学无线电,分配参与电磁场研究,主要是天线及微波器件。当我接受核效应实验的研究,这就是一个全新课题,而且是跨大学科,一方面需要研究天线罩表面温度的测量,以及其他参数的测量,还需要测量核辐射产生的电磁脉冲。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测试仪器、测试方法,都需要重新学习。在当时研究环境,全国一盘棋,一张介绍信就可以走遍全国,想学什么都可以。在工作结束时,科研报告是绝密的,不能发表。但这两年多的工作,让我尝试了交叉学科的研究。 参与边缘学科的研究 由于某些原因,想寻找天线与微波领域相关的研究,后来发现电磁兼容学科与天线有关,电磁兼容学科的测量天线,大多是宽频带和超宽频带,而雷达和通信天线都是窄波束、高效率、高增益,这与电磁兼容天线是不同的。电磁兼容天线要求全频段、各向同性。涉足电磁兼容天线可以扩大学科的知识面,既可以横向发展也可以纵向发展,而这方面工作又与计量测试有关,因此对计量测试的标准和规范也要进行学习,这些学习对于天线测量本身是有好处的,这么一来跨了两个学科,这一种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与单位的工作无关,领导不干预,也不支持。我在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不是很困难,因为电磁兼容学术期刊和会议有天线的栏目。但是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需要经费,而课题本身没有这种经费,所长不同意,无法参加。当时发表论文,不需要交版面费,因此发表文章不困难。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虽然不收费,但邮费要自己掏,过去工资很低,这个负担也不算小,但还能承受。 跨大学科研究 我退休以后,由于家属有帕金森疾病,另外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担心患痴呆症。于是以网络进行养老,避免无事可做,无追求的生活。同时可以寻找帕金森病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法以及相关知识。退休后从事这种学习和研究,如果没有网络,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坚持的。 跨大学科研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自己几十年从事电磁场方面的研究,何尝不知道 ” 隔行如隔山 ” , 很多专家学者研究了一辈子,当你跨入这个学科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到这个问题,当你有所发现时,你必然会问自己,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呢?你的想法根据充分吗?你怎么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就逼迫自己,从多个视角说明自己的想法,直接证明不了自己的观点,就去找旁证,让这些旁证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增强说服力,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一个发现,有一种证明就可以了,科学探索不会那么简单,这是交叉学科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因为爬过隔行的几座大山很不容易。当你真的爬过了几座大山以后,你才具有 ” 旁观者清 ” 的思维。 我 从事电磁场方面的研究 几十年,跨越到生物医学学科,花了几年的时间,最大的感受是没有 电磁场 通道,没有麦克斯韦理论,一旦找到电磁场通道,也就有了天线,这就与我所学的学科关联起来。可是这个问题却是全球性的,不是中国没有,别的国家也没有。直到今年,我从一本著作中才发现美国国防部提出这个研究课题,我们国家没有见到这方面的研究课题。 ( 详见 ” 国防生物与医学领域科技发展报告 (2017)/世界国防科技年度发展报告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卫生勤务与血液研究所, 王东根、贾向志、王磊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8 年 4 月 ) 。我在科学网博客中,发表了多篇文章讨论这些问题。 回想起这几年的交叉学科研究,如果不是退休,很难进行下去。因为所在单位不可能让你进行这种研究,加上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实验条件,有无成果很难预测。在单位进行科研,经常有考核,一个课题不可能几年时间结题,所以 从事这种研究 是很难的。参与这种研究,一定要有思想准备,要打持久战。 我感谢 科学网 和中国知网,科学网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文章,通常不带有倾向性观点,这就给学术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也给退休以后的科研人员,有了自我养老的条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用,不是" 废物式 " 养老。我编写的《多学科论眼》一书,全书 300页。经过一年的时间,中国知网才通知我审查通过,线上发表 。原来中国 知网没有 ”科学探索”这一类别,寻找这样的学术期刊也很难,审查就更困难。我曾经请教过”意得辑”网,没有找到结果。参与这方面研究的人,一定不要急躁,这不是短平快的课题。
个人分类: 博客|2670 次阅读|4 个评论
专题:学术论文全文本中的引用信息提取、分析及应用
timy 2017-11-26 17:07
专题 : 学术论文全文本中的引用信息提取、分析及应用 Special Issue: Citati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Scientific Documents 序 章成志(南京理工大学)、胡志刚(大连理工大学) 早在 1959 年前后,引文分析的先驱加菲尔德博士就提出“引文内容分析”这一想法。引文内容考虑文献被引时的具体语境,可用于分析引文作者的引用动机,在文献计量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学术论文全文本的获取不易、数据规模受限等原因,引文内容分析相关的研究开展并不多。 21 世纪以来、特别是 2010 年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学术论文全文数据(特别是 XML 格式的文本数据)获取更加便利,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挖掘等技术快速发展,包括引文内容分析在内的全文本内容分析研究重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近年来兴起的 BIRNDL 、 CLBib 、 BIR 等相关国际专题研讨会,着眼于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与文献计量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共同探索全文本内容的分析及其在文献计量、信息检索等领域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笔者组织了 3 篇专题论文,研究主题涉及学术论文全文本中引用信息的提取 、分析及应用。这里的引用信息,既包括全文本中引文被提及的次数和位置,也包括引用语境以及其中包含的内容主题和线索词。 在《考虑全文本内容的算法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一文中,王玉琢等人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十大算法为例,抽取其在论文全文中的被提及次数和被提及位置,并对十大算法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比较分析。这种提及次数和位置的被引统计和分析,不仅深化了对各种算法影响力的量化评估,也揭示出不同算法在引用时的差异,进而为算法影响力的综合评价奠定基础。 在《利用引文内容进行主题级学科交叉学科类型分析》一文中,徐庶睿等人基于引文内容和术语的抽取,探究主题层面下的学科交叉度计算问题,并根据总体学科交叉度指标和学科交叉的主题分布熵指标构建学科交叉分类的量化标准。这一实证研究发现学科交叉在微观主题层面的相关规律,是对学科交叉微观主题研究的有效探索,为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思路。 在《引用语境中的线索词分析——以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为例》一文中,胡志刚等人分析了引用语境中出现的人称代词、行为动词和连接词这 3 类主要线索词。由于线索词不同于内容词,它与研究领域和研究主题无关,因此更适合作为对引用语境分类的通用判别特征。通过对引用语境中线索词的抽取、统计和比较,对于理解引用语境的内涵,洞悉引用功能的类别,进而构建引用语境的分类模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专题就学术论文全文本引用信息的抽取和分析方法,及其在实体评价与学科交叉分析上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信息检索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科技全文本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大,针对科技全文本内容的引用信息提取、分析与应用将不断深入和扩大。本专题旨在抛砖引玉,同时也企盼相关领域学者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该研究方向的发展。 -------------------------------------------------- -------------------------------------------------- 3篇专题论文详情: 1. 考虑全文本内容的算法学术影响力分析研究 王玉琢, 章成志 摘要 从全文本内容分析的角度对算法的学术影响力进行分析。 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十大数据挖掘算法使用为例,分析不同算法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通过对1965年-2006年间发表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10 922篇学术论文的调研,从其全文内容中抽取6 001条包含十大数据挖掘算法的句子(简称算法句);针对算法句从提及论文数、总提及次数、提及位置等3个方面,对不同算法的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 以不同特征作为影响力衡量标准,十大数据挖掘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学术论文中的影响力有明显区别,在基于论文数、提及数和提及位置的评估标准中,SVM算法表现出较高的影响力,Apriori算法的影响力则明显低于其他算法。本研究为量化评估算法的影响力提供了新思路。 2. 利用引文内容进行主题级学科交叉类型分析 徐庶睿, 章成志, 卢超 摘要 针对学科交叉宏观研究不能刻画学科交叉主题,以及学科交叉微观研究仍处于主题挖掘研究阶段的现状,从内容层面解决主题学科交叉度计算问题,并构建学科交叉分类的量化标准。 首先,采集学术论文并解析引文内容;利用术语集获取术语和术语主题。然后,统计引文内容中的主题术语重复率。接着,计算学科间的主题学科交叉度。最后,基于主题学科交叉度分布熵,进行分类并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六个学科难以与医学在实践应用知识层面进行学科交叉;医学的理论基础与六个学科有明显的学科知识交叉。②学科交叉存在三种类型分别为:界内交叉、工具型交叉和界外交叉。综上,通过引文内容中的术语可以有效地计算主题学科交叉度,定量地研究学科交叉类型。 3. 引用语境中的线索词分析——以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为例 胡志刚, 孙太安, 王贤文 摘要 引用语境是科学论文中包含引用的句子,是对引文的描述性或评价性文字。通过提取和分析引用语境中的线索词,可以了解引用语境的一般特征。 以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JOI)期刊为例,选取人称代词、行为动词和连接词三类常用的线索词,分别计算它们在引用语境中的频次、占比和排序。通过比较各类线索词在引用语境和非引用语境中的存在度,识别引用语境中的常用句型和论证模式。 在JOI期刊中,引用语境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侧重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论述,既展现他人的工作,也展现作者的研究;偏重于研究方法类引用,常用的行为动词为usebase和study;强调通过转折和列举等逻辑方式进行论证,最常用的连接词位also和but。分析引用语境中的线索词,对于更好地理解科学论文中的引用的功能和动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
个人分类: 文本挖掘|7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