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evernote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杂谈 Evernote 印象笔记
zhaofeng 2015-10-8 20:56
随着最近对evernote的深度使用,越来越喜欢将所有的东西都扔进去。为了更好地用好印象笔记,前段时间购买了印象笔记的高级账户,还买了电脑玩物站长写的《Evernote超效率数字笔记术》和《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这两本书。 闲来在倒腾笔记分类的时候,看到新闻说是,Evernote的创始人菲尔·利宾(Phil Libin) 7月份从Evernote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上卸任之后,作为合作伙伴投入了风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的怀抱,诸多媒体、评论家都在讨论evernote即将倒下【1】【2】 ,再加上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的离职【3】(不过谷懿在微博上发文说是有人黑印象笔记 ),使得自己对印象笔记的未来有了一丝的担忧。 我的所有的笔记,日记,记忆都在这个里面。 我的所有的笔记,日记,记忆都在这个里面。 我的所有的笔记,日记,记忆都在这个里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是我依然坚信,印象笔记会做的更好,因为我需要 记录,储存 。 借用《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书封面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 “无法重来的人生,不想丢掉的记忆,用笔记收集,未来实现目标的动力。”记住“你会比以前做的更好。 还是 esor huang(异尘行者)说的对:工具永远都可以被取代,比起关心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考方法。 (下文转发 esor huang(异尘行者) 就Evernote写的文章 ) 所以,与其在这里纠结Evernote的未来,还不如思考如何做好自己当前的事情。也许未来还有更好的选择,毕竟工具的更新也是时代的进步么。 【1】《 是不是倒下的独角兽?这个问题对 Evernote 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http://36kr.com/p/5037530.html 【2】 Evernote 会成为下一只倒下的独角兽么? http://36kr.com/p/5035613.html?utm_source=site_search 【3】 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宣布离职 http://tech.163.com/15/0901/14/B2EFJ230000915BF.html 【转载文章】 Evernote 会倒吗?这不是我该关心的事情 今天因为大陆 36 氪的一篇「 Evernote 会成为下一只倒下的独角兽么? 」文章被台湾 INSIDE、数位时代等各大媒体平台转载,结果太多朋友 Tag 我,要我说说我的想法,那么与其在每个地方留言,不如就来简单写一篇心得吧! 比起关心工具,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们的方法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说,第一个角度是身为一个「生产力方法研究者」来看,工具的起起落落,并不是我在意的重点,因为我们应该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一套方法,有了这个方法,无论换到任何工具,其实一样可以成为有效率的人,而既然一样可以完成目标,使用什么工具又有什么关系。顶多就是因为一个工具的消失而觉得有些伤感而已。 其实,这个观念在去年的这篇文章我已经准备好答案: 事实上,我认为你不能依靠任何数字、网络工具。 工具,永远都可以被取代 第二个角度则是从一个「云端资料保存」的角度来看,之前 Google Reader 倒了,于是有 Feedly 和各式各样 RSS 阅读服务可以转移其资料。更早之前 Google Notebook 收起来了,于是 Evernote 也曾跳出来帮用户转移资料。不再更新的 Picasa 就自动转换到更智慧型的 Google 相簿。网路服务就是这样推陈出新,而后浪永远知道怎么把前浪也吸收进来,提供我们许多转移的功能,重点可能是我们能不能尽快习惯新服务而已。 改变,永远都值得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期待 第三个角度则是从「自我进步」的角度来看,我相信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工具都还不是最好的工具,所有的方法都还不是最好的方法,就像我这几年来讨论数字工作也不断在更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一样,如果要进步,有时候就是要能割断与过去的联系,勇敢跳到下一个阶段。这样来看,期待一个更好的工具与方法出现,对使用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每一个阶段我选择对我来说目前可以用的最好工具,使用我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方法,然后永远期待有一个更好的改变出现,这是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的价值。 但是, Evernote 真的「只是」笔记吗? 第四个角度则让我们回到 36 氪 的这篇文章中,其中有些观点我赞同,但有些观点则觉得有讨论空间。其中最有讨论空间的,就是这篇文章从硬件厂商的内建笔记功能、工具型软件的困境来讨论 Evernote 笔记功能的可取代性,但这可能没有看到的是: 真正需要 Evernote 的人,是将这个服务当成「个人知识库」与「第二大脑」,而非只是做做笔记的软件而已,如果从这个价值来看 Evernote ,目前可以取代的工具其实不多。 「第二大脑」这个价值我觉得是 Evernote 最重要的核心,只要 Evernote 能持续发挥这个价值,他就是一个对使用者来说最有意义的服务。而只要 Evernote 在这个核心价值上具有竞争力甚至无可取代性,他是不会那么容易倒的。36 氪那篇文章并没有真正看到 Evernote 的这项价值。 并且在这个网络资讯愈来愈庞杂、个人工作愈来愈繁琐、生活与工作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一个第二大脑的辅助,会是对每个人来说必备的方法,只是可能大多数朋友尚未发现而已。 所以,顶多就是这个第二大脑从 Evernote 换成某一个未来出现的更好的服务,但这个价值本身不会消失,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先从 Evernote 去练习与培养这个价值,我觉得也是深具意义的。 身为爱用者,我不担心 Evernote 会不会倒,只担心自己是否停止改变? 第五个角度则是我也赞同 36 氪 这篇文章提到 Evernote 错过协同合作功能的时机,因为协同合作真的是这个不再需要待在办公室的时代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虽然现在 Evernote 利用 Work Chat 等功能急起直追,但确实都还有点阳春,如果有一天 Evernote 可以真正成为多人第二大脑之间的协同合作服务,成为灵感、资料与想法的激盪管道,那这真的有机会成为更庞大的思考平台。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会倒,除了我们自己的想法、方法与经验。除非有一天我们的身体真的倒下,要不然思考与经历永远都有进步的可能性,而要进步就不能害怕改变,不害怕改变,那麽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正是我们永远可以充满乐趣迎接新挑战最好的场所。 比起 Evernote 会不会倒,我更害怕的可能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精益求精,或是这个世界不再有新工具出来挑战,旧工具不再思考改变,那可能才是使用者最值得担心的事情吧! 而对于电脑玩物的读者朋友们来说,你们更不用担心,因为就算改变的那一天真的来临,我相信我一定也已经在更早之前开始思考改变的方法,并且会持续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本文来自电脑玩物原创作者 esor huang(异尘行者),原文连结: Evernote 会倒吗?我该担心吗?
个人分类: 个人知识管理|14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象笔记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honghuicau 2013-8-28 10:09
印象笔记在科研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pdf
5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evernote方法
laplace 2012-5-19 16:58
我的evernote方法
最近关于evernote的新闻,毫无疑问是evernote为中国顾客单独设置服务器一事了,考虑到中国的网络之烂,在中国单独设置服务器,提高中国顾客的服务质量,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毕竟大环境无法改变 。 相关的新闻,可见“ Evernote将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 。 但是,有的人认为速度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却担忧自己的数据安全,那就自由地在”印象笔记“和”international evernote“之间作出选择吧。 而对我来说,自然是希望鱼与熊掌都要兼得,既要国际版的安全,又要中国版的速度。(如果自己或周围的人没有相关安全的例子,可能不知道安全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呵呵,那就忽略这个问题吧) 我其实非常能体会evernote作出这个决策的背景了,我之前在手机上用evernote时,就在google market上下载了evernote,希望用这个软件保留”厕所“和路上等瞬间时刻的灵感和感悟,可是用的时候会发现很痛苦,软件打开的非常慢(当然与我的手机有关系,毕竟是元老级别的里程碑一代),数据同步也很慢,完全处于无法忍受状态,灵感可不会等这迟钝的evernote,就像我进入电梯想趁着这个间隔打开“豆瓣读书”看会儿书,发现刚缓冲好,却要出电梯了。。。。我只好在手机上果断抛弃evernote,尝试了多种相关软件后,喜欢并且一直是用catch,该软件完全实现了我在手机上的需求,功能强大,打开迅速,完全为”灵感记录器“而生,当然其他功能比如照相、录音、定时提醒就没有使用上了。无奈现在catch网页版本超级的慢,经常刷新不出来。 现在有了evernote的中国特别版”印象笔记“,完全让我抛弃了catch回归到了evernote的怀抱。现在我的使用情况是: 1、前期用的国际版账户不动,依旧使用加州服务器,也就是登陆到international evernote账户中,该账户用于实验记录和总结等,属于纯粹的科研用途,在宿舍和实验室的两个电脑之间同步, 只在PC客户端上使用 ,不用插件,不用手机客户端登陆。 2、新创建了一个”印象笔记“账户,该账户不从PC客户端登陆(不得不吐槽一下,evernote免费版居然不能在两个账户之间自由切换),在 电脑前的时候 只使用网页版本, 在 接触不到手机的时候使用 android版本 ,另外chrome插件上的clearly插件也绑定到该账户(强烈推荐这个插件,这是evernote手握的一个大杀器,如果和其他笔记软件相比会有最直观的感受),另外手机上再安装上skitch,时不时来点自我设计并同步到手机客户端对应的evernote账户中。 备注:2013年5月18日做部分修改 catch notes:https://catch.co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利器:evernote
热度 4 laplace 2012-4-14 00:34
科研利器:evernote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软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了。虽然在evernote之外,也有很多知识管理软件可供选择,例如国内的wiz、mybase,后期出来的有道云笔记、麦库笔记等等,但国外的evernote却以一种易用、简洁和支持多平台等清晰的优势,成为知识管理软件中的翘楚。 evernote可以记录任何你想记录的思想,例如文字、声音、信手涂鸦;保存网络上的任何资料,从而逐渐成为你的大脑的记忆补充,让evernote帮你记住更多你大脑记不住和不必要记忆的事情。 而evernote在科研上的应用,我认为却和普通的记录、搜索有很大不同,有很多不同的侧重点。 不知道有多少人将evernote用在了科研上,我相信真正用evernote软件来协助科研工作的人,都会得出结论:“evernote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绝对超过我们初期的想象,它会不断提高科研的效率”。如同evernote CEO所期望的那样,让evernote成为用户的第二个大脑,我想如果你使用一段时间,绝对会对此话有深刻的体会。 人的大脑是进行记忆和处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惊人,主要体现在逻辑上和思维上,而不是记忆上,这也就是为何大部分人很自然的坚信,机器终究无法取代人的大脑的原因。有一句比较有意思的话“ 上帝 在造人时给了 人类 很强的 CPU ,给了 人类 无限的 HardDisk空间,只是给的 RAM不够大 ”,因此可以形象的说,evernote帮助我们扩充大脑的RAM,可以让我们快速的读取我们的记忆。 但如果我们使用evernote仅仅作为记忆来使用,绝对是大材小用了,而且很容易陷入知识管理软件使用中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将收集的资料当作自己的知识,实际上,任何资料没有做加工处理,都没有真正的属于我们,都不能算作我们的知识。 按照我的理解,evernote在科研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和扩充知识点 科研的第一步,永远都是先要知道别人做了什么,行业发展情况等基本信息,然后在全面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否则,想出来的good idea,做了一半甚至全部做完了,发现早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岂不悲哉(有不少的切肤之痛)。 因此,从开始选题,我们在evernote中建立的课题知识点就会随着我们的文献阅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饱满,我们对该课题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 而随着对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的知识点,从初期只有大框架的知识点,逐渐细化成小的知识点,前期的一个知识点,可能逐渐被切分成三个知识点甚至更多,就是我们知识越来越丰富的证明。 补充:当然,以上说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实现,但是我却没有发现哪个能够真正承担其这个重任,因为文献管理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像一些非文献的材料无法很好的管理等问题,而且我认为从文献管理软件中复制一下citation放在evernote中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2、建立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用evernote作为知识存储,只是第一个层次;更高层次的运用,是体现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中的逻辑关系的阐述。使用evernote提供的“笔记链接”功能,可以轻松的实现笔记之间的指向关系,也可以让我们轻松的建立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的整理。 3、 随时记录科研灵感 科研灵感的产生,就是一种知识的碰撞和逻辑的体现,“由此及彼”等升华,都是最简单的科研灵感诞生的驱动力。而good idea的出现,很多时候是灵光一现,不快速记录,就有可能会重新被大量的知识覆盖,从而让我们丧失绝好的机会。 这个时候,evernote就是最好的“灵感收集器”,灵感出现,快速在evernote中新建笔记,打字、绘图、语音,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用来快递记录灵感。 补充:记得之前有一个院士来做报告,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导师每天都会问他“今天有什么good idea了?”,我觉得很好的一个指导方式,因为idea的产生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优化,才能够成为可行的idea。所以,我就在evernote中专门新建了一个笔记本,叫做“每日灵感”,争取做到每日一个idea,虽然有时一个没有,有时冒出好几个,都督促自己记录下来,等以后再想起来的时候,再找到相应的笔记再做详细的补充和升级思考,idea就这么越来越有可行性了,至少我感觉,后期很多实验设计,都是很早想出的幼稚的idea的优化结果,而当要为了一个idea而去想idea的时候,估计就难办了。 4、其他功能 软件还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各有自己的喜好,只要有价值就好。因此,相信有很多比我厉害的evernote高手,会常用其他的功能,比如共享笔记功能,从而可以实现实验室资源的整合(这个要导师推动了,而且是要花银子的)。 囿于知识管理繁杂,我的水平有限,可能有很多没有说到的地方,本文算是抛砖引玉,希望从软件的角度提高科研效率的,都请尝试一下吧,或许,你会有更棒的发现。相信我,没错的。 备注1:2013年5月18日做补充和文字修改。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661 次阅读|5 个评论
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简介
热度 7 smilesun 2012-4-12 10:07
上周《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中给大家介绍了知识管理工具Evernote,下面是上课的视频。 在我自己的实验室已经在用evernote进行分享与协作,多终端同步以及便捷的多种咨询输入与保存是它极大的优势。 视频在线观看 http://dsxtmovie.ustc.edu.cn/dsxtMoviePlay.asp?cvid=1402 http://dsxtmovie.ustc.edu.cn/dsxtMoviePlay.asp?cvid=1403 视频下载 http://dsxtmovie.ustc.edu.cn/dsxtMovieRead.asp?cvUniqId=1104ccf728fc2782ea7ef51c1104ccf7b9bea13d1402 http://dsxtmovie.ustc.edu.cn/dsxtMovieRead.asp?cvUniqId=338791954edaa105d5f53590338791951e38c3ad1403 其它全部课件参见: http://biotech.ustc.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23page=1extra=#pid46251
11611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