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社会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学与工业文明的精神
benlion 2012-12-24 10:18
- 人格独立与群体协作精神 中西文化的差异与信仰的传统有关,儒(仕途)释(出家)道(隐居)都是非社区型传统和家族型祠庙,中国未从有过社会型宗教或信仰,有过也就是一个时期的共产主义信仰,当今社会各类信仰更是极为纷杂,还西方宗教和文化在比较早期就走向协作型、公共社会型的信仰和传统。 协作或群体合作精神应该是国民最缺乏的文化因素,相反在思维方面却最缺乏的是精细化和分析、个体独立精神;这两者是社会型的重要方面 - 比如,科学和学术研究共同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是建立在个性独立和群体协作的基础上,走向现代社会和创新型发达社会,必须建立起这样的文化精神。 另外, 我们的教育、研究和工业体系中缺乏的是技术学(technology),这是一种学问,不是一种技巧、技能(体能肢体训练),在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技术(比如转基因技术),在工程是实现新功能的技术(比如纳米加工技术),过多的是知识(比如方程式、书本知识的记忆)教育和技能(比如驾驶汽车、仪器和菜单操作)教育,在艺术领域也是更多如同体育的训练和模仿能力训练,缺乏的是新思维、新哲学理念的创新风格和表现方法的培养 - 技能型、操作型和知识型,不同于创新型、发明型和设计型。 技术(technology)是科学抑或是工程的技术?设计是工程抑或是艺术的美学? 功能的设计是一种美学原理,实现工程的方法在于技术,而技术的发明是一个操作程序的逻辑设计,逻辑、伦理和美学属于哲学思维的范畴;因此,需要的是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
个人分类: 体制|1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研究者主要类型划分
热度 2 vcitym 2012-5-1 10:04
中国科学研究者,按照亲社会性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一、学院型:指以高校、科研院所等“院内”为主要活动场地的研究者。亲社会性差,也是人们常说的书呆子气重的。又分两个亚型:一是成果型,一是非成果型。成果型主要是以发表文章为主进行的研究,或者是基础研究。其研究的东西很少受到社会大众的眼球关注,有点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味道。非成果型又可以分为两个小型,一是有大目标,准备十年磨一剑,小文章不发。另一个是根本没有东西发表,研究只是兴趣,完成本职最基本的工作而已。学院型研究者离不开“院内”,常年主要在院内活动,很少被社会化成“知名”。 二、社会型。指在高校、科研院所等“院内”有岗位,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社会上活动,即很多所谓的“知名专家”。他们有自己的研究基地(院内或院外),但更多地是到处发布各种“专家意见”,而这种意见有很多时候“被绑架”。见“70%的教授都是扯淡的”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10812do=blogid=414952 。这是中国特色,也是被妖魔化的主要对象,也是造成教育成TOP10中居于首位的主要贡献者。(引用网络顺口溜: 这年头,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 )。 三、综合型。指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研究者。又可分为两种亚型,一是学院社会型,一是社会学院型。学院社会型指那些跟多时间在院内做研究,是不是到社会上宣扬自己观点的研究者。他们一般有较好的学术道德素养,被社会同化程度低一些,坚持真理时候多一些。见“]浙江工商大学人文院长离职演说”http://bbs.sciencenet.cn/blog-219498-561349.html。社会学院型更多时间倾向于社会,少部分时间在院内。这些人有自己的学术观点,但比较趋行政化,靠政府或社会来扬名,而不是自己的学术扬名。 中国需要大力扶持学院型,支持综合型,改造社会型。有了这样的类型划分,我们的科技考评体系建立就可以简单化了。
个人分类: 杂谈|546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0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