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温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温室鲜花别样姣——应李学宽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3-3-2 18:44
温室鲜花别样姣——应李学宽
温室鲜花别样姣, 恰似蜡塑冰晶雕。 色彩妖艳凡间寡, 亚赛嫦娥品仙桃。 摄影 李学宽
个人分类: 风光有感|2189 次阅读|2 个评论
温室里的花朵
热度 23 lixuekuan 2013-3-1 11:17
温室里的花朵
江南春天已经来到,梅花已经凋谢。 黄土高原的春天还遥遥无期,河水还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冬钓的人不畏严寒站在冰上寻找自己的乐趣。 为了拍几张花只能去温室,温室的花朵总感觉没有野外的顺眼。 也许是心理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6130 次阅读|66 个评论
温室中的花与蝶
热度 4 zhanghq0121 2013-1-6 20:39
数九寒天,将香山植物园温室中的一组 花与蝶 献给各位老师,也盼望春天快点到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6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关于“大气温室效应”的疑问
热度 2 周少祥 2012-12-10 15:42
关于“大气温室效应”的疑问 温室效应——原本讲的是玻璃暖房增暖的物理机制。 但温室效应这一概念已基本上查不到它的源头了。最早的关于 “大气温室效应”的文献是傅立叶 (Joseph Fourier) 的论文“ M é moire sur les temp é ratures du globe terrestre et des espaces plan é taires ”,这篇文章反复被引用。 印象中,上初中时老师讲解的温室效应是:玻璃屋顶允许阳光进入、反射红外的效应——即玻璃辐射有选择性。 最近查看有关温室效应历史方面的文献,发现人们作了一个补充性说明:太阳辐射能被温室内的植物、土壤和其他物体吸收,这些能量转化为加热温室的热量。另外,玻璃屋顶不允许被加热的空气上升并与外面的冷空气混合也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是那种解释,问题的关键是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再辐射不是温室效应的重要部分。 大气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吸收与再辐射来自地球表面红外辐射的增暖机制,这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解释。 显然,“温室效应”与“大气温室效应”完全不同,继续沿用“温室效应”的概念属于用词不当,一些学者已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但是,有关“大气温室效应”的疑问并为因此而消失,反而更重了。因为,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 (N 2 ) 、其次是氧气 (O 2 ) ,二者占 95% 多,它们不是温室气体,不吸收及再辐射热辐射,试问,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再辐射的能量并不能被 (N 2 和 O 2 ) 吸收,何以使大气温度升高而制热?
个人分类: 气候变化|4302 次阅读|4 个评论
温室里的花朵和自然界野生的山花都是花。
geneculture 2012-11-26 01:34
温室里的花朵 和 自然界野生的山花 都是 花 。 前者 离开了温室几乎就不能存活, 后者 通常不仅得不到温室的待见,甚至还要面临着血雨腥风的洗礼,反复地接受“经风雨,见世面”的生存考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982do=blogid=62769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科学核证温室气体减排量?
kejidaobao 2012-7-26 14:38
怎样科学核证温室气体减排量?
——CDM折扣系数方法分析及对我国的对策建 文/佟 庆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关键问题,受到各国关注。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或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但可以在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等情况下实施自愿减排行动。1997年出台的《京都议定书》第12条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CDM)”,目的是既协助发达国家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其限制和减排承诺,又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贡献于《公约》的最终目标。二者可以通过一些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合作来实现这一双赢目标,即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境内投资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这些项目所产生的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可用于抵销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一部分限排或减排义务。全世界已在联合国正式注册的CDM项目数量已接近4000个,年均温室气体减排量合计约5.8亿tCO2e;其中我国项目近1900个,年均减排量合计约3.7亿tCO2e。CDM市场所交易的“商品”是一种非物质的“CERs信用”类型,概念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它的计算方法和核实、核证规则必须科学、合理。 《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即将到期,世界各国正在对2012年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及国际合作问题进行着自上而下的激烈谈判。其中最顶层的谈判议题是各国未来的减排目标和责任问题,在此议题之下也同时进行着多个技术性子议题的谈判活动,CDM折扣系数方法即是“CDM改革建议”子议题下的一项谈判内容。CDM折扣系数方法是指按照一个折扣系数对CDM项目可交易的CERs进行调整的核证方法。CDM折扣系数方法的始作俑者是欧洲的一些研究者,他们提出这项CDM改革建议的表面目的包括:要求发展中国家通过CDM也为“全球范围内的净减排”做贡献,使CDM“超越抵消机制”,这是首要目的;加强CDM的环境完整性,扣除“搭便车”的CERs比例;体现CDM对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等。 由于目前所建议的各种折扣系数方法均难以客观地量化折扣率,在国际层面难以达成共识,因此目前的讨论范围已聚焦于基于东道国国别设定折扣系数的方法。由此进一步衍生出了目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种CDM折扣系数的确定方法,即“东道国发展指数”方法:对CDM东道国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折算成美元)和人均排放与世界平均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可表示为公式(1)的数学形式。设计者宣称该算法以人均GDP和人均排放为指标,分别考查发展中国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能力和责任,体现了《公约》所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实际上是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造成了一种曲解。 发展指数=50%×人均GDP/世界平均水平+ 50%×人均排放量/世界平均水平(1) 由于在上述方法刚刚提出之时,计算出的我国的“发展指数”是小于1的(即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为了使我国进入“净贡献”的东道国行列中,该方法又提出了采用0.5作为比较基准的途径: 上述采用国际能源署(IEA)所公布的我国在2005—2009年间历年的人口、GDP和排放数据,分别对我国不同基准年的“折扣系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必然使我国的CDM项目减排量面临被打折收购的局面;在2005—2009年间的折扣系数已由0.39升为0.54,年均上升5.5%,折扣系数计算基准年会对我国的“净减排”份额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基准年越晚越不利,最不利的方案是按年更新折扣系数。 抛开发达国家为“CDM折扣系数方法”表面目的,从CDM作为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量化减排义务的抵消机制的本质来看,在2012年之后这种市场机制将面临发达国家需求不足、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由于美国、加拿大退出《京都议定书》,日本不参加第二承诺期,未来CDM市场的主要需求方仅剩欧盟,其年均需求量不超过1.2亿tCO2e(中创碳投公司预测数据),远低于现有CDM项目的减排量供应能力。可见,欧盟提出这一方法的实际目的是企图通过限制CDM的减排量供应能力来达到新的市场供需平衡。 《公约》所提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指发达国家强制减排、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而不是要求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分减排的责任。CDM的蓬勃发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在更宏观的部门或国家层面进行国际减排合作的市场机制新形式,可以为发达国家履行更高水平的减排目标提供诸多的成本有效的机会和帮助。因此,在目前形势下,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宏观层面,我国政府应坚持要求发达国家遵守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履行更高水平的减排义务。在CDM减排信用核证方法这一技术性问题的谈判上,应基于以下三个问题,明确提出对CDM折扣系数方法的反对意见:1) 方法学思路有悖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 其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折算人均GDP与真实汇率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学界争议大;3) 人为限制供应能力会造成对国际碳市场稳定性的干扰。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3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中生代全球气温波动的成因分析
热度 1 gzchengzhi 2012-5-11 11:02
晚中生代全球气温波动的成因分析
  我注意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的一次谈话 ,其中提到中生代晚期发生过多次的气候波动变化,出现时冷时热的现象。这一点用通常的理论难以解释。不过从最近发表的有关恐龙排放甲烷气体可能会产生温室效应的论文来看。这种气温的波动应该跟恐龙的活动有关。   我尝试着对 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 进行了改进 ,就是除了将重金属含量作为灭绝参数A来计算以外,另外再增加一个参数用来反映温室效应对恐龙数量增长的抑制。   当然温室效应是否会对恐龙数量的增长产生负面作用还存在疑问,但温室效应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确实会对恐龙产生危害。另外同重金属产生的负面作用相比,温室效应消失的也比较快,在恐龙数量急剧减少以后,就会出现温室气体被植物吸收并最终消失的现象。   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后,这里设重金属含量用A 1 表示,温室气体含量用A 2 表示,最终可以得到下面的三个方程:      在上述方程中e 1 比较小,反映出重金属消失得比较慢。而e 2 则比较大,反应出温室气体消失得比较快。   方程(3)还可以增加一个受制于资源限制,而导致恐龙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的一个项。如我在博文“ 地球自转轴倾角多大才适合恐龙生存 ”中的方程(6)中所引入的树高受限制的项一样 。这就跟马尔萨斯方程一致了。   通过前面的数值解的分析比较,该方程可能存在一个逐渐衰减的振荡解。该振荡解对应了晚中生代地球温度波动的现象。由于今天时间比较紧张,具体的计算结果明天再给出。    参考文献: 揭秘远古温室地球——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 . . http://www.cugb.edu.cn/readRecord.action?ID=1571. 科学网—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模型 - 程智的博文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67775.html. 科学网—地球自转轴倾角多大才适合恐龙生存 - 程智的博文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65218.html.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40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伤怀之美》
crossludo 2012-5-1 13:57
伤怀之美 作者:迟子建      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地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更确切地说,为人们带来了自己扼住咽喉的勇气。      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冬天的渔汛到来时,几乎家家都彻夜守在江上。人们带着干粮。火盆、捕鱼的工具和廉价的纸烟从一座座木刻楞房屋走出来。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一些狗很懂得主人的心理,它们摇头摆尾地看到上鱼量很大,偶尔又有杂鱼露出水面时,就在主人摘钩的一瞬间接了那鱼,大口大口地吞嚼起来。对那些名贵的鱼,它们素来规规矩矩地忠实于主人,不闻不碰。就在那年渔汛结束的时候,是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它在黄昏时分是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背信弃义乃至相互唾弃,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离开札幌后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在此之前已经领略过层云峡的温泉之美了。在北海道旅行期间一直大雪纷纷,空气潮湿清新,景色奇佳。住进依山而起的古色古香的温泉旅馆后,已是黄昏时分了,我洗过澡穿上专为旅人预备的和服到餐厅就餐。席间,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登别的露天温泉久负盛名。也就是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露天温泉只在凌晨三时以后才对女人开放。那一夜我辗转反侧,生怕不慎一觉醒来云开日朗而与美失之交臂。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以下是我在访日札记中的一段文字:      温泉室中静悄悄的,仍然是浓重的白雾袭来。我脱掉和服,走进雾中,那时我便消失了。天然的肤色与白雾相融为一体。我几乎是凭着感觉在雾中走动——先拿起喷头一番淋浴,然后慢慢朝温泉走去。室内温泉除我之外还有另外两人,我进去后就四处寻找露天温泉的位置。日语不通,无法向那两位女人求问,看来看去,在温泉的东方望见一扇门,上写五个红色大字:露天大风吕。汉语中的“露天大风”自不用解释,只是“吕”字却让人有些糊涂。汉语中的“吕”除了做姓氏之外,古代还指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代表一种音律。把这含义的“吕”与“露天大风”联系起来,便生出了“由风弹奏,由吕校音”的想法。不管如何,我必须挺身而出了。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我所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天堂的绝唱?那无与伦比的伤怀之美啊!我以为你已经背弃了我这满面尘垢的人,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与你惊喜地遭逢,你带着美远走天涯后,伤怀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      去年九月上旬,我意外地因为心动过速和痢疾而病倒了。一个人躺倒在秋高气爽的时节,伤感而绝望,窗外的阳光再灿烂都觉得是多余的。我盼望有一个机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在城市里我已经疲惫不堪。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历时十天的旅行开始了。省人大的领导考察沿江大通道,加上新华社、《光明日报》的两位记者和我的一位领导及同事陪同,不过二十人。船是“黑龙江”号,整洁而舒适。我们白天在甲板眺望风景,看银色水鸟在江面上盘桓,夜晚船泊岸边,就宿在船上。船到达边境重镇抚远,停留一天后,第二天正午便返航了。那时船正行驶在黑龙江上,岸两侧是两个国度:中国和俄罗斯。是时俄罗斯正在内乱,但叶利钦很快控制了局面。那是九月二十五日的黄昏,饭后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秋凉了,风已经很硬了,落日已尽,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我长发飘飘,那一时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女巫。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
个人分类: 文学艺术|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贵族到平民:你不知道的温室故事
dongzg101 2012-4-20 17:49
从贵族到平民:你不知道的温室故事 已有 29 次阅读 2012-4-20 17:33 | 系统分类: 科普集锦 | 关键词:贵族 温室 hidden 故事 使寒冬成为酷暑,使黑夜成为白昼。强大的现代化“植物工厂”,能轻易地实现这一切。但你可知道,最早的温室设施,不过是古罗马皇帝钟爱“黄瓜”的产物,而在发展盛行以前,温室其实只是富人的专利? 坐火车时,经常能看到窗边一闪而过的一排排大玻璃房子,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大玻璃房子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穿越时空的限制,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的温室”。 爱“黄瓜”,也爱温室 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帝国有一个爱吃蛇瓜(American cucumber,一种长相酷似黄瓜的东西)的男人,他热爱蛇瓜到了一年四季每天都要吃的程度。要知道,蛇瓜原产热带,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在农业基本靠天吃饭的古代,要保证一年四季都能获得这种作物实在是很困难。然而,这个男人做到了,只因为他是提比略(Tiberius)——古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罗马农学家科拉姆莱(Columella)和诗人马泰阿(Martial)等人的记载中,古罗马人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在世界上创造性地率先应用类似现代温室的概念。在蛇瓜可以正常生长的季节结束以后,他们往木箱中装上土,在里面种上蛇瓜,然后把木箱放进一个房间里,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玻璃,于是他们给房间装上云母薄片,既能使阳光透进室内,让蛇瓜吸收利用太阳光热,还能保持室内温度。现在看来,原理与现代温室无异。 富人的专利 温室在出现后的一千多年里,基本上都是富人专有。想想也是,如果不是有钱有势的人,谁会像提比略那样,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就专门修个房子?即使是如今看起来简单的温室,其建设费用也不会很便宜,并没有广泛运用于生产,因此温室变成富人的玩具也就不足为奇。但富人们在“炫富”的同时,无疑也推动了温室的发展。 建于19世纪的比利时皇家温室花园(Royal Greenhouse in Laeken),最初为皇家专用,现在已成为著名景点。 图:Wiki Commons 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有权有势的法国王室就在现代温室发展史上留下了鲜亮的印记。法王亨利四世曾经建造了向阳的拱形房屋来种植豌豆,以促进豌豆早熟;路易十四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最早将玻璃窗引入温室的建设中,建成了有简单玻璃屋顶的温室。十六七世纪的法国人热爱橘子,为了在冬天也能保护好橘树,他们专门有一种“橘子温室”(Orangery),在彼时的欧洲,拥有橘子温室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凡尔赛宫中就建有一座150多米长、13米宽、15米高的橘子温室。 除了橘子温室,凤梨也是那时温室里主要种植的作物。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除了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以外,还是一位富翁兼凤梨爱好者。他曾经花钱在自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维农山庄(Mount Vernon)建了一个凤梨温室,用来招待自己的客人。 温室成就史 如果追溯现代化温室的起源,还得回到13世纪的意大利。早期的温室主要是用于存放一些从热带地区带来的植物,由于技术的缺乏,早期温室往往都会面对保温的难题,温室的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对温室加温设备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历史。古罗马人在温室地板下建设管道来传递热气,法国人曾燃烧粪便来给加温,英国人则在17世纪动用过木炭和热水。 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已经配上各种设施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图:新浪网 在加温设备得到充分发展后,现代化的温室已经不再担心保温问题,既可以用热水管道也可以用热风炉;多年实践中探索出的温室建造方式和新的薄膜覆盖材料也提高了温室的保温能力。现代温室不仅可以加温,还可以通过帘幕系统对温室遮阴,或者使用可以循环水的湿帘和风机来给温室降温,真正做到冬暖夏凉。 在温室的发展过程中,玻璃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安装有玻璃的温室可以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来升温,既节能保温,又便于通风排湿。17世纪温室发展以英国和荷兰尤为兴盛,英王威廉三世曾在英国征收窗税,大大限制温室中玻璃的应用,直到1851年该税废除之后,伴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进步,温室建设才进入真正的黄金时期,很多大型的温室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 植物学的进步在历史上也促使温室从富人家里走向了大学这样的机构。1599年,法国植物学家朱尔斯•查尔斯(Jules Charls)设计制造了第一座实用玻璃温室,当时就是用来种植药用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被尊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的温室。在著名的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当时所在的圣托马斯修道院中的温室,对实验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功不可没。图:Mendel and the laws of genetics 现代温室,“植物工厂” 现代化温室面积能够覆盖1公顷的土地,其内部环境可以做到自动化调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荷兰是现代的设施园艺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玻璃温室,对当今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1750年法国博物学家Adanson的记述中,就已经记载了16世纪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在位时期,荷兰人用栎木建造加温温室的事情。 近几十年来,温室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在寒冷冬季为植物提供温暖环境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出了穴盘育苗技术,后来人们又在温室中加入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如计算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行走式喷灌系统等,做到对温室中的环境条件进行精确调控,其生产自动化程度堪比工业品的加工,这样的设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工厂”。植物工厂的育苗效率相比传统手段提高了七到十倍,节能三分之二以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产业龙头。 21世纪初,英国人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它位于英格兰的康沃尔郡,是英国庆祝千禧年的一项工程。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它,那就是一座大型植物园,两个大型温室分别为热带植物区和地中海植物区,还有一个露天植物区。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景点,还是建自一个废弃的矿坑! 现代温室,“植物工厂” 现代化温室面积能够覆盖1公顷的土地,其内部环境可以做到自动化调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荷兰是现代的设施园艺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玻璃温室,对当今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1750年法国博物学家Adanson的记述中,就已经记载了16世纪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在位时期,荷兰人用栎木建造加温温室的事情。 近几十年来,温室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在寒冷冬季为植物提供温暖环境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出了穴盘育苗技术,后来人们又在温室中加入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如计算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行走式喷灌系统等,做到对温室中的环境条件进行精确调控,其生产自动化程度堪比工业品的加工,这样的设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工厂”。植物工厂的育苗效率相比传统手段提高了七到十倍,节能三分之二以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产业龙头。 21世纪初,英国人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它位于英格兰的康沃尔郡,是英国庆祝千禧年的一项工程。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它,那就是一座大型植物园,两个大型温室分别为热带植物区和地中海植物区,还有一个露天植物区。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景点,还是建自一个废弃的矿坑! 史无前例的英国伊甸园工程,在巨大的多穹隆温室里,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从古罗马皇帝的木箱到现代的伊甸园,温室发展的过程漫长而卓越。图:Wiki Commons 史无前例的英国伊甸园工程,在巨大的多穹隆温室里,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从古罗马皇帝的木箱到现代的伊甸园,温室发展的过程漫长而卓越。图:Wiki Commons 参考资料: http://www.hobby-greenhouse.com/history_of_greenhouses.htm http://www.gabrielash.com/a-history-of-greenhouses.html http://www.oakconservatories.co.uk/conservatory_glass.htm http://faculty.caes.uga.edu/pthomas/hort4050.web/hort4050/op/op1/ghhistory.html Mendel and the laws of genetics,Heather Hasan,2005,Rosen Publishing Group.Inc 孤独的天才, 饶毅 设施园艺学, 张福墁主编, 2008,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http://www.guokr.com/article/12541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 guok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联系果壳网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7287do=blogid=561755 本文为博客大赛参赛博文 点击进入博客大赛
个人分类: 科研应用|1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贵族到平民:你不知道的温室故事
热度 1 qmjx 2012-4-20 17:33
(本篇与另一篇《 大波棒子来袭:餐桌上的玉米家族》 都已经发表在果壳网的自然控主题站,经过该站编辑帮助修改,特此感谢。) 使寒冬成为酷暑,使黑夜成为白昼。强大的现代化“植物工厂”,能轻易地实现这一切。但你可知道,最早的温室设施,不过是古罗马皇帝钟爱“黄瓜”的产物,而在发展盛行以前,温室其实只是富人的专利? 坐火车时,经常能看到窗边一闪而过的一排排大玻璃房子,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大玻璃房子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历程?穿越时空的限制,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我们不知道的温室”。 爱“黄瓜”,也爱温室 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帝国有一个爱吃蛇瓜(American cucumber,一种长相酷似黄瓜的东西)的男人,他热爱蛇瓜到了一年四季每天都要吃的程度。要知道,蛇瓜原产热带,喜欢高温多湿的环境,在农业基本靠天吃饭的古代,要保证一年四季都能获得这种作物实在是很困难。然而,这个男人做到了,只因为他是提比略(Tiberius)——古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罗马农学家科拉姆莱(Columella)和诗人马泰阿(Martial)等人的记载中,古罗马人为了满足皇帝的愿望,在世界上创造性地率先应用类似现代温室的概念。在蛇瓜可以正常生长的季节结束以后,他们往木箱中装上土,在里面种上蛇瓜,然后把木箱放进一个房间里,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玻璃,于是他们给房间装上云母薄片,既能使阳光透进室内,让蛇瓜吸收利用太阳光热,还能保持室内温度。现在看来,原理与现代温室无异。 富人的专利 温室在出现后的一千多年里,基本上都是富人专有。想想也是,如果不是有钱有势的人,谁会像提比略那样,仅仅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就专门修个房子?即使是如今看起来简单的温室,其建设费用也不会很便宜,并没有广泛运用于生产,因此温室变成富人的玩具也就不足为奇。但富人们在“炫富”的同时,无疑也推动了温室的发展。 建于19世纪的比利时皇家温室花园(Royal Greenhouse in Laeken),最初为皇家专用,现在已成为著名景点。 图:Wiki Commons 在欧洲历史上,曾经有权有势的法国王室就在现代温室发展史上留下了鲜亮的印记。法王亨利四世曾经建造了向阳的拱形房屋来种植豌豆,以促进豌豆早熟;路易十四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还最早将玻璃窗引入温室的建设中,建成了有简单玻璃屋顶的温室。十六七世纪的法国人热爱橘子,为了在冬天也能保护好橘树,他们专门有一种“橘子温室”(Orangery),在彼时的欧洲,拥有橘子温室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凡尔赛宫中就建有一座150多米长、13米宽、15米高的橘子温室。 除了橘子温室,凤梨也是那时温室里主要种植的作物。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除了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以外,还是一位富翁兼凤梨爱好者。他曾经花钱在自己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维农山庄(Mount Vernon)建了一个凤梨温室,用来招待自己的客人。 温室成就史 如果追溯现代化温室的起源,还得回到13世纪的意大利。早期的温室主要是用于存放一些从热带地区带来的植物,由于技术的缺乏,早期温室往往都会面对保温的难题,温室的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对温室加温设备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历史。古罗马人在温室地板下建设管道来传递热气,法国人曾燃烧粪便来给加温,英国人则在17世纪动用过木炭和热水。 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已经配上各种设施来调节温度和湿度。 图:新浪网 在加温设备得到充分发展后,现代化的温室已经不再担心保温问题,既可以用热水管道也可以用热风炉;多年实践中探索出的温室建造方式和新的薄膜覆盖材料也提高了温室的保温能力。现代温室不仅可以加温,还可以通过帘幕系统对温室遮阴,或者使用可以循环水的湿帘和风机来给温室降温,真正做到冬暖夏凉。 在温室的发展过程中,玻璃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安装有玻璃的温室可以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来升温,既节能保温,又便于通风排湿。17世纪温室发展以英国和荷兰尤为兴盛,英王威廉三世曾在英国征收窗税,大大限制温室中玻璃的应用,直到1851年该税废除之后,伴随着玻璃生产技术的进步,温室建设才进入真正的黄金时期,很多大型的温室就是从那时留下来的。 植物学的进步在历史上也促使温室从富人家里走向了大学这样的机构。1599年,法国植物学家朱尔斯•查尔斯(Jules Charls)设计制造了第一座实用玻璃温室,当时就是用来种植药用植物。 值得一提的是,被尊为现代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的温室。在著名的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孟德尔当时所在的圣托马斯修道院中的温室,对实验的顺利开展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功不可没。图:Mendel and the laws of genetics 现代温室,“植物工厂” 现代化温室面积能够覆盖1公顷的土地,其内部环境可以做到自动化调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荷兰是现代的设施园艺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玻璃温室,对当今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1750年法国博物学家Adanson的记述中,就已经记载了16世纪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在位时期,荷兰人用栎木建造加温温室的事情。 近几十年来,温室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在寒冷冬季为植物提供温暖环境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出了穴盘育苗技术,后来人们又在温室中加入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如计算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行走式喷灌系统等,做到对温室中的环境条件进行精确调控,其生产自动化程度堪比工业品的加工,这样的设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工厂”。植物工厂的育苗效率相比传统手段提高了七到十倍,节能三分之二以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产业龙头。 21世纪初,英国人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它位于英格兰的康沃尔郡,是英国庆祝千禧年的一项工程。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它,那就是一座大型植物园,两个大型温室分别为热带植物区和地中海植物区,还有一个露天植物区。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景点,还是建自一个废弃的矿坑! 现代温室,“植物工厂” 现代化温室面积能够覆盖1公顷的土地,其内部环境可以做到自动化调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荷兰是现代的设施园艺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玻璃温室,对当今世界设施园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1750年法国博物学家Adanson的记述中,就已经记载了16世纪荷兰国父威廉一世在位时期,荷兰人用栎木建造加温温室的事情。 近几十年来,温室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在寒冷冬季为植物提供温暖环境的场所。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发出了穴盘育苗技术,后来人们又在温室中加入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如计算机等自动化控制系统、行走式喷灌系统等,做到对温室中的环境条件进行精确调控,其生产自动化程度堪比工业品的加工,这样的设施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植物工厂”。植物工厂的育苗效率相比传统手段提高了七到十倍,节能三分之二以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产业龙头。 21世纪初,英国人建设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伊甸园工程(Eden Project)。它位于英格兰的康沃尔郡,是英国庆祝千禧年的一项工程。如果简单概括一下它,那就是一座大型植物园,两个大型温室分别为热带植物区和地中海植物区,还有一个露天植物区。尤为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景点,还是建自一个废弃的矿坑! 史无前例的英国伊甸园工程,在巨大的多穹隆温室里,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从古罗马皇帝的木箱到现代的伊甸园,温室发展的过程漫长而卓越。图:Wiki Commons 史无前例的英国伊甸园工程,在巨大的多穹隆温室里,种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植物。从古罗马皇帝的木箱到现代的伊甸园,温室发展的过程漫长而卓越。图:Wiki Commons 参考资料: http://www.hobby-greenhouse.com/history_of_greenhouses.htm http://www.gabrielash.com/a-history-of-greenhouses.html http://www.oakconservatories.co.uk/conservatory_glass.htm http://faculty.caes.uga.edu/pthomas/hort4050.web/hort4050/op/op1/ghhistory.html Mendel and the laws of genetics,Heather Hasan,2005,Rosen Publishing Group.Inc 孤独的天才, 饶毅 设施园艺学, 张福墁主编, 2008,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http://www.guokr.com/article/125416/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 guokr.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联系果壳网 。
4708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温室建设的思考?
热度 2 xibeihu2008 2012-3-26 16:56
温室种植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短短几十年我国的温室面积稳居第一。温室种植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温室的建设样式可以简单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单体塑料大棚等,建设过程也是通过建设一定的围护结构与覆盖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日光温室的建设,大部分是基于耕地之上的,虽然提高了耕地的使用周期,但是围护结构的占地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遮阴的影响。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一般在30%~70%(种植面积与建设面积比值),如果以建设面积来考虑土地产出也未必能达到我们的预期。 温室的墙体和基础的建设材料一般多为砖、混凝土等,部分日光温室采用机筑土墙形式。日光温室预计建设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5~30年,那么15年之后,耕地上的废弃温室的砖、混凝土会对耕地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是不是也成为了荒地进而再利用为建设用地,简单的来说温室是从耕地到建设用地的一种过渡。另外就是温室的小气候和不正当的管理易造成土壤的盐渍化、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学者调侃说,建一座日光温室毁坏一片耕地,可能就是基于此处吧。所以来说,温室更适合建设于非耕地上,发展无土栽培等。 那么如何更好的发展温室,而有能避免以上的问题的呢?个人认为,一是通过温室结构建设的调整,开发新型建设材料;二是改善温室管理,降低土壤退化。 好久没有写过东西了,文笔太差,请大家见谅。一句话,温室发展应该避免对耕地的破坏。
21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岁末参观花房感赋》有感
热度 10 杨学祥 2012-1-1 07:09
读《岁末参观花房感赋》有感 杨学祥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花自芬芳雪自寒,天造万物物自怜。 恒温四季留春色,莫将天堂换人间。 冬惧雪,夏避炎,温室花朵久远难。 巧设机关终有尽,谋事在人成在天! 鹧鸪天 岁末花房感赋 钟炳 2011-12-31 07:32 鹧鸪天 岁末参观花房感赋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大地荒寒草木贫,花房却见物华新。 芳姿半展花娱目,绿意初胎卉醉人。 梅有雪,竹成文,芝兰蕙芷任东君。 不经彻骨严冬日,争识春光最可珍!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025do=blogid=523847
个人分类: 诗词|3301 次阅读|19 个评论
雨林故事:艳若红火炬的瓷玫瑰
热度 4 liaojp 2011-7-18 13:22
雨林故事:艳若红火炬的瓷玫瑰
瓷玫瑰(Etlingera elatior)姜科火炬姜属的草本植物,又名火炬姜。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丛生。株高3~6米;叶互生,二行排列,长圆状披针形,叶色深绿,头状花序由地下茎抽出,挺直,直径15厘米左右,苞片粉红色,肥厚,瓷质或蜡质,有光泽,层层叠嶂,如熊熊燃烧的火炬,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美艳动人。瓷玫瑰花形独特,花色艳丽,具有玫瑰的艳丽和牡丹的华贵,观赏价值非常高,同时,由于它的苞片革质肥厚,保水能力强,不易失水,因而保鲜时间长,在常规下可保持半月之久而不衰,成为了一种新颖的高档插花材料。 瓷玫瑰原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被用作上等的鲜切花素材。瓷玫瑰还有1个栽培变种红瓷玫瑰,叶面深绿,叶背紫红,花深红色,花上部唇瓣饰以金边,十分妖娆艳丽。 1 2 3 4 5
7829 次阅读|6 个评论
Franklin公园的温室
热度 2 xuyingxiao 2011-4-7 08:56
今天傍晚温室免费开放,温室外景: 温室里正在孵化的蝴蝶。 温室飞舞的蝴蝶。 动手区域,蝴蝶能看到紫外线,查看蝴蝶眼中的世界,装饰蝴蝶翅膀,透过双筒目镜体验蝴蝶复眼所看到的世界。 内部装饰 各个馆不同的植物和风景。 各种花争奇斗艳。
个人分类: 生活|34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大量采用太阳能可能会导致地球愈来愈热
xznuwang 2010-8-21 22:32
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以及传统能源的耗尽 近年来,太阳能正在被广泛使用 就目前来说,现阶段使用的和将要被使用的太阳能电站的功率相比较10年前的来说 扩容了不知多少倍 这其中得益于单晶硅和多晶硅,锂电池以及光电转换技术的进步 展望将来,直接使用太阳能将会是一种非常时尚和随意的行为。 好处很多,但辉煌和乐观的背后,却很少有人去思考 众所周知,目前地球的表面温度正在逐步升高 这可以从极地大洋考察的关于北极圈冰层融化事件得到印证 地表温度的升高受益于诸多因素,很多因素是不言而喻的 就以前来说,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温室气体 可是对于以后,有可能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于太阳能的广泛使用 把地球比作一个容器,每天太阳辐射进来的热量M是一定的 辐射到地表的热量,有大部分被反射回了宇宙C,部分被海洋吸收A,促成了海洋温度的恒定,部分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和作用沉积了下来B。很久以前的时候,其中存在一定平衡,使得地球温度长期缓慢增加。 储存在大气中的热量:S=M-C-A-B 温室气体的存在,使得部分热量又被反射回了大气层k*C。 储存在大气中的热量:S=M-C-A-B+k*C 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得每次被反射回的热量在不断增加,增量的热量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的加速度变大。 考虑温室气体均匀增加,热量的增加速度可以表示: alpha=S/△t=【M-C-A-B+(k+△k)*C】/△t 这是在没有大量采用太阳能以前的时候,地表温度升高的普遍分析。 在考虑了太阳能被广泛收集的因素之后,事情变得有些复杂了。 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可以收集的太阳能更多了。 此刻地球这个容器通过光伏技术收集的热量D可以表述成这样。 D=l*M 同时,反射回宇宙的能量在更加变少。 大量被收集的太阳能最终会通过电网被传递到千家万户,然后转化成了热量,散发到了地球大气中。 这样一来,地表温度升高的加速度将会随着太阳能收集装置的飞速扩张而加大。 此时,温度身高的加速度大概可以表示为 alpha=S/△t=【M-C-A-B+(k+△k)*C+l*M】/△t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作用,导致了该过程不可逆转 可想而知,如果该增速不被控制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人类就可以非常容易尝试到热锅上的蚂蚁的感觉 就今年的夏季来说,温度超过35℃的天数相比去年来说变多了 这可能是这种感觉的一个预演 温度的升高,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就是水蒸气的蒸发 空气中蒸汽变多,极易引发的事件就是夏季降水概率同比变大,由此引起自然灾害增多也变成了一种可能 相比较而言,冬季降雪概率在减小,暖冬会越来越多 更多的改变以往习惯的气象会一如既往和愈发不可收拾 如果想要减缓这种恶化,目前最重要的是吸收或者消化掉部分温室气体,或者在大气层上作出很多的导管,输出部分热量,减缓地球表面沉积下来的热量 这样,也许我们自己或许会找回一点过去的感觉,至少达到一个缓慢的动态热力平衡态。 可惜,这方面的报道鲜有。 人类自己把自己放到了烤箱,然后慢慢地烤熟了自己,最后却不知道美餐被谁享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436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诞生了世界一流的温室群景区
liaojp 2009-3-28 11:05
世界植物奇观华南植物园温室群景区 从高空俯瞰花城,四朵巨大的木棉花静谧地盛开在华南植物园。 漂在水上的木棉花艺术地再现了亚洲、非洲与美洲热带雨林暨亚马逊河谷雨林的神秘与奇特的生物景观。水下森林环抱着奇花异果,展现了植物世界的纷繁与浩瀚;非洲、美洲、澳洲和中国沙漠植物簇拥着一柱擎天的武伦柱 , 营造了世界著名的三大沙漠区风情和中国西域大漠的雄风古韵。南极 / 北极植物掩藏于高山、亚高山植物世界,显现了遥远国度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热带雨林温室、植物水族馆 - 奇花异果温室、沙漠温室、亚热带 - 南极北极植物室与室外稀树草原景观遥相呼应,浑然一体,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植物、从南极北极植物到沙漠植物景观,从奇花异果到水下植物王国,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世界植物奇观和赋予美丽传说的植物世界,形成了集世界植物大成的世界植物博物馆,诠释了世界植物科学之旅的神秘与梦幻,将成为一日游世界的经典旅游景区。 世界植物温室群景区是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共建华南植物园工程的重点大科学项目,于 2004 年底动工兴建,为世界的大型异型钢结构建筑。景区总占地面积 75000 ㎡,总建筑面积 13000 ㎡,建筑最高高度 27.4 m 。其中热带雨林温室 7607 ㎡,高山 / 极地植物室 1200 ㎡,奇花异果温室 1558 ㎡,沙漠植物温室 777 ㎡,植物水族馆 1500 ㎡,共收集植物种类约 5000 种。 世界植物温室群景区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旅游于一体,具有优美的园林外貌、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公众展示了全球植物生态型,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和最富特色的园林景观,是世界最大型的植物景观温室群景区。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4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牡丹江地区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技术及应用
kerer009 2009-3-13 10:39
牡丹江地区温室冬春茬黄瓜生产技术及应用 牡丹江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冬季蔬菜生产中基本采用日光节能温室来进行,冬季蔬菜生产对填补当地冬季蔬菜生产空白、丰富市场蔬菜供应商品种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牡丹江地区冬季严寒,日照时数少,这对保护地生产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温室冬季蔬菜生产技术难度高、产量低、病害严重。为此,本文对总结以往牡丹江地区温室冬春茬黄瓜的种植技术经验,为生产实践提供应用参考 1品种选择   黄瓜品种选自天津黄瓜所的津春三号,津春三号具有抗病丰产、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除黄瓜品质性状外,其他性状均优于长春密刺。 2培育壮苗  采用8cm×8cm塑料营养钵进行育苗。基质选用园田土、马粪、优质粪、炉灰以5:3:1:1比例配制;秧苗生长期间浇灌含有N、P、K、Ca、Mg等多种元素的营养液;秧苗生长所需的地温最好由地热线加温,控温仪自动调控温度。   12月10日左右黄瓜种子使用“多菌灵”1000倍液消毒后,催芽播种。黄瓜幼苗期对温度主要措施是:前期气温要求26~28℃,子叶展平后及时通风,控制白天温度22~26℃,夜间温度13~15℃,地温控制在18~20℃,以防止幼苗拔高徒长并协调幼苗地上地下部分的协调生长,同时也有利于雌花分化。也可在育苗期苗床上夜间覆盖无纺布和薄膜保温。 3定植 黄瓜苗龄50天左右定植,一般在大约在2月初左右开始定植,这个时期正值太阳光光照强度开始明显增加,此期定制有利于秧苗快速扎根生长。   在温室内开南北向宽窄行相间的垄,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垄高15cm。宽行的垄沟以后为作业通道和后期灌水之用,窄行垄沟左右两垄之上覆盖幅宽70cm的地膜,前期在窄行垄沟实行膜下灌水,浇完水封严,满足秧苗定植时对透水的要求,又不提高空气相对湿度。 4定植后管理  立春定植黄瓜,每亩定植3600~4000株,应选晴天上午进行定植,温室内气温控制在33℃以下,地温达到15℃以上。秧苗开始甩蔓前应及时吊线牵引。黄瓜初花期应促根控秧,严格控制水分,根瓜座住前基本不供水,除非将要发生过旱的现象才可以灌水,即使灌水也要把水浇到垄沟里避免过旱即可。加大昼夜温差,白天超过30℃放顶风,20℃时闭风口,气温降至15℃是盖苫。力争在早晨揭苫时温度不低于12℃。根瓜近10cm时开始浇水,同时施尿素5kg/催苗,随后选择中午放风除湿。一般3月中旬进入采收期开始,根据土壤水分状况3~5天浇水一次。坚持先收瓜后浇水,阴天更要坚持中午适当放小风以降低空气湿度。结瓜盛期放风量加大,,需水量也加大,改为大行间追肥灌水,浇水应选晴天早上进行,阴天不浇,严禁雨天灌水。出现侧蔓及时摘除,但不能摘心,龙头接近屋面时及时落蔓,打掉下部老叶。 进入四月后,受牡丹江地区所处的特殊气候影响,冷暖交汇的天气状况决定了四月的牡丹江地区天气与三月份相比,阴雨天多云天气相对较多,导致温室内温差较小,夜间温度上升,这个时期正值采收盛期。因此,促进同化产物向果实转移是这个阶段管理的关键,除勤打底部老叶,水肥管理跟上外,要求早上早揭棚,中午过后尽可能放风。注意夜间最低温度15℃以上时,在不刮大风或下雨时应整夜放风。 进入六月后,要及时除去地膜,以防温度过高伤害黄瓜根系,从而尽可能地延长黄瓜采收期,一般冬春茬黄瓜在六月中下旬结束生产,产量在3,000~4,000kg/亩左右。 5病虫害防治  温室蔬菜常见的病害侵染传播与病原菌来源、传播途径和环境因素有关,防病应当首先立足于预防,利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避免病菌带入,切断病菌传播途径以及控制温室的温湿度,给蔬菜创造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以提高植株集体免疫力。常见的措施包括使用药剂或热汤对种子进行消毒,温室内外清除残茬并及时拔除感病弱株。此外还可通过调节温室的温湿度来抑制病害的发生, 例如黄瓜霜霉病侵染温度10~25℃,叶面存在水滴,相对湿度大于83%,发病温度为15~22℃,而低于15℃或高于28℃,相对湿度50%~60%均不易发病。因此应在夜间高湿时降低温度,清晨及时放风除湿,尽量减少温湿度都适宜发病的持续时间。如果湿度大且降低慢,快速升温也能避免传染。 在采取以上防治后,若结合农药防治,一般根据病害发病时期进行提前预防。温室黄瓜病害主要有角斑病和霜霉病,其次是炭疽病。对于角斑病,发病时间为四月初,预防喷药时间为3月末,使用“代森锌”、“大生95”等细菌真菌兼防药剂,间隔一个星期左右喷洒一次;霜霉病一般在六月初发病,预防喷药时间为5月末,使用克露、普力克等防治,间隔一个星期左右喷洒一次。从食品健康方面考虑,采收期间尽量不要用可杀得、甲霜灵等药剂来防治霜霉病。 6生产应用评价 冬春茬黄瓜的生产有利于填补地产果菜类蔬菜在冬春季节的空白,但是由于我省冬季光照较弱加之比较寒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菜类蔬菜的生长,导致冬春茬黄瓜从育苗到采收需要近四个月的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因此冬春茬的黄瓜生产成本较高。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就要考虑冬春茬黄瓜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综合衡量生产投入和3~6月份的黄瓜产量和价格来确实是否进行冬春茬黄瓜种植,切不可盲目进行生产。
个人分类: 农业技术|3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州笔记之十一 氮化硅能使地球降温
siccashq 2009-1-12 14:33
今天在DAVIS市图书馆读到去年11月份的《科学美国人》,里面有一篇Robert Kunzig写的关于科学家想出的很多应对全球变暖的招数,很有意思。总体的思路是不改变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事实,利用其它人工手段使地球降温,回想总结一下有这么几个方法: 1,在平流层输送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可以和水和无机颗粒形成硫酸盐,这些微米级的小颗粒可以用来反射太阳光。科学家理论估计至少要使用上百万吨的二氧化硫才能中和工业时代大量生产出来的二氧化碳带来的影响。 2,在海洋上制造云雾,云雾可以反射太阳光。 3,在海中投放铁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从而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4,将海水中的氯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盐酸,盐酸留在海滩上,氢氧化钠流入大洋中中和溶在水中的二氧化碳。 5,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轨道上放置大量氮化硅多孔片,太阳光通过氮化硅孔后会衰减。 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可以说科学家是厨师:给人类做了很多好菜;也可以说科学家是时传祥:还得处理夜来香啊。以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做光裂解水材料啊,我说这样可以生产氢气能源啊。那么为什么要氢气能源呢?我说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啊。 搞科学,起码还是要想请这些问题的好。 reference 1, scientific american, 2008, 299, 46.
个人分类: 加州笔记|4766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5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