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在沙特爆发:全球正面临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
qujiangwen 2020-2-7 13:37
当大家还在讨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时候,今天我必须向大家谈的是,这种传染病控制住一点问题没有,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传染病大概率不会当年就消失,要警惕在今后几年内持续流行!根据我们的太空射线学说,从中长期看, 地球村已经进入了新发病毒高发期和频发期 ,未来30年左右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发病毒传染病!理由是,地磁场减弱,太阳活动减弱,宇宙射线大幅增强!下一次传染病大流行大概率是流感大流行!出现地点大概率会是以墨西哥为中心的美洲地区和中国大陆周围,时间点是近一两年得事情!当这些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时候,请大家不要问我们的地球村怎么了?因为这就是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规律!这是我们敢于发出预测预警的底气!防控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时刻不能松懈! 随着地磁场和太阳活动的减弱,宇宙射线活动在不断增强,再加上太平洋上有可能再次出现强厄尔尼诺现象、候鸟迁徙季的到来以及人间季节性流感活动的异常增强,全球正面临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美国季节性流感传播异常将增加新型流感大流行的出现的概率!2020年3-5月份是高风险期! 预则立,不预则废!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将面临巨大挑战! https://www.cdc.gov/flu/weekly/index.htm#ILIActivityMap 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N. Chandra Wickramasinghe , 1,2,3 * Jiangwen Qu 4 , 1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Tianj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2 Buckingham Centre for Astrobiology,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 UK; 3 Sri Lanka Centre for Astrobiology, University of Ruhuna, Sri Lanka; 4 General Sir John Kotelawala Defence University, Sri Lanka 4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Tianjin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ontributed equally:共同第一作者 *Corresponding: N. Chandra Wickramasinghe, E-Mail: ncwick@gmail.com , Tel/Fax number: +44 (0)2920752146 / +44 (0)7778389243 Abstract Over the past several months influenza activ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e zon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has led to a concern over global health and the impending prospect of another major pandemic. Based on a range of available evidence we argue that the current influenza situa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on-going La Niña phenomenon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the Pacific. The four most recent human influenza pandemics (1918, 1957, 1968, and 2009) were preced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and almost all influenza pandemics in history fall within ± 1 year of sunspot extrema. Sunspot activity will reach its minimum in 2019. Therefore,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may well be imminent now, one hundred years after the 1918-1919 pandemic. It will therefore be prudent and timely to strengthen worldwide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and to prepare ourselves for a future emergency. Influenza activity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e zon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rom the end of 2017 to the beginning of 2018 and has led to a significant concern over global health. Some countries have reported level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ICU admissions reaching or exceeding the peak levels associated with previous influenza seasons. According to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flu activity is now widespread throughout mos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umber of states experiencing exceptionally “high” influenza activity increased from 32 states (plus New York City and Puerto Rico) to 39 states (plus New York City and Puerto Rico). It is of interest to explore som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dden surge of influenza cases. There are indications to suggest that Influenza activitytends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times when La Niña conditions prevail . If so it might be argued that the current influenza situati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on-going La Niña (opposite of El Niño) phenomenon in the Pacific which could well serve as a driver of new viral pandemics. The six pandemics on record since 1889 all emerge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following the “normal” flu season, suggesting that some other forces may predictably constrain pandemic risk . Furthermore, a recent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four most recent human influenza pandemics (1918, 1957, 1968, and 2009) were preced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 Some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such as extremely cold weather caused by La Niña conditions can alter the migration route, stopover time, fitness, and interspecies mixing of migratory birds and arguably affect their intermingling with domestic animals,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a purely Earth-bound theory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influenza modelling . In a recent review we have shown, however, that a purely Earth-bound theory of biology may be deeply flawed .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atmospheric and indeed space weather conditions could promote or enhance the role of extraterrestrial influences, including the arrival of external virions .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cosmic rays could be important in providing new pathways for the arrival of new virions, as well as the modification of already circulating viruses .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unspot activity and certain aspects of global climate is in general well attested in the literature. At a minor level a correl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luctuations of solar cycle length and mea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re possibly linked.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found in the Manunder minimum when during an exceptionally cold interlude (mini-ice age) between 1645-1715 there was very little sunspot activity, It is possibly no coincidence that almost all influenza pandemics in history fall within ± 1 year of sunspot extrema (maxima and minima) , and we should note with a sense of caution that sunspot activity is indeed predicted to reach a record low minimum in 2019 .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Sunspot Index and Long-term Solar Observations of World Data Center, sunspot activity will reach its low minimum in 2019 (Figure 1). Figure 1 Predictions of the monthly smoothed Sunspot Number Daily sunspot number (yellow), monthly mean sunspot number (blue), smoothed monthly sunspot number (red) for the last 13 years and 12-month ahead predictions of the monthly smoothed sunspot number: SC (red dots) :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an interpolation of Waldmeier's standard curves; It is only based on the sunspot number series. CM (red dashes) : method (from K. Denkmayr and P. Cugnon) combining a regression technique applied to the sunspot number series with the aa geomagnetic index used as a precursor (improved predictions during the minimum phase between solar cycles). New data released by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is systematically weakening by around 5% every ten years, which is nearly ten times faster than previous estimates . Furthermore, it is weakening faster in some places more than in others. For example, the South Atlantic Anomaly (SAA) is a large depression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characterized by values of geo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round 30% lower than that expected for those latitudes, and this covers a large area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and South America. According to Swarm satellite monitoring results, SAA has moved steadily westward and weakened further by about 2%. Cosmic rays, particularly galactic cosmic rays, can reach their maximum intensity when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s declining dramatically and when the sun is least active. Low solar activity can also give rise to exceptionally cold winters in north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 The superposition of all these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that are now well attested can promote epidemics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influenza subtypes. Influenza pandemics can emerge via genomic re-assortment between circulating human and animal strains and also almost certain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extrinsic viral components . Abnormal climate change patterns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deep solar minimum and La Niña conditions can bring divergent influenza subtypes together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In addition to the possibility of externally introduced virions this could facilitate the re-assortment of circulating influenza virions through simultaneous multiple infection of individual hosts, thus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 an antigenically novel strain capable of causing a devastating worldwide pandemic. In view of the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 have discussed the area around South America is very likely to be a possible starting point of the next influenza pandemic. In summary, there are powerful indicators to suggest that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is fast approaching, almost 100 years after the devastating historic pandemic of 1918/1919. It will thus be prudent and timely to strengthen worldwide vigilance and surveillance strategies including space weather and stratospheric monitoring and to prepare ourselves for a future emergency. References 1.ViboudC,PakdamanK,BoëllePY,et al.Association of influenza epidemics with global climate variability . Eur J Epidemiol ,2004,19(11):1055-1059. 2. FlahaultA,ViboudC,PakdamanK,et al.Association of influenza epidemics in France and the USA with global climate variability .Intl Congress Series, 2004,1263(2004):73-77 3.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http://origin.cpc.ncep.noaa.gov/products/analysis_monitoring/ensostuff/ONI_v5.php 4.Spencer J. Fox , Joel C. Miller, et al. Seasonality in risk of pandemic influenza emergence . PLoS Comput Biol. 201713(10):e1005749; 5.ShamanJ,LipsitchM.The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pandemic Influenza connection: Coincident or causal? . PNAS ,2013,110(suppl 1):3689-3691. 6. Steele, E.J. et al., Cause of Cambrian Explosion - Terrestrial or Cosmic?, Progress in Biophys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18 136:3-23. 7.Hoyle, F. and Wickramasinghe, N.C., Influenza – Evidence against contag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1990,83(4), 58 8.Qu J. (2016) Is sunspot activity a factor in influenza pandemics? . Rev Med Virol. 2016;309-313. 9. Qu et al., (2016) Sunspot Activity, Influenza and Ebola Outbreak Connection , Astrobiol Outreach, 4:2 10.Ineson S, Scaife AA, Knight JR, et al. Solar forcing of winter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 Nature Geoscience, 2011,4:753-757. 11.ChristopherF, NilsO, StavrosK, NicolasG, LarsT. Recent g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from Swarm and ground observatories as estimated in the CHAOS ‑ 6 geomagnetic field model. Earth, Planets and Space.2016;68:112. 流感大流行预警论文: https://www.hilarispublisher.com/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pdf 原标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高致病性H5N8禽流感在沙特爆发 4日,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工人穿着防护服,在农场中搬运箱子。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本周宣布,一种传染性极强的H5N8亚型禽流感在沙特阿拉伯爆发。   据路透社2月5日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援引沙特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部的消息称,禽流感爆发于沙特中部的苏德尔地区,已导致超过2.2万只鸟类死亡,另有38.5万只禽类被扑杀。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沙特首次爆发H5N8病毒。   沙特阿拉伯环境、水和农业部2月4日发表声明说,沙特一处家禽饲养场发现高致病性H5N8型禽流感疫情,目前该饲养场近40万只禽鸟已被扑杀。   沙特环境、水和农业部发言人阿卜杜拉·哈伊勒说,应急小组在现场采取紧急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收到沙特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部的通报。通报说,该疫情发生在首都利雅得附近的苏德尔地区,导致超过2.2万只禽鸟死亡,该饲养场中的其余38.53万只禽鸟已全部被扑杀。这是自2018年7月以来沙特首次暴发H5N8型禽流感疫情。   哈伊勒呼吁家禽养殖户提高警惕,在处理禽类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告诫民众不要猎杀候鸟或野鸟。   H5N8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禽类之间的高度传染性病毒。自2014年全球首次发现H5N8型禽流感病毒以来,尚未发现人感染这种病毒的病例。 责任编辑:郑亚鹏 https://news.sina.com.cn/w/2020-02-07/doc-iimxyqvz0931992.shtml  原标题:新疆湖南连发5起禽流感疫情,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严峻   2月1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官网发布, 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发生一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   根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邵阳市双清区某养殖户饲养的肉鸡发生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养殖户存栏肉鸡7850只,发病死亡4500只。   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已扑杀家禽17828只,全部病死和扑杀家禽均已无害化处理。   连发5起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这已经是2020年以来,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的第5起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在此之前,新疆从1月8日起,1月16日、20日、21日,接连发生4起当地野生天鹅发生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禽流感疫情的暴发,尤其是波及到家禽,再加上一湖之隔的湖北爆发新型肺炎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有关,多个省份为有效防范疫情扩散,发布紧急通知,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   因此,这起家禽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一下子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关于禽流感疫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已经进行了部署。   1月30日,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冬春季节是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入冬以来,湖南省连续出现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然严峻。春节过后,动物补栏调运频繁,候鸟向北迁徙,增加了疫病传入风险。部分去年秋季防疫畜禽已经超过有效保护期,动物抗病力整体下降,疫病发生风险增加。   湖南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副指挥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加快补齐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短板,切实增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并且提出重点做好包括“落实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措施”在内的6方面工作。   袁延文要求,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当前农业农村部门一项突出的重点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防控责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疫物资准备。   在此次关闭活禽交易之前,国内不少地方也一直存在活禽销售的行为。这背后既有顶层设计较为笼统,各地自行制定的管理办法存在差异,也有受传统习俗、消费观念等影响,不少消费者仍然习惯购买当场宰杀的活禽。   因此,尽管各地的活禽交易管理办法已出台多年,但“地下鸡市”一直存在。当然,集饲养、宰杀、销售为一体的活禽供应链发展仍不够成熟。   野生动物疫情将保持上升态势   第一财经记者掌握的信息,其实早在去年底,多方专家就进行了研判,结论是“2020年全国野生动物疫情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国家林草局监测总站的消息称,2019年12月5~6日,国家林草局动植物司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在海南省琼海市组织召开了2019年重点野生动物疫病主动预警工作总结会暨2020年野生动物疫病发生趋势会商会。   会商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中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不同部门和院校的14位专家针对非洲猪瘟、禽流感、小反刍兽疫、西尼罗热等重要野生动物疫病的发生趋势和风险因素做了专题报告。   专家研判认为,2020年全国野生动物疫情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非洲猪瘟在野猪种群中发生并继续扩大传播的风险较大;禽流感、狂犬病、鼠疫等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在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间互传,并传播给人类的风险持续存在;小反刍兽疫、犬瘟热等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的威胁较大,其病原体在野生动物与家畜间互传的风险不断增加;西尼罗热、尼帕病毒病等经边境地区野生动物传入我国的风险不可忽视。(本报记者章轲对本文亦有贡献) http://www.xyzc.cn/article-301930-1.html
个人分类: 流感进展|2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3年5月将迎来太阳黑子活动高峰
qujiangwen 2013-1-15 13:23
最近几日,太阳表面迎来一组较大的黑子群,目前正在接近太阳中心,这给公众提供了一次观赏太阳“大黑痣”的好机会。据了解,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风暴,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气流,它的颜色比太阳周围要暗很多,看上去是黑色的一个大斑点。美国海洋和大气局领导的国际专家小组宣布,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可能在2013年5月达到高峰,但太阳黑子数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2013年为预测中的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新理论,2012-2014年全球很可能会发生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需要提前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 太阳表面出现黑子群 公众可观赏太阳“大黑痣” 新华网天津1月14日电(记者周润健)最近几日,太阳表面迎来一组较大的 黑子 群,目前正在接近太阳中心,这给公众提供了一次观赏太阳“大黑痣”的好机会。 据了解, 太阳黑子 是太阳表面上的风暴,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气流,它的颜色比太阳周围要暗很多,看上去是黑色的一个大斑点。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借助普通的双筒望远镜对这群 太阳 黑子进行了观看。他介绍说,这组太阳黑子位于太阳西北方向,根据估计,其直径大约相当于太阳直径的十分之一,目前正在向太阳中心移动。在望远镜的视场里,有两颗较大的黑子,其中一颗大黑子在早晨和黄昏时,肉眼可见。 记者登录国内知名的牧夫天文论坛看到,全国各地的一些天文爱好者也将其拍摄到的太阳黑子的照片“晒”了出来。 由于此次太阳黑子比较壮观,因此,有兴趣的公众可在早晨或傍晚时分对其进行肉眼观测,赵之珩特别提示说,近日持续的雾霾天气,为观测太阳黑子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如果想在除早晨或傍晚外的其他时间观察黑子活动,需要使用专门制作的带有滤光片的天文望远镜,或者用一个电焊工的滤光片,或是涂抹上黑墨的玻璃,或太阳卡观看太阳,切忌用眼睛直接观看,否则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失明。 天文专家同时也表示,黑子是太阳爆发和引起地球磁场发生磁爆的高能粒子的主要来源。严重的黑子活动还会对地面的无线电通信和电力传输产生不利影响。但是,目前 太阳活动 还处于低水平,这种影响还很有限。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1/14/c_114362655.htm 美国太空专家称2013年将迎来太阳黑子活动峰年 http://www.boosj.com/870755.html 预警“末日瘟疫”:2013年前后或爆发新发病毒传染病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29903-623055.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674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警“末日瘟疫”:2013年前后或爆发新发病毒传染病
热度 1 qujiangwen 2012-10-16 08:57
英科学家称5年内可能爆发西班牙流感式“末日瘟疫”(图) 2012-10-15 16:15:03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闫宇    1918年西班牙流感爆发时的美国,警察上街也得戴上口罩(资料图)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4日报道,近来世界上多个地区发现了此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病毒,许多医疗专家担心,5年内可能爆发20世纪早期西班牙流感式的“末日瘟疫”,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   无论是1918年至1919年造成全球5000万到1亿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还是近几年出现的禽流感、猪流感,最初的病毒都来自动物身上。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的病毒容易引发瘟疫大爆发,因为这种病毒往往令人类措手不及,难以预防,而且扩散迅速,感染死亡率也非常可怕。   英国病毒学教授、流行病权威专家约翰·奥克斯福特(John Oxford)警告称,一场源自动物病毒的瘟疫可能在5年内爆发,引发灾难。   奥克斯福特认为,“末日瘟疫”可能首先由野生动物或家禽传播给一个人,随后由此人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将其传给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群,最终通过飞机、铁路、公路以及海洋传播到全球。在科学家确定病源前,或许已经有无数人发病死亡。   由于现代技术和人口增长,人畜共患病的威胁比以往更大,便利的交通可以将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迅速传至全球。这种传染病大爆发只要发生一次,人类或许就会被终结。(沈姝华) 一个不能忽视的警告:2013年前后可能爆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让地球瞬间成为人间地狱,美国电影《2012》中的画面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电影场景虽属虚构,但故事的起因却是一个风靡全球的观点——201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电 影《2012》里的海啸、 地震、火山爆发等场景对很多观众造成了震撼。如今,真正的“2012”已经到来,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少的人心中存在着隐隐的担忧:世界末日之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前些 日子参加传染病防控会议,领导在大会上说:“2003年正值全国政府大换届,结果发生了非典疫情,今年又是政府大换届,是不是又要有新的传染病疫情,值得警惕!”本人在下面听着偷着乐,觉得领导的警惕性还挺强,防控意识也挺超前。但是为什么要警惕新发传染病?并不是因为政府要大换届了,而是因为新发传染病的发生本身具有其规律性,只要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就可以做到准确的预测预警。电影《2012》里描述了很多关于人类灭亡时的情景,包括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等, 但是唯独没有描述传染病大流行可能造成人类的灾难。 实际上传染病的大流行特别是新发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1918年流感大流行,造成世界上至少5000万人死亡;20世纪的另外两次大流行也给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 在世界历史上,黑死病鼠疫曾发生三次大流行,死亡人数数以千万计。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中国。1817-1923年的百余年间,先后有过六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均从恒河下游三角洲地带向外扩散。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自1961年开始,历时三十余年,这在霍乱流行史上是空前的。 2003年的非典疫情给世界特别是中国留下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新发传染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 本文提出的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观点值得关注,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同时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本文的核心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者前后一年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013年为预测中的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新理论,2012-2014年全球很可能会发生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需要提前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 惊悚电影: 《 恐怖地带 》 ............让我们去了解新发病毒传染病严重危害。 1967年,非洲。扎伊尔莫他巴河谷的雇佣军兵营中流行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人员不断死亡。美国军医抽取了感染血样后,乘坐直升机离开。傍晚,另一架直升机飞来投下了巨型炸弹,整个兵营在一瞬间全被毁灭,只有惊恐的白脸猴在附近的树林中尖叫着……。 时间已经是90年代。美国传染病研究所上校军医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2ycYo2Tpjs 好莱坞病毒题材惊悚大片并非虚构    好莱坞大片《恐怖地带》的场景让不少人心有余悸:美国病毒专家奉命调查非洲的神秘致命病毒,发现已有人因走私非洲野猴而将病毒传入美国,并在加州小镇中迅速蔓延。他一方面追查带病猴子的下落,另一方面则要应付军方的最后通牒。将军已奉命用燃烧弹毁灭整个小镇,以防病毒扩散危害全国。在《恐怖地带》的前半部分,也就是病毒传播的一段,不少染病者七窍流血、五脏六腑全部溃烂的场面非常惊悚。   该片是以当年的一段真事为原型编剧成的,所以极具真实感。在片中肆虐的病毒是“马尔堡”病毒,又叫“青猴病”,与埃博拉病毒同宗,它最早在1967年被确认。当时,德国中部马尔堡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触了一只来自乌干达的非洲长尾青猴,而感染上了这种病毒,故马尔堡出血热也称为青猴病。就根据这段事的来历,美国华纳在1995年推出惊悚大片《恐怖地带》。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摘要 为探讨新发病毒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关系 , 为阐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 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的 方法对 1958 - 2010 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资料进行分析, 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数据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1958 — 2010 年以来 的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中有 16 年发生过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而其他年份只有 5 年发生过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宇宙射线强度呈现负相关,直线相关系数为 -0.84 ( P 0.05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 后一年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的发生率( 57.14% )高于其他年份的发生率( 2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7.88 , P 0.05 ) ;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与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的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 表明, OR=5.60 ( 95%CI= 1.68~18.65 ) ,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 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太阳黑子; 新发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范围不断出现,特别是 2003 年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和 2009 年发生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全球政治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使得世界各国切实体验到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多达 40 余种 , 其中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极容易发展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国际关注事件。然而人们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原因、传播因素及流行规律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探索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否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有影响,笔者利用太阳黑子活动数据与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阐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958 — 2010 年发生的新发病毒传染病以及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太阳黑子年历史数据来自比利时太阳影响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 宇宙射线的年历史数据来自莫斯科中子监测资料。 1.2 统计分析 对 1958 — 2010 年的太阳黑子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卡方检验 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数据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1958 — 2010 年 全球共出现 28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28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中, 24 种的病原体是具有高变异率的 RNA 病毒, 19 种目前已经确定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表 1 )。除了 1973 年的轮状病毒导致的婴幼儿腹泻, 1981 年的艾滋病, 1982 年的毛细胞白血病, 1993 年的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1994 年的亨德拉病毒感染以及 2002 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外,其余 23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其中,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为 1976 年的埃博拉出血热, 1986 年的人疱疹病毒 6 型引起的婴幼儿急疹;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前一年的为 1963 年的玻利维亚出血热, 1975 年的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次年的为 1977 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1997 年的香港人感染禽流感,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为 1968 年的香港流感大流行, 1989 年的丙肝、委内瑞拉出血热和戊型肝炎;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前一年的为 1967 年的马尔堡出血热;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年次年的为 1958 年的猴痘和阿根廷出血热, 1969 年的拉沙热, 1980 年的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1990 年的己型肝炎,巴西出血热和人疱疹病毒 7 型引起的婴幼儿急疹, 2001 年的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 表 1 1958-2010 年全球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汇总 病原体 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 自然界动物宿主 出现年代 猴痘病毒 双链 DNA 猴痘 松鼠等 1958 鸠宁病毒 单链 RNA 阿根廷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58 马秋博病毒 单链 RNA 玻利维亚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63 马尔堡病毒 单链 RNA 马尔堡出血热 不明确,可能为猴子和蝙蝠等 1967 甲型 H2N3 流感病毒 单链 RNA 香港流感大流行 禽类,猪等 1968 拉沙病毒 单链 RNA 拉沙热 啮齿类动物 1969 轮状病毒 双链 RNA 婴幼儿腹泻 人类 1973 细小病毒 B19 单链 DNA 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 犬、狼、狐狸等 1975 埃博拉病毒 双链 RNA 埃博拉出血热 不明确,可能为蝙蝠 1976 汉坦病毒 单链 RNA 肾综合征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77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单链 RNA 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类 198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单链 RNA 艾滋病 灵长类动物 1981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Ⅱ型 单链 RNA 毛细胞白血病 人类 1982 人疱疹病毒 6 型 双链 DNA 婴幼儿急疹 人类 1986 丙型肝炎病毒 双链 RNA 丙肝 黑猩猩等 1989 瓜纳瑞托病毒 单链 RNA 委内瑞拉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89 戊型肝炎病毒 单链 RNA 戊型肝炎 猪,鹿,牛,羊等 1989 己型肝炎病毒 单链 RNA 己型肝炎 人类 1990 沙比亚病毒 单链 RNA 巴西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90 人疱疹病毒 7 型 双链 DNA 婴幼儿急疹 人类 1990 辛诺柏病毒 单链 RNA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啮齿类动物 1993 亨德拉病毒 单链 RNA 亨德拉病毒感染 蝙蝠 1994 H5N1 型流感病毒 单链 RNA 香港人感染禽流感 禽类,猪等 1997 尼帕病毒 单链 RNA 尼帕病毒性脑炎 蝙蝠 1999 西尼罗河病毒 单链 RNA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鸟类 1999 人类偏肺病毒 单链 RNA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人类 2001 新型冠状病毒 单链 RN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果子狸,蝙蝠等 2002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单链 RNA 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 禽类,猪等 2009 2.2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统计学关系 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有 16 年发生过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其他年份则只有 6 年发生过。将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作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57.14% )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 2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7.88 , P 0.05 ); OR=5.60 ( 95%CI= 1.68~18.65 )。 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宇宙射线强度呈现负相关,直线相关系数为 -0.84 ( P 0.05 ) 。 3. 讨论 目前科学界认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主要与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动物贸易、新农田开垦、城市化进程、人口的快速增长、国际旅游、人口流动、气候变化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等人类活动或生态学因素有关 ,然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只出现在特定的年份,这意味着在这些特定年份一定出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因素,并对传染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找到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才能找到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根源,从而根据决定因素对未来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进行科学预测和预警。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57.14% )高于其它年份的发生率( 24.00% ),而且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 OR 值为 5.60 ,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太阳黑子峰值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而 宇宙射线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844 ,这主要是由于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也会被太阳磁场所遮挡,从而使照射到地球的宇宙射线大大减少;但是如果太阳处于低谷期,则太阳磁场变弱,照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自然也就变多 。目前已发现的大部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具有高变异率的 RNA 病毒,对病毒的基因组来说,点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被认为是导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出现的三种基本的变异机制 。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对容易变异的新发传染病病毒来说,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点突变的一种物理性诱变因素,可以直接导致新发病毒的出现。另外,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导致病毒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的重要机制,例如,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 γ 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有关。另外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大部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 而气候异常可以影响动物的迁徙模式或改变它们的栖息地,进而增加与人类和牲畜接触的机会和患病风险。例如,刚果暴发的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被证明与迁徙果蝠的大量涌入有很大关系;而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暴发与此前迁徙的果蝠的栖息地的改变有关,这些果蝠之前为了寻找暂时的食物来源而进行迁徙,如今它们在终年提供水果的果园定居下来,果园的位置让这些果蝠接近了猪和马,并增加了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 某些作为流感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候鸟的迁徙方式和迁徙路线也可能会受到太阳黑子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延迟抵达迁徙地 ,途中迁徙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给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 大部分新发病毒传染病 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人类如果不断通过各种活动接触携带某些病毒的自然界野生动物或者它们的排泄物,宿主的病原体 就可能通过基因重组或基因重排等方式突破原有物种间的屏障,从而成功的在人间引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 本次研究显示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 导致 新发病毒 性 传染病发生 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以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宇宙射线监测资料来科学的预警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种预警方法所需要空间信息全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非常经济实惠。目前,天文物理科学家已经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 。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理论, 2012 — 2014 年全球很可能会发生新的病毒性传染病,需要提前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激发流感大流行的理论,目前全球有可能正处于2012-2014年左右的的新流感大流行的酝酿期,这场新的大流行的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在致病率和致死率方面很强,会引发全球大灾难,并且有可能不亚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这种新发病毒可能是H2N2等新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H1N1基因重组后的变异体。但笔者更倾向于前者。新流感病毒正在酝酿和孕育中,流感病毒从来没停止过进化, 目前的全球性降温等极端天气会增加人类季节性流感与动物流感病毒重组的机会,由于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候鸟迁徙,气候变化和病毒基因变异等影响流感大流行,因此,新的流感大流行病毒有可能正在孕育中。2013年为太阳黑子 峰值年,预计2012-2014年我们将有可能面临新流感大流行。 另外,历史上的1729-1733年流感大流行,许多专家评论说实际上为两次大流行,也就是1729年和1732年两次大流行,分别处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峰值年和谷值年附近,经历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之后,在短短的2-3年时间内出现另一场大流行是很可能的,但是缺乏病原学证据,加上目前确实处于大流行的间期,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随时会卷土重来。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科学统计和推理, 笔者推测2013年太阳黑子年峰值年前后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甚至多种 新发传染病 ,新的流感大流行出现可能性更大,需要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5330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注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世卫发现类SARS新型病毒
qujiangwen 2012-9-25 16:54
  9月23日,世卫组织通过其“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发表声明,一名卡塔尔男子被确认感染了一种类似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该患者发病前曾赴沙特旅游。此前该新型病毒已导致一人死亡。    发病前曾去沙特旅游   世卫组织表示,这名现年49岁的患者,从沙特旅游回到卡塔尔后,9月3日出现发烧、呼吸困难等SARS症状。9月11日,该患者从卡塔尔紧急转送至英国接受治疗,已出现肾衰竭现象。患者被确认感染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该病毒和此前大规模暴发的SARS病毒同属一个病毒科,而且和之前发现的冠状病毒种类都不相同。英国卫生管理机构22日通报了世界卫生组织。    同样病毒致一人死亡   此前,一名60岁的沙特籍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死亡。英国科学家进行比对后发现,沙特籍男子死后肺部组织分离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该名卡塔尔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几乎完全一致。两人临床表现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合并急性肾衰竭。目前全球只确认这两个病例。   目前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接触者未出现疑似感染,不过据英国卫生专家透露,目前医院已经对该名卡塔尔男子进行了“严重的呼吸道隔离”,负责护理的医护人员也都佩戴了防护设备。    传播途径有待掌握   目前,科学家们对这一病毒的危险性还不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会演变成另一场SARS,还是就悄无声息消失没有什么危害,我们都不清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流感专家奥斯特赫姆说道,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确定重症案例和温和案例的规模。   奥斯特赫姆同时强调,是否会像SARS一样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关于这种病毒传播途径的信息还有待掌握。   他对该病毒已致一人死亡表示了担忧,“普通感冒并不会致命,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它是不是更像SARS。”   2002年暴发的SARS席卷了全球30多个国家,800多名感染者死亡,死亡率近10%。    ■ 措施    沙特卡塔尔未发旅游警告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世卫组织目前仍在收集更多的信息,以确定其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影响。” 因此,世卫组织尚未对沙特或卡塔尔等国发出旅游警告。   目前,英国、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国在内的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则认为,此两名患者均为个案。   世卫官员同时担忧,下月将开始一年一度的麦加朝圣活动,可能会为病毒传播提供可乘之机。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呼吸道感染中心主任奥本肖认为,目前这个阶段,人们还不用过分担心这种新型病毒。   但他强调如果继续发现有通过人人接触继而传染的迹象,“那时就应该警惕了,是不是有另一个类似SARS的病毒正在传播。” 类SARS病毒再现,下一次疾病大流行还有多远? 2012年09月25日 15:29 2012年9月25日 15:29 类SARS病毒的出现,像一记警钟,告诫那些破坏自然环境,伤害野生动物者。当我们总不能停止那些砍伐和杀戮,下一次疾病大流行也许就在眼前。 时隔9年,SARS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禽流感也似乎销声匿迹。然而“类SARS”病毒横空出世,再度牵动人们的小心脏。世卫组织24日发布消息称,一名感染了“类SARS”病毒、正在英国就医的卡塔尔男子目前处于病情危重状态。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并伴随肾功能衰竭,病例的症状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相似。 目前全球只确诊了两个病例,一名60岁的沙特籍男子与这名卡塔尔患者,两者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达99.5%,临床表现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 当前,科学家们对这一病毒的危险性还不确定。这种新型病毒是会演变成另一场SARS,还是就悄无声息消失,人类尚未可知。世卫组织目前仍在获取进一步信息,以确认该病例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影响。 2003年SARS肆虐,如今回忆起当时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巨大考验,恍如隔世。SARS来势凶猛,毒性极强,危害巨大,患者头昏脑热,高烧不退,闻者莫不变色。根据世卫组织统计,到2003年7月,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共有8000多人感染,近800人丧生。 SARS病毒爆发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寻找这种冠状病毒的源头。果子狸这种小动物因为成了SARS传播的“嫌疑犯”,而成了受益最大的物种之一。可是,随着SARS病毒的销声匿迹,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们短暂的幸福生活结束了。南方一些媒体对广州和佛山的多家“野味”市场的调查发现,不仅果子狸又回来了,有些摊位甚至打出了“小熊猫每公斤150元”的招牌。 除了哺乳动物,鸟类更是首当其冲。据调查,每天仅在广州市就有超过20000只野鸟被吃掉,这里面不仅仅有鸬鹚、白鹭、苍鹭、池鹭、各种鸮(就是猫头鹰),甚至还包括画眉、噪鹛、八哥这样的传统观赏鸟,真是焚琴煮鹤。同样,还有鱼类,在福建、广东和山东,数条鲸鲨被切割出售。 SARS貌似远去,但类SARS病毒出现了。类SARS病毒的出现,像一记警钟,告诫那些破坏自然环境,伤害野生动物者。人类曾自诩是唯一能预见未来的动物,何必等到下次疾病大流行,或者老鼠爬上了炕头,或者天空不再有飞鸟的痕迹的时候再后悔当初的那顿所谓的饕餮呢? (徐志娇 综合编辑) http://economy.caixun.com/content/20120925/NE037h6f.html 研究证明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2012-2014年须警惕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29903-555946.html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者前后一年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2013年为预测中的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最新理论,2012-2014年全球很可能会发生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需要提前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2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南惊现不明原因疾病,2012-2014须警惕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热度 1 qujiangwen 2012-5-3 15:53
越南惊现神秘皮肤病 手脚感染已致19人死(图)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eaD_1nyYqA/ 2012年04月23日08:10 来源: 《广州日报》   感染这种皮肤病后,患者手掌和脚掌皮肤会发炎长疮,之后硬成角质。严重者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越南官方媒体21日报道,卫生部门将寻求外国协助,应对中部地区近期重新暴发的皮肤疾病。这一疾病迄今已造成19人死亡。   据报道,这一疾病去年4月至12月间在中部广义省山区流行,当时卫生部门难以确定是何种疾病。沉寂一段时间后,这种病在中部地区重新暴发,其中一个村庄有171人出现手掌和脚掌感染。   越南《劳动报》援引一名村民的话报道,一名村民上周因这种皮肤病死亡,村里只有几个人参加了葬礼,其他人害怕被传染疾病。    向世卫组织求救   越南《青年》援引卫生部副部长阮成隆的话报道,卫生部将请求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专家到越南协助调查疾病成因。   阮成隆说,政府正采取措施减少这一疾病的死亡率。眼下大约十分之一的皮肤病例会出现严重肝功能紊乱,但疾病只通过皮肤伤口感染。 (责任编辑:王泓漓、赵爽)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7717134.html 商务部提醒在越南企业和人员关注当地疫情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记者王希)针对近日越南广义省爆发的不明手脚皮肤感染病, 商务部 28日提醒在越特别是在广义省中资企业和人员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商务部同时提醒拟赴 越南 开展商务活动的团组和企业人员关注此疫情,具体情况可询我驻越南使馆经商处。 商务部介绍说,近日越南广义省爆发不明手脚皮肤感染病,截至4月26日,共有176人染病,其中19人死亡,具体病因仍在进一步核实中。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28/c_111862965.htm 中国举办卫生应急演练 以新发传染病疫情为背景 2012年04月24日 20:4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郑州4月24日电 (记者 李志全)中国卫生部门24日在此间组织了一场以境外输入新发传染病疫情为背景、跨省跨部门的卫生应急综合演练。这是中国首次举办此类演练。   24日下午,由卫生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同举办的“2012中国卫生应急演练”在不期而至的大雨中拉开帷幕。演练以某国发生新发现病毒(NV)引起的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经归国人员输入中国境内,并在某学校引起暴发疫情为模拟场景。   记者注意到,应急指挥决策系统、现场移动检测车、实验室快速检测等新技术、新装备在演练中被使用和展示。同时,演练还介绍了风险评估、风险沟通等卫生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官方提供材料显示,演练重点突出3个方面。其中,本次演练活动及时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应对甲型H1N1流感、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工作经验,促进了中国跨地区、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参加演练的卫生应急队伍共128人。河南省、广东省的有关教育、公安、卫生检疫等单位,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配合参与。香港、澳门卫生部门的代表观摩了演练。演练结束后,相关人员还参观了委托北京市卫生部门组建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完) http://sports.chinanews.com/jk/2012/04-24/3843355.shtml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部电影: 《 恐怖地带 》 ............ 让我们去了解新发病毒传染病严重危害 1967年,非洲。扎伊尔莫他巴河谷的雇佣军兵营中流行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人员不断死亡。美国军医抽取了感染血样后,乘坐直升机离开。傍晚,另一架直升机飞来投下了巨型炸弹,整个兵营在一瞬间全被毁灭,只有惊恐的白脸猴在附近的树林中尖叫着……。 时间已经是90年代。美国传染病研究所上校军医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2ycYo2Tpjs 太阳黑子活动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新发传染病在全球范围不断出现,特别是 2003 年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和 2009 年发生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给人类健康、全球政治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使得世界各国切实体验到新发传染病的控制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已发现的新发传染病多达 40 余种 , 其中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往往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病死率高、难以预测和防范等特点,极容易发展成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国际关注事件。然而人们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原因、传播因素及流行规律等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探索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是否对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有影响,笔者利用太阳黑子活动数据与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阐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起源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958 — 2010 年发生的新发病毒传染病以及太阳黑子活动数据。太阳黑子年历史数据来自比利时太阳影响数据分析处理中心 。 宇宙射线的年历史数据来自莫斯科中子监测资料。 1.2 统计分析 对 1958 — 2010 年的太阳黑子与新发病毒传染病的资料进行描述分析 、卡方检验 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的数据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和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 1958 — 2010 年 全球共出现 28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28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中, 24 种的病原体是具有高变异率的 RNA 病毒, 19 种目前已经确定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表 1 )。除了 1973 年的轮状病毒导致的婴幼儿腹泻, 1981 年的艾滋病, 1982 年的毛细胞白血病, 1993 年的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1994 年的亨德拉病毒感染以及 2002 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外,其余 23 种新发病毒性传染病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其中,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的为 1976 年的埃博拉出血热, 1986 年的人疱疹病毒 6 型引起的婴幼儿急疹;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前一年的为 1963 年的玻利维亚出血热, 1975 年的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发生于太阳黑子谷值年次年的为 1977 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1997 年的香港人感染禽流感,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的为 1968 年的香港流感大流行, 1989 年的丙肝、委内瑞拉出血热和戊型肝炎;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值年前一年的为 1967 年的马尔堡出血热;发生于太阳黑子峰年次年的为 1958 年的猴痘和阿根廷出血热, 1969 年的拉沙热, 1980 年的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1990 年的己型肝炎,巴西出血热和人疱疹病毒 7 型引起的婴幼儿急疹, 2001 年的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 表 1 1958-2010 年全球新发病毒性传染病汇总 病原体 核酸类型 所致疾病 自然界动物宿主 出现年代 猴痘病毒 双链 DNA 猴痘 松鼠等 1958 鸠宁病毒 单链 RNA 阿根廷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58 马秋博病毒 单链 RNA 玻利维亚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63 马尔堡病毒 单链 RNA 马尔堡出血热 不明确,可能为猴子和蝙蝠等 1967 甲型 H2N3 流感病毒 单链 RNA 香港流感大流行 禽类,猪等 1968 拉沙病毒 单链 RNA 拉沙热 啮齿类动物 1969 轮状病毒 双链 RNA 婴幼儿腹泻 人类 1973 细小病毒 B19 单链 DNA 传染性红斑和急性关节病 犬、狼、狐狸等 1975 埃博拉病毒 双链 RNA 埃博拉出血热 不明确,可能为蝙蝠 1976 汉坦病毒 单链 RNA 肾综合征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77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单链 RNA 成人 T 淋巴细胞白血病 人类 198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单链 RNA 艾滋病 灵长类动物 1981 人类 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Ⅱ型 单链 RNA 毛细胞白血病 人类 1982 人疱疹病毒 6 型 双链 DNA 婴幼儿急疹 人类 1986 丙型肝炎病毒 双链 RNA 丙肝 黑猩猩等 1989 瓜纳瑞托病毒 单链 RNA 委内瑞拉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89 戊型肝炎病毒 单链 RNA 戊型肝炎 猪,鹿,牛,羊等 1989 己型肝炎病毒 单链 RNA 己型肝炎 人类 1990 沙比亚病毒 单链 RNA 巴西出血热 啮齿类动物 1990 人疱疹病毒 7 型 双链 DNA 婴幼儿急疹 人类 1990 辛诺柏病毒 单链 RNA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啮齿类动物 1993 亨德拉病毒 单链 RNA 亨德拉病毒感染 蝙蝠 1994 H5N1 型流感病毒 单链 RNA 香港人感染禽流感 禽类,猪等 1997 尼帕病毒 单链 RNA 尼帕病毒性脑炎 蝙蝠 1999 西尼罗河病毒 单链 RNA 西尼罗河病毒感染 鸟类 1999 人类偏肺病毒 单链 RNA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人类 2001 新型冠状病毒 单链 RN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果子狸,蝙蝠等 2002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单链 RNA 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 禽类,猪等 2009 2.2 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统计学关系 在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有 16 年发生过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其他年份则只有 6 年发生过。将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作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57.14% )高于非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各一年的发生率( 2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7.88 , P 0.05 ); OR=5.60 ( 95%CI= 1.68~18.65 )。 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宇宙射线强度呈现负相关,直线相关系数为 -0.84 ( P 0.05 ) 。 3. 讨论 目前科学界认为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出现主要与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动物贸易、新农田开垦、城市化进程、人口的快速增长、国际旅游、人口流动、气候变化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等人类活动或生态学因素有关 ,然而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只出现在特定的年份,这意味着在这些特定年份一定出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因素,并对传染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找到影响传染病发生的决定因素,才能找到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根源,从而根据决定因素对未来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进行科学预测和预警。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57.14% )高于其它年份的发生率( 24.00% ),而且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 OR 值为 5.60 ,提示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太阳黑子数与太阳的活动密切相关 ,在太阳黑子峰值年前后,太阳活动到达高峰 , 耀斑出现的次数最多 , 耀斑辐射出的大量的紫外线、强 X 射线,以及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而 宇宙射线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844 ,这主要是由于 当太阳处于活跃期的时候,太阳周边的磁场就会变强,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也会被太阳磁场所遮挡,从而使照射到地球的宇宙射线大大减少;但是如果太阳处于低谷期,则太阳磁场变弱,照射到地球上的宇宙射线自然也就变多 。目前已发现的大部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具有高变异率的 RNA 病毒,对病毒的基因组来说,点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被认为是导致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出现的三种基本的变异机制 。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对容易变异的新发传染病病毒来说,本身就是自然界中点突变的一种物理性诱变因素,可以直接导致新发病毒的出现。另外,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是导致病毒基因重组和基因重排的重要机制,例如,实验室采用紫外线以及 γ 射线等辐射分别使流感病毒实现了多重感染再复活以及交叉感染再复活 ,同时也初步证明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可能与太阳黑子和宇宙射线有关。另外 , 太阳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 , 引发 飓风 、暴雨和严寒等严重气候异常 , 并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大部分新发病毒性传染病 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 而气候异常可以影响动物的迁徙模式或改变它们的栖息地,进而增加与人类和牲畜接触的机会和患病风险。例如,刚果暴发的致命的埃博拉出血热被证明与迁徙果蝠的大量涌入有很大关系;而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暴发与此前迁徙的果蝠的栖息地的改变有关,这些果蝠之前为了寻找暂时的食物来源而进行迁徙,如今它们在终年提供水果的果园定居下来,果园的位置让这些果蝠接近了猪和马,并增加了将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 某些作为流感病毒重要储存宿主的候鸟的迁徙方式和迁徙路线也可能会受到太阳黑子和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延迟抵达迁徙地 ,途中迁徙时间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当地鸟类数量的急剧增加,而高密度的鸟类可能会因为竞争有限的食物来源而增加迁徙鸟类与其他野生或者家养禽类的接触 , 进而增加这些禽类体内存在任何一种流感病毒之间重组的机会;在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活水源,也可能会受到这些鸟类携带病毒的污染,从而传播给包括猪在内的其它动物。 大部分新发病毒传染病 在自然界存在野生动物宿主,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人类如果不断通过各种活动接触携带某些病毒的自然界野生动物或者它们的排泄物,宿主的病原体 就可能通过基因重组或基因重排等方式突破原有物种间的屏障,从而成功的在人间引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 本次研究显示 太阳黑子极值年或前、后一年是 导致 新发病毒 性 传染病发生 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以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宇宙射线监测资料来科学的预警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种预警方法所需要空间信息全部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不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非常经济实惠。目前,天文物理科学家已经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 。 2013 年为太阳黑子峰值年,根据太阳黑子活动激发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理论, 2012 — 2014 年全球很可能会发生新的病毒性传染病,需要提前加强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准备工作。 参 考 文 献 Hoogen BG , Jong JC , Groen J , et al. 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 . Nat. Med , 2001,7: 719- 724. Hui EK. Reasons for the increase in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s .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6,8:905-916. Hathaway DH, Wilson RM. What the sunspot record tells us about space climate . Solar Phys, 2004,224:5–19. D.O’Sullivan. Exposure to galactic cosmic radiation and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 . Radiat Prot Dosim, 2007,125 : 407–411. Domingo E. Mechanisms of viral emergence . Vet Res, 2010,41:3-14. Henle W, Liu O. Studies on hostvirus interactions in the chick embryo influenza system. VI. Evidence for 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 of inactivated virus . Exptl Med,1951,94, 305-322. Kilbourne ED. The influence of cortisone on experimental viral infection. IV. Negation of interference a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ortisone induces increased virus yields . Exptl. Med. 1957,106, 863-881 Barry RD. The multiplic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II. 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 of ultraviolet irradiated virus . Virology,1961,14,398-405. Gilker JC, Pavilanis V, Ghys R. 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 in Gamma Irradiated Influenza Viruses . Nature, 1967,214, 1235 -1237. Barson S, Jensen KE. Evidence for genetic interaction between non-infectious and infectious influenza A viruses . Exptl Med,1955,102, 677-698. Gotleib T , Hirst GK. The experimental production of combination forms of virus. VI. Reactiva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 after inactivation by ultraviolet light . Virology, 1956, 2, 235-248. Simpson RW , Hirst GK. Genetic recombination among influenza viruses. I. Cross reactivation of plaque-forming capacity as a method for selecting recombinants from the progeny of crosses between influenza A strains . Virology,1961, 15: 436-451. Ineson S, Scaife AA, Knight JR, et al. Solar forcing of winter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 Nature Geoscience, 2011,4:753-757. Altizer S, Bartel R, Han BA. Animal Migration and Infectious Disease Risk . Science, 2011,331:296-302. Gilbert M, Slingenbergh J, Xiao X. Climate change and avian influenza . Rev Sci Tech , 2008,27: 459-466. Hathaway DH, Wilson RM, Reichmann EJ. The Shape of the Sunspot Cycle . Solar Phys , 1994, 151,177-90. 美卫星拍到震撼太阳爆发喷射耀斑画面(图) 2012年04月19日08:38    16日下午大约5点45分,太阳出现大规模喷发,产生日冕物质喷射   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到的画面,展现了下午5点44分21秒的太阳耀斑 下午6点零33秒的太阳耀斑 下午6点15分零9秒的太阳耀斑 这组图片展示了透过紫外滤光片看到的太阳喷发景象   北京时间4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6日下午大约5点45分,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拍到壮观的太阳耀斑。当时,耀斑从太阳东北部喷涌而出,将美丽的弧形超热等离子喷流射向太空。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最美丽同时最壮观的太阳风暴之一。   此次太阳风暴的强度为中度级别M1。由于出现在太阳左侧,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得以拍下令人震撼的画面。宇航局科学家在Twitter上的一篇博客中表示:“太阳现正在上演大爆发。”宇航员官员在接受太空网采访时指出,壮观的耀斑从太阳的一个活跃区喷出,这个活跃区可能也是15日太阳风暴的源头。   宇航局称:“日冕物质喷射通常与太阳耀斑有关。此次的M1级中级耀斑出现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45分。这一次发生的日冕物质喷射并没有对准地球。”太空网报道称,如果对准地球,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射将为地球带来绚丽的北极光。太阳耀斑的级别用不同字母代表,按强度从低到高依次为A、B、C、M和X。   X级太阳风暴强度最大,如果朝向地球方向,可对在轨宇航员和航天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破坏地球上的电网、通讯和导航系统。3月,英国媒体报道称太阳周围的磁场将在未来几十年发生改变,导致太阳黑子和爆炸性太阳活动减少。磁场改变导致的强烈太阳活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专家们警告称航天器和飞机可能无法应对。   太阳磁场变化同样导致地球在更大程度上暴露在宇宙射线之下,飞机和航天器上的人将遭受这种辐射侵袭。太空时代经历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强太阳活动时期,被称之为“太阳活动极大期”。对大冰原中的同位素和年轮进行的分析发现,这一次的太阳活动极大期是过去9300年出现的24次极大期之一。未来,太阳磁场的强度将呈下降趋势。   听起来似乎是个好消息,但太阳磁场变化会导致地球更易受宇宙射线侵袭,太阳风暴的强度也会提高。英国雷丁大学的卢克-巴纳德表示,在最为严重的情况下,太阳活动的减弱将导致宇宙射线强度提高1.5倍,地球每100年将遭受8次大型太阳喷发影响。他说:“太空中的辐射对人类健康和脆弱的电力系统构成威胁。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个问题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不断加剧。工程师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减少可能造成的影响。”(孝文)   来源:新浪科技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7693863.html
个人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309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