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微波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网传微波炉加热食品会致癌 4大揪心事不可信
hanspub 2013-5-23 17:22
近来,一则《微波炉的危害之大》的网帖传得火热,看得人心惶惶,不少市民恨不得想让家里的微波炉立刻下岗。 集中到四个最让消费者“揪心”的问题,专家逐一辟谣。 疑点一 德国家庭都不用微波炉? “去德国的话,会看到他们国家的家庭中几乎看不到微波炉,大家都知道微波炉的危害之大,所以都不用。”帖子里描述的国外家庭状况让一些人奉为“铁证”。但实际上,网上能轻易搜到德国本土卖的各种微波炉,好多德国本土即食食品包装上也有使用微波炉的建议。 疑点二 微波炉加热会分解分子结构, 导致分子异变而致癌? 该网帖里说“微波炉加热食品,使得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 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具有毒性,还可能致癌。”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方鹏飞解释:“微波炉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不会改变食物分子的结构。微波加热只是一种物理加热方式,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除非是极端情况下,微波炉把食品烧焦,则有可能会产生致癌物质。从能量转化来讲,微波炉是把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再由电磁能转化成热能。更多电磁波传播理论与技术可参考 《电磁分析与应用》 疑点三 微波炉会泄漏辐射? 帖中还提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方鹏飞表示,辐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可不必过于夸张。“微波炉在生产时已采取屏蔽措施,用金属内胆把微波的辐射屏蔽到人可以完全放心的辐射剂量,“只要把微波炉门关上加热,一般都没问题。”他强调,这个前提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微波炉。 疑点四 食物营养价值严重流失? “食品营养是否流失,取决于烹调烹饪过程是否合理、操作是否科学,与使用微波炉还是其他烹调方式没有关系。”武汉协和医院营养科营养医师蔡红琳说,看食物营养流失多少,有一个普遍规则——加热时间越短,营养价值流失就越少;加热温度越高,营养流失越多。 虽然网传的致癌并不可信,但是在使用微波炉也需注意: 首先选择适合在微波炉里使用的器皿,如陶瓷、耐热玻璃、耐热保鲜膜等,一般微波器皿会标有“微波炉适用”字样。 含水量少的食物,就得缩短加热时间,否则,时间过长,会使食物变硬,失去香、色、味,甚至产生毒素。粥、面条、牛奶、蔬菜等水分含量高的食物是适合用微波炉加热的;加热脂肪含量高而水分含量低的食物时,如坚果、肉等,要注意把握火候,这些食物很容易焦煳或炸开,焦煳了就容易产生致癌物。
4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波炉新用途:加工太阳能电池材料有奇效
热度 2 zhpd55 2013-5-8 21:05
微波炉新用途:加工太阳能电池材料有奇效 诸平 一提到微波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厨房用来加热食品,但是利用微波来加速化学反应,如微波萃取和微波合成是微波应用的新而热的研究领域。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目前,微波萃取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等领域。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也有不少报道。 微波合成是在微波条件下,利用其加热快速、均质与选择性等优点,应用于现代有机合成研究中的一种技术。除此之外,微波还有许多其他应用。 2012 年 8 月下旬,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工程师首次开发了一种在合成铜 - 锌 - 锡 - 硫( CuZnSnS )时如何使用微波加热的方法—— Microwave ovens may help produce lower cost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铜锌锡硫是一种有前景的太阳能电池复合物,相比一些太阳能源的替代品其成本更廉价,毒性更低。微波炉技术可以应用在太阳能行业,为制造薄膜光伏产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降低成本和减少对于环境的担忧。 Fig. 1. A small, prototype solar cell that uses CZTS, a photovoltaic semiconductor that University of Utah metallurgists produced in an old microwave oven that once heated student lunches. Credit: Lee J. Siegel, University of Utah. 2013 年 5 月 6 日 ,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报道了美国犹他大学( University of Utah )的冶金学家利用一台昔日为学生加热午餐而被淘汰的旧微波炉 , 生产出太阳能电池中使用的 CZTS —— Microwave oven cooks up solar cell material 。 利用微波炉快速生产纳米晶体半导体材料,而且使用的原材料是廉价而资源丰富,与其他半导体相比较使用的有毒金属更少。研究人员他们希望将这种方法用于更高效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和 LED 灯、生物传感器和将废热转化为电力的热电转换系统。冶金工程教授 Michael Free 说, “ 使用微波是一种制造应用广泛的纳米微粒的快速方法。我们希望在未来五年内由此会产生一些商业产品 , 我们也在继续不断地从事应用和改进研究。前景良好,但是对于市场走向尚不确切。 ” Michael Free 教授和该研究的领导作者 Sarswat Prashant 将在 6 月 1 日 出版的《晶体生长学报》(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Prashant K. Sarswat, Michael L. Free. An investigation of rapidly synthesized Cu 2 ZnSnS 4 nanocrystals ,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Volume 372, 1 June 2013, Pages 87-94. Sarswat Prashant 是一位冶金工程助理研究员 , 他们利用微波快速合成出的纳米半导体称为 CZTS ,其实就是铜( Cu )、锌 (Zn) 、锡 (Sn) 、硫 (S) 的一种化合物,具体分子式为 Cu 2 ZnSnS 4 。 IBM 公司 2012 年 8 月下旬在《先进能源材料》(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杂志上发表论文称,结构为 Cu 2 ZnSn(S/Se) 4 的 CZTS 系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11.1 %,当时创全球最高纪录。该电池由 IBM 与日本的太阳能前沿( Solar Frontier )公司、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及台湾旺能光电( DelSolar )公司共同开发。 Fig. 2. (a) A bar chart showing comparison of time for different CZTS synthesis techniques. (b)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experimental setup for microwave assisted CZTS synthesis. 在 Michael Free 教授等人这项研究中 , 他们确定了生产 CZTS 半导体最均匀晶体所需的最佳时间,是在微波炉内加热 18 min ,而且通过使用各种测试技术如 X 射线晶体学、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光谱等来确认材料确实是 CZTS 。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小型光伏太阳能电池来确认该材料的工作性能和证明更小的纳米晶体显示出 “ 量子限制( quantum confinement ) ” 效应,这种是一种对不同用途而普遍适用的纳米晶体属性。 Sarswat Prashant 说, “ 这是一种不易制得的材料 , 如果制作不当会产生很多不想要的化合物。与其他使用剧毒镉和砷的光伏半导体相比较 , CZTS 光伏材料成分则更环保。 ” Michael Free 教授补充道 : 他们制得的这种光伏半导体材料所使用的原材料成本更低,是半导体材料中经常使用的铟、镓等材料的更适用的替代品。 快速制作旧材料( Making an Old Material More Quickly ) 瑞士的研究人员在 1967 年使用另一种方法首先发明了 CZTS 。其他的研究人员在 1998 年发现 , 它可以作为光伏材料。但是迄今为止,可以说人们对这种材料的研究还不够透彻和深入。 CZTS 属于四元硫属化合物家族材料。 Free 和 Sarswat 起初对其并不怎么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但是,他们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竞相开发微波法制作 CZTS 的研究工作。 2011 年 Sarswat 使用微波法合成出这种材料, 2012 年 1 月 Free 和 Sarswat 对他们的方法提出了发明专利申请;而另一组(俄勒冈州立大学)于 2012 年 8 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使他们的专利申请受到严重冲击,完全丧失了专利申请应该必备的 “ 三性 ” (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要件。 Free 和 Sarswat 开发的该方法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 包括不同的 “ 先驱 ” 化学物质 ( 醋酸盐代替氯化物盐 ) 用于制备 CZTS 的启动过程以及一种不同的溶剂 ( 油酰胺代替乙二醇 ) 。 Sarswat 说,采用微波合成已经得到许多有机化合物,而 Free 也提到有时微波被用于冶金分析,从矿石提取金属。他们说使用微波处理材料不仅反应速度快(见图 2 ),而且可以抑制一些不必要的化学 “ 副反应 ”, 以获得所需材料的更高产率。 以前制备 CZTS 使用过各种方法 , 但许多方法涉及到合成步骤多,如果需要制作一种薄膜材料如技术上被称为一种 “p 型光伏吸收器 ” ,则需要花费 4~5 h, 该薄膜是太阳能电池的活化层,可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最新的一种方法称为 “ 胶体合成( colloidal synthesis ) ” 法 —— 在液体中作为悬浮物或 “ 胶体 ” 置于一个大长颈瓶通过加热来制备晶体,将制备时间减少到 45~90 min 。 Sarswat 决定尝试利用微波法来生产 CZTS ,当犹他大学冶金工程系决定给厨房买一台新微波炉,供学生加热午餐和煮咖啡使用时, Sarswat 从系办公室秘书处得到信息,说原来的旧微波炉可以被取代,将其闲置他处。这时 Sarswat 就想到利用旧微波炉,将其搬到实验室取代了在其他实验室的实验过程中被烧毁的微波炉。 Free 并补充道 :“ 充其量也就是你可以只是使用一个简单的微波炉来制作 CZTS 半导体 , 但是不能在家里做,在利用微波加热这些材料时必须谨慎,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安全第一。 ” 利用微波来加热这些材料需要多久,冶金学家才可以控制产生的纳米晶粒的大小 , 以适应其可能的用途呢?这个问题需要实验才能给出确切的结果。在微波照射 8 min 后 CZTS 开始形成 , 但研究人员发现是在微波照射 18 min 后,所得产物的粒度大小最均匀。 微波半导体的用途 ( Uses for a Microwaved Semiconductor ) 为了制作 CZTS ,将金属盐溶于溶剂 , 然后用微波炉加热 , 形成一种含有悬浮 CZTS 纳米晶体 “ 墨水 ” 。然后可以将该 “ 墨水 ” 涂到表面,和其他涂料结合在一起形成太阳能电池。 Free 说 , “ 这 (CZTS] 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 , 它处于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即活跃层。 ” 他说容易制作的 CZTS 光伏半导体,可更有效的用于多层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之中。此外 , CZTS 还有其他的潜在用途。热电转换( Theromoelectric conversion )包括车辆废热、工业废热,地热、甚至是军营动力的废热等。由在表面涂上这种纳米晶体 “ 墨水 ” 和用有机分子敏化的晶体制成的生物传感器 , 让其来检测微弱电流,因为当一种酶在体内变得活跃时就会产生微弱的电流。这些生物传感器可能会在未来的测试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 以帮助诊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肾病等。 CZTS 可以作为各种各样电子产品其中包括热电转化设备等之中的电路元件。用于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为燃料电池产生氢气等。 微波法生产的纳米晶体的尺寸范围为 3-20 nm, 研究人员寻求并确定的最佳范围是在 7-12 nm 之间 , 当然纳米晶体的大小取决于其预期用途。 CZTS 的更大晶体构成了良好的光伏材料。 Sarswat 说他们的此项研究还表明 , 更小的 CZTS 晶体(小于 5 nm )具有所谓的 “ 量子限制( quantum confinement ) ” 效应 , 是用来解释纳米颗粒发光机理的一种模型,即纳米颗粒 的禁带宽度随颗粒尺寸减小而增加,从而导致颗粒的发光由体材料的红外区蓝移至可见光区。当 晶体粒度变得足够小时,会对材料的光学、电学性质产生影响的这种现象被称之为 “ 量子限制 ” 。量子限制意味着 “ 调整 ” 纳米晶体的大小可以使其发出特定光 , 制作这种材料具有潜在广泛应用前景 , 包括更高效的发光二极管( LED )照明灯具。具有量子限制的材料是多才多艺的材料之一 , 因为他们有一个 “ 可调带隙 ”, 激活其发光或电所需要的能量是可以调控的。
个人分类: 新科技|7020 次阅读|2 个评论
负日录(3)——煮饺子、炒年糕与炒米饭
热度 2 fdc1947 2012-12-16 08:17
“舒服不过倒着,好吃不过饺子”。这是北方的一句土话。北方人爱吃饺子,一家人或者几位亲戚、好友围着桌子包饺子。一边包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吃饺子总要有人煮饺子,这么多饺子往往不能一锅就都煮出来,而且煮出来就得吃,几个人坐着吃,一个人在那里煮,坐着的人总觉得不舒服,毕竟少了一个人。哪怎么办,总得有人去煮啊。 许多人煮饺子的过程是这样的:煮开了,略过一会儿,加一点凉水,再煮开,再加一点凉水,凡如此者三,就好了。据说这是祖上传下的法子,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妈妈的做法又是从妈妈的妈妈那里学来的。这样的煮法,总需要有一个人在炉子旁。 我煮饺子就不这样,我基本上能和大家一起吃饺子。我的做法其实非常简单,把饺子煮开等饺子开始浮起来后,开小火(如果是煤气灶,放中间一圈小火;如果用电磁炉,用较小的档),盖上盖。使锅里保持有点开、不使潽锅即可。用不着在炉子边上看着。过几分钟,去盛饺子即可。 过去为什么要加三次凉水?因为那时的炉火无法迅速变大变小,难以保持有点开而又不潽锅的状态。现在可以开小火,人闲了,又节能减排,何乐而不为。 有了前人很好的做法,就不再想去改进它了,大概这是人的惰性吧。 北方人煮饺子是如此,南方人炒年糕也是如此。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要吃年糕。北方人也吃年糕,那是吃甜的,而且北方人做的年糕太软、很粘。正像北方的饺子品种很多一样,南方的年糕品种也多。有一种 水磨年糕 即宁波年糕,过去一般北方人不吃,大米做的,现在北方超市里也有卖了。那是炒着吃的,而且是与蔬菜一起炒,吃咸的。 南方人炒年糕往往要放不少油,不然年糕就有可能粘在一起,或者粘锅,或者炒不透。而现在的人都怕很多油,油太多了确实也不利健康。 我的做法是,首先把切好的年糕放在可以在微波炉中加热的容器里,加上少量的油,拌匀,然后放微波炉中加热。要注意的是年糕放微波炉加热的时间不要长,时间太长,年糕还会粘在一起,那就完全失败了。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即取出略加晃动再加入,整个过程只需略为提高温度,并不完全热透。与此同时,开火起油锅,炒蔬菜,放入盐、味精等调料,然后,取出微波炉中的年糕与蔬菜一起翻炒,直至满意,即可出锅。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快。因为炒年糕一般是最后上,或者吃到中间再去炒,这样,吃饭的人大家都坐好了等着,缺一个人也总是遗憾,所以这炒年糕必须快,才能不扫大家的兴。 与炒年糕相类似的是炒冷饭。说炒冷饭不好听,说炒米饭吧,有蛋炒饭,有肉末炒饭,也有其他蔬菜炒饭,有些人很爱吃。电视上也经常介绍各种炒饭。 不管哪种炒饭,总是要在锅里放油,把米饭炒热。结果是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力量才能把饭炒透,有些人还需要用许多的油。弄得不好,油放了不少,饭还是不热。 我的方法还是用微波炉,把米饭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可以热得很透),同时,炒着鸡蛋(或者其他菜,时间与热饭的估计时间同步),然后把热饭倒入菜中间继续翻炒至满意的程度。这样,也省时、省力,少油。 总之,做饭也不能光按照老祖宗的办法,要动动脑筋,有所改进。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4753 次阅读|5 个评论
微波炉科普种种
liwei999 2012-12-11 07:37
RE: 破解关于微波炉的传言 / 谁说“微波食品有害健康”? IH炉与微波炉说明的对比。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10/2012 15:12:25 电磁炉 原理的说明就很到位,没有引入电子这样的微观机制,直接就是说诱导电流的焦耳热和磁损。这两个都是所谓的宏观量,用在这里可以直接算出IH锅受到的电功率,知道加热的能力。 同理,对 微波炉 做原理说明时,也没有必要导入微观机制。如果不是能够首尾一贯来说明的话,更是要如此。只要说明有极化分子的存在导致了食品这类物体对微波有宏观上的 介电吸收 。利用这个吸收系数,可以直接计算物体吸收的电波功率,知道需要加热的时间。这个介电系数 电介质物理学 里有些解说,可以了解一二。 不导入微观机制是为了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准确。因为可以用这些概念算出热量来。这才是所谓的“科学”。而引入微观的机制,比如说分子、电子,用它们来说事儿,好像是挺好的。但到具体计算发热量时又要使用别的概念,那就很不好了。做事情不能象某些“教”那样,说的是一套,做起来又是一套。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看了一眼微波炉技术研究机构对微波炉的简介,不错。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10/2012 14:40:58 不知方博士是否读懂了那里的说明。 这些区别,如同楼下的肌肉所说的那样,有可容忍/不可容忍的个 体差。 可以这样来打个比方:导体的焦耳热是导体里电流的“摩擦”——电阻产生的。这是宏观的说法,可以接受。但是借用微观的机制,说 电流就是导体内电子的移动 ,摩擦就是这些电子如何如何的说法就不能被接受了,至少是有歧义。因为导体里电子的速度与电流的速度完全不一样,而且决定宏观电阻的也不是微观电子的什么“摩擦”,而是一个 冲撞时间 的变量。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以前专门做过一个文章讲微波炉的原理。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5/2012 03:17:55 原理基本上错了。这是第一。 第二,这段属于瞎掰 Quote 2004年发表的一篇科学综述介绍了这类致癌物的产生以及致癌性,最后指出: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第三 Quote 传统烧水的时候水会流动,到了沸点就开了。而微波加热时水不流动,只是 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了沸点还不开。但是这个时候的水温度已经非常高了,只要有一点儿扰动,就会猛烈沸腾。如果这个扰动是你去拿水的时候产生的,那么就会被烫得比被开水烫得厉害。 中,不是流动,而是 对流 ;被汤是必然的,但不会因此“被烫得比被开水烫得厉害”。 第四 Quote 鸡蛋爆炸的原因有点类似于水的暴沸。  鸡蛋内部过热,压力很大,一旦受到外界干扰,压力便会释放出来,于是鸡蛋就爆炸了。如果爆炸发生在鸡蛋进嘴的时候,大概就相当于在嘴中放炮了。 这个描述也不对。“爆炸发生在鸡蛋进嘴的时候”是开玩笑!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致癌物”太多了,有效根本就无从谈起。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5/2012 03:39:23 第五 Quote 因为微波能达到的地方升温很快,不能穿透的地方升温慢,所以内外的温度差别可能会非 常大,这在化冻食物的时候尤其明显。 的说法错误。与前边的表述也矛盾。 说加热水的时候,说是体积加热,所以没有对流,所以可能会过热、暴沸伤人。但这里又说进不去了,不是自相矛盾么?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成冰的部分的水分对这个频率的电磁波响应小,因此产生的热量就少。就热得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过去的微波炉有转台,现在没有转台的转微波。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5/2012 14:41:12 让微波在箱体里扫描,自动追踪被加热物体。 他把奶酪的玻璃盘放置在箱体内的上端,显然那里不是正常 加热物体的地方。箱体里中央的部分也不可能让微波形成驻波的形式。 用分子响应来解释加热的问题是个一般人常犯的错误。这是物体对微波现象的宏观响应,与水分子没有直接的关系。 有两种意见的时候,也许人们就要相信“权威”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知道他做的并不是你想得到的就是了。不知那位老兄是故意那样做的,还是没有能注意到这一点。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那个微波成分是单一的。从发生原理上看也是单一的。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5/2012 15:35:40 可以微调一些,比如通过控制磁场等,改变波长。但是很有限。 【“箱体里中央的部分也不可能 让微波形成驻波的形式。”这你怎么这么绝对化了呢?】不是绝对化,而是有 过热现象 的发生来做佐证。这个事情镜某也亲历过所以可以这样断言。 形成驻波的条件比较特殊。在微波炉空间的中央,有个不大规则的物体,基本上就失去了产生驻波的可能性。 实验 之所以叫做实验,是因为要与实际发生的现场、条件一致。微波加热物体不是在那个微波炉空间的顶部,所以要“较真”,要有个“异常”的直觉。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传微波炉会中和“脑磁波”致残 专家力证其清白
crossludo 2012-12-2 18:28
传微波炉会中和“脑磁波”致残 专家力证其清白 网传吃微波炉加热食物会中和“脑磁波” 专家力撑其安全 昨日,一条题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长微博引发网友热议。该微博直指微波炉有害,许多网友惊呼“微波炉也不可靠”!然而,物理学家、医生、营养师在接受记者求证时却力撑“微波炉是清白的”。 微波炉可令食物致癌?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条微博仍获多位著名加V用户转发,截至昨天上午,转发已超过两万次。昨日下午,记者发现该文已被删除。 这条引发轰动的微博列举微波炉几大“罪状”。其中最惊悚的一条是指微波炉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长期吃微波炉处理过的食物,会中和脑磁波,使脑退化,脑磁波短路。” 微波炉的其他“罪状”包括可破坏食物结构,致癌,会令生物产生变异。博主称医院采用微波炉加热血液,给病人输血会致死,并援引国外的研究证实所言。 然而,一些理性的网友在转发的同时,对文章真实性有所质疑:“这帖子时间不短了,里面怎么还有‘苏联’的提法?”“博主说得对!用微波炉加热血液,倒入辣椒油,就能做成我最爱吃的麻辣血豆腐!” 专家:无稽之谈! “吃微波炉食物会中和脑磁波?”无稽之谈!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沈韩表示,微波炉加热的原理就是,利用食物含有一定量水分,其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与水分子的固有频率相近,于是在共振作用下,食物内释放大量的热能,从内部进行加热。 微波炉停止工作后,微波会立即消失,不会对物品和食物产生任何残留。“否则,微波炉食物就可以做成发射天线了。这好比我们去摇动一个人,停止摇动,人也不会持续晃动下去。” 那么微波炉的辐射泄漏情况如何?沈韩教授曾做过一次测试,结果证明,金属外壳能有效屏蔽电磁波,一米范围以外的辐射强度低得微不足道。所以,与其担心微波炉的烹饪安全问题,不如选择一个封闭性好的微波炉。 “我个人认为,从加热原理来讲,用微波炉烹饪食物是安全的。至于微波是否会破坏生物基因的结构,那也仅是打碎了DNA链条,不会产生基因变异。” “微波炉加工食物会致癌,是可笑的说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卞华伟说,所谓的微波炉食物含致癌物、导致情绪低落,也基本都是臆想出来的。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1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系列之(2)正确使用微波炉
热度 1 hanlingeorge 2012-1-8 09:50
1.微波炉应放在平稳、干燥、通风的地方,炉子背部、顶部和两侧均应留出10厘米以上的空隙,以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炉内不能使用金属或者带有金属配件的容器,也不能使用木制或竹制器具,而应使用耐热玻璃、耐热陶瓷等专用器皿; 3.袋装或瓶装食物要在开启后放入容器内再放进炉内;鸡蛋必须打碎并搅拌均匀再放入炉内,否则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4.特别注意:微波炉在工作过程中不能用眼睛直视; 5.定期自检:方法是把收音机靠近工作着的微波炉,这时从收音机可以听到许多杂音,然后把收音机移到离微波炉半米处,若这时仍能听到干扰声,这意味着微波炉的泄漏已经超标,应该请专业人员前来修理。
2277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紧急呼叫112?微波炉能充值公交卡?
songshuhui 2011-8-15 22:40
Albert_JIAO 发表于 2011-07-03 10:24 1. 遇险手机没信号怎么办?紧急呼救112? 流言 : 有三位自驾游的朋友不慎连人带车跌落150米深的山谷,受困四日三夜后才获救。其间,他们曾多次想以手机向外求救,无奈一只被摔坏,一只没电了,一只信号不良。他们还多次移动位置以寻找较佳的收发信号地,但都不成功。如果这三位人士平常就知道112专线,紧急时刻也能知道如何用那只收讯不良的手机拨出112专线,相信他们可以很快获救。 来源 : 网络上的流言除了中国特产的以外,很大一部分是进口货。美国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流言输出国了。不过这一条流言却是“英国制造”。 2005年,伦敦地铁发生了连环爆炸案,造成数百人伤亡。全英民众陷入恐慌,生怕厄运再次降临。很多人担心,一旦再次发生地铁袭击案,在这个手机信号很差的地方,自己将很难呼救。 于是在网络上,一封“安慰邮件”快速传播开来: 关键的号码一定要记住: 如果你每天乘坐地铁去工作,请注意下面的信息:如果手机没有信号,请拨打112,可以直接连接到卫星信号,卫星会把你的信息转接到呼救中心。所有的通信公司都提供这项服务,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此刻的位置,卫星还可以有定位功能。 这条“善意的谎言”一传十,十传百,从一个国家传到了另一个国家,故事主角也由地铁乘客变成了登山者、航海者和其他一切需要紧急呼救的人士,112变的越来越神奇。在邮件传播开了以后,伦敦的地铁和通信公司多次出面澄清事实,可是还是有越来越多人相信112号码的威力。 真相 : 看完这条流言,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忍不住就想吐槽:这三位游客掉进了150多米深的山谷,竟然还没有粉身碎骨,手机也只坏了一个。未免太耐摔了吧。 112号码是什么? 112的确是一个紧急号码,而且是全球许多国家都通用的一个号码。用手机拨打普通号码时,如果SIM卡插错、话费不够了或者不在相应电讯公司服务范围内,电话都打不成。可紧急号码却一定能够呼出。与大家熟悉的110、120、119这些号码相比,112的好处在于“全球通用”。GSM手机标准将这个号码设置为紧急号码。在一些不使用112作为本地救援电话的国家,用GSM手机拨打这个号码时,电话会被转接到其国内的救援号码上。 在我国,用GSM手机拨打112,你则会听到语音提示:“匪警请拨110,火警请拨119……”使用固定电话和CDMA手机时,则被接入运营商的故障报告台。 信号弱也能打紧急号码吗? 如果一位用户手持一部手机,希望和其他用户通话,首要的条件是这部手机必须和附近的一个手机基站建立起联系,相互接受和发送信号。普通手机的信号比较微弱,不同情况下可以覆盖的范围为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远小于卫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不可能利用卫星来通讯。同时,如果在这个范围内没有手机基站,或者因为障碍物,比如地铁隧道、高山,手机无法和基站建立起联系,也就无法和任何人通话。事实上,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里,手机通常很难与最近的基站取得联系。 112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号码,可以不受不同通信公司服务的限制。可是如果手机因为电力不足和信号弱连接不到附近的任何基站,物理上的限制也会使得包括紧急号码在内的所有号码无法拨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希望进行通信,只有对手机的硬件进行改进。比如野外探险队常常会使用卫星移动电话。这种电话不需要使用手机的基站,可以直接和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取得联系,不过卫星电话发射的信号强度很大,使用的天线也是一个“大锅”,非普通手机能比拟。与此同时,卫星电话也需要比较开阔的空间,对于山谷里的三位背包客或许可以帮得上忙,对于地铁里乘客就无能为力了。 结论 :谣言破解。 112的确是国际通用的求救号码,可是它对于增强手机发射和接受的信号没有任何帮助,如果拨打110,120无法接通,拨打112也无济于事。 2.微波炉充值?那是不可能的任务 流言 : 【微波炉给饭卡充值】首先,拿一张A4纸或者报纸,将饭卡包裹起来,要确保两边都是3层(这个是我试验了几次才摸索出来的),放入微波炉,档位:大火,定时25秒(如果不能定25秒,就自己用秒表掐,一般手机都有这个功能。)然后开机,发射电磁波,电荷累积,金额增加,时间到了请立即关机, 到此,充值成功。 真相 : 这条国产愚人节段子可能最早在2005年、2006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上,起初说的是公交车的IC卡。之后的每年总有那么几天,这条段子会浮出水面,在各大论坛上转来转去。段子版本也变的多种多样,公交卡成了银行卡、食堂饭卡,甚至还有人把微波炉改成了冰箱、电熨斗。 对于幽默感超强的人类,或是懂一点通信原理的人,这样的谣言完全没有市场。但是对于其他人,这个段子还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在完整版的段子里,首先对IC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所说的环形天线、感应电流神马的都没错,显得很专业的样子。IC的意思是集成电路,手机卡、公交卡、食堂饭卡等很多平时见到的卡都属于IC卡,这些塑料卡中心的芯片相当于一个微型计算机,充值金额信息可以储存在里面的微型存储器里,这些信息也可以进行读写和修改。IC卡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手机卡就属于接触式IC卡,依靠连通手机里的电路电流交换信息;公交卡、饭卡则属于后者,讲究的是“距离产生美”,只要把它靠近读卡器(通常几毫米、一两厘米的距离),它就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卡器交换信息。 编码调制:语言不通,沟通不能 微波炉产生的微波也是无线电波,但是和IC卡所使用的无线电波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首先体现在频率上,公交卡、饭卡与读卡器之间交换信息时通常用的无线电波频率是13.56MHZ左右,家用微波炉一般使用的频率是2450MHz左右。不过,考虑到微波炉内也会产生少量其他波段的电磁波,而微波炉的功率很大,一张IC卡工作需要的无线电波功率却很小,“大火”微波炉内部还是可能存在合适频率的无线电波让IC卡天线激发出电流而工作的。 不过,能激发出电流工作并不等同于能进行信息传输。为了完成“让公交卡里增值10元”这个命令,读卡器和公交IC卡之间需要相互传递和接收信息,完成一次完整的通信过程,这里面说道就多了。首先要遵循特定的通信协议。读卡器和IC卡之间通常使用的一个协议叫ISO/IEC 14443(可不是ISOxxxx国际质量认证),对读卡器应该把信息表示成怎么样的数据形式(编码),以及怎么把数据具体加载到无线电波上(调制)都做了相应的规定。读卡器即使向IC卡一条最简单的信息,也要准守协议里面每一条规定,出一点错,信息就不能被IC卡正确接收。微波炉的本职工作只负责煮熟食物,不会说IC卡小萝莉可以理解的语言。让微波炉大叔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实在是太难为人家了,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加密:说话太绕,理解困难 按照正确的方式编码和调制对于微波炉来说是压力很大,但是对于伪造读卡器、IC卡的人来说,还不算难事。因为那些通信标准和通信协议都是公开的,他们可以使用通信射频电路制造出相应的读卡器来与IC卡交换信息。可是,就算IC卡能理解假读卡器说的话,IC卡并不一定会按假读卡器的要求增值减值。 读卡器与IC卡之间不可能的对话: 读卡器:你丫的把余额从20增加到30。 IC卡:好滴。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 IC卡:你是谁? 读卡器:俺是805路公交车的读卡器。 ………… IC卡:*@#^^#@ 读卡器: $#*@*%*@#%@%)~*% ! 在完成增值减值的操作之前,读卡器和IC之间要互相对暗号,经过三次验证,公交卡确定与它交换信息的是XX路的公交车的读卡器,读卡器确定与它交换信息的是XX乘客的公交卡,而且读卡器和IC卡之间说的对话还是加密的。加密的方式称为DES和RES保密交叉算法,具有很高的保密性能。此外,卡里含有金额信息的存储器也有密码,密码对不上就甭想改里面的数值。如此多番加密,保证了IC卡的安全性。广大的卡类破解狂们的失败大都是栽在了加密这一项上。 另外,对于有的IC卡,里面并没有储存余额信息,只储存了使用者的姓名信息,余额信息储存在读卡器那一端,然后所有的读卡器联网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在卡上下功夫就更不可能实现充值的目标了。 由于这条谣言流传已久,不少实验党早已一试身手,不过最后结果大都是这样:IC卡放进微波炉几秒钟的时间以后,里面就打起火,迅速关掉微波炉后发现,纸和IC卡都烧煳了,塑料也变形了,在公交车上一试,不能用鸟。什么?没见识过。谣言粉碎机贴心地献上这段 “充值真相” 。 视频观看地址: http://www.guokr.com/article/37286/ 看看,献身的公交卡结局都很惨烈。 结论 :谣言破解。 一张几元钱的IC卡里其实包含了几十年来许多IT理工男女的发明成果,要经过严格的一系列程序才能改动里面的金额,单靠微波炉一台是远远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其实只要想想,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充值,公交公司还会用这种卡吗? 本文两部分已分别发表于 果壳网 谣言粉碎机主题站 http://www.guokr.com/article/37286/ http://www.guokr.com/article/9407/
个人分类: 物理|2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警惕家电“二次污染”
greenbz 2011-5-6 18:33
家家户户对家电产品的污染和卫生问题并不关注。殊不知,家电卫生不仅要表面干净,更重要的是“二次污染”问题,有专家指出,常用的家电都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应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电器时代,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已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然而,随着家电的普及,人们对其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危害也越来越关注。 家电造成“二次污染” 家电也会带来污染?这不是耸人听闻的“天方夜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电器都是我们经常接触或使用的,比如洗衣机、饮水机、空调、加湿器、热水器、微波炉、空气净化器等。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在使用超过半年的洗衣机中,有60.2%%的洗衣机内部都能检测出霉菌,洗衣机因此成了“二次污染”源。内筒中滋生的霉菌不但会污染衣物,还会通过接触人体不同部位导致各种疾病。 什么是“二次污染”?“二次污染”指当某些一次污染物,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改变原有性质;特别是那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总体而言,家电产生的‘二次污染’可分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产生室内空气‘二次污染’的家电除空调外,还可能有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加湿器和净化器本来应当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设备,但是如果运行、维护管理不当,就可能使得室内有关污染物含量上升,造成‘二次污染’。”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赵彬副教授介绍说。 污染带来健康隐患 家用电器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均表明,室内空气污染与人所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弱、哮喘等疾病有很大的关联,同时也增加了致病率和死亡率。”赵彬副教授如是说。 空调造成的“二次污染”常常使人出现头晕、昏迷甚至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医学界把这种病理反映称之为“空调综合征”,室内空气污染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孕妇、老人和慢性病人,特别是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污染的危害。儿童的身体正在成长中,呼吸量按体重比成人高出将近1/2,而且他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室内,受到污染伤害也不易发觉,当发现问题时已无法挽回。 洗衣机滋生霉菌之后容易使衣服受到污染,不但衣服洗不干净,而且还可能会致病。特别是贴身衣物被霉菌污染后,对女性个人健康也可能造成比较恶劣的危害。据报道,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数据表明妇科疾病与洗衣机“二次污染”之间的联系,但在医院日常门诊中,许多妇科医生经常遇到一些无辜患上私处炎症的女性,深究其原因,不能不想到洗衣机的“二次污染”问题。饮水机“二次污染”的危害就更明显了,饮用受到污染滋生细菌的水之后,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明显的,很容易让人染上各种疾病。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使用微波炉的十大忌
zxc508 2011-5-3 17:11
本来只想介绍,实验用的微波炉,没有想到朋友们这么关心,家用微波炉的影响,故给大家介绍一下,使用微波炉的十大忌   一、忌超时加热:食品放入微波炉解冻或加热,若忘记取出,如果时间超过2小时,则应丢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二、忌将普通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炉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三、忌将肉类加热至半熟后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在半熟的食品中细菌仍会生长,第二次再用微波炉加热时,由于时间短,不可能将细菌全杀死。冰冻肉类食品须先在微波炉中解冻,然后再加热为熟食。   四、忌使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金属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做不熟食物。   五、忌再冷冻经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因为肉类在微波炉中解冻后,实际上已将外面一层低温加热了,在此温度下细菌可以繁殖,虽再冷冻可使其繁殖停止,却不能将活菌杀死。已用微波炉解冻的肉类,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冻,必须加热至全熟。   六、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阔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喷爆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膜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   七、忌使保鲜膜接触食物:使用保鲜薄膜时,在加热过程中最好不要让其直接接触食物,可将食物放入大碗底,用保鲜膜平封碗口或不用保鲜膜而直接用玻璃或瓷器盖住,这样也可将水汽封住,使加热迅速均匀。在取出食物前,可将保鲜膜刺破,以避免它黏到食物上。   八、忌油炸食品:因高温油会出现飞溅导致明火。如万一不慎引起炉内起火时,切忌开门,而应先关闭电源,待火熄灭后再开门降温。   九、忌将微炉置于卧室:同时应注意微波炉上的散热窗栅不要被物品覆盖。   十、忌长时间在微波炉前工作:开启微波炉后,人应远离微波炉或人距离微波炉至少在1米之外。
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验室基本实验设备介绍系统——微波炉设备
热度 2 zxc508 2011-5-1 17:40
实验室基本实验设备介绍系统——微波炉设备
大家好,今天开始陆续向大家汇报一下本实验室的设备。本人自从博士以来,一直从事于微波烧结纳米材料,可以说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对微波的理解,希望对大家理解微波有用,同时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还请大家多多原谅。另外,欢迎宁波的朋友来本实验室,多多交流。当然也欢迎外地的朋友,共同开发微波烧结技术。 -、设备介绍 我们的设备是长沙隆态产的 HAMiLab - V3000 微波多功能高温实验炉,具体的性能指标大家还可以通过网上查找。 微波炉实物图 其主要技术指标有: 1. 最高工作温度 1600°C 2. 静态极限真空度 ≤ 10Pa 适用范围 1. 无机粉体合成、煅烧 u 碳化物: SiC 、 CrC 、 VC 等。 u 氮化物: Si3N4 、 MnXNX 、 AlN 、 VN 、 CrN 等。 u 电子陶瓷粉体:钛酸钡、钛酸锶钡、钛酸锶、锆钛酸钡等。 u 荧光粉:( LED 粉、三基色、长余辉粉等) u 锂离子电池材料:钴酸锂、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等正极材料及负极碳材料等。 u 各种陶瓷色料、釉料、陶瓷原料等。 2 各种无机材料制品 / 器件烧结 u 电子陶瓷: BaTiO3 、 SrTiO3 、 ZnO 压电陶瓷、 PTC 热敏元器件等。 u 生物医学陶瓷:人造骨骼、牙齿等, MgO 、 Al2O3 、 ZrO2 、 SiC 、 Y2O3 、 Si3N4 、 SiO2 等高性能结构陶瓷。 u 日用陶瓷、工艺美术瓷。 3 灰化、焚化 4 金属熔融及热处理 二、微波原理及特点: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是指频率为 300MHz-300GHz 的电磁波,其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 1 米(不含 1 米)到 1 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是一种能量(而不是热量)形式,但在介质中可以转化为热量。材料对微波的反应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 )穿透微波;( 2 )反射微波:( 3 )吸收微波。( 4 )部分吸收微波。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近年,微波钼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导入微波加热技术,不仅可有效提高反应转化率、选择性,而且体现出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其作为实现绿色工艺的手段之一而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工业上生产的微波炉选用的微波频率是 2.45GHz ,也就是说这一频率是固定的。因此,研究微波烧结工艺时,不能提出改变微波频率,进而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这种简单的错误。 微波特点 采用微波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量损失小、操作方便等特点,既可以缩短工艺时间、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加热有以下特点: 加热均匀、速度快 一般的加热方法凭借加热周围的环境,以热量的辐射或通过热空气对流的方式使物体的表面先得到加热,然后通过热传导传导物体的内部。这种方法效率低,加热时间长。 微波加热的最大特点是,微波是在被加热物内部产生的,热源来自物体内部,加热均匀,不会造成 “ 外焦里不熟 ” 的夹生现象,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由于 “ 里外同时加热 ” 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加热效率高,有利于提高产品产量。微波加热的惯性很小,可以实现温度升降的快速控制,有利于连续生产地额自动控制。 选择性加热 微波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和被加热物的损耗有着密切关系。各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在 0.0001 到 0.5 的范围内,所以各种物体吸收微波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说介电常数大的介质很容易用微波加热,介电常数太小的介质就很难用微波加热。这就是微波对物体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控制及时、反应灵敏 常规的加热方法,如蒸汽加热、电热、红外加热等,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发生故障或停止加热时,温度的下降又要较长时间。而微波加热可在几秒的时间内迅速地将微波功率调到所需的数值,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便于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 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与红外相比较,远红外加热的频率比微波加热的频率更高,照理加热效率要更好,但其实不然,这里面还存在一个穿透能力的概念。远红外加热虽有许多优点,应用也比较广泛,但从对物体的穿透能力看,远红外就远不如微波。什么叫穿透能力呢?穿透能力就是电磁波穿透到介质内部的本领,电磁波从表面进入介质并在其内部传播时,由于能量不断被吸收并能转化为热能, 它所携带热量就随着深入介质表面的距离以指数形式衰减。 电磁波的穿透深度和波长是同一数量级,除了较大的物体外,一般可以做到表里一起加热。而远红外加热的波长很短,加热时穿透能力差,在远红外线照射下,只有物体一薄层发热,而热量要到内部主要靠传导,这样不仅加热时间长,而且容易造成加热不均匀。根据对比,微波加热的穿透能力比远红外加热强的多。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三、微波加热原理: 微波加热是一种依靠物体吸收微波能将其转换成热能,使自身整体同时升温的加热方式而完全区别于其他常规加热方式。传统加热方式是根据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原理使热量从外部传至物料热量,热量总是由表及里传递进行加热物料,物料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温度梯度,故加热的物料不均匀,致使物料出现局部过热,影响加热技术与传统加热方式不同,它是通过被加热体内部偶极分子高频往复运动,产生“内摩擦热”而使被加热物料温度升高,不须任何热传导过程,就能使物料内外部同时加热、同时升温,加热速度快且均与,仅需传统加热方式的能耗的几分之一或几十份之一就可达到加热目的。从理论分析,物质在微波场中所产生的热量大小与物质种类及其介电特性有很大关系,即微波对物质具有选择性加热的特性。 以水为例,微波是频率在 300 兆赫到 300 千兆赫的电磁 波 ,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相互摩擦运动的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即 物 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每秒翻转 2.45GHz ) , 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 . 一般在微波烧结中,所处理的材料大多是介质材料,而介质材料通常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介质材料与微波电磁场相互耦合,会形成各种功率耗散从而达到能量转化的目的。能量转化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离子传导、偶极子转动、界面极化、磁滞、压电现象、电致伸缩、核磁共振、铁磁共振等,其中 离子传导及偶极子转动是微波加热的 主要原理。
个人分类: 实验设备|8165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温柔中的师长风范
热度 1 chile 2011-4-24 16:06
很多院系的实验室里都有微波炉和电冰箱,但像李艳梅老师这样和微波炉、电冰箱分享一个办公室的教授却不多见。   今年44岁的李老师是化学系的“十佳教师”,在网上有着“清华土著,德国深造,非常牛,人也好”的评价,而那句“什么叫超共轭呢?就是电子本来不能共轭,但它超水平发挥一下就共轭了”的名言,更是在化学系学生间广为流传。   亦友亦师:“朋友”与“崇拜”   接过“十佳教师”的贺信,李老师觉得:“学生给我这么大的一个回报,我真的是很不好意思的,学生们很好的。”   说到受学生喜爱的原因,李老师认为“首先一定要把学生当朋友,让学生有一种认同感。对学生的任何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跟学生讲话就要直接看着学生,不能心猿意马。”   朋友般的尊重也得到了学生的信赖与追随,当年上过李老师课的很多学生后来都加入了李老师的课题组。“他们遇到一些大的东西就会跟我聊,比如有同学今后想从政啊,会跟我聊一聊。”讲起学生的成就,李老师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视学生为朋友,李老师同时也认为好老师最好是“高大完美、值得崇拜”的。“关键时刻老师还是要能制约住学生,因为学生们毕竟年轻,有些事情可能就放任过去了,老师们是过来人,不希望学生再犯这个错误。”   宽严并用:微波炉和考勤表   “冰箱、微波炉就是让学生对实验室有一个归属感。”李老师说办公室墙边的冰箱里都是学生们放的食品:“我在这儿坐着,他们热饭、进来拿个酸奶吃,都没有问题的。好几次我进来,学生在那吃西瓜,也是看一眼,‘李老师吃不吃啊?’我说不吃了,他们就继续吃。”   尽管在西瓜一类的事情上不以为意,李老师也有要求严格的地方。在办公室门背后,挂着张大白板,上面是手绘的考勤表。下面的空格里贴着磁贴,标出课题组里每个研究生当前所在的地点。“他们平时要来签到。”李老师解释道,“我这个人就有时候也是蛮严厉的,也笑,但是到关键时候也是蛮严厉的。”   课题组里的研究生有时也叫李老师“老板”,但对于“老板”二字,李老师却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老板’就是‘交到这儿来了,你要对我负责。’研究生是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我就是要对他的学问负责,对他今后的发展负责,对他的为人处事负责。”   柔中有刚:维尼熊与“立身之本”   作为以“忙”著称的清华教授,李老师常常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我不能保证一个星期能跟他谈一次话。”李老师的儿子今年14岁,正在念初中。“他喜欢程序设计,参加高中生的比赛还拿了一等奖,蛮不错的。”像任何母亲一样,李老师谈起孩子来总是欢喜中带着一点批评,“爱玩,初中生还玩捉迷藏,心态蛮年轻的。”尽管觉得有点幼稚,李老师和先生还是决定“就随他吧,开心一点。”   “开心一点”的人生哲学从李老师的水杯上也可以窥见一斑:水杯上印着憨态可掬的维尼熊。“我特别喜欢小熊维尼。后来人家拿给我一个维尼,我觉得不太好意思,你一个教授车上挂个维尼熊,就把它挂在后备箱盖上,一打开就能看见。它就是有一种很乐观、心态很好的生活态度。”   不过“心态好”在李老师的词典里,绝不等于对待学术和工作的得过且过。“不管是在学术圈还是什么地方做,你要有自己立足的根本,有自己的实力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做学术,就是要做得跟别人一样好,这样才行。”强将手下无弱兵,李老师的研究生们在很多时候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蛮自立的。”李老师颇为骄傲地说。
个人分类: 转自他乡|25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生物学研究生孔乙己
Biopolis 2011-3-12 15:38
生物学研究生孔乙己 雪城大学Marshall Square的panda west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 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微波炉,可以随时热饭。这儿的中国学生,傍午 傍晚下了课,每每花五个美金,买一个紫姜鸡或者芥兰牛,——这是二十多年前 的事,现在每份要涨到十刀,——在柜外边做着,热热的吃了休息;倘肯多花一 刀,便可以买一个自选汤,或者一碟茴香豆,做开胃菜了,如果出到十几刀,那 就能买一样特色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穷学生,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那些穿 西装的Faculty们,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吃。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panda west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facu lty们,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学生们,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 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菜从厨房里端出,看过菜有没有拿错,又亲自 尝尝菜的口味,然后放心:在这严重兼督下,伺候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 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热饭的一种无 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 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学生们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 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来热饭而穿西装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 些伤痕;一脸乱蓬蓬的胡茬子。穿的虽然是西装,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 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专业术语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 ,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 ,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热饭的学生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 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热一盒饭,要一碟茴 香豆。”便排出九张一美元。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被老板骂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 眼见你实验没做出来,被老板猛批。”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就是讨论实验而已……讨论!……实验的事,算批么?”接连便是 难懂的话,什么“PCR不work”,什么“酶过期”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 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开过生物公司,但终于没有关系,又不会管理 ;于是愈开愈穷,弄到倒闭了。幸而有一口好英文,便考GRE申请到这边读生物P hD,混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不会计划。坐不到几天,便不知 道实验做到那了,连人和实验纪录,一齐失踪。如是几次,收留他的老板也没好 脸色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凑数据的事。但他在panda west里, 品行却比别的学生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忘带钱包,暂时记在粉板上, 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吃了几口菜,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 能毕业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的连qualify也过不了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 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专业英语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 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 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学过生物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学过,……我 便考你一考。DNA双螺旋是谁提出来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 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想不出罢?……我告 诉给你,记着!这些知识应该记着。将来当老板的时候,要用。”我暗想我和老 板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其他PhD学生也从不谈这些;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 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华生和克里克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 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你 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咽了一口菜,想开口告诉我, 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那些老外学生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教他们学中文 。老外学完“你好,谢谢”,仍然不散,还问着中国的民主官场奥运什么的。孔 乙己着了慌,弯腰扒一筷子菜,说道,“I don\'t know,no idea。”直起身又看 一看老外,自己摇头说,“I really have no idea, no politics。”于是这一 群老外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感恩节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刀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 吃饭的学生说道,“他怎么会来?……他被committee fail掉了。”掌柜说,“ 哦!”“他总仍旧是没有计划。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忘了参加committee了, 害的教授苦等。committee这事,忘得了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 信挨个道歉,后来是重开committee,开了大半天,再fail掉他了。”“后来呢? ”“后来fail掉了。”“fail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退学了。 ”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感恩节之后,天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满天的大雪;我整天的靠着暖气,也须穿 上防寒服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学生,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 声音,“热一盒饭,紫姜鸡lunch sepcial。”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 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 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马甲,盘着两腿,提着一个破旅行包,用草绳在 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紫姜鸡。”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 么?你还欠十九刀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 回是现钱,少放点sauce。”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 被老板骂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 是不被老板骂,怎么会没钱呢?”孔乙己低声说道,“钱包丢了,丢,丢……”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热了饭,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裤兜里摸出四张一元,放在我手里,见 他满手是泥,原来他刚做完工。不一会,他吃完饭,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背 着破包慢慢走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圣诞节,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 欠十九刀呢!”到第二年的独立日,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刀呢!”到感恩节可 是没有说,再到圣诞节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已经回国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紫薯山药鸡蛋糕
热度 2 satangell 2011-2-20 14:06
紫薯山药鸡蛋糕
小郭一时心血来潮,要大张旗鼓烤各式西点,订购了电动打蛋器,做了一次曲奇以失败告终。小郭便对电动打蛋器的投资有些悻悻……见状不妙,二少出马做了一个紫薯山药鸡蛋糕,挽救了这笔投资在小郭心中的价值。 三、四两面粉加水、酵母、白砂糖一起揉好;一个自家种的山药、两条紫薯,洗净横切成块后放微波炉高火 10 分钟,剥去外皮捏碎后和刚刚和好的面团随意揉在一起。用打蛋器打大约 4 分钟左右。颜色鲜艳,粘度刚刚好,如果这个时候不再做什么变动,让面发酵 2 小时左右,定形上笼蒸成馒头或花卷都可以。但是,历史总是充满了但是…… 但是,小郭为了体现她的创新性,坚持加入两个鸡蛋。事实再次证明,在厨房里,小郭所有的创意都是不靠谱的。加了鸡蛋后的面团颜色不再是鲜艳的紫色,而更重要的是这个面团已经跟浓稠的浆糊差不多,没法成形。怎么办? 关键时候,二少想起了很久以前买的一个蛋糕模,上蒸笼是不行了,上蛋糕模总还可以。等面糊糊发酵 2 个小时左右后,用蛋糕模蒸了块看似圆形的东西出来。卖相除了颜色还有些紫色之外,其它就没什么可称道的了。口感却不错,有些像广州街头的红糖松糕,但是粘性比松糕还要大些。口味上,可能是山药的缘故,吃了会有些淡淡的奶香。别人不知道喜不喜欢,但土豆吃了却很是 happy 。 P.S. 吃完后,小郭说,其实买个电动打蛋器用来做做中式糕点也不错…… 山药,味甘,性平,补脾胃、益肺肾。(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03.htm ) 紫薯,富含硒和花青素。(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7058.htm ) 鸡蛋,性味甘平,补阴益血,除烦安神,补脾和胃。(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7754.htm ) 刚刚放入打蛋器的原材料。 没有放鸡蛋前的面团,那一抹记忆中鲜艳的紫色啊…… 嗯?哪里来的鸡蛋壳…… 看起来有些像肉饼……
个人分类: 箪食瓢饮|5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波炉的那些传言
eloa 2009-6-15 19:40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6-13 14:34 在所有的家用电器中,对微波炉疑虑大概最多的。微波辐射这样的词总能引起许多人的恐慌,关于微波炉的可怕传说也就往往得到格外关注。在这个闻癌色变的年代,微波炉加热产生致癌物更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成为广泛接受的信念。本文从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入手,来介绍微波炉的特点并解析关于微波炉的一些传言。 一、微波炉为什么能加热食物 让我们从水说起。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很强,所以水分子中的电子比较集中在氧原子那一头,相应的氢原子那头就少一些。整体来看,水分子就有一头带着正电,另一头带着负电。在化学上,这样的分子就被叫做极性分子。 在通常的水里,水分子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正电负电冲哪个方向的都有。当水处在电场中的时候,正电的那头就会转向电场的负极,而带负电那头会转向电场的正极所谓的异性相吸,同性相斥。 如果是一个静止的电场,水分子们排好队也就安静下来了。如果电场在不停地转,那么水分子就会跟着转,试图和电场保持一顺儿的队型。如果电场转得很快,那么水分子们也就转得很快类似摩擦生热,水的温度就升高了。 电磁波就相当于这样一种旋转的电场。用在微波炉上的电磁波每秒钟要转二十几亿圈,水分子们以这样的速度跟着转,自然也就浑身发热,温度在短时间内就急剧升高了。一旦微波停止,旋转电场消失了,水分子们也就安静下来,它们的世界也就回复清净了。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并没有被微波改变。 不仅是水,其它极性分子也都可以被微波加热。通常的食物中都含有水和其它极性分子,所以在微波作用下可以被迅速加热。而非极性的分子,比如空气,以及某些容器,就不会被加热。我们平常热完食物后觉得容器也热了,往往是被高温的食物给烫热的。 二、微波加热,致癌吗 因为微波是一种辐射,所以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会致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电报所用的电波、红外线、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频率的不同。微波的频率比电波高,比红外线和可见光低。电波和可见光不会致癌,自然也就不难理解频率介于它们之间的微波也不会致癌。其实,这里所说的辐射,只是指微波的能量可以发射出去,跟X光以及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辐射是不一样的。X光虽然也是电磁波,但是其频率比微波高得太多,因而能量也高,而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放射出粒子,所以它们能让生物体产生癌变。 微波不会对人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甚至,它还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对于鱼、肉等食物来说,传统加热尤其是烧烤炸等方式容易导致肉变焦,从而产生一些致癌物。2004年发表的一篇科学综述介绍了这类致癌物的产生以及致癌性,最后指出:用微波炉加热可以有效降低这类致癌物的产生。 三、微波炉,安全吗 太阳光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太阳光,安全吗? 微波的安全性跟太阳光一样是否伤害人体取决于能量的强弱。和煦的阳光让人舒爽,烈日暴晒则可以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微波也是如此既然能够加热食物,自然也能加热人体。问题的关键在于:到达人体的微波还有多少能量? 科学家们已经为我们作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最小微波功率。完好的微波炉,泄漏的微波功率距离伤害人体的强度还很遥远美国的规定是,在距离微波炉大约5厘米的地方,每平方厘米的功率不超过5毫瓦;而我国的标准更加严格,是1毫瓦。而且,微波的能量是按照距离的平方减弱的。也就是说,如果5厘米处是1毫瓦,50厘米处就降低到了百分之一毫瓦,更是人畜无害了。 所以,对于微波炉来说,只要是合格产品,使用中没有损坏,就不会泄漏出能够伤害人体的微波来。 微波炉使用中的另一个安全疑虑是塑料容器释放的有害物质。的确,有些塑料在受热的时候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的成分来。FDA测定了各种塑料容器在正常微波炉加热中可能释放到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的量,要求这个量低于动物实验确定的有害剂量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才可以标注为可微波加热。所以,对于那些合格的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容器,是相当安全的。当然,如果还是不放心,或者不相信厂家的标注名副其实,使用陶瓷或者玻璃容器也就心安了。 四、微波安全事故从何而来 煎炒烹炸涮,这些传统的加热方式安不安全?至少,因为做饭,有人被烫了,有地方着火了 美国的FDA(食品药品管理局)说,接到了许多因为使用微波炉而受伤的报告。不过,这些事故都跟微波炉本身无关,而是不当使用造成的。以下是最常见的两类事故: 1、液体过热。传统烧水的时候水会流动,到了沸点就开了。而微波加热水不流动,只是温度升高,有可能超过了沸点还不开。但是这个时候的水温度已经非常高了,只要有一点扰动,就会猛烈沸腾。如果这个扰动是你去拿水的时候产生的,那么就会被烫得比开水还厉害。越干净的容器,越干净的水,就越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所以,为了安全,最好不要以身试法,去体验过热水的过热。其它的液体,比如牛奶、汤等,因为其中有别的成分不容易过热,但是长时间加热也很容易暴沸而冲出容器。不是不能用微波炉来加热这些东西,而是要算好加热时间。 2、鸡蛋爆炸。微波炉不能加热鸡蛋,大概是一个常识了。鸡蛋爆炸的原因有点类似于水的暴沸。鸡蛋内部过热,压力很大,受到到外界干扰,压力释放,于是鸡蛋就暴了。如果爆炸发生在鸡蛋进嘴的时候,大概就相当于在嘴里放鞭炮了。 五、微波炉,能否替代传统加热 微波炉很方便快捷,但是对于烹饪而言,它有着先天的不足。所以,尽管有许多所谓微波炉食谱的出现,但是微波炉只会成为厨房的一个好帮手,而难以占据烹饪的主导地位。 许多食物的风味是把食物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才产生的,比如爆炒、煎炸、烘烤等等。在高温下,蛋白质与糖发生发反应,碳水化合物变黄,一些香味物质分解出来这些是美味来源,也是通常所说的火候关键。这在传统的微波炉中是无法实现的。一些新开发的高档微波炉,增加了热量对流和红外加热的功能,也能够实现一些传统烹饪的需求,不过价格自然也就很贵了。 微波炉加热的优势在于很快地把食物加热,所以擅长的是把已经作熟的食物很方便地再次变热。这样的加热一般不足以杀死细菌,对于保存时间过长有可能变坏的食物来说,微波炉加热就不能保障安全了。 微波炉加热食物最大的问题在于受热不均。微波炉不加热空气,直接加热食物,这是它的能源效率高的原因。但是它并不是象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从内向外加热它也是从外向里加热的。只不过跟传统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的穿透力强一些,能够直接加热到几厘米深的地方。而传统的加热是从表面逐渐向内,外层的温度永远比里面高。因为微波能达到的地方升温很快,不能穿透到的地方升温慢,所以内外的温度差别可能会非常大。这在化冻食物的时候尤其明显。因为液态的水在吸收微波能量上远远比冰要高效,所以外层最先化开的部分进一步高效地加热,而内层只能依靠外面被加热部分的热量慢慢往里传。如果用微波炉的常规加热功能来化冻的话,可能外层的已经熟了但是里面的却还冰冻着。在多数的微波炉里,有专门的化冻功能对传统的微波炉来说,实际上就是加热一下,停一下,让外层的热量有时间往里传。 总的来说,关于微波炉致癌产生有害物质的说法都是谣传。虽然微波炉难以帮助我们作出很美味的食物,但是它所带来的方便、快捷,是它的巨大优势。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用微波炉来热菜热饭,也要比电炉或者煤气要安全多了。 图片来源: 29: The microwave tale by practicalowl
个人分类: 健康|22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微波炉使用中的五大警惕
jiangbaoguo 2009-1-13 16:07
1 微波本身对健康有害,尽管市售微波炉都是合格品,但使用微波炉时仍应尽量距离它远一些。 2 微波适合用来加热高水分含量的食品,油脂多而水分少的食物就不适合,干燥食物也不适合。需要表面脆爽的食物也不适合,所以它不能替代烤箱和煎锅。 3 虽然微波烹调营养损失相对不大,但如果加热过度,就是另一回事情了。所以应当按照规范的时间和火力来烹调,温度比传统烹调略低一些,才能发挥其降低营养素损失的优势,既省电又健康。比如说,加热1杯牛奶,只需要中高火力1分钟;加热半盘剩菜也只需要1-2分钟。 4 一定要注意,最好不要用微波炉来加热酸奶和其他含有活菌的食品,因为它会杀死其中的有益菌,降低保健价值。 5 为保险起见,婴儿奶粉也不能用微波加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