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能源材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EcoMat 2020年第三期正式上线!
WileyChina 2020-9-23 12:17
EcoMat 2020年第三期正式上线! 本期集结了 10 篇优质论文 ,包括 7 篇Reviews Articles和 3 篇Research Articles。论文涵盖了绿色环境与能源材料领域的多个热点研究方向: 锌电池 , 二维材料 , 钾硫电池 , 钠离子电池 , 能源存储器件 , 纳米摩擦发电机 , 光催化剂 等。 全 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 读者可免费阅读全部文章 。点击链接,即可进入 EcoMat 主页下载阅读引用所有文章。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25673173/2020/2/3 Dendrites issues and advances in Zn anode for aqueous rechargeable Zn‐\based batteries 水性可充电锌基电池中的密度问题最近引起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抑制锌树突的主要基本理论(包括晶体定向操作、电场控制、离子通量调节和机械屏蔽)中分类。对每一类别下的细节方法进行了批判性讨论,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 Recent progress of two‐\dimensional lead halide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Crystal growth,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总结了2D钙钛矿单晶的制备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在本次综述中,讨论了二D单晶的几种制备方法,基本机制。同时,讨论了2D有机物无机单晶在光检测器、分子和FET领域的应用。此外,还简要总结了2D永久晶体的挑战。 Potassium-sulfur batteries:Status and perspectives 本文全面概述了钾硫(K-S)电池在电化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所涉及的材料,包括阴极、阳极和电解质。它还突出了现有的挑战,并提供了实现K-S系统的可能研究方向的前景。 Zinc based micro‐\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该综述对基于锌的微电化学储能设备的不同配置,在智能集成系统的细节中进行了。以追求高性能和广泛多功能应用为目标,讨论了关键挑战和未来前景。 Advanced in materials for all-climatesodium-ion batteries 温度耐受性是固定电池的关键指标。本文从材料角度审视了全气候钠离子电池的最新进展。关键材料(电解质、阴极和阳极)和相间的动力学和热稳定性决定了由此产生的钠离子电池的可行温度范围。 Respiration-drive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呼吸主要是一种无意识行为,无论时间和身体状况如何,它都能持续输出生物力学能量。它被认为是一个持续和稳定的身体能量来源,其他自愿的身体运动无法与之竞争。本文概述了呼吸驱动的纳米摩擦发电机在可穿戴和植入生物医学设备应用领域的主要进展。 Bi‐\based photocatalysts for light‐\driven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Structural tuning, reaction mechanisms, and challenges 由于独特的几何结构、可调的电子结构和在可见光下具有像样的光催化活动,Bi-基光催化器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Bi-基光催化器的结构特性,并总结了提高光催化性能的设计和修改策略,包括金属/非金属掺杂、异质结构、晶体面暴露的调节和结构缺陷。此外,还讨论了Bi-基材料在半导体光催化和质解光催化方面的催化机制。最后,提出了Bi-基光催化器的应用、挑战和前景,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A coplanar‐\electrode direct‐\current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ith facile fabrication and stable output 本文根据摩擦发电和空气分解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共平面电极直流纳米摩擦发电机(CDC-TENG),它可以通过两个电极轻松制造,产生直接电流。这个想法用于旋转能量收集,可以产生稳定的恒定直接电流。 Superior three‐\dimensional perovskite catalyst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本文通过引进钙钛矿 (La 0.7 Sr 0.3 )CoO 3-δ 基三维陶瓷中空纤维催化剂,通过先进的氧化工艺,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为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策略。 Surfactant‐\directed Pd‐\nanoparticle assemblies as efficient nanoreactors for water remediation 我们描述了一个概念验证纳米反应器,它由嵌入在表面活性剂组件中的超细钯纳米粒子组成,能够浓缩有机污染物。此功能材料针对多个参数进行了优化。其水修复性能成功测试,并证明对已知污染物4-氯酚的脱氯。 编辑|万殊
个人分类: 热点研究|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环境温差中的零能耗保温
jphuang 2016-8-21 16:43
何为“环境温差中的零能耗保温”?清晰起见 , 这里不妨从月球表面说起: 人们都知道,月球的表面温差非常大,太阳照射到的表面(朝阳面),其温度可高达 127 0 C, 而另一面——太阳照射不到的表面(背阳面),其温度可低达 -183 0 C. 朝阳面与背阳面之间的温差高达 310 0 C.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场合都会遇到,例如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卫星和航天器,它们的朝阳面和背阳面都有巨大的温差。为此,科学家们让人造卫星不停旋转,从而确保人造卫星保留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安全温度;而对航天器而言,特别是载人航天器,其中的保温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就耗费了很多用于保温的电能。鉴此,黄吉平课题组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朝阳面和背阳面有如此大的温差(即环境温差),那么,这个温差能否为我们人类所用呢?需知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温度也就是 20 0 C 左右。假设(仅仅是假设!)一个航天器的朝阳面和背阳面温度分别为 100 0 C 和 -100 0 C ,这个温度区间已经包含了适宜我们人类居住的温度 20 0 C ,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耗费电能以维持航天器内部温度( 20 0 C )呢?为什么不可以设置合适的航天器外壳,使其对环境温度自动响应,从而维持航天器内部的温度为 20 0 C ?如果可以,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不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用于保温了,或说,实现了“环境温差中的零能耗保温”。 至此,一个科学问题也就浮现出来了,即:如何从环境温差中捕获、并维持特定的温度?——这正是黄吉平课题组在此文 中提出并致力解决的问题。他们是这样做的:图一 (a) 展示的是他们的理论模型或框架, A 材料 (Type-A) 是一种相变材料,它的转变温度是 T c , 当温度远高于 T c 时, A 材料是热的良导体,而当温度远低于 T c 时, A 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B 材料 (Type-B) 也是一种相变材料,它的转变温度也是 T c , 但是,与 A 材料不同的是,当温度远高于 T c 时, B 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而当温度远低于 T c 时, B 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A 材料和 B 材料之间填充的是普通材料 (Common material) 。注意:这里的转变温度 T c 就是 T 0 (低温端温度)和 T 3 (高温端温度)之间的某一个值,它就是期望捕获的温度,由以上分析可见,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 T c 是可以预先确定的。图一 (b-d) 中的模拟结果显示,保持低温端温度 (T 0 ) 不变时,当高温端温度 (T 3 ) 从 323.2K 上升到 338.2K, 再上升到 353.2K 时,中央区域的温度几乎维持不变,即分别为 293.3K, 293.4K, 293.5K. 而对照组中的温度则显著变化 ,分别为 298.2K,305.7K, 313.2K. 可见,温度捕获效果实现了。这里最后还需要补充的是,图一中仅仅是为了比较的便利,人为的把低温端的温度固定不变,事实上,如果低温端温度也显著变化的话,类似的温度捕获效果同样呈现,这是因为 T c 是固定的 , 它满足 T 0 T c T 3 . 图一:温度捕获理论的模型及有限元模拟结果: (a-d) 零能耗恒温器; (e-h) 对照组。此图出自论文 。 上面介绍的是温度捕获理论及其模拟结果。但是,上述温度捕获效果能否在实验中实现呢?为此,黄吉平课题组制备了实验样品,细节可见图二。基于图二 (a,b) 的实验设计,从图二 (c) 可见,实验样品的材料设计符合理论上对 A 材料和 B 材料的要求。针对图二 (b) 的实验样品,其测试结果就在图三 (a-c) 中。可以看到,此时当高温端温度显著变化,该样品中央区域的温度基本维持不变;而对照组 中同样区域的温度却显著变化。该实验结果显示了环境温差中零能耗保温的现实可行性。 图二: (a-b) 实验样品设计 ;(c)A 材料和 B 材料的实验参数 (Experiment) 与理论条件 (Theory) 的对比。此图出自论文 。 图三 : 实验测试结果: (a-c) 零能耗恒温器; (d-f) 对照组。此图出自论文 。 至此,已经完整介绍了环境温差中零能耗保温的理论、模拟和实验。其实,这个概念的提出还有更多的应用价值,除了上文提及的用于航天器保温外,它还可用于设计热隐身衣——其可以使得热流不能够进入某个特定区域,但并不影响外面热流线的分布,好似这个特定区域不存在似的。当前,热隐身衣的研究收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迄今, 国内外研究人员 发展了不同的理论方法或实验手段用于获得热隐身效果,值得一提的是, 2015 年,黄吉平课题组提出开关热隐身的概念 ,从而使得实现能够随环境变化的智能热隐身衣成为可能 . 但是,对现有的所有热隐身衣 而言,当其处于变化的环境温差中时,其中央隐身区域的温度也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这就制约了热隐身衣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黄吉平课题组 基于零能耗保温这个新概念,设计了一种新型热隐身衣,其中央隐身区域的温度几乎不随环境温度变化 。 图四:新型热隐身衣:中央隐身区域温度不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a) 理论设计; (b-d) 有限元模拟结果。此图出自论文 。 黄吉平课题组在论文 中提出的温度捕获理论有助于实现新的保温方法或控温方法,而零能耗保温这个概念则对节能领域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X. Y. Shen, Y. Li, C. R. Jiang, and J.P. Huang, “Temperature trapping: Energy-free maintenance of constanttemperatures as ambient temperature gradients change”, Phys. Rev. Lett. 117,055501 (2016) C. Z. Fan, Y. Gao, and J. P. Huang, “Shaped graded materials with an apparentnega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Appl. Phys. Lett. 92, 251907 (2008) J. Y. Li, Y. Gao, and J. P.Huang, “A bifunctional cloak using transformation media”, J. Appl. Phys. 108,074504 (2010) S. Narayana and Y. Sato, “Heatflux manipulation with engineered thermal materials”, Phys. Rev. Lett. 108,214303 (2012) R. Schittny, M. Kadic, S.Guenneau, and M. Wegener, “Experiments on transformation thermodynamics:Molding the flow of heat”, Phys. Rev. Lett. 110, 195901 (2013) T. C. Han, X. Bai, D. L. Gao, J.T. L. Thong, B. W. Li, and C.-W. Qiu,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bilayerthermal cloak”, Phys. Rev. Lett. 112, 054302 (2014) H. Y. Xu, X. H. Shi, F. Gao, H.D. Sun, and B. L. Zhang, “Ultrathin three-dimensional thermal cloak”, Phys.Rev. Lett. 112, 054301 (2014) Y. G. Ma, Y. C. Liu, M. Raza, Y.D. Wang, and S. L. H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a multiphysics cloak:Manipulating heat flux and electric current simultaneously”, Phys. Rev. Lett.113, 205501 (2014) Y. Li, X. Y. Shen, Z. H. Wu, J.Y. Huang, Y. X. Chen, Y. S. Ni, and J. P. Huang, “Temperature-dependenttransformation thermotics: From switchable thermal cloaks to macroscopicthermal diodes”,Phys. Rev. Lett. 115, 195503 (2015)
6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程春教授课题组高薪诚聘优秀博士后
热度 2 cspring 2015-5-15 23:11
导师介绍: 程春副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及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获得者) http://www.sustc.edu.cn/index.php?r=blog/indexid=59 研究领域: 1. 低维纳米材料应用于光吸收、能量转化(太阳能电池,分解水)、节能环保(智能玻璃,可见光光催化) ; 2. 二维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光学性质及电输运性质 ; 3. 基于二氧化钒单畴相变的微纳器件 ( 纳米功率计、执行器等)。 课题组具备或近期到位的基本实验条件: 1.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 5 套;水热合成设备多套 2. 微区拉曼光谱仪( JYHoriba ) 2. 半导体测试仪 Keithley4200 +Keithley 电表多套 2400/6517+2 台锁相放大 stanford 3. 探针台( cascade ) + 低温电学测量腔体( janis ) 4. 双工位手套箱 + 太阳能模拟器( Newport ) 5. 电子束热蒸发设备 6. 光分解水设备 博士后 岗位要求和待遇: 博士后招聘要求 (长期有效,名额不限): 1. 博士已经毕业或者 2015 年 6 月前答辩的博士候选人; 2. 博士后将进行下面某一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因此要求申请人有较强的相关研究经验。 a 、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特性研究及器件应用; b 、新型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 c 、纳米二氧化钒相变的特性研究及器件应用(执行器、纳米功率计、智能玻璃等等)。 岗位待遇: 1. 毕业于北大、清华、港大、港科大、港中大博士或者中科院物理所等著名院校的优秀博士将能够申请南科大设立的校长卓越博士后计划:年薪为 30 万元整,其中市财政生活补贴 12 万元 / 年(免税);对于资质优异的博士,导师将积极帮助推荐。 校长卓越博士后申请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 、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突出的学术成绩和科研成果。 b 、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风严谨,工作勤奋。 c 、应为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 200 位(以当年度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世界大学排行榜为标准)或世界大学专业排名前 50 位的博士毕业生。 2. 未能入选校长卓越博士后计划的博士后年薪最低为 22 万元起 ,最高同样可达 30 万元(具体待遇视个人资历和能力面议),其中含有深圳市 12 万元整的高额免税补贴;组内经费充裕、科研气氛极好、设备先进齐全,并提供良好的办公、住宿和科研条件。 3. 市政府对出站后留深工作者给予 10 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可算做个人奖励); 4. 出站留深工作,符合深圳市后备级或孔雀计划人才条件的可获 80-100 万元的住房补贴; 5. 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出站留深进行科研工作的,可申请获得 300-500 万的孔雀计划启动经费。 科研助理 1 名,招聘要求 : 1. 硕士毕业或即将毕业; 2. 具有一定的科研经验(上述相关的研究领域); 3. 待遇面议。 应聘流程: 1. 申请人将详细的申请材料发送到程春教授邮箱: chengc@sustc.edu.cn ,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 + 博士毕业学校 + 应聘职位” (如,张三 XX 大学应聘博士后职位)。 申请材料需包括: (1) 详细的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如论文论著、成果证书或奖励)清单以及联系方式; (2)2-3 推荐人的姓名及有效联系方式; (3) 其他可以证明工作能力的材料。( 4 )代表论文 2. 通过简历初步遴选者,将在一周内获得电话面试或视频面试通知。 3. 通过电话面试者将被邀请到南科大现场面试 ,通过现场面试者将依照相关程序办理博士后入站手续。 注:来信的同学中,如有我满意的我会回复联系。其他不符合条件的不能一一回复,请见谅,另外关于学校的一些与招聘不相干的问题,请恕不能一一解答。
个人分类: 工作|8570 次阅读|4 个评论
亥姆霍兹设立针对未来能源需求的材料学科研专题
Helmholtz 2012-4-18 22:13
着眼于未来能源供应的材料研究 亥姆霍兹办公室 2012 年 3 月 22 日 新闻 能源供应系统的革新改造呼唤着可以更高效和可以环保利用再生能源以及现在能源的新材料系统。亥姆霍兹联合会新批准了定位于服务于 未来 能源供应的材料科研专题,并为本项目在 2012 至 2016 年之间的运行追加额外的 2100 万欧元的科技经费。五个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研究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介入本项目,共同致力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耐高温材料。 在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通常是建立在现实现更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突破上。新型材料的发展因此是实现能源领域创新的关键,也是德国联邦政府高科技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在指定的时间内实现能源供应系统的改造,必须提速新材料的开发时间”,亥姆霍兹联合会主席于尔根 . 米勒克 教授说。因此,亥姆霍兹联合会已决定在未来能源供应的材料学研究领域增设一个科研专题。活跃在实验材料和器件材料研发领域的五家亥姆霍兹联合会研究中心将增强自己的研究并携手合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为行业合作伙伴所稀缺的国际水平专业知识,而且也经常在国际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如果可以提前测算出材料性能与其成分和以及加工之间的关系、以及澄清材料自身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大大缩短新材料系统的开发时间”,协调本专题科研项目的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哈拉尔德 · 博尔特( Harald Bolt )教授说。这项科研简体的核心任务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创新以及一种新型耐热材料的开发,后者将能在提高效率的化石能电站或太阳能热电站的所需的更高环境温度下运行。为此,需要从电子、机械和热性能等方面进行模拟计算以及实际分析和优化。模拟计算的结果将用于指导材料开发,反过来在实际操作中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也会重新引入到模拟计算中来,以提升实际预测能力。 参与本专题项目的亥姆霍兹中心包括 : 于利希 研究中心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亥姆霍兹 吉斯达赫 材料和海岸研究中心 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中心 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首席 协调专家 :于利希 研究中心哈拉尔德 · 博尔特教授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3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