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短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命名建议] “新华网”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定理?
热度 3 zlyang 2020-8-12 13:07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不是由于有意压抑,只是由于鉴别不清,也会妨碍新生事物的成长。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新华网” 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 定理? 一、命名建议:“新华网” 聘用制危害科技原创 定理?   日本学界认为,日本研究水平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而提升,现在有不少尚未斩获诺贝尔奖的重要研究成果,意味着“诺奖热潮”将持续一段时间,但这一热潮最终会“冷却”。   从过去情况看,获得诺奖的成果大多是研究人员25至45岁取得。 在当前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对20岁至39岁的年轻研究人员大多采用聘用制。 研究人员 追求短期 成果, 难以作出 大胆挑战 和 踏实 从事基础 研究 。 而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2003年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二、同行评议真的会迫使“学术水平普遍下降”吗? 1980年代阿加西这样说; 2017年Sir Richard Roberts(1993年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这样说。 还有丁肇中说过的:“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同行评议的先天性内在的本质性缺陷: (1)用旧知识评论新知识; (2)打击对手(同行是冤家)。 三、同行评议适用范围 阻碍“0到1”, 不阻碍“1到2”, 帮助“2到3”。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参考资料: 新华网,2019-10-11,日本迎来“诺奖热潮” 从科学到工程获奖领域广泛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10/11/c_1210307397.htm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107383699397810wfr=spiderfor=pc http://news.china.com.cn/2019-10/11/content_75290207.htm 科学网,2018-08-14,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8/416516.shtm?id=416516 http://wap.sciencenet.cn/blog-1 792012-1116106.html 精选 科学网,2020-03-31,莫让博士后成短期科研政绩工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3/437712.shtm 科学出版社,2018-06-09, 21世纪的物理学,迷失方向了吗? http://www.sohu.com/a/234786002_410558 Timeline of Mathematics https://mathigon.org/timeline Enago英论阁,2020-01-08,申请科研项目如乐透中签?不如随机筛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1387-1213386.html 目前适合的审查人越来越难求,成为同行审查制度的重大限制。 国家要保障最“具有创造知识可能性”的项目得到发展机会。 中国科学报,2017-04-18,荷兰试点经费分配新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3758.shtm 而现有的同行评议体系十分无效且不公平, 科学网,周程,中国科学报,2019-12-16,日本诺贝尔奖为何“井喷”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2/352012.shtm 日本政府拨付给大学和科研机构的 稳定支持经费依然占全部经费的70%以上。 在多年不见成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锲而不舍地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刘庆宽,2019-10-11,又有日本人获诺奖!扒一扒这所诺奖最多的大学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3255-1201481.html 1. 没有大团队 2. 师生接触密切 3. 教授始终在科研一线 4. 不急于出成果 5. 不跟科研成果挂钩的薪资政策 王鸣阳.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 科普研究, 2010, 5(2): 82-8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UYT201002018.htm http://kpyj.crsp.org.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02013 http://cfi.crsp.org.cn/ScienceCommunication/SciRationality/032Q12016.html “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热忱无私的学者,全部身心埋头于一项伟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质条件的掣肘,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该会留下多么大的遗恨啊!这个国家有她最优秀的儿女,是她最大的一笔财富,然而他们的天赋、才能和勇气竟然遭到荒废,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痛惜。” “无论什么职位都自己去谋取,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事情啊。我实在不习惯这种做法,它会使人道德败坏。” 相关链接: 2019-04-07,“数数 + 短期”科技评价:人类科技的自我毁灭之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71962.html 2020-07-25,成就伟大科学成果的,是编辑,而不是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559.html 2020-06-08,原创申请书:“研究目标”与“实际的发现”之间没有多少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956.html (1)丁肇中申请书理论: 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 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 为了 获得 经费 ,要写一个 申请 报告书,设定一个 目标 ,说服政府的人 投钱 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 实际 的 发现 跟原来的目标 根本没有关系 。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要实现你的目标的话, 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能因为别人反对你就停止。而且,你对意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2020-02-22, 《莱顿宣言》和《旧金山宣言》:科技评价,瞎评不如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9824.html 2020-07-23, Zenas 公理:阿加西教授(Joseph Agassi)于1980年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43254.html “学术监察”(即评论家的赞许)无法防止言之无物文章的泛滥,它只会导致普遍水平的下降。 2020-05-20,破除论文“SCI至上”:科技评价,到底评不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4068.html 显然,在靠近“未知”的地方,应该淡化同行评议; 相反,在靠近“已知”的地方,应该强化同行评议。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个人分类: 科学 - 艺术 - 社会|3081 次阅读|33 个评论
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继续走向恶化的境地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9-5-4 08:57
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将继续走向恶化的境地 蒋继平 2019年5月4日 今天是中国大陆的五四青年节, 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日。 全国各地都在庆祝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国家领导人也对当代青年人寄予厚望, 希望青年人不负历史使命, 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为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兴盛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百年前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五四运动, 是由青年人发起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这个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中国, 封建落后, 受到世界列强的欺压, 广大有志青年为了国家的利益, 民族的存亡, 勇敢地站出来, 要求政府大胆变革。 今天的中国, 已经强大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已经得到大大的提升。 在这种新形势下, 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世界, 如何与世界共存同处, 这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尤其是青年人, 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凭我个人的直觉和观察, 我认为目前中美两国的关系正在走向恶化的境地。这个趋势是从川普总统提出对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开始的, 从那以后, 两国间就商品贸易开始了一场贸易战。 今天,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有线新闻网在最显著的位子发布一条新闻, 说五角大楼提醒美国国会要警惕中国, 文章中的重点是军事方面的信息。 由此, 我觉得美国官方已经从以前的商业问题转移到军事方面。 还有, 前不久在科教领域也有专门针对中国学者的传闻和报道。 反正最近以来, 作为一个旅美华侨, 觉得美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印象越来越负面。 这里面当然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也有价值观的因素, 但是, 中国人应该首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言行。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的关系。 种下的什么种子, 一定长出什么植物, 绝对不会有大的差错。 我希望广大的中国青年人, 既要有一腔热血为国争光的志气, 更要有胸怀大局的胆识和方略。只有这样, 才能担当起引领华夏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的重任。 我的这篇博文就是提醒中国的青年人要对中美关系有一个客观真实的清醒认知, 提前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3679 次阅读|9 个评论
文化与本能的冲突--短期交配关系
热度 3 smallland 2012-8-10 15:07
上世纪60-70年代的妇女解放提倡打破婚姻的束缚,结果,这就为不负责任的雄性提供了机会,而单身女性要结婚,就面临更困难的选择。然而,雌性渴望长期配对关系的本能是不可改变的。 短期交配关系所指的范围很广,从one-night stand到没有承诺的同居关系,在年轻人之间很普遍,社会意识形态的解放和避孕措施的进步也为此提供了条件。社会的宽容和技术的进步就能完全遮掩原始的本能?有专家提出这样的疑问。 从 生理上看,交配关系能促使女性释放更多的催产素,而这种激素是”配对激素“,能加强女性和特定雄性的联系和依赖(bond)。雄性却不是这样,或者,有时 是相反的--交配后更倾向于寻求另外的交配关系。所以,虽然双方的原始动力都是追求快乐,但快乐过后的结果是不同的,女性可能会因为不可能的长期关系而失 望、沮丧或伤害,雄性则不然,或者程度要轻。 同时,虽然意识形态容忍了,但原始的本能却还在发挥作用。什么本能?雌性倾向于隐藏自己的交配关系,所以,她们仍然可能担心自己是否会获得不好的名声,或者被排斥。雄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更多的交配关系能说明自己的魅力--雄性也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交配对象数目。 当然,不管有什么问题,casual sex(若干别的说法)都是不可避免的。发育的提早和婚姻的延后,本身就为casual sex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窗口。
4391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类的短期交配关系
热度 1 smallland 2012-5-6 16:59
因为关心近期的两大scandal,也费时间。这东西是只能看不能写的,还是写一点人类的norm吧。 关于人类的短期交配关系,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只能算一次性的?还是五次一下算短期?没有什么标准。当然没有标准并不影响普通人的理解,反正一说short-term或casual,专家和普通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一般与是否有baby无关,一般与marriage无关。 再 者,此类问题跟身高、体重,跟吃多少饭等生物学指标不同,是宽泛而不确定的,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一般只能描述成“on average"。以下的描述,默认都是加了”on average“的限定,否则很容易误解。即使加上这样的限定,也很容易受到批判,因为这与文明的理想状态还是有差距。 不管社会规范和普通人的行为表现如何,人类的确是进化成或被进化成倾向于寻求短期交配关系的动物。这种倾向的确与marriage无关,但从进化过程来看,仍与是否有baby很有关。任何动物的性选择必然直接或间接与生殖有关,或直接决定生殖,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实。 近 十几年大量的进化心理学研究不仅仅证明了上下五千年大家都这道的雄性”吃腥“问题,也证明了雌性在这方面的倾向大概与雄性相匹配。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种 匹配也是必然的。如果雄性主要不是靠rape解决问题,如果雌性都是绝对的monogamous,雄性的倾向岂不是浪费?即使,假设大多数雌性是 monogamous,只有极少数是whore,雄性的倾向也毫无疑义。如果一千个雄性只对应一个whore,雄性promiscuity的生殖利益几乎 可以忽略不计,这种倾向也就不可能进化出来。 简单总结一下,大概如下: 1)雄性的倾向更强烈、更广泛,选择性不高,即不挑剔 2)雌性的选择性较强,短期交配关系主要关注对方的”雄性化“程度,或者是否提供财富,或是对后代有利的暗示 3)雌性promiscuity风险更高,所以倾向更隐蔽,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这常常让异议者抓住把柄 …... 当然,还有更多细节结论,我在前面或多或少提及一些。此类问题,专业研究者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争议主要来自不同目的不同领域的外行专家。
707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