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24Model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Heinrich和他的书(3):与之相关的科研题目-5图
Greg66 2020-10-12 17:50
目前欧美有很多作者批评Heinrich的观点,一是“88-10-2”和 “1:29:300”两个比例关系的确定得不到证实,不可信;二是Heinrich过于重视个人行为,忽略组织、管理、文化或系统等因素。笔者认为,不应绝对化这个数量关系,将其作为一种粗略数量关系的代表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即可。其次,Heinrich的书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了组织因素,只不过需要更充分的证据和深刻理解。“2-4”模型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了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关于Heinrich的学术,笔者也列出了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点击查看全文:Heinrich和他的书(3):与之相关的科研题目-5图
个人分类: 1|1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2-4”模型对外部原因的考虑和个体因素的固有状态
Greg66 2020-5-1 10:09
“2-4”模型对外部原因的考虑和个体因素的固有状态 “2-4”模型(24Model)中,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就是这个组织自己的了,他们的状态肯定是组织自己形成的,这个自不必说。 安全能力(知识、意识、习惯,生理、心理状态)、动作和物态,有可能在进入组织之前(固有状态)就有缺欠,这不是组织的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所形成的。但是,安全能力、动作和物态的改变,那一定是通过或可以通过改变组织的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来实现。 24Model第五版认为,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组织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且发生在组织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转化为内部因素的状态来考虑,因此外部原因的影响也决定于内部因素的状态,所以就无需考虑事故的外部原因了,只考虑内部原因即可。
个人分类: 1|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么说明24Model是正确?
Greg66 2020-1-6 01:54
怎么说明24Model是正确? 1 ,合逻辑:与古典文化“道法术器”吻合;与古典文化“三思后行”符合。与“思考 - 方案 - 原理 - 操作”符合。 2. 是行为的动态演化:组织行为到个人行为;“问题在台下、根子在台上”,动作来自于能力,能力来自于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来自于安全文化。 3. 人的工作机制:大脑支配四肢 4. 有其他模型做基础:海因里希 -SCM-HFACS-Stewart- 是基础 5. 案例证实,有 1000 多个案例分析。 其他:静态时,是“因素”;动态时,是“行为”。
个人分类: 1|1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24Model与SCM的比较
Greg66 2018-4-1 19:54
24Model与SCM的比较 模型 项 目 SCM 24Model 备注 分析范围 隐含在组织内分析 明确在组织内分析 适合的事故 起点和终点不明确;有个人事故,但只适合组织事故 起点和终点明确;无组织事故,因此适合一切事故 时间事件链有起点和终点,因此可合并;含一切事故的分析 危险源的定义 能量和物质 能量与物质、人的动作、能力、组织因素的不安全状态 (Levenson,2011;2015) 1.事故原因、事故、事故的后果都各自是事件 2.事故原因和危险源相同 危险源定义的合规性 不合国内外标准、法规 合国内外标准、法规 事故原因 能量和物质、屏障失效 危险源 名词少 原因的定义 没有明确给出 已经明确给出 不安全动作 一线员工 所有员工 因素间的影响关系 线性 静态线性、动态非线性 真实 模型归类 能量模型 行为模型 可用于改善对“行为安全”的理解 注:文中危险源的含义和英文hazard的含义相同。 关键词: SCM,24Model,比较
个人分类: 1|3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24Model的三个系统性
热度 1 Greg66 2017-9-29 22:50
24Model 的三个系统性 1. 是一个组织内的行为系统 2. 是一个以组织为边界的系统 3. 是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组织内) 关键词:24Model,系统性
个人分类: 1|30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么模型可以理解为24Model的支持
热度 1 Greg66 2017-9-29 22:22
这么模型可以理解为24Model的支持 Vision 、commitment anddrive可以理解为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形式,这个24Model中定义的安全文化是一致的。 Line ownership of safety 可以用文件(procedures)来表达和实现,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Involvement in safety activities,training,可以用文件(procedures)来表达和实现,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Safetyorganization, specialists的作用也可以用文件(procedures)来表达,也是管理体系的一部分。Comprehensive safety systems and practices实际上就是管理体系的内容。 Safe equipment and physicalequipment 是物的常态,safety aware, trained committed workforce是人因(knowledge,awareness,habits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atus)的常态。 该模型所缺的是人和物的瞬时态,即acts and physicalconditions。 下图的模型,可以理解为人的工作方式,也可以理解为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方式,它的顺序不是行政管理级别(business/production management model),而是工作方式(working model)、思维方式(thinking model)。这点和24Model是一致的。 关键词:Jim Stewart,24Model,支持 下面的模型见:James MelvilleStewart,2002,Managing for WorldClass Safety ,John Wiley Sons INC. p7
个人分类: 1|3540 次阅读|2 个评论
These are also 24Model,right?(revised)
热度 2 Greg66 2017-7-2 13:29
Items Affect Affected A 5 2 Co 2 2 H/C 2 2 M 1 2 Cu 1 1 E 0 2
个人分类: 1|4699 次阅读|4 个评论
24Model的社会技术系统特性
热度 2 Greg66 2017-1-2 11:19
24Model的社会技术系统特性 社会技术及系统(socio-technical system)一词最早应该是由 Eric Trist, Ken Bamforth and Fred Emery在1951年研究煤矿长壁工作面生产问题过程中提出的, 见 Eric Trist K. Bamforth (1951). Some social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longwall method of coal getting, in:Human Relations, 4, pp.3-38. p.7-9. 该理论的核心词汇是society、people、infrastructure,它们组成相互作用的整体,换为含义具体些的词汇就是organization、behavior、technology及其相互作用。当然其中的每一个词汇只能粗略理解其含义,越求精细化就会越丢失其中的含义信息。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中行为、技术、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的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线性作用(多数是设计的)、二是非线性作用(更多是事实存在的)。社会技术系统推崇的理论是联合优化,即技术、组织、行为不可以单独优化哪一个,单独优化哪一个都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复杂的非线性作用虽然反映实际情况,但是却难以实用。要解决实际问题,恐怕只能将实际存在简化为线性关系,再逐步修正,逐步趋向于客观存在。 24Model把事故发生在其内的组织看作是系统,它也完全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而且将安全文化(实际是一些safety principles)和安全管理体系(按标准或者不按标准建立的managementsystem)这些组织整体行为看作是联系behavior、organization、technology的媒介,事实上反映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关系。安全原理或者安全文化指导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管理体系中的技术程序反映了技术内容,操作程序反映了行为规则,组织结构反映了行为主体,其相互作用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这和以往有些事故致因模型中的组织因素、个人能力或行为间的含混作用(联接)关系应该说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不能精确反映现实存在,但是为实用方便,也需要给出各个事故原因的具体定义,否则模型将完全不可应用。24Model尝试了这件事。而且鉴于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管理体系质量评估也有比较好的实用工具(如ISRS已经发展到10版以上),24Model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将可以期待。需要强调的是,24Model不是一个完全的行为模型,它含有充分的技术内容在其中。但是24Model也同样吸收了“系统出事故一定有预先错误(缺欠)存在”的观点,尽管很多人不赞成这个观点。其他观点说预先没有错误(缺欠)系统也可能出事故,但实际上这是关于“错误”的定义问题。另一个可能性就是,系统真的没有错误(缺欠),但出了事故,这是人类关于此类危险错误(缺欠)还没有认知的结果,不能说不是错误或者缺欠,但是此类错误(缺欠)在现阶段不能避免。错误和责备并不能等同。 24Model看起来确实是线性的,但实际上也有很多非线性因素,比如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都有多个作用路径,都是有回溯的。事故预防顺序也不都是按照模型中的箭头方向(设计的线性)进行的,经过管理体系的作用之后,个人形成了能力,就可以自主或者“合理安全”,“自主安全、“合理安全””就不是来自顶层的顺序传达来的“命令”。因此该模型事实上可以看作是能力形成模型。不能简单地看外形来判断是线性还是非线性,还要看到线性中具体内容的非线性、复杂性、系统性。 还有一个问题是责备问题。24Model不责备个人,一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辞了了他也没有多大用,关键在于机制(指导行为和体系运行行为)。但不能没有责备对象,否则也没有改进对象。责备指导思想形成、责备体系制定(这个更容易接受)过程,但如果形成者都不具备必要的能力,责备就应该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不知者不怪。 事故致因模型最明确的用途是事故原因分析,以往的模型也是如此。预测能力差但预防能力不一定差。原因是,分析得到事故原因实际上就是在形成事故预防能力。以往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故(不需要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已经足够),将其原因分析出来,采取技术或者组织手段让人们永远记住它们实际就是在形成事故预防能力不是吗?想要准确预测事故的类型、原因、地点(即便是概率),预先采取准确措施避免它们,应该说现有事故致因模型都不可能做到,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估计也没有提供准确度很高的实用工具。因此,各类事故致因模型普遍具有的回溯能力强、预测能力差也不应该是其缺点。这是个现实。Swiss Cheese本来就没打算做的事,要求它做到也就没有意义。 还有观点说,简单事故和复杂事故的分析方法可以不一样,我倒觉得没有不同。 ( 已设置为仅实名用户可以评论 , 要加为好友,请说明你是谁,谢谢 。 )
个人分类: 1|6530 次阅读|2 个评论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的本意
热度 2 Greg66 2016-11-18 21:55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的本意 傅贵/20161118 24Model是一个事故致因模型,它表达了组织事故(它认为所有事故都至少发生在一个社会组织中即都是组织事故)的原因。其本意之一是想让一线员工明白、重视、永远记住、严格而全面地执行或者维持那些规定的行为方式和物态,否则就会引起发事故,并且真的引发了很多的事故。人们经常说安全意识很重要,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到位引起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去系统、有效地改善安全意识,那么24Model提供了一个途径,那就是通过改善个人常态(安全知识、意识、习惯、心理和生理五方面)去改变瞬态(动作和物态),从而预防事故。 24Model的第二个本意是使中层管理者的动作正确,使员工得到充分有效的培训与训练、常态良好。大家知道,中高层管理者一般不亲自做体力的,那做什么呢?什么是管理呢?无非是让别人(一线员工)把事情做好,让别人做好的办法就是培训和训练不是吗?让别人正确做事,这也是“管理”的一个定义( 聂法良,不同管理定义的分析与启示,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4 Vol.29(2).pp74-76 )。 著名管理学家孔茨的名言是: manage-men-t(管理就是妥善管理别人) 。 24Model的第三个本意是,使高层管理者的动作正确,建设好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为简单起见可以理解管理体系为组织机构和制度的集合,因此建设好体系就是建设好组织保障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好安全文化。体系、文化这两者是事故的根本和根源原因,这两样如果好,员工常态就会好,瞬态就会好,事故就没了。顺便说,这里的安全文化不是广义的、漫无边际的大杂烩,而是狭义的、与安全业绩密切相关的数条具体理念(指导思想)。 24Model的第四个本意是建立起事故及其多种原因的明确概念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容易使得成年人(和孩子的记忆方法不同)容易记住事故的所有原因,给管理者的安全工作一个明确的逻辑思路或者工作路线。 安全文化第一重要。有些企业对安全文化的理解是,通过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等建设,把安全管理好,最后就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所以安全文化在一般写材料时,总是写在最后,作为结果,当然好的安全文化也会反过来促进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及安全业绩。但实际上,预先没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安全文化),是不能有好的制度体系的,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循环,是必须要先有文化(指导思想)的。 24Model,其实他的虚线方框里面是组织内的事故和事故原因,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西方学术界常提的术语,socio-technical system,STS)。要是把国家看作一个社会组织,那么这个社会技术系统就会很大。 社会技术系统在西方由Trist在1951年提出于这个文章中: Eric Trist K.Bamforth (1951). Som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longwallmethod of coal getting, in: Human Relations, 4, pp.3-38. p.7-9 . 有趣的是,文章居然是关于采煤的:长壁采煤方法的社会与心理冲击。由此我们想到,社会或者社会组织本来就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我们以往的安全研究,大多侧重于技术,当然是非常不全面的,行为可能还是大面积的主要问题,不研究它,肯定不能解决全部的事故预防问题。而培训(行为的知识控制手段),恐怕是解决行为问题的关键。
个人分类: 1|12346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24Model的一些疑问的解释
Greg66 2016-10-23 18:54
关于 24Model 的一些疑问的解释 1 、怎样用 24model 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采用采用国家标准或 “ 人、机、料、法、环 ” 等方式辨识有何不同? 答: 危险源的定义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点击阅读: 几个标准中的危险源( hazard )定义及分析 )。 要使用“ 2-4 ”模型,只能使用其关于危险源的定义( 请点击:危险源: 指事故的来源。事故的所有原因危险源,危险源也是“隐患” ) ,否则逻辑上会出现矛盾。不使用 “ 2-4 ”模型 ,那就另当别论了。定义了危险源,自然就可以识别危险源了。 24Model 上面的五个组织内部原因模块都是危险源,都需要识别出来。 也可以参考: 关于“人机环管”模型和“2-4”模型相关问题 2 、心理、生理是两个重要的问题,培训时该如何做, 24Model 中未明确说明。 答: 24Model 确实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心理训练,在现实中一直都有做法。需要进行事故统计分,找到与事故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然后用一般的心理训练做法改善心理状态就可以。但是,迄今为止,就我所知而言,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工作都不是很有效,应该是都没找到与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找不到、解决不了的,那只能以后解决了。解决能解决的、改善能改善的。 当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解决所有问题,解决一部分已经很好。生理问题也和心理问题类似。 3. 在对不安全动作进行分析时,建议为企业提供一些规定的动作(标准),便于企业分析。 答: 这个已经不用提供了,哪个企业(组织)都有很多的安全标准、安全规程、规章制度,那上面的规定就是动作标准。训练、培训员工的目的就是遵守,不遵守规章,自然就是不安全动作。 24Model 中识别标准有三条,一是,合规(假设规章都是安全的),二是,无规可对照的,就看该动作以前是否引起过事故(事故已经定义了),引起过事故的动作就是不安全的动作;三是,无规可合、以前没引起过事故,那就看危险评估的结果了,评估为安全的动作就是安全的,评估为不安全的就是不安全的。评估方法需组织做个规定。 4. 安全文化的定义,建设方法是什么?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时,安全文化水平可否量化测量? 答: 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有人说有 200 多种。 24Model 采用的定义:安全文化是组织拥有的、组织成员所共同体现的安全理念(或叫安全指导思想、价值观、信仰、宗旨、愿景等,含义都类似)。还是那句话,采用 24Model ,只能按照这个定义,不采用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否则逻辑上会出现矛盾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安全文化是组织整体的,不是个人的;是专业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安全文化是四个字的整体名词,不是安全和文化两个词汇的组合。 24Model 采用的安全理念有 32 个(尚不十分完善,所以 32 个不是绝对的,有时数量多少会有些变化,但无论数量多少,内容必须全部包括),根据这 32 个元素,设计有问卷和软硬件在线测量系统(2006年的专利),已经测量、得到了 50 多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数据,和国外的数据可以比较。可以说,量化在10年前已经实现了,虽然这个量化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但它是和 24Model 对应的。培训方法建设安全文化,其目的就是使组织成员提高对 32个 元素的理解程度,其理解程度用所设计的测量系统测量。 5. 组织层面的行为中是否应该包含领导(高管)的决策行为,而不应该将其归在个人行为。 答: 这个问题,已经在这篇博文( 24Model 与 HFACS 或 SCM 的比较(最后加了一句) )中回答了,请参考其中的“四”。其实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关于组织行为的定义,是 24Model 对1990年瑞森的瑞士奶酪模型( SCM )做出的重要改进之一。还有一个重要改进就是危险源的定义和 SCM 的危险源定义不同。 6. 使用 24Model 做培训,步骤和方法过于复杂? 答: 不复杂。一个基本思想是,知识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知识。理解了 24Model 后,做法就比其他模型简单很多,用其他模型将更复杂。不简单的话就没必要开发这个模型了。 其他疑问,还可以参考: 关于 24Model 的几个问题
个人分类: 1|3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能量学说与24Model
热度 2 Greg66 2016-10-10 00:28
能量学说与24Model 能量学说认为,任何事故(指造成损失)都是由能量和物质的不正常传递引起的。我承认。这样,似乎在事故致因链上,应该是习惯性行为导致不安全动作(一次性行为),不安全动作触发物态使得能量或物质发生不正常传递,然后不正常传递的能量或物质造成人的伤害。这样,事故的间接原因就不该和不安全物态发生作用。如高处坠落,是势能转变为动能,动能造成了人员的伤害。爆炸事故,是热能的作用,等等。但是,一般人在受到伤害时,很少考虑是什么能量在起作用及怎样起作用,有时分析出什么能量是困难的。为预防事故识别危险源时,找到存在的各种危险的能量和物质,有时也是困难的,尤其文化程度不高的组织员工(组织成员),找到有可能发生不正常传递的能量和物质,将是向当地困难。 然而,对于一线员工甚至其他员工来说,找到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动作却很容易。只要对着法规、对照以往的安全状况,再自己或者和别人一起思量(危险评估)一下,便可以识别出来,这样比分析能量、物质及其他们的作用方式要容易不知多少倍。而且也不用费心费力去找barriers,safeguards,defenses等等,这些东西基本上也是很抽象的。 这好比把Hazard(危险)理解为(1)Hazardous elements(危险源)、(2)Initiating mechanism(触发机制)、(3)Threat(target)(暴露exposure)的情形差不多,人们(特别是一线员工),找到(1)、(2)、(3)是非常困难的(见引用的图),而把Hazard理解为危险源(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物态)则是非常容易的。容易的便是实用的,实用的也就是有效的。有效的就是好的。有好的,为什么要去使用困难的?顺便说一下,把hazard理解为危险源,把risk理解为危险源的危险程度,exposure概率是可以融入到risk的计算公式中去的;而且OHSAS18000,ISO450001(DIS版)等的提法都是Hazard identification,而不是Identify Hazard里面的三个复杂东东。如果Hazard理解为三个复杂的东西,那在英文里就找不到隐患的对应词了,就只能造一个英文词Yinhuan来当作隐患。 还有一个问题。尽管西方国家特别是实行common law system(案例法?)、self-regulation法律体系的国家,最佳实践、推荐标准很多,但是也仍然存在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如果违反,当然也是不安全行为,所以先看违章、后看有无案例再危险评估的识别危险源的做法依然是有效的。尽管有观点说,很多规章制度是无效、无用的,但是既然有、修改前,违反它不安全的做法(危险源)。 综合上述,24Model的画法是比较实用的。
个人分类: 1|3976 次阅读|2 个评论
24Model与HFACS或SCM的比较(最后加了一句)
Greg66 2016-7-27 23:54
24Model 与HFACS或SCM的比较 HFACS 是在SCM(Swiss Cheese Model)基础上的细化结果,所以这两个模型实际是一个。 一、 SCM ,认为事故是由危险源引起的。组织中固有的危险源是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和根源,它酿成事故的过程是:(1)组织在业务运行过程中,末端的运作活动即人的操做动作有缺欠而变成了不安全动作;(2)组织本来设计有防止业务运行中事故发生的多重防御系统,但是由于组织业务运行中的高层决策过程、中层执行过程、一线员工的执行动作有缺欠而引起多重防御系统的缺欠都对应在了一起不能起到对危险源的防御作用;(3)人的不安全动作和防御系统(对应在一起的)的缺欠相互作用而发生了事故。 二、 24Model ,认为事故是这样发生的:组织业务运行过程中,受到或者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组织的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成员的日常习惯性行为和具体执行动作、设备设施等物态或者其中之一有了缺欠即危险源,最终产生或者形成了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者不安全物态,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或者其中之一酿成了事故。24Model中将上述物质和组织的整体行为、人员的个体行为及对事故发生起作用的外部因素中的不安全方面都定义为危险源。危险源或缺欠并不是组织固有的,而是运作不当而产生的。比如化学品,管控适当是安全的,是资源,不是危险源,不会发生爆炸;管控不当就是不安全的,成了危险源。人的行为也是一样的。 三、 上述两种不同的事故发生机制,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模型。所以SCM和24Model的根本区别在于危险源的定义不同。 四、 SCM 中的把最高层人员的决策等行为等同于组织行为,而把中层人员的行为视为不安全监管或者管理行为,实质上也是组织行为的一部分。事实上这里所谓的组织行为是高中层人员的行为,而他们的行为也是个人表现出来的行为,不能说成是组织的整体行为,而且正是由于这种行为是个人表现的,因此他们能够直接影响防御系统和一线员工的行为,因此有两条路线影响或者作用于防御系统,其中一个是latent condition pathways,另一个当然是一线员工的unsafe acts。这样定义组织行为的其他问题是:事实上是不能或者很难在科学意义上(而不是行政规定意义上)明确确定每个人所在的管理层级的,管理层级的划分在理论上可以是任意的;高层、中层人员的各类行为不一定都是组织因素或监管因素,也可能是和一线员工个人行为一样的个人行为。24Model把组织整体行为定义为安全文化和管理体系,其中没有人的行为行为,因此不存在“越级作用线latent condition pathways”,而只有一个影响事故发生的路线,即unsafe acts 和 unsafe condition,使模型更简单。 五、 24Model 是把所有人员及其行为都平等地视为同样的个人和个人行为(受个人大脑支配),虽然这些行为的作用路径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导致其他问题的,但这样归类人的动作是非常清楚的。24Model中的不安全动作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含各层员工的动作。 六、 24Model 中所有模块及其内容都是靠定义来得到的,而不是像HFACS一样列举出来的,不会挂一漏万。 七、 HFACS 的142个原因因素,在24Model上均可找到归类位置,但归类更加清楚。 八、 24Model 中的每个原因在模型图上都是看得清楚地的。SCM中的防御系统实际是看不见的,hazard在很多组织也未必是看得见的,defense上面的那些空洞是什么一直是历史难题。latent conditions、local workplace factors、organizational factors都得自己定义才能使用,而这些问题在24Model中都已经得到解决了。 此外,24Model的直接原因,不只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动作有很多作用路径,它还直接引发很多事件 。
个人分类: 3|6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24Model的几个问题
热度 1 Greg66 2016-7-11 12:19
关于24Model的几个问题(注意斜体补充) 1.不安全物态和习惯性行为的关系 。 用案例来说明。(也可用山西屯兰煤矿事故、高处坠落事故来分析) 事故: 路上有块石头,行人不注意看路况走路而摔了跤。 分析: (1)不安全动作:不看路况,无规定,过去引起事故否不确知,但经危险评估(简单评估即可)确定为是不安全的动作。(2)不安全状态:路上的石头是不安全的(用三个识别方法之一容易确定),对事故人(摔跤者)是原来就有的已成事实。(3)物态与与不安全动作的关系:石头是其他人的不安全动作(放置)产生的,如果其他人的动作也列为此次事故的不安全动作原因的话,则下箭头是成立的;(4)物态与与习惯性不安全行为的关系:由于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安全心理不佳、安全生理能力有限,没有识别、处理石头,使石头这个不安全物态存在,或者,使他由静态激活为动态而“站”起来伤人,因此,习惯性行为与不安全物态的连接线是成立的。(问题:没有识别、处理,可以看作是不安全动作,但是 首先 是由于知识、意识等原因没有认识到,所以习惯性行为和物态的连接箭头成立)。(5)上箭头的存在,环境 有时 影响人的动作,虽然并不总是。其中第(4)点,一直以来有很多的不理解,上述解释应该是合理的、能解决困惑的。 补充下:人的习惯性行为如果安全,就安全地动作;习惯性行为如果不安全,就不安全地动作而产生事故;人的习惯性行为如果安全,就会处理不安全物态;习惯性行为如果不安全,就不处理或者激活不安全物态,为产生事故提供条件。无论对于不安全物态还是不安全动作, 首先 都是习惯性行为在起作用,因此,不安全物态和不安全动作都可以看作习惯性行为所产生的。这里“首先”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表达了人的”思维-动作次序“。不注意到这两个字,习惯性行为与物态的关系就不易理解。 2.24Model中的知识定义 :含理论知识、技能、经验等,尽管他们之间有区别,但大体可以归为一类。 3.24Model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每个事故原因(即每个方框)的作用机制、解决对策(含工程技术)都是一个子学科或者研究方向,都可以设置一个实验室或研究组。 4.24Model内容多少。 内容包含的内容很多,每个原因相当于一个变量X或Y,其取值有很多,这些值在什么领域、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性,怎么把这些值告诉组织成员、怎样解决,有很多需要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可以让学生、学者有广阔发挥空间。 5.24Model中的工程内容在哪里: 这是一个致因模型,当然可以容易地该画为预防模型,技术程序、物态原因、解决对策都是工程技术。管理体系那里,其中的技术程序是有很多内容的。 模型中,表面上虽然只有一个“不安全物态”框涉及物,但这个物有物理(声、光、力、电、热、磁等)、化学、生物等机制,管理体系中也有解决物态的工程技术程序(如煤矿瓦斯探放孔打钻方案(含所用设备)、煤矿瓦斯防治方案等),所以这个模型不仅重视技术,而且是相当地重视技术! 6.能用24Model预防精神伤害? 只要组织(用指标)确切定义了的事故,就可使用24Model分析、预防。没有定义的事故,不当作事故,不必预防。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定义了的事故的完全预防,没有定义的事故,就不能称其为事故,自然就不用预防了。 7.24Model的安全教育内容在哪里。 组织中,教育(培训、训练)及其他一切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体系(程序)来完成的。教育也不例外,管理体系中,一定有教育培训方面的程序的,没有变是体系缺欠。 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上述个人初步理解,仅供参考。
个人分类: 3|4620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