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敬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对转基因争论的一点想法
热度 5 xueweidl 2014-7-27 07:02
我个人 是支持转基因的,尽管我不能保证它是完全无害的。但这个说法可能招来无尽的质疑,人们会说你不能保证它无害,你凭什么支持,凭什么让别人支持。其实任何事物你都不能说它完全无害,我常用手机做例子,手机刚出来的时候一直都会说有辐射的,可是现在好像大家也不讨论这个问题了。任何一种药物也都是有副作用的,但是人们生病大多数人也都还是会选择吃药的。如果是出于这些逻辑的考虑,攻击我的的观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我说不能保证无害,也是出于负责任的考虑。但对任何事物的采纳与否,主要还是取决于利弊的比重。我的结论的重点是前半句,我支持转基因。与常规育种相比,转基因没有本质的区别,以往科技没有那么发达,育种家不知道每个基因的确切的生物学功能,只能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只要培育出符合需求的品种,就去采纳。现在生物技术发达了,基因的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了解,那就人为的去利用它,提高或者降低某些基因的表达,看看它是否符合预期,如果符合,我们就采纳。听到质疑多的是,转基因是否会致癌,尤其是那些有点生物学背景的人会问,提高某些基因的表达,人吃了之后,这些高表达的基因可能会致癌,癌症不就是某些基因的表达不受控制吗?其实食物到人体后,会分解成氨基酸,他们怎么会直接进入我们的遗传信息中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岂不是吃什么就变成什么了吗?人类驯化牲畜,作物几千年了,没听说,吃猪肉变成猪,吃水稻变成水稻的,可见我们吃的东西不会干扰我们的遗传信息传递的。还有转入抗虫基因,会不会伤害我们自己,其实这些科学家早就已经验证过了,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吃抗生素,抗细菌,但是不抗我们自己,这不是一个道理吗?而且抗生素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但抗虫作物造成的压力是给侵入作物的病虫的,和我们并不直接相关.........还有阴谋论也很多,说中了美国人的计,其实我是很无语的,既然担心中美国人的计,那就更要大力研发了,我们做的比美国人好,还怕中计吗? 但是对于崔永元等,一直疯狂质疑转基因,我确实看着不太舒服,但是他有发表反对意见的权利,我们不能人身攻击。我想起了我上中学的时候,会看到一些消息,民科们解决了重大发现,哥德巴赫啊,永动机啊...但是他们也很苦恼,学院派们不愿意去给他们证实,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对他们解释不清楚。最近我看到了周孝正老师的演讲视频,其中一句话给了我一些安慰,他说,什么叫信仰,四句话,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为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对社会公正的内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我想小崔们反对转基因可能是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吧。如果这样想,我反而觉得小崔们没有那么可气了。人有一些敬畏的心情并不是坏事。人定胜天,以前喜欢,现在不太喜欢了,什么都不怕,没有敬畏,会做出出格的事情,那些贪官们,侵占老百姓利益的时候,就一点都没有敬畏吗?中国这些富豪们,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钱是不是干净,是不是该考虑考虑怎么回馈社会了,来赎 赎 罪。 总之,我支持转基因,科学家们多想想办法,来逐步消除人们对转基因的敬畏吧。 什么叫信仰,四句话,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 为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 对社会公正的内 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什么叫信仰,四句话,对大自然的心灵仰慕, 为未知领域的敬畏心情, 对社会公正的内 心追求,对美好人生的情感寄托。
1717 次阅读|7 个评论
最高层次:使敌人害怕,受对手敬畏
meirienglish 2013-8-23 15:09
人生语录 林志立 2013.8.23 1.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时间投入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事中,人生就无憾了。 2. 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敢尝试改变现状、墨守成规、缩头缩脚、不敢于放开胆子干的人,占了大部分;另一种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积极进取、不怕失败、勇于担当责任的人,占了少部分(我们属于这一类)。 3. 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十分重要,那么你就努力去尝试,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结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4. 向不同层次的人学习积极乐观的精神。 5. 很多事,从来都是:有所得,必有所失的。所以在做有些事之前,要思量值不值得。决定好了,就要竭尽全力,努力实践。 6. 今天想想路有千万条,一早醒来走原路,这是你吗? 7. 对人生要有点规划,对所做的事也要有点规划,并且超前思考他人没有想的,总之,先行一步,步步当先。 8. 我们没有那么多明天,所以请今天能完成的事今天完成。111 9. 请真诚的对待他人,他人也会真诚的对待你,因为人都是肉长的。 10. 最高层次的人,是受敌人害怕与尊重,受对手敬畏与尊重。而小人,从来不受任何人发自内心的待见。 11. 在这个社会中,精英只占少部分,平民占大部分,精英有他的乐与痛,平民有平民的乐与痛。努力过好每一天,尽力做好每一件事,乐在其中,开怀大笑,人生无憾。
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那一阵风告诉我们的自然
Springiris 2013-6-4 01:14
田野中有一朵蒲公英,你向它吹了一口气,它的种子便随着你的气流在空中飞舞。于你而言,这只是一阵风,但对于自然而言,这是新的生命种子开始了新的旅程。 自然是解题的好手。你的手每次划过空中,自然就给出了一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而同样的一组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却已困扰数学界数百年。 每一道光传入你的眼睛,它走的路径便需要数学家用一种繁复的数学技巧——变分法——才能计算出来,而光,天生就知道怎么走。 蚂蚁并没有人那样的智慧,它们只有简单的脑,能看到的也就是它面前的一点点距离,但一群蚂蚁可以找到从它们的巢穴到食物的最短距离。 螽斯尽然愚笨,但它在漫长的演化路上学会了模仿蟋蟀求偶的鸣叫来诱捕这些可怜的受害者。而蟋蟀同时也演化出了一些判别的方法,与螽斯展开了一场演化军备竞赛。 分子没有意识,但在退火之下,它们能形成近乎完美的晶体。没有人命令它们,它们自然而然就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位置。 这一切一切,一切你说能看到或者不能看到的,都是自然在计算。而人,只能亦步亦趋跟在自然之后,学习自然是如何计算的。 :r* B5 m1 h3 @- z: M 自然 是可敬畏的,不为它的力量,而为它的精巧,在极其简单的规则之下,演出着极为宏大的歌剧。
个人分类: 科学哲学|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敬畏,但少些恐惧
热度 1 pgg 2013-5-30 08:35
敬畏,但少些恐惧 自从开始跑步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似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跑步速度,慢跑 6km/h ,快跑 7.2km/h ,慢跑持续 2 km ,快跑持续 1.6 km 似乎就是自己的极限了,更快的速度之前也尝试过,但肌肉和心理上都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声音说:哦,那未必适合你啊,反正体重一直在慢慢减嘛,就这样吧! 直到曹聪老师在《坚持跑步 138 公里,减肥 8 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49091-693612.html )一文后评论点醒我: 减得不够! 一语惊醒梦中人,像我这种天资愚笨的人反思总要慢三拍,我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俺也尝试用更快的速度持续跑个 2 km 试试,结果发现即使 7.6 km/h ,甚至 7.8 km/h 的速度跑完 2 km 也并非困难,跑下来后照样 3 分钟左右就能调匀呼吸节奏,原来我的肌肉其实早就能满足更快的速度,但心理上给自己造了一面看不见的墙,我可以吗?也许我该更努力地去不断尝试一下突破原来的我,事情未必就是想的那么难。 知道自身能力有个限度,知道自身命运有个定数,对未知事物的尝试存几分敬畏,但少些恐惧,可以把自己的“界限”拓得更宽一些,是以自勉! 再次谢谢曹聪、蒋大和和丛远新三位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2537 次阅读|2 个评论
鱼缸里的三条小鱼
热度 3 zyzhai 2013-2-2 18:29
鱼缸里的三条小鱼 翟自洋 家里有只小小鱼缸,养了三条小鱼。这是去年12月初,一家三口乘坐开通不久的地铁,从极地海洋公园带回的。当时孩子看到好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围着一个小池子钓鱼,起了兴致,要我们照办。 鱼带回家,喂食和换水的任务落到了我头上。孩子的兴致没有维持多久,可这例行工作却不能马虎。毕竟,也是几条生命。 缺少经验,摸索着进行。鱼食是几年前一次不太成功的喂养剩下的,一起留下的还有用来除氯的大苏打。鱼食做成或红或绿的小小圆粒,入水后浮在水面。起先,每天或隔天喂食。有一条鱼抢食最积极。无论放得多些还是少些,过上半晌,就被消灭了。鱼的胃口好,新陈代谢快,过上四五天,鱼缸的水就浑浊了。于是,得换水。接上自来水,放入一颗大苏打,等到大苏打全部溶解,就可以用了。 以这样的喂食和换水频率,两三个星期后,鱼似乎状态都不错。于是继续。 大概五个星期之后的一天,一条鱼浮在水里不动了,肚皮鼓胀。是抢食最积极的这条。罪过,罪过。 吸取教训,降低喂食频率,改为四天一次,每次的量与以往相同。如此一来,四五天后,水还干净,换水的间隔延长到十多天。省心,省水,省鱼食。 时间已有两月,剩下的两条鱼,还在顽强生存着。 我在想,自然水体的鱼,是否会不知餍足,把自己给撑坏呢?是竞争性的小环境,改变了它们的习性么?不幸呆在鱼缸的鱼儿,只能被动等待人的喂食。喂食人的决定,影响着它们生命的长度。对于呆在地球这个“鱼缸”的人而言,假如心中没有信仰和敬畏,人类生命的长度由谁来决定呢? 痴人乱语。
4321 次阅读|6 个评论
除人类外,任何生物都不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兼论敬畏自然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2-11-24 11:03
除了人类,任何生物都不会主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由于生存斗争和进化的本能,任何生物都会无限制的复制(繁殖)自己并尽可能的掠取食物。所谓生态平衡就是由食物链相生相克关系制约的动态平衡。 生物的出现对自然界中的环境要素和物质循环产生影响,使环境发生变化,最终因不适应这种变化而灭绝;但为新的物种演化开拓了空间。 如海洋是绝大多数盐类的归宿,在这样一个半封闭体系中,除了沧海桑田的地质运动将一部分封闭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盐类带上陆地,重新进入水盐运动过程中,以及海鸟与渔民通过食物链关系使少部分海水中的盐类重返陆地外,绝大部分随着径流进入海洋的可溶性物质将长期的甚至不可逆的停留在海洋中。海水实质上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溶液,大量有机质随原始水文循环进入原始海洋溶液是生命出现的前奏。随着水盐循环的进行,海水中含盐量不断增加,海洋生物也使盐类成分也发生变化,生物沉积作用,使大量钙离子和碳酸钙例子转化为石灰石脱离海水,原始海水逐渐演化成以氯化物为主的现代海水,也促进了海洋环境与生物的演化,现代海洋物种取代了原始海洋物种。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643 次阅读|7 个评论
‘敬畏’多于‘敬仰’的学术界
热度 7 lin602 2012-11-19 22:53
今天看到一消息,某院士被邀请到一相关高校做学术报告。 学术界的权威分为许多类型,有的权威让普通人敬仰,有的权威让人产生畏惧。 总体上来说,目前普通的教师及研究人员,对本领域的权威(院士、特聘教授等)都是有点畏惧的,担心自己的职称、课题、项目被他们‘枪毙’。 而且各单位对这些权威们都非常敬畏,请他们来讲学,任兼职教授,邀请来参加一些重大活动。为的是本单位的学位点、学科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项目评审等方面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 有些学术权威或者院士,在本单位基本上是‘说话算数的’,他们提出来的事情,学校基本上‘遵照执行’,不管是对的还是有待商量的。 这是发自内心吗? 不!许多不是发自内心。 得罪不起呀。因为他们掌握着许多权利与资源。 学术界应该是崇尚、追求真理、崇敬为学术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地方。 在学术界,敬畏经常多于敬仰。
3378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Eulogy of The Dog
lishuangshuang 2012-3-4 19:13
Eulogy of The Dog George Graham Vest in 1870 at the old courthouse in Warrensburg,MO during a trial about the shooting of a farmer’s dog named "Old Drum" by a neighbor. Gentlemen of the jury, the best friend a man has in this world may turn against him and become his enemy. His son or daughter whom he has reared with loving care may prove ungrateful(忘恩负义). Those who are nearest and dearest to us---those who we trust with our happiness and our good name---may become traitors(背叛) to their faith. The money that a man has he may lose. It flies away from him, perhaps when he needs it most. A man's reputation may be sacrificed in a moment of ill-considered action(欠考虑的行动). The people who are prone to fall on their knees to do us honor when success is with us may be the first to throw the stone of malice when failure settles its clouds upon our heads. The one absolutely unselfish friend that man can have in this selfish world---the one that never deserts him, the one that never proves ungrateful or treacherous---is his dog. Gentlemen of the jury, a man's dog stands by him in prosperity and in poverty, in health and sickness. He will sleep on the cold ground where the wintry winds blow and the snow drives fiercely, if only he can be near his master's side. He will kiss the hand that has no food to offer, he will lick the wounds and sores that come in encounter with the roughness of the world. He guards the sleep of his pauper master as if he were a prince. When all other friends desert, he remains. When riches take wings and reputation falls to pieces he is as constant in his love as the sun in its journey through the heavens. If fortune drives the master forth an outcast in the world, friend less and homeless, the faithful dog asks no higher privilege than that of accompanying him to guard against danger, to fight against his enemies. And when the last scene of all comes, and death takes the master in its embrace, and his body is laid away in the cold ground, no matter if all other friends pursue their way, there by his grave side will the noble dog be found, his head between his paws, his eyes sad but open in alert watchfulness, faithful and true even to death.
1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越思考,越敬畏,越谦卑?
热度 2 outcrop 2012-1-29 01:14
偶尔也会有王飞跃老师博文《 人工生命与自然生命 》中提到的类似想法:“……或许还有未知的比人类更高形式的生命存在……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未知的生命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恶作剧?想到这里,开始有些怕,但再想想,也只能无奈了……”。 但我一般不好意思写出类似的话题来严肃的讨论,因为担心读者会觉得这些想法过于幼稚天真。读了王老师这篇博文,心中便多了一份释然。 有些问题,也许思考的越多,会越感觉到人类自我的卑微,越增加对未知的敬畏。 我们是独一无二的物理存在?还是梵天的一场梦?抑或是本来就在Matrix中? 我无法明白。您呐?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15359850,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31 次阅读|4 个评论
美 隐匿着敬畏
pingguo 2011-8-29 14:45
美 隐匿着敬畏 诗与画,哪一个更美? 假如有两个神 一个代表想象,一个代表眼睛 在美的巅峰论剑 神不能言。活该我信心满满 “美,隐匿着敬畏” 这天外之音,一下子 教坚硬的信心悄然融化 语言是诗人的起点 一 月光从何而来。来自 眼睛,还是月亮深处 抑或来自太阳,来自遥远 风从何来 四季的芬芳,自然的灵魂 从何而来 二 语言,从何而来 我所知道的仅仅是 语言是诗人的起点 三 缪斯的发言人,是谁 她的语言位于时间之外 朝向星空 四 美:物之空,静之动 搜肠刮肚的网,如何打捞 它无意,流经我的唇 五 小心,小心。欲言 堪对谁言。别让我爱上 蜜语甜言
个人分类: 诗歌|18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抨击不端,您敬畏事实了吗?
热度 7 陈龙珠 2011-8-25 08:00
网络信息发布受行政限制相对较小,传播速度快,对揭露社会各种不端甚至犯罪,正发挥着越来越瞩目的正面作用。然而,这种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正在被一些别有用心(中性词)的人当成达到自己预期目的(中性词)的一种手段。若对此没有一定的法规约束,相关传媒平台又管理不力,则蔓延起来,也将会对当前已颇为争议的社会诚信状态带来雪上加霜的效应。 【阅读1】 上海交大曹谊林教授回应昔日同事甚至同学对其“人耳鼠”造假和骗取国家数亿科研经费:无所谓的,是黑是白,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全国、全世界都在做组织工程。不去调查,就听信个别人来讲述,真的把中国的科学环境搞得很糟糕。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25/content_268210.htm?div=-1 【阅读2】 交通肇事后杀人已被处死刑的药家鑫之父诉张妙家属王辉的代理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张显“侵犯名誉权”一案的代理律师观点:自由的网络言行也要有所敬畏,不能没有边界。否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http://zqb.cyol.com/html/2011-08/25/nw.D110000zgqnb_20110825_1-11.htm 【阅读3】 科学网博客上也经常出现人身攻击其他学者的博文:此处省略N字,不链接凭据实例 注 :本博部分文中所用 gif 插图源自网络,对原作者一并致谢!
个人分类: 社会思考|678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学习漫谈(27):别给一些术语吓住了——再谈学习真本事
热度 9 sqdai 2011-4-26 06:46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界有些朋友(特别是年青人)见到一些有关知识的生僻术语或貌似深奥的科目名称,有那么一点敬畏心情,活生生地给吓住了,不敢去碰它。 先举一个例子。 几年前到复旦去参加一个应用数学聚会,听一位中年交通工程师做有关交通研究的报告,我当然极感兴趣。在讨论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用元胞自动机做工具对交通问题进行过研究?那位报告人一脸茫然:“元胞自动机?什么是元胞自动机?能用到交通研究吗?”很显然,他不懂元胞自动机,更遑论用以解决交通问题了。但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外交通界已广泛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了。 1994 年美国国家公路局斥资六千万美元,支持交通科研项目 TRANSIMS ( “交通分析和仿真系统” ) ,以 Nagel 为首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部门的十余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交通工程师共同承担,用改进的 Nagel-Schreckenberg 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做工具,研制成 TRANSIMS 交通分析程序包,并成功地应用于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和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的交通分析和交通规划。这一事例彰显了国内外交通科学研究的差距。此后,我多次宣传元胞自动机在交通研究中的作用,还是有一些年青人不敢去碰,原来他们被“元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on ”)这个术语吓住了,以为它有什么了不起。其实,它只不过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简单工具,一种在格子链或格子网上的自动输入 - 输出理论;从应用数学角度看来,只不过是一种按一定规则的映射迭代理论,学过高等数学的大二学生就能搞懂并运用。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在元胞自动机交通分析中做了出色的工作。 再来看看前天的博文中钱伟长先生让大家学的应用数学知识。概括起来,它们是: 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 物理和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 张量分析; 数据拟合和误差分析理论; 有限元计算理论; 病态矩阵分析; …… 其实,所涉及的数学理论都很简单。 就说说张量分析吧! 很多工科出身的学人不敢跨入“张量分析”这个大门,以为它深奥得很。其实不然,因为一般不需要懂得有关张量的深层次的内容(如 Riemann-Christoffel 张量等),只要了解笛卡儿张量的常识即可。而笛卡儿张量,可以类比于 3 × 3 矩阵,只要学过线性代数中的矩阵论,所有知识都可以照搬不误,大二学生就可搞定;再学一下求和约定(即“哑标”),你在演绎、书写时就会感到很方便。顺便说说,网上有人对钱伟长先生可以与爱因斯坦对话感到大惑不解,实际上,它们只是用同一个工具(张量分析)研究了不同的问题(弹性板壳理论和相对论), 1941 年又同时参加了冯卡门的祝寿学术会议,所以,在我看来,他们切磋问题,何奇之有? 这里尝试对钱先生所提到的几种科目的确定一下难度系数(如体操、跳水那样): 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 1.5 物理和工程问题的数学建模 2 张量分析 1.5 数据拟合和误差分析理论 1 有限元计算理论 2 病态矩阵分析 1.5 请看,难度系数没有超过 2 的,有什么难的? 因此,我们不必敬畏任何科目,尽管有时术语有点吓人。比方说,“元胞自动机”如果译成“格子自动机”就平易近人多了,但早已约定俗成,只得接受。这种事情在文科中也有。有一年,我校校报编辑部以一年的《中华读书报》见赠,我很高兴,就天天读一点。发现文科里新花样、新术语层出不穷,例如,创造心理学、后现实主义、××哲学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幸好我从来不敬畏术语,有兴趣了,找一本书来读读,很快就能知其梗概。 总而言之,要学真本事,就不要怕貌似难懂的术语。 写于 2011 年 4 月 26 日晨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9126 次阅读|15 个评论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
pingguo 2011-2-24 11:22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
卢梭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 一 在我的梦里 月亮是我的眼睛 当我醒来 我有一双狮子的眼睛 二 狮子懂得那安详 好几千年了 它碰不到月亮,碰不到 月光与琴声的交谈 三 狮子的脚步越来越轻 轻到它听见自己的心跳 它触到了自由的边界 自然之神在月光里注视 美,是最后的敬畏 2011-01-30 亨利·卢梭(Henri Theodore Rousseau,1844~1910年),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他用那纯真无瑕 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人们描述卢梭的性格时 几乎总要提到他的‘质朴’与‘天真’。“他凭着本能画画,他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 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亨利·卢梭自语)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 卢梭也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笔下浸润着充满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 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 宁静与生命的单纯。正如他自己所说,梦的单纯的力量,支配着我的景物。(来自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诗歌|5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程 巍:反对派之殇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1-1-30 00:32
反对派之殇 (程巍) 发布时间:2009-7-11 14:16 《上海文化》2009年第4期 反对派之殇 从林琴南到梁巨川 程 巍 入民国后的林琴南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自命为前清遗民。1912年初,当清室正与南方革命党商议和平让渡政权的时候,他在致吴畲芬信中写道: 仆生平弗仕,不算为满洲遗民,将来自食其力,扶杖为共和国老民足矣……弟早晚亦赴上海,以卖文卖画为生,度此余年,余则教吾数子,为共和国守法之国民足矣!”这位较早濡染西风的维新派甚至准备脱去长袍马褂,易以洋装(“新正当易洋装,于衣服较便”)。至于在京城为官的儿子,他并不感到焦虑:“后来新政府能听其留任,此亦甚好之处。即不然,弟令其在京开小饭馆,自餬其口,亦无不可。共和世界,无贵无贱,即着犊鼻禈,宁便下流耶? 但民国建立之后纷呈的政治乱象,使林琴南对共和政体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并与人合译《残蝉曳声录》,以警示共和国民,其译序曰: 革命易而共和难。观吾书所记议院之斗暴刺击,人人思逞其才,又人人思牟其利,勿论事之当否,必坚持强辩,用遂其私。故罗兰尼亚革命后之国势,转岌岌而不可恃。夫恶专制而覆之,合万人之力,萃于一人易也。言共和,而政出多门,托平等之力,阴施其不平等之权。与之争,党多者虽不平,胜也,党寡者虽平,败也。则较之专制之不平,且更甚矣。此书论罗兰尼亚事至精审。然于革命后之事局,多愤词,译而出之,亦使吾国民出之,用以为鉴,力臻于和平,以强吾国。则鄙人之费笔墨,为不虚矣。 是怎样的社会和心理历程,使这位“共和国老民”转而效忠逊位的清室,并反对北大的新文化运动?1919年3月,他在致蔡元培校长公开信中焦虑地谈到恶化至极的时局:“天下溺矣,藩镇之祸,迩在眉睫,而又成为南北美之争。”十三年后,胡适在一篇题为《统一的路》的政论中回顾了民元以来的政局,其表述相当于林琴南上面那段文字的扩大版:“今日之大患正因为五六十年来,离心力超过于向心力,分崩之势远过于统一之势,二十二省无一省不曾宣告过‘独立’,今日虽有名义上的服从中央,事实上各省自主的程度远过于美国与德国的各邦:军队是独立的,是可以自由开战的,官吏是省派的或防区军人派的,税收是各地自为政的,货物过省境是须抽重税的,甚至于过防区也须抽重税的:省久已成为邦,所以有‘由邦再组成国’的需要。”一年后,他又发表《政治统一的途径》,以相近的句子写道:“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 对新文化运动派来说,国家之所以出现这种四分五裂的乱象,是因为“旧道德”在作祟,因此他们就不遗余力地攻击“旧道德”;而对林琴南来说,乱象的根源恰恰在于“旧道德”的普遍丧失。当新文化运动派把“旧道德”作为旧制度遗留下来的一笔糟糕透顶的遗产时,他们显然囿于“新”、“旧”的名相,未能征用旧制度的文化和道德方面的有益遗产来为新制度服务。他们强调历史的断裂,而断裂处仅是一片历史虚无主义的空茫。失去根基的个人被原子化,而解放的热情则导致了自我的膨胀。反倒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看出“旧道德”同样可以成为共和制度的伦理基础。一个道德良好的人在任何制度之下都是一个守法之人,这就像不良之人在任何制度下都是潜在的乱法之人。事 实证明这些反对者的看法更为深刻。没有“君子之礼”,即体现于每一个国民的每一个言行举止上的良好礼仪和信义,任何一种制度——包括共和制度——都将陷入无政府状态。 胡适虽然谈到“离心力”,却没有论及“离心力”产生的原因。对此,林琴南的眼光颇为犀利,他在1919年夏评论唐文治的一本传记时写道: 中谓吾清之亡,亡于废经。悲哉斯言!废经固足亡清,病在执政之亲贵。少年狂谬,剽窃西人皮毛,锄本根而灌枝叶,亡之病坐此耳。胡、罗、曾、左、彭、李诸公,手握兵权,分据要害,未有一人敢蓄不臣之心如唐藩镇者,正以人人皆通经耳。枢近大臣如忠亲王文文忠宝文靖倭文端亦洞明经意。所以上下无忤,克成中兴之治。乃近人谓圣言幽远不切于用。至中学以下废斥论语,童子入手但以家常行习之语导之,已不审伦常为何物。一遇暴烈之徒启以家庭革命之说,童子苦于家训,反父母爱劳之心必为冤抑。一触之,如枯菅之炽烈,焰火熊熊矣。呜呼!易书诗礼及春秋之言,童子固不易知,论语一书无所不包,可以由浅入深,何亦废之?始基已不以父母为然,又何有于国家?其乃托国家而言者,逐时趋而侔己利者耳。 离心力产生于“名分大义”之废。但林琴南并不像新文化运动派那样在孔孟之道(以名分大义为核心)与帝制之间划上等号,他说孔子为“时中之圣”,“时者,与时不悖也”。名分大义同样是一个统一而和平的共和国不可或缺的伦理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派以攻击“旧道德”来巩固共和制度,实则削弱了共和国的根基。林琴南且以西洋历史经验——与新文化运动派以纯粹观念的方式不同——来证实自己的判断,他在那封致蔡元培公开信中写道,“外国不知孔孟,然崇仁,仗义,矢信,尚智,守礼,五常之道,未尝悖也,而又济之以勇。弟不解西文,积十九年之笔述,成译著一百二十三种,都一千二百万言,实未见中有违忤五常之语,何时贤乃有此叛亲蔑伦之论,此其得诸西人乎?抑别有所授耶……近来尤有所谓新道德者,斥父母为自然情欲,于己无恩,此语曾一见之随园文中,仆方以为拟于不伦,斥袁枚为狂谬。不图竟有用为讲学者”,“大凡为士林表率,须圆通广大,据中而立,方能率由无弊……今全国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为是”,“为国民端其趋向”。 林琴南此公开信再一次引来北大新文化运动派的群体的人身攻击,他们捍卫北大的名誉的冲动要超过他们聆听逆耳之言的耐心,而作为这场争论的一个附带结果,林琴南的一个很有才华的弟子(张厚载)被蔡校长以“传播北大谣言”之名(很快证实并非谣言)开除。自此,林琴南就不再与北大诸人争辩了。 北大新文化运动派将林琴南贬为“守旧派”,其实他是一个“据中派”,只因为北大新文化运动派自己是极端派,“据中派”在他们眼中才显得是“守旧派”。 林琴南并不反对白话和新文化,他自己就是白话和新文化的实践者,但他反对以尽废古文为目标的白话革命和以灭弃旧文化为目标的新文化运动。 他在发表致蔡元培公开信的同一时间,又在《公言报》上特辟白话专栏,就是对自己的据中立场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象征表示。 假若说辛亥革命最后以对立双方的妥协从而使本来需要花费巨大社会成本的政权变动以和平交接的方式完成,体现了一种由力量制衡而来的妥协的智慧的话,那么,这种妥协的智慧在共和制度建立之后反倒被丢弃了。英国式的政治革命之后,紧接而来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式的文化革命。 抽象地说,维护伦常,并不一定与忠于清室的情感相连。不过,如果“民国之人”纷纷以对共和制度的不忠来摧毁共和制度,那么,以自己对已退位的清室——这意味着它仅是一个象征的存在——的忠诚来彰显信义原则并没有在这个无信无义的时代彻底消亡,就不是一个政治选择,而是一个道德选择,而且是一种道德宣示。既然林琴南诊断出民国乱象的根源在于国民道德的崩溃,那么,他就必须显示传统道德的力量;既然民国的道德崩溃主要体现于“民国之人”的言行不一或“信义的丧失”,那么,对于一个维护这些道德原则的人来说,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在林琴南看来,在民国新贵们身上已不见踪影的那种以“义”为核心的深厚道德,依然完整地保留在一些前清遗老那里,尤其是梁鼎芬的守陵对他产生了心灵的震撼。自清帝退位以后,遗老梁鼎芬结庐崇陵(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寝)之侧,发誓要手植松柏以覆盖光秃秃的崇陵。他日夕荷锄浇水,数年里竟成活十余万株。林琴南在1913年4月一谒崇陵,光绪皇帝壮志未酬而一生凄苦的往事,加上隆裕皇后深明大义而让政于民国的近事,使林琴南一路涕零,一望见崇陵,就失声恸哭。他后来又以年迈之躯九谒崇陵,并发誓以“清处士”终其身。 林琴南并非冬烘之人,他是在以自己的行为来实践名分大义,而名分大义不独为清朝所有——如此,他的忠于清室的行为就不是一个政治行为。既然以“信义”为准,那么,林琴南当然不会赞同清室复辟,因为清室的退位诏书和民国的皇室优待条例均已布诸世界,“皇帝既已让政”,就不该再图复辟,而应该使皇室成为纯粹道德的象征,以敦化日益浇漓的世风。他对一直图谋清室复辟的遗老郑孝胥明言自己“到死未敢赞成复辟之举动”,并指斥那些“假名复辟,图一身之富贵”的复辟派“以国家为孤注,大事既去,无一伏节死义之臣”,与民国新贵们的道德水准不相上下。他在这封答郑孝胥的信中还为梁鼎芬的义举辩护(也是自辩): 梁节庵之为人,都下颇有谓之好名者。然节庵于我德宗皇帝奉移时,在梁格庄大雪之中,席藁殿次数日,住在龟山对过小屋中。一人独居,近三四年,每日必诣陵下,且筹措万余金以助上方便房之费。及陵工告蒇,则奉其父母遗照于种树庐中,不携妻御,茹苦耐寂,又近三年,即使为好名之人,然弟七十之年,眼中实未见其有此行伪到底者••••••弟自始至终,为我大清举人。谓我为好名,听之,谓我作伪,听之。谓为中落之家奴,念念不忘故主,则吾心也。 当北大新文化运动派仅从林琴南身上看到一个“保守且反动”的前清遗老的形象时,他们显然就将他政治化了,但对林琴南这个“前清遗民”来说,忠于清室只是作为忠于信义原则的具体化。这就像“民国之人”如果躬行信义原则,就必须忠于民国一样。林琴南十谒崇陵,就像梁鼎芬守陵一样,是为了以一种感性的自我实践的方式来留存信义原则,并以此警示民国之人。对这一点,另一个前清遗臣梁巨川阐释得最为明确,而他自己最终以生命的代价实践了他捍卫的道德原则。 与林琴南不同,作为前清民政部的官员,梁巨川一开始就遇到了“名分大义”的问题。在清朝于1912年2月让政于民国时,他感到自己既已仕于清朝,就不能仕于民国,于是辞职归家做了一个前清遗臣,并决定效仿廿四史上历历在目的殉节之臣的榜样,为亡清而殉。清亡而无一臣为之殉节,这种罕见于史册的现象,大大震惊了他,使他隐约感到信义的危机:“古今亡国之时,必有臣工赴亡国之难者,廿四史中不乏先例。岂廿五史之末竟无一人?吾故起而代表廿五史中最末一臣,以洗国无人焉之耻而留天理不绝之机。” 他本可以不死,或不必立即赴死,他在遗笔中写道:“设使今日风俗尚厚,或辛亥壬子有大老名流殉节者继续世道,则我尚不必亟死。” 殉清之志既明,他遂两赴关帝文昌两殿,行礼于神明和先贤牌位之前,告以兴亡之际自己当发明正义,必将死义以救末俗。既誓,他就感到自己再无退缩的余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自己硬派了一项再也无法回头的巨大责任,因为任何一点犹疑,都将是对他屡屡发誓要以生命的代价阐发的那种信义原则的损害。在他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的遗书中,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的轨迹。在某些软弱的或者怀疑的时刻,他也对生命和亲情表现出了深深的依恋,他写道: 我非不知世间有生可以行乐,求死实为至苦也。然而我壬子年辞职书中引孟子一句云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歇后语。试玩索孟子下二句所言,则知我已权衡生死义利之间矣。我幼年受历史先贤之诏诰,以信义为前提。壬子癸丑甲寅年间祀神则告于神,祭祖则告于祖。身逢清朝鼎革之际,思效历史节义之所为,转瞬五、六年来,并无人监察我,督责我,我即自己取消前说,亦孰得而见之?然而我之良心必无异监察我,督责我,时时常觉疚心,又见中国今日世道方以浇漓诈伪著称,煌煌巨公竟以挟诈怀私为手段,今日信誓,明日干戈,无一毫敬畏天理之心。鄙人名位虽微,何忍又加入丧心昧良一份子?是以千方百计必求践我初心,今而后良心可以稍安,自问未尝以浇漓诈伪毁害社会也。 他知道,清朝并非亡于革命,而是以大位让于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按说忠于民国,即忠于清朝: 中华改为民主共和,系由清廷禅授而来,此寰球各国所共闻,千百年历史上不能磨灭者也。当时清廷兵力非不能战(假使清帝不承认共和而力战,则武昌必完立平。此在事者言之凿凿,人所公认),只以不忍民生涂炭,故不惜牺牲大位以统治权移转于民国,原谓此为最良政体,俾全国人民共得乂安也。观辛亥冬与南方磋商数十次,皆不忍九夏沸腾、人民痛苦之语,历次诏书具在。即辛亥十二月廿五日最末之诏亦谆谆属望大小臣工共以民生为重,齐心努力,佐成民国之太平。故吾人苟真心求人民乂安者,即所以报清廷也。壬子癸丑年,余有殉清之心,而念我旧君既以成立最良之民国为心,凡我大小臣工,皆当共体此心,故吾欲观察民国之办法何如,将有待也。吾对于清民之间有最确之判断,曰能以真正共和之心治民国,则清朝不虚此和平揖让之心(共和之实功,本不能责以骤致,果抱共和之心以渐渐进行,则百官之言动措施无处不予人以可见,岂不原谅),不以真正共和之心治民国,则清朝即亡于权奸乱民之手。换言之,即因禅让而民得安,则千古美谈,自与前代亡国有异。徒禅让而民不得安,则一朝代谢,谓非亡国而何。 由于他想“观察明白民国是何景象”,加上家事时相牵扰,所以尽管他一直秘密筹划着自己的自杀计划,却不得不一再拖延,到1918年11月,他终于对民国做出了最后的判断,“我确见国家受害,在于执政诸公以及伟人政客空言高远政治,无一事从人民根本上着手者,日日堕落,将入兽途”,“今民国七载于兹,南北因争战而大局分崩,民生因负担而困穷憔悴,民德因倡导而堕落卑污,全与逊让之本心相反,是清朝亡于权奸卖国已无疑义”,“诸君试思今日世局因何故而败坏至于此极,正由朝三暮四,反复无常,既卖旧君,复卖良友,又卖主帅,背弃平时之要约,假托爱国之美名,受金钱买收,受私人唆使,买刺客以坏长城,因个人而破大局,转移无定,面目靦然。由此推行,势将全国人不知信义为何物,无一毫拥护公理之心,则人既不成为人,国焉能成为国。欲使国成为稳固之国,必先使人成为良好之人。此鄙人所以自不量力,明知大势难救,而捐此区区以联为国性一线之存也。” 长久的延迟,使他对自己的自杀意义的思考,由起初单纯的殉清(他说“意义太小”),而达于一般的殉义,即以自己的殉清作为殉义的一个范例,来唤醒民国之人对于民国的责任。“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他在遗笔中写道,“或云既言殉清,何又言非本位?曰:义者天地间不可歇竭之物,所以保全自身之人格,培补社会之元气,当引为自身当行之事,非因外势之牵迫而为也。清朝者一时之事耳,殉清者个人之事耳。就事论事,则清朝为主名。就义论义,则良心为通理。设使我身在汉,则汉亡之日,必尽忠;我身在唐,则唐亡之日,必尽忠;在宋在明,亦皆如此。故我身为清朝之臣,在清亡之日,则必当忠于清,是以义为本位,非以清为本位也。” 这一笔转得意味深长,也是梁巨川遗书中以“义”为核心的责任伦理最有心理冲击力的一个方面,它无疑在拷问时人:身为民国之人,于民国忠乎?尽责乎?他说自己“绝非反对共和,而且极赞成共和。因(民国)辜负清廷逊让之心,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故愤慨而死”。这哪里是殉清,明明是为共和而殉。 “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他继续写道,“吾国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吾家先祖先父先母之遗传与教训【遗书原件此处夹入一句‘幼年所闻以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疑梁氏欲以此句代前句】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是以义为本位,非以清为本位也。”经由作为中国文化之本位的“义”,梁巨川将他的“殉清”过渡到“殉中国”,因为“义”非抽象之物,而系于具体的情景。 以“名分大义”为核心的“国性”的动摇,使国不成其为国。要使国家成为一个稳固之国,各行各业就应尽其本分,行其当行之事,“夫所谓万事者,即官、吏、军、兵、士、农、工、商凡百皆是,万事各各有效而后国将坚固不摇,此理最显。我愿世界人各各尊重其当行之事。我为清朝遗臣,故效忠于清以表示有联锁巩固之情,亦犹民国之人对于民国职事各各有联锁巩固之情,此以国性救国势之说也”。在他看来,所谓“名分大义”,在清则有清之名分大义,在民国则有民国之名分大义,而万变不离其宗者是“义”或者说“责任”伦理。此为中国道德之本,非为清朝所专有。它既可为君主制之清朝所分有,亦可为共和制之民国分有。因此,他对于名分大义的诠释,少了“尊王”一说,变成了上自当局诸公、下及各行各业者的“万事者”的各就其位、各尽其责、“各各尊重其当行之事”,如此则义为责任之本,而躬行自己的责任乃义之体现。 梁巨川通过这种转换(将“义”从一朝一代剥离出来,还诸“中国”),期望将作为中国文化本位的责任伦理作为一笔深厚的道德遗产馈赠给民国,不仅如此,他还将以自己的“就义”来躬行此种责任伦理,为民国之人树立一个可以效法的榜样。这就使他的“殉义”完成了从“殉清”到“殉中国”再到为共和而殉的一连串转换。 由于赋予自己的自杀以远远超出殉清的意义,他就必须使自己的自杀行为成为一个公共事件。1918年11月初,为了赶在自己六十寿辰前自杀,他避居于京郊净业湖一亲戚家,寻得几日清净,整日闭门不出,整理和誊写几年来写下的厚厚的遗书。 他心头郁积着“千言万语思欲遍告世人,而心血已枯,笔性最钝,言语艰涩。数年来欲续未完之篇,以言衷曲,而避儿女窥觇(癸丑甲寅次女时露防察),避亲朋知览【遗书原件‘知览’二字右侧有‘阻止’二字,似欲代“知览”而意未决】,终年纷扰,苦无清净地静坐深思。今日花甲将周,儿辈张罗为寿,虑亲朋来集,国变已数载,吾犹尚存,与我素志不符,深觉可耻。克期就义,不暇为有统系之文,只好分作零段,简短言之,间有滞涩处,竟以白话作代。伏望世有同志之人代为引伸考证而已”。他尽量为自己杂沓的遗书提前做一点编辑工作,在边页上不时注明“此三篇归戊午敬告世人函内”、“此最后所拟,勉强可用”、“誊写时可连上文顺行书之”等字样。他预计他的死会产生种种强烈的反应,“有大笑者,有百思不得其解者,有极口夸奖而未知我心者,有真能知我心者”,当然还有列在首位的“大骂者,如极端主新之陈君独秀以及江沪间迷信革命而未平心观察事理者皆不能不骂,所骂之言不过‘头脑太旧’、‘眼界不高’、‘奴性太深’、‘不知世界大势’等等名词。各有是非,我自甘心受之”。 到11月10日凌晨,距寿辰三日,一切就绪,他不再想有片刻的滞留,“刻因舍亲净湖主人重门紧闭,坐俟天明,方能出去赴水”,这才又耽误了几个时辰。然后,他走出门,朝已经变得寒冷的湖水走去。 可惜,他无法料到,他选择的是一个错误的日子。就在他自沉于净业湖的次日,一张让举国顿时沉浸在欢天喜地之中的电文从万里之遥的巴黎传来──欧战停战协定签订了。这个重大的公共事件大大冲淡了梁巨川的死讯,使他当初预想中的那种道德震惊效果大打折扣。胡适在1935年回忆道:“停战的电报传出之夜,全世界都发狂了,中国也传染着了一点狂热。”在这狂热之中,不会有多少人留意一个遗老的自杀的消息。中国忝列战胜国,虽未派一兵一卒参战,却也派出了十几万民工,为协约国提供战时紧缺的劳力。如今,喜从天降,中国突然以战胜国身份出现于世界,一扫自鸦片战争以来垂在国人心头的愁云惨雾,国人怎能不欣喜若狂?尤其是一直大声鼓吹“全盘西化”的北大新文化运动派更有理由兴奋,他们从欧战的胜利——所谓“公理战胜强权”——天真地看到“世界大同”的幻影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不久,巴黎和会的一些秘密交易的消息零星传来,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战胜国的中国依然是东西列强分脏的一个筹码。此时,民族主义情感就压倒了新文化运动派所宣讲的“世界大同”的教义,并为新文化运动派必去之而后快的中国文化的重返奠定了心理基础。在一个民族主义的时代,基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经验的民族语言文字、文化和道德才是维系这个国家的团结和人民的认同的根本。 在梁巨川自杀后两个月,陈独秀发表《对于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一文。他并不像梁巨川预计的那样“大骂”,实际上,该文字里行间透露出连他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的敬畏之情:“梁先生自杀,总算是为救济社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旧历史上真是有数人物。新时代的人物,虽不必学他的自杀方法,也必须有他这样真诚纯洁的精神,才能够救济社会上种种黑暗堕落……梁先生主张一致,不像那班圆通派,心里相信纲常礼教,口里却赞成共和;身任民主国的职务,却开口一个纲常,闭口一个礼教,这种人比起梁先生来,在逻辑上犯了矛盾律,在道德上要发生人格问题。” “梁先生自杀,无论是殉清不是,总算以身殉了他的主义。”他写道,“比那把道德、礼教、纲常、伦常挂在口上的旧官僚,比那把共和、民权、自治、护法写在脸上的新官僚,到底真伪不同……就算梁先生是单纯殉了清朝,我们虽然不赞成,然而他的几根老骨头,比那班满嘴道德、暮楚朝秦冯道式的元老,要重得几千万倍。”不过,最后,陈独秀笔头一转,说:“梁先生《敬告世人书》中,预料一般人对他死后的评论,把鄙人放在大骂之列。不知道梁先生的眼中,主张革新的人,是一种什么浅薄小儿,实在遗憾千万!” 陈独秀此论未免草率。他所读到的梁巨川遗书,并非遗书的全部,而只是他自杀前一个月所写的“敬告世人书”,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正如前文所分析,梁巨川并不反对革新,但强调“变通”、“因时而用”和“渐渐进行”,他甚至说,“辛亥革命如果真换得人民安泰,开千古未有之奇,则抛弃固有之纲常,而应世界之潮流,亦可谓变通之举”。他反对的是“空言高远”,他预计的“大骂者”,也并非陈独秀所说的“主张革新的人”,而是“如极端主新之陈君独秀以及江沪间迷信革命而未平心观察事理者”。 他不反对新学,而是反对以新学蔑弃中国根本。陈独秀文章发表后,梁巨川的儿子梁漱溟给陈独秀去信,解释他父亲曾经也是一个革新家:“当四十岁时,人的精神充裕,那一副过人的精神便显起效用来,于甚少的机会中追求出机会,摄取了知识,构成了思想,发动了志气,所以有那一番积极的作为。在那时代便是维新家了。到六十岁时,精神安能如昔?知识的摄取力先减了,思想的构成力也退了,所有的思想都是以前的遗留,没有那方兴未艾的创造,而外界的变迁却一日千里起来,于是乎就落后为旧人物了。”梁漱溟将他父亲的自杀理解成了一个年龄问题,即知识跟不上时代,这就完全误解了梁巨川的自杀乃是一种道德宣示,而这种以“信义”为核心的责任伦理与年龄的增长或知识上跟不跟得上时代没有关系。 胡适在读了梁漱溟致陈独秀书之后,写了《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陈独秀书》。他不同意梁漱溟对其父亲的看法,而将梁巨川的自杀理解为一个知识问题。他说年龄不是问题,只要能“养成一种欢迎新思想的习惯”,就会成为一个“白头的新人物”。看来,胡适对他自己虚构出来的“守旧派”的成见之深,并没有因为梁巨川的自杀而有丝毫震动(对比陈独秀文,会感到胡适的文字过于冷酷)。仅从胡适对梁巨川遗书的读解上,就可以看出他甚至不如梁巨川这个前清遗老那么具有自由主义精神,因为梁巨川在遗书中反复提到新旧之间应“各就其宜而用之”,采取建设的“渐进主义”,而不是破坏的“激进主义”,而作为这一切的根本,则是国民的基本道德。此外,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胡适居然奇特地忽视了保守思想与激进思想的制衡对于文化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必不可少。要是我们回顾一下北大新文化派与林琴南的争论,就会发现,正如梁巨川主张中学西学“平视”一样,林琴南主张中学西学“共存”,以合乎时的精神,各取其宜。当新文化运动派以“运动”的方式对付他们的反对派时,他们就走向了自己言之凿凿的“自由主义”的反面,以群众运动来压倒反对派。 梁巨川的悲剧在于,他计划了好几年而且不断添加意义的自杀,并没有被人理解,连他的儿子都认为他的自杀源于“跟不上时代”。不过,从陈独秀1920年4月发表的一篇题为《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出梁巨川的自杀给他带来的持久的心理波澜。在1917年5月发表的《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陈独秀曾以一种典型的新文化运动派的话语风格断然说道:“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共和这块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或许梁巨川以他的遗书和自杀向陈独秀开启了另一个方面,即包括名分大义在内的“旧思想”恰恰是共和制度得以进行的伦理基础。所以,他在《什么是新文化运动?》中重新定义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取消了新旧势不两立的虚构的对立,而代之以“互补”:“新文化运动,是觉得旧的文化还有不足的地方,更加上新的科学、宗教、道德、文学、美术、音乐等运动。”他进行写道,“宗教在旧文化中占很大一部分,在新文化中也自然不能没有他”,“知识固然可以居间指导,真正反应进行底司令,最大的部分还是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利导本能上的感情冲动,叫他浓厚、挚真、高尚”,“有人嫌宗教是他力,请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有绝对价值?现在主张新文化运动的人,既不注意美术、音乐,又要反对宗教,不知道要把人类生活弄成一种什么机械的状况,这是完全不曾了解我们生活活动的本源,这是一桩大错,我就是首先认错的一个人”,“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底范围太窄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这是他对“孝悌”的重大误解,不过,他接着说(其实是把“孝悌”的本意塞在了“现代道德底理想”这个新名词里),“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因为新文化运动是主张教人把爱情扩充,不是教人把爱情缩小”。 并不是“一班青年”误解了新文化运动,而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自己白纸黑字地将这些“教义”印在了《新青年》上(否则,陈独秀就不会在前文说“这是一桩大错,我就是首先认错的一个人”),而林琴南和梁巨川等人正是因为看到这种灭弃一切传统价值的激烈主张的巨大危害,才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文字和自身的道德实践来对其进行“校正”——但他们失败了,而 他们的失败,意味着对一个健全均衡的社会不可或缺的激进和保守两翼从此失去了一翼。“妥协”一词在中国的政治思想史上奇特地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个人分类: 傳統國學|2619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不在这里 有些日子了吧
pingguo 2010-11-11 10:29
我不在这里,有些日子了吧, 就像我不在你的记忆里那样。 在与不在,有时心里明确, 更多的有时,不想说也说不清楚。 梦的来去,全然不受管束,与我相关 又无关。就像我记忆中的你。 水不停地说流啊变的,是一种埋头的感觉吧。 无云的夜晚,抬头往远看,往远看, 变与不变,到底谁是谁的幻觉? 我只是疑惑。你是我的幻觉吗? 这样的话,我是我的幻觉吗? 咬一下唇,人只能用疼痛来证明存在吗? 我不在这里,有些日子了吧。 我不能明确这一点,非是我的无知。 事实上,存一份敬畏人更自然一些, 知与不知,永远只是今天的立场。 请许我对这个世界存一份敬畏。
个人分类: 诗歌|2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漫谈生产和施工安全
liweiyin2009 2010-1-14 20:45
漫谈生产和施工安全 翻开报纸或者打开电视,总是能看到或听到,不是那儿出了楼垮、桥塌,就是矿难或者施工过程脚手架倒塌、塔吊断裂 ------ 等等的事故,而更可气的是即将建成的电视大楼会被鞭炮引发大火而焚毁,总之,最后是财去人亡。得知,由于生产和施工质量的问题如此之多,贺国强今年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抓生产质量,他是管纪检的,而大量的问题出在偷工减料上,这就和违法乱纪有关。作为老百姓,闻之当日欣然,但是要使生产安全,包括产品质量和人身安全两个方面有个系统理念和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系统的问题。 我是一名设计工作者,在为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 6 年里大部分时间没有直接和施工现场打交道,但是就是在 1986 年 ~1987 年和 1991~1992 年短短的 2 年时间里,还是体会到了不少特殊的理念和做法,愿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先说一件小事。 西方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注意具体的做法,而我们更要求宏观大口号。有一年,公司接到上面要检查安全,因为那是一个安全月。总经理部要求各个部门采取措施。中外方的管理者居然为此发生了争执:中方要求挂出大标语: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外方施工经理要求给出明确提示:带好安全帽,穿上安全鞋。争执的结果,中方的大标语牌放在了整个进铁丝网区的大门外,十分醒目,而施工处的提示牌就放在进施工厂房的大门外。不仅如此,按照常规,安装公司的外方安全员不断在施工现场巡视。有一天,正好给我撞见:中方安装公司一位有 40 岁左右的班长带着几位外面来的人进现场办事,而正好迎面过来了一位年轻的法国安全员。他当即堵住了那位施工班长,手指着他脚上的黑色布鞋(普通的懒汉鞋),堵住不让他进去,要他回去换鞋。那位班长大发脾气:他妈的,老子干了那么多年,用得着你管!他瞪着眼睛大骂。外国年轻人听不懂,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发火,就指着鞋,堵着,周围围满了人。我决定给双方解围。我先劝走了那位年轻人,说明我的身分,然后承诺,我一定解决这个问题。外国人走了。我转身又劝那位班长:老师傅,回宿舍换个鞋有什么,你的脚要被钉子扎着了,还不是你受罪,又不是他受罪,不是吗?于是他带来的人把他拉走了。这件事我想说明的是,外国人办事就是这认真。 说起认真,为了不让工人在工地出事, 1986~1987 年担任公司施工经理的法国人,每天都顶着暮色从工地回宿舍,问他为什么这么晚,他说他要检查一遍工地,确保没有物料乱堆和木板上有钉子朝上的情况。 再说工作鞋,也有一段故事。在工程准备的最初阶段,负责技术分部的法国经理向公司为所有上工地的人申请工作鞋。负责买鞋的秘书部长,向他展示了多少样式他都不同意。一天我正走进那位经理房外的秘书间,就听见秘书部长在那儿大发牢骚:这已经是最贵的劳保鞋了,他还要什么样的?我就把他们两位拉在一起,问个明白,原来法国人就要鞋底有铁皮,鞋头也有铁皮的不会被钉子扎穿的鞋,而且只是给去工地的人穿。而我们的秘书部长按照中国人提供劳保鞋的概念:一种福利,外国人要,那就给最好的。我给翻译明白了,秘书部长就照着去采购了。最后我们拿到的工作鞋,黑色的,沉重得要命,说实在的,不去工地,谁也不穿,去工地,还非得穿。 1992 年,我回北京时,就把鞋扔在了工地。这就是两种思维,劳保鞋就是保护你的脚,不是福利、外快。 上面说的是小事,其实,要保证生产或施工安全,就涉及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因为不能用赶工来完成任务,要保证质量,就不能粗制滥造,还谈得上脚手架坍塌,塔吊倒塌的问题吗? 确保工程进度,在大亚湾实行五级进度管理,到岭澳工程,又发展成了六级。第一级是工程的关键阶段目标,绝不能突破,在这里,参考电站就起了作用,因为有过实践,是在 可以达到的基础上 给定的目标进度,保证了这个进度,也就保证了整个工程进度,投资也不会超支。二级进度是以一级进度为基础的对参与此项工程各方相互之间的接口限制进度,设计图纸,设备交付,土建,安装等等,是各方编制进度时的限制进度。三级进度是各单位按二级进度编制的自己的实施进度,而四级、五级、六级是下面层次的计划。工程整个进度的保证就是这样从六级、五级逐次往上一级一级确保。下面的计划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出现问题立即想办法解决,但是最终要保证总进度。有序的管理才会得到有序的工作,不会出现混乱,不会因为突然要求赶工而出现安全和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各个单位都设有质量保证体系,业主还专门定期进行质保检查,而更具体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设计院就是层层把关,层层签字,在设备制造厂、施工单位和安装单位就是专设的质量控制员,对关键点紧紧跟踪,天天要填表汇报。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介绍大家一本由大亚湾园中方工程部长,岭澳施工经理高胜玉写的一本书(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如何当好施工经理》,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外国人对生产质量、安全、进度如此关心,当然这与核电安全的重大意义有关,也与他们从小的职业道德培训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他们公司的事业与他们公司的声望有关。在这里我再讲一个小故事。 在工程的初期,我们中方有责任为未来的施工场地配备 11 个临时开关柜。为了能够满足未来核电施工的要求,我们请法国的电气工程师写了一份采购技术规范书,按照这个规范书,每个开关柜的进线和出线分线上都要配备电流保护装置。在 1986 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习惯是在母线上设置大的电流保护开关,而在分线上就不设了,因此国内就没有这样的货。当时我们的总经理部意向是用国内产品,而国内厂家却提出要额外加钱,在香港购买带电流保护的开关。这样一来,总价比在香港买国外标准的设备要贵,而且还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大家对规格书有意见。为了弄请原由,我就直截了当地问那位工程师,他的回答是:也许你们可以允许,可是这个工地上会有法国工人在工作,万一出现触电事故,他们就会到法国法院告法国电力公司的状,一旦发上这种情况,法国电力公司的名声就回扫地,谁也不会找你来工作。这番话的分量很重。他们一个工程师对法院告状的事会切记在心,这说明他们对工人生命安全看得有多重。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施工经理对工地的安全为什么那么上心,他们的安全员那么认真对待安全措施。这是他们公司在社会上能否生存的大事,这也是他们头脑中的人道概念。 对比我们,一些企业,不论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对工人生命漠视,对未来建成的建筑物里工作的人的生命漠视,对桥上行走的人和车漠视,对矿工的生命漠视 ----- 。现在是死了人就赔钱,可是钱能换得回来生命吗?再加上许多人因为穷困,又缺乏知识,自己不知道保护自己,死了,家人能拿上几十万,大概他一辈子也攒不了那么多的钱,就不顾一切了,自己不把命当命。再说西方人,我们中国人不把自己人的命看重,他们就更不把你当人,他们骂你没有人道,可是却把污染的企业往我们国土上放。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反腐的角度来抓工程质量,我们更要从人命的角度来抓安全。我们应该不仅对违法的个人处理,更要把该企业也搞臭,不是只把当事人判个罪算完事,他们的企业要承担,为什么会有管理漏洞。就拿电视大楼着火的事来说,居然建委和监委中有人牵涉,那么这个建委和监委就有问题,他们就没有资格搞建设,没有资格搞监督,他们的管理一定混乱,或者用人有问题,或者从来对工作人员没有培训等等。没有让主管者对法律敬畏,对生命敬畏,对人民纳的税敬畏,就会今天东边出了事,明天西边出事,哪有成天听说塔吊出事的?哪有那么多工人得矽肺病而无处申诉的?对待生产安全,就要像对待酒后驾车一样,来它个厉害的,来它个持久不懈的,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好转。我殷切盼望,今年党中央抓安全生产能大有成效。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64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所敬畏
枫枫桥 2009-4-27 20:23
最近一直很矛盾,因为论文发表牵扯了很多复杂的东西,利益,人情,还有科研结果的未来前景,一时间内心很是彷徨的,甚至有一点无助,无力的感觉。睡了一个好觉之后,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几天来的阴霾一扫而光,我知道自己的决定很大胆,但是,考虑一个比较浅的未来,要这样做的,考虑一个比较远的未来,更要这样的做。虽然,这么做,我要承受的是一个来自上面的压力。因为有所敬畏,所以,我更懂得了舍得;舍得二字告诉我很多,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现实。更平添我面对可能的几种可能的勇气,相信自己吧。
个人分类: 科研的初体验|327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9: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