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督导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之病札记3
热度 1 Mech 2019-3-27 19:18
有笔购买教材和参考书的款项,是新开课教师的待遇。开讲第三周,又享受另一项待遇,教学督导听课指导。 上课前,来位老师听课。挂牌上岗,胸牌上好像后“教学督导”的字,或者其他类似的,我看不太清。他希望我课间能休息。我推测他只听一小时,就表示同意。上课下课都没有铃声,完全是教师自己掌握。 这部分内容是静不定和平面桁架。静不定部分,定性判断,比较容易与学生互动。我还增加些教材上没有提到配套课件也没有的平衡方程数目多于未知约束力数目的情形。桁架我过去都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次讲了,注意到课件中的例题都多求了非必需的约束力。我在分析时,还特别讨论了如何只求必须的约束力,然后算出杆的内力。把 PPT 往后翻,有些打脸的感觉。 课间休息时,督导先肯定我讲得不错,但仍指出存在的问题。一个是黑板完全没有用。我解释,黑板我基本当草稿本用,补充些中间步骤,或者回答学生的提问,这两种情况,这次课正好都没有出现。督导说,他还是觉得应该提纲携领地写点儿,提醒学生在学什么。我理解,他的意思,是把章节标题写在黑板上,这当然也可以是个选项。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例题的受力图上力用绿色,后面看着不清楚。这当然很有道理,但我似乎改不了图。 PPT 用的是教材配套的,上面还有出版社的 logo ,虽然我在需要时也补充些内容。不过,我也没有说什么,以后有机会跟教材作者反馈意见吧。 或许看我态度很好,督导又鼓励了我。说我讲得挺好,是他听过的课讲得最好的。我很想知道他共听过多少课,但没有好意思问。他问我是不是新开课,我说是。他很吃惊地问,过去从来没有讲过?我说讲了很多轮,只是在这里第一次讲。他接着问我,是调来的还是聘来的?这就比较难回答了。严格说,应该都不是。相对而言,大概还算是聘来的,但与通常理解的聘来上某门课并不相同。这至少说明,在督导看来,我讲课接近专门聘来上课的老师了,也算是种肯定吧! 那次课程结束时,学生的掌声很热烈。我也笑纳了。过去,对学生的鼓掌,我通常的反应,用我女儿小时候的话,就是“嫌弃地挥挥手”。 不管是督导还是学生,我都会考虑其意见,但不被其所左右。事实上,我对正面鼓励很有戒心。一方面,是华夏古老的明智,《风俗通》上所谓“杀君马者道旁儿”;另一方面,是西方实用心理学的常识,如我年轻时熟读的《你的误区》。 人之病札记 1 人之病札记 2
个人分类: 教学行思|33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心理咨询督导设置的反思
alphaDa 2018-5-25 01:25
\0心理咨询走向规范的设置之一,就是对心理咨询师咨询的过程进行督导。督导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有益于心理咨询过程的角度。及时帮助心理咨询师\0理清思路,解决咨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检查心理咨询目标设置,纠正心理咨询中的技术风险,提高心理咨询技术。等等。第二,是对心理咨询师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心理咨询师可能出现的违反伦理的行为。因为这样行为会对来访者造成二次伤害。下面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咨询师如何看待被督导这个问题的。 反思之一: 咨询师对被督导感到尴尬。由于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对于隐私问题,是比较敏感的。而自己咨询的过程,完完全全都是隐私。因为你不可以把来访者的托付拿出来“共享”。为了避免在案例督导时泄露来访者的隐私,一般咨询师会把他正在接受督导的情况,告诉来访者。他可能会把咨询中遇到的困难在督导时进行报告,但不会透露来访者任何身份信息。这是对来访者的保护。然而,心理咨询师呢?在接受督导时,是一个可能受到批评和指正的过程。这种感觉,就是一圈的人在公开讨论你工作的优缺点。因此,被人“说”会很尴尬。这是一种隐私被暴露的体验,是被批评的体验。换一个角度,督导让咨询师看到了自己在接受负面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又是一次成长。不接受督导的心理咨询师,绝对是一个野路子、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反思之二: 心理咨询师的咨询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差异。在考察心理咨询督导设置时,我觉得现在的督导可能还有不够的地方。比如,咨询师真的应该守口如瓶吗?对工作的过程不进行汇报。就咨询师和来访者说了算,谁知道两个人会在咨询室内说些什么。至少,现在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师的效果持怀疑态度,有咨询经历的人可能就把咨询当做是聊聊天而已!一点都不专业!这就是没有咨询督导出现的情况。心理咨询的质量得不到同行监督。我们说,同行督导的过程,就如匿名评审,督导就是评审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心理咨询行业,督导的设置和落实,还远远不够。 反思三: 如何进行督导设置,会更科学化,人性化?对于被督导,是很有压力的。跟组会汇报实验进展差不多。各种紧张,争辩,或红脸。督导真的是一种艺术。心理咨询师很想被督导,但另一个方面,又很害怕自己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因此,对心理咨询师隐私的保护,对来访者隐私的保护,都是督导师需要充分考虑的。在操作上,可以选择隐藏个案信息,隐藏心理咨询师信息等手段,避免隐私泄露。但是隐藏心理咨询师信息,意味着咨询师在督导现场不能互动,咨询过程仅靠书面材料,而不能再有新的补充信息。当事心理咨询师的收获可能就少了很多。在心理咨询师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接受面对面督导时,心理咨询师的成长也就刚刚开始。
个人分类: 咨询万象|3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课程精选】焦点解决的语言世界:一个被打破的鸡蛋
Gaodeming 2018-4-3 16:30
焦点解决的语言世界:一个被打破的鸡蛋 ——高德明老师督导工作坊精彩节选 我们来了解一个焦点解决教练的哲学基础,主要是语言哲学。在基本语义学中,从语言的角度把我们所处的现象世界划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自然世界,还有一个是我们的感觉世界,比如我们自身感受的温暖,还有一个是概念系统的世界。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世界和概念世界是有相互关系的。 在这里面语言能够表述概念,语言能够表述我们的感觉。语言是概念和感觉的一个表述方式,语言会产生意义,这些意义对自然世界和概念世界都有影响。而反过来概念世界和自然世界也都会影响语言的意义。 这个抽象的“概念世界”可能不好理解,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0 \0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心里的世界是不是非常重要?它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影响。再回顾上面我们说的,自然世界,感觉世界,和概念世界,就会很好的理解。在这个故事里,鸡蛋属于自然世界里现实存在的,而后面引申出的其他都是感觉世界和概念世界里的内容,这些内容真实的存在于概念世界中,并引发相互的作用。 这三个世界之间是怎么形成和互动的呢?通过丈夫和妻子之间的语言交流,语言产生了作用,语言建构了这些概念。丈夫给妻子呈现的就不仅是一个鸡蛋,还有女性的感觉,以及 30 亩粮田以及男的要娶的小妾,这些存在于感觉世界和概念世界当中的事情反过来对人们又有影响。在那样的气氛下,对自然世界产生的影响就是,妻子最后把鸡蛋给打碎了。 实际上有时候自然世界小于概念世界,真正对人有影响的,还是概念世界相对大一点。在这里有一个桥梁,就是言说,我们现在叫做话语。语言里说出来和没说出来是不一样的。大家内心中的期待,让大家写出来和不写出来放在心中是不一样的,因为写出来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概念世界的一部分。 而且言说是个过程,就像故事中夫妻俩的交流过程,不断发生变化,最后这个概念世界反过来影响了自然世界,语言改变世界不仅是一个心理因素,语言本身就是一个行动。 所以教练很重视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用语言构建出的概念世界,形成一些语言行为,让这些感 觉、意义自动的影响自然世界。 所以,我们常常提醒人们说“地图不等于疆域”,但是地图同样会影响疆域。有些人对自己的认知狭隘在一个世界里面,这个世界里面就这么大,而我们通过语言把地图展开或干脆放下地图,延伸到疆域中未曾认知的世界里探索。 所以语言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不断相互校准的过程,在两个人的自然世界和概念世界中,不断校准我们对世界的意义解读,焦点解决教练的语言过程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第二个鸡蛋是破壳而出的 (培训最后环节) 看到有位学员画了一个鸡蛋很有意思,再讲一个和蛋有关的故事。鸡蛋从外面打开就是一个煎蛋,如果从里面被打开那就是一个生命。那怎么从里面才能打开?要给它温暖。 什么是教练的温暖?就是你的语言、你的赞美,你发现了他的资源就是给对方的温暖,它就会破壳而出,获得一个新的生命。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这样的孵化师,让更多的人来学习焦点,得到生命的成功与重生。 节选自2018年3月焦点解决督导工作坊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4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督导方向的三个阶段——焦点解决教练督导师的必修课
Gaodeming 2017-12-26 16:48
督导方向的三个阶段 ——焦点解决教练督导师的必修课 高德明 2017年 12月 下面讲一下焦点解决教练督导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我从大量的督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对督导师的培训中和实践中有所启迪。 从一个焦点解决教练的初学者到一个成熟的教练,中间在被督导的过程中,他的督导师会根据他的学习进度和进步的尺度,把对他的督导可以分成下面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步就是知识点的赞美。第二步就是对焦点过程识别、焦点问句效果的重点督导。第三步的督导重点放在有更多的选择性、更好的方法以及相互关系的视角上 ,是这样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说刚开始学习和练习焦点的时候, 那他一定是最多只有 20% 做得还可以, 80% 的对话内容或方法与焦点无关。如果你这时候总是指出他的问题,就是 80% 那个部分,那你有指不完的问题,批评不完的话题,要是有观察员也参与的话,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个批斗会。如果你只关注问题的话,关注他哪些做得不好的话,那就打击了他的积极性。 或许会促进他学习知识,但或对他继续练习的勇气产生影响。我们提倡的是练习重要知识,所以看那 80% 的错误是没有意义的。因此, 第一阶段重点就是赋能,主要是抓住他哪几个点做得好 ,进行赞美就足够了,就可以了 。让他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练习的冲动和勇气,看到应用中帮助了别人,他们就会多练习,把用得好的地方多练习,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问句和教练过程上让他多反思,什么样是好的问句,我如何知道可以问下一个过程了等等,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方法是在他原来 80% 做得不好的地方找一个点,比如说这个图中的 B 点,这一点可能是对方应该提高的地方。这一点就绝对做得不好吗?也不是。被督导的教练对其他人教练过程的观察中以及自己焦点教练的过程中,一定有他( B )做得好的时候 ,找到这个时候,反复赞美和讨论扩展成果,这样 80% 不好(的地方),通过我们赞美就变成 40% 好的了。 这是 第二阶段主要的过程,也就是说是关注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提高的地方),改变他的方法也是用百分比的方法。找到他也有做的好的时候,或者也有观察到别人好的时候给予赞美和反思扩展。 在多鼓励、多赞美、多应用过程中得到发展了,这是第二个过程的方法,如果没有更多的练习,你就没有办法用百分比的思路找到他“时好时坏”的地方。在多练中才能熟练的运用问句,对问句深入的理解,在多练中才能熟练地知道哪个过程到底可不可以结束了,空间够不够大;需要停留多长时间 …… 等等这些教练内容技术过程才得以展开。 第三个过程他可能 60% 、 80% 运用得可能都挺好了,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剩下百分之二十三十的误差,可能是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领域、应用灵活度的问题了。 第三阶段的督导应该重点放在关系视角上了。 他如何处理语言的角色关系,微观的分析,更微妙地处理,时时的当下的微观地处理他跟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从微观的技巧上给客户提供支持,这是更注重关系,而这种关系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认识、语言哲学认识。 还可以在内容上看这三个阶段, 第一段是注意知识点、赋能,第二段注重过程、例外,第三个注重关系、微观,这是关系视角 。第三个过程除了关系以外,还是会让被督导者思考更多选择,还有哪些更多的选择,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可以给客户带来有用的资源,让我们的被督导者能有更深入地思考,产生更多的选择性。 往往在过去的督导中,在这个阶段中,提倡是从哲学上更深层面上探讨,我觉得这不应该是督导的作用,应该是他自己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阶段的督导往往是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反思,甚至激发他不同的思路。 从督导使用的方法的角色而言, 第一步说赞美为主,第二步赞美加反思,到第三步赞美和让他反思的比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给一个新人督导的时候用第一个过程,有一定经验的人用第二个过程,很深层次的教练师的督导可能用第三个过程。角色由赞美者变为建议者,当然这种建议的方式可以是教练的方式,也可以是教学的方式。 还有另一种情况,被督导者的教练技术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在某个方面,某个具体的领域没有经验,而另一个督导师在这个领域里应用的更好,这时候的督导是可以有具体内容的,可以是教学式的展示。也就是说, 越往下可能专家的角色可以相对来讲是多一些的,越往上教练的角色应该是占绝大部分的,我们要承认在某个领域中是有专家的,要整体把握好这个比例。 这三个阶段,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在第一个阶段的人,他问对方:还有呢?哇,他能用(这个问句)给对方思考的空间就比较不错了,所以说你发现他能用这个问句,能够给对方空间,你就应该赞美他:“太好了!你这个‘还有呢'给他带来了什么?” 用赞美来鼓励他多用 “还有呢”。就是在“还有呢” 这个知识点上让他多用、让他看到这个问句给对方带来的好处 。 在第二个阶段,可能你就会找他“还有呢”用得不好的地方,有可能你会发现,他那个“还有呢”说得太快了,对方还没有说完,或语言才停下两三秒(之后)就问他“还有呢”。虽然在第一个阶段我们不会说“你用得不好”,只是鼓励他继续用。 但第二阶段要重点放在他需要提高的地方 。 “这个‘还有呢'怎么用得好”,让他思考而不是批评他:你不对呀,怎么两秒钟(之后)就问“还有呢”,对方可能正在思考如何说呢,你应该等五秒四秒啊。 我们一般不会指出他错误在哪里,应用得不好在哪里 。作为焦点解决督导师,我们相信他在整个过程应用“还有呢”一定应用过不止一次,一定应用过五至十次等情况。应该找到他应用“还有呢”恰如其分的那一次,还原当时的情景,详细具体是怎么说的,或许当时他这次真的等了五六秒,给足了别人空间,给别人带来的思考很受益。 你把他用得好的给他放大,让他总结为什么会好,他自然而然会把这个技术应用的过程掌握的更好了 。 比如说,也是这个技术的提高,到第三阶段时,他已经应用得很好了,我们可能会跟他一起来探讨,我们什么样的肢体语言不用说“还有呢”这个词,也可以达到这个作用呢?让客户继续说,打开对方话匣子,拓展语言空间。 让教练继续深入思考,更多选择性的方法就会出现, 有哪些肢体语言和其他方法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呢? 第三阶段,让他有更多的选择性,同样的目的在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当教练有更多的选择性的方法时,面对不同文化情景中的人的时候,教练才能真正游刃有余地、很自然地、无声无息地就打开了对方的空间。我们就是这样,从三个阶段这个角度落实“还有呢”这个打开语言空间技术。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3954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德明老师:焦点解决的保留原词与打开空间(四)
Gaodeming 2017-12-18 08:12
焦点解决的保留原词与打开空间 ——高德明老师2016年焦点解决学术会议精彩节选 目录 一 认真倾听每一句话,命运之匙就在语言中显现 二 我们用焦点解决的方法,用不用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 三 合作者 PK 说话者 四 我们真的能听懂客户说了什么吗? 五 打开语言空间的语境学方法 四 我们真的能听懂客户说了什么吗? 我们在焦点取向中用澄清吗? 我常常在做督导的时候,发现很多教练用澄清技术,别人说一句话,“我昨天感觉到这个天气特别不好”,“你昨天感觉到天气不好是吗?”他会这样来澄清。我就思考,我们在焦点取向中用澄清吗?用不用?(用),如果用什么时候用?如果不用什么时候不用呢?是不是每句话都要澄清一下呢?这是留给大家一个思考。 从语言逻辑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对话被你理解了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说我说一件事情,然后你重复那件事情,然后我告诉你你重复的那件事情就是我说的那件事情,我现在知道了你说的那个我说的那件事情就是你重复的那件事情,这种逻辑可以无限延续下去。一般就用三段,我说 A ;啊对,你原来说的是 B ;对,你说那个 B 就是我说的 A 。这才表示你听明白了。 但是这样说话啰不啰嗦?很啰嗦的。所以大部分是被语境所替代的,在语境下大家明白你是明白的。不过在教练和咨询过程中是熟人吗?不是熟人。他们应该没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知识和共同语境。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一定要澄清的话,绝对不叫高效教练,而且存在很多危险性,为什么会存在风险性,等会儿我会讲,现在是让大家思考这个过程。 我们就知道, 利用原词是非常重要的 ,原词非常保险。一个人说“天气很冷”,我不知道“天气很冷”什么意思,我也会说“天气很冷”,他就会觉得我说的“天气很冷”就是他的“天气很冷”,那“天气很冷”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你需不需要一定要问呢?一定要澄清吗?用原词就比较保险一些,因为是他脑中那个词,什么意思我们真的不知道。所以说 Not Knowing 不是说你明白你装作不知道,其实是你真的不知道,如果你知道的话,那就太麻烦了。 A 吗? B 吗?我知道你说 A 和 B 那会无限延续下去,所以说我们真的不知道。 在焦点中对待原词有几个方法? 我们讲有四个方法: 原词、 代词、 替换、 建构 。 刚才是从语义学说我们尽量用原词,你不要认为我非常理解你,我换了一个词来表达我听明白了,你换了一个词在他心中到底激活了哪些内容你是不知道的。除非你们特别熟,你们在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家庭,你们的大体语境相同才可能不存在这种风险性。我们对于治疗和咨询来讲,对话的对象往往是不熟悉的。希望大家能重视这个原词,而且去思考什么时候用原词、什么时候用代词、什么时候替换、什么时候去建构。 2016 年 11 月 待续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教练——督导是干什么的?
Gaodeming 2017-8-31 09:45
督导的类型 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 Hawkins and Shohet, 2000:35 ) 指导(研究)型督导 这里的督导以“导”为特征,就是一名督导指导、建议他人,后者正忙于完成一篇科研论文或者一项工作计划。很明显,督导得比被督导者更富有经验,也得知晓新的被督导人所走的道路。 被培训人的督导 这类督导针对的主要是正在受训的尚未合格的被培训者。这个例子的督导也是评价过程的一部分,帮助被培训人逐步达到合格的水平。评估在被培训督导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关系是一种“学徒”模式,即富有经验的合格的督导又一次把新手领进该行业,使之变得越来越有经验。 咨询型督导 之所以称之为“咨询”,是因为被咨询者是合格的(也许甚至在他们的领域比督导更合格)。很明显,这更像是一种同事关系,没有正式的评价,更像是学习旅途上的同伴关系,而不是层级关系。 经理型督导 这种督导关系中,督导也是被督导的直属经理。 大致来说,我们说的“督导”实践者的工作,就是督导和被督导之间除了督导关系外,没有其他关系。( 更像是学习旅途上的同伴关系,而不是层级关系。) 督导意味着什么 一般来说,在行业中督导是什么?最简单地说, 督导是被督导人(这里指教练心理学家)回顾进而反省工作,目的是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帮助他们回顾实践工作中发生的事,为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最终,督导是为了更好的教练工作。督导不仅是提升工作的唯一帮手,在很多人看来,它也是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在信任和透明的关系中,被督导人会谈论他们的工作,通过反省、思考从中学习经验,再回到工作中换种方式做。督导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上,即工作中的反省是为了从中学习,为更富创造力的为工作奠定基础。 督导是对实践的询问,是一个富有同情的、带欣赏意味的询问。 督导中我们重写我们的实践,让我们清醒地面对正在做的事情。只有当我们真实地面对我们做的事情时,我们才能清楚地意识到它是什么,而不是在我们平常的舒适惯常的做法中昏昏然睡去。( Ryan , 2004:44 ) 教练督导工作是一种经验型的学习。其核心是实践,也就是教练被督导者的实际工作 。 如果工作不被回顾、访谈、质疑、考虑且苛刻地省察,就不能称其为督导工作。如果督导的重心和焦点不是实践活动,那么它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咨询或心理疗法。督导就是对行动之后的 反省 ,或者是行动中的反省,从而实现为采取行动而需要产生反省。 Lane and Corrie(2006:19) 上面从他们的角度总结了咨询心理学督导工作的益处。在我看来,这些益处同样适用于教练。 ✦ 督导工作为委托人提供了保护(案例被回顾)。 ✦ 督导工作给实践者提供反省的空间(所以产生帮助提升的独到见解)。 ✦ 督导工作帮助从业者发现他们的优缺点。 ✦ 督导工作促进同伴们互相学习。 ✦ 督导工作提供了与职业发展与时俱进的良机。 我想在此基础上再加点 督导的益处 : ✦ 从业者在工作中对伦理、职业问题更加警觉, 并产生伦理警觉性。 ✦ 在教练心理学安排活动中因方方面面的参与者(公司、职员、学业)的各种需要,会引发紧张、矛盾等状况,督导提供了思考、缓解了矛盾、对立的讨论会。 ✦ 督导允许从业者估量教练工作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影响,且明确他们个人对职业工作的反映。 ✦ 督导提供了第三人称的视角(反馈)——源于非委托人系统的督导。 ✦ 终究是为了委托人(学员)的福祉,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他们。 ✦ 督导则为这些教练心理学家负责的对象(公司、学员、职业等)后者提供了一个责任讨论会。 ✦ 督导在心理革新、独到见解和科学研发等方面都给教练心理学家配置了最先进的装备。 Jane and Corrie (2006) 正确地指出,有效的督导应该会自动形成实践团体(学习行动小组、彼此帮助、提供更好的服务)的成立。在这类实践社团中,所有的成员都把这个团体看成是反省的讨论会,他们的计划就是把工作做得出色。团队以及小团体督导易成为教练心理学实践团体。 教练督导的特征 ✦ 教练督导是为了被督导者的学习。 ✦ 经验性学习是督导的核心——教练工作是学习的手段(通过“做”而学)。 ✦ 督导促进被督导的学习。 ✦ 督导过程中的学习是彻底的变革(并不只是传递)。 ✦ 为将来学习(我们再次回到工作中来,要把它做得更好需要做些什么?)。 ✦ 学习包括找到一个声音, 那么教练心理学家可以表达他们做的什么事,以及他们为什么那样做。 ✦ 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学习——在一个有思想、有省思的谈话中才谈得上学习。 ✦ 督导从“我 - 学”变成“我们 - 学习”。 督导---为了促进被督导者学习 教练督导的重心是被督导者的学习。督导环节每次结尾可能都以同样无聊的话语结尾:“这最后一个小时你和我一起学到了什么?”牵涉到的学习并不只是理论或者头脑式学习。这种基于经验的学习会导致不同的工作方式。 督导是变革性的学习 。工作本身成为老师,我们坐在自身经验的脚边。美国军方设计了类似的督导的表格形式,称之为“行动后回顾”(AAR),即每次行动后,指挥官会把他的军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回答6个问题,问题如下: ✦ 我们最开始是想要做什么? ✦ 发生了什么事? ✦ 哪些是做得好的? ✦ 哪些是没做好的? ✦ 从这次练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 有哪些事情是我们下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的呢?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督导。在反省教练环节,教练督导会问同样的问题。以上最后两个问题对将来的情况做了一个总结。我们回顾过去,并认真思考,根据从过去经历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将来会以不同的方式行事。 现在我们回顾过去,为将来学习 。 我相信我们过度教学了。作为督导,我们在促进学习方面比教学方面做得差得多。教与学是不一样的,且未必有联系。教未必致学,且它肯定,常常不会引发我作为一个老师所期望的学习。在“教”中,我们请学习者进入到我们的世界中来,在“学”中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我不是说“教”不重要的——我只是说它不像学一样重要。 如果所有的“学”都始于学习者的准则,那么教练督导进行督导时,似乎所有的被督导者都不应当以同一种方式被督导。从学习角度看,既然了解一个尺寸不可能是适合所有的人,督导的做法就显得毫无意义,就需要了解我们教的人的学习的风格及智力程度。我们几乎不会问:我教之前,你可以告知你的学习风格么?开始督导工作前建议问一问被督导者: ✦ 你是怎么学习的? ✦ 你的学习风格? ✦ 我该如何促进你的学习? ✦ 我如何做有可能阻碍你的学习? ✦ 我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可能影响你的学习? ✦ 我们如何能共同学习? 有了这些信息,教练督导变得灵活,极具适应性,会调整他们的风格及干预措施,以适应被督导者的不同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 ——龙升爱语焦点解决实践翻译组 编译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理论|21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焦点解决教练——督导同步思考
Gaodeming 2017-8-26 08:53
高德明 2017.08.09 现在回顾一下,在刚才的督导过程中我与客户教练同步的一些想法,及对同步产生想法的反思。教练问到有什么重要的人可以看到什么的时候 ,或是看到什么,客户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人,我也没有家人到我家里去,就是别人看不到(这些),这时候怎么办?其实,这时候的办法可以问:墙上的钟可以看到什么?墙上的虫子可以看到什么?这时候,教练没有这样来问,而是往下问了,假如目标实现了一小步的行动是什么?这时我觉得过早的进入行动了,因为目标描述没有清楚,应该描述一小步的变化是什么,或者迈向一小步之后,家里的摆设和你一小步之前的摆设有哪些差异?应该问一小步的画面。 那我还观察到,其实客户还没有说完呢,还有继续想说的状态的时候,(我们)马上就问“还有呢”,其实已经打乱了客户的思路了,这时候我觉得怎么来提醒他更好的运用“还有呢”,什么时候运用“还有呢”,给客户停留多长时间问“还有呢”,而不至于用“还有呢”打断了客户的想法,应该怎么处理呢?我想不应该是提建议,而是找到他在所有整个过程中,哪怕有一次用的好的“还有呢”,我去赞美他用的好的这个地方。 还有教练问了多次你做什么可以达到九分,做了什么可以有一小步,就没有描述一小步之后是什么样子,而是说你行动是什么一小步,在技术上来讲是有些跳跃了,其实应该详细描绘你想到达那个分数是什么样子,这样自然而然引发出这一小步的行动,而不是从技术上来讲,你想做不想做什么,而描绘那一小步景象的时候,自然带出行动方法了,这是从技术上来说。你做什么可以到九分,和九分与现在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我想之后想让他反思,通过反思就能够知道我们在形成行动计划之前,其实我们应该描述行动之后产生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之后很好地就发现了教练应用了很好的一次“还有呢”这句话,这是客户在思考、停顿了五六秒之后才问的“还有呢”,给了客户很大的空间,这个我想非常好,当时想着要很好地赞美他这次用的“还有呢”,通过这个反思来让他更好的应用“还有呢”这个方法,以及反思之前是不是有些太快了(问别人问得太快了)。 很显然,我做为观察员,也听到了客户说“我究竟变成什么样子的呢”这句话,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让他描绘未来是什么景象的机会,但是教练没有抓住(我觉得),还是问他:你为了实现这个,你应该做些什么?行动是什么?而没有去描绘。所以我在本子上也写了,关于寻找目标,描述目标和形成行动之间如何来安排。描述目标还包括大目标的描述,和一小步目标的描述。 为什么要描述它,描述它跟形成行动的关系是什么样?我在本上写了一个重点,希望能提示他。当这样问下去的结果,客户不知道该说什么,然后教练也不知道问什么,然后就这样静静的等着,没想到这个平静的处理也有一个好处,不知道问什么的时候,客户觉得话语权在自己这里了,客户这时候他会形成一个反思,他重新反思。 之后教练还问了一个:那你达到最好那个,会给你带来什么不同呢?他忽然又回到了起点了,就是说你这个目的是想要的,没想到尴尬中憋出来的问句起到了好的作用,客户重新挖掘了自己目标背后的价值,其实自己要那个目标并不是成人自我想要的,是过去父母自我逼迫自己儿童自我的,从而对自己真正想要的进行一个思考,很好的自我的思考。 马上教练又问了一句:刚才那一小步是什么?有什么收获?可以看出这时教练非常急于形成行动,但这时客户的思维在停留探讨想要什么呢,这个过程急于结束了,没有根据客户的节奏走。实际上这时候客户还真找到了想要解决什么,他自己想要什么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 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个人分类: 焦点解决实践|1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担任兼职督导
热度 4 沈海军 2013-3-10 20:10
印象中,督导都是很老的教师。 但不知咋回事,突然学院通知我,推荐我做教务处兼职督导,主要参与督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
3028 次阅读|4 个评论
督导,督什么,导什么
热度 17 lvnaiji 2013-3-10 18:06
吕乃基 刚退休,转眼成了“督导”,而且还是“主任”。一辈子做不来官。曾当了一段系主任, 89 年下台;后来又当了几天有名无实的副院长,想不到退下来又当了“主任”。莫不是当真“ 德高望重?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925 ”。 然而历史的经验值得重视,很可能还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虽说如此,做一天和尚还是要撞一天钟,眼下总得好好干;关键是,真不知道督导的功能: 督什么,导什么? 研究生院发了指导性意见,总体而言,一是各院系在研究生入学、上课、开题、论文写作,一直到答辩的各个环节的程序上是否到位;二是各个环节特别是最后论文阶段的质量是否得到保障,包括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导师是否认真,精心指导等。应该说任务明确。 然而细究起来,感到还是心中无底。 其一,若是判断程序问题,一来这本来是各院系主管研究生的领导去监管各教研室、各位导师和授课老师,现在督导去考察程序问题,是否越俎代庖,本该管的领导反而撒手?督导,是否应去“督”那些主管研究生的领导,看看他们是否尽职?二来,所谓程序,即有可操作的尺度,拿着这把卡尺去量便是,譬如有无板书,课堂纪律,迟到缺席,几人参加开题,等等,讲师、助教,甚至研究生即可。似乎用不着我等老朽。 其二,若是判断质量,则难哀哉。隔行如隔山。区区二十来个督导,又怎能覆盖全校那么多专业!就是自己的专业,敢说其他导师带的研究生开题有问题?论文评阅书上不是都有“相关度”?你了解其他方向的前沿吗?再说,督导大多是退休老师,既然如此,你敢说比在职的更清楚学术动态? 于是,程序不想督,质量又督不了。那么“导”呢?督导们又能导什么?专业,还是人品? 在学术上,当然首当其冲的是研究生的导师们在“导”,硕导、博导,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学生,不说了若指掌,至少比所谓督导清楚吧。上面还有 333 、名师,以及院士;更有党团组织、辅导员、研究生工作部,以及各种强有力的机构,他们从政治思想上“导”。 这么说来,百无一用是督导。 不过,话说回来,再细细想想,督导还是有督导的用处。其核心就是: 学术 + 行政 + 个人的人格。 核查程序?研究生院和各院系分管领导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大学里的各部门领导(包括后勤、总务)都是教授,但其学术地位多半被行政光环盖过,也就是说,他们主要是从行政的角度去履职。于是,督导们带着学术光环去执行行政事务,或可收到奇效。至于讲师、助教、研究生去“督”程序,即使发现问题,大概不会有人理会:分量不够。同样一句话由谁来讲,相差何止千里!再说,学术与程序之间不可分割,学术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到能否发现程序上的问题。督导,在督查程序上赋有重任。其精髓是:以学术为背景督查程序。 由此看来,探究学术与程序的关系,应该是督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学术特点,各院系应有不同的程序,由此细化和完善程序。 譬如,文科研究生岂可完全套用工科的程序?即使工科,也是各有千秋。 判断质量?导师、指导小组和院系的学术机构等具有义不容辞的重任。不过,他们通常没有行政职务,至少不是以行政身份讨论学术问题。督导则有所不同,本来就具备相应的学术水平,现在又拥有了督导的头衔。想想吧,胸前挂着督导的牌牌,出没于教室、实验室、各个院系的办公室,说话自然也就有了分量。其精髓是: 在原有的学术之上叠加行政 。并不是原来看不出问题,而是原来不能说,“现在可以说了”。当然,越是如此,督导对学术的判断就越需要客观公允。所谓旁观者清。督导是以其多年的学术修为和旁观者的立场去督查质量。 于是,在核查程序和判断质量的背后,还要督导自己的人格(在此场合,其核心是“责任心”)。 如此这般议论一番,是否就解决了督导督什么、导什么?博主依然心中忐忑。 敬请各位参与。 另:鄙人将在月底参加“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年会”之后,应武夷山老师和陈安博士之邀,分别于 4 月 1 日下午 2 时 和 3 月 31 日晚 ,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就“知识之树和知识阶梯”,在中科院政策与管理所(陈安博士给我出的题是: 《吕氏眼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进行学术交流。欢迎各位前往切磋。 “学术名片”已更新,供各位浏览 。
个人分类: 教育|6217 次阅读|36 个评论
督导不能被绝对权威化
热度 28 gfcao 2013-1-11 11:39
我对督导没有任何成见,事实上很多督导是很值得人们尊敬的。我院有一个退休教师,对教学工作非常热情,也及其认真负责,他甚至自费复印了一堆教学资料给我们的年轻教师。虽年过古稀,却依然对教学工作情有独钟,在我们举行教育研讨会时,他主动过来旁听,这种酷爱教育工作的精神在年轻人中恐怕真的不多见。不过如何善用督导,使得督导老师与任课教师成为教学上的一种互动交流关系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从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确是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造成督导与任课教师之间关系有点不那么和谐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督导的权威被绝对化了,只要是督导提出的质疑,有关部门便如获至宝,而由不得老师有任何的反质疑。很多学校期末都要进行教学优秀评价,没被督导听过课的教师自然是阿弥陀佛,只要学生评分居前,基本上没有被刷下来的可能。但如果被督导听过课,那就要小心了,只要有一个督导对你哪怕是有一次课的评价在良好或良好以下,你这学期的教学基本与优秀无缘。有一次我就这件事提出质疑:“督导一票否决制值得商榷,原因有二:( 1 )、对具体的任课教师来说,督导只不过听了他一两节课,而教学优秀的评价是对他整个课程的评价,怎能根据一两节课的优秀与否去判断他一学期的教学是否优秀?这与课堂教学竞赛是不一样的,课堂教学竞赛是一课定乾坤,但对一门课程的评判应该建立在跟踪听课的基础上,何况督导的评价是良好,说明这节课并无大问题;( 2 )、在每学期众多的课程中,能被督导听到的课毕竟有限,没被听过课的教师不管实际课堂状况如何,只要学生评分居前,就是当然的优秀,被听过课的老师只要有一节课良好,哪怕学生评分排第一或者督导大多数评价都是优秀,他也不能评为优秀,这恐怕有失公允。”一位领导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批驳:“这就像商品检测,只能是随机抽查,查到你不合格自然就认定不合格。”这句话貌似很有说服力,但仔细想想,实质大缪,其荒谬之处在于: 1 、市场上的商品反映了生产该商品的全过程,如果抽样调查中不合格率达到一定标准,的确可以认定为不合格,而且也不能仅仅依据一件商品不合格就认定该类商品不合格,也就是说,任何商品的抽样调查中所选择的样本空间不可能是“单点集”,即使是优质商品的评判也是这样。教学评价与商品评价如果可以做类比的话,应该是一门课程的评价对一类商品的评价,而不是一节课对一类商品。因为一节课仅仅反映了一门课程的某一个环节,身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是有很大差异的,概念的教学、理论的教学、实验的教学等都各不相同,除非你对该门课程的全过程做跟踪了解,否则任何人都不能通过一节课对一门课程作出评判。 2 、商品检测与课堂评价的模式完全不同,商品检测是典型的目标管理,不管你是如何生产的,只要你的商品过关就行了,只有当你的商品不合格时才有可能回过头去检查你的生产过程。教学则不同,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管理,学生的评分虽然不尽合理,但毕竟学生是根据老师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给予评分,它反映的恰恰是教学的整个过程。 我以为,任何一个负责任的督导一旦发现某个老师的某节课存在问题,都应该继续跟踪了解,而不是仅仅根据这一节课便妄下断论,除非你连续跟踪听课都发现问题,否则要慎重落笔。凭我自己的经验,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各节课堂的教学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时候,我们虽然事先备好了课,但课堂上也许灵感突现,改变了原来的设想,但讲授的过程中却发现此路不通,于是挂黑板在所难免。这样的课对学生未必没有好处,学生可以跟着你学会探索,有时候我们甚至要预设一些陷阱,搞一个错误的证明,让学生去发现。可如果督导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该如何评价这节课?老师都挂黑板了,还能是优秀? 当然,督导就事论事对一节课作出评判并无不可,问题在于管理部门该如何看待督导的评价?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将督导的评价绝对权威化,可能出现偏差就不足为奇了
个人分类: 教育点滴|8304 次阅读|3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的通知
whyhoo 2012-9-1 09:27
国办发 〔2012〕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健全我国教育督导体制,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职责 研究制定国家教育督导的重大方针、政策;审议国家教育督导总体规划和重大事项;统筹指导全国教育督导工作;聘任国家督学;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 二、组成人员 主 任:刘延东 国务委员 副主任:袁贵仁 教育部部长 江小涓 国务院副秘书长 委 员:朱之鑫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利民 教育部副部长 陈小娅 科技部副部长 黄 明公安部副部长 王 伟 监察部副部长 张少春 财政部副部长 王晓初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郭允冲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刘 谦 卫生部副部长 侯 凯 审计署副审计长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承担委员会日常工作。 委员会成员因工作变动等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向办公室提出,报委员会主任批准。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8月26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8/31/content_2214419.htm
个人分类: 教育|7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